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9 羣書考索-宋-章如愚 (master)


[072-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後集卷六
            宋 章如愚 編
  官制門
宗正
周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親踈成王時彤伯入為
 宗正又初學記云宗正卿周官也周封建宗盟封兄/
 弟之國十有五同姓之國三十有五始選其宗中之/
[072-1b]
 長而董正之謂之宗正/
秦置宗正掌屬籍
漢因之更以序九族平帝元始中更名宗伯五年又於
 郡國置宗師以糾皇室親族世氏致教訓焉選有徳
 義者為之
後漢有宗正卿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皇室親屬逺近
 兩漢皆以皇族為之楚元王子郢客及劉辟彊劉徳/
 等逓為之不以他族魏亦然/
[072-2a]
晉初兼以庶姓山公啟事曰羊祜忠篤寛厚然不長理劇/
 曹宗正卿闕不審可轉作否/
宋齊不置
梁復置名春卿位視列曹尚書
後周有宗師中大夫掌皇族定世系辨昭穆訓以孝弟
唐武德置宗師晉咸寧中亦有宗師以扶風王亮為之/
 龍朔改曰司宗光宅改為司屬後復舊卿一人少卿
 二人掌皇族外戚簿籍開元中判宗正官屬皆以皇
[072-2b]
 族為之然自武德以來有以賜姓附屬籍宗正者羅
 藝徐世勣杜伏威胡大思或以功或以來降其後則
 或借屬籍以寵藩鎮李正己之請附屬籍李晟之編
 入屬籍張寳臣之賜姓列於屬籍甚者沙陀首領亦
 以功而賜姓繫籍鄭王房
宋宗正寺判寺二人以宗姓兩制以上充闕則以朝官
 知丞事掌奉宗廟諸陵薦享之事司皇族之籍 至
 道中詔張伯梁周翰同編籍 咸平初詔於宗正寺
[072-3a]
 建屬籍樓又詔修玉牒四年趙安易上新修皇屬籍
 三十三卷詔送宗正寺仍接續編纂 祥符判宗正
 寺趙世長乞於皇屬籍之上别崇懿號詔以皇宋玉
 牒為名 八年詔建玉牒殿屬籍堂於新寺命趙安
 仁重修玉牒屬安仁又上仙源積慶圖詔嵗冩一本
 藏龍圖閣 九年趙安仁上言唐故事玉牒首載混
 元皇帝乞以御製 聖祖降臨記冠於列聖玉牒及
 别修皇朝新譜如唐天潢源𣲖譜從之 至和元年
[072-3b]
 詔宗正寺故事屬籍十年一修今雖及八年而宗支
 蕃衍其増修之 熈寧元年上兩朝玉牒仁宗哲宗/
  熈寧三年宗正寺言舊制毎年装成仙源積慶圖
 宗藩慶緒錄供送龍圖天章寳文閣如漢宗正嵗上
 名籍也 元豐更制所掌與舊畧同掌序宗𣲖紀屬
 籍以昭穆定親踈凡修錄牒譜圖籍其别有五曰玉/
 牒以編年之體叙帝系而紀其厯數凡政令賞罰封/
 域及豐凶祥瑞之事曰屬宗序同姓之親而辨其服/
[072-4a]
 紀之戚踈逺近曰宗藩慶系錄辨譜系之所自出序/
 其子孫而别其名位品秩日仙源積慶圖考定世次/
 枝分𣲖别而系以本宗曰仙源類譜序男女宗婦族/
 姓婚姻及官爵遷叙而著其功罪生死凡錄以一嵗/
 牒譜籍以十嵗修纂以進分案二屬宗知雜設更掌/
  元豐六年詔宗正寺長不專用同姓葢自有太宗
 正司以統皇族矣 元祐八年詔丞專修纂圖書九
 月王鞏言玉牒十年而進自熈寧中范鎮進書之後
[072-4b]
 神宗玉牒至今未修仙源類譜自慶厯中張方平修
 進之後僅五十年並無成書乞令修玉牒類譜官毎
 二年一具草繳進從之 紹聖三年應宗室賜名三
 祖下各隨祖宗之支子而下雖兄弟數多並為一字
 相連三年詔宗正寺貳提舉諸宫學以通典唐職林/
 唐㑹要國朝㑹要續㑹要四朝志/
太宗正司景祐三年置知太宗正即濮王也同知即守
 節也時宗室衆多故舉一人令厚睦之違失則紏正
[072-5a]
 至和中改為判太宗正寺同知為同判熈寧置丞二
 人自唐有百孫院 祥符九年以新昌坊皇親禮㑹
 院額曰嘉慶 景祐二年詔修睦親宅時以宗戚邸/
 第散處俾遷爽塏列次有倫/ 慶厯七年賜北宅名
 廣親時以秦王宗子蕃盛而所居隘狹/ 治平元年
 詔建睦親廣親北宅於芳林園
給事中中書舍人/
秦加官漢因之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掌左右顧問應對
[072-5b]
 位次中常侍侍中黄門諸給事中日上朝謁平尚書奏
 事又為左右曹以有事殿中故曰給事中多名儒為之
東漢省魏復置唐改給事郎為給事中後定為四員龍/
 朔改門下省曰東䑓垂拱改曰鸞䑓開元曰黄門省/
 給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洪文館繕冩校讎之
 課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審而駁正違失
宋太宗從魏羽請置封駁司又𨽻通進銀䑓司以侍從/
 官知/實給事中之職也然舊例止出内文書而已嘉/
[072-6a]
 祐中何郯以待制領此職詔令有不便者輙封去之/
 仁宗加其職振皆從之自此始為故事/ 元豐五年
 初除舒亶試給事中自是給事中始正除為職事官
 凡四人治六房掌讀中外出納及判後省之事政令
 失當除授非人則奏駁之故事中書進熟起草惟執/
 政書押官制行給事中獨書畫黄而不書草著為令/
  建炎中因舊制置門下後省以給事中為長官四
 員為額
[072-6b]
中書舍人漢尚書郎直宿建禮門奏事明光殿下筆為
 詔誥令乃今中書舍人也
唐武德置舍人六人後改中書舍人掌傳進奏議表章/
 詔㫖詔命皆起草有司奏議文武考課皆預以一人/
 知制誥其餘分署制敕六省分押尚書六曹/龍朔改
 西䑓舍人光宅改鳳閣舍人開元改紫微舍人
宋初中書舍人為所遷官實不任職復置知制誥及直
 舍人院主行辭命封還詞頭 元豐正名遂以中書
[072-7a]
 舍人而判後省之事分案五中興置中書後省以中
 書舍人為長官六員常除二員
魏置中書通事舍人 東晉省宋復置入直閣内出宣
 誥命
齊永平初四員各居一省時謂之四户權傾天下與給
 事中為一流
梁除通事字直曰中書舍人自是詔誥之任舍人專之
 魏晉以來詔誥皆中書令及中書侍郎掌之
[072-7b]
後周曰小史上士二人
隋曰内史舍人八員煬帝減四員改為内書舍人
唐武徳改中書舍人置六員自永淳以來天下文章道
 盛䑓閣髦彦無不以文章逹故中書舍人為文士之
 極任朝廷之盛選諸官無比
祠祿宋朝祠祿之官以佚老優賢祖宗時員數絶少自
 熈寧以後乃増置焉是時方經理時政恐疲老失職
 欲悉去之乃使任宫觀以食其祿時王安石亦欲以
[072-8a]
 此處異議者遂詔宫觀毋限員並差知州人以三十
 月為任 在京宫觀舊制以宰相執政充使或丞郎
 學士以上充副使兩省或五品以上為判官内侍官
 或諸司使副為都監又有提舉提典主管官其戚里
 近屬及前宰執留京師者多除宫觀以示優禮之意
  紹興二十一年在京宫觀作在外宫祠以三十個
 月為任
宫觀使宫觀置使自祥符中始真宗建玉清昭應宫王/
[072-8b]
 旦為首始命充使宫觀置使自此始然毎為宰相兼/
 職天聖元年時崇奉之意又緩因請罷之/ 明道中
 錢維演以使相為景靈宫使治平中改為節度/李端
 愿為醴泉觀使使相節度領内祠自此始後有集禧
 觀使治平四年富弼以觀文殿大學士充/有太乙宫使
 元祐八年馮京以彰徳軍節度改充/有同醴泉觀使元/
 祐八年尚書左丞梁燾以疾求罷詔與在京宫觀使/
 時議以為非宰相不除遂置同醴泉使有祐神觀使
[072-9a]
 大觀元年尚書右僕射趙挺之充/徽宗建玉清神霄
 萬夀宫以宰執兼使副用真廟故事也近以宰執奉
 朝請者領在京宫觀使而在外舊相只除提舉宫觀
 非祖宗優待宰相之體
提舉宫觀宫觀置提舉自康定始康定元年李若谷罷/
 參知政事留京師/以資政殿大學士為提舉會靈觀
 事宫觀置提舉自此始自是學士待制知制誥皆得
 為提舉
[072-9b]
醴泉觀元豐元年皇城司劉永夀為提㸃六年時君卿
 以皇城司為提舉大觀三年姚雄以右金吾衞上将
 軍充使
萬夀觀元豐元年左藏庫使昌州刺史曹誌為提㸃八
 年龍圖閣待制趙彦若為提舉
佑神觀大觀六年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趙挺之除
 觀文殿大學士充使
在外宫觀宋朝宫觀皆俟力請而後授侍從而上任宫
[072-10a]
 觀者絶少若因責降改作主管方直差焉 熈寧初
 王安石相異己者方直除宫觀大抵非自陳而朝廷
 特差者如降黜例二年詔杭州洞霄宫亳州明道官/
 華州雲臺觀建州武夷觀台州崇道觀成都府玉局/
 觀建昌軍仙都觀江州太平觀洪州玉隆觀五岳廟/
 並依嵩山崇福觀舒州靈仙觀置管勾或提舉提㸃/
 官/四年詔宫觀岳廟留官一員餘聽如分司致仕例
 從便居住六年詔六十以上者乃聽差毋過兩任兼
[072-10b]
 用執政恩例者通不過三任後蔡京用事増廣職任
 崇寧三年添宫觀十政和三年添三十選人亦許乞
 岳廟祠宣和中王黼以熈寧法革之一切不恤於是
 士大夫失祿
御史䑓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掌賛書而受法令 戰國亦有
 御史秦趙澠池之㑹各命書其事則皆記事之職
 至秦漢為糾察之任所居之署 漢謂之御史府亦
[072-11a]
 命之御史大夫寺亦謂之憲䑓 後漢謂之御史䑓
 亦謂之蘭䑓寺以尚書為中䑓御史為憲䑓謁者為
 外䑓謂之三䑓 梁及後魏北齊或謂之南䑓 後
 周曰司憲 隋及唐皆曰御史䑓龍朔改憲䑓咸亨
 復舊制但聞風彈事提綱而已其鞫案繫禁則委大
 理 貞觀中中丞李乾祐以囚自大理來往滋其奸
 乃奏於䑓中置東西兩獄以自繫劾開元復罷 武
 后時改御史䑓為肅政䑓置左右左以察朝廷右以
[072-11b]
 澄郡邑龍朔後改肅政之名但為左右御史䑓 睿
 宗詔二䑓並察京師太極元年以尚書省悉𨽻左䑓
 遂廢右䑓至徳後諸道使府參佐皆以御史為之謂
 之外䑓 宋㳂唐之制設御史䑓大夫無正員止為
 兼官中丞除正員外或帶他官次有知雜御史一員
 副中丞判䑓事其屬有三院一曰䑓院侍御史𨽻焉
 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𨽻焉三曰察院監察御史𨽻
 焉舊制三院多出外任風憲之職用他官領之 太
[072-12a]
 平興國三年以張巽為監察御史正名舉職自此始
 唐制御史不專言職 天禧始置言事御史唐太宗
 時有御史裏行之名景祐中始置以處御史之官卑
 者唐儀䑓案有六監司 元豐三年李定請復六察
 於是以御史專領六察其後以中丞為長知雜御史
 為侍御史言事官為殿中侍御史六察官為監察御
 史
御史中丞
[072-12b]
周官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宫刑凡宫之糾禁注云即今/
 御史中丞也/ 漢承秦制御史大夫有兩丞一曰御
 史丞一曰中丞亦謂中丞為御史中執法中丞在殿
 中蘭䑓掌圖籍外督部刺史内領侍御史十五人受
 公卿舉劾按章居殿中察舉非法 武帝以中丞督
 司𨽻司𨽻督丞相丞相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刺史督
 二千石下至墨綬及御史大夫轉為司空而中丞出
 外為䑓率薛宣為中丞執法殿中外緫部刺史陳咸/
[072-13a]
 為中丞緫領州郡谷永上䟽竊見薛宣前為中丞執/
 憲轂下不吐剛茹柔/ 哀帝更中丞為御史長史
 光武復改中丞與尚書令司𨽻校尉朝㑹皆有專席
 而坐京師號為三獨坐言其尊也
魏初改宫正後復為中丞晉宋以下不置大夫以中丞
 為䑓主百與司𨽻分察百僚宋與尚書令分道/ 齊
 中丞職無不察專道而行 自齊梁謂之南司 後
 魏為御史中尉 後周有司憲中大夫
[072-13b]
隋以國諱省中丞置大夫為䑓主以持書侍御史二人
 代中丞之任梁江淹為中丞明帝曰今君為南司足/
 以振肅百僚晉侯史光為中丞光在職寛仁而不縱/
 庾峻為中丞威而不尅晉李熹遷中丞鄧隗為中丞/
 後魏李彪為中丞皆彈奏不避强禦江左拜中丞不/
 得復入尚書省中丞鹵簿至百官趨避/
唐髙宗復號中丞龍朔改司憲大夫咸亨復唐制大夫
 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罪惡中丞為之貳大事裁
[072-14a]
 奏小事專逹㑹昌初中書門下奏大夫秩崇官不常/
 置中丞常為憲䑓之長武元衡遷中丞延英對罷元/
 宗曰真宰相也持中無私/
宋沿革見緫論自中丞以下掌糾繩内外百官肅清朝
 廷紀綱大事廷辨小事奏彈仁宗甞言御史官須厚/
 重知治體者方可用趙槩為中丞上重之張昪為中/
 丞上曰昪清直可任風憲/
侍御史
[072-14b]
周御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賛冢宰凡治者
 受法令焉以其在殿柱之間亦謂之柱下史
秦改為侍御史張蒼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文書即其任/
 也/
漢因秦制置侍御史十五員有繡衣直指出討奸猾治
 大獄武帝所制不常置
後漢有掌察舉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違失舉劾之
 以公府掾屬髙第補或牧守議郎郎中為之惟徳所
[072-15a]
 在二漢所掌凡五曹豹尾之内便為禁省後漢侍御/
 史威烈赫奕莫之敢犯張綱安帝時奏舉梁冀兄弟/
 楊秉為侍御史京師稱其有宰相材/ 魏八人當大
 㑹殿中御史簮白筆側陛而坐 晉侍御史九人頗
 用郡守為之 宋齊十人 梁陳皆九人居曹糾察
 不法 隋八人
唐四人又置内供奉掌糾劾百僚侍御史號䑓端其知
 雜事者謂之雜端最為雄劇食坐之南設横具謂之
[072-15b]
 南牀殿中監察不得坐凡侍御史之例不出累月遷
 登南省故號南牀建中元年以侍御史掌公廨推彈
 自是雜端之議輕矣
宋沿革見緫論唐李素立為侍御史開元初楊慎為侍/
 御史與御史大夫李桀論将劾崔日知反為所搆揚/
 廷奏曰若尊恐脅以成姦臣之謀御史䑓可廢矣徐/
 有功為侍御史逺近聞之皆欣然相賀/
殿中侍御史
[072-16a]
魏蘭䑓遣御史二人居殿中伺察非法故曰殿中侍御
 史 晉置四人 東晉省二人 梁有四人掌殿中
 禁衞内事 後魏北齊皆有 隋改為殿内侍御史
 置十二人 煬帝省
唐武徳置殿中侍御史四員貞觀増二員掌殿廷供奉
 之職京畿諸州兵皆𨽻焉彈舉違失號為副端正班
 列於閤門之外至文明元年又置殿中裏行唐去殿/
 中侍御史遷拜及職事與侍御在殿中裏殿察兩院/
[072-16b]
 在柱外/
宋沿革見前/殿中侍御史二人掌言事分糾大朝㑹及
 朔望六參官班序 元豐八年詔殿中侍御史兼察
 事監察御史兼言事
監察御史
隋置初東晉置檢校御史知行馬外事 宋齊梁陳並
 置 後魏北齊復置十二人 隋改檢校御史為監
 察御史凡十二人 煬帝増置十六人
[072-17a]
唐武徳初置八人貞觀二十二年加二人其外又置監
 察御史裏行以馬周為之自此便置裏行之名掌分
 察百僚廵按郡縣視刑獄肅朝綱唐監察御史職知/
 朝堂正門無籍非因奏事不得入至殿廷開元七年/
 勅隨仗入朝因姚崇用齊幹為監察御史彈劾差遣/
 率先風教當時以為稱職大厯十四年監察御史分/
 察尚書省六司號曰大察臣顔真卿為監察御史决/
 五原獄而天雨/
[072-17b]
宋御史多出外任風憲之職以他官領之 興國三年
 詔本司自薦屬官俾正名舉職用太常博士張巽為
 之 嘉祐四年中丞韓絳舉御史而恨資任屢舉不
 應格於是絳請置裏行從之初以王陶為御史裏行
  熈寧三年除秀州推官李定權監察御史裏行選
 人為御史自定始 元豐三年詔御史專領六察又
 詔御史六員以三員分領察案三員專言事 五年
 詔秘書殿中内侍省不𨽻六察如有違慢委言事御
[072-18a]
 史彈奏 七年大正官名以言事官為殿中侍御史
 六察官為監察御史掌六部之事及在京百司
徽宗時如辟雍大晟府筭學士之類皆不𨽻䑓察 崇
 寧大臣欲其便已而南䑓御史亦有不言事者自大
 觀臣僚申請而辟雍之類復𨽻御史自胡舜陟申請
 而本䑓始増入御史言事之文
御史䑓主簿
西漢張忠為御史大夫署孫寳為主簿 隋大業始置
[072-18b]
 御史䑓主簿二員 唐省一員掌付事勾稽省署抄
 目 貞觀中自張𢎞濟為此官之後遂為美職
宋有一人掌受事發辰勾檢稽失兼簿書錢榖之事
 元豐中李定請増置主簿一員檢㸃六案文字 元
 祐元年大理寺架閣庫專委主簿主管 紹興三年
 詔御史䑓全缺長貳檢法主簿特令殿中侍御曽統
 奏辟
御史䑓檢法
[072-19a]
宋御史䑓主簿二員 熈寧十年改主簿作檢法各一
 員繫長貳同舉京官充 元豐四年罷六月因黄履
 奏復置各一員 元祐三年改檢法官為主簿 紹
 聖二年因董厚逸奏請復置 紹興二年吕頥浩撥
 下部差官未幾復詔本䑓辟時缺長貳令曽統奏辟
諌議大夫
周保氏掌諌王惡司諌掌糾萬民之惡至秦置諌大夫
 掌論議無常員多至數十人屬郎中令
[072-19b]
漢武元狩中置宣帝選諌大夫出為郡守蕭望之選諌/
 大夫至宣帝時出補郡守上䟽日出諌官以補郡守/
 朝無爭臣則不知過/ 光武以諌大夫為諌議大夫
 無常員兩漢並屬光祿勲 後周地官有保氏下大
 夫規諌於天子葢比其任 隋亦曰諌議大夫置七
 人屬門下省 煬帝廢
唐武徳復置屬門下太宗時諌官入閣王珪甞為諫議/
 大夫太宗詔諫官隨中書門下及三品官入閣魏徴/
[072-20a]
 拜諫議大夫或至卧内計天下事禇遂良為諌議大/
 夫太宗以為骾亮有學/龍朔改為正諌大夫後又置
 諌議大夫屬中書開元以來廢正諌大夫屬門下凡
 四人掌侍從規諌髙適明皇在蜀為諫議大夫負氣/
 敢言肅宗時置兩省官十日一上對白居易與元稹/
 書僕為諫官月請諫紙/貞元四年德宗分為左右各
 置四員左𨽻門下右𨽻中書陽城德宗召拜右諌議/
 大夫八年論裴延齡誣陸贄上䟽慷慨泣下罷裴延/
[072-20b]
 齡穆宗召費文言為諌議大夫羣指稱允栁公權論/
 事不阿帝以為有諫諍風可居諫大夫/
宋承五代之弊官失其守故官職差遣離而為三官裁
 以定俸入耳而不親職諌議大夫司諌正言皆須别
 降勅許赴諌院供職者方為諌官亦有領他職而不
 預諌諍者其由他官領者帶知諌院以兩省官充掌
 供奉諌諍凡朝廷闕失大則廷議小則上封時雖除
 諌官而未置諌院 明道元年陳執中為諌官屢請
[072-21a]
 置院於是以門下省為諌院徙舊省於左掖之西置
 諌院始此田錫遷諫議大夫真宗見之色必荘嚴景/
 祐三年詔曰左右諫議大夫司諫正言咸預軒輊之/
 列是為耳目之官景祐四年姚仲孫言諫議大夫居/
 諫官之上慶厯三年田况每諌官日奉朝請則可以/
 日聞朝廷之事况毎日赴内朝/ 元豐正名左右散
 騎常侍各一人既闕不除而左右諌議大夫遂為諌
 垣之長專言責焉左𨽻門下右𨽻中書同掌規諫諷
[072-21b]
 諭凡朝政闕失任用他司有失皆得諌正王安石入/
 司政事孫莘老李公擇居諫職二人請舉行太宗令/
 諫官入閣事安石不可日是又益兩參知政事/ 元/
 豐七年諫議大夫趙彦若言事詔降彦若一官云朝/
 廷自修復官政小大羣司皆有職守彦若輙侵法守/
 論事不可不懲元祐元年王巖叟言近降㫖兩省諫/
 官出入各異勿與給事中中書舍人通事欲隔限諌/
 官不使在政事之堂恐知本末數論列耳詔諌官直/
[072-22a]
 舍仍舊/ 建炎中興始詔諌議大夫不𨽻兩省别置
 於後省之側許與兩省官相見議事 紹興元年詔
 中書門下後省諌院官吏並依舊赴三省内元置局
 處供職
司諌正言
唐武后垂拱中置左右補缺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諌開
 元以來尤為清選左屬門下右屬中書
宋端拱元年改左右補缺為左右司諌左右拾遺為左
[072-22b]
 右正言是時太宗欲令諌官修職故詔改其官後亦
 有兼他官不供諌職者 元豐官制左右司諌各一
 人正七品左右正言各一人從七品同掌規諌諷諭
 分𨽻兩省中興之初詔不𨽻兩省 紹興三年復
 淳熈十五年用林栗請於正言司諌外増置補缺拾
 遺各一人專職諌諍不許彈擊光宗即位省之
司諌宋朝咸平中种放對便殿尋授左司諌真宗曰賞
 一逸人可勸天下明道中執政除親舊二人為正言
[072-23a]
 司諌上謂曰祖宗法制䑓諌官必出自宸 若大臣
 自除則大臣過失無敢言
補闕韋温為補闕時宋申錫被誣温昌言曰吾軰諌官
 豈避一時之雷電而致聖君賢相蒙蔽惡之咎耶鄭
 餘慶子澣為右補闕獻䟽切直至憲宗遂遷舍人韋
 處厚擢左補闕帝曰韋處厚上䟽其言切直顧人未
 知爾中外推其精宻文宗言宰臣曰太宗得魏徴採
 拾缺失今得魏謩命授左補闕
[072-23b]
正言荆公上田正言書今聮諌官朝夕天子耳目行事
 即一切是非無不可言至道元年和㠓遷右正言獻
 歌詩稱㫖
拾遺唐白居易上䟽蒙恩授臣左拾遺謹按六典其選
 甚重其秩甚卑蕭嵩為左拾遺表薦張鎬為拾遺不
 數年出入将相陳子昻為右拾遺上䟽陳事詞皆典
 美右拾遺張方回每朝政有失抗論昂然進不懼死
史館 史官自黄帝有之 夏商大史夏終古商髙勢/
[072-24a]
  周大史小史内史外史而侯國亦置史 秦有太
 史令 漢武帝始置以司馬談為之遷嗣宣帝以
 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修撰職以他官領於是太史官惟
 知占候而已 王莽置柱下五史 後漢至隋唯魏
 明太和中史職𨽻中書其餘多𨽻秘書唐武徳四年
 始置修文館𨽻門下省九年改為𢎞文館神龍元年/
 改為昭文館中間更易不一至開元中則復為𢎞文/
 館也/貞觀中建史館於禁中專掌國史至開元七年
[072-24b]
 於乾元殿東廊寫四部書置刋定官以麗正殿為修
 書所十二年召學士張說等宴於是為集賢即麗正
 殿也以修書所為集賢殿書院三館之名肇於此矣
 自此集賢昭文置大學士史館置監修國史皆以宰
 相兼領之又置學士直學士修撰直館校理之職亦
 以他官領之其昭文館𨽻門下省史館寓於集賢尚
 未合為一
梁遷都初舊制未備至正明中始以今古長慶門東北
[072-25a]
 小屋十數間為三館即所廢四館是也/湫隘卑喧轍道
 出於其旁每受詔所撰述即移於他所以成之訖
太祖朝以經營四方未暇改作 太宗因幸故館厯覽
 舊阯顧左右曰豈所以待天下之賢俊耶即日詔有
 司度左昇龍門北車府地為三館棟宇之制皆上所
 親授輪奐壮麗冠於内庭又於四序啟便門以備行
 幸於是盡遷三館之書分於兩廊貯焉東廊為昭文
 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凡四庫分經史子集四
[072-25b]
 部為史館書庫初乾德中平蜀得書萬三千卷開寳
 中平呉又得書二萬卷參以舊書分為八萬卷凡六
 庫書皆以類相從簡䇿府翕然一變矣永熈太宗寳/
 錄/
宋監修國史一人以宰相為之修撰直舘檢討無常員
 修撰以朝官充直講檢討以京官以上充/掌修日厯
 及典司圖籍之事凡國史别置院於宣徽北院之東
 藏之謂之編修院東京記云俗呼為史院/ 天聖修
[072-26a]
 真宗史欲重其任降勅宰相為提舉參政樞副為修
 史其同修史則以殿閣學士以上為之編修官以三
 館袐閣校理以上及京官充史畢即停 元豐改官
 制日厯𨽻國史案毎修前朝國史實錄則别置實錄
 院以首相提舉翰林以上為修國史侍從官為同修
 史庶官為編修官實錄院提舉官如國史從官為修
 撰官餘官為檢討中興時即秘書省建史館以修神
 宗哲宗實錄選本省官兼檢討校勘以侍從官充修
[072-26b]
 撰 紹興初又移史館於省之側别為一所以増重
 其事至九年始修徽宗實錄乃命史館開實録院宰
 相監修但提大綱檢討官捜閲校對惟修撰實專史
 職只據所送到時政記唐長夀中姚璹請仗下所言/
 宰相實錄號時政記自璹始五代中書樞宻院皆置/
 太平興國中蘇易簡為參政自是中書皆參政編錄/
 端拱以後樞宻院事皆送中書同修為一書及王欽/
 若等始乞别撰不闗中書直送史館/
[072-27a]
起居注 漢武帝有禁中起居注自魏至晉起居之職/
 掌於著作其後亦命近臣主掌其事後至魏始置起/
 居令史每行幸宴㑹則在御座左右記録帝言及賓/
 客語後又别置起居注二人北齊有起居注二人隋/
 朝置起居舍人二人以掌内史唐朝起居注之官𨽻/
 於門下顯慶中即與舍人属兩省每皇帝御殿即左/
 右史夾香案分立於殿下螭頭之側和筆濡毫皆就/
 螭頭之一處有命則臨陛俯聽對而書之凡典禮文/
[072-27b]
 物册命啟奏臣僚薨免懲惡勸善之事悉載於起居/
 注季冬則授於史官以俟筆削元和中詔有事可備/
 勸戒合紀述者委其自承㫖宰相宣示左右起居令/
 其不録仍作舊例季冬送於史館文宗太和中起居/
 郎起居舍人凖故事入閣日齎紙筆立於螭頭以記/
 言動開延英召大臣論事亦然宋朝淳化中張泌請/
 别置起居院及左右史之職記言動為起居注詔從/
 其請尋以周翰掌起居郎李謙掌起居舍人事銓次/
[072-28a]
 其事排以日月謂之日厯詳見日厯所門/
提舉乾興元年命司徒監修國史馬拯專修提舉監修/
 天聖中宰臣王曽提舉監修真宗實錄兩朝史時王/
 旦未領監修故特授詔已監修而無再授勅為提舉/
 葢一時之制也監修國史國朝舊以宰相為之修日/
 厯也故常帶入銜若先朝正史則别置編修院宰相/
 為提舉/ 紹興中詔國史院宰臣提舉乾道初詔參/
 政虞允文兼提舉修三朝國史中興以來參政兼提/
[072-28b]
 舉自此始/
監修北齊詔魏收撰史又詔髙隆之總監之書名而已/
 唐太宗以宰相監修國史及以他官兼領房𤣥齡為/
 監修而給事中許敬宗兼唐制宰相四人内一人帶/
 監修/ 宋從唐制史館有監修皆宰相領故事宰相/
 兼領皆内降㫖處分乾徳初以趙普兼監修止用勅/
 非舊典也/ 開寳中薛居正以參政監修自後參政/
 亦有管勾修國史者不常置/ 至道中修太宗實錄/
[072-29a]
 宰臣吕端雖帶監修國史而不預焉其後重修太祖/
 實錄遂詔吕端等同修端罷相李沆繼成焉/ 景徳/
 中監修國史畢士安卒參政王旦權領史館實為監/
 修國史之職/ 慶厯中吕夷簡罷相帶監修國史優/
 老臣也/
修撰唐令狐徳棻請修近代史遂命修撰名始於此/
 唐史館修撰四人掌修國史/ 宋從唐制史館有修/
 撰以他官領取最上一員判館事故事史館每月撰/
[072-29b]
 日厯皆判館與修撰官直館分季撰其後止修撰官/
 及判館撰次祥符中以髙綽為史館修撰綽即王欽/
 若所引不令修纂止令權判吏部銓自是五品以上/
 方掌修撰/ 天聖中石中立充史館修撰有司引綽/
 例亦不修日厯/ 乾興初李準等言修撰官舊四人/
 今只二人望擇館閣官二員充編修官遂詔王舉正/
 李淑同編修/ 元豐國史𨽻秘書/ 元祐中就門下/
 置局/ 紹聖復還秘書閣舊有修撰官至是改為修/
[072-30a]
 國史以尚書翰林充同修以侍郎以下充/ 紹興中/
 以修神宗哲宗穆宗正史置修史一人同修一人編/
 修二人/
檢討淳化中以郭延澤董元亨為史館檢討/ 至和中/
 詔今後檢討不得舉試館職/ 嘉祐中韓琦奏史記/
 日厯未修者積十餘年今将修先朝實錄而日厯未/
 備檢討缺官詔以吕夏卿韓維兼史館檢討/
 
[072-30b]
 
 
 
 
 
 
 
 羣書考索後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