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KD)


[26-0736a]

法念覺支相應彼法擇法覺支相應
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止
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無實相應
諸心心所不倶起故爲遮彼意欲
顯相應是實有物故作斯論答應作
四句此中念及擇法覺支倶遍一切地
一切無漏心故應作小四句有法念
相應非擇法謂擇法覺支者謂念倶
生擇法覺支自性彼覺念相應非擇
法覺支由三緣故自性不與自性相
應一無二體倶時起故二前與後不
和合故二一切法不觀自體必以他
體爲緣生故有法擇法相應非念謂
念覺支者謂擇法倶生念覺支自性
彼與擇法相應非念覺支自性不與
自性相應義如前說有法念相應亦
擇法謂二相應法者謂念擇法覺支
倶生除二自性餘相應法卽八七
[26-0736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二張義
地法十大善地法隨地位亦有尋伺
等及心有法非念相應亦非擇法謂
餘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
謂除無漏心心所法諸餘有漏心心
所法及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作
第四句如對擇法覺支對精進輕安
定捨覺支正勤正定亦爾者如念覺
支對擇法覺支作小四句對精進覺
支乃至正定應知亦爾諸法念覺支
相應彼法喜覺支相應耶答應作四
句此中念覺支遍一切地一切無漏
心喜覺支遍一切無漏心非一切地
故應作中四句有法念相應非喜
謂喜覺支及喜不相應念覺支相應
法者謂念倶生喜覺支自性彼與念
相應非喜覺支自性不與自性相應
義如前說及喜不相應念覺支相應
法卽未至定靜慮中閒後二靜慮前
三無色念覺支相應法彼與念相應
非喜覺支彼諸地中皆無喜故有法
喜相應非念謂喜覺支相應念者謂
喜倶生念覺支自性彼與喜相應非
念覺支自性不與自性相應義如前
[26-0736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三張義
說有法念相應亦喜謂二相應法者
謂念喜覺支倶生除二自性餘相應
法卽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隨地位
亦有尋伺等及心有法非念相應亦
非喜謂喜不相應念覺支及餘心心
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者謂未至
定靜慮中閒後二靜慮前三無色念
覺支自性彼非念覺支相應自性與
自性不相應故亦非喜覺支相應彼
諸地中皆無喜故除無漏心心所法
諸餘有漏心心所法及一切色無爲
心不相應行作第四句如對喜覺支
對正見正思惟亦爾者如念覺支對
喜覺支作中四句對正見正思惟應
知亦爾諸法念覺支相應彼法正念
相應耶答如是設法正念相應彼法
念覺支相應耶答如是者謂念覺支
卽是正念故應作如是句
諸法擇法覺支相應彼法精進覺支
相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擇法精進
覺支倶遍一切地一切無漏心故應
作小四句有法擇法相應非精進謂
精進覺支者謂擇法倶生精進覺支
[26-0737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四張義
自性彼與擇法相應非精進覺支自
性覺自性不相應故有法精進相應
非擇法謂擇法覺支者謂精進倶生
擇法覺支自性彼覺精進相應非擇
法覺支自性覺自性不相應故有法
擇法相應亦精進謂二相應法者謂
擇法精進覺支倶生除二自性餘相
應法卽九大地法九大善地法隨地
位亦有尋伺等及心有法非擇法相
應亦非精進猒餘心心所法色無爲
心不相應行者謂除無漏心心所法
諸餘有漏心心所法及一切色無爲
心不相應行作第四句如對精進覺
支對輕安定捨覺支正勤正念正定
亦爾者如擇法覺支對精進覺支作
小四句對輕安定捨覺支正勤正念
正定應知亦爾諸法擇法覺支相應
彼法喜覺支相應耶答應作四句此
中擇法覺支遍一切地一切無漏心
喜覺支遍一切無漏心非一切地故
應作中四句有法擇法相應非喜謂
喜覺支及喜不相應擇法覺支相應
法者謂擇法倶生喜覺支自性彼與
[26-0737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五張義
*擇法相應非喜覺支自性與自性
不相應故及喜不相應擇法覺支相
應法卽未至定靜慮中閒後二靜
前三無色擇法覺支相應法彼與擇
法相應非喜覺支彼諸地中皆無喜
故有法喜相應非擇法謂喜覺支相
應擇法者謂喜倶生擇法覺支自性
彼與喜相應非擇法覺支自性與自
性不相應故有法擇法相應亦喜謂
二相應法者謂擇法喜覺支倶生除
二自性餘相應法卽八大地法十大
善地法隨地位亦有尋伺等及心有
非擇法相應亦非喜謂喜不相應擇
法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
相應行者謂未至定靜慮中閒後三
靜慮前三無色擇法覺支自性彼非
擇法覺支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
故亦非喜覺支相應彼相地中皆無
喜故除無漏心心所法諸餘有漏心
心所法及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
作第四句如對喜覺支對正思惟亦
爾者如擇法覺支對喜覺支作中四
句對正思惟應知亦爾諸法擇法覺

[26-0737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六張義
相應彼法正見相應耶答諸法正見
相應亦擇法相應有法擇法相應非
正見相應謂正見此不攝擇法覺支
相應法者謂盡無生智相應法彼與
擇法覺支相應非正見盡無生智非
見性故由擇法寬正見狹故作順後句
諸法精進覺支相應彼法喜覺支相
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精進覺支遍
一切地一切無漏心喜覺支遍一切
無漏心非一切地故應作中四句廣
釋四句准前應知如對喜覺支對正
見正思惟亦爾者如精進覺支對喜
覺支作中四句對正見正思惟應知
亦爾諸法精進覺支相應彼法輕安
覺支相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精進
與輕安覺支倶遍一切地一切無漏
心故應作小四句廣釋四句准前應
知如對輕安覺支對定捨覺支正念
正定亦爾者如精進覺支對輕安覺
支作小四句對定捨覺支正念正定
應知亦爾諸法精進覺支相應彼法
正勤相應耶答如是設法正勤相應
彼法精進覺支相應耶答如是者謂
[26-0738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七張義
學大精進覺支卽是正勤故應作如
是句諸法喜覺支相應彼法輕安覺
支相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喜覺支
遍一切無漏心非一切地輕安覺支
遍一切無漏心亦遍一切地故應作
中四句廣釋四句准前應知如對輕
安覺支對定捨覺支正勤正念正定
亦爾者如喜覺支對輕安覺支作中
四句對定捨覺支正勤正念正定應
知亦爾諸法喜覺支相應彼法正見
相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喜覺支遍
一切無漏心非一切地正見遍一切
地非一切無漏心故應作大四句有
法喜相應非正見謂喜覺支相應正
見及正見不相應喜覺支相應法者
謂喜覺支倶生正見自性彼與喜覺
支相應非正見自性與自性不相應
故及正見不相應喜覺支相應法卽
初二靜慮盡無生智倶生喜覺支相
應法彼與喜覺支相應非正見是他
聚故有法正見相應非喜謂正見相
應喜覺支及喜覺支不相應正見相
應法者謂正見相應喜覺支自性彼
與正
[26-0738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八張
見相應非喜覺支自性與自性不相
應故及喜覺支不相應正見相應法
未至定靜慮中閒後二靜慮前三
無色正見相應法彼與正見相應非
喜覺支彼諸地中皆無喜故有法喜
相應亦正見謂二相應法者謂喜覺
支正見倶生除二自性餘相應法卽
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隨地位亦有
尋伺等及心有法非喜相應亦非正
見謂喜覺支不相應正見正見不相
應喜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爲心
不相應行者謂喜覺支不相應正見
卽未至定靜慮中閒後二靜慮前三
無色正見自性彼非喜覺支相應彼
諸地中皆無喜故亦非正見相應自
性與自性不相應故正見不相應喜
覺支卽初二靜慮盡無生智倶生喜
覺支自性彼非正見相應是地聚故
亦非喜覺支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
應故及餘心心所法卽未至定靜慮
中閒後二靜慮前三無色盡無生智
倶生聚心心所法及一切有漏心心
所法幷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
[26-0738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九張義
**第四句如對正見對正思惟亦
爾者如喜覺支對正見作大四句對
正思惟應知
亦爾諸法輕安覺支相應彼法定覺
支相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輕安定
覺支倶遍一切地一切無漏心故應
作小四句廣釋四句准前應知如對
定覺支對捨覺支正勤正念正定亦
爾者如輕安覺支對定覺支作小四
句對捨覺支乃至正定應知亦爾諸
法輕安覺支相應彼法正見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此中輕安覺支遍一切
地一切無漏心正見遍一切地非一
切無漏心故應作中四句廣釋四句
准前應知如對正見對正思惟亦爾
者如輕安覺支對正見作中四句對
正思惟應知
亦爾諸法定覺支相應彼法捨覺支
相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定捨覺支
倶遍一切他一切無漏心故應作小
四句廣釋四句准前應知如對捨覺
支對正勤正念亦爾者如定覺支對
捨覺支作小四句對正勤正念應知
亦人
[26-0739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十張義
**諸法定覺支相應彼法正見相
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定覺支遍一
切地一切無漏心正見遍一切地非
一切無漏心故應作中四句廣釋四
句准前應知如對正見對正思惟
亦爾者如定覺支對正見作中四句
對正思惟應知亦爾諸法定覺支相
應彼法正定相應耶答如是
設法正定相應彼法定覺支相應耶
答如是者謂定覺支卽是正定
故應作如是句諸法捨覺支相應彼
法正見相應耶乃至廣說此中捨覺
支對正見正思惟作中四句對正勤
正念正定作小四句正見對正思惟
作大四句對正勤正念正定作中四
句正思惟對正勤正念正定作中四
句正勤對正念正定作小四句正念
對正定作小四句如
是一切准前應知云何世俗正見乃
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
諸契経中深
隱義故如契経說若成就増上世俗正
見者設経百
千生終不墮惡趣
[26-0739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十一張義
如是等經雖說種種世俗正見而不
廣釋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未釋者
今應分別復次前雖揔說見智慧三
而未別說云何世俗正見云何世俗
正智前論是此所依根本彼未說
者今應說之復次爲止他宗顯正理
故謂或有說意識相應善有漏慧非
皆是見如譬喻者彼作是說五識所
引能發表業及命終時竟地善慧皆
非見性所以者何見有分別五識所
引意地善慧如五識身不能分別故
非見性見內門起能發表業意地善
慧依外門轉故非見性見用强猛命
終善慧勢用微劣故非見性問彼云
何通契経所說如契経說彼命終時
善心心所法與正見倶行彼作是答
世尊說彼將命終時相續善心正見
倶起非正死位有正見行爲遮彼執
顯意識倶一切善慧皆見性攝由如
是等種種因緣故作斯論
云何世俗正見答意識相應有漏善
慧此有三種一加行得二離染得三
生得加行得者謂聞所成慧思所成
[26-0739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十二張義
**慧修所成慧此中差別有不淨
觀持息念等及諸念住幷燸頂忍世
第一法等倶生慧離染得者謂靜
慮無量無色解脫勝處遍處等倶生
慧生得者謂生彼地所得善慧諸如
是等世俗正見差別無邊如四大海
水渧無量今於此中略說麤顯世俗
正見云何世俗正智答五識相應善
慧及意識相應有漏善慧五識相應
善慧者謂眼識相應善慧乃至身識
相應善慧眼識相應善慧者謂觀父
母諸佛獨覺菩薩聲聞親教軌範及
餘尊重同梵行等所起眼識相應善
慧耳識相應善慧者謂聽父母親教
軌範及餘尊重同梵行等所有善語
及聽諸佛聖弟子等三藏法教所起
耳識相應善慧鼻舌身識相應善慧
者謂受用叚食時所起三識相應善
慧此非一切皆能起之要觀行者觀
察叚食而受用時方能發起意識相
應有漏善慧廣如
前說巳說世俗正見正智自性雜不
雜相今當說諸世俗正見是世俗正
智耶
[26-0740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十三張義
答諸世俗正見亦是世俗正智有世
俗正智非世俗正見謂五識相應善
慧此中世俗正見必於所緣重審決
故五識倶慧不名爲見如前巳說世
俗正見攝世俗正智世俗正智攝世
俗正見耶答世俗正智攝世俗正見非世俗正見攝世
俗正智不攝何等謂五識相應善慧
此中正智體寬正見狹故如大攝小
非小攝大諸成就世俗正見
彼世俗正智耶答如是設成就世俗正
智彼世俗正見耶答如是問誰成就
世俗正見正智耶答不斷善根者此
則揔說若別說者有多有少謂或有
唯成就欲界世俗正見正智或有唯
成就色界或有唯成就無色界或有
成就欲色界或有成就色無色界或
有成就三界世俗正見正智如說三
界九地亦爾或少或多如理應說諸
世俗正見已斷巳遍知彼世俗正智
耶答如是設世俗正智巳斷巳遍知
彼世俗正見耶答如是問誰於世俗
正見正智巳斷巳遍知耶答諸阿羅
漢此則揔說若別
[26-0740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十四張義
者有多有少謂巳離無所有處染
異生聖者八地世俗正見正智巳斷
巳遍知乃至巳離欲染未離初靜慮
染異生聖者一地世俗正見正智巳
斷巳遍知此世俗正見正智是有漏
故具問定攝成就斷五門分別
問何故名世俗爲可變壞故名世俗
爲貪依處故名世俗若可變壞故名
世俗者聖道亦可變壞應名世俗若
貪依處故名世俗者亦是瞋癡依處
何獨說貪答應作是說是可變壞故
名世俗問若爾聖道亦可變壞應名
世俗答若可變壞能續諸有増長有
者名爲世俗聖道雖可變壞而不能
續諸有乃令諸有損減故非世俗復
次若可變壞能令生死流轉無窮生
老病死恒相續者名爲世俗聖道雖
可變壞而不令生死流轉無窮乃斷
生老病死令不相續故非世俗復次
若可變壞是趣苦集行亦是趣有世
閒生老病死集行者名爲世俗聖道
雖可變壞而非趣苦集行亦非趣有
世閒生老病死集行故非世俗復次
[26-0740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十五張義
若可變壞是有身見處是顚倒處愛
處隨眠處是貪恚癡安立足處有垢
有毒有過有刺有濁有染隨有世閒
隨苦集諦者名爲世俗聖道雖可變
壞而與彼相違故非世俗復有說者
是貪依處故名世俗問若爾亦是瞋
癡依處何獨說貪答彼雖亦是瞋癡
依處而貪初勝是故偏說然契経中
說可變壞故名世俗如契経言具壽
豐贍來詣佛所頂礼雙足而白佛言
世尊所說世俗世俗義何謂耶佛告豐
贍是可變壞故名世俗具壽豐贍復
白佛言何謂可變壞佛告豐贍眼處可
變壞色處可變壞乃至意處可變壞
法處可變壞由可變壞故名世俗問
何故世尊說十二處是可變壞故名
世俗非餘法耶答觀受化者冝聞諸
處是世俗言而得悟解故偏說處如
餘経中說取藴等名爲世俗此経亦
然復次十二處教是處中說而攝法
盡故偏說之問諸變壞者皆世俗耶
答應作四句有是世俗而非變壞謂
過去未來苦集二諦有是變壞而非世
[26-0741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十六張義
*俗謂現在道諦有是世俗亦是變
壞謂現在苦集二諦有非世俗亦非
變壞謂過去未來道諦及一切無爲
問變與壞有何差別答變者顯示細
無常法壞者顯示麤無常法復次
變者顯示刹那無常壞者顯示衆同
分無常復次變者顯示內分無常壞
者顯示外分無常復次變者顯示有
情數無常壞者顯示非情數無常如
說舎壞倉庫等壞云何無漏見乃至
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前雖摠說見
智慧三而未別說云何無漏見云何
無漏智前論是此所依根本彼未說
者今應說之復次前雖巳說世俗見
智今欲顯彼近對治法故作斯論云
何無漏見答除盡無生智餘無漏慧
此復是何謂現觀邊八無漏忍及
學八智無學正見云何無漏智答除
無漏忍餘無漏慧此復是何謂學無
學八智巳說無漏見智自性今當顯
示雜不雜相諸無漏見是無漏智耶
答應作四句有無漏見非無漏智謂
無漏忍此有見相無智相故有無漏

[26-0741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十七張義
非無漏見謂盡無生智此有智相無
見相故有無漏見亦無漏智謂除無
漏忍盡無生智餘無漏慧此復是何
謂學八智無學正見此有見相及智
相故有非無漏見亦非無漏智謂除
前相相謂所名廣如前說此復是何
謂行藴中除無漏慧諸餘行藴及四
藴全幷無爲法作第四句無漏見智
相攝四句准定應知諸成就無漏見
彼無漏智耶答諸成就無漏智亦無
漏見有成就無漏見非無漏智謂苦
法智忍現在前時爾時未修無漏智
故此本論師善知諸法性相差別若
應說者乃至一念亦別說之不應說
者乃至量過四大海水而亦不說所
說廣略要觀有用問何故此中但說
問定攝成就四不說斷耶答有垢者
斷無漏無垢故不說斷如衣器等要
有垢者湏浣滌之非無垢者是故無
漏不應說斷問若無漏法不應斷者
契経所說當云何通如說苾芻汝等
若解我之所說筏喻法門法尙應斷
何况非法此法應知卽無漏道答斷
[26-0741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十八張義
今有二種一斷愛斷二棄捨斷聖道
雖無斷愛斷而有棄捨斷般涅槃時
棄捨此故謂諸苾芻先依聖道得盡
諸漏念報恩故數復修起聖道現前
後爲世閒四百四病衆苦逼切
故佛告曰汝等苾芻巳依聖道作所
應作當應棄捨入無餘依涅槃如人
依筏得渡河巳念報其恩而猶荷戴
他人告曰汝先依此巳得渡河今可
棄捨自在而去苾芻亦
爾問此中云何是法非法答内道言
教是法外道言教是非法内道言教
顯空非我隨順涅槃能令永斷生老
病死尙應斷之何况外道所有言教
背空非我違逆涅槃能令世間生老
病死増長相續而不應斷復有說者
若善愛持名句文身者是法不善受
持名句文身者是非法善受持者尙
應斷之况不善者而不應斷尊者妙
音作如是說若善受持阿笈摩者是
法不善受持阿笈摩者是非法善受
持者尙應斷之况不善者而不應斷
脅尊者曰如理作意是法不如理作

[26-0742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十九張義
是非法如理作意者尙應斷之况不
如理者而不應斷復次慚愧是法無
慚無愧是非法三善根是法三不善
根是非法四念住是法四顚倒是非
法五根是法五蓋是非法六隨念是
法六愛身是非法七覺支是法七隨
眠是非法八道支是法八邪支是非
法九次第定是法九結是非法十善
業道是法十不善業道是非法此等
清淨法尙應斷之况彼等雜染法而
不應斷
智蘊第三中五種納息第二之一
云何邪見如是等章及解章義旣領
會巳次應廣釋問何故作此論答爲
欲分別契経義故如契経說苾芻當
知諸邪見者如其所見起身語業思
求願行皆是彼類如是諸法一切能
招不可愛樂不可欣喜不隨所欲不
如意果所以者何由此邪見是勃惡
見故契経雖有是說而不分別其義
経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未說者今應
說之復次前雖揔說見智慧三而未
別說云何邪見云何邪智前論是此
[26-0742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弟九十七弟二十張義
所依根本彼未說者今應說之故作
斯論云何邪見答若不安立則五見
皆名邪見謂若不安立薩迦耶等五
見名及行相差別卽彼五見皆名邪
見皆於所緣邪推度故若安立卽唯
無施与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
行無妙惡行業果異熟等見名邪見
謂若安立薩迦耶等五見名及行相
差別則唯作無行相轉者獨名邪見
邪中極故如說齅酥及惡旃茶羅等
云何邪智答六識相應染汙慧此中
五識相應染汙慧者謂貪瞋相應慧
意識相應染汙慧者謂五見及貪瞋
慢疑不共無明幷餘緾垢相應慧如
是一切皆名邪智巳說邪見邪智自
性雜不雜相今當說諸邪見是邪智
耶答諸邪見是邪智謂邪推求者必
邪審決故有邪智非邪見謂五識相
應染汙慧卽貪瞋相應慧及除五見
餘意識相應染汙慧卽貪瞋慢疑及
不共無明幷餘緾垢相應慧邪見攝
邪智邪智攝邪見耶答邪智攝邪見
非邪見攝邪智不攝何等謂五識相
[26-0742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二十一張義
應染汙慧及除五見餘意識相應染
汙慧有審決相無推度相故諸成就
邪見彼邪智耶答諸成就邪見亦邪
智邪智多故見亦智故卽道類智未
巳生位有成就邪智非邪見謂學見
迹卽道類智巳生諸有學位名學見
迹已具見四聖諦迹故此則捻說若
別說者有多有少謂或成就九地邪
智乃至或有成就一地邪智一一地
中或有成就九品邪智乃至或有成
就一品邪智諸邪見巳斷巳遍知彼
邪智耶答諸邪智巳斷巳遍知亦邪
見謂阿羅漢有邪見巳斷已遍知非
邪智謂學見迹此則揔說若別說者
有多有少謂或有九地邪智非已斷
巳遍知乃至或有一地邪智非已斷
巳遍知一一地中或有九品邪智非
已斷巳遍知乃至或有一品邪智非
已斷巳遍知染汙邪智九品斷
故云何正見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
論答爲欲分別契経義故如契経說
諸正見者如其所見起身語業思求
願行皆是彼類如是一切能招可愛

[26-0743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二十二張義
*樂可欣可喜隨所欲如意果所以
者何由此正見是賢善現故契経雖
有是說而不分別其義経是此論所
依根本彼未說者今應說之復次前
雖揔說見智慧三而未別說云何正
見云何正智前論是此所依根本彼
未說者今應說之復次前雖已說邪
見邪智今欲說彼近對治法故作斯
論云何正見答盡無生智所不攝意
識相應善慧此有二種一有漏二無
漏有漏者卽世俗正見如前廣說無
漏者謂無漏忍及學八智無學正見
云何正智答五識相應善慧及無漏
忍所不攝意識相應善慧此有二種
一有漏卽世俗正見二無漏卽學無
學八
智巳說正見正智自性雜不雜相今
當說諸正見是正智耶答應作四句
有正見非正智謂無漏忍此有見相
無智相故有正智非正見謂五識相
應善慧及盡無生智此有智相無見
相故有正見亦正智謂無漏忍盡無
生智所不攝意識相應善慧此有二

[26-0743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苐二十三張義
元巳一有漏卽世俗正見二無漏卽
學八智無學正見此一皆具見智相
故有非正見亦非正智謂除前相相
卽所名廣如前說謂行蘊中除諸
善慧諸餘行藴及四藴全幷無爲法
作第四句此攝四句准定應知諸成
就正見彼正智耶答如是設成就正
智彼正見耶答如是問誰成就正見
正智耶答不斷善根者此則捻說若
別說有多有少謂或有唯成就欲界
二或有唯成就色界二或有唯成就
無色界二或有唯成就色界無漏二
或有唯成就無色界無漏二或有唯
成就欲色界二或有唯成就色無色
界二或有成就欲色無色界三或有成
就欲色界無漏二或有成就色無色界
無漏二或有成就三界無漏二諸正
見巳斷巳遍知彼正智耶答如是設
正智巳斷巳遍知彼正見耶答如是
問誰於正見正智巳斷巳遍知耶答
阿羅漢此則揔說若別說者有多有
少謂已離無所有處染有學異生八
地正見正智巳斷巳遍知乃至巳離
欲染
[26-0743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九十七
苐二十四張義未離初靜慮染有學異
生一切正見正智巳斷巳遍知依究竟說唯
阿羅漢說一切有部發智大
毗婆沙
論卷第九十七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彫造
[26-0744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九十八義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智藴第三中五種納息第二之二
如契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