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03 施設論-宋-法護 (master)





《施設論》卷第五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
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
奉 詔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八之二



又問:何因未離欲者當趣滅時,上風吹鼓
內入其身;已離欲者當趣滅時,無上風吹鼓
內入其身?答:未離欲者當趣滅時,外心生起,
住著奔流,風吹目開,心周遍故其風不止,是
故上風吹鼓內入其身。已離欲者當趣滅時,
無外心生起住著奔流,無風所吹目不開合,
無心周遍其風乃止,是故無上風吹鼓內入
其身。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005-0523c]


又問:何因人命存活,身體輕安而復調暢;命
既終歿,身體堅重而不調暢。答:其終歿者,邊
際分位火界風界二界俱滅,是故堅重而不
調暢。彼存活者,中間分位火界風界二界不
滅,是故輕安而復調暢。由此因故,其事如
是。


又問:何因人命存活,現住世間,飲食銷
散;既終歿已,食不銷散?答:人命存活現住
世者,中間分位火界水界風界不滅,由彼水
界流潤、火界成熟、風界吹鼓,故其所食而
乃銷散。彼終歿者,邊際分位水界火界風
界俱滅,以其所食,水不流潤、火不成熟、風
不吹鼓,故不銷散。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人命存活,現住世間,身無穢氣;
既終歿已;穢氣充盈?答:人命存活現住世者,
中間分位火界風界二界不滅,隨逐水界而
得盈滿,是故彼身無諸穢氣。既終歿已,邊際
分位火界風界二界俱滅,不隨水界而得盈
滿,是故彼身乃有穢氣。由此因故,其事如
是。


又問:何因人命存活,現住世間,出息入息
而常隨轉;彼終歿者,其事不然?答:命存活者,
以思惟發悟故依止於思,是故存活出入息
轉。既終歿者,無所思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彼訓狐鳥,夜見晝不見?答:彼訓狐
鳥,目中瞳人其狀赤色,夜中無障、晝即有
障,是故夜見而晝不見。


又問:何因人能晝
見夜乃不見?答:人之目中瞳人,其狀黑色,晝
乃無障、夜即有障,是故晝見而夜不見。


又問:何因犬馬夜見晝亦能見?答:犬馬目中
[005-0524a]
瞳人黃色,晝夜無障,是故俱見。


又問:何因魚於水中能見、陸中不見?答:諸魚
者目中瞳人,眵淚所覆,水中無障、陸中有障,
故水中見、陸中不見。


又問:何因人之兩目,
陸中無障、水中有障?答:人之目中瞳人,水泡
所成,是故陸中無障、水中有障。


又問:何因龜鼈蝦蟇及水蛭等,水陸俱見?答:
龜鼈蝦蟇及水蛭等,目中瞳人,骨之所成,陸
中水中俱無障礙,是故俱見。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九



總說頌曰:


「 睡眠惡戾及棹舉,
 多舌語言并暗鈍,
 念慧而復煩惱增,
 不頴利於禪定等。」



又問:何因世間有多睡眠之者?答:謂若有
人常所近習多睡眠者,於光明法中而不近
習。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蟒蛇龍
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少睡眠者?答:謂若有人於光明
法中,作光明想多所近習,於昏沈睡眠法中
而不近習。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
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或生色、無色界天
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惡戾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習
運用執行刀杖器械諸惡戾人,不能近習
不行刀杖不惡戾者。彼人至謝滅已,當復
云何?謂作屠宰魁膾、畋獵漁捕、調制象馬、杻
械繫縛諸不律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惡戾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
習不行刀杖不惡戾人,而不近習諸惡戾者。
[005-0524b]
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
人、諸長者等,或生色、無色界天中。由此因故,
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掉舉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習
多掉舉者,不能近習諸寂止者。彼人至謝滅
已,當復云何?謂作歌舞戲笑之人,或生欲界
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掉舉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
習諸寂止者:而不近習掉舉之人。彼人至謝
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
等,或生色、無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
是。


又問:何因世有多舌多語之者?答:謂若有人
常所近習多語之人,不能近習少語之者。彼
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鸚鵡鶖鷺、拘枳
羅燕鴈等諸飛鳥。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多舌多語者?答:謂若有人常
所近習少語之人,不能近習多語之者。彼人
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
長者等,或生,色無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
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暗鈍者?答:謂若有人不能近習
多聞之人,不以各各方處之言說釋義理。由
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暗鈍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
習多聞之人,不能近習寡聞之者,能以各各
方處之言說釋義理。彼人至謝滅已,謂作婆
羅門中善說法者,或作沙門中善說法者。由
此因故,其事如是。
[005-0524c]


復次當知,少語之人有其二種:一者卑賤:二
者尊高。何等是為卑賤少語?謂若有人,雖復
卑賤,以有智故,常能依止父母師長名稱尊
者及餘有智之人,故雖卑賤而能少語。何等
是為尊高少語,謂若有人,本性尊高而復有
智,常能依止父母師長名稱尊者及餘有智
之人,故能少語。


又問,何因世有有行無慧之者?答:謂若有人
多求正法心無厭足,然於理趣不能伺察。由
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有慧無行之者?答:謂若有人
於法理趣能諦伺察,然於正法不能多求,
少以為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無慧無行之者:答:謂若有人
不能多求正法,復於理趣不能伺察。由此因
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有行有慧之者?答:謂若有人
多求正法,復於理趣能諦伺察。由此因故,其
事如是。


又問:何因而能住持正法?答:謂若有人能於
諸法行相之中,依止十二處法而善攝受。由
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失念之者,答:謂若有人於不
善法,積集而轉、近習修作、廣多惡行。彼人身
壞命終,墮在惡趣地獄中。生地獄歿已,設欲
來生人同分中,縱得為人壽量短促。人中
歿已,當生還復無多記念、所為忘失。由此因
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多記念者?答:謂若有人於諸
[005-0525a]
善法,積集而轉、近習修作、廣多善行。彼人身
壞命終,墮在善趣天界中。生天趣歿已,若欲
來生人同分中,即得為人,壽量長遠。人中歿
已,當生還復廣多記念、所為不忘。由此因故,
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深極煩惱之者?答:謂若有人
於其欲想、瞋想、害想、欲因、瞋因、害因、欲尋、瞋尋、
害尋,近習修作,於極煩惱隨應而轉。由此因
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不極煩惱之者?
答:謂若有人於出離想、不瞋想、不害想、出離
因、不瞋因、不害因、出離尋、不瞋尋、不害尋,近
習修作,於極煩惱不隨應轉。由此因故,其事
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不能速成禪定、忍辱二善法
者?答:謂若有人於其諸法行相決定義中不
善攝受。由此因故,不能速成禪定、忍辱二種
善法。


又問:何因有能速成禪定:忍辱二種善法者?
答:謂若有人於其諸法行相決定義中能善
攝受。由此因故,即能速成禪定、忍辱二種善
法。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十之一



總說頌曰:


「 須彌大地及方處,
 山有廣多草木者,
 多樹及彼枝葉多,
 花果豐盈茂盛等。」



又問:何因一切山中,須彌山王最高最勝?答:
世界成,時彼須彌山界地最上、處逕最上、殊
妙最上、輪圍最上,總聚方處而成其山。由此
因故,須彌山王最高最勝。
[005-0525b]


又問:何因北方地界多樹多草?答:世界成時,
北面風吹,界地最上、處逕最上、殊妙最上,總
聚方處,是故北方多樹多草。


又問:何因於大地中,一類地高、一類地下?答:
此大地中,一類地方土界高涌,得少天雨流
潤澍渧,其下低陷故彼地下。又此大地,一類
地方而有諸寶,謂鐵白銅、白鑞黑鑞及金銀
等,并餘所有堅硬之物藏伏地中。雖天雨
澍渧,其下不陷,故彼地高。由此因故,大地
方處有高有下。


又問:何因眾山之中,一類山高、一類山低?答:
謂世界成時,有極猛風鼓地大種,總聚而
高。若復微風吹鼓,少聚地種,故彼山低。又復
諸山地界高涌,得少天雨流潤澍渧,其下低
陷,故彼山低。有一類山,而有諸寶,謂鐵白銅、
白鑞黑鑞及金銀等,并餘所有堅硬之物藏
伏山下。雖天雨澍渧,其地不陷,故彼山高。由
此因故,大地方處山有高低。
《施設論》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