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382 紫柏尊者全集-明-德清 (master)



紫栢老人集卷之二十一
明 憨山德清 閱


雜說



匡石暴亡說



世有年志俱盛而求菩提。一旦志不遂而暴亡。或者
便生誹謗。驅烏子應之曰。此亡者。乃廣長舌相也。善
聽法者。即於此悟國土危脆。而況微軀乎。如雪峰指
亡僧髑髏示眾曰。此僧為汝等却真實。大眾如何薦
取。玄沙有頌曰。萬里神光腦後相。若然者。則匡石先
生之暴亡。豈有亡不亡之窠臼。為褦襶子作口實翻
騰去耶。


魂魄辨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此孔子之
言也。而解者互有不同。或謂精氣無知。游魂有知。或
謂精氣與游魂。皆無知也。或謂精氣與游魂。皆有知
也。是故學者所宗。亦各不同焉。然孔子之言。若日月
之在天。而盲者不見。豈日月之咎哉。蓋孔子立言之
[021-0325c]
意。有順。有逆。有逆而復順。三說焉而伊川。晦菴。謂魄
輿魂皆無知。東坡與沈內翰。謂魄與魂皆有知。獨新
建則謂魄無知。而魂有知。此皆能會通孔子之意者。
但解愈易。而孔子之意愈晦耳。何謂順。自性而之情
也。何謂逆。自情而之性也。何謂逆而順。聖人以為我
復性。而人不復則情不消。情不消則我見熾然。我見
熾然。則貪暴無厭。爭鬬靡巳。故以復性之教教之。使
夫順者知逆。逆者知順。則原始反終。死生之說可明
也。夫迷順而不知逆者。恣情而昧性。其生也為魄。死
也為鬼。順而知逆者。悟性而治情。其生也為魂。其死
也為神。魄之為言泊也。夫泊者。以眾人未聞道。則無
往而非情也。而情無自體。必假於根塵。故眾人。其資
厚則氣強。其資薄則氣弱。所以其生也。寄泊於物。而
強弱隨焉。則其死也。亦必泊於物。而強弱隨焉。若伯
有為厲是也。君子則不然。既聞道矣。知道外無物。無
物非道也。所以貴為天子不以為榮。賤為匹夫不以
為辱。若舜與禹是也。即此觀之。伊川之說非矣。新建
之論。得失半焉。唯蘇長公與沈內翰近是。然蘇沈猶
未能精辨。順。逆。逆順。三者之始終。所以理全而事略。
事略則波虧。波虧則水缺。波譬事也。水譬理也。故事
不融而理終不徹耳。予故曰。眾人恣情而昧性。則魄
盛而魂衰。君子則魂多而魄少。以其聞道。而能以理
折情故也。故魄為鬼之因。鬼為魄之果。魂為神之因。
神為魂之果。因果精。而魂魄鬼神之說明。若鏡中見
[021-0326a]
眉目耳。夫何疑哉。至於三魂七魄之說。此眾人也。魂
多而魄少。此君子也。唯聖人無魄而惟神。故其生也。
生不能累。而其死也。豈獨有累耶。故曰。妙萬物而無
心。謂之神。又曰。聖人無復。夫無復者。謂性外更無情
可治也。如有微情不盡。終非無復。故曰。微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又曰。一切浮塵諸幻化相。應念化成無
上知覺。即此言之。則易之為書也。深矣。妙矣楞嚴之
為經也。妙矣深矣。昔張無盡。謂我讀佛經。然後知儒。
是以非窮理盡性。至於命者。則魂魄鬼神之說。始終
逆順之淺深。精而粗之。粗而精之。因之果之。千曲萬
折。解情釋縛。異其名言。同其義理。是而非之。非而是
之。無疑處使之生疑。有疑處使之無疑。此聖人之深
慈。君子之苦心也。學者不可不知焉。


示宇泰放光石說



天下疑信之生。不生於事。則生於理。故生於事者。惑
乎理矣。生於理者。疑於事矣。以此觀之。信理而不信
事。信事而不信理。所謂信非真信。疑非真疑也。惟即
理而信事。即事而信理者。予又何言哉。若夫孔陵之
蓍草。奘老之摩松。事以理推。理以事究。情與無情之
異。皎如日星。此石六稜而鋒銳。體質光潔。映日流輝。
產於峨嵋。而他山無之。說者。以為六稜以表六度。鋒
銳以表精進。充三學而統萬行。體萬行而治眾習。習
治。則即事成理。即理成事。而徧吉之德備矣。夫峨嵋
盤礡千里。空翠接天。絕巘奇峰。倚伏萬狀。豈星星之
[021-0326b]
石。而備眾德耶。曰。一花可識無邊之春。勺水可分圓
滿之月。彼既如是。此獨不然與。


似完齋說



聖人不以長蛇封豕為患。而以一身為患。其憂亦深
矣。如章臺帶水。阿房連雲。極游觀之樂。至死而不能
返者。可不哀哉。松陵密郎。知身是患。不重厚生。唯不
重厚生。凡百所治。特似完而巳。故堂不圖高。內不圖
實。茆茨可以蔽形。饘粥可以糊吻。以古硯古書。素心
貧骨。薄金張之榮。淡然自富。紫栢道人。適避風雨於
斯。喜其朴實。所緝有野人之風。題曰似完齋。書此遺
之。


交蘆生書千字文說



夫畫本未畫。未畫本於自心。故自心欲一畫。欲兩畫。
以至於千萬畫。畫畫皆活。未嘗死也。何謂死活。曰。若
見一畫。即謂一畫。見千萬畫。即謂千萬畫。是謂知死
而不知活。惟知活者。畫雖無盡。曉然了知。機在我而
不在畫也。即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如一卦有
常。一爻落死。則變化亦有窮矣。唯其卦卦無常。爻爻
本活。所以周流六虗。上下無常。情之性之。鬼之神之。
往復莫測。隱顯若惑。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
設不知活。烏能臻此哉。故蒼頡覩鳥跡而悟字母。梵
佉婁。不煩感而悟字生於心。雖文成橫豎。而詮義未
始不同焉。如鳥跡而變大篆。大篆變小篆。小篆變隷。
隷變楷。楷變草。草則復幾乎鳥跡矣。何異中竺而變
[021-0326c]
四竺。四竺而變胡。胡變夷乎。故曰。通其變者。始制者
也。因其變者。乃眾人耳。雖然。始制幾聖。眾人幾愚。有
能因畫而悟未畫。因心而得悟心。噫。未畫畫母。無心
天地萬物之祖。既知其母。復得其祖。則愚可以為聖。
聖可以同愚。故曰大智若愚。予覩交蘆生手書千字
文。其字畫起伏縱橫。變化有條。而又不死於法。果書
者之能品耶。


孝侯謚說



晉周孝侯。逢大敵。欲𢬵命一戰。同僚勸曰。將軍母老
矣。戰而不捷。太夫人將安托乎。孝侯曰。我為大臣。必
盡臣節。今日之事。既為人臣。安知有母哉。遂戰歿。朝
廷嘉其忠。諡曰孝侯。由是觀之。忠孝本一條。學者以
為孝是孝。忠是忠。作兩條解之。非也。大抵以我見前
之心。盡力事親謂之孝。盡力事君謂之忠。心無異心。
忠孝者。名焉而巳。故達心者。洞了忠孝為一。狥名者
橫執為二。


剛說



夫子不剛不能孝。臣不剛不能忠。至於榮辱死生之
際。不以剛為地。即為其眩惑。不遑自持矣。然剛亦未
易言也。必先於聞道。聞道則識見高明。即能了知天
地萬物古先今後。皆我自心影響。影響由心而有。心
由影響而彰。而影響現時。眾人見之。計天地萬物為
大小。計形器虗空為有無。計一器所聚之塊為我身。
計前境所生之影為我心。自此則靡所不至矣。豈可
[021-0327a]
以言說窮乎。故曰。剛也者。五常性命之本也。


動靜說



皮毬老人問黃龍孫曰。昔人即動而靜。其義安在。孫
曰。靜在動上。老人指座前牡丹徵之。若此花芳穠時。
零落時。豈非動乎。謂芳穠。自住芳穠。零落自住零落。
以兩者各住。謂之靜乎。兩則非一。一則非兩。兩兩一
一。一一兩兩。譬如夢中見花開謝。見花謝開。開先謝
後。謝先開後。謂皆各性住於一世。即謂之動上即靜。
此愚者之談也。智則決其不然。何以故。開謝先後。離
夢不可得故。夢非自有。必因想生。想非自有。必因未
想有。未想不自有。必因想顯。所以未想為想父。想為
夢父。夢為花父。花為開謝父。開謝為動靜父。言靜在
動上者。復為動靜子。子之言棄本太遠。烏足徵之。


觀戲



處處相逢是戲塲。何須傀儡夜登堂。繁華過眼三更
促。名利牽人一線長。稚子自應爭詫說。矮人亦復浪
悲傷。本來面目何曾識。且向尊前學楚狂。此陽明傀
儡詩也。紫栢先生曰。陽明之看戲。戲亦道師。眾人之
歡樂。何異傀儡。故周穆王之怒偃師。偃師析其傀儡。
穆王始悟非真人也。今天下無論古今。或衣冠相揖。
男女雜坐。談笑超然。若以頃刻散心。迴觀我此身。果
籍何物而成耶。設必由五行而有。五行生克無常。能
有我者尚無常。況所有者乎。如是觀身。身不異戲。則
偃師所作。寧非廣長舌相哉。
[021-0327b]


卓吾天臺



聞卓吾有年數矣。未遑一見。適讀耿子庸傳。始心見
卓吾也。卓吾謂天臺子以人倫為至。卓吾以未發之
中。為人倫之至。以故互執而不相化。殆十年所。乃今
始化。其自敘如此。夫人倫。猶波也。未發。猶水也。執波
為至固非矣。執水為波之至。寧不非乎。良以巳發外
未發。則巳發無源矣。必謂未發至於巳發。則未發似
可取。殊不知巳發未發。皆不可取。皆不可舍者也。如
巳發可取。何異離水求波也。未發可取。何異離波求
水也。巳發未發。既皆不可取。又皆可舍乎。故曰。取不
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若然者。卓吾天臺。始相
執而不化。洎相化而不執。何異太末蟲。自取自舍於
火聚之上耶。古德有言曰。死水固不可藏龍活水亦
豈藏龍之所。蓋就假龍言耳。如真龍則死死活活。在
龍而不在水矣。夫龍之為物也。處空若水。觸石則石
化為水。觸林木。觸火。皆不旋尾而化。即此觀之。謂空
可取。則太虗有剩矣。謂空可舍。則太虗有外矣。空為
色影。尚不可以取舍彷彿之。況有大於此者乎。卓吾
卓吾。果真龍也耶。果葉公之所畫者耶。


問本亭



本不可問。可問則非本矣。何以故。本不問本故。如本
可問。何異水洗水。金博金哉。雖然善問者。以未嘗問
而問之。答者。亦以未嘗答而答之。昔有僧問馬祖曰。
離四句。絕百非。請和尚直指西來意。祖曰。我今日勞
[021-0327c]
倦。不能為汝說。問智藏去。藏曰。我亦頭痛不能說。問
海兄去。海曰。我却不會。僧乃見祖。舉藏海語。祖曰。藏
頭黑。海頭白。僧亦懡羅而退。天童頌此機緣。堂堂坐
斷舌頭路。應笑毗耶老古錐。吾味天童此頌。乃知文
殊問維摩不二意。摩以默答之。此則有問有答者也。
天台崑巖鄭居士。萬歷壬寅冬。曾問清淨本然之旨
於紫栢道人。道人曰。居士機緣未熟。熟後再問不遲。
噫。夜光投人。鮮不按劍。翻思藏海。不覺扼腕癸卯春。
冲禪人還國清寺。紫柏道人。先有問本亭偈寄居士。
且囑冲曰。為居士搆一亭。於國清泉石幽爽處。榜曰
問本。以見道人不忘居士問本之意也。


落日懸鼓



眾生根鈍執重。耳目似具聰明。心實聾瞽。聖人知其
如此。開之以名言不可。即名言寓其方所。示其象物。
此所謂以情博情。以境奪境。始則鑄我成物。終則會
物成已。然苦相多端。若不親嘗。知苦不易。既知苦已。
即苦推樂。樂雖不見。理考不虗。由是信力堅固。作之
不休。終必克願。懸鼓大義。不過如此。餘觀雖多方委
曲調攝。修習淺深次序。歷然難混。惟有志於出苦者。
用力不苟。終必精深。方知真慈初心也。


三界說



夫一天地之閒。有四大洲。東曰神州。西曰賀州。南曰
部州。北曰盧州。而其疆土。不知幾千萬里。按七政分
野推之。亦自有里數。然南州。人壽唯百歲。富貴亦不
[021-0328a]
大崇高。東州。則人壽二百五十歲。富貴崇高。固勝南
州多矣。以東州較西牛賀州。則西州人壽。五百歲。崇
高富貴。復勝東州。即西州較諸北俱盧州。又天淵之
不同也。蓋北州人壽千歲。中無夭折。而富貴崇高。可
謂至矣。若較諸四天王。又不啻醯雞之匹大鵬耳。乃
至他化自在天之富貴。匹諸初禪喜樂。猶野人以曝
背之暖。獻萬乘之君。由初禪天。而至非非想。層級轉
勝。下不如上。大相懸絕也。若以聲聞天眼。視非非想。
壽命之與富貴崇高。辟如朝生暮死之蟲。沾滯涕唾
焉。今南州之人。率以富貴自恃。年華不惜從生至死。
昏擾欲夢。曾不暫覺。苟能以三州匹已。以四王匹三
州。以非非想天。匹夜摩忉利。則南州所謂富貴崇高
自恃。視百年為長劫者。可不悲夫。故曰。以法眼觀三
界依正之報。不啻獄囚。豈欺我哉。


讀素問



吾聞得。般若菩薩。能於一切法中。得大自在。由是觀
之。在儒而為明王聖師。在老而為真人神人。在佛而
為大覺世雄。在百家遞為其長。各建旗皷。而鳴於世
者。皆菩薩之示現也。予讀黃帝素問。至其略曰。粗守
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淨而微其
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機知道者。不可掛以絲髮
不覺置卷長嘆。是書也。非聖人莫能作焉。予以是知
得其空者。可以治其風。得其風者。可以治其火。得其
火者。可以治其水。得其水者。可以治其地。故地浮於
[021-0328b]
水。水資於火。火憑乎風。風載於空。故得其空者。造其
微矣。微則不可以朕兆求。不可以將迎會。若然者。湛
神於空。徹視其形。部分經絡。腑臘淺深。猶處堂奧而
照萬有。奚惑哉。故良醫知守其機而會其微。神游無
滯。靡細不察。地惟四塵。水則減一。火又減一。風則一
而巳矣。一則累輕。故力用超乎三者。地之堅。水之濕
火之燥。風之動。凡有所偏。而不均調者病矣。空則非
四者之所囿。故得空者。始可以主乎四也。四者有主。
猶民之得君。民得君而世弗治者。未之有焉。雖然得
空之微。能治有形。不能治無形。能治無形。非得心者
莫能也。故曰。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所謂得般若
菩薩者是也。


金舌三目



夫自心靈通。而循緣成相。故金舌和尚。截舌以進唐
文宗。舌猶哦經如故。帝異之。遂諡金舌和尚焉。蓋以
火鍛之。而成金色故也。三目高僧。左臂一目。視物遠
徹。世多異之。殊不知人心本靈。以五欲封蔀。故靈用
弗顯。夫大悲菩薩。有千手千眼。鬼車之鳥。九頭異情。
由是觀之。聖凡猶一指之屈伸耳。指喻自心。屈伸喻
用。故觀音善用自心。而千手之執。千目之照。亦大海
之一滴。太倉之一粟也。鬼車以不善用自心。受斯醜
報。悲夫。雖然蚯蚓截而兩頭動。蚊虫唼而一心驚。知
此者。可與言金舌三目之異矣。


蘆芽夜話記過


[021-0328c]


自古及今。凡作史官者。身及子孫。不罹人禍。必犯天
刑。蓋人為萬物靈。雖賢愚不同轍。不過大槩耳。其心
曲隱微之際。賢者未必無一失。愚者亦未必無一得。
大都世教檢人賢否。斷然弗能徹照。既弗徹照。則落
筆註人。豈能無誤。每見宋儒多犯此病。惟出世大雄。
始能無蔽。所以然者。蓋此老三惑圓斷。六通滿證。眼
徹無量世界。耳聞無量世界。鼻舌身心。一一虗靈徹
照無遺。譬如軒轅懸於太空。六合四維。十方三世。一
塵一芥。靡弗洞然。自此老而降。凡天下賢愚。交遊淺
深人情反復。傷心動念。皆不可私定臧否。蓋大家處
在無明窟中。豈無差謬。歲丁亥。予與蘆芽妙師。燈下
偶及世故。不覺談一二交遊短處。既而思我非如來。
安知無誤。書此以記吾過。


寄聚光洞微作時文說



如風在帆。風不可見。而帆飽舟行。此可見者也。如地
中有泉。所以能產百穀。泉不可見。而百穀秀實。可見
者也。如春在花。春不可見。而花可見者也。如水中鹽
味。水可見而味不可見。惟飲水者乃知之耳。如色裏
膠青。色可見而青不可見。如日出㘅山。月圓當戶。一
半可見。那一半雖不可見。決知非無也。如空生處。即
是色生。此真實語。然眾人但見空而不見色。情封故
也。八者悟其一。則餘皆等矣。如汝等作時文。既謂之
時文。此須我就人者也。若待人就我。便非時文矣。然
我就人。須就而不就。則無所不就矣。惟無所不就。所
[021-0329a]
以人雖不欲我就。不可得也。然人不得不就之者。蓋
有不可見者存焉。今人作文。可見者有餘。而不可見
者索然。苟能於不可見者。以可見者為之紹介。如雲
中龍。頭角雖不露。而中自有神。此皆偽不掩真。真亦
不掩偽故也。故文如雲。我意之所寄如龍。倘懷抱不
虗靈。而欲我意如龍之神。未之有也。夫養懷抱。端在
以理治情。情消則寸虗。若青天之廓布。文章自秀朗
矣。此之謂以我就人。人雖欲不我就。不可得者也。


戒貪暴說



古以為官為家。為公器。故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
下。今之人。上焉者。以為官為家為恥辱。下焉者。以為
官為豪客。爵位為綠林。公然建旗鼓。操長蛇封豕之
矛而吞劫百姓。習以成風。天下無恠。以此觀之。則以
為官為家為恥辱者。乃救時之良劑也。盜賊以綠林
為藪。兵刃為權。則易捕。設以衣冠為藪。爵位為權。則
難擒。故莊周云。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良有以夫。雖然
恃柄而劫生靈。飽賂而藏軒冕。上則聾瞽君之耳目。
中則同袍相為扶護。下則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殊不
知生靈為國根本。劫生靈。乃所以滅君也。君滅則爵
位誰與。衣冠誰主。若然者。則盜賊自窮其藪。自削其
權矣。嗚呼。人為萬物之靈。不為聖賢。而甘為盜賊。必
至藪窮權削。而終不悟。可不謂之大癡極愚乎。


法王人王說



夫大道夢而天地分。天地分而萬物生。萬物生而受
[021-0329b]
氣強弱之不同。苟無王以主之。則強凌弱。弱受凌。而
弱者。不能並生於天地之閒矣。昔堯讓天下於許由。
許由惡聞而洗耳。說者。以為為巢許易。為堯舜難。堯
舜當兼善之任。圓通萬物之情。設有一物不得其所。
雖南面樂。不能解其憂。此何心哉。若巢許持獨善之
見。享獨善之福。視天下若敝屣。以形骸為大患。薄外
而厚內。此又何心哉。梅西子持兩說。折衷於紫柏先
生曰。堯舜與巢許。孰得孰喪。先生春然應之曰。皆得
皆喪。梅西子曰。先生言。實未解。乞先生揭示。曰。子知
有世出世法乎。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
器。故主其道者為法王。主其器者為人王。堯舜人王
也。其所設教惟尊天。故每臨事。必稱上帝。即巢許亦
皆尊天。惟佛氏以法性無邊際。設教以所性為封疆。
以九有為臣民。九有者。地獄。餓鬼。畜生。人。修羅。天。聲
聞緣覺。菩薩。是也。而匹以堯舜巢許之所教。猶蹄涔
之匹滄海也。然人王惟一。而法王則四。有藏教法王。
有通教法王。有別教法王。有圓教法王。藏教法王。修
空觀而斷見思。通教法王。修假觀而分斷塵沙。別教
法王。則空假中三觀。次第而修。能斷十二品無明。證
分真三德。至圓教法王。則究竟三德。三觀齊修。三惑
圓斷。所謂皮煩惱。肉煩惱。骨煩惱。圓斷無遺。直登妙
覺。而歸於無得。嗚呼。此大道夢而天地分。所謂由清
淨本然。而忽生山河大地者也。蓋根器有小大。迷悟
有淺深。於是藏通別圓。不得不設而為四。究之四即
[021-0329c]
一也。故聖人有冥權。有顯權。以冥權準之。堯舜巢許。
皆不可思議者也。若以顯權準之。則堯舜巢許。皆六
凡之數也。楞嚴有七趣。雖神仙之徒。亦六凡所攝。寧
堯舜巢許乎。夫凡之與聖。染之與淨。非無生也。皆緣
生也。而緣生之中。趣萬不同。皆夢也。非覺也。苟能從
緣生而入無生。則覺與夢皆覺矣。莊周曰。有大覺而
後知大夢。大覺者。無醒無夢。皆龜之毛。而兔之角也。
今人每將方內之義。以責方外之賓。由未明乎人王
法王之道故也。使責者。果知世出世道。則亦各率其
教而巳。又何責之有哉。


有土為之長。謂之人王。有道為之長。謂之法王。土有
形埒。則尊有所不尊。道無邊際。則無所不尊者也。是
故鐵輪。不若銅輪之尊。銅輪不若銀輪。銀輪不若金
輪。金輪雖尊。又不若帝釋與梵王之尊。此皆就土形
埒廣狹而尊者也。惟法王之尊。自凡及聖。包無并有。
統十虗而無遺。御萬有而無敝。以道無邊際。故無所
不尊也。無所不尊。則不可以人主之法。繩之矣。故不
土而君不爵而貴者。謂之方外之賓。今人必欲以世
主之禮法。覊紲方外之人。至於覊紲之不能。則便欲
毀廢其教。是以晉桓玄摛辭欲折遠公。遠因其折。徐
申其理。而玄怒為之頓銷。豈假口舌以諍之哉。理不
可屈故也。故人王以仁義為理。法王以性為理。仁義
乃情之善者也。易曰。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即此
觀之。謂善繼性可也。謂善即性不可也。辟如謂子繼
[021-0330a]
父可也。謂子即父不可也。蓋情有待。而性無待也。苟
能緣情而復性。聖人謂之逆。性復而開物。聖人謂之
順。故知順逆之理者。則人王法王有所不尊。無所不
尊。皎若日星。又何待辯。


皮孟鹿門子問答



客有號皮孟者。謂鹿門子曰。朱新安不識佛心。兼不
識孔子心。孟擬作一書以駁之。子以為何如。鹿門子
曰。建安沈內翰。著書十四篇。雖論解辨之不同。然駁
世儒不識佛心者。罄矣。不獨駁新安也。子又何駁哉。
雖然內翰之駁新安。豈內翰能駁之。乃新安自駁耳。
孟聞鹿門子語。愕然曰。凡所謂駁者。必有一人駁。一
人方始成駁。譬如兩掌。拍則有聲。孤掌則不能鳴也。
子謂新安自駁。僕實不解。願先生諭之。鹿門子曰。大
槩立言者。根於理。不根於情。雖聖人復出。惡能駁我。
若根於情。不根於理。此所謂自駁。寧煩人駁歟。夫何
故。理無我。而情有我故也。無我則自心寂然。有我則
自心汩然。寂然則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汩然則自心
先渾。亦如水渾。不見天影也。況能通天下之故哉。聖
人知理之與情如此。故不以情通天下。而以理通之
也。凡彼此勝負。皆情有而理無者也。朱新安不識佛
心與孔子心。乃以眾人之心。推好佛之心。何啻天淵
相隔哉。蓋眾人不善用其心。日用何往而非情。聖人
了知心外無法。則心無所待。所以我隨理化。而物亦
無待。故物物皆我。我我皆物。以物通物。以我通我。理
[021-0330b]
徹而情空。則何情不可通哉。譬之水無自相。所以隨
器而方圓矣。新安以情立言。建安以理立言。以無我
而攻有我。則攻無不破。苟以有我攻無我。我尚不有。
誰當我攻。予故曰。新安自駁。非建安駁之也。皮孟子
聞鹿門子之教。再拜而稽首曰。理之攻情。何情不破。
情之攻理。誰當其攻。雖聖人復生。不能易子之言也。


方便說



夫天地之始。若使有名。則名名者。其誰哉。又謂天地
之始本無名。殊不知無名。待名而有也。故天地之始。
不可以無名名。不可以有名名。有無之名既窮。則有
無之實。不待召而至矣。實至則名不能惑。名不能惑。
凡天之高。地之厚。萬物之多寡。欲名其無名。則無名。
欲名其有名。則有名。以至亦有亦無名。非有非無名。
皆我名之也。孰得而使之哉。噫。有使使者。我嘗疑積
不散。不散則聚。聚則一。一則精。精則通。通則無疑矣。
乃知名也。實也。形也。聲也。心也。皆蘧廬也。非主人也。
或曰。敢問主。先生應之曰。汝即主。汝不知所以為客。
汝一日知之。客未嘗非主也。問者不解。且跪而請曰。
解此有方便乎。先生曰。舉扇類月。搖樹訓風。以龍譬
乾。以馬譬坤。而扇之與樹。龍之與馬。豈果風月乾坤
哉。但取其能譬四者耳。子知此方便。在子而不在我。
如子饑即索食。渴即索飲。饑之與渴。是子之饑渴耶。
非子之饑渴耶。是子之饑渴。子當求。子饑渴之前者。
是子乎非子乎。若饑渴非子。則索食索飲之情。從何
[021-0330c]
而來哉。子能痛察於饑渴是非之閒。一旦心開。主人
覿面。此即子之師也。即子之方便也。雖然。先生有一
方便。又方便外之方便耳。子能深思而得之。則天地
萬物。皆我四肢毛孔矣。故曰。悟心之人。無壅不進。如
若未悟。無通不壅。物無壅通。壅通在我。我能悟心。大
地非塵。我未悟心。虗空棘林。子果有志於道。當精熟
此篇。


字說



覺林字說



萬歷壬辰。春王正月。甲子日。自清涼山。擕諸法侶。謁
晉陽方山李長者遺像。還道青石村。休於寬師禪房。
其法孫通香者。字蘊空。余謂二三子曰。夫蘊者。積聚
義也。四大積聚名身。四蘊積聚名心。有身則大患至
矣。有心則眾擾至矣。惟有道者。視有若無。視色即空。
當積聚處。洞見積聚非有也。譬如氷水焉。方水之為
氷也。則謂之積聚。能視氷即水。氷豈有哉。知此。乃可
以寂寥於萬化之餘。動用於一虗之中矣。若然者。蘊
不能自空。必覺後始空也。然覺支有七焉。所謂擇法
覺支。精進覺支。念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
支。簡邪正。別真偽。謂之擇。聞道而力行。謂之進。進而
不雜。專注不移謂之念。念熟有得。心廣體胖。謂之喜。
喜而不狂謂之猗。猗者安也。安而神凝乎象帝之先。
謂之定。定而不戀。泛應曲當。開物成務。謂之捨。是以
凡夫葑蔀於積聚。不遑縣解。榮之辱之。名之利之。死
[021-0331a]
之生之。憎之愛之。如醉夢不醒也。二乘廢積聚而縛
於枯槁。沉空滯寂以為至樂。笑傲松泉。目視雲漢。聞
苦而不哀。見難而不救。蕭然獨善其身。不念同體也。
兩者固聖凡不相若也。然究其病源。奚啻避溺而投
火哉。故大覺聖人。以焦芽敗種。火宅癡子呵之。不亦
宜乎。通香來前。吾語汝。凡夫固可厭。二乘亦勿取。宜
以大菩薩為心。始不墮斷常坑耳。茲以覺林字汝。蓋
取諸李長者華嚴決疑論。萬行以七覺為體。七覺支
以根本智為身之義。香其勉之。


思微字說



一微涉動境。成此頺山勢。一微塵裏。轉大法輪。靈山
會上。世尊拈花。飲光微笑。初微之與二微。二微之與
三微。名雖同而實不同焉。初則三假之始終。次則依
正無礙。唯末後微笑。此笑中有刀也。故因成不覺。至
於相續。相續不覺至於相待。嗚乎。心本無生。因境而
有者。此非因成乎。由此觀之。因成即覺。無生不遠。因
成不覺。勢必流於相續相待也。故曰。初居圓成現量
之中。浮塵未起。後落明了意根之地。外狀潛形。所謂
圓成也者。即因成之初。有覺存焉。謂之圓成者。圓則
極。成則住。極則變。住則壞。亦自然之勢也。所以達者
知此。能不遠復。若流入相續相待。則遠之甚矣。可不
慨哉。思微來前。思一微涉動境耶。思一微塵中轉大
法輪耶。思飲光破顏微笑耶。此三思微。隨根悟入。所
以果熟香殊也。如能悟一微而得三微。此上根也。如
[021-0331b]
三微次第悟入。而得自受用三昧者。此中根也。如一
微難入。非下根而何。又有沒量漢。用三微而三微不
能自用。故能遇緣即宗。生殺自在。如此流類。則非宗
教所能管轄。又非天魔外道可能親近。唯有緣者。觸
著磕著。無不瞥地。思微來前。吾問汝。微之始有微乎。
微之終有微乎。微之始有微。則微不生微。微之終有
微。則微不終微。始終推微。既皆無地。豈有兩頭無微。
而中閒獨有哉。思微能薦此。則一微涉動境時。境既
無待。微自何涉。作此觀察。是名正觀。不作此觀。邪觀
無算。


剖塵字說



夫空藏一粟。芥塞大千。眾人之所疑也。兔角施名。龜
毛立號。至人之權也。疑則悶。悶則死。死則無我。無我
孰為緣主。緣主不有。即物而虗。虗能靈。靈而通。通則
變。由是而觀。眾人不疑。緣心不死。緣心不死。前境有
敵。敵則不虗。能所抗立。於太虗空中。蠻觸恣肆。一怒
萬尸。靡所不至。於是虗者弗靈。靈而通者。權變乖真。
故曰。微塵不剖。大經終隱。微塵一剖。經褁虗空。謂之
有耶。虗空名負。謂之無耶。經稱寔虗。所以淨名口杜。
如來喪言。雖然。一真失覺。萬惑雲興。苟非明而勇者。
以恒繼之。則一塵之固。崑崙莫喻其堅。長夜莫喻其
黑。剖塵當念。人為萬物靈。茫茫業海。榮辱交爭。年光
易邁。流芳難捉。不幸失手。既沉弗浮。剖塵勉之。


曇生字說


[021-0331c]


夫曇則不生。生則不曇。而曇而生。墮字義成。所謂懸
河墻壁。枯木花榮。鳥但聞聲。人惟聆響。是以隔江搖
手。頑石點頭。宗教濤驚。聖凡交濕。有分者悟在迷先。
白拈者覺非過後。曇生禪人頗知忌諱。入鱉腹而再
出。犯龍鱗而得生。有佛處無故成仇。無佛處有心作
惡。黃河雖險。親曾洗耳。少室未登。亦解安心。達觀道
人愛其風致殊常。行藏峭拔。復以鱉餘警之。曇生當
痛勉焉。


照如字說



心若不生。何物為待。凡有所待。必因念萌。譬如影必
從形。離形覓影。紅罏片雪。徒實虗名。故曰。一生二成。
此由性而情也。又曰。若虧其一。必喪其二。此即情而
復性也。雖然由性而情。誰知所始。即情復性。誰知所
終。若曰。知忘則始終匪得。則二乘不必回心向大矣。
若曰。既有所始。必有所終。始則名生。終則名滅。生滅
未滅。自心非圓。惟圓乃如。如則照生。猶若止水生澄。
天光雲影。無不洞然。此乃果上之德用也。豈初心者
能之哉。今以照如字若。若當照果修因。因非生滅。因
圓克果。果非自然。嗟乎。因果之妙。世所罕知。直以報
復言之。殊不知黃面老人。設此圈匱。本破斷常迷執。
初不為報復設也。報復乃旁義耳。或曰。宗門以戒定
慧閒家具。老漢大沒巴鼻。喃喃以因果為繩索。束縛
後學。豈古德標格耶。余曰。來前為汝注破。其人亦知
手脚惡。匍匐而遁去。
[021-0332a]


金了生字說



高山出雲無盡。以其本虗故也。遠水同天無辨。以其
本清故也。夫人之生也直。直生虗。虗生清。清而虗者
謂之本不傷。濁而礙者謂之傷本矣。是以了緣生即
無生者。始覺之功也。昧無生而奔緣生者。不覺之咎
也。嗚呼。始覺與不覺。果嘗有性哉。不覺有性。則始覺
奚生。始覺有性。則本覺奚冥。紫柏老人。放浪江湖有
年數矣。閱人固不少。然而能達無生者。亦不多見。有
新安金氏樂生者。與老人遊從最久。故其於緣生無
性之旨。閒嘗有所悟入也。惜乎。不幸短命而死。行其
所知。不克其功。所以光大者。不遑現乎世。今其侄字
了生者。老人蓋望其了亡叔所未了之公案也。了生
當痛勉之。始不負老人之望焉。且功名之與富貴。貧
賤之與吉凶。譬如太虗塗彩。浮雲過眼。能幾何哉。夫
緣生擾擾。從生至老。百年旦暮。一息不來。復何醜好。
故曰。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分別。好醜從
何起。以此而觀。則一心不生。萬緣頓泯。離心之外。覓
絲毫許緣生了不可得。喚何物作好醜耶。了生果能
了此。始堪駕無生之舟。泛緣生之海。無擇朝夕。來者
恣其先登。豈可以有心。勘其有緣無緣者哉。如高山
出雲。遠水混天。果有心乎。果無心乎。清乎虗乎。一乎
二乎。有知乎。無知乎。有知則分別未亡。惡能契同。無
知即同木石。復何貴之。昔人有言曰。萬物皆賤。唯道
至貴。所以王公大人遇之。則失其富貴。輿臺皂隷遇
[021-0332b]
之。則忘其貧賤。雖然外水無天。離山無雲。又離水無
波。離波無水。貧賤富貴。果一物乎。果兩物乎。紫栢老
人唯解穿衣喫飯。橫眠倒臥。寧暇分別同異。而同異
之辨。付之了生。為我了之。


玄藏字說



自摩竺入震旦。為義學蒿矢。達磨來。文物為玄學前
茅。義則可以名言求。玄則不可以知。識得既不可以
知識得。則諸方衲子。號稱玄學者。終無所得耶。昔有
僧。問尊宿曰。寒暑到來。向甚麼處迴避。宿曰。向無寒
暑處迴避。僧曰。如何是無寒暑處。宿曰。寒時寒殺闍
黎。熱時熱殺闍黎。則曰。垂手還同萬仞崖。正偏何必
在安排。琉璃寶殿藏明月。忍俊韓盧空上堦。津禪人
派通名津。字玄藏。或以問紫栢先生。先生曰。獅子蹴
人。韓盧逐塊。子若薦此。喚玄名藏亦可。指藏名玄。亦
可。如不薦此義。乃玄則不藏。藏則不玄。又曹洞家。以
黑象正位。以白象偏位。正位。即知識不可得者。偏位
即臨濟家人境俱不奪者。故曰。善財參徧處。黑豆未
生芽。由是而觀。謂玄名黑。謂黑名玄。謂玄名遠。謂遠
名藏。無不可也。法華曰。法花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
到。又曰。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先生故曰。謂玄
即黑。謂黑即玄。謂玄即遠。謂遠即藏。謂藏即非思量。
者以此。雖然道不虗行。存乎其人。義學玄學。初非兩
藏。由智識而入。乃名義學。離情識而悟。乃名玄學。如
亮座主見馬祖。而乎大事。此非由義而玄乎。如晦堂
[021-0332c]
心玄學透徹。復從泐潭精楞嚴大意。此非由玄而義
乎。津禪人苟薦寒暑之機。玄亦可。義亦可。如未悟。此
生齋戒持律。講誦經書。崇飾塔寺。真積力久。一旦觸
事而真。道豈遠乎。玄藏勉之。


常如字說



夫天不常高。地不常厚。人不常靈。如是則天不如天
矣。地不如地矣。人不如人矣。三才為萬物之統。而皆
不如。獨萬物如乎哉。然而如者。何為也。良以吉凶悔
吝。紛然而至。本自如也。此如在天。可以為高。在地可
以為厚。在人可以為靈。在萬物可以各遂其所生。今
有人於此。如不如。則常不常。不如則乖真。不常則累
物。真乖而物累。謂之顛倒。故二乘顛倒。醉於空寂。凡
夫顛倒。醉於愛慾。皆非如也。茲以常如字某人。當於
吉凶悔吝之中。死生得失之際。心光弗昧。終始常如。
則此說。名當其實矣。常如勉之。


金仲堅字說



夫正金。精而最堅者。莫堅乎黃金。故金堅也。性以不
改為義。不改亦堅也。茲金生姓金。名性。字仲堅。予徐
而觀之。則知金生。志在堅之又堅。猶恐未堅。復字仲
堅以堅之。堅則堅固矣。如以易道觀之。則艮之又艮。
艮之又艮者也。艮之又艮。則身不獲。而庭無人矣。況
又艮之艮哉。夫身不獲則我忘。庭無人則物忘。我與
物兼忘。則身雖有。物雖在。未嘗有身與物也。身與物
既未嘗有。則我之姓。名與字獨有耶。且心外無法。何
[021-0333a]
法非心。心本妙物而無累者也。妙則泛應曲當。無累
則超然而無待也。此艮之止也。昔人有言曰。死水不
藏龍。此病艮之又艮者也。蓋艮止也。止則足矣。而止
之上又止之。此何異死水乎。即此觀之。艮之又艮。不
但死水而巳。死水而臭者也。予故易金生之名。名耀。
易其字。字仲如。耀則照與寂會。如則寂與物通。照與
寂會。則智周萬物而不勞。寂與物通。則形充八極而
無患也。雖然知之易而行之難。行之易而證之難。證
之易而忘之難。忘之易而用之難。凡求無上菩提者。
苟不知五難之精粗。橫謂一念不生。全體自現。何煩
𤨏𤨏而廣求哉。殊不知博則能約。不博而約者。非約
也。橫莽也。故宗門大老悟心之後。必皆遍遊諸方。參
求知識。淘汰見地。以圓差別。豈無見而然耶。蓋根本
智固巳發明。而差別智未圓。則根本智之用。終是不
全。差別智圓。則本智之用始全也。故曰。全機大用。又
禪門自曹溪之後。馬祖與石頭諸老。以謂自拈花微
笑以至曹溪。而拈花之機。變而為義理窠臼。使神而
明者。死矣。於是翻然。復義理而為禪機也。使狂慧與
夫世智辯聰揣摩之徒。苟未到智訖情枯之地。終不
能會神而明之者也。嗚呼。江西石頭。此心何心哉。是
不可思議之深心也。而或者。反謂禪家。慣設隱語以
欺人。何失言至此耶。良以已眼生盲。遂謂舉世不覩
日月也。豈日月之咎乎。盲者自咎耳。仲如倘知此。則
生盲障翳。豈不可抉之哉。仲如勉之。
[021-0333b]


無所字說



震旦鼻祖。少林壁觀。九易寒暑。有號神光者。斷臂求
祖安心。祖索光心。光諦思少頃。索而無物。對曰。覓心
了不可得。祖曰。與汝安心竟。於是光斷臂謝祖。昔人
為法忘身。今汝之求。不下昔人。夫覓心可得。則有所。
覓心不可得。則無所明矣。大槩所之所生。必由乎能。
能之所起。必由乎所。心苟不安。能未忘故。能未忘者。
以有所故。所之為咎。能為媒故。覓心無得。則所無媒。
所既無媒。能豈有妁。往返推究。能所都遺。知都遺者。
復為都遺之能。都遺成所。亦勢然也。莫若一心不生。
根境陸沈。有所無所。不生之影。影不自生。則生乎形。
未生為形。巳生為影。影可見而不可捉。謂有可乎。形
則可捉矣。嘻。無可捉。則兔之有角。龜之有毛。截角為
弓。以毛為弦。以無我為箭。張而射之。有無之鳥喪。是
時也。有所耶。無所耶。無所來前。吾語若。若身假四大
而成。若心託前境而有。四大是身。何物非身哉。前境
是心。心豈有無。無所若能。痛而思之。思極情忘。情忘
則智枯。智枯情忘。則所者在無所。不在紫栢先生矣。
無所勉之。


紫栢老人集卷之二十一
[021-033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