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371 魯齋集-宋-王柏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魯齋集巻十三      宋 王柏 撰
  題䟦
   古中庸䟦
中庸者子思子所著之書所以開大原立大本而承聖
緒也義理精微而實難于窺測規撫宏遠而實難于㑹
通衆説淆雜而實難于折衷此子朱子以任其責而後
學亦已春融而氷釋矣惟愚滯之見常覺其文勢時有
[013-1b]
斷續語脉時有交互思而不敢言也疑而不敢問也一
日偶見西漢藝文志有曰中庸説二篇顔師古註曰今
禮記有中庸一篇而不言亡其一也惕然有感然後知
班固時尚見其初為二也合而亂之其出於小戴氏之
手乎彼不知古人著書未嘗自名其篇目凡題辭皆後
人之所分識徒見兩篇之詞義不同遂從而參伍錯綜
成就其總題已天賦為命人受為性所賦所受本此實
理故中庸二字為道之目未可為綱誠明二字可以為
[013-2a]
綱不可為目僕不揆妄僭為之隱索取而析之以類相
從追還舊觀但見其綱領純而辨也如此之精條目䟽
而理也如此之瑩首尾相涵可謂縝密氣脈流通可謂
融暢雖各題一性字而其義不同一原其性之所自來
一原其性之所實有雖各提一教字而其旨亦異一以
行為主故曰脩道一以知為主故曰明誠始于天者終
於天始於誠者終於誠分限嚴而不雜塗轍一而不差
子思子亦可以無遺憾于千載之上矣或曰自漢晉以
[013-2b]
來諸儒先未嘗疑也至於朱子章分句析研幾極深而
無間言也子何為者而勇于妄論乎曰非敢妄也有所
證也此書惟哀公問政章交構為最深加以王肅貿貿
然獨掇此章充塞乎家語之中此先儒之所以不疑也
幸有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十有四字鄭
氏所謂悞重在此者此感人之根乎其論舊章之痕迹
尚未磨也其往參之位置尚莫掩也使後世可以指瑕
索瘢正其苟合者殆天意也又以班固中庸説二篇五
[013-3a]
字不列于諸子之上而晦昧于古禮經之末竊意子朱
子未必見也或見而未必注思也不然以朱子之精明
剛決辭而闢之乆矣奚俟于今日哉
   䟦西樓姪孫三帖
黃山谷云學子瞻書但臥筆取妍至于老大精神可與
顔楊方駕者則未之見也予嘗謂欲識坡公運用之妙
當于中筆清圓内求之因有感亡友無適之言為之愴
然書于后
[013-3b]
    右坡字
朱子字銘云放意則荒取妍則惑此八字足為作字之
要訣惟米南宫字當於放中求妍此前一帖是也
    右米字
益公之字端重謹密如其為人此猶中年之作也每觀
退傳帖無異往昔此其常徳尤可嘆服於此又識前輩
後進愛敬兩盡其道足為世之法矣
    右周平園字
[013-4a]
   䟦蘇愚翁詩
太古蘇兄録示先府君讀先覺録之句雅健感慨如見翁
焉猶歐陽公重讀徂徠集也夫生之有死人所共知子
路尚何所疑而形于問夫子答以未知生焉知死可謂
深切子路不悟終不得其死曾子之疾示門弟子以手
足之全且言戰兢自持之功自謂免夫而易簀一段猶
在于垂絶之際吁是豈不亦難矣乎愚翁曰潔白事脩
持從容中繩墨可謂知生矣曰之死了不惑可謂知死
[013-4b]
矣曰為此重憂惻亦曾子淵氷之戒云
   䟦前人垂死兩日前分韻詩
身如蟬蛻夢似楊花此不知死者之言故謂之詩䜟愚
翁洞達生死兩日前分韻詩有羽翰一息凌霄去之語
此不可謂䜟也亦因事微示之意耳彼以偈頌歌詩張
皇愰漾者是不安于死者之所為觀此可以知愧矣
   䟦鄭北山梅花三絶句
詩言志志者事之符也北山公賦梅花三絶豈非平生
[013-5a]
之筮辭乎劵臺之上宜植十數根林立于翁仲之間使
公生氣常伸於嚴冬大雪之中勝於豐珉前後之刻多
矣雙岩亦然之
   䟦大愚四帖
麗澤輟響而大愚先生實嗣其音故于同門朋友拳拳
篤叙若家人然觀此四帖藹然忠厚之意見於言表機
杼之感參松之間皆相與之真情王丞諷切之戒所以
全交道之不苟寒忩兀兀恍如昨夢此當在明招感成
[013-5b]
公講道之故迹也不能生還之語尤見守命義之有力
兒軰不免為故人累非平日敬愛之深必不輕發此言
時慶元乙卯之冬而先生果終於謫所嗚呼悲夫景華
吳公之後保守此數帖今七十有餘年家世&KR0929然足以
不朽族孫珹將以前後二帖登於樂石志趣之雅所可
尚也為之書于后
   書葉西亭鈍漢傳後
昔先大父與相國葉公同讀書于野堂同登紹興戊辰
[013-6a]
第誼甚篤也先君與直閣公契好尤密某㓜孤廢學中
年始獲登西亭伯仲之門即獲觀鈍漢傳當時未解公
意但知字有樂毅論體襲藏惟謹咸淳辛未之季春公
之子天啓擕此傳出示恍然如異世事自念某亦嘗以
魯自厲魯猶鈍也鈍亦魯也字義一而用有不同公欲
全其鈍無競世之心也某不敢安于魯有願學之志焉
今某之魯猶故而公之鈍不特全于一身天啓入仕餘
四十年一麾猶未入手可謂能世其鈍者與斯所以為
[013-6b]
識者之所敬云
   書鄭北山祭吳忠烈廟文
以書生馭宿將危事也豈虛言足以服其心哉每讀北
山鄭公吳廟之誄使人躍如凜乎壯哉辭也黙成先生
所謂至矣逺哉猶有餘味然不有英氣鼔舞于灌薦之
表警戒豈能竦然於稱賛之中乎嗚呼子房妙于機策
士也孔明精於才自用也惟裴晉公謂處置得宜者近
之後一百三十年里下士王某傷今思古為之長太息
[013-7a]
書於崖碑之后
   䟦東邨山谷詩軸
古涪翁元豐乙丑在館時畣外甥孫莘老之詩氣和而
真力壯音澹而古意完此所以為髙也然世之知公者
不過曰老禪曰草聖曰詩𣲖宗祖而已孰能思其名在
黨籍艱險百罹蟬蛻南荒而不悔髙風勁節凛然千古
東邨先生抑亦尚慕其為人豈徒寳此軸哉幸蚤輟清
俸登之堅珉不然則墨必盡剥而迹遂湮微豈不為博
[013-7b]
雅之恨乎
   䟦朱子帖
乾道丁亥秋文公朱先生訪張宣公於長沙道由昭武
拜端明黄公中於里第先之以長書其辭前後有曰八
月十一日具位朱某敢齋沐裁書請納再拜之禮於尚
書端明丈台座云云/今日之來葢將頓首再拜于堂下
以償夙昔之願伏惟明公坐而受之使得自進于門人
弟子之列而不孤其所以來之意則某之幸也鄉往之
[013-8a]
深不自知其越僭敢以書先于將命者而立于廡下以
聽可否之命其書見於文集九月抵長沙此書則在長
沙時遺東萊先生呂成公之手筆也故書中首言見端
明事稱其徳履且自愧淺之為丈夫時朱子年三十有
八其景行前修氣識宏逺度越一時至今使人躍然興
起嘉定乙亥金華後學王柏受是書于成公門人獨善
汪公大度之家寳藏于笥又五十有七年矣嗚呼自三
先生之聲教絶響後生小子安識前軰敬老尊賢之禮
[013-8b]
哉至於辭受之宜儒釋之辨當時朋友切磋之實意典
則滿紙義理沛然大有補於世教者後欲併刻石於麗
澤書院以退弗果慨流風之日逺愳遺墨之遂銷為之
三太息敬識其不敏於巻末云一百有五中秋某拜手
謹書
   䟦潘竹真四尖詞
竹真以扛鼎之筆力游戱題詠張皇幽𣺌華彩四尖使
人畏避不敢逼視正坐山靈水怪不能牢扃深拒漏泄
[013-9a]
一段風雅于二三君子以發鴻音振古之閟而反嚴號
令戒堅壁或者疑此意之未廣彼將復命曰今之王公
大人所好正不在此請毋過慮
   䟦北山畫朱子詩送韋軒
朱子逺遊歌雖少年之作已見其器局之廣立志之堅
既有以開擴其問學之基矣其送胡籍劉忠肅二詩則
紹興己卯時年方三十克己一詩觀書有感二詩則紹
興庚辰也挽延平先生二詩則隆興闕/ 也酬南軒贈言則
[013-9b]
乾道丁亥也齋居感興二十首及分水嶺絶句則乾道
壬辰也論啓䝉絶句則淳煕丙辰也題寫真絶句則慶
元庚申踰月而易簀矣朱子之詩凡十巻其精微之蘊
正大之情皆所以羽翼六經發揮聖道何止此三十有
二章而已葢余平日之所涵咏獨于此而有得焉端平
丙申請于北山何先生書于一編清勁端楷無一筆匆
匆亦足以見其心德深潛淳粹之懿慨北山已不可復
見將誰與同此心乎韋軒別駕純實㢘介恪守家法景
[013-10a]
慕朱子發于誠心歸敬北山意亦獨至於其滿替而歸
侍庭也敢以朱子遺成公一帖及此編相其行行必有
贐禮也或暇日整衿澄慮披展玩索躍然興起如相與
撰杖于滄洲雲谷之間不知古今之逺出處之異庶不
負尊賢之初心云
   䟦竹溪呉君詩集
僕聞前人語學詩者須有夙根有記魂有吟骨有逺心
然後可以頴異上三者出于天資不可强至於逺心當
[013-10b]
從學問中來今觀呉君詩集前有吾畏友葉通齋序矣
奚待僕之言況感興前三者已窺朱子之遺意學問亦
可以得師尤不待僕言者輙書于後而歸之云
   䟦東邨所藏帖
咸淳辛未之冬幙長東邨先生出示本朝名公帖其後
有䟦乃李文簡之子校書公及雁湖也校書名在慶元
黨禁嘉定辛未偽禁初解起知三湖鴈湖字季章於朱
子為尤宻今言得先公手書凡八紙止存其二而已錫
[013-11a]
山尤公攻槐樓公固先友也若後湖蘇公浮休張公清
江劉公相去差逺未必及交内有諱復者不知為誰或
疑其姪顧名雖不甚顯字已將滅隱然尚有典刑古人
所重墨蹟不特取其字也亦敬其人也世變之開閤盈
虛豈有窮哉如慶厯元祐諸賢之帖今已不可多見況
晉唐之名家乎雖然物必萃於所好誠能博擷廣受久
而不倦豈止晉唐之遺跡尚可得雖鼎鼐之潤篆籀之
光照暎于左右亦不難矣吕子曰心思之不可囿而滯
[013-11b]
也是亦不可不鑒也
   䟦怡齋吟稿
先君子與博士戴公為同門友契好甚密予自束髮常
得立侍左右先君之喪博士哭之甚哀撫諸孤甚厚未
半年博士竟卒于中都哀誄傳播方知為公夫人之作
也益重博士之賢足以掩夫人之文聲與先君同日葬
于婺女鄉兩塋相望不半里其後嘗展升堂之拜與公
諸子亦密獲觀怡齋吟稿凛然貞潔之操見于比興間
[013-12a]
自在閒雅殊無粉澤之氣古之列女節婦未必有也夫
人卒先兄適莊為書埋銘一時哀挽有曰博士誄文千
古恨怡齋吟稿一編塵遂為絶唱不幸風規不振遺書散
逸予嘗太息而言曰吟稿與塵俱不見誄文和恨總成
空後六十年族孫&KR1256擕一巨帙見過吟稿誄文恍然到
目而幽刻亦在焉為之驚喜感慨曰後世固有好雅之
士不患不傳斯稿也正患斯稿之傳傷夫人之無後也
雖然三百五篇多婦人女子之詩聖人未嘗不採所以
[013-12b]
興起人之善心𨗳性情之正有補於世教也尚矣固不
在家藏而私寳也予於是書于巻末云
   䟦朱子與汪獨善手帖
朋友之義實貫人倫如五行之土五常之信不亦重乎
昔獨善汪先生從大愚吕先生之在貶所也不惟調䕶
扶掖以慰其牢落之懷而又講切磨劘以勉其所未至
固無愧于朋友之義也某為兒時及侍杖席言語容貌
恂恂和易人不過以謹厚長者名之及義所當為奮袂
[013-13a]
逕前乃如是之勇有平日言論激烈者之所反不能何
也先生嘗書而刻之柱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於行此
亦敏行之一驗與今觀文公手筆粲然辭氣慷慨所以
嘆息二先生之事凜凜然足以立千載懦夫之志是以
起敬而書于後
   䟦朱子所書出師表
聞昔朱文公酒每酣多朗誦出師表而或書之以贈友
人今見刻本想其慷慨興起之意猶燁然㸃畫間文公
[013-13b]
嘗曰孔明有王佐之心而道則未盡學者固不可徒讚
嘆于文字之間而已要當知其心之所存道之所未盡
庶或有得于文公所以書之之意
   䟦劉撝堂作立齋銘
昔夫子教伯魚曰不學禮無以立教門人亦曰立於禮
又曰不知禮無以立也則知聖人教人教子無以異也
今撝堂所作立齋銘而推廣立之義以是詔其子以是
教門人又以是勉其同志可謂得聖人之心者與竊謂
[013-14a]
士不志于道固無以為立之之本然道之體廣大而禮
之用精微是固必存心以極其廣大又必致知以盡其
精微二者相資然後能卓然自立故不為事物之所搖
奪矣此學者之所當共勉也
   書尹和靖墓銘後
先生戊子所進讜議明大義以破姦謀正君心以立國
勢不合而後求去此正是從容進退可法者也今誌墓
者不書此一節乃曰朝廷哀其病且老使以奉祠而去
[013-14b]
是何等語哉徐考其為人乃諂事秦檜方為告訐之舉
豈非其邪志方熾反以是舉為先生之病乎讀之令人
氣塞不知秉史筆者能發明否
   䟦滕行父三峽圖
巴峽之險古矣然則西方之險與東方之險與水固無
分於東西險則因水之髙下南渡恃蜀非恃險也以魏
公之倡義二吳之忠武雖有興王之基亦僅僅自保耳
數十年來貪風西被蜀産盡而人心離故敵人以數千
[013-15a]
騎如騁無人之境今之任蜀果有張吳之才與否則所
謂巴峽之險方為東南之深虞江山如昔而形勢頓異
不知當路者曽以是為慮與因觀圖有感題其後
   朱子詩選䟦
先生之詩見於文集者止十巻每病其比次失倫裒定
紛錯無以考其嵗月之後先因以驗其進退之序首巻
雖先生手自删取名牧齋淨稿然實少年之作也今觀
遠游一篇已見其規廡之大立志之堅既有以開擴其
[013-15b]
問學之基矣其次巻則自同安既歸受業於延平之後
時年二十有八自是往返七年豁然融㑹貫通而寄興
於吟咏之際亦往往推原本根闡究微眇一歸于義理
之正盡洗詩人嘲弄輕浮之習其挽延平時年三十有
四誦其本本存存之句亦可驗其傳河洛之心矣南岳
唱酧實乾道丁亥時年三十有七齋居感興二十篇其
壬辰癸已之間乎凡篇中所述皆道之大原事之大義
前人累千萬言而不能彷彿者今以五言約之此又詩
[013-16a]
之最精者真所謂自然之奇寳與南康諸篇則己亥之
後於是年五十矣晩年詩不多見末巻尤不可考最後
題寫真絶句去易簀纔一月其任重道逺之意凛然於
十四字之間嗚呼至矣先生道德學問為百世宗師平
生所著述以幸學者不為不多而學道者不必求之詩
可也然道亦何往而不寓今片言隻字雖出於試筆脱
口之下皆足以見其精微之蘊正大之情凡天道之備
于上人事之浹于下古今之治亂師友之淵源至于忠
[013-16b]
君愛國之誠心謹學脩己之大要莫不從容灑落瑩徹
光明以至山川草木風雲月露雖一時之所寄亦皆氣
韻疏越趣味深永而其變化闔闢又皆古人盡力於詩
者莫能闖其戸牖亦未必省其為何等語矣某又於逺
逰寫真二詩獨得其為學之始終焉庶幾乎金聲玉振
樂之大成也與
   朱子繫年録䟦
朱子繫年録者録朱子之遺事而繫之以年也先生舊
[013-17a]
有年譜門人各以意裒集往往詳其出處者或略於講
學備其著述者或缺於事實殊恨未周某生也晩曾不
獲侍滄洲之杖屨髙山景行寤寐不忘近年以來得先
生遺書一二而潛心焉每欲考先生著述之前後以驗
其進徳之序文字缺略力所未能暇日捜掇姑以其可
考者類為此編先之以師友之淵源次之以致君澤民
之事業而以易簀淵氷之戒終之故於此三節特加詳
焉置之几格時備參訂後有可考又將續之是亦魯鈍
[013-17b]
者之拙工不足為他人觀也因識其嵗月於后
   䟦潘子宇還淳集
潘頥齋集南渡後諸家之詩為三帙舉以示予暇日嘗
觀之玢磷艶逸刻飭嫻冶既富矣乎予少年時嘗酷好
之乆而知其無益也遂不復從事于硯席間今乃不能
識其用意精妙處葢聞古人之詩也善者興起人之良
心惡者懲創人之逸志故可以被之管絃薦之宗廟感
鬼神動天地聽之者得性情之和綱常之正其化民善
[013-18a]
俗功用如此茍作之無所益不作非所欠反使人之逸
志肆而良心亡其傷化悖理為害甚大豈獨味漓而質
□哉今頥齋欲還其淳古之風宜何如當使鄭衞哇淫
之習不接乎耳不入乎心潛玩乎三百五篇之精微上
求乎英莖韶濩之盛斯可以稱此名矣
   徳夫弟史斷䟦
横渠張先生曰觀書且勿觀史非史之不可觀也實未
易觀也史未易觀而亦豈易斷哉寳鑑明而後妍醜可
[013-18b]
見此心明而後是非可决欲知妍醜先磨此鑑欲决是
非先治此心實要法也治心之法無他亦沉潛涵泳乎
聖賢經傳之中收歛齋肅而無放肆馳騖之病則此心
明矣徳夫以少年時史斷見示遂推其斷史之原本授
之非獨可以斷史也立身之道亦不外此
   復齋書目䟦
醫家書目者復齋汪君某之所編也予嘗聞其説則知
醫道之甚難昔之聖人妙參二氣精度五行推衰旺生
[013-19a]
克之由辨虛實盈虧之理著在方册垂世立教於是經
之以道緯之以證樞機乎治法圖衍其藥石之性前賢
後哲更相發揮至近世而益備世無明師師書可也師
不常有書不常存書之功信大矣然媒利逐末者曾不
窺見其籓牆每患其少而不患其多何也今復齋驟交
扁華頓悟真機契聖規神裒功摭巧嚢篋氣運管籥隂
陽艾塋蘭室之精微金匱玉函之秘要莫不粧䕶藻潔
題篆端妍不忍輕染丹鉛光生幐笈朋儕似爭求識面
[013-19b]
目駭神揚比天禄石渠之所藏已五分之四矣然復齋
非世其業又非有脂腴饒腐之資而所得乃如此則其
用心之勤可知也推是心以往其不倦于濟人又可知
也茍或馳騖乎未得之書荒唐乎已見之旨滿其廣博
而怠於鑽研如是則不患其少而患其多矣予因䟦其
後而併箴之云
   䟦里積約
右通齋先生葉仲成父里積規約條畫周宻議論有本
[013-20a]
予嘗三復喟然而嘆曰田不井授而比閭之法廢下無
相保相賙之心上無綱維聨屬之勢任天牧之責所以
厚同體而共明命者視之漠然周官委積吾不得而見
之矣隋唐義廩今亦非昔文公朱先生創社倉之法猶
可以補王政之缺一時則效者多而皆不能得全其始
終者葢不知守其兩言其奏請固曰以鄉之有行義者
主之官司不得與後人忽此語而二病交相攻及至于
壞譁然詆訾無敢扶持豈知里積之規乃出于僅僅自
[013-20b]
足之書生葢其學有淵源清修約己開一鄉無窮之惠
可謂仁矣予每誦朱子金華社倉記而有感焉彼以婺
之甲戸止輸穀五百石以貸十保之民其惠固以甚狹
不數十年其富自若而此倉已廢者何哉詩書之澤不
流于子孫而仁義之心已亡烏識吾兄弟顛連而無告
者所當損有餘而補不足也視通齋今日之舉固有愧
矣恨無朱子大手筆以發揚其師友之訓予不佞敢以
一言相之願益詔子孫保守必家學不替則此積常豐
[013-21a]
必有憂色而無徳色則此積常豐必有敬愳之心而無
鄙薄之意則此積常豐將見聞者有所興起而里積徧
滿天下不待上之令而周官委積之法復見于後世藹
然有三代王政之餘風孰謂書生無用于世而利澤不
及民哉
   䟦蘇太古書
古禮書敘略一巻永嘉蘇太古所編洞見源委亦間有
發明可謂有志于學禮者奈其書亡逸何每思至此未
[013-21b]
嘗不撫巻太息而有遺恨焉昔韓宣子適魯見易象春
秋遽曰周禮盡在魯矣不知當時指何為周禮況去籍
于戰國孟子已不得學諸侯之禮而聞其略以是知周
之舊典禮經不待秦燄而亡之亦已乆矣河間獻王不
知何以得古禮經五十六巻藏于秘府班固既見之乃
不登載於八書中遂至於亡此尤為之可恨也今所謂
儀禮十七巻或謂此止載行禮之威儀亦非禮之正經
朱子然之況二戴又儀禮之傳乎若今之所謂六典之
[013-22a]
書胡文定父子謂王莽令劉歆撰雖諸儒先不以為然
亦以其來歴不明與周官不合且孔孟不曾提出語學
者此為可疑耳為今學者之計既幸有三先生經傳集
解且宜研窮精究未可遽萌編纂之念因書鄙見而歸

   䟦北山遺蹟
金華王某受教于北山何先生為甚深而所得遺帖為
獨盛未能一裱蹏今取指南之序於此巻之首以其得
[013-22b]
之為最先就正私淑之二䟦則警誨之綱目俱在而古
易䟦于是終焉自是不復有所作矣二䟦皆稿也北山
義理滂沛詞義豐潤奬厲勸勉之意隱然見謙徳之中
如春風無迹而生意滃然今一字一畫不可復得矣為
之感慨酸楚而書于后
   䟦金八行家傳
浮名如潢潦朝盈而暮涸實行如黄流行逺而勢壯況
孝者冠冕百行可以動天地感鬼神豈年運滔邁所能
[013-23a]
湮没哉伏讀純孝先生金公家乗使人感嘆不已乾淳
之間習尚忠厚公論坦明士脩于家聲聞于外有好徳
之心者莫不起敬愛慕乃合邑莊人雅士聨辭聞於郡
郡上於朝隱然有鄉舉里選之遺風吁斯民也三代之
所以直道而行也豈不信哉朝省一時報可止令長吏
存恤仍復其家公又不敢安上賜且割膏腴為義役倡
郡太守南澗韓公於是旌其鄉表其里所以共明命奉
天職迪彛明倫崇化善俗可謂兩盡公終于慶元丙辰
[013-23b]
後七十有三年始克祠于學宫嗚呼往者非有勢利之
挾也來者非有要譽之求也非有所為而然也此足以
見實行之著于斯人之心者自有不可得而冺也予烏
知數百年之後不有移其所以旌於鄉者而旌其邑哉
他時㑹有以證予之言云
   䟦文公與潘月林帖
文公之學照耀今古文公之字徧滿東南然門人故家
三世得公之尺牘固絶無而僅有而以文稱者尤不多
[013-24a]
見以月林先生風烈之盛而文公尊禮之嚴如此文集
中乃不登載一字僅有墓道一碣而已顧二子一孫姓
字猶有存者當時類粹其有所遺逸葢不勝其衆也今
裔孫宛丘通守不秘其傳夀諸梓以惠學者而於吾道
所關豈曰小哉所以共明命昭祖武追往哲以補缺文
也顧不偉歟於是僭書於后
   䟦思成字詞
傳曰禮始於冠其目有二十曰筮日曰筮賔曰宿賔曰
[013-24b]
為期曰陳器服曰即位曰迎賔曰始加曰再加曰三加
曰禮冠者曰見母曰字曰賔出曰見兄弟姑姊曰奠摯
曰禮賔曰醮曰殺而又有冠義一篇其義尤備今人於
禮之始猶不肯行況三百之經三千之義乎朱子家禮
已為節文而立齋之所講行又其節文也然亦足以為
學者倡自是亦間有行之者矣昔趙文子冠見欒武子
范文子韓獻子智武子各有訓言次見張老張老善四
子之言而繼之以志在子三字今觀北山先生思成之
[013-25a]
命至矣切矣予亦曰志在子吾子勉之
 
 
 
 
 
 
 
[013-25b]
 
 
 
 
 
 
 
 魯齋集巻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