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七
宋 樂史 撰
淮南道五
蘄州
蘄州蘄春郡今理蘄春縣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楚
分為英氏國春秋云齊人徐人伐英氏杜氏注云楚與
國也史記云顓頊之後曰鬻熊為文王師成王封其曽
[127-1b]
孫熊繹於楚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陽其後至文公徙於
郢故江陵是為西楚漢封元王交于彭城是為東楚又
封厲王胥于廣陵是為南楚今蘄州居三楚之中也蓋
蘄為周秦舊邑地始皇十六年滅楚虜王負芻于蘄即
此邑也今州北有蘄水南入于江江津曹公與橋戰
處在蘄水之陽秦滅六國此為九江郡地今州廣濟縣
即秦漢之六縣而英布即縣人項羽封布淮南王而都
于六今古城尤存後為蘄春縣建武二十三年封陳俊
[127-2a]
子浮為蘄春侯吳志云魏使廬江謝竒為蘄春郡典農
屯晥吕䝉襲破之又賀齊傳云初晉宗為吳將以衆叛
如魏還為蘄春太守圗襲取安樂取其保質權以為恥
因軍初罷六月盛夏出其不意詔齊督糜芳鮮于丹等
襲蘄春生虜宗吳復置蘄春郡至晉惠帝時蘄春改為
西陽郡晉書云孝武帝以宣太后諱春改為蘄陽仍屬
新蔡郡後為羅州屬江夏郡又宋州郡志云大明八年
蘄陽縣復置屬西陽郡南齊髙帝改置齊昌郡梁侯景
[127-2b]
之亂北齊髙氏盡有淮南之地因於此置雍州后梁明
帝附周猶如之至陳武帝建國洎宣帝命將吳明徹經
營淮南陳書云明徹攻下晉州進剋蘄城隋初為蘄州
煬帝三年廢復置蘄春郡唐武徳四年改為蘄州領蘄春
蘄水羅田黄梅浠水五縣其年省蘄水入蘄春又分蘄
春立永寜省羅田入浠水又改浠水為蘭溪又于黄梅
縣置南晉州八年州廢以黄梅来屬天寳元年改為蘄
春郡乾元元年復為蘄州
[127-3a]
元領縣四
蘄春 黄梅 廣濟 蘄水
州境
東西一百七十里 南北五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西京取蔡州路一千八百二十四里水路取
蘄水南下揚州東北沂流屈曲四千一百二里
西北至長安取洛陽南潼關路二千五百六里又取
[127-3b]
藍田關路二千一百六十一里水路取蘄水下揚
州 東北泝流至洛京福昌縣界穴狼山過屈
曲五千一百四十五里 東至舒州三百里 南
至鄂州永興縣界二百二十里 西至黄州三百
三十里 北至夀州霍山縣四百五十里 東南至
鄂州五百里 西南至光州三百七十里 東北至
壽州踰太山九百七十里
户
[127-4a]
唐開元户一萬一千一百皇朝管户主一萬四千一
百一十九客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七
風俗
同舒州
姓氏
闕
人物
[127-4b]
闕
土産
白紵布 白花蛇 竹簟 笛管 已上舊貢 茶
出當州蘄水二縣北山
蘄春縣舊十四鄉今五鄉本漢舊縣屬江夏郡按地名
解云蘄春以水隈多蘄菜因以為名晉太康地理記
云改屬弋陽郡惠帝時屬西陽郡孝武改為蘄陽屬新
蔡郡北齊於此置齊昌郡後復為齊陽縣因以立郡
[127-5a]
内流山在州北界山領迤𨓦山南水流入蘄水縣界以
流入大江即鄂州永興縣界山西北流入蘄水縣界次
入大江即鄂州武昌縣界北入夀州霍山縣東入管州
太湖縣界皷角山天將隂必聞鼓角之響然後雨下
蘄水源出縣西太浮山一名蘄水山經云蘄水江夏蘄
春縣北山溫水出當州蘄春縣界東北六十里山下凝
冬之月蒸氣上騰人皆沐浴 翻車水蘄春郡記云九
江王英布於翻車水北築翻車城 江夏王城晉江夏
[127-5b]
王所築鈷鋂水出櫨梨山入蘄河
黄梅縣東一百四十里舊七鄉今四鄉本漢蘄春縣地
宋書州郡志云宋分江夏郡置南新蔡郡隋開皇十八
年改為黄梅縣南流入威湖 慈雲塔在縣西北四十
里雙峯山第四祖道信大師寂滅之所大厯九年勅諡
大醫和尚塔號慈雲 法雨塔在縣東北二十六里馮
茂山第五祖𢎞忍大師寂滅之所大厯元年勅諡大滿
和尚塔號法雨 畎江五阜洲在縣一百一十里按尚
[127-6a]
書九江納錫大龜出蔡地即此也
廣濟縣東五十里舊十一鄉今四鄉本蘄春縣地唐武
徳四年析置永寜縣至天寳元年改為廣濟縣 積布
山酈元水經注云江水又東經積布山南俗謂之積布
磯是也 黄石水水經注云江之右岸有黄石山又水
經云其北即有黄石磯是也 蔡山山出大龜尚書云
九江納錫大龜即謂此山之龜也 青林湖水經注云
水在青林湖傍即利水出廬江郡之東陵縣西南流入
[127-6b]
積為湖湖西有青林山
蘄水縣西北七十二里舊十鄉今四鄉本漢蘄春縣地
宋武帝於此置浠水縣唐武徳四年改為蘭溪至天寳
元年改為蘄水縣以縣界蘄水所出為名 茶山在縣
北深州每年採造貢茶之所 蘭溪水源出箬竹山其
側多蘭唐武徳初縣指此為名
光州
光州弋陽郡光山縣今理定城縣禹貢揚州之域春秋
[127-7a]
時弦子國春秋魯僖公五年楚人滅弦杜預注云弦在
弋陽縣是秦屬九江郡漢為西陽縣屬江夏郡魏分
置弋陽郡晉元康末分弋陽為西陽郡歴東晉齊梁皆
為弋陽郡又地輿志云梁末於光城置光州後魏又為
弋陽郡北齊置南郢州後周又改為淮郡隋初郡廢為
州煬帝初又為郡唐武徳三年平江淮改為光州置總
管府以定城縣為弦州殷城縣為義州以宋安郡廢為
谷州凡管光弦義谷廬五州光州領光山樂安固始三
[127-7b]
縣武徳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唐貞觀元年罷都督
府省弦州及義州以定城殷城来屬又省谷州以宋安
併入樂安天寳元年改為弋陽郡乾元元年復為光州
元領縣五 今四
定城 光山 僊君 固始
一縣廢
殷城併入固始
州境
[127-8a]
東西二百四十三里 南北一百五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九十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三百
二十里 西北至長安一千七百三十里 東至
壽州四百里 北至闕 南
至黄州三百六十里 西至闕 西至
舊申州二百里 北至蔡州三百里 東南至
蘄州八百二十里 西南至安州七百里 東
[127-8b]
北至穎州三百二十里 西北至許州六百二十
里
户
唐開元户二萬九千六百九十五皇朝管户主
五千二百五十一客一萬三千三百三十
風俗
同申蔡
姓氏
[127-9a]
闕
人物
闕
土産
茜草 葛 逺志 綿 絹 生石斛 名玉
土地有毒蛇沙虱自夏至秋水草中多此物傷害於
[127-9b]
人療蛇傷用反息草沙虱用重樓草出於思期邑
定城縣舊二十鄉今六鄉春秋黄國地漢為弋陽縣地
屬汝南郡梁普通八年自後魏徙弋陽縣地屬汝南郡
地輿志云髙齊徙弋陽郡又為新蔡郡改平輿縣為南
弋陽縣武平元年改南弋陽縣為定城縣按十三州志
云定城置在古黄子國南十二里武徳三年置弦州貞
觀元年省弦州以定城縣屬光州 淮水北去縣六十
七里 黄子國故城在縣西十二里春秋時黄國為楚
[127-10a]
滅弋陽故城弋陽臺并在今縣西二里
光山縣北三十里舊四鄉今七鄉本漢西陽屬江夏郡
魏屬弋陽郡宋孝武帝大明初於此立光城縣隋開皇
三年廢入樂安縣十八年又置光山縣一名弋山縣
淮水經縣七里 浮光山周迴十二里一名弋浮山在
縣西北八里應邵注漢書云弋山在縣西北水經注云
浮光山即弋陽山也出名玉及黒石堪為碁其山俯映
長淮每有光煇 白牙山在縣東南一百六十七里與
[127-10b]
黄州麻城縣從山頂為界出山桑堪為弓弩材 柴水
源出僊居縣南屈曲流一百一十里入淮北向蔡州新
息縣及西向僊居縣界並造橋渡按水經云淮水右東
壑水注之酈善長注云水出白沙山東北經柴亭西流
入縣去合江俗謂之柴水 雨施陂在縣西八里唐永
徽四年刺史裴大覺審其地跡因積流水遂廣田疇灌
溉膏腴一百餘頃人賴其利因名雨施陂 木蘭女廟
在縣南二里唐武徳六年州人盧祖尚曾任弋陽太守
[127-11a]
從黄州移於此 故黄州城在縣南四十里耆舊相傳
云古黄國别城宋昇明年置郡州帶潢水因名潢州郡
梁天監元年廢 故西陽城在縣西二十里漢書地理
志云西陽縣屬江夏郡魏屬弋陽晉太康十年封汝南
王亮子羕為西陽公惠帝改封西陽郡王居此縣永嘉
亂後縣并移置故邾城上流五里其城遂廢 故茹由
城在縣南六十二里按地輿志云晉帝立茹由縣宋文
帝元嘉二十五年復立茹由縣屬弋陽按孝武帝以屬
[127-11b]
光城郡隋開皇三年廢入樂安縣 伍相廟水經注弋
陽郡隋開皇三年置東有虞丘郭南有子胥廟 木陵
故郡關在縣南一百三十里
僊居縣西北一百里舊九鄉今四鄉本漢縣地春秋
時弦國春秋僖公五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黄注云在弋
陽縣東南有弦亭是漢為縣今縣北四十里古
城
是也漢書惠帝封功臣黎来蒼為侯屬江夏郡宋書
州郡志云分縣立樂安縣以樂安山為名唐天寳元
[127-12a]
年改為僊居縣 南仙居山在縣西南二百里中有石
室仙人所居 北仙居山在縣壓山東元名樂安山唐
天寳中勅改為仙居山縣取仙居為名 杏山在縣東
北與仙居山隔谷去縣七里上有抱樸子鍊丹井竈仙
跡甚多遍山皆杏樹谷河水在縣西八里水經注云
其水南出鮮金山北流合淮水俗謂之仙居水 僊堂
上陂在縣西南一十里梁武大同元年百姓堰谷為六
陂以溉田 古縣在縣北四十里漢
縣惠帝封功
[127-12b]
臣黎来蒼為縣侯也 仙人廟在縣西南二百里在
南仙居山側無村相傳晉時抱樸子曾宰樂安縣人户
饉厄濟之以丹至今祭祀
固始縣東北一百一十五里舊十二鄉今六鄉本漢寢
縣楚相孫叔敖子所封之邑在淮北故此邑迄今有叔
敖祠甚靈異續漢書志改為固始齊梁俱屬豫州北齊
置建州至梁末尋廢州又為新蔡縣郡領固始一縣也
後周又為澮州以水名郡隋廢州縣額復𨽻弋陽焉皇
[127-13a]
朝併殷城縣入 淮水經縣北八十里 安陽山在縣
東六十里山頂與霍縣分界 大灌水在縣西四十里
源出霧露山西南合決水水經云灌水源出廬江金蘭
縣褚先生論神龜出於江灌水間加林之中謂此水也
俗音訛或為澮水又有小澮水 滭水在縣西五十里
源出光山縣隂山北流入當縣水經云滭水入弋陽南
岳山北流歴隂山關北注於淮俗謂之白露水 決水
在縣東三里源出霍山縣版石山流入縣界漢書云決
[127-13b]
水出廬州雩婁縣南大别山北入安封縣又經蓼古城
與灌水入淮 茹陂在縣東南四十八里建安中劉馥
為揚州刺史興築以水溉田 楚相祠在縣西北七十
里期思城西五步太康地理志云孫叔敖本期思城人
為楚令尹圗經云祠廟隳壊托夢于固始縣令段光復
立祠庭 期思城在西北七十里期思楚之下邑左傳
楚王田於孟諸以期思公復為右司馬杜預曰復遂楚
期思邑公今弋陽期思縣也漢期思縣理蔣鄉屬汝南
[127-14a]
髙祖英布大夫賁赫告反封為期思侯魏晉屬弋陽齊
志屬西陽續漢書志有蔣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凡蔣
邢茅周公之𦙍杜預曰蔣在弋陽期思縣自梁已来廢
丁蘭木母冡在縣北丁村六十里 大蘇山在縣東
四十里陶𢎞景山圗云霍山及牛山出藥草其山東南
角有伏石似牛復與霍山相接山中出石斛入貢 廢
殷城縣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大漢期思縣地屬汝南郡
宋書州郡志云僑立苞信縣於此後成實土按梁以項
[127-14b]
城縣為殷城以鎮流人是也隋文帝以豫州苞信重名
改為殷城縣取古殷城為名至煬帝又立義州於此貞
觀元年州廢来屬今併入固始縣 霧露山在縣南一
百六十里山頂與麻城分界圗經云山在雩婁之境語
訛呼為霧露 惲全湯在縣南山中去縣四十五里東
流二里入灌水其湯緑色三月中虺毒不可入 金漿
澗水源出大蘇山六十八里入縣北灌水本名冷水唐
乾封三年司馬陳順徳巡縣以此水白如漿改為金漿
[127-15a]
澗水 澮水在縣西五里 定城關在縣西四十里髙
齊以南迫陳境因置關隋廢 仙井山在縣西五十里
傳云昔有仙人隱於此有石泉井數區 木賊山在
縣西南一百里出木賊草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