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347 了菴清欲禪師語錄--(參學)一志 (master)


了菴和尚語錄卷第九



題䟦


師姪比丘 海壽 祖灊 等編


羅漢圖



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亦自淨佛土。
住世應真五百一十六開士。莫不皆然。若夫深山大
澤。實聖賢所都。決非凡夫肉眼能見。獨天台方廣。靈
異顯著。𦘕者得以圖之。然又烏得其彷彿哉。以要言
之。聚沙為塔。爪畫為佛。不失為入道之漸。況精妙若
此者乎。一衲寶之宜矣。苟能返觀自心之體。廣大悉
備。四聖六凡。由之建立。三昧六通。由之發現。乾坤日
月。江海山川。由之出生。便可掩卷一笑。余尚何言。


佛果禪師書



佛祖傳持大事。所謂三要正印也。自非根性猛利。智
願宏遠。曷致機感相應。而能荷負哉。歷觀先世。的的
相承。耀古騰今。輝天鑑地。豈苟然耶。法運垂季。人根
益劣。假名竊位。以芘無似之身者。比比有之。未免互
相欺誑。所學既巳無本。安知有建法立宗。剎生接物。
始終一節之要哉。拜讀佛果老祖所答詔公嗣書。不
勝感慨。竺芳首座。授受有自。惟勵精力行之。則古道
或尚可見也。


大慧和尚墨蹟



才高謗起。法盛魔強。此草堂以為妙喜南遷之兆也。
[009-0391c]
因思五祖謂能大師曰。夫傳法者。命若懸絲。今妙喜
帖中後語勿使天魔知之。又設巧便矣。可不慎哉。


參學兄弟。未有正見。而務外學。故先德有雜毒入心
之誡。老妙喜榜之於門。罰及隣案。在洋嶼一夏打發
一十三人。夫豈偶然。雪峯龍岩翁得此牓。時以示人。
不為無補。


妙喜親書別帖。是亦殘編斷簡。却有別峯無準兩代
古佛批判。二百年後得之。夜光明月不換於乎道德
之能。取重於人如此。而人自不能力致之者。又將奚
筭。


五尊宿真跡



天上無雙日。人間只一僧。此慈雲哭四明之語也。吾
於慈雲。無間然矣。妙喜隰州。同唱斯道於玉几太白
千載一時。不可復見玉山雖後於兩翁。而道德文釆。
曾不少讓。石溪能傳聵祖不傳之衣。亦一代宗工也。
此五真跡。生氣凜然。在在當有神物護持耳。


妙喜禪師聖徒首座二帖



少時閱大慧禪師廣錄。知參禪之難。觀聖徒顏公釋
難文。知為僧之不易。自是兩翁風度。常在心目間。明
公從妙喜於衡陽所得亦不少巳。甞以大禪稱之。逮
授衣之際。叮嚀戒飭。乃曰。如將梵位直授凡庸。你也
須生慚患始得。又知付授之難如此。近世庸妄。視同
兒戲。大法之微。有所自也。於此未甞不淚下。聖徒道
德才思一狐之腋。所遺敬如菴小帖詞語溫雅。筆意
[009-0392a]
精熟。無在而不妙也。德侍者其寶之。


宋孝廟賜佛照禪師御札



自昔帝王。存誠佛道者。蓋常有之矣。然而日應萬機。
兢兢業業。而不敢少忽。至於涵養圓熟。染淨不二。迥
離四病者。其惟孝廟歟。伏讀所賜佛照御札。敘所得
若此。後世臣子。不學無知。妄肆毀斥者。可憫也夫。


佛照禪師墨跡



栢岩為洞山下得一轉語好。遂開粥相延。則檀林無
雜樹也。育王以之故。能慎擇以警遊惰。又謂看經不
必多。但研窮法理。以悟為則。至於收拾精神。理會臘
月三十日生死公案。直欲攻其兄出淤泥而登彼岸
爾。老佛照此書。百世師法也。


別峯塗毒二禪師手澤



別峯塗毒其道德位望。並驅爭先。是皆人龍僧鳳也。
此偈此簡。皆肆口而說。肆筆而書曾不經意。深足以
發明言外之旨。彼膠於情識者。方以雕蟲篆刻為事。
覩之未始不茫然自失也。悲夫。


塗毒禪師墨跡



湛堂昔因決渠水濺衣。豁然大悟以白真淨。淨詬曰。
此中乃可容藞苴耶。今觀䇿禪師與勤道者小簡。纔
有肯重。便成滲漏之語。自得之妙暗合孫吳然元酒
大羮固非常流所能知味。大圓智公。不可謂不知人
也。


佛燈珣和尚墨跡


[009-0392b]


昔妙喜謂。佛燈為臨濟頂中髓。楊歧眼裡睛。棒頭明
殺活。喝下辯踈親。以此而罵佛罵祖。卒滅吾宗。於罵
天乎何有。贈規之偈。䑛犢之情。於此見佛燈。何異水
中撈月。識者辯之。


長靈卓和尚手帖



靈源出晦堂之門。其粹密巖正。真萬世師範長靈克
家子也。是以荷負正宗之心。咄咄不輟口。猶自謂筋
疲力苶。止可暖熱些些門庭而巳。若覔委托大緣。誠
未易得也。讀至此俯仰今古。為之慨然。至於應涉事
事與世相反。警救不逮。惟恐混而為流俗之旨。真藥
石之言也。


慈受深禪師偈



老慈受散慧林之席。為台山之遊。靈岩專使。於天封
寺訪尋得之圓照故隱。遂為中吳禪學都會。居三年。
而有蔣山之命不赴。四明太守以阿育王山招之。亦
不赴。未幾。蔣山專使再至。不得巳從其請。復還三佛
舊觀。吁。何其盛哉。及謝事歸洞庭包山。若將終焉。猶
於靈岩。似未能忘情。因其僧堂之落成。故有我亦老
來思舊隱異時去借板頭眠之句。余晚生無狀。備員
洒掃者三年。覩境懷人。實深仰止之歎。覺維那出視
手澤。謹拜手以識。


應菴和尚送中峯偈



堆雲鉢袋子。巳是當面拈出。因甚却道未曾分付。所
謂。吾有末後著。待歸要汝遵。元來老子。得與麼絮。拜
[009-0392c]
觀此卷。不覺凜然。


張魏公所書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梵語也。此翻大智慧到彼岸。所
謂。達佛心宗之徑也。觀自在即能行之之人也。照見
五蘊皆空。即此智慧之力也。度一切苦厄。即到彼岸
之時也。至於空色互明。理事俱遣。即佛與眾生同一
體。處處皆同真法界。受用自在三昧也。紫岩公印心
於佛果。擴充於妙喜。以之致君唐虞。中興王業。觀其
腕頭。盛有回天之力者。其觀自在之流亞與。故其筆
是經。以壽後世。即自覺覺他之道。無有窮也。然未易
與儒墨自卦者議。


陸放翁所製無用禪師語錄序



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兼而有者。是為德山臨濟。
觀其棒喝交馳。主賓互換。莫非揭示此个宗旨。豈下
劣種草。所得而與哉。老妙喜於圓悟室中。得此機用。
應菴謂其黑漆竹篦。掀翻海岳。從頭打過。雖是死馬
醫。就中要妙。固是抓著渠痒處。劄著渠痛處撿點將
來。大似普州人送賊。天童全禪師。出妙喜之後。啟迪
學者。用而無用。語錄行世。未始有言也。今覽陸務觀
所作序文。提水放火。大段可畏。至於識破韓潮州。正
是說得宜其與無用同參者矣。雪間寶此遺墨。慕賢
尊祖之意。歷歷可佳。夫豈徒為耳目之玩哉。


密菴和尚墨跡



密菴老祖。任少室正宗之寄。鼓一破沙盆。震驚天地。
[009-0393a]
若塗毒鼓然。宜其燕坐高堂。四事供養。以應來學。而
猶不免於持鉢奔走。艱難萬狀。吾不知造物之待人。
固如何哉。豈必欲其顯發吾先佛軌儀。以為後世竊
服踞位。妄自尊大者之戒乎。燈侍者當視其跡明其
心。則破沙盆遺音可繼也。


松源老祖家書



澄照天寧。迫而後進。緣法不順。飄然去之。方事歸寧。
遽聞師訃。哀慕追修。克盡孝道。觀此幾著。則其平生
事事可法也。宜其位冠諸方。德尊百代中峯臨行。囑
以編集語錄。付以法衣一頂。此衣昔楊岐以付白雲。
三傳而至妙喜。喜不付諸子。而付其姪應菴。應菴再
傳而及師。所云此个擔子。實難承當。而明告其親者。
亦欲其知責任不輕也。所謂。在家出家。各有所務。不
能兩全者。乃謙之至耳。豈有承父之命。出家弘法。光
明盛大若是。而於其親。猶有遺恨哉。特不能區區盡
懽於菽水之奉。然而立身揚名。以顯父母。雖曾閔之
孝。無以易也。烏在而不全乎。若夫用黑豆法換盡天
下衲僧眼睛。使東山正宗。與天地相終始。固非不肖
孫所得言其彷彿矣。此書流落叢林。百有餘載。卒為
永嘉昱首座寶而有之。遂為傳家之劵。雖萬金不售
也。以法義出以相視。頓首九拜。謹誌乎下方云。


中峯老祖廣錄



五年前溫之能仁昱首座。携所蓄鷲峯聵祖所寄父
親之書。來靈岩求䟦。其中正言密菴和尚書至。俾其
[009-0393b]
編次語錄。又付以楊歧之衣。遂有此箇檐子。實難檐
荷之說。今此錄。乃是未經刪定者。較之刊本。十無二
三焉。枯禪以付寂窻。窻付梅屋屋。授之道場晉翁。翁
死不得其傳。保寧祺藏主。偶於南屏亡僧故紙堆中
獲之。珍祕有年。茲以相示。且命志之。因謂之曰。爾為
直下子孫。蓋物有所屬耳。豈偶然哉。然鴆毛落水魚
鼈俱死。於此換却髑髏。不消一滴。尚其勉旃。


無準和尚筆蹟



五祖下出三佛。佛眼最為謹密。日用唯恐有失。故切
切自省如此。老無準書之。豈無意乎。不幸脫去前二
段。環溪能補之。知父莫若子。在首座寶其迹而究其
心。則不虗矣。苟徒尚其迹而遺其心亦何益於事哉。
余因是跡觀是心。而作是說者。且以自儆而復儆在
也。


正續老師居五峯。法席之盛不下妙喜時也。眾多粮
少。而重罹回祿。故奔走四方。不能自巳。伏讀此帖。可
以想見其曲折。苟非以荷負正宗為心。則安能籧篨
若此耶。近世羨癡福。踞大方坐圍千眾。口無所說。心
無所思。傲然自足。以謂師道之尊。莫過受用隨意而
巳。安知有荷負正宗之說哉。吁。


西丘和尚朴翁禪師吟藁



佛照禪師居鄮峯時。道福相勝。學者景從。天目老祖。
上方朴翁。尤嶄嶄出頭角者。老祖因僧自薦福來。聞
松源舉風幡話。豁然有省。徑有鄱陽之行。朴翁晚年
[009-0393c]
亦為葛天氏之民。今觀兩翁中見鄮峯途中唱和之
什。因記得黃龍出泐潭遇慈明時事。惜無懷翁不得
而與焉。紛紛末流。尚以詩之江拙。而議其跡之不齊。
是何足以語至道哉。


此菴師祖手帖



育王師祖。老腕有回天之力。一洗澆漓。頓還淳古。所
與妙勝長老小帖。雖尋常數語。無一點俗氣。而況筆
意精妙不可及。啟侍者既入保福一菴之室。寶之宜
矣。


山寮雜言



岳林栯堂禪師曰。靈源大士居昭默。橫川老師居山
寮。高風相去三百載。人世南朝自北朝。烏虖堂翁巳
為古人。此偈殆將無聞。敬書於固侍者所藏山寮雜
言之後。使觀者知先哲所存也。


溫日觀手書大慧禪師過移忠小詞



妙喜過東坡影堂。作偈云。力將正說排邪說。夢到黃
州與惠州竹屋數椽容老貌。大江千古只東流。今觀
過秦檜之墓則云。路傍一對新華表。見說昔年官不
小。爭知道冷煙寒雨埋荒草。其發忠正誅奸邪。乃天
性之常。或謂。妙喜游乎方之外。而未能絕世俗之好
惡。是豈知師哉。日觀書之。以傳於世。其知師者乎。


幻住禪師贈高麗瀋王十偈



懶殘方出芋魁。無暇為天使收涕。趙州危坐一室。莫
知二王在前。千載之下。稗沙門失其所守。汲汲於公
[009-0394a]
卿長者之門。烏知兩翁不動聲色。卒能致宗門于九
鼎之重哉。今觀幻住之於瀋王。庶無愧古人耳。十偈
之作。各有深旨。語溪壽上人。求余著語。時當初夏。槐
陰晝清。一展玩間。不覺師子岩壁立萬仞。矍然起立。
卷而還之。


古林和尚小參



休居老人。平生說法如雲如雨。而實無元字脚可得。
澤維那。何從得此紙。踊躍珍祕。不翅夜光明月之珠。
持以示余。所謂向上更有事在。露出師子爪牙。其間
別有商量。未免當門按劍。於乎只者靈鋒。阿誰敢擬。
後三十年。當有於此喪盡伎倆者。庶幾可以同唱下
水船曲子也。


江山萬里圖



未達境唯心。毛端萬里。達境唯心巳。萬里毛端。作是
盡者。政如世人追憶夢事。於諸夢境。作真實想。以夢
意識運夢筆。寫夢所見。高為山岳。深為江河。險為劍
閣連雲。惡為瞿塘灔澦。城邑聚落。舟車往來。煙雲蔽
虧。千態萬狀。能作所作。均一夢中。復有夢人。覩相生
愛。而珍玩之。噫。三界擾擾。孰非夢耶。本淨明妙。誰為
覺者。我作是說。當有拊卷而作者矣。


孤雲翁書雲峯禪師小參



昔黃太史謂。雲峯悅禪師之語。青山白雲開遮自在。
碧潭明月。撈漉方知。今觀孤雲所書小參。不啻青天
怒雷。霜弓劈箭。讀未終卷。幾何不膽飛心碎也。倘或
[009-0394b]
皮下無血。眼裡無筋。究竟總成虗設耳。何山壽藏主
得之。出以相示。政須猛省力行。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劄斷此老舌頭。則不妨與天下衲僧。出一口氣矣。


佛果老祖示冲老法語



佛果老祖。圓悟如來無上知見。如麗天杲日。故其所
說。了無疑滯。使夫聞者見者。身意及心。皆同灰燼。然
而咳唾掉臂。盡是祖師西來意。豈虗語哉。觀此七段
法語。何止特為嵩少冲公發耶。政如閙市裡颺碌塼。
著者當自知耳。



題䟦


癡絕和尚書應菴師祖法語



此吾應菴老祖。示作禪者之語也。癡翁因偉上人之
請而書之。偉亦佳衲子與。流落叢林。僅二百年。雖紙
墨微蠧。精彩猶新。四明臨藏主能寶之。而求余題。二
宗師三學者。出處有後先。而所存一也。以古視今益
重余之感慨。


靈源癡絕二禪師二帖



黃龍昭默禪師。德尊一代。雖士大夫登其門者。未甞
假以辭色。觀此慰帖。謂既了大事。必閑居味道內遣。
則亦入室之人也。若夫。言簡而意足。善於文字者皆
[009-0394c]
能之。必欲見此老人。當在此帖之外著眼可也。癡翁
所示道書記法語。病多諳藥性。經驗始傳方。習藏主
其深味之。


陸放翁小簡



放翁先生。南渡師儒也。雅從育王佛照。徑山別峯塗
毒。靈隱松源老祖遊。其深得吾宗之蘊。故發而為翰
墨。猶虎而角者也。此帖特其土苴緒餘。而覽者方且
贊詠之不暇。苟知其大全之體。豈又當如何哉。


陸放翁所作海淨大師塔銘



東坡先生。平時不肯與人作塔銘。其與俗儒之索米。
作佳傳者。蓋有間矣。若使如放翁為此海淨大師之
文。略無愧詞。雖作何傷大體耶。


了菴和尚語錄卷第九



嘉興路萬壽山南堂四禪菴師姪比丘祖灊。募
緣入梓。日東比丘海壽書。天台周東山刊。時至
正已亥春起手。明年庚子春畢工。


應安戊申重刊京臨川禪寺。

No. 1414-B


慈雲普濟禪師了菴欲公行道記
翰林學士亞中大夫知制誥兼脩國史金華宋濂撰
[009-0395a]


至正癸卯秋八月二十五日辛酉。了菴禪師示寂於
嘉禾千佛慈雲塔院。九月朔日丁卯。闍維菩提園中。
當火之方熾。有紅白二圓光。盤旋龕頂。浮空而滅。及
火餘頂骨舌根齒牙俱不壞。設利滿地。不可以數計。
七日癸酉。其從子比丘祖灊。遂奉函櫝。啟塔而藏焉。
生平行業。既見國史危公所撰銘文。其得法大弟子
文康。復謂師之道德。正而明。慈而能威。坦坦乎八達
之通衢也。皦皦乎行天之素月也。鞫鞫乎啟蟄之震
霆也。初何厭乎言之詳。千里致書。徵濂為行道記。會
濂總脩元史。久未暇為。文康將住福之開元。必欲得
濂文以行。乃申前請為尤力。濂不敢辭。禪師諱清欲
字了菴。族朱氏。台之臨海人。世居大雄山下。大父元
善父松孫。皆為善士。其母黃氏。夢沙門飛錫而至。既
寤生師。九歲而孤。隨仲父茂上人。入雙徑山為童子。
年十六。依虎岩伏公。試經得度。希白明藏主。自育王
來。一見以法器期之。提誘辯詰。無所不至。且謂之曰。
子氣銳甚。非佛性茂公。不足為子師。今在蘇之開元。
曷往見之。師即謁佛性。佛性問云。近離何處。師云。徑
山。佛性云。船來陸來。師云。二俱不涉。佛性云。汝安得
到此。師便喝。佛性云。雖是後生。却堪雕琢。他日佛性
又問。汝豈不是徑山來。師云。是。佛性云。山上有鯉魚。
井底有蓬塵。作如何會。師云。和尚何處得此消息。佛
性云。欽師因何猶被馬師所惑。師云。不可少和尚一
分。佛性云。參禪須是此子方可。師乃掩耳而出。師自
[009-0395b]
是前後際斷。疑情盡釋。動靜之間。無非妙用。繼往從
東嶼海公於楓橋。東州永公於虎丘。二公皆一時宿
德。名重東南。與師相扣擊。見師吐言。如青天白日。氣
象鮮朗。了無染著。或謂擔荷正法。將於師是賴。師之
聞譽。翕然聞於諸方矣。皇慶初。佛性被上旨。復居開
元。四眾推師。為入院侍者。繼司藏鑰。居亡何。還栖徑
山。虗谷陵公。從大仰來主其席。選師為後堂首座。江
南行御史臺。具書幣延佛性。住建業之保寧。師與佛
性。分座說法。臺之大臣。聞師提引。頂禮贊歎。謂得未
曾有。天曆已巳。出世溧水之開福。元統癸酉。遷嘉興
之本覺。一坐十春秋。帝師大寶法王。尤企師之道。賜
以金襴法衣。及慈雲普濟禪師之號。湖之巨剎。有訟
於行宣政院者。鑒察御史檄師讞之。師曰。吾林下人
耳。豈能效法家之深刻哉。即日升堂檛鼓。退居寺之
南堂。御史大夫高公特枉駕過師。謂之曰榮名。人之
所尚。師何弃之如土芥耶。嘉嘆久之而去。至正乙酉。
起應吳中靈岩之請。閱三年復歸隱南堂。未幾寺燬
於兵。南堂亦不存。師處之怡然。祖灊念師無所栖止。
謀於[橘-矛+隹]李亭之北三里。築室以居師。師不得巳從之。
即所謂慈雲塔院是巳。師凡三坐道場。緇素瞻依。如
逢古佛出世。香華供養。所至雲擁。師日以最上一乘。
相與激揚。霆馳飈行。絕無留礙。其高者則纏縛頓解。
一超直入。其下者則有所持循。而不涉末伽外道之
見。利益所及。可謂鴻且愽矣。然於世相事為之際。亦
[009-0395c]
未甞不經意。所蒞之處。棟宇壓者新之。器物闕者補
之。侵疆之久者歸之。早夜孜孜。唯恐有不及。辛丑之
夏。江浙行省左丞相康里公。遣使者起師。將使領大
伽藍。師堅臥不動。作三偈酬之。有軒蓋林中不得來
之句。丞相知其道高。不敢強。師日坐松雲間。如出水
蓮華倚風獨笑。而不知老之將至。其參學祖杲請續
雪竇拈古之作。師初峻拒。巳而曰。道本無言。然非言
不足以顯道。為著一百則授之。一旦感微疾。默而不
言。方索筆書偈云。七十六年。無後無先。聖凡情盡。明
月中天。適通守陳公時來候疾。謂師曰。和尚東南大
法幢也。時既至矣。能無一言啟迪我輩乎。師瞪目大
笑。聲振百步外。遂泊然而逝。闍維之夕。送者幾萬餘
人。無不摧慕。嗚呼。若師者可謂一代之偉人者矣。師
慈和粹冲。不立城府。接人渾在春風中。遇事有不可
為。輒萬夫不能奪。然惓惓於大法。唯恐其失墜。方佛
性續修宗門統要之書。師力勸同袍良猷相成之。至
今盛行于世。師世壽七十有六。僧臘六十。度弟子若
干人。其參學門人。分燈海內者若干人。夫自教外有
別傳之旨。竺乾聖人心法。授之東土諸師。歷年既多。
不能無弊。至於宋季。纖巧卑陋。厭厭如欲絕之人。生
氣殆盡。橫川珙公特起於衰微之際。如大獅王哮吼
一聲。百獸為之震掉。君子謂之佛道中興。橫川示寂。
佛性以偉特之量。紹而承之。佛性入滅。而師以慧辯
之學。演而昌之。三世之間。重徽疊照。揭日月於中天。
[009-0396a]
作舟航於東海。猗歟休哉。向使橫川無賢子孫若師
者。出一再傳間。或失其真。未必光明俊偉若斯之盛
也。濂雖不敏。竊獲師三會語觀之。益知叢林所評。辯
才無礙類妙喜。機鋒峻拔類德山雲門者。當可信不
誣也。於是備書師之群行。勒諸堅珉。而復述伽陀一
章以贊之。其辭曰。


「 大哉諸佛涅盤心
 徧覆三千大千界
 迦葉拈華微笑間
 三際洞然一時了
 菩提達磨流真丹
 掃空義學一不立
 此如長空孤月朗
 萬水千山皆見月
 此如空谷傳音聲
 欲覓其蹤無處所
 此如春行大地中
 物物生成匪雕刻
 是為如來光明藏
 諸相無不具足故
 更無一相之可見
 大法久傳弊則有
 厖襍叢濊可怖駭
 流入末伽外道類
 橫川起執摩尼珠
 放五色光照群有
 銷彼黑暗如紅日
 佛性繼之得真印
 九逵雖異車轍同
 伊誰振錫乘願輪
 托胎直至大雄山
 中吳一見即相契
 水陸二塗俱不涉
 及至機鋒相觸時
 如逢金剛王寶劍
 掩耳急走無留行
 自茲出語絕功用
 無邊功用總現前
 初無一事可指名
 三坐道場振法音
 海潮東來極澎湃
 無敢舉目睨視者
[009-0396b]
 時來欲入般涅槃
 示以一默顯法相
 默中有聲如怒霆
 大笑直振於林木
 有因音聲而入者
 亦可直到解脫門
 矧於聲聲未甞聲
 方信無聞無不聞
 圓光浮空共盤旋
 設利纍纍向空聚
 窣堵波中藏靈異
 天龍八部共護持
 達磨之道大以彰
 豈非法力所攝故
 大風則止有縣讖
 燈燈續𦦨願無窮
 我今頂禮述贊詞
 一切眾生起誠信」


No. 1414-C



蘇州靈岩了庵清欲禪師。別號南堂遺老。台之臨海
大雄山朱氏。母黃。九歲而孤。仲父茂上人引登徑山
為童子。依虎岩試經得度。受具。希白明藏主亦師之。
叔父自育王橫川會中來。一見以法器期之。提誘辨
詰。無所不至。謂曰子氣銳甚。非佛性不足為師。今在
蘇之開原。往見不可後。師即謁佛性。性問曰。近離何
處。師曰。徑山。性云。船來陸來。師云。二俱不涉。性云。汝
安得到此。師便喝。性云。雖是後生。却堪雕琢。他日性
又問。汝豈不是徑山來。師云。是。性云。山上有鯉魚。井
底有蓬塵。作麼生。師云。和尚甚處得這消息來。性云。
欽師因甚猶被馬師惑。師云。也少和尚一分不得。性
云。參禪須是些子始得。師乃掩耳而出。皇慶初。佛性
[009-0396c]
被旨復住開原。師為入院侍者。繼掌藏教。還徑山虗
谷陵選為後堂首座。佛性遷建業保寧。分第一座。說
法。天曆乙巳。出世漂水開福。元統癸酉迁嘉禾本覺。
帝師大寶法王有旨賜金襴衣。并慈雲普濟禪師號。
居十年退居南堂。至正乙酉應中吳靈岩請。衲子聞
風而萃。室中垂語云。文殊普賢起佛見法見。貶向二
鐵圍山。則固。是且道釋迦老子還有過也無。良久云
休。上堂。一大藏教束之高閣。長期短期。無繩自縛。莫
更紛紛紜紜。直須洒洒落落。楊岐一頭驢。只有三隻
脚。潘閬倒騎歸。攧殺黃幡綽五味拈來饡秤鎚別有
香風滿寥廓。喝一喝。上堂。前無釋迦。後無彌勒。中無
自已。鐘樓上念讚。床脚下種菜。甜瓜徹蒂甜。苦瓠連
根苦。閱五載復歸南堂。時江浙行省丞相。遣使延請
師。堅臥不起。作三偈答之。有綠蘿窓下垂垂老。軒蓋
林中不得來之句。癸卯秋八月十三日。感微疾默而
不言。至廿五日索筆書偈云。七十六年。無後無先。聖
凡情盡。明月中天。適通守陳公元禮來候疾。謂師曰。
和尚東南大法幢也。時既至矣。可無一言啟迪我輩
乎。師瞪目大笑。遂泊然而逝。闍維火未盛。有紅白二
圓光。盤旋龕頂。良久浮空而滅。頂骨舌齒俱不壞。舍
利無筭。姪僧祖灊等。収而藏之南堂即千佛塔院。
[009-0397a]

No. 1414-D



敬觀
了菴禪師禪錄。如獅子王哮吼。獅子兒聞之。悉皆勇
徤。三世諸佛窺覷無門。六代祖師[谷*斤]額有分。擲大千
於方外。納須彌於芥中。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盡在是
矣。


至正丙戌莫春前育王老師弟 正印 拜題

No. 1414-E


南堂和尚語錄續集序
中至仁澹居藁


古林禪師出東南。以無礙辯才。開大法施。使臨濟之
道。震耀天下。若雷霆。若日月。真所謂命世宗師也。嗣
興者南堂禪師。尤能大其聲。以鳴其道。三坐道場。學
者雲奔海馳。學士大夫。莫不聞風起敬。雖退。而聞處
猶蟻慕而不釋也。師咸酌其機器。飫以禪悅法喜。俾
各怡然自得。釋然心悟而去。故禪師  言滿天下。
甞有集而刊之者矣。今日本壽上人。又以其遺餘。續
鋟諸梓而傳之。乃徵予言。以弁其首。因得詳而觀焉。
其辯悉類妙喜。其峻峭類德山雲門。其雄偉如怒猊
[009-0397b]
擇石。金翅擘海。其神變超忽。如泰山之雲。始於膚寸。
不崇朝而雨天下。其浩愽汪洋。如江如海。茫乎其莫
涯涘也。嗚呼盛哉。其源盖有自矣。宋季有大禪師。曰
橫川珙公。倡松源西丘之道于育王。當是時。天下之
言禪者。惟浮靡纖巧是尚。其弊有不可勝言者。禪師
奮起。一變時習。俾宗綱復正。卓然还禪道於高古。至
今學者遵之。以為楷模也。一傳而古林。再傳而南堂。
信乎世濟其美者矣。嗚呼盛哉。不有岷嶓於其前。孰
能江漢於其後歟。茲因上人之請。特著其授受源委。
以昭示末葉。使知有所宗仰焉。禪師天台人。名清欲。
号了庵。脫築南堂於醉李之本覺。以佚其老。學者不
敢名。遂以南堂稱之。壽其猶子也。愿而好道。乃吾友
竺仙仙公弟子。仙嗣古林。道化盛行日本云。



無言住能仁江南堂疏



「 皇天曠蕩
 麗日月以長明
 厚地渾沉
 振江河而不泄」



「 故知大法所繫
 實有斯人存焉」



某 學冠九流。


德尊一代。


「 肆辯袞袞
 若百川之赴滄溟
 有陣堂堂
 如眾峯之繞天柱」



「 回狂瀾於既倒
 栗棘蓬金剛圈
 洗佛日以重光
 蓬蒿箭鐵絲網」


[009-0397c]


「 從渠吞透
 屬我箕裘
 盍登故丘而謁舊廬
 四海交明屬望
 抑下喬木而入幽谷
 一時公論攸歸」



「 龍湫宴坐鴈蕩經行
 飛天華之蔌蔌
 鴛渚凄凉鷗波浩蕩
 渺煙水之重重」




一宗主護國同門



茲審 前席台之天封一宗和尚。高臨西菴。下視
塵世。本路諸山。虗護國名剎用選法共聞。


院堂以起之。檄文既至。而公不少屈。如法道何。吾
黨敬用聰公排闥故事。緝詞以激其勇。庶幾幡然
而作。幸莫大焉。


「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三峯巋然上雲雨
 梧桐生矣鳳凰鳴矣
 百鳥不敢啼春風」



「 此菴聯佛果之燈
 握全機而正斯席
 堆雲佩虎丘之印
 分半座以固宗盟」



「 清振一時
 曾謂境因人勝
 話行千古
 抑知人以道尊」



某 眾香薝蔔之英。


列宿景星之瑞。


「 入甘露室
 黑豆法早得其傳
 樹金剛幢
 破沙盆重增高價」



「 有是父宜有是子
 難其弟亦難其兄
 何期季世之間
 膺公選踞雄剎
[009-0398a]
 見此一門之盛
 著錦衣輝故鄉」



「 所至蔚有成功
 誰不爭先快覩
 膏車秣馬
 喜動乎中
 同氣連枝
 言之罔既」




則方岩住圓覺三宗



「 教有辨臻禪稱璉嵩
 東坡紀熈豐人物
 野入青徐雲連海岱
 大元混南北堤封」



「 空五天竺缺而取耆英
 善彈冠相慶
 與無上法王而同教授
 喜解絃更張」



某 真碧落碑。


是古罍洗。


「 十萬胸中燈火讀
 陶冶一乘
 五千卷內名句身
 筌蹄諸部」



「 優鉢示明時之瑞
 不離教乘而超越教乘
 白蓮敷浩劫之春
 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



「 故復進出一頭地
 在我輩流
 寧較等差於名位
 只堪捧腹」



「 四眾觀典刑出處
 攬轡慨垂
 一身佩佛法安危
 矢詞羅扒」




石室住育王



「 大覺一疏而來
 高風未泯
 妙喜兩居此地
 芳躅愈光」


[009-0398b]


「 是為栴檀叢林
 固合龍象圍繞」



某 具透關眼。


用劈箭機。


「 驅萬象於筆端
 文章有印
 驗來機於喝下
 縱奪臨時」



「 出海門國觀浙江潮
 閱卷狂瀾之既倒
 踞飛雪岩指烏石嶺
 抹過疊障之崚嶒」



「 是五世三大老故家
 乃四明八吉祥勝地」



「 振頹綱爭須敏手
 物論攸歸
 揚大教欲赴昌時
 且評有在」



「 上延睿筭
 下副輿情」




南堂住靈岩嘉興諸楚石疏



「 車之用在輪
 輪不滯則周行天下
 鑑之功照物
 物無遺而炳現目前」



「 兩忌取捨之心
 天人列請
 一泯異同之論
 泉石增光」



某 衣得其傳。


辯如所證。


「 碌碌盆盎古罍洗
 偈千言不少衰
 啾啾烏群孤鳳皇
 金百煉無重鑛」



「 住山久矣
 傳舍眎之
 靈岳降靈
 宜踞靈岩之頂
[009-0398c]
 法身說法
 普聞法界之中」



「 仰瞻南斗愈明
 旁挹太湖非小
 青山步障
 贈君二百里之白雲
 紫玉茶鍋
 分我三萬頃之明月」



開南堂和尚語錄板



「 天目再傳而得休居翁
 如師子踞地百獸震駭
 開福一出而迁靈岩主
 若洞庭粘天萬派混流」



「 故駕馭昂枿之人必慕了菴
 殺活擒縱
 凡鑽仰堅高之士願栞語錄
 代別拈提」



「 明明照古照今
 此日不綉諸梓
 的的契佛契祖
 他時慮失其真」



「 昔汾陽現入傳燈
 勸動西河道俗
 況海內移多君子
 樂轉南堂法輪」



「 會齧鏃機
 展揮金手」




了菴和尚續集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