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KD)


[26-0207b]


其事如何荅如無間道金剛喻定將
滅解脫道盡智將生若無間道金剛
喻定正滅解脫道盡智正生尒時名
未來無學心生時解脫一切障此中
金剛喻定將滅者謂生相用時盡智
將生者謂臨至生相尒時猶名未得
解脫未定行世在相續故金剛喻定
正滅者謂滅相用時盡智正生者謂
生相正用尒時乃名今得解脫定能
行世在相續故若金剛喻定巳滅盡
智巳生尒時名爲巳得解脫此中且
擧將解脫位顯正解脫問何故名爲
金剛喻定荅無有煩惱不斷不破不
穿不碎譬如金剛無有若鐵若㸦若
貝若珠石等不斷不破不穿不碎是
故此定名金剛喻假使具縳有情身
中能起此定尒時卽能頓斷三界一
切煩惱六何知然金剛喻定現在前
[26-0207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二張隱光呂
時頓證三界見修所斷煩惱斷故問
此無間道四藴五藴爲自性何故但
說定耶荅定偏増故如見道五藴爲
自性見偏増故但名見道如現觀邊
世俗智四藴五藴爲自性智偏増故
但說名智如四通行四藴五藴爲自
性通慧偏増故但名通行如是此道
雖四藴五藴爲自性而定偏増是故
但名金剛喻定問何故此道定偏増
耶荅非想非非想處下下煩惱難斷
難破極難越度湏堅固定爲所依止
發大精進乃能除遣譬如有人欲殺
香象先安其足後發武勇成其煞事
是故此道定用偏増復次非想非非
想處下下煩惱最極微細不明不顯
難可覺知須依勝定令心澄細方能
除斷如善射者欲射毛端依功便法
令心澄細發箭方中是故此道定用
偏増
問此金剛喻定有幾智耶荅有六智
謂四類智及滅道法智此中或有以
苦類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作
非常苦空非我行相得阿羅漢果或
[26-0208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三張隱
**有以集類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
行因作因集生緣行相得阿羅漢果
或有以滅法智思惟欲界諸行滅作
滅靜妙離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以
道法智思惟欲界諸行道作道如行出
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以滅類智或思
惟初靜慮諸行滅乃至或思惟非想
非非想處諸行滅作滅靜妙離行相
得阿羅漢果或有以道類智思惟九
地類智品道作道如行出行相得阿
羅漢果如是皆名金剛喻定是謂此
處略毗婆沙
問此金剛喻定依何地有幾耶有作
是說依未至定有五十二謂依未至
定或有以苦類智思惟非想非非想
處諸行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
漢果或有以集類智思惟非想非非
想處諸行因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
得阿羅漢果或有以滅法智思惟欲
界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
阿羅漢果或有以道法智思惟欲界
諸行道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
羅漢果如是四智有十六行相或有
[26-0208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四張隱
以滅類智或思惟初靜慮諸行滅作
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乃
至或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作
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
是八智有三十二行相足前十六滅
四十八或有以道類智思惟九地類智
品道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
漢果如是一智有四行相足前四十
八成五十二金剛喻定如依未至定
乃至依第四靜慮亦尒依空無邊處
有二十八謂依空無邊處或有以苦
類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作四
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
以集類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
因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
果如是二智有八行相或有以滅類
智或思惟空無邊處諸行滅作四行
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乃至或
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作四行
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四
智有十六行相足前八成二十四或
有以道類智思惟九地類智品道作
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
[26-0208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五張隱
如是一智有四行相足前二十四成
二十八金剛喻定依識無邊處有二
十四金剛喻定謂除思惟空無邊處
諸行滅四行相餘如依空無邊處說
依無所有處有二十金剛喻定謂除
思惟識無邊處諸行滅四行相餘如
依識無邊處說
有餘師說依未至定有八十金剛喻
定謂依未至定或有以苦類智思惟
非想非非想處諸行作四行相中隨
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以集類智
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因作四行
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以
滅法智思惟欲界諸行滅作四行相
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以道
法智思惟欲界諸行道作四行相中
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四智有
十六行相或有以滅類智或思惟初
靜慮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
得阿羅漢果乃至或思惟非想非非
想處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
得阿羅漢果如是八智有三十二行
相足前十六成四十八或有以道類
[26-0209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六張隱
智或思惟初靜慮諸行道作四行相
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乃至或思
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道作四行相
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八智
有三十二行相足前四十八成八十金
剛喻定如依未至定乃至依第四靜
慮亦尒依空無邊處有四十金剛喻
謂依空無邊處或有以苦類智思
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作四行相中
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以集類
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因作四
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
二智有八行相或有以滅類智或思
惟空無邊處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
一行相得阿羅漢果乃至或思惟非
想非非想處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
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四智有十
六行相足前八成二十四或有以道
類智或思惟空無邊處諸行道作四
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乃至
或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道作四
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
四智有十六行相足前二十四成四
[26-0209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七張隱
十金剛喻定依識無邊處有三十二
金剛喻定謂除思惟空無邊處諸行
滅道八行相餘如依空無邊處說依
無所有處有二十四金剛喻定謂除
思惟識無邊處諸行滅道八行相餘
如依識無邊處說
尊者妙音作如是說依未至定有十
三金剛喻定謂見道中有四類智忍
修道中離非想非非想處修所斷染
有九無閒道是謂十三金剛喻定如
依未至定乃至依第四靜慮亦尒依
空無邊處乃至無所有處皆但有九
金剛喻定謂除四類智忍餘如依未
至定說
如是說者依未至定有百六十四金
剛喻定謂依未至定或有以苦類智
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作四行相
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以集
類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因作
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
有以滅法智思惟欲界諸行滅作四
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
以道法智思惟欲界諸行道作四行
[26-0209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八張隱*呂犬
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四
智有十六行相或有以滅類智或思
惟初靜慮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一
行相得阿羅漢果乃至或思惟非想
非非想處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一
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四八成三十
二足前十六成四十八如是或思惟
初二靜慮諸行滅或思惟第二第三
靜慮諸行滅或思惟第三第四靜慮
諸行滅或思惟第四靜慮空無邊處
諸行滅或思惟空識無邊處諸行滅
或思惟識無邊處無所有處諸行滅
或思惟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諸
行滅名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
羅漢果如是四七成二十八足前四
十八成七十六如是或思惟初三靜
慮諸行滅或思惟第二第三第四靜
慮諸行滅或思惟第三第四靜慮空
無邊處諸行滅或思惟第四靜慮空
識無邊處諸行滅或思惟空識無邊
處無所有處諸行滅或思惟識無邊
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
谷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
[26-0210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九張隱
果如是四六成二十四足前七十六
成百如是或思惟四靜慮諸行滅或
思惟第二靜慮乃至空無邊處諸行
滅或思惟第三靜慮乃至識無邊處
諸行滅或思惟第四靜慮乃至無所
有處諸行滅或思惟空無邊處乃至
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各作四行相
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四五
成二十足前百成百二十如是或思
惟四靜慮空無邊處諸行滅或思惟
第二靜慮乃至識無邊處諸行滅或
思惟第三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諸行
滅或思惟第四靜慮乃至非想非非
想處諸行滅各作四行中隨一行相
得阿羅漢果如是四四成十六足前
百二十成百三十六如是或思惟初
靜慮乃至識無邊處諸行滅或思惟
第二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諸行滅或
思惟第三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諸行滅各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
羅漢果如是三四成十二足前百三
十六成百四十八如是或思惟初靜
慮乃至無所有處諸行滅或思惟第二
[26-0210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十張隱
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各
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
如是二四成八足前百四十八成百
五十六如是或思惟初靜慮乃至非
想非非想處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
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此四足前百五
十六成百六十或有以道類智思惟
九地類智品道作四行相中隨一行
相得阿羅漢果此四足前百六十成
百六十四金剛喻定如依未至定乃
至依第四靜慮亦尒依空無邊處有
五十二金剛喻定謂依空無邊處或
有以苦類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
行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
果或有以集類智思惟非想非非想
處諸行因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
阿羅漢果如是二智有八行相或有
以滅類智或思惟空無邊處諸行滅
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
乃至或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
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
如是四四成十六足前八成二十四
如是或思惟空識無邊處諸行滅或
[26-0210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十一張隱
思惟識無邊處無所有處諸行滅或
思惟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諸行
滅各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
漢果如是三四成十二足前二十四
成三十六如是或思惟空識無邊處
無所有處諸行滅或思惟識無邊處
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各
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
如是二四成八足前三十六成四十
四如是或思惟空無邊處乃至非想
非非想處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一行
相得阿羅漢果此四足前四十四成
四十八或有以道類智思惟九地類
智品道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
羅漢果此四足前四十八成五十二
金剛喻定依識無邊處有三十六金
剛喻定謂依識無邊處或有以苦類
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作四行
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以
集類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因
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
如是二智有八行相或有以滅類智
或思惟空無邊處諸行滅作四行相
[26-0211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二十八第十二張隱
**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乃至或思
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作四行相
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三四
成十二足前八成二十如是或思惟
識無邊處無所有處諸行滅或思惟
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各
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
如是二四成八足前二十成二十八
如是或思惟識無邊處乃至非想非
非想處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一行
相得阿羅漢果此四足前二十八成
三十二或有以道類智思惟九地類
智品道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
羅漢果此四足前三十二成三十六
金剛喻定依無所有處有二十四金
剛喻定謂依無所有處或有以苦類
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作四行
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有以
集類智思惟非想非非想處諸行因
作四行相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
如是二智有八行相或有以滅類智
或思惟無所有處諸行滅作四行相
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思惟非
[26-0211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苐十三張隱
想非非想處諸行滅作四行相中隨
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或思惟無所有
處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作四行相
中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如是三四
成十二足前八成二十或有以道類
智思惟九地類智品道作四行相中
隨一行相得阿羅漢果此四足前二
十成二十四金剛喻定此中依無色
定不起法智亦不緣下地苦集及滅
以無色定唯緣自地及上地故前來
所說生欲界者金剛喻定生上二界
如應當知所起多少謂生上二界必
不起法智以彼猒下苦集諦故不欲
重觀旣不觀下苦集亦不觀下滅道
以滅道智用苦集智爲上首故若生
上地不依下地離餘煩惱上地自有
勝下定故除生非想非非想處彼無
自地無漏定故必湏依下無所有處
起無漏定離餘煩惱若生上靜慮地
必不緣下靜慮地苦集及滅以猒彼
苦集故如法智說
未解脫心當言解脫巳解脫心當言
解脫耶荅巳解脫心當言解脫問何
[26-0211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二十八苐十四張隱戒云
故作此論荅前雖說心解脫貪瞋癡
又說未來無學心生時解脫一切障
而未說未解脫心當言解脫巳解脫
心當言解脫今欲說之故作此論問
云何此心名巳解脫荅本性解脫貪
瞋癡故問若巳解脫貪瞋癡者何故
復言今得解脫荅依煩惱故名巳解
脫若依行世在相續故名今解脫今
此位中始能行世在相續故於如是
義未通達者作是難言若巳解脫巳
應言解脫若解脫不應言巳解脫巳
解脫心而言解脫不應正理雖依前
義此難巳遣而今更引餘事釋之如
契經說大王今者從何所來彼雖巳
來而說今來此亦應尒不應爲難此
中論主爲顯此義復引餘經反詰難
者今應問彼如世尊說
若斷愛無餘如蓮花處水苾芻捨此彼
如蛇脫故皮
汝許此說是善說耶彼荅如是汝何
所欲爲巳捨言捨未捨言捨耶彼荅
巳捨言捨聽我所說若巳捨不應言
捨若捨不應言巳捨巳捨而言捨不
[26-0212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二十八苐十五張隱
正理此中論主反詰難者令彼自解
是等彼釋如彼所解而釋通故然此
頌中前二句顯巳捨義巳斷煩惱處
在世間心無所著如蓮花故後二句
顯今捨義不住此彼六根六塵如蛇
脫皮無顧戀故彼於昔事而說今聲
然無有失此亦應尒雖巳解脫言今
解脫而無有過爲證此義復引餘經
反詰難者又世尊說
斷慢自善定善心一切脫一靜居不逸
越死到彼岸
汝許此說是善說耶彼荅如是汝何
所欲爲巳到言到未到言到耶彼荅
巳到言到聽我所說若巳到不應言到
若到不應言巳到巳到而言到不應
正理此釋難意如前應知謂此頌中
前二句顯巳到義後二句顯今到義
彼於昔事而說今聲然無有失此亦
應尒故揔結言彼旣應理此亦應然
卽顯此中是等彼釋酄彼難者於諸
契經應善分別了不了義復作是言
故於契經應分別義如世尊說
獸歸林藪鳥歸虛空聖歸涅槃
[26-0212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二十八苐十六張隱
**法歸分別
如是四種至所歸處方得安樂是故
智者應於契經善分別義不應如說
而便作解若如說而解者則令聖教
前後相違亦令自心起顚倒執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依猒離染依離
染解脫依解脫涅槃乃至廣說問何
故作此論荅爲廣分別契經義故謂
契經說依猒離染乃至廣說雖作是
說而不廣辦云何依猒離染乃至云
何依解脫涅槃契經是此論所依根
本彼所不說者今應分別故作斯論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依猒離染依離
染解脫依解脫涅槃問一心聚中卽
具有猒離染解脫何故但說依猒離
染依離染解脫不說依解脫離染依
離染猒耶荅生隨順勝故謂此三法
雖復倶生而猒於離染生隨順勝離
染於猒生隨順劣離染於解脫生隨
順勝解脫於離染生隨順劣如觸與
受雖復倶生而說觸緣受不說受緣
觸此亦如是此中依有二種一能生
二能得能生者謂依猒離染依離染
[26-0212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二十八苐十七張隱得加
解脫能得者謂依解脫涅槃故於此
中作順後句問若是依者亦是緣耶
荅若是緣者彼亦是依或有是依而
非是緣謂依解脫而得涅槃復次依
有二種一者相順二者相似相順者
謂依猒離染依離染解脫相似者謂
依解脫涅槃
云何猒荅若於諸行無學猒惡違逆
是謂猒問猒亦通學及非學非無學
此中何故唯說無學耶荅亦應說學
及非學非無學而不說者當知此義
有餘復次此中就勝說故謂若說勝
法則無學法勝若說勝有情則無學有
情勝故說無學復次若說究竟應知
亦說初中故不說二復次無學法是
諸善根本是故偏說謂諸善法皆依
無學得生長故復次若有猒無欣有
離染無染著有解脫無繫縳有智慧無
無知者此中說之復次若有猒不復
猒有離染不復離染有解脫不復解
脫者此中說之復次若於猒等修圓
滿者此中說之尊者妙音作如是說
法無學法多勝無過是故偏說大德
[26-0213a]
阿毗達磨大毗婆弊論卷苐二十八苐十八張隱
說曰若界趣生及老病死一切盡者
此中說之學等不尒是故不說問猒
以何爲自性爲是慧爲是無貪耶設
尒何失若是慧者次後所說當云何
通如說
云何依猒離染荅若猒相應無貪無
等貪無瞋無等瞋無癡無等癡善根
是謂依猒離染此中無貪無瞋可尒
無癡云何無癡卽慧豈慧與慧有相
應義而說猒相應無癡善根耶若是
無貪次後所說當云何通如說云何
依猒離染荅若猒相應無貪無等貪乃
至廣說此中無瞋無癡可尒無貪云何
若猒是無貪云何說無貪與猒相應
自性與自性無相應義故見藴所說
復云何通如說有事能猒非能離謂
苦集忍智不斷諸煩惱有事能猒亦
能離謂苦集忍智斷諸煩惱忍智是
慧非無貪性云何說猒無貪爲體有
作是說猒以慧爲自性問若尒次後
所說當云何通如說云何依猒離染
荅若猒相應無貪無等貪乃至廣說
荅此文但應說無貪無瞋不應說無
[26-0213b]
阿毗達磨大毗婆弊論卷第二十八第十九張隱云甫
癡痛者言便乘作此說有餘師說猒
以無貪爲自性問若尒次後所說當
云何通如說云何依猒離染乃至廣說
荅此文但應說無瞋無癡不應說無
貪而說無貪者顯示依處謂或有依
無貪故心解脫貪或有依無瞋故心
解脫瞋或有依無癡故心解脫癡或
有依無貪故心解脫二乃至或有依
無癡故心解脫二或有依無貪故心
解脫三乃至或有依無癡故心解脫三
此中顯示依無貪故心解脫三故說若
猒相應無貪無等貪乃至廣說非謂
別有無貪善根與猒相應問見藴所
說復云何通荅猒非忍智與忍智相
應故立忍智名彼依相雜說能猒性
評曰有別法名猒非慧非無貪是心
所法與心相應此說在後復有所餘如
是類諸心所法與心相應然見藴說苦
集忍智名能猒者由彼忍智與猒相
應說名能猒非猒自性此中所說是
無漏猒有漏猒者謂不淨觀持息念
念住三義觀七處善燸頂忍世第一
法相應隨其所應及現觀邊世俗智
[26-0213c]
阿毗達磨大毗婆弊論卷第二十八第二十張隱
量解脫勝處遍處如病如癕如箭等
隨其所應無量行相相應此中隨麤
顯示少分若廣顯示過四大海問若
事能猒彼事所猒耶荅應作四句有
事能猒非所猒謂無漏猒有事所猒
非能猒謂除有漏猒諸餘有漏法有
事能猒亦所猒謂有漏猒有事非能
猒亦非所猒謂除無漏猒諸餘無漏
法緣一切法非我行相雖亦緣所猒
事而是欣行相不與猒相應如前巳
說云何依猒離染荅若猒相應無貪
無等貪無瞋無等瞋無癡無等癡善
根是謂依猒離染此中等言顯示上
品勢力周遍故說爲等
復次若隨所應緣境遍者說名爲等
復次貪瞋癡者緣有情數等貪等者
緣非有情數是共法故說名爲等有
作是說此中但應說無貪善根以此
善根近治貪染故名離染無瞋無癡
是能誦者乘便而誦有餘師說無瞋
無癡雖非正離染而是助離染故亦
說之或有說者染言通說一切煩惱故
離染言通攝一切有爲善法今隨强
[26-0214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二十一張隱
故但說無貪無等貪等云何依離染
解脫荅若離染相應心巳勝解今勝
解當勝解是謂依離染解脫此中解
脫是大地所有心所法中勝解爲自
性然一切法中有二解脫一者無爲
謂擇滅二者有爲謂勝解此復二種
一者染汙謂邪勝解二者不染汙謂
正勝解此復二種一者有漏謂不淨
觀持息念等相應二者無漏謂苦法
智忍等相應此復二種一者有學謂
四向三果七補特伽羅相續中起二
者無學謂阿羅漢果相續中起此復
二種一者時心解脫謂前五種性相
續中起二者不時心解脫謂不動種性
相續中起無學解脫復有二種一者
心解脫謂離貪故二者慧解脫謂離
無明故問若此解脫勝解爲體施設
論說當云何通如說云何離貪故心
解脫謂無貪善根對治貪欲云何離
無明故慧解脫謂無癡善根對治愚
癡勝解非三善根所攝云何可說心慧
解脫是二善根荅彼文應說云何離貪
故心解脫謂無貪善根相應解脫云
[26-0214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二十二張隱
*何離無明故慧解脫謂無癡善根相
應解脫而不說者應知彼文是有餘
說復次心慧解脫實非善根而善根
相應故以善根名說復次此中顯示
解脫依處謂心解脫依無貪善根而
得生長以無貪善根對治貪欲心解
脫故慧解脫依無癡善根而得生長
以無癡善根對治愚癡慧解脫故此
於所依說能依體故不相違云何依
解脫涅槃荅若貪永斷瞋永斷癡永
斷一切煩惱永斷是謂依解脫涅槃
問有身見等隨一法斷皆是涅槃此
中何故說貪永斷乃至一切煩惱永
斷荅雖一一法斷皆是涅槃而此中
但說圓滿涅槃故不應責復次涅槃
之名唯在無學學位未滿不名涅槃
故作是說問以何義故名曰涅槃荅
煩惱滅故名爲涅槃復次三火息故
名爲涅槃復次三相寂故名爲涅槃
復次離臭穢故名爲涅槃復次離諸
趣故名爲涅槃復次槃名稠林涅名
爲出出藴稠林故名涅槃復次槃
名爲織涅名爲不以不織故名爲涅
[26-0214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第二十三張隱中一
槃如有縷者便有所織無則不然如
是若有業煩惱者便織生死無學無
有業煩惱故不織生死故名涅槃復
次槃名後有涅名爲無無後有故名
爲涅槃復次槃名繫縳涅名爲離離
繫縳故名爲涅槃復次槃名一切生死
苦難涅名超度超度一切生死苦難
故名涅槃問猒與離染解脫涅槃有
何差別荅猒惡違逆名猒無所希求名
離染心無垢穢名解脫永捨重擔名
涅槃復次毀呰煩惱名猒毀呰惡行名離
染於緣離繫名解脫諸藴永寂名涅
槃復次訶毀欲界名猒離色界名離
染脫無色界名解脫證永寂靜名涅
槃復次猒見所斷名猒離修所斷名
離染至無學果名解脫證永寂滅名
涅槃尊者妙音作如是說猒謂薄地
離染謂離欲地解脫謂無學地涅槃
謂諸地果尊者迦多衍尼子隨順經
義作是言根律儀戒律儀無悔歡喜
安樂等持是修行地如實智見是見
地猒是薄地離染是離欲地解脫是
無學地涅槃是諸地果是猒離
[26-0215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苐二十四張隱
染解脫涅槃四種差別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八
甲辰歲高麗圈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26-0215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九隱
五百大呵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雜藴第一中補等伽羅納息第三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