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KD)


[26-0393a]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見苦所斷
乃至幾修所斷問何故作此論答前
門雖已止頓斷沙門意而未遮頓現
觀者意亦未顯漸現觀義今欲遮顯
頓漸現觀有作是說前門雖巳遮頓
現觀者意亦巳顯漸現觀義而不麤
顯明了現見今令麤顯明了現見或
有說者今欲顯示五部煩惱及五對
治五部煩惱者謂見苦所斷乃至修
所斷五部對治者謂苦忍苦智是見
苦所斷對治乃至道忍道智是見道
所斷對治苦集滅道及世俗智是修
所斷對治由此因緣故作斯論答三
結中有身見結見苦所斷問何故有
身見唯見苦所斷答此見唯於苦處
轉故觀察苦時此見便斷復次此見
唯於果處轉故觀察果時此見便斷
復次有身見結是倒自性一切顚倒
[26-0393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二張次益
*皆見苦斷顚倒斷時此見亦斷同對
治故復次此煩惱麤初无閒道苦法
類忍現在前時卽便永斷苦煩惱細
後無閒道金剛喻定現在前時方能
斷盡如衣有垢不堅著者纔洗便淨
若堅著者以淳灰等用功浣之然後
得淨亦如瓦器膩不深入水盪便淨
膩深入者或以湯煑或以火燒然後
淨尊者妙音亦作是說此見麤故
初无閒道現在前時卽便永斷衣器
二喻亦如前說復次非此見根深入
境地不深入故其性羸劣初无間道
苦法類忍現在前時卽便永斷若煩
惱根深入境地後无閒道金剛喻定
現在前時方能斷盡譬如樹根不深
入地小風吹之卽便摧倒根深入者
大風吹之乃可摧倒尊者世友作如
是說此有身見緣五藴起如實觀見
五取藴時此見便斷復次此有身見
従常樂淨我想而生四想斷時此見
便斷大德說曰此有身見緣有身生
名有身見若觀有身無我我所此見
便斷故有身見結唯見苦所斷如有
[26-0393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三張次
身見結五順下分結中有身見結五
見中有身見邊執見亦尒自性同故
倶迷苦故戒禁取結有二種或見苦
所斷或見道所斷問何故戒禁取非
見集滅所斷耶答外道唯於苦道起
此戒禁取故謂諸外道亦能謂集如
垢穢處亦能謂滅如洗浴處彼謂集
是垢穢處故不生悕求彼謂滅是洗
浴處故妄生悕求妄悕求故發起種
種无利苦行如如發起无利苦行如
是如是煩惱垢増染汙身心去涅槃
遠如人爲除身體垢故穢水澡浴如
如澡浴如是如是更増垢穢故戒禁
取唯通二部復次此戒禁取唯於苦
道二處轉故苦處轉者見苦所斷道
處轉者見道所斷復次此戒禁取唯
於穢淨二處轉故穢處轉者見苦所
斷淨處轉者見道所斷復次此戒禁
取唯有二種謂内外道所起差別内
道起者見苦所斷外道起者見道所
斷復次此戒禁取唯有二種謂非因
計因及非道計道非因計因者見苦
所斷非道計道者見道所斷如戒禁
[26-0394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四張次
取結四取中戒禁取四身繫中戒禁
取身繫五順下分結中戒禁取結五
見中戒禁取亦尒自性同故疑結有
四種或見苦所斷乃至或見道所斷
問何故無有修所斷疑答未見事時
心有猶豫見彼事巳猶豫卽除故无
有疑是修所斷如疑結四瀑流軘中
見瀑流軘四取中見取四身繫中此
實執身繫五蓋中疑蓋五順下分結
中疑結五見中邪見見取七隨眠中
見疑隨眠九結中見取疑結亦尒體
類同故三不善根有五種或見苦所
斷乃至或修所斷五部皆有貪瞋
癡故如三不善根三漏四瀑流軘中
除見餘瀑流軘四取中欲取我語取
四身繫中貪欲瞋恚身繫五蓋中除
惡作疑餘蓋五結中貪瞋慢結五順
下分結中貪欲瞋恚結六愛身中意
觸所生愛身七隨眠中除見疑餘隨
眠九結中愛恚慢无明結亦尒體類
同故雖惣說此皆通五部而別分別
有一有二有四有五欲漏等中有身
見邊執見惡作嫉慳忿覆唯一部戒

[26-0394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五張次老
七取唯二部邪見見取疑唯四部貪
瞋慢等通五部故惡作蓋修所斷智
所斷故如惡作蓋五結中嫉慳結五
順上分結六愛身中前五愛身九結
中嫉慳結亦尒同依事轉品類等故九
十八隨眠中二十八見苦所斷苦處
轉故十九見集所斷集處轉故十九
見滅所斷滅處轉故二十二見道所
斷道處轉故十修所斷依事轉故問
此中何者名見苦所斷乃至何者名
修所斷耶答若對治決定對治所緣
決定者名見苦乃至見道所斷若對
治不決定對治所緣不決定者名修
所斷復次若處所決定對治所緣決
定者名見苦乃至見道所斷若處所
不決定對治所緣不決定者名修所
斷復次若苦忍苦智爲對治者名見
苦所斷乃至若道忍道智爲對治者
名見道所斷若苦集滅道及世俗智
爲對治者名修所斷復次若苦法類
忍斷者名見苦所斷乃至若道法類
忍斷者名見道所斷若四法類智及
世俗智斷者名修所斷復次若觀苦

[26-0394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六張次
斷者名見苦所斷乃至若觀道諦斷
者名見道所斷若或觀苦諦乃至或
觀道諦或觀餘事斷者名修所斷復
次若違苦諦觀者名見苦所斷乃至
若違道諦觀者名見道所斷若違四
諦觀及違餘事觀者名修所斷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見幾非見
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止他宗顯正義
故謂或有執一切煩惱皆是見性所
以者何行相猛利說名爲見一切煩
惱各於自業行相猛利如有身見執
我我所行相猛利邊執見執斷執常
行相猛利邪見執无行相猛利見取
執最勝行相猛利戒禁取執能淨行
相猛利疑猶豫行相猛利貪染著行
相猛利瞋憎惡行相猛利慢高擧行
相猛利无明不了行相猛利故諸煩
惱皆是見性或復有執一切煩惱皆
非見性所以者何了達諸法說名爲
見一切煩惱於自所緣皆不了達故
非見性爲止彼意顯諸煩惱有是見
性有非見性故作斯論答三結中二見
一非見二見者謂有身見戒禁取
[26-0395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七張次
一非見者謂疑餘廣說如本論廣釋
見義如前巳說謂五見處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有尋有伺
幾无尋唯伺幾無尋无伺問何故作
此論答爲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
執従欲界乃至有頂皆有尋伺如譬
喻者彼何故作此執依契經故謂契
經說心麤性名尋心細性名伺然麤
細性従欲界乃至有頂皆可得故知
三界皆有尋伺大德說曰對法諸師
所說非理所以者何心麤細性三界
皆有契經說此卽是尋伺而言尋伺
唯二地有謂欲界及梵世故對法者
所說非理亦名惡說惡受持者不名
善說善受持者阿毗達磨諸論師言
我等所說及所受持是善非惡所以
者何施設麤細有多種故謂有處說
緾是麤隨眠是細此中尋伺非麤非
細此二非緾非隨眠故或有處說色
藴是麤四藴是細此中尋伺是細非
麤行藴攝故或有處說欲界是麤初
靜慮是細此中尋伺倶通麤細二地
皆有尋及伺故或有處說初靜慮是
[26-0395b]
阿毗逵磨大毗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八張次左子麤
第二靜慮是細此中尋伺是麤非細
初靜慮上无尋伺故如是等處施設
麤細有多品類不應定執麤性名尋
細性名伺亦不應執尋伺二種三界
皆有然契經說尋伺是心麤細性者
依下二地能擾動心麤細性說第二
靜慮乃至有頂心離擾動故元尋伺又
彼旣說二定以上有尋有伺云何建
立有尋伺等三地有異彼作是說欲
界初靜慮一切善染无覆無記及靜
慮中閒乃至有頂染汙心等名有尋
有伺他靜慮中閒善及无覆爲記心
等名無尋唯伺地第二靜慮乃至有
頂善及無覆无記心等名無尋元伺
地若尒經說當云何通如契經說尋伺
寂靜无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
慮具足住彼作是說此經依善元覆
無記不依染說尋伺寂靜彼說非理
所以者何有何因緣入第二定唯善
無記尋伺寂靜非染汙耶寧說染汙
尋伺寂靜非善元記所以者何諸染
汙法離染時捨善無記法越界地時
方捨盡故然譬喻者是元知果黑
[26-0395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九張次
闇果不勤加行果故說尋伺三界皆
有而尋與伺下二地有上七地無是
爲正說爲止如是他宗所說顯示正
理故作斯論答三結三種謂或有尋
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云何
有尋有伺謂在欲界及初靜慮云何
无尋唯伺謂在靜慮中閒云何无尋
無伺謂在上三靜慮及四无色餘廣
說如本論問此中何者名有尋有伺
何者名無尋唯伺何者名无尋無伺
耶答若與尋伺倶尋伺相應是尋伺
等起尋伺所轉者名有尋有伺若不
與尋倶唯與伺倶不與尋相應唯與
伺相應非尋等起唯伺等起尋巳寂
靜唯伺所轉者名无尋唯伺若非尋
伺倶非尋伺相應非尋伺等起非尋
伺所轉者名无尋無伺復次若有種
種尋求種種伺察者名有尋有伺若無
種種尋求有種種伺察者名无尋唯
伺若無種種尋求亦无種種伺察者名
無尋无伺復次若有數數尋求數數
伺察者名有尋有伺若无數數尋求有
數數伺察者名无尋唯伺若无數數
[26-0396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十張次尋
求亦无數數伺察者名无尋無何三
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樂根相應幾
苦喜憂捨根相應問何故作此論答
爲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諸法
生時漸次非頓如譬喻者大德說日
諸法生時次第而生无並起義如經
狭路有多商侣一一而過尙無二人
一時過義况得有多諸有爲法亦復
如是一一従自生相而生別和合生
理不倶起阿毗達磨諸論師言有因
緣故說有爲法別和合生一一従自
生相生故有因緣故說有爲法一和
合生不相離者一時生故謂依生相
說有爲法別和合生若依刹那說有
爲法一和合生不相離者必倶起故
或復有執力無力義是名相應不相
應義謂若此法由彼力生卽說此法
與彼相應若法不由彼力生者雖倶
時起无相應義如由彼心力此心生
故得說此心與彼心相應又由心力
心所生故得說心所與心相應又由
心所力心所生故得說心所與心所
相應不由心所力心得生故不可
[26-0396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十一張次
說心與心所相應爲遮彼意顯示心
與心所相應心所亦與心所相應心
所又得與心相應唯心與心無相應
義一身二心不倶起故或復有執諸
法各與自性相應不與他性彼作是
說相愛重義是相應義無法與法極
相愛重如自性者是故唯與自性相
應爲遮彼意顯示唯與他性相應相
應名義異體相望而建立故如心心
所展轉相望同一所依一所緣等㸦
不相捨名相應故或復有執諸法與
自性无相應義亦非不相應无相應
義者諸法不待自性而生故非不相
應者極相愛重是相應義故爲遮彼
意顯示諸法不乱相應故作斯論問
何故但問與受相應答是作論者意
欲尒故謂作論者隨欲造論不違法
相故不應責復次以受與受行相各
別不違成就而違現行是故偏問不
違成就者一身容成就五受根故違
現行者必无二受倶時現行故復次
以受隨根轉變而起於一受體建立
五根餘法不尒故偏問受復次受居
[26-0396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十二張次
十二緣起輪中猶如車轂是故偏問
復次以一切法皆歸趣受是故偏問
復次除受更問何根相應若問命等
八根相應便爲非理不相應故若問
信等五三无漏相應亦爲非理唯是
善故若問餘染及想思等心所相應
亦爲非理無根相故或有卽是煩惱
性故若問念定及慧相應亦爲非理
煩惱相應無根相故或有卽是煩惱
性故若問意根亦不應理依心建立
相應法故又心相應無差別故受有
根相非煩惱體能生煩惱故問相應
答三結中有身見戒禁取結三根相
應除苦憂根問此何故除苦根答苦
根在五識此二結在意地故不相應
問此何故除憂根答憂慼行相轉此
二結歡行相轉故不相應揔說此二
三根相應別分別者若在欲界初二
靜慮喜捨相應若在第三靜慮樂捨
相應若在第四靜慮及无色界唯捨
相應是故揔說三根相應疑結四根
相應除苦根問此何故除苦根答苦
根在五識疑在意地故不相應揔說
[26-0397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十三張次
疑結四根相應別分別者若在欲界
憂捨相應若在初二靜慮喜捨相應
若在第三靜慮樂捨相應若在第四
靜慮及無色界唯捨相應是故揔說
四根相應問何故疑結若在欲界不
與喜根相應若在初二靜慮則與喜
根相應耶答歡慼行相不相應故謂
欲界疑慼行相轉喜根歡行相轉行
相旣別無相應義初二靜慮疑與喜
根倶歡行相轉故得相應以等義是
相應義故復次欲界喜麤疑細故不
相應問何故欲界喜麤答欲界有情
不應起而起故於欲界事亦不應起
而起故云何欲界有情不應起而起
謂欲界有情本性是苦復加餘苦應生
猒離而更踴躍豈不是麤云何於欲
界事不應起而起謂若見他顚蹶迷
謬應生慈愍而更歡笑豈不是麤欲
界疑結沉思故細麤細旣別无相應
義初二靜慮疑喜倶細故得相應復
次欲界疑結敦重喜根輕躁故不相
應初靜慮二倶敦重故得相應復次
欲界疑結於内門轉欲界喜根於外
[26-0397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十四張次
門轉故不相應初二靜慮倶内門轉
故得相應復次欲界疑結如主喜根
如客故不相應初二靜慮二皆如主
故得相應復次欲界疑結雖不與喜
受相應而與憂受相應初二靜慮疑
結若不與喜受相應便爲无受喜是
彼地自性受故若疑心聚全無受者
便違相依及相應法勿有斯過是故
疑結初二靜慮喜根相應三不善根
中貪不善根三根相應除苦憂根以
苦憂根慼行相轉貪不善根歡行相
轉故不相應瞋不善根三根相應除
樂喜根以樂喜根歡行相轉瞋不善
根慼行相轉故不相應癡不善根及
欲漏無明漏五根相應以彼皆通六
識身歡慼行相轉故有漏三根相應
除苦憂根以色無色界无憂苦根故
彼无憂苦因根藴當廣說除邪見餘
廣說如本論邪見四根相應除苦根
以苦根在五識邪見在意地故不相
應揔說邪見四根相應別分別者若
在欲界三根相應除樂苦根若在初二
靜慮喜捨根相應若在第三靜慮樂
[26-0397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十五張次
捨根相應若在第四靜慮及无色界
唯捨根相應問欲界邪見何者喜根
相應何者憂根相應耶答或有本來
不好施與不好愛樂不好祠祀彼後
若遇邪見外道聞說无施與無愛樂
無祠祀無妙行无惡行無妙惡行業
果異熟聞巳歡喜作是念言我従本
來不好施與乃至祠祀甚爲好事以
彼無果无異熟故如是邪見喜根相
應或有本來好行施與好行愛樂好
行祠祀彼後若遇邪見外道聞說无
施與无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
無妙惡行業果異熟聞巳憂慼作是
念言我従本來好行施與乃至祠祀
極爲唐捐以彼無果无異熟故如是
邪見憂根相應廣釋相應義六因中
巳說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欲界
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問何故作
此論答爲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
執欲界所有煩惱及隨煩惱名數色
無色界亦有爲止彼意顯示欲界是
不定地多諸煩惱及隨煩惱色无色
界是定地故少諸煩惱及隨煩惱如
[26-0398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十六張次瞋
隨眠及惡作等彼界無故或復有執
有漏瀑流軘我語取欲界亦有緣内
而生諸煩惱等得彼名故爲止彼意
顯有漏等不通欲界上二界惑定所
攝藏多緣内起得彼名故或復有執
嫉慳二緾梵世亦有如分別論者問
彼何故作此執答依契經故謂契經
說大梵天王告諸梵衆我等不湏徃
詣沙門喬答摩所礼敬聽法卽住此
處當令汝等度生老死證永寂滅彼
說梵王爲嫉慳結緾繞心故作如是
語爲遮彼意顯嫉慳結唯欲界有或
復有執梵世有覆緾問彼何故作此
執答依契經故謂契經說大梵天王
不了尊者馬勝所問恐梵衆知方便
引出而言愧謝彼說梵王由覆緾故
引出衆外方申不了爲遮彼意顯示
覆緾唯欲界有然大梵王爲慢諂誑
覆蔽心故便作是語由此因緣故作
斯論答三結三種或欲界繫或色界
繫或無色界繫餘廣說如本論問何
故名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耶答
繫在欲故名欲界繫繫在色故名
[26-0398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十七張次
*色界繫繫在无色故名无色界繫如
牛馬等繫在於柱或在於橛名柱等
繫復次爲欲界足所繫縳故名欲界
繫爲色界足所繫縳故名色界繫爲
無色界足所繫縳故名无色界繫足
謂煩惱如伽他言
佛所行無邊無足誰將去
如人有足則得自在遊涉八方无足
不尒如是有情有煩惱足則能遊涉
諸界趣生无煩惱足則不如是諸佛
永斷煩惱足故於界趣生无復流轉
然由定慧所行無邊復次欲界窟宅
所攝藏故欲界我執所執著故名欲
界繫色界窟宅所攝藏故色界我執
所執著故名色界繫无色界窟宅所
攝藏故無色界我執所執著故名無
色界繫窟宅謂愛我執謂見復次爲
欲界愛所滋潤我我所見所執著故
名欲界繫爲色界愛所滋潤我我所
見所執著故名色界繫爲无色界愛
所滋潤我我所見所執著故名無色
界繫復次欲界樂欲所堅著故名欲
界繫色界樂欲所堅著故名色界繫
[26-0398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十八張次
無色界樂欲所堅著故名無色界
繫樂者謂愛欲者謂見復次爲欲界
生死所繫縳故名欲界繫爲色界生
死所繫縳故名色界繫爲无色界生
死所繫縳故名無色界繫復次爲欲
界垢所汙故毒所害故穢所染故名
欲界繫爲色界垢所汙故毒所害故
穢所染故名色界繫爲無色界垢所
汙故毒所害故穢所染故名无色界
繫一切煩惱皆名爲穢非唯是瞋故
通三界復次爲欲界煩惱所繫縳故
名欲界繫爲色界煩惱所繫縳故名
色界繫爲无色界煩惱所繫縳故名
無色界繫
諸結墮欲界彼結在欲界耶乃至廣
說此中墮者墮有六種一界墮二趣
墮三補特伽羅墮四處墮五有漏墮
六自體墮界墮者如此中說諸結墮
欲界彼結在欲界等此中意說若是
此界法卽名墮此界若欲界法名墮
欲界若色界法名墮色界若無色界
法名墮無色界趣墮者如說法者行
法施時發是願言以此法施令墮諸
[26-0399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十九張次仁
大趣有情速出生老病死補特伽羅
墮者如毗荼耶說有三補特伽羅墮
僧數中令僧和合處墮者如品類足
說云何色藴謂十色處及墮法處色
有漏墮者如品類足說云何墮法謂
有漏法自體墮者如大種藴說有執
受是何義答此増語所顯墮自體法
於六墮中此中唯依界墮作論此中
在者在有四種一自體在二器在三
現行在四處在自體在者謂一切法
各住自體自我自物自相自分自本
性中器在者如棗等在盆中天授等
在舎中現行在者若法於此現行可
得處在者若法於此處可得此中揔
依四在作論或具不具如應當知諸
結墮欲界彼結在欲界耶答應作
四句有結墮欲界彼結非在欲界謂
緾所緾色界沒起欲界中有色界沒
生欲界者唯是異生彼欲界中有在
色界起法應如是死有滅處中有現
前如種滅處萌芽現前彼従死有至
中有時欲界三十六隨眠隨一現前
令生相續及惡魔住梵世緾所緾故
訶拒
[26-0399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二十張次
如來緾所緾者有說忿緾彼忿緾心
訶拒佛故有說覆緾彼覆緾心訶拒
佛故有說嫉緾彼嫉緾心訶拒佛故
有說慳緾彼慳緾心訶拒佛故評曰
應作是說於九緾中隨一現前而訶
拒佛除眠不能發語業故問何故名
魔答斷慧命故或常放逸而自害故
問何故名惡答懷惡意樂成就惡法
及惡慧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說勃惡
者死生彼處故說名爲惡問魔住梵
世何所爲耶答訶拒佛故問彼有何
力能住梵世答梵所引故如契經說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
孤獨園尒時有一梵天住在梵世起
惡見趣此處是當恒不變易純永出
離更無有常恒不變易純永出離過
此處者尒時世尊知彼心已譬如壯
士屈伸臂項従此處沒至梵世出
去彼梵天不遠而住時彼梵天遥見
佛已卽命佛曰善來大仙此處是
常恒不變易純永出離更无有常
恒不變易純永出離過此處者仁
能猒捨灾患欲界而來至此甚爲善
[26-0399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二十一張次
哉冝於此閒安樂常住世尊告曰此
處非常恒不變易純永出離而汝謂
常恒不變易純永出離由重無明蔽
汝心故汝應省察過去諸梵墮欲界
者如花果落云何妄計此爲常等如
是梵天再三自讃佛亦再三訶彼所
說尒時彼梵覩佛威光難爲抗敵又
住寂靜離欲地中不樂言論便作是
念誰能與佛爲敵論耶念已便憶魔
與如來恒爲怨對必能抗敵卽以神
力引置梵世化作欲地而安處之尒
時彼梵復白佛言此處是常乃至
廣說世尊告曰此處非常廣說如上
魔便白佛大仙應隨梵天所說勿復
違拒當奉行之若違拒者譬如有人
吉祥天神來過其舎以刀杖等驅逐
令出亦如有人従高轉墮放捨手足
便墜深坑又如有人従樹端落放捨
手足墮必至地故應奉順梵天所說
復白佛言仁豈不見我等梵衆圍繞
梵天敬順其言不敢違逆佛時告曰
汝非梵王亦非梵衆乃是惡魔無有
恥愧撗來相擾尒時惡魔知佛覺巳

[26-0400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五十二卷苐二十二張次
懷愧惱不能自退梵以神力令彼還
宮因彼契經而作此論是謂有結墮
欲界彼結非在欲界墮欲界者是界
墮非餘墮非在欲界者色界可得故
此有三在除自體在不在自界現在
前故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五十二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26-0400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五十三次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結藴第二中不善納息第一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