KR2k0047 河南通志-清-田文鏡 (WYG)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河南通志巻十七
  水利上
 孔子稱禹盡力乎溝洫周官稻人亦云掌稼下地以
 瀦蓄水以溝蕩水以列舍水以澮寫水三代之時天
 下之溝洫皆水利也自溝洫廢而水利之說興于戰
 國漢初益用開陂渠其大者皆可行舟通商賈稱水
 陸都㑹餘則引以灌溉利益民田不可勝計次則以
[017-1b]
 洩其滛潦流其疾疢自召信臣以訖棗祇鄧艾諸遺
 蹟斑斑可考也豫省河北三郡漳沁衛交流西境嵩
 汝多山為水發源處南陽隣接漢水汝寧光固淮汝
 經行諸郡往往多引以灌溉自滎澤以東至開歸一
 望平漫無山阜又蔡潁汴河俱絶流經流止大河未
 便引渠漢賈讓謂多穿漕渠以溉民田者考于今日
 殊為迂逺故其為渠苐用泄水勿致淹没民田而已
 我
[017-2a]
皇上加意民瘼
詔諸臣講求農田水利豫省大小臣工遍歴郊原力求
 疏㵸畧有成效所以節宣天地之氣相地之宜而謹
 道之者端在于是志水利
 開封府
  祥符縣
  浚水舊在城北竹書紀年梁王三十一年始為大/溝于北郭以行圃田之水像而儀之曰浚儀
   志云城西三十里有寒泉陂詩所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後為汴水所奪
[017-2b]
  蓬陂即蓬澤也在縣東南二十四里亦名蓬陂塢/亦名蓬闗周顯王六年秦孝公使公子少官
   帥師㑹諸侯于蓬澤以朝王即此唐天/寳六年改為福源池亦滙水之區也
  董家堤溝在縣西北五十里長二千五百九十/六丈寛二丈深五尺雍正八年開
  王盧集太黄堤北溝在縣東北五十里長二千五/百六十三丈三尺寛一丈五
   尺深五尺雍/正八年開
  塌河崖太黄堤北溝在縣東北九十里長三百二/十丈寛一丈五尺深五尺雍
   正八/年開
  塌河崖王家琉璃寺後太黄堤内新建涵洞一座
[017-3a]
   在縣東北南北長四丈五尺口門髙/二尺口寛一尺八寸雍正八年剏建
  王盧集後太黄堤内新建涵洞一座南北長五丈/六尺口門髙
   二尺口寛一尺八/寸雍正八年剏建
  陳留縣
  魯溝在陳留杞縣界源出祥符之蓬澤為衆水所/趨
  觀省陂在縣東方廣四十里溉田百頃/
  黄河故溝在縣南西自祥符縣交界韋政&KR1278起東/至通許縣交界止長四千零九十二丈
   寛二丈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017-3b]
  沙溝在縣北西自祥符縣交界小營起東至杞縣/交界止長五千七百四十五丈寛二丈深五
   尺雍正/五年濬
  縣北溝西自祥符縣交界崔家樓起東至董家樓/前杞縣交界止長五千三百二十丈寛五
   尺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岔溝在縣北自郭家莊後起至張家莊止長一千/八百丈寛二丈深五尺洩水歸入鼎新集渠
   内雍正/五年濬
  東北溝在縣東北自段家寨東起至劉家寨後入/小新渠長六百五十丈寛五尺深四尺雍
   正五/年濬
[017-4a]
  英兒府溝在縣東北自本村起至馮家莊後入大/溝長四百一十丈寛五尺深五尺雍正
   五年/濬
  杞縣地方有陳留溝一道自杞縣馮家莊南起至/武家莊前止計長二百
   三十二丈寛六尺深二/尺五寸雍正五年濬
  把縣楊栁河内有陳留溝渠一道自杞縣張家墳/起至泥溝村止
   長八十五丈又自泥溝村北起至杞縣溝止/長二十丈寛一丈五尺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杞縣
  白陽陂在縣東蓄水灌田/
[017-4b]
  漢隄在縣北漢王景所築以障水者又北五十/里有隋隄大業巾所築自大梁至灌口
  東官道溝在縣東自東堤外起至睢州交界止長/三十里兩旁溝寛四尺深三尺雍正五
   年/開
  西官道溝在縣西自西堤外起至陳留縣交界止/長三十里兩旁溝各寛四尺深三尺雍
   正五/年開
  南官道溝在縣南自傅家集東起至李家店止入/睢州石家河長十五里寛一丈深五尺
   雍正五/年開
  北官道溝在縣北自西淝寨起至程家寨東南入/挑河内長十里寛八尺深五尺雍正五
[017-5a]
   年/開
  東北官道溝在縣東北自堤外起至睢州界蕭家/營止長二十五里兩旁溝各寛三尺
   深三尺雍/正五年開
  通許縣
  闕/在縣東南二十里古蔡河故道今為洩水之/區
  青岡溝在縣東南二十里邑東南多水患康熙三/十八年挑挖大溝至馬厰河水患稍洩雍
   正五年又挑至練城/地方寛一丈五尺
  練城溝自本地方起至陳家集地方閻台止/寛一丈深五六尺不等雍正五年開
[017-5b]
  陳家集閻台溝自本地方起至羅家窪止寛一丈/五尺深五六尺不等雍正五年開
  羅家窪溝自本地方起至栗七岡地方安子嶺止/寛一丈五尺深五六尺不等雍正五年
   開/
  栗七岡安子嶺溝自本地方起至黒旺營陳家莊/止寛一丈五尺深六七尺不等
   雍正五/年開
  黑旺營地方陳家莊溝自本地方起至穄子岡萬/彩嶺入杞縣境李家橋止
   寛一丈五尺深六七尺不等雍正/五年開 以上諸溝俱在縣東南
  太康縣
[017-6a]
  髙明溝在縣/南蓮花池在縣/西五子潭在縣/西响水溝在/縣
  西/淥淥灣在縣/東南十里湖在縣/東北黄米口在縣/東白波窪
  在縣/西南廟岡窪在縣/西南江陵窪在縣/西内岡窪在縣/西北大魚
  窪在縣/西侯陵窪在縣/西芝麻窪在縣/西北大倉窪在縣/西北
  籠窪在縣/北雅巢窪在縣/西北魚梁窪在縣/西北桂岡窪在縣/西北
  韓家窪在縣/東北師家窪在縣東以上皆受水之區也/大者數百頃小者數十頃其
   水經年不涸萬歴間縣令雷沛/開濬溝渠令與河通民乃無患
  坡河在縣北四十五里上接杞縣鐵裏河自大吉/岡地方交界起入境至馬厰集東劉家橋止
[017-6b]
   長八十一里寛八尺一丈不等深/二三尺引水入渦河雍正五年濬
  舊黄河在縣北四十五里上自髙賢集地方交界/起至劉家橋止長九十里河形之内旱則
   耕種澇則洩水流入陳/州地方雍正五年濬
  燕城河在縣西北七十里上自通許縣地方交界/起下至樊噲口河長四十里寛一丈二三
   尺深二三尺不等又自樊噲口至丁家橋東長/六十里寛二丈八九尺至三丈不等深四五尺
   引水入渦河/雍正五年濬
  李波河在縣東南二十里自本境徐家等窪起至/張家橋止長五十里寛一丈一二尺深三
   四尺不等引水入陳/州地方雍正五年濬
[017-7a]
  李貫河在縣南二十五里自本境白波窪起由老/塜集東至岳家橋東止長五十二里寛一
   丈四尺深三四尺引水入/陳州地方雍正五年濬
  栁舍河在縣西南三十里自本境李家窪起至馬/家莊西南長二十五里寛一丈四五尺深
   五尺引水入西華縣/地方雍正五年濬
  清水河在縣西北七十里自扶溝縣地方交界起/至丁家集西南止長六十里寛二丈四五
   尺深三四尺不等引水入/陳州地方雍正五年濬
  尉氏縣
  長明溝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又名蔡澤陂又名皛/澤陂東西五里南北十里與太溝合雍正
[017-7b]
   五年/濬
  太溝在縣西南十五里上接洧川縣交界自夏家/莊起下流合歸康溝止長二十五里寛三丈
   深八尺洩水入于/河雍正五年濬
  康溝在縣西北上接中牟縣交界下至紅石橋合/歸賈魯河長九十二里寛三丈深八尺以洩
   田間之水雍/正五年濬
  新渠在縣西上接洧川縣交界起下至洧川交界/止長八里寛八尺深五尺洩水雍正五年濬
  舊渠在縣西上接洧川縣交界起下歸康溝止/長二里寛八尺深五尺洩水雍正五年濬
  青泥溝在縣西南上接洧川縣交界起下歸康溝/止長五里寛八尺深五尺洩水雍正五年
[017-8a]
   濬/
  明瑞新溝在縣西南上接洧川縣交界起下歸青/泥溝長五里寛八尺深五尺洩水雍正
   五年/濬
  舊渠在縣西北上接祥符縣交界自天支陂起至/康溝止長四十三里寛二丈深七尺洩水雍
   正五/年濬
  洧川縣
  洧堤自縣西北起東南至鄢陵縣交界/長四十餘里以障洧水民受其利
  小青河堤小青河在縣西門外首受大沼水至城/西南流入于洧大沼視青河之通塞通
[017-8b]
   則大沼由小青而㵼于洧塞則沼水泛溢漂没/禾稼康熙二十八年縣令張世綬疏其故道髙
   其隄防而/水患無
  大沼在縣西北三里縱横二百餘頃又名楊家湖/四旁之水藉此為滙注之區
  杜公河在縣西其先由洧水衝决因渟為水渠數/十里每逢秋霖多淹没萬歴間邑令杜縻
   為疏通利導水有所歸居/民咸利因呼為杜公河云
  漸陂在縣北二十里周圍廣數里即穆天子傳飲/于洧上釣于漸澤是也今名為指澤陂蓄納
   衆/水
  朱家湖  黄家湖  秦家湖  張都坡
[017-9a]
  李屠陂  換赤陂  撒八兒陂 司家溝
  史家潭  黑龍潭俱在/縣東馬家潭  王家潭俱/縣
  東/南任家陂在縣/南雁子陂 吕村陂俱縣/西北王家陂在/縣
  西/蕭家陂  飲馬陂 宋村陂  大羅陂
  小羅陂俱在/縣北
   以上諸湖陂為潦水歸宿之所故髙原之田不
   憂水患
  龍王波渠在縣西南自龍王波北入雙洎河長四/里寛一丈深一尺雍正五年濬
[017-9b]
  引龍河渠在縣西北下流入小青河并歸雙洎河/長三里寛八尺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紅奔波渠在縣西北下流入小青河并歸雙洎河/長五里寛八尺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文家波渠在縣西北下流入蟄龍河并歸雙洎河/長五里寛五尺深三尺雍正五年濬
  明瑞波渠在縣東北下流入尉氏境長二里寛一/丈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石家波渠在縣東下流入杜公河長二里寛七尺/深六尺雍正五年濬
  薛家波渠在縣西下流入蟄龍河并歸雙洎河長/二里寛八尺深八尺雍正五年濬
  梁家湖渠在縣東下流入朱家湖長二里寛八尺/深六尺雍正五年濬
  路家波渠在縣西北下流入大羅陂并歸復清河/長二里寛七尺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017-10a]
  陳石家波渠在縣東北下流入譚家河幷歸康溝/河長五里寛八尺深五尺雍正五年
   濬/
  空心波渠在縣西北下流入小青河并歸雙洎河/長一里寛六尺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鄢陵縣
  雙洎河堤在縣北自尉氏縣交界起至扶溝縣界/止長四十五里
  温家潭在縣西北十八里以瀦田間之水/
  汨羅江乾河在縣南門外上自城西南角海濠起/至本境張伏村東入扶溝縣界長二
   十五里寛一丈深/四尺雍正五年濬
[017-10b]
  海紅溝在縣南十里上自本境楊家坡起至郭家/營東南入三道河長十五里寛八尺深三
   四尺不等雍/正五年濬
  三道河乾溝在縣南二十里北道上自本境黄龍/村坡起至屯溝西入清流河長五十
   里寛二丈深四五尺不等西中道上自本境所/村西許州交界起至屯溝 入清流河長六十
   里寛一丈五尺深四五尺不等長南道自本境/明義村起至閻段村入清流河 六十里寛二
   丈深四五尺不/等雍正五年濬
  洩蓄溝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自本境孫家莊前坡/起至岡周家莊入玉帶河長五里寛八尺
   深二尺雍/正五年濬
[017-11a]
  玉帶乾河在縣南三十里上自本境許由寺前坡/起至閻段村入清流河長五十里寛一
   丈三四尺深四/尺雍正五年濬
  盤溪溝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上自羅寨西坡起至/順羊村入清流河長八里寛七尺深三尺
   雍正五/年濬
  清流河在縣南四十里上接許州溝陂之水入本/境錢家橋北起至周家橋迤下入西華縣
   界長七十餘里寛五六尺深/七八尺不等雍正五年濬
  流潁河在縣南七十里上接臨潁石梁河入本境/和劉村合河口起至青龍口入西華縣界
   長五十餘里寛七八尺至一/丈不等深八尺雍正五年濬
[017-11b]
  扶溝縣
  大浪溝在縣西南屈岡之東/
  二浪溝在縣西三十五里屈岡之西下達䕶陵陂/與大浪溝合宋程明道為扶溝令開二溝
   以洩西南積水入西華/縣之史家湖民受其利
  廟頭村溝在縣西北自本村起至縣北闗外龍橋/止長三千四百八十三丈一尺寛一丈
   深八尺雍/正五年濬
  半截河溝在縣西北四里自尉氏縣黄家岡起至/扶溝縣境内止長三百六十丈引水入
   賈魯河寛三丈深/一丈雍正五年濬
[017-12a]
  中牟縣
  圃田澤在縣西北七里即詩所謂東有甫草是也/東西五十里南北二十六里為澤者八為
   陂者三/十六
  南海子支河二道一自西城角轉東至七里鋪小/清河止長十餘里 一自漁津
   口向東北亦至小清河/止長五里二百二十步
  王官陂溝長一里七十步歸西城角雷家陂/
  雷家陂溝長一里歸朱家藕池/
  朱家藕池溝長一里零一百一步歸小青河/
[017-12b]
  南門外海子河長二百八十丈歸西城濠/
  冉家園溝長二百一十丈歸西城濠/
  蒲亭西溝長三十五丈歸南城濠/
  蔡家莊陂溝長二里歸盧家陂/
  盧家陂溝長二里歸化家陂/
  化家陂溝長二里歸五河陂/
  五河陂溝長一里歸孫家陂/
  孫家陂溝長半里歸楊祥家陂/
[017-13a]
  楊祥家陂溝長半里歸老棗樹陂/
  老棗樹陂溝長半里歸劉家陂/
  劉家陂溝長四里歸七里岡合皛澤里亮月陂/
  雁張陂溝長八里歸賀家陂/
  賀家陂溝長五里歸前劉家陂/
  盧家陂溝長五里歸鄭家西迤東孫家陂里/ 以上諸溝俱在縣西南三異
  張家潭河在南梁里長五里歸七吉寺等河/
  馬蜂湖河在淳澤里長十三里歸白沙鎮小青河/
[017-13b]
  孫家陂河在葢寨里長四里歸魏家陂/
  魏家陂河在葢寨里長三里歸陳家陂由盧家陂/店李口入小青河
  皛澤陂河長三里歸張家陂/
  張家陂溝長二里歸秦家陂/
  秦家陂溝長一里歸王家陂/
  王家陂溝長二里歸張家陂/
  張家陂溝長三里歸李家陂溝/
  李家陂溝長三里歸楊家小青河/
[017-14a]
  楊家小青河長七里歸李家灣河/
  李家灣河長三里歸楊家河/
  楊家河長五里歸田家河/
  田家陂河長一里歸馬家陂/
  馬家陂河長六里歸官北陂/
  廣種陂河長二里歸張家陂/
  張家陂河長一里歸馬家陂/
  馬家陂河長一里歸洧川界入洧河/
[017-14b]
  張馬後劉家陂溝長四里零一百六十步合馬家/陂入溱洧河
  張馬前蒜園陂溝長一里零一百步合前馬家陂/入溱洧河
  林家陂溝長二里歸周家陂/
  盧家陂溝長二里歸白廟張家陂/
  張家陂溝長三里歸韓家陂/
  韓家陂溝長一里歸洧川縣鉄家河/
  趙家陂溝長二里歸髙兒陂入溱洧河/
  安家潭溝長一里半歸馬長陂/
[017-15a]
  馬長陂溝長二里歸彭家小陂/
  彭家小陂溝長一里歸官井陂/
  官井陂溝長半里歸亮月陂/
  亮月陂溝長半里歸老湖陂/
  老湖陂溝長二里歸屯後陂/
  屯後陂溝長一里歸東十里頭陂/
  東十里頭陂溝長三里歸黄花陂/
  黄花陂溝長二里歸黑岡陂/
[017-15b]
  黑岡陂溝長一里合前彭家小陂歸漁津口河/ 以上河溝俱在縣南皛澤里
  官北陂河長五里歸正禮陂/
  正禮陂河長八里歸安家潭/
  安家潭河長五里歸店李口小清河大秦里/ 以上河溝俱在縣東南
  馬陵岡東王家陂溝長二里歸李家陂/
  李家陂溝長二里歸李家小陂/
  李家小陂溝長三里半歸圏後楊家陂/
  圈後楊家陂溝長一里歸金線湖/
[017-16a]
  金線湖溝長二里歸楊家小清河/
  楊賀陂溝長一里歸小清河/
  蒲北板陂溝長二里歸楊家小清河/
  斗溝河小洪河長一里半歸出佛潭小清河黄里/ 以上河溝俱在縣西南髙
  楊家湖溝長一百五十步歸了北陂/
  了北陂溝長二里歸王家陂/
  王家陂溝長三里歸楊家小清河/
  丁家陂溝長一里歸楊家小清河/
[017-16b]
  溱北陂溝長二里歸杜家陂溝/
  杜家陂溝長二里歸蘇家陂溝/
  蘇家陂溝長二里歸古城河溝/
  古城河溝長二里歸楊家小清河/
  許家溝長一里歸楊家小清河/
  馮家陂溝長三百步歸李家陂/
  李家陂溝長一里歸楊家小清河/
  冦家陂溝長三里歸楊家小清河/
[017-17a]
  寶光寺河長三里歸王家潭/
  王家潭河長四里歸石灰窰陂/
  石灰窰溝長一里歸馬長陂/
  馬長陂溝長二里歸任家陂/
  尹家溝長三百三十步歸菜子陂/
  菜子陂溝長二里歸雷家陂/
  雷家陂溝長二百八十步歸前官北陂/
  蓮花池溝長五十步歸前雷家陂/
[017-17b]
  雷家小陂溝長半里歸陶家陂/
  城前陂溝長二里歸陶家陂/
  陶家陂溝長二里歸白家陂/
  白家陂溝長二里歸前正禮陂東南李寨里/ 以上河溝俱在縣
  霍家陂河長二里歸魚池/
  魚池河長二里歸黄鱔陂/
  黄鱔陂河長一里半歸盧家陂/
  盧家陂溝長一里歸大北陂/
[017-18a]
  大北陂溝長一百三十二步歸趙四潭/
  趙四潭河長七里歸孟家陂由官陂入趙漢陂/
  五河溝長一百八十步歸李家湖/
  李家湖河長一百六十步歸單家陂/
  單家陂河長一里歸栁園陂/
  栁園陂河長一里歸大北陂合趙四潭/
  石灰陂河長五十步歸馬長陂/
  馬長陂河長半里歸姚庫陂/
[017-18b]
  姚庫陂溝長三十步歸前趙四潭/
  孟家陂溝長一里歸官北陂/
  官北陂溝長一里歸趙漢陂/
  忙牛陂溝長三里歸出佛潭小清河里/ 以上河溝在縣南新興
  吕家陂溝長半里歸陳良陂/
  陳良陂溝長一里歸趙漢陂/
  小北陂溝長半里歸趙漢陂/
  楊家陂溝長一里歸張家陂/
[017-19a]
  張家陂溝長一里歸趙漢陂/
  趙漢陂溝長十三里歸芹菜陂/
  芹菜陂溝長一里歸藕陂/
  藕陂溝長二里歸官莊陂/
  官莊陂溝長三里歸棗林孫家陂/
  孫家陂溝長二里歸時家陂/
  時家陂溝長一里歸官北陂/
  官北陂溝長二里歸大河陂/
[017-19b]
  大河陂溝長二里歸半截溝劉家潭/
  樹長陂溝長半里歸姚骨朶/
  姚骨朶溝長半里歸姚岡陂/
  姚岡陂溝長一里歸大北陂/
  大北陂溝長一里歸猛麥地溝/
  猛麥地溝長一里歸蓮花池陂/
  蓮花陂溝長二里歸半截溝劉家潭/
  劉家潭河長三里歸南張陂/
[017-20a]
  南張陂河長五里歸柴家溝/
  柴家溝河長一里歸跑錢河/
  跑錢口河長一里歸李四潭/
  李四潭河長一里歸店李口小清河/
  楊士陂溝長二里歸杜李陂/
  杜李陂溝長一里歸官陂在縣南土山里/ 以上河溝俱
  黑羊陂溝在縣南原墩里長一里零二百九十步/歸傅家潭柴家溝
  河頭陳家河東岔一股河長一里半歸李趙陂/
[017-20b]
  李趙陂溝長二里半歸母投陂/
  母投陂溝長五里歸蓼澤陂/
  蓼澤陂河長五十步歸朱家小陂/
  朱家小陂溝長七里歸十里舖劉家陂/
  劉家陂河長八里歸楊村陂/
  楊村陂河長二里合前劉家陂/
  陳思善陂溝長一里半歸出佛潭小清河/
  鄭家莊西起至韓家橋河長二里/
[017-21a]
  牧羊陂溝長二百八十步歸老龍池/
  宋家陂溝長一里歸靳家陂/
  靳家陂溝長一百步歸亢家陂/
  亢家陂溝長一里歸陳家陂/
  陳家陂溝長七十步歸趙家陂/
  趙家陂溝長二十步歸吕家小潭/
  吕家小潭陂溝長一百二十步歸焦家陂/
  焦家陂河長三里歸張家陂/
[017-21b]
  張家陂河長二里歸白家陂/
  白家陂河長三里歸白家小陂/
  白家小陂河長五里歸老龍池/
  水泉陂溝長二里歸吕家大陂/
  吕家大陂溝長一里合前吕家小陂/
  朱采陂溝長一百五十步歸張家衝/
  張家衝溝長三里歸前孟澤陂/
  前孟澤陂溝長三里歸中孟澤/
[017-22a]
  中孟澤溝長二里歸後孟澤陂/
  後孟澤溝長三里歸大潭嘴/
  潘店河長七里歸兎兒劉家陂/
  兎兒劉家陂河長十八里歸白沙小青河/
  馬里陂溝長七里歸康村陂/
  康村陂溝長一里歸猛草陂/
  猛草陂溝長三里歸後孟澤/
  申家陂溝長一里歸藕陂/
[017-22b]
  藕陂溝長二里歸中孟澤/
  東賈家陂溝長三里歸潘店河/
  鄭家陂溝長五里歸兎兒劉家陂/
  武家池溝長一里歸謝莊古路溝/
  古路溝長三里歸賈家陂/
  賈家陂溝長一里歸鄭州靈山廟河/
  杜家藕池溝長一里零二百八十步歸栁園陂/
  栁園陂溝長二里歸祥符盧家陂/
[017-23a]
  盧家陂溝長五里歸西賈家泥河/
  沙牛陂溝長一里歸西賈家泥河/
  栁線陂溝長一里歸西賈家泥河/
  祁家陂溝長五十步歸杜家池/
  蔣家衝欒河長六里歸冉家莊前拐河/
  拐河溝長六里歸白沙鎮小青河/
  耿家陂河長一里歸祥雲寺河/
  堤下河長三里歸鄭家吕姑潭/
[017-23b]
  堤下東岔一股河長二里歸鄭家等河/
  祥雲寺西□脛溝河長三里歸鄭州曹家陂/
  馬亭堡溝長二百四十步歸小青河/
  欒家陂溝長四里歸房家陂/
  房家陂溝長三里歸城前陂/
  城前陂溝長四里半歸祥符地方入小清河/
  祝家陂溝長二里半歸李乾陂/
  李乾陂溝長五里歸劉家陂/
[017-24a]
  戴家陂溝長一里歸戴家小陂/
  戴家小陂溝長二里歸延瑞陂/
  小北陂溝長一里歸延瑞陂縣南大莊里俱明萬/ 以上諸河溝在
   歴十三年知縣陳㓜學剏開康熙十年知/縣韓藎重濬今于雍正五年疏濬深通
  陽武縣
  白溝在縣東三里濟水故道/
  董家莊渠在縣東北自本莊起洩水入老河身止/長二千五百一十六丈寛八尺深三四
   尺不/等
[017-24b]
  老河身渠在縣東北自河身起由齊亦集至封邱/縣之黒龍潭止長五十餘里寛二里深
   七八尺/不等
  黒石渠在縣東北自祥符縣之董家墳起至封邱/縣之龍化莊止長五百七十丈寛一丈五
   尺深/五尺
  范家寨渠在縣西北自本寨起至劉家庵前老河/身止長二千三百三十八丈寛一丈二
   尺深/四尺
  西衙寺溝在縣東自本地方起至别家河老河身/止長二千六百五十三丈寛一丈二尺
   深三四/尺不等
[017-25a]
  西趙渠在縣南自夾灘東起由奶奶廟等莊至封/邱縣肖家堤止長三千七百三十丈寛二
   丈深/三尺
  申家潭渠在縣南自本潭起至雁李潭止長一百/二十丈寛一丈二尺深二尺
  㕍李潭渠在縣東南自本潭東起至菜園吳西舊/渠止長二百五十丈寛一丈深二尺
  東官道溝在縣東自縣至封邱交界大路兩旁各/開渠長五十一里
  西官道溝在縣西自縣至新鄉縣界大路兩旁各/開渠長二十七里
  東北官道溝在縣東北自縣至延津縣界大路兩/旁各開渠長三十里
  西南官道溝在縣西南自縣至原武縣界大路兩/旁各開渠長十八里
[017-25b]
  東北馬灘舖溝在縣東北大路兩旁各開渠長十/里
  川流寺渠在縣東北自鄭家橋起至楊封舊渠止/長一千五百六十八丈寛一丈深三四
   尺不等俱于雍正六七年節次開濬/ 以上
  封丘縣
  濮渠在縣西南首受泲水東北流引以溉田/
  翟渠在縣南八里即白溝也西接黄河引瀆東入/澄徹如鑒一曰滌渠又曰湛渠
  縣北渠七道一自延津縣交界三里莊起至史固/社陳固止長二千六百丈寛一丈五
   尺深八尺千一自史固社陳固起至付固社中/宫止長一 二百丈寛一丈五尺深六尺 一
[017-26a]
   自付固社中宫起至沙&KR1278社沙&KR1278橋止長一千/一百七十八丈寛一丈五尺深六尺 一自沙
   &KR1278社沙&KR1278橋起至時文社居廂止長四百四十/丈寛一丈五尺深六尺 一自時文社居廂起
   至西吳社染固止長一千七百三十五丈五尺/寛一丈深六尺 一自西吳社染固起至淳于
   社七城止長一千二百一十二丈五尺寛一丈/五尺深六尺 一自淳于社七城起至盤邱社
   皮固下接長垣縣交界止長三百三十/二丈寛一丈五尺深八尺雍正五年開
  縣南渠五道一自陽武縣黒龍潭迤南起至蔡家/寨迤東祥符縣交界止長一千八百
   丈寛一丈五尺深六尺店一自新鄉縣栁園交/界之龍化莊後起至紀 西吳村止長二千一
   百四十丈寛一丈深八尺寛一自西吳村起至/前居廂止長一千八百丈 一丈五尺深六尺
[017-26b]
   一一自居廂起至染固莊留固止長九百丈寛/ 丈五尺深六尺 一自染固起至北渠止長
   三百六十丈寛一丈五/尺深六尺雍正五年開
  縣東渠一道自文家寨家前起至二郎廟東蘭寛/陽縣交界止長一千二百二十丈
   一丈五尺深五/尺雍正五年開
  蘭陽縣
  苗家寨溝在縣西北五十里南自祥符縣史家大/莊交界起北至長垣縣沙河交界止長
   二千丈寛一丈五尺/深五尺雍正七年開
  南官道溝在縣南西自祥符縣吳莊交界起東至/儀封縣&KR1278頭交界止長二十四里寛四
[017-27a]
   尺深四尺雍/正七年開
  儀封縣
  東官道溝在縣東自十五里舖起至考城縣交界/止長四十三里寛五尺深五尺雍正五
   年/開
  南官道溝在縣南自百爐村起至考城縣交界止/長三十八里寛五尺深五尺雍正五年
   開/
  西官道溝在縣西自海潮菴起至蘭陽縣交界止/長十五里寛五尺深五尺雍正五年開
  北官道溝在縣北自趙家寨後起至淘北河止長/六里寛七尺深五尺雍正五年開
[017-27b]
 歸徳府
  商邱縣
  南湖在城南五里相傳為梁孝王故址蘇轍有記/
  白沙渠在城東又有石梁渠宋張元知應天府治/此渠成民無水患
  流臘坡溝長十五里/
  焦家窪溝長五里/
  靳家店溝長三十里/
  毛堌堆集溝長三里/
[017-28a]
  桃園舖溝長三里/
  今古寺溝長二十里/
  營郭集溝長七里/
  婁家店溝長五里/
  馬牧集溝長一里半/
  髙辛集溝長八里/
  順河集溝長五里/
  古宋集溝長二十里注以上舊溝十四道俱在縣/南洩水東 達于李家口河民少波沉
[017-28b]
   之/患
  波沙河在縣西北四十里上接考城縣入本境髙/家村起下至馬頭寺入永城縣界雍正五
   年/濬
  小河在縣䕶城堤外北自城外濠起南至趙段店/西接入波河長十五里雍正五年濬
  寧陵縣
  五里堡溝由縣西遷一來等地方起歸入商邱縣/之盧家河長二十五里寛一丈七尺深
   一丈雍正/五年開
  東官道溝由縣東至商邱縣交界長十八里雍正/五年開
[017-29a]
  西官道溝由縣西至睢州交界長二十里雍正五/年開
  永城縣
  界溝北自大堤起南至澮河止長四十五里寛三/丈深八尺
  大清溝北自焦州湖起南至澮河止長三十里寛/二丈深五尺
  小清溝北自朱家窪起南至澮河止長二十五里/寛一丈五尺深五尺
  白洋溝北自城河起南至澮河止長三十里寛三/丈深八尺 以上四溝在縣東南
  黄溝在縣南自五里廟起至澮河止長二十里寛/一丈深三尺
  趙溝北自五里廟起南至澮河止長二十五里寛/一丈深三尺
[017-29b]
  曹溝北自彭家窪起南至澮河止長三十里寛六/尺深三尺
  小澗溝北自大堤起南至澮河止長三十里寛一/丈深三尺
  大澗溝北自雙橋集起南至澮河止長二十里寛/三丈深六尺
  紅淤溝北自澮河起南至包河止長十五里寛二/丈深五尺
  拉馬溝北自澮河起南至包河止長十里寛二丈/五尺深五尺
  托繮溝北自澮河起南至包河由回龍溝入江南/界止長二十九里寛一丈深四尺
  洪溝北自洪河李家橋起南至髙家橋王家河止/長三里寛六丈深三尺
  順便溝北自包河起南至回龍溝止長四里寛五/尺深三尺
[017-30a]
  野子溝北自包河起南至回龍溝止長四里寛六/尺深三尺
  桃種溝北自馬村橋包河起南至麻種集宿州交/界止長二十里寛七尺深三尺
  黒魚溝北自包河起南至宿州交界止長二十里/寛七尺深三尺
  潼溝北自包河起南至宿州交界止長十五里寛/五尺深三尺
  洪義溝西自喬家窪起東至包河止長十六里寛/一丈深五尺
  王溝北自澮河起南至包河止長二十二里寛一/丈二尺深五尺 以上十五溝俱在縣西南
  小白洋溝在縣南自澮河起至包河止長十五里/寛八尺深三尺
  常家溝在縣西南自亳州界起至本縣盤龍集止/長十里寛六尺深三尺
[017-30b]
  减水溝在縣東北自祝家水口起至陳家樓蕭縣/界止長二十里寛六尺深七尺 以上諸
   溝洩野潦之水歸入包澮二河故永地雖卑頼/免水患俱于雍正六年䟽濬深通
  鹿邑縣
  陽都陂在縣南四十里舊沙水所經積而為陂/
  偃王陂在縣西南四十里/
  遨遊陂在縣西南一百里/
  試量集溝在縣西四十里自集南至太和縣界共/開三萬一千九百餘步溝數道下通偃
   王陂自偃王陂以下咸疏濬之因亳州接溝堙/阻乃改濬刺河溝至太和界萬歴三十二年知
[017-31a]
   縣劉必/達開
  城北溝數道在縣東北引水入黄清二河/
  近城溝數道在縣東北引水入渦河急三道河/
  一百一十九道溝在縣東北順治六年知縣閔三/元□開使瀦水之區悉達于河
  大小溝十二道在縣東北康熙二十八年知縣吕/士鵕開並將從前閔公溝百餘道
   俱濬/通
  黄堆寺新溝在縣東北知縣吕士鵕開/
  吕家窪新溝在縣東北知縣吕士鵕新開/
[017-31b]
  蓮花溝在縣南七路二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栗林溝在縣南六路一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王家溝在縣西南二路三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清水溝在縣西北三路七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波溝在縣西北五路八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清水溝在縣西北七路十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夏家溝在縣西北六路七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坡溝在縣西南三路四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017-32a]
  引溝在縣西南四路五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張家溝在縣東南五路二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舊溝在縣西一路五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薛家溝在縣東南六路二伍東南流入練溝河/
  新溝在縣東南八路四伍東南流入淝河/
  練溝在縣東南三路二伍東南流入淝河/
  引溝在縣東南五路三伍東南流入淝河/
  蒲溝在縣東南七路四伍東南流入淝河/
[017-32b]
  學田溝在縣東南七路四伍東南流入淝河/
  透明溝在縣南五路二伍東南流入淝河/
  白馬溝在縣南四路三伍東南流入淝河/
  茅蘆溝在縣南四路四伍東南流入淝河/
  引溝在縣南四路一伍東南流入淝河/
  南夏家溝在縣西六路四伍東南流入淝河/
  引溝在縣西五路四伍東南流入淝河/
  晉家溝在縣西南七路一伍東南流入溂河/
[017-33a]
  劉家溝在縣西南一路一伍東南流入溂河/
  從家溝在縣南二路三伍東南流入溂河/
  &KR2694蜡溝在縣西南四路三伍東南流入溂河/
  引溝在縣西南五路三伍東南流入溂河/
  楊白溝在縣西南五路三伍東南流入溂河/
  舊溝在縣西南八路三伍東南流入溂河/
  黄花溝在縣西南三路五伍東南流入溂河/
  北夏家溝在縣西北六路七伍東南流入唐岡河/
[017-33b]
  曹家溝在縣西北六路九伍東南流入唐岡河/
  清水溝在縣西北七路十伍東南流入唐岡河/
  波溝在縣西北五路八伍東南流入唐岡河自蓮/花溝起至波溝共三十五道溝明隆慶年間
   知縣王/冠開
  馬家溝自東北七路十伍起至八路十伍入亳州/界長一千八百一十丈寛六尺深一尺
  引溝自東北六路十伍起至七路八伍入黄河長/二千二百丈寛一尺深一尺
  黄溝自東北七路九伍起至八路七伍入黄河長/二千一百五十丈寛六尺深一尺
  引溝自東北五路十伍起至本路八伍入黄河長/一千一百三十丈寛五尺深一尺
[017-34a]
  蔡家溝自東北鄉四路九伍起至本鄉八路六伍/入渦河長五千四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引溝自東北鄉二路十伍起至本路九伍入渦河/長一千五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崔家溝自西北鄉三路十一伍起至東北鄉一路/十伍入渦河陳州境長三千六百丈寛七
   尺深/一尺
  宋家溝自東北鄉四路八伍起至本鄉五路七伍/入蔡家溝長一千八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長溝自西北鄉五路十一伍起至本鄉四路十伍/入渦河長一千二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瀬溝自東北鄉七路五伍起至本鄉八路四伍入/白河長一千六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馬家溝自東北鄉一路八伍起至本鄉一路七伍/入白河長一千八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017-34b]
  吳家溝自東北鄉二路六伍起至本鄉四路四伍/入白河長一千二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黄花溝自東北鄉三路五伍起至本鄉四路四伍/入白河長一千七百丈寛七尺深一尺
  引溝自西北鄉一路六伍起至東北郷二路五伍/入白水河長二千七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舊溝自西北鄉一路五伍起至本路四伍入清溝/長一千丈寛五尺深一尺
  清水溝自西北鄉三路七伍起至東北鄉二路四/伍入白水河長五千四百丈寛一丈深一
   尺二/寸
  浪漲河自東北鄉三路三伍起至本鄉六路二伍/入白水河長三千六百丈寛一丈深一尺
  波溝自西北鄉五路八伍起至本鄉二路七伍入/清水溝長二千丈寛五尺深一尺
[017-35a]
  清水溝自西北鄉七路十伍起至本鄉六路七伍/入清水河長三千六百丈寛一丈深一尺
  曹家溝自西北鄉六路九伍起至本鄉入清水溝/長九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長溝自西北鄉九路九伍起至本鄉八路九伍入/清水河長一千八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北夏家溝自西北鄉六路七伍起至本鄉四路七/伍入清水河長二千七百丈寛五尺深
   一/尺
  坡溝自西北鄉三路四伍起至東南鄉七路一伍/入清水河長八千丈寛八尺深一尺一寸
  王家溝自東北鄉二路三伍起至本鄉四路一伍/入清水河長三千六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栗林溝自東北鄉六路一伍起至東南鄉八路二/伍入清河長二千七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017-35b]
  蓮花溝自東北鄉七路二伍起至東南鄉八路二/伍入江南亳州境長二千七百丈寛六尺
   深一/尺
  南夏家溝自西北鄉六路四伍起至東南鄉二路/一伍入刺河長七千二百丈寛六尺深
   一/尺
  引溝自西北鄉五路四伍起至本路五伍入夏家/溝長一千二十丈寛五尺深一尺
  劉家溝自東南鄉一路一伍起至本鄉二路二伍/入刺河長三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引溝自東南鄉四路一伍起至本路二伍入夏家/溝長一千丈寛五尺深一尺
  猪嘴溝自東南鄉四路一伍起至本鄉六路三伍/入練溝河長一千八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017-36a]
  薛家溝自東南鄉六路二伍起至本鄉七路三伍/入練溝河長一千七百五十丈寛五尺深
   一/尺
  張家溝自東南鄉六路二伍起至本鄉八路三伍/入練溝河長一千九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茅蘆溝自東南鄉四路四伍起至六伍入明河長/二千八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白馬溝自東南鄉四路三伍起至本鄉六路六伍/入明河長三千六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引溝自東南鄉五路三伍起至本路五伍入白馬/溝長一千二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透明溝自東南鄉五路三伍起至本鄉六路六伍/入明河長二千九百丈寛七尺深一尺
  學田溝自東南鄉七路四伍起至本路六伍入明/河長一千九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017-36b]
  蒲溝自東南鄉七路四伍起至本鄉八路六伍入/明河長二千丈寛六尺深一尺
  引溝自東南鄉八路五伍起至本鄉八路六伍入/明河長一千七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新溝自東南鄉八路四伍起至本鄉九路六伍入/淝河長二千三百二十丈寛六尺深一尺
  晉溝自西北鄉七路一伍起至西南鄉一路二伍/入瀖河長四千五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從家溝自東南鄉一路三伍起至本鄉三路六伍/入太和境長三千六百丈寛六尺深一尺
  引溝自西南鄉二路三伍起至東南鄉二路六伍/入太和境長四千五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KR2694蜡溝自西南郷一路三伍起至東南鄉一路五/伍入引溝長一千八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楊白溝自西南鄉五路二伍起至本鄉三路四伍/入明河長二千六百三十丈寛六尺深一
[017-37a]
   尺/
  黄堌溝自西南鄉七路一伍起至東南鄉一路七/伍入太和境長八千丈寛一丈深一尺
  挑溝自西南鄉八路二伍起由陳州境來長八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舊溝自西南鄉八路三伍起至本鄉七路三伍入/黄堌溝長一千丈寛五尺深一尺
  拉溝自西南鄉七路四伍起至本鄉六路七伍入/項城境長三千六百丈寛八尺深一尺
  泥溝自西南鄉五路五伍起至本路七伍入項城/境長一千八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龍骨溝自西南鄉六路六伍起至本鄉五路六伍/入泥溝長七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白溝自西南鄉五路七伍起至本鄉四路七伍入/項城境長一千丈寛五尺深一尺
[017-37b]
  回龍溝自西南鄉四路六伍起至本鄉二路八伍/入常世溝長二千七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金龍溝自西南鄉三路六伍起至本鄉一路七伍/入太和境長二千丈寛五尺深一尺
  常世溝自西南鄉二路七伍起至本路八伍入陳/州境長一千丈寛五尺深一尺
  石橋溝自西南鄉二路七伍起至常世溝長七百/丈寛五尺深一尺 自馬溝至此共五十
   七溝俱于雍正五年疏濬/
  虞城縣
  永豐溝在縣西南自張家莊東起東至巴河止長/一千五十丈寛二丈深五尺雍正六年濬
  惠民溝在縣東自胡家樓起南至夏邑縣王家口/河止長七千六百八十丈寛二丈五尺深
[017-38a]
   一丈雍正六年濬/
  新開支溝在縣東自惠民溝東起至横河止長二/千三百六十五丈寛二丈五尺深五尺
   雍正六年新挑/
  夏邑縣
  毛家河溝在縣西北自侯家窪起順入响河長一/千八十丈寛二丈深五尺雍正六年開
  王家口河溝在縣北上接虞城惠民溝頭起洩水/至河長九百丈寛三丈五尺深六尺
   雍正六年開/
 睢州
[017-38b]
  駝嶺湖在州治後周衛十四里衆水滙焉/
  東澗在州東晉太和四年慕容徳伏兵與慕容垂/夾擊桓温處今藉以洩野潦之水
  西南新挑河溝自蔡家橋起至蔣家窪止長二十/二里寛二丈深五尺
  蔣家窪河溝自蔣家窪起至平岡止長十八里寛/二丈二尺深六尺
  平岡河溝自平岡起至華濟廟交柘城界止長二/十五里寛二丈五尺深七尺
  蔡家橋河溝自蔡家橋起分抵趙家樓譚家屯入/把縣界長五十五里 以上四溝俱
   在州/南
  小坡河在州西南上接把縣境下至本州之蔡家/橋入挑河長三十五里寛一丈五尺深五
[017-39a]
   尺/
  十八里河在州東上接把縣境下至寜陵縣界長/一百里係舊黄河道今作洩水大渠
  新開縣西南溝一道在州西南自儀封縣交界起/至王家橋止寛一丈五尺深
   五尺雍正六年開/
  新開縣東南溝一道在州東南自㑹盟臺起至劉/武集止寛八丈深五尺雍正
   六年開/
  考城縣
  黄溝在縣西魯惠公敗宋師于黄黄葢溝名也河/水舊于白馬南通濮濟黄溝今止有溝存可
[017-39b]
   以洩野潦之水/
  沙河在縣南十五里自㑹盟臺起至李家莊止長/二千八百九十丈又自賀家莊至劉武集長
   九百一十丈寛八丈深五尺/
  大溝在縣西南自儀封交界起至王家橋止長二/千九百一十丈寛三丈深五尺
  柘城縣
  引溝在縣西北四十五里自睢州石家橋入縣界/起下至鹿邑縣境止長七十里寛二丈深五
   尺雍正五年濬/
  沙河在縣北四十五里自回河交界起至鹿邑縣/境止長七十里寛二丈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017-40a]
 彰德府
  安陽縣
  萬金渠在縣西三十里即髙平渠也唐李景自髙/平作堰引洹水入渠東流溉村二十至郡
   西南流越官道入廣潤渠又東與衛水合元髙/文忠復濬之灌田千頃明萬厯時建石閘傍修
   石堰溉田不可勝計萬厯壬辰重修又分二支/渠至丙申再分支渠四灌溉視昔加倍康熙壬
   午總河巡撫題定放水規則每年于三月初一/日起至五月十五日止以竹絡裝石堵塞渠口
   使大流濟運餘水灌田過此悉聼民便至于民/間放水且為分派日期其永和中大渠溉田以
   每月初一日起至初六日止十六日起至二十/一日止其葢村渠溉田以每月初七日起至初
[017-40b]
   九日止二十二日起至二十四日止其南流寺/溉田以每月初十日起至十二日止二十五日
   起至二十七日止其北渠溝灌田以每月十三/日起至十五日止二十八日起至三十日止不
   得紊亂雍正五年濬寛一丈三四尺深一丈一/二尺
  蜀渠在縣西二十里源出蜀村至西闗北石橋入/萬金渠明正徳間重修溉田百餘里
  廣潤陂在縣東南四十里與湯隂縣交界湯河及/萬金渠水注之盈則入洹以達于衛河後
   漳水南下淤其故道陂水不能入洹洹水反注/于陂遂没田千畝萬厯庚辰知縣常存仁由葛
   莊穿渠導湯水入衛又自戴家溝疏濬淤塞導/陂水入洹由是二水有歸不為民患
  珍珠泉在縣西四十里後魏時引水鼓鑄名田水/冶其水東流十里入洹民激之為磑數十
[017-41a]
   又溉田數十頃雍正五年飭濬寛一丈二三尺/深五六尺不等
  青龍河在縣東北四十里自臨漳縣百陽渠村起/至安陽縣房村入洹河雍正五年開挑寛
   二丈深五尺計長十二里/
  新惠民河在縣西自馬投澗起至二十五里舖係/深溝自太尉廟起經郭村等處入汪流
   河長二十餘里雍正五年挑寛丈二三尺深三/四尺不等堤岸幇髙厚水流深通
  羑河在縣南三十里自羑河舖起至内黄界止雍/正五年挑濬寛三丈五六尺深一丈二三尺
  盧官屯小河渠在縣東南三十五里並無泉源偶/遇夏秋雨水過多山水暴漲附近
   居民多受水患舊有小河渠一道由汪流屯入/汪流大河年久淤塞雍正五年濬寛一丈深七
[017-41b]
   八尺不等長三十里水流通利/
  官道洩水溝在縣南大路兩傍自羑河舖起至豐/樂鎮止長十七里寛四尺五寸深五
   尺雍正五年新開/
  湯隂縣
  光村溝在縣南自大光村起至官橋止長二百四/十九丈寛四尺深五尺
  楊樹溝在縣北自宜溝門外起至十方院止長二/十七丈五尺寛九尺深五尺
  清道溝在縣北自五里舖起至五里舖北止長二/十七丈寛一丈深四尺
  石堂溝在縣南自南闗外起至石碑岡止大路兩/旁二道各十里寛四尺深四尺
[017-42a]
  八里堂溝在縣南自李朱村起至宜溝北十方院/止大路兩旁二道各長十五里寛四尺
    深四尺/
  表道溝在縣北自湯河橋起至十里舖止大路兩/旁二道各長八里寛四尺五寸深四尺
  旱塌河在縣東自東岡頭起至舊衛河止長一千/九百八十二丈三尺寛三丈深四五尺及
   一丈/不等
  疏通羑河三段一自縣東北汪流橋北起至鄭寺/橋止長七百零二丈 一自鄭寺
   橋至壩臺橋止長四百六十丈/至陳報橋止長四百五十七丈 一自壩臺橋/
  官橋溝在縣南自大石橋起至官橋止長五百七/十四丈五尺寛二丈深五尺
[017-42b]
  大樹溝自朱村東起至新橋止長七百九十五丈/寛七尺深四尺
  靈官廟溝自降城舊橋起至新橋止長六百七十/四丈寛七尺深五尺
  永通河自新橋起至小灘村新濬六百一十五丈/寛九尺深五尺又自小村至官莊橋新濬
   五百二十五丈寛一丈深三尺又自官莊橋至/伏道橋新濬八百一十丈寛九尺深五尺又自
   伏道橋至曇雲寺新濬一千五十丈寛二尺深/七尺又自曇雲寺至水磨灣橋新濬七百九十
   五丈寛一丈深五尺又自水磨灣橋至黄甫橋/新濬七百九十五丈寛二尺深五尺又自黄甫
   橋至髙暵橋新濬五百五十丈寛七尺深五尺/乃得泄水通暢 以上俱在縣南
  魯家溝在縣東南自魯孔村起至伏道橋止長一/千零三十五丈寛七尺深五尺
[017-43a]
  永順溝自黄甫橋起至永通河止長一百二十五/丈寛六尺深四尺
  大坑溝自故縣村南坡起至新橋止長三百零六/丈寛七尺深五尺
  小煤溝自周流村起至永通河長二百九十五丈/寛九尺深五尺
  栁樹溝自新橋起至黄甫橋止長二百零二丈五/尺寛七尺深五尺
  灣腰溝自黄甫村寺前起至東坡邊止長九十五/丈寛九尺深五尺 以上俱在縣東于雍
   正六/年濬
  臨漳縣
  西門渠在縣西南魏西門豹所造堰漳水以溉民/田
[017-43b]
  天井堰在縣西南魏襄王時史起為鄴令堰漳水/以溉田及魏武王又作十二磴令水互相
   廻注一源分為十二流皆/懸水門又名曰晏陂澤
  利物渠在縣南㸔臺社引水溉田/
  百陽渠在縣西南顯王社引水溉田/
  金鳯渠在縣西南引水溉田/
  菊花渠在縣東南引水溉田/
  鸕鷀陂在縣東北四十里周圍東西十五里南北/十里洹水注之有蒲葦魚鱉之利
  百陽渠在縣西南自顯揚村西起至安陽縣穆村/入洹河長十二里寛一丈五尺深五尺雍
[017-44a]
   正七/年濬
  萬公渠在縣西南自義成村起至青龍河滙百陽/渠入洹河長八里寛五尺深五尺雍正七
   年濬/
  林縣
  淇泉在縣南長一百四十丈寛一丈深二尺雍正/五年濬
  泉塘在縣南長二十丈寛十三丈深四尺雍正五/年濬
  武安縣
  通利渠在縣西里許畎澮之水胥由此入洺/
[017-44b]
  涉縣
  城西渠在縣西溉田千畝又引水入城内以資民/用
  惠民渠在縣西南自常樂村起至温村止長三百/九十二丈五尺寛三尺深五尺雍正五年
   修濬灌四村田/
  任公渠在縣西由七里村山前引漳水灌田三十/餘頃係萬歴間知縣任澄清□鑿故名雍
   正五年疏濬/
  内黄縣
  永豐渠在縣東南自開州硝河頭起北至小店橋/止長四十餘里寛一丈深七尺係康熙三
[017-45a]
   十六/年開
  通濟渠在縣南闗起至姜村止長三十里寛四尺/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盈粒溝在縣西自西闗起至豆公止長三十里寛/四尺深三尺雍正五年濬
  澄水溝在縣北自北闗起至楚王止長三十里寛/四尺深五尺雍正五年濬
 衛輝府
  汲縣
  伏水屯在縣北二十里其水下伏掘之即有泉可/以灌稻
  王莊渠在伏水屯後水宜稻/
[017-45b]
  東官道溝自北闗東堤口起至栁毅屯東濬縣交/界止長五十里兩旁各深四尺寛四尺
   五寸雍正/五年開
  東南官道溝自延津門外起至松樹墳南延津縣/交界止長十五里兩旁各深四尺寛
   四尺五寸雍/正五年開
  西南官道溝自新鄉門外起至蝦蟇峪西新鄉縣/交界止長二十五里兩旁各深四尺
   寛四尺五寸/雍正五年開
  西官道溝自天仙廟至山彪西新鄉縣交界止長/二十里兩旁各深四尺寛四尺五寸雍
   正五/年開
[017-46a]
  北官道溝自靈官廟起至道光店南淇縣交界止/長二十五里兩旁各深四尺寛四尺五
   寸雍正/五年開
  東北官道溝自北闗東堤口起至板橋東濬縣交/界止長四十里兩旁各深四尺寛四
   尺五寸雍/正五年開
  新鄉縣
  槐樹閘在縣西北二十里水田宜稻/
  新開洩水溝在縣西北自新輝交界起至合河嘴/入衛河長四千七百四十三丈寛三
   丈深六尺雍正七年知/府馬騤雲詳允疏鑿
[017-46b]
  新開官道溝東路西路西南西北俱有溝大路兩/旁各一道寛四尺深四尺雍正五年
   開/
  輝縣
  蘇門山百泉渠在縣西五里蘓門山中其泉湧沸/如珠引以溉田為利甚溥即衛河
   之源也康熙三十年巡撫閻興邦止題准于每/年三月初一日起至五月十五日 令三日放
   水濟運一日塞口灌田但五月係民間需水之/時應用竹絡裝石堵口使大流濟運其餘涓涓
   之流溉田既已濟公亦無妨于農業雍正五年/又建斗門三座石堰三道東西渠仁義禮智信
   閘各五座泉水通利/
[017-47a]
  老鬲坡渠在縣西南十五里自桃固村枯河引水/灌田
  花木村渠在縣南老鬲坡東接姚固枯河濬十里/灌田
  秀才莊渠在縣南二十五里地本窪下積潦不涸/萬厯間知縣聶良把開渠十餘里水既
   歸河墾/田百頃
  魯家莊渠在縣西南七十里開渠灌田/
  程村渠在縣西五十里其先積水成壑萬厯間聶/良把開通五渠以洩之頓成良田百餘頃
  賢泉渠在縣西南五十里水田百餘頃/
  丁公泉渠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水田二十餘頃/
[017-47b]
  焦泉渠在縣西五十里水田六百餘頃/
  卓水渠在縣西十里水田四十餘頃/
  洩水溝一道在縣西北西自玉闗迤西稻田邊起/東至新鄉縣交界大路口止長一千
   六百一十丈寛三丈深/六尺雍正七年疏鑿
  獲嘉縣
  頭門横河在縣西北十三里自輝縣梅竹寺發源/由本縣李千戸營裴村營母猪營至三
   橋西入丹河長十五里寛一/丈深三尺灌田雍正五年開
  二道横河在縣西北十四里自五衝河發源由母/猪營流至頭道横河西入丹河長二十
[017-48a]
   里寛八尺深三尺/灌田雍正五年開
  段岩河在縣南二十五里上自修武縣界起下至/新郷縣界止長二十五里寛四丈深二尺
   洩水雍正/五年開
  官道溝在縣西自郵亭起西至黄練樹堤止長四/十里寛五尺深四尺自新城起北至杏莊
   口止長二十五里寛五尺/深四尺雍正五年新開
  淇縣
  斮脛閘在淇縣西三里/
  延津縣
[017-48b]
  小潭莊新溝在縣西自城西小潭莊起至城東北/里鄉固止長二十一里寛八尺深六
   尺雍正/五年開
  里鄉固舊溝在縣東自城東鄉固起至封邱縣交/界止長二十五里寛一丈二尺深一
   丈雍正/五年濬
  新開官道溝在縣西自陽武縣交界起北至王端/舖汲縣交界止長五十六里寛四尺
   深三尺雍/正五年開
  闕/   官道溝在縣西北南自沙門鎮起至汲/縣交界止長五里雍正五年開
  濬縣
[017-49a]
  白祀童山二陂在縣西二十里其水經年不涸附/近屢憂水患雍正五年飭濬自交
   䣃村起至屯子鎮止溝長六/十五里寛二丈五尺深九尺
  亭子陂在縣西里許為衆潦所滙/
  井固潭在縣井固村東北入衛河溝水藉以通泄/
  長豐泊在縣西久為滙水之區/
  新開官道溝在縣南大路兩旁南自定源店起北/至官溝止共長三十五里寛四尺五
   寸深四尺雍/正五年開
  衛河堤在縣西河之兩岸/
[017-49b]
  滑縣
  永濟渠在縣西北三十里自濬入東北達内黄每/逢霖潦藉以泄水
  滹沱澤在縣西北三里周五里餘以渟野潦之水/
  新開東路溝自三教堂起至丁欒集長垣縣交界/止長七十里寛四尺五寸深四尺雍
   正五/年開
  新開西路溝自南闗西首起至黄大集封邱縣交/界止長九十里寛四尺五寸深四尺
   雍正五/年開
  新開南路溝自南闗東首起至馬家莊長垣縣交/界止長六十五里寛四尺五寸深四
[017-50a]
   尺雍正/五年開
  新開北路溝自北闗起至馮村開州交界止長七/十里寛四尺五寸深四尺雍正五年
   開/
 懷慶府
  河内縣
  濟瀆水利
  千倉渠在府城西唐温造為河陽節度使築堰鑿/渠以引濟水分上下二堰其上堰用濟池
   水逕鐵岸西北至碑子村斗門橋東分為六閘/以灌堰頭東許西水屯連董等處稻田其下
[017-50b]
   用龍潭水東逕臨濟橋東北由碑子村中至本/堰下分為五閘以灌南北水屯&KR1278頭馬頭等處
   稻/田
  順利渠在府城内元總管石林引千倉渠下流/穿城内作為二橋康熙二十一年重濬
  沁河水利
  廣濟渠在縣北即古枋口秦渠晉司馬孚壘石為/門由五龍口以引沁水酈道元所謂朱溝
   水是也唐崔洪禮李元淳相繼修浚温造又復/修之元世祖時始名廣濟渠明因之萬厯十四
   年河内令黄中色重濬二十八年河内令袁應/泰鑿山穿洞懸閘兩崖之間受水則啟障水則
   閉永無崩塞之患其水由濟源河内孟縣温縣/武陟至唐郭入于黄河渠濶八尺長一百五十
[017-51a]
   里分為二十四堰永一曰永益堰由官莊至休/昌長三里 二曰 利堰 三曰長豐堰俱併
   入永益堰順四曰天富堰由許村長二里許五/曰永福堰 入利人河 六曰廣福堰由 村
   官莊入豐稔河歸黄河一百二十里豐七曰和/豐堰由新村髙村長五里 八曰廣 堰由東
   許村金塜至小營入黄河長一百二十里坯九/曰大豐堰由南尋西李家橋由溝柿園土 賈
   村至黄悶可減水入黄河長一百三十里/曰大有堰由南尋北董至沙岡長三十里 十/十
   一曰太平堰由武家作張家作至劉家莊長十/里 十二曰廣有堰由七里橋故事馬舖至古
   澗入沁河長二十五里蘇十三曰永濟堰由䕶/城祝策彭城尚香鎮至 王東宏福堰長七十
   里尚香西砌攔水閘减水入沁河/阜堰由南屯沙岡至辛壬長十里 十四曰廣/十五曰新
[017-51b]
   興堰由李村冷家莊賈村至北真長十八里盈/十六曰廣隆堰由五王長二里 十七曰萬
   堰由分水石七里屯衛村至彭城長三十里莊/十八曰長濟堰由佳村珍珠莊髙炤至耿家
   入澇河歸黄河長六十九里十九日興隆堰由/郭村王李李家莊至北張長十八里 二十曰
   興福堰由彭城尚香鎮至劉家莊長十里十二/十一曰宏福堰由蘓王南徐澗至南張長 五
   里二二十二曰萬億堰由西冷至東周長十里/ 十三日大濟堰由北冷至杜家莊長八里
   二十四曰永通堰由保封董宋趙莊至唐郭入/黄河長四十里且編定水分自下而上挨次引
   灌除大月浸河水一日各堰不許引灌外每月/以二十九日為率每日百刻共計二千九百刻
   共夫四百六十三名每名分全河水六刻二分/七釐七毫自第二十四堰以上至第八堰共夫
[017-52a]
   四百六十名半分全河之水二十五日六時每/月兩輪每輪一十二日九時上輪自初一日子
   時起至十三日申時止下輪自十五日午時起/至二十八日寅時止以十分計之萬盈等十一
   堰四分二釐廣有等二堰二分八釐太平等四/堰三分為一號自第七堰而上至第一堰共夫
   五十五名半分全河水三日六時每月兩輪每/輪一日九時上輪自十三日酉時起至十五日
   已時止下輪至二十八日夘時起至二十九日/亥時止以十分計之天富等三堰四分四釐永
   益等三堰五分六釐為一號各堰通融照夫輪/灌仍令二十四堰各建一閘一閘之中計百步
   總砌一隂洞引水入子渠灌田各用鎻總司管/之凡遇放水之時發鑰開閘及隂洞&KR0884越之弊
   自無如有恃强&KR0884越計畝罰穀入倉以備修河/之用又令隣河居民遍栽栁樹以固堤根且數
[017-52b]
   年成林材木/不可勝用矣
  通濟渠分廣濟渠水至尚香鎮入于沁/
  支堰渠分通濟渠水流入石澗村入沁/
  利人渠自五龍口引沁水經河内西北至東郭閘/口
  豐稔渠自五龍口引沁水入湨水支河/
  普濟渠 永興渠 利豐渠 餘濟渠以上八渠/俱在縣西
   接豐稔渠及永利支/渠以溉孟縣之田
  丹河水利
[017-53a]
  上秦渠 小丹河 三郭渠 董下渠 白沽渠
  張濟渠 老武渠 太保渠 張金渠 陳添渠
  郭魯渠 流澇渠 花園渠以上十三渠俱在縣/北丹河東岸引水溉
   田一百/餘村
  上清渠 下清南北二渠 中泗渠 張濟渠
  貝澗渠 廣濟民渠以上六渠俱在縣北丹河西/岸引水溉田四十餘村兩岸
   共十九渠分九堰取水故俗呼曰九道堰此内/惟上秦渠小丹河東流入衛濟漕康熙二十九
   年四月河院王新命巡撫閻興邦親勘一題定/漕運民田均屬𦂳要請令每嵗三月初 日起
[017-53b]
   至五月十五日止湏用竹絡裝石横塞入河渠/使水歸小丹河入衛濟漕留涓涓之水以溉地
   至五月重運過完則開八河渠用竹絡裝石塞/小丹河口以防山水漫溢其小丹河經修武獲
   嘉以達合河鎮之處若有淺/阻责令印河各官量為疏濬
  惠民渠在府城西北三十里明隆慶時太守紀誠/引堯池水以溉民田至天啟間復開安阜
   渠灌民田/二十里
  濟源縣
  永利河在縣東自五龍口東南流至本縣官莊村/東北河内縣界止長二十里寛四丈深九
   尺灌田/
[017-54a]
  千倉渠在縣北詳註見前河内縣濟瀆水利中其/源發自本縣濟池與龍潭水分為上下二
   堰上堰六閘下堰五閘定規穀雨築堰秋分决/壩放水入□河自榖雨至霜降無水利地戸不
   得浸灌旱田分减水勢又不得妄置水塏惟旋/折原渠不减原水者方許置用渠寛三丈六尺
   深五尺長三十五里經由數村灌田下流入河/内縣
  小撥河在縣東北自五龍口至和家莊入沁河長/三里寛八尺深一丈灌田
  廣濟渠在縣東北自五龍口起至河内縣交界止/長二十里寛四丈深一丈灌田
  利豐河在縣東北自五龍口起至河内縣交界止/長二十里寛四丈深一丈灌田
  洩水河在縣東北自范家莊西南起至桃園寨北/入□河長七里寛一丈深六尺五寸雍正
[017-54b]
   五年/開
  新開官道溝在縣東北自亞橋村東起至河内縣/交界止長三十五里寛四尺深四尺
   雍正五/年剏開
  修武縣
  東官道溝自縣東起至獲嘉縣交界止長二十里/寛五尺深三尺雍正五年剏開
  西官道溝自縣西起至寧郭驛交界止長四十五/里寛五尺深三尺雍正五年剏開
  武陟縣
  廣濟河在縣西南自縣屬小南張河内縣界起東/至解封村南入黄河止長六千八百三十
[017-55a]
   八丈五尺寛一丈一二尺/不等深一尺一二寸不等
  孟縣
  餘濟渠在縣東北十八里自趙改村分為二渠南/渠自趙改村起至立義村止長十五里入
   □河北渠自趙改村至岳師村止長十八/里入猪龍河灌田渠身寛八尺深五尺
  北官道溝自北門起至河内縣交界止長二十五/里寛四尺深五尺雍正五年開
  南官道溝自南門起至黄河止長十五里寛五尺/深四尺雍正五年開
  温縣
  大豐堰在縣西北三十里由廣濟河支出上接河/内縣交界賈村起至本縣五郡村入漭河
[017-55b]
   長四十五里寛五/尺深四尺灌田
  興隆堰在縣北二十五里上接河内縣交界自郭/村起至南張村入長濟堰長十八里寛三
   尺深四/尺灌田
  長濟堰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由廣濟河支出衛村/起至渠河村入大豐堰長三十五里寛四
   尺深四/尺灌田
  廣阜堰在縣西二十五里由廣濟河支出自薛村/起至䨇留村入永興堰長七里寛三尺五
   寸深四/尺灌田
  永興堰在縣西四十里自金香村起至于村入猪/龍河長九里寛四尺深四尺灌田
[017-56a]
  猪龍河在縣西三十里上自河内縣交界崇義村/起下至本縣小營村入漭河長三十五里
   寛六尺深/五尺灌田
  廣濟河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上自河内縣交界住/村起下至本縣郭村東止長五里寛八尺
   深四尺/灌田
  澇河在縣西北十里上接河内縣交界辛王村起/下至本縣夾樹頭入大豐堰長三十五里寛
   四尺五寸深/四尺灌田
  西官道溝在縣西自吕村北起至河内縣崇義村/止長三百丈寛三尺深三尺雍正五年
   開/
[017-56b]
  東官道溝在縣東自趙堡鎮起至武涉縣交界止/長一百五十丈寛三尺深三尺雍正五
   年/開
  原武縣
  官道溝在縣西西自滎澤縣交界起東至陽武縣/交界止大路兩旁溝長三十八里零寛五
   尺深三尺雍/正五年開
 河南府
  洛陽縣
  周陽渠在縣西南乃周公所制也至漢又名漢陽/渠亦謂九曲瀆建武二十三年張純為大
[017-57a]
   司空明年上言穿陽渠堰洛水為漕公私獲贍/章帝朝何敞為河南守修理洛陽四渠墾増田
   三萬/餘頃
  五龍渠府城東十五里有千金堨魏時更修之而/開渠五所謂五龍渠也
  通津渠在縣南三里隋大業元年分洛水西北名/千金磧渠東北流入洛通濟渠自洛西苑
   引達/于城
  洛渠在城西二十五里引洛水灌田自東侯保分/洛水而東曰莾渠莾渠之北又分三支曰清
   渠單渠太陽渠/東流仍入洛
  伊渠在城南二十五里引伊水灌田自城南伊闕/口之北分伊水北行入午橋莊與洛渠交近
[017-57b]
   水之田百里皆仰灌焉洪治丙辰張公鼐修濬/之每渠障水之入各有壩坊水之暴各有閘閘
   内各有子堰子堰之中各有逰渠以均水利于/逺近又于洛渠之南大明寺後剏鑿一渠東行
   出午橋之上/民甚利之
  大明渠在城西南二十里大明寺西分洛渠水以/灌田𢎞治十一年剏建
  新興渠在城西南四十里西侯保李王屯築石壩/以引甘水河用以灌田𢎞治年建
  永通渠自古城寨起至府店村家東止長九里寛/一丈深一丈灌田雍正五年濬
  古紅渠自古城寨起至周家村止長十三里寛一/丈深五尺灌田雍正五年濬
  任解元渠自府店村起至柏家圪壋止長七里寛/一丈深八尺灌田雍正五年濬
[017-58a]
  退水小渠自瑶底村西山泉水流出入伊河長一/里寛五尺深五尺泄水不灌田
  永濟渠自瑶底村起至魏樹頭村止長十里寛七/尺深八尺灌田雍正五年濬 以上五渠
   俱在縣/正南
  偃師縣
  温泉在縣東二十里忠義村自村東起至村西止/長三里寛深各三尺雍正五年疏濬灌田
  鞏縣
   嵩邙交夾田地無多止有伊洛合流為髙原之
   水所歸入黄河
[017-58b]
  孟津縣
   惟有黄河並無溝渠
  宜陽縣
  宣徳渠在縣西六十里引水灌田/
  宣利渠有二一在縣西五十里一在縣東十里/
  黄澗口渠 魚兒泉渠 韓城渠 水兊渠
   以上皆古/渠在縣西
  官莊渠在縣西/ 考老灣渠在縣西/鎻家營渠
[017-59a]
   在縣/東北 安樂渠在縣/南 以上四渠康熈三十年/知縣申明倫新開
  三鄉小渠在縣西自修真觀起至洛河止長三百/丈寛四尺深五尺雍正五年新開
  登封縣
   四面皆山諸河不通惟有石淙潁水等河以洩
   雨潦石淙見山川志中/潁水見河防志中
  永寧縣
  宣利渠在縣東十九里自經局村起至温庄村止/長十九里寛五尺深五尺灌田
  萬廂渠在縣西二十四里自東仇村起至吳村止/長二十四里寛五尺深五尺灌田
[017-59b]
  復興渠在縣南十五里自王李村起至坡頭村止/長十五里寛五尺深五尺灌田
  永利渠在縣西十四里自王家村起至張村止長/十四里寛四尺深五尺灌田
  小石渠在縣西南二十六里自張村起至南衛村/止長二十六里寛四尺深五尺灌田
  盡力渠在縣西南二十四里自方村起至寨子村/止長二十里寛五尺深六尺灌田
  永昌渠在縣東十四里自高家莊起至馮莊止長/十四里寛五尺深六尺灌田
  民樂渠在縣南八里自寨子村起至小珠村止長/八里寛六尺深五尺灌田
  安業渠在縣東南十四里自小珠村起至紅崖村/止長十四里寛五尺深六尺灌田
  廣昌渠在縣西南九里自古村起至磨頭村止長/九里寛四尺深四尺灌田
[017-60a]
  濟霖渠在縣南九里自磨頭村起至方村止長九/里寛四尺深四尺灌田
  廣廂渠在縣西南四里自王范村起至經局村止/長四里寛四尺深四尺灌田 以上十二
   渠俱於雍/正五年濬
  新安縣
   地勢高峻俱屬山岡土阜無低窪受水之區亦
   無引流灌溉之渠
  渑池縣
  七里所水在縣西由陜州娘娘廟至所六里流入/澗河
[017-60b]
  雙津橋水一由縣西土橋流二里餘至本橋所再/一里泄入澗河一由范家窑流二里至
   本橋所再一里入澗河一由侯家庄/流五里至本橋所再一里泄入澗河
  英豪西橋水在縣西由沙村流六里至橋所入澗/河
  河南莊水自硤石流至西闗三里河計三十里入/澗河
  小黄河水自後河村至西關三十里泄入澗河/
  陽兒河水由陽光溝至西闗四十里泄入澗河/以上在縣西
  陳泉東水在縣東北由燕家窑至段村與陳村水/會流至西闗十里入澗河
  萬壽亭水在縣西其東由郭義溝至西闗三里河/計十五里入澗河其西由史家潭至西
[017-61a]
   闗三里河計二/十里泄入澗河
  義昌鎮水在縣東由石門至鎮二里泄入澗河/
  燕家溝水在縣東由韓家溝流至溝所二十里泄/入澗河
  頭峪溝水在縣東南由苗家園至溝所六里泄入/澗河
  千秋鎮水在縣東南由梁家溝十五里至鎮泄入/澗河其西由白龍泉一里至鎮泄入澗
   河/
  石河村水在縣東由台山至村十六里泄入澗河/
  塔泥街在縣東一由張家東溝入澗河一由西陽/村入澗河
[017-61b]
  五里河水在縣東由安裏村十八里泄入澗河/
  一里河水在縣東由安裏村西十里泄入澗河/
  縣東闗溪溝自寺溝村起下流至一里河入渑水/
  縣東五里溪溝自天壇村起下流至五里河入渑/水
  縣東十二里溪溝自東陽村起下流至塔泥村入/渑水
  縣東十四里溪溝自張家東溝起下流至塔泥村/入渑水
  縣東二十三里溪溝自千秋鎮西起下流至千秋/鎮西南入澗水
  縣東二十五里溪溝自梁家溝起下流至千秋鎮/東入澗水 以上六溝俱在
[017-62a]
   縣/東
  縣西南四里溪溝在縣西南自陜州境起下流經/土壕鎮南至城西南入渑水
  嵩縣
  永泉渠自湯池引伊水起至東小營入伊河長五/里寛一丈深一丈三尺
  永豐渠自香爐石引伊河水起至輝德莊入永定/渠長十五里寛一丈深一丈
  永定渠自泥河南引伊河水起至將軍埧入伊河/長十五里寛一丈二尺深九尺 以上在
   縣/西
  濟民渠在縣南自發帖河引水起至龍王廟入伊/河長七里寛一丈深一丈二尺
[017-62b]
  永昌渠在縣南自龍王廟灣引伊河水起至渠旺/村入伊河長十里寛一丈深一丈
  何義渠自崖口引伊河水起至高都河入伊河長/十里寛一丈五尺深一丈
  下扒渠自報伊菴引伊河水起至吳村河入伊河/長六里寛一丈深九尺
  伊陽岔渠自演武㕔引伊河水起至龍王河入伊/河長十里寛一丈二尺深一丈
  伊陽古渠自武家渡引伊河水起至陸渾堡入伊/河長二十里寛一丈二尺深一丈 以
   上在/縣西
  永定渠自大石橋引伊河水起至古城村入伊河/長八里寛一丈一尺深一丈
  永定岔渠自稱鈎灣引伊河水起至樊店村入伊/河長十五里寛一丈深一丈
[017-63a]
  永安渠自夾河引伊水起至小元東入伊河長七/里寛二丈深一丈
  元溪渠自古城村引伊水起至辛營入伊河長十/里寛一丈深九尺 以上十三渠俱於雍
   正五/年濬
  盧氏縣
  澗渠在縣東引沙河水由東門外環城而南民資/溉田
  文峪渠在縣西十里引文峪水灌田/
 
 
[017-63b]
 
 
 
 
 
 
 
 河南通志巻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