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9 羣書考索-宋-章如愚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卷二    宋 章如愚 撰
  六經門
   書類
[002-2a]
尚書始末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
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農黄帝之書謂
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帝髙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
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奥義其
歸一揆是故歴代寳之以為大訓先君孔子生扵周末
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于周芟夷煩亂剪截浮辭
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謨訓誥誓命之
文凡百篇所以恢宏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孔子百篇
[002-2b]
遭秦火不存至漢伏生口授得二十八篇後又得泰誓
一篇為二十九篇孔壁之書既出孔安國定其可知者
二十五篇又别出舜典益稷盤庚康王之誥共為五十
八篇其文以𨽻書存古文故謂之古文尚書此書之成
遭巫蠱不出漢儒聞孔氏之書有五十八篇遂以張霸
之徒造偽書二十四篇為古文尚書兩漢儒者所傳大
抵皆霸偽本也其實未嘗見真古文尚書故杜預注左
氏韋昭注國語趙岐注孟子凡所舉書出扵二十五篇
[002-3a]
之内皆指為逸書其實未甞逸也劉歆當西漢之末欲
立古文學官移書責諸博士甚力然歆之所見皆偽夲
亦非真古文書也以至賈馬鄭服之輩亦皆不見古文
書至晉然後其書漸出及開皇三年求遺書得舜典然
後扵書大備孔氏書始出皆有𨽻書至唐天寳間詔衛
衡改古文從今文書今之所傳乃唐天寳所定之夲也
並林少穎說漢藝文志/易曰河出圗洛出書聖人則之
故書之所起逺矣至孔氏纂焉上斷扵堯下訖扵秦凡
[002-3b]
百篇而為之序原其作意秦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
蔵之漢興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訖孝宣
世有歐陽大小夏侯氏立扵學官古文尚書者出孔子
壁中武帝末魯共王壊孔子宅欲以廣其宫而得古文
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
其宅聞鼓琴瑟鐘磬之音扵是懼乃止不壊孔安國孔
子後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
之遭巫蠱事未列扵學官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
[002-4a]
夏侯三家經文酒誥脱簡一召誥脱簡二率簡二十五
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
字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書者古之號令號令扵衆
其言不立具則聴受施行者弗曉古文讀應爾雅故解
古今語而可知也
尚書三說孔安國曰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尚書施
機鈐曰尚書上也上天垂文垂布節度如天行也王肅
曰上所言下為史所書曰尚書也推此三說其義不同
[002-4b]
洛書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自初一曰
五行至威用六極凡六十五字皆洛書夲文至商箕子
在父師位而典之周興武王虚已而問焉河圗洛書相
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裏五行志/ 洛書之數自天
一與地六合于北而生水地二與天七合于南而生火
天三與地八合于東而生木地四與天九合于西而生
金天五與地十合于中而生土然後五十五數謂之生
成或曰河圗陳四象八方之位而不言五行洛書述五
[002-5a]
行而不述四象然四象亦五行之數所以異者由四象
附之數而成質故四象異扵五行五行亦四象之數由
始於生而終於成乃合扵五十五所以異扵四象矣則
知龍圗自一至九皆縱横合天地自然之數龜書其數
自一至十相為生成符於自然之数皆非後人假偽設
之也故伏羲始因河圗而陳四象終由洛書而畫八卦
至大禹資洛書而叙五行終本河圗而分九疇也故河
圗八卦自伏羲始也洛書九疇自大禹始也又曰河圗
[002-5b]
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為象之始至扵天五則居中而
主乎土變化但未能成形謂之四象至扵洛書有土十
之成數故水火金木皆相竒耦而成形故河圗合四象
之数可以定八方之位洛書有五行之數可以備八卦
之象也是象生其卦必俟天之變而備扵洛書土十之
成數而後成八卦矣扵是象金而畫乾兌象土而畫坤
艮象木而畫震巽象水而畫坎象火而畫離是為八卦
故易曰河出圗洛出書聖人則之資用/
[002-6a]
孔子定書尚書緯云孔子求書得黄帝元孫帝魁之書
迄扵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可取以為世法者
百二十篇故以百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候
漢今文尚書孔子删書為百篇及秦焚書孔子末孫惠
與秦博士伏勝各蔵其夲扵屋壁漢興伏生求其書亡
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歐陽公謂伏生既耄乃繆合三/
十四篇為二十九篇/文帝求治尚書者天下無有而伏
生老不能行使晁錯往受之其後有歐陽生大小夏侯
[002-6b]
勝建之徒皆學伏生書冩以漢世文字號今文尚書
漢古文尚書武帝時孔惠之書始出皆科斗文字因魯/
共王壊孔子舊宅得之其文始出/時人無能知者安國
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以𨽻古定増多
伏生二十五篇又分伏生書中四篇為九篇堯典分舜/
典臯陶分益稷盤庚分為三篇顧命分康王之誥/并序
一篇合為五十九篇及安國作傳遂引序以冠其篇首
而定為五十八篇虞書五虞書亡十一/ 夏書四夏書/
[002-7a]
亡五/ 商書十七商書亡十七/ 周書三十二周書亡/
九/ 共五十八篇共亡四十九篇/號為古文尚書㑹巫
蠱事起遂寢不用平帝雖立學官事見儒林賛/然其書
終不甚顯至後漢遂絶孔頴逹正義謂馬鄭諸儒莫覩/
其學/見扵經典者諸儒皆謂之逸書趙岐注孟子謂丕/
顯丕承等杜預釋左傳謂念茲在兹等皆為逸書今見/
扵大禹謨君牙二篇/後漢杜林傳古文尚書賈逵作訓
馬融作傳鄭元注解由是古文遂顯于世
[002-7b]
東漢中文尚書劉陶眀尚書為之訓詁推大小夏侯歐
陽三家及古文是正文字七百餘事名曰中文尚書
唐今文尚書唐眀皇天寳三年詔應尚書古體文字勒
依今文館閣書目/又云李肇經史題釋云開元十四年
改洪範無偏無頗為無偏無詖詔曰三復斯言書皆叶
韵故天寳復有勒依今文之詔焉前段參藝文志儒林/
傳及崇文總目修定/
古文今文尚書緇衣載君奭曰昔在上帝觀文王之徳
[002-8a]
鄭氏注云古文周田觀文王之徳為割申勸寜王之徳
今博士讀為厥亂勸寜王之徳三者皆異古文似近之
正義云古文周田觀文王之徳為割申勸寜王之徳者
以伏生所傳歐陽夏侯所注者為今文尚書以衛賈馬
所注者元從壁中所出之古文即鄭注尚書是也今博
士讀為厥亂勸寜王之徳者謂今之尚書也三者以異
古似近之者三者謂此禮記乃古文尚書並今博士讀
者三者其文各異古文周田為割申其字近扵義理故
[002-8b]
云古文似近之云
古三墳此書之目見扵孔安國序而漢藝文志已不載
夲朝元豐中毛漸因奉使西京得之按其書以山氣形
為别山墳謂之連山氣墳謂之歸蔵形墳謂之坤乾與
先儒所言三易異其中有紀姓一篇皇策一篇政典二
篇𦙍征引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孔
氏謂夏后氏為政之典籍今政典之文頗合豈偽邪毛/
漸序/館閣書目云皆依托也左傳楚靈王謂左史倚相/
[002-9a]
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之書/三墳夲朝張商英天覺
得之於北陽民家墳皆古文而傳乃𨽻書三墳者山氣
形也按七畧隋志皆不載世皆以為天覺偽撰云晁志/
舜典晉元帝時豫章内史梅賾始以孔傳奏上而缺舜
典一篇乃取王肅堯典慎徽以下分為舜典以續之自
是歐陽大小夏侯家等學馬融鄭元王肅諸注廢而古
文孔傳獨行列扵學官永為世範齊建武中呉興人姚
方興采馬王之義以造孔傳舜典云於大&KR3237拾得詣闕
[002-9b]
以獻舉朝集議咸以為非及江陵板蕩其文北入中原
學者異之隋劉炫遂取一篇列諸夲第故今人所習尚
書舜典元出於姚氏者焉
禹貢九州 冀 兖 青 徐 揚 荆 豫 梁
雍 自虞舜分冀為并幽分青為營周禮職方氏九州
無徐梁有幽并爾雅無梁并青有幽營徐盖歴代沿革
大同而小異也漢改雍曰凉改梁曰益置徐州以復禹
舊號増交州以治南越資用禹貢先冀次兖言治水自/
[002-10a]
下始禮先揚次荆南為陽方尊之為先也/九州或言距
河或言距海或以山或以水所以别其封域也獨冀不
言封域者京師所在孔安國曰以餘州所至亦可知矣
 帝王世紀曰顓帝帝嚳孔子稱其地北至幽陵南暨
交趾西蹈流沙東極蟠木是以建萬國而制九州堯遭
洪水分為十二州今虞書是也禹平水還為九州今禹
貢是也 詩正義云禹貢九州夏時之制扵周則夏官
職方氏辨九州之域有揚荆豫青兖雍幽冀并較之禹
[002-10b]
貢無徐梁有幽并故地理志云周監二代而損益之改
禹貢徐梁合之扵雍青分冀州之地為幽并是其事也
爾雅釋地九州之名有冀豫雍荆揚兖徐幽營孫炎曰
此盖殷制禹貢有梁青無幽營周禮有幽并無徐營
然則此說不同不言殷九州而逺指禹世者孫炎以爾
雅之文與禹貢不同扵周禮又異故疑為殷制耳亦無
眀文言殷改夏地理志云殷因於夏無所變改班固不
以爾雅為世法又周禮冀幽并扵禹貢惟一州耳賈公
[002-11a]
彦疏云爾雅曰兩河之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濟東曰
徐州河西曰雍州漢南曰荆州江南曰揚州燕曰幽州
濟河間曰兖州齊曰營州詩譜曰梁雍荆豫徐揚之民
咸被其化數不同者禹貢所云堯舜法爾雅所云似夏
法詩譜所云似殷法自古以来皆有九州惟舜暫置十
二州至夏還為九州故春秋云夏之方有徳也貢金九
牧是也但自神農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
至黄帝以来徳不及逺惟扵神州之内分為九州故括
[002-11b]
地象云崐崘東南萬五千里名曰神州者是也周禮疏/
禹貢賦九州之田宜與賦相當今考之經惟兖一州相
當耳荆之賦至髙扵田五等雍之田至髙於賦五等盖
賦與貢摠焉故髙下相補揚賦最重者也田賦之外其
貢則金瑶琨篠簜齒革羽毛織貝橘柚不勝其多也雍
賦之最輕者以其田賦之外所貢者璆琳琅玕而已亦
無包篚之類故摠言之則輕也以其最重最輕者質之
經而此說近乎可信程禹貢論/禹之為法有貢有賦非
[002-12a]
謂有貢而又有賦也貢賦之法各因其土地而定之故
列為三品而為九等此貢賦之常也然而有田腴而賦
薄田瘠而賦饒者由乎人力之有多寡爾故孔氏傳以
荆州田第八賦第三為人功多雍州田第一賦第六為
人功少即是推之多寡可知矣揚之橘柚豫之磬錯皆/
不常有必錫命然後貢之至扵九江之龜亦不常有必/
錫命然後納之扵龜特言納而不言貢者豈非寳龜之/
意乎/ 兖之賦必待作十三載乃同者兖居東北最下
[002-12b]
河害特甚今始得降丘宅土自非寛為之期使加功嵗
久安得較數嵗之中而定其貢程禹貢論/
禹貢江河河自積石龍門華隂底柱孟津洛汭而上亘
古皆可考自成臯以下垠岸髙扵平地故在古已甞溢
為滎澤播為九𣲖而其迹道不主一地矣至後徙决不
勝載扵是自大伾至洚水大陸說者甚多闗並亦言河/
决常扵平原東郡左右其地形稍下聞禹治河時夲空/
此地以為水滙鄭康成謂九河其八為齊桓公所塞酈/
[002-13a]
道元宗其說而孔頴逹又推夲緯書以成証曰移河為/
界扵齊莒填淤八流以自廣蘇子由亦曰齊桓公利河/
之地以居民/ 漢河與禹河自周漢而後分南北兩道
盖河自周定王五年已失故道矣河有九河江有九江
古今概謂分流為九以經考之特一𣲖耳不與河同也
經之序九河曰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先播而
為九又合而為一其文甚明說者曰逆者迎也/九江有
是哉曰過九江至于東陵曰過九江至于敷淺原其曰
[002-13b]
過者禹自記其所經如曰過洚水過洛汭是也河流自
積石以至海源委半天下而其横曾不能與江並郭璞
所謂踰淮咸江也夫以如此源委而又益以滔天襄陵
之水其勢自應不能容受故上流則溢滎為濟而下流
則播一為九理之必然九河之名爾雅有之漢世許商/
按求其故僅得其三杜佑作通典又從而附益之盖九/
得其六矣夫河患為甚&KR0688求禹迹亦最詳又與三代耳/
目接近其所得知者僅僅三河而亦不能真不知後世/
[002-14a]
日逺扵古凡其載籍皆非漢儒之所見則其所得河道/
何從而増多扵漢殆難輕信也班固作漢史曰韓牧欲/
即九河處穿河以殺水怒王横闢之曰往者天甞連雨/
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浸數百里九河之地已為海所/
漸矣信横之言足以破萬世之惑後之言禹貢者盍稽/
焉/ 賈讓謂古隄闊故游波有所縱盪漢隄狹故束廹
而為决溢初齊作隄去河二十五里水抵隄泛趙魏趙
魏亦為隄去河二十五里漢隄去水數百歩逺者數里
[002-14b]
宜河之為患也漢自髙后以前唐自肅代而後河患特
少則生齒登耗乃與河之平决相應盖人希土曠則河
濡得以受水稍經生息則遥隄之外展轉居作而新隄
興矣夲朝興國詔書曰河防舊以遥隄寛其水勢其後
民利沃壤咸居其中河之盛溢則罹其患也已上並程/
禹貢論/ 河源之說後世甚紛紛也或以為崑崙或以
為葱嶺或以為于闐由不詳見扵聖人經故後世復以
肆其臆說獨怪作書者導淮則曰自桐栢導渭則曰自
[002-15a]
鳥䑕導洛則曰自熊耳以淮出桐栢渭出鳥䑕洛出熊
耳故皆以自言之至扵導河積石而獨不言自者豈非
源之所自出在當時或未究欤先儒以為施功發扵積
石而不指以為源抑所以發眀作書者之微意也積石
雍州之山在金城之西南先儒亦以河之所經則非河
源眀矣史記一段見拾遺一段見地理河門/ 唐太宗
貞觀九年李靖伐吐谷渾督諸軍經積石河源且至未
窮其西境
[002-15b]
禹貢汴水大河不輟為治世患而汴渠規橅不出扵禹
而轉輸之利乃有益扵後世然則河水入汴煬帝為之
也後世不以一勞永逸為功而獨深罪煬帝者以其主
為燕游耳不獨汴也淮不通江江不通浙其鑿而通之
因古迹以便漕運皆煬帝實成之江之通淮以䢴溝䢴/
溝呉創也/
禹貢三江三江之說諸儒不一考於經固自有三江之
文於導漾曰東為北江入于海於導江曰東為中江入
[002-16a]
于海孔安國順經為說曰有中有北則有南可知近世
蘇氏即中北二江之文以求三江遂以豫章彭蠡之江
南出而北㑹者指為南江以足三江之數並程禹貢論/
伊訓稱元祀十有二月商之正月即夏之十二月也商
雖建丑為正猶以夏正數月史記秦始皇三十一年十
二月更名臘曰嘉平夫臘建丑之月也秦以十月為正
則臘當在三月而云十二月以是知古者雖改正朔然
猶以夏正數月也漢元年十月五星聚東井/
[002-16b]
泰誓宣帝時復有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獻之與伏生
所誦合三十篇行之扵世其篇所載年月不與序相符
㑹又與左氏國語孟子所引泰誓不同故漢魏諸儒咸
疑其繆或以為漢儒引白魚赤烏之事/
洪範五行傳劉向在成帝時領校中五經祕書向見尚
書洪範箕子為武王陳五行隂陽休咎之證乃集合上
古以来歴春秋六國至秦漢符瑞災異之說推迹行事
連傳禍福著其占驗比類相従各有條目凡十一篇號
[002-17a]
曰洪範五行傳論奏之天子心知其忠故為鳳兄弟起
此論也 班固云發明大傳著天人之應 漢劉向治
榖梁春秋數其禍福傳以洪範至歆言五行傳又頗不
同孝武時夏侯始昌善推五行傳其後以傳夏侯勝下
及許商其傳與劉向同向之傳五行曰田獵不宿出入
不節奪民農時則木不曲直棄法律逐功臣則火不炎
上治宫室飾臺榭則稼穡不成好攻戰輕百姓則金不
従革簡宗廟廢祭祀則水不潤下其傳五行事曰貎之
[002-17b]
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常雨厥極惡言之不從是
謂不又厥咎僣厥罰常暘厥極憂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
咎豫厥罰常燠厥極疾聴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
罰常寒厥極貧思之不睿是謂不聖厥咎蒙厥罰常風
厥極凶短折五行志/
書斷自唐虞夫子生扵春秋之末干戈相尋無復禮遜
叙書始扵此者正欲示天下以禮遜也及羣弟子述論
語終扵堯曰荀卿作荀子而終扵堯問皆夫子之遺意
[002-18a]
春秋始隠亦此意乎/
書終於秦誓讀文侯之命一篇與平康之世無異當東
遷之後而無憤悱哀痛之心君子是以知其無志也自
文侯之命無復有誥則周之業衰矣雖然聖人猶有望
於魯也故繼之以費誓盖魯周之裔也周之衰孔子有
望扵魯魯不足望則勢必并於秦此夫子感傷之深意
故以秦誓終焉
中星聖人南靣而聴天下占星以授人時故春則日中
[002-18b]
星鳥舉其形也夏則日永星火舉其次也秋宵中星虚
冬日短星昴舉其宿也扵春言其形則夏為蒼龍秋為
元武冬為白虎可知扵夏舉其次則春為鶉火秋為元
枵冬為大梁可知扵秋冬言其宿則春為栁星夏為氐
房可知或言其形或言其宿互相見也所以異乎月令
之中星仲春曰日中日中者陽至是而中也仲秋曰宵/
中宵中者隂至是而中也冬至之後日自南而北則陽/
氣漸生則畫日以長夏至之後日自北而南則隂氣漸/
[002-19a]
興則畫日以短/
六宗伏生馬融謂天地四方鄭氏謂星辰司中司命風
師雨師劉歆謂乾坤六子賈逵謂天宗三日月星/地宗
河海岱/獨晉人張髦謂三昭三穆是也按天神人鬼
地祇三祭之說尚矣周禮春官所載若樂六變則天神
可得而禮矣若樂八變則地祗可得而禮矣若樂九變
則人鬼可得而禮矣是則三祭之禮未嘗偏廢舜當受
命之初即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其為天神
[002-19b]
人鬼地祗之祭復何疑哉
伏生大傳生為秦博士至孝文時且百嵗歐陽生張生
従其學而授之伏生死後數子各論所聞以己意彌縫
其間别作章句因名之曰傳至鄭康成始次為八十三
館閣書目/
汲冡書晉太康中於汲郡古冢得之先儒多稱是書乃
孔子删百篇之餘史通疑其言堯舜益唘非揖遜桀遜
位于湯與經不合杜預左氏後序言其載太甲潜殺伊
[002-20a]
尹之事與尚書乖異 晉武帝咸寜五年汲郡人掘魏
襄王冡得竹簡小篆古書十餘萬言蔵于祕府 荀勉
傳武帝時汲郡冡中得古文竹書詔勉譔之為中經列
在祕書
訓詁傳教隋經籍志書之所興盖與文字俱起孔子觀
書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
周為百篇編而序之遭秦滅學至漢唯濟南伏生口授
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獻之伏生作尚書
[002-20b]
傳四十一篇以授同郡張生張生授千乘歐陽生歐陽
生授同郡兒寛寛授歐陽生子世世傳之至曾孫歐陽
髙謂之尚書歐陽之學又有夏侯都尉受業扵張生以
授族子始昌始昌傳族子勝為大夏侯之學勝傳従子
建别為小夏侯之學故有歐陽大小夏侯三家並立訖
漢東京相傳不絶而歐陽最盛初漢帝時魯共王壊孔
子舊宅得其末孫惠所蔵之書字皆古文孔安國以今
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泰誓與河内女所獻者不同又
[002-21a]
濟南伏生所誦有五篇相合安國並依古文開其篇第
以𨽻古字冩之合成五十八篇其餘篇簡錯亂不可復
讀並送之官府安國又為五十八篇作書傳巫蠱事起
不得奏上私傳其業於都尉朝朝授膠東庸生謂之尚
書古文之學而未得立後漢扶風杜林傳古文尚書同
郡賈逵為之作訓馬融作傳鄭𤣥亦為之注然其所傳
惟二十九篇又雜以今文非孔舊夲自餘絶無師說晉
世祕府所存有古文尚書經文今無有傳者及永嘉之
[002-21b]
亂歐陽大小夏侯尚書並亡濟南伏生之傳唯劉向父
子所著五行傳是其夲法而又多乖戾至東晉豫章内
史梅賾始得安國之傳奏之而又闕舜典一篇齊建武
中呉姚方興於大航頭得其書奏上比馬鄭所注多二
十八字扵是始列國學梁陳所講有孔鄭二家齊代惟
傳鄭義至隋孔鄭並行而鄭氏甚微自餘所存無復師
說又有尚書逸篇出扵齊梁之間考其篇目似孔氏壁
中書之殘缺者故附尚書之末
[002-22a]
漢儒不見古文唐虞建官惟百鄭康成乃云有虞氏官
六十以不見古文尚書特見今文尚書也如婁敬說高
祖有八百諸侯之語仲舒說武帝有白魚流烏之辭劉
歆作三統有丙午還師之言與今人所讀書不同盖今
人所讀乃古文也臯陶邁種徳徳乃降虞書之辭也左/
氏以為夏書揚雄謂酒誥之篇脱簡也班固謂劉向以/
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酒誥脱簡一召誥脱/
簡二禮經舉咸有一徳為尹吉舉君牙為君雅司馬子/
[002-22b]
長謂盤庚三篇為帝辛時事以文侯之命為晋重耳時/
事鄭康成以𦙍征為臣名以旅獒為酋豪夏侯亦以嵎/
夷字為嵎鉄/
百二篇西漢時又有百兩篇出於張霸分析合二十九
篇以為數十又采左氏傳書叙作為首尾凡百二篇文
意淺陋成帝以中書中書天子所蔵之書也/校之非是
後以弟子樊並謀反黜其書而百兩先廢
疑古十條虞書羙放勲云克明俊徳而陸賈新語又曰
[002-23a]
堯舜之民比屋可封按春秋傳云高陽髙辛氏各有才
子八人謂之元凱堯不能舉帝鴻氏少昊氏顓帝氏縉
雲氏有不才子俱稱四凶而堯亦不能去斯則當堯之
時小人君子比肩齊列善惡不分論語云舜舉咎繇不
仁者逺則當咎繇未舉不仁甚多又安得謂之克明俊
徳比屋可封乎其疑一也 堯典序云將遜于位遜于
虞舜按汲冡瑣語云舜放堯於平陽山海經謂放勲之
子為帝丹朱斯則堯之授舜其事難明謂之遜國真虚
[002-23b]
語耳其疑二也 虞書舜典又云五十載陟方乃死注
云死蒼梧之野按蒼梧者扵楚則川號汨羅在漢則邑
稱零陵地總百越山連五嶺地氣歊瘴雖使百金之子
猶憚經履其途况扵萬乘之君而廵幸其國其疑三也
 汲冡書云舜放堯帝於平陽益為啓所誅又曰太甲
殺伊尹文王殺季歴語異正經世人多不之信也若唘
之誅益亦猶晉之殺元乎若舜禹相代事業皆成惟益
覆車伏辜夏石亦猶元遜司馬而致殺身之禍乎其疑
[002-24a]
四也 湯誥曰湯伐桀戰于嗚條之野又云湯放桀于
南巢惟有慙徳而周書商祝篇稱桀遜湯王位墨子曰
湯以天下遜務光而使人說務光遂投清冷之泉而死
湯乃即位然則湯之飾遜偽迹甚多考墨家所言雅與
周書相㑹書云慙徳其疑五也 按武王為泰誓數紂
過失亦猶近代之有吕相為晉絶秦陳琳為袁檄魏欲
加之罪也能無辯乎而後来諸子乘其偽說競列紂罪
故孔子曰桀紂之悪不至是班生曰安有據婦人臨朝
[002-24b]
劉向又曰桀紂不至扵是自古言辛癸之罪將非厚誣
者乎其疑六也 微子之命曰殺武庚案祿父即商紂
之子也合謀二叔徇節三監雖君親之怨不除而臣子
之誠可見考諸名教死生無慙苟以功業不成便以頑
民為目如是則夏少康伍子胥亦當𨽻跡醜徒編名逆
黨乎其疑七也 論語曰大哉周之徳三分天下有其
二猶服事商按尚書云西伯戡黎商始咎周夫姫氏爵
乃諸侯而輙行征伐此則春秋荆蠻之滅諸姫論語季
[002-25a]
氏之伐顓臾也按其書曰文王受命稱王有商猶存而
王號遽立此即春秋楚及呉越僣號而凌天子也姫之
事商當比馬之臣魏必稱周徳之大不亦虚偽其疑八
也 論語曰泰伯可謂至徳三以天下遜按吕氏春秋
所載云云斯則太王鍾愛厥孫欲立其父泰伯年居長
嫡地實妨賢雖欲勿遜君親其立諸原泰伯毁兹玉體
從彼祝髪者本以外絶嫌疑内懐猜忌夫子羙其因病
成遜轉禍為福斯則當矣如云至徳無乃謬為其譽乎
[002-25b]
其疑九也 尚書金縢篇云管蔡流言左傳云周公殺
管叔而放蔡叔愛王室故也按尚書君奭序云召公為
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恱斯則旦行不臣
之禮挾震主之威跡居疑似雖奭猶懐憤懣况彼二叔
側聞異議能不懐猜周公遽加顯戮扵友于其義薄矣
而詩之所述用為羙談何哉其疑十也
宋朝開寳尚書釋文九年二月翰林李昉知制誥扈蒙
李穆上初准詔校定尚書釋文乃詔以大宋開寳新定
[002-26a]
冠其題刻板頒行陸徳眀釋文用古文尚書故命國子
博士判監周惟簡與太子中舎陳鄂重修定焉
仁宗洪範政鑒康定元年仁宗製以示輔臣
英宗欽明殿洪範屏治平三年六月壬子改清居殿曰
欽明殿命直龍圗閣王廣淵書洪範一篇扵屏時帝謂
廣淵曰先帝臨御四十年天下承平得以無為朕方屬
多事豈敢自逸故命此殿名因訪廣淵論洪範得失對
以張景所得最深以景論七篇進復召對延和曰景所
[002-26b]
論過先儒逺矣以三徳為馭臣之柄尤為善論朕遇臣
下常務謙柔聴納之間則自以剛斷此屏置之左右豈
特無逸之戒賜廣淵御紙筆墨黄金等
仁宗邇英殿無逸圗皇祐四年十二月甲午尚書工部
郎中知制誥王洙起居舎人知制誥蔡襄上所書無逸
孝經圗初侍講楊安國書無逸篇扵邇英閣之後屏上
曰朕不欲背聖人之言當書置之左後又命侍讀丁度
取孝經天子孝治廣要道至徳四章對為右圗令襄書
[002-27a]
無逸洙書孝經既又命翰林學士承旨王拱辰為一圗

真宗龍圗閣尚書圗祥符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召宗室
觀于龍圗閣因覽尚書圗
髙宗無逸圖紹興五年親冩無逸篇為圗以掲扵講筵
   續書類
文中子續書薛収曰敢問續書之始扵漢何也子曰六
國之弊亡秦之酷吾不忍聞也又焉取皇綱乎漢之統
[002-27b]
天下也其除殘去穢與民更始而興其視聴乎賈瓊問
續書之義子曰天子之義列于範者有四曰制曰誥曰
志曰策大臣之義載乎業者有七曰命曰訓曰對曰讃
曰議曰誡曰諫文中子曰帝者之制恢恢乎其無所不
容其有大制制天下而不割乎其上湛然其下恬然天
下之危與天下安之天下之失與天下正之千變萬化
吾常守中焉其卓然不可動乎其感而無不通乎此之
謂帝制矣 程元問叔恬曰續書之有志有詔何謂也
[002-28a]
叔恬以告文中子曰志以成道言以宣志詔其見王者
之志乎其恤人也周其致用也悉一言而天下應一令
而不可易非仁智博逹則天明命其孰能詔天下乎叔
恬曰敢問策何謂也子曰其言也典其致也博憫而不
私勞而不惓其惟策乎子曰續書之有命遂矣其有君
臣經畧當其地乎其有成敗于其間天下懸之不得已
而臨之乎進退消息不失其㡬乎道甚大物不廢髙逝
獨往中權契化自作天命乎文中子曰事者續書有事/
[002-28b]
其取諸仁義而有謀乎子曰訓之興也抑明主乎雖天
子必有師然亦何常師之有惟道所存以天下之身受
天下之訓得天下之道成天下之務民不知其由也其
惟明主乎 賈瓊曰書無制而有命何也魏而下續書/
無制而有命/子曰天下其無主而有臣乎曰兩漢有制
志何也子曰制其盡羙扵恤人乎志其慙徳扵備物乎
薛収曰帝制其出王道乎曰不能出後之帝者非昔之
帝也其雜百王之道而取帝名乎其心正其跡譎其乘
[002-29a]
秦之弊不得已而稱之乎政則苟簡豈若唐虞三代之
純懿乎 文中子曰七制之主道斯盛矣薛収曰何為
其然子曰嗚呼惟明王能受訓収曰無制而有訓何謂
也子曰其先帝之制未亡乎大臣之命尚正乎若孝武/
之制未亡霍光之命尚正則可以訓前漢諸帝也光武/
之制未亡桓榮之命尚正則可以訓後漢諸君也/無制
而有訓天下其無大過矣否則蒼生不無大憂焉薛収
曰讚其非古乎子曰唐虞之際斯為盛大禹臯陶所以
[002-29b]
順天休命也文中子曰議天子所以兼采而博聴也惟
至公之主為能擇焉文中子曰誡其至矣乎古之明王
敬慎所未見悚懼所未聞刻於盤盂勒扵几杖居有常
念動無過事其誡之功乎薛収曰諫其見忠臣之心乎
其志直其言危子曰必也直而不廹危而不詆其知命
者之所為乎狡乎逆上吾不與也 文中子曰廣仁益
智莫善扵問乘事演道莫善扵對非眀君孰能廣問非
逹臣孰能專對乎 文中子曰有羙不揚天下何觀君
[002-30a]
子之扵君賛其羙而匡其失也所以進善不暇天下有
不安哉 文中子曰議其盡天下之心乎昔黄帝有合
宫之聴堯有衢室之問舜有總章之訪皆議之謂也大
哉并天下之謀合天下之志而理得矣我何為哉恭已
正南靣而已 文中子曰晉而下何其紛紛多事也吾
視惠懐傷之舎三國将安取志乎此明續書有志/三國
何其孜孜多虞乎吾視桓靈傷之舎兩漢将安取制乎
此明續書有制/賈瓊習書至郅鄆之事問扵子曰敢問
[002-30b]
事命志制之别子曰制命吾著其道焉志事吾著其節
焉賈瓊以告叔恬叔恬曰書其無遺乎書曰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其道之謂乎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其節
之謂乎子聞之曰凝其知書矣子曰事之扵命也猶志
之有制乎非仁義發中不能濟也子曰逹制命之道其
知王公之所為乎其得變化之心乎逹志事之道其知
君臣之所難乎其得仁義之㡬乎 文中子曰制命不
及黄初續書帝制公命惟漢有之不及魏矣黄初魏文/
[002-31a]
帝初即位年號/志事不及太熈續書君志臣事至晉太/
康而止矣不及惠帝太熈惠帝年號/董常習書告扵子
曰呉蜀遂志乎續書有魏而無呉蜀/子慨然歎曰通也
敢忘太皇昭烈之懿識孔明公瑾之盛心哉董常曰大
哉中國五帝三王所自立也衣冠禮義所自出也故聖
賢景慕焉中國有一聖賢明之中國有並並謂呉蜀/
賢除之耶子曰噫非中國不敢以訓 文中子曰漢魏
禮樂其末不足稱也然書不可廢尚有近古對議存焉
[002-31b]
續書有對議問對君髙貴鄉公問諸儒經義淳于昭等/
對曰三王以徳化民三王以禮為治是也議若夏侯元/
議時事曰銓衡臺閣上之分孝弟閭里下之分是也/
瓊習書至桓榮之命曰續書有桓榮之命篇榮字春卿/
漢光武太子傳/洋洋乎光明之業天實監爾能不以揖
讓終乎初光武之東海王強為太子强讓其弟陽陽立/
是謂明帝/ 唐書王勃傳勃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
門人甚衆常起漢魏盡晉作書百二十篇以續古尚書
[002-32a]
後亡其序有錄無書者十篇勃補元缺逸定著二十五

唐陳正卿續尚書纂漢至唐十二代詔策章疏歌頌符
檄論議成書開元末上之
孔衍王邵擬尚書自宗周既殞書體遂廢至晉廣陵相
魯國孔衍删漢魏諸史取其羙詞典言足為龜鑑者定
以篇第纂成一家由是有漢尚書後漢尚書凡為二十
六巻至隋秘書監王邵又錄開皇仁夀時事編而次之
[002-32b]
以類相從各為其目尋其義例皆准尚書君懋隋書雖/
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體制乃以孔氏家語臨川/
世說可謂畫虎不成者也/
 
 
 
 
 羣書考索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