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371 魯齋集-宋-王柏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魯齋集卷十二      宋 王柏 撰
  題跋
   書仰觀圖後
昔在帝堯命羲和厯象日月星辰以昏見之星定四時
之中其義審矣聖人創法之初亦立凡例欲後人推而
通之葢舉其中氣則孟季可以類見此南面之占法也
於是帝舜又北面而占之以昏見斗杓之所指以齊七
[012-1b]
政只一句而四時十有二月月有三旬其占俱備其法
益精此所以天象之圖南北各異不可合而為一也後
人又分二十八宿定為四方按以四時往往穿鑿而不
得其説葢地之體方故可以東南西北而定天之體圓
動靜無端運行無始何以截然命之曰此為東方之星
此為西方之星乎月令占以昏旦比堯時可謂又審姑
以仲春言之日月㑹于奎此降婁之次也昏弧中旦建
星中弧則輿鬼是為鶉首之次建在斗上是為星紀之
[012-2a]
次以何為東方星乎古人未有以夜半占者茍能當于
子初考定則春九十日之星次苐而見是為東方之星
也他時亦然間嘗推之古今厯法莫難于度數之一黄
道之分二事定則推步不差矣予嘗有厯議嵗差議象
氣議凡三篇當綴于此圖之後丁巳夏蘭江金吉父與
希夷姪孫夜觀天文辨星象求其圖之善未有如此本
之精者因手摹之併題其説于後云
   跋東邨得朱子帖
[012-2b]
考亭設教多士景從登門而問者類録其語脩書而問
者則條其目然記録易差手筆無失也吾鄉如月林潘
公之子端叔恭叔半山潘公之子文叔皆在弟子列尺
牘條答見于文集者文叔公獨少止書三荅而已此巻
所有者皆在焉最後一書則此巻無也僕每讀到悠悠
度日永不到真實地頭光陰可惜既以自嘆又不能不
以世道人物為憂也未嘗不聳然流汗子孫不能保愛
流落於人間固多矣茍能於言下省悟亦不異於及門
[012-3a]
也觀者其毋忽
   跋朱子與訥齋帖
訥齋趙公登朱子之門為最先其後逺庵昆仲相繼而
進開之以道義締之以婚姻往來尺牘其多可知見于
文集者訥齋止二通而已此帖亦不與焉今以辭語考
之實慶元丙辰先生乞改正從臣恩數之後沈繼祖未
上疏之前也當是時國論大變善類奔波海内震駭審
觀此帖不勝感慨其餘則家庭間真情實意契誼藹然
[012-3b]
寳藏宜謹後七十有七年當咸淳壬申之冬訥齋從孫
某來赴保寧幙出以示其後學王某敬拜手書嵗月姓
名于后
   跋徐毅齋帖
咸淳壬申之冬予畏友通齋葉仲成父出示毅齋先生
徐文清公遺其先正監丞都運之帖一巨軸後學王某
肅容敬觀藹乎仁義之言也確乎朋友之義也枌榆之
人物尚盛也縉紳之公論尚明也其於出處輕重之間
[012-4a]
講之尤密視民輕則為己重為民重則視己輕簡而裕
辨而正事闗父師情深誄些豈止為家庭之天球𢎞璧
而已所以嗣先徳存大範鎮家乗也發舒融暢實有俟
于後人
   跋曹昌谷敘荆門遺事
開禧初姦臣柄國啟釁開邊一時附和者枵然無逺略
無一事不欺誕也何止荆門城築之事而已不有諸賢峙柱
激湍以去就爭國勢其危哉昌谷曹公亦有感於漢陽
[012-4b]
之辨故書之為甚力此實有闗乎邊備之大計豈一家
之私寳乎後四十有七年監丞都運葉公之英嗣由庚
示其友人王某謹拜手識于巻後實之葢公之字云
   跋字韻
鐘鼎甗釡槃彛尊爵之欵識罕傳于後世而籀篆寂寥
六義荒墜斯變小篆邈變隸書二人雖同時而斯猶有
所宗也邈則無復絲毫籀法矣隸轉而楷楷轉而行行
轉而草行已不莊草尤放蕩世變所趨淳厚斵喪可勝
[012-5a]
言哉楷書首以元常稱惟江左諸賢頗得之至隋唐其
法漸壞歐虞禇薛顔柳諸公皆不能逮也今之學者不
能推其原以復乎古乃欲炫其詭以揚其波葢部分偏
旁俱壊於能書者之手取妍好異惑亦甚矣後有作者
必將以六義正之偶見屏岩上人集字韻而有感遂識
于後
   跋先訓
右嘉泰癸亥先君班改在京時賜某之字此葢小學之
[012-5b]
教先致敬於言動之間告戒諄諄祝望甚切未及聞詩
禮之訓則先君已棄不肖孤距今六十有一年矣艱棘
顛危上辱先訓幸延殘喘大有身分未了之事何以見
先君于九原嗚呼無恤之簡雖存鄭公之業莫贖悲乎
痛哉咸淳癸酉十月朔再加裝整泣血拜手謹識
   書先君遺獨善汪公帖後
先君少有大志中年慨然以單騎遊荆楚入武當幙雖
國家和好方堅無以經營謀略亦徧歴邊徼弔春秋戰
[012-6a]
國之遺跡訪靖康建炎之逸事如地理之近逺形勢之
險隘敵情之隱微邊防之踈宻如指諸掌見於簡册形
于書問者多矣某㓜罹荼毒不能捜訪僅得此一帖大
略可見今正恨㐮樊失守人物渺然葢于安平無事時
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作
此帖時實慶元己未距今七十有五年矣感今昔之盛
衰為之永嘅深慮散逸畧加整固附于先訓之後云
   䟦汪公祭文
[012-6b]
公諱大章字時晦與其兄時法公為先君莫逆之交公
獨後死克享上夀哭先君之辭甚淳而實非他人所能
及于是藏之惟謹公之遺墨尚新俯仰已六十餘年感
念疇昔為之泫然先君交逰至公于是盡矣悲夫
   跋櫟庵潘公帖
公諱友文字文叔半山翁旬之長子也半山與大父為
丱角之交公以契家子相過從書問甚多今存者五帖
而已公嘗登考亭之門亦有答問近為好事者所有矣
[012-7a]
悲乎傷哉
   跋信州使君李公帖
公諱知微字中甫莊簡之長孫也嘗為吾郡録曹登麗
澤與呂門諸友甚相好也賢譽藹然後以愛女歸于我
季父少尹而孫女又為易岩兄婦書帖往來甚宻今僅
存此三帖於散逸之餘于此亦可以想像其氣樂易也
   跋果齋時公帖
公諱闕/ 字子源自其先登麗澤之門而公又師事朱
[012-7b]
子有語録昔我先姑生于臨江校官之舍後奉公之琴
瑟公亦分教臨江遂作氷玉堂簡帖往來固不可勝數
今止存四帖
   跋史君梁公帖
公諱安世括蒼人公之大父家頗富教子讀書甚鋭一
日有劍客過門忽令諸子棄所業而學焉莫不怪駭乆
之睦寇大作諸郡殘破獨梁氏率鄉人共保守出與之
戰屢捷卒全一鄉賊既平復命諸子讀書公遂登第仕
[012-8a]
至郎官南澗韓公銘其大父之墓云先君勾稽青田登
公之門亦以先契故以行第稱先君系之以賢契友則
其齒徳俱尊矣餘此五帖亦見其相與之真情近因朋
舊訪問其家世似亦不振云
   跋陳中書帖
公諱希㸃昔為學官時先君得其書慶叔父銓闈之魁
中言時兄之數見問大愚之官況當亦呂門之朋友其
帖餘七耳
[012-8b]
   跋鄭大卿帖
公諱如岡與先君始闕/ 也故有傾葢如故臭味之同
之語亦及大愚之姓字必嘗師闕/ 矣後嘗知鄉郡予
少年不敢見之葢不知契好之始終也帖闕/ 其二
   跋銅官三公帖
昔先君之宰銅陵闕/ 開禧用兵之時防江之備甚宻
流徙之民無綏政亦勞矣柏闕/得以目擊其大略一時
書尺盈几今不復見止存三公之帖闕/代張公于湖之
[012-9a]
季也書詞爛漫習乃兄之遺風而無法度其書慰先妣
先叔之喪而已太守韓公諱茂卿倉使王公諱柟亦相
與探問邊境之消息形于言詞殊無長官待屬吏之傲
亦賢矣
   跋李侍卿五公帖
李公嘗受大父特達之知此交訊於初登朝之時後知
鄉郡篤敘甚厚僅存此數帖於敝笥滕朱二公契好皆
深索諸叢襍各餘其一孔山三帖乃臨江叔父之所受
[012-9b]
先君不應無有也一詩一詞銅官餞別之貺云
   先友尺牘總跋
先君端方嚴介擇交寡與然乆要急義無愧古人某為
兒童時常侍獨善汪公呈秀汪公無虛日自先君即世
故交亦相繼淪謝猶得拜櫟庵潘公博士戴公白石錢
公餘皆不及拜其履舄矣當時書尺後皆類成大軸如
二汪公夏公戴公皆已歸其子孫矣諸父書問亦然凡
今所存姑表契好之大略此皆不肖孤不能保守遂致
[012-10a]
寂寥冺滅不得傳于子孫則其繼志述事之責可知嘅
其永歎嗟何及矣
   跋麗澤諸友帖
昔東萊先生呂成公講道于金華四方學子雲合而影
從雖儒宗文師磊落相望亦莫不折官位抑軰行願就
弟子列況止齋水心年實下之固心悦而誠服非貌敬
而面從得時止齋與大愚之帖謂哭郎中先生其言不
可誣也白石不及登成公之門而師止齋止齋既為成
[012-10b]
公門人則白石行軰又降一等其後作文但欲尊其師
而與成公並稱幾于無忌憚由是橘坡王公力辨之所
以正人倫之分厲風俗之偷也古人于行軰最嚴於師
弟子為尤重葢人生三事師與君父一讀昌黎之師説
則知所師者道也而不計年之前後此與長幼之序並
行而不相悖者乎近世無求道之實心而好人之諛己
也先生之稱交口相説心實不然不以為非亦不以為
恥於是先生二字輕於一羽矣可勝歎哉水心之帖致
[012-11a]
問同門諸友於叔度獨稱曰丈以其年徳之最尊餘皆
兄之如曰徳章公謹仲益憲甫溫仲日强敬仲伯廣叔
昌仲謀凡十人情義繾綣且恨不得長相從也師門之
敬亦篤矣
後九帖獨善汪公之尺牘也諸公皆有聞望於時汪公師
門篤實君子也觀其交際可以知諸公之情觀其稱與可以
知獨善之徳惟呂公泰然自悔學問剥落殊少振起及黨
禁方嚴獨上書斥侂胄之姦至杖流嶺外不憂不懼及侂
[012-11b]
胄誅朝廷官之則已客死矣白石為誌其墓而聞者竦
然麗澤私淑之功其可既耶因有是帖而後及是人云
   跋曾樂道帖
公諱槃雅望甚偉善筆札大愚夫人同氣也獨善左右
大愚在貶所往來問勞甚勤大愚終于筠相靜軒奔喪
護其師則獨善之季呈秀公也故有一門節義之感是
時獨善同行歸則橘坡往後則呈秀公終其事曾公以
手足之情不容不拳拳也
[012-12a]
   跋陳鄭答問目
亡友汪君元思諱開之條問二公之目有二公親筆答
于其後元思蚤亡遺書存者百無一二其父死始得此
二巻於塵網中予平生視元思也深有愧焉元思未離
小學即罹家難蹤跡茫昧不可尋意其必至流落矣丁
亥之冬忽得其詩二首驚喜過望然後知其寓止予往
訪之於循理廣教寺之門側大布之衣襲之以紙栖栖
一室文集數種在几議論確然有守一洗世俗輕浮纒
[012-12b]
繞之習自是招其入城府尋再世之契予賴其切磋之
益甚多同志翕然願與之交君又能叙先世師友之舊
徧求當時名公而參請焉如船山楊公克齋陳公毅齋
徐公直齋錢公皆嘗叩問或登其門或拜其書劬劬不
倦後遂得壻於撝堂劉公之門晩又遇三山鄭公存齋
諱師孟字齊卿専叩通釋之疑甚詳既而鄭公終於郡
齋乆之元思亦不起疾朋友歛之而欲遂葬焉其父堅
不從越十餘年其父死朋友然後得與同窆其父子叩
[012-13a]
其諸公遺書俱無有也朋友悼之甚哀予獨思之久而
不釋予遂追述其懿行狀而求銘於北山何子恭父以
附不朽於北山何先生之集云
   適莊友于帖䟦
某自幼被先兄撫摩教詔之恩非言可盡嵗晩同居友
愛尤篤平生罕離侍下書帖甚少有時更唱適意而已
暇日為某書聖賢格言大字無非教也又小楷書太極
圖説通書西銘易傳序春秋傳序又書韓信登壇問答
[012-13b]
草廬三顧問答王朴上世宗策共為一集以為學問功
業之勉某崦嵫甚廹深恨無以稱且約以生既同一門
死將同一壑又書懐原二字表之自古友于之愛生死
不忍相舍者鮮矣詩詞一軸姑取一闋書于前以先兄
期望之意回授後之子孫云
   跋東峴帖
予少無雅問而婚於東峴之樓風聲氣習亦恝恝乎其
難入也室人之從妹壻胡君恭叔諱景聲嘗薦於鄉貧
[012-14a]
依于甥館處之終始無間言只此非予之所能及也亦
嘗致書餽後入城見顧風度淳確議論醲郁臭味既同
交情日固其終也了然而逝求其遺帖凡三十有七藏
之惟謹予之妻祖克享上夀中有一帖致感謝之意甚
篤此亦君之餘風也嗚呼賢矣
   跋南山倪三愧帖
予因見北山而識叔行因叔行而識孟陽因孟陽而識
其二兄孟容最長主家嚴毅每聽予之言與二季評于
[012-14b]
既退之後對坐肅然少唯諾時然後言堅確典刑一鄉
行其言而未嘗有失孟徳純實寡言始亦未相孚也乆
而後相契縱談劇論無隱情亦無世俗矯飾之為孟陽
清介廉直仕塗有聲惟長公得天者厚既夀而康寧且
多男子二子收大名迭登朝列赫奕方殷孟徳僅至中
夀孟陽最不得年予每謂叔行孟徳孟陽三君皆非今
日世運可亨者宜其困窮而長往也慨斯人之寂寞而
斯帖之僅存交道日險論學取友之事益落落矣如之
[012-15a]
何而不于此長太息也孟徳風雅質疑一巻附於後其
子明原以墓銘請予不敢辭為誌之于石云
   跋何無適帖
君諱欽字無適北山先生之嗣子也天才不羣有晉宋
之遺風焉予得其帖甚少止二十有五遺硯帖其絶筆
也予不敢受姑勉其意少留數月將面還之未幾君死
矣方恨無所歸適元鼎令予作書與趙星渚求題墓大
字遂以此硯將誠又得君銅爐一蟾蜍水滴歸其女矣
[012-15b]
止有遺墨數巻而已
   跋徐彦成考史
予為學之初志不立不得明師良友導其進脩之方不
過求於詩史竊其華藻葢鄙陋之譏直淺之為丈夫也
是時表姪徐彦成名順頗熟于史而好談兵每與之劇
論其人嚴冷矜持非特為予之益友亦予之畏友也方
從師於王徳固之塾見朝野雜記假以示予予喜甚質
錢傭工以抄寫未幾又示以文公語類予驚喜如獲異
[012-16a]
寳方悼部帙之多難於盡録吾姪請助予抄之抄且過
半予於是始知聖學之正塗入門之次序此意未易悉
也他日就正于撝堂船山北山三先生之門葢已粗識
伊洛淵源之大略矣未幾彦成暴卒予悲痛不能堪每
見其遺蹟未嘗不為之酸楚噫昔予妄集陽秋小編品
論中興人物吾姪為之考訂精確周宻即此一巻自足
以見其學識之逈異也予自覺此編之僭率雖已焚棄
而此條論尚存故篋為之感嘆書于後
[012-16b]
   跋劉楊二先生帖
撝堂提孟子將以二字大有餘味昔猶未悟今始知之
二先生雖皆登考亭之門而未相識也撝堂為予作魯
齋銘船山見之既稱贊宏毅之説而病孟軻秋殺之一
語謂撝堂之婿汪君元思曰不若改作孟兼秋殺撝堂
亦嘆服其言而未及親改朋友切磋一字不放過義當
如是其餘帖亦皆鞭辟予者甚至且循循善誘不激不
隨尤拳拳以看語録為囑意極忱篤每觀衆帖如日侍
[012-17a]
杖屨於滄浪之上嵗月遒駛今四十年矣予亦垂垂暮
景學且不進有負深期不勝愧嘆皆前巻所遺今共為
一軸以識吾過
   跋寛居帖
君諱子舉字師尹少年以英邁之氣挾麗藻之詞談笑
功名之塲中更排根始就收歛闖北山之籓籬探伊洛
之旨趣移以北山書為介紹下顧予於陋巷之中自是
交逰十餘年敬愛無斁丙寅莫春忽得君之遺領往哭
[012-17b]
之明年暮春得君之壙記哭君夫婦之喪於摩訶様授
之以挽辭予之情備見于此矣歸而訪其遺帖凡二十
餘紙間以一二見於雅藏録云
   跋介巖潘公帖
公諱墀字經之仕至秘書監以修撰華其歸公之喪以
病不及往弔公之葬不知其時又不及挽其車而哭幽
㝠之間負此良友因整比其遺帖繫之以辭曰繄戚畹
之柄國兮倡偽風以賊夫天徳賴星靈之下燭兮亟移
[012-18a]
柱而調瑟正氣傷而未易甦兮學問之原難一予方杜
門陋巷兮神營營乎紙上之遺則雖丹溪之弦誦洋洋
兮恨求道之不力幸朋友之意氣感孚兮一見如平生
之舊識譬諸草木同臭味兮有不求而自得柔兆敦牂
之嵗兮維夏之日別誠求于淨明之蘭若兮同門畢集
有美一人兮氣肅而貌晳凝乎其觚兮不偏而窒澹乎
其靚兮絶去雕飾是曰介岩兮聽其言而充實曜靈遥
遙兮健而不息再㑹于嚴子之故鄉兮樂得朋而欵密
[012-18b]
君翺翔乎中祕兮壯資善之羽翼亦胙之以茅土兮兩
駕熊軾暨息影于蒼山之麓兮景翳翳以將入柴車闖
門兮庭宇閴寂勉勉言笑兮若有味乎枕席嵗律甫換
兮感訃聞之孔䀌我將匍匐而往兮兩足如縶慿瓣香
以致唁兮東望涕泣吁&KR1077哉前乎聖哲之不我待兮後
乎賢者之不我接薰者未必夀兮蕕者未必折幸同志
而同里兮又不得漸摩于朝夕何㑹君之不數兮復棄
予之甚亟思君無以為懐兮孰論心而自釋攬遺帖之
[012-19a]
炳炳兮儼若見乎其玉立倐莫色横空而來兮聽雨聲
之淅淅
   跋蜀帖
嘉定初鶴山魏公首請周程之諡其發天理正人心所
關係葢甚不淺其後鶴林吳公亦嘗曰河洛輟響斯道
荆榛朱先發孤咏于朝陽洞析微義以告後學必羣居
相與講明而求為至當之歸二公皆西州之士而學得
其正如此予每愛其文而不得識其人也後乃得識平
[012-19b]
舟雲山亦西蜀之珍而學皆有原委昔平舟守吾鄉矣
每一門必揭二句曰十二時不忘恭敬三萬息皆要和
平自脩工夫可知也首屈千乗訪予於陋巷既而以厚
禮聘予於麗澤後以寓公議論不合而止臨行予請其
一講而去公巽謝且恃天時人事之相符後招予於上
蔡拳拳留其歸趣其來始終如一今亡矣雲山之父南
疇公嘗師晏先生亞夫諱淵有文集雲山後卒業饒雙
峰諱魯之門其宰臨海也惠政藹然即以同門見稱意
[012-20a]
甚勤篤既而有位于朝出守於台朝廷委以救荒之政
盡瘁而終上以其廉貧賑恤之典甚厚暇日聨二公之
帖以慰髙山之仰嗚乎參井之墟既以淪陷蜀士之落
南者尤恨未盡識也
  右平舟二子西賔趙曲溪嘗遣至書堂其姪源為
  臨海尉嘗見訪其族見山名文仲尤相予厚遣子
  就學齋職張達善䇓亦蜀人
   跋趙星渚帖
[012-20b]
韓昌黎曰白頭如新傾葢如舊顧意氣之何如曷時日
之足究予嘗為之言曰此無他特一知與不知耳昔呉
公子至鄭見子産如舊識即有縞帶紵衣之交贈何也
葢季札知鄭有子産子産知吳有季札乆矣是以深相
孚于未見之前意交歡于既見之後堂下一言亦先知
鄭之有蔑也坐間少異亦先知溫之有嘉也昌黎又曰
士之脩身立節而竟不遇知己前古以來不可勝數或
接膝而不相知或異世而相慕以其遭逢之難故士為
[012-21a]
知己者死吁此正昌黎之病根也士之脩身立節為士
者之所當然知不知在人何足以嘆遭逢之難哉聖人
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又曰不見是而無悶斯
豈非學者之大戒予踽踽陋巷朋友彫落言之而莫予
聽也倡之而莫予和也不敢與世混混相濁若可慍也
然有尚友古人之一路豈不在我壬戌之秋忽有軍將
打門傳示天台使君之書恍不知其所自觀其姓名乃
果昔聞于朋友而欲見而不可得者葢招予主麗澤書
[012-21b]
院之講席予欣然從之吾道之將行將廢予不敢知也
以未見之人有相親之機亦人情之所共樂然其相與
之厚相敬之誠亦事理之必然何者以知之非一旦傾
葢之比故應然耳茍無因以㑹面亦不害其為知也觀
其遺帖可以見其真情矣壬申之春忽聞其訃予涕泣
東望拜發其誄詞歸而捜諸遺篋得其帖為一巻時展
玩焉未見其為死生之間也
   跋趙傃軒帖
[012-22a]
公諱希悦文公之甥孫昔倅于婺不欲見之及為守乃
䝉下顧為上蔡書院趣予之行一再招飯言論典刑無
一俗語氣象終與人異後以庾節去後専介於書堂相
勞問甚篤迫嵗而歸竟不及一造黄岩以謝之公之喪
僅能以書弔而已其子與科以行狀見諉予以編遺事
疎甚不敢承命
   跋韓初堂帖
君諱境字仲容相臺之秀寓居于越嘗以架閣言事貶
[012-22b]
於婺稱適莊先嫂為姑而篤親誼焉議論磊落可聽詩
書筆札皆工予以詩凖翼與之即能頓知其本末形于
謝帖其胸次已加人一等宜其眇視一世終于再貶亦
可傷也
   跋林宗山帖
君諱拾東嘉人與初堂同貶於婺因初堂而識之二人
趣向大不同一未忘富貴之餘習一不忘儒素之清風荷
其相與之意頗真後趨朝聞麗澤之擾擾戒以勿為已
[012-23a]
甚不失於君子之厚尤相愛也自其入言路則不復通
姓名矣後敬岩君玉皆其彈也自以為恩焉
   跋蘇愚翁帖
君亦居東嘉嘗參保寧幕既而攝金華令相與之意亦
真後不堪征賦之令廹飄然賦歸歟而去上官留之不
從親舊辟之不出時得其書以慕庵記好生録序見囑
道謝之詞甚謙其死也予酹之其子樸乃以墓上之碑
嘱予勉强綴輯未知其果入石否
[012-23b]
   跋趙草巢帖
君諱必叔天台人初來為義烏令首來訪予從者不識
而差池余知訪焉一見略去㟁谷如故人自是情分甚
宻與余同庚而月長余之辭聖則也以臯比遜之徘徊
乆而後至不數年而謝世矣余専介酹之觀書詞氣象
坦夷和易非世俗能勉强而企及也
   王石潭帖䟦
君諱賁天台人介特有守隱居于頑惡之鄉習俗化焉
[012-24a]
不敢為非王實翁之創上蔡書堂也欲求領袖無策以
勉其出乃置一社倉於其鄉令鄉人自求一賢士主之
一鄉之人咸造其家致請君遂欣然出見實翁受條約
實翁言其情懇其將書幣請平舟為山主星渚為堂長
二公皆領略既復命即歸于故棲不再出矣後星渚竟
代實翁為郡乃聘予而至乆之始具古服執弟子禮來
謁予敬其氣貌儼如三代之人物也自是情相浹洽吐
露心腹無隱及予將告退也欲得君綱領一堂乃具書
[012-24b]
幣對使者拜發乃勉强至堂三兩月而已及其死無以
歛門人爭經理其喪至於葬道有兩岐一大而逺一狹
而近門人請于其婦婦曰先夫平日不曾由徑不可違
其志聞者嘆息曰有是婦哉君之徳益彰矣因拾其遺
帖并及之以為有志者法
   林省吾帖䟦
君諱正心學雖無師承亦以科舉為業乃能博覽群書
非取辦于黄册故粗得其大略著書授徒從者亦衆連
[012-25a]
三舉於鄉及入太學乃屢垂翅而歸自實翁之經理書
堂也君始終與其事聘之為堂正及予之至君不來矣
及予至者三君始來謁望之儼然玉立如泥塑人已可
敬矣退而省其私始終如一非一朝一夕所能至尤可
敬也與之語則坦然明白出示心腹略無隱情豈今世
俗所望而有也直宜于古人中求之乃不得年而死車
君玉峰以書來囑予誌其墓予不敢辭終不足以發其
潛徳也
[012-25b]
   跋胡怡堂帖
君諱夢魁淳安人來為東陽簿入郡幕忽來訪予其人
耿介諒直其言醇謹質確大有古人之風其聲如鐘然
兄弟相隨怡怡如也故以名其堂於予敬待如親故更
無㟁谷相期待者無浮詞無非吐出真心仕塗坎壈處
之泰然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於君見之或問其堂
之在何所曰隨身云
   大安迷道詩跋
[012-26a]
端平乙未九月六日往拜船山先生楊公于蘭江之大
安中涂不審所向屢迷屢復因成小詩自警而辱諸友
和焉易嵓兄立齋姪亦有作也乆不見此巻矣己巳夏
姪孫璞忽以見還恍然如前日事倒指巳三十有五年
和者今悉亡矣感嵗月之滔邁悼朋友之零落傷學問
之無成而隻影之伶俜也嗚呼悲夫後之見者其亦有
鑒於斯云
   鄭文振帖跋
[012-26b]
鄭公文振諱南升建人受業考亭有語録時考亭弟子
多登先大父之門大父為閩曹時先君為青田簿故不
識公及先君以大父行狀求銘于朱子亦納于公而回
帖如右且言閩中之政不止一鹽事恐有未盡者其知
大父也詳矣二帖偶存亦可寳也
   跋如山東坡魚枕冠頌
坡公八&KR1624玲瓏天機飛躍矢口成章視佛語何有哉一
超直入三昧現前借渠拍板門槌逢塲作戱耳後世以
[012-27a]
公為好佛是不得其情者自古知道之士未嘗不闢佛
其徒怒且怨公慢佛亦甚矣其徒反歡喜讚嘆尤為可
笑若此魚枕冠頌雜入大藏中佛亦不能辨也與六馬圖
贊同此一機方坡公之授晁公授藥寮也雖當中原極
盛時此紙方罹大禁藥寮于喪亂流離而不忍捨其深
愛可知咸淳癸卯人日如山出以示僕距元祐癸卯巳
一百八十年矣豈真有龍天䕶持乎因書於後云
   跋東邨繹山碑
[012-27b]
東邨趙公出示繹山碑屬予綴名其後此固予之幸也
而未得其説徐而思之好古者先當以其人之可尊次
當以其事之可傳又其次始以其字之可法耳三者咸
無焉雖古不足貴也此碑徒以其篆之古也然登繹山
者不見其石著史記者又無其詞踪跡茫昧不可致詰
自唐已有棗木本徐騎省模唐刻于後今不可見矣徐
文寳刻于長安者亦不易宋公本今刻于墨妙堂者正
與此本同自騎省以下又三橅矣所謂雙鉤者亦隱然
[012-28a]
可見趙東邨謂此雖摹傳之餘然亦自可貴此言為不
誣云
   跋葉氏家世墓銘後
興滅繼絶聖人之盛心治天下之大政也慎終追逺故
民徳亦歸於厚甚矣世俗之媮也無所為而繼絶者千
百而不一二數吾見其人焉不可以無紀婺之蘭溪知
吳縣葉公諱誕師東萊先生呂成公先生為銘其父之
墓先生之季忠公為銘其母之墓二親足以不朽矣呉
[012-28b]
縣不得年而未有銘其墓者猶有冢子諱紹彭誌嵗月
於幽宫冢子又不得年生于乾道壬辰卒于慶元戊午
葬於邑之金氐塢言行堙蕪而不可考後四十有餘年
其弟諱大同始命其㓜子元煥嗣之且無寸土之可紹
曰能明義利之分則吾兄真有後矣偉哉公之識乎世
有繼祀之訟者可不愧死益見呉縣家庭之訓乆而不
泯如此元煥追念所後無傳俾僕粗述其顛末僕生也
晩亦不及接侍音容何敢僭列于二先生之後然奚以
[012-29a]
它求公娶王氏僕之諸姑也堅誓柏舟歸死於婦家親
黨樂為之銘觀諸此則知其夫之刑于寡妻者有其道
敢以是拜手書于後云
 
 
 
 
 
[012-29b]
 
 
 
 
 
 
 
 魯齋集巻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