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02 文憲集-明-宋濂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憲集卷十二
             明 宋濓 撰
  題凡六十/一章
   恭題御製文集後
臣聞有徳者必有言蓋有徳者和順積中英華發外無
非天然之文不待勉强而後成譬猶大化流行融液通
暢而萬物發舒各得生生之妙精神充衍無往不在故
[012-1b]
大舜作五絃之歌湯為盤銘武王造起居之誡皆燦然
成文此揚子雲所謂聖人之言炳若丹青也恭惟皇帝
陛下統御以來用人文化成天下睿訓諄復惟恐一夫
不獲其所天縱聖能形諸篇翰奎壁照耀層霄絢采光
被上下萬象動色然而建中於民寤寐弗忘則有虞阜
財解慍之歌也夙夜修省常如神明森列左右則湯武
盤盂几杖之銘也仁民愛物之心隨感而見布于方策
溫潤淵深統貫乎斯道光芒氣燄蓋覆乎六合前聖後
[012-2a]
聖實異代而同符也臣供奉詞林幸日侍几硯仰瞻揮
洒之際思若淵泉頃刻之間烟雲盈紙有長江大河一
瀉萬里之勢跪捧而觀殷彞周鼎未足喻其古也太山
喬嶽未足喻其高也風霆流行未足喻其變化也蓋由
天徳純粹無聲色之好無遊畋耽樂之從聚精㑹神凝
思至道形於心聲同功造化非語言形容之可盡也且
當萬幾之暇時御翰墨多不留槀見於侍臣之所錄者
得若干篇臣竊以為日星昭回于天下飾萬物蒼生無
[012-2b]
不仰照聖皇之文猶日星也是宜刻于文梓流布四海
使見之者咸獲咏嘆文明之化熈熈皥皥相與率徳勵
行以為忠孝之歸豈不盛哉於是敬錄如上文與詩凡
五巻續有制作復編類為後集云翰林侍講學士中順
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太子贊善大夫臣宋濓拜手
稽首謹書
   恭題御製論語解二章後
右解論語二章乃皇上所親製以賜翰林修撰臣孔克
[012-3a]
表者也初上留心經籍以為經之不明傳註害之傳註
之害在乎辭繁而㫖深洪武六年乃詔克表及御史中
丞臣劉基秦府紀善臣林溫取諸經要言析為若干類
以恒言釋之使人皆得通其説而盡聖賢之㫖意又慮
一二儒臣未達注釋之凡乃手釋二章以賜克表俾取
則而為之克表等承詔釋四書五經以上詔賜名曰羣
經類要復裝裭所賜為巻以臣濓嘗與聞斯事請識其
左方臣聞聖人之治天下養之以政而教之以道民非
[012-3b]
養不生非教不明三代以降未有兼之者也欽惟皇上
以聖智之資治民之政壹法乎古復慮經㫖晦而人不
知道乃釋諸經以教之其為後世慮者可謂詳且備矣
克表適際盛時而預執筆承明詔豈非幸哉昔唐之盛
時太宗有志於教化而孔氏曰頴達者實率諸儒為五
經疏天下至今傳而誦之不廢今上開物牖民之心過
於太宗而克表復為諸儒首孔氏可謂世不乏人矣他
日是書之傳將與頴達之疏無異則夫聖謨之詳烏可
[012-4a]
不知所自哉臣故表而出之使後世知類要之書實本
諸此也
   恭題御賜書後
昔在乙巳之春臣濓待罪右史三月十五日卧病京師
之官舍不入侍者六日上顧近臣黼曰老宋起居何久
不見邪黼以病對且言其致疢之詳上憂形於色曰宋
起居純飭之士不參以分毫人偽侍予五年猶一日也
不知何以而有斯疾乎越一日又問曰病勢稍損否黼
[012-4b]
對如初越二日又問黼復對如初上惻然曰爾往傳命
俾歸養金華山中父子祖孫驩然同聚疾必易愈愈且
速造朝國家文翰庶有賴哉二十四日黼至導宣上㫖
臣力疾起拜今越翼日陛辭上勅黄門内使出大府金
藉以束帛賜之自後候問之使相屬于道時方嚴肩輿
之禁自相國以下至百執事皆弗之許特命中書造安
車給健丁六人以載此尤異數也二十八日皇太子以
舊學之故復遣内臣存問賚以繒幣白金之屬恩意有
[012-5a]
加焉三十日上道夏四月十七日方抵金華故居十八
日具謝表一通進上并致書太子以寓箴規之意上覽
之再三喜甚謂太子曰此書汝當日誦一遍復親御翰
墨賜書褒答其文則上所自製字乃侍臣代書其外封
九字内年月六字及花書則上之親筆也復出官局文
綺白繒各一命太子署名緘封遣使者即臣家以賜焉
時六月七日也惟上深仁如天厚澤如地凡囿於兩間
者莫不同浴神化鼓舞至徳以臣之微亦獲霑被寵榮
[012-5b]
如此之至竊伏自念臣本一介書生應聘而起即典儒
臺未幾召入禁城授太子經由是峻登記言之職賜服
金紫先後所承恩數不一而足今以微疴之故又勤宸
念眷注優異錫予便蕃此固上天雨露之滋一草一木
無不使遂其生成之性而臣區區犬馬之誠所以思報
効之者何日而敢忘哉天保之詩曰天保定爾亦孔之
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臣敢誦此詩以答上賜復追疏
遭逢之盛於賜書後示諸子孫俾世世毋忘上恩云
[012-6a]
   恭題御筆後
洪武元年夏四月上幸北京五月四日道經下邳駐蹕
于東門外設壇具牢醴祭于山川百神祭畢遂升御舟
召守土臣四明李侯相親出御筆一道且諭之曰山東
故官聽其從宜居處以俟選用相既稽首拜受因復奏
曰其有願往南京及旋故鄉者何以遇之上曰卿稽其
人數去南京者日予米二升還故鄉者皆給一斛相退
奉詔行之嗚呼非聖徳如天一視而同仁者其奚暇念
[012-6b]
及於此哉越三月燕都遂平懐柔綏徠之效蓋有不疾
而速不行而至者矣相既侈兹奇遇裝潢成軸持以示
濓濓方待罪國史謹已備錄藏諸金匱復為記其事於
左方云
   恭題御訓談士奇命名字義後
國朝之制設中書舍人十餘員開署禁中專掌繕書誥
勅書畢赴吏部主事徧詣中書省御史臺大都督府親
簽名氏然後頒行湘陰談士奇時官本部主司勲之科
[012-7a]
洪武十年春三月四日受事於中書舍人忽遇上御步
輦而至問曰爾為誰士奇跪對臣吏部主事也曰爾何
名對曰士奇曰其義云何對曰臣聞之於師俊美之謂
奇曰爾之入仕儒邪吏邪對曰習刀筆之吏爾考功監
令郭傳在側奏曰士奇雖吏頗誠慤自持上因命奉御
取筆以進書曰夫吏之為奇公以事法以當如律天下
他所不及乃曰奇凡二十二言士奇頓首再拜舞蹈而
退士奇既黙識之歸紀於簡册復用金書成巻私竊以
[012-7b]
謂蟣蝨之臣姓名上徹天聽兼之聖謨洋洋戒勅深至
真所謂千載一時者矣乃來請記其事以著寵恩之所
自臣濓聞之背私之謂公當理之謂法行法當理則不
謬於是非處事無私則允合於公正茍能是雖律之天
下人將有所不及始可謂之奇丈夫矣至哉聖人之言
何其表裏之兼該本末之詳明也哉士奇宜晝夜欽承
以奇自負精白一心盡瘁事國庶幾無愧寵靈之施者
矣士奇尚朂之哉士奇通法律歴長沙衡陽二府史陞
[012-8a]
湖廣按察司書吏擢虎賁左衞知事以轉今官云洪武
十年冬十一月前具官臣金華宋濓謹題
   恭題御書賜蘄春侯巻後
洪武六年夏六月十又三日皇上幸大本堂堂乃儲君
講道之所而諸親王肄業於左右當是時勛舊之子亦
聽執經入侍上既至召開平忠武王之子鄭國公常茂
蘄國武義公之子蘄春侯康鐸列于階下慰勉再三復
勅奉御具觚翰親書二帖一賜茂一賜鐸帖皆八字其
[012-8b]
賜鐸者云謹承祖業愛爾勤功鐸稽首再拜而受乃命
良工用黄綾玉軸裝潢成巻珍襲以示子孫鐸嘗受經
於臣濓來請識之臣伏覩國家之遇勳舊義雖君臣情
踰父子上下相孚脗合無間蘄國公值四海雄争之初
多樹奇功不幸蚤世不得見今混一之盛宸衷憫悼朝
夕弗忘既勅近臣經紀家事復令其子習學禁中且以
承祖業為朂其恩數至優渥也夫祖業未易承必勤功
之人乃克能之聖謨所及正合書中業廣惟勤之義鐸
[012-9a]
宜拳拳服膺而弗失庶幾上不負君師之訓下可以保
前人之功業矣鐸尚朂之哉鐸尚朂之哉帖傍書康二
子者以别與茂也二子鐸與其兄鑑鑑今僉廣西䕶衞
指揮使司事云九年秋七月二十二日翰林學士承㫖嘉議
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兼太子贊善大夫臣金華宋濓謹識
   恭題御制賜給事中林廷綱等勅符後
洪武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上御奉天門權給事中林
廷綱等六人以歸省其親為請上欣然可之明日陛辭
[012-9b]
上親制勅符諭之且命人各書其副以歸廷綱等咸叩
頭拜受而退既而廷綱嚴裝成巻以示臣濓請識其左
方臣聞古聖君之待重臣當授職之際必告之以言如
堯之命九官周康王之誥君陳者有之矣今廷綱以初
試職之小臣而有此賜誠古所鮮有也小臣膺此賜或
有之然昔時訓命之辭多作於代言之官如廷綱之賜
出於上所親製者無有也親製者或有之求其誨諭諄
切期望深厚猶父命子如廷綱所被者無有也嗚呼上
[012-10a]
之待廷綱可謂至矣廷綱宜何如報哉廷綱其去而思
乎昔者處乎閭巷而齒乎恒民今一旦至此果誰之賜
歟烏可不盡心也上之望廷綱者以忠為先而忠非効
一職奉一令之所能盡必也至公而忘私徇義而忘身
斯可矣茍徒恃上之寵榮以夸其鄉邦是恒人之智爾
於廷綱何取哉是月二十五日前某官臣濓拜手謹題
   御賜資治通鑑後題
元順帝即位之九年海宇晏寧文治誕敷乃開宣文閣
[012-10b]
設經筵詔翰林諸臣分番進講復出司馬光所編資治
通鑑分賜近臣集賢大學士浦陽吳公直方時為大長
秋官屬實獲與兹寵榮公既引年歸江南慨念上之恩
不可忘命郡諸生宋濓備識之以示子孫濓聞先代典
籍遭秦焚滅之後至漢孝文時漸采用之自時厥後遵
用儒術竊意簡册流布已久公卿大夫必咸習之及觀
東平思王傳王以上之叔父來求太史公書大將軍鳳
白不許然後知天下之書尚多藏於秘府雖以王室近
[012-11a]
屬有不得易見之夫以王室近屬且若是則其他疏逺
之臣尤可知矣嗚呼太史公書其褒善貶惡之義多取
則於春秋顧乃靳而不許是何漢徳之不宏也哉方今
朝廷更化稽古右文公卿大夫孰不知讀太史公書上
方以謂歴代之史有資治道者莫備於通鑑一書復出
以賜近臣天光下臨衣被萬物聲教所及罔間朔南嗚
呼盛哉濓也不敏間嘗上謁於公獲觀此書於存心堂
黄綾為褾整飭嚴煥於是拜手稽首而識其後非惟昭
[012-11b]
公遭逢之盛而使後世珍襲惟謹至於聖代文治之隆
有非漢世之所可及者他日太史氏亦當有所采云至
正十五年正月望日里生宋濓謹記
   題魏受禪表後
右魏受禪表一通劉禹錫以為王朗文梁鵠書鍾繇鐫
字世號之為三絶筆法勁拔如鑄鐵所成葢得蔡中郎
之遺意至唐人效之則流於娬媚矣朗字景興東海郯
人也史稱其文博而富贍觀此碑葢可見云
[012-12a]
   題梁元帝畫職貢圖
梁元帝職貢圖一巻自且末中天竺師子北天竺渴槃
陀武興番高昌及建平蜑臨江蠻凡九國前圖使者形
狀後列其土俗貢獻歲月而各國咸如之絹素剝蝕幾
若不可觸古誠古矣然猶有可辯者據梁元帝即蕭繹
其字世誠武帝第七子也梁書稱其任荆日畫番客入
朝圖名畫記遂因其説亦云畫職貢圖并序外國貢事
又據裴孝源公私畫錄所載梁元帝畫六巻並有題印
[012-12b]
而無職貢圖又云職貢圖三巻江僧寶畫乃隋朝官本
上有陳梁年號後來議者謂裴貞觀中人官為中書舍
人距繹時尚未逺其言當可徵洛陽任子羔一祖裴説
而駁史氏之妄踰數百言則此圖已不能定於何人所
作矣况繹以湘東王鎮江陵與岳陽王詧互相攻戰曾
無寧日詧遂降魏魏遣柱國于謹取江陵繹焚古今圖
書十四萬巻歎曰文武之道今夕盡矣繹尋遇害竊計
其時繹亦何暇娛情於繪畫之事脱誠有之亦與十四
[012-13a]
萬巻同歸灰燼矣惡能至於今日哉此濓之所未喻也
又據李龍眠手帖云梁職貢圖首虜而終蜑凡三十餘
國而所謂三十餘國又皆不與史合自晉氏渡江南北
分統北虜豈能越海而來貢邪嗜古之家又謂此圖唯
傅正字欽父所藏者為真首河南而終狼牙修凡二十
二國其國與龍眠所言又有同異且似疑龍眠首虜之
説而易虜為魯魯乃伯禽之裔東表元侯之國四夷之
中亦豈有所謂魯邪今以此巻較之傅本又絶不同均
[012-13b]
號職貢圖而乃復參差如此此又濓之所未喻也又據
此巻題曰梁元帝畫每段所寫土俗貢獻之事則云陶
學士書豈繹畫此時特留餘地而候陶之書邪此又姑
置之陶自䟦其後初書廣順三年云云中間字多糜爛
不可屬讀後復書云夏五月二十九日汴上雨中書北
海陶穀時具位珥貂三載也據陶名穀字秀實邠之新
平郡人邠即豳也古在雍州之域漢屬安定北地郡漢
末置新平郡今易北地為北海亦當有其説邪陶起家
[012-14a]
校書郎在周為翰林學士入宋歴禮刑户部三尚書遷
承㫖年六十八卒贈右僕射陶嘗自言頭骨當珥貂因
人笑之自悔不復言况在翰林日初不珥貂安肯自書
以衒人耶陶博學善記以辭翰擅一世今所書字形體
窘束絶無俊逸之氣頗類書經手所為觀其書佛作仏
壻作聓葢未能猝變者此又濓之所未喻也然其畫意
渾璞而無世俗纎陋之態固不得為真梁物要亦為宋
代名筆所作世之粗工塗青抹紅以欺人者見之必循
[012-14b]
墻而避矣濓與王君子克同觀青溪上偶因吻創在告
援筆題之不覺其辭之多也
   題唐太宗哀册文後
天台詹君國器嗜古如嗜利近於汴梁市中購得褚登
善所撰唐太宗哀册文一卷舊嘗藏相臺岳珂倦翁家
後有北燕喬簣成所題定為唐人書詹君既自識其左
復請濓一言之濓聞唐故事哀册國之大典也非職載
筆至司鈞衡者不敢為之登善自貞觀二十二年九月
[012-15a]
己亥為中書令二十三年三月丁卯太宗不豫四月己
亥幸翠㣲宫五月己巳崩於含風殿庚午奉大行御馬輿
還京師當是時登善秉政中書緝熈帝載者已九月哀
册必屬之葢無疑也此巻當為命藁之第二故於二十
三年下闕歲次己酉五月甲辰八字嗣皇帝下不書治
字家傳縉雲下無高祖配天一人有慶八字遡悲風於
長下缺術字然特其缺文耳徵之大詔令蘿圖琬琰
集文粹文苑諸書其更改又各有同異殆不能悉數也
[012-15b]
濓竊按正史雜史咸謂太宗以八月庚寅日葬與大詔
令等書並同庚寅則八月之十八日也今獨云庚子則
是月之二十八日不知何以有一旬之差將史悞耶或
藁本之筆訛也嗣皇帝之名不書懼凟也其理固當太
宗之崩既書二十六日己巳矣年月甲子初何足隱諱
而懸空之耶尤有不可得而曉者相去七百餘載其事
不可臆度未可以遽言也若論字畫當為登善所書登
善初師虞世南晚入右軍之室故唐之能正書者僅二
[012-16a]
十八人而登善居三四之間此巻溫潤似虞其結體則
多法右軍世之人徒見登善所書或與薛稷類者遂疑
之殊不知先哲有兼人之才而其作字初不拘一體張
顛善草書至其小楷極端謹有法傳其學者唯顔真卿
得之爾觀登善者宜以是求之簣成雖號能鑒古其言
似不足徵也國器尚永寶之
   孔氏譜系後題
神明之胄莫盛於闕里孔氏宜其文獻有足徵者今竊
[012-16b]
觀其二家譜牒則互有得失姑舉其一二辯之一譜云
順一名謙生鮒騰樹鮒生隨騰字子襄生忠忠生武安
國武生延年延年生霸霸生福福生房房之從弟某生
尚安國生卬卬生驩驩生立立之從弟吉生何齊樹一
作祔生聚聚一作彦生臧臧生琳琳生黄茂茂生宣一
譜云謙生鮒滕樹祔鮒生育滕生彦貞彦生成貞一名
忠生武武生安國延年延年生霸霸之下不甚殊安國
生黄卬茂黄之曾孫尚生疇疇生賢卬生驩吉驩吉生
[012-17a]
立何齊立生元元生子建茂生宣樹三傳至琳其後不
書祔生最最生讓讓生員據前譜言之則安國與武為
兄弟黄茂皆琳之子而驩吉為兩人尚乃霸之曾孫樹
即是祔聚一名彦實樹之子也據後譜言之則延年與
安國為兄弟黄茂皆安國之子而驩吉只一人尚乃黄
之曾孫祔即非樹彦實滕之子也濓竊考之後譜謂武
生延年安國者據史記前譜謂忠生武安國者據家語
及前漢書固各有所依憑第司馬遷與安國同時而班
[012-17b]
固乃出遷後家語亦漢之諸儒所錄似當以史記為正
也孔叢子云子國生子卬子卬生仲驩子國安國字也
太史公云安國生卬卬生驩皆不聞言驩吉者非特此
也漢成紀綏和元年二月封吉為殷紹嘉侯三月進爵
為公恩澤侯表綏和元年二月孔何齊以殷後孔子世
吉之嫡子封紹嘉侯或者雖疑父子不應同封而吉固
自為一人明矣漢劉琳府君碑鉅鹿太守孔尚撰尚自
言承曲阜伯之裔自伯魚至武十世無封曲阜者唯安
[012-18a]
國有之尚為黄之曾孫亦無疑者若鮒雖與祔同音蔡
文侯昭侯相去五世皆名中古人尚質未必若是拘拘
有以二字音同而疑無此人其亦過哉孔氏五十五代
孫克仁以譜圖未備有志於纂修之事間請濓撰序以
冠篇端濓恨讀書不博兼之老嬾多病舊學廢忘無以
䆒知其詳因畧疏所聞綴之巻末孔氏孫子以學行知
名者代有其人而克仁亦以文章家自顯幸為起其疵
繆焉
[012-18b]
 濓既為孔君題闕里譜系一書復謂之曰孔氏傳至
 四十二代光嗣遭孔末之難末乃灑掃户孔景之後
 欲冒襲封於是盡殺諸孔氏時光嗣為泗水令其妻
 張夫人生仁玉始九月夫人遂秘養之及長再襲封
 卒贈兵部尚書兵部生四子曰宜曰憲曰冕曰朂今
 之南北裔如曲阜之崇聖苖孔二村所居及若古一
 名傳端友端朝之遷衢端植之遷鄂琯之遷撫瓚之
 遷吳興皆其子孫固不可以不謹其傳而於正外二
[012-19a]
 支尤所當明辯之也頗聞前軰言元貞二年二月官
 中所定户版闕里正支為户凡一十有二分為五位
 所謂五位者則太子中舍國子博士中散大夫侍郎
 襲封也若外院孔氏乃闕里子孫灑掃户每歲輸入
 祭祀錢者其為户凡三十有一分為五院所謂五院
 者則宅上洙泗三傳文登寧陵也子宜述其事庶幾
 他日有所於考而無涇渭混淆之患孔君曰此克仁
 之志願為我續書之辭不獲命復為附麗題識之左
[012-19b]
 以為後來纂修者之一助云
   題孔氏所藏先世誥後
宋制差則出勅除則給誥誥有奬勵之言而勅但書所
授職事而已然誥則用綾其所識印章文臣則吏部武
臣則兵部王公命婦則司封加勲則司勲及元豐官制
行四選悉用吏部而兵部唯施之於藩官若差勅則書
以白紙而用中書門下印印之今觀金部郎中孔毅父
所受誥猶可以考見當時故事也然而多歴年所兵燹
[012-20a]
屢更而子孫得以保守不墜其亦君子之澤也哉金部
九世孫善夫裝潢成巻求題於濓濓之所欲陳者雲林
先生危公已備筆之矣謾畧著其説而附氏名于左方

   題周益公所藏歐陽公遺墨後
歐陽公譜圖序作於至和二年乙未後一百三十一年
平園周益公得公所具檢藁一段并嘉祐八年癸卯夜
宿中書東閣詩八句聨為一巻詩陰有中書所錄裕陵
[012-20b]
出閣親揮兩行亦不棄去而附見之且各題其左而識
以中書省印者三巻首又識以益國之章其慎重之意
至矣平園與公皆廬陵人故平生所敬慕者於公為尤
切文學政事皆欲並之非止寶其字畫而已也其後奉
常質行定名特與公同諡文忠可謂能遂其志者矣然
平園題此巻時乃淳熈十二年乙巳方秉政樞廷至十
四年丁未之二月始登右揆其借用中書之印當在此
時葢宋世雖得以官印識私藏若非親蒞其官則亦不
[012-21a]
敢僭用之也若論其封爵則自十五年戊申因明堂加
恩初封濟國公十六年己酉正月進左揆再封許國三
月拜少保又更封益國其封益國乃在題巻五年之後
巻首之章必後來追而識之也今詩及譜圖序並見居
士集十三巻與六十二巻中其文皆同唯詩改空作徒
為稍異爾裕陵為光國公時名仲鍼及賜名頊乃加忠
武節度使同平章事而封王矣其事正在公東閣賦詩
之年九月辛亥平園之題實與史合或人弗之察著為
[012-21b]
文辭謂為十月者其悞多矣金華宋濓再拜謹記
   題朱文公自書虞帝廟樂歌辭後
朱徽公提舉浙東嘗行部至三衢大虞呂氏適為衢府
法曹遂往見之公為寫虞帝廟送迎神樂歌辭以贈葢
公劾台守唐説齋其疏凡六上説齋方除江西提㸃刑
獄朝論遂掇其職畀公公以言不行即日解印綬去此
辭之書正在衢聞命之時豈堯舜君民之志弗遂而有
所遐思者歟或云别自有見亦未可知也此帖出於立
[012-22a]
齋王剛仲所藏立齋初從劉撝堂游而卒業於北山何
氏考其淵源之正實有所自故其寶愛尤為深至云
   題黄文獻公所書先府君行實後
右黄文獻公乞銘於柳文肅公之狀文獻公以學問文
章名天下此雖造次所書而考據精詳倫序不紊事信
而辭實言遜而禮恭皆可以為法不特字畫之羙也濓
嘗執業二公之門於是二公之卒已久矣永念今昔撫
巻慨然
[012-22b]
   題王魯公授少保致仕誥
右宋王魯公特授少保致仕誥一通係紹熈元年五月
一十二日所降者葢孝宗淳熈八年辛丑八月魯公由
樞密使拜相十五年戊申五月以觀文殿大學士出判
衢州㝷即奉祠十六年己酉二月光宗受禪八月魯公
以母喪致疾而薨故年仍稱淳熈十六年至十二月始
詔改明年為紹熈元年是為庚戌之歲誥之出給合於
魯公未薨之前乃在既薨未閲月後何耶宋自宣和以
[012-23a]
來未有既死而乞致仕者南渡之後禮文凋喪雖宰相
輔臣考終於位其家已發哀即服降㫖給賻方上謝事
之章而朝廷復為之告廷出命如其未死時此最有乖
政理其後吏部郎嘗以為言終不能行而止此誥未免
循習當時故事而未之或改也者不然誥中所謂尚克
全於徳履及益高冲致永介夀祺之語皆生前事何故
追而書之其為後來補授制勅當無疑也惟魯公忠君
孝親大節偉然故其相孝宗獨至八年之久同時秉鈞
[012-23b]
軸者唯梁文靖公前後七年可以配之餘人皆所不及
謂非得君之深者可乎葢必有其道矣魯公五世孫葯
雅飭君子也持巻索題甚切㑹病痁新起精神昏昧謾
掛漏而書之洪武十三年八月己未朔前翰林學士同
郡後學宋某謹識
   題張尚書具慶堂巻
世徒知父母之存為具慶至若人子能發聞于時以顯
榮其父母父母雖殁而有不没者存孰不為之慶幸斯
[012-24a]
亦可以謂之具慶君子識之而世人未必能知之也錫
山張君惟中以碩學雄文致位大宗伯海外蠻夷無不
知其姓名其弟所安又能慎守先緒敬其兄如敬父兄
宦京師數來省候之久而後去猶依依不忍别士大夫
咸指曰是兄弟也良可謂不死其親矣故入其庭升其
堂者榮光休氣浮蕩於後先儼若二老人龎眉鶴髪據
筵笑語此無他名不死則其身如不死矣為其婣連為
其僚友莫不慶愜于心豈獨其家之子若孫哉不然則
[012-24b]
父母雖存名氏不出於里閈聚散日逐于齊民縱曰不
死與死相去葢無幾雖日有三牲之養其為慶也隘矣
惟中伯仲舊以具慶名堂近歲父母亡墓上之木已拱
猶旦旦念親如存若具慶時每謂人曰我父母未嘗亡
也嗚呼可謂能孝也已濓與惟中交最密不翅異姓兄
弟故探其志而疏之以附送所安序後云
   題周文矩畫狄梁公諫武后圖
右狄文惠公諫天后圖相傳為長安周景元作以筆法
[012-25a]
重輕較之葢建業周文矩爾非景元也予於秘府多見
二子真跡故敢鑒定若此未知賞識之家以為何如也
若夫狄公拳拳存唐之忠史書之天下士大夫皆能道
之予尚何言哉
   題新修李鄴侯傳後
余讀歐陽子等所修新唐書事多舛繆如紀中載膠東
郡公降封縣公而傳中乃稱郡公傳中叙天平節度四
人而紀中則云七人此猶可也宰相載於世系表而于
[012-25b]
惟謙相中宗鄭綮相昭宗武什萬相武后乃皆棄而不
錄此猶可也觀其述作繁者失於支蔓畧者過於簡率
以致渙而無統鬱而弗章則其所繫者重矣劉昭舊史
義例無法固不足責豈意新史亦復爾邪吳縝糾繆葢
不得不作也有若李泌在唐建謀猷輕爵祿髣髴漢之
留侯新舊史皆畧其事且譏其好縱横大言以鬼道媚
人主取宰相何其悖耶晉王府長史朱君讀而病焉因
據泌之子繁所錄家傳十巻參考羣書倣前賢删正陶
[012-26a]
潛諸葛亮二傳芟繁摭華重為泌傳一通泌之事始大
白於天下後世嗚呼微朱君泌不銜寃於九泉之下乎
然而唐史之謬不止於此而已縝之所未糾者尚多朱
君宜推類以盡其餘哉余繼修元史及皇明日厯朱君
皆與其事余見朱君有良史之才故為題識傳後而屬
望之如此若余之耄則無能為矣朱君名右字伯賢天
台人
   題柳公權書度人經後
[012-26b]
正書之擅名者自魏鍾繇而至於宋僅得四十四人而
唐柳誠懸實錚錚乎其間則夫墨妙筆精有不待贊矣
其入宋秘府凡六帖而書度人經者二此巻特其一爾
是經乃晉宋人偽作至誠懸時相傳稍久故信而書之
近代紫陽方回則謂五季蜀王建時道士王喬始造且
確然弗自疑不幾於甚可笑歟使回見誠懸書此吾知
其顙有泚矣
   題陳忠肅公疏文跋語後
[012-27a]
七峯居士諫議陳公因上書論日錄事有忤曾布出守
海陵尋謫武夷祠官未幾除名勒停編管宜春崇寧二
年正月移合浦三月五日過長沙興化寺遇神宗忌日
於是依浮屠法運轉經藏造疏六千言以薦嚴事疏文
用駢儷體恐不足以盡意仍以散辭分注其下首序請
改實錄言蔡卞者九事非國是者七章其餘辯布之姦
凡所以尊私史而壓宗廟者無不縷列既燔告神皇在
天之靈是月十五日復以别本綴于元豐中王安石所
[012-27b]
貽手帖之後又假設臣布引咎之辭作䟦語繫之且手
書二通一遺其姪正裕一寄其甥李進祖俾秘藏之身
死之後出示親戚朋友冀幸有知之者葢公嘗自謂家
覆身亡如浮漚起滅不足深計唯神考十九年駿烈茂
功受誣羣小為臣子者不得不辨故其所著之書曰日
錄不合神道論曰辨誣論曰尊堯集曰自撰墓志墓志
述因日錄殺身之由其言至一萬八千有奇而語尤哀
切然而諸書大扺皆疏文并䟦語中意也嗚呼公之愛
[012-28a]
君尊主之誠耿耿弗忘如此真所謂忠精貫日月者矣
烏傷王君禕其八世祖永年令仙居時而公之冢子正
彚實為尉交契之深遂以其女歸仙居之子嚴州司法
儔今王君家藏跋文正假託臣布引咎之辭豈或正裕
所秘藏者而正彚出示於親戚歟今去公造此文時已
歴二百四十二年中更水火兵革靡所不有區區一紙
之微初非所謂金相石質乃能傲兀無窮世變手澤如
新殆造化者使神物䕶持昭示來裔以遂公忠憤之志
[012-28b]
而永曾蔡之惡於弗磨也吁可畏哉王君與濓為同門
友而義若弟昆間以相示因忘其孤陋而僭書之若夫
君子小人進退有繫於家國安危者史臣褒貶已有定
論兹不復勦説云
   題天台陳獻肅公行狀後
濓過濠梁天台王公完出考亭朱子所撰陳獻肅公良
翰行狀徵濓題識朱子之文古今共尊何敢贊一辭若
公事行或有闕遺亦學者之不可不知也按宋孝宗實
[012-29a]
錄云乾道五年十二月樞密都承㫖張説奏請置酒延
諸侍從上許之説退約客獨兵部侍郎陳良翰不至説
殊不平上遣中使賜以上尊珍膳説因附奏臣奉㫖集
客而良翰不至是違聖意也已而上命再賜説復附奏
良翰迄不肯來夜漏將上忽報中批陳良翰除諫議大
夫坐客皆愕然此與唐𤣥宗時宋璟却王毛仲事正類
非有剛直之操者孰能與於斯哉夫自姦檜主和議而
史浩湯思退繼之牢不可破孝宗恢復之志雖上通於
[012-29b]
天終莫之遂不主和者惟張浚胡銓張闡張震及公等
數人而已公平生大節此最彰著故朱子特詳列之而
舍拒説細行亦紀事之體當然耳然而朱子修通鑑綱
目璟之事何嘗不載况孝宗之知人賢於𤣥宗逺甚亦
法所合書豈當時弗知耶抑偶忘耶實錄舊藏元之内
府革命後竟不知所在狀中既不收修宋史者復失於
采輯周公謹紀孝宗聖政雖曰具錄又誤指為同時從
官陳良祐事濓恐後人無所考焉特為補闕授諸公完
[012-30a]
使藏焉公完字繼逺公之七世孫今出後王氏云
   題趙魏公書大洞真經
此巻乃趙魏公六十三歲所書至精至妙非言辭贊美
可盡葢公之字法凡屢變初臨思陵後取則鍾繇及羲
獻末復留意李北海此正所謂學羲獻者也舊嘗獲見
周侍御家侍御既坐貶竄竊意必歸天上不知復流落
人間今得披玩累日抑何幸哉殷卣周彞可得而此巻
不可得博雅君子尚思謹秘而傳焉
[012-30b]
   題趙子昻馬圖後
趙魏公自云㓜好畫馬每得片紙必畫而後棄去故公
壯年筆意精絶郭祐之作詩至以出曹韓上為言公聞
之微笑不答蓋亦自負也此圖用篆法寫成精神如生
誠可寶玩也
   題趙子昻書招隱巻後
右趙魏公所書招隠士一篇公自大徳三年八月改集
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至七年十月已閲五
[012-31a]
載而公年亦五十矣鄉先生方君夀甫從其父巖南翁
游杭提舉官署時寓於杭府故先生得見公而請書此
巻也巻左有翰林待制柳公長薌山長吳公題識二公
皆濓所嘗師事者九泉不可作矣披玩數四不覺淚落
紙上
   題北山先生尺牘後
右北山何公與其弟子魯齋王公手帖北山平日執謙
特甚人有來學者雖誨之無不傾盡而未嘗受其北面
[012-31b]
之禮此書之稱再拜稱尊兄者猶可見也元思姓汪氏
名開之時法先生之孫魯齋少與之同學嘗取論孟集
義别以鉛黄朱墨以求朱子去取之意而精於四書之
學者伯誠姓張氏名潤之自號思誠子登北山之門埀
三十年其微言奥㫖莫不盡聞焉二公偶出北山念之
形於簡牘間則其於師友之道可謂篤矣王子文名埜
嘉定十三年進士襄蜀事急議遣使講和宰相依違不
决史嵩之帥武昌首進和議子文時為樞密院編修兼
[012-32a]
權檢詳謂今日之事宜先定規模并力攻守士論韙之
北山雖居山林而憂國之切故有廟堂議和子文除擢
之問則其厚於君臣之義又何如哉夫以北山之學承
朱子再傳之緒造詣真切踐履純固而其見之翰墨雖
出於一時皆有關於世教有益於人倫似無斯須不志
於道者也是誠何可及哉朱子之書盡編者以時事出
處問答分類而通載之凡四十一巻約一千六百八十
餘篇濓每疑其太泛魯齋之所選北山之所定當必甚
[012-32b]
精惜乎未及見之也因并識之以為寡陋之愧云
   題潘内史贈别墨本
太康陸君子賡喜佛氏言以内史舍人潘佑贈别序文
能發明先佛遺義近於白下得墨本承以匡廓緣以色
繒揭寘坐右以自省間徵予識佑事於下方按佑幽州
人能文辭與徐鼎臣齊名仕於南唐自秘書省正字累
遷中書舍人當後主時國事日蹙佑極憤切累疏論列
至謂不能與姦臣同事亡國之主張洎從而擠之後主
[012-33a]
乃收佑屬吏佑遂自剄前史馬元康誣佑溺淫祀左道
斥為人妖陸游作南唐書能辨其妄固為甚當及游論
佑則譏其學老莊齊生死故其上疏若惟恐不得死者
則又未免涉于深刻也人之所欲莫甚於生雖愚不肖
之人亦不輕以畀人况賢智有如佑者乎直以忠義所
激乃視死如歸耳佑之死其心無白之者鼎臣作江南
錄亦没而不書及藝祖命曹彬南征指殺佑為殺忠臣
於是其事始著于後世於戲為人如佑尚不免議者之
[012-33b]
口人之不樂善乃至此哉王介甫嘗作文評鼎臣至於
游之所論未有指其非者故因子賡之請而極言之清
源王古删晁明遠諸書為道院集要全載此文以簡牘
為簡牋&KR0034芥為&KR0034芥窘束為跼促亦微有不同要當以
石本為正
   題許先生古詩後
文懿先生許公嘗賦秋夜感興詩一十二首錄寄其友
吳公正傳至元末吳公自建徳尹入教國子既已謹志
[012-34a]
其事俾陳監丞衆仲題於巻後他日閲篋衍又得先生
遣興詩十首吳公手鈔綴于前巻復與衆仲各有論識
衆仲之言病夫世之論詩有儒者詩人之分而謂先生
獨能兼之可謂知言而無復遺憾者矣龍泉章君三益
久慕先生之學近獲此巻於吳公之子濬仲將琢石勒
寘龍淵義塾以濓頗與聞先生之道請申言之夫自陳
伯玉倡為感遇詩三十八首而李太白繼作遂衍為五
十有九君子稱其得風雅之正至於文公朱子感興之
[012-34b]
什其數比陳僅餘其半方之於李則將闕其三之二言
辭固若不多然於太極陰陽之微家國治亂之由異端
害道之故無所不及非唯二子不能道之黄初而降大
厯以前吾恐未有臻斯理者也今先生之詩其音節則
倣二子而絶仙佛之誕其㫖趣則本文公而寫性情之
真雖言無統例與朱子少殊而其寄咏之深隠憂之切
實有出夫二子之外其於傳世固無疑者而濓於衆仲
之言則不能無所感焉詩文本出於一原詩則領在樂
[012-35a]
官故必定之以五聲若其辭則未始有異也如易書之
協韻者非文之詩乎詩之周頌多無韻者非詩之文乎
何嘗岐而二之沿及後世其道愈降至有儒者詩人之
分自此説一行仁義道徳之辭遂為詩家大禁而風花
烟鳥之章留連於海内矣不亦悲夫於是衆仲之殁已
久而吳公亦不可見無從質正始因三益之請為書其
末以足衆仲之所未言雖然濓之語激矣夫豈知詩者

[012-35b]
   題金徳原和王子充詩後
右徳原金先生所和子充王君詩凡一百九十韻時子
充在金陵因黄主簿之官烏傷作詩餞之遂於鄉中舊
游深致意焉詩止一百二韻凡增多八十有八者乃先
生引而伸之也濓嘗力疾起讀非惟波瀾浩渺不可涯
涘而其念鄉學之美思官政之治實有得古人風勸之
義視彼摭華摘豔取合於一時者不翅天淵之懸隔矣
昔者柳柳州同劉賓客述舊言懐寄澧陽張使君五十
[012-36a]
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通贈二君今其詩尚存要
不過流連光景歎悼無寥者之辭耳雖其觸類盡意不
厭其多與先生畧同至於有關世教足以增夫彝倫之
重則識者當謂先生之詩為不徒作也先生氣雄而言
腴發為文章尤雅健有奇氣又不但長於詩而已先生
為已之功深不自表襮惟濓知之為獨至故題諸詩後
以志慕豔之私云
   題呂仲實詩後
[012-36b]
右呂忠肅公詩一章為蒲圻魏君觀作初公為集賢大
學士因為議錢幣事與丞相托克托不合翩然東歸葢至
正庚寅十月二十日也後四年甲午二月起公為湖廣
行省左丞㑹天下兵亂道澁不能前至十二月八日始
抵治所是時已有中書左丞之命明年乙未正月二十
九日使者至閏月十三日即上道故詩中有左丞兩月
餘及今又入中書之句又二年丁酉三月十一日而公
薨矣惟公蚤師蕭貞敏公傳道徳性命之學真知實踐
[012-37a]
故其立朝大節極有可法篇章散落於四方者固宜寶
之如魯敦周彝傳之於子若孫也濓與魏君交甚洽故
畧疏公出處歳月於詩後使讀者或有所考焉
   題王黄華詩藁
予在江乗偶得黄華山主黄庭筠子端詩槀三首一首
絶句次彦高問疾韻二首七言律次許子靖題光華堂
韻彦高當是翰林待制吳激乃王履道外孫米元章之
壻也筆法遒勁得於婦翁為多許子靖名安仁大定七
[012-37b]
年進士歴禮部員外郎出守高平後以汾陽軍節度使
致其事二公皆當時知名之士子靖登第葢先子端九
年而彦高與子端之父遵古游尤號前輩今觀其勞問
酬答所以敦忘年之契甚至此在二公固為盛徳而子
端文采蘊藉為一時之所景尚者於斯亦可槩見矣子端
熊岳人官止翰林修撰字法初倣元章謫鄭州後氣象
横放自成一家予甚愛之故識其後持歸金華山中以
示子姓之嗜書者或曰彦高與子端相去頗逺恐或别
[012-38a]
是一人余亦未能深知之也
   題王庭筠秋山應制詩藁
金源之制每歲以正月如春水九月幸秋山五日之間
羣臣一進起居表其嚴慎如此之至者志非在於田游
將欲修兵政而紓民賦也道陵如薊門至秋山河東王
庭筠以翰林修撰扈從左右應制賦詩三十餘篇甚被
奬眷葢自大定以來累洽重熈文物聲名可擬漢唐故
其一時君臣遇合天施地受雨露無際緣物引興浹于
[012-38b]
太和此乃金極盛之時奈何盛極忘治貽謀匪遠僅一
再傳翠華遥遙南狩而秋山者則已委於沙塵烽火之
區武元文烈諸孫雖欲求一乳兔而射之尚何可得耶
觀庭筠之詩而感慨係之矣自當時言之孰不效上林
羽獵以侈大榮觀而庭筠乃能以秋山不合圍為風則
庭筠者亦良士也哉此巻庭筠所具之藁惟十四首而
逸其大半詩序中所謂九日正泰和元年九月丙辰然
道陵以是月七日甲寅發京師二十九日丙子至自秋
[012-39a]
山道途所歴凡二十有三日其幸香林平頂山溫泉等
什皆可以次而推至若牡丹酴醿松影三詩則不知作
於何時按庭筠以明昌三年供奉翰林五年八月遷修
撰未幾謫鄭州防禦判官承安四年復起為應奉翰林
文字泰和改元又轉修撰明年遂亡夀甫四十七爾詩
既題曰奉㫖而作雖不能必於何年其决在禁林之日

   題危雲林訓子詩後
[012-39b]
古之人教子多發為聲詩何哉葢詩緣性情優柔諷詠
而入人也最深韓昌黎之子符讀書城南嘗作詩送之
曲盡其意至今讀者猶蹶然興起豈曰小補之哉雲林
先生危公冢子某字於幰自檢討奉常遷佐蘇州先生
時辭嶺北行省左丞獨居房山聞於幰將之官賦四言
詩一章勉之嗚呼先生之詩固無愧於昌黎而符能讀
父書䇿名南宫今於幰以明經擢進士第君子亦竊謂
似之或言古今人不相及者其果可信歟雖然先生所
[012-40a]
作於修己治人之道反覆備至是有關名教甚大不特
可施於訓子而已其視誘之利祿而以惜居諸為念者
又為何如哉知言之士必能辨之
   題鄭北山追復誥後
故責授濠州團練副使鄭忠愍公與責授秘書少監分
司南京贑州居住孫近同奏復資政殿學士其日乃紹
興二十六年之正月甲子距秦檜之死纔四月耳今勅
後云二月九日乃誥下之時也所謂良臣姓魏氏該姓
[012-40b]
沈氏奏與逵則周趙二人也㑹予有千里之役始獲見
此巻走筆識之殊不暇詳若夫公之大節與賊檜之姦
諸先正己極論之亦不待詳也
   題顧拙軒誥命後
右拙軒先生顧公誥命一通公諱周卿字成子仙居人
嘉定癸未賜進士及第任慶元府奉化縣主簿階修職
郎故事修職郎滿三考關陞令錄先以合入階官給誥
公遂入從政郎久之始注授監嘉興府鮑郎鹽塲差遣
[012-41a]
然舊制無從政郎崇寧初以通仕郎易錄事參軍縣令
至政和中復改以今名乃選人七階之一也此告之首
當有十幹暨千文紀號若曰甲天等字第幾之類其尾
復欠紹定五年七月十三日下十字其背紙又當書行
在官告院凖鈔出給及寫告楷書當行手分令史主事
等名氏而守當官批上本官告命照㑹亦繼其後歴年
之多皆未免殘闕爾吏部主事碩公之六世從孫琢玉
為軸重加裝褫持以相示故為詳書之以備當時典故
[012-41b]
云於戲世家舊室何處無之未一再傳不知祖諱者有
之矣如碩者豈非賢哉豈非賢哉
   題趙模千文後
左右内率府錄事參軍趙模集右軍行書為千文模在
唐有能書名嘗與韓政諸葛貞馮承素等奉勅臨摹蘭
亭逮今猶有存者予於秘府頗見之最喜其善用筆而
正鋒恒在畫中所以度越諸人也歟此本係鮮于奉常
家藏者神采尤沉著不露可寶也
[012-42a]
   題褚書千文
褚遂良書見於石刻者世亦甚鮮况其真蹟乎今觀所
書千文柔勁險媚真如鐵綫縈結而成或者評為柳誠
懸所臨禇書似則似矣其入神處恐非誠懸所至也
   朱悦道文藁後題
右烏傷朱君悦道所為文一巻予讀已愛其理明文順
顧謂二三子曰辭章之弊久矣梔蠟為葩以逞妖艷非
不眩人目睛比之元氣流行千紅萬紫徧發洛陽名園
[012-42b]
固自弗侔何也生意之動盪與死色之不澤者其可以
並論也哉葢古人之於文以躬行心得者著為言言有
醇疵但繫乎學之淺深爾後世則不然以文學文皆億
度想像而為之知道君子未嘗不一笑擲之也今悦道
之文論議必本諸經而翼以濓洛關閩之説既履康衢
矣長安雖逺惡有不至者哉其視顛連榛莽之蹊而虎
豹蛇虺縱横交於前者奚翅萬萬悦道非惟見諸空言
又思踐履以驗之此尤度越於人人予雖留意於文造
[012-43a]
道不深而出言多疵深有愧於悦道雖欲痛自懲刷而
秋髪繽紛被肩矣惜哉予期悦道甚逺悦道氣宇清粹
誠足以副予所期他日道明徳立而文益昌予當在知
言之列無疑故錄與二三子言者題其巻後云
   題永新縣令烏繼善文集後
世之學者必有師雖百工伎藝之微亦必有以相授然
後能造其閫奥况為文者發造化之秘貫今古之統茍
無以管攝而闔闢之則何以盡其變化不測之妙其不
[012-43b]
傳之於師奚可哉吾鄉修道先生胡公以光明正大之
學發於精深嚴簡之文訓廸學子篇章句字皆有法往
往從之者多得文之㫖趣其所造固有淺深高下之殊
而體裁終不失於古四明夢堂噩師雖居浮屠中能久
與先生游先生為文之法實與聞之烏君繼善自㓜學
文於夢堂凡先生所指授者悉以語烏君故烏君之為
文峻潔如明月珠起伏如春江濤因語二三子曰必如
烏君然後可以言文也若無師授其可易致是哉予嘗
[012-44a]
譬之有美錦焉使朝市縫人製之則能中度而適體委
於巖穴之粗工則左低而右昻上侈而下斂錦固錦矣
其如不合何文之無師授者亦若斯而已予老且多病
文字一切謝去不作縱有一二多仰手於人獨喜烏君
之文親題後而歸之嗚呼予生也雖居先生之鄉而不
能傳先生之學其於烏君又豈能無慊於中哉烏君名
斯道繼善字也明之慈溪人嘗知化之石龍縣今調吉
之新水其為人溫然如玉蓋與相稱云
[012-44b]
   題栲栳山人詩集後
餘姚岑公靜能志節之士也其居鄉也人皆敬而憚之
是何也其出言可為世則其制行可為世範所以名閥
之家雖至凋瘁多藉之以自立崛起寒微之軰縱富埒
公侯亦不為凌躐之事設有之往往私相謂曰岑先生
莫知之乎復退縮不敢吐氣或者不知徒謂公為詩人
嗚呼公果詩人也哉廣西部使者虞㤗魯瞻其鄉中子
也力請予題聊紀公之賢行以示讀公詩者
[012-45a]
   題鮮于伯機所書蘭亭紀後
鮮于奉常公嘗見葉秋臺書反覆諦視至欲下拜秋臺
之書人頗譏其陋公獨知其用筆之妙字學雖淺藝非
功力精到亦不足以相知况其他者乎予藏公所書濟
石硯賦自謂可入妙品今觀此巻實可與之抗衡非真
知書中意者未必以予言為至當也
   題剡源清茂軒記後
剡源先生戴公以文辭名天下曾未百年學者鮮有見
[012-45b]
其全集者予總修元史欲為先生立傳於是白丞相下
有司即先生之家謄其文藁二十巻以上至今藏之秘
府中書舍人毛君集出示先生所造清茂軒記正在藁
中其為真筆無疑葢毛君從祖震卿與先生為忘年交
故先生不靳而為之記發明山水之勝分明如畫今之
能文者雖多如蝟毛求如先生絶不可得毛君乃能重
書以傳亦可謂賢子孫矣哉
   題危太朴𨽻書歌後
[012-46a]
學必博而後所見精非惟諸經奥㫖皆當研摩至於𨽻
書之學漢魏以來其運筆結繩多不同茍不歴考其變
何以充其知識而袪流俗之陋哉吾友危先生太朴作
𨽻書歌一篇贈四明汪君大雅備括諸碑之所自且歴
疏之亹亹千餘言不休嗚呼世以空虛之學浮談强辨
如蠭起泉湧者視此曷知愧哉大雅方以𨽻學知名於
時復能惓惓於先生之詩裝潢襲藏惟謹則其尚徳之
心為不可及已
[012-46b]
   題東陽二何君周禮義後
世有恒言决科之文不足以行逺嗚呼豈其然哉顧其
合道與否為何如耳昔吕成公之編文鑑其用意寖精
密而張廷堅所著尚書義二篇特載入之與龍圖序諸
文並傳四海之中但識字者皆知誦之茍謂其不能行
逺可乎東陽何氏宋季多以科目發身内舍生夢申與
其弟參知政事夢然所作周禮義各一首皆近道之言
較之廷堅未見其不及也五世孫觀光惟恐失墜裝褫
[012-47a]
成巻求予題而藏之亦可謂孝子慈孫者矣
   題余廷心篆書後
右四大篆豳國忠宣公余闕為浦陽戴君叔能書至正
九年公持使者節來鎮浙部濓偕叔能往見公奬厲甚
至且各書齋扁為贈公去浙後江南大亂荆楚之域皆
為偽漢陳友諒所據公時以淮南行省右丞分治安慶
安慶前後皆盗區公獨守六年小大二百餘戰未嘗敗
北不幸糧絶城陷公遂赴水死君子稱其大節與日月
[012-47b]
爭光信哉公文與詩皆超逸絶倫書亦清勁與人相類
然其忠義之氣可以懼亂賊清惡厲天地因之以位君
臣藉之以定斯豈細故雖所書不工猶當傳之萬世况
能臻其妙者乎此紙所在定有神物呵䕶見者當如張
中丞之詩段太尉之笏聳然起敬不可徒以翰墨視之
公唐兀氏余闕其名也字廷心一字天心元統元年進
士世居武威今為合肥人翰林學士金華宋濓謹題
   題張泐和陶詩
[012-48a]
陶靖節詩如展禽仕魯三仕三止處之沖然出言制行
不求甚異於俗而動合於道葢和而節質而文風雅之
亞也他人欲效之者雖衆然樂澹泊則蕩而弛慕平易
則野而穢惟蘇子瞻兄弟以雄邁之才氣勢可與之相
敵然其辭㫖則亦逺矣豈不誠難乎哉今之和陶者余
嘗見數家最後見句容張泐文伯自九日閒居以下皆
和之至詠荆軻而止諸四言及形神釋桃源等什則不
和恐難繼也文伯産江淮間䘮亂之餘獨能致力學問
[012-48b]
以追古之作者其有志者哉
   題太平策後
昔成宗皇帝臨御萬方以天下之廣非一人耳目所及
羣臣有直言極諫者咸嘉納焉所以來讜議達羣情而
成治功也大徳中三衢鄭以吾宿衛禁中覽時政有所
缺遺疏太平䇿一綱二十目上之上嘉其忠特命以吾
為雷陽教授濓每取而讀之未嘗不仰歎成廟之徳之
盛也隋文帝時河汾王通非不以太平十二策奏之文
[012-49a]
帝不能用通遂東歸續六經以傳學者嗚呼以吾之賢
未必能有過於通也上猶采其言而用之使通生於今
日則其道必將大行於時六經有不必續矣由是論之
不惟成廟之聖非隋文髣髴其萬一亦可以見士之遇
合茍當明時雖小善必錄若值猜暴之主縱大賢亦有
所不容道之所繫於時者夫豈人力之可為也哉澧陽
張君逢喜誦以吾之策嘗手錄之且請濂識之於是不
辭而題其後重紀至元元年夏六月十九日濓題
[012-49b]
   題史内翰書
右歸去來辭一巻大名史公奕興定五年所書以贈李
澥者也公奕字季宏大定二十八年進士再中博學宏
辭科累遷著作郎翰林修撰同知集賢院後以直學士
致仕文章書翰皆有故老遺風所著洹水集尚傳于世
澥字公渡湘人也少學詩於王内翰子端亦工行書不
失前軰典型累舉不第而卒然自党文獻世傑趙郎中
文孺任判官君謨趙尚書周臣諸公先後疊起風聲氣
[012-50a]
習濡染為深故金之士大夫多以善書名家觀季宏公
渡則其餘葢可見矣季宏性雖溫厚每靳與人書今特
為公渡贈者豈非同聲相應者乎宣宗自改元興定之
後國政愈非而疆土日蹙古人之文何限季宏不之書
而獨拳拳於是辭者意其先見亡兆而殆將隠歟距作
此紙時僅踰十年而金社遂屋矣吾黨閲此巻者又當
於此求之
   題朝夕箴後
[012-50b]
右朝夕箴一名夙興夜寐箴凡二百八字南塘先生陳
公之所譔也先生諱栢字茂卿台之仙居人與同邑謙
齋吳梅卿清之直軒吳諒直翁父子游而深於道徳性
命之學葢自謙齋從考亭門人傳其遺緒而微辭奥㫖
堯生得之為多當時有慥堂鄭雄飛景溫軰行雖稍後
而事先生為甚謹人以其學行之同通以四君子稱之
今觀先生之著此箴本末明備體用兼該非真切用功
者當不能為是言鄉先正魯齋王栢㑹之讀而善焉以
[012-51a]
教上蔡書院諸生使人錄一本寘于坐右則其所以尊
尚者為何如哉嗚呼前脩日逺後生小子不知正學之
趨惟文辭是攻是溺志亦陋矣濓故表而出之并繫先
生師友之盛於其後以勵同志者云
   韻府羣玉後題
右韻府羣玉一書元延祐間新吳二陰兄弟之所集也
二陰一名時夫字勁弦一名中夫字復春博學而多文
乃因宋儒王伯祿所增書林事類韻㑹錢諷史韻等書
[012-51b]
㑹粹而附益之誠有便於檢閲板行於世葢已久矣入
我聖朝近臣奉勅編洪武正韻舊韻音聲有失者改之
分合不當者更之定為七十六韻今重刻是書一依新
定次序而字下所繫諸事並從陰氏之舊因書其故以
告來學者洪武八年夏五月既望翰林侍講學士金華
宋濓記
   新刻廣韻後題
右廣韻一部雕刻已完可模印然自梁沈約制為聲韻
[012-52a]
以來隋仁夀初陸法言等纂次成編唐儀鳳末郭知𤣥
復帥其屬而附益之時號切韻天寶中陳州司法孫愐
以切韻為繆畧復增字四萬二千三百八十三雅俗兼
收務矜該博且取周禮之義又更名曰唐韻宋祥符初
陳彭年丘雍復重修之又易名曰廣韻至於宋祁景祐
集韻之出復增二萬七千三百三十一字而廣韻微矣
近代書肆喜簡而惡繁集韻罕傳而廣韻獨盛行濓等
奉勅校定一遵洪武正韻分合之例布列如左註則並
[012-52b]
仍其舊舊韻凡二百又六今省為七十六云洪武九年
九月壬子朔翰林學士承㫖金華宋濓記
   題省心雜言後
省心雜言一書刻于虎林西湖書院已久序之者謂和
靖處士林逋所作世之鉅儒頗疑焉且云逋之所優者
詩爾至於法語格言可以埀世而範俗者逋或未之有
聞也復定為河南和靖處士尹焞所撰豈不以焞為程
門高弟而談理乃其所長耶然而呂稽中作焞墓誌銘
[012-53a]
載焞奉詔撰論語解之外他無所著書是則以逋和靖
之號偶同於焞因嫁此以誣之耳殊不知鄉先達敬巖
王公佖所編朱子語錄續類之書其第四十巻雜類篇
云省心錄乃沈道原作非林和靖也朱子完經翼傳其
言行世若揭日月葢必有所據矣當以沈道原作為正
夫以近代新出小書以理度之亦甚易知爾尚或不能
詳其所著之人而妄以意見言之况於千載之上者哉

[012-53b]
   題易菴巻
余聞老易相為用也久矣至於魏伯陽著書明述卦候
之㫖而後世丹經咸祖之此不獨形之空言而實見於
行事者也冶城道士王君宗懋名其丹室曰易菴吾友
危學士嘗為之記復請余跋其後嗚呼太極其鼎爐者
歟坎離其藥物者歟陰陽其火候者歟王君當有識於
此矣若夫開物成務隨時變通葢出於是三者之外非
更僕不能盡也尚容他日為王君言之
[012-54a]
   題甘節巻後
地天為泰純剛純柔之卦也節自㤗來則柔自節剛剛
上節柔恐其剛柔過盛而無節也故當節之然節至於
苦則不能常决非貞之道又必至於甘節從容悦豫而
無窘束之意乃為人情之所尚也易之所謂甘節者其
大意葢如此鹽城孫君子章僑居吳郡甘節里因以甘
節老人自號然孫君篤厚長者居鄉多善行而每事有
當節者輒節之自苦以至於甘婆娑嬉游以至終身然
[012-54b]
亦未嘗過也揆於易卦所謂節者施之一身不幾亦有
合歟孫君之子化以能古文辭名世朝廷聞其賢徵為
侍儀使名聞之升正騰騰未已是則甘節之亨又當復
見於此矣
   題苦寒詩後
亡羊先生多與余論詩大槩以句豪韻險為工此篇法
韓退之而尤務出奇者也精於詩者必能辨之
   題禊帖
[012-55a]
唐太宗詔供奉官四人臨摹禊帖趙模諸葛貞得其筆
意湯普徹得其形似而馮承素於形意二者兼有之此
巻精神飛動下於右軍真跡一等其或出於承素者歟
   題悦生堂禊帖
右蘭亭悦生堂本係宋相賈師憲命其客廖瑩中參較
定武諸本采字之精善者輯成一帖始命金華良工王
用和勒石經一年乃成寘諸悦生堂中尋補用和武階
以報之濓按師憲遭竄逐時朝廷命王孟孫簿錄其家
[012-55b]
石刻蘭亭多至八千匣當時方回奏劄亦頗及之度其
所藏者善本必多故廖所采輯薦紳家號為至精先師
内翰公嘗摹搨為巻而以趙文敏公所臨者繼其後誠
可謂雙絶矣公之孫柳穆能寶此巻於戎馬刼灰之餘
穆亦賢乎哉
   題栖雲軒記後
余往年讀劉𤣥靖山栖志見其所載紫岩靈岩勝槩分
明如畫時正當袢暑不覺凉颼生肘腋間今年夏六月
[012-56a]
客有授予蘇太史栖雲軒記記為本菴上士作其狀靈
岩之景亦分明如畫蒸溽為之頓消嗚呼因文辭而想
見其處雅興遄發尚忘其時之燠炎况親睹嵬眼澒耳
之勝者乎葢𤣥靖久栖此山太史亦嘗出游覽故其言
真切有足以動人也何文定公跋山栖志有云想𤣥靖
一時飛屐上下千峯紫翠間左浮丘而右洪崖其風致
猶前日也余今於太史之文亦云若夫雲幻非幻契經
多言之茍欲重宣其義非千百年莫能盡他時或造山
[012-56b]
中當敷座於巒光水影間為上士説法未晚也
   題夀昌胡氏譜後
君子之所為貴乎有徵昔者孔子修五經書斷於唐虞
詩起於關雎春秋自隠公始或餘繫以辭或從而定之
未嘗敢增益也其慎且敬如此故孔子之經傳百世而
人莫能非之及司馬遷作史記逺泝博索於孔子所不
敢述者皆采而實之其事雖備而去闕疑之意逺矣其
備也適足以為誣何取其能博哉族之有譜所以紀所
[012-57a]
自出實則為尊祖偽則為誣其先而亂其類不孝莫甚
焉近世之士不察乎此多務華而衒博或妄為字名加
於千載以上不可知之人或援它郡異族之貴顯者以
為觀美其心非不以為智卒陷於至愚而弗悟也夀昌
胡氏則不然於既逺者皆不敢有所載獨自其有徵者
錄之得十有五世詳親而畧疎考訛而傳信附其遺文
及當時所受制命之詞皆蔚然有序是可謂善學孔子
者矣嗚呼不知而妄作者其能無愧於斯哉修譜者名
[012-57b]
榮來京師而以示余者名翰皆善士云
   題金谿劉氏族譜序
金谿劉貫以雲林先生危公所製宗譜序示余且聞世
裔之詳卓為其邑之鉅族衣冠文物炫燿江右若其造
譜之次第則自十四世祖宗元由南豐來遷之後其八
世從祖虚妙大師道正遂建修真觀而於觀側樹祠以
祀劉氏羣主其六世祖國子博士堯夫乃刻本支之詳
于石植諸祠下號永善族圖其祖介福又倣大小宗法
[012-58a]
為圖鋟版懸於家祠其世父傑復集二圖著為書六巻
是則先生所為序之者也遭世不靖碑裂而版燬貫抱
其書避入大山中幸而獲存珍襲寶愛惟恐逸墜今思
有以永其傳也復來徵予言以厠先生雄文之後予也
不敏於先生無一日之雅先生不以為疎謬力薦諸朝
以布衣詔入史館雖於辭章或未之學得忝名氏於先
生下風不亦幸歟予竊聞之劉氏之别有五帝堯陶唐
之後受封於劉者此為祁姓以國為氏也定王封母弟
[012-58b]
康公於劉者此為姬姓以邑為氏也項伯婁敬之後而
皆為劉者此漢之所賜姓也他若雕陰東郡等族或稱
劉者此亦漢以宗女妻冒頓冒其母姓以為氏也大抵
雕陰東郡之裔多居恒代項婁之宗盛於山東姬氏之
傳至漢末而無聞唯祁姓之分為士㑹士㑹後昆周末
遷于魏又自魏家于豐至劉煓執嘉子孫極為貴盛而
布列於南北矣然而江左之劉則祖於散騎常侍弼之
後江右之劉則出于游擊將軍握之胄此皆見諸紀載
[012-59a]
而無疑者但其世次難明不知從握至宗元實為幾傳
也姑附其説於此或可以為修譜者之一助云雖然先
生博極天下之書為時儒宗而於氏族之學攷覈尤精
當必有以告貫先生他日南還貫尚以予言而取正也
哉貫字孟唯質美而有文作詩得六朝體且於譜圖惓
惓而不忘是葢能知其本者也
 
 
[012-59b]
 
 
 
 
 
 
 
 文憲集巻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