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9 羣書考索-宋-章如愚 (master)


[098-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後集卷三十二
            宋 章如愚 編
  士門
   選舉教養之法
舜典曰帝曰䕫命汝典樂教胄子
王制曰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王太子王子羣
 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皆造焉
[098-1b]
文王世子曰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
 學羽籥
小樂正學干大胥賛之籥師學戈籥師丞賛之胥鼔南
 春誦夏弦太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
 書典書者詔之
燕義曰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
 與其教治國有大事則率國子而致于太子唯所用
 之若有甲兵之事則授之以車甲合其卒伍置其有
[098-2a]
 司以軍法治之司馬弗正凡國之政事國子存游卒
 使之修德學道
周禮師氏掌以三德教國子
 至德 敏德 孝德
教三行
 孝行 友行 順行
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
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儀
[098-2b]
 祭祀 賓客 朝廷 喪紀 軍旅 車馬
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
 焉凡有道有徳者使教焉以樂德教國子
 中和 祗庸 孝友
以樂語教國子
 興道 諷誦 言語
以樂舞教國子
 雲門 大卷 大咸 大㲈 大夏 大濩 大武
[098-3a]
樂師掌教國子小舞
 帗舞 羽舞 皇舞 旄舞 干舞 人舞
及徹帥學士而歌徹此教國子之法
大司徒正月之吉始和乃縣教象之法於象魏使萬民
 觀教象挾日而斂之乃施教法於邦國都鄙使各以
 教其所治民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
 祀禮 陽禮 陰禮 樂禮 儀 俗 刑 誓
 度 世事 賢 庸
[098-3b]
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
 知 仁 聖 義 忠 和
二曰六行
 孝 友 睦 婣 任 恤
三曰六藝
 禮 樂 射 御 書 數
以鄉八刑糾萬民
 不孝 不睦 不婣 不弟 不任 不恤 造言
[098-4a]
 亂民
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
 吉 凶 軍 賓 嘉
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
 雲門 大咸 大㲈 大夏 大濩 大武此俊造
 之教也
若夫選舉之法則又有不同焉
大胥掌學士之版春合舞秋合聲
[098-4b]
諸子春合諸學秋合諸射以考其藝而進退之
王制曰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
 此國子之選舉者如此也
周禮閭胥二十五家書其敬敏任恤者
旅師百家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
黨正五百家書其德行道藝
州長二千五百家攷其德行道藝而勸之
鄉大夫萬二千五百家三年大比攷其德行道藝而興
[098-5a]
 賢者能者鄉老及鄉大夫帥其吏與其衆寡以禮禮
 賓之
王制曰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
 即自比長以上升之也
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
 即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
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鄉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
 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
[098-5b]
 士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
 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禄之此
 鄉舉俊造者如此也
若夫諸侯教養選用之法則有可攷者矣
詩泮水曰思樂泮水薄采其芹無小無大從公于邁曰
 載色載笑匪怒伊教此諸侯教俊造之法也
左傳晉悼公即位使荀家荀會欒黶韓無忌為公族大
 夫使訓卿之子弟共儉孝弟此諸侯教國子之法也
[098-6a]
至於貢士用賢之法則又有可攷者矣
周禮司士曰凡邦國三嵗則稽士任而進退其爵禄
禮記射義曰古者天子之制諸侯嵗獻貢士於天子試
 之於射宫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得
 與於祭其容體不比于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
 不得與於祭數與於祭而君有慶數不與於祭而君
 有責數有慶而益地數有讓而削地
書傳曰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貢士一適謂之好德再
[098-6b]
 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一不適謂之過再不適
 謂之傲三不適謂之誣其適則有衣服弓矢秬鬯虎
 賁之賞其不適則有黜爵之罰此諸侯之貢士如此
春秋之時若季文子之忠叔孫穆子之公孟獻子之加
 於人一等皆出於魯之三桓也
若子皮之舉賢子產之惠子太叔之美秀而文者皆出
 於鄭之七穆也
宋之良臣多出於戴桓武莊之族舉其尤者華元子罕
[098-7a]
 是也
衞之良臣亦公族及卿大夫之裔也舉其尤者公子荆
 公孫叔公子朝皆公族也子鮮公子也史鰌甯武子
 卿大夫之裔也
齊之高國鮑晏楚之鬭蒍薳屈皆能世其家而不忝乃
 祖乃父此諸侯用國子之法如此也
管子載齊桓公為軌里連鄉之法正月之朝鄉長復事
 復白/也公親問焉曰於子之鄉有居處好學慈孝於親
[098-7b]
 聰慧質仁發聞於鄉里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
 之蔽賢其罪五
  謂其罪當入於五刑而定其罰
公又問焉曰於子之鄉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於衆者
 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才其罪五於是鄉長
 退而脩德進賢盖古者鄉舉之意也此諸侯舉俊造
 之法也
   漢選士之法
[098-8a]
有三老 孝弟 力田 掾史 多貲入粟 從軍良
 家子 賢良 孝廉 茂才 射䇿 明經 任子
  下詔特舉 正召為博士 公府辟召 上書
 童子 武勇 補試
三老漢髙祖二年舉民年五十以上能率衆為善置以
 為三老文帝時始置常員三老秦制也秦人變先王
 制未盡尚有存者如新城三老說髙祖以仁義是也
孝弟力田惠四年舉孝弟力田復其身
[098-8b]
 髙后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
 孝文二年戸口率置孝悌力田常員
掾史趙禹以佐史補中都于定國以郡決曹補廷尉史
 以至為侍御史梅福以郡文學補南昌尉如此之類
 不一或以察廉而為令長者尹翁歸是也或舉賢良
 而為茂陵令者魏相是也非一目也
有多貲入粟漢制貲五百萬為常侍郎張釋之以貲為
 騎郎司馬相如以貲為郎
[098-9a]
 漢景詔曰今貲算十乃得廉士無貲不得官今限貲
 算四得官晁錯建鬻之議於文帝猶未鬻官也
 武帝始置武功爵級故黄霸以入錢賞官補侍郎謁
 者所忠建議請令世家入財子弟得舉為郎吏道雜
 而多端至後漢遂有入粟為闗内侯者矣
有從軍良家子李廣在文帝時以良家子從軍擊胡有
 功為郎騎常侍趙充國以良家子補羽林後從軍擊
 匈奴還拜為中郎馮奉世武帝時以良家子選為郎
[098-9b]
 功次補武安長
有賢良漢世有大灾異大政事即下詔求賢良
 文帝三年以日食詔舉十五年太子家令晁錯以諸
 侯王公卿郡守舉對䇿遷中大夫
 武帝以長星見董仲舒初景帝時為博士至此以賢
 良對䇿公孫𢎞先為博士後免
 武帝時舉賢良對䇿嚴助吳人以郡舉對策擢為中
 大夫魏相朱邑皆以卒史對策
[098-10a]
 昭帝時特詔舉文學髙第
 章帝時大司農劉寛舉魯丕時對䇿者百餘人惟丕
 在髙第除為郎
 安帝時蘇章少博學能屬文對䇿髙第為議郎
有孝廉漢初無此科獨馮唐在文帝時以孝廉為郎中
 武帝元光元年用董仲舒言初令郡國舉孝㢘各一人
 以備宿衞無間吏民然郡國時有不舉○元朔元年
 詔令合郡不薦一人者罪○王吉以郡吏舉孝廉為
[098-10b]
 郎路溫舒為決曹舉孝廉為山邑丞其王國人雖以
 孝廉舉亦不得宿食龔勝舉孝廉以王國人出補吏
 ○元朔元年議曰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
 廉不勝任也當免孝與廉待之葢有輕重焉
 順帝陽嘉中左雄上言郡國孝廉請自今年不滿四
 十者不得察舉然自雄之制行也徐淑以年未四十
 而罷免當時所得陳蕃李膺陳球等三十餘人迄於
 永嘉察選清平然諸生試家法文吏科箋奏識者外
[098-11a]
 之 張衡上書曰孝廉必先孝行有餘力乃學文法
 耳今詔書一以能誦章句結奏按為限雖有至孝不
 當其科也其後黄瓊以雄制於取士之義猶有所遺
 乃奏增孝悌乃能從政者為四科种暠傳田歆為河
 南尹謂王湛曰今當舉六孝廉多貴戚書命不宜相
 違欲自用一名士以報國家爾助我求之乃舉暠漢
 初郡國各舉一人末乃增至五六人
有茂材董仲舒傳曰州郡舉茂材自仲舒發之
[098-11b]
 漢武帝元封五年詔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
 將相及使絶國者
 宣帝元康四年遣太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
 舉茂材異倫之士
 元帝初元二年詔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舉茂才異等
 直言極諫之士○儒林傳曰博士弟子即有秀才異
 等者輒以名聞
 漢舊儀載州舉茂才移名丞相丞相考召取三科一
[098-12a]
 明經一明律令一治劇
 後漢世祖始詔三公光祿監御史司隸州牧歲舉茂
 才有定員矣
有射䇿漢儒林傳曰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
 科射䇿則射䇿始於武帝時也其射䇿者謂為難問
 疑義書之於䇿量其大小等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
 不使彰顯有欲射者隨其所取得而釋之以知優劣
 何武蕭望之翟方進等皆以博士弟子得射䇿甲科
[098-12b]
 為郎若使人皆得射䇿則幾於濫進恐為博士弟子
 者可得射䇿故傳賛曰開弟子員設科射䇿然王嘉
 傳直言以明經射䇿甲科為郎匡衡房鳯傳直言射
 䇿耳
有明經昔漢召信臣以明經甲科為郎則明經亦有試
  龔遂以明經為官以明經為郡史者甚衆
 後漢伏恭為劇令青州舉為尤異太常試經第一拜
 博士建武中楊仁舉孝廉除郎太常上仁經中博士
[098-13a]
 則為吏者亦試經
 順帝陽嘉元年初令郡國舉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諸
 生通章句文吏能牋奏乃得應選
 質帝本初元年夏四月令郡國舉明經年五十以上
 七十以下詣太學受業歲課試
 章帝元和三年令郡國上明經者四十萬以上五人
 不滿十萬三人
有任子袁盎以兄任汲黯以父任蘇武亦以父任為郎
[098-13b]
 大抵任子多為郎次為太子洗馬
 宣帝時王吉上言曰今使吏得任子弟率多驕傲罔
 通古今宜明選求賢除任子之令 劉向以父任為
 郎以行修飭為諫大夫是漢法既往而復有所決擇
 初非泛然用之也
 東漢桓榮之子郁以父任為郎郁經授二帝時稱其
 能世傳家學至曾孫桓焉亦以父任為郎明經篤行
 位至三公餘見官制/任子門
[098-14a]
有下詔特舉漢髙帝十一年詔曰賢士大夫有肯從我
 游者吾能尊顯之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
 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
 正召為博士者博士葢秦官秦時叔孫通為博士
 漢文帝時河南守呉公薦賈誼召以為博士 夏侯
 勝召為博士然亦有試者張禹為郡吏久之試為博
 士
 武帝時舉茂才丞相以三科考士有明經科以待博
[098-14b]
 士諫大夫之選
有公府辟召曹參輔惠帝時擇郡國吏謹厚者為丞相
 史
 武帝元狩六年開丞相史員三百八十二人故令丞
 相設四科之辟漢制州郡察其功能然後為五府所
 辟者三商為時進得城門兵得舉吏以此知五府得
 辟吏
 後漢黃瓊雖五府俱辟而不應孔融辟司徒府隱覈
[098-15a]
 官寮貪濁者
有上書武帝初即位招天下賢良文學之士四方多上
 書言得失自鬻者以十數其不足采者輕報聞罷可
 采者待詔公車徐樂嚴安上書朝奏暮召皆為郎中
有童子何武在宣帝時以童子習科歌中和樂職宣布
 詩得召見遣詣博士受業
 順帝左雄為尚書時汝南謝廉河南趙建年始十二
 各能通經雄奏拜為童子郎
[098-15b]
有武勇漢成帝元延元年詔北邉二十二郡舉勇猛知
 兵法者
 孝平元始元年詔郡國舉武勇有節明兵法者
 後漢安帝永初五年舉列將子孫明曉戰陣任將帥
 者○建光元年又有武猛堪將帥者之舉
 順帝永和三年又選剛毅武猛有謀謨任將帥者
補試後漢順帝陽嘉元年以太學新成試明經下第者
 補弟子
[098-16a]
   魏九品中正
魏陳羣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選○
 通典云按九品之制初因後漢建安中天下兵興衣
 冠士族多離本土欲徵源流遽難委悉魏氏革命州
 郡縣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處人任諸府公卿及臺
 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為之區别所管人物定為九
 等其有言行修著則升進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
 倘或道義虧缺則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
[098-16b]
 是以吏部不能審定覈天下人才士庻故委中正銓
 第等級憑之授受謂免乖式及法弊也惟能知其閥閱
 非復辨其賢愚所以劉毅云下品無髙門上品無寒
 士南朝至梁陳北朝至於周隋選舉之法雖互相損
 益而九品及中正至開皇中方罷段灼表以為九品
 訪人賢惟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
 途之昆弟蓽門蓬戸之俊安得不陸沉者哉
   兩晉選舉之法
[098-17a]
晉依魏九品之制吏部選用必下中正徵其人居及父
 祖官名
 武帝又議考課傅𤣥皇甫陶以為政教頽弊上疏以
 為今未舉清逺有禮之臣以崇風節帝不用其後九
 品之法漸弊計官資以定品格唯以居位為貴劉毅
 以九品非經久之典上疏曰九品有八損而官才有
 三難皆興替之所由今人物難知一也愛憎難防二
 也情偽難明三也今中正定九品髙下愛惡隨心情
[098-17b]
 偽由已損一也使是非之論横於州里損二也今之
 中正坐徇其私推貴異之器使在九品之下損三也
 使得縱横無所顧憚壅蔽邪人損四也以愛憎奪其
 平以人事亂其度損五也今附卑品而獲髙叙抑功
 實而崇虛名損六也品狀相妨况不實乎損七也廢
 褒貶之義任愛憎之斷損八也職名中正實為奸府
 事名九品而有八損臣以為宜罷中正除九品衞瓘
 請除九品復古鄉舉里選李重上疏宜明貢舉之法
[098-18a]
 華競自息禮義日崇矣劉頌復建九班之制令百官
 在職少遷時賈郭專朝仕者務速進故皆不行
東晉元年制揚州嵗舉二人諸州各一人時逺方孝秀
 不復䇿試乃召試經有才不中舉者免其太守後孝
 秀莫敢應命孔坦請延五歲許其講習乃詔孝廉申
 至七年秀才如故通典/
   宋代選舉之制
宋制丹陽吳㑹稽吳興四郡歲舉二人餘郡各一人凡
[098-18b]
 州秀才郡孝廉至皆䇿試天子或親臨之及公卿所
 舉皆屬於吏部序才銓用凡舉得失各有賞罰
 文帝元嘉中限年三十而仕郡縣以六周而代刺史
 或十餘年
 武帝仕者不復拘老幼守宰以三周為滿周朗上疏
 今宜二十五家選一長百家置一師男子十三至十
 七皆令學經十七至二十皆令習武習經者五年有
 成而升之司徒習武三年能藝升之司馬若七年經
[098-19a]
 不明五年勇不達雖公卿子弟長歸農畝終身不得
 為吏帝省之不悅謝莊以搜才路狹上表請令大臣
 各舉所知以付尚書銓用不從帝不欲重權在下乃
 分吏部置兩尚書以㪚其權通典/
   齊代選舉之制
齊駱宰議䇿秀才格五問並得為上四三為中二為下
 一不合與第謝超宗議以為一通峻正寧劣五通詔
 從宰議因習宋限年之制其所進取以官婚胄籍為
[098-19b]
 先時士人皆厚結姻援奔馳造請寖以成俗
 和帝時梁武帝為丞相上表請自今選曹宜精隱覈
 依舊立簿使名實不違乃施行通典/
   梁代選舉之制
梁初無中正制年二十有五方得入仕 天監中又制
 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者不得為官若有才
 同甘顔勿限年次至七年州置州重郡置郡崇鄉置
 鄉豪專典搜薦無復膏粱寒素之隔詔州歲舉二人
[098-20a]
 大郡一人
 敬帝復令諸州各置中正仍舊訪選舉皆須中正押
 上然後量授通典/
   陳代選舉之法
陳依梁制年未三十不得入仕唯經學生䇿試得第諸
 州迎主簿西曹左奏及嘗為挽郎得未壯而仕諸郡
 唯正王為丹陽尹經迎得出身者亦然有髙才異行
 殊勲者不在常例凡選無定時隨缺則補若有遷授
[098-20b]
 吏部先與參掌者署奏其可者下於選曹隨才補用
 其别發詔除者即宣詔施行付選司
 武帝承侯景之後制度未立百官無復考校殿最之
 法但更年互遷驟班進秩法無可稱者後徐陵孔奐
 繼為吏部尚書差有其序通典/
   後魏選舉之制
後魏州郡皆有中正掌選舉每以季月與吏部銓擇可
 否表叙之
[098-21a]
 成帝和平三年詔曰今選舉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
 䖏後晚進居先諸曹選補宜各書勞舊才能其後中
 正所銓但在門第吏部彜倫仍不才舉
 文帝内官通班以上皆自考覈以為黜陟
 宣武詔庶族子弟年十五不聽入仕
 孝明嗣位張彛之子仲瑀請排抑武夫不使在清品
 武夫怨怒羽林虎賁相率千餘人至尚書省詬詈求
 彛長子始均不獲以瓦礫投擊臺門聲如雷霆京師
[098-21b]
 懾震遂焚其第執始均生投火中仲瑀被創以竄免
 彛信宿而死詔斬尤兇者八人乃命武官得依資入
 選崔亮為吏部尚書奏為格制官不問賢愚以停解
 日月為斷後甄琛元脩義城陽王徽相繼為吏部尚
 書踵而行之自是賢愚同貫涇渭無别魏之失才從
 亮始也及辛雄轉吏部郎中上疏請後地先才不得
 拘以停年
 孝莊初詔求德行文藝政事强直者縣令郡守刺史
[098-22a]
 皆叙其志業其以表聞得三人賞一階非其人黜一
 階守令六年為滿滿後六年乃叙通典/
   北齊選舉之制
北齊選舉多沿後魏之制凡州縣皆置中正其課試之
 法中書䇿秀才集書䇿貢士考功郎中䇿廉良天子
 坐於朝堂秀孝各以班草對書有濫劣者飲墨水一
 升文理孟浪者奪席脫容刀初東魏元象中文襄王
 髙澄攝吏部尚書乃革崔亮年勞之制務求才實自
[098-22b]
 遷鄴以後掌大選知名者不過數四唯辛術貞明簡實
 新舊參舉管庫必擢門閥不遺衡鏡之美一人而已至孝
 昭帝詔内外執事官每在三年之内各舉一人或夙
 在朝倫沈屈未用或先官後進今見停散或白屋之
 人巾褐未釋其髙才良器允文允武理識深長幹具
 通濟操履凝峻學業宏贍諸如此輩隨取一長無待
 兼資方充舉限舉薦之文指論事實隨能量用必陳
 所堪不得髙談謬加褒飾所舉之人止在一職三周
[098-23a]
 之内有犯死罪以下刑罪以上舉主凖舉人之犯各
 罰其金自後州郡辟士之權浸移於朝廷外吏不得
 精覈由此起也通典/
   後周選舉之制
後周以吏部中大夫一人掌選舉人時蘇綽為六條詔
 書其四曰擢賢良罷門資之制察舉精謹及武帝平
 齊廣収遺逸乃詔山東諸州舉明經幹理者上縣六
 人中縣五人下縣四人
[098-23b]
 宣帝大成元年詔州舉髙才博學者為秀才郡舉博
 經行脩者為孝廉上州上郡嵗一人其刺史寮佐州
 吏則自署府官則命於朝廷通典/
   隋代選舉之制
隋文帝開皇七年制諸州嵗貢三人工商不得入仕○
 開皇十八年又詔京官五品以上及緫管刺吏並以
 志行脩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牛𢎞為吏部尚書髙
 構為侍郎最為稱職當時之制尚書舉其大者侍郎
[098-24a]
 銓其小者則六品以下官吏咸吏部所掌自是州郡
 無復辟署矣
 煬帝始建進士科又制百官不得計考增級其功德
 行能有表著者乃擢之○大業三年始置吏部侍郎
 一人分掌尚書職事時武夫參選多授文職○八年
 詔曰頃自班朝治人乃由勲叙拔之行陣起自勇夫
 自今以後諸授勲官者並不得授文官職事通典/
   唐取士之科
[098-24b]
唐多因隋舊然其大要有三由學館升者曰生徒由州
 縣者曰鄉貢皆升於有司而進退之其科之目
有秀才凡秀才試方畧䇿五道以文理通粗為四等
有明經凡明經先帖文然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
 務三道亦為四等狄仁傑徐有功皆以明經舉而祝
 欽明元稹亦擢明經
有明法凡明法試律七條令三條
有明字凡書學先口試通乃黙試說文字林二十條
[098-25a]
有明算凡算學録大義本條為問答明數造術詳明術
 理然後為通試九章三條
有一史有三史凡史每史問大義百條䇿三道通一史
 者白身有出身三史皆通者特擢之
有開元禮凡開元禮通大義百條䇿三道者超資與官
有道舉𤣥宗時開元二十九年始置崇𤣥學習老子莊
 子文子列子亦曰道舉
有童子凡童子科十嵗以下能通一經李泌開元中以
[098-25b]
 童子召
 𤣥宗登封劉晏八嵗獻頌竒其幼時號神童韓退之
 有送張童子序裴耀卿童子科
有俊士進士凡進士試時務䇿五道帖一大經杜牧白
 居易楊綰顔真卿韋貫之裴垍所習皆舉進士而李
 宗閔牛僧孺亦舉進士
唐明經之别有五經有三經有二經有學究一經有三
 禮有三傳有史科此嵗舉之常選也其天子自詔曰
[098-26a]
 制舉所以待非常之才焉然則制舉之名七十有餘
 如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則有裴度韓休劉蕡之徒
 然賈竦牛僧孺皇甫鎛則亦以是進
博學宏詞是科所取則有陸䞇杜黃裳之徒然王涯劉
 禹錫則亦以是進
其他如武舉
 武后時始置武舉唐志云選用之法不足道不復書
 然以武舉異等中第如郭子儀遂能成再造唐室之
[098-26b]
 功
如任子○李德裕以元和宰相之後調官餘見官制/任子門
大抵衆科之目進士尤為得人方其取以文章類若浮
文而少實及其臨事設施隱然為國名臣者不可勝數
也○自煬帝以来風俗浮靡始有進士之科而試以律
賦唐室孝廉秀才之科雖在而唯明經進士二科最盛
而孝廉衰矣○寶應中雖楊綰上疏力言進士者皆誦
當世之文而不通經史明經者但記帖括又投牒自舉
[098-27a]
請依古察孝廉縣薦之州州送於省仍自投牒乃詔明
經進士與孝廉兼行而終不足以勝二科也又其後也
文革之士日盛進士益重而明經稍衰減矣是以鄭覃
嫉進士浮薄屢請罷之文宗不可
武宗時李德裕論進士不根藝實朝廷顯官須公卿子
弟為之何者少習其業目熟朝廷事體臺閣之儀不教
自成寒士雖有出身之才固不能閑習也其議亦卒不
行雖然士風所在唯上之人如何耳轉移變革豈無其
[098-27b]
道張昌齡王公謹有時名而王師旦惡其浮革不書以
第盧照鄰駱賓王文章為時冠裴行儉謂其浮躁抑之
使不進豈不足以勵方来而移風俗哉何必今日更一
令明日更一法耶
殿試武后天授元年䇿問貢士於洛成殿殿試自此始

别試唐選舉志禮部侍郎親故移試攷功謂之别頭○
正元間罷○元和中復○自漢至隋以前惟孝廉與秀
[098-28a]
才常行自隋唐至宋朝惟進士明經常行至熙寧間荆
公用事改取士之法自是進士獨存明經始廢
唐大詔令開元中䖏分舉人敕謂頃年䇿試頗成弊風
所問既不切於時宜所對亦何闗於政事徒攷隱僻莫
見才能以此擇賢竟未得所張九/齡作
   宋朝取士之法
宋朝以學校養才以科舉取士其制舊矣有進士有諸
 科有武學常例之外又有制科童子而進士為尤盛
[098-28b]
 祖宗以来試以詩賦帖經墨義百餘年間人才相望
 諸科之設又可得質樸記誦之士胥濟以為用其教
 育則置太學於京師慶厯中置内舍二百人神宗垂
 意儒學益外舍生員三舍之法開端於此王安石采
 周官王制之緒自京師至郡縣學歲時月各有試以
 程其能以差次升舍最優者為上舍免解發及吏部
 試而賜之第遂欲以此專取士而寖廢科舉業進士
 者以德義易故習應諸科者以明法消舊額意若尊
[098-29a]
 經復古抑浮靡而革椎魯也然新義字說頒命四方
 驅學者以宗已其後議臣極排力抵於是經義詩賦
 定為兩科四朝/志
自太祖建隆元年即開貢舉而楊礪之徒以進士選其
 後嵗嵗選士以登科記考之唯試詩賦及論自開寶
 元年始召對講武殿而第名六年士有擊鼔論榜者
 於是更試於講武殿而御試自此始也當是時諸科
 有五經開元禮三禮三傳三史之目
[098-29b]
 太宗興國三年始試律賦以平仄用韻
 真宗時嚴挾書之令著糊名之法下秉燭之禁馮拯
 在當時謂江浙舉人業詞賦以取科名今歲望令兼
 考論䇿此祥符元年也則進士科固有論䇿矣
 仁宗時富弼亦言自咸平景德以来省試有三塲一
 日試詩賦一日試論一日試䇿詩賦可以見辭藝論
 䇿可以見才識○慶厯四年更進士之科先策次論
 次詩賦不專均於聲律偶切也經術之家兼行舊式
[098-30a]
 稍增新制經史明法諸科願對大義者從宋祁之請
 也未幾而復舊制自嘉祐二年始詔間嵗一開科塲
 英宗治平二年易以三嵗○熙寧中罷詩賦帖經墨
 義令各占一經兼論語孟子之學試以大義殿試䇿
 一篇諸科稍令改易以應進士科其不能改者許應
 明法新科試以律義刑統大義斷案置律學行舍法
 事見前進士自第一人而下皆令試律而五路人士
 皆厚重樸實文辭不足以自見於是五路别放 京
[098-30b]
 東 陕西 河北 河東 京西
 元祐元年貢舉始添詩賦經義兼用注疏及諸家之
 説而不專於新義矣又詔文武京朝官於進士舉人
 力舉經明行脩者○紹聖中罷詩賦專經義除不得
 用王安石字說之禁
 髙宗時詩賦經義兼行○紹興間舉人並兼習其後
 復雙行聽學者願習○以登科記國朝㑹要四朝志
 修
[098-31a]
 廢明法科紹興十八年也
 宋朝進士科往往為將相極通顯至明經之科不過
 為學究之類當時之人為之語曰焚香取進士嗔目
 待明經盖進士有設焚香之禮而明經則設棘監守
 恐其傳義也○雍熈中唱進士名内有李宗譔者宰
 相昉之子吕蒙亨參政蒙正之子王扶鹽鐵使王明
 之子許待問度支使仲宣之子上曰斯並世家縱以
 藝升天下亦謂朕有私並下第
[098-31b]
賢良
 宋初有三科○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經學優深
 可為師法○詳閑史理達於政化○凡三科應内外
 官草澤並許諸州及本司解送上吏部對御試䇿一
 道時制科先廢乃許詣闕自薦○乾德二年有穎䞇
 者應焉贄先任博州推官擢為祕書著作佐郎○咸
 平中命近臣薦舉時林陶以進士應選就試學士院
 而不及格猶命之第以招来俊茂也○景德二年增
[098-32a]
 置六科
  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博通墳典達於教化
  科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 武足安邉科 洞
  明韜畧運籌決勝科 軍謀宏逺材任邉寄科
 委中書門下先加程試器業可觀而後親䇿三年詔
 制舉人所納文卷委翰林學士等考定是時陳宗古
 所業學士院考不中式然皆特命就試○景徳四年
 詔䇿問宜用經義而夏英公竦出焉○天聖七年詔
[098-32b]
 六科許卿監以上奏舉或自進狀仍先進所業䇿論
 五十首委兩制㸔詳詞理優長召赴闕試論六首合
 格而後御試○又增置髙蹈丘園沈淪草澤茂才異
 等三科許轉運及長吏奏舉所業召試如前式○又
 有書判拔萃諸科先録判詞三十首於流内銓投下
 優者召試判十道是為天聖十科明年富公弼以茂
 才異等中選而余靖尹洙亦應中書拔萃科自是天
 下應制科者不下五六千人然得就祕閣試者盖三
[098-33a]
 之一中選者又十之一○景祐元年詔六科不許三
 科又下第人應自是應者稍少其年吳育中才識兼
 茂明於體用科蘇伸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而
 張方平以茂才異等中而投拔不復置矣○寳元元
 年田況中賢良而張方平復中選凡中此科目者不
 十年登禁從○慶厯二年錢明逺中才識兼茂明於
 體用科四年遂為翰林學士○自是朝廷惜其恩命
 艱難其選皆取僻書傳注疑似之説以為題而誤之
[098-33b]
 ○慶厯中齊唐雖閣試已通言者以其無履行而罷
 試又行近臣論薦之制無得自舉而制科隨貢舉開
 設矣雖仁宗不欲隱奥因之數戒邇臣取其明當世
 治亂者而有司欲觀其所學於祕閣之試必艱其題
 而士亦留心於記問朝廷既艱制科之選陳執中不
 由科第以取宰相非留意於取士者○皇祐五年制
 科就試者十八人而執中宻諭考官放趙彦若一人
 過閣御試復黜之上歎曰天下之大而無一人中選
[098-34a]
 豈朕待之不至耶乃下詔焉○嘉祐六年執政亦欲
 廣収英豪之士時祕閣就試者七人所取者過其半
 焉於是二蘇兄弟俱中賢良選蘇轍制䇿極言得失
 有司請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之而以直言棄之天
 下謂朕何有司不得已而置之下第也○熙寧中孔
 文仲對䇿指陳時政言最切直且言當專任有德王
 安石惡其説自是制科不復設矣○元祐十一年始
 復置○紹聖中又罷
[098-34b]
 髙宗時雖詔復賢良科未有應者至孝宗乾道七年
 而眉山李垕出焉且及注疏命題目在幽隠者許監
 司勤篤焉
  以國朝㑹要國朝事實中興訓典登科記修
宏詞
 自唐有宏詞之科而所取猶以詩賦詞也○大中時
 李潘知貢舉放博學宏詞科陳琬等及進詩賦論而
 詩乃用重字故下之唐㑹/要
[098-35a]
 真宗景德三年龍圖閣待制陳彭年奏請條制貢部
 宏詞科采擇經術許流内選應宏詞拔萃科明經人
 投狀自薦䇿試經義以勸學者仝上/
 哲宗紹聖二年罷制舉懼無以収文學博異之士於
 是置宏詞以繼賢良之選所試以章表露布文書用
 四六也頌銘戒諭序記雜用古今體不拘四六也許
 進士登科者就試試以奏試上舍日附試不立院也
 四題分為二日試者雖多取毋過五人惟詔誥赦敕
[098-35b]
 不以為題以登科記/四朝志修○又制詔四題内二題以歴代
 史故事○宣和罷上舍試於是附試南省兵興其後
 廢○宣和五年詞學兼茂科選人秦檜循一資
 髙宗紹興三年始復置謂之博學宏詞科以至天聖
 大觀格目以制誥詔書表露布檄箴銘詩頌記序十
 二事為題古今雜出三題分為三塲不拘有無出身
 詔先投所業學士院㸔詳召試以登科記/四朝志修
童子學
[098-36a]
 宋朝太祖下江南以賈黃中知金陵按行府第得寳
 貸數十巨櫝皆李氏物不𨽻於籍者悉表之太祖賜
 黃中錢三百萬以旌其潔黃中年七嵗以童子及第
 李昉贈之詩曰七歳童子古所難賈家門戸有衣冠
 七人科第排頭上五部經書誦舌端興國中遂參大
 政○曹彬生周嵗父母以玩具羅於席觀其所取彬
 左手提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須取一印
 太宗時郭忠恕其先洛陽人也善屬文及書史學通
[098-36b]
 九經七歲舉童子國初不仕太宗聞其名召為國子
 監主簿事/畧○楊億字大年始生母口授以書隨即成
 誦六嵗學吟詩七嵗善屬文年十一以童子召對試
 詩賦五篇頃刻立成太宗歎異以為祕書省正字制
 曰汝方在髫齔不煩師訓精爽神助文學生知越景
 絶塵一日千里予有望於汝也同/上○楊億年十一親
 試一賦二詩頃刻而成上喜送中書再試喜朝京闕
 詩有願秉清忠節終身立聖朝之句
[098-37a]
 真宗景德二年撫州進士晏殊年十四大名府進士
 姜盖年十三皆以俊名聞特召試殊試詩賦各一首
 盖試詩六篇殊屬辭敏贍上極歎賞乃賜殊進士盖
 學究後復召殊試詩賦論既成數稱善擢祕書正字
 祕閣讀書○咸平二年六月令祕書省正字邵煥於
 祕閣讀書從其請也祕閣讀書自煥始煥嘗以童子
 召對賜帛遣歸是春復至京師上令賦春雨詩援筆
 立成遂命以官時年十二○祥符八年以童子蔡伯
[098-37b]
 希為祕書省正字其父龜從為祕書郎伯希年四歲
 誦詩百餘篇上召入禁中應對周詳所誦精習因命
 以官又作詩賜伯希長/編
 仁宗朝文潞公幼時與羣兒擊毬入柱穴中不能出
 公以水灌之毬浮出司馬公幼與羣兒戯一兒墮水
 甕中公取石破其甕兒得出二公之仁智不凡矣○
 王禹偁字元之七歲能文畢文簡竒之一日太守席
 上出詩句鸚鵡能言爭似鳯元之書其下蜘蛛雖巧
[098-38a]
 不如蠶文簡曰經綸之才也○寳元元年罷天下舉
 念書童子○皇祐二年詔諸處無得遣念書童子赴
 闕
 英宗朝蘇軾生十年太夫人嘗讀東漢至范滂傳慨
 然太息公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夫人曰汝
 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
 神宗元豐七年夏四月賜饒州童子朱天錫五經出
 身天錫年九嵗禮部試誦七經皆通也上召入禁中
[098-38b]
 取七經試之隨問即誦延安郡王時在傍上指天錫
 而撫王曰汝能如彼誦書乎面賜天錫錢五萬使買
 書以歸戒無廢學長/編○冬十月召饒州童子朱天申
 對於睿思殿賜五經出身天申天錫再從兄禮部言
 天申年十二試誦十經通也同/上
 哲宗元祐元年五月丁巳朔又詔禮部自今乞試童
 子誦書所屬毋得取接同/上
 髙宗紹興十三年三月進呈十書習射童子求試於
[098-39a]
 有司者凡九人上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朕嘗示
 恩一二童子故求試者雲集此雖善事然可以知人
 主好惡不可不審也
武舉見前武學門
試教官
 宋朝神宗熙寧八年始立教授試法即舍人院召試
 大義五道初太博正録及州教官朝廷固嘗特除用
 亦雜出薦試否則取其試藝等格優多者用之
[098-39b]
 哲宗元祐元年詔近臣擇經明行修者舉為内外學
 官罷試補法○紹聖中詔依舊法召試附吏部春秋
 試試兩經大義各一道其後學官嵗許一試附吏部
 春銓
漕試
 宋朝神宗熙寧中詔諸州廢解考試官凡親戚若門
 客毋得試於其州類名上轉運司使與鎻㕔者同試
 率七人立一額四朝/志
[098-40a]
 仁宗景祐四年賈昌朝言舉人有親戚守官及隨行
 地逺并發解官親戚並令運司差官類試皇朝/編年
推恩
 宋朝太祖開寳三年詔貢士十五舉賜本科出身得
 司馬傳已下百六人仍不為例
 真宗祥符四年詔河中府進士五舉餘州七舉並特
 奏名○祥符八年帝謂宰臣曰累舉不第年齒已髙
 深可憐憫於是詔進士六舉諸科九舉特與奏名
[098-40b]
 仁宗嘉祐八年始詔進士五舉諸科七舉年五十以
 上者具名以聞
宗學見前宗學門
 
 
 
 
 羣書考索後集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