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17 隆興編年通論-宋-祖琇 (master)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二
隆興府石室沙門 祖琇 撰


曹魏



「黃初元年。文帝受漢禪于繁昌。後都洛邑。至元帝咸
凞元年。五主凡四十五年。西域沙門六人。所出經律
羯磨共十三部凡二十五卷。」


【論曰。自漢以來天下一統。建安之後鼎峙始分。袁
曹競逐於中原。劉孫分鹿於江峽。五嶽塵擁。九牧
雲屯。或二祀而啟帝圖。或三分而陳覇業。故使魏
祖挾天子而令諸侯。劉宗馮劒閣而規壅輦。孫氏
英略高杭長江。橫武爪牙臥龍威力。別據一域吞
噬為心。各跨疆場㸦嚴關塞。廣延俊又以佐股肱。
厚禮賢能賓為國寶。良匠妙法復此徂來。僧會適
吳。舍利耀靈於江左。迦羅游魏。禁律剏啟於洛都。
歸戒自此大行。圖塔由斯特立。譯人隨俗仍彼方
言。出經逐時便題名目。故有吳品蜀普耀焉。重疊
再飜由此而始。派流失譯良在於茲。且三國峙居。
夫何西蜀一都獨無於代錄。今大吳次紀而以魏
朝道俗具列于左方云。】


「嘉平二年。天竺國沙門曇柯羅至洛陽。譯僧祇戒本。
法流濫觴。比丘特剪髮而巳。未有律儀。凡齋事法如
[002-0116b]
祠祀狀。柯羅始出戒本。而以戒心為日月。又請梵僧
曇無德等立羯磨法。繇是疏決其源。法道遂行焉。凡
中夏戒法自是而始。


是歲天竺沙門康僧鎧至洛邑白馬寺。譯經二部。時
西域沙門曇無德者。此云法藏。藏師地梨茶。即阿瑜
闍第九世弟子也。藏承其後。妙善律宗。賷四分律至
洛陽。及正元中安息國沙門曇諦至。亦善律學。遂於
白馬寺眾請同出戒經一卷。


甘露元年。西域沙門帛延至洛邑。譯經六部九卷。是
歲外國沙門支疆梁婁。此云無畏。於交州譯法華三
昧經一部六卷。


陳思王曹植者。字子建。武帝中子。十歲誦詩書十餘
萬言。善屬文。太祖見而異之曰。汝倩人耶。植曰。言出
成論。下筆成章。顧面試。奈何倩人乎。及長。於世間藝
術無不精練。邯鄲淳見而駭嘆。稱為天人。植每讀佛
經。留連嗟玩。以為至道之宗極。轉讀七聲升降曲折
之響。世皆諷而則之。淤魚山聞有聲特異清颺哀婉。
因倣其聲為梵囋。今法事中有魚山梵即其遺奏也。
始魏武欲立為嗣。植荒酒自穢以故得免。文帝頗嫉
其才。抑而不用。甞求自試。帝不允。既而十一年中三
[彳*止/少]其藩。植滋不得志而薨。年三十一初。植登魚山臨
東阿喟然有終焉志。遂營墓。遺誡其子令薄葬。植在
日不甚信黃老。著辨道論見意。今載藏中弘明集。」


孫吳


[002-0116c]


「吳主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其家東塚上數有神
光雲氣。及權生。眼有異光。方頤大口。其父堅奇之曰。
王覇之器也。孫䇿既卒。及魏文受禪。二年權稱吳王。
建元黃武。至魏明帝太和三年遂即皇帝位。初都武
昌。次遷秣陵。又遷建鄴。凡四主五十九年。國入于晉。
道俗四人。譯經總一四百十八部一百九十卷云。


沙門維祇難。此云障礙。天竺國人。同沙門竺律炎至
武昌郡譯經二部。及祇難卒。律炎復於揚都譯經三
部三卷。時優婆塞支謙者。字恭明。月支國人。初游洛
邑。受業於支亮。亮字紀明。受業於支讖。世稱天下愽
知不出三支。謙愽覽經籍。為人細長黑瘦。眼多白而
睛黃。時語曰。支郎眼中黃。形雖細。是智囊。及避地歸
吳。吳主見而悅之。吳拜為愽士。譯經一百二十九部
一百五十二卷。


赤烏四年。康居國三藏康僧會至金陵。營立茅茨設
像行道。國人初見沙門而驚異之。有司以聞吳主孫
權曰。是漢明帝所夢佛神之遺風耶。詔至問狀。會進
曰。如來大師化巳千年。然靈骨舍利神應無方。昔阿
育王奉之為八萬四千塔。此其遺化也。權以為誇巳
曰。舍利可得。當為塔之。苟其無驗。國有常刑。會請期
七日。謂其屬曰。大法廢興在此一舉。當加意洗心潔
齋懇求。至期無驗。乃展二七。又無應。權曰趣烹之。會
默念。佛名真慈夫豈違我哉。更請展期以死祈之。又
七日。眾懼無人色。五鼓矣。聞鎗然有聲。起視缾中五
[002-0117a]
色錯發。大呼曰。果吾願矣。黎明進之。權輿公卿聚觀
歎曰。希世之瑞也。會又言。舍利威神。一切世間無能
壞者。權使力士槌之。砧碎而光明自若。於是建塔佛
陀里。又為寺額曰建初。奉會居焉。


闞澤。字德潤。會稽山陰人也。家世為農。澤好學。居貧
無資。常為人傭書自給。所寫既畢即能誦。由是博覽
群籍。虞翻見而稱之曰。闞生矯傑。仲舒子雲流也。仕
吳。官太子太傅。僧會入吳。吳主因問澤曰。漢明何年
佛教入中國。何緣不及東方。澤曰。永平十一年佛法
初至。計今赤烏四年則一百七十年矣。永平十四年
五嶽道士褚善信等乞與西僧角法。於是善信負妄
而死。其徒以尸歸葬南嶽。凡中國人例不許出家。無
人流布。加之罹亂歲深方至本國。吳主曰。孔子制述
典訓教化來葉。老莊修身自玩放蕩山林歸心澹泊。
何事佛為。澤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佛教
諸天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優劣可見出宗炳明佛論


甘露元年。吳主孫皓始即位。徧毀神祠波及梵宇。臣
僚諫先帝感瑞剏寺不可毀也。乃遣臣張昱往告康
僧會。會挫其辭理辯鋒出。昱不能屈。歸以會才高聞。
皓召至問曰。佛言善惡報應可得聞乎。會曰。明主以
孝慈治天下則赤烏翔而老人見。以仁德育萬物則
醴泉洌而嘉禾茁。善既有應惡亦如之。故為惡於隱。
鬼得而誅之。為惡於顯。人得而誅之。易稱積善餘慶。
詩美求福不回。雖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訓。皓曰。
[002-0117b]
然則周孔既明。安用佛教。會曰。周孔不欲深言。故略
示其跡。佛教不止淺言。故詳示其要。皆為善也。聖人
唯恐善之不多。陛下以為嫌。何也。皓無以酬之。遂罷。
他日宿衛。治圃得金像。皓使置穢處蒙不潔以為笑
樂。俄得腫疾。晝夜呻吟。占者曰。坐犯神祠。禱諸廟不
効。宮人有奉佛者曰。乃不請福於佛耶。皓仰覩曰佛
神若是怪乎。曰佛之威靈視神如天淵。皓乃悟曰吾
以慢像致此耳。趣迎像龕而供事之。乃請會說法悔
罪。會為開示玄要。并取本業百二十願分二百五十
事。使皓行住坐臥增益善意。及授之五戒。少頃疾愈。
由是奉會為師。崇飾寺塔。」


西晉



「太始元年。武帝受魏禪。建都洛邑及長安為東西京。
帝姓司馬氏。諱炎。河內人。魏相國晉王昭之太子也。
登位十有五年而滅吳。奄有寰海。及崩。子惠帝立。未
幾天下大亂。至元帝立于建康。遂為東晉。凡西晉四
主五十有二年。華戎道俗譯經律等七百餘卷。」


【論曰。吳黃武初陸績有言曰。從今更六十年。天下
車同軌書同文。及泰康改元而吳平天下一統。果
如績言。自是纔二十載。至永寧之初。正道虧頹群
雄嶽峙。趙王剏基叛逆。篡主於朝。張軌繼請外遷。
擅據涼土。內外糜沸仍漸亂階。劉淵所以平陽。李
雄因茲并絡。懷帝蒙塵外郡。愍后播越長安。既道
藉時興而兩都版蕩。法由人顯屬二主恓惶。萬姓
[002-0117c]
崩離歸信靡託。百官失守釋種無依。時有沙門竺
法護及釋法炬等。忘身利物志在宏宣。匪憚苦辛
闡法為務。護於晉世譯經最多。且晉雖不文。文才
實著。翻傳妙典曰有賞音。所以禮樂衣冠晉朝始
備。信源道種相資而興焉。】


「太始元年。月支國沙門曇摩羅察。晉言法護。至洛陽
護學。究三十六國道術兼通其語。及自天竺大賷梵
本婆羅門經達于玉門。因居燉煌。世號燉煌菩薩。後
游洛邑及之江左。永嘉中隨處譯經未甞暫停。時優
婆塞聶承遠執筆助飜垂四百卷。及承遠卒。其子道
真者。詢稟咨承法護筆授外。道真自譯經六十餘卷。
時晉沙門釋法炬.法立.支敏度及優婆塞衛仕度等
譯出眾經外。炬與立等每相參合廣略異同。編次部
類。凡一百四十餘卷。復有沙門畺良婁至.安法欽.竺
叔蘭.白法祖.支法度等。各出眾經。所以西晉巳來宣
譯漸盛。


太康四年。天竺沙門耆域至洛陽。指沙門竺法淵曰。
此菩薩從羊中來。指竺法興曰此菩薩從天中來。又
曰比丘衣服華麗。大違戒律。非佛意也。望見帝都宮
室曰。大略似忉利天宮。然人天殊分。疲民之力繕刻
如此。不亦侈乎。未幾而洛陽亂。域辭歸天竺。數百人
遮道請中食乃行。域許之。明日百餘家。域分身同時
赴之。家喜其來。及發跡洛南。域徐行而追者不及。即
以杖𦘕地曰。于此訣矣。是日有出長安者。見域在寺
[002-0118a]
中。有賈胡濕登者。其夕會域宿于流沙。盖一昔萬里。
沙門神迹于此為顯云。


永嘉五年。天竺佛圖澄至洛陽。自言百餘歲。常服氣
自養。能積日不食。善誦呪役使鬼神。腹旁有孔以綿
塞之。夜讀書則拔綿出光照室。又每臨溪。從孔中出
腸胃洗濯。還納腹中。能聽鈴音。言吉凶莫不奇驗。會
洛陽寇亂。潛伏草野以觀變。時石勒屯葛陂。多殘殺。
澄杖錫謁勒。勒命試以道術。澄取滿鉢水呪之。俄青
蓮華生鉢中。光色耀目。勒繇此神敬延之軍中。未幾
劉曜求戰以決雌雄。左右以為未可。勒以訪澄。澄曰
相輪鈴音云。秀支替戾岡。僕谷劬禿當。此羯語也。秀
支軍也。替戾岡出也。僕谷劉曜胡位也。劬禿當捉也。
言軍出捉得劉曜。又令童子潔齋三日。取麻油合燕
脂躬自塗於掌中。舉手示童子粲然有耀。童子驚曰。
有軍馬一人白晳以朱絲縛肘。澄曰此即曜也。勒遂
出戰。果生擒劉曜。勒稱趙王行皇帝事。敬澄彌篤。每
舉事必咨而後行。勒殂。弟季龍襲其位。徙都鄴城。尤
傾心事澄。下令衣以綾錦。乘雕輦朝會引見。常侍御
史悉助舉輿升殿太子。諸公扶翼而前。生者唱大和
尚。坐者皆起。勑司空李農朝夕問候。時支道林聞之
曰。澄公其以季龍為鷗鳥耶。及晉軍侵淮泗。季龍怒
曰。吾奉佛供僧返更致宼。佛無神矣。澄入見曰。陛下
前身為商人。經罽賓寺設大會。會有六應真。吾其一
也。有聖者曰。此檀越報盡為鷄。乃主晉地。今陛下為
[002-0118b]
天子。豈非奉佛供僧而致耶。疆場侵噬有國之常。何
為怨謗三寶興毒念乎。季龍悔謝。因問曰。佛法不殺。
朕為天下掌生殺。恐違佛戒。澄曰。帝王事佛。在恭儉
慈忍顯贊法道。不為暴虐。不害無辜。民有為惡化之
不悛者。其可不罰乎。但殺不可濫。刑不可不恤耳。尚
書張離家富事佛。而所為不法。澄曰。事佛在清淨無
欲。君雖崇飾寺塔。而貪冐不巳。無益也。及將去世詣
辭。季龍驚曰。大和尚遽棄我。國有難乎。澄曰。出生入
死道之常也。脩短分定無由增損。但道貴行全。德貴
不怠。苟德行無玷。雖死如生咸無焉。千歲尚何益哉。
然有可恨者。國家存心佛理。建寺度僧。當蒙祉福。而
布政猛虐。賞罰交濫。特違聖典。致國祚不延也。季龍
號慟嗚咽。澄安坐而逝。後有沙門自雍州來。見澄入
關以聞季龍。命發塚視之。唯塊石存焉。季龍大惡之
歎曰。石吾姓也。大和尚埋我而去。其能久乎。未幾石
氏果滅。澄度弟子數千萬人。凡居其所。國人無敢向
之涕唾。每相誡曰。莫起惡心。大和尚知汝。其道化感
物如此。自大教東來至澄而盛。」


【論曰。禪師璉曰。妙道之意。聖人甞寓之於易。由生
民巳來淳樸未散。則三皇之教簡而素。春也。及情
竇日鑿。則五帝之教詳而文。夏也。時與世異。情隨
日遷。故三王之教密而嚴。秋也。至周衰先王之法。
壞禮義亡。迨為秦漢則無所不至。而天下至有不
忍願聞者。於是我佛世尊入東土。示以性命之理。
[002-0118c]
教以慈悲之行。冬也。旨哉斯言。觀澄公區區西來。
當石勒季龍磣暴虓噬之際。而能憫物垂範。示以
玄言德祥。導以慈悲之行。卒使二暴革心。道化融
洽。嗚呼。天有四時循環以生成萬物。而聖人之教
迭相扶持以化成天下。厥有以哉。】


東晉



「敘曰。經云。三界無常。有為非久。晉氏之基魏室遠系。
及誅曹爽而絕其宗。設帝䇿而陳其續。金承土運曆
數在躬。平蜀而降大昊。昇平而布寬政。文既𠃔備。武
亦戢戈。百六奄臻。王官失守天下大亂。莫匪斯焉。于
時道俗崩離。朝不謀夕。寄政江表。法隨代興。沙門信
士於是攸集。故就紀之。別號東晉。元帝者。宣皇曾孫。
恭王覲之子也。諱睿。字景文。初生之辰。內有神光一
室盡明。白毫生于日角之左。累官都督楊州諸軍事
左丞相。懷愍敗後百官分離。或走江南或為俘戮。長
安失據帝幽平陽。江東于時忽有五日並出。都下勸
睿宜稱晉王。統攝萬機以臨億兆。愍帝崩後遂即居
尊。立元建武。因都建鄴。避愍帝諱。改名建康。先是泰
康二年吳舊將管恭作亂。太史伍振筮曰。恭即滅矣。
然更三十八年。楊州當有天子。至是果如其言。又秦
始皇時望氣者云。吳金陵山。五百年後當出天子。始
皇忌之。因發兵鑿金陵山斷。改稱秣陵。冀絕其王。凡
自政至睿五百二十六年。有晉金行奄君四海。又時
謠曰。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永嘉喪亂。宗室中唯
[002-0119a]
瑯瑘.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獲濟江表。而睿首基
為帝。將知受命上感天靈。欲跨輿圖下資地勢。地負
其勢。始皇鑿之而弗亡。天降其靈。劉曜殲之而莫盡。
爰自建武至于元熙。凡十二主一百四年。華戎道俗
譯經律論垂六百卷。而弘法之務至是特盛焉。


永昌元年。天竺沙門吉友抵建康。亟相王導見之曰
我輩人也。太尉庾亮.光祿周顗.廷尉栢彝一時名公
皆造門結友。聲名著搢紳間。甞對王導解帶盤礡。尚
書[千-┬+下]望之適至。友正容肅然。有問其故。對曰。王公風
道期人。卞令軌度格物。吾正當以此應之耳。桓彝欲
為友作目。久之未得。友曰尸黎密可謂卓朗。彝絕嘆
以為盡品目之極。大將軍處仲聞友為諸公器重。心
未然。及見不覺手足增敬。周顗為僕射。領選將入局
過。友嘆曰。為朝廷選賢得如君。真令人無愧耳。及顗
歿。友慰其孤。對靈作梵唄。清響淩雲。又呪語千餘言
而去。王導甞戲之曰。外國有君一人而巳。友笑曰。使
我如諸君。今日豈得在此。時以為名言。譯孔雀經。梵
名尸黎密。蓋讓王位出家。如吳泰伯然。


咸康六年。成帝幼冲。庾氷以元舅輔政。奏沙門應盡
禮王者。尚書令何充等議不應致拜。下禮官詳議。愽
士議與充合。而門下承水風旨為駁尚書令充。僕射
褚翌.諸葛恢。尚書馮懷.戴廣等奏曰。


世祖武皇帝以盛明革命。肅祖明皇帝聰聖玄覽。豈
于時沙門不易屈膝。[厂@既-旡-日+口*頁]以不變其修善之法。所以通
[002-0119b]
天下之志也。臣等謂宜遵承先帝故事。於義為長。水
固謂應盡敬下。制曰。夫萬方殊俗。神道難辨。有自來
矣。達觀旁通誠當無怪。況跪拜之禮何必尚然。當復
原先王所以尚之之意。豈直好此屈折而坐遘盤辟
哉。固不然矣。因久子之敬。建君臣之序。制法度。祟禮
袟。豈徒然哉。良有以也。既其有以。將何以易之。然則
名禮之設其無情乎。且今果有佛耶無佛耶。有則其
道固弘。無則義將安取。縱其信然。將是方外之事。方
外之事豈方內所體。而當矯形體。違常度。易禮典。棄
名教。是吾所甚疑也。名教有由來。百代所不廢昧旦。
丕顯後世。猶殆殆之為弊。其故難尋。而今當遠慕芒
昧依稀未分。棄禮於一朝。廢教於當世。使夫凡流慠
逸憲度。又是吾所甚疑也。縱其信然。縱其有之。吾將
通之於神明。得之於胸懷耳。軌憲宏模固不可廢之
於正朝。凡此等類皆晉民也。論其才智又常人也。而
當因所說之難辨。假服飾以凌度。抗殊俗之慠體。直
形骸於萬乘。又是吾所弗取也。諸君並國器也。悟言
則當測幽微。論治則當重國典。苟其不然。吾將何述
焉。充等重杭表曰。臣等暗短。不足以讚揚聖旨。宣暢
大義。伏省明詔震懼屏營輙共尋詳。有佛無佛固非
臣等所能定然。攷其遺文。鑽其旨要。五戒之禁實助
王化。賤昭昭之名行。貴冥冥之潛操。行德在於忘身。
抱一心之精妙。且興自漢世迄至于今。雖法有隆衰
而弊無妖妄。神道經久未有其比也。夫議有損也。況
[002-0119c]
必有益巨之。愚誠實願塵露之微增潤岱嶽。區區之
呪上裨皇極。今一令其拜。遂壞其法。脩善之俗廢於
聖世。習俗生常必致怨懼。隱之臣心竊所未安。臣雖
愚蔽。詎敢以偏見疑悞聖聽。直謂世經三代。人更明
聖。今不為之制無虧王度。而幽冥之格可無壅滯。是
以復陳愚誠乞垂省察。水猶以為不可。復下制曰。


省所陳具情旨幽昧之事。誠非寓言所盡。然較略其
大。人神常度粗復有分例耳。大率百王制法雖文質
隨時。然未有以殊俗參治恢誕雜化者也。豈曩聖之
不達來聖之宏通哉。且五戒之小善。粗擬似人倫而
更與世主略其禮敬耶。禮重矣。敬大矣。為治之綱盡
於此矣。萬乘之君非好尊也。區域之民非好卑也。而
尊卑不陳王教則亂。斯曩聖所以憲章體國宜而不
惑也。通才愽採往往備其事。脩之家可以。脩之國及
朝則不可。斯豈不遠耶。省所陳果亦未能了有之與
無矣。縱其了猶謂不可以參治。而況都無而當以兩
行耶。充等三上章執奏曰。臣等雖誠愚蔽不通遠旨。
至乾乾夙夜思循王度。寧苟執偏管而亂大倫。直以
漢魏逮晉不聞異議。尊卑憲度無或暫虧也。今沙門
之守戒專專然。及為其禮一而巳矣。至於守戒之篤。
亡身不恡。曷敢以形骸而慢禮敬哉。每見燒香祝願
必先國家。欲福裕之備情無極巳。奉上崇順出於自
然。禮儀之簡蓋是專一守法。是以先聖御世因而弗
革也。然天網恢恢疎而不失。臣等慺慺音婁以為不令
[002-0120a]
致拜。於法無虧。因其所利而惠之。使賢愚莫敢不用
情。則上有天覆地載之施。下有守一修善之人。謹復
陳其愚淺。願蒙省察。水議遂寢。


何充。字次道。盧江潛人。魏光祿大夫晏之孫。少以文
義見稱。初為王敦椽。敦兄含守盧江貪污。敦甞於坐
稱之曰。家兄在郡定佳。盧江士人稱之。充正色曰。充
即彼郡人。所聞異此。敦默然然。客皆為不安。充晏然
自若。丞相庾亮甞薦之於明帝曰。何充器局方槩。有
萬夫之望。若能總錄朝端為老臣副。及充拜尚書令。
推能用功。不私樹恩。世甚重之。初阮裕甞戲之曰。卿
志大宇宙。勇邁前古。充審其故。裕曰。我圖數千戶郡
尚未能得。卿圖作佛不亦大乎。卒年五十有五。其後
門世事佛甚精。厥孫尚之及點胤等。並建大義闡明
佛法云。


興寧二年。哀帝詔法師竺潛講般若于禁中。甞著履
至。殿中人聚觀。歎道德高風。初不省有市朝。時簡文
輔政。沛國劉惔徒鑒切甞遇潛於簡文座中。嘲曰道人
亦遊朱門乎。對曰。君自見朱門。貧道以為蓬戶。及辭
還剡山。支遁寓書求買洲小嶺歸隱。潛答曰。欲來當
給。未聞巢由買山而隱也。寧康二年卒。武帝下詔曰。
法深理悟虗遠。風鑑清高。棄宰輔之榮。襲染衣之素。
山居世外。篤懃匪懈。方賴宣道以濟蒼生。奄從遷謝。
用痛于懷。其賜緡錢十萬助建瑩塔。潛字法深。凡中
國勑葬沙門。自潛而始。
[002-0120b]


法師支遁。字道林。與謝太傅安.王右軍羲之厚善。安
守吳興。以書抵遁。略曰。思君日積。比辰尤甚。知欲還
剡自治。為之愴然。人生如寄耳。自項風流得意事。殆
磨滅都盡。唯終日戚戚遲。君一來以晤言消遣之。一
日千載也。及竺潛辭闕。有詔遁繼講法於禁中。一時
名士殷浩.郗超.孫綽.桓彥表.王敬仁.何充.王坦之.袁
彥伯並與結方外交。天下想見其標致者。劉系謁于
白馬寺談莊周。以適性為逍遙。遁曰。不然。桀跖以殘
虐為性。豈亦逍遙乎。於是注逍遙篇。學者宗之。王濛
甞極精思。作數百語詣。遁曰。與君別久。而君了不長。
何也。濛慚汗曰絳鉢之王何也。郗超甞問謝太傅曰。
遁談何如嵆中散。太傅曰嵆努力裁得半耳。又曰何
如殷浩。太傅曰亹亹論辨恐當杭衡超拔淵源。殷有
慚德。超後與親舊書曰。林公神理所通。玄拔獨悟。數
百年來紹隆大法。令真理不絕。一人而巳。太和二年
廢帝海西公在位。遁抗表辭還山。有詔資給敦。遣諸
公祖餞于征虜亭。蔡子叔者先至。近道林坐。適起而
謝萬亟趨其處。子叔還合褥。舉萬投諸地。萬曰幾損
我面。子叔曰吾初不為卿面計。其為當時所慕如此。
晚居山陰講維摩。許詢為都講。遁通一義。眾意詢不
能難。及詢設難。又意遁不能通。而賓主之難相尋無
窮。聽者多言自得遁旨。詰之輙失。著即色游玄聖.不
辨知等論。有遺其馬者。畜之曰。吾愛其駿耳。有遺其
鶴者。縱之曰冲天之物豈耳目玩哉。君子多其達。及
[002-0120c]
卒。戴逵過其塔歎曰。德音未遠而拱木巳繁計。神理
綿綿不與氣運俱盡也。


郄超。字嘉賓。少有曠世之度。談論義理精微。標志慕
佛加好行檀。大將軍桓溫辟為參軍。時王珣同府。珣
為主薄。超美髯。珣身短小。府中語曰。髯參軍。短主簿。
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謝安.王坦之詣溫府。溫先令超
臥帳中聽其論事。俄風動帳開。安笑曰。郄生可謂入
幕之賓。超喜隱遁。聞拂衣者必為起屋具器用遺之。
支道林每謂其造微之功足參正始。甚重之。又與汰
法師厚善。甞約先歿者凡幽冥報應當以相報。俄而
汰卒。一夕見夢曰。向與君約報應之事。今皆不虗。願
君無忘修德以昇濟神明。超繇是循道彌篤。因著五
戒文。其略曰。不殺則長壽。不盜則常泰。不婬則清淨。
不欺則人常敬信。不醉則神理明治。巳行五戒。便修
歲月齋戒。歲三齋者。正月五月九月。每月一至十五
日。月六齋者。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凡
齋日不得甞魚肉。不御妻妾。迎中而食。既中之後甘
香美味一不得甞。洗心念道歸命三寶。悔過自責行
四等心。遠離房室不著六欲。不得鞭撻罵詈。乘牛駕
馬帶持兵仗。婦人則兼去脂粉華鈿之飾。端心正意
務存柔順。齋者普為先亡見在知識親屬并及一切
眾生。當因此至誠㸦相感發巳則免罪苦。是以忠孝
之士務加勉勵。良以拯濟之功非在巳故也。」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二
[002-012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