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58 禹貢會箋-清-徐文靖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禹貢會箋卷七
          翰林院檢討徐文靖撰
荆河惟豫州
 蔡傳曰西南至南條荆山北距大河箋/按孔傳西南
 至荆山蔡傳以為南條荆山也山在今襄陽府南漳
 縣西北河至華隂折而東流豫州在大河之南故曰
 北距大河也金史地理志豫州南陽縣有豫山或豫
[007-1b]
 州取名以此
伊洛瀍澗既入于河
 蔡傳曰山海經曰熊耳之山伊水出焉東北至洛陽
 縣南北入于洛郭璞曰熊耳在上洛縣南今商州上
 洛縣也箋/按中山經蔓渠之山伊水出焉而東流注
 于洛郭璞曰今伊水出上洛盧氏縣熊耳山東北至
 河南洛陽縣入洛中次山經熊耳之山浮豪之水出
 焉而西流注于洛郭曰今在上洛縣南則是經言伊
[007-2a]
 出蔓渠郭言出熊耳非經言也
 蔡傳曰地志言伊水出𢎞農盧氏之熊耳非是箋/
 晉志盧氏本屬上洛故景純曰伊水出上洛盧氏熊
 耳漢志上洛盧氏並屬𢎞農故後漢郡國志京兆上
 雒侯國故屬𢎞農熊耳以一山綿亘二縣傳謂非盧
 氏熊耳何也伊水出陸渾山亦誤據唐志陸渾山一
 名方山在伊闕水經注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今謂之
 龍門易緯乾鑿度曰禹鑿龍門闢伊闕即此非伊水
[007-2b]
 出陸渾也一統志云伊水出盧氏縣悶頓嶺流經嵩
 縣漢陸渾/縣也洛陽偃師縣界入於洛
 蔡傳曰洛水地志出𢎞農郡上洛縣冢領山水經謂
 之讙舉山今商州洛南縣冢領山也至鞏縣入河箋/
 按山海經讙舉之山洛水出焉水經因之一統志洛
 水出陜西洛南縣今縣屬/華州冢領山東流經盧氏永寧
 宜陽洛陽偃師鞏縣入河
 蔡傳曰瀍水地志出河南郡穀城縣替亭山今河南
[007-3a]
 府河南縣西北有古穀城縣其北山實瀍水所出也
 至偃師縣入洛箋/按山海經平逢之山南望伊洛東
 望穀城之山一統志穀城山在河南府西北五十里
 連孟津界舊名替亭山瀍水出此水經注瀍水出替
 亭北梓澤中梓澤地/名也入洛在偃師縣東唐志河南有/瀍水避武宗
 諱名曰/吉水
 蔡傳曰澗水地志出𢎞農郡新安縣東南入於洛今
 澠池縣東二十三里新安城是也城東北有白石山
[007-3b]
 即澗水所出酈道元云世謂之廣陽山然則澗水出今
 之澠池至新安入洛也箋/按尚書洛誥周公曰我乃
 卜澗水西瀍水東惟洛食即是水也水經注曰安國
 云澗水出澠池山今新安縣西北有一水北出澠池
 界東南流逕新安縣而東流入于穀水安國所言當
 斯水也然穀水出澠池下合澗水得其通稱或亦指
 之為澗水也山海經白石之山澗水出於其隂西北
 流注於穀其非為入洛可知一統志白石山在澠/池縣東北二十三里
[007-4a]
 蔡傳曰伊瀍澗水入於洛而洛水入於河此言伊洛
 瀍澗入於河四水不相合而各入河者盖四水並流
 小大相敵故也箋/按埤傳曰鄒季友云伊水在洛南
 之東瀍澗在洛南之西洛為大伊次之瀍澗水小經
 言伊洛瀍澗盖自東南而西北非小大相敵之謂
滎波既豬史記作/滎播
 蔡傳曰滎波二水名孔氏以滎波為一水者非也箋/
 按水經注晉地道記曰濟自大伾入河與河水鬬南
[007-4b]
 泆為滎尚書曰滎波既豬闞駰曰滎波嶓澤名也嶓/音
 波/故吕忱云嶓水在滎陽謂是水也又按濟自敖山
 北溢而為滎注而後泄遂為汴水
 蔡傳曰酈道元曰禹塞淫水於滎陽下引河東南以
 通淮泗濟為河所淫/故曰淫水濟水分河東南流漢明帝使王
 景即滎水故瀆東注浚儀謂之浚儀渠漢志謂滎陽
 縣有狼蕩渠首受濟者是也南曰狼蕩北曰浚儀其
 實一也箋/按水經濟水又東逕敖山北又東合滎澤
[007-5a]
 注曰澤水受河水有石門謂之滎口石門也而地形
 殊卑盖故滎播所道自此始也曾南豐曰昔禹於滎
 澤下分大河為隂溝出之淮泗至浚儀西北復分二
 渠其後或曰鴻溝始皇疏之以灌魏郡者是也或曰
 浪宕渠自滎陽五池口注鴻溝者是也或曰浚儀渠
 漢明帝循河流故瀆作渠永平中謁者/王吳所作渠成注浚儀
 者是也或曰石門渠靈帝時建寧/四年於敖城西北累石
 為門以遏渠口者是也將作謁者王吳修汴渠見明
[007-5b]
 帝紀云景誤
 蔡傳曰波水周職方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爾雅
 云水自洛水為波山海經婁涿之山波水出於其隂
 波水本/作陂北流注於穀二説不同未知孰是箋/按水經
 洛水出上洛縣讙舉山又東門水出焉注曰爾雅所
 謂洛别為波也又曰洛水自上洛縣東北至拒城之
 西北分為二水枝渠東北出為門水也門水又東北
 歴陽華之山山海經曰陽華之山門水出焉而東北
[007-6a]
 流至於河七百九十里入洛水鄭樵通志門水在靈
 寳縣西南北流為𢎞農澗即禹貢之波水矣至婁涿
 之波經本作陂郭注曰世謂之百荅水金史志河南
 新安縣有陂水字亦作陂非自洛出之波也周職方
 浸波溠波水出魯山縣歇馬嶺流入汝水亦非禹貢
 洛出之波也正義曰洪水之時此澤水大動成波浪
 既豬言壅遏而為豬蓄水而成澤不濫溢也
導菏澤
[007-6b]
 蔡傳曰菏澤地志在濟隂定陶縣東今興仁府濟隂
 縣南三里其地有菏山故名其澤為菏澤也盖濟水
 所經箋/按括地志菏澤在曹州濟隂縣東北九十里
 定陶城東水經注菏水上承濟水於濟陽縣東世謂
 之五丈溝又曰菏水即泲水之所苞注以成湖澤也
 而東與泗水合於湖陵縣西六十里穀庭城下俗謂
 之黄水口黄水西北通鉅野澤宋河渠志云導菏水
 自開封歴陳留曹濟鄆其廣五丈乾徳三年京師引
[007-7a]
 五丈河造西水磑即此也
被孟豬左傳爾雅作孟諸周禮作望/諸史記作明都漢書盟諸
 蔡傳曰被及也孟豬爾雅作孟諸地志在梁國睢陽
 東北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箋/按孟豬職
 方作望諸左傳作孟諸今在歸徳府虞城縣西北十
 里水經注孟豬在睢陽縣之東北孔氏曰宋都睢陽
 在明豬西南是也闞駰曰不言入而言被者明不常
 入也水盛方乃覆被矣金仁山曰自菏澤至孟豬凡
[007-7b]
 百四十里
厥土惟壤下土墳壚
 蔡傳曰土不言色者其色雜也壚疏也箋/按周官大
 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注曰壤穀土也豫州土宜五
 穀職方氏曰豫州其穀宜五種以土壤皆可種穀故
 但言壤不言色非以色雜之謂也又周官草人職曰
 墳壤用麋勃壤用狐埴壤用豕壤不一而於壤之中
 别以墳壚者謂下土也下土者水澤之土猶下地也
[007-8a]
 周官稻人掌稼下土作田凡稼澤是也吕氏春秋曰
 凡耕之道必始於壚謂其寡澤而後枯
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
 孔傳曰田第四賦第二又雜出第一箋/按吳氏曰冀
 賦第一或時數少於豫則降為第二而升豫為上上
 也豫賦第二或時數多於冀則升為第一而降冀為
 上中也是則錯出之義也
厥貢漆枲絺紵
[007-8b]
 蔡傳曰周官載師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周以為征而
 此乃貢者盖豫州在周為畿内故載師掌其征而不
 制貢禹時豫在畿外故有貢也箋/按貨殖傳陳夏千
 畝漆陳謂陳國夏謂陽夏正禹貢豫州之地故豫有
 漆貢非冀比也
 蔡傳曰顔師古曰織紵以為布及練然經但言貢枲
 與紵成布與未成布不可詳也箋/按太宰九職嬪婦
 化治絲枲注曰化因形移易也則枲非布可知詩可
[007-9a]
 以漚紵注曰紵麻屬則紵非布可知襄公二十九年
 傳子産獻紵衣乃以紵為衣也周禮葛人職以時徵
 絺綌之材於山農墨子曰古者聖王夏服絺綌故貢
 絺也又為布及練傅氏集解引顔注作綀説文綀布
 屬
厥篚纖纊史記作其/篚纖絮
 蔡傳曰纊細綿也箋/按小爾雅纊綿也絮之細者曰
 纊徐州之纎縞鄭康成曰纎細也豫州之纎纊孔傳
[007-9b]
 曰細綿也蔡氏徐州傳曰纎縞皆繒也至是乃以纎
 纊為細綿則仍以纎為細矣
錫貢磬錯
 蔡傳曰磬錯治磬之錯也箋/按周官太宰九貢有器
 貢鄭注器貢銀鐵石磬丹漆也考工記曰磬氏為磬
 倨句一矩有半其博為一股為二鼓為三假令磬鼓
 廣四寸半者股長九寸鼓廣三寸長尺三寸半厚一
 寸太厚則聲石而摩其旁太薄則聲播而摩其端故
[007-10a]
 必有錯以治之小雅他山之石可以為錯集傳曰錯
 礪石也孔疏曰治玉石曰錯以不常用故必錫命而
 後貢也
浮于洛達于河浮於洛史/漢作雒
 蔡傳曰豫州去帝都最近豫之東境徑自入河豫之
 西境則浮於洛而後至河也箋/按山海經曰洛水成
 臯西入河水經洛水東北過鞏縣東又北入於河是
 洛水東西皆可入河由洛陽城南經偃師宜陽永寧
[007-10b]
 至鞏縣東以達河此豫之西境浮洛而後至河者也
 魚豢典略云漢火行忌水故洛去水而加佳/然周書有作雒篇周禮其川滎雒皆作雒大河自
 潼闗流入閿鄉達靈寳陜州澠池新安洛陽孟津鞏
 縣此豫之東境徑自入河不事浮洛者也然浮洛達
 河而後豫州之貢道始全
 
 
 禹貢㑹箋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