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2 明文海-清-黃宗羲 (WYG)


[049-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海巻四十九     餘姚黄宗羲編
  奏疏三
  扶植綱常疏羅倫/
臣聞朝廷援楊溥故事起復李賢者臣竊謂李賢大臣
起復大事綱常風化之所繫天下後世之所監伏讀聖
策有曰朕夙夜惓惓欲正大綱舉萬目使人倫明於上
風俗厚於下陛下是言直可為國家扶綱常為天地立
[049-1b]
民極為萬世開太平者也然欲正大綱莫先於明人倫
厚風俗欲明人倫厚風俗莫先於孝孝者天之經也地
之義也國而非此不可以為國家而非此不可以為家
人而非此不可以為人古今以來未之有易故先王制
禮子有父母之喪君命三年不過其門者所以教人孝
也古者求忠臣於孝子之門誠以居家孝故忠可移於
君為人臣者未有不孝於親而能忠於君者也為人君
者未有不教其臣以孝而能得其臣之忠者也昔子夏
[049-2a]
問三年之喪金革之事無避禮與孔子曰魯公伯禽有
為為之也今以三年之喪從其例者吾弗知也陛下於
李賢以金革之事起復之歟則賢所未聞也以國家大
臣起復之歟則禮所未見也以故事大臣當起復歟則
為君者當以先王之禮教其臣為臣者當據先王之禮
事其君臣不暇逺舉請以宋事言之仁宗嘗以故事起
復富弼矣弼之辭曰何必遵故事以遂前代之非但當
據禮經以行今日之是仁宗卒從其請孝宗甞以故事
[049-2b]
起復劉珙矣珙之辭曰身在草土之中國無門庭之冦
難冐金革之名以私利禄之寔孝宗卒允其辭此二君
者未甞拘當代之故事以强起其臣此二臣者亦未甞
循當代之故事以茍從其君故功澤加於當時名聲垂
於後世史筆書之以為盛事士夫誦之以為美談此無
他君能教其臣以孝臣有孝可移以忠於君也自是而
後無復禮義史嵩之欲援例起復為丞相王黻起復為
執政陳宜中起復為宰相賈似道起復為平章此數君
[049-3a]
者未嘗不以當代之故事起其臣此數臣者未嘗不以
當代之故事從其君然生靈以之而困天下以之而亂
社稷以之而傾貽禍於當時遺臭於後世此無他君不
教其臣以孝臣無孝可移以忠其君也詩曰殷監不逺
在夏后之世臣願陛下以宋為鑒使賢盡孝於君親為
萬世之大臣陛下以禮處賢為萬世之大君此臣之願
也亦賢之分也若以賢身任天下四方多虞而起復之
與則仁宗之時契丹方盛未為無虞也孝宗之時金人
[049-3b]
甚强未為無事也陛下必欲賢任天下之事不專門内
之私則賢身不可起口則可言宜降温詔俾如劉珙不
以一身之戚而亡天下之憂使賢於天下之事知之則
必言言之則必盡陛下於賢之言聞之則必行行之則
必力則賢雖不起復猶起復也使賢於天下之事知之
而不言言之而有隱陛下於賢之言聞之而不行行之
而不力則賢雖起復猶不起復也陛下無謂廟堂無賢
臣衆庶無賢士君盂也臣水也盂圓則水圓盂方則水
[049-4a]
方君好諌則臣直好諛則臣佞陛下誠能於退朝之暇
清閒之燕畧崇髙貴重之勢親直諒博洽之士開懷延
納降禮尊賢講聖學之大要明君道之急務詢政事之
得失察生民之利病訪人才之賢否考古今之治亂諏
風俗之盛衰咨邊防之緩急舍一己之見而以衆人之
見為見舍一己之知而以衆人之知為知順㫖之言則
察而逐之使貢諛保寵者無以自容忤㫖之言則容而
受之使輸忠為國者得以自盡羣策畢陳衆賢並用則
[049-4b]
賢所欲言者人亦能言之又何必違先王之禮經拘先
朝之故事損大臣之名節虧聖明之清化而後天下可
治哉朝廷舉措大臣出處天下觀之史筆書之清議雖
不行於朝廷天下以為何如公論雖不行於今日後世
以為何如誠不可不慎也夫賢之起復猶諉之曰負天
下之重任應先朝之故事比年以來朝廷以奪情為常
典縉紳以起復為美名食稲衣錦之徒接踵廟堂據禮
守經之士寥寂無聞不知此人於天下之重何所闗耶
[049-5a]
此事於先朝之故事何所據耶先朝自楊溥之外未聞
起復某人為某官也今起復之官何如此之多耶以其
髙謀逺慮足以建天下之大議耶何未見其發也以其
折衝禦侮足以定天下之大難耶何未見其能也以其
直節勁氣足以勵天下之士習耶何未見其有也以其
深仁厚澤足以浹天下之民心耶何未見其行也以其
忠言讜論足以禆朝政之闕失耶何未見其敢也陛下
何取於斯人而起復之哉意其平昔之計不過阿媚權
[049-5b]
勢豫為己地及遭通喪之時則必曲為諛說上䝉天聽
不曰此人辦事理可奪情則曰此有故事例當起復既
遂奸計畧為虚辭一見俞允歡然就位未有堅請如富
弼懇辭如劉珙者也且婦於舅姑喪亦三年孫於祖父
母禮有期服奪情於夫初無與其妻起復於父初無與
其子今或舍館如故妻孥不動乃號於天下曰本欲終
喪朝廷不容雖三尺童子臣恐其不信也為人父者所
以望其子之報豈擬至於此哉為人子者所以報其親
[049-6a]
之心豈忍至於此哉枉己未能直人㤀親者豈能忠君
望其直人而先枉己望其忠君而先㤀親陛下何取於
斯人而起復之哉何不使之全孝於家而後移忠於國
哉昔富弼有母喪韓琦言起復非盛世事而富公竟不
可奪史嵩之遭父喪太學生留之至數百人嵩之竟乞
終制今大臣起復羣臣不以為議且從而為之辭所以
豫為己地也羣臣起復大臣不以為非且從而成其事
亦所以豫為己地也大臣既無忌羣臣復何慚羣臣既
[049-6b]
有例大臣復何辭今之大臣固韓琦富弼之罪人今之
群臣又太學生之罪人也上下成風混然同流致有公
無起復之例私為匿服之計例在薄恩則匿服以受封
例在得官則匿服以聽選例在掇科則匿服以應舉例
在遷官則匿服以候選例在求賄則匿服以之任率天
下之人為無父之歸臣不忍聖明之世風俗之敝綱常
之壞一至於此也夫愛親之心孩提有之短喪之說下
愚耻言況在冠裳之列聞聖賢之道肯於其親無三年
[049-7a]
之愛乎特以貪利遂至忘親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
忍也又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陛下誠能守先王
之遺禮遵祖宗之成憲待之以禮義而不縻之以爵禄
激之以廉恥而不誘之以名位使積習之弊脫然以除
則忠孝之心油然而生向雖忘其親今則為孝子向雖
後其君今則為忠臣亦理之所必有勢之所必至也特
在乎陛下轉移之間何如耳天子者以孝治天下也大
臣者佐天子以孝治天下者也欲孝行於天下必先行
[049-7b]
於大臣臣願陛下不惑羣議斷自聖𠂻取回内臣許令
李賢依富弼劉珙故事守制其餘已起復者悉令終喪
未起復者悉許守制脫有金革之事亦從墨衰之制任
國事於外盡心喪於内將見朝廷既正則天下自正大
臣既行則羣臣自効人心天理不可泯滅誰肯甘心為
不孝之子靦顔為不忠之臣乎綱常由是而明風俗由
是而厚士心由是而純紀綱由是而張國勢由是而一

[049-8a]
  應詔封事疏鄒智/
伏覩今月初十日五鼔有大星飛流起西北亘東南光
芒燭地蜿蜒如龍蛇人馬辟易盖陽不能制陰之象也
臣竊惟陛下即位以來慷慨奮發恭儉勤勞擯斥宦官
黜逺左道根究浮費裁抑冗員痛懲法王佛子大放珍
禽奇獸凡天下之人所欲而未得所患而未去者以次
罷行幾無遺憾宜其克享天心而景星卿雲昭回乎霄
漢之表今變異若此其故何哉臣反復思之無乃陰之
[049-8b]
當消者未消陽之當長者未長而陛下所以事天者獨
有未至歟伏讀明詔曰天下大小衙門政務如利所當
興弊所當革者所在官員人等指寔條具以聞臣有以
見陛下知前日登極詔書為奸臣所誤阻塞言路物論
囂然故復下此條以自解耳夫不曰朕躬有過失朝政
有闕遺而曰利所當興弊所當革不曰許諸人直言無
隐而曰所在官員人等指寔條具以聞陛下之所以求
言者已不廣矣然欲興天下之利當求利之所以興欲
[049-9a]
革天下之弊當求弊之所以革欲正天下之衙門當自
大衙門始臣請遡流窮源為陛下陳之惟陛下虚心以
聽夫内閣者天下之大衙門也利莫利於君子進弊莫
弊於小人不退小人不退欲弊之革也不可得已君子
不進欲利之興也不可得已且如少師萬安持禄怙寵
殊無厭足少保劉吉附下罔上漫無可否太子少保尹
直挾詐懷奸全無亷恥世之所謂小人也陛下留之則
君德必不能輔朝政必不能修紀綱必壞風俗必偷天
[049-9b]
下之賢必有所觀望而不敢来天下之邪必有所盤結
而不肯去上弊社稷下弊蒼生此弊所當革者也臣願
陛下諷之再辭以全其體給之餘祿以飽其欲放之田
里以休其勞則天下之弊無不革矣至如致仕尚書王
恕矢志忠勤可任大事尚書王竑秉節剛勁可寢大姦
都御史彭韶學識醇正可決大疑世之所謂君子也陛
下用之則君德必為之開明朝政必為之清肅紀綱必
振風俗必淳天下之賢必㧞茅而來天下之邪必望風
[049-10a]
而去上利社禝下利蒼生此利所當興者也臣願陛下
予之安車以優其禮賜之手詔以重其行置之左右以
展其藴則天下之利無不興矣然君子之所以不進而
小人之所以不退豈無自哉大抵宦官之權重也漢元
帝嘗任蕭望之周堪矣一制於𢎞恭石顯則不得以行
其志宋孝宗嘗任陳俊卿劉珙矣一間於陳源甘昇則
不得以盡其才李林甫牛仙客與髙力士相為犄角而
𤣥宗之朝政不經賈似道丁大全與董宋臣相為表裏
[049-10b]
而理宗之國勢不振君子小人進退之機未嘗不在於
此曹之盛衰也臣願陛下鑒其所既往謹其所未來大
張英斷總攬天綱凢所以待宦官者一以太祖髙皇帝
為法凡所以任大臣者一以太宗文皇帝為法則君子
可進小人可退而天下之治出於一矣
  齊醮進香疏張寧/
臣聞釋道之教邃古所無下至漢唐其法寖盛然三代
君主夀考世運靈長後世衰亂相仍年祚少永佛老無
[049-11a]
補視昔可知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長幼人之大
倫自古體國立法修政建事無非為此五者而為之經
理防範耳五者順序百度以寧是以聖人之道始於有
為而終於無為彼佛老之法不足以有為而强於無為
遂欲去君臣廢夫婦一切歸諸虚無寂滅假使其教盡
行則婚姻既無子嗣俱絶不過百年人類盡矣雖有事物
將誰用之厯代英君誼辟有見於此非不欲深惡而痛
革之特以其頗能倡禍福輪廻之空談警動於人可以
[049-11b]
化導愚昧姑將存之以為治化外之一術耳非真謂其
能扶世立教延永國步而為之崇奉也恭惟皇上曩在
青宫繼登大寶夙精儒學日御經筵于凡治亂之由正
邪之辨洞明深識允蹈躬行當即位之初詔天下寺觀
不許藏匿無度牒僧道等項尋承睿㫖不許増修寺觀
乞請額名上書言事者又每以濫度叫化不便為詞多
被奬納傳之將來固當永逺無弊矣邇者恭遇皇太后
誕日令僧道建設齋醮此見皇上將欲表揚孝道慰悦
[049-12a]
聖慈無所不用其極之心也諸大臣及百職事但當和
𠂻助德仰贊至情上綏懿祉則心誠道得允合舊章而
禮部尚書姚䕫等乃於各衙門歛㑹財物收辦炷香約
以至期赴壇行禮為儒者自失其守業彼者烏知其非
臣雖至愚為此深惜切惟人臣之於君願其福也則當
勸以修德善願其夀也則當勸以去逸欲願天心之向
順則當相之以和保小民康濟四海故曰求福不回夭
夀平格又曰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未聞有以禱祠得
[049-12b]
福丹藥致夀假符瑞以永天命者今乃不能盡所當為
徒以瓣香尺楮列名其上宣揚於佛老之神相率而拜
曰為朝廷祈福祝夀天地鬼神山川河嶽昭布森列可
厚誣如是哉昔孔子之於異端孟子之於楊墨韓愈歐
陽修諸儒之於佛老為其惑世誣民充塞仁義故詞而
闢之論而排之今若此其流不止於惑與誣矣通朝之
人靡然而從仁義不止於充塞矣學聖賢之學者既不
能闢而排之又不能以正自處天下後世謂之何哉伏
[049-13a]
惟英宗睿皇帝當復位之初國事多虞屬有足疾其時
一二大臣所見不逺不察古人行禱之意故嘗舉行此
事盖一時臣子迫切至情事不得已然非祖宗之舊典
先帝之本心也因循至今寔意不存尚沿故習夫臣之
於君猶子之於父一指一髪皆其長養一飲一食皆其
賜予若能以齋醮助國雖殺身亦所不辭豈敢自以儒
者門戸為此倔强與彼相較量哉但以無益事情徒傷
大體其於經筵聖學不無畧有所妨其於進講儒臣亦
[049-13b]
恐難以身勸伏望皇上法古昔聖賢正常道之心監大
學衍義明道術之語乞勅禮部及文武衙門今後凡遇
慶賀日期不許仍前擅備炷香於寺觀行禮庶可以扶
名教振士風全一代之治體而與三代之時並隆矣
  論聖政疏劉健/
竊惟天下之事有輕有重有緩有急得其序則治不得
其序則亂而所不當為者弗論也夫事之重且急者不
過親賢愛民賞功罸罪而已近時以來奏事之期日漸
[049-14a]
遲晚散本不及禁門已閉内外章疏動經累日甚者或
延至半年或終留不出因循積習遂以為常仰惟皇上
於聲色貨利無所嗜好宫禁嚴宻臣等所不敢知但恐
佛老鬼神之事有妨聖政耳夫神之所當祭者不過天
地宗廟社稷山川及古昔聖賢而已其禮有時而不妨
於政其用有節而無害於民若佛老之教邪妄不經空
虗無益蠧政病民非所當務者也竊聞寺院宫觀齋醮
無時佛書道經刋寫相繼甚者或累嵗掛袍於千里之
[049-14b]
外或白晝散燈於大市之間朝野傳聞無不駭異夫寵
尚僧道則親賢之禮䟽耗費錢糧則愛民之意闕以方
便為仁厚則冐功求進者得䝉濫賞以慈悲為寛容則
壞法失機者得逃重罰是當急者反緩當重者反輕凡
政之弊皆由於此孔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逺之葢
謂當祭之鬼也而況非所當祭者乎老子亦有曰明王
在上其鬼不神盖謂邪之不能干正也而況為吾聖人
之教者乎伏願皇上法孔子之正言原老子之初意洞
[049-15a]
啓聖聰奮行乾健以萬幾為重務而速賜施行以異端
為蠧政而不勞聖慮務使紀綱大振德化旁通下結人
心上回天意寔宗社萬萬年無疆之慶也
  覆正祀典疏倪岳/
先該禮科給事中張九功題前事臣等謹詳古制天子
祭天地祭宗廟祭社稷祭天下名山大川祭五祀凡載
於祀典者皆有功德垂世如祭法者所謂法施於民以
死勤事以勞定國能禦大菑能捍大患則祀之非此族
[049-15b]
類不在祀典故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又曰淫祀
無福而先儒亦曰帝王無妄祭無徼福又曰明于天地
之性不可惑以神怪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皆謂
此也自秦以降乃多淫祠厯漢至元有因有革迨至國
朝太祖髙皇帝即位之三年首詔天下改正祀典列聖
相承恪遵成憲間有因所感應之事而増益祠祭或以
萬夀千秋等節而修建齋醮一時行之不察後遂襲以
為例因循莫改増置益繁異端之徒轉相皷扇怪誕相
[049-16a]
乘矯誣殊甚夫非禮之祭非類之禱近代帝王固不能
無然絶地天之通嚴幽明之分在帝舜以為當務之急
盖非聖明之君卓然有見必不能深禁而痛絶之此給
事張九功之言所以深有望於今日者也伏乞聖明敬
事天地孝事宗廟嚴事山川百神舍此之外凡有一應
齋醮禱祠之類通行革罷不惟屏斥異端之姦亦可節
省無益之費既可允合乎聖祖以禮事神之心而亦足
致乎聖王至誠感神之妙和氣恊應國祚綿長人心以
[049-16b]
明風俗以正其為治道誠非小補也今將查到在京各
項祭祀除太倉之神漢夀亭侯闗公宋丞相文天祥俱
祀典應祭外其餘詳為辨析窮加考究以正萬年之祀
以解萬世之惑云夫所謂釋迦牟尼文佛三清三境天
尊者謹按傳記西方有佛國曰天竺天竺有五中天竺
乃釋迎所生之地後漢明帝時其法始入中國後之宗
其教者遂以釋迦為師其曰三世佛者則以釋迦之本
性為法身德業為報身并其真身而為三其寔本一人
[049-17a]
耳今乃分為三像而并列之失其㫖矣唐儒韓愈有曰
三代之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夀考中國未有佛也明
帝時始有佛法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以
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捨身施佛其後餓死
臺城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
矣至於道家以老子為師其所謂三清者盖倣釋氏三
身而為之尤為謬妄宋儒朱子有曰玉清元始天尊既
非老子之法身上清太上老君又非老子之報身設有
[049-17b]
二像又非與老子為一而老子又自為上清太上老君
葢倣釋氏之失而又失之者也況莊子明言老耼之死
則耼亦人鬼耳豈可僣居昊天上帝之上哉由此觀之
三清三境天尊寔無所據況躬親祠醮傾心崇奉如宋
徽宗者可謂至矣卒之䧟身北廷覆亡宗社千載可為
明戒但縁佛老異端之徒轉相模倣惑世誣民厯代因
之莫之有廢是以逓年以來凡遇萬夀千秋等節奉欽
依修建吉祥好事或遇喪禮七七修建薦揚好事俱先
[049-18a]
期一日遣官詣大興隆等寺祭告釋迦牟尼文佛朝天
宫祭告三清三境天尊此皆因襲而行不合祀典所謂
北極中天星主紫微大帝者謹按象緯書有曰北極五
星在紫微垣中一名天極一名北辰其北第五星名天
樞葢極星之在紫微垣萬神所宗七曜三垣二十八宿
衆星所拱為天文之正中又曰紫微大帝之座天子之
常居也即今朝廷宫殿所在乃其象焉國朝正統初年
建紫微殿一所於大徳觀之東設立大帝之象每遇萬
[049-18b]
夀聖節正旦冬至俱遣大臣一員祭告夫日月星辰並
曜於天故古有大明祭日夜明祭月幽宗祭星之文祖
宗以來毎嵗南郊大祀内壇已有星辰壇合祭之禮今
乃像之如人稱之為帝以極星之正祠於異端之宫稽
之祀典誠無所據所謂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者謹
按傳記有曰凡隂氣凝聚陽氣在内而不得出則奮撃
而為雷霆非如異端所謂龍車石斧鬼鼔火鞭怪誕之
說也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玉霄一府總司五雷
[049-19a]
而雷部諸神皆其所主而又託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
尊示現之日朝廷嵗以是日遣官詣大德顯靈宫致祭
夫風雲雷雨皆隂陽之妙用鬼神之盛德祖宗以來每
嵗南郊大祀外壇已有合祭之禮而八月望後山川壇
復有秋報之祭況自二月發聲之後無非雷霆震奮之
日顧乃止於六月二十四日於義何取至於像設名稱
禮亦無據所謂梓橦帝君者謹按圖誌英顯王廟在劍
州即梓橦神姓張諱亞子其先越嶲人因報母仇徙居
[049-19b]
劍州之七曲山仕晉戰没人為立廟唐𤣥宗西狩追封
左丞僖宗入蜀封濟順王宋咸平中改封英顯又按文
昌六星在北斗魁前為天之六府道家謂上帝命梓橦
神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禄籍故元加號為輔元開化文
昌司禄宏仁帝君而天下學校亦多立祠以祀之京師
舊有廟在北安門外景泰五年闢而新之勅賜文昌宫
額嵗以二月初三日為帝君誕生之辰遣官致祭道家
謂梓橦以孝徳忠臣顯靈於蜀廟食其地於禮為宜祠
[049-20a]
之京師不合祀典至於文昌之星與梓橦無干今乃合
而為一誠出傅㑹所謂祖師三天扶教輔𤣥大法師真
君者謹按傳記張道陵字輔漢光武十年生於吳之天
目山善以符治病桓帝永夀元年於靈峯白日上升百
二十嵗唐天寶七年冊贈天師中和四年封三天扶教
大法師宋熈寜中加封三天扶教輔𤣥大法師大觀二
年冊號正一靖應真君子孫厯代相傳皆有封號迨入
國朝仍令傳襲正一嗣教真人之封秩正二品以正月
[049-20b]
十五日為祖師示現之辰遣官詣大徳顯靈宫告祭又
按宋邵伯温聞見録建安二十年曹操破張魯定漢中
魯祖陵順帝時客蜀學道鳴鶴山中造作符書惑百姓
從其道者輙出五斗米時謂之米賊陵子衡衡子魯以
法相授受自號師君其衆曰鬼卒曰祭酒大抵與黄巾
相類朝廷不能討就拜魯漢寧太守鎮蠻中觀此則陵
本非異人而道家祖陵為天師者特因天寶詔稱漢天
師而然耳今正月十五乃其生辰自宜其子孫祭於
[049-21a]
其家可也所謂大小青龍之神者謹按碑記昔有僧名
盧自江南來寓西山之屍陀林秘魔巖一日二童子來
拜於前盧納之鬻薪供奉雖寒暑無怠時久旱不雨二
童子白於盧能限雨期言訖即委身龍潭須臾化二青
龍一大一小至期果得甘雨事聞賜盧師號曰感應禪
師建寺設像立碑以紀其事又别設祠於龍潭之上春
秋遣官祭二青龍神國朝宣德中勅建大圓通寺二青
龍出現禱之有應於是加封號至今春秋二時遣順天
[049-21b]
府官致祭及遇嵗旱遣官祭告盖因舊傳二龍能致雲
雨故累朝崇奉如此然雖稱二青龍其寔蛇也蛇有神
蛇其名曰蜦亦能致雨今此二蛇西山寺院處處有之
畧無靈異近者京師連年水旱祈禱無應則此亦非蜦
蛇乃凡蛇耳葢妖由人興久自衰息無足崇奉明矣昔
宋祥符中天慶觀有蛇極怪異人以為龍孔道輔以手
板擊其首死之其患遂息程明道為上元主簿茅山池
有小龍如蜥蜴崇奉以為神物明道捕而脯之使人不
[049-22a]
惑後亦不聞如何則此二蛇之怪誕正此類也所謂東
嶽泰山之神者謹按圖誌東嶽魯之泰山今在山東濟
南府泰安州山下有廟自黄帝以來封禪七十二君唐
宋元皆加神以封號曰王曰帝若祀人鬼國朝洪武三
年詔去封號稱為東嶽泰山之神有司春秋致祭有事
則遣臣祭告今京師朝陽門外亦有東嶽廟寔自元延
祐中𤣥教大宗師張留孫買地為宫奉祀東嶽天齊仁
聖帝國朝仍而不廢嵗以三月二十八日及萬夀聖節
[049-22b]
遣官致祭夫嶽鎮海瀆以其山川靈氣有發生潤澤之
功故厯代祀之而泰山在魯封内嵗時俱有合祭之禮
前項祀典煩瀆無據所謂北極佑聖真君者謹按傳記
北極佑聖真君者葢真武神也真武本元武宋真宗尚
道教避聖祖諱改元為真元龜也武蛇也此本北方元
武七宿虚危星形似之故因而名後乃以元武為真君
而作龜蛇於下靖康初詔加號助順曰佑聖助順真武
靈應真君及考圖誌乃云真武為靖樂王太子也生而
[049-23a]
神靈長而勇猛志除邪魔遇紫虚𤣥君授以道秘東逰
遇天神授以寳劍入武當山修錬功成白日飛昇奉上
帝命往鎮北方披髪跣足建皂纛𤣥旗統攝元武之位
此則道家傅㑹之說殊為誕妄再考國朝御制碑文太
祖髙皇帝平定天下兵戈所向神隂祐為多及定鼎金
陵乃於鷄鳴山建廟以崇祀事載在祀典太宗文皇帝
肅靖内難以神有顯相又於京城艮隅并武當山各重
建廟宇而兩京嵗時春秋及京師每月朔望各遣官致
[049-23b]
祭武當山則命内外官員專一在彼提督列聖崇奉之
意可謂至矣憲宗純皇帝在位常範金為像屢遣内官
陳善齎往武當山安奉葢亦不過承先志以祈神休耳
豈期陳善援引左道之人鄧常恩等上則熒惑聖聴糜
費内帑下則騷擾道路虐害生民且又奏請重修京師
廟宇改號靈明顯佑宫日居其間引進邪術遂使香火
之地幾為姦盜之區固非朝廷崇奉之本意使真武有
神亦豈其所樂聞哉所謂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謹按
[049-24a]
道家之言有曰崇恩真君姓薩氏諱堅西蜀人在宋徽
宗時嘗從虚靖天師張繼先及王侍宸林靈素傳學道
法累有靈驗而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
又嘗從薩真君傳受符法國朝永樂中有杭州道士周
思得以靈官之法顯於京師附體降神禱之有應乃於
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徳中改廟為大徳觀
封薩真人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恩真君又建一殿
崇奉二真君左曰崇恩殿右曰隆恩殿成化初年改觀
[049-24b]
曰宫加顯靈二字逓年四季更換袍服三年一小焚化
十年一大焚化乂復易以新製珠玉錦綺所費不貲每
嵗萬夀聖節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現之辰皆遣官致
祭其崇奉可謂至矣今就其言議之薩真人之法因王
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得而顯而其法之所自
皆宋徽宗時林靈素輩之所傳一時傅㑹之說淺謬如
此本無可信況近年附體降神者乃欽發充軍顧珏顧
綸之父子其為鄙䙝尤甚往往禱雨祈晴杳無應驗則
[049-25a]
其怪誕可知所謂金闕上帝玉闕上帝者謹按大明一
統誌福州府閩縣南舊有洪恩靈濟宫一所祀二徐真
人即今之金闕玉闕二真人也真人五代時徐温子曰
知證封江王知諤封饒王嘗提兵平福州福父老戴之
圖像以祀宋賜今額又考之御制碑文云太宗文皇帝
臨御之十有五年適遘疾弗豫百藥罔効或有言神靈
騐者禱之輙應脫然平復於是大新閩地廟宇命有司
春秋致祭嵗易時衣給戸洒掃又於京師立廟以祀之
[049-25b]
加封金闕真人玉闕真人十六年又加封金闕真君玉
闕真君賜廟額曰洪恩靈濟宫正統初年重新宫宇進
號金闕崇福真君玉闕隆福真君成化二十二年重加
尊號伯曰九天金闕總督魁神洪恩靈濟慈恵髙明上
帝仲曰九天玉闕總督罡神洪恩靈濟仁恵𢎞静上帝
逓年以來毎月朔朢并萬夀聖節正旦冬至及二真君
誕辰俱有祭祀遣官行禮及時食獻新至今不缺四時
已有皮弁冠大紅紗羅紵絲織金錦雲龍朝服近又加
[049-26a]
以平天冠明黄紗羅紵絲衣服其黄服五年一次更換
焚化紅服十年一次更換焚化夫神之世系年代可考
如此本非有甚異也先年止因有功於閩廟食一方後
以保䕶太宗文皇帝聖躬故京師有别廟之奉但本處
既有春秋二祭而京師一年之間復有前項祭祀不無
煩瀆且惟皇上帝主宰於天而兄弟並稱上帝其為僣
擬可知所謂神父聖帝神母元君金闕元君玉闕元君
者謹按徐仙真録及國朝御製碑文神父神母者即二
[049-26b]
徐真人之父母金闕玉闕元君者葢其配也宋理宗朝
封父齊王為忠武真人母白氏仁夀仙妃配許氏助順
仁忠仙妃陶氏善助慈懿仙妃國朝永樂中加封父翊
亮真人母淑善仙妃許氏真應仙妃陶氏恭静仙妃繼又
進封其父為真君成化二十二年神父加封髙上神主
慈悲聖帝神母加封安寧護國恭静元君金闕妃天房
衛保節靖元君玉闕妃天房衆母顯祐元君毎嵗萬夀
聖節正旦冬至俱遣官祭祀金闕玉闕元君又有誕辰
[049-27a]
之祭皆因二真君一時禱應之功故推及而崇奉之如
此夫神父徐温乃五代時誤國之臣專權弑主殊無功
徳祀以報功豈宜濫及況父母并妃並受隆名稱帝稱
君僣擬益甚所謂城隍之神謹按易坎卦有曰王公設
險以守其國葢謂君人者觀坎之象知險不可陵也故
設為城郭溝池以守其國而保其民人傳記謂其制自黄
帝始厯代建國必有髙城深隍上以保障宗社朝廷下
以衛捍百官萬姓其所繫甚重其為功不小故國朝之
[049-27b]
制天下府州縣皆有城隍之祭京都城隍廟舊在順天
府西南累朝皆加修葺嵗以五月十一日為神之誕辰
萬夀聖節各遣官致祭夫廟祀城隍之神本非人鬼安
得誕辰可謂謬妄況每嵗南郊大祀壇八月山川壇俱
有合祭之禮事體已重既與天下府州縣之祭不同今
又復為煩瀆之祭不亦謬乎前項祭告俱合罷免謹具
覆奏伏候聖裁
 明文海巻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