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85 天樂鳴空集-明-鮑宗肇 (master)


天樂鳴空集卷中
山陰天鼓居士鮑宗肇述
靈峰蕅益沙門智 旭定
會稽石梁居士陶奭齡
秀水止菴居士王起隆 閱


事理融通乘戒兼急



有理而無事為偏小有事而無理為凡夫從事入理
從理得事為漸次亦名頓中漸漸中頓即事達理即
理是事為圓頓是故但行持戒課誦等法而不見心
體此有脩有為不出生死不證涅槃名凡夫有事而
無理也厭喧求靜棄相柝塵專尚觀空不興萬行此
事外之理雖出生死妄證涅槃而不見法界全體名
小乘有理而無事也或有持誦勤苦廣行眾善不為
自求或專注一法純一無雜而忽然契悟者此名從
事而入理也亦有稍達空理少見法身解得萬法是
心而力量未具習氣未除必藉持戒念誦六度萬行
等法對治令習氣漸薄法身漸廣分分證入者此名
從理而入事也此二種俱為漸次若一解千從徹法
源底一聞千悟獲大總持持戒破戒都是大解脫法
門殺生護生總屬不思議三昧鑊湯爐炭隨處安閑
華藏娑婆任渠變幻化無窮而了無朕跡一華開發
而大地全春不屬次第豈有後先法界混融誰分凡
聖法本如是何用功夫舉一毛頭重重無盡讚不可
及嘆莫能窮事亦得理亦得事理交徹亦得事理俱
奪亦得事理無礙亦得此係最尊最貴絕妙絕倫大
解脫王三昧圓頓無上法門也佛教深廣機器差別
若此可見圓頓之法佛祖所尚而罕遇其器故華嚴
[002-0483a]
經曰末世一切群生類少有欲求聲聞乘況進而求
緣覺者求大乘者又進而信此法者為最難是以種
種稱嘆罕遇其器乃今之稱圓頓者無事亦無理不
持戒念誦亦不習定觀空不斷煩惱無明亦不達萬
法根本一解千從茫無實證倣乎事事無礙實乃放
縱六情見脩持勤苦者笑為有漏遇觀空習定者斥
為小乘恣行貪慾謬飾大乘不避因果駕稱無礙以
持戒行善為凡小則破戒行惡反為菩薩矣恐圓頓
未必如是也且釋迦首傳即飲光尊者得圓頓之髓
無過此矣然飲光稱少欲知足苦行頭陀嚴淨毘尼
弘範三界未嘗聞破戒不循佛律也自阿難以至達
磨神光以至六祖燈燈相續馬祖百丈臨濟德山俱
係佛祖的骨子孫證最上圓頓法未嘗不奉戒律也
夫事事無礙法界本出華嚴教海深得華嚴之旨者
莫如杜順賢首棗柏清涼諸大士清涼則以十願律
身歿後有梵僧取其兩齒歸西供養稱華嚴菩薩棗
柏雖放曠不拘然造大論則虎擇地龍出泉夜則齒
頰放光晝則天女獻供其餘杜順賢首等俱係不可
思議自有傳記未嘗不奉戒律毀佛儀也古之圓頓
若此今之圓頓若彼豈逆行大菩薩超過飲光達磨
等而非肉眼能測耶若然則逆行菩薩何多多若此
而如來於華嚴會上乃嘆難得其人耶眾生無始惡
習濃厚若不以戒律對治則無明現行若逸馬無控
故初機後學必當理事兼資乘戒俱急且如來明示
曰雖有色族及多聞若不持戒猶禽獸夫有事無理
之凡夫雖未證聖尚在人天道中若理事並廢而冒
名圓頓詐現大心非但不脫生死必墮泥犁惡道今
[002-0483b]
雖輕凡夫小乘異日在鑊湯爐炭之中劍樹刀山之
上骨肉虀粉神識昏迷求瞬息安閒不可得況望凡
夫小乘哉斯時也斯報也即目前之詐現大心冒名
圓頓者之自取也誹毀戒律不莊嚴萬行故也噫不
期圓頓之害也如是。


斷妄想



天下無真主則群雄紛爭而人皆盜賊矣有真命出
則群雄歸附而兵革銷盜賊皆赤子也謂必盡除盜
賊而後天下平愚矣豈有一人獨帝皇耶今之斷想
念者類是妄見意識紛馳須欲除斷又錯解佛言永
斷無明方成佛道等句借使斷得高則墮在滅識凝
神無想天上低則化為土木金石空散銷沉故曰雖
為善因反招惡果況未必斷乎故但要心王透露則
意識根塵悉皆寶藏變化不測應用無方諸佛菩薩
以此莊嚴佛剎以此廣度眾生以此興慈運悲為普
賢萬行以此大作佛事為華林苑囿若欲除斷則空
空寂寂為枯木死灰為石人木偶天下安有此死佛
耶永明大師曰佛者生氣也將此活潑潑地生氣捏
殺以求作佛正猶斬頭覓活豈非大愚有識者務在
心王透露則如真命出而群雄銷永無生死之患矣。


妄想真如辨



妄想真如古來難辨任之成生死除之斷佛種學人
至此悉皆迷悶且古語相似者極多相違者亦有故
曰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也馬鳴曰若離於念名
為得入真如六祖以無念為宗又曰心性不起即是
大智慧光明義遍照法界義老龐曰金多亂人心靜
見真如性法句經曰若能心不起精進無有涯又曰
[002-0483c]
防意如城藏六如龜又曰無念即正有念即邪又曰
無心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如是言句似有念而
令人不起者永嘉曰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
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蚤晚成棗柏曰一念
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又曰分別揀擇正是
文殊大智永明曰若欲斷念猶如治目翳者連睛珠
而去之又曰妄想興而涅槃現塵勞起而佛道成如
是言句又似即念便是而不可除斷者且俱係佛祖
之言孰可向背學人離之成過即之又非將何為脩
進法門乎夫所謂妄念者乃係不見心體意想攀緣
執有前境耳起信論詳說起念根由無明不覺而忽
生三細六麤之相故真心遂隱念念相因此為妄念
何稱為妄以其無體無性不真而不常住剎那生滅
妄執是有當體全空故稱為妄眾生無始以來生死
輪轉皆為此耳故佛祖種種教人離之而勿起也夫
所謂離者了知妄體本虛性自離者不必更離何則
以麤相觀之念念不住豈非離也細而觀之馬鳴所
謂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其念念遷變即生滅門也
謂諦求色心等法十方諦求了不可得則念本無念
念本無念則念自離矣豈有念而可離之當此諦觀
初見有念即生滅門也念本無念則真如門顯矣是
六道眾生妄見生死而不知本無生死也既入真如
知念無念念自性離故知無念而見有念此即成妄
既知念自無念則念念無礙念念真如即此便成文
殊大智此時名離念亦可即念亦可離念便是即念
即念便是離念無二法無異時也以離念言故曰心
性不起即是大智光明義遍照法界義無念為宗種
[002-0484a]
種句意也以即念無念言故曰一念相應一念佛妄
想興而涅槃現等種種句意也能達心體者聞離念
等語即是有念等句聞有念等語即是離念等句四
通八達七縱八橫我為法王於法自在非虛語也如
大海水波即念也波相本虛全體是水則在波之時
即是水不必除波而見水在水之時即是波不必除
水而見波也乃知波即無波無波即波無波之波波
何礙水波不礙水則水不礙波兩既無礙則波水混
融互相交徹故曰水窮波末波徹水源未有無波之
水曾無不水之波諸有智者會波水之喻則即妄可
以見真如即念可以見心體又曰智海無性因覺妄
以成凡覺妄原虛即凡心而見佛又曰即妄即真又
名緣起無生會得者一以貫之本來一轍不會者隨
言語所轉猶如大海不見水體而唯見波相即眾生
唯見妄念而不見真如也若見波相本盡水體本露
波體本虛而全是海水即智者達妄念本盡心體本
露妄念本虛而全是真如也眾生日用全體是純真
法界惜自昧之耳若不然即念亦不是離念亦不是
故曰什麼也不得不什麼也不得什麼不什麼總不
得若兩眼豁開自離纏縳倘執迷而必欲除斷猶大
海必欲除波見水此執不破則終日在海而永昧水
性若無波者非大海乃溝瀆死水也縱除妄念而有
得力處亦非真佛活佛乃假佛死佛耳。


認識神為自心



前塵既立巳是捏目生華復認見聞覺知為心則遂
認賊為子世人聞圓頓之教云本來具足直下便是
只要承當等語便以日用現行者為是又聞萬法無
[002-0484b]
體一切皆空此空亦空等語見前塵是有不可得空
便認能見能聞者取之無跡求之無蹤虛虛寂寂者
為是又聞能建立萬法一切所有都是自心所現便
認昭昭靈靈能知覺運動者為是佛在時巳有九十
六種何況今世吾嘗聞說曰此身虛假四大緣合中
有常住真心不生不滅又喻如出殯開路神紙竹糊
成卻倩活人駝走即今四大合成紙竹所糊也真心
靈妙能動能轉活人駝動也又曰此心周遍法界無
相無形其間山河大地萬象森羅在我心中起滅我
此心體則寂然不動又曰四大幻質如請仙鸞乩真
心似神仙來附乩有形而仙無質來往無礙自在靈
通又曰外法實有乃係無情窒礙之物豈得是我真
心但法從心現境藉心生故心生法生心滅法滅若
除卻見聞覺知之心則迥無所有豈不斷滅故佛所
指者必是現前見聞知覺之心但恐執著故亦拂之
若弗執著必是真心以此各認一種確然不拔況又
聰明廣學文飾湊合妄自許可以為明心見性立地
成佛便乃開大口跨大步欲紹佛祖說法利生矣鳴
呼若果如是則佛法不值半錢何必龍宮海藏山積
雲屯哉試於街坊捉役夫而告曰爾有常住真心名
佛性者今在汝身中能見能聞能動能轉者便是此
身有生滅此心無生滅了此即為明心見性立地成
佛不用功夫則誰不領受大地眾生齊成解脫矣世
尊嘆為難信難解希有之法亦無謂矣洞山曰此所
謂馬後驢前事奈何認以為自己乎故認識神為自
心者佛法平沉此其最也。


久脩


[002-0484c]


未達根本起心脩行動步便錯愈走愈遠此謂此等
老宿脩行用功日久豈無實證予謂譬往都下者須
向北走渠出門便南向多行多錯與都下益遠如按
地圖知向北有長江有山東某處其向南者至錢塘
謂是長江矣至越地謂是山東矣至某處謂是都下
矣有識者笑之堅執以為親到實證經若干辛苦過
若干路途爾焉知我此久行邪路者亦有邪解邪境
將佛教和會遂未得謂得成增上慢楞嚴經曰一切
眾生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
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
脩習故如行邪路者若前途壅隔則亦肯回頭奈何
有路滔滔有境歷歷可行可翫是以難轉經教雖係
路程圖本然非逐路問途巳經寧免錯走登程者切
須下氣細訪勿浪信途人懵懵直前乃得。


功夫



世人聞天真無作不屬功夫悉疑謗以為古人大根
利器尚自數十年不能了事奚況吾輩古人豈虛費
此力也余曰若可作可為之法孰不聞鬼公之毬亦
可雕天地之廣亦可度此係無可造作無從撈摸轉
求轉失轉急轉遲無可奈何之法千聖拱手而無計
較群賢恭默而絕思量是所以為難也同安曰萬古
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趙州曰但一切處仍
舊又曰但能隨處安閑自然合他古轍故知古人數
十年但欲仍舊而不能耳此外復何求哉若道有法
可作有事可脩休道數十年縱經三大僧祗劫亦無
交涉故曰無法可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
佛即與授記也然則隨緣放曠任性坦然無作無為
[002-0485a]
得否曰若果薦得自知時節自能作活匿跡韜光潛
行密用無所不可不然又恐墮自然外道反增罪障
然則奚若曰只此疑處便是功夫有作固非無作亦
失將何為是心中迷悶決志發明即此便是參究二
六時中不肯放捨梗在胸中決無閑功夫理會雜事
如是用心則自然透徹方知脩與不脩是兩頭語方
曉天真無作方知舊佛新成不屬功夫本自現成也
故曰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既悟之後切須
保護長養聖胎打成一片所謂無功之功功不虛棄
非是有法用功脩數十年也利根者當下達得便好
保護若未薦得便可起疑疑處即是脩行意識自然
不散今人聞天真無作不用功夫無處下手心識紛
飛遏伏又不是放縱又不是只要尋件事幹來做殊
不知八識田中栽培得個要發明的種子如火急相
似則自然不被世間逆順回換日久月深自然噴地
悟去猶如窮子雖在父舍不知巳有出外即逃逝運
為即客作如何離得兩種過失忽地眼開則悉是我
有不必施為安坐受享矣此非天真無作不屬功夫
也哉故窮子家業雖是現成須要回頭認父若不認
父有亦同無非長者咎也故知佛法本是現成不須
造作故名天真自然但要具眼方得受享溈山謂仰
山曰不貴子行履只貴子眼正為是故也。


欲簡易脩行



末世根淺畏難欲小就而不圖大事見速利而無遠
志嘗有人熟楞嚴至七卷為家事所拘且精力不繼
求直截簡易可入道者余曰古人根器勝汝萬倍尚
樵棲穴處木食草衣歷盡艱辛始得高明廣大豈草
[002-0485b]
草輕易今君飽食煖衣游優自在一部楞嚴尚告苦
則十方世界中少一尊現成自在佛可補也又有讀
宗鏡者畏百卷之多閱數卷即輟欲求簡少易閱者
固知此輩根器淺劣與般若無緣在三途六道中未
脫在故覺範歎曰聖世愈遠眾生根劣趣慮褊短道
學苟簡欲安坐而得譬農夫不務耰耘而思積粟可
笑也。


功課隨見識升進



謝君篤志西方專心淨業每日念佛號若干以為日
課後有省擬輟前課予曰理隨事變事得理融理既
廣大事亦無礙向所失者失於知見其功課則自若
也今知見即開則無法不是無處不真豈淨業能留
礙乎譬王子與庶民同日出胎迨六根漸長學問漸
增他無所異特貴賤耳王子增長分分成王種庶民
增長分分成臣種學道者須達王種尊貴毋咎功行
法門也如法達誦法華三千部後於六祖發明乃曰
弟子巳後不須誦經也六祖曰經有何過而不誦哉
今後方名誦經僧耳法達遂終身持誦不輟夫法達
始末一人法華前後一經初則為經所誦後則能誦
此經特在迷悟之分而巳故知是則一切俱是非則
一切俱非溈山謂仰山曰不貴子行履但貴子眼正
信哉。


題無字話頭之始辨



佛祖為無上法王原無定法可說但隨時隨器應病
應緣解執除疑直指心性令人證外無實法也故曰
但明取綱宗本無實法若有一塵一法可得與汝執
取生解皆落天魔外道又曰若以實法與人土亦消
[002-0485c]
不得又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又曰若謂如來有所
說者是人不解我所說義是故如來出現圓音一演
隨類普聞各各獲益隨其大小各得證入雙林示寂
自後諸宗競起互相冰炭彼土五天巳分多種摩騰
入漢至晉魏六朝數百年間得道高人悉從文字悟
入然法久弊生俱尚文字依通遺失言外大義與本
分了無交涉故達磨航海掃盡支離不立文字直指
人心見性成佛稱教外別傳悟者以文字證之無非
教外別傳之旨寧有出於教外乎傳之數世其宗方
盛然又不能無弊俱尚識陰依通遺失別傳之旨即
此不立等句巳成文字故德山臨濟曹洞雲門溈仰
法眼等棒喝交馳拈槌豎拂三玄三要五位君臣四
料簡四賓主擎叉打鼓舞笏滾毬乾屎橛須彌山之
類各建法幢立宗旨於斯透得乃可即心是佛方為
達磨子孫不然即野狐精魅自唐及宋其宗大盛然
又不能無弊各逞玄妙立新奇將佛祖機緣為拈古
為頌古為評唱致令學人將心意識穿鑿得粉碎欲
死人偷心而偷心益起欲活人眼目而眼目愈盲此
時佛祖方便無所施矣故大慧於正法眼藏之末悉
拈時病知大法將頹遂不得巳教人把平日所習知
解得力處縛作一束拋向他方世界然後唯將一句
無義味話頭參究是提無字話頭之始實起於宋也
若不以此令渠敵住心意識則終日剌首膠盆批判
古今抑揚宗教臨濟德山又如何雲門曹洞又如何
這語是掃蕩這語是建立這語是探竿這語是肯他
這語是不肯如是終身學得一套子熟了便道大事
巳畢大法巳明無事可為即欲紹隆祖位自系某家
[002-0486a]
法派好去續入傳燈幾十幾代孫矣是以無可奈何
單教參提無字或乾屎橛須彌山萬法歸一之類然
恐正參之際更生他病故又種種指出云不可解說
來當不可作有無之無不可向舉起處承當不可拋
向無事甲裏不可向擊石火閃電光處領略不可向
意根下卜度但默默提究僧問趙州狗子有佛性也
無州云無如是種種絕其解路故稱老鼠入牛角猶
如狂狗慣一逐塊今乃四方八面圍住令其轉向逐
人若放開一線則依然逐塊亦如窮子向來逃逝其
父捉歸禁在寶舍日久自當認父所有家珍悉皆受
用若開通一竅則依然逃逝故佛祖方便教參無字
話頭耳當時悟入亦不可勝計然又不能無弊今世
提無字者太多何嘗有得打透豈佛祖方便昔是而
今非耶初則靈驗終則不效何也夫提究之法原係
無功之功後世都把功夫會卻執為實法道我能著
實做功夫且又不識藥病之忌是以不驗也溯而觀
之一大藏教在古則可用在今不可用耶在漢晉六
朝則靈驗在唐宋則不驗耶即心是佛在唐初則可
用在唐末則無用耶棒喝機緣在唐宋之間則可用
在南渡後不可用耶無字話頭在宋元可用在今世
則又無用耶果大法之有盛衰抑人根之有差別致
前後相違反覆若是耶噫吾知佛祖原無定法亦無
實法但隨時節因緣根器偏向以救時弊耳故曰如
將黃葉止小兒啼又曰以楔出楔又曰但除其病不
除其法故無量方便法門在當人用之何如耳故曰
執則處處瘡疣通則門門妙法若向經教上得發明
則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天台南嶽即我我即南嶽天
[002-0486b]
台若向即心是佛處得承當則達磨即我我即達磨
若向棒喝機緣得悟入則德山臨濟諸老即我我即
德山諸老若從無字打透則趙州即我我即趙州若
一處透則一切處都是我宗也教也佛也法也祖師
也無有一法推得在別人分上既皆是我則我分中
有何差別也然此亦是鈍漢亦是剩句亦是死法我
今亦不從經教亦不從棒喝亦不逐即心是佛亦不
提無字話頭但見山河大地明暗色空飢飯困眠不
求自足棄之宛然無蹤無跡無中無邊堂堂寂寂密
密綿綿此個還是經教耶棒喝耶即心是佛耶諸祖
機緣耶趙州無字耶原來都是無事生事好肉剜瘡
夢中說夢耳然而不可一向也須什麼始得嘗見杜
順和尚有個法身頌曰懷州牛喫禾益州馬腹脹天
下覓醫人炙豬左膞上此又如何話會於此明得不
妨自在於此未明切莫草草且提無字話頭實始於
宋時今人誣在唐黃檗運公豈不謬紊夫禪師諱希
運係馬祖之孫百丈之嗣臨濟之父趙州之兄傳記
具在尋常告人曰佛與眾生唯是一心當體便是動
念即乖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此心即佛學
人不了心上生心向外求佛此係惡法又曰縱三大
阿僧祗劫脩來原來祗證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
不如言下認取本法與三大劫得者無異若欲從次
第而得從來無次第佛如是等語令人毛豎汗流塵
劫疑滯當下冰消本有妙心赫然透露極呵斥做功
夫從次第者故門下如臨濟睦州等光耀千古五家
宗派於斯獨盛向後不知何人將宋時住黃檗山者
一段示眾語贅於心要後曰那有天生彌勒自然釋
[002-0486c]
迦教參趙州無字話頭從此一人傳虛萬人傳實遂
訛為先黃檗運公說矣且運公曰當體便是動念即
乖無次第佛此心即佛不如言下認取本法而後黃
檗乃曰那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意相矛盾今乃塗
糊先聖逞已私懷欲擯天真本妙之心崇有為造作
之法此乃黃檗運禪師教人提無字話頭之始若運
公實有此語則當時門下如臨濟睦州裴相國等何
不掛諸齒頰錄諸傳記乎裴公所集心要何不將此
參諸前段而另贅於後乎且運公為趙州之兄趙州
未有此語豈運公預識其言而令人參之乎又豈運
公別無方便乃令參師弟之剩句也考其時察其言
斷非運公語係後人住黃檗山者之語也予恐誣先
聖惑後人致佛日不明大法益晦故為述佛祖出世
方便始末俟達者得以研覈真偽。


文字語言不能悟道解



如來應世普度群迷大開方便演無量言教從茲悟
入數等塵沙付囑流通人天普利然非在紙墨文字
中也唯應度者見六根變起都是真詮萬象流行無
非言教世尊睹明星而悟道從眼界入觀音達聞性
而圓通從耳根入香嚴從鼻香入藥王憍梵從舌味
入自後香嚴擊竹靈雲見桃南嶽天台悟法華晦堂
真淨閱語錄永嘉看維摩而發明心地圭峰讀圓覺
而涕泗交流是知法法可以明心塵塵可以入道故
曰牆壁瓦礫皆放光明水鳥樹林盡宣妙法古訓昭
然今有見解未透者乃曰文字語言不能悟道此人
不知喚何物作文字語言將何物為道而欲悟之若
爾則文字語言在道外而道在文字語言外乎古謂
[002-0487a]
道不離日用事物何獨擯文字語言在日用事物外
也殊不知文字語言悉從自心變起眼見色法為紙
墨手觸卷帙為經綸墨跡點畫為文字意識詮量為
語言則全是自心經教此外何處更覓文字語言哉
若達此旨則終日披尋而不見有紙墨文字之相如
膏助火益發其明言言歸自巳句句達本宗如是研
窮如遍參知識矣文字有如斯利益是以天神擁護
諸聖讚揚佛菩薩付囑流通群弟子傳持結集海藏
龍宮雖龍樹之心量而不能數知豈肉眼而可思議
倘無利益則佛菩薩眾聖為虛設矣若橫起文字之
見則披讀時文字橫陳語言錯雜攢入葛藤不能悟
道猶患結胸者服人參而死乃戒曰人參大毒巳親
受其誤不亦謬乎。


謗宗鏡錄



眾生垢重神昏欲強智淺不思深入大藏見佛祖言
教如山海畏力量難知反謗文字無益指宗鏡為義
學斥永明為小乘多見其不知量也夫宗鏡引大藏
圓頓之教與諸祖賢聖之言十居七八而讚述之言
僅二三耳若謗毀之乃謗大藏圓頓毀佛祖一切賢
聖也且圓照晦堂諸公何等人也皆仰之而手不釋
卷或恨見此書之晚今豈超過於圓照晦堂諸公乎
是宗鏡原不毀特毀自巳之宗鏡耳永明不受謗乃
謗自巳之真如耳佛菩薩聖賢天龍鬼神昭昭擁護
安可欺也彼其心不過為名利欲人歸向故立奇特
高峻之辨以惑之所得幾何不有報乎再請平其心
與永明較夫永明七歲誦法華群羊跪聽汝輩能乎
永明放生罹法臨刑不動汝輩稍涉逆順則若落湯
[002-0487b]
螃蟹矣永明九旬入定鳩鳥巢衣汝輩心神昏亂不
知當作何狀永明禮韶國師親承印記汝輩有何人
印記永明博綜三藏內外典籍洞達無遺汝輩孤陋
如面牆永明國王禮敬異國遙崇若飛埃過目汝輩
稍有小緣如蛆入糞永明日課百八事晝則放諸生
命說法利人夜則普施鬼食幽顯獲益汝輩飽食橫
眠唯圖利巳永明說法四大天王現身擁護眾常二
千餘汝輩有識應鄙神鬼吐棄永明開山靈隱雪竇
淨慈諸名剎光明遠燭汝輩曉夜營求欲利子孫眷
屬永明臨化預知時至闍毘時舍利鱗砌今六百餘
年後猶有獲者汝輩血肉之軀他日腐敗不可名狀
永明冥王設像禮敬汝輩業積而不自知燄魔必不
輕恕若此概難盡述凡夫不藉佛祖金言般若何由
明苦海何由出且試讀看若無利益則斥之未晚也
再度尋常日用何勝事能超宗鏡不讀宗鏡但放縱
六情馳騁五欲攀緣外境耳究將何歸耶世傳永明
乃無量壽佛化現即阿彌陀佛也彌陀決不誤人誑
人手不釋卷而摘冥樞會要若靈源覺範諸老決不
惑人故予亦不自欺欺人叨叨為是說者誠非得巳
矣。


善財參文殊



文殊為大智法王善財參禮既獲根本智復令遍參
諸友豈文殊未具一切差別智不足為善財師而令
其別參乎善財受教無論僧俗外道仙人男女一切
等眾悉依參禮學菩薩道行菩薩行以廣差別之智
乃得一生成辨圓滿佛果噫此可為萬古師弟之榜
樣矣師範如文殊不曰爾不須別參於我處足矣弟
[002-0487c]
子如善財不曰我巳獲證本智何必別求也文殊無
人我之相善財亦不得少為足故師範當效文殊毋
掩人善而衒巳長弟子當學善財博問先達充法界
以廣智悲則大法指日可興矣孔子之集大成豈須
過於孔子者集之哉大地眾生各有長處吾集取之
設有短者亦自省焉則無一非師無處非益故曰孔
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是故欲參知識必當具
眼不在威儀聲譽王臣擁護大眾喧攘者黃檗祖師
曰方今參者只在三百五百大千熱鬧處若草衣木
食灰頭垢面獨坐者不顧矣如善財禮五十三人僧
俗神仙乃至外道婆羅門長者居士童子女人甚至
婬女俱各獲益內具菩薩行者豈關相貌差別乎陶
君奭曰真仙如純陽而化為乞士雖九轉神丹必掉
臂不顧若見空中跨鶴者縱下鼠糞人必爭食無怪
也有問某大師若何予謂老宿出世宏揚各有長處
但當敬仰勿可擬議吾輩當以獲益為主今不憚千
里而訪知識者將圖實益不然縱巍巍堂堂三十二
相放大光明於我何與乃係彼之長也山林廛市中
無問僧俗乞見妓者有一言半句能開愚蒙破生死
此即真善知識當頂戴供養世世生生直至成佛悉
斯人恩德也故吾輩須圖實益毋事虛名誇我巳親
近幾知識走過若干名山不知本分中依舊黑卒卒
地雖誇亦奚以為。


前塵不定



洞山清稟禪師靜坐一日呼侍者謂曳木者無損階
砌侍者出視無人又細求之乃群蟻曳蜻蜓翼緣階
而上覺範老人謂其靜極妙而靈知也後世有非清
[002-0488a]
稟侍者兼非覺範云本群蟻與蜻蜓翼耳何得謂人
曳木乎且曰若人問是何物當直曰群蟻曳蜻蜓翼
也作此見者古人呵責謂之平實頭禪見山是山水
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無則
始終云無有則始終言有直問直答不可起第二念
定將去合將去以平常心是道為極則者此類也前
代如晦堂真淨東山圓悟大慧諸老曾斥此輩為依
草附木精靈鬼魅如盲人行路一條拄杖寸步拋不
得乃欲擬先德判古今難矣哉若謂目前幻境實有
難易則十地聖人何大地黃金長河酥酪耶琉璃光
觀群動無性乃見大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
蚋啾啾亂鳴於分寸中鼓發狂鬧爾時心開得無生
忍若謂洞山之見為非則琉璃光不合心開得無生
忍矣乃至月光見水空藏見空阿那律見大千如掌
果如來窮盡微塵國土若洞山之見為謬則諸佛菩
薩悉謬矣亦如鬼見恒河為火天見琉璃人見為水
若據其說則鬼以天人為錯天以人鬼為錯人以天
鬼為錯互相非矣若執定前塵不易外法不由心變
則凡決為凡聖決定聖天堂是天堂地獄實地獄一
毫不可更易則頑然一塊死物何得隨緣幻化轉凡
成聖也哉如此學道都是死法墮在死水驢年未夢
見在若臨命終四大分離之頃請問是群蟻曳蜻蜓
否不知如來藏中般出什麼行境是蓋不知萬法由
心故前塵不定無體隨緣是蓋常見外法而不知常
即無常無常即常是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生即不
生不生即生是蓋真如受熏隨緣幻化故曰心為大
幻師幻出諸形像也妄以識見判斷古人吾恐學人
[002-0488b]
承虛接響故特辨之如上以俟達者。


物不遷論解



諸人爭辨此論或謂物性本虛無可遷動或謂各性
而住住則有法指肇公為邪見或謂萬物自遷心體
常寂種種異解均非論主之意蓋肇公曰傷夫人情
之惑也久矣目對真而莫覺又曰苟能契神於即物
斯不遷可知矣今不遷且置究竟以何為物若明此
旨則洞達天真無作緣起無生遷與不遷可不辨自
解楞嚴經曰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
盡楞伽經曰一切法不生我說剎那義初生即有滅
不為愚者說寂音曰以一剎那流轉必無自性故生
即是無生若非無生則不流轉是故契無生者方見
剎那故知物之不遷即法之無生也物者非心外有
物乃自心根塵識陰入界也佛謂阿難陰入處界地
水火風一切所有悉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循業發現
則知生死交謝寒暑迭遷肇公所論不遷之物寧能
出根塵識界七大之外乎既皆如來藏所現則無體
無性隨緣幻化念念不停前不至後後不參前昔自
住昔今自住今念念不相並物物不相到各各不相
知新新無間運運相續剎那各住當體自寂故仲尼
之在川莊生之藏山悉指天真造化之妙法爾自然
之宗乃如來藏性本自如然隨緣幻化活潑生氣也
不可加毫髮擬議若稍擬議即非本妙矣凡夫不知
認作外法遂成生滅輪轉迷而不返小乘怖畏見無
始流轉故棄有趣空大乘菩薩明見自心緣起本妙
之宗便得隨緣自在受用無窮小乘外道妄自加功
欲斷不知法爾自遷豈能留住當體自寂豈可推排
[002-0488c]
法爾自遷豈勞排遣當體自寂豈用挽留故曰去而
非遣住而非留棗柏曰有功之功功歸生滅無功之
功功不虛棄多劫積脩終歸敗壞不如一念緣起無
生超彼三乘權學等見蓋為此耳學者若不達此稱
性隨緣一涉造作施為即係有功即生滅矣以其傷
殘本妙違背天真縱有受用得力亦生滅輪迴法耳
大乘達此無作之旨自然任運隨緣不用加功疾登
覺岸此即無功之功不虛棄也大心凡夫一念達得
則洞見法界緣起無生超彼三乘權學歷劫功用但
凡夫流浪已久心識粗垢習氣純熟妄見外物執有
遷流若細心研究有何物而可去來世尊喻旋火輪
極為親切如人持火以手旋轉愚人妄見一大火輪
智者觀之了知唯一星火譬凡夫即今妄見山河大
地萬法森然已去未來業報因果宛然實有智者觀
之不出即今一念妄自布成耳何則過去無量劫乃
昔日昔時前念悉已過去既去則不復來豈不空耶
過去既空則未來無量劫乃至後念悉屬未來豈不
空耶過去未來悉皆空寂則當體廓然露現者是誰
唯即今一念則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一切萬法悉
收拾在即今一念矣若能於此一念薦得則肇公不
出一念肇公出不得則釋迦亦出不得釋迦出不得
則彌勒亦出不得乃至十方三世聖凡好醜一切等
物悉收拾其中矣何有物無物遷與不遷可論乎故
曰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又曰入剎那際三昧
若不肯於此承當了知一念現前將此希望未來祈
求佛果此真繫驢之橛狗啃枯骨也。


梁武帝為大菩薩示現


[002-0489a]


眾生具無量顛倒妄想佛菩薩有無量善巧方便而
度脫之然有正度有巧度有顯度有冥度種種不同
唯佛與佛乃能究盡凡夫肉眼何知釋迦八相成道
令見聞獲益此正度亦顯度也燄魔考掠有罪燒煮
烹煉令其欲枯識盡厭苦求脫恐怖發心此巧度亦
正度也無厭足王化無量罪人無量獄卒剝割斬截
令一切聞見眾生膽落魂消改惡從善此巧度亦冥
度也或現異類畜生能宣妙法令人開悟或現同類
與共同事漸令覺悟或現眷屬或現冤親種種化現
令其度脫或正中有巧顯中有冥總欲令一切眾生
離苦知真舍末歸本吾觀梁武帝所為乃巧中有冥
實大菩薩也當時寶誌公係觀音示現傅大士乃彌
勒化身豈有觀音彌勒二大菩薩久與處而梁武乃
為凡夫哉達磨之不相契也正欲後人以此為式而
悟向上之法耳且梁武以臣下倔起而為帝皇其崇
尚三寶所作勝事王侯以下孰能及之其為外護也
孰敢違背其戒殺也則宗廟以麵為犧牲其護生也
則斷死刑必為流涕其齋戒也日唯一餐過午不食
其懺悔業障洗滌冤愆也則置十卷懺文至今傳禮
其普度幽顯也則屢設大會水陸道場其脩福報也
則營寺造塔不可勝計其多聞廣學也則親講般若
天雨寶華其餘度生廣濟凡有為功力靡不畢具後
遇達磨傳佛心印則了無交涉蓋欲令天下後世悟
佛祖正意總不在是耳所有施為悉皆有漏所作事
業非實功德但為人天福報小果而已是故達磨之
來正與顯也梁武所為巧與冥也共成法會總普賢
大行也淺識生謗橫起是非邪正之見所謂管窺蠡
[002-0489b]
測不知海天之高大深廣耳。


舉世皆聖人



羅近谿先生謂舉世皆聖人此真得聖人大體夫世
尊初成正覺即曰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
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淨名曰眾生亦如彌勒亦如
常不輕菩薩曰我不敢輕於汝等皆當作佛由是觀
之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一體平等未嘗有我人彼此
之相蓋凡夫迷久卒欲會同一體平等極難信入故
不可以不辨夫未起念時則平等真法界無佛無眾
生馬鳴所謂本覺義遍照法界義也纔有念慮分別
情生則人我頓形彼此相現平等法界便致差違馬
鳴所謂不覺義又名無明也然此念慮從平等法界
起所有分別即分別平等馬鳴所謂一切分別即分
別自心從平等而起分別以分別而分別平等平等
即是分別分別即是平等則知眾生日用現前所有
分別念慮我人等相本是平等法界如是了知馬鳴
所謂始覺義也又曰如來知一切眾生及與巳身真
如平等無別異故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滅無明見
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
遍一切處故眾生日用達得彼我一體凡聖同源即
名大方便智除滅無明見本法身也杜順和尚曰情
與無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張拙秀才曰光明
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永明曰與三世佛一
時成道共十類生同日涅槃棗柏曰若以法眼觀無
俗不真若以肉眼觀無真不俗故巳聖則一切皆聖
我凡則一切皆凡凡聖在我不在人也若見一人非
佛即自己亦非真佛也若見一法差別則平等光明
[002-0489c]
不顯現也洪覺範曰真能敬重自己佛性則於一切
眾生決不得生慢故敬重自己佛性即敬重一切眾
生能敬重一切眾生乃為敬重自己佛性若嗔恚一
切眾生即嗔恚自己佛性乃至若憎若愛若毀若讚
一切等法悉是憎愛毀讚自己佛性與彼何預故曰
從平等法界而起分別分別即是平等法界豈能出
平等法界之外乎舉世皆聖亶其然已。


我相



生死根本皆由我執我執若除誰受生死是故真為
生死發心學道者凡有脩為必為除我我執日空則
道德日著其不為生死假名學道者所有脩為必皆
為我我執日增則生死愈固古人曰何物為大業力
為大何物為高人我最高若不先察其根本以空人
我則所有勤苦功行福報巍崇即與我相共高大矣
世諦中福報大一分則我相大一分學問進一分則
我相增一分直至非想與大自在天其福報學問更
無過矣總為我執未除故成魔外此學道緊要關頭
不可不頻頻返照也。


真我



肇公曰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又曰會萬物
歸自己者其唯聖人乎張拙秀才曰凡聖含靈共我
家孟軻曰萬物皆備於我法眼大師曰聖人無巳無
所不巳由是觀之無我則一切皆我有我則一切非
我而妄執分為能所對待生死輪迴蓋眾生分中無
不皆我只為不知彼我遂隔猶如冰執不能融化若
知之者法法是我釋迦八相成道皆我也彌勒未來
作佛皆我也過去諸佛未來諸佛現在諸佛乃至十
[002-0490a]
方一切諸佛所有脩行現大神變積功累德無量福
智皆我也諸大菩薩廣行悲願饒益眾生皆我也乃
至禪天外道一切差別等類皆我也地獄鬼畜脩羅
一切差別業報皆我也若如是知如是了達則一肩
荷負全體吸盡若有毫髮非我便為能所之根鬥諍
之本一翳在目空華亂墜矣吾輩大心凡夫當直下
如是了達不然便墮邪徑譬如長者家業一切現成
無論巨細靡不悉備不須窮子費毫釐氣力只要承
認則所有家珍都是我有若稍遲疑不致逃逝便為
客作翻疑此是長者家業我豈敢望我亦當積累銖
寸辛勤剋苦然後是我已分可比長者之富設從此
做去即至如長者家業正眼觀來亦非現成本有之
業係新發造作之家故曰十地聖人說法如雲神通
如雨見性如隔羅縠不名真佛子蓋為不知一切皆
我不識真我妄起脩為勤辛累劫耳寶誌曰窮苦枉
經無量劫不信常擎如意珍可思也凡夫無始棄卻
真我妄執四大為我故成生死如棄海認漚如來方
便教以無我之觀令其觀出生死縱證果位亦非究
竟名為小乘是亦不知一切皆我不知真我故世尊
於涅槃會上斥之曰無我為生死有我為涅槃是知
真我本無我無我則真我顯現法法皆我執我則真
我隱覆法法非我小乘作無我觀者不知真我本自
無我強觀無我即偏于無我不悟真我故遭世尊斥
辱若達真我即無我無我乃真我博地凡夫一念了
知直下便同古佛故長沙曰盡大地是自巳光明雪
峰曰盡大地是個解脫門佛祖如是言句盡情嘔露
而人尚未信請觀凡夫分中何法非我你且拈來眼
[002-0490b]
見色我也耳聞聲我也鼻嗅香我也舌知味我也身
覺觸我也意知法我也五陰六入我也十二處十八
界我也地我之堅礙也水我之潤濕也火我之熱性
也風我之鼓動也空我之虛通也見聞覺知我之粘
湛也識我之精明也如來藏我之根本能藏能攝能
生一切也大圓鏡我之平等光明也真如我之不動
不變無偽無雜而能隨緣也涅槃我之不生不滅寂
靜真體也佛性我之清淨本體也常住我之亙古亙
今未嘗移易也法界我之主伴交參重重無盡也法
身我之能建立一切也實相我之不屬有無昭然顯
現也佛我之靈知也法我之性德也僧我之和合也
毘盧遮那我之種種光明遍照也無量壽我之無始
無終與太虛齊壽也釋迦我之能仁也彌勒我之慈
也文殊我之大智也普賢我之大行也觀音我之大
悲也淨名我之真俗融通也娑婆我之雜穢也極樂
我之淨業也藥師琉璃我之光明潔徹也重重華藏
我之交徹融攝也天我之十善也人我之情想均等
也脩羅我之有福而憍慢也餓鬼我之虛詐也畜生
我之昏鈍無知也地獄我之破戒而業重也乃至窮
盡虛空遍空塵剎不可說不可說一切所有無不皆
我設若無我則一切皆無矣故古人曰若有一法非
我則誰能於我心外另置一條者既知一切皆我則
何取何舍何苦何樂何淨何穢本是一道平等光明
耳有智須當達此則無我無為無造無作一切現成
靡不畢具故懶瓚日本自圓成不勞機杼臨濟曰何
處欠缺脩補何處如是方為大心凡夫廣大心量稱
佛本懷紹佛家業耳吾作是說其有久積善根宿有
[002-0490c]
靈骨者必歡喜信受其小根劣器必疑謗以為諸佛
菩薩久積功德豈為我有不知凡聖同源物我一體
故曰十方諸佛莫不仗我威光一切異生莫不賴我
恩德若見毫釐非我則便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
相縱有玄妙奇特決非真正種子愚迷不知盡大地
都盧是我乃立起凡聖淨穢我今脩來到某世界去
見某佛聞某法又道我能做得幾何功夫在蒲團上
靜得幾時能講得幾部經論做過幾何勝事種種賣
弄正眼看來都是著鬼駝了一個我相之乎者也德
山所謂如將一毫安置太虛巖頭所謂汝將一滴投
於巨壑有何交涉拋卻自己本有家珍伶俜辛苦延
門求乞古人又曰若人謂我與佛異者斯人即為魔
種故欲證佛之四德當達真我一切皆我若一切非
我則是誰耶故曰若無我心萬法安寄。


假我



一僧負明心達本作知我論數千言雜引諸祖言句
并涅槃經無我為生死有我為涅槃大意以為見色
聞聲無不是我以此承當為了大事予詰之曰既一
切皆汝所有一切且置現前我身豈為汝耶曰然據
汝之意豈不以吾身為汝眼中色塵所攝故為汝耶
曰然我若去時汝豈不成斷滅曰汝身雖去吾之見
性常在予笑之曰贓證現在分為兩橛矣此楞嚴經
中行陰空之外道常無常執也豈佛旨哉外道執為
一切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名為無常我之心性
凝然不動名之為常即此矣僧不能答欲知真我者
慎勿墮此類蘇子瞻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
淨身之句猶遭老宿檢點亦為是也。
[002-0491a]


消歸自巳



皓月當空以我取之是我月耳千萬人取之千萬人
之月耳人為千萬而月未嘗分也以人言之則謂千
萬人之月亦可耳吾一人所見與千萬人無與也千
萬人所見亦與吾無涉千萬人不見吾之所見吾亦
不見千萬人之所見是謂各各不相知各各不相到
既不相知相到則唯在我迥然獨露耳如有盲不見
月則千萬人所見與彼盲人何與是故學道者唯務
自巳弗咎他人乃知如來出現八相成道初在鹿苑
終至雙林三百餘會四十九年以我取之皆存乎我
與他人何與是故法華我之法華也般若我之般若
也方等我之方等也楞嚴我之楞嚴也華嚴我之華
嚴也若曰佛在世時某人得道某人證果某人於某
經悟入於我何與如群盲相謂曰某人於某地見月
某人於某時見月與群盲何與學道者不務觀巳而
曰當今末法或曰我無宿根或曰此是佛法此是最
上一乘或曰古人如何得道如何神通作何勝業正
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耳蓋天下餘事可讓唯此大
事所謂當仁不讓也設生佛世時諸人悟而我未悟
亦虛生也今生末世諸人未悟而我獨悟即佛世也
盡大地人皆悟我獨未悟則盡大地人無與于我盡
大地人不悟而我獨悟我亦無與於盡大地人總之
各各不相知各各不相到也世人看佛法皆謂此是
佛法既云佛法與我何與佛巳成佛何藉我看如時
文程墨皆為未第者設若既巳第矣復何用哉是故
信知無量佛法皆為我也予嘗告人曰楞嚴中七徵
八辨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地水火風空見識漸
[002-0491b]
細推詳本無所有本無生處悉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至此豁然大悟即自慶曰一切世間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豈阿難可從此悟而吾輩不可
從此悟耶既不能悟徒誦何為故讀佛法者當言言
消歸自巳諸佛菩薩面命耳提獨為我耳切勿道此
是佛法推在佛分上去亦如盲人嫌皓月之不我照
也。


功德



持戒念誦焚香散華禮拜種種作為雖曰功德此係
虛偽之法生滅之本有量有邊有窮有盡非無漏真
實功德也法華楞嚴以六根清淨則各各有若干功
德不可限量不屬思議自然充足圓滿不待求之而
有作之而成夫六根何為清淨清淨者空也本來無
物本自空寂非有物可磨瑩有法可除蕩故六祖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直指單傳即印可矣龍勝
曰眾生無始巳來執成有法若頓言空聞必怖畏如
來方便故遮言清淨耳圓覺經曰一根清淨則多根
清淨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時清淨是故一塵
見空則一切悉空一切悉空則一切悉為功德不待
起心動念然後為功德也故眼見色時色不可得色
即空矣色既空寂眼豈獨存眼色皆空識從何立三
處都無則本來清淨既本清淨則眼見色時豈非功
德乎眼色既爾鼻香亦然乃至八萬四千法門悉皆
清淨悉成功德故曰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則知
從本巳來常自寂滅非屬今安排而方寂滅也楞嚴
經中漸細詳明根塵識界本來無有本無生處本來
空寂非因非緣亦非自然了不可得本是如來藏妙
[002-0491c]
真如性若有毫釐生處即非如來藏矣眾生不知妄
自執有故曰六為賊媒自劫家寶若頓達空即此根
塵悉皆寶藏馬祖大師謂大珠海慧曰自家寶藏不
顧拋家散走作甚麼大珠曰不知那個是海慧自家
寶藏馬祖曰即今言語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不
欠少使用自在大珠即於言下一肩荷負頓獲本心
故眾生日用所有根塵本來空寂悉皆寶藏蓋為不
知甘自塗炭且如眼見色時眼若不空不能見色亦
如鏡光若先有物豈能現象現象之時鏡必空寂愚
人見色執為實有譬諸小兒欲取鏡象類此可知故
知鏡體本空而顯現無竭六根清淨而照燭無窮鏡
光照多象而無能照之勞六根現萬法而無能現之
跡眾生諸佛本是同源亙古亙今本來一轍既知空
寂又何妨於空寂中縱橫放曠大圓鏡內自在翱翔
故肇公曰動即寂寂即動愈動愈寂愈寂愈動方為
大解脫大自在大安穩愚人不知妄見有法自生畏
避正夜光之暗投掩耳盜鈴者也東坡曰江上清風
山間明月耳得之而成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之無盡藏其庶幾乎達此者一無
所為任運騰騰而功德自足昧之者百般造作孜孜
急急而辛苦伶俜反覆之間天地懸隔有智何不思
焉夫萬法既空空何有量故稱無量功德念慮無從
思議難及故稱不可思議功德萬有歸空空不可壞
故稱真實功德法爾天成不假造作故稱本具功德
覓之無跡舍之愈彰故稱絕妙功德不見有生不見
有滅故稱無漏功德帝網重重卷舒自在故稱無盡
功德上至諸佛下及三塗橫遍十方豎通三際靡不
[002-0492a]
該羅具足故稱圓滿功德聲聞權學不能知外道天
魔不能測故稱無上最上功德也。


堂堂何處不毘盧凡屬有心皆可悟



華嚴經曰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
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古德曰毘盧本絕多
端相青即青兮黃即黃又曰青青翠竹真如境郁郁
黃花古佛心法華舉公曰觀音勢至向諸人面前大
作佛事若信不及郤往他方救苦利生去也由是觀
之則諸佛菩薩遍界現身大作佛事而凡小不知故
普門示現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
以某身某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是知本無
定形但隨緣現其應度者自然舉意全彰寓目咸是
若其不爾則不應言佛身充滿法界也普現一切群
生前者含靈蠢動總是群生何獨我非群生也隨緣
赴感靡不周者大地眾生悉從緣起更無一法離緣
別有也而恒處此菩提座者法華經云諸法空為座
蓋指遍界現身而了無朕跡全體即空也永明曰高
低嶽瀆共轉根本法輪大小鱗毛普現色身三昧果
係具眼則普皆金色靡非佛身何所揀擇乎凡屬有
知直下頓達則便同古佛豈關相貌之別形服之殊
華嚴會上凡聖交參龍蛇雜遝故稱廣大法界無遮
海會各各證解脫門各各具菩薩行何嘗必其具人
形剃鬚髮出家苦行方入會乎故丈六金身老比丘
相係生滅之質分段之形乃為劣解權機而應現耳
毘盧遮那此為法報真佛善財參禮五十三人長者
居士男女外道居多而比丘之相僅兩三人耳信知
大法不拘相貌形服當今懷彼我之私膠僧俗之見
[002-0492b]
戴髮者定為外道圓頂者必是高人則世尊在日巳
有淨名廣額善財龍女月上之流曾未聞以鬚髮為
辭而斥之也自後龐老裴公凌婆靈照等代不乏人
皆為千古榜樣亦未嘗見斥於馬祖石頭趙州臨濟
也學道者不先探取無上菩提本具大法以入毘盧
海會乃於漚泡幻身數莖毛髮上作活計大似夢中
入夢矣為比丘者當遠承靈鷲少林近踵德山臨濟
上光先祖下化群迷現法界身大作佛事安得於空
華鏡中膠柱鼓瑟耶。


勇猛



古云純剛打就生鐵鑄成乃可入道唯廣額龍女之
流乃可當此何則直下了知一信不退了無餘疑便
自言曰我是千佛中之一數並不曾慮道我日殺千
羊莫非業重否未曾持戒根器不淨不堪承受大法
否未及苦行久修以積功德否一切不顧直信是佛
龍女曰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舍利弗言甚
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亦未嘗疑我
是女身莫非垢穢非法器否龍馬畜生非人天道否
年始八歲非耆宿否直下信入便同古佛此二人者
真正勇猛可為萬古標榜豁人逡巡畏縮之念故曰
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
是非莫管又曰但知今日是何慮昔年非學道者決
當取法乎此切毋疑畏我今未可且待來生也。


偽勇猛



直見自心更無外法此心即佛無纖介疑滯諦信堅
牢一往不退如廣額龍女此真正勇猛也其不見自
心者亦效勇猛乃矯情立異或漫自許可或一切不
[002-0492c]
受或直行直撞或曉夜劬勞或高聲唱誦或夜行山
頂都將四大識神安排造作認為勇猛此魔道也昔
有友曉夜高聲念佛時望翕然值數員老宿印過予
切疑之後不數載竟入魔道由此觀之可不寒心法
句經曰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但能心不起精進
無有涯黃檗和尚曰道人當如癡如愚方有相應分
顏子簞瓢陋巷怡然樂道不違如愚孔子稱其好學
真勇猛真好學者但在明心不假外貌也若外現許
多威儀而不務明自心者決非真正種類自然流入
魔道彼魔道福業豈非從偽勇猛而得者耶。


魔因



心有所重即為魔因何則於空寂平等中有依倚執
著故也楞嚴經中五十種魔皆起於自心有愛樂趣
向以成故曰心愛圓明心求善巧心愛神通心愛長
壽種種生著則許多功行悉成魔事若徹見自心本
來空寂本來平等則取舍俱喪情執皆亡魔法魔因
從何而有縱日與天魔外道嬉戲何礙於平等空寂
所謂如風吹光如刀斷水魔王欲覓如來起處不得
有以也魔佛之分本無其種若見自心則無處不佛
而魔即是佛昧郤自心則無物非魔而佛即為魔故
曰能向異類中行始得又曰但能入佛不能入魔學
道者欲除魔事先悟自心自心不悟則八識田中必
有依倚趣向之病急當照之如世俗中有所偏重即
名為累或好名好利或好勇好色如是乃至種種好
樂終身各為所累於事為上縱收拾得十分周匝到
底敗壞必歸於此彼不求悟心而好佛者乃為佛所
累矣老龐曰縱生極樂國原在鐵圍城可不深省焉。
[002-0493a]


見病



巍巍古佛蕩蕩毘盧絕終始而亙古今無方所
空界人人具足個個圓成但為不知而隔於見耳昧
之者固弗是道知之者不直下了達乃立種種見識
以求之何異於方木逗圓孔一毫置太虛故三祖曰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棗柏曰凡聖一真唯存見隔見
在即凡情亡即佛又判法華經中龍女成佛云權學
三根自將見隔迷自實法反稱為他不知躬巳本自
如斯全處宅中猶懷滯見云何界外懸指僧祗此見
不離定乖永劫回心見謝方始舊居何如今時滅諸
見業徒煩多劫苦困方與佛同三乘權學之徒自生
見障以成束縛隔絕若肯直下滅此見業則與龍女
剎那成佛無異故曰回心見謝方始舊居亦如窮子
初到父舍即時認父則一朝富貴弗差毫末何必二
十年中運糞方始承認是亦下劣之想貴賤之見為
隔也故謂之見剌舍利弗自歎曰同共一法中而不
得斯事又曰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學道者不知
此乃起種種別見凡聖淨穢佛法之見人我有無見
是非始終見差別下劣見殊勝喧靜見帶此見下而
以求悟道縱千佛出頭亦未解脫在。


便是介歇



莫晴虹嘗謂吾於四字終身受用不盡四字者何乃
曰便是介歇便是介歇者秀州鄉語所謂只得如斯
也於日用中遇逆順境界無迴避處則順受曰只得
如斯故蚤得世念灰冷參究宗乘探索淵微留心本
分晚年德望日隆皆稱道者羅近谿嘗見人有過眾
所擯棄公但曰怪他不得故見舉世皆是聖人與唐
[002-0493b]
虞無異陽明之道於斯大顯予謂二公皆用四字簡
而捷易而明足可為後世師法一則恕巳一則恕人
恕巳則無入而不自得無處不可從容雖地獄三塗
亦若也恕人則無物不可容納無人不是聖賢雖調
達六群亦若也故孔子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
者其恕乎初學由之則心體廣大度量寬宏動止安
詳氣質和順智慧明利習氣自銷不易凡身運運登
於佛地何須勤苦分分證入真如故曾子以忠恕證
道真徹上徹下之言。


欲通文理



義理非語言不顯語言非文字不傳是文字即語言
而語言即義理得義理者則不見有語言文字之相
通語言文字者或未必達義理也今之學佛法者皆
為文理不通捨內典而讀書史豈不愚甚何不以讀
書史之功轉讀楞嚴宗鏡耶彼書史文理通日吾之
內典文理有不通乎縱未通透亦乃僧家本分八識
田中般若種子已藏蓄之將來受用自然可坐而待
彼為此者蓋亦不達佛意不善發心無遠大之志欲
速見小故耳佛祖之意本欲令其達義理而出生死
何以文字為故發心者直欲探取無上菩提見言外
之旨而讀之縱遲鈍者經萬遍後管教釋迦達磨無
量聖賢如指掌握若文理通透烏足道哉急急於登
高座揮麈尾作野干鳴者一任將九經十七史從頭
去讀也。



天樂鳴空集卷中終
[002-0493c]


 秋岳居士曹溶助刻天樂鳴空集中卷奉薦
顯考誥封文林郎河南道監察御史約齋府君
 早生安養者
[002-049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