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CBETA)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初瑜伽處出
離地第三之二

3項第五門根律儀


1目五句別釋



云何根律儀。謂如有一能善安住密護根
門。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廣說。云何名
為密護根門。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廣說
乃至防護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如是
名為密護根門。云何名為防守正念。謂如
有一密護根門增上力故。攝受多聞。思惟
修習。由聞思修增上力故獲得正念。為欲
令此所得正念無忘失故。能趣證故。不失
壞故。於時時中即於多聞若思若修正作
瑜伽。正勤修習不息加行。不離加行。如是
[023-0406c]
由此多聞思修所集成念。於時時中善能
防守正聞思修瑜伽作用。如是名為防守正
念。云何名為常委正念。謂於此念恒常所
作委細所作。當知此中恒常所作名無間
作。委細所作名殷重作。即於如是無間所
作殷重所作。總說名為常委正念。如其所
有防守正念。如是於念能不忘失。如其所
有常委正念。如是即於無忘失念得任持
力。即由如是功能勢力。制伏色聲香味觸
法。云何名為念防護意。謂眼色為緣生眼
識。眼識無間生分別意識。由此分別意識。
於可愛色色將生染著。於不可愛色色將
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護此非
理分別起煩惱意。令其不生所有煩惱。如
是耳鼻舌身廣說當知亦爾。意法為緣生
意識。即此意識有與非理分別俱行能起
煩惱。由此意識於可愛色法將生染著。
於不可愛色法將生憎恚。亦由如是念增
上力。能防護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令其
不生所有煩惱。如是名為念防護意。云何
名為行平等位。平等位者。謂或善捨或無記
捨。由彼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善防護
已。正行善捨無記捨中。由是說名行平等
位。如是名為行平等位。云何於此非理分
別起煩惱意能善防護。謂於色聲香味觸
法。不取其相不取隨好。終不依彼發生
諸惡不善尋思令心流漏。若彼有時忘失
念故。或由煩惱極熾盛故。雖離取相及取
隨好。而復發生惡不善法令心流漏。便修
[023-0407a]
律儀。由是二相故。能於此非理分別起煩
惱意能善防護。云何此意由是二相善防
護已。正行善捨或無記捨。謂即由是二種
相故。云何二相。謂如所說防護眼根。及正
修行眼根律儀。如說眼根防護律儀。防護
耳鼻舌身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當知亦
爾。由是二相。於其善捨無記捨中。令意正
行。云何於眼所識色中不取其相。言取相
者。謂於眼識所行色中。由眼識故取所行
相。是名於眼所識色中執取其相。若能遠
離如是眼識所行境相。是名於眼所識色
中不取其相。如於其眼所識色中。如是。
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當知亦爾。云何
於眼所識色中不取隨好。取隨好者。謂即
於眼所識色中。眼識無間俱生分別意識。
執取所行境相。或能起貪或能起瞋或能起
癡。是名於眼所識色中執取隨好。若能遠
離此所行相。於此所緣不生意識。是名於
眼所識色中不取隨好。如於其眼所識色
中。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當知亦
爾。復有餘類執取其相執取隨好。言取
相者。謂色境界。在可見處能生作意。正現
在前眼見眾色。如是名為執取其相。取隨
好者。謂即色境在可見處能生作意。正現
在前眼見色已。然彼先時從他聞有如是
如是眼所識色。即隨所聞名句文身。為其
增上為依為住。如是士夫補特伽羅。隨其
所聞種種分別眼所識色。如是名為執取
隨好。如於其眼所識色中。如是。於耳鼻舌
[023-0407b]
身意所識法中當知亦爾。又此取相及取隨
好。或有由此因緣。由此依處。由此增上。
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或有由此
因緣。由此依處。由此增上。不生種種惡不
善法令心流漏。若於此中執取其相。執取
隨好。不如正理。由此因緣。由此依處。由
此增上。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彼
於如是色類境界。遠離取相及取隨好。云
何名為惡不善法。謂諸貪欲及貪所起諸身
惡行。諸語惡行。諸意惡行。若諸瞋恚若諸愚
癡及二所起諸身惡行。諸語惡行。諸意惡行。
是名種種惡不善法。云何由彼令心流漏。
謂若於彼彼所緣境界。心意識生遊行流散。
即於彼彼所緣境界。與心意識種種相應。
能起所有身語惡行。貪瞋癡生遊行流散。是
名由彼令心流漏。如是於眼所識色中。乃
至於意所識法中。執取其相及取隨好。由
是發生種種雜染。彼於取相及取隨好能遠
離故。便不發生種種雜染。若由忘念或由
煩惱極熾盛故。雖獨閑居由先所見眼所
識色增上力故。或先所受耳鼻舌身意所識
法增上力故。發生種種惡不善法。隨所發
生而不執著。尋便斷滅除棄變吐。是名於
彼修行律儀。若於其眼所識色中應策眼
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應策意
根。即便於彼作意策發。如是策發令不雜
染。由是因緣於此雜染防護眼根。廣說乃
至防護意根。如是名為防護眼根。廣說乃
至防護意根。若於其眼所識色中。不應策
[023-0407c]
發所有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
不應策發所有意根。即便於彼遍一切種
而不策發。不策發故令不雜染。由是因
緣於此雜染修根律儀。如是名為能正修
行眼根律儀。廣說乃至能正修行意根律儀。
如是應知已廣分別根律儀相。

2目辨略義三番



云何當知
此中略義。此略義者。謂若能防護。若所防
護。若從防護。若如防護。若正防護。如是一
切總略為一名根律儀。今於此中誰能防
護。謂防守正念及所修習常委正念。是能
防護。何所防護。謂防護眼根。防護耳鼻舌
身意根。是所防護。從何防護。謂從可愛不
可愛色。廣說乃至從其可愛不可愛法而正
防護。如何防護。謂不取相不取隨好。若依
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
此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
是防護。何者正防護。謂由正念防護於意
行平等位。是名正防護。又略義者。謂若防
護方便。若所防護事。若正防護。如是一切總
略為一名根律儀。此中云何防護方便。謂防
守正念常委正念。眼見色已不取其相不
取隨好。廣說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
取隨好。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
心流漏。即於是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
名修律儀。如是名為防護方便。云何名為
所防護事。所謂眼色乃至意法。如是名為所
防護事。此中云何名正防護。謂如說言由
其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名正防護。又
根律儀略有二種。一者思擇力所攝。二者修
[023-0408a]
習力所攝。思擇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
深見過患。不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
修習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深見過
患。亦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又由思
擇力所攝根律儀故。於所緣境令煩惱纏
不復生起。不復現前。而於依附所依隨眠。
不能斷除不能永拔。由修習力所攝根律
儀故。於所緣境煩惱隨眠不復生起。不復
現前。一切時分依附所依所有隨眠亦能斷
除。亦能永拔。如是思擇力所攝根律儀。修
習力所攝根律儀。有此差別。有此意趣。有
此殊異。當知此中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是資
糧道所攝。修習力所攝根律儀。當知墮在離
欲地攝。

4項第六門飲食知量


1目廣辨五段



云何名為於食知量。謂如有一由
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
不為飾好不為端嚴。乃至廣說。云何名為
由正思擇食於所食。正思擇者。如以妙慧
等隨觀察段食過患。見過患已深生厭惡。
然後吞咽。云何名為觀見過患。謂即於此
所食段食。或觀受用種類過患。或觀變異種
類過患。或觀追求種類過患。云何受用種類
過患。謂如有一將欲食時。所受段食色香
味觸皆悉圓滿甚為精妙。從此無間進至口
中。牙齒咀嚼。津唾浸爛。涎液纏裹。轉入咽
喉。爾時此食先曾所有悅意妙相一切皆捨。
次後轉成可惡穢相。當轉異時狀如變吐。
能食士夫補特伽羅。若正思念此位穢相。於
餘未變一切精妙所受飲食。初尚不能住
食欣樂。況於此位。由如是等非一相貌。漸
[023-0408b]
次受用增上力故。令其飲食淨妙相沒過患
相生。不淨所攝。是名於食受用種類所有過
患。云何轉變種類過患。謂此飲食既噉食已。
一分消變至中夜分或後夜分。於其身中
便能生起養育增長。血肉筋脈。骨髓皮等。非
一眾多種種品類諸不淨物。次後一分變成
便穢。變已趣下展轉流出。由是日日數應洗
淨或手或足或餘支節。誤觸著時若自若他
皆生厭惡。又由此緣發生身中多種疾病。
所謂癰痤乾癬。濕癬疥癩。疽疔上氣。疨瘶
皰漿。噦噎乾消。癲癎寒熱。黃病熱血。陰㾽。
如是等類無量疾病。由飲食故身中生起。
或由所食不平和故。於其身中不消而
住。是名飲食變異種類所有過患。云何追求
種類過患。謂於飲食追求種類有多過患。
或有積集所作過患。或有防護所作過患。或
壞親愛所作過患。或無厭足所作過患。或
不自在所作過患。或有惡行所作過患。云
何名為於食積集所作過患。謂如有一為
食因緣。寒時為寒之所逼惱。熱時為熱之
所逼惱。種種策勵劬勞勤苦。營農牧牛商
估計算。書數雕印及餘種種工巧業處。為得
未得所有飲食或為積聚。如為飲食。為飲
食緣當知亦爾。如是策勵劬勞勤苦方求之
時。所作事業若不諧遂。由是因緣愁憂燋
惱。拊胸傷歎悲泣迷悶。何乃我功唐捐無果。
如是名為於食積集所作過患。云何名為
於食防護所作過患。謂所作業若得諧遂。
為護因緣起大憂慮。勿我財寶當為王賊
[023-0408c]
之所侵奪。或火焚燒或水漂蕩。或宿惡作
當令滅壞。或現非理作業方便當令散失。
或諸非愛或宿共財當所理奪。或即家中
當生家火。由是當令財寶虧損。如是名
為於食防護所作過患。云何於食能壞親
愛所作過患。謂諸世間為食因緣多起鬪
諍。父子母女兄弟朋友尚為飲食互相非毀。
況非親里為食因緣而不展轉更相鬪訟。
所謂大族諸婆羅門剎帝利種長者居士。為
食因緣迭興違諍。以其手足塊刀杖等互
相加害。是名於食能壞親愛所作過患。云
何於食無有厭足所作過患。謂諸國王剎
帝利種位登灌頂。亦於自國王都聚落不
住喜足。俱師兵戈互相征討。吹以貝角扣
擊鍾鼓揮刀槃矟放箭𥎞矛。車馬象步交
橫馳亂。種種戈仗傷害其身。或便致死或
等死苦。復有所餘如是等類。是名於食無
有厭足所作過患。云何因食不得自在所
作過患。謂如一類為王所使討固牢城。因
遭種種極熱脂油。熱牛糞汁。及鎔銅鐵而
相注灑。或被戈杖傷害其身。或便致死或
等死苦。復有所餘如是等類。是名因食不
得自在所作過患。云何因食起諸惡行所
作過患。謂如有一為食因緣。造作積集身
諸惡行。如身惡行語意亦爾。臨命終時。為
諸重病苦所逼切。由先所作諸身語意種
種惡行增上力故。於日後分見有諸山或
諸山峯垂影懸覆近覆極覆。便作是念。我自
昔來依身語意所造諸業唯罪非福。若有
[023-0409a]
其趣諸造惡者當生其中。我今定往。如是
悔已尋即捨命。既捨命已隨業差別生諸
惡趣。謂那洛迦傍生餓鬼。如是名為因食
惡行所作過患。如是段食於追求時。有諸
過患。於受用時。有諸過患。於轉變時。有諸
過患。又此段食有少勝利。此復云何。謂即此
身由食而住依食而立。非無有食。云何名
為有少勝利。謂即如是依食住身。最極久
住或經百年。若正將養或過少分。或有未
滿而便夭沒。若唯修此身暫住行非為妙
行。若於如是身暫時住而生喜足非妙喜
足。亦非領受飲食所作圓滿無罪功德勝利。
若不唯修身暫住行。亦不唯於身暫時住
而生喜足。而即依此暫時住身修集梵行
令得圓滿。乃為妙行亦妙喜足。又能領受
飲食所作圓滿無罪功德勝利。應自思惟。我
若與彼愚夫。同分修諸愚夫同分之行。非
我所宜。我若於此下劣段食少分勝利。安住
喜足。亦非我宜。若於如是遍一切種段食
過患。圓滿知已。以正思擇。深見過患而求
出離。為求如是食出離故。如子肉想食
於段食。應作是念。彼諸施主甚大艱難積
集財寶。具受廣大追求所作種種過患。由悲
愍故求勝果故。如割皮肉及以刺血而
相惠施。我得此食宜應如是方便受用。謂
應如法而自安處。無倒受用報施主恩。令
獲最勝大果大利大榮大盛。當隨月喻往
施主家。盪滌身心安住慚愧。遠離憍傲
不自高舉。不輕蔑他。如自獲得所有利
[023-0409b]
養心生喜悅。如是於他所得利養。心亦喜
悅。又應如是自持其心往施主家。豈有出
家往詣他所。要望他施。非不惠施。要望他
敬非不恭敬。要多非少要妙非麁。要當速
疾而非遲緩。應作是心。往施主家。設不
惠施終不於彼起怨害心及瞋恚心而相
嫌恨。勿我由此起怨害心及瞋恚心。增上緣
力。身壞已後生諸惡趣多受困厄。設不恭
敬而非恭敬。設少非多設麁非妙。設復遲
緩而非速疾。亦不於彼起怨害心及瞋恚
心而相嫌恨。如前廣說。又我應依所食段
食發起如是如是正行。及於其量如實了
達。謂我命根由此不滅。又於此食不苦耽
著。纔能隨順攝受梵行。如是我今住沙門
性。住出家性。受用飲食。如法清淨遠離眾
罪。由是諸相以正思擇食於所食。云何所
食。謂四種食。一者段食。二者觸食。三者意等
思食。四者識食。今此義中意說段食。此復云
何。謂餅[麩-夫+少]飯羹。臛糜粥酥油糖蜜魚肉。𦵔鮓
乳酪。生酥薑鹽酢等種種品類。和雜為摶
段段吞食。故名段食。所言食者。所謂飡噉
咀嚼。吞咽甞啜飲等。名之差別。云何名為
不為倡蕩。謂如有一樂受欲者。為受諸
欲食於所食。彼作是思。我食所食令身飽
滿令身充悅。過日晚時至於夜分。當與
姝妙嚴飾女人共為嬉戲歡娛受樂倡掉縱
逸。言倡蕩者。於此聖法毘奈耶中。說受欲
者。欲貪所引。婬逸所引。所有諸惡不善尋
思由此食噉。所食噉時令其諸根皆悉掉舉。
[023-0409c]
令意躁擾令意不安令意不靜。若為此
事食所食者。名為倡蕩食於所食。諸有多
聞聖弟子眾。以思擇力深見過患。善知出
離而食所食。非如前說諸受欲者食於所
食。是故名為不為倡蕩。云何名為不為憍
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謂如有一樂受
欲者。為受諸欲食於所食。彼作是思。我今
宜應多食所食飽食所食。隨力隨能食噉
肥膩。增房補益色香味具精妙飲食。過今夜
分至於明日。於角武事當有力能。所謂
按摩拍毱托石跳躑蹴蹋。攘臂扼腕揮戈
擊劍。伏弩控弦投輪擲索。依如是等諸
角武事。當得勇健膚體充實。長夜無病久
時少壯。不速衰老壽命長遠。能多噉食數數
食已。能正消化除諸疾患。如是為於無病
憍逸。少壯憍逸。長壽憍逸而食所食。既角
武已復作是思。我應沐浴。便以種種清淨
香水沐浴其身。沐浴身已梳理其髮。梳理
髮。已種種妙香用塗其身。既塗身已復以
種種上妙衣服。種種花鬘種種嚴具。莊飾其
身。此中沐浴理髮塗香名為飾好。既飾好已
復以種種上妙衣服花鬘嚴具。莊飾其身名
為端嚴。如是總名為飾好故為端嚴故
食於所食。彼既如是憍逸飾好身端嚴已。
於日中分或日後分。臨欲食時飢渴並至。
於諸飲食極生悕欲。極欣極樂不見過
患不知出離。隨得隨食復為數數倡蕩憍
逸飾好端嚴。多食多飲令身充悅。諸有多聞
聖弟子眾。以思擇力深見過患。善知出離
[023-0410a]
而食所食。非如前說諸受欲者食於所食。
唯作是念。我今習近所不應習所應斷
食。為欲永斷如是食故。云何名為為身
安住食於所食。謂飲食已壽命得存。非不
飲食壽命存故名身安住。我今受此所有
飲食。壽命得存當不夭沒。由是因緣身得
安住。能修正行永斷諸食。云何名為為暫
支持食於所食。謂略說有二種存養。一有
艱難存養。二無艱難存養。云何名為有艱難
存養。謂受如是所有飲食。數增飢羸困苦
重病。或以非法追求飲食。非以正法。得已
染愛耽嗜饕餮。迷悶堅執湎著受用。或有食
已令身沈重。無所堪能不任修斷。或有
食已令心遲鈍不速得定。或有食已令入
出息來往艱難。或有食已令心數為惛沈睡
眠之所纏擾。如是名為有艱難存養。云何
名為無艱難存養。謂受如是所有飲食。令
無飢羸。無有困苦及以重病。或以正法
追求飲食。不以非法。既獲得已不染不愛。
亦不耽嗜饕餮。迷悶堅執湎著而受用之。如
是受用身無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
令心速疾得三摩地。令入出息無有艱難。
令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如是名為
無艱難存養。若由有艱難存養。壽命得存身
得安住。此名有罪亦有染污。若由無艱難存
養。壽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無罪亦無染
污。諸有多聞聖弟子眾。遠離有罪有染存養。
習近無罪無染存養。由是故說為暫支持。
問云何習近如前所說無罪無染所有存養。
[023-0410b]
以自存活。答若受飲食為除飢渴為攝梵
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
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如是習近無罪
無染所有存養。而自存活。云何名為為除
飢渴受諸飲食。謂至食時多生飢渴。氣力
虛羸希望飲食。為欲息此飢渴纏逼氣力
虛羸。知量而食。如是食已令於非時不
為飢羸之所纏逼。謂於日晚或於夜分乃
至明日未至食時。如是名為為除飢渴
受諸飲食。云何名為為攝梵行受諸飲食
謂知其量受諸飲食。由是因緣修善品
者。或於現法或於此日。飲食已後身無沈
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令心速疾得三摩
地。令入出息無有艱難。令心不為惛沈睡
眠之所纏擾。由是速疾有力有能。得所
未得。觸所未觸。證所未證。如是名為
為攝梵行受諸飲食。云何名為為斷故
受受諸飲食。謂如有一由過去世食不知
量。食所匪宜不消而食。由是因緣於其
身中。生起種種身諸疾病。所謂疥癩皰漿瘶
等。如前廣說。由此種種疾病因緣。發生身
中極重猛利熾然苦惱不可意受。為欲息除
如是疾病。及為息除從此因緣所生苦受。
習近種種良醫所說饒益所宜。隨順醫藥
及受種種悅意飲食。由此能斷已生疾病。
及彼因緣所生苦受。如是名為為斷故受
受諸飲食。云何名為為令新受當不更生
受諸飲食。謂如有一由現在世安樂無病
氣力具足。不非量食不食匪宜。亦非不
[023-0410c]
消而更重食。令於未來食住身中成不消
病。或於身中當生隨一身諸疾病。所謂疥
癩皰漿瘶等。如前廣說。由是因緣當生身
中如前所說種種苦受。餘如前說。如是名
為為令新受當不更生受諸飲食。云何名
為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受諸飲
食。謂飲食已壽命得存是名存養。若除飢
羸是名為力。若斷故受新受不生是名為
樂。若以正法追求飲食不染不愛。乃至
廣說而受用之。是名無罪。若受食已身無
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如是
名為安隱而住。是故說言由正思擇食於
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
為端嚴。乃至廣說。是名廣辨於食知量。

2目略義三番



云何應知此中略義。謂若所受食若如是
食。當知總名此中略義。何者所食。謂諸段
食即餅[麩-夫+少]飯羹臛糜粥。如前廣說。云何而食。
謂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
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乃至廣說。復次
應知此中略義。謂為攝受對治。為遠離欲
樂行邊。為遠離自苦行邊。為攝受梵行。受
諸飲食。云何為攝受對治受諸飲食。謂如
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云何為遠離欲
樂行邊受諸飲食。謂如說言不為倡蕩。不
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食於所食。
云何為遠離自苦行邊受諸飲食。謂如說
言為除飢渴。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
更生為當存養若力若樂。食於所食。云何
為攝受梵行受諸飲食。謂如說言為攝
[023-0411a]
梵行。為得無罪安隱而住。食於所食。復次
應知此中略義。謂有二種。一無所食。二有
所食。無所食者。謂一切種都無所食。無所
食故即便夭沒。有所食者。有其二種。一
平等食。二不平等食。平等食者。謂非極少
食。非極多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非染污
食。不平等食者。謂或極少食。或極多食。或
不宜食。或不消食。或染污食。當知此中由
平等食非極少食。令身飢羸未生不生已
生斷滅。由平等食非極多食。身無沈重
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由平等食
非不宜食。非不消食。能斷故受不生新
受。由是因緣當得存養若力若樂。由平等
食非染污食。當得無罪安隱而住。由極
少食。雖存壽命而有飢羸亦少存活。由
極多食。如極重擔鎮壓其身。不能以時
所食消變。由不消食或住身中。成不消
病。或生隨一身諸病苦。如不消食。由不宜
食當知亦爾。此不宜食有差別者。謂於身
中集諸過患。由此復觸極重病苦。由染污
食。非法追求諸飲食已。有染有愛耽嗜饕
餮。如前廣說而受用之。由此受用平等所
食。及以遠離不平等食。故說於食平等所
作。即此於食平等所作。廣以諸句宣示開
顯。所謂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
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如前
廣說。此中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
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為
身安住為暫支持。由此遮止都無所食。若
[023-0411b]
復說言為除飢渴。為攝梵行。廣說乃至安
隱而住。由此遮止不平等食。云何遮止不
平等食。謂若說言為除飢渴。由此遮止所
食極少。若復說言為攝梵行。由此遮止所
食極多若復說言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
不更生。由此遮止不消而食食所匪宜。
若復說言為當存養為當得力。由此顯示
不極少食不極多食。若復說言為當得樂。
由此顯示消已而食及食所宜。若復說言為
當無罪安隱而住。由此顯示無染污食。所
以者何。若以非法追求飲食。得已染愛如
前廣說而受用之。名染污食亦名有罪。若
於善品勤修習者。於住空閑瑜伽作意。受
持讀誦思惟義中。由彼諸惡不善尋思。令
心流漏令心相續。隨順趣向臨入而轉。由
是因緣不安隱住。此安隱住復有二種。一
者遠離所食極多。由是因緣身無沈重。有
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二者於食不
生味著。由是因緣遠離諸惡尋思擾動不
安隱住。

3目結廣略



是故如此一切諸句皆為宣示開顯
於食平等所作如是名為廣略宣說於食
知量。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023-04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