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30 尚書通考-元-黃鎭成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通考卷三     元 黄鎮成 撰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朱子曰璿璣所以象天體之轉運玉衡所以窺璣而齊
七政之運行猶今之渾天儀也厯家又以北斗魁四星
為璣杓三星為衡今詳經文簡質不應北斗二字獨用
寓名姑存其說以廣異聞
魯齋王氏曰堯取南面之中以正四時之中氣至舜又
[003-1b]
取北面之星以定嵗時之分日月之合比堯時尤為簡
眀而精密夫列星之所以名亦人自名之耳何以知璿
璣玉衡與北斗孰先而孰後也
天文志云言天體者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
天宣夜絶無師說不知其状周髀之術以為天似覆盆
盖以斗極為中中髙而四邊下日月傍行繞之日近而
見之為晝日逺而不見為夜蔡邕以為考驗天象多所
違失渾天說曰天之形状似鳥卵地居其中天包地外
[003-2a]
猶卵之裹黄圓如彈丸故曰渾天言其形體渾渾然也
其術以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天居地上見者一
百八十二度半彊地下亦然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南
極入地下亦三十六度而嵩髙正當天之中極南五十
五度當嵩髙之上又其南十二度為夏至之日道又其
南二十四度為春秋分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為冬
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一度而巳是夏至日北去極
六十七度春秋分去極九十一度冬至去極一百一十
[003-2b]
五度其南北極持其兩端其天與日月星宿斜而囬轉
此必古有其法遭秦而滅至漢武帝時洛下閎始經營
之鮮于妄人亦量度之至宣帝時耿壽昌始鑄銅而為
之象
 按渾儀言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下亦三
 十六度但據陽城而言其交州望極髙二十度林邑
 望極髙十七度海上見老人星下衆星粲然皆古所
 未名則地形髙下難以槩論又嵩髙特中國測候之
[003-3a]
 中直謂正當天中則不可矣
大元至元十六年太史郭守敬奏唐一行開元間令南
宫說天下測景書中見者凡十三處星辰去天髙下不
同即日測驗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測景遂設監候
官一十四員分道相繼而出先測得
 南海北極出地一十五度夏至景在表南長一尺一
 寸六分晝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 衡嶽北極出地
 二十五度夏至日在表端無景晝五十六刻夜四十
[003-3b]
 四刻 嶽臺北極出地三十五度夏至晷景長一尺
 四寸八分晝六十刻夜四十刻 和林北極出地四
 十五度夏至晷景長三尺二寸四分晝六十四刻夜
 三十六刻 鐵勒北極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晷景長
 五尺一分晝七十刻夜三十刻 北海北極出地六
 十五度夏至晷景長六尺七寸八分晝八十二刻夜
 一十八刻 大都北極出地四十度太彊夏至晷景
 長一丈二尺三寸六分晝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繼
[003-4a]
 又測得上都北極出地四十三度少 北京北極出
 地四十二度彊 益都北極出地三十七度少 登
 州北極出地三十八度少 髙麗北極出地三十八
 度少 西京北極出地四十度少 大原北極出地
 三十八度少 安西府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半彊
 興元北極出地三十三度半彊 成都北極出地三
 十一度半彊 西涼州北極出地四十度彊 東平
 北極出地三十五度太 大名北極出地三十六度
[003-4b]
  南京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太彊 河南府陽城北
 極出地三十四度太弱 揚州北極出地三十三度
  鄂州北極出地三十一度半 吉州北極出地二
 十六度半 雷州北極出地二十度太 瓊州北極
 出地一十九度太
[003-5a]
 
 
 
 
 
 
 
 
[003-5b]
 
 
 
 
 
 
  黄道日之所行以定南北二至及晝夜東西出没
  嵩髙當地平之中  赤道當二極之中
[003-6a]
 右渾天儀為儀三重
   其在外者曰六合儀
平置黒單環上刻十二辰八干四隅在地之位以凖地
面而定四方
 愚按所刻方位即如今術家羅經所定二十四向者
 是也
側立黒雙環背刻去極度数以中分天脊直跨地平使
其半入地下而結於其子午以為天經
[003-6b]
 愚按其者指地平之環而言盖定結於地平子午之
 位也
斜倚赤單環背刻赤道度数以平分天腹横繞天經亦
使半出地上半入地下而結於其卯酉以為天緯三環
表裏相結不動其天經之環則南北二極皆為圓軸虚
中而内向以挈三辰四遊之環以其上下四方於是可
考故曰六合
   次其内曰三辰儀
[003-7a]
側立黑雙環亦刻去極度数外貫天經之軸内挈黄赤
二道其赤道則為赤單環外依天緯亦刻宿度而結於
黒雙環之卯酉其黄道則為黄單環亦刻宿度而斜倚
於赤道之腹以交結於卯酉而半入其内以為春分後
之日軌半出其外以為秋分後之日軌又為白單環以
承其交使不傾墊下設機輪以水激之使其日夜隨天
東西運轉以象天行
 愚按唐書天文志一行與梁令瓉鑄銅儀以木櫃為
[003-7b]
 地平令儀半在地下注水激輪立木人二於地平上
 每刻擊鼓每辰撞鐘皆於櫃中各施輪軸鉤鍵關鎻
 交錯相持則所設機輪皆在木櫃之中
以其日月星辰於是可考故曰三辰
   其最在内者曰四遊儀
亦為黒雙環如三辰儀之制以貫天經之軸其環之内
則兩面當中各施直距外指兩軸而當其要中之内面
又為小窽以受玉衡要中之小軸使衡既得隨環東西
[003-8a]
運轉又可隨處南北低昂以待占候者之仰窺焉以其
東西南北無不周徧故曰四遊
吳氏書纂言曰地平單環徑八尺濶五寸厚一寸半天
經雙環徑八尺濶五寸厚八分兩環合一寸六分天緯
單環徑七尺八寸一分濶九分厚五分三辰雙環徑七
尺四寸八分濶一寸八分厚七分兩環合一寸四分黄
赤二道單環徑七尺二寸一分濶九分厚六分四遊雙
環徑六尺二寸八分濶一寸八分厚八分半兩環合一
[003-8b]
寸七分直距銅板二長各如四遊環内徑濶一寸六分
厚八分望筒長隨直距方一寸六分兩端方掩方一寸
七分中間圓孔徑七分半地平之下檠以龍柱四各髙
七尺七寸植於水槽上一名水趺或名水平其臺為十
字或為方井中鑿水道相通行水以激機輪
   歴代渾儀
前漢洛下閎為漢武帝於地中轉渾天定時節作太初

[003-9a]
東漢延熹中張衡以銅製於密室中具内外規南北極
黄赤道列二十四氣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緯
以漏水轉之於殿上室内令司之者閉户而唱以告靈
臺之觀天者璇璣所加某星始加某星巳中某星巳沒
皆如合符
吳王藩制儀立論考度曰前儒舊說天地之體狀如鳥
卵天包地外猶殻之裹黄周旋無端其形渾渾然故曰
渾天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
[003-9b]
五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謂之南北極北極出地
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
度半强繞北極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隐謂之上規繞南
極七十二度常隐不見謂之下規赤道帶天之紘去兩
極各九十一度少强黄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外半
在赤道内與赤道東交於角五少弱西交於奎十五少
强其黄道外極逺者去赤道二十四度斗二十一度是
也其入赤道内極逺者亦二十四度井二十五度是也
[003-10a]
北極規道之行度日南至在斗二十一度去極百十五
度少强是也日最南去極最逺故景最長黄道斗二十
一度出辰入申故日亦出辰入申日晝行地上百四十
六度强故日短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夜長
自南至之後日去極稍近故景稍短日晝行地上度稍
多故日稍長夜行地下度稍少故夜稍短日所在度稍
北故日稍北以至於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去極六十
七度少强是日最北去極最近景最短黄道井二十五
[003-10b]
度出寅入戌故日亦出寅入戌日晝行地上二百一十
九度少弱故日長夜行地下百四十六度强故夜短自
夏至之後日去極稍逺故景稍長日晝行地上度稍少
故日稍短夜行地下度稍多故夜稍長日所在度稍南
故日出稍南至於南至而復初焉此日冬夏至之度斗
二十一井二十五南北相應四十八度春分日在奎十
四少强秋分日在角五少弱此黄赤二道之交中也去
極俱九十一度少强南北處斗二十一井二十五之中
[003-11a]
故景居二至長短之中奎十四角五出夘入酉日亦出
夘入酉日晝行地上夜行地下俱百八十二度半强故
日見伏之漏俱五十刻謂之晝夜同此日二分之度
宋元嘉中錢樂之鑄銅作渾天儀衡長八尺孔徑一寸
璣徑八尺圓周二丈五尺强轉而望之以知日月星辰
之所在即璿璣玉衡之遺法也
後魏永興中詔造太史候部鐵儀其制並以銅鐵惟星
度以銀錯之
[003-11b]
唐貞觀初李淳風作渾儀至七年而成表裏三重一曰
六合儀二曰三辰儀三曰四遊儀皆用銅帝稱善置於
凝暉閣𤣥宗開元九年一行受詔改治新厯欲知黄道
進退而太史無黄道儀梁令瓉以木為遊儀一行是之
乃請更鑄以銅鐵十一年儀成又以靈臺鐵儀後魏所
作制度不均赤道不動如膠柱以考月行遲速多差更
造遊儀使黄道運行以追列舍之變因二分之中以立
黄道交於奎軫之間二至陟降各二十四度黄道内施
[003-12a]
白道月環用究隂陽朓朒動合天運簡而易從又一行
令瓉等更鑄渾天銅儀圓天之象具列宿道及周天度
数注水激輪令其自轉一晝夜而天運周外絡二輪綴
以日月令得運行每天西旋一周日東行一度月行十
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九轉有餘而日月㑹三百六
十五轉而日周天以木櫃為地平令儀半在地下晦眀
朔望遲速有凖立木人二於地平上一刻則擊鼓一辰
則撞鐘皆於櫃中各施輪軸鉤鍵關鎻交錯相持
[003-12b]
宋太平興國四年正月司天監學生張思訓造新渾儀
為七直人左撼鈴右扣鐘中擊鼓以定刻数又十二神
報十二時刻数定晝夜短長上列三百六十五度紫微
宫及周天列象井斗建黄赤二道太陽行度定寒暑進
退又以古之制作運動以水䟽略既多寒暑無凖今以
水銀代水運動不差且冬至之日在黄路表去北極最
逺謂之寒晝短夜長夏至之日在赤路表去北極最近
謂之暑晝長夜短春秋二分日在兩交春和秋凉晝夜
[003-13a]
復等寒暑進退皆由於此
大中祥符三年冬官正韓顯符造銅渾儀其制為天輪
二一平一側各分三百六十五度又為黄赤道立管於
側輪中以測日月星辰行度皆無差
元祐中蘇頌上儀象法要有曰古人測候天数其法有
二一曰渾天儀二曰銅候儀又按吳王藩云渾天儀者
羲和之舊器又有渾天象者以著天體以布星辰二者
以考於天盖密矣詳此則渾天儀銅候儀之外又有渾
[003-13b]
天象凡三器也渾天象歴代罕傳惟隋書志稱梁祕府
有之云元嘉中所造由是言之古人候天具此三器乃
能盡妙今惟一法誠恐未得精密
大元至元十三年太史郭守敬言厯之本在於測驗測
驗之器莫先儀表今司天渾儀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
與此處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極約差四度表石年深
亦復欹側乃盡考其失而移置之既又别圖爽塏以木
為重棚創作簡儀髙表用相比覆又以為天樞附極而
[003-14a]
動昔人嘗展管望之未得其的作候極儀極辰既位天
體斯正作渾天象象雖形似莫適所用作玲瓏儀以表
之矩方測天之正圓莫若以圓求圓作仰儀古有經緯
結而不動今則易之作立運儀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今
則一之作證理儀表髙景虛㒺象非真作景符月雖有
眀察景則難作闚几厯法之驗在於交㑹作日食月食
儀天有赤道輪以當之兩極低昂標以指之作星晷定
時儀以上凡十三等又作正方案丸表懸正儀座正儀
[003-14b]
凡四等為四方行測者所用又作仰規覆矩圓異方渾
盖圖日出入永短圖凡五等與上諸儀互相參攷
又唐一行作大衍厯詔太史測天下之晷求其地中以
為定数其議曰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日至
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鄭氏以為日景於地千里而
差一寸南宫說擇河南平地度之大率五百餘里晷差
一寸而舊說謂王畿千里景差一寸妄矣原古人所以
歩圭景之意將以節宣和氣輔相物宜不在於辰次之
[003-15a]
周徑其所以重厯数之意將以恭授人時欽若乾象不
在於渾盖之是非若乃述無稽之法於視聼之所不及
則君子當闕疑而不議也而或者各守所傳之器以術
天體謂渾元可任数而測天象可運筭而闚迭為矛盾
誠以為盖天邪則南方之度漸狭果以為渾天邪則北
方之極浸髙此二者又渾盖之家盡智畢議未有能通
其說也
 愚按書所載者南面以考中星北面以察斗建宅四
[003-15b]
 方以測日景占候合天不慿一器非若宣夜渾盖之
 說專弊神於私智也先儒獨取渾天家豈不以驗之
 天象而不違揆之聖經而有合者乎漢唐以來並守
 其制然天無形也其運固有常以其動而無息則亦
 未始有常也而所謂器者又特形而下之跡也以有
 跡之粗而模寫無形之妙是非有以變而通之者又
 孰能盡求其必合也哉故今特取一行之議附見於
 後學者由是又當觸𩔖而長之固不可以按圖而膠
[003-16a]
 柱也
   肆類于上帝
周禮肆師𩔖造于上帝註云郊祀者祭昊天之常祭非
常祀而祭告於天其禮依郊祀為之故曰類
記郊特牲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建子之/月也大報天
而主日也兆於南郊兆域/也就陽位也掃地而祭於其質
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於郊故謂之郊牲用騂
尚赤也象陽/之色用犢貴誠也郊之用辛也冬至日未必皆/辛但用此月辛
[003-16b]
日/周之始郊日以至卜郊受命於祖廟作龜於禰宫卜/於
禰/尊祖親考之義也卜之日王立於澤澤宫也所/以擇士親聼
誓命受教諫之義也獻命庫門之内戒百官也大廟之
命戒百姓也祭之日王皮弁以聼祭報如小宗伯所謂/告時於王告備
於/王示民嚴上也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
旒則天数也乗素車貴其質也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
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眀天道也萬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報
[003-17a]
本反始也
通典曰有虞氏禘黄帝爾雅釋天云禘大祭也虞氏冬/至大祭天於圍丘以黄帝配坐
而郊嚳夏至之日祭感生帝/於南郊以嚳配焉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鮌商
人禘嚳而郊冥周制大司樂云冬日至祀天於地上之
圜丘又大宗伯職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禮神之玉以
蒼璧其牲及幣各隨玉色牲用一犢幣用繒長丈八尺
王服大裘其冕無旒尸服亦然乗玉輅錫繁纓十有再
就建太常十有二旒以祀罇及薦葅醢器並以瓦爵以
[003-17b]
匏片為之以藁秸及蒲但剪頭不納為藉神席藁秸藉/天神蒲
越藉/配帝配以帝嚳其樂大司樂云凡樂圜鐘夾/鍾為宫黄鍾
為角太蔟為徴姑洗為羽靁鼓靁鼗孤竹之管雲和之
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
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其感生帝大傳曰禮不王不
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凡大祭曰禘大/祭其先祖所由
生謂郊/祭天也因以祈榖其壇名泰壇在國南五十里禮神之
玉用四珪有邸尺有二寸見周禮考工玉人及典瑞鄭/司農云中央為璧圭着其四
[003-18a]
靣圭本着於璧/圭末四出於外牲用騂犢青幣配以稷祭法云周人禘/嚳而郊稷孝經
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左傳/曰郊祀后稷以祈農事其配帝牲亦騂犢其樂大司
樂云乃奏黄鍾歌大吕舞雲門以祀天神日用辛祭前
期十日王親戒百官及族人大宰又緫戒羣官曰某日
有事於昊天上帝各揚其職百官廢職服大刑乃習射
於澤宫選可與祭者其日王乃致齋於路寢之室祭日
之晨鷄人夜呼晨以&KR1127百官巾車鳴鈴以應鷄人典輅
乃出玉輅建太常大司樂既宿懸遂以聲展之知完否
[003-18b]
王將出大司樂令奏王夏王所過處之人各於田首設
燭以照於路又喪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國門祭前
掌次先於丘東門外道北設大次小次次謂帷幄/退俟之處掌次
張氊案設皇邸謂於次中張氊床床上設板屏風/其上染鳥羽象鳯凰色以為餙王服
大裘而立於丘之東南西面大司樂奏圜鍾為宫以下
之樂以降神次則積柴於丘壇上謂積柴實牲/體與玉帛王親牽
牲而殺之次則實牲體玉帛而燔之謂之禋祀次乃掃
於丘壇上而祭尸服裘而升丘也王及牲尸入時樂章
[003-19a]
奏王夏肆夏昭夏但用夾/鍾為宫就坐時尸前置蒼璧又薦籩
豆及血腥等為重古之薦王乃以匏片為爵酌瓦甒之
泛齊以獻尸為朝踐之獻不用圭瓉而用陶匏者物無/以稱天地之徳故但取天地
之/性五齊之名一曰泛齊成而滓浮泛泛然五齊之中泛/齊味尤濁重古貴質故於大祭
用/之二曰醴齊成而汁滓相將上/下一體尤濁故也三曰盎齊成而蓊盎/然葱色
曰緹齊成而紅赤色/稍清緹音體五曰沈齊成而滓沉轉清郊無祼/禮宗廟有祼天地至尊
不祼以其/莫可稱焉七獻宗廟九獻者尸未入前王及后於奥中/先二祼天是外神無祼故七獻而已
七獻者薦血腥後王以匏爵酌泛齊以獻尸所謂朝踐
[003-19b]
是也此為一獻次大宗伯攝王后之事亦以匏爵酌醴
齊亞獻亦為朝踐是二獻母獻奏樂一成次薦熟於神
前薦畢王乃以匏爵酌盎齊以獻尸大宗伯以匏爵酌
緹齊以亞獻所謂饋獻也通前凡四尸乃食食訖王更
酌朝踐之泛齊以酳尸所謂朝獻大宗伯更酌饋獻之
緹齊以亞酳所謂再獻通前凡六又有諸臣為賔之一
獻凡七其尸酢諸臣之酒皆用三酒酒正云事酒/昔酒清酒其法
如祫祭之禮畢獻之後天子舞六代之樂若感帝及迎
[003-20a]
氣即天子舞當代之樂其樂章用昊天有成命也
 愚按天子祭天地郊祀祭之常也郊迎長日之至冬
 至祭之時也今以攝告則非常也以正月有事則非
 時也然祀天之禮不可以不備故依郊祀為之而曰
 𩔖𩔖猶似也然虞禮略而不傳至於𩔖禮又不可考
 今所記者大抵止據周制而言雖三代而下損益不
 同讀書者亦不可以不之考也
   禋于六宗
[003-20b]
蔡氏因古註曰禋精意以享之謂宗尊也所尊祭者其
祀有六祭法曰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
寒暑也王官祭日也夜眀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
水旱也
鄭𤣥曰泰昭昭者眀也亦壇也時四時也亦謂隂陽之
神也埋之者隂陽入於地中也凡此以下皆祭用少牢
相近讀為禳祈郤也求也寒於坎暑於壇王宫日壇夜
眀月壇宗讀為禜幽禜星壇雩禜水旱壇
[003-21a]
蘇氏曰此之禋六宗望山川徧羣神盖與𩔖上帝為一
禮爾考之祭法其泰壇祭天即此𩔖上帝也祭時寒暑
日月星水旱即此禋六宗也四坎壇祭四方與山林川
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
神即此望山川徧羣神也祭法所叙舜典之章句義䟽

穎達曰歐陽及大小夏侯說尚書皆云所祭者六上不
謂天下不謂地旁不謂四方在六者之間助隂陽變化
[003-21b]
實一而名六宗孔光劉歆以六宗謂乾坤六子水火雷
風山澤賈逵以為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

馬融云萬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載非春不生非夏不長
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其謂六也
鄭𤣥以六宗言禋與祭天同名則六者皆是天之神祇
謂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星五緯也辰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
也風師箕也/兩師畢也
[003-22a]
晋張髦謂祀祖考所尊者六三昭三穆是也
司馬彪云天宗者日月星辰寒暑之屬地宗者社稷五
祀之屬
 愚按六宗諸說各異雖未能的見舜之所尊祭者果
 為何祀但謂是日月星辰之𩔖則祭法所謂王宫夜
 眀幽禜者可以該之矣謂是山澤河海之𩔖則望于
 山川又在六宗之外謂是昭穆則古者昭穆不盡稱
 宗皆不可據獨孔氏舊說有合於祭法於義為優而
[003-22b]
 穎達尚謂各言其志未知孰是獨朱蔡從古註盖以
 虞禮無傳書言簡略後世紛紛得以肆其臆說然以
 先後文義考之唐虞舊典亦可以見其次第之略祭
 法所述又安知非三代以來相傳之禮邪由是論之
 孔說為正審矣
   輯五瑞
周禮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
王執鎮圭尺有/二寸
[003-23a]
公執桓圭注云公者二王之後及王之上公也雙植謂
之桓桓宫室之象湏桓楹乃安天子在上湏諸侯乃安
盖亦以桓為瑑飾圭長九寸侯伯七寸博三寸厚半寸
剡上左禮書云桓彊立不撓而以安上為義故公圭瑑

侯執信圭七寸
伯執躬圭七寸注云信當為身身主躬圭盖皆象以人
形為瑑飾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陸農師新圖
[003-23b]
云信圭直躬圭屈為人形誤矣
子執榖璧
男執蒲璧注云榖所以飬人蒲為席所以安人二玉盖
或榖為飾或以蒲為瑑飾皆徑五寸不執圭者未成國

爾雅云肉倍好謂之璧此五等諸侯各執圭璧朝於王
及自相朝所用也
又典瑞云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繅讀曰/藻皆三
[003-24a]
采三就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繅皆二采再就以朝覲宗
遇㑹同於王注云三采朱白蒼二采朱緑也鄭司農云
以圭璧見於王覲禮曰侯氏入門右坐奠圭再拜稽首
侯氏見於天子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覲冬曰遇時見曰
㑹衆見曰同繅有五采文所以薦玉木為中榦用韋衣
而畫之就成也一匝為一就賈釋曰圭之廣長木板亦
如之然後用韋衣之而畫於上一采為一匝一匝為一
就蒲榖之璧繅藉之形亦如之采以象徳之文就以象
[003-24b]
文之成内剛外順於此可見矣又有五采組繩以為繋
上以𤣥為天下以絳為地用以繋玉長尺藉玉不墜因
以為飾
蔡氏曰五等諸侯執之以合符於天子而驗其信否也
周禮天子執冒以朝諸侯鄭氏註云名玉以冒以徳覆
冒天下也諸侯始受命天子錫以圭圭頭斜銳其冒下
斜刻小大長短廣狹如之諸侯來朝天子以刻處冒其
圭頭有不同者則辨其偽也
[003-25a]
 愚按諸侯執玉以朝天子天子以冒合之以見爵命
 出於天子而不可二又取徳能冒下之義至如左氏
 所載邾子朝魯執玉之事其亦上替下陵又奚取於
 分符冒下之㫖哉而曰諸侯自相朝所用吾不知其
 可也
   廵守
岱宗泰山也在兖/州奉符縣
南岳衡山也在湖南潭州衡山縣山郭璞爾雅注云霍/山在廬江灊縣漢武帝以衡 遼曠故移於此
[003-25b]
西岳華山也在華/州華隂縣   北岳恒山也在定/州常山縣
祀天/       望祀山川號又秩者其/牲幣祝 之次第
覲東后西南北/皆然    協時四時/
大小/       正日甲乙/
   律
漢志曰五聲之本生於黄鐘之律九寸為宫或損或益
以定商角徴羽九六相生隂陽之應也律有十二陽六
為律隂六為吕律以統氣𩔖物吕以旅陽宣氣其傳曰
[003-26a]
黄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隂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
脫也谷竹溝也取竹之脫/無溝節者一說谷名也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
吹之以為黄鐘之宫制十二筩以聼鳳之鳴其雄鳴為
六雌鳴亦六比黄鐘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師/古
曰比合也生/謂上下相生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
氣正十二律定黄鐘黄者中之色鐘種也陽氣施種於
黄泉孳萌萬物為六氣元也以黄色名元氣律者著宫
聲也始於子在十一月大吕吕旅也言隂大旅助黄鐘
[003-26b]
宣氣而牙物也位於丑在十二月大蔟蔟奏也言陽氣
大奏地而達物也位於寅在正月夾鐘言隂夾助大蔟
宣四方之氣而出種物也位於卯在二月姑洗洗絜也
言陽氣洗物辜絜之也位於辰在三月中吕言微隂始
起未成著於其中旅助姑洗宣氣齊物也位於巳在四
月蕤賔蕤繼也賔導也言陽始導隂氣使繼飬物也位
於午在五月林鐘林君也言隂氣受任助蕤賔君主種
物使長大楙盛也位於未在六月夷則則法也言陽氣
[003-27a]
正法度而使隂氣夷當傷之物也位於申在七月南吕
南任也言隂氣旅助夷則任成萬物也位於酉在八月
無射射厭也言陽氣䆒物而使隂氣畢剥落之終而復
始無厭巳也位於戌在九月應鐘言隂氣應無射該藏
萬物而雜陽閡種也位於亥在十月三統者天施地化
人事之紀也黄鐘為天統律長九寸林鐘為地統律長
六寸太蔟為人統律長八寸三正黄鐘子為天正林鐘
未之衝丑為地正太蔟寅為人正及黄鐘為宫則太蔟
[003-27b]
姑洗林鐘南吕皆以正聲應無有忽微不復與他律為
役者同心一統之義也非黄鐘而他律雖當其月自宫
者則其和應之律有空積忽微孟康曰忽微若有若無/細於髮者空積若鄭氏
分一寸/為数千不得其正此黄鐘至尊無與並也三統相通故
黄鐘林鐘太蔟律長皆全寸而亡餘分也太極元氣函
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行於十二辰始動於子參之於
丑得三又參之於寅得九又參之於卯得二十七又參
之於辰得八十一又參之於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參之
[003-28a]
於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參之於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
又參之於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參之於酉得萬九
千六百八十三又參之於戌得五萬九千四十九又參
之於亥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隂陽合徳氣鐘
於子化生萬物者也故孳萌於子紐牙於丑引達於寅
冒茆於卯師古曰茆/謂叢生也振美於辰巳盛於巳咢布於午昧
薆於未中堅於申留孰於酉畢入於戌該閡於亥出甲
於甲奮軋於乙眀炳於丙大盛於丁豐楙於戊理紀於
[003-28b]
已斂更於庚悉新於辛懐壬於壬陳揆於癸故隂陽之
施化萬物之終始既𩔖旅於律吕又經歴於日辰而變
化之情可見矣隂陽相生自黄鐘始而左旋八八為伍
其法皆用銅職在太樂太常掌之
蔡傳曰凡十二管皆徑三分有竒空圍九分而黄鐘之
長九寸大吕以下律吕相間以次而短至應鐘而極焉
以之制樂而節音聲則長者聲下短者聲髙下者則重
濁而舒遲上者則輕清而剽疾
[003-29a]
通典曰六律者陽月之管律者法也言陽氣施生各有
其法又律者帥也所以帥導陽氣使之通達六吕者隂
月之管吕者助也所以助陽成功也
周禮春官太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陽之聲皆文之以
五聲官商角徴羽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注
云合隂陽之聲者聲之隂陽各有合辰與建交錯貿處
如表裏然是其合也
   辰建交貿圖
[003-29b]
黄鐘子之氣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紀大吕丑之氣
也十二月建焉而辰在𤣥枵太蔟以下𩔖是即子與/丑合寅與亥合之𩔖
 黄鐘子之氣建/十一月辰在 𤣥枵 太蔟寅之氣/正月建辰在 析木
 大吕丑之氣建/十二月辰在 星紀 應鐘亥之氣/十月建辰在 娵訾
 姑洗辰之氣/三月建辰在 壽星 蕤賔午之氣/五月建辰在 鶉火
 南吕酉之氣/八月建辰在 大梁 林鐘未之氣/六月建辰在 鶉首
 夷則申之氣/七月建辰在 實沈 無射戌之氣/九月建辰在 降婁
 中吕巳之氣/四月建辰在 鶉尾 夾鐘卯之氣/二月建辰在 大火
[003-30a]
   班志隔八相生圖
 
 
 
 
 
 
 
[003-30b]
 右圖同位者象夫妻異位者象子母所謂律娶妻而
 吕生子此隂陽相生之正也其法皆陽下生隂隂上
 生陽下生者皆三分去一上生者皆三分益一此馬
 遷班固所生之寸数也
[003-31a]
 
 
 
 
 
 
 
 
[003-31b]
周禮太師鄭氏注云黄鐘長九寸其實一龠下生者三
分去一上生者三分益一五下六上乃一終矣此京房/以來自
蕤賔巳後陽反上生隂反下生盖以仲春孟夏正生/養之時其氣舒緩不容短促故上生大吕而倍其数
 右圖自黄鐘隔八相生至蕤賔與班志所載同自蕤
 賔又重上生大吕為三分益一盖前圖一上一下者
 相生之道也後圖重上生者按月候氣律管以次而
 短吹候之用也
   鄭氏律管長短忽微之圖
[003-32a]
黄鐘長九寸其/實一龠       大吕長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一百四
大蔟長八寸/        夾鐘長七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七十五
姑洗長七寸九/分寸之一       中吕長六寸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萬二千九百七十四
蕤賔長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     林鐘長六寸/
夷則長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   南吕長五寸三/分寸之一
無射長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 應鐘長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
 愚按十二律以隔八生子上下計之則三分損益之
 法秩然不紊以一律一吕配之十二辰之次則自黄
[003-32b]
 鐘至應鐘之管以漸而短周旋經緯各有條理此見
 律法之妙有非出於人為私意之所為也
    五聲十二律還相為宫
周禮曰文之以五聲鄭注云文之者以調五聲使之相
次如錦綉之有文章
通典曰先以本管為均八音相生或上或下取五聲令

黄鐘之均以黄鐘為宫黄鐘下生林鐘為徴林鐘上生/太蔟為商太蔟下生南吕為羽南吕上生姑
[003-33a]
洗為角此黄鐘之調至姑洗/皆三分之次故用正律之聲大吕之均以大吕為宫大/吕下生夷則為
徴夷則上生夾鐘為商夾鐘下生無射為羽無射上生/中吕為角此大吕之調至中吕皆三分之次故用正律
之/聲太蔟之均以太蔟為宫太蔟下生南吕為徴南吕上/生姑洗為商姑洗下生應鐘為羽應鐘上
生蕤賔為角此太蔟之調至蕤/賔皆三分之次故用正律之聲夾鐘之均以夾鐘為宫/夾鐘下生無
射為徴無射上生中吕為商中吕上生黄鐘為羽黄鐘/正律長非商損益之次此用子聲黄鐘下生林鐘為角
林鐘子聲短於中吕故還用林/鐘正管此調有四正聲一子聲姑洗之均以姑洗為宫/姑洗下生應
鍾為徴應鐘上生蕤賔為商蕤賔上生大吕為羽正聲/長故用子聲大吕下生夷則為角夷則子聲短還用正
聲此調亦四/正聲一子聲中吕之均以中吕為宫中吕上生黄鐘為/徴正聲長故用子聲黄鐘下生
[003-33b]
林鐘為商子聲短還用正聲林鐘上生太蔟為羽正聲/長非林鐘三分去一之次用子聲太蔟下生南吕為角
此調正聲三/子聲二也蕤賔之均以蕤賔為宫蕤賔上生大吕為/徴大吕下生夷則為商夷則上
生夾鐘為羽正聲長用子聲夾鐘下生無射為/角子聲短還用正聲此調亦二子聲三正聲也林鐘之
以林鐘為宫林鐘上生太蔟為徴正聲長故用子聲/太蔟下生南吕為商南吕上生姑洗為羽正聲長用
子聲姑洗下生應鐘為角子聲短還/用正聲此調亦子聲二正聲三也夷則之均以夷則/為宫夷
則上生夾鐘為徵正聲長用子聲夾鍾下生無射為商/子聲短還用正聲無射上生中吕為羽正聲長用子聲
中吕上生黄鐘為角正聲長用/子聲此調正聲二子聲三也南吕之均以南吕為宫/南吕上生姑
洗為徴正聲長用子聲姑洗下生應鐘為商子聲短用/正聲應鐘上生蕤賔為羽亦正聲長用子聲蕤賔上生
[003-34a]
大吕為角正聲長用子聲/此調正聲二子聲三也無射之均以無射為宫無射/上生中吕為徴用
子聲中吕上生黄鐘為商用子聲黄鐘下生林鐘為羽/用子聲林鐘上生太蔟為角用子聲此調正聲一子聲
四/也應鐘之均以應鐘為宫應鐘上生蕤賔為徴用子聲/蕤賔上生大吕為商用子聲大吕下生夷
則為羽用子聲夷則上生夾鐘為角/用子聲此調亦正聲一子聲四也
 愚按十二均即五聲十二律還相為宫周官太師所
 謂文之以五聲者也其律為均者為宫宫生徴徴生
 商商生羽羽生角一均五聲十二均合為六十律京
 房所謂十二律之變於六十猶八卦之變至於六十
[003-34b]
 四也然有正聲有子聲者通典謂非三分去一之次
 則用子聲朱子謂樂中最忌臣陵君是也盖宫為君
 商為臣角為民徴為事羽為物但所生之律長於為
 均之宫則當用子聲至其用子聲也又於三分損益
 之法亦各有條而不紊是以五聲相閒清濁髙下自
 無相奪故有十二正聲十二子聲子聲者皆以相生
 所得之律寸数半之通典曰正管長者為均之時則
 自用正聲五音正管短者為均之時則通用子聲五
[003-35a]
 音亦皆三分益一減一之次還以宫商角徴羽之聲
 得調此樂律與易数皆出於天而非人力之所能與
 者也
   變宫變徴
 
 
 
 
[003-35b]
東漢志曰伏羲氏作易紀陽氣之初以為律法建冬
日至之聲以黄鐘為宫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
徵南吕為羽應鐘為變宫蕤賓為變徵此聲之元五
聲之正也殷己前但有五音此二者自周以來加文變/武二聲謂之為七其五聲為正二聲為變
者和/也故各統一日其餘以次運行當日者各自為宫
而商徵以𩔖從焉日有五聲亦有五甲已角乙庚商/丙辛徵丁壬羽戊癸宫十二律主
十二辰子為/黄鐘之𩔖
隋文帝開皇二年鄭譯考尋樂府鐘石律吕皆有宫商
[003-36a]
角徴羽變宫變徴之名初周武帝時有龜兹人曰蘇祗
婆從突厥皇后入國善胡琵琶聼其所奏一均之中間
有七聲譯因習而彈之始得七聲之正
考索曰夫五音相生而獨宫徴有變聲何也宫為君商
為臣角為民徴為事羽為物君者法度號令之所自出
也宫故生徴法度號令所以授臣臣所以奉承者也徴
故生商君臣一徳以康庶務則萬物得所民遂其生矣
故商生羽羽生角也然臣有常職民有常業物有常形
[003-36b]
不可以遷遷則失其常矣商羽角三聲此其無所變也
故君緫萬務不可以執於一方事通萬務不可以滯於
一隅故宫徴二聲必有變也
新安陳氏曰宫聲濁而長以漸而清且短之序則為宫
商角徴羽如黄鐘為宫太蔟為商相去一律又姑洗為
角至林鐘為徴則相去二律南吕至黄鐘亦相去二律
相去一律則和二律則逺故近徴稍下為變徴近宫稍
下為變宫又見律/吕新書
[003-37a]
蘇夔駮鄭譯曰韓詩外傳所載樂聲感人及月令所載
五音所中並皆有五不言變宫變徴又左氏所云七音
六律以奏五聲凖此而言每宫應立五調不聞更加變
宫變徴二調為七調七調之作所出未詳譯荅曰周有
七音之律漢書律厯志天地人及四時謂之七始黄鐘
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蔟為人始是為三始姑洗為春
蕤賔為夏南吕為秋應鐘為冬是為四時四時三始是
以為七今若不以二變為調曲則是冬夏聲闕四時不
[003-37b]
備是故每宫湏立七調於是衆從譯議
   京房六十律法
東漢志元帝時郎中京房字君明受學故小黄令焦延
壽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
三生四陽下生隂隂上生陽終於中吕而十二律畢矣
中吕上生執始執始下生去滅上下相生終於南事六
十律畢矣以黄鐘為宫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徴
南吕為羽應鐘為變宫蕤賔為變徴此聲氣之元五音
[003-38a]
之正故各統一日其餘以次運行當日者各自為宫而
商徴以𩔖從焉禮運曰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宫此
之謂也又以竹聲不可以度調故作凖以定数凖之狀
如瑟長丈而十三弦隐閒九尺以應黄鐘之律九寸中
央一弦下有畫分寸以為六十律清濁之節其相生也
皆三分而損益之故十二律之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
十七是為黄鐘之實又以二乗而三約之為下生林鐘
之實又以四乗而三約之為上生太蔟之實推此上下
[003-38b]
以定六十律之實律為寸於凖為尺不盈者十之所得
為分又不盈十之所得為小分以其餘正其彊弱截管
為律吹以考聲列以物氣道之本也術家以其聲微而
體難知其分数不明故作凖以代之凖之聲明暢易達
分寸又粗然弦以緩急清濁非管無以正也均其中弦
令與黄鐘相得案畫以求諸律無不如数而應者矣
黄鐘 色育 執始 丙盛 分動 質末 大吕
分否 凌隂 少出 太蔟 未知 時息 屈齊
[003-39a]
隨期 形晋 夾鐘 開時 族嘉 争南 姑洗
南授 變虞 路時 形始 依行 中吕 南中
内負 物應 蕤賔 南事 盛變 離宫 制時
林鐘 謙待 去滅 安度 歸嘉 否與 夷則
觧形 去南 分積 南吕 白吕 結躬 歸期
未卯 夷汗 無射 閉掩 鄰齊 期保 應鐘
分烏 遲内 未育 遲時
   律法上下相生損益之次
[003-39b]
黄鐘下/生林鐘上/生太蔟下/生南吕上/生姑洗下/生應鐘上/生蕤賔上/生
大吕下/生夷則上/生夾鐘下/生無射上/生中吕上/生執始下/生去滅上/生
時息下/生結躬上/生變虞下/生遲内上/生盛變上/生分否下/生觧形上/生
開時下/生閉掩上/生南中上/生丙盛下/生安度上/生屈齊下/生歸期上/生
路時下/生未育上/生離宫上/生凌隂下/生去南上/生族嘉下/生鄰齊上/生
内負上/生分動下/生歸嘉上/生隨期下/生未卯上/生形始下/生遲時上/生
制時上/生少出下/生分積上/生争南下/生期保上/生物應上/生質末下/生
否與上/生形晋下/生夷汗上/生依行上/生色育下/生謙待上/生未知下/生
[003-40a]
白吕上/生南授下/生分烏上/生南事下生/窮
 愚按京房以黄鐘之實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
 律本其法始於子歴十二辰以參乗之得此数以其
 實上下相生下生者倍其数以三約之而用其一上
 生者四其数亦以三約之而用其一所謂以上生下
 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所謂二乗而三約之
 是謂下生四乗而三約之是為上生故黄鐘全数十
 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律長九寸凖九尺下生林鐘
[003-40b]
 十一萬八千九十八律六寸凖六尺上生太蔟十五
 萬七千四百六十四律八寸凖八尺下生南吕十萬
 四千九百七十六律長五寸三分小分三强凖長五
 尺三寸六千五百六十一上生姑洗十三萬九千九
 百六十八律長七寸一分小分一微强凖長七尺一
 寸二千一百八十七推此上下以定六十律之實故
 律一寸於凖長一尺於数九分黄鐘之實得一萬九
 千六百八十三惟黄鐘林鐘太蔟三律無餘分其餘
[003-41a]
 以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一寸之法二千一百八
 十七為一分之法計其餘分以定凖尺之餘数不盈
 寸者十之為律分不盈分者又十之為小分以定律
 寸之强弱漢志謂房言律詳於前志劉歆所奏然至
 章帝元和元年官已無曉六十律以凖調音者靈帝
 熹平六年召典律者張光等已不知凖意其可以相
 傳者惟大搉常数及候氣而已今姑撮其大㫖著於
 此編使初學者有考焉
[003-41b]
朱子曰樂之六十聲如六十甲子以十干十二支而成
六十甲子以五聲合十二位而成六十聲若不相屬而
實相為用也然十二律取法天地之氣古者於三重宻
室以木為按取律吕之管隨十二辰置於按上以土埋
之上與地平中實葭莩之灰以輕緹素覆律口每地氣
至律冥符則灰飛衝素散出於外十二律隔八相生自
黄鐘之管陽皆下生隂皆上生自蕤賔之管隂反下生
陽反上生以象天地之氣也若拘古法而以陽必下生
[003-42a]
隂必上生則以之候氣而氣不應以之制樂而樂不和
此鄭氏重上生法所以為不易之論也五聲宫為君商
為臣角為民徴為事羽為物自上而下降殺有等級故
君有常尊若臣陵君則失其卑髙之位矣故黄鐘最長
若自用其宫則止用正律若他律為宫而管短則生次
之律不可長於為均之宫故用其子聲則三分損益皆
得其次臣不陵君子不過母此杜氏減半律之法所以
為有用之樂也
[003-42b]
又曰管有長短聲有清濁黄鐘管最長應鐘管最短長
者聲濁短者聲清樂中最忌臣陵君故有四清聲減正
律之半如應鐘為宫聲最短而清或蕤賔為商則商音
髙如宫聲是臣陵君不可用遂用蕤賔減半律以應之
雖減半律然只是此律故亦自能相應也
 
 
 尚書通考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