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42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清-自融 (master)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五



博山來禪師



無異禪師者。名元來。廬州舒城人也。姓沙氏。胎乳絕
葷。耳目不涉塵垢。年十六。遊石頭城聽法華。自信佛
法。不從人得。乃禮五臺靜菴沙門。著垢衣。五年精核
教觀。振錫南還。上峩峯。謁無明經公。自負人無我。及
輙辭行。經公歛目危坐而巳。師不測。竟去入閩。寓白
雲峯。閱古尊宿語。忽有所得。再謁經公。陳其見處。公
曰。蟻子解尋腥處走。蒼蠅偏向臭邊飛。是君邊事。臣
邊事。對曰。臣邊事。曰。大有人笑你在。師愕然曰。到者
[015-0651a]
裡。因甚不是。公曰。此不是。彼皆然。師乃傾心哀請。公
惟斂目。師益不測。一日聞泥神倒地聲。不覺踴躍。呈
偈於公。公仍斂目。命以宗乘堂別居之。居年餘。每呈
偈頌。公斂目如前。師因感泣。以為依公决擇。不蒙指
示。歲序推遷。何了日耶。偶登廁。覩上樹人。乃明大旨。
嘆曰。今日方知。師不我欺也。萬曆壬寅。師年二十有
八。出住博山。而持重端嚴。篤行古德之風。入其門者。
心容俱肅。尋應閩之董巗。鼓山大仰。復還博山。參徒
大集。是時。經公巳遷壽昌。父子道價。喧騰宇內。僧問
如何是功。師曰。一人同一春。如何共功。師曰。力士舁
杖鼓。如何是功功。師曰。猢孫上露柱。曰。不得敲唱雙
舉。請示正中玅叶。師曰。高底雲繞樹。遠近鳥銜花。如
何是君。師曰。水有筋山有骨。如何是臣。師曰。鶺鴒鳥
鳴似哭。如何是君視臣。師曰。千年老樹挂枯藤。如何
是臣視君。師曰。樓頭畵鼓正三更。如何是君臣道合。
師曰。金闕鳳銜丹詔去。邊陲人唱凱歌歸。僧作禮。師
曰。君位中事作麼生。對曰。虗突兀。師復打。時。慧臺鏡
禪師。早得旨於經公。翛翛瓢笠。剝啄諸方。諸方以矮
師叔類之。過訪於師。適師陞座。鏡出震威一喝曰。百
丈聞喝。三日耳聾。且道。是那三日。師曰。秋風多帶殺。
秋露愈加寒。鏡拂袖歸眾。師便下座。鏡後隱於武夷
石屏巖。相隨者。樵汲數輩。禪衲尋風求之。鏡悉指歸
博山。崇禎二年。魏國公徐弘基。請師說法南京天界。
使符三至。師始一出。象龍沸集。大廓曹洞宗風。上堂
[015-0651b]
曰。達磨大師。航海而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雖則門
庭萬仞。壁立千層。秪演一心之法。更無餘事。乃至六
代傳衣。五宗競出。運無礙輪。化無緣眾。秪演一心之
法。更無餘事。溈山大師。敲唱同行。暗機圓合。傾瓶以
辨超方。撼茶而彰玅用。秖演一心法。更無餘事。雲門
大師。箭鋒相拄。函葢乾坤。揚眉落臼。顧盼猶遲。如流
雲翔鶴。湛水晴空。秪演一心之法。更無餘事。法眼大
師。拈現前石。塞虗空口。一切處現成六根互用。六用齊
施。秪演一心之法。更無餘事。臨濟大師。一語中。具三
玄。一玄中。具三要。駈耕夫牛。奪饑人食。電光石火。開
眼猶迷。秪演一心之法。更無餘事。洞山大師。混不得
類不齊。立寶鏡三昧。炤學人肺肝。分五湖玉石。雪盛
銀盌。月炤金沙。秪演一心之法。更無餘事。乃至博山。
今日遠承諸祖慈廕。循規蹈矩。借路還家。駕輕就熟。
秪演一心之法。更無餘事。諸昆仲含靈。具此一心之
法。學人學此一心之法。三世諸佛。歷代祖師。示此一
心之法。故楞伽云。佛語心為宗。諸昆仲。那箇臺無月。
誰家樹不春。卓柱杖下座。師毅辭還山。傾都遮留。籃
輿不得。前乃宵邁。緇素追攀。望江而立。徐公歲序存
問不間也。師既大弘洞宗。常隨侍者。萬餘指。如臨一
人。僧問。如何是不聲色墮。師曰。斷橋分埜水。如何是
類墮。師曰。孤棹舉平原。如何是尊貴墮。師曰。裂破幾
層清世界。倒騎玉象趂麒麟。銀盌盛雪。明月藏鷺。意
旨如何。師曰。露骨瘦上環紫霧。塞流小㵎長青苔。師
[015-0651c]
開化幾三十載。未易肯諾。或請入草求人。廣紹先澤。
師太息曰。吾宗。貴得真脉。妙叶玄機。苟不然仍瓦解
耳。吾何忍哉。語畢泣下。自後遂不上堂。示疾於崇禛
庚午之秋。誾首座問曰。和尚尊體如何。曰。儘有些子
受用。誾曰。還有不病者麼。曰。熱大作麼。誾曰。去來自
繇。請道一句。師書歷歷分明四字。跏趺而寂。塔於博
山。坐三十九夏。其年僅五十六也。


贊曰。投子世大陽之代。須憑秀圓通協而成之。其道
始著。真歇稟丹霞之嗣。還借炤長蘆荐而褒之。此話
方行。博山父子。遠紹少室之宗。不叨餘力。大衍新豐
之調。本自天。然其說法。則橫空鳳舞。激揚則擲地金
聲。至其慎重真脉。常自下涕。語云。猛虎生兒。勢不能
食牛者。輙癈之。其博山之山之謂與。


湛然澄禪師



禪師湛然者。諱圓澄。別號散木。出會稽夏氏。母。夢梵
僧入室而娠。娠十四月而生。師生。大目昂鼻。哆唇露
齒。直腸信口。不肯從事於學。親歿窶甚。充郵卒以傳
符。踰期亡去。徑投隱峰。峯示念佛誰是令。師究竟三
畫夜輙有省。時年二十矣。入天荒山。禮玅峯斬髮。擇
最苦行行之。間聞傅大士法身偈。一切經義。便能記
持。尋乞滿分戒於雲棲宏公。徵以毗尼節。要師悉達
其指。返越。掩關寶林蘭若。因憶乾峯舉一不得舉二
話。乃大通玄旨。有頌曰。舉一舉二別端倪。箇裡元無
是與非。雪曲調高人會少。獨許韶陽和得齊。二老何
[015-0652a]
曾動舌。諸方浪自攢眉。擬議鷂過新羅。刻舟求劍元
迷。再謁雲棲。呈見於宏公。會入室。宏舉海底泥牛銜
月。赴語未竟。師推出一僧曰。大眾證明。宏深器之。於
是。激揚法席傾一眾焉。萬曆辛卯。適大覺念公南遊。
師趨謁之。念曰。止風塗向青山近。越王城傍滄海遙
時如何。曰。月穿潭底破。波斯不展眉。念又問。洞上宗
旨。師曰。五位君臣切要知。箇中何必待思惟。石女貫
弄無針線。木偶能提化外機。井底紅塵騰藹。藹山頭
白浪滾飛飛。誕生本是無功用。不覺天然得帝畿。念
欣然。書偈印之。未幾。出住雲門。次遷徑山。歷禾之東
塔乃至顯聖天華。前后垂二十載。法席為之大震。其
上堂曰。老儂不識元字脚。強出人前要說法。錯認曾
參作魯參。合堂大眾皆笑殺。這一笑中有玅。若還悟
得其中意。點破當天者一竅。大眾如何是這一竅。良
久云。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小參云。烟雨盜將山
色去。溪風送得水聲來。本來法法皆如此。莫教心識
強安排。眾中若作境會。許你具一隻眼。若作佛法會。
打碎你頭。何故我王庫內無如是刀。又提綱云。喚二
作一。指七為八。手秉太阿。聖凡盡殺卻。憶東村王大
姐倒。戴西村李公襪。無論貧富貴賤。見者聞者。皆
笑殺。且道。山僧今日解何宗。噫嘻噓阿喇喇。師之提
唱。率多如此。僧問。如何是圓相。師曰。大燒餅。如何是
暗機。師曰。凌霄峯。如何是義海。師曰。半山亭。如何是
意證。師曰。啞子呪人。如何是默論。師曰。溫伯見孔子。
[015-0652b]
如何是回互。師曰。孝子諱爺名。諸方珍之。為師法續
洞室機類。雲門臨濟。其伯仲也。又師初在京。會達觀
禪師。於嘉熈寺。月川座主太史陶石簣黃慎軒。同翫
月次。慎軒臥問。馬祖翫月因綠。師曰。汝臥我坐。不得
為公說耳。軒亟起謝。月川笑曰。內翰錯過了也。觀云。
我下語。不及此公一籌。又過武林。聞谷慧聞等。屬望
一方。會諸紳遣使耑迎。及啟。慧聞札曰。今日大家。欲
與和尚作家相見。若來巳墮情識。不來猶缺慈悲。師
扯破札。正色曰。者些客作漢。敢於老僧納敗缺也。至
即陞堂正立。慧聞進曰。和尚莫要班門弄斧。師把住
曰。速道速道。慧面赤無語。師把開曰。死漢。聞谷。遂率
眾作禮。蘇巡漕問曰。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
與人。如何是金針。師曰。我在京都走一遭。不曾遇著
一箇人。蘇擬議。師曰。古佛過去久矣。無念有禪師。居
黃檗。獨持風節。呵罵諸方。特訪之。師曰。古人道。如紅
爐上飛片雪柏似。且道。古人還具透關眼也未。有曰
我不見有甚麼古人。師急指曰。背後聻。念休去。師之
勘辨。約此類。又甞嘆末流謬惑大乘。遂著說若干篇
曰。宗門或問。慨古錄楞嚴臆說。涅槃會疏。法華意語。
金剛三昧經註。思益梵天經解諦。理邁倫。一時所宗
焉。天啟丙寅季冬。書顯聖遺囑。即至天華。辭眾。復夜
話至丑。乃右脇長往。閱世六十六。坐三十八臘。得法
者九人。編隨機錄八卷。流通於世。


贊曰。余初過會稽。師謝世未久。觀其遺風謖謖然。尚
[015-0652c]
在山中。耆德。序師之妙韵。為法苦心求人之概。私心
竊向往之。續讀師集。至題無趣錄云。夫祖道不可絕
繼。風穴於法堂。痛哭克家之子難逢。仰山自記再來。
莫不以諸佛慧命為懷。以度生為急務者也。嗟乎。師
之心。至矣盡矣。以度生為務矣。然非夙承願力者。欲
竊符以存國。余亦深知其不可也。


天童密雲悟禪師



禪師。諱圓悟。字覺初。自號密雲。宜興人也。明嘉靖丙
寅。生於蔣氏。師生八歲。知世相無常。年二十六。發宿
慧。二十七負薪有省。三十棄家。又四歲為僧。四十桐
棺悟道。又六歲。得受記莂。五十二開化龍池。於是。六
建法幢。示寂之年。七十有七。然生不為家。四海歸之。
老不奉詔。朝廷慕之。及不忘慈。今古戴之。窣堵不虗
尊。人天共享之。實為龍池之真乳。遡滹沱而拓曹谿。
遠紹鷄足之正裔也。師初棄家。赤手空肩。走事幻有
傳禪師。傳嘉其志節。喜而度之。為大沙門。當機輙不
爽旨。眾皆驚異。師終不自肯。心苦神勞。且代眾役。不
知有巳。偶過桐棺山頂。豁然大悟。情與無情。煥然等
現。覓纖毫過患不可得。時傳公巳居燕都。師即趨省
傳公。公見乃大喜。喜師可倚以支我臨濟也。經二載
辭還。南上天台探禹穴。因與周公汝登陶公望齡王
公舜鼎。本色相見。脫略窠臼三公甚敬服。越之有道
緇素。爭識師焉。傳公還龍池。師因歸省。公問。你到諸
方。會見甚麼人。師頓脚拍膝。以對公。公笑曰。許多時
[015-0653a]
一些氣息也無。師曰。和尚疑則別參。公撾鼓集眾。付
師衣拂。復召入楊前。以扶持佛法。勉師力行。以報先
宗師。即呈偈曰。若據某甲扶佛法。任他○○○○○。
都來總與三十棒。莫道分明為賞罰。時年四十有六
矣。三載傳公遷化。又三載。眾請繼席龍池。自是意緣
移徙。酬香之會。有六。計二十六年。掀翻露布。洞示真
元。座下蹴踏。常足萬餘指。師則當軒據座。威震獅猊。
海內英靈。飲氣自失。凡剎竿樹對。成大寶坊。不許門
下干倚王公。甞語學者。貞觀響道欲瞻風彩。上表遜
謝。往返三四。引頸就刃。神色儼然。吾敬道信大師。茅
茨石室。累煩聖主。且請前行。吾從別道。澡身淨髮。結
跏趺逝。吾敬汾陽無業。休心息念。斷絕攀援。賜紫及
號。力陳昔誓。收付有司。恬然受刑。吾敬芙蓉道揩。牢
著草鞋。腰包住院。去就之間。輕同學子。不為蚖蛇戀
彼窟穴。吾敬應菴華祖故。師生平。意有不可。撩衣即
行。首住龍池五載。一日因事上堂曰。者裡無人證明。
且向別處尋討。下座。便去。次住天台古通玄寺。茅堂
草座。法政氷霜。晨暮參請。間不容髮。雖三載而日新。
海鹽金粟。使符至再。師憫其迫切。曳杖赴之。居六載。
無作無為。崇成大廈。牀曆幾滿千輩。名卿達士。一目
相遇獰拳辣掌之下。掉臂而去者夥矣。有挾貴而問
道者。師輙掌之。貴人曰。和尚獨不欲獲法乎。師曰。山
僧法也無。護箇甚麼。又連掌之。斷際故山曰。黃檗者。
鼓寂鐘沉。閩人來請。師不忍先蹟零落。籃輿度嶺。僅
[015-0653b]
五閱月又拂衣。則明州黃司理端伯。以鄮峯育王寺。
而待駕焉。黃公又考。太白名山。為歷祖庭。廢之巳久。
遂與有道紳士俱愴然。先以意容。恐師臘高。師慨然
移錫。至天童古佛殿基曰。虗空作殿。日月為燈。且道。
是甚麼人境界。還會麼。設或未會。且看新長老。撒開
坐具。大展三拜。於是十一載。天龍失守之區。歷祖藏
身之處。無不斬新扶起。壯甲東南。翼集鱗宗。蔚為僧
海。其得髓之子。一十二人。然點胸自許。招手橫趨者。
不可勝計。崇禎辛巳。天子命外戚田公弘遇。齎香賜
紫。徵住金陵報恩寺。師固以老辭。退臥通玄峯頂。天
下圖其頂相。書其名號。而親之。壬午七月七日辰。猶
巡寮視務。午刻宴然示化。塔於天童南山。緇素奔送
者萬人。臨壙慟而失聲。聲震山谷。清順治庚子。住天
童門人弘覺禪師道忞。編師六會語錄。進頒大藏。


贊曰。斗柄東指。鼓腹謳歌。於不識不知之中。即釋氏
儒童。難贊辭焉獨今之薄海內。外據大寶坊。橫說竪
說者。操鈯斧於山邊水邊者。皆師法會中人也歷攷
少林至楊岐。其世十七。楊歧二十有三世以得師。其
間法利之普。如師者幾何人哉。今叢林公論。以曹溪
高峯永明大慧等。類師始末。嗚呼雖實錄也無。乃瓊
枝析玉與。


磬山天隱修禪師



天隱禪師者。諱圓修。出荊溪閔氏。說法磬山報恩。初
與天童悟禪師同出龍池傳之門。是師為笑巗真孫
[015-0653c]
也。師幼明敏。生知佛乘。常以心齋報母。然留連俗諦。
幾失前因。一日過講肆。聞楞嚴經云。一切眾生皆由
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
輪轉。師惕然驚畏。擇龍池幻有傳和尚。而依止焉。傳
示趙州無字話頭。師參之半載不發。改看本來面目。
提撕猛切。一日普請出窑次。有覺所道者云。聞常多
菩薩。出現於四大名山。神通廣大。傳公厲聲曰。我者
裡亦不少。師僉曰。如何是神通。傳曰。快度磚來着。師
染指法味。心不外緣。經百餘日。偶閱楞嚴。佛咄阿難
云。此非汝心。師脫然慶快。如善財入彌勒大閣。了釋
前疑。及侍傳公。入城被喝。便契臨濟主賓炤用之句。
於是。上天界訪雲松。過能仁謁文齋。出沒奇機。不無
可紀。萬曆辛丑。傳合掩關於龍池曰。汝既有新入處。
不妨更加精進。他日利導有情。則吾望足矣。未幾。傳
公北行。師悵然消遣關中。惟拈頌而巳。於其古德公
案。如庖丁之解牛。而無碍刃遊也。獨疑乾峯十方薄
伽梵一路涅槃門話。復枯坐蒲團二載。忍聞驢鳴。大
悟差別玄旨。有偈曰。忍聞驢子呌。驚起當人笑。萬別
與千差。非聲非色閙。甲辰。北省傳公於燕京之普炤
寺而師資深契合焉。仍涉獵講庭。瀾翻藏海。探竿禪
席。料揀權宜。住後常曰。山僧南北往還。親近知識一
十八載。䟦涉勞碌為巳躬。切無少怠也。嗚呼。師之入
道。誠異今時。故得處真實。用處諦當。常以虗空撲落
地語。酧僧理藏鋒之問。以湖州蘿蔔宣州薑。酧事藏
[015-0654a]
鋒之問。以有水皆涵月。無山不帶春。酧理事藏鋒之
問。以無手人行拳。酧不涉理事藏鋒之問。又僧問。如
何句到意不到。師曰。言言見諦。步步迷踪。如何意到
句不到。師曰。只在舌尖頭盡力道不出如何是意句
俱到。師曰。有時獨倚庭欄上。閒看梅花四五枝。如何
是意句俱不到。師曰。落花流水去。空負浪游人師暮
年。從石磬山。遷湖之報恩寺。示眾曰。老僧住個破院
子。不能時時為眾提持佛法。賴土木瓦礫。與諸人轉
大法輪。發諸人大機大用。諸人切不得當面蹉過。若
蹉過。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覺老從頭上來。一日俄集
眾諄誡。復以後事付囑及門上首。趺坐儼然而寂。瘞
全身於報恩之左。順治戊戌。大覺琇禪師。應北詔時
大會諸山。移塔於宜興之白雲菴。初師居右磬。諸方
有以臨濟玄要。配合教乘。作奇特商量者。師[憑-馬+氏]其惑。
常著書復問之。并頌示諸識者。其頌曰。第一玄。一字
不加畫。分明是個賊。咄咄咄。咄處且最毒。第二玄。快
手何曾先。撒沙并撒土。露露露。露出娘生褲。第三玄。
一曲江村岸。風月隨時看。收收收。收去箇中流。第一
要。驀地忽一笑。笑倒須菩提。攙起迦葉老。第二要。袖
裏箇金圈。拈出是莖草。瞬目牛吞了。第三耍。伸縮誰
能炤。隻手握雙拳。打得虗空呌。師之提唱精奧。大率
如此。其門賢箬菴問禪師。編師全錄流通。與天童悟。
齊名於世。


贊曰。世傳曹溪下。惟青原南嶽應讖。殊不知嫩桂者。
[015-0654b]
代不乏人也。而石霜下。有楊岐積翠也。次出佛果之
門者。大慧虎丘也。次無準下。復出雪巗斷橋也。師既
出龍池。又與天童並駕。化周宇內。其久昌二桂。凡五
抽嫩矣。其根芽懸讖於少林。有以也夫。


雪嶠信禪師



雪嶠圓信禪師者。四明人。姓朱氏。出龍池傳禪師之
門。首住徑山。終於會稽雲門。諸方服其神駿。推尊之
曰信公。高懷無我。至性不覊。笑罵自繇。人天罔測。卸
勝劣之戈甲。劈今古之藩籬。縱饒一問十答。而紫羅
帳裡。不撒真珠。假使未聞先悟。而千丈巖門。尤遭點
額。大有傷弓之鳥。見形高飛。所以短販之徒。望風栗
足。故雖獨據胡牀。不啻冲霄埜鶴。以至屢遷名剎。仍
然本色山翁也。公生九歲。聞彌陀經。即知有出世法。
於是。讀書常諾諾。而罷之。然詞語絕塵。風儀瀟洒。猶
王謝之玉壺氷映。又愛與方客遊。遊必領益。年二十
九。竟去家矣遂。訪妙禎禪宿。於秦望峯下。禎舉古激
之。公反覆研究。連七日不知寢食。忽仆於石。前後際
斷。如日輪迸空。天地一色。衝口得偈。勢不自禁。欲往
天台尋印證者。度若耶谿。忽翹首。見古雲門三字。得
大休歇。乃曰。一上天台雲更深。脚跟踏斷草鞋。繩比
丘五百無踪跡。見得他時打斷筋。遂別䇿。入雙髻峰
蘿龕石室。灰世忘緣。間發新聲。豪吟達旦。而刀斧無
痕。諸方景焉時有雲棲高弟聞谷者。雅相敬善。一日
谷行脚回。舉幻有傳和尚相見機緣。且稱傳公葆重。
[015-0654c]
有類明教嵩。枯淡過於餘杭政。其接人真西河獅子
也。公乃三詣龍池。契其機。與悟修二禪師。為雁行焉。
後悟主天童。修主磬山。公獨菴居。垂三十載。黃公端
伯。余公大成。請就徑山祖庭。陞座拈提臨濟宗旨。端
伯還西江。於崇禎庚辰。以廬山開先寺迎公。諸山宿
衲俱集。公一以胎風簸雨之舌。振其拈花落草之機。
或不耐公笑詈而去。或經公指喚。而心曠神怡。公忽
拽杖還舊隱。眾驚遮挽之。不可。時往來衲子。傳天童
規製宏壯。條令斬新。乃至運瓦搬石。伺杵負薪。無不
徹底為人。公獨罵之。逮天童訃至。公又慟之。侍僧曰。
大師昔何罵。今何慟也。公良久。撫膝而起曰。咦。我掌
寧獨鳴乎。遂躬至天童。書挽章而奠之。詞曰。同出龍
池入路長。吳興分袂過錢塘。多年挂錫玲瓏石。今巳
藏身寂寞鄉。雲面揭開紅日。眼山眉愁斷白花。香離
離一片苦心事。且道何人在影堂。北還。又入龍池。於
傳公塔前。拈香曰。桐棺山下養龍池。步入涼風覓我
師。當戶娑羅空腹樹。迎堦芳草昔人眉。追思滴血曾
留偈。會寫傳燈嗣法詩。今日塔前成九頓。流源千載
繼孫兒。耆舊乃請示眾。公曰。我昔第三度登龍池。先
師曰。你草鞋猶未脫也。我道。何處見草鞋來。先師微
笑而止。我即呈偈曰。數載龍池三度登。重重問話舌
生氷草鞋分付虎狼去。雙髻峯頭一箇僧。又思。當初
在山陰。看雲門語錄。得他的力。又在雲棲。亦有機錄。
豈可忘卻。所以雲門雲棲一齊拈香供養。諸方便道
[015-0655a]
徑山遙嗣雲門。徑山以為不然。瓜有根樹有葉。樹高
千尺。葉落歸根。豈可孤負禹門先師。斷斷無此理也。
然宗門事。把住也繇我。放行也繇我。有時作賓。有時
作主。有時賓主齊彰。有時賓主雙忘。此乃臨濟家機
用。人天莫測。庸人豈得知也。還雙徑。禾城道俗。以東
塔禪林。堅致於公。公為笑留。名緇貴素。日遶枝藜。公
眼幻青白。眾益心驚。晚住雲門。公年七十有六矣。機
用益峻。精神益勁。甞自號曰青獅翁。或稱語風老人。
又曰迦那尊者。每擕童子山遊。人見訪。或打觔斗。人
擬議。叱退之。雛禪竊論公弗恤也。順治丁亥中秋。謂
弟子曰。古人立化的也有了。坐亡的也有了。至倚杖
倒卓都有了。畢竟老人。怎生去好。語訖大笑。書片紙
曰小兒曹生死。路上須逍遙。皎月氷霜。曉喫盃茶。坐
脫去了。乃入寢室。憨臥數日。忽起坐。索茶而啜。連唱
雪花飛之句。擎杯脫去。世齡七十七。󰢍全身於雲門。
庚子朝廷。慕之賜帑全五百。並委書弘覺忞禪師。而
新公之塔。又臨公頂相於宮中。而事焉。公居開先時。
弘覺為西堂。洎嗣天童。而公獨鍾愛之。故弘覺禪師。
以猶子。紀公千秋之綱目。甚詳也。


贊曰。整齊法運。臨淵履氷。爰師篤慎其心也。蠡測者
謂。師跅弛自了則優。為人則寡。葢明之中葉。少室宗
風。循規蹈矩。如喑若聾。非師濯之以清泉。激之以霜
鍾。則天方夢夢耳。


忠州聚雲吹萬真大師傳


[015-0655b]


大師廣真者。字吹萬。西蜀󳬌道宜賓人。姓李氏。父祖
世籍婆羅門。師生惟慕事佛。得法於月明和尚。萬曆
戊午年。說法於瀟湘之湖東禪院。次遷忠州聚雲。夔
州寶峰。及雲來興龍。巴臺諸剎。闡揚大慧宗風。崇禎
已卯七月三十日。唱滅於本山。嗣法門人曰。慧機。慧
芝。慧麗等。依法闍維。闍維時。遍地荷香襲人。烟至松
羃。結為五彩。火後收舍利三百餘顆。復得黃金鎖子
骨三莖。當門二齒。變為紫色。建墖於三目山之陽。屬
四川觀察使田華國。為墖上之銘。署師為大慧十四
世之孫。懶菴鼎需禪師之裔。葢。大慧初開法於洋嶼
菴。時需得法為第十三位。今燈譜。載大慧下法嗣。共
九十四人。訛列需為第三十五位。需既得旨。韜光於
福唐山水之間。及大慧從梅陽生還時。始開法於西
禪。入室之子。僅得安永。南雅。志清。安分四人。分於元
至正間。菴居劍門。志清。住天王。南雅。住龍翔。安永說
法於鼓山。是為鼓山永。永付悟明法堅二人。堅。住承
天。明。住淨慈。纂修聯燈會要。座下衲子雖眾。獨以大
法囑太原苦口益。益付筏渡慈。當益慈之時。約在明
之中。葉叢林先德物故。禪門死於繩規。凡我行道之
士。無不藉賴。中貴給劄住持慈公輩。或不忍視。而恬
退於山邊水邊。保任乃事隨方接納一箇。半箇尚以
篤實。承繼祖宗命脉。慈。得一言顯。顯。付小菴密。密。出
二仰欽。欽。出無念有。巳上俱有語錄機緣。有。付荊山
寶。寶。付鐵牛遠。遠。付月明池。此三代。惟述相見之語。
[015-0655c]
并付囑之偈。月明池公。以源流大法。付與真公大師。
至師崛起中興。光顯大慧之宗。師初出世楚之湖南
瀟湘小院。衲子。相傳上堂示眾入室機緣。叢林識者。
驚為大慧再來。崇禎辛未臘八日。布金檀越內卿田
素菴。諸師居忠州聚雲禪院。拈香畢。竪拂云。從上古
人。只為者箇東西。顢頇了許多英雄豪傑。賺陷了許
多高人達士。拋撒了許多油鹽醬醋。今日老僧。不狥
人情。向汝諸人道破。只要汝等於日用二六時中。行
住坐臥處。穿衣喫飯處。運水搬柴處承當。若承當得
來。英雄豪傑。也顢頇他不得。高人達士。也賺陷他不
得。油監醬醋。也拋撒他不得。且問。大眾如何是者箇
東西參。東吳有居士劉墨仙。久游玄墓之門。持聖恩
問道錄訪師。論及楊岐九峰之語。師徵云。正恁麼時。
楊岐在。前九峰在前。仙良久云。和尚又作麼生。師便
喝。仙云。者一喝。是前是後。師翹一足。仙禮拜。玄墓漢
月藏禪師書至。師以為千里同風。即撾鼓陞堂。說妙
法語。語見聚雲全錄。命維那。對眾宣讀其書。曰。大慧
禪師。說盡人間禪病。四百年內。望之如渴人求井。不
料一枝埋沒。向三峽錦江之上。前得來書。語錄巳見
作略過人。第未得從容談三月於水流石上。為恨不
淺。茲聞巳返峽中。略伸四問。萬乞答。我更欲禪師起
巳墜之禪於今日。令後輩。重見天日於座下。斷不令
山野遺恨耳。書尾復致四問。曰。正睡著時與死了燒
了。心之與性。牙齒打不著。須向者裏希取大用始得。
[015-0656a]
如何是此處底大用。師答云。寧向太陽粧羅剎。不來
黑暗扮覩音。二問。沿流不止。絕卻真照。照不到處。如
河是吹毛用了急須磨。且道。磨箇甚麼。師答折脚鐺
裏淡黃虀。三問。明處既巳脫却心性。切莫在離心性
處躲跟。除此二途。如何相見。師答。纔過驢胎。又闖馬
腹。四問。近世野狐。都說心性禪。不知姓張始李。請禪
師代答一轉語。貴圖天下衲僧脫卻腥臭。師答奪者
老賊頭。拄杖拗折。莫言不道。巳而師於回書之尾。亦
致四問。以問漢師。作相問。用水一盌貯米七粒。架茅
草十字在上。請道是甚麼義。二問溈仰九十六
種圓相。收盡六義問。有箇收在那一義。三問。古人道。
八角磨盤空裏走。不知是空走磨。磨走空。四問。老鼠
吞大象。蝦蟇口齩著。吞不入。拖不出。蒼頭老兒跳一步。
請下一轉語。漢師或有答斯未載焉。師之說法。垂機
勘辨。約類如此。有正錄十卷。廣錄三十種。共六十六
卷。屬水部尚書郎熊汝學。捐俸刊行。板存忠州治平
禪院。係法孫燈來編次。來住高峰。鐵壁慧機之子也。


贊曰。真師既出世於萬曆之間。我禪門正當肇興之
時。至天崇間諸方有大名稱者。俱有書問交通往來。
未見一言表出大慧宗系之名。何也。無乃各闡巳宗
為急務。未暇輕重之耶。然亦是吳越燕趙眾生鮮福。
未獲沾師法雨耳。康熈丙寅冬。余為天童封龕佛事。
經四明。過壽昌禪林訪舊。遇師之玄孫統公別菴禪
師。始悉真師三代全錄。不得不為之傳。補入僧寶。否
[015-0656b]
則闕典之責。其在余乎。


有正錄三卷。并師下三世語錄若干卷。屬四川向化侯譚養元捐俸梓板。附嘉興楞嚴藏流通。
南宋元明僧寶傳卷十五終

No. 1562-D


南宋元明僧寶傳後敘


祖師云。佛者。心清淨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
礙淨光是。三即一。皆空而無實有。旨哉言矣。是以。入
祖室登祖位者。徹其淵底。提大機用。剪諸見林。截異
端網。如滴獅乳。如鼓師絃。聖凡莫得描摹而淺深之。
良以此也。吾師幻𦨱融和尚。以承先啟後為念。出繕
本一帙。授磊曰。此乃山僧出匡廬時二十載江湖所
集。南宋元明諸尊宿。大機大用之實錄也。汝盍勉之。
磊退而珍誦徹見。吾師為道為法。良匠苦心。歷遡二
十世。至虎丘隆祖。乃至大慧洞下諸宗。計五十三人。
妙唱嘉猷。師師道合。一代時教。眼目俱備。郁乎文哉。
所謂一月臨江。千江之月俱暎。一佛出世三世諸佛
齊彰。信不誣也。或曰。此傳。始自三佛之下佛燈真際。
而至博山雲門天童悟祖輩而止者何耶。且方今之
世。垂慈展拂。徧溢支那。豈其是非未定而止之者歟。
曰。否否。葢順治至康熈年間。諸老宿。順闡逆化。行解
[015-0656c]
相應者。不無其人。率皆屬吾師翁。弘覺忞老人。為之
碑銘。狀其生平最詳。業巳流通宇內。稱不朽矣。當今
天下公論。以吾師翁之眼目。料揀五宗。不爽毫髮。雖
大慧中峯。莫能右之。磊小子。敢復浪贅蛇足哉。茲不
揣荒謬。承吾師命。補收洞濟兩宗五百年中大有相
關法化者。又四十一人。參吾師所撰。共訂十有五卷。
屬會稽王公大俍。較而成集。甯供將來之賢聖。經云。
諸供養中。法供為最。乃俾教外別傳之心法。弘通流
布。則古今十世。大機大用之旨。熾無間矣。康熈甲辰
年佛成道日門。弟子性磊拜題。

No. 1562-E


重刻僧寶傳記


康熈丁未孟夏日。紫籜草堂夜煌。百物俱燼。監院真。
發見其傳。稿在東山竹園。竟不知誰何將出。深異祖
師光明。真言玅行。入火不壞。即走問諸山有道知識。
諸山。樂助就梓印行。於離亂之世。然山路遙僻。剞劂
氏非名手。俗而且拙。部屬點畫。不無訛舛。其板蛀朽。
十將有二。不堪再用。今得四明王生世雄番板。於瑞
雲精舍。書記明慧對字。成於乙丑季秋。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