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42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清-自融 (master)



No. 1562-A


南宋元明僧寶傳序


有傳教則必有傳人。有傳人尤必有傳書。葢教者道
之所由行也。人者教之所由興也。書者前人之所由
□□。□□□所由鏡也。是以大道瀰淪。□□□。□□
得一二人焉。為之眼目。猶貧□□□。□客衣珠。亦終
於迷惘而巳。苟得其□□。然承當大事。而幻軀易盡。
實行就湮。如優曇千年一現。後此何由踵□。所以儒
者勒之。傳志論贊。以垂來茲。其書傳則其人傳。其人
傳則其教始傳也。大慈之入震旦也。雖云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然而列祖相承。諸宗嗣起。其入道之機緣。
登壇之提唱。與涅槃之證據。至今猶若目覩此。覺範
僧寶一編。與大川會元。同為梵林之龜鑑也。自是以
降數百年來。音徽漸邈。幻𦨱融大師者。為天童密雲
和尚之孫。弘覺禪師之嗣。志趨剛果。機用弘通。建光
明無畏之幢。紫籜之屨常盈。瑞雲之竿復竪。予時避
亂緱城。特謁老人山中。昕夕咨益。偹悉婆心。雖經臣
之見智海猶多未解。而死心之於山谷。則真第一相
為矣。因得披讀所續南宋元明僧寶傳。旨深義朗。詞
博論該。昔范蔚宗謂。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
舉而似之。洪公之後有融翁。殆即子長之後有孟堅。
與末季烏藤白拂。濫觴巳極。塔銘行實。稱述過情。乃
[001-0585b]
前傳所編。僅八十一人。續傳亦不逾九十七人。誠慎
之也。使諸方有所徵信不浮。則懸帝網之珠。光光互
映。割師子之乳。滴滴皆真。紹往開來。祖𦦨重輝。豈獨
如遷固之以史才見長哉。聞丁未秋。紫籜一炬老人。
寢室獨存。傳稿亦飛入竹林獲兔。信乎。弘教苦心。為
龍天八部護持。而其人其書之傳。固當無盡時矣。謹
盥手為之序。


康熙丁巳孟秋望日。佛弟子閩莆林友王和南題
於瑞雲之禪月峰。


No. 1562-B


南宋元明僧寶傳序


人以文傳。文以時貴。其時為人不可忽之時。其文為
時不可少之書。廣潤幻𦨱禪師。常續南宋元明僧寶
一傳。是矣。予因受政緱城間。甞私取而觀之。其書時
之法。以宋室南迁。禪林剎竿亦俱南指。初政和間。有
國者崇道而抑佛。自稱道君皇帝。以天下僧流。蓄髮
加冠。號為德士。居道之右。及道君蒙塵佛。教復遭北
金兀术魔滅。凡在北叢林。無不穢辱焉。然幸禪宗知
識。早圖南隱者。若不聞也。斯傳始自建炎丁未。歷畢
[001-0585c]
宋世。應元主運而再興。又畢元順遜代。明之高帝成
祖。昌隆法域。而沿流不止。于順治丁亥。共五百二十
一年。非人之不可忽時乎。書人之法。始是佛燈珣。葢
珣入寂于南宋之初。乃至虎丘大慧密菴無準中峰
海舟密雲悟雪嶠信。為臨濟一宗。以弘智真歇自得
暉全一溫天童如淨雪竇無印壽昌顯聖博山來輩。
為洞上一宗。其斷橋雲門兩宗。無不錯綜其間。非時
不可少之人乎。以人若此。以時若彼。其傳志之于功。
與獲麟春秋鐵函心史。今古同揆。皆感時憤事。不得
巳而作之。大有關于道法之替興。宗緒之絕續。為不
刊之書也。豈時節人文可同日語哉。予特序之。以徵
其志。且表其功云    古閩霍童崔秉鏡。



No. 1562-C


南宋元明僧寶傳序


祖道東來。不立文字。正法眼藏。以心印心。如一燈傳
燈燈續焰。世俗未免有起而疑之。仲靈嵩禪師。不獲
巳。乃撰定祖圖傳法正宗記。上之有國者。輙頒信於
天下。由此綜集傳燈之書。亹亹間出。其文不一且繁。
譬猶西竺分律部之為五。合而元之本乎一。禪師大
[001-0586a]
川撮諸綱領。燈會其元。會元之出。燈史定矣。燈史既
定。則所有言句。莫不起疴拯溺。更何疑滯而不氷泮
乎哉。又覺範洪禪師。甞述僧寶傳。以為載之空言。莫
如見其始終行事。而深切著明也。自嘉祐至政和。據
師座者垂千輩。僅八十一人入其章次。其文㧡而精。
圓而勁。合撒語之。則諸綱目無有弗備。所備者。祖師
大統不易之道也。逮洪公之後。建炎以來。惟濟洞二
宗法化於世。適明季英靈一時杰出。復有繼續統燈
之刻出焉。之刻出。其近古之參差疑滯。似又莫能釋
而定之。何也。其未有得於川之融覽洪之博綜乎。否
則猶有所待而後定之乎。如近刻以海舟慈。先參萬
峰。暮齡方謁東明旵。蓋萬峰謝世于洪武辛酉。慈於
洪武甲戌年。始生蜀之成都余氏。投大隋山出家。名
永慈。年二十八。東謁旵。得法後陸沉牛首。晦跡全焦。
四十四歲。開法東山。閱三載。旵公沒。旵以衣偈差東
明。住持明白菴。送至東山近刻以海舟名普慈。出常
熟錢姓。脫白破山。年七十餘。方見旵訛哉。明矣。或字
經三寫。烏焉成焉與。或別有所出。同其名號者耶。余
以此質之大方。俱以近刻為然。復請天童吾師弘覺
忞老人。吾師出智瑄智璽所立海舟永慈禪師道行
碑示予。予疑始決。第不敏因採考宋建炎。以至明末
五百歲尊宿。不可唐捐之實錄。將成帙。付弟子性磊。
令拾遺補輯。共九十七人。目之南宋元明僧寶傳。俟
命世賢明削而定之。余何敢專焉。紫籜沙門自融自
[001-0586b]
序。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目錄



此刻不論宗系惟書法化時代。始自建炎丁未。至順治丁亥。凡五百二十一年


卷一


* 佛燈珣禪師
* 圓通真際止禪師
* 智通深禪師
* 龍牙才禪師
* 補輯性空普菴主
* 補輯龍翔竹菴珪禪師


卷二


* 補輯祖奇二首座
* 護國此菴元禪師
* 或菴體禪師
* 補輯文殊道禪師
* 補輯宏智覺禪師
* 真歇了禪師


卷三


* 虎丘隆禪師
* 應菴華禪師
* 補輯大慧杲禪師
* 徑山大禪明禪師
* 補輯育王裕禪師
* 補輯道場全禪師
* 補輯華藏權禪師


卷四


* 補輯道場辨禪師
* 補輯烏巨雪堂行禪師
* 慈化普菴肅禪師
* 天竺[仁-二+幻]堂仁禪師
* 補輯瞎堂遠禪師
* 湖隱漢顛書記


卷五


[001-0586c]
* 密菴傑禪師
* 育王堪禪師
* 補輯華藏民禪師
* 補輯徑山印禪師
* 道林淵禪師
* 白楊順禪師
* 徑山塗毒䇿禪師


卷六


* 松源嶽禪師
* 淨慈雲禪師
* 靈隱善禪師
* 龍濟鍪禪師
* 淨慈自得暉禪師
* 北磵簡禪師


卷七


* 徑山無準範禪師
* 別山智禪師
* 淨慈斷橋倫禪師
* 徑山冲禪師
* 天目禮禪師
* 天童如淨禪師
* 補輯上都華嚴全一溫禪師


卷八


* 北平慶壽簡禪師
* 徑山高禪師
* 靈雲銕牛定禪師
* 說堂闇禪師
* 匡廬一山萬禪師
* 高峯妙禪師


卷九


* 中峰普應本國師
* 仰山佛智熙禪師
* 笑隱訢禪師
* 雪竇無印證禪師
* 斷崖義禪師


卷十


* 元叟端禪師
* 石屋珙禪師
* 徑山虗舟度禪師
* 孚中信禪師
[001-0587a]
* 楚石愚菴夢堂三禪師
* 古梅友禪師


卷十一


* 伏龍千巖長禪師
* 補輯龍池寧禪師
* 補輯金璧峯禪師
* 補輯烏石愚禪師
* 補輯古鼎銘禪師
* 天界金禪師
* 性原明禪師


卷十二


* 補輯雪峯逆川順禪師
* 萬峰禪師
* 虗白旵禪師
* 東山海舟慈禪師
* 補輯福林度禪師
* 瑞巖恕中慍禪師
* 補輯松隱茂禪師


卷十三


* 補輯斗峰璋禪師
* 季潭泐禪師
* 天界慧曇禪師
* 補輯海門則禪師
* 雲居呆菴莊禪師
* 楚山琦禪師


卷十四


* 隨州龍泉聰禪師
* 笑巖寶禪師
* 補輯龍池幻有傳禪師
* 補輯幻也慧禪師
* 法舟濟禪師
* 補輯敬畏空禪師
* 壽昌經禪師


卷十五


* 博山來禪師
* 湛然澄禪師
* 天童密雲悟禪師
* 磬山修禪師
* 雪嶠信禪師
[001-0587b]
* 拾遺忠州聚雲吹萬真大師



南宋元明僧寶傳目錄




No. 1562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一
紫籜山沙門自融撰門人性磊補輯
閩莆林友王較 訂


佛燈珣禪師



禪師名守珣。號佛燈。出吉安州施姓巨族。早歲棄家。
得道於太平佛鑑懃公。珣初參廣鑑瑛不契。竟謁佛
鑑。佛鑑孤硬難入。珣乃封其衾而矢曰。此生不悟。不
展此也。於是晝坐宵立。逾七七日。憊甚。適佛鑑垂語
曰。森羅萬象一法所印。珣踴躍便出法堂。即投靈雲。
見桃花頌曰。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熳始擡眸。饒
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佛鑑曰。如何是靈
雲不疑處。對曰。只今覓箇疑處。了不可得。曰玄沙道
未徹在。那裏是未徹處。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佛鑑
喜之。會佛果至。鑑稱珣見處穩實。且曰。此子自治。嚴
刻密室。如對大賓。後當有造。佛果佯諾。乃私招珣遊
[001-0587c]
山。偶到一潭。佛果推珣落水。遽問曰。牛頭未見四祖
時如何。珣對曰。潭深魚聚。見後如何。珣曰。樹高招風。
見與未見時如何。珣曰。伸脚在縮脚裏。佛果乃大笑。
宣和改元。詔佛鑑住蔣山。佛果移書與鑑。必以珣首
蔣山眾。由是湖海知名。建炎間。住天聖。開堂時。內翰
王公問。三聖逢人則出話。珣笑曰。公曾閱詩否。曰舘
務之暇何所不覧。珣曰。詩云。湖光㶑灔晴徧好。山色
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王
公乃大稱。珣於朝待制潘良貴。甞以南泉斬猫話。請
益於珣。珣曰。如今士夫說禪說道。秪依著義理便快
活。似將錢買油糍。喫了便不饑。其餘便道。是瞞他亦
可笑也。貴領旨後。以居士身。弘珣之道。珣遷何山。晚
居天寧。每憐學者根器不妙。委曲援引。如瓶瀉秋河。
間有竊議。不遑恤也。甞舉婆子燒菴話曰。大凡扶宗
立教。須是其人。你看他婆子。雖是箇女人。宛有丈夫
作略。二十年蓰油費醬。固是可知。一日向百尺竿頭
做箇失落。直得用盡平生腕頭氣力。自非箇俗漢。知
幾洎乎巧盡拙出。然雖如是。諸人要會麼。雪後始知
松栢操。事難方見丈夫心。又舉溈山一日見埜火。乃
問道吾。還見火麼。曰見。溈曰。從何處起。曰除卻經行
坐臥。請師別致一問來。溈山休去。乃曰。連天野火了
無涯。起處猶來辨作家。眼裏瞳人雙翳盡。面前徧界
絕空花。道吾老也堪誇。且道畢竟從甚處起。汲水僧
歸林下寺。待船人立渡頭沙。有僧問賓中賓。珣答。客
[001-0588a]
路如天遠。候門似海深。賓中主。珣答。長因送客處。憶
得別家時。主中賓。答相逢不必問前程。主中主。答一
朝權祖令。誰是出頭人。僧曰。向上宗乘又如何。珣曰。
大海若知足。百川應倒流。又甞謂眾曰。兄弟若有省
悟處。不拘時節。須來露箇消息。會雪夜有僧。直扣丈
室。珣起秉燭。震威喝曰。雪深夜半。求決疑情。因甚威
儀不具。僧顧衣裓。珣便逐出。紹興甲寅。從天寧歸鄣
南告寂。侍者請遺偶。珣曰。不曾做得。即逝火浴。舌根
不壞。塔於寶應院。珣初在廬山日。有僧彥威。冬月用
荻花絮紙衣。珣見大瞋曰。你少年輙求溫煖如此。豈
有心學道耶。威大驚。退問兄弟。時堂中有荻花衣者。
纔三四人。皆年七十餘矣。


贊曰。佛燈於七七之際。頓了大事。圓悟尚剝啄之。何
也。如海底珊瑚。不以鐵綱舉而出之。焉得珍灼於人
間世哉。然佛燈以清簡之風震一世。足徵其源。亦不
愧也矣。


圓通真際止禪師



德止禪師者。世居歷陽金紫。徐閎中之季子也。法紹
寶峯闡提照禪師。照為簡州人。妙齡遊方。謁芙蓉楷
公於大洪。有得而去。及楷公辭大觀之詔。而嬰難。照
自三吳急趨從之。於途中大悟。楷公遂以投子之讖
而系照。是照與丹霞淳輩為伯仲。淳之視師。猶子也。
是師與真歇了宏智覺。又雁行焉。師生十歲。不肯知
書。多私夜坐。喜公晝寢。其父戲目師。為懵然子。然師
[001-0588b]
雙瞳紺碧。神光射人。出語間合聖誥。其父又鍾愛之。
異於諸子。甞稱於門客曰。吾懵然不懵也。師弱冠夢
異僧授偈四句。巳而有以南安巖主像遺之者。其傍
所載。即向夢所授之偈也。自是持念不忘。一切世典
過眼即罷之。年二十。隨父任漕西洛。每閉閣凝坐。或
連朝不許進食。人俱恠其所為。一夜擬吹燈就寢。忽
大悟。連吐數偈。其一曰。不因言句不因人。不因物色
不因聲。夜半吹燈方就枕。忽然者裏巳天明。於是嘯
歌自若。人益恠之。其父欲授師世軄。師固讓於從兄。
乃告父曰。某方將脫世綱。不著三界。豈復刺頭於名
利場中。遂力求出家。其父知師志決。不可以章綬綰
也。乃旌師祝髮。具苾蒭戒。遊方數載。名振京師。政和
間。機投闡提照公於楚南。宣和三年辛丑。徽宗皇帝
以真際師號賜之。壬寅。適江州圓通席虗。朝旨以照
補之。照辭圓通。而居泐潭。師遂應詔。代主圓通。圓通
當匡廬之名剎。諸山耆德尚未足師名。領院日。俱往
觀之。陞座拈提。眾耳皆聳。其語曰。山僧二十年前。兩
目皆盲。了無所覩。唯是聞人說道。青天之上。有大日
輪。照三千大千世界。無有不徧之處。籌䇿萬端。終不
能見。二十年後。眼光慚開。又值天色連陰。濃雲亂涌。
四方觀察。上下推窮。見雲行時。便於行處作計較。見
雲住時。便於住處立窠臼。正如是間。忽遇著箇多知
漢問道。莫是要見日輪麼。何不向高山頂上去。山僧
卻徵宅道那裏。是高山頂上。他道。紅塵不到處。是諸
[001-0588c]
仁者好箇端的消息。還會麼。長連床上佛陀耶。又曰。
昨夜黃面瞿曇。將三千大千世界來。一口吞盡。如人
飲湯水。踪跡不留。應時消散。當爾時。諸大菩薩聲聞
羅漢。及與一切眾生。盡皆不覺不知。唯有文殊普賢
瞥然覷見。雖然得見。渺渺茫茫。恰似向大洋海裏。頭
出頭沒。諸人且道。是甚麼消息。若也簡點得破。許你
頂門。具一隻眼。師住圓通。今古法門。所積之廢。無不
備舉。而整頓之。然以身度人。使人易行。矯清賣高之
條。師弗取也。選軄任事。以德不以才。甞嘆曰。寧缺人
而廢事。過在一時。若能事而敗化。則遣臭萬世矣。以
故衲子游泳於圓通。如魚相忘於江湖。南宋紹興五
年乙卯示寂。闍維烟𦦨所及。悉有設利。諸方稱師身
後佛事。與寶峯照公。皆乘大願而來者也。照公先於
建炎二年示寂。其闍維亦得設利無數。舌齒不壞。師
之設利。塔於司空山。分窆疊石原。照公設利。則塔泐
潭之西峯矣。


智通深禪師



禪師名景深。台州王氏子。幼喜林泉。不樂城居。每翫
名山圖誌。恍若身游。年十八。竟走紫籜山之廣度院。
求度於德芝沙門芝愛。其標幟不凡。即為披剃。廣度
為東南禪窟。瓢笠挂搭者不絕。深輙聞少室宗風。辭
芝行脚。芝難之。深泣告曰。日月迫人。速如轉轂。生死
事大。敢自放乎。芝憫而遣之。深出嶺而心誓曰。此去
若不發明大事。以報四恩非鬚眉丈夫也。遂扣淨慈
[001-0589a]
象之室。象或垂問。深便依理而默解之。一日聞象怒
叱諸禪曰。思而知。慮而解。皆鬼家活計。深悚然束包
而去。西入泐潭。謁闡提炤。炤有條約。凡僧來泐潭。須
𨽻名行單半載。方許告香。深犯其禁。直剖巳見於照
公榻下。照曰。此事直須斷起滅念。向空劫巳前。掃除
玄路。不涉正偏。盡卻今時。全身放下。放盡還放。方有
自繇分。深頓領旨。炤大喜。乃擊鼓告眾曰。闡提大死
之道。深闍黎得之矣。汝輩宜依之。一眾大驚。爭識深
面。以故叢林共稱深。為大死翁。建炎初。出領興國軍
之智通寺。紹興壬子。還台住寶藏巖。因事民其服。深
恬然不辨順受之。有司知深有道。奏還僧衣。時智朋
禪師。新從清涼。退居明州瑞巖。聞而嘆曰。嗟乎不陷
於榮。不逃於辱。寶藏法兄。真得泐潭先師之道矣。我
芙蓉師翁之風。不亦大哉。適明守挽朋。再赴清涼。朋
一笑書偈。付使者曰。相煩耑使入烟霞。灰冷無湯不
點茶。寄語甬東賢太守。難教枯木再生花。遂歿。深聞
慟之。乃上堂曰。來不入門。去不出戶。來去無痕。如何
提唱。直得古路苔封。𦏪羊絕跡。蒼梧月鏁。丹鳳不棲。
所以道藏身處沒踪跡。沒踪跡處莫藏身。若如是去
住無依。了無向背。還委悉麼。而今分散如雲鶴。你我
相忘觸處玄。紹興二十二年壬申三月十三日。深為
眾小參罷便告寂。有偈曰。不用剃頭。何須澡浴。一堆
紅焰。千足萬足。雖然如是。且道向上還有事也。無竟
斂目而逝。深自復僧衣。其陞堂入室提唱宗旨。切切
[001-0589b]
無虗日。有僧問正中偏。深答。黑面老婆披白練。偏中
正。答白頭翁子著皂衫。正中來。答屎裏翻觔斗。兼中
至。答雪刃籠身不自傷。兼中到。答崑崙夜裏行。僧曰。
向上還有事也無。深曰。捉得烏龜。喚作鱉。乞師再垂
方便。深曰。入山逢虎臥。出谷鬼來牽。曰何得干戈相
待。曰三兩線一斤麻。深之道眼精明。機用自在。於寶
峯門下。稱賢肖焉。


贊曰。芙蓉之後。異苗番茂。而闡提炤公輩可想也。其
門弟德止禪師。不假師授。神悟絕倫。傾當世有國者。
時稱為太陽再世。不謬矣。至於景深禪師。則炤公獨
提獎於人天眾前。師資緣會。夫豈偶然哉。及其弘道。
而榮辱喧天人風。確不可撼。在往哲有所不能。而獨
能之。非深得羼提三昧者。其可得歟。嗚呼二師於諸
樂並作之際。而大振黃鍾。則遠錄公之功。政未替也。


龍牙才禪師



禪師名智才。姓施氏。舒州人也。進止勇猛。有囊括之
志。斷髮為大僧。趨最上乘。遂得旨於佛鑑懃公。公補
太平時。眾多務繁。才自典犂钁。一眾仰焉。又謁死心
禪師於黃龍。死心輒拈百丈埜狐公案。以徵才。才遽
對曰。入戶巳知來見解。何須更舉轢中泥。曰死心長
老死在上座手裏也。才曰。語言雖有異。至理且無差。
曰如何是無差底事。才曰。不扣黃龍角。焉知頷下珠。
死心便打。才拂袖趨去之。死心後知乃嘆曰。太平之
風果不寂寥。政和初。佛鑑自太平移智海。才造省。佛
[001-0589c]
鑑以智海之眾。命才首之。才辭不就。乃隱嶽麓。佛鑑
遷蔣山。才又造省。時珣禪師為座元。有僧以女子出
定因緣。請珣批判。珣曰。瞿曇身心如泥。女子肝腸似
鐵。文殊貪尋鍋子。罔明繇來著楔。歷觀大地眾生。不
解閉門作活。不動干戈建太平。雨過春山如黛潑。其
僧不領。乃請決於才。才曰。女子文殊與罔明禪徒。畢
竟如何委。除非格外妙投機。始信波濤元是水。僧有
省。珣笑曰。須是我才蘇嚕始得。才居嶽麓時。因僧問。
德山棒臨濟喝。今日請師為拈掇。才曰。蘇嚕蘇嚕。曰
蘇嚕蘇嚕還有西來意也無。才曰。蘇嚕蘇嚕。故叢林
稱為才蘇嚕云。才遷潭州龍牙。龍牙有眾數百。不以
聲色。而出入提揭。如左右手。均勞逸預。險夷木榻之
側。片笠不完。禪徒飫染其味。昂昂自若。一以胎風雨
鷇之舌。敲唱玄猷。故居十三載如一日。有語曰。彈指
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若也見得行得。徤即
經行困即歇。若也未會。兩箇鸕鶿扛箇鱉。紹興間。退
居雲溪。忽集眾曰。戊午中秋之日。出家住持事畢。臨
行自巳。尚無有甚虗空可覓。眾大驚。攀戀之。至二十
三日。又曰。涅槃生死盡是空花。佛及眾生並為增語。
汝等諸人合作麼生。良久喝曰。白雲湧地。明月當天。
竟長往。火浴。收五色舍利。塔於本山。


贊曰。佛鑑甞謂才公云。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
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
故才公開化二十載。眾敬畏之。如羽族隨鳳懷其德
[001-0590a]
也。是時死心善罵天下聾縮。獨於公。則嘖嘖延譽於
不衰。豈徒然哉。


性空普菴主



禪師妙普者。字性空。漢州人也。公性少緣飾。好面折
人。能與公游者。始終皆播令名。公甞以短䇿荷敝衲。
歷諸名山。不喜同眾挂搭。或宿古廟。或寄閒房。有以
耐叢林而諫公。公為諾諾而巳。及見死心於黃龍。乃
折䇿堅依之。竟得黃龍之旨。死心獨奇公。公慕船子
遺風。辭抵秀水。結茅青龍之埜。吹鐵笛自娛。愛發新
聲。甞歌曰。心法雙忘猶隔妄。色塵不二尚餘塵。百鳥
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住菴人。又曰。學道猶如守禁
城。晝防六賊夜惺惺。中軍主將能行令。不動千戈治
太平。又曰。十二時中莫住工。窮來窮去到無窮。直須
窮徹無窮底。踏倒須彌第一峯。建炎初。徐明唱叛。道
經烏鎮。恣殺戮。鷄犬絕聲。公憫之。乃曳履獨往。或以
險難止公。公曰。隨緣赴感。吾之願也。賊見公偉異。疑
必跪伏者。執問來端。公曰。吾乃禪者。欲抵密印寺。豈
有他哉。賊怒欲殺。公笑曰。大丈夫。要頭便斫去。何以
怒為。願施一飯。以為送終。賊意稍解。授以肉食。公如
常應供。出生畢。乃曰。孰當祭我以文。賊相笑顧不答。
公曰。吾自為之。賊復相笑。遺以禿筆。公起大書於空
壁曰。嗚呼惟靈。勞我以生。則大塊之過。役我以壽。則
陰陽之失。乏我以貧。則五行不正。困我以命。則時日
不吉。吁哉至哉。賴有出塵之道。悟我之性。與其妙心。
[001-0590b]
則其妙心孰與為隣。上同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
無明。纖塵不動。本自圓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
以為明。乾坤未足以為大。磊磊落落。無罣無礙。六十
餘年和光混俗。四二十臘逍遙自在。逢人則喜見佛
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風流太光彩。坦然
歸去付春風。體似虗空終不壞。尚饗。字勢飛動。數壁
俱盡。遂舉筯飫食。賊徒爭視大笑。公食罷復高聲招
曰。來來。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今正好乘
時。便請一刀兩段。又大呼斬斬。賊大駭異。令衛出之。
烏鎮廬舍獨全。公之惠也。道俗聞益皈仰。以名剎致。
公不顧。或說公從上付託之重。公輙以鐵笛揮之。紹
興庚申。命造大盆。修書寄雪竇持禪師曰。吾將水葬
矣。持笑曰。風流老子。灼有商量。壬戌持至。見公尚存。
相敘歡甚。占偈嘲曰。咄哉老性空。剛要餧魚鱉。去不
索性去。只管向人說。公笑曰。惟待老兄證明耳。令告
四眾。眾集。公為說法。仍說偈曰。坐脫立亡。不若水葬。
一省柴燒。二省開壙。撒手便行。不妨快鬯。誰是知音。
船子和尚高風難繼。百千年一曲。漁歌少人唱。遂盤
坐盆中。弄笛。順潮而下。緇素隨至。不可勝計。望欲斷
目。公取塞戽水。而回眾擁觀。水無所入。復乘流而往。
引聲拍掌。長歌曰。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踪跡處妙難
量。真風徧寄知音者。鐵笛橫吹作散場。其笛聲嗚咽。
頃於蒼茫間。見以笛擲空而沒。後三日。灘頭趺坐如
生。四至爭往迎。歸留五日。異香不散。闍維時有二玄
[001-0590c]
鶴。徘徊空中。得舍利。大如菽者莫計。塔於青龍。其尺
楮片言。流播人間。珍如珙璧。


贊曰。余考建炎之擾。高蹈物表。不無其人。普公直躡
不測之壘。因機示教。布置節次。毫忽不亂。此其智力
願力。可稱兩足矣。惟顛末追慕船子。雖釣盡清波金
鱗不遇。而公之慈風凜然在也。


龍翔竹菴珪禪師



禪師名士珪。號竹菴。蜀郡成都史氏子。乃龍門佛眼
遠公之高弟也。說法於江南浙閩諸大名坊。珪有密
行。喜推獎人士。一與珪接者。皆成美名。珪初依止於
大慈沙門宗雅。研究楞嚴。而雅亦僧杰也。默察珪器
度宏大。意欲珪南詢。乃盛贊真歇之為人。葢歇未出
蜀時。亦習講於成都大慈。珪味其指。棄講謁諸名宿。
雖經賞識。未豁所蘊。晚登龍門。擬以平時所得舉似
佛眼。佛眼知珪。命典堂司。不得辭。珪以未伸所解為
悶。幾入方丈。多遇高菴正堂輩在焉。高菴正堂時稱
明眼。珪慚乘間問曰。絕對待時如何。佛眼哂曰。如你
僧堂中白椎相似。珪不領。至晚理前問。佛眼唾曰。閒
言語。珪背汗淋踵。弗吐一詞而出。因嘆曰。窮諸玄辨。
若一毫置於太虗。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吾蜀
周金剛不謬矣。政和間。開法天寧。浩歸湖海。馮濟川
甞以珪之玄要頌舉似妙喜。妙喜稱之。及濟川除給
事。珪同日受詔。住雁山能仁。時稱佛眼門下表裏二
檀樹焉。真歇居江心寺。有大名聞。珪將至。恐東甌未
[001-0591a]
廓所見。乃過江迎珪。大展九拜。以誘甌人。珪未視篆。
有嫉者深夜縱火。能仁燬盡。珪就故址結茅。乃示眾
曰。愛閒不打禾山鼓。投老來看雁宕山。杰閣嶽樓渾
不見。溪邊茅屋兩三間。還有共相出手者麼。喝一喝。
未幾能仁復成。初寺燬。隨珪之眾。多背去者。寺成復
歸。或曰。彼彼以成敗事師。非義侶也。請勿收錄。珪曰。
不然。境風所飄。力未充也。若棄之。豈慈攝之義哉。真
歇移徑山。珪補江心。江心有僧。久居閒房。不預參列。
值珪陞座。攙眾出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珪曰。東
家點燈。西家暗坐。未審意旨如何。珪曰。馬便搭鞍。驢
便推磨。僧禮拜。珪曰。靈俐衲僧只消一箇。珪乃曰。馬
搭鞍驢推磨。靈俐衲僧只消一箇。縱使東家明點燈。
未必西家暗中坐。西來祖意問如何。多口阿師自招
禍。其僧脫然。終其身。不露姓字。珪後住閩之乾元。有
慧溫入室。珪曰。情生智隔。想變體殊。不用停囚長智。
速道將來。溫有省。大笑起曰。拶出通身是口。何妨罵
雨呵風。昨夜前村猛虎。齩殺南山大虫。珪諾之。又移
居鼓山。進院至三門。德昇把住問曰。國師不誇石門
句。請師速道。珪震聲喝之。昇亦領旨。珪既年老。罷上
堂。惟臨軒隨機。不計旦暮而巳。以紹興丙寅七月晨
起。沐浴陞座。命聲鼓集眾。眾方集。珪顧視左右。就法
座。泊然坐化。茶毗舍利無數。送者均得之。塔於鼓山。


贊曰。竹菴以魁梧奇偉之姿。初剃染。即受知於宗雅。
遊方復際遇於龍門。及行道。又逢真歇而襄之。輒與
[001-0591b]
高菴正堂輩。齊名海內。噫其所謂獅子乳得器。有以
哉。


南宋元明僧寶傳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