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26 張子全書-宋-張戴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張子全書卷十一
易說下
  繫辭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先分天地之位乾坤立則方見易故其事无非易也
 所以先言天地乾坤易之門户也不言高卑而曰卑
 高者亦有義高以下為基亦是人先見卑處然後見
[011-1b]
 高也
 不見兩則不見易闕/ 物物象天地
 不曰天地而乾坤云者言其用也乾坤亦何形猶言
 神也人鮮識天天竟不可方體姑指日月星辰處視
 以為天隂陽言其實乾坤言其用如言剛柔也乾坤
 則所包者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動靜隂陽性也剛柔其體未必形
[011-2a]
 靜專動直不為物累則其動靜有常不牽制於物也
 然則乾為剛果斷然不疑矣直一/作著
 天地動靜之理天圓則須動轉地方則須安靜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有形有象然後知變化之驗
是故剛柔相摩
 以人言之喘息是剛柔相摩氣一出一入上下相摩
 錯也於鼻息見之人自鼻息相摩以蕩於腹中物既
[011-2b]
 消爍氣復升騰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天地雖一物理須從分别大始者語物之始乾全體
 之而不遺故无不知也知之先者蓋莫如乾成物者
 物既形矣故言作已入於形氣也初未嘗有地而乾
 漸形不謂知作謂之何哉然而乾以不求知而知故
 其知也速坤以不為而為故其成也廣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
[011-3a]
可乆有功則可大可乆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易
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此皆言人體天地之徳然也可乆者以乆逺推行可大者
 其得體也大凡語道理之徒道達不已竟亦何所求
 推行及民故以賢人措諸事業而言易簡理得而成
 乎天地之中蓋盡人道並立乎天地以成三才則是
 與天地參矣但盡人道理自當耳不必受命仲尼之
 道豈不可以參天地
[011-3b]
 言知者知而己言能者渉於形氣能成物者也易則
 易知易知則有親今夫虎豹之為物豢之雖馴人亦
 不敢遂以親狎為其難測惟其平易則易知易信信
 則人任焉以其可信人斯委任故易以有功矣道體
 至廣所以有言易有言小有言大无乎不在
 坤至柔而動也剛乃積大勢成而然爾乾至健无體
 為感速故易知坤至順不煩其施普故簡能志大則
 才大事業大故曰可大又曰富有志久則氣久德性
[011-4a]
 久故曰可久又曰日新德業不可久不可大不足謂
 之賢况可謂之聖乎
 易簡理得則知幾知幾然後經可正天下達道五其
 生民之大經乎經正則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所行
 利用安身之要莫先焉
 成位乎其中與天地合其德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
[011-4b]
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

 吉凶者失得之著也變化者進退之著也設卦繫辭
 所以示其著也吉凶變化悔吝剛柔易之四象歟悔
 吝由羸不足而生亦兩而已變化進退之象云者進
 退之動也微必驗之於變化之著故察進退之理為
 難察變化之象為易六爻盡利而動所以順隂陽剛
 柔仁義性命之理也故曰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011-5a]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序猶言分也易之中有貴有賤有吉有凶皆其自然
 之分也所居皆安之君子安分也
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言君子未嘗須臾學不在易玩玩習也每讀則每有
 益所以可樂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占非卜筮之謂但事在外可以占驗也觀乎事變斯
[011-5b]
 可以占矣蓋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此所以動則觀
 其變而玩其占也
彖者言乎其象也
 象謂一卦之質
齊小大者存乎卦
 卦有稱名至小而與諸卦均齊者各著其義也蓋稱
 名小而取類大也
辨吉凶者存乎辭
[011-6a]
 欲見小疵者必存乎辭
憂悔吝者存乎介
 悔吝吉凶之萌惟介於石者能見幾而作
 憂悔吝者存乎介欲觀易象之小疵宜存志靜知所
 動之幾微也靜知亦/作靜志
震无咎者存乎悔
 凡言无咎者必求其始皆有悔今能改之也有咎而
 免者善震而補也
[011-6b]
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易與天地凖此言易之書也易行乎其中造化之謂
 也言彌綸範圍此語必夫子所造彌者彌縫補綴之
 義綸者往來經營之義易之為書與天地凖易即天
 道獨入于爻位繫之以辭者此則歸於人事蓋卦本
 天道三隂三陽一升一降而變成八卦錯綜為六十
 四分而有三百八十四爻也因爻有吉凶動靜故繫
 之以辭存乎教誡使人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其出
[011-7a]
 入以度内外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无有師保如
 臨父母聖人與人撰出一法律之書使人知所向避
 易之義也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
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天文地理皆因明而知之非明則皆幽也此所以知
 幽明之故萬物相見乎離非離不相見也見者由明
 而不見非无物也乃是天之至處彼異學則皆歸之
[011-7b]
 空虚蓋徒知乎明而已不察夫幽所見一邊耳
 氣聚則離明得施而有形氣不聚則離明不得施而
 无形方聚也安得不謂之有方其散也安得遽謂之
 无故聖人仰觀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
 之故
 盈天地之間者法象而已文理之察非離不相覩也
 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故方其不形也有以知明之
 故
[011-8a]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旁行而不流
 知天地无私則於道不離然遺物而獨化又過乎大
 中之表也故下文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
 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未能周萬物則必有過過失也君子立法必其智周
 天下之利害而其道又足以濟天下然後不過過失
 也知周萬物道濟天下然後不錯若不如此或得於
[011-8b]
 彼則或失於此也天惟運動一氣鼔萬物而生无心
 以恤物聖人則有憂患不得似天天地設位聖人成
 能聖人主天地之物又智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必
 也為之經營不可以有憂付之无憂
 旁行不流圓神不倚也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安土樂其所自生忠厚之道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011-9a]
 過則溺於空淪於靜既不能存其神又不能知夫化
 矣大抵過則不是着有則是着无聖人自不言有无
 諸子乃以有无為說說有無斯言之陋也在易則惟
 曰神則可以兼統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不偏滯於晝夜之道故曰通知
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繫辭言易大槩是語易書制作之意其言易无體之
[011-9b]
 類則是天易也神易雖是一事方與體雖是一義以
 其不測故言无方以其生生故言无體然則易近於
 化
一隂一陽之謂道
 一隂一陽是道也能繼繼體此而不已者善也善之
 猶言能繼此者也其成就之者則必俟見性是之謂
 聖仁者不已其仁始謂之仁知者不已其知方謂之
 知此是致曲曲能有誠也誠則有變化必仁智會合
[011-10a]
 乃為聖人也前謂聖者於一節上成性也夷惠所以
 亦得稱聖人然行在一節而已百姓日用而不知蓋
 所用莫非在道飲食男女皆性也但己不自察由旦
 至暮凡百舉動莫非感而不之知今夫心又不求感
 又不求所以醉而生夢而死者衆也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言繼繼不已者善也其成就者性也仁智各以成性
 猶仁禮以成性
[011-10b]
 勉勉而不息可謂善成而存存在乎性仁知見之所
 謂曲能有誠者也不能見道其仁知終非性之有也
 性未成則善惡混故亹亹而繼善者斯為善矣惡盡
 去則善因以亾故舍曰善而曰成之者性神不可致
 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長順焉可也存虛明久至德
 順變化達時中仁之至義之盡也知微知彰不舍而
 繼其善然後可以成之性矣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011-11a]
 聞見不足以為己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
 之知心各有本性始為己有茍未見性須當勉勉今
 學者既知趨向殊不費力何謂不勉勉
百姓日用而不知
 百姓日用不知溺於流也
鼔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是也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此則異矣聖人豈有不仁所患者不
[011-11b]
 仁也天地則何意於仁鼔萬物而已聖人則仁耳此
 其為能𢎞道也天不能皆生善人政以天无意也鼔
 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聖人之於天下法則无不善
 也然古者治世多而後世不治何也人徒見文字所
 記自唐虞以上幾治幾亂須歸之運數有大運有小
 運故孟子曰天之生民久矣一治一亂
 系之為言或說易書或說天或說人卒歸一道蓋不
 異術故其參錯而理則同也鼔萬物而不與聖人同
[011-12a]
 憂則於是分出人之道不可混天鼓萬物而與聖人
 同憂此言天德之至也與天同憂樂垂法於後世雖
 是聖人之事亦猶聖人之末流耳
 神則不屈无復囘易鼔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者此
 直謂天也天則无心神故可以不詘聖人則豈忘思
 慮憂患雖聖亦人耳焉得遂欲如天之神庸不害於
 其事聖人茍不用思慮憂患以經世則何用聖人天
 治自足矣
[011-12b]
 聖人所以有憂者聖人之仁也不可以憂言者天也
 蓋聖人成能所以異於天地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富有廣大不禦之盛歟日新悠久无疆之道歟富有
 者大无外也日新者久无窮也顯其聚也隱其散也
 顯且隱幽明所以存乎象聚且散推盪所以妙乎神
 日新之謂盛德過而不有不凝滯於心知之細也非
 盛德日新惟日新是謂盛德義理一貫然後日新
[011-13a]
生生之謂易
 生生猶言進進也
極數知來之謂占
 極數知來前知也前知其變有道術以通之君子所
 以措於民者遠矣
通變之謂事
 能通其變而措於民聖人之事業也
易簡之善配至德
[011-13b]
 循天下之理之謂道得天下之理之謂德故曰易簡
 之善配至德
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非知德不崇非禮業不廣
 崇天也形而上也通晝夜之道而知其知崇矣知及
 之而不以禮性之非己有也故知禮成性而道出如
 天地位而易行天地位定而易行其中知禮成而道
[011-14a]
 義出夫易聖人所以崇德廣業以知為德以禮為業
 也蓋知崇則德崇矣此論易書之道而聖人亦以教
 人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比下文成性存存道義
 之門而言也天地設位故易行乎其中知禮成性則
 道義自此而出也道義之門者由仁義行也聖人亦
 必知禮成性然後道義從此出譬之天地設位則造
 化行於其中知則務崇禮則惟欲乎卑成性須是知
 禮存存則是長存知禮亦如天地設位
[011-14b]
 何以致不息成性則不息誠成也誠為能成性也仁
 人孝子所以成身柳下惠不息其和也伯夷不息其
 清也於清和以成其性故亦得為聖人也然清和猶
 是一端不得完正不若知禮以成性即道義從此出
 智極其高故效天禮着實處故法地人必禮以立失
 禮則孰為道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
 義之門得知禮以成性性乃存然後道義從此出
 學不能自信而明者患在不勉耳當守道不囘如川
[011-15a]
 之流源泉混混不捨晝夜无復囘却則自明自得之
 也易曰繼之者善也惟能相繼而不已者道之善也
 至于成性則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矣易曰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
可惡也
 易語天地隂陽情偽至隱賾而不可惡也諸子馳騁
 說辭窮高極幽而知德者厭其言故言為非艱使君
[011-15b]
 子樂取之為貴
 易之為書有君子小人之雜道有隂陽爻有吉凶之
 戒使人先事決疑避凶就吉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凡一言動是非可不可隨之而生所以要愼言動擬
 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不越求是而己
 自此以下皆著爻象之詞所以成變化之道擬議以
 教人也凡有一迹出則便有无限人議論處至如天
[011-16a]
 之生物亦甚有不齊處然天則无心不恤此所以要
 愼易曰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只是要求是也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黙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
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君子自知自信了然不惑又於出處語黙之際獲與
 人同則其志決然利可斷金惟仁者能聽盡言己不
 欲為善則己茍欲為善惟恐人之不言二人同心其
 利斷金夫一人固自明矣又有一人言而同心其為
[011-16b]
 利也如金鐵之可斷
 義理必至于出處語黙之不可易如此其同也己固
 自信又得一人與之同故利可斷金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地之數也一固不
 為用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夫混然一物无有終始首尾其中何數之有然
 言者特示有漸耳理須先數天又須先言一次乃至
[011-17a]
 於十也且天下之數止於十窮則自十而反一又數
 當止於九其言十者九之耦也揚雄亦曰五復守於
 五行者蓋地數无過天數之理孰有地大於天乎故
 知數止於九九是陽極也十也者姑為五之耦焉耳
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
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數五地數
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
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
[011-17b]
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
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極兩/兩是謂天參雖三其實一也象成而未形也
 兩/兩 地兩效剛/柔之法也 七離九/六坎八
 參天兩地此但天地之質也通其數為五乾坤止合
 為坎離之數當六七精為日月粗為水火坎離合而
 後萬物生得天地最靈為人故人亦參為性兩為體
 推其次序數當八九八九而下土其終也故土之為
[011-18a]
 數終於地十過此以往萬億无窮不越十終反一而
 己陽極於九隂終於十數乃成五行奇耦乃備過此
 周而反始滋至无算不越於是陽用其極隂不用極
 而用六者十者數之終九之配也地无踰天之理終
 於其終而己焉參天兩地五也
 一地兩二也三三地兩六也坤用五五地兩十也一/天三三也 天三九也乾用 天三十五也凡
 三五乘天地之數總四十有五並參天兩地者/數之五共五十虚太極之一故其用四十有九
 掛一象三象天地之三也揲象四時四時揲之數不
[011-18b]
 過十十時乃三歲半舉三揲多之餘也直云五歲再
 閏者盡餘多之極也揲餘九則揲者四十而已四十
 乃時之數也
  六七八九十/五四三二一此相間循環之數也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二相間是相得也各有合以
 對相合也如一六二七三八四九各有合神也位相
 得化也
 奇所掛之一也扐左右手四揲之餘也再扐後掛者
[011-19a]
 每成一爻而後掛也謂第二第三揲不掛也閏常不
 及三歲而再至故曰五歲再閏此歸奇必俟於再扐
 者象閏之中間再歲也
 成變化行鬼神成行隂陽之氣而已矣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
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
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示人吉凶其道顯隂陽不測其德神顯故可與酬酢
[011-19b]
 神故可與祐神受命如響故可與酬酢知來藏往故
 可與祐神示人吉凶其道顯矣知來藏往其德行神
 矣語蓍龜之用也
 顯道者危使平易使傾懼以終始其要无咎之道也
 神德行者寂然不動𡨕㑹於萬化之感而莫知為之
 者也受命如響故可與酬酢曲盡鬼謀故可與祐神
 顯道神德行此言蓍龜之行也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011-20a]
 化之於己須臾之化則知須臾之頃必顯一日之化
 則知一日之化有殊易知變化之道則知神之所為
 又曰知幾其神乎
 惟神為能變化以其一天下之動也人能知變化之
 道其必知神之為也聖人之進豈不自見今在學者
 區别是非有化於神者猶能知之况聖人乎易言窮
 神知化又言知變化之道安得不知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
[011-20b]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辭變象占皆聖人之所務也易道具焉一本無易道/具焉四字有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十字
 尚辭則言无所茍尚變則動必精義尚象則法必致
 用尚占則謀必知來四者非知神之所為孰能與於
 此知德之難言知之至也孟子謂我於辭命則不能
 又謂浩然之氣難言易謂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又以
 尚辭為聖人之道非知德達乎是哉學未至于知德
[011-21a]
 語皆有病形而上者得辭斯得象矣故變化之理須
 存乎辭言所以顯變化也易有聖人之道而曰以言
 者尚其辭辭者聖人之所以聖
 人言命字極難辭之盡理而无害者須出於精義易
 有聖人之道四曰以言者尚其辭必至於聖人然後
 其言乃能无敝蓋由精義所自出也故辭不可以不修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如響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
[011-21b]
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
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
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
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
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
焉者此之謂也
 有不知則有知无不知則无知是以鄙夫有問仲尼
[011-22a]
 竭兩端而空易受命乃如響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
 物非天下之至精孰能與於此言易之為書也至精
 者謂聖人窮理極盡精微處中庸所謂至矣天下之
 理斯盡因易之三百八十四爻變動以寓之人事告
 人以當如何時如何事如何則吉如何則凶宜動宜
 靜丁寧以為告戒所以因貳以濟民行也
 既言參伍矣參伍而上復如何分别
 氣之聚散於太虚猶氷凝釋於水知太虛即氣神變
[011-22b]
 易而已諸子淺妄有有无之分非窮理之學也
 易非天下之至精則辭不足待天下之問非深不足
 通天下之志非通變極數則文不足以成物象不足
 以制器幾不足以成務非周知兼體則其神不能通
 天下之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
 非至精至變至神不能與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无知者以其无不知也若言有知則有所不知也惟
 其无知故能竭兩端易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也
[011-23a]
 无知則神矣茍能知此則於神為近无知者亦以其
 術素備也道前定則不窮一故神譬之人身四體皆
 一物故觸之而無不覺不待心使至此而後覺也此
 所謂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也物形乃有小
 大精粗神則无精粗神即神而己不必言作用譬之
 三十輻共一轂則為車若无轂與輻亦何以見車之
 用感皆出於性性之流也惟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之别
[011-23b]
 易言感而遂通者蓋語神也雖指暴者謂之神然暴
 亦固有漸是亦化也
 聖人通天下之志雖愚人與禽獸猶能識其意有所
 感則化感亦有難專以化言感而遂通者神又難專
 謂之化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語恐在天數五地數五處然聖人之於書亦有不
 欲併一說盡慮易知後則不復研究故有易有難或
[011-24a]
 在此說或在彼說然要終必見但俾學者潛心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已者也
 開物成務物凡物也務事也開明之也成處之也事
 无大小不能明何由能處雖至麤至小之事亦莫非
 開物成務譬如不深耕易耨則稼穡烏得而立惟深
 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是則
 開物成務者必也有濟時之才
[011-24b]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
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圓神故能通天下之志方知故能定天下之業爻貢
 所以斷天下之疑易書成三者備民患明聖人得以
 洗濯其心而退藏於宻矣
 能通天下之志者為能感人心
吉凶與民同患
 吉凶可以正勝非聖人之患也
[011-25a]
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非神不能顯諸仁非知不知藏諸用
 開物於幾先故曰知來明憂患而弭其故故曰藏往
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神武不殺神知之大者使知懼而不犯神武者也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
 言天之變遷禍福之道由民之逆順取捨之故故作
 易以先之
[011-25b]
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民患除憂疑亡用利身安故可退藏於宻窮神知化
 以崇高其德也自此而下又歴言其德之出而異名
 也
是故闔戸謂之坤闢戸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
 闔戸靜宻也闢戸動達也形開而目覩耳聞受於陽
 也一動一靜是道之常專於動靜則偏也一闔一闢
 謂之變人之有息蓋剛柔相摩乾坤闔闢之象也
[011-26a]
制而用之謂之法
 因其變而裁制之以教天下聖人之法也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用之不窮莫知其鄉故名之曰神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四象即乾之四德四時之象故下文云變通莫大乎
 四時盡吉凶之理則能盡天人之助而成位乎其中
[011-26b]
 矣故下云崇高莫大乎富貴有吉凶利害然後人謀
 作大業生若无施不宜則何業之有
天生神物聖人則之
 天生蓍龜聖人則之以占兆一云占/之以兆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
 天地變化聖人作易以著效之故曰聖人效之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作易以示人猶天垂象見吉凶
[011-27a]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作書契效法猶地出圖書一云猶/河洛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順也
 自易曰自天祐之此篇宜在立心勿恒凶下蓋上言
 莫益之故此言多助也
變而通之以盡利
 理勢既變不能與時順通非盡利之道
[011-27b]
鼓之舞之以盡神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神神一/作詞
 天下之動神鼓之也神則主於動故天下之動皆神
 為之也詞不鼓舞則不足以盡神詞謂易之詞也於
 象固有此意矣又繫之以詞因而駕說使人向之極
 盡動之義也歌舞為巫風言鼔舞之盡神者與巫之
 為人无心若風狂然主於動而己故以好歌舞為巫
 風猶之如巫也巫主於動以至于鼔舞之極也故曰
[011-28a]
 盡神因說鼔舞之義故取巫以為言語其動而已
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
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隂陽剛柔仁義之本立而後知趨時應變故乾坤毁
 則无以見易感而後有通不有兩則无一故聖人以
 剛柔立本乾坤毁則无以見易
 乾坤既列則其間六十四卦爻位錯綜以為變成茍
 乾坤不列則何以見易易不見則是无乾坤乾坤天
[011-28b]
 地也易造化也聖人之意莫先乎要識造化既識造
 化然後有理可窮彼惟不識造化以為幻妄也不見
 易則何以知天道不知道則何以語性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
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一隂一陽不可以形器拘故謂之道乾坤成列而下
 皆易之器乾坤交變因約裁其變而别之故謂之變
 推而行其變盡利而不遺可謂通矣舉盡利之道而
[011-29a]
 錯諸天下之民以行其典禮易之事業也遺一/作匱
 約裁其化而指别之則名體各殊故謂之變
 運於无形之謂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鼔萬物而
 不與聖人同憂天道也聖不可知也无心之妙非有
 心所及也
 形而上是无形體者也故形以上者謂之道也形而
 下是有形體者故形以下者謂之器无形迹者即道
 也如大德敦化是也有形迹者即器也見於事實如
[011-29b]
 禮義是也
 聖人因天地之化裁節而立法使民知寒暑之變故
 謂之春夏秋冬亦化而裁之一端耳
 凡不形以上者皆謂之道惟是有无相接與形不形
 處知之為難須知氣從此首蓋為氣能一有无无則
 氣自然生是道也是易也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變則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謂之變以著顯微也
[011-30a]
 化而裁之存乎變存四時之變則周歲之化可裁存
 晝夜之變則百刻之化可裁推四時而行則能存周
 歲之通推晝夜而行則能存百刻之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上天之載无聲臭可象惟儀刑文王當𡨕契天德而
 萬邦信說故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知上天之
 載當存文王黙成存德性則自然黙成而信矣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道至有難明處而能明之此則
[011-30b]
 在人也凡言神亦必待形然後著不得形神何以見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然則亦須待人而後能明乎神
  繫辭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
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
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吉
凶者貞勝者也
 變其勢也動其情也情有邪正故吉凶生變能通之
[011-31a]
 則盡利能正夫一則吉凶可勝而天地不能藏其迹
 日月不能眩其明辭各指其所之聖人之情也指之
 使趨時盡利順性命之理臻三極之道也能從之則
 不陷於凶悔矣所謂變動以利言者也然爻有攻取
 愛惡本情素動因生吉凶悔吝而不可變者乃所謂
 吉凶以情遷者也能深存繫辭所命則二者之動見
 矣又有義命當吉當凶當否當亨者聖人不使避凶
 趨吉一以貞勝而不顧如大人否亨有隕自天過渉
[011-31b]
 滅頂凶无咎損益龜不克違及其命亂也之類三者
 異情不可不察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
夫一者也
 著天地日月以剛柔立其本也其變雖大蓋不能遷
 夫正者也一本下有剛柔立/本故又著見之正明不為日月所眩正
 觀不為天地所遷貞正也本也不眩不惑不倚之謂
 也天地之道至廣至大貞乃能觀也日月之明貞乃
[011-32a]
 能明也天下之動貞乃能一也蓋言天地之道不眩
 惑者始能觀之日月之明不眩惑者始能明之天下
 之動不眩惑者始能見夫一者也所以不眩惑者何
 正以是本也本立則不為聞見所轉其見其聞須透
 徹所從來乃不眩惑此蓋謂人以貞而觀天地明日
 月一天下之動也
 正明不為日月之所眩正觀不為天地之所遷正觀
 正明是已以正而明日月觀天地也為日月之明與
[011-32b]
 天地變化所眩惑故必已以正道觀之能如是不越
 乎窮理豈惟耳目所聞見必從一德見其大源至於
 盡處則可以不惑也存嘿識實有信有此茍不自信
 則終為物役
 事千變萬化其究如此而已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
 因爻象之既動明吉凶於未形故曰爻象動乎内吉
 凶見乎外
[011-33a]
功業見乎變
 隨爻象之變以通其利故功業見也
聖人之情見乎辭
 聖人之情存乎教人而已
天地之大德曰生
 將陳理財養物於下故先叙天地生物
聖人之大寳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失位則无以參天地而措諸民也
[011-33b]
昔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
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此皆是聖人取之於糟粕也
 地之宜如為黑為剛鹵為大塗
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神明之德通於萬殊萬物之情類於形器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柔附於物飲血茹毛之教古所先有
[011-34a]
包犧氏没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蓋取諸益
 天施地生損上益下播種次之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蓋取諸噬嗑
 聚而通交相有无次之
神農氏没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
[011-34b]
 鴻荒之世食足而用未備堯舜而下通其變而教之
 也神而化之使不知所以然運之无形以通其變不
 類革之使民宜之也
 立法須是過人者乃能之若常人安能立法凡變法
 須是通通其變使民不倦豈有聖人變法而不通也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君逸臣勞
 上古无君臣尊卑勞逸之别故制以禮垂衣裳而天
[011-35a]
 下治必是前世未得如此其文章禮樂簡易朴畧至
 堯則煥乎其有文章然傳上世者止是伏犧神農此
 仲尼道古也猶據聞見而言以上則不可得而知所
 傳上世者未必有自從來如此而已安知其間固嘗
 有禮文一時磨滅耳又安知上世无不如三代之文
 章者乎然而如周禮則不過矣可謂周盡今言治世
 且指堯舜而言可得傳者也歴代文章自夫子而損
 益之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不可加損
[011-35b]
 矣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
下蓋取諸渙
 舟車之作舟易車難故舟先於車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不勞而得其欲故動而悅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有備則无患故豫
[011-36a]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備物致用過以養物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暌
 養道雖至禁網尚疎但懲其乖亂而已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
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剛以承上柔以覆下上其棟下其宇之象
 棟屋脊檁也宇椽也若指第二檁為棟則其間已有
[011-36b]
 宇不得上棟也若指袱為棟又益遠矣宇垂而下故
 言下宇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
以察蓋取諸夬
 禮成教備養道足而後刑可行政可明明而不疑易
 說制作之意蓋取諸某卦止是取義與象契非必見
 卦而後始有為也然則是言夫子之言耳備一/作脩
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隂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
[011-37a]

  一其歸者君子之道多以御者小人之理御一/作禦陽遍
 體衆隂衆隂共事一陽理也是故二君共一民一民
 事二君上與下皆小人之道也一君而體二民二民
 而宗一君上與下皆君子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
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
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
[011-37b]
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
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
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正惟存神爾不能利用使不思不勉執多以御故憧
 憧之心勞而德䘮矣將陳恬智交養故序日月寒暑
 屈伸相感之義也
 君子行義以達其道精一於義使不思而得不勉而
 中如介于石故能見幾而作天下何思何慮明屈伸
[011-38a]
 之變斯盡之矣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歲
 成焉神易无方體一隂一陽不測皆所謂通乎晝夜
 之道也
 屈伸相感而利生感以誠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雜
 之偽也精義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
 素利吾外致養吾内也窮神知化乃養成自然非思
 勉之能强故崇德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精義入神
 養之至也
[011-38b]
 義以反經為本經正則精仁以敦化為深化行則顯
 義入神動一靜也仁敦化靜一動也仁敦化則无體
 義入神則无方
 何思何慮行其所无事而已下文皆是一意行其所
 无事惟務崇德但妄意有意即非行其所无事行其
 所无事則是意必固我已絶今天下无窮動靜情偽
 止一屈伸而已在我先行其所无事則復何事之有
 日月寒暑之往來尺蠖之屈龍蛇之蟄莫非行其所
[011-39a]
 无事是以惡其鑿也百慮而一致先得此一致之理
 則何用百慮慮雖百卒歸乎理而已此章憧憧往來
 要其有心至於德之盛也率本此意咸之九四有應
 在初思其朋是咸其心也不言心而言心之事不能
 虛以受人乃憧憧而致其思咸道失矣憧憧往來心
 之往來也不能虚以接物而有所係著非行其所无
 事也精義入神豫而已學者求聖人之學以備所行
 之事今日先撰次來日所行必要作事如此若事在
[011-39b]
  一月前則自一月前裁培挨排則至是時有備言前
 定事前定皆在於此積累乃能有功天下九經自是
 行之者一惟豫而已譔次豫備乃擇義之精若是則
 何患乎物至事來精義入神須從此去豫則事无備
 備則用利用利則身安凡人應物无節則往往自失
 故要在利用安身益以養德也若夫窮神知化則是
 德之盛故云未之或知蓋大則猶可勉而至大而化
 則必熟化即達也精義入神以致用謂貫穿天下義
[011-40a]
 理有以待之故可推用窮神是窮盡其神也入神是
 僅能入於神也言入如自外而入義固有淺深
 精義入神要得盡思慮臨事无疑
 精義入神固不待接物然君子何嘗不接物人則見
 君子閒坐獨處不知君子接物在其中睡雖不與物
 接然睡猶是成熟者
 知幾其神精義入神皆豫之至也豫者見事於未萌
 豫即神也精義入神利用安身此大人之事大人之
[011-40b]
 事則在思勉力行可以擴而至之未之或知以上事
 是聖人德盛自致非思勉可得猶大而化之大則人
 為可勉也化則待利用安身以崇德然後德盛仁熟
 自然而致也故曰窮神知化德之盛也自是别隔為
 一節義有精麤窮理則至于精義若精義盡性則是
 入神蓋為一故神通天下為一物在已惟是要精義
 入神所存能靜而不能動者此則存博學則利用用
 利則身安身安所以崇其德也所應皆善應過則所
[011-41a]
 存者復神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德盛者神化可以窮盡故君子崇之一作窮/理盡性
 化事之變也
 大而化也大而化不可為也在熟而已易謂窮神知
 化乃德盛仁熟之致非智力能强也
 形而上者得辭幾得象矣神為不測故緩詞不足以
 盡神化為難知故急詞不足以體化
[011-41b]
 易所以明道窮神則无易矣
 見幾則義明動而不括則用利屈伸順理則身安而
 德滋窮神知化與天為一豈有我所能勉哉乃能炤物
 須放心寛快公平以求之乃可見道况德性自廣大
 易曰窮神知化德之盛也豈淺心可得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
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
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011-42a]
 此明不能利其用者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
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後動
者也
 此明能精義以致用者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
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011-42b]
 暗於事變者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
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明君子之見幾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不知利用以安身者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
[011-43a]
 人道之用盡於接人而已諂瀆召禍理勢必然故君
 子俯仰之際直而好義知幾莫大焉
 知幾者為能以屈為伸
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幾知象見而未形也形則渉乎明不待神而後知也
 吉之先見云者順性命則所先皆吉也
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
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
[011-43b]
 知幾其神由經正以貫之則寧用終日而斷可識矣
 君子見其幾則隨有所處不可過也豈俟終日幾者
 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夫幾則吉凶皆見特言吉者
 不作則已作則求乎向吉
 不終日貞吉言速正則吉也六二以隂居隂獨无累
 於四故其介如石雖體柔順以其在中而靜何俟終
 日必知幾而正矣常易故知險常簡故知阻君子見
 常不動故能得動之微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茍
[011-44a]
 見其幾則時處置不欲過何俟終日幾動之微吉之
 先見特言吉者事則直須求向吉也
 豫之六二常不動故能得動之微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未嘗不得其中故動止為衆人之表一無/止字
 知崇禮卑叩其兩端而竭也崇既傚天卑必法地易
 曰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死生止是人之終始也
 學必知幾造微知微之顯知風之自知遠之近可以
[011-44b]
 入德由微則遂能知其顯由末即至於本皆知微知
 彰知柔知剛之道也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
嘗復行也
 知不善未嘗復行不貳過也
 盛德之士然後知化如顏子庶乎知化也有不善未
 嘗不知己得善者辨善與不善也易有不善未嘗不
 知顏子所謂有不善者必只是以常意有迹處便為
[011-45a]
 不善而知之此知幾也於聖人則无之矣
 知德為至當而不忘至之可見吉於微也蓋欲善不
 捨則善雖微必知之不誠於善者惡能為有為无雖
 終身由之不知其道烏足與幾乎顏子心不違仁故
 不善未嘗不知其致一也
 孔子稱顏子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其知不
 善非獨知己凡天下不善皆知之不善則固未嘗復
 行也又曰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亦是非獨自
[011-45b]
 見其過乃見人之過而自訟其殆庶幾言庶幾於知
 幾
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始陳上下交以盡接人之道卒具男女致一之戒而
 人道畢矣氣坱然太虛升降飛揚未嘗止息易所謂
 絪縕莊生所謂生物以息相吹野馬者歟此虛實動
 靜之機隂陽剛柔之始浮而上者陽之清降而下者
 隂之濁其感遇聚散為風雨為霜雪萬品之流形山
[011-46a]
 川之融結糟粕煨爐无非教也心所以萬殊者感外
 物而不一也天大无外其為感者絪縕二端而已萬
 物之所以相感者利用出入莫知其鄉一萬物之妙
 者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
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
則民不應也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
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011-46b]
 此又終以昧於致用之戒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隂物也隂陽合德
而剛柔有體
 推而行之存乎通所謂合德隤然確然所謂有體乾
 於天為陽於地為剛於人為仁坤於天則隂於地則
 柔於人則義先立乾坤以為易之門户既定剛柔之
 體極其變動以盡其時至于六十四此易之所以教
 人也
[011-47a]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
 其文詞錯綜而條理不雜
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世衰則天人交勝其道不一易之情也人一/作理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如坤初六驗履霜於己然察堅冰於將至之類一云
 數往知來其義一也
其事肆而隱
[011-47b]
 顯者則微之使求其原幽者則闡之使見其用故曰
 其事肆而隱
因貳以濟民行
 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孰能與於
 此此言易之為書也至精者謂聖人窮理以至于極
 盡精微處也天下之理既已思盡思易之三百八十
 四爻變動以寓之人事告人以當如何時如何事若
 其應也如何則吉如何則凶宜動宜靜丁寧以為告
[011-48a]
 戒此因貳以濟民行也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諳識情偽吉凶之變故能體盡性命
巽德之制也
 量宜接物故曰制也
履和而至
 和必以禮節之注意極佳
益長裕而不設
[011-48b]
 益必實為有益如天之生物長必裕之非虚設也益
 物必誠如天之生物日息必誠如川之方至施之妄
 學之不勤欲自益且不足益人難哉易曰益長裕而
 不設信夫益長裕而不設益以實也妄加以不誠之
 益非益也
巽稱而隱
 順以達志故事舉而意隱
井以辯義
[011-49a]
 稱物平施隨所求小大與之此辯義也
巽以行權
 不巽則失其宜也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
 心不存之是遠也不觀其書亦是遠也蓋其為道屢
 遷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

[011-49b]
 於一卦之義原始要終究兩端以求其中六爻則各
 指所之非卦之質也故吉凶各類其情指其所之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
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
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初上終始三四非貴要之用非内外之主中爻以要
 存亡吉凶如困卦正大人吉无咎蓋以剛中也小過
 小事吉大事凶以柔得中之類
[011-50a]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
 柔之用近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
 爻者交雜之義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
事邪
 剛柔錯雜美惡渾淆文王與紂當之矣
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
[011-50b]
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不齋戒其心則雜而著也
 百物不廢巨細无不察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
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能悅諸心能研諸侯之慮
 擬議云為非乾坤簡易以立本則易不可得而見也
 簡易故能悅諸心知險阻故能研諸慮
 簡易然後能知險阻簡易理得然後一以貫天下之
[011-51a]
 道繫辭言能研諸慮止是剩侯之二字說者就而解
 諸侯有為之主若是者即是隨文耳太虛之氣隂陽
 一物也然而有兩健順而己又不可謂天无意陽之
 至健不爾何以發散
 隂之性常順然而地體重濁不能隨則不能順則有
 變矣有則有象如乾健坤順有此氣則有此象可得
 而言若旡則直无而已謂之何而可是无可得名故
 形而上者得詞斯得象但於不形中得以措詞者已
[011-51b]
 是得象可狀也今雷風有動之象須謂天為健雖未
 嘗見然而成象故以天道言及其發則是效也著則
 是成形成形則是道也若以耳目所及求理則安得
 盡如言寂然湛然亦須有此象有氣方有象雖未形
 不害象在其中
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云為吉事
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
謀百姓與能
[011-52a]
 言易於人事終始悉備行善事者易有祥應之理萌
 兆之事而易具著見之器疑慮而占則易示將來之
 驗有以見天地之間成能者聖人而己能畏信於易
 者雖百姓之愚能盡人鬼幽明之助
 天能為性人謀為能大人盡性不以天能為能而以
 人謀為能故曰天地設位聖人成能
 天人不須强分易言天道則與人事一袞論之若分
 别則是薄乎云耳自然人謀合蓋一體也人謀之所
[011-52b]
 經畫亦莫非天理耳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
 八卦有體故象在其中錯綜為六十四爻彖所趨各
 異故曰情言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
 能變通則盡利累於其情則陷於吉凶矣
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凡卦之所利與爻之所利皆變通之宜也如利建侯
[011-53a]
 利艱貞誠則順理而利偽則不循理而害易言情偽
 相感而利害生則是專以人事言故有情偽利害也
 屈伸相感而利生此則是理也惟以利言
  說卦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
 方其將有謀也將有問也命於蓍此所謂生蓍非謂
 在野而生蓍也事在未來之前吉凶在書策上蓍在
 手中卒歸三處一時合豈非幽贊於神明而得爾也
[011-53b]
 起其用也
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隂陽而立卦
 地所以兩分剛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參一太
 極兩儀而象之性也
  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在故/不測兩故化推行/於一此天之
 所以參也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
 息
 兩體者虚實也動靜也聚散也清濁也其䆒一而已
[011-54a]
 有兩則有一是太極也若一則有兩亦在无兩亦一
 在然无兩則安用一不以太極空虛而己非天參也
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
 理義即是天道也易言理於義一也求是即為理義
 言理義不如且言求是易曉求是之心俄頃不可忘
 理於義此理云者猶人言語之間常所謂理者非同
 窮理之理凡觀書不可以相類而泥其義不爾則字
 字相梗觀其文勢上下如充實之美與詩之言美輕
[011-54b]
 重不同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性盡其道則命至其源也一作至/於原也
 致與至為道殊遠盡性然後至於命不可謂一不窮
 理盡性即是戕賊不可至於命者止能保全天所稟
 賦本分者且不可以有加也既言窮理盡性則不容
 有不知
 天道即性也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能知天斯知人
[011-55a]
 矣知人與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同意
 釋氏无天用故不取理彼以性為无吾儒以參為性
 故先窮理而後盡性
 凡人剛柔緩急趨識无有同者此乾道變化各正性
 命也及盡性則皆忘之
 窮理亦當有漸見物多窮理多從此就約盡人之性
 盡物之性天下之理无窮立天理乃各有區處窮盡
 性言性已是近人言也既窮理又盡性然後能至於
[011-55b]
 命命則又就已而言之也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
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隂陽剛柔仁義所謂性命之理易一物而三才備隂
 陽氣也而謂之天剛柔質也而謂之地仁義德也而
 謂之人
 一物而兩體其太極之謂歟隂陽天道象之成也剛
 柔地道法之效也仁義人道性之立也三才兩之莫
[011-56a]
 不有乾坤之道也易一物而合三才天人一隂陽其
 氣剛柔其形仁義其性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如孟子曰茍求其故則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全備天理則其體孰大於此是謂大人以其道變通
 无窮故謂之聖聖人心術之運固有不疾而速不行
 而至黙而識之處故謂之神
[011-56b]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
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
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
 造化之功發乎動畢達乎順形諸明養諸容載遂乎
 悅潤勝乎健不匱乎勞始終乎止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䧟也離麗也艮止也
兌說也
 健動䧟止剛之象順麗入說柔之體
[011-57a]
巽為鷄
 飛遷躁動不能致遠鷄之象
乾為寒為冰為大赤
 乾為大赤其正色也為冰健極而寒甚也
 自此而下皆所以明萬物之情明一/作類
坤為文為衆
 坤為文衆色也為衆容載廣也
震為旉為蒼莨竹為萑葦
[011-57b]
 震為萑葦為蒼莨竹為旉皆蕃鮮也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
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髪為廣顙為多白眼為
近利市三倍其䆒為躁卦
 巽為木萌於下滋於上也為繩直順以達也為工巧
 且順也為白因所遇而從也為長為高木之性也為
 臭風也入也於人為寡髪廣顙躁人之象也
坎為血卦為赤
[011-58a]
 坎為血卦周流而勞血之象也為赤其色也
離為乾卦其於木也為科上稿
 離為乾卦於木為科上稿附其燥也一作且/躁也
艮為徑路為小石
 艮為小石堅難入也為徑路通或寡也
兌為毁折為附決
 兌為附決内實則外附必决也為毁折物成則上柔
 者必折也
[011-58b]
  序卦
 序卦相受聖人作易須有次序 序卦无足疑序卦
 不可謂非聖人之緼今欲安置一物猶求審處况聖
 人之於易其間雖无極至精義大槩皆有意思觀聖
 人之書須布遍細密如是大匠豈以一斧可知哉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為萬物故受之
以屯
 聚而不得出故盈雖雷亦然
[011-59a]
物生必䝉
 蒙冒未肆一作䝉穉者/䝉昧未肆
需者飲食之道也
 雲上於天物皆有待之象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

 德積則行必有方物積則散必有道
坎者陷也離者麗也
[011-59b]
  一陷溺而不得出為坎一附麗而不能去為離
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
 傷於外必反於家萬物之理自然
  雜卦
屯見而不失其居
 險在外故不失其居與渙解義反故曰緩必有所失
䝉雜而著
 蒙雜而著著古/着字雜著於物所以為䝉䝉昏蒙也
[011-60a]
兌見而巽伏也
 兌說在外巽入在隱
井通而困相遇也
 澤无水理勢適然故曰相遇
小過過也
 過而未顚也
履不處也
 危者安其位者也故履以不處為吉
[011-60b]
大過顚也
 過至於顚故曰大
歸妹女之終也
 妹歸而長女之終也一作/歸妹
繫辭所舉易義是聖人議論到此因舉易義以成之亦
是人道之大且要者也
繫辭反復惟在明易所以為易撮聚衆意以為解欲曉
後人也化不可言難知可以言難見如日景之行則可
[011-61a]
知之其所以行難見也人於龜䇿无情之物不知其將
如何惟是自然莫或使之然者隂陽不測之類也已方
虛心以鄉之卦成於爻以占之其辭如何取以為占聖
人則又於隂陽不測處以為占或於夢寐或於人事卜
之然聖人於卜筮亦鮮蓋其為疑少故也
不見易則不識造化不識造化則不知性命既不識造
化則將何謂之性命也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諸子之
陋也人雖信此說然不知能以何為有以何謂之无如
[011-61b]
人之言曰自然而鮮有識自然之為體觀其幾者善之
幾也惡不可謂之幾如曰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亦止
言吉耳上交不諂下交不瀆人事不過於上下之交此
可盡人道也且如孝弟仁之本亦可以言幾造端乎夫
婦亦可以言幾親親而尊賢亦可以為幾就親親尊賢
而求之又有幾焉又如言不誠其身不悅於親亦是幾
處茍要入德必始於知幾
欲觀易先當玩辭蓋所以說易象也不先盡繫辭則其
[011-62a]
觀於易也或遠或近或太艱難不知繫辭而求易正猶
不知禮而學春秋也繫辭所以論易之道既知易之道
則易象在其中故觀易必由繫辭繫辭獨說九卦之德
者蓋九卦為德切於人事
有謂心即是易造化也心又焉能盡易之道
易象繫之以辭者於卦既已具其意象矣又切於人事
言之以示勸戒釋氏之言性不識易識易然後盡性蓋
易則有无動靜可以兼而不偏舉也无則氣自然生氣
[011-62b]
之生即是道是易
乾不居正位是乾理自然惟人推之使然邪
主應物不能固知此行而流也入德處不移則是道不
進重滯者也動靜不失其時是時措之宜也集義也集
義久則自有光明靜則无見必動乃見其道光明以其
本之光明故其發也光明學行之乃見至其疑處始是
實疑於是有學險而止䝉夫於不當止而止是險也如
告子之不動心必以義為外是險而止也䝉險在内是
[011-63a]
蒙昧之義䝉方始務求學而得之始是得所止也若蹇
則是險在外者也
易乃是性與天道其字日月為易易之義包天道變化
易非止數春秋大義不止在元
在易則是至理在孟子則是氣
 
 
 
[011-63b]
 
 
 
 
 
 
 
 張子全書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