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26 張子全書-宋-張戴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張子全書卷六
  義理
學未至而好語變者必知終有患盖變不可輕議若驟
然語變則知操術已不正
吾徒飽食終日不圖義理則大非也工商之輩猶能晏
寐夙興以有為焉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於不知矣學
者須得中道乃可守
[006-1b]
人到向道後俄頃不舍豈暇安寢然君子向晦入燕處
君子隨物而止故入燕處然其仁義功業之心未嘗忘
但以其物之皆息吾兀然而坐無以為接無以為功業
須亦入息
此學以為絶耶何因復有此議論以為興耶然而學者
不博孟子曰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孔子曰天之未
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今欲功及天下故必多栽培
學則道可傳矣
[006-2a]
人不知學其任智自以為人莫及以理觀之其用智乃
癡耳碁酒書畫其術固均無益也坐寢息其術同差近
有益也惟與朋友燕㑹議論良益也然大義大節須要
知若微細亦必知也
凡人為上則易為下則難然不能為下亦未能使下不
盡其情偽也大抵使人常在其前已嘗為之則能使人
凡事蔽盖不見底只是不求益有人不肯言其道義所
得所至不得見底又非於吾言無所不說
[006-2b]
人雖有功不及於學心亦不宜忘心苟不忘則雖接人
事即是實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則終身由之只是
俗事
今人自强自是樂已之同惡已之異便是有固必意我
無由得虚學者理㑹到此虚心處則教者不湏言求之
書合者即是聖言不合者則後儒添入也
要見聖人無如論孟為要論孟二書於學者大足只是
須涵泳
[006-3a]
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則當
以博大求之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也
尊其所聞則高明行其所知則光大凡未理㑹至實處
如空中立終不曾踏著實地性剛者易立和者易達人
只有立與達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然則剛與
和猶是一偏惟大達則必立大立則必達
學者欲其進須欽其事欽其事則有立有立則有成未
有不欽而能立不立則安可望有成
[006-3b]
人若志趣不逺心不在焉雖學無成人惰於進道無自
得達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從心所欲不踰矩方可
放下德薄者終學不成也
聞見之善者謂之學則可謂之道則不可須是自求已
能尋見義理則自有㫖趣自得之則居之安矣
合内外平物我此見道之大端
道德性命是常在不死之物也已身則死此則常在
耳目役於外攬外事者其實是自墮不肯自治只言短
[006-4a]
長不能反躬者也
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盡亦可有終日善言而只在一
物者當識其要總其大體一言而乃盡爾
釋氏之學言以心役物使物不役心周孔之道豈是物
能役心虛室生白
今之性滅天理而窮人欲令復反歸其天理古之學者
便立天理孔孟而後其心不傳如荀揚皆不能知
義理之學亦須深沉方有造非淺易輕浮之可得也盖
[006-4b]
惟深則能通天下之志只欲說得便似聖人若此則是
釋氏之所謂祖師之類也
此道自孟子後千有餘嵗今日復有知者若此道天不
欲明則不使今日人有知者旣使人知之似有復明之
理志於道者能自出義理則是成器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曰能者是今日不
能而能之若以聖人之能而為不能則狂者矣終身而
莫能得也
[006-5a]
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知德斯知言已嘗自知其德然後能識言也人雖言之
己未嘗知其德豈識其言須是已知是德然後能識是
言猶曰知孝之德則知孝之言也
三代時人自幼聞見莫非義理文章學者易為力今須
自作
為學大益在自能變化氣質不爾卒無所發明不得見
聖人之奥故學者先須變化氣質變化氣質與虛心相
[006-5b]
表裏
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隂陽鬼神莫不盡之矣
仁不得義則不行不得禮則不立不得智則不知不得
信則不能守此致一之道也
大率玩心未熟可求之平易勿迂也若始求太深恐自
兹愈逺
學不能推究事理只是心粗至如顔子未至於聖人處
猶是心粗
[006-6a]
觀書必總其言而求作者之意
學者言不能識得盡多相違戾是為無天德今顰眉以
思已失其心也盖心本至神如此則已將不神害其至
神矣
能亂吾所守脫/文
有言經義須人人說得别此不然天下義理只容有一
箇是無兩箇是
且滋養其明明則求經義將自見矣又不可徒養有觀
[006-6b]
他前行往行便畜得已德若要成德須是速行之
當自立說以明性不可以遺言附㑹解之若孟子言不
成章不達及四體不言而喩此非孔子曽言而孟子言
之此是心解也
讀書少則無由考校得義精盖書以維持此心一時放
下則一時德性有懈讀書則此心常在不讀書則終看
義理不見書須成誦精思多在夜中或靜坐得之不記
則思不起但通貫得大原後書亦易記所以觀書者釋
[006-7a]
己之疑明己之未達每見每知所益則學進矣於不疑
處有疑方是進矣
學者潛心畧有所得即且誌之紙筆以其易忘失其良
心若所得是充大之以養其心立數千題旋注釋常改
之改得一字即是進得一字始作文字須當多其詞以
包羅意思
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絆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數次
已亦了此文義二益也對之必正衣冠尊瞻視三益也
[006-7b]
嘗以因已而壊人之才為之憂則不敢墮四益也
有急求義理復不得於閒暇有時得盖意樂則易見急
而不樂則失之矣盖所以求義理莫非天地禮樂鬼神
至大之事心不洪則無由得見
語道不簡易盖心未簡易須實有是德則言自歸約盖
趣向自是居簡久則至於簡也
聞之知之得之有之
孔子適周誠有訪樂於萇𢎞問禮於老𣆀老𣆀未必是
[006-8a]
今老子觀老子薄禮恐非其人然不害為兩老子猶左
丘明别有作傳者也
家語國語雖於古事有所證明然皆亂世之事不可以
證先王之法
觀書且勿觀史學理㑹急處亦無暇觀也然觀史又勝
於遊山水林石之趣始似可愛終無益不如游心經籍
義理之間
心解則求義自明不必字字相校譬之目明者萬物紛
[006-8b]
錯於前不足為害若目昏者雖枯木朽株皆足為梗
觀書且不宜急迫了意思則都不見須是大體上求之
言則指也指則所視者逺矣若只泥文而不求大體則
失之是小兒視指之類也常引小兒以手指物示之而
不能求物以視焉只視於手及無物則加怒耳
博大之心未明觀書見一言大一言小不從博大中來
皆未識盡旣聞中道不易處且休㑹歸諸經義巳未能
盡天下之理如何盡天下之言聞一句語則起一重心
[006-9a]
所以處得心煩此是心小則百物皆病也今旣聞師言
此理是不易雖掩卷守吾此心可矣凡經義不過取證
明而已故雖有不識字者何害為善易曰一致而百慮
旣得一致之理雖不百慮亦何妨旣得此心復因狂亂
而失之譬諸亡羊者挾策讀書與飲酒博塞其亡羊則
一也可不鑒
人之迷經者盖已所守未明故常為語言可以移動已
守旣定雖孔孟之言有紛錯亦不須思而改之復鋤去
[006-9b]
其繁使詞簡而意備
經籍亦須記得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聾盲之
指麾故記得便說得說得便行得故始學亦不可無誦

某觀中庸義二十年每觀每有義已長得一格六經循
環年欲一觀觀書以靜為心但只是物不入心然人豈
能長靜須以制其亂
發源端本處旣不誤則義可以自求
[006-10a]
學者信書且須信論語孟子詩書無舛雜理雖雜出諸
儒亦若無害義如中庸大學出於聖門無可疑者禮記
則是諸儒雜記至如禮文不可不信己之言禮未必勝
如諸儒如有前後所出不同且闕之記有疑議亦且闕
之就有道而正焉
嘗謂文字若史書歴過見得無可取則可放下如此則
一日之力可以了六七卷書又學史不為為人對人恥
有所不知意只在相勝醫書雖聖人存此亦不須大段
[006-10b]
學不㑹亦不甚害事㑹得不過恵及骨肉間延得頃刻
之生決無長生之理若窮理盡性則自㑹得如文集文
選之類看得數篇無所取便可放下如道藏釋典不看
亦無害旣如此則無可得看唯是有義理也故唯六經
則須著循環能使晝夜不息理㑹得六七年則自無可
得看若義理則儘無窮待自家長得一格則又見得别
語道㫁自仲尼不知仲尼以前更有古可稽雖文字不
能傳然義理不滅則須有此言語不到得絶
[006-11a]
由學者至顔子一節由顔子至仲尼一節是至難進也
二節猶二關然而得仲尼地位亦少詩禮不得孔子謂
學詩學禮以言以立不止謂學者聖人旣到後直知須
要此不可闕不學詩直是無可道除是穿鑿任己知詩
禮易春秋書六經直是少一不得
大凡說義理命字為難看形器處尚易至要妙處本自
博以語言復小卻義理差之毫釐繆以千里
從此學者苟非將大有為必有所甚不得已也
[006-11b]
  學大原上
學者且須觀禮盖禮者滋養人德性又使人有常業守
得定又可學便可行又可集得義養浩然之氣須是集
義集義然後可以得浩然之氣嚴正剛大必須得禮上
下達義者克己也
書多閱而好忘者只為理未精耳理精則須記了無去
處也仲尼一以貫之盖只著一義理都貫卻學者但養
心識明靜自然可見死生存亡皆知所從來胸中瑩然
[006-12a]
無疑止此理爾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盖畧言之死之
事只生是也更無别理
下學而上達者兩得之人謀又得天道又盡人私意以
求是未必是虚心以求是方為是夫道仁與不仁是與
不是而已
旣學而先有以功業為意者於學便相害旣有意必穿
鑿創意作起事也德未成而先以功業為事是代大匠
斵希不傷手也
[006-12b]
為學須是要進有以異於人若無以異於人則是鄉人
雖貴為公卿若所為無以異於人未免為鄉人
富貴之得不得天也至於道德則在己求之而無不得
者也
漢儒極有知仁義者但心與迹異
戲謔直是大無益出於無敬心戲謔不已不惟害事志
亦為氣所流不戲謔亦是持氣之一端善戲謔之事雖
不為無傷
[006-13a]
聖人於文章不講而學盖講者有可否之疑須問辨而
後明學者有所不知問而知之則可否自決不待講論
如孔子之盛德惟官名禮文有所未知故其問老子郯
子旣知則遂行而更不須講
忠信所以進德者何也閑邪則誠自存誠自存斯為忠
信也如何是閑邪非禮而勿視聴言動邪斯閑矣
日月星辰之事聖人不言必是顔子輩皆己理㑹得更
不須言也
[006-13b]
學者不可謂少年自緩便是四十五十二程從十四嵗
時便銳然欲學聖人今盡及四十未能及顔閔之徒小
程可如顔子然恐未如顔子之無我
心旣虗則公平公平則是非較然易見當為不當為之
事自知
正心之始當以己心為嚴師凡所動作則知所懼如此
一二年間守得牢固則自然心正矣
其始且須道體用分别以執守至熟後只一也道初亦
[006-14a]
須一意慮㕘較比量至已得之則非思慮所能致
古者惟國家則有有司士庶人皆子弟執事又古人於
提孩時已教之禮今世學不講男女從幼便驕惰壊了
到長益凶狠只為未嘗為子弟之事則於其親己有物
我不肯屈下病根常在
近來思慮大率少不中處今則利在閑閑得數日便意
思長逺觀書到無可推考處
顔子所謂有不善者必只是以常意有迹處便為不善
[006-14b]
而知之此知幾也於聖人則無之矣
耳不可以聞道夫子之言性與天道子貢以為不聞是
耳之聞未可以為聞也
憂道則凡為貧者皆道憂貧則凡為道者皆貧
道理今日卻見分明雖仲尼復生亦只如此今學者下
達處行禮下而又見性與天道他日須勝孟子門人如
子夏子貢等人必有之乎
氣質猶人言性氣氣有剛柔緩速清濁之氣也質才也
[006-15a]
氣質是一物若草木之生亦可言氣質惟其能克己則
為能變化卻習俗之氣性制得習俗之氣所以養浩然
之氣是集義所生者集義猶言積善也義須是常集勿
使有息故能生浩然道德之氣某舊多使氣後來殊減
更期一年庶幾無之如太和中容萬物任其自然
人早起未嘗交物須意銳精徤平正故要得整頓一早
晨及接物日中須汩没到夜則自求息反靜
仁之難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盖人人有利欲之心與
[006-15b]
學正相背馳故學者要寡欲孔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樂則生矣學至於樂則自不已故進也生猶進有知乃
德性之知也吾曹於窮神知化之事不能絲髪
禮使人來悅己則可已不可以妄悅於人
婢僕始至者本懐勉勉敬心若到所提掇更謹則加謹
慢則棄其本心便習以性成故仕者入治朝則德日進
入亂朝則德日退只觀在上者有可學無可學爾
學得周禮他日有為卻做得些實事以某且求必復田
[006-16a]
制只得一邑用法若許試其所學則周禮田中之制皆
可舉行使民相趨如骨肉上之人保之如赤子謀人如
己謀衆如家則民自信
火宿之微茫存之則烘然少假外物其生也易久可以
燎原野彌天地有本者如是也
孔子謂柴也愚參也魯亦是不得已須當語之如正甫
之隨昞之多疑須當告使知其病則病上偏治莊子謂
牧羊者止鞭其後人亦有不須驅策處則治其所不足
[006-16b]
某只是大直無隠凡某人有不善即面舉
 
 
 
 
 
 
 張子全書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