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58 禹貢會箋-清-徐文靖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禹貢會箋卷八
          翰林院檢討徐文靖撰
華陽黑水惟梁州
 蔡傳曰東距華山之南西據黑水華山即太華見導
 山黑水見導水箋/按孔傳東據華山之南西距黑水
 蔡氏曰雍梁二州皆西據黑水以黑水之見于導水
 者至于三危入于南海總𤼵于雍西經于梁西故不
[008-1b]
 應言西距黑水也穆天子傳天子至于重□氏黑水之
 阿爰有采石之山晉書地道記梁州南至桓水西底
 黑水東限捍闗山海經黑水出張掖雞山南流至燉
 煌過三危而南流入于南海是黑水綿歴二州西界
 蔡易西距為西據是也
岷嶓既藝史記作/汶嶓
 蔡傳曰岷山地志在蜀郡湔氐道西徼外在今茂州
 汶山縣江水所出也箋/按郝京山曰岷山在今成都
[008-2a]
 府茂州江水所經也江源出今松潘衞西二百三十
 里大分水嶺北流入陜西洮河南流入甘松嶺經松
 潘城而岷山又在城東三十里自分水嶺至成都凡
 九百九十里水尚小自成都東流千五百里至瀘州
 以東馬湖嘉陵江涪江巴江等水合而江始大
 蔡傳曰嶓冢在隴西氐道漾水所出又云在西縣今
 興元府西縣三泉縣也箋/按孔傳曰漾水出嶓冢在
 梁州正義曰梁州云嶓冢既藝是嶓冢在梁州也唐
[008-2b]
 六典山南道名山曰嶓冢嶓冢縣故城在今漢中府
 沔縣南四十里西南接寧羌州界嶓冢山在州北九
 十里既藝言水土既平樹藝五穀也唐志興元府有
 西縣三泉縣武徳三年以西縣置褒州尋廢四年析
 利州之綿谷縣置三泉縣又以縣置南安州尋廢宋
 志有西縣無三泉縣元又省西縣入略陽也
沱潛既道史作沱涔/漢沱灊
 蔡傳曰江漢别流之在梁州者地志禹貢江沱在蜀
[008-3a]
 郡郫縣西東入大江又地志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
 入江今永康軍導江縣也箋/按爾雅郭氏音義曰沱
 水出蜀郡都水縣湔山與江别而更流所謂水出自
 江為沱也徐士彰曰江漢二水源出梁州夾蜀山而
 行江在山之南漢在山之北自梁至荆山行數千里
 凡山南谿谷之水皆自江而出山北谿谷之水皆自
 漢而出其水衆多不足盡録故南總為沱北總為潛
 蓋當時之方言猶今言谿谷云爾後之讀爾雅者誤
[008-3b]
 以江漢為沱潛所出之源不知其為沱潛所出之路
 也禹貢言岷山導江東别為沱沱猶它也盖江之𤼵
 源在岷山極西處自江源而東凡别水之來會者皆
 為此江之沱不得自為一水也今蜀江沿岸溪水合
 處猶有鑑沱勾流沱明月沱歸鄉沱之名尚可想見
 當時命名之意云
 蔡傳曰地志巴郡宕渠縣潛水西南入江今渠州流
 江縣也酈道元謂宕渠有大穴潛水入焉通岡山下
[008-4a]
 西南潛出南入于江又地志漢中郡安陽縣灊谷水
 出西南入漢灊音/潛今洋州眞符縣也箋/按爾雅郭氏
 音義曰有水從漢中沔陽南流至梓潼漢夀入大穴
 中通岡山下西南潛出又蜀都賦注潛水從犍為郡
 江陽縣今叙州府/富順縣南流至漢嘉縣漢嘉疑漢/夀之譌入大穴
 中通岡山下西南潛出今名復出水是大穴在漢夀
 不在宕渠也蔡傳引酈注謂宕渠有大穴疑誤漢夀
 晉改為晉夀庾仲雍曰墊江有别江出晉夀縣即潛
[008-4b]
 水也其南源取巴西是西漢水也足證漢嘉之誤
蔡蒙旅平
 蔡傳曰蔡山輿地記在今雅州嚴道縣蒙山地志蜀郡
 靑衣縣今雅州名山縣也箋/按鄭氏曰地理志蔡蒙
 在漢嘉縣應劭曰蔡山不知所在史記索隱曰蒙在
 蜀郡靑衣縣靑衣後改為漢嘉蔡山不知所在也寰
 宇記周公山在嚴道縣東南山勢屹然上有龍穴輿
 地記所謂蔡山盖周公山果若是則自漢迄唐何謂
[008-5a]
 不知所在也漢地志禹貢蒙山谿在蜀郡靑衣縣東
 應劭曰順帝/改漢嘉縣今蒙山在雅州名山縣西十五里即禹
 貢之蒙山也水經注沫水出岷山西東流過漢嘉南
 流衝一髙山山即蒙山也是矣旅平旅當訓序燕禮
 士旅酌鄭注曰士以次序自酌此蔡蒙以次序而就
 故謂之旅平也孔傳曰旅平言治功畢明一統志曰
 有地名旅平在雅州東十里是殆附會之言也
和夷厎績
[008-5b]
 蔡傳曰和夷地名嚴道以西有和川有夷道或其地
 也又按晁氏曰和夷二水名和水今雅州榮經縣北
 和川水自蠻界羅嵒州東西來逕蒙山所謂靑衣水
 而入岷江者也夷水出巴郡魚復縣東東南過佷山
 縣南又東過夷道縣北東入于江今詳二説皆未可
 必箋/按和夷陸氏釋文曰鄭云和讀曰洹今説禹貢
 者皆不知有此音唐志雅州盧山郡有和川城今天
 全司南古和/川地現有和水在雅州之西榮經之北蔡傳
[008-6a]
 以嚴道西之和川為地榮經北之和川為水其實一
 水也唐于和川上立城禹時蓋未有也劉昫曰眉州
 靑神縣臨靑衣羌靑衣水出盧山徼外晁氏以為即
 和水非也地理志夷水出南郡巫縣東過夷道入江
 後漢書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則夷亦水名
 也或曰和夷謂和川上之夷也果若為和川之夷何
 以云底績乎底績者前此績用弗成至是乃能致績
 也
[008-6b]
厥土靑黎
 蔡傳曰黎黑也箋/按孔傳曰色靑黑而沃壤李尤七
 嘆曰梁土靑黎盧橘是生亦因禹貢而云蔡傳訓黎
 為黒如兖土黑墳向使黎専訓黑何不竟言青黑乎
 馬融王肅訓黎為小疎董氏酉曰考黎無疏訓大抵
 黎當為蒼黑色如今人言蒼黎者是也
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
 孔氏曰田第七賦第八雜出第七第九三等箋/按日記
[008-7a]
 曰梁田下上似優於揚然多山而少田人功亦劣故
 賦之等退在下中而又以七九二等為之上下間出
 調劑可謂宻矣無錯者其等已定有錯者其等難定
 時進退以通節之也
 蔡傳曰按賦雜出他等者或以為歲有豐凶或以為
 户有增減皆非也意者地力有上下年分不同如周
 官田一易再易之類故賦之等第亦有上下年分箋/
 按龍子之言曰貢校數歲之中以為常豐歲粒米狼
[008-7b]
 戾多取之而不為虐則寡取之凶年糞其田而不足
 則必取盈焉是梁賦下中三錯與冀賦惟上上錯揚
 賦下上上錯豫賦錯上中雖所錯有不同而要皆調
 劑斟酌於先制為一定之貢恐無復有上下年分之
 殊也
厥貢璆鐵銀鏤砮磬
 蔡傳曰璆玉磬鐵柔鐵鏤剛鐵可以鏤刻者也磬石
 磬也箋/按爾雅璆琳美玉也孔傳曰璆玉名是也書戛
[008-8a]
 擊鳴球球與璆同説文璆玉磬是也蔡傳以璆為磬
 据晉語文公問八疾胥臣對曰蘧除蒙璆注云璆是
 玉磬使擊之是也但下有砮磬似應依孔傳為璆玉
 然砮為石磬璆為玉磬自不同也山海經曰少華之
 山其隂多磬石其陽多㻬琈之玉故華陽之梁貢璆
 與磬經又曰符禺之山其陽多銅其隂多鐵符禺之
 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故入渭亂河之梁兼貢鐵也又
 傳以鏤為剛鐵亦非爾雅金謂之鏤詩虎韔鏤膺鄭
[008-8b]
 箋鏤膺有刻金飾也禮雜記管仲鏤簋鄭注刻為蟲
 獸也明堂位玉琖仍雕夏后氏以琖則雕鏤以為飾
 可知也彛器欵式夏后氏雕戈鈿紫金為文是也若
 以為剛鐵似當總名為鐵如金三品概名為金也
 蔡傳曰言鐵而先於銀者鐵之利多於銀也後世蜀
 之卓氏程氏卓王孫/程鄭以鐵冶富擬封君則梁之利尤
 在於鐵也箋/按郡國志巴郡宕渠出鐵蜀郡臨卭有
 鐵越雋郡會無出鐵永昌郡不韋出鐵故貢鐵也地
[008-9a]
 理志朱提縣山出銀句町縣山出銀賁古縣西羊山
 出銀故貢銀也華陽國志登臺有孫水一曰白沙江
 山有砮火燒成鐵故貢砮也凡此皆梁州所産因以
 制貢初何先後之分
熊羆狐狸織皮
 蔡傳曰織皮者梁州之地山林為多獸之所走熊羆
 狐狸四獸之皮可以為裘其毳毛織之可以為罽也
 箋/按爾雅羆如熊黄白文爾雅翼羆則熊之雌者陶
[008-9b]
 隱居曰江東無狐皆出北方形似狸而黄詩奕奕梁
 山維禹甸之孔樂韓土有熊有羆獻其貔皮赤豹黄羆
 陸璣疏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白狐遼東人謂之白
 羆陸氏釋文羆如熊而黄又豳風取彼狐狸為公子
 裘小雅大東舟人之子熊羆是裘是四獸之皮製之
 可為裘也周官太宰九貢有幣貢鄭注幣貢玉馬皮
 帛也賈疏曰皮即熊羆狐狸也王制西方曰戎被髮
 衣皮孔傳曰貢四獸之皮織金罽也後漢西域傳織
[008-10a]
 成金縷罽是也
西傾因桓是來
 蔡傳曰西傾山名地志在隴西郡臨洮縣西今洮州
 臨潭縣西南箋/按唐地志洮州臨潭縣西百六十里
 有西傾山沙州記洮水出嵹臺山即西郡之異名也
 山在今陜西臨洮府西南四百五十里
 蔡傳曰桓水名水經曰西傾之南桓水出焉箋/按沙
 州記桓水出嵹臺山南墊江之上源也又一名白水
[008-10b]
 郭璞曰白水源從臨洮之西西傾山經㳫中漢金城/郡河關
 縣/西東流通隂平至漢夀縣本葭萌劉先/主改曰漢夀入潛是西傾
 貢道直與潛通故因桓是來即繼以浮于潛也
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
 蔡傳曰蘇氏曰漢始出為漾東南流為沔至漢中東
 行為漢沔酈道元曰自西傾而至葭萌浮于西漢西
 漢即潛水也自西漢遡流而屆於晉夀界本漢夀晉/太康中改
 阻漾支津南歴岡北迤邐接漢沔歴漢川至于褒水
[008-11a]
 逾褒而屆于衙嶺之南衙嶺在今郿縣/西南三十里溪灌于斜屆
 于武功而北以入于潛箋/按水經注南歴岡穴迤邐
 而接漢沿此入漾書所謂浮潛而逾沔矣又按爾雅
 疏有水從沔陽流至漢夀縣入大穴中通岡山下西
 南潛出一名沔水則酈注南歴岡穴邢疏通岡山西
 南潛出安得在岡北乎蔡傳岡北乃岡穴之譌酈注
 迤邐而接漢沿此入漾蔡傳迤邐接漢沔當又沿歴
 漢川譌沿為沔矣沔一名沮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
[008-11b]
 南注至沮口與漾水合漾於是兼有沔稱
 蔡傳曰漢武帝時人有上書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
 張湯問之云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漕從南陽
 上沔入褒褒絶水至斜間百餘里以車轉從斜下渭
 如此則漢中穀可致箋/按梁州記萬石城泝漢上有
 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五十里此言褒絶
 水至斜間百餘里盖褒水出太白山至南鄭入沔斜
 水出衙嶺山至郿入渭其水道則褒絶水至斜僅間
[008-12a]
 百餘里也倪氏粲曰漢水不與渭通其相隔處祗隔
 一大散闗括地志大散闗在岐/州陳倉縣東五十里正棧道處其地陳倉
 在東南為褒西為河北為鳳與郿從洋入褒鳳出者
 為今連雲棧道漢王之南鄭由之連雲棧道在今漢/中府褒城縣舊有
 棧閣二千九/百八十九間從郿入從城固洋縣出者為斜谷道武
 侯屯渭上由之大散闗之水北流為渭南流為漢其
 間又有二江白水江入渭黑龍江入漢故梁州貢道
 南歴漢沔登陸以車轉北而後乃入於渭也
[008-12b]
 蔡傳曰經文當曰逾于渭今曰逾于沔未可曉也箋/
 按地理志褒水出太白山至南鄭入沔斜水出衙嶺
山北至郿入渭渭與河通沔不與渭通若逾渭入沔則無
 由亂于河矣蔡傳乃以為當日逾渭何也從渭水漕
 糧東南入河乃雍之水道爾
 
 
 禹貢會箋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