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01 明太祖文集-明-太祖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太祖文集巻十五
          明 姚士觀等 編校
 序
  道德經序
朕本寒㣲遭元運之天更值羣雄之並起不得自安於
鄉里遂從軍而保命幾喪其身而免於是乎受制不數
年脫他人之所制獲帥諸雄固守江左十有三年而即
[015-1b]
帝位奉天以伐元統育黔黎自即位以來罔知前代哲
王之道宵晝遑遑慮穹蒼之切鑒於是問道諸人人皆
我見未達先賢一日試覽羣書檢間有道德經一冊因
便但觀見數章中盡皆明理其文淺而意奥莫知可通
罷觀之後旬日又獲他巻注論不同再尋較之所注者
人各異見因有如是朕悉視之用神盤桓其書乆之以
一己之見似乎頗識意欲試注以遺方來恐今後人笑
於是弗果又乆之見本經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而懼
[015-2a]
之當是時天下初定民頑吏弊雖朝有十人而棄市暮
有百人而仍為之如此者豈不應經之所云朕乃罷極
刑而囚役之不逾年而朕心减恐復以斯經細覩其文
之行用若濃雲靄羣山之疊嶂外虗而内實貌態彷彿
其境又不然架空谷以秀竒峰使昔有嵬巒倐態成於
幽壑若不知其意如入混沌鴻濛之中方乃少知㣲㫖
則又若皓月之沉澄淵鏡中之覩實象雖形體之如然
探親不可得而捫撫况本經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
[015-2b]
下莫能知莫能行以此思之豈不明鏡水月者乎朕在
中宵而深慮明鏡水月形體雖如一却乃虛而不實非
著象於他處安有影耶故仰天則水月象明棄鏡捫身
則知已象之不虛是謂物外求真故能探其一二之㫖
㣲遂於洪武七年冬十二月甲午著筆强為之辯論未
知後世果契髙人之志歟朕雖菲材惟知斯經乃萬物
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寳非金丹之術也故悉
朕之丹衷盡其智慮意利後人是特注耳是月甲辰書
[015-3a]
成因為之序
  資世通訓序
朕於㓜時家貧親老無資求師以學業故兄弟力於畎
畝之間更入緇流遂致聖人賢人之道一概無知幾喪
其身焉然雖不知聖人之道何如其當時善人之言彼
雖不教我我安得不聽信之忽遇羣雄並起於吾之命
如履薄冰不數年間獲衆保身又數年衆廣而大興以
統天下時乃尋儒問道㣲知其理故日攻詢訪博采志
[015-3b]
人中積羣言加以比較是非其中所言當者非斯人之
自能乃上古哲人之善行因斯人有志聽懷今為我學
而為我用於斯人豈徒然哉其有所言不當者皆斯人
惰其學况平日解悟差矣是致作事倒為或又為非以
覆身㓕姓者有之吾嘗靜以思之凡君天下者代天理
物統寰宇之大負教臣民之重上古哲王道與天同今
朕匪才薄德卻乃握乾符而統寰宇德將安在於是宵
晝弗敢自寧但見世人性愚而見淺古有聖經賢傳立
[015-4a]
意深長為先儒註以繁辭評論不一愈愚後學者朕特
以一己之見總先賢之確論託謁者評之直述其意以
利今後人故為之序云
  習唐太宗聖教序
乾旋坤寧覆載物以無窮其常經以四時鑑見榮枯雖
目前之易省化機之運上古之哲能奚備知其的然榮
枯隠顯隂陽見之易解及其大造者乾為陽而坤為隂
所以難窮其至微以其不知其本源也設若有實之可
[015-4b]
稽縱是癡愚者亦所不疑所以至㣲形隠人莫測窺其
哲能不得無惑况如來之教指實言虛因空談有化及
萬類善彼諸方現千百億態罔有上下鴻濛其靈寰宇
是塞歛之則毫釐濳蹤示生死之俱無幾風霜而不腐
其歛其張臻洪休於斯時覺道而幽靈效之者奚知其
根𤣥傳寂寞稽莫知其本根致使德小而量薄者窺探
㫖趣能無他論者哉然洪法之肇根於西域顯金身而
㑹漢帝於夢中獲演流於東土曩因化形跡之時不言
[015-5a]
而化示不生不滅民不教而治及雙林之有故金色是
藏歛光不鏡時又畫象而舒形金容示現妙音博被拔
苦趣於幽㝠遺教遐荒濟萬類於三塗故真妙之難瞻
不易能於一㫖傍謀他術雜正法以紛紜致使色空之
比假不無有傍三車之覆馳沙門𤣥裝者釋氏之領袖
也生而慈敏棄親以明心壯而舉動皆契善符堅持忍
辱碧潭印月暑夜松風難同其清潔玉露野田未比其
膚潤方寸將及無礙諸漏彷佛其盡乆必躡昻霄而凌
[015-5b]
烟霞單萬歳而無雙歛成靜觀傷大教之傾頺歎文繁
之差謬欲定真析偽以滋學者之誠故延頸西土孤笻
廣漠履險隻征朝飛凝雪以迷空生逕難分夕風浩瀚
走黄沙以幕川孤進前蹤冒冰霜而侣影幾楊柳之青
黄皆途中之數覩求深願重至勞猶精遍五印之寳刹
越恒河之渡立雙林之隂洗鉢八水登雞足之巒禪鷲
峰之大㑹受直指於心歸演洪音如瀚海之波瀾經分
六百譯布中華闡揚奥典宥罪釋愆臻善良於百福其
[015-6a]
𤣥如日中之捕影水底之捫月潔若青蓮出汙泥之不
染猶桂芳秋蘂香浮室野之馨慈航業海倐渡滄溟體
天之造日月之明大哉之無為奚可論乎
  孝慈録序
喪禮之說聞周朝已備至秦火乃亡漢儒采諸說以成
書號曰周禮儀禮或云新書而未行厯代儒臣往往以
為定式以佐人主若識時務者則采可行而行之其有
俗士執古以匡君君不明斷是以妨務而害理中道廢
[015-6b]
焉朕觀其所以於事甚繁洪武七年秋九月貴妃薨敕
禮官以定儀詔翰林稽諸古典三日而後來奏人各以
周禮儀禮以為定式所云父在為母服期年於庶母則
無服又引子游問孔子闕/  之服闕/ 以孔子不許
闕/必然朕思之再三迂儒俗士果不識時務孰不知孔
子之説有大義存焉宰予問期年之喪可服孔子以為
不仁與昭公之事何異乎不然當是時諸侯不有天王
而自專孔子務以三綱五常教不善昭公諸侯也其喪
[015-7a]
禮乆出天王問孔子欲更其禮可乎在孔子必不教人
不忠所以不言期之非及宰予閒居之論孔子却言其
非可見母之期服不近人情焉今之迂儒止知其一不
知其二是古非今昭然矣且禮出於天子上行下效焉
今天子皇子母服期庶母則無服五服之外則不服若
以其説為必然則堯之德靡矣堯乃親九族而平章百
姓豈獨五服之外者歟於是命諸儒遍考諸書以報又
數日來奏古今論喪服者凡四十有二人願服期年者
[015-7b]
十四人願服三年者二十八人比服期年增倍由是觀
之彼三年之喪豈不合人情者乎夫父母之恩一也父
服三年父在為母則期年豈非低昻太甚乎其於人情
何如也且古不近人情而太過者有之若父母新喪則
或五日三日或六七日飲食不入口者方乃是孝朝抵
暮而悲號焉又三年不語焉禁令服内勿生子焉朕覽
書度意實非萬古不易之法若果依前式其孝子之家
為已死者傷見生者十亡八九則孝禮頺焉民人則生
[015-8a]
理罷焉王家則國事紊焉又聞周公無逸篇述殷王中
宗享國七十五年髙宗享國五十九年祖甲享國三十
三年自時厥後惟耽樂之從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
年或四三年壽可稽而短可考豈不明矣然周公止知
如是不知定期服已失人倫終致後王壽短而社稷移
者亦由庶母無服焉或父歸而子乗之人倫安在所以
壽促而王綱解迂儒茫然哉朕觀宫生之君好内山林
之士任為股肱𤓰牙暴貴其身致君牽制文義優柔不
[015-8b]
斷國之危亡非迂儒者誰其喪禮之論時文之變態儒
乃不能審勢而制宜是古非今灼見其情甚不難矣每
聞漢唐有忌議喪事者在朕則不然禮樂制度出自天
子於是立為定制子為父母庶子為其母皆斬衰三年
嫡子衆子為庶母皆齊衰杖期使内外有所遵守
  夏日雨晴詩序
兩儀昭著律以常經貞則序而萬物茂焉若時君怠政
則經失律節序易常萬物殃矣洪武八年八月無雨至
[015-9a]
九年夏四月初尚未霑濡民雖未恐朕心遑遑慮失民
人種植至當月二十有七日申漏山氣上升江蒸海湧
隂雲四布天雨下降宵晝淋淋盡天地足滂沱抵五月
二十一日三旬不止次日將戒百辟祀后土於北郊明
旦天開雨餘山氣薄霧油然而往來雖吴道子施描方
今之時畫豈足盡其考態盖天開圖畫倐然忽然變象
異常故難真耳因樂天埀顧特敕儒臣賦詠之故亦為

[015-9b]
皇皇后土兮德溥河量山澤通氣兮天雨落而至滂三
旬隂靄兮過美又將有傷兮或殃俄雲歛而天霽兮民
歌樂康老農謳歌兮陸種而水秧朕握乾符兮何祥但
時和歳豐兮世道為良今喜雨霽兮大祀列張臣僚賦
讃兮鏗鏘朕將稽首兮拜遥蒼家給人足兮秋收冬藏
皇祗兮洋洋惟願昭格兮我將
  建言格式序
嗚呼為君難而為臣不易此古人當戒之言且如為臣
[015-10a]
之難惟茹太素是也洪武九年朕見災異萬端餘無措
手於是特布告臣民許言朕過告既出矣逾月藩臣上
書者山東布政使吳印叅政宋善閻鈍山東按察副使
余奎海州學正曾秉正平凉府崇信知縣潘卣監察御
史孫化海寧縣丞方仲容登州府福山縣丞徐謙山東
布政使司檢校傅奎台州黄巖縣徐季清安吉衞軍丘
&KR0807守禦莊浪指揮僉事李景山西分教國學生余懋台
州府民鄭士利共一十五人准其言者吳印宋善閻純
[015-10b]
余奎曾秉正孫化傅奎李景八人計一十七事全不可
行者潘卣方仲容徐謙徐季清丘紱余懋六人假公營
私而罪者鄭士利是後近臣刑部主事茹太素以五事
上言其書一萬十千字朕命中書郎中王敏立而誦之
至字六千三百七十乃云才能之士數年以來幸存者
百無一二不過應荅辦集又云所任者多半迂儒俗吏
言及至斯未覩五事實蹟意其妄言故召問之爾為刑
部之官彼刑部官吏二百有餘爾可細分迂儒俗吏乎
[015-11a]
彼乃不荅使分之而又無知其人者於是扑之次日深
夜中朕卧榻上令人誦其言直至一萬六千五百字後
方有五事實蹟其五事之字止是五百有零朕聽至斯
知五事之中四事可行當日早朝敕中書都府御史臺
著蹟以行吁難哉古今上書陳言者未嘗不為國為民
而為君而言者雖有責人以難故要其名者亦甚不多
今朕厭聽繁文而駁問忠臣是朕之過有臣如此可謂
之忠矣嗚呼為臣之不易至斯而見惜哉因如是故立
[015-11b]
上書陳言之法以示天下若官民有言者許陳實事不
許繁文若過式者問之故為之序
  翰林承㫖宋濓歸休詩序
洪武十年春二月二十有六日前翰林承㫖宋濓得致
仕歸已達家矣即遣長孫慎進表以伸報謝朕覽來詞
言無虗謬已往分明見陳可紀其為人也可謂誠矣智
矣故有終於致仕為此於是召其孫慎謂曰爾翁去此
而誰從對曰惟親及故友㑹之他無濫交曰日撫兒孫
[015-12a]
乎閲生財乎涉田園乎慎稽首拜手曰臣慎祖蒙陛下
之深恩厚澤得休官悠悠於家以待考終其於撫兒孫
閲生財涉田園之事皆有之為此不勝感激特遣㣲臣
慎請闕俯伏以謝陛下曰除此之外他有何樂曰足不
他往但新建一容膝之室題名曰靜軒日居是而澄方
寸更訪國政儻知一二雖在休官尚欲實封為陛下補
闕耳朕既聽斯言倐然感動於戲忠哉良臣有若是耶
因為之詩焉
[015-12b]
聞卿歸去樂天然靜軒應當倣老禪不語乆之知貫道
以心詳著覺還便從前事業功尤著向後文章跡必傳
千古仲尼名不息休官終老爾惟全
  心經序
二儀乆判萬物備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
綱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輔弼之有等凶頑不循教
者往往有趨火赴淵之為終不自省是凶頑者非特中
國有之盡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號曰釋迦其為
[015-13a]
佛也行深願重始終不二於是出世間脫苦趣其為教
也仁慈忍辱務明心以立命執此道而為之意在人皆
若此利濟羣生今時之人罔知佛之所以每云法空虛
而不實何以導君子訓小人以朕言之則不然佛之教
實而不虛正欲去愚迷之虛立本性之實特挺身苦行
外其教而異其名脫苦有情昔佛在時侍從聽從者皆
聰明之士演說者乃三綱五常之性理也既聞之後人
各獲福自佛入滅之後其法流入中國間有聰明者動
[015-13b]
演人天小果猶能化凶頑為善何况聰明者知大乗而
識宗㫖者乎如心經每言空不言實所言之空乃相空
耳除空之外所存者本性也所以相空有六謂口空說
相眼空色相耳空聽相鼻空嗅相舌空味相身空樂相
其六空之相又非真相之空乃妄想之相為之空相是
空相愚及世人禍及古今往往愈墮彌深不知其幾斯
空相前代帝王被所惑而幾喪天下者周之穆王漢之
武帝唐之𤣥宗蕭梁武帝元魏主燾李後主宋徽宗此
[015-14a]
數帝廢國怠政惟蕭梁武帝宋之徽宗以及殺身皆由
妄想飛昇及入佛天之地其佛天之地未嘗𣺌茫此等
快樂世嘗有之為人性貪而不覺而又取其樂人世有
之者何且佛天之地如為國君及王侯者若不作非為
善能保守此境非佛天者何如不能保守而偽為用妄
想之心即入空虛之境故有如是斯空相富者被纏則
媱慾並生喪富矣貧者被纒則諸詐並作殞身矣其將
賢未賢之人被纏則非仁人君子也其僧道被纒則不
[015-14b]
能立本性而見宗㫖者也所以本經題云心經者正欲
去心之邪念以歸正道豈佛教之妄耶朕特述此使聰
明者觀二儀之覆載日月之循環虛實之孰取保命者
何如若取有道保有方豈不佛法之良哉色空之妙乎
  昭鑒録序
朕嘗深思熟慮曩者創一天下之君其决事也繁其操
心也曠雖至明之人其過誤不免有之况見淺識薄者
過亦多矣因是有愆於後若能覺前過誤日加警省修
[015-15a]
德以消前愆乃子孫之福也若已不能省更加以子孫
囂囂不律其好還之事必有日矣朕因靖江王守謙不
法蹈其父惡雖未全見其萌之意彷彿如之思無可制
特命儒臣於諸史内撮類厯代藩王事跡編而成書示
使朝夕目之戒必為善書方編未成是子孫不改過妄
行引古牽今内多含寃抱恨後為庶人乃云不戀車馬
之嬉逰住茅簷之矮屋忘金飾之髙樓惟努力於田丘
甘心老死於桑林有若是言朕復思乃是子無福之所
[015-15b]
使耶其父昔之凶惡之所致耶然此子雖不服教矣書
既成編當布示吾諸子使觀賢不肖何如且朕昔居淮
右世之寒㣲有能過我者乎斯寒㣲之至極也一旦元
運天更羣雄鼎沸吾乗逐鹿之秋收集豪英開誠諭率
四征不正之徒因是與羣雄並驅一紀于兹方歛羣雄
於鋒刃之杪導善良以歸仁義之鄉吾嘗憂懼萬千其
當歛雄撫善之時豈無過誤者乎今知前躁欲追不及
警戒目前深慮積愆已重今德薄才疎恐不足以補過
[015-16a]
消愆有累吾諸子孫即目日已年邁精力有所怠為天
下生民及子孫計日以强力為之然自平禍亂以來心
役神疲此際施為終非精細必子孫見此增修厚德消
平禍亂之愆人各膺夫福禄此朕之幸也且厯代諸帝
之子多囂囂不律以致為他人離間親親身受大禍者
一為前人之所作二因後人之不修愈加增惡見怒於
天人者也惟我子孫熟省察而慎之戒之同良於世不
亦美乎
[015-16b]
  相鑑序
朕嘗詢儒問道儒皆演孔子之說而陳三皇五帝之制
以導我及觀春秋之書其書也惟紀賢不肖政得失昭
如日星驗如影響詳其所以自修春秋至今凡儒者未
嘗不讀覽是書知其所以然云何臨事多謬不從善而
從惡之紀雜庀羣書㒺次不能精知利害也因命儒臣
纂漢至宋元厯代史書賢不肖者類為賢姦兩書使智
者易為目誦賢者易為取舍雖是非已往於千古纔開
[015-17a]
巻猶見之於目前若君子者孰從惡而不從善耶故於
洪武十三年冬命翰林營繕成書令工刋就以利後人
特以為序
  相鑑賢臣傳序
嗚呼善哉智人所以立身揚名惟老𣆀有云死而不亡
曰壽賢人雖殁於千古人若目誦其事由生之所以是
不亡也且賢之所學初篤明孝親篤明孝親者何也盖
父母之親天性也加以篤明是增孝也孝之既明矣然
[015-17b]
後乃能事君所以忠於君而不變為姦惡者以其孝為
本也所以非孝不忠非忠不孝所以事君者若父母生
必榮貴之厚養之以顯之此其所以孝也如事君不忠
致父母生有累焉如不累焉身當其罪者則父母憂戚
焉此賢者之孝憂父母生若是也或父母已逝而孝猶
篤然而慎焉不敢不忠君者孝在安神魂於九泉若或
不忠惟恐隂陽之道殊愆連父母有所不知宵晝思音
容而不復見常以為傷心安敢不忠君棄富貴而累祖
[015-18a]
宗也哉朕觀諸賢在冊也由生之對其忠孝之道嗚呼
不亦難哉惟智人能之
  相鑑姦臣傳序
洪武十三年春因丞相胡惟庸不法後朕嘗嘆息其事
特命諸儒檢厯代史書纂殺身權姦為類一日試目之
乃知今古不才者終不悟殺身累祖宗之惡如是往往
蹈習其非以致身亡姓滅云何盖聰之至極返復愚者
也且是姦臣初出庶民本布衣之士一旦人君擢用之
[015-18b]
身貴家榮名彰先祖位居一人之下更何以加而乃不
守人臣之分恃要持權窺覘人主之意包藏禍心舞文
弄法肆志跳梁不以人主信任之恩為恩返行乗機愚
弄孰不知人以誠推己已以詭從禍將有日矣是姦臣
也初欲榮父母而返累父母本欲榮身而又殺身必欲
顯父母而至於滅姓也朕觀斯傳古今得罪於人神者
無出於斯姦臣之愚昧也斯若是昔之姦也𤣥鬼神鑒
即顯當時紀無私觀由生之在餘辜千萬世更何磨滅
[015-19a]
者耶以至古今永為罪人也特述之
 說
  秋宇澄清說
天地四時之氣或姤或否是隂陽也故有温凉寒暑之
分在春則老隂漸去驕陽徐至所以氣之温也當是時
隂氣上升而漸歛於天陽氣下湧而漸出於地氤氲兩
間已而又天氣下降二氣姤和萬物萌動由此而氤氲
氤氲浮㳺於二儀之中自清和入夏鴻鴻濛濛山蒸海
[015-19b]
湧江河上騰炎帝當天長養萬物斯為暑矣所以晝則
天多雲霧夜則銀漢星稀以其至陽之氣之盛也至初
秋老陽之氣漸入厚坤嚴凝之氣㣲降穹壤所以山海
罷蒸而歛湧江河息氣而不騰於斯之時厚坤土潤雖
有凋木之西風無塵可揚晝則雲氣靜於上下夜則星
辰密布於天墟月馳穹壤素輝皎皎可不燭而夜塋以
斯觀之盖謂隂陽交垢之氣息其嚴凝之氣未凝斯秋
正當二氣涵養之時獨秋靜故曰天宇澄清其冬嚴凝
[015-20a]
之氣正當之時却乃不言天宇澄清者何因冬地多乾
燥朔風撼柯飛沙走石揚塵簸土於中界露墜而凝霜
霜消而為水為氣周旋於上下故不言冬宇澄清者也
  又
濁而不已故澄之既澄且已而後清之斯水乎土乎曰
曰泥水也然當未泥之先泥何名之當未澄之先澄何
名之曰水土也今濁而澄澄而清斯謂澄清者乎曰然世
云秋宇澄清斯比何云何曰未知也吾聞天地温厚之
[015-20b]
氣始於春而盛於夏鴻濛兩間此氣之濁也清凉之氣
始於秋盛於冬清於上下此氣之澄也於斯澄濁當未
濁之先濁何名之曰氣也當未澄之先澄何名之曰理
也亦可謂澄清者乎曰亦然嗟夫人於世而理不明何
如禽獸者耶其秋宇澄清之說特以天比濁水而澄清
者也故無他
  晴鳶摶風說
世鳥之繁狎人者有數獨飛鳶狎人觀之似乎與人近
[015-21a]
是欲取之而不得何故盖鳶性生而若是機樞而智圓
雖與人少近人罕得之因覺性之多其鳥日得食甚少
意好扶揺但得微食則整翼摶風摩青弄翮每日暮而
投林晨蒼而出樹几風和日霽薄近人烟是其智也至
如張翼而騰歛翼而下擒鼷䑕以充腹斯鳥之志將以
為雄之盡矣志之快矣雖鵰鵬無過於此一日得少食
振羽而翔乗風而流翅唳聲悠悠樂美飡於鼷䑕自以
為他為何與並之忽霄壤間舒翅凝晴歛翮而下如星
[015-21b]
奔銀漢風聲若雷為隼所見鳶乃恐之急趨林以棲枝
偷睛於樹隙以窺斯鳥之何往正恐間俄黄鶯自柳隂
飛來謂鳶曰平日吾身最懦不過穿花鳴柳爾鳶每近
人而取食張翼而騰歛翼而下擒鼷䑕吾將謂爾之能
世必無雙何一隼而過爾鳶早歛蹤而潛林偷睛於𣗳
隙以觀一隼何其弱之甚耶不知爾之搏風之志果何
往歟
  堯湯水旱說
[015-22a]
朕聞堯水九年湯旱七載當是時載之於簡楮繼書之
以至如今忽時聽讀觀之陡然毛髪為之惕竪何哉盖
謂風雨以時民獲歳豐猶稱王業艱難若使之四時失
序天道愆期九年潦而民無所得七年旱而種植無苗
以今時民生較之不審當時民將何以為命故孟子有
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誠為的論且方今之時天下歳
獲年豐則家給人足者有之不足者亦有之至加九載
之水或七年之旱果何生焉此非相傳之訛史筆之妄
[015-22b]
難為正論以朕詳觀必終堯在位之時内有水九年其
七年之旱災亦同堯若此之論必契智人之聽若以前
所云為必然則天下蒼生無種矣朕即位九載每度四
時慮恐失序而不調獨勞思於甚者春夏秋三季當為
切慮冬頗少思盖春夏秋三時皆生長結實之際不可
不均調其時設若反常道而生變則殃及庶民君受禍
矣禍自何來來必有源所以源者何天下無收則民少
食民少食則將變焉變則天下盜起雖王綱不約致使
[015-23a]
强凌弱衆暴寡豪傑生焉自此或君移位而民更生有
之朕所以切慮三時慮恐有九年之水七年之旱民無
立命所以讀聽之間不覺毛髮竦然而立驚畏如是為
此也俄九年夏四月初月將終而望雨未至日夕惶懼
必工役之繁勞人太重致若是耶然役將終半難息無
可奈何於是再省於已旁及他務敕百僚以檢察之使
之伸寃理枉施行間次日天鑒我愚昭憐衆庶倐墨雲
以蔽太虛川谷風生江淮氣湧海波上升神龍驅雲以
[015-23b]
蜿蜒阿香奔車而掣電㣲雨降而塊無破薫風和而條
無鳴不傷不溢霑濡草木漸入黄壤雖未見終歳之嘉
禎足見目前之感應可不歌咏而紀之歌曰
薰風解煩天雨清殿廷流水潺朱楹麳麰小滿根已朽
康衢鼓舞撫琴箏四時常道天地經物物舒英大化行
五嶽蒼蒼雲氣靄四溟浩蕩波不驚吾因帝鑒蒙雨澤
敕至羣僚瓊斚傾踏歌旋轉天下平誠可悦人皆寧尊
賢敬老歡相近小車轔轔閒倚軿來賓宜入我帝京霄
[015-24a]
晝山海進坦途暗無㝠惟願乾坤永貞泰良臣世世常
佳名
  黄河說
吴元年丁未闕/ 月遣大將軍率馬步被堅者二十有
五萬渡江越淮北入中原首服齊魯明年洪武初夏四
月定河洛秋八月胡君棄城逺遁沙漠又冬轉戰晋冀
撫有其地關右望風送欵中原是平嘗云君天下非都
中原不可今中原既平必躬親至彼仰觀俯察擇地以
[015-24b]
居之遂於當年夏四月率禁兵數萬往視之遡流河上
足月抵汴梁當是時機務浩繁雖有山川秀麗古今人
之事跡一時不暇歌咏至九年秋八月祀社齋於奉天
門夕坐道上有儒臣待制李思迪者侍其傍皆當時同
舟往者因言北狩河水變遷欲為之說未文明日午漏
思迪以説來進觀斯文意壯水勢說河源文頗順序朕
因以為之説元年夏四月敕有司清江淮水濱及河際
故道某日乗巨艘抵𤓰州是時春水方既潦水初興江
[015-25a]
無洪濤日無酷暑時在清和利征旦吉舟入運河舍半
抵廣陵三日至淮隂舟師入淮是日巽上風多揚帆飛
幟不二時而達河淮二水相合之處見水分兩道清濁
如界並流二十餘里方乃混沌東注既而越淮入河方
覺水上同流極濁而無清至黄而無黒更無他色所以
古今稱黄河宜其然也舟行三旬晝夜居斯水上時刻
聽觀其勢若萬馬奔馳其狀若大地轟馬其湍物之速
一息莫視其山迴石轉之處則水繞勢盤旋於羊角水
[015-25b]
底玲瓏因風激怒濤飛潑天則珠飛雨降有時巨浪如
堤倐然而湧横亘其河使湍者緩流者止細浪者無文
良乆之間衆流輻輳其横亘之水將消忽然一水周旋
則水底有聲喑喑嗚嗚又少時間水中一穴若數丈圍
有如井狀上通天氣下至河底俗呼旋渦是也其水為
旋轉急甚中有飛者上起去渦丈餘霏霏臨岸沸沸觴
人其流於兩山峽之處或直而湍或曲而折或繞石而
旋或復流以觴岸或怒急而雪浪成堆或使山傾地䧟
[015-26a]
或舟覆而楫摧或巨魚一尾之間雖呼吸之際早十里
之程若胎龍美之而出戲或蜿之以一蜿則淵深無底
四野成湖若蜒之以一蜒則瞬目千里莫可止焉斯水
之急乗利之物則有若是耶斯水人云神水每患於中
國為民害者多矣朕親㳺斯上觀斯水之勢遇兩山之
間河狹流急宜其然歟至於平原曠野則東蕩西坍使
桑田變遷水勢少漫亦宜其然歟此堅柔之所申孰謂
有神者歟若非河之無神却乃有之所以有之者極濁
[015-26b]
而難澄滔滔東注亘古今而不息此乆常者也忽然而
極清人影皆毫釐洞見如此者或千百里或數十里斯
可謂神者焉故上古人君載在祀典畏之祀之為民祈
福焉今朕得觀斯水挾直處如經如弦凡山迴石起之
處則盤若羊腸若河隂以達於徐宿地曠而原平則不
然斯水汗汗漫漫浩浩蕩蕩有不可測焉禹貢注云三
門未開吕梁未鑒則河出孟門之上則未為當也必後
人訛其文相傳差失朕曩者既逰今思復述以為說耳
[015-27a]
  保身說
大化言天地之氣運用也世之賢者特以君政配之亦
謂之大化所以天地之大化四時是也所以四時之化
者何所以化者春變夏夏變秋秋變冬此四時之化如
春之化以其太和之氣流行凡世有血氣及生生者草
木之類無不以時而冬見其形如夏之化當長養之際
逢此大化之氣無有不長養此夏之化也秋之化當結
實收歛之時於此之際無有不結實者冬之化當酷寒
[015-27b]
嚴凝之氣於此之時無有不肅殺者此四時四季順而
天地和萬物育纔有失宜則上下有傷此言理性者也
所以人禀天地之氣全順其宜而為之則身安乎蕩蕩
阻其宜而為之輕則致殃重則喪命所以冬不宜穿井
開渠何故以其閉塞之時開則泄厚坤之氣此比人之
周身若完其肌膚而全其體則運用隂陽此常道不過
則知虧支體肌膚有損肉而驚於骨者略少痊乃有隂
陽交媾則命若風中之燭矣何故盖隂陽一媾則周身
[015-28a]
太和之氣運用毫髮無有不經緯者譬猶槖籥而運行
也若橐籥一運傍有他穴則橐籥敗矣匣無用焉人之
身如匣口舌耳鼻為橐籥也若身有損傷則如匣有他
穴橐籥一動風他往其身靡矣有可驗者吾㓜居鳯陽
聞犯憲者受刑既責之後而歸行隂陽之事運動太和
之氣精自瘡口泄氣由患口昇無可止不逾旬日乃斃
丈夫可不戒乎言大化者物物無有不動者是也
  勤惰說
[015-28b]
昔有勤惰居同鄉其志則同其操則異且勤者當為民
時夜則然燈閲古晝則腰書力田家奉頗厚其惰者同
時而民其為人也精文學他務不作日未暮而寢日已
髙而起食畢誦書數行而即悠悠然自以為志士清髙
一日詣勤者田謂勤者曰君子之學精一無二闕/
      我闕/   覽羣書以待闕/ 之用勤
者曰公君子也導我以學良哉終不忘然先生教我罷
農及他務而專書然農書俱不棄也亦可為之惰者曰
[015-29a]
如此必苦其心志勞其筋角况讀書之心且不專耳是
為不可勤者曰先生之讀書以日為計而專某以農雖
畧少妨則以夜代日則又如先生之學矣其惰者飄然
而笑往一日君知二人皆儒者之學道統之傳命使召
至京師各職以官皆侍駕而朝焉其君臣之務朝廷之
大事其為臣也必凌晨而趨待漏而見日暮而歸猶不
恬寢所以者何且凌晨而趨不敢不若然也昔君有善
政者必庭燎煌煌故天子有五鼓而興百僚皆四鼔而
[015-29b]
起此其所以必政務也日暮而歸不恬寢者何恐君餘
政而復召故不敢肆朝廷之務君臣之勤一若是也其
勤惰若斯職斯二人當為士之時獨勤者色頗憔悴而
惰者美色闕/ 一旦臨事則憔者容容者憔矣或以斯
二人昔若是今反若是傍曰何曰君不見蓬頭垢面者
誰曰昔惰者耳曰顔貌巍巍精神光燦者誰曰昔勤者
耳曰吾所以言昔若是今反若是正謂此也曰爾所不
知其詳耳且昔勤者衰惰者盛以其勤者勞於筋骨操
[015-30a]
其心志惰者盛以其逸而無操致筋骨之放縱耳曰公
所言未當吾觀勤者昔為民時因勤家奉頗厚其容顔
當盛而衰何也其惰者因惰家奉頗薄顔色反盛此其
所以足下之説不同也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夫勤者
當色而不色為慮有三一為慮恐衣食不足而不善終
慮之一也次為丈夫於天地間身後無名惜哉慮之二
也三為恐學不愽不能為君之用慮之三也所以顔色
不盛為此也其惰者奉且薄却乃顔色美為忘志而不
[015-30b]
慮茍得澹飯黄虀足以美其腹矣腹既飽矣心無志矣
亦忘慮矣與禽獸何異哉顔色豈不盛歟君不見鹿鳴
呦呦食野之苹闕/    曰草鹿之肥者何以其無
知也一日捕至令食料而牽車料豈不美乎而乃减精
神去肌膚是由不苦而苦也艱哉牛之為物也亦草之
為食當是時肌膚頗定無盛衰之增减一旦駕犂耜於
畎畝主以料飼之其牛也精神倍出力致千鈞吾所以
言者斯皆獸也其所用有異事在涉與不涉耳今勤惰
[015-31a]
二人皆人也難比獸以事之説與獸合若是一日君命
勤者職水部勤乃往達所在水害利隄防堅斯稱職也
君賞加焉其惰者職教布種惰者往達所在罔知布種
之時宜其以民之利反為民之害妨農害稼無功而歸
君略少責焉惰者志哉即詣勤者居謁其人謂曰足下
平日之學比吾頗簡今之用也何過吾之若是致君褒
美焉敢問得何聖人至精至微之道曰無他經不云乎
順天之道因地之利先生熟之矣然熟則熟矣吾但知
[015-31b]
理若是今之行也則又不然曰且吾防水之道順天之
時則一書而不異所以順天時吾乃職水之務斯水也
春陽方興炎暑潦水大作使之隄防即天時也冬三月
天地閉塞農且有隙四澤枯涸堅冰實地浙可以隄防
也順天時也其水之性使往而往使不可往而止順其
性而導其行勿使汨亂五行差謬此其所以因地利合
時宜也其惰者既聽斯言稽首鞠躬乃曰於戲博學匪
行不若無簡藝精專以為用不亦妙乎
[015-32a]
  良馬説
世有良馬生得其時得其主而功於世者三焉又産得
其時而不得其主者八焉所以功於世者昔河出馬而
異常以其背列文彩聖人象則之而數焉使世人避凶
趨吉功之一也唐太宗之青騅蜀主之的顱郭子儀之
獅子花是馬也立雪眠霜當是時載主以建功則有衝
烟突霧驅雨馳風摧堅撫順雖人之有為非斯馬之良
健何如是功之速疾也當時天下擾亂忽爾太平人不
[015-32b]
知良馬之功至今矣以今言之斯戰馬之功二也古良
馬生於帝堯之時則得其時得其主何哉有時牽金玉
之輅以奉南北之郊有時負主以狩西方問民疾苦慰
勞諸侯其良馬之功三也周有追風等騎今古乃曰竒
物也以朕詳之當穆王之時四海咸寧不思巡狩以安
生靈輒便日馳月驟四入遐荒致使八駿筋疲力盡而
乃方歸徐偃又稱尊幾年矣斯不得其主而鞭策死者
斯八騎也近世以來凡馬既多良馬甚少前歳西蕃戍
[015-33a]
將來言邇來西戎忽生良騎一色如墨雲凝於太虛風
動騣翻獵獵雲開霧合尾搖數尺蕩塵以除埃首舉神
樞則視若奔星掣電雞鳴項立雄然四足風生以臣之
度可使至朝而不許在野朕於是命使西馳以諭酋長
使達彼酋長惜良騎而晦之使者因數馬之狀况酋長
密邇邊陲聽命之所不能隠蔽闕/ 日進及其進也盤
桓不捨於是以為疾其蹄而來獻至馬廐朕視之貌態
如其言者今足不能為我之用當時敕所司牧於鍾山
[015-33b]
之陽今三年矣所司來奏馬之足疾日已痊矣陛下可
試乗之以洪武九年冬十一月十日馬至因命儒臣以
為説朕亦以馬有功者三枉勞者八述其云耳
  生擒虎説
虎性殘生以肉為命擊搏之性生而禀之者非異也人
云猛虎觀其所以未為猛也乃理性之使然食肉而生
故搏而無已所以見獸則見食矣急趨而搏略不少遲
心無畏懼所以人云猛獸今是獸非猛也乃無知耳且
[015-34a]
當未怒未悦之時徐步平原其落魄之勢以巨比之則
豢貓不似以形校之如貓無異若食飽而悦跳躍之狀
何如貓之一也或雌或雄若呼羣唤對則吻張而牙露
腰伸而尾舒聲震山澤時乃風生草偃獸為之駭若有
時而倦當谷而眠非獸不近人亦莫識以其無知也何
以知其然盖以其産於野非人可近彼亦不可近人當
出入於崇山峻嶺食麞鹿啖狐兎是其宜也何期近城
廓邇村店逄人而搏食之人有知者避之然妨民生理
[015-34b]
甚為民害時壯士聞之彎强弓挾勁弩持戈仗矛調鋼
鏃而扣弦將行而捕虎時智將笑而謂曰一虎在山用
心若是忽獅行村野將如之何虎雖猛而無知以兵得
之則斑斕之皮無用矣若以智得之可以除害全物也
即時張網重岡噪鼓而進振金而前虎雖無知亦徐行
而他往不時而虎投網矣遂得生擒於戲若以有知而
力鬬無知是亦無知若以强而鬬强其損非彼即此可
不戒哉
[015-35a]
  牛搏虎説
世有走獸其類多端有生而在野者有生而受人豢者
斯二者之為物如在野者兕虎麞鹿狐狼獅象且如獅
虎之猛狐狼之狡雖生而有之者終為人患乃無益於
世其麞鹿犀象生食平原之草昔聖人取之以時如象
備法駕以供四時之祭麞鹿為殽羞亦祀之用如家豢
而有功於人者牛馬駝騾驢犬是也且如負重載逺則
有駝騾驢若墾田闢地為農之上功者無出於牛之力
[015-35b]
也若開邊拓土巡守封疆而備侮其馬之功又為不小
犬之力㣲守舍之功猶義然邇來天長縣羣牧監奏本
縣民人戴姓者朝出其妻牧牛於野平昔豢犬隨之其
犬或前或後時左時右縱横行之俄而入草莽間乆之
不出戴氏之妻牽牛往尋之去未百步乃見虎據叢而
食犬虎見人至棄犬趨人其戴氏之妻被虎所搏搏而
未傷所牽之牛見主有難忿然而前詣虎所在虎乃釋
人而應牛來云二物相加哮吼而弄爪牙者虎側二角
[015-36a]
而奔擊者牛不逾時而虎負牛勝人難消矣夫獸之為
物雖品有髙下力有巨㣲人之取舍用其所長牛本拖
犁耜墾田種穀而已未聞他能如野之猛者無如虎豹
猛甚而伏虎豹者獅也今戴氏之牛威猛如獅志意同
忠豈不仁獸者耶於戲獸之報主也捨身捍患人之於
世如者不如者何哉於是别賜戴氏之牛以代仁獸而
自終豈不人報獸之宜乎
  賜宗泐免官説
[015-36b]
世人災害有三往往皆不自知故其災害周流方寸間
日夜無息今古未嘗有能盡去者所以釋迦成道教化
衆生指迷破昏乃云災害之三者曰貪嗔癡斯三者孰
能不備孰備而不殃所以古今不備者聖人是也雖備
而不殃者賢人是也洪武九年春遐逰天界見住持僧
宗泐博通今古儒術深明詢問僧之苦行本面家風果
何幽靜傍曰是僧動止異常因識儒書大知禮義又非
林泉之士於是朕命育鬚髮以官之當時本僧姑且奉
[015-37a]
命而不辭待至髮長數寸將召而官之其僧再辭而求
免願終世於釋門吁難哉世人之於世誰不欲富貴妻
子名彰於世者歟今是僧却富貴弗美妻妾可謂三害
之中善却一者歟人將謂是僧生性淡薄有是歟抑𤣥
悟之有知而若是歟不然其僧生性淡薄𤣥悟不可以
言貌而見葢丈夫之氣初志不奪斯僧是其人也特聽
而免官放老山林其世之三害僧不為一害所迷妙哉
  僧道衡説
[015-37b]
公私利涉古今不異之謂道辯輕重分毫釐國行民用
市無爭者今謂衡其道衡二字凡達人智者不可不深
究其理焉且道即路也昔聖人允執之性無所名特以
曠大永長之事配而言之故以道稱夫衡以權合之法
布天下雖至巧者無所施其姦至愚者憑此而不惑所
以衡稱昨逢越中沙門自號道衡於斯二字甚相符契
於戲心常履道而不迂性常如衡而不曲道哉衡哉不
亦美乎
[015-38a]
  僧道竺隠說
僧之殊俗者去姓是也務立字為名爾以道竺隠稱自
以為奇孰不知色界之道無盡法界之道無窮斯道幽
乎顯乎有相無相曲如羊腸一縱一横誠如十字又若
弦在雕弓其世之君子小人故有馳之異同今爾擅道
名可謂志矣且竺者西域之國名也我中土智僧此立
為佛刹爾云於此而隠其道承如來之教乎説者如來
成道時放眉間白毫相光照大千界指迷破暗利濟羣
[015-38b]
生豈不彰之顯之爾乃以隠自任何也且隠者匿也吾
所不取智人人明其道幽其德名彰不朽果隠其道則
不許然嘗聞聖人有云德不在彰道不在顯終日乾乾
汝若是乎若此後必了然哉
  僧玘太朴説
僧多捨俗惟立字為名何也以其法殊人主之教故也
邇來有僧用三字為名曰玘曰太曰朴且玘玉之至精
者也太無上之巨也朴實而不虛混而不鑿斯三字之
[015-39a]
用果如是乎若是則仁者體之又可為而不可哉今僧
用斯三字理道深長機根淺露者莫可探其趣若遇良
工必由雕琢而方見其形也昔如來朴太虛混厚坤故
發問於未判之先孰雕琢而使澄清列無量之象於穹
壤七曜運行其間布海岳於鴻龎百川東注此由太朴
而至窮窿果理之使然氣質之變焉吾聞智者云混沌
靜乆而乃此今僧捨俗認朴必釋教之然哉
  天界寺花架説
[015-39b]
暇遊入寺長老同行見綺砌為檻中植薔薇而又竹木
架之工以編之屈蟠龍蛇之狀令不得曠蔓枝莖因之
有感嗚呼甚哉違大化恩不及草木必有積焉朕嘗目
種花之徒務以竒為妙故屈蟠其枝莖以招買花者也
然其人智巧多端身不滿三尺朕謂花者曰爾生計若
此家傳否曰然爾身若此亦家傳否曰三世矣吁愚哉
人云世有隂隲然後獲昌所以隂隲者利濟羣生是也
不但不殺而為隂隲但能惠及草木亦隂隲焉若使草
[015-40a]
木不得自然而乗大化之興尤為損德必成將來之患
矣其佛㑹之中雖有持花獻果者正所以不花而花方
為聖人之妙若植其根節其莖蔓使疎條巨蕋朝夕樂
觀不惟損德必有愆於身後因詢種花之徒有感特述
寺修花之説
  僧犯憲説
佛之立教也惟慈以及衆身先忍辱所修者諸惡不作
百善奉行斯佛出世始此因由於西域五天竺國賢愚
[015-40b]
敬之無有慢心五百年然後流傳中國賢信愚化又二
千年其間智人亦因是而通神者有之有流此而無終
者有之然凡居是者必忘憎愛去貪嗔却妄想雖不前
知亦也效佛之宜洪武十一年秋八月天界有僧訴於
中書其辭曰為主僧者非理辱甚中書下刑部究其源
其間觀形狀識縁由自妬忌而起信讒而亂以致福消
禍增累及平人若干比問分明人各受刑矣於戲禍福
無門惟人召而速至僧不務修造愆而犯憲法司論如
[015-41a]
律宜哉
  命道士楊宗𤣥住持萬壽宫説
世有已往之事而不冺者曰宗他無知之機曰𤣥此果
宗乎𤣥乎昔聖人之馭世也以三字設教以宗為統紀
之名以𤣥為心法之授於斯三字凡世人者奚啻其根
洪武十年有司奏朕北平萬壽宫急缺住持朕命朝天
宫提㸃於羣道中擇超者使往焚修焉明日提㸃將至
住持者朕謂曰爾姓名何對曰臣螻蟻之稱楊宗𤣥是
[015-41b]
也朕觀斯人玉樓銀海相應頷下遒髯如線其於壽也
不為不髙矣然朕目斯道顔如三春之夭桃色若紅杏
初芳必交梨火棗之嘗吞霞瀣之乆服非若此安能如
是今敇往而興教必稱職焉因為之説汝往欽哉
  雁歸説
鳥之理者惟鴈善秋南向春北歸是知四時之代謝且
歸向之際陣列長空雌雄互喚次第有序斯理成義就
翅天而征視者莫不以為美乎或曰畏寒或曰畏熱傍
[015-42a]
曰不然是鳥靈明得之於天固善知酷寒盛暑所以歸
向有期未寒而南向未暑而北征所以避其甚也又南
向不失期者為稻糧也北征依其候者為育雛之故也
夫鴈之靈南北之趨皆處不寒不熱之時致如生子沙
漠處於無殃也今之人善觀鴈善不能去已之惡從已
本來之善人者乎
  紫鴈南賓北歸説
二儀既判萬物生焉然覆以下載以上風物之殊人言
[015-42b]
之異又豈一爾且中國去朔漠之地逺不五千里致紫
鴈節之以時往來乎春秋斯正風物之殊也夫鴈之南
賓一為朔風之所使二為食啄之必然每春歸之依期
盖當育雛之時將至亦炎氣之相催故春秋往來雖不
期然而然者乃自然也鴈何專生北地南方弗産謂何
因朔漠之地曠數千里絶人盛夏清凉水草甜嫩得以
自由生子無擾是生此地也雛翎方硬秋風初發所以
南向者地將凝雪水將堅冰所以避寒也不南生者云
[015-43a]
何夏多炎氣水陸人稠子生人擾酷暑薫蒸陽氣初舉
赤日東升北向者為此也於戲鴈鳥也知避凶趨吉節
飲啄隨寒暑智同人焉君子不理道而稱君子信有之

  普達説
朕有臣曰普達其為字也甚深妙焉無所不遍曰普無
所不知曰達斯普達二字昔人有之則聖賢焉又非慵
慵愚下之有者也是普達也若以此為名名之無知其
[015-43b]
所以然而乃慵之而又慵也若或知其所以然不特獨
善其身又將利益焉然斯臣見休官於家猶且思朕之
切扶笻而趨凡三晨一朝傍曰黑髮白齒揺脫骨已倦
筋已疲何數如是乎曰不然至忠之所感無知其勞者
也嗟夫世人皆若是奚由朕化之乎
  漢說
漢之說天河也且漢汪洋也瀚漫也銀河也朕臣以之
而為名豈不大也哉嘗聞吉人天相其必兆先斯臣昔
[015-44a]
逢元季豪雄角立漢獨能倡義旅以保生靈當保之時
則與雄者戰當戰之際迎鋒横矛魁魁然而﨣﨣旗張
鼓譟孰敢當前斯雄也斯勇也豈不與漢之汪洋瀚漫
之相應乎以是而觀之首以漢稱豈徒然哉
  仲右説
物之有三中曰仲學出於人曰右斯果誠説之謂歟誣
說之謂歟邇來忽巾者來朝名仲右其人善變應及其
窮也無稽以之而無稽或然理焉以之而理焉理不物
[015-44b]
濟棄之𦕈之而或不可斯人可以居山慵已演清談愚
愚者又足可訓不可教者又足可以與可教者語然物
各有偏順其情而有何不可可也尚未可未可猶不可
嗤之而叱之孰可孰不可今使之自然端倪乎
  道患説
道本無心非心不道事道道事心事事心本末開張由
來一乎殊形異態匿入幽㣲當此之際是何端的問甚
事勢之浮沉漚花泛水月印湍流邇來透網掠花之蜂
[015-45a]
車渠馬足之蟻僥倖脱身於萬死迷不知其已也蜂暢
嗚嗚然而趐空蟻快躡躡然而趨塵是皆墮之又墮迷
之愈迷孰曾量之而論擬之而疑度後先之覺乎今泛
泛之徒興憎愛之勃勃起是非之翩翻反為誠者之憂
心是何持教者耶
  佛教利濟説
釋迦之為道也惟心善世其三皇五帝教治於民不亦
善乎何又釋迦而為之葢世乖俗薄人從實者少尚華
[015-45b]
者衆故瞿曇氏之子異其修異其教故天假其靈神之
是説空比假示有無之訓以導頑惡斯成道也今二千
餘年雖有慕道者衆踵斯道者鮮矣然而問有空五藴
寂憎愛度世之苦厄者有之此所以佛之妙或張或歛
斯神也巨則靈通上下㣲則濳匿毫端是故聰者欲得
杳然愚者無心或有善之其故何也所以天機之妙人
莫能與知設使與知則人與肩也奚上之而奚下之耶
且佛之教務因縁專果報度人之速甚於飄風驟雨急
[015-46a]
極之而無已人莫佛知今之人愚乃曰佛善超生度死
朕嘗笑之所以超生度死朕嘗分析愚誰我知妙哉佛
之靈人能生肯為善則死亦昇矣設使生弗為善死亦
弗昇豈不定業者歟夫何時人不知修持之道頑者而
為者曠獲宗㫖者少縱得之者甚微若時人知修持之
道以道佐人主利濟羣生其得也廣若量後世子孫其
福甚博所以者何葢濟衆闕/ 報之其修身者否濟衆
一身而已云何巨福之有哉
[015-46b]
  鍾山僧妙雲
倐出無心之謂雲遂歸無跡之謂妙此果雲乎妙乎吾
聞鍾山有僧以妙雲為字良哉斯僧非知理之必然安
善稱耶僧本侣影空山儔燈松底吟清風翫皓月捫已
探淵有時觀浩氣於層霄之外是果拘四大而修耶忘
形而鍊耶是論是議為衆僧之所以又非著象於妙雲
者也且雲之妙倐然而靄恍然而靜須臾神乗龍駕雷
雷山蒸海湧見如是之態雲之體也鴻𪷟寰宇霶𩃱下
[015-47a]
注山川槁醒無形而形有形而化功成而寂杳然莫知
其所以人以為竒吾嘗以為妙者乃為雲所生耶雲為
妙所出耶是謂空者言虛實者云妙其妙雲之説無乃
僧若是乎
  還經示僧
昔誠之説如金經千萬刼而不冺若或見之則沃聰者
之槁心開愚昧之方寸嗚呼道哉覺哉孰能體之而無
上守之而無為斯二字之所以然而闕/    盡者
[015-47b]
乎斯誠之説如浮雲之馳空若漚花之汎水雲影之逐
風睡酣之幽夢斯果虛之謂歟守之謂歟然必先覺覺
之後覺然之又將愚昧而疑之嗚呼清風搖水蟾影沉
淵孰能機其所以然耶且曩之妙也赤日升崑崙神龍
浴滄海是又體之而非體相之而非相是皆著相而能
耶無相而智耶又必我相人相而較之豈不廓落奔星
靜淵臨月是説是問必九年之傳善我明不然風翻月
影倒掛湏彌問石為舟千艘浮水巨木連枋作大海底
[015-48a]
是皆性理者耶
  戒慵儒説
儒有從慵其體而為垢螟之蟲舍其身蟲得無阻而有
為焉於是窩其首日獲恣意時蟲子孫繁衍乃列衣體
而窩之巨者以髮為巢蟣焉以衣為窩者亦蟣焉而更
召他毫螟者各舍於毫根不逾數月被垢螟之黨誘毫
螟者衆以數言之則有八萬四千户之多遍舍慵儒周
身其慵者宵晝不得自由彼時指無完甲肌無完膚傍
[015-48b]
有詢者曰先生起居無寧搔衣搜首畧不少暇無乃修
煉而有妙乎而奇句未成而方寸擾乎曰不然吾數月
以來身瘡首虱肌肉臑動髮根水生無可奈何豈他術
句而竒妙哉詢者曰先生晡時而寢日髙而興歳忘其
櫛一紀而浴然乎曰然曰若此則吾知先生之疾矣昔
者南華老人有云蝸牛之首尚有蟲為其國况先生塊
然一物弗與蟲較斯必垢螟毫螟之蟲為之此疾之源
也慵儒聽之遑遑無所措詢者更謂曰未已不獨擾動
[015-49a]
八萬四千毫竅將必憂於三百六十要關於斯之難可
不早為之醫乎於是慵儒求親告舊令其子東馳西奔
以買名方正倉惶間俄一貨疥藥者過其門貼下一紙
名其方曰日一沐浴而三利櫛其毫螟之蟲畏湯而必
捨毫根而解去首髮不蓬梳篦勤臨則垢螟之蟲畏梳
篦而亦解無患矣時慵儒依方不逾月而可詢者見之
曰先生若何曰痊矣詢者曰非闕/    痊不止不
痊以先生之慵將欲致妻子於饑寒故諭先生醫之也
[015-49b]
  飛鳶互搏説
朕聞世間萬物飛者萬物中一物也然飛本多類獨鳶
載中庸其中庸之説鳶也云上下之察吾茫然哉吁見
鳶互搏啟人不仁之心還肯效乎嗟夫强凌弱衆暴寡
先王治之人而效鳥者人乎
  解夷狄有君章説
夷狄禽獸也故孔子賤之以為彼國雖有君長然不知
君臣之禮上下之分爭鬬紛然中國縱亡君長必不如
[015-50a]
此是其有君曾不如諸夏之亡也宋儒乃謂中國之人
不如夷狄豈不謬哉
  解攻乎異端章説
攻如攻城之攻已止也孔子之意盖謂攻去異端則邪
說之害自止而正道可行宋儒乃以攻為治而欲精之
為害也甚豈不謬哉
 
 
[015-50b]
 
 
 
 
 
 
 
 明太祖文集巻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