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104 閱藏知津-明-智旭 (master)


閱藏知津卷第四十二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彙輯


雜藏 此方撰述第二之一




*
慈悲道場懺法十卷 南茂北公
梁誌公寶唱等集
歸依三寶第一。斷疑第二。懺悔第三。發菩提心第四。發願第五。發迴向心第六。顯果報第七。出地獄第八。解怨釋結第九。自慶第十。警緣三寶第十一。懺主謝大眾第十二。總發大願第十三。奉為天道禮佛第十四。奉為諸仙禮佛第十五。奉為梵王等禮佛第十六。奉為阿脩羅道一切善神禮佛第十七。奉為龍王禮佛第十八。奉為魔王禮佛第十九。奉為國王人道禮佛第二十。奉為諸王王子禮佛第二十一。奉為父母禮佛第二十二。奉為過去父母禮佛第二十三。奉為師長禮佛第二十四。為十方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五。為十方過去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六。為阿鼻地獄禮佛第二十七。為灰河鐵丸等地獄禮佛第二十八。為飲銅炭坑等地獄禮佛第二十九。為刀兵銅釜等地獄禮佛第三十。為火城刀山等地獄禮佛第三十一。為餓鬼道禮佛第三十二。為畜生道禮佛第三十三。為六道發願禮佛第三十四。警念無常第三十五。為執勞運力禮佛第三十六。發迴向第三十七。菩薩迴向法第三十八。發願第三十九,凡八段。囑累第四十。
[042-0167b]
*
方等三昧行法一卷 前有遵式序 南起北刑
隋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方等秘法具六緣第一:一法緣,二善知識,三前方便,四辦衣,五行法,六供養。識遮障第二:一洗浴調適,二飲食調適,三行道調適,四坐禪調適。禁法第三:一七日要心,及誦咒,二請師受戒,及發露,三見善惡業相,及十法王子等,不得向人說。內律要訣第四:一明五篇戒滅不滅相,二明十惡十善業滅不滅相。修行第五。受戒第六。不說。
*
法華三昧懺儀一卷 南實北輔
瓦官寺沙門釋智顗,輒采法華普賢觀經,及諸大乘經意,撰此法門,流行後代。
勸修第一。方便第二。正入道場方法第三。正修行方法第四。一嚴淨道場,二淨身,三三業供養,四奉請三寶,五讚歎三寶,六禮佛,七懺悔,八行道旋遶,九誦法華經,十思惟一實境界。略明修證相第五。
*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二紙半即附懺儀後此方撰述
唐國清沙門湛然撰
撰香華禮拜等偈,以便運想,及逆順十心略懺文等。
*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一卷 仝上
宋天台東掖山沙門遵式集
緣起第一。按文開章以定銓次第二。別明禮請灑散二法第三。略明能請及所求離過第四。總示事理觀慧所依第五。補助正修十科事儀第六:一嚴淨道場、二清淨三業、三香華供養、四
[042-0167c] 召請誦咒、五讚歎述意、六稱名散灑、七禮敬三寶、八修行五悔、九旋遶自歸、十唱誦金光明典。
*
金光明最勝懺儀五紙半 仝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集
大段與前儀同,而觀慧文略。
*
往生淨土懺願儀十二紙 仝上
沙門遵式,輒釆大本無量壽經,及稱讚淨土等諸大乘經,集此方法,流布諸後,普結淨緣。
一嚴淨道場。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燒香散華。五禮請法。六讚歎法。七禮佛法。八懺願法。九旋誦法。十坐禪法。
*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十四紙 仝上
東山沙門遵式,始於天台國清集,於四明大雷山蘭若再治。
敘緣起第一。明正意第二,一莊嚴道場,二作禮,三燒香散華,四繫念數息,五召請,六具楊枝淨水,七誦三咒,八披陳懺悔,九禮拜旋遶,十誦經。
*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十五紙餘 仝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集
一嚴道場。二淨三業。三結界。四修供養。五請三寶諸天。六讚歎申誠。七作禮。八發願持咒。九懺悔。十修觀行。
*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十三紙半 前有靈鑑序 仝上
宋天竺寺沙門遵式撰
第一設壇場供養。第二示方法。第三揀眾清淨。第四誦咒法。第五三業供養禮請陳意自為七:一供養、二奉請、三讚歎、四作法持咒、五禮拜、
[042-0168a] 六懺悔、七行道旋遶。第六釋疑。第七誡勸檀越。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咒課法十紙半 仝上
宋霅川沙門仁岳撰
一法式。二觀想。三禮讚。四持誦。五懺願。六證驗。七釋疑。
*
禮法華經儀式一紙餘 仝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集
*
釋迦如來涅槃禮讚文六紙餘 仝上
沙門仁岳撰
*
集諸經禮懺悔文二卷北作四卷 南功北桓
唐西崇福寺釋智昇撰
上卷共有六段,下卷約求生西方,明六時禮法。
*
天台智者大師齋忌禮懺文六紙餘 南實北起
宋天竺寺遵式述
*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九紙 南實北輔
宋耆山沙門遵式撰
第一決疑門:一疑師,二疑法,三疑自,今並決之。第二行願門:一禮懺門即世稱小淨土懺,二十念門,三繫緣門,四眾福門。
*
淨土境觀要門六紙餘 南刑北起
元虎谿沙門懷則述
深明約心觀佛,境觀不二法門。
*
蓮宗寶鑑七卷 素
元廬山東林寺善法堂主優曇普度集
念佛正因第一,凡十四章。念佛正教第二,凡十九章。念佛正宗第三,凡八章。念佛正派第四,凡二十二章。念佛正信第五,凡六章。念佛正
[042-0168b] 行第六,凡十四章。念佛正願第七,凡七章。念佛往生正訣第八,凡十二章。念佛正報第九,凡五章。念佛正論第十,凡二十五章。附楚山示眾念佛警語,曉山勸修淨業箴。
*
阿彌陀經不思議神力傳一紙餘 貞
附隋錄未詳作者
*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一卷 起
*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一卷僅九紙半 南起北約
*
天台智者大師別傳一卷 南翦北起
門人灌頂撰
*
天台八教大意一卷 南翦北翰
撰者同上
前佛後佛,自行化他,究其旨歸,咸宗一妙佛之知見,但機緣差品,應物現形,為實施權,故分乎八。頓、漸、秘密、不定、化之儀式,譬如藥方,藏、通、別、圓所化之法,譬如藥味。
*
國清百錄四卷 南起北弊
纂人同上
卷第一二。立制法第一。敬禮法第二。乃至王重請書第五十。卷第三四。王謝義疏書第五十一。乃至論放生書第一百。後有戒應題,有嚴序,及新添智者大禪師年譜事跡。
*
永嘉集一卷 前有魏靜序 起
唐慎水沙門玄覺述
舊分十門:慕道志儀第一。戒憍奢意第二。淨修三業第三。奢摩他頌第四。毘婆舍那頌第五。優畢叉頌第六。三乘漸次第七。事理不二第八。勸友人書第九。發願文第十。幽谿法師新定十門:皈敬三寶第一。發弘誓願第二。親近師友第三。衣食警戒
[042-0168c] 第四。淨修三業第五。三乘漸次第六。事理不二第七。簡示偏圓第八。正修止觀第九。觀心十門第十。幽谿有註二冊,可作四卷,尚未入藏,甚妙。南北兩藏皆無禪宗二字,流通作禪宗永嘉集。幽谿作永嘉禪宗集。
*
金剛錍一卷 前有淨岳科序 南翦北起
唐荊谿尊者述
序曰:圓伊金錍,以抉四眼無明之膜,令一切處,悉見遮那佛性之指,偏權疑碎,加之以剛,假夢寄客,立以賓主,觀者恕之。
*
始終心要一卷 仝上
述者同上
*
十不二門九紙 仝上
述者同上
一色心。二內外。三修性。四因果。五染淨。六依正。七自他。八三業。九權實。十受潤。即釋籤中結釋十妙文也。以是妙觀大體,故後人錄出別行。
*
十不二門指要鈔二卷 前有遵式序 仝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敘曰:十不二門者,本出釋籤,豈須鈔解,但斯宗講者,或示或註,著述云云,而事理未明,解行無託,荊谿妙解,翻隱於時,天台圓宗,罔益於物,爰因講次,對彼釋之,命為指要鈔焉。蓋指介爾之心,為事理解行之要也。
*
修懺要旨九紙 仝上
述者同上
初通敘四行,二正明法華,三結歸止觀。
*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一卷 仝上
法孫繼忠集
四明沙門,謹用為法之心,問義於浙陽講主昭上人。
[042-0169a]
*
天台傳佛心印記八紙 南刑北起
元傳天台宗教興教大師懷則述
深明性具圓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同餘宗緣理斷九。
*
天台四教儀一卷 南翦北會
宋高麗沙門諦觀錄
本宗八教大意,而詳於名相,略於前三教之十乘。
*
天台四教儀集註十卷 稼
元南天竺沙門蒙潤集
*
宗鏡錄百卷 南阿至孰北策至谿
宋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
景德傳燈錄三十卷 南桓公輔北合濟弱
宋景德東吳沙門道原纂
先敘七佛并偈。始自摩訶迦葉,終於南岳第九世,青原第十一世,共祖師一千七百十二人,內九百五十四人,有語見錄,餘七百五十八人,但存名字,盡二十六卷。寶誌、善慧、南岳、天台、僧伽、萬迴、豐干、寒山、拾得、布袋,十人,及諸方雜舉徵拈代別語一卷。南陽大寂,乃至法眼等十二人廣語一卷。讚、頌、偈、詩,一卷。銘、記、箴、歌,一卷。
*
續傳燈錄三十六卷 南合濟弱扶北[○@缺]
不出編錄人名 彙目義門云靈谷寺沙門居頂編
始自汾陽昭,終至天童禮,及諾庵肇,共三千一百一十八人,內一千二百零三人,有語見錄。一千九百零七人,但存名字。
*
傳法正宗記十卷 南綺北回
[042-0169b]
宋明教禪師契嵩編修
前有上皇帝書,及許收入藏中書,劄子,并題跋等,始祖釋迦如來表一卷。迦葉至六祖傳,共五卷。正宗分家列傳一千三百零四人,共二卷。旁出略傳二百五人,宗證略傳十一,共一卷。定祖圖一卷。
*
傳法正宗論二卷 南回北綺
撰者同上
共有四篇,廣明達磨大師,的有師承,以破唐沙門神機之妄譏毀,兼破付法藏因緣傳。
*
宗門統要續集二十卷北作二十一卷 前有徑山希陵序耿延禧序 南漢惠北扶傾綺
宋建康沙門宗永集
元保寧寺沙門清茂續集
釋迦文佛。西竺應化聖賢。二十八祖。東土六祖。四祖旁出,凡八世。五祖旁出,凡三世。六祖下旁出,凡二世。應化聖賢。未詳嗣法。亡名古宿。南嶽下凡十一世,共二百四十八人。五百五十三則機緣。青原下凡十世,共二百六十四人,五百五十四則機緣。續南嶽下至十八世,共二百一十二則機緣。續青原下至十四世。共四十七則機緣。
*
禪宗正脈二十卷 勸賞
明弘治真如寺沙門如巹集
於五宗機緣中,取其顯明簡直者集出,使人易曉。
*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二十一卷 前有張掄序 南雞田赤北[○@缺]
宋光孝寺沙門法應集 元沙門普會續集 明中天竺住山沙門淨戒重校
[042-0169c]
初集機緣三百二十五則,作頌宗師一百二十二人,頌有二千一百首,續加機緣四百九十三則,作頌宗師四百二十六人,頌有三千零五十首。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卷 前有明教嵩讚 南密北扶
嗣祖比丘宗寶編靈谷住持淨戒重校
韶州韋剌史,請師於大梵寺說法,師先說得法行由,次說摩訶般若波羅密義,并無相頌。次答實無功德之疑,次答願生西方之問要人淨心則生淨土,不是說無西方也。次示定慧一體不二。次示一行三昧。次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為自縛。次示教無頓漸,人有利鈍。次示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次示坐禪實義。次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授無相懺悔,發四弘誓願,授無相三歸依戒,又說一體三身,及頌。
*
古尊宿語錄四十八卷 中有阿育王山住持大觀序 南密勿多士北[○@缺]
賾藏主搜採 靈谷寺住持淨戒重校
南嶽讓。馬祖一。百丈海。黃蘖運。臨濟玄。興化獎。睦州蹤。南院顒。風穴沼。首山念。石門聰。汾陽昭。唐明嵩。慈明圓。南泉願。子湖神力蹤。趙州諗。雲門偃。楊岐會。道吾真。白雲端。佛照光。北澗簡。物初觀。晦機熙。笑隱訢。仲方倫。覺源曇有宋濂藏衣塔銘。五祖演。葉縣省。神鼎諲。翠岩芝。法華舉。佛眼遠。大隋真。投子同。鼓山晏。洞山初嗣雲門。智門祚嗣香林。雲峰悅嗣大愚。雲庵文嗣黃龍南。瑯琊覺嗣汾陽。佛照禪師奏對錄宋孝宗時嗣大慧杲
[042-0170a]

*
黃蘖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并宛陵錄一卷 素
唐河東裴休集并序
即古尊宿語錄中重出,而稍略。
*
萬善同歸集六卷 史
宋永明智覺禪師延壽述
明眾善所歸,皆宗實相。
*
唯心訣九紙餘 素
作者同上
於中略標百二十種邪宗見解。
*
定慧相資歌四紙欠 素
*
警世二紙欠 素
宋永明智覺禪師延壽述
*
明覺禪師語錄六卷 南回北綺
明靈谷寺沙門淨戒重校
上堂,舉古,勘辨,拈古,偈頌,讚等共六卷。
*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十七卷 有耿延禧序及張浚序 南扶傾北漢惠
學徒若平集淨戒重校
上堂語六卷。開示法語三卷。小參示眾四卷。頌古一卷。拈古三卷。偈、頌、讚,一卷。
*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三十卷 說感武
宋乾道門人蘊聞集
*
中峰和尚廣錄三十卷 丁俊乂
元至治門人慈寂集
*
真心直說一卷 敦
元曹谿山老衲知訥述
凡十五章,明正信,異名,妙體,妙用,乃至所往以釋疑問。後附誡初心學人文,又附皖山正凝禪師示蒙山法語。東山崇藏主送子行腳法語。蒙
[042-0170b] 山示眾。蒙堂跋。
*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一卷 敦
直指心性本來同佛,既悟心已,或習輕,則用自性定慧門,或習重,則用隨相對治門,皆與先修後悟者不同。
*
禪宗決疑集一卷 素
元西蜀智徹述
示提話頭工夫次第。
*
修大方廣佛華嚴法界觀門巳乏單本
唐終南山釋杜順集
略有三重:真空第一,理事無礙第二,周遍含容第三;三中,又各辨十門。
*
華嚴法界玄鏡一卷北作二卷 南青北百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述
即釋前法界觀門。
*
注華嚴法界觀門一卷 前後有裴休淨源二序 南青北跡
唐圭峰蘭若沙門宗密註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十二紙 仝上
唐京大薦福寺沙門法藏述
一顯一體:謂自性清淨圓明體。二起二用:謂海印森羅常住用,法界圓明自在用。三示三遍:謂一塵普周法界遍,一塵出生無盡遍,一塵含容空有遍。四行四德:謂隨緣妙用無方德,威儀住持有則德,柔和質直攝生德,普代眾生受苦德。五入五止:謂照法清虛離緣止,觀人寂怕絕欲止,性起繁興法爾止,定光顯現無念止,事理玄通非相止。六起六觀:謂攝境歸心真空觀,從心現境妙有觀,心境秘
[042-0170c] 密圓融觀,智身影現眾緣觀,多身入一鏡像觀,主伴互現帝網觀。後有淨源序。
*
華嚴金師子章未有別行
唐京大薦福寺沙門法藏述
因對武后問,借庭前金師子為喻,初明緣起,二辨色空,三約三性,四顯無相,五說無生,六論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以顯華嚴教觀。
*
金師子章雲間類解十三紙 南青北百
宋沙門淨源述
*
禪源諸詮集都序四卷 前有惟大等四序 敦
亦名禪那理行諸詮集,圭峰山沙門宗密述。今但存序,大意先判三宗三教,然後會為一味,以息鬥諍。意則美矣,惜其未盡善也。夫論宗意教意,則不可有三。此圭公所知也。若論宗門教門,則非止局三。此圭公所昧也。又彼云南嶽天台,依三諦之理,修三止三觀。教意雖最圓妙,然其趨入門戶次第,亦只是前之諸禪行相,此則似僅涉獵次第禪門,及童蒙止觀二書,絕未睹見大乘止觀,摩訶止觀者矣。今據大乘止觀,摩訶止觀,何嘗不頓同佛體,迥異諸門乎。又彼云諸部般若千餘卷經,及中百門論等,皆說破相教,智度論百餘卷,亦說此理。但論主通達不執,故復將大小乘法相,潛同後一真性宗。今問:智論,中論,皆龍樹所造也。何以一執一不執乎。又龍樹尚能通達不執,潛通後宗。佛說般若,豈反有執,止名破相乎。般若經云:菩薩欲具足一切佛法者,當學般若。謂之唯說破相,可乎。又彼云:心是名,知是體。譬如水是名,溼是體。尤為可笑。
[042-0171a] 夫說水,口固不溼,即說溼,口豈溼哉。說心,固不得體,即說知,豈便得體哉。故古人云:知之一字,眾妙之門。又云:知之一字,眾禍之門。而圭公乃於能詮文字,妄分親疏,何耶?又彼云:法華且收二乘,至涅槃經,方普收六道。尤為可笑。調達授記,不收地獄乎。龍女成佛,不收畜生乎。妙莊悟道,不收邪見乎。散心稱名,童子聚沙,不收人天乎。又彼云:破相止說二諦,性宗則為三諦,是誠未究七種二諦五種三諦之旨者也。嗚呼!淺矣。
*
原人論八紙半 南青北跡
述者同上
斥迷執第一習儒道者。斥偏淺第二習佛不了義教者。直顯真源第三佛了義實相教。會通本末第四會前所斥同一真源皆為正義
*
華嚴原人論解四卷 茲
元長安大開元寺沙門圓覺述
即解前論,科一卷,解三卷。
*
註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門三十頌二卷 史
元歸德法雲沙門琮湛集註
右註,解夷門山廣智大師本嵩所述經題觀門偈頌,點示初機禪門眼目。
*
真唯識量出宗鏡錄
*
八識規矩補註二卷 敦
明魯庵沙門普泰註
*
六離合釋附補註後
*
陀羅尼雜集十卷 南封北卿
未詳撰者今附梁錄
第一卷:七佛所說神咒,并八菩薩所說神咒,合十五首。第二卷:釋摩男,阿難比丘,普賢菩薩等,共
[042-0171b] 十八咒。卷第三:摩醯首羅天等,共咒十一首,文殊說四弘誓,虛空藏說四淨土妙行,觀世音說四攝法,救脫說四弘誓,跋陀和說八菩薩妙行,大勢至說四誓利益眾生,心無疲倦,得大勢說四事擁護作佛事者,堅勇說四菩薩妙行,并諸菩薩天龍,各各說偈。卷第四: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等,共咒二十一首。卷第五:除一切恐畏毒害伏惡魔陀羅尼等,共咒二十七首。卷第六:除腫陀羅尼等,共咒九首,五戒神名二十五,三歸神名有九,護伽藍神名十八,燒香散華等咒,共二十二首。卷第七:滅一切罪得一切所願陀羅尼等,共咒七十九首。卷第八:六字大陀羅尼經等,共咒二十二首。卷第九:阿吒婆拘上佛陀羅尼等,共咒十首,歎佛三昧經一段。卷第十:定志慧見陀羅尼等,共咒三十一首。
*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有陳覺序 南營北封
宋北遼金河寺沙門釋道[厄*殳]集
開示修行一真大法界心,及持誦準提咒法,然與準提三譯,及尊那經,並不全合。
*
密咒圓因往生集一卷 有賀宗壽序 南營北封
智廣慧真編集金剛幢譯定
集諸經神咒三十三段,華梵並書。
*
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二卷北作四卷 南猶北存
唐沙門釋道宣撰
*
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 南功北尹
唐沙門釋義淨撰
凡四十章。
[042-0171c]
*
受用三水要行法
*
護命放生儀軌法
*
說罪要行法三法合卷 南功北桓
三法並義淨法師作
閱藏知津卷第四十二


    比丘慈濟 時行 見明 慈音
      明空 公遠
    信士欽遴生 周爾玉 朱岐瑞
      周述之共助銀四兩

[042-017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