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30 尚書通考-元-黃鎭成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通考卷六     元 黄鎮成 撰
   弼成五服至於五千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咸
   建五長
蔡氏曰五服甸侯綏要荒也言非特平治水土又因地
域之逺近以輔成五服之制也五千者每服五百里五
服之地東西南北相距五千里也
王肅云五千里者直方之數若其廻邪委曲動有倍加
[006-1b]
之數是直路五千里也
頴達曰鄭𤣥云地記書曰崑崙山東南地方五千里名
神州穎達曰薄者通近之義外薄四海言從京師而至
於四海也釋地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謂九
州之外也王制云五國以為屬屬有長故諸侯五國立
賢者一人為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欲以共奨帝室
故也方伯謂周禮九命作伯者也王制云千里之外設
方伯方伯一州之長謂周禮八命作牧者也
[006-2a]
蔡氏曰十二師者每州立十二諸侯以為之師使之相
牧以糾羣后也
   䕫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来格虞賔
   在位羣后徳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
   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来儀
蔡氏曰戛擊考擊也搏至拊循也
孔氏曰戛擊柷敔所以作止樂搏拊以韋為之實之以
糠所以莭樂
[006-2b]
頴達曰戛擊是作用之名非樂器也故以戛擊為柷敔
柷敔之状經典無文漢初以来學者相傳皆云柷如漆
桶中有椎柄動而擊其傍也敔状如伏虎背上有刻戛
之以為聲也樂之初擊柷以作之樂之将末戛敔以止
之故云所以作止樂釋樂云所以鼔柷謂之止所以鼔
敔謂之籈郭璞云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
中有椎柄連底撞之令左右擊止者其椎名也敔如伏
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一尺櫟之籈者其名
[006-3a]
也是言擊柷之椎名為止戛敔之木名為籈戛即櫟也
搏拊形如鼓以韋為之實之以糠擊之以莭樂漢初相
傳為然也
 愚按歌者在上貴人聲也球也琴瑟也皆取其聲之
 輕清可以比於詠歌故堂上之樂以歌為主雖與堂
 下之樂相間代作然其奏也又各自為始終其始作
 也擊柷以合之其音之有節也又搏拊以莭之其終
 也則戛敔以止之雖不可以戛擊為柷敔然戛擊者
[006-3b]
 柷敔之用也故經言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其言
 相錯成文意自可見若以為考擊則經文簡質不當
 言戛言擊而又言鳴拊則明有其制周禮太師登歌
 令奏擊拊則拊正為堂上之樂不得謂之拊循矣
   球 玉磬也
周禮考工磬氏為磬倨句音/鉤一矩有半注云必先度一/矩為句一矩為
股而求之弦既而一矩有半觸其弦則磬/之倨句也磬有大小此假矩以定倨句耳其博為一博/股
博/也股為二鼓為三参分其股博去一以為鼓博参分其
[006-4a]
股博以其一為之厚鄭司農云股磬之上大者鼓其下/小者所當擊者也 𤣥謂股外面
鼓内面假令磬鼔廣四寸半者長九/寸也鼔廣三寸長尺三寸半厚一寸已上則摩其旁鄭/司
農云磬聲大上則摩鑢其旁濁/ 𤣥謂大上聲清薄而廣則巳下則摩其耑或作端濁/大下聲
也短而/厚則清小胥正樂縣之位王宫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
縣士特縣鄭司農云宫縣四面軒縣去其一面判縣又/去一面特縣又去一面四面象宫室三面其
形曲也𤣥謂軒縣去南面/辟王 特縣二於東方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鐘/磬
者編縣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謂之堵鐘一堵磬一/堵謂之肆諸侯之大夫半天子之大夫西縣鐘東縣磬
士亦半天子之士縣磬而已薛畚曰天子八堵四肆諸/侯六堵三肆卿大夫四堵二肆士二堵一肆 通志曰
[006-4b]
書云泗濵浮磬泗濵石可以為磬唐代/用華原石故白樂天作華原磬以譏之
   搏拊見前
   琴瑟
琴操曰伏羲作琴世本曰神農作琴樂記曰舜作五弦
之琴以歌南風眀堂位曰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
樂器也樂書曰琴長八尺一寸正度也廣雅曰琴長三
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六日絃象五行大絃為君寛
和而温小絃為臣清廉不亂文王武王加二絃以合君
[006-5a]
臣之恩通典言伏羲作琴以脩身理性白虎通曰琴禁
也琴止於雅以正人心也
通志曰桓譚新論曰五絃苐一弦為宫其次商角徵羽
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為少宫少商説者不同又琴之
始作或云伏羲或云神農諸家所説莫能詳矣爾雅云
大琴謂之離二十七絃今無其器齊桓公曰號鐘楚荘
曰繞梁相如曰緑綺伯喈曰燋尾而傅𤣥琴賦則曰非
伯喈也琴世本云庖犧作五十絃黄帝使素女鼓瑟哀
[006-5b]
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絃具二均聲禮圗舊云雅瑟長
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其
餘四絃謂之畨畨嬴也頌瑟長七尺二寸廣尺八寸二
十五絃盡用之易通卦騐人君冬至日使八能之士鼓
黄鐘之瑟瑟用槐木長八尺一寸夏至日瑟用桑木長
五尺七寸槐取其氣上也/桑取其氣下也見通志
禮書曰樂記曰清廟之瑟朱絃而䟽越尚書傳曰大琴
練絃達越大瑟朱絃達越盖越底孔也疏達通之也朱
[006-6a]
絃練而朱之也盖絲不練則勁而聲清練則熟而聲濁
孔小則聲急大則聲遲故疏越以遲其聲然後不至於
太急練絲以濁其聲然後不失之太清
   以詠
郊特牲曰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聲也
周禮大師大祭帥瞽登歌令奏擊拊鄭司農云登歌歌
者在堂也登歌下管貴人聲也
禮仲尼燕居升歌清廟示徳也
[006-6b]
   下堂下/樂也
   管
蔡氏曰猶周禮所謂隂竹之管孤竹之管孫竹之管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注云孤竹竹特生者孫竹竹枝根之
末生者隂竹生於山北者
大師下管播樂器令奏鼓朄注云管者貴人氣也
周禮小師掌教簫管瞽矇掌播簫管笙師掌吹篴管燕
禮大射皆下管新宫禮記曰下管象詩曰磬管鏘鏘簫
[006-7a]
管備舉爾雅曰大管謂之簥音/嬌其中謂之篞乃結/反小者
謂之篎
鄭司農曰管如箎六孔説文亦曰管六孔十二月之音
鄭康成曰管如篴而小併兩而吹之
通志曰爾雅曰長尺圍寸併漆之有底古者以玉為管
舜之時西王母獻白玉琯是也月令均琴瑟管簫蔡邕
章句曰管形長尺圍寸有孔無底其器今亡詩云嘒嘒
管聲
[006-7b]
   鼗鼓
蔡氏曰如鼓而小有柄持而摇之則旁耳自擊
世紀曰帝嚳命倕作鞞先儒謂小鼓有柄曰鞀大鞀謂

周官小師掌教鼓鼗瞽矇掌播鼗盖鼗之播也有瞽矇
者有眡瞭者而其制鄭氏以為如鼓而小有柄持而摇
之旁耳自擊是也周禮圗曰鼗所以節樂賔至乃作樂
故知賔至滛之以作樂也
[006-8a]
通志曰世本云夷作鼔以桴擊之曰鼓以手摇之曰鼗
   柷敔又見前/戛擊下
詩曰鼗鼓柷敔荀卿曰鞉柷拊椌楬明堂位曰揩擊先
儒謂之柷敔也爾雅曰所以鼓柷謂之止所以鼓敔謂
之籈
通典曰碎竹以擊其首而逆戛以止樂宋依唐制以竹
為籈長二尺四寸破一端為十二莖樂将止先擊其首
次三戛之此以漢大予樂言之盖鼓柷謂之止欲戒止
[006-8b]
於其早也鼓敔謂之籈謂脩㓗於其後也柷方二尺四
寸隂也敔二十七鉏鋙陽也樂作陽也以隂數成之樂
止隂也以陽數成之固天地自然之理也聲之所出以
虚為本椌以空然後可擊及其止則歸於實焉故敔為
伏虎之形則實而已
樂記曰聖人作為椌楬上苦江切/下苦八切
   笙
蔡氏曰笙以匏為之列管於匏中又施簧於管端
[006-9a]
禮記曰女媧之笙簧世本曰隨作笙通典曰未知何代
人也禮曰三笙一和而成聲周禮笙師掌教吹竽笙先
儒謂笙列管匏中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二簧
長四尺簧金鍱為之後世雅樂和皆二十七簧外設二
管不定置謂之義管每變均易調則更用焉由是定置
二管於匏中為十九簧笙師祭祀共鐘笙之樂鄭氏曰
與鐘相應曰笙韓非曰笙者五聲之長
通典曰説文曰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十三簧象
[006-9b]
鳳之身列管匏内施簧管端宫管在中央三十六簧曰
竽宫管在左傍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其他皆相似也
大笙謂之簧小笙謂之和詩傳曰吹笙則鼔簧矣盖笙
中之簧也爾雅曰笙十九簧者曰巢十三簧者曰和漢
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舜祠得笙白玉管後代易之
以竹耳笙亦匏也今之笙竽以木代匏而漆殊愈於匏
荆梁之南尚仍古制南蠻笙則是匏其聲甚劣
   鏞
[006-10a]
蔡氏曰鏞大鐘也葉氏曰鐘與笙相應曰笙鐘與歌相
應曰頌鐘頌或謂之鏞詩賁鼓維鏞是也大射禮樂人
宿懸于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鏞西階之西頌磬東
面其南頌鐘頌鐘即鏞鐘也
考索曰眀堂位垂之和鐘世本云垂作鐘傳曰伏羲之
孫鼓延始為鐘考工記六分其金而鍚居一謂之鐘鼎
之齊才細/切鳬氏為鐘兩欒謂之銑鐘口角也銑間謂之
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鄭司農云于鐘/㫳之上袪也鼓
[006-10b]
所擊/處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此二名/者鐘柄鍾縣謂之旋旋
蟲謂之幹𤣥謂今時旋有/蹲熊蟠龍辟邪鍾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
謂之景鄭司農云枚鐘乳也𤣥/謂每處有九面三十六于上之攠音/摩謂之隧攠/所
擊之/處鍾已厚則石已薄則播侈則柞聲大/外也弇則欎聲不/揚
鍾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鍾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逺

爾雅曰大鐘謂之鏞其中謂之剽音/漂小謂之棧
通志山海經云炎帝之孫鼓延始為鐘禮記云垂之和
[006-11a]
鐘鄭康成云垂堯時鐘工未知孰是
朱子曰鎛鐘甚大特懸鐘也衆樂未作先擊此鐘以𤼵
其聲樂既闋乃擊特懸磬以収其韻
又曰大曰鎛爾雅謂之鏞
   簫韶九成
蔡氏曰簫古文作箾舞者所執之物説文云樂名箾韶
季札觀周樂見舞韶箾者則箾韶盖舜樂之總名也今
文作簫故先儒誤以簫管釋之九成者樂之九成也功
[006-11b]
有九叙故樂有九成九成猶周禮所謂九變也孔子曰
樂者象成者也故曰成
    八音見通志/
  金一
   鐘  棧  鎛  錞于 鐃  鐲
   鐸  方響 銅鈸 銅鼓 凡十/
鐘見前棧鐘東晉初得之則爾雅所謂鐘小者棧也小
而編次之亦曰編鐘鎛如鐘而大按前代有大鐘若周
[006-12a]
之無射非一皆謂之鐘也錞于錞時/句反古禮器也圎如錐
頭大上小下周禮以金錞和鼓宋史云今人間猶時有
其器則宋非廟庭所用廣漢什邡人叚祖以淳于獻始
興王鑑其器髙三尺六寸六分圍二尺四寸圎如筩音/動
銅色黒如漆甚薄上有銅馬以繩懸馬令去地尺餘灌
之以水又以器盛水於下以芒當心跪注錞于以手震
芒則聲如雷清響良久乃絶後周平蜀得之斛斯徵觀
之曰錞于也依干寳周禮注驗之如其言也鐃如編鐘
[006-12b]
而無舌有柄摇之以止鼓漢鼓吹曲有鐃歌鐲鉦也形
如小鐘軍行鳴之以為鼓節周禮以金鐲莭鼓近代有
如大銅疊垂而擊之以莭鼓呼曰鉦鐸大鈴也周禮有
以金鐸通鼓三禮圗云以銅為之木舌為木鐸金舌為
金鐸方響梁有銅磬盖今方響之𩔖也方響以鐵為之
脩九寸廣二寸圎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設業倚於架上
以代鐘磬人間所用纔三四寸銅鈸亦謂之銅盤出西
戎及南蠻其圎數寸隐起如浮漚貫之以韋相擊以和
[006-13a]
樂也南蠻國大者圎數尺或謂齊穆王素所造銅鼓鑄
銅為之虚其一面覆而擊其上南夷扶南天竺𩔖皆如
此嶺南豪家則有之大者廣丈餘西戎有吹銅角長/可二尺形如牛角
  石二
   磬  毊虚嬌/反 凡二/
磬世本云叔所造不知何代人又曰無句作磬古史考/曰堯時
人也禮記曰/叔之離磬周禮磬師掌教擊磬教縵樂燕樂之鐘磬
毊爾雅曰毊形似黎管以玉為之餘見前/鳴球下
[006-13b]
  土三
   塤  缶 凡二/
塤世本云暴辛公所造亦不知何代人周畿内有暴國
豈其時人乎爾雅曰燒土為之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
似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大曰&KR1127音/叫缶說文曰瓦器也
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莭歌也爾雅曰盎謂之缶注
云盆也詩云坎其擊缶
  革四
[006-14a]
   鼓   齊鼓  擔鼓  羯鼓
   都曇鼓 毛貟鼓 荅臈鼓 雞婁鼓
   正鼓  節鼓 撫拍  雅 凡十二/
鼓世本云夷作鼓以桴擊之曰鼓以手摇之曰鼗周禮
地官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
田後教為鼓而辨其聲用以雷鼓鼓神祀以靈鼓鼓社
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鼗鼓鼓軍事以鼛鼔鼓役事以晉
鼓鼓金奏禮記云夏后之鼓足殷楹鼓周懸鼓足謂四足/也楹謂之
[006-14b]
柱貫中上出也/懸者設之簨簴應鼓在大鼓側以和大鼓小鼓有柄曰
鞀大鞀謂之鞞月令仲夏脩鞀鞞是也然則鞀鞞即鞉
𩔖也帝王紀曰帝嚳命垂作鞞又有鼉鼓焉近代有腰
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廣首而&KR0655腹齊鼓状如漆桶大頭
設齊於鼓面如麝齊故曰齊鼓擔鼓如小甕先冒以革
而漆之羯鼓正如漆筩兩頭俱擊以出羯中故號羯鼓
亦謂之兩杖鼓都曇鼓似腰鼓而小以槌擊之毛貟鼓
似都曇而稍大荅臈鼓制廣羯鼓而短以指揩之其聲
[006-15a]
甚震俗謂之揩鼓雞婁鼓正貟而首尾可擊之處平可
數寸正鼓和鼓者一以正一以和皆腰鼓也節鼓状如
博局中間貟孔適容其鼓擊以莭樂也節不知誰所造
傅𤣥莭賦云黄鐄音/横唱歌九韶興舞口非莭不詠手非
節不拊此則所從来亦逺矣撫拍以韋為之實之以糠
撫之以節樂也雅周禮春官笙師掌教雅以教祴樂
教眡瞭也鄭衆曰雅状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三尺
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之賈公彦云長疏而畫
[006-15b]
之賔醉而出奏裓夏以此器築地為之行節以眀不失

  絲五
   琴  瑟  筑  筝  琵琶  阮咸
   箜篌 𥪡箜篌 凡八/
琴瑟見前筑不知誰所造也史籍惟云髙漸離善擊筑
漢髙祖過沛所擊釋名曰筑似筝細項按今制身長四
尺三寸項長三寸圍四寸五分頭七寸五分上濶七寸
[006-16a]
五分下濶六寸五分筝秦聲也傅𤣥筝賦序曰世以為
䝉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凖六合
絃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𤼵斯乃仁
智之器豈䝉恬亡國之臣能關思哉今清樂筝並十有
二絃他樂皆十有三絃軋筝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弹
筝則用骨爪長寸餘以代指琵琶傅𤣥琵琶賦曰漢遣
烏孫公主嫁昆彌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為
馬上之樂今觀其器中虗外實天地象也盤圎柄直隂
[006-16b]
陽叙也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絃法四時也以方俗語
之曰琵琶取其易傳於外國也風俗通曰以手琵琶因
以為名釋名曰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杜摯曰秦苦
長城之役百姓絃鼗而鼓之並未詳孰實其器不列兩
廂今清樂奏琵琶俗謂之秦漢子圎體脩頸而小疑是
絃鼗之遺制傅𤣥曰體圎柄直柱十有二其他皆兌上
銳下曲項形制稍大本出胡中俗傳是漢制兼似兩制
者謂之秦漢盖謂通用秦漢之法梁史稱侯景之害簡
[006-17a]
文帝也使太樂令彭雋齎曲項琵琶就帝飲則南朝若
無曲項者五絃琵琶稍小盖北國所出舊弹琵琶皆用
木撥揮之唐貞觀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謂搊琵琶者
是也風俗通謂以手琵琶之乃知非用撥之義豈上代
固有搊之者手弹法近代巳廢自裴洛兒始為之阮咸
亦秦琵琶也而項長過於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后時蜀
人蒯朗於古墓得之晉竹林七賢圗阮咸所弹與此𩔖
同因謂之阮咸咸世以善琵琶知音律稱蒯朗初得銅
[006-17b]
者時莫識之太常少卿元行冲曰此阮咸所造乃令匠
人改以木為之聲甚清雅箜篌漢武帝使樂人侯調所
造以祠太乙或謂侯暉所作其聲坎坎應節謂之坎侯
聲訛為箜篌者因樂工人姓耳古施郊廟雅樂近代專
用於楚聲宋孝武大眀中吳興沈懐逺被徙廣州造繞
梁其器與箜篌相似懐逺亡其器亦絶或謂師延靡靡
樂非也舊說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絃用撥弹
之如琵琶也𥪡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
[006-18a]
十三絃𥪡抱於懐中用兩手齊奏俗謂擘箜篌鳳首
箜篌頸有軫
  木六
   柷  敔  舂牘 拍板凡四/
柷敔見前舂牘周制笙師掌以教祴樂虗中如筒無底
鄭衆曰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
有兩空髹畫以手築地賔醉而出以節之舉舂杵亦謂
之頓相相助也以節樂也或謂梁孝王築睢陽城擊鼓
[006-18b]
為下杵之莭睢陽操用舂牘後代因之拍板長濶如手
重十餘枚以韋連之擊以代抃抃擊其莭也情發於中
手抃足蹈抃者因其聲以莭舞龜兹伎人弹指為歌舞
之節亦抃之意也
  匏七
   笙  竽  凡二/
笙見前竽亦匏也見前/
  竹八
[006-19a]
   簫  管  箎  七星 籥  笛
   篳篥 笳  角 凡七/
簫世本曰舜所造其形参差象鳳翼十管長二尺爾雅
曰編二十三管長一尺四寸者曰䇾音/言十六管長尺三
寸者曰筊音/交凡簫一名籟前代有洞簫今無其器蔡邕
曰簫編竹有底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長則濁短
則清以蜜蠟實其底而増减之則和然則邕時無洞簫
矣管見前箎世本曰暴辛公所造舊制云一曰管非也
[006-19b]
雖不知暴辛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眀矣舜時西王母
獻琯則是已有此器辛公安得造箎乎爾雅曰大箎謂
之沂箎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
名曰翹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今有胡吹非
雅器也蔡邕月令章句云箎竹也六孔有距横吹之七
星不知誰所作其長盈尋籥不知誰所造按禮記葦籥
伊耆氏之樂也伊耆已有籥矣周禮有籥師掌教國子
秋冬吹籥歴代文舞之樂所執羽籥是也盖詩所謂左
[006-20a]
手執籥右手秉翟爾雅云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廣雅云
七孔大者曰産中者仲小者箹中丁仲反/箹音握笛馬融長笛
賦此器起近代出於羌中京房備其五音又稱丘仲工
其事不言所造風俗通曰丘仲造笛長尺四寸七孔武
帝時人後更有羌笛二説不同未詳孰實今長笛去觜
其加觜者謂之義觜笛按横笛小箎也出漢靈帝好胡
笛宋書云有胡箎出於胡吹即謂此胡吹歌云快馬不
須鞭拗折楊栁枝下馬吹横笛愁殺路傍兒此歌元出
[006-20b]
於北國知横笛是此名也篳篥本名悲篥出於胡中其
聲悲或云儒者相傳胡人吹角以驚馬後乃以笳為首
竹為管笳杜摯有笳賦云李伯陽入西戎所造晉先蠶
注車駕住吹小菰發吹大菰菰即笳也又有胡笳漢舊
筝笛録有其曲不記所出本末也角書記所不載或出
羌胡以驚中國馬馬融又云出吳越
   八音之外又有三
一桃皮東夷有卷桃皮二貝大蠡也容可數升並吹之
[006-21a]
以莭樂亦出南蠻三葉銜葉而嘯其聲清震橘柚尤善
或云卷蘆葉為之形如茄首也
[006-22a]
    朱子琴律説圖以黄鐘一均/之聲為例
[006-23a]
   朱子琴律説
太史公五聲數曰九九八十一以為宫㪚/聲三分去一得
五十四以為徵為九/徽三分益一得七十二以為商為十/三徽
三分去一得四十八以為羽為八/徽三分益一得六十四
以為角為十/一徽十二律數曰黄鐘九寸為宫琴長九尺而/折其半故為
四尺五寸而/下生林鐘林鐘六寸為徵為第九徽徽内三尺徽/外一尺五寸生太蔟
簇八寸為商為第十三徽徽内四尺/徽外五寸下生南吕南吕五寸一分為
為第八徽徽内二尺七寸/徽外一尺八寸上生姑洗姑洗七寸一分為角為第/十一
[006-23b]
徽徽内三尺五寸徽/外一寸下生應鐘應鐘四寸六分六釐位在八徽内/二寸七分内
二尺四寸外二尺/一寸上生蕤賔蕤賔六寸二分八釐位在十徽九徽/之間内三尺一
寸五分外一尺三/寸五分上生大吕大吕八寸三分七釐六毫在龍齦内/二寸半内
四尺二寸半外二/寸半下生夷則夷則五寸五分五釐一毫在九徽八/徽之間内
二尺八寸半外一尺/六寸半下生夹鐘夾鐘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絲為/第
十二徽徽内三尺八寸/徽外七寸下生無射無射四寸八分八釐八絲在八/徽内
徽内二尺五寸徽/外二尺上生中吕中吕六寸五分八釐三毫四絲六忽
為第十徽六為角徽内三尺四寸徽外一尺一寸復生/變黄鐘八寸七分八釐有竒今少宫以下即其半聲為
[006-24a]
四寸三分八釐有竒也○以上十二律並用太史公九/分寸法約定周禮鄭注以從簡便凡律寸皆九分分皆
九釐釐皆九絲絲皆九忽琴尺皆十/寸寸皆十分分皆十釐釐以下不収
 按此以上為自龍齦之内至於七徽左方十二律之
 位而七徽以後之說亦附其後盖琴之有徽所以分
 五聲之位而配以當位之律以待抑按而取聲而其
 布徽之法則當随其聲律之多少律管之長短而三
 分損益上下相生以定其位如前之説今人殊不知
 此其布徽但以四折取中為法盖亦下俚立成之小
[006-24b]
 數雖於聲律之應若簡切而易知但於自然之法象
 懵不知其所自来則恐不免有未盡耳 或曰若子
 之言聲數也律分也徽寸也三者之相與皆迂囬屈
 曲而難通無乃出於牽合之私耶曰律之九分也數
 之八十一也琴之八尺一寸也三者之相與固未甞
 有異焉今以琴之太長而不適於用也故十其九而
 為九尺又折其半而為四尺五寸則四尺五寸之琴
 與夫九寸之律八十一之數亦未始有異也盖初絃
[006-25a]
 黄鐘之宫次絃太蔟之商三絃中吕之角四絃林鐘
 之徵五絃南吕之羽六絃黄清之少宫七絃太清之
 少商皆起於龍齦皆終於臨嶽其長皆四尺五寸是
 皆不待抑按而為本律自然之㪚聲者也而是七絃
 者一絃之中又各有五聲十二律者凡三焉且以初
 絃五聲之初言之則黄鐘之律固起於龍齦而為宫
 聲之初矣數八十一律九寸/琴長四尺五寸太蔟則應於十三徽之
 左而為商數七十二律八/十徽内四尺姑洗則應於十一徽而為
[006-25b]
 角數六十四律七寸一分徽内三尺五寸中吕應於/十而為角律六寸五分八數有竒徽内三尺五寸
 但姑洗惟三絃用之/餘絃則皆用中吕林鐘則應於九而為徵數五十/四律六
 寸徽内/三尺南吕則應於八而為羽數四十八律六寸/徽内二尺七寸
 絃則太簇之律固起於龍齦而為商之初矣用宫數/後倣此
 而其姑角應於十三之左用商數/後倣此林徵應於十南羽
 應於九黄清少宫應於八之右三絃則姑洗之律固
 起於龍齦而為角之初矣而林徵應於十三南羽應
 於十一黄清少宫應於九太清少商應於八 四
[006-26a]
 絃則林鐘之律固起於龍齦而為徵之初矣而南羽
 應於十三黄清少宫應於十太清少商應於九少角
 應於八 五絃則南吕之律固起於龍齦而為羽之
 初矣黄清少宫則應於十二少商應於十少角應於
 八九之間 六絃之黄清則固起於龍齦而為少宫
 之初矣少商則應於十三少角則應於十少徵則應
 於九少羽則應於八 七絃之太清則固起於龍齦
 而為少商之初矣少角則應於十二少徵則應於十
[006-26b]
 少羽則應於九少宫之少則應於七八之間故皆按
 其應處而鼓之然後其聲可得而見而聲數律分與
 其徽内之長無不合焉然此皆黄鐘一均之聲也若
 大吕夹鐘蕤賔夷則無射應鐘之為律則無所用於
 黄鐘故必因旋宫而後合於五聲之位其在於此則
 雖有定位而未當其用也大在黄太之間律八寸七/分七釐有竒内四尺二寸
 半寸夹在太姑之間律七寸四分三釐有竒内三尺/八 蕤在中林之間律六寸二分八釐内三尺一
 寸五分寸夷在南林之間律五寸五分五釐有竒内/二尺八 半 無在南右律四寸八分八釐有竒内
[006-27a]
 二尺五寸應在無右律四寸六分六/釐内二尺四寸 蔟宫見本章圗説若自七徽之後
 以至四徽之前則五聲十二律之應亦各如其初之
 次而半之初絃七徽承羽而為宫六七間為商六右/為角五為徵四五間為羽○次絃七徽承
 宫而為商六左為角六右為徵五為羽四五間為宫/○三絃七徽承商而為角六為羽五為宫五右為商
 ○四絃承角而為徵六左為角六右為羽五右為角/五間為角○五絃七徽承徵而為羽六左為宫六右
 為商五左為角三四間為徵○六絃承羽而為宫七/右為商五右為角五為徵五右為角四五間為羽○
 七絃承宫而為商六左為角六/右為徵五為羽四五間為宫四徽之後以至一徽
 之後則其聲律之應次第又如其初而又半之此一/莭聲
[006-27b]
 難取而用處希不能盡載然其大槩次第亦與上兩/節不異但加促宻耳○凡五絃起于龍齦初絃五聲
 次絃四聲三絃三聲四絃二聲五絃一聲凡十五聲/皆正聲○初絃七徽次絃八徽三絃九徽四絃十徽
 五絃十二徽六絃龍齦以後為第二宫各五聲七絃/龍齦以後四聲凡三十四聲皆少聲○初絃四徽以
 下至七絃八七間以後為苐三宫各五聲凡三十五/聲皆少少聲○初絃一徽之後下至七絃四五之間
 初絃一聲次絃二聲三絃三聲四絃四聲五絃五聲/六絃五聲七絃四聲凡十九聲猶為少少入前三十
 五聲數内惟六絃一聲七絃二聲凡三聲為第四宫/又別為少少少聲通為三十八聲○合一琴而計之
 為百十/有二聲但七徽之左為聲律之初氣厚身長聲和莭
 緩故琴之取聲多在於此七徽則為正聲正律初氣
[006-28a]
 之餘承徵羽既盡之後而黄鐘之宮復有應於此者
 且其下六徽之為聲律亦皆承其巳應之次以復於
 初而得其齊焉氣巳消而復息聲已㪚而復圎是以
 雖不及始初之全盛而君子猶有取焉過此則其氣
 愈㪚地愈廹聲愈髙節愈促而愈不可用矣此六徽
 以後所以為用之少雖四徽亦承巳應之次以復於
 初而得其齊而終有所不能及也此處但泛聲多取/之自當別論而俗
 曲繁聲亦或有取則/亦非君子所宜聽也大抵琴徽之分布聲律正與候
[006-28b]
 氣同是一法而亦不能無少異候氣之法闕地為坎
 盈尺之下先施木案乃植十二管於其上而實土埋
 之上距地面皆取一寸而止其管之底則各随其律
 之短長以為淺深黄鐘最長故最深而最先應應鐘
 最短故最淺而㝡後應今移其法於琴而論之則所
 謂龍齦即木案之地也所謂臨嶽即地面之平也聲
 應之處即其律寸之短長距案之逺近也故按此鼓
 之而其聲可見此其所同也但律之次第左起而右
[006-29a]
 行者以氣應先後為之序自地中而言之也徽之次
 第右起而左行者以律管入地淺深為之序據人在
 地上目所見者而言之也此其似異而實同者也其
 甚異者則管虗而絃實管有長短而無大小圍皆九/分徑皆
 三/分絃有大小而無短長管上平而下不齊絃則下齊
 而同起於龍齦也是以候氣者異管而應不同時既
 應則其氣遂達於上而無復升進之漸布徽者亦異
 絃而應於同時既應則各得其量之所受如以絃大/小為五聲
[006-29b]
 之/序而循序以漸進至於三周而後巳此其甚不同者
 也然眀者觀之以其所異乗保凖望而求其所同則
 是乃所以益見其同而無可疑者但自有琴以来通
 儒名師未有為此說者余乃獨以荒淺之學聾瞶之
 耳一旦臆度而誦言之宜子之駭於聽聞而莫之信
 也然吾豈以是而必信於當世之人哉姑以記余之
 所疑焉耳抑此七絃既有㪚絃所取五聲之位又有
 按徽所取五聲之位二者錯綜相為經緯其自上而
[006-30a]
 下者皆自上絃逓降一等其自左而右者則終始循
 環或先或後每至上絃之宫而一齊焉盖㪚聲陽也
 通體之全聲也無所受命而受於天者也七徽隂也
 全律之半聲也受命於人而人之所貴者也但以全
 聲自然無形數之可見故今人不察反以中徽為重
 而不知㪚聲之為尊甚矣其惑也至其三宫之位則
 左陽而右隂陽大而隂小陽一而隂二故其取𩔖左
 以象君右以象臣而二臣之分又有左右左者陽眀
[006-30b]
 故為君子而近君右者隂濁故為小人而在逺以一
 君而御二臣能親賢臣逺小人則順此理而國以興
 隆親小人逺賢臣則咈此理而世以衰亂是乃事理
 之當然而非人之所能為也又凡既立此律以為宫
 則凡律之當徽而有聲者皆本宫用事之律也其不
 當徽而無聲者皆本宫不用之律也惟第十二徽有/徽無聲亦不當
 用未詳/其説律旋而宫變則時異而事殊其遭時而偶俗
 者自當進据可為之會而發其鳴聲其背時而忤俗
[006-31a]
 者自當退伏無人之境而箝其頰舌此亦理𫝑之當
 然而其詳則旋宫之圗説盡之矣
 
 
 
 
 
 
[006-31b]
 
 
 
 
 
 
 
 尚書通考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