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152 毗尼關要-清-德基 (master)



毗尼關要卷第九
清金陵寶華山律學沙門 德基 輯


【●五九十波逸提法。分四。初總標。二別列戒相。
三結問。四勸持。


初總標。】


「諸大德。是九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009-0554a]


若論篇聚。俱屬第三。前三十事因財生犯。此九十事無因而犯。貪染雖輕。慢教無減。唯無財事為異。縱有
過量。作牀衣等。但違教而作。不類三十唯截壞而後懺悔也 又斯波逸提法。性該六聚。凡屬故作。若輕
若重。於方便位。皆有不敬聖教波逸提罪。此篇於諸篇中。獨得墮稱。所謂墮落燒煮覆障不如意處也。如
佛告目連曰。若無慚愧輕慢佛語。犯波逸提。如夜摩天壽二千歲墮泥犁中。於人間數二十四億四十千
歲。覩此聖說。自當誡勗身心。慎思言行。則無非而不除。無戒而不淨者也


二別列戒相。有九十條。初知而妄語。乃至九十
與佛等量作衣戒。


○第一知而妄語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救眾生故得開。此
是性罪。
律攝云。由詐妄事覆藏煩惱。制斯學處。


緣起處。


佛在釋翅搜迦維羅衛國尼拘類園中。


起緣人。


有釋迦子。字象力按舍夷國有聚落名象力。因聚落以稱名也。後於舍衛國命終。
雜阿含經佛記云。此人犯三種非法。所謂慳貪愚癡瞋恚。當墮地獄中。偈云 若生不善心 成就貪瞋
癡 此身自作惡 還復害於巳 如芭蕉生實 自害於其身 若無貪瞋癡 是名為智慧 不害
於巳身 是名勝丈夫 是以應除斷 貪瞋癡大患。善能談論。常於外道

梵志論義。若不如時。便違反前語。若僧中問是語
時。即復違反前語。於眾中知而妄語。諸梵志譏嫌。
諸比丘聞白佛。呵責結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知而妄語者。波逸提。」


【釋義 知而妄語者律攝云。是決定心表非錯誤。妄語者。謂對了知人。違心異
[009-0554b]
說。作詭誑言。名為妄語也。不見言見。不聞言聞。不觸言觸。不知

言知。見言不見。聞言不聞。觸言不觸。知言不知。見
者眼識。聞者耳識。觸者鼻舌身三識。知者意識薩婆
多論云。見聞覺知。以三根性利。力用偏多。各分為名。三根性鈍。力用處少。總名為覺。又復三根能取遠境
界。各分為名。三根近取境界。故合為名也


犯緣 此戒具足三緣。方成本罪。一有妄語心。二
正說時知是妄語。三說聽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不見不聞。不觸不知。言我見
聞觸知等。知而妄語。波逸提。
本不作妄語意。妄
語時。知是妄語。妄語巳。不憶是妄語。故妄語。波逸
提。
於大眾中。知而妄語。說而了了。波逸提。

而不了了。突吉羅。
說戒時。乃至三問憶念罪。而
不說者。突吉羅。
薩婆多論云。若遣使妄語。若書
信妄語。盡突吉羅。
根本律云。違心而說。皆得墮
罪。
若不違心而說者。無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
三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不見言不見。不聞言不聞。不觸言
不觸。不知言不知。見言見。聞言聞。觸言觸。知言知。
意有見想。便說者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律攝云。佛之弟子言常說實。不應為盟自
雪。表他不信故。設被誣謗。亦不應作誓雪者洗也。謂自洗清
白也。十誦律云。不得自呪呪他。不得以物自誓誓他。

不得自投竄。令他投竄。呪與投竄一種故即今投狀訴神
等事。法死珠林云。妄語二報。一多誹謗。謂因前世不

[009-0554c]
務誠實妄語無信。故感今生多被他人誹謗也。二
為他人所誑。謂因前世專以妄語欺誑於人。故感
今生為人之所誑惑也。


○第二毀呰語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若但毀呰。
梵網
云。若佛子無事。謗他良人善人。罪結輕垢。若合自
讚。即自讚毀他戒攝結重。若增上煩惱犯者。失菩
薩戒。此是性罪。
律攝云。由出家人事不忍煩惱。
制斯學處。


緣起處。


佛在給孤獨園。


起緣人。


六羣比丘斷諍事。以種類罵比丘。比丘慚愧。忘失
前後。不得語。諸比丘聞白佛。訶責結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種類毀呰語者。波逸提。」


【釋義 種類毀呰者。卑姓家生。行業亦卑。伎術工
巧亦卑。或言汝是犯過人。或言汝多結使人。或言
汝禿盲人。或言汝禿瞎人。
卑者旃陀羅種此云屠者。
應法師云。此云嚴幟。一云主殺人。乃是西方屠殺之輩。以惡業自嚴。行時搖鈴持竹。以為幖幟。故以為名。
若不爾者。王必罪之。或翻可畏。法顯傳云。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竹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
不相搪揬。除糞種。竹師種。車師種。

卑姓者拘湊此是天竺
𢍉小之姓也。拘尸婆蘇晝此是天竺𢍉小種族。迦葉此翻龜氏。其先代學道。有
[009-0555a]
靈龜負圖而出。因以為姓。是天竺諸婆羅門之一姓。而非首族也。阿提棃夜或云阿支
羅。北天竺多此姓也。婆羅墮此云㨗疾。或云利根。本行集翻重幢。此是婆羅門十八姓中之
一姓。元居𢍉末也若非卑姓。習卑伎術。即是卑姓。

卑業
者。販賣猪羊。殺牛。放鷹鷂。獵人網魚。作賊捕賊者。
守城知刑獄。
卑伎術工巧者。鍛作。木作。瓦陶作。
皮韋作。剃髮作。簱箕作。
犯者波羅夷。僧殘。波逸
提。波羅提提舍尼。偷蘭遮。突吉羅。惡說。
結者。從
瞋恚乃至五百結。
盲瞎者。盲瞎禿躄跛聾瘂及
餘眾患所加。
若比丘罵餘比丘言。汝生卑賤家。
汝業卑。伎術卑。汝犯。汝結使。汝瞎禿。如是等。若面
罵。若喻罵。若自比罵。面罵者。言汝是旃陀羅家生。
除糞家生。乃至眾患所加。喻罵者。汝似旃陀羅。汝
似除糞種等。自比罵者。我非旃陀羅種。我非除糞
種。我非眾患所加毀呰者。欲令前人羞愧。此有二。一由瞋忿。二因傲慢


犯緣 此戒具足三緣。方成本罪。一有毀呰心。二
作毀呰語。三說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種類毀呰。語了了者。波
逸提。
不了了者。突吉羅。
若以善法而面罵。若
喻罵。若自比罵善法者。阿蘭若乞食補衲衣。乃至
坐禪人。
面罵者。汝是阿蘭若。乃至坐禪人。

罵者。汝似阿蘭若。乃至坐禪人。
自比罵者。我非
阿蘭若。乃至坐禪人。
若說了了不了了。皆突吉
羅。
五分云。毀呰餘四眾。突吉羅。
比丘尼毀呰
比丘比丘尼。波逸提。
毀呰餘三眾。突吉羅。

[009-0555b]
攝云。毀呰俗人。亦得惡作。
若求寂等。於苾芻等
而毀呰。得惡作罪。
對中方人作邊地語。對邊地
人作中方語。若他解者得根本罪。若不解者得惡
作罪。
薩婆多論云。若輕毀狂心。亂心。病壞心。在
家無師僧越濟人。一切在家人。聾人。六罪人犯四根本。
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盡突吉羅。

若遣使書信。突吉羅。

有先出家。而後癩病者。一切僧事得共作。若食時
莫令坐眾中。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眾突吉羅。是
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相利故說。為法故說。為律故說。為
教授故說。為親厚故說。或戲笑說。或因語次失口
說。或獨說。夢中說。欲說此錯說彼。無犯。不犯者最
初未制戒等。


會詳 法苑珠林云。惡罵二報。一常聞惡音。謂因
前世口無禁忌。發言粗惡。令不忍聞。故感今生常
聞穢惡之音也。二恒有諍訟。謂因前世恃力怙勢。
好諍健訟。惡逆無德。故感今生常致諍訟而不和
也。


○第三兩舌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梵網經云。見持
戒比丘。手捉香爐。行菩薩道。而鬬遘兩頭。謗欺賢
人。無惡不造等。此是性罪。
律攝云。依門徒事由
畜眾煩惱。制斯學處。
[009-0555c]


緣起處。


佛在給孤獨園。


起緣人。


六羣傳彼此屏語。遂至眾中未有鬬事而生鬪。巳
有鬪事而不滅。諸比丘白佛。呵責結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兩舌語者。波逸提。」


【釋義 兩舌者律攝云。為離間事。謂離間恩義。挑唆鬪諍。比丘鬪亂比
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
國王大臣外道異學沙門婆羅門如是互相鬬亂。鬬亂者。
某甲說是言。汝是旃陀羅種。除糞種乃至眾患所加。如前毀呰
戒中不異。是名兩舌也


犯緣 此戒具足三緣。方成本罪。一有心鬬亂。二
傳彼此屏語。三說聽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比丘鬬亂。說而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者。突吉羅。
薩婆多云。若以八事傳向
四眾。突吉羅八事者。一種。二伎。三作。四犯。五病。六相。七煩惱。八罵。傳向在家
無師僧。若遣使書信。狂心。亂心。病壞心。聾瘂。越濟
人。六罪人。一切在家人。盡突吉羅。
除此八事。更
以餘事者。云汝是多眠多食人。戲笑人。若言汝欺
誑人。多情詐人。如是向比丘說者。聞與不聞。盡突
吉羅。
若不傳彼此語。但二邊說。令離散者。突吉
羅。
律攝云。為離間意。他不了時。但得惡罪。

丘尼波逸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009-0556a]


開緣 不犯者。破惡知識。破惡伴黨。破方便壞僧
者。破助破僧者。破作非法非律羯磨者。破若為僧
為塔廟若和尚同和尚阿闍黎同阿闍黎。若知識
親友。若數數語者。無義無利。欲方便作無利義。破
如是等人。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法苑珠林云。兩舌語二報。一得蔽惡眷屬。
謂因前世兩舌使人朋儔分離乖間。皆生怨惡。故
感今生得蔽惡眷屬也。二得不和合眷屬。謂因前
世兩舌離間人之親愛。使不和合。故感今生得不
和合眷屬也。


○第四與婦女同室宿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避世譏嫌。及護梵
行。
律攝云。由女人事婬染煩惱。制斯學處。


緣起處。


佛在給孤獨園。


起緣人。


尊者阿那律或云阿那律陀。此云無滅。昔施食福。人天受樂。於今不滅。淨名疏云。或云
阿泥盧豆。或云阿㝹樓䭾。梵音楚夏不同耳。此云如意。或云無貧。過去饑世。曾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一
劫天人之中。受如意樂。故名如意。爾來無所乏斷。故名無貧。佛之從弟。斛飯王子。西域記云。阿泥𢫫陀。舊
曰阿那律者譌也 根本云。昔迦羅村䭾佛制底之處。興大供養。時有羣賊欲行竊盜。入制底中。見其燈
闍。遂便挑舉。覩佛尊容。情生歡喜。即發大願。願我來世得遇大師。承事無倦。得妙天眼。人中第一。由彼願
力。今獲天眼最為第一。從舍衛國。向拘薩羅中路。至無比丘

住處村。聞一婬女家。常止賓客。即往借宿門下。結
[009-0556b]
跏趺坐。繫念在前。時拘薩羅國諸長者。亦來投宿
門屋下。坐相逼近。婬女生愍念心。令入舍內。尊者
結跏趺坐。繫念在前。婬女室中然燭。竟夕不絕。婬
女於初夜來。求作夫。尊者默然不答不視。到後夜
復求作夫。尊者復不答不視。何以故。由尊者得無
上二俱解脫故成實論云。二俱解脫者。一慧解脫。二心解脫。慧解脫者。謂以智慧斷
無明惑業之縛。而得解脫也。二心解脫者。謂因此心離於貪愛之縛。而得解脫。今尊者見思斷盡。不染情
欲。故不答不視。此婬女即脫衣前捉。尊者以神通力。湧身

在空。婬女慚愧。著衣合掌。懺悔至三。尊者即下本
處。說微妙法。婬女得法眼淨。受三歸五戒。為優婆
夷。次日尊者受其供養而去。還僧伽藍。向諸比丘
說。少欲者嫌責。白佛結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與婦女同室宿者。波逸提。」


【釋義 婦女者。人女有知命根不斷。室者。有四周
墻壁。障上有覆。或前敞而無壁。或有雖覆而不徧。
或雖覆徧而有開處室者實也。人物實滿其中。是謂曰室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知有婦女。二
堪行婬境。三同室無隔。四脇臥著地。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先宿。婦女後至。或婦女
先至。比丘後到。或二人俱至。若欹臥欹音谿不正臥隨脇
著地。波逸提。
隨轉側。波逸提。
若天女阿脩羅
女龍女夜叉女餓鬼女同室宿。突吉羅。
若黃門
二根人同室宿。突吉羅。
晝日婦女立比丘臥。突
[009-0556c]
吉羅。
薩婆多云。此戒亦身教成罪。亦人上成罪。
一臥一波逸提。十臥十波逸提。是名身教成罪。若
一臥有一女人。一墮罪。有十女人。十墮罪。是名人
上得罪。
若白衣舍內房舍各異。若比丘在一房
中。女人在餘房。比丘不閉房戶。突吉羅。
閉戶。無
犯。
若樹下。突吉羅。
五分云。若同覆異隔。若大
會說法。若母姊妹近親疾患。有知男子自伴不臥。
皆不犯。
律攝云。若天龍女可見形者。及傍生女
同處宿。咸得惡作。
小傍生女不堪行婬者。不犯。


若有父母夫主等守護者。同宿無犯。
比丘尼
波逸提。小三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比丘不知彼室內有婦女而宿。若
比丘先至。而婦女後至。比丘不知。若屋有覆而四
邊無障。或盡覆而半障。或盡覆而少障。或盡障而
不覆。或盡障而少覆。或半覆半障。或少覆少障。或
不覆不障露地。無犯。此室中若行若坐。無犯。若頭
眩倒地。若病臥。無犯。或為強力所捉。若為人所縛。
若命難。淨行難。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五同未受大戒人三宿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比丘同學。
律攝云。由
眠宿事不寂靜煩惱。制斯學處。此戒二緣合結。


緣起處。


佛在曠野城。
[009-0557a]


起緣人。


六羣與諸長者共在講堂宿。六羣中有一人。亂心
睡眠。轉側形露。有比丘以衣覆巳。復更轉側露形。
第二比丘復以衣覆。尋復轉側形起善見云。臨欲眠時。應先念
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無常。不先作念。心即散亂。是故露身形也。長者譏笑調弄。

時眠比丘慚愧無顏。餘比丘亦慚愧無顏。少欲比
丘白佛。訶責結戒。不得與未受大戒人共宿。佛在
拘睒毗國。諸比丘言。佛不聽與未受大戒人共宿。
當遣羅云去。時羅云無屋住。往佛廁上宿善見云。羅云入
佛廁。以袈裟敷地而眠。所以入佛廁者。以淨潔故。多人以香花供養。佛知往廁所作

謦欬。羅云亦作謦欬聲。世尊知而故問。此中有誰。
答言。我是羅云。問汝作何等。答諸比丘言。不得與
未受具戒人共宿。驅我出。佛授指令捉將入自房
共宿。明日集比丘告言。汝等無慈心。乃驅出小兒。
是佛之子。不護我意耶。自今聽比丘與未受大戒
人共二宿。若至三宿。明相未出時。應起避去。若至
第四宿。應自去。或使彼去。當如是說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與未受大戒人共宿。過二宿至三宿。波逸提。」


【釋義 未受大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餘未受戒
人是謂三小眾及白衣也。過二宿至三宿者薩婆多論云。所以聽二宿者。若
都不聽。或有失命因緣。以憐愍故。得共二宿。以護佛法故。不聽三宿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未受具人。二
共房無隔。三過限不遣。四脇臥著地。
[009-0557b]


定罪 此中犯者。本律得罪。同前戒。
僧祇云。若
與未受具人同屋宿。第三宿時當異房。若露地。露
地風雨雪寒時。當還入房坐至地了。若老病不堪
坐者。當以縵障。若齊項。若齊掖。縵下至地。不得容
猫子過。若道行時。無帳縵者。若未受具人可信者。
應語言。汝眠我當坐。比丘欲眠時。當喚使覺。我眠
汝坐。若眠。汝無福德。
薩婆多云。若共宿過二夜
巳。第三夜更共異人宿。波逸提。以前人相續故。若
共宿二夜巳。移在餘處。過一宿巳。還共宿無過。


十誦云。有病比丘。使沙彌供給。雖臥無犯。是中有
不病比丘。不應臥。
根本云。如在行路過二宿。通
夜應眠。勿生疑惑。
目得迦云。不合與俗人求寂
授學人即學悔人別住人同坐。必有難緣。無犯。
比丘
尼波逸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同前。


會詳 薩婆多云。結戒者。為佛法尊重故。為息誹
謗故。


○第六與未受戒人共誦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比丘同學。
律攝云。由
教授事。制斯學處。


緣起處。


佛在曠野城。


起緣人。
[009-0557c]


六羣與諸長者。共在講堂誦佛經。語聲高大。如婆
羅門誦書聲無異。亂諸坐禪者。諸比丘聞白佛。訶
責結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與未受戒人共誦者。波逸提。」


【釋義 未受戒者。除比丘比丘尼。餘者是。共誦者
五分云。並誦者俱時誦。或授聲未絕。彼巳誦。或彼誦未竟。此復授。句義非句義。句
味非句味。字義非字義。
句義者。與人同誦。不前
不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義。是諸佛教句義
者。偈中一句。是名句。又云。有字義昧。是名為句。句足義足。是名句義。非句義者。如一

人說諸惡莫作未竟。第二人抄前言諸惡莫作非句
義者。如一人說句未了。第二人復抄前而言者。句既未了。其義有缺。名非句義。句味者。二

人共誦。不前不後。眼無常。耳無常。乃至意無常句味
者。謂字雖同。其義有別。故云句味也。非句味者。如人未稱眼無常。第

二人抄前言眼無常非句味准前知。字義者。二人共誦。不
前不後。阿羅波遮那。
非字義者。一人未稱言阿。
第二人抄前言阿義味等同前 文殊菩薩法一品云。阿羅跛者那者。是滿一切
願義。何以故。阿字樂欲菩提義。羅字染著不捨眾生義。跛字第一義諦義。者字妙行義。那字無自性義。樂
欲菩提。不捨眾生染。第一義諦中。行行修習。諸法無有自性。纔說此陀羅尼。一切如來所說法。攝入五字
中。能令利益眾生。般若波羅蜜多成就。法者。佛所說。聲聞所說。仙人

所說。諸天所說。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未受具人。二
是三藏文句。三不先教誨。四同誦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與未受戒人共誦。一說二說三
[009-0558a]
說。若口授。若書授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羅。


天子。阿脩羅子。夜叉子。龍子。乾闥婆子。畜生能
變形者同誦。說而了了。突吉羅。
若師不教言。我
說竟。汝可說者。師突吉羅。
若授弟子經。應教言。
待我誦斷。汝當誦。若不受語者。不復得教。
僧祗
云。雖比丘尼受具戒。亦不得教。
善見云。若長行
同誦者。隨字得罪。若佛涅槃後。迦葉為上座。五百
羅漢所集三藏。若共未受具戒人同誦此法者。得
波逸提。
若法師所撰文字。共同誦者。不犯。

因緣經云。若比丘向未受戒者。說一句戒。波逸提
由六羣向沙彌說毗尼故制。葢以五篇之名。唯大僧法。沙彌等。必不可聞。聞則成盜法重難故。律
攝云。若不請。輙為人說。得越法罪。
比丘尼波逸
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我說竟汝說。一人誦竟一人書。若
二人同業同誦。或戲笑語。疾疾語。獨語。夢中語。欲
說此錯說彼。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七向未具人說他粗罪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義疏云。說過者
有兩。一陷沒心。欲令前人失名利等。二治罰心。欲
令前人被繫縛等。此二心皆是業主。必犯重戒。若
獎勸心說。及被差說罪。皆不犯。又犯七逆十重。前
人失戒。失戒後說。伹犯輕垢。
律攝云。此由未近
圓事不忍煩惱。制斯學處。此戒三緣合結。
[009-0558b]


緣起處。


佛在耆闍崛山。有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比丘。在下
行坐。


起緣人。


六羣語諸白衣。此等人犯如是如是事。故眾僧罰。
使在下行坐。有過比丘聞之慚愧。餘比丘亦慚愧
白佛。訶責結戒。犯粗惡罪。不得向未受大戒人說。
時諸比丘不知粗惡罪。不粗惡罪。後乃知是粗惡
罪。或有作波逸提懺悔者。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
不犯。故更加知字。後舍利弗為僧所差。在王眾中。
說調達過。生畏慎心。佛言。僧差無犯。當如是說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知他有粗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除僧羯磨。
波逸提。」


【釋義 粗惡罪者。波羅夷僧殘。
未受大戒人者。
除比丘比丘尼。餘者是。
除僧羯磨者僧白二羯磨差說無
。僧者。同一羯磨同一說戒。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知是粗罪。二
僧不差說。三所對未具戒人。四說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知他比丘有粗惡罪。向未受大
戒人說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羅。
除粗
罪巳。更以餘罪。向未受大戒人說。突吉羅。
自犯
粗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突吉羅。
除比丘比丘
尼。以餘人粗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突吉羅餘人者。出
[009-0558c]
家三小眾。及在家二眾也。粗惡粗惡想。波逸提。

粗惡疑。突吉
羅。
非粗惡粗惡想。突吉羅。
非粗惡疑。突吉羅。


僧祇云。比丘尼雖受具戒。亦不得向說。
根本
云。若於不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說。得墮罪。


若於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說。得突吉羅。

於不知俗家。作先知想疑。不犯。
五分云。教向甲
說而向乙說。教說此罪而說彼罪。皆波逸提。

誦云。若羯磨此比丘作說罪人。餘比丘說者。突吉
羅。
若令向此人說此處說。向餘人餘處說者。突
吉羅。
若僧作隨意隨時隨處說罪羯磨者說。無
問五分教向甲說而向乙說等。皆波逸提。十誦向餘人餘處說。突吉羅。此二何從。答既被僧差。
則所向雖或失當。宜從十誦結經。設以惡心欲令陷沒。故向乙說。宜從五分結重也。薩婆多

云。向未受具戒人說二篇罪名。波逸提。
說罪事。
突吉羅。
若說下三篇罪名。突吉羅。
說罪事。亦
突吉羅。
不問前比丘有罪無罪。向未受具戒人
說其粗罪。盡波逸提。
若遣使書信印。亦突吉羅。


若說出佛身血。壞僧輪對首。偷蘭。
若說四事
邊十三事邊。一切偷蘭遮。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
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若不知。若眾僧差。粗惡非粗惡想。
若白衣先巳聞。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薩婆多云。結戒者。為大護佛法故。若向白
衣說比丘罪惡者。則前人於佛法中。無信敬心。故
寧破塔壞像。不得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過惡。若
[009-0559a]
說罪過。則破法身故可不慎之


○第八向外人說證法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律攝云。因未近
圓人。似求名利。似有貪故。制斯學處戒因緣經中乃向沙彌說
故制


緣起處。


佛在毗舍離獼猴江邊樓閣精舍。


起緣人。


知而故問婆裘園比丘。頗實爾耶。答言實爾。佛言。
汝等癡人。真實猶不得向人說。况不實。呵責結戒
准此義。即前大妄語戒因緣並起。不實者結重。實者從輕。結集之時。輕重各列


所立戒相。】


「若比丘向未受戒人。說過人法。言我見是。我知是。實
者波逸提。」


【釋義 如初篇第四戒中。更無異故不出。


犯緣 此戒具足三緣。方成本罪。一實得上人法。
二舉意向未受具人說。三說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彼真實有此事。向未受大戒
人。說而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羅。
若手
印書。若作知相遣人。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
羅。
若天子。阿脩羅子。夜叉子。乾闥婆子。龍子。餓
鬼子。畜生能變化者。向說得上人法。了了不了了。
盡突吉羅。
向受大戒人。非同意者。說突吉羅。
[009-0559b]


自稱言。我得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向人說者。
波逸提。
五分云。受大戒人不問而向說。語語突
吉羅。
不犯者。泥洹時說。
律攝云。對俗人現神
通。得惡作罪神者。如比丘有大神力。能無量變化。震動大地。以一為多。以多為一。若近
物遠物。是神非通。通者。若墻壁高山。徹過無礙。如行虗空凌虗如鳥。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燄。如大
火聚。日月威光。以手捫摸。乃至梵天身得自在。是名通也。今云神通。二法合說。不犯者。為

顯聖教。現希有事。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調伏故。
雖現無犯。
言我清淨持戒。突吉羅。
若說天龍
鬼神來至我所。為名利故。波逸提。
若言旋風土
鬼來至我所。為名利故。突吉羅。
若實誦三藏。隨
所誦經。隨所解義。隨所問答。為名利故。向人說者。
突吉羅。
摩得勒伽云。向狂人散亂心人重病人
說。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眾突吉羅。是謂
為犯。


開緣 不犯者。若實得上人法。自言是業報。不言
是脩得。向同意比丘說。若說根力覺道解脫三昧。
不向人說我得。或戲笑語。獨語。夢中語。欲說此錯
說彼。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薩婆多云。結戒者。為大人法故。若自稱德
行。覆藏過罪。是小人法。為平等法故。若自種聖德。
則賢愚各異。前人於眾僧。無平等心故。


○第九與女人過說法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學。須護譏嫌。必若不
[009-0559c]
起譏嫌。隨機廣略為說無犯。此是制罪。
律攝云。
因說法事婬染過限譏嫌煩惱。制斯學處。此戒三
緣合結。


緣起處。


佛在給孤獨園。


起緣人。


迦留陀夷詣一大長者家。在姑前。與兒婦耳語說
法。姑見問婦。說何等事。婦言。與我說法。姑言。若說
法者當高聲。令我等聞。云何乃耳中獨說耶。乞食
比丘聞白佛。訶責結戒。與女人說法。波逸提。時有
女人請比丘說法。比丘畏慎白佛。佛言。聽比丘與
女人說法。不得過五六語。諸比丘復以畏慎心。以
無有知男子便休。不與女人說法。佛言。自今巳去。
除有知男子。聽過五六語。與女人說法。如是請授
五戒。說五戒法。受八戒。說八戒。法說八聖道法。十
不善法。十善法。諸女問義。以無知男子。皆不敢為
受。為說答義。佛言。自今巳去。聽無知男子。乃至問
義。若不解。當廣說起緣雖多。唯三緣制戒。故云三緣合結也


所立戒相。】


「若比丘與女人說法。過五六語。除有知男子。波逸提。」


【釋義 女人者人女有知。未命斷。能解知善惡言義。法者律攝云。謂是如來所
說。或聲聞所說。五語者。色無我。受想行識無我受戒揵度云。世尊食
後。告五比丘色無我。若色是我者。色不增益。而我不受苦。若色是我者。應得自在。欲得如是色。不用如是
色。以色無我故。而色增長。故受諸苦。亦復不能得隨意。欲得如是色便得。不用如是色便不得。受想行識
[009-0560a]
亦復如是。六語者。眼無常。耳無常。鼻舌身意無常無常經云。
假使妙高山。劫盡皆散壞。大海深無底。亦復有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法。不被無常吞
 淨名疏云。身無常等者。決擇記云。約生老病死配之。緣初起名生。本無有故無常也。老奪盛色故無強
也。病為疾苦所侵故無力也。死來滅壞故無堅也。此約粗事無常。亦云一期無常。言速朽之法。不可住也。
此約細無常。亦云剎那無常。若悟此生滅無常。得四沙門果故。即藏教義也。過者律攝云。過
五至六。過六至七。是名過也。有知男子者。解粗惡不粗惡事僧祗
云。若盲若聾若眠。亦名無知男子。若減七歲。若過七歲。不解好惡語義味。不名有知男子。若七歲若過七
歲。解好惡義味。是名有知男子 薩婆多云。有知男子者。謂解人情語言。意趣可作證明者。要是相解言
語。若方類不同者。一切不聽。男子必是白衣。一切出家人亦不得以事同。故。正使眾僧集會。若有女人若
多若少。無有知男子。不得為說。得為尼說法。一切尼眾以教誡法故無過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人女有知解。
二所說佛法。三無知男子。四過說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為女人說法。過五六語。徐有知
男子。說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羅。
若天
女。阿脩羅女。龍女。夜又女。乾闥婆女。餓鬼女。畜生
女能變化不能變化者。為說過五六語。了了不了
了。盡突吉羅。
五分云。為女人說五六語竟。語言
法正。齊此從坐起去。更有因緣。復來坐為說。不犯。


若說五六語竟。更有女人來。為後女人說。如是
相續為無量女人說。皆不犯。
若自誦經。女人來
聽。若女人問義。要使得解。過五六語。皆不犯。

婆多云。女者能受婬欲者。若石女若小女未堪任
作淫欲者。突吉羅。
若說世間常事。突吉羅。

丘尼波逸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009-0560b]


開緣 不犯者。若五六語有知男子前過說。若無
知男子前授優婆夷五戒。及說五戒法。與八關齋。
說八關齋法。說八聖道。及十不善。十善法。及女人
問義。若不解廣為說。若戲笑語。疾疾語。獨語。夢中
語。欲說此錯說彼。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法華云。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
為說法。亦不樂見。若入他家。不與小女處女寡女
等共語。亦復不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不獨
入他家。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若為女
人說法。不露齒笑。不現胸臆。乃至為法猶不親厚。
况復餘事。


○第十掘地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學。此是制罪。
律攝
云。由作鄙業妨廢正脩。因壞地事。制斯學處。此戒
二緣合結。


緣起處。


佛在曠野城。


起緣人。


六群與佛脩治講堂。自手掘地。諸長者譏嫌。斷他
命根。諸比丘聞白佛。呵責結戒。不聽自手掘地。六
群復教人掘言。掘是置是。諸長者復譏嫌。佛言。當
如是說戒。


所立戒相。】
[009-0560c]


「若比丘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提。」


【釋義 自手掘地者。巳掘地未掘地。若巳掘地。經
四月被雨漬。還如本十誦云。地有二種。生地。不生地。多雨國土。八月地生。少雨
國土。四月地生。除是名不生地。文八月謂驚蟄後立冬前。四月謂夏四月 律攝云。生地者。謂未曾掘。若
曾經掘。被天雨濕。或餘水霑時經三月。是名生地。若無雨濕及餘水霑潤時經六月。亦名生地。異此非生。
自作教他。成犯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是生地。二生
地想。三故掘。四要傷土。


定罪 此中犯者。若用鋤。或以钁斵。或以椎。或以
鎌刀刺。乃至指爪掐傷地。一切波逸提。
打栓入
地。波逸提。
地上然火。波逸提。
有地想。波逸提
謂地作地想。非是砂石想。若不教言看是知是。突吉羅此是淨語。令彼
淨人自知所應掘應置。比丘法不得直言掘是置是也。僧祇云。若河邊坎上。

以脚蹋墮。蹋蹋波夜提。
坎岸邊行土崩。無犯。


若營事比丘多塔物僧物。欲藏地中。若在露處生
地。不得自掘。當使淨人知。若在覆處死地。得自掘
藏。釘栓拔栓亦爾。
若死土被雨巳。不得自取。使
淨人取盡。雨所洽際。然後自取。無罪。
掘地。波夜
提。
半沙。越毗尼罪。
純沙。無罪。
若石薑石糞
灰亦如是。
薩婆多云。不生地觸上乾土。突吉羅。


下侵濕地。犯墮。
墻根齊築處。不犯。以異於地。
故雖築治。若濕相淹發。犯墮。
凡欲取菜草土。當
遙言。某處有好者淨來。若到邊指示。犯也。
蟻封
雨時。犯突吉羅。以非根本實地故。若中生草觸草
[009-0561a]
犯墮。封土犯突吉羅者。有少相連分故。屋下地犯
墮。通覆處處地若土起。犯突吉羅。及下地犯墮。


十誦云。掘不生地。一掘一突吉羅。
掘生地。一掘
一波逸提。
若比丘作師匠。欲新起佛圖僧坊畫
地作模。不犯。餘比丘畫者。犯罪。
若金銀等鑛。若
雌黃赭土白墡處。生石處。黑石處。沙處。鹽處掘者。
不犯。
根本律云。若營作比丘欲定基時。得好星。
候吉辰。無有淨人。應自以栓釘地。記疆界深四指
者。無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眾突吉羅。是謂為
犯。


開緣 不犯者。若語言知是看是。若曳材木曳竹。
若離倒地扶正。若反甎石。取牛糞。取崩岸土。若鼠
壞土。若除經行處土。若除屋內土。若來往經行。若
掃地。若杖築地。若不故掘。一切不犯。無犯者最初
未制戒等。


○第十一壞鬼神村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學。此是制罪。
律攝
云。因種子及鬼神邨事以譏嫌無悲煩惱。制斯學
處。


緣起處。


佛在曠野城。


起緣人。


告諸比丘。有一曠野比丘。脩治房舍。自斫樹耶。答
[009-0561b]
言實斫。呵責結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壞鬼神村。波逸提。」


【釋義 鬼神者。非人是婆沙云。鬼者畏也。謂虗怯多畏。又云威也。能令他畏
其威也。又希求名之為鬼。謂彼餓鬼恒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 光明疏云。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
山填海。小力者。能隱顯變化。故曰神也。村者。一切草木是。村有五種。

一根種呵棃陀即黃薑也。憂尸羅即香莩也。此云茅香根。正法念處經云。是
冷藥草名。根本云。香附子。貿他致吒是雀頭香。盧犍即黃連也。及根餘所

生者是因根生故。名根種也。枝種者。柳舍摩是菩提樹也。婆羅醯
謂貝多羅樹也。此二種樹。見交廣有。餘方不見。及餘枝種等是因枝發生。故云
枝種。節生種者。蘇蔓那華又云須曼那。此云善攝意。亦名蘇摩那華。其色黃白
極香。樹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葢。其華香氣與末利華相似。蘇羅婆未詳。蒲醯那

是外國草名也。勒蓼即是蓼草。其味苦辣。類有多種。天蓼亦云水紅草。多生水傍。苗莖尺餘。葉
大色赤白。馬蓼葉大同前。卑濕之地亦生。水蓼生淺水中。葉大有黑點。毛蓼冬根不死。葉上有毛。白蓼紅
蓼香蓼禾蓼等。及餘節生種者是。

覆羅種者是虗中種也。甘
蔗。竹葦。藕根。及餘覆羅生種者是覆羅未知何義。諸部節種。子
種者。子還生子者是即如稻麥麻豆粟等子。還生子故。若斫截墮
故。名壞鬼神村也律攝云。村者聚義。謂是林薄諸鬼神鳥獸等稟生命者託之而
住。猶若人村。壞者。是拗拉拔掘斬截摧傷之總名也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是生草木。二
草木想。三故壞。四斫截斷。


定罪 此中犯者。於五生種中。若生生想。自斷。若
教他斷。若自炒。教他炒。自煑。教他煑。波逸提。

生疑。突吉羅。
生非生想。突吉羅。
非生生想。突
[009-0561c]
吉羅。
非生疑。突吉羅。
草木七種色。青。黃。赤。白。
黑。縹青白色即淺青色也。紫色。
生草木作生草木想。若自
斷。教他斷。若自炒。教他炒。自煑。教他煑。波逸提。


生草木疑。突吉羅。
生草木非生草木想。突吉羅。


非生草木生草木想。突吉羅。
非生草木疑。突
吉羅。
若打栓著樹上。波逸提。
若以火著生草
木上。波逸提。
若斷多分生草木。波逸提。
若斷
半乾半生草木。突吉羅。
若不言看是知是。突吉
羅。
五分律云。若比丘一一所須語淨人言。汝知
是。若不解。復語言汝看是。若不解。復語言與我是。


若為火燒。若折。若斫。知必不生。不犯。
住處庭
中生草。聽使淨人知。
摩得勒伽云。以灰土沙覆
生草。突吉羅。
語餘人言。取是果。我欲食。突吉羅。


生果未淨。全咽。突吉羅。
取木耳。突吉羅。

熟果落。突吉羅。
打生果落。波逸提。
善見云。木
倒笮比丘而不死。雖手中有刀斧等。寧守死不斫
木掘土以脫命。何以故。掘土斫木得墮。智慧人寧
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
若人放火燒寺。為護住
處。得剗草掘土以斷火。不犯。
若水中翻蓮花浮
萍。突吉羅。
若離水。波逸提。
若須花果。得舉樹
枝下。使淨人取。不犯。不得令枝折。若樹高淨人不
及。比丘得抱淨人取。不犯。
若樹押人。比丘得斫
樹掘地以救其命。不犯問上云木倒笮。比丘不得斫木掘土以脫命。下云若
樹押人。比丘得斫樹掘地以救其命。此二義何從。答木笮比丘不得斫木掘土。正謂自利。寧守戒而死。不
[009-0562a]
犯戒而生也。樹押於人。得斫樹掘地。務當救人。不犯禁戒。自他俱利。正與大乘教意相符也。薩

婆多云。不問有種子無種子。要須淨而食不淨果。
若合子吞咽。突吉羅。
若嚙破。波逸提。
第三分
云。不應不淨果便食。應作五種淨法食。一火淨。二
刀淨。三瘡淨。四鳥啄淨。五不中種淨。是中初後兩
種淨巳都食。餘三種淨。應去子食。不應噉不淨果
菜。不應自作淨。不應自手捉令人作淨。應置地使
人作淨。作淨巳不應不受而食。
律攝云。若蒲桃
瓜果總為一聚。於三四處以火拄之。此便為淨。若
刀爪一一皆須別淨。
僧祇云。有國土作穀聚。畏
非人偷。以灰火燒上作識。即此為淨。如摩摩帝有
倉穀未淨。畏年少比丘不知法。使淨人火淨。至倉
糓盡。比丘恒得語言舂去。不犯。
比丘尼波逸提。
小三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五分云。餘三眾無故。
殺生草木。突吉羅。
薩婆多云。三眾是淨人。不犯
問今此二律其義何從。答若無故殺生草木。必從五分結罪。若為三寶營作。即依薩婆多無犯。開遮得所。
義無乖謬也


開緣 不犯者。言看是知是。若斷枯乾草木。若於
生草木上。曳木曳竹。若生草覆道。以杖披遮令開。
若以瓦石拄之。而斷傷草木。若除經行地土。及掃
經行來往處地。誤撥斷生草木。若以杖築地。撥生
草木斷。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根本云。凡授事人為營作故。將伐樹時。於
七日前。在彼樹下。設諸祭食。誦經呪願。說十善道。
[009-0562b]
讚歎善業。復應告言。若於此樹。舊住天神應別求
居止此樹。今為三寶有所營作。過七日巳。當斬伐
之。若伐樹時。有異相現者。應為讚歎。施捨功德。說
慳貪過。若仍現異相。即不應伐。若無別相。應可伐
之。
薩婆多云。結戒者。為不惱眾生故。為止誹謗
故。為大護佛法故。凡有三戒。大利益佛法。一不得
擔。二不得殺草木。三不得掘地。若不制三戒。一切
國王當使比丘種種作役。有此三戒。帝主一切息
心。
根本雜事云。得义尸羅國有醫鉢羅龍王。化
身為摩納婆形此云儒童。持滿篋金。徧遊諸處。說偈問
言 何處王為上 於染而染著 無染而有染
 何者是愚夫 何處愚者憂 何處智者喜
 誰和合別離 說名為安樂 若有解者。即以金
篋供養。然無有人能解釋者。漸行至婆羅痆斯國。
復如是唱。有人報言。有上智人。住阿蘭若。名那刺
陀。當解斯義。未幾那刺陀至。龍以偈問。彼聞記憶。
告言。十二年後當為汝解釋。龍言。太長久。漸求減
至七日。時那刺陀即往告五比丘。五比丘答言。汝
可問佛。即詣鹿林。禮足而坐。佛為說法。證預流果。
願求出家。佛言。先為摩納婆解釋頌義。然後出家。
應如是答。
第六王為上。
染處即生著。
無染
而起染。
說此是愚夫。
愚者於此憂。
智人於
此喜。
愛處能別離。
此則名安樂。
彼若不解。
更為說頌。
若人聞妙語。
解巳脩勝定。
若聞
[009-0562c]
不了義。
彼人由放逸。
彼若更疑。汝可對彼。
以爪截葉。若問世尊出世。報言巳出。若問何處。報
言在施鹿林。時那刺陀受佛教巳。至龍王所。具答
如上。彼龍化作轉輪聖王。往世尊所。佛言。汝愚癡
人。於迦攝波佛時。受佛禁戒。不能護持。感此下劣
長壽龍身。今者何故還起詐心。汝今可復本形。龍
言。世尊。我是龍身。多諸怨惡。恐有眾生共相損害。
佛勅金手神。為之守護。龍王別至一處。遂復本形。
身有七頭。頭尾相去有二百驛。一一頭上各生一
醫羅大樹。被風搖動。膿血皆流。霑污形骸。臭穢可
惡。常有蠅蛆。諸蟲徧其身上。晝夜𠯗食。是時龍王
即以本身。詣世尊所。禮足却住。白言。唯願世尊。為
我授記。當於何日。捨此龍身。佛言。當來人壽八萬
歲時有佛出世。號曰慈氏。為汝授記。當免龍身。龍
王悲哭。諸頭眼中一時淚出。成十四河。駛流驚注。
佛令裁止。勿致損國。龍禮佛足。忽然不現。大眾問
其往因。佛言。迦攝波佛時。此龍於佛法中。出家脩
行。善閑三藏。具習定門。經行醫羅樹下。以自䇿勵。
樹葉打頭。即便忍受。後時繫心疲倦。從定而起。䇿
念經行。葉還打頭極痛。發瞋怒心。即以兩手。折其
樹葉投地。作如是語。迦攝波佛於無情物上。見何
過咎。而制學處。令受斯苦。由彼猛毒瞋心毀戒。命
終墮此龍中。


○第十二異語惱他戒
[009-0563a]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學。此是性罪。
律攝
云。由違惱事瞋恚煩惱。制斯學處。此戒二緣合結。


緣起處。


佛在拘睒毗國瞿師羅園中。


起緣人。


尊者闡陀犯罪。諸比丘問言。汝自知犯罪耶。即以
餘事報言。汝向誰語。為說何事。為論何理。為語我。
為語誰耶。是誰犯罪。罪由何生。我不見罪。云何言
我有罪。諸比丘白佛。佛以無數方便呵責。聽僧與
作餘語。羯磨結戒。餘語者波逸提。後便觸惱眾僧。
喚來不來。不喚來便來。應起不起。不應起便起。應
語不語。不應語便語。諸比丘白佛呵責巳。聽僧與
闡陀作觸惱羯磨。當如是說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妄作異語惱他者。波逸提。」


【釋義 妄作異語者善見云。若比丘見闡那捉銀錢。比丘語言。何以捉銀錢。答
言。我捉錫錢非銀錢。或見飲酒語言。汝何以飲酒。答言。我飲水。語言。汝何以與女人獨坐屏處。答言。有智
男子。是名餘語。或時默然不答 律攝云。如有苾芻問苾芻言。爾見如是相貌苾芻。及俗人男女不。便作
惱心。而答之曰。如此之人我不曾見。但見兩脚從此而去。或時默然。是謂異語惱他


犯緣 此戒具足三緣。方成本罪。一有心惱他。二
餘語觸惱。三僧與作羯磨巳。


定罪 此中犯者。僧未作白。作餘語。汝向誰說。為
說何事。為論何理。為我說。為餘人說。我不見此罪。
[009-0563b]
如是語者。盡突吉羅。
若作白巳。如是語者。盡波
逸提。
若未白。喚來不來。不喚來便來。應起不起。
不應起便起。應語不語。不應語便語。一切突吉羅。


若作白竟。一切波逸提。
若上座喚來不來。突
吉羅違逆眾僧結重。違逆上座結輕。僧祇云。若僧中問異答異。得
波夜提。
若多人中和尚阿闍黎諸長老前問異
答異。越毗尼罪。
律攝云。若於僧伽及尊重類。稱
理之教。垢心違惱。亦得墮罪。
非稱理教。作違惱
言。得惡作。
若向不解人。而作違惱。亦惡作罪。


若差知眾事。以垢惡心。應作不作。不應作而作。皆
得墮罪。
若無惡心。得惡作罪。
五分云。若輕戒
波逸提。
師令掃地不掃。教順掃而逆掃。皆突吉
羅。
根本云。若苾芻見獵人逐麞鹿等入寺內。彼
問頗見有鹿從此過不。不應答言見。若是寒時。報
言。可入溫室向火。若是熱時。報言。可入涼室飲水。
若彼云。我不疲倦。我問走鹿。應自觀指甲。報言。我
見指甲。若更問者。應觀太虗。報言。我見太虗。若彼
云。我不問指甲及太虗。然問可殺有情於此過不。
即應徧觀四方。作如是念。於勝義諦一切諸行。本
無有情。報言。我不見有情。此皆無犯。若餘問時。不
如實答。皆得墮罪。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眾突吉
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重聽不解。前語有參差。汝向誰說。
乃至我不見此罪。若欲作非法非毗尼羯磨。若僧
[009-0563c]
若塔寺。若和尚阿闍黎親舊知識。欲為作無利益
羯磨。不與和合。喚來不來。教莫來便來。不犯。若一
坐食。若不作餘食法食。若病喚起不起。不犯。或舍
崩壞。或燒。或毒蛇入舍。乃至命難。梵行難。教莫起
便起。不犯。若惡心問上人法汝說是。不與說。不犯。
若作非法非毗尼羯磨。若僧塔寺和尚阿闍黎親
舊知識為作無利益。教莫語便語。不犯。若小語。疾
疾語。夢中語。若獨語。欲說此錯說彼。不犯。
律攝
云。若口有病。含藥不言。無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
戒等。】


毗尼關要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