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全書卷第五十五
京都聖感禪寺住持臣僧 超永 編輯
京都古華嚴寺住持臣僧 超揆 較閱 進
呈
臨濟宗
南嶽下二十世
徑山端禪師法嗣
[055-0198c]
杭州徑山愚菴以中智及禪師
蘇之吳縣顧氏子。自
幼出家。穹窿海雲院祝髮受具。聽賢首法師講華嚴
法界觀。未終篇。輙笑曰。一真法界。圓同太虗。但涉言
詞即成賸法。縱獲天雨寶華。于我奚益哉。遂謁笑隱
於建業。隱文章道德。傾動一世。師微露文彩。一時交
相延譽有同參嶼見師訶曰。子才若此。不思擔荷正
法。乃甘作騷壇奴𨽻乎。無盡燈偈所謂黃葉飄飄者。
不知作何見解。師舌噤不能答。旋歸海雲。胸襟礙塞。
目不交睫者踰月。一日忽見秋葉墜庭。豁然有省。走
雙徑。謁寂照端。呈所證。端可之。命居侍司。未幾。遷主
藏室。元順帝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舉師出世昌
國之隆教。尋領普慈。戊戌。遷淨慈。江浙行省丞相達
識帖穆兒。復請住持徑山 僧問。不與萬法為侶者。
是什麼人。師曰。十字街頭石敢當。僧擬再問。師曰。更
要第二杓惡水在 問馬祖陞堂。百丈捲席。意旨如
何。師曰。不是苦心人不知。曰龍袖拂開全體現。象王
行處絕狐蹤。還得相應也未。師曰。萬里望崖州 問
如何是賓中賓。師曰。君向瀟湘我向秦。曰如何是賓
中主。師曰。常在途中。不離家舍。曰如何是主中賓。師
曰。常在家舍。不離途中。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橫按
鏌鎁全正令。太平寰宇斬癡頑。曰賓主巳蒙師指示。
向上宗乘事若何。師曰。三年一閏。九月重陽 問眾
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和尚作麼生。師曰。天寒日短。
兩人共一盌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月色和雲
[055-0199a]
白。松聲帶雨寒 問釋迦巳滅。彌勒未生。正當今日
佛法委付何人。師曰。老僧打退鼓。曰前無釋迦。後無
彌勒。還有參學分也無。師曰。風不來樹不動 問佛
法禪道。相去多少。師舉手曰。展則成掌。握則成拳。僧
禮拜。師曰。狂狗趂塊 問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
如何是密付底心。師曰。九秋黃葉亂飄金。曰和尚莫
將境示人。師曰。老僧罪過 問擬心即差。動念即乖。
不擬不動。還有過也無。師曰有。曰畢竟如何則是。師
曰。莫認自己清淨法身 問如何是毗盧師。師曰。斷
跟草鞋。曰如何是法身主。師曰。尖簷席帽。曰學人不
會。師曰。現成行貨。有什麼不會。僧擬議。師便喝 問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不揀擇時如何。師曰。遇飯即飯。
遇茶即茶。僧禮拜。師曰。放汝三十棒 問蓮花未出
水時如何。師曰。寒則普天普地寒。曰出水後如何。師
曰。熱則普天普地熱。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門前
一湖水 問淨法界身。本無出沒。因甚釋迦老子。今
日降生。師曰。知而故犯。曰遵布衲浴佛次。藥山問。你
只浴得者箇。還浴得那箇麼。遵曰。把將那箇來。如何
是那箇。師曰。擔枷過狀 問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
別。還端的也無。師曰的。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
箇甚麼。師曰。不識 問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因甚有
千百億化身。師豎拂子曰。你道。者箇是第幾身。僧擬
進語。師便喝 問元正啟祚。萬物咸新。如何是新年
頭佛法。師曰。日日香花夜夜燈。曰蒲團靜倚無餘事。
[055-0199b]
永日寥寥謝太平。師曰。知恩方解報恩 問如何是
本身盧舍那。師曰。不離闍黎所問。曰如何保任。師曰。
彼自無瘡。勿傷之也 問不起一念時如何。師曰。道
者合如是。曰與麼則依而行之。師曰。虗生浪死漢
問臨濟大師道。一句中具三元。一元中具三要。如何
是一句中具三元。師曰。萬仞峰頭駕鐵船。曰如何是
一元中具三要。師曰。眼裏瞳人吹木呌。曰如何是和
尚家風。師曰。吹折門前一株松。曰學人不問者箇風。
師曰。汝問什麼風。曰家風。師曰。我者裏大功不豎賞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深山藏毒虎。曰見
後如何。師曰。淺草露羣蛇。曰見與未見時如何。師曰。
日出東方夜落西 問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
却知有。未審知有箇什麼。師曰。師姑元是女人做
問聲聞見性。如夜見月。菩薩見性。如晝見日。和尚見
性時如何。師曰。黃河九出水崑崙。曰直指人心。見性
成佛。還端的也無。師曰。問取達磨大師。僧擬議。師曰。
鷂子過新羅 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眼在鼻上。
曰來後如何。師曰。脚在肚下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
師曰。脚板大如手掌。曰如何是衲僧行脚事。師曰。緊
捎草鞋 問如何是先照後用。師曰。拈起少林無孔
笛。等閒吹出萬年歡。曰如何是先用後照。師曰。彫弓
巳挂狼烟息。萬里謌謠賀太平。曰如何是照用同時。
師曰。泥牛吼處天關轉。木馬嘶時地軸搖。曰如何是
照用不同時。師曰。猶握金鞭問歸客。夜深誰共御街
[055-0199c]
行 一日觀海次。師問。魚以水為命。因甚死在海中。
師自代曰。怕爛却那。又曰。性海無風。金波自湧。忽遇
旋嵐偃嶽時如何。師自代曰。湛湛地 一日供羅漢。
達識帖穆兒丞相到。問師曰。今日供羅漢。五百尊者
俱來應供也無。師曰。活佛降臨。羅漢安得不到。曰施
主設齋。得何果報。師曰。種穀不生豆。曰恁麼則功不
浪施也師。曰賴遇丞相證明。曰三輪空寂。畢竟如何。
師曰空。曰功歸何所。師曰。且請方丈喫茶。到方丈。丞
相又問。淨名丈室。容受三萬二千師子座。淨慈丈室
容多少。師曰。一塵不立。曰得與麼覿體相違。師揭起
簾曰。請丞相鑑。相呵呵大笑曰。作家宗師。師便揖茶
上堂。冬至月頭。賣被買牛。冬至月尾。賣牛買被。一
年三十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移易一絲
毫不得。東頭買貴。西頭賣賤。三十年後。破草鞋向甚
處著 上堂。時維三月。節屆清明。不寒不暖。半陰半
晴。落花啼鳥一聲聲驀拈拄杖曰。穿却解空鼻孔。[翟*支]
瞎達磨眼睛。踏破草鞋赤脚走。好山猶在最高層
佛成道日上堂。舉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
心是道。州曰還假趨向否。泉曰擬向即乖。州曰不擬
爭知是道。泉曰。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
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地。廓如太虗。豈可強是非耶。
師曰。王老師。過犯彌天。將釋迦世尊。六年雪山千苦
萬辛所得無上大道。等閒華劈殆盡。合與二十拄杖。
當時趙州眼光。爍破四天下面。被熱瞞則且置。今日
[055-0200a]
眾中。莫有為世尊拔本底麼。如無。隆教不是為他閒
事長無明。忝為遺教遠孫。未免出隻手去也。拽拄杖
下座。一時打散 上堂。拈拄杖曰。十地驚心。二乘罔
測。卓拄杖曰。子承父業。賺殺多少人。靠拄杖下座
上堂。趙州道箇洗缽去。其僧豁爾知歸。鳥窠吹起布
毛。侍者當下領旨。阿呵呵。囉囉哩。達磨老臊胡。打落
當門齒 上堂。世尊三昧。迦葉不知。迦葉三昧。阿難
不知。阿難三昧。商那和修不知。普慈三昧。諸人不知。
諸人三昧。各各不知。所以道。譬如河中水。川流競奔
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又如大火聚。猛焰同時
發。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喝一喝曰。將謂合有與
麼說話 上堂。舉雪峰問德山。從上諸聖。以何法示
人。山曰。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雪峰從此有省。
後有僧問雪峰。見德山。得箇甚麼便休去。峰曰。我當
時空手去。空手回。東山演拈曰。白雲今日說向透未
過者。有兩箇人。從東京來。問他甚處來。他却道蘇州
來。問伊蘇州事如何。他道一切尋常。雖然如是。瞞白
雲不過。何故。只為語音不同。畢竟如何。蘇州菱。邵白
藕。師曰。老東山。可謂長於譬喻。詞不迫切。雖然如是。
要且只說得德山雪峰影子邊事。若是齊眉共䠱。竝
駕齊驅。未敢相許。何故。閩蜀同風。肚裏有蟲 佛涅
槃上堂。湖光瀲灔晴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淨法界
身無出沒。不須惆悵怨芳時 上堂。舉東山演示眾。
祖師說不著。諸佛看不見。四面老婆心。為君通一綫。
[055-0200b]
師曰。若教頻下淚。滄海也須乾 上堂。今朝又是八
月一。萬壑千巖儼秋色。牛帶寒鴉過別村。善財何處
尋彌勒 師住後。有亡賴男子。誣師以事。詣部使者
不滿意。文致其罪。師竟不與之辯。亦毫無慍色。踰年。
省憲白師冤。復劄。請再住徑山。師入院拈劄曰。前佛
性命。後佛紀綱。總在者裏。凜然如朽索之馭六馬。危
乎猶一髮之引千鈞。若非大丞相赤手提持。全肩擔
荷。何處更有今日。諸人還委悉麼。車不橫推。理無曲
斷。陞座酬唱畢。復曰。去日應須償宿債。回時宿債本
來空。山上鯉魚打𨁝跳。一國之師展笑容。帝師錫號
明辨正宗廣慧禪師。明太祖洪武癸丑。詔有道沙門
十人。集大天界寺。師居首。以病不及召對。賜還穹窿。
戊午九月。索筆書偈而逝。茶毗。火焰五色。香氣襲人。
齒牙數珠皆不壞。遺骨紺澤。如青瑠璃。舍利交綴。塔
於所居之陰。復分爪髮。歸徑山。葬於無等才塔右。世
壽六十八。僧臘五十一。
杭州靈隱樸隱天境元瀞禪師
會稽倪氏子。狀貌魁
偉性度坦夷。世間機穽。不識為何物。禮弘教立祝髮。
從昭慶濡受具戒。嶷然有遠志。又從天崖濟。習台衡
止觀。台宗諸老。競以書聘。師奮志參方。謁無見于華
頂。復遊玉几。叩石室。室令參元叟端。師遂見端于不
動軒。甫入門。端厲聲一喝。聲若雷霆。師黏縛盡脫。遽
稽首作禮。遂命居侍司。尋掌記室。追隨久之。元順帝
至正丙申。出世里之長慶。陞天衣。明太祖洪武壬子。
[055-0200c]
詔天下名桑門。建會鍾阜。師應召入內。從容問道。賜
食而退。丙辰。會靈隱虗席。諸山交致堅請。師不得巳
應焉 上堂。聲不是聲。觀音三昧。色不是色。文殊法
門。聲色無礙。普賢境界。拈拄杖畫一畫曰。大鵬展翅
葢十洲。籬邊燕雀空啾啾 上堂。即心即佛。嘉州牛
喫禾。非心非佛。益州馬腹脹不是心不是佛。天下覓
醫人。灸豬左膊上。良久曰。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
口過殘春 未浹旬。左右請理崇德莊田。舉都寺德
現掌職。寺僧有聞者。以私忿。列現過失詣縣。嚴行迅
鞫。以師為寺長失于檢舉。法當緣坐。或謂。此三年前
事。師實不知。且素不識。聞何不自辯。師笑曰。此定業
也。其可逃乎。逮師至部。大小司宼。覧狀大驚。咸謂。師
當今名德。不宜有是。洎審。師初無異詞。遂謫隸陜西。
聞大悔。泣告師曰。初意若此。雖萬死不為也。師勿顧。
行至寶應。謂從者曰。吾報身頗異常時。殆將盡乎。夜
宿寧國寺。其住持總虗了者。與師有舊。相見甚歡。師
曰。我骨有所託矣。是夜聚談。飲食如常。翌旦。忽合爪
端坐。泊然而逝。時洪武戊午正月十九日也。法孫梵
譯。𢹂骨以還。骨間舍利。叢布如珠。於浴佛日。結竁於
祖隴之側焉。壽六十七。臘五十五。
蘇州萬壽行中至仁禪師
自號澹居子。又號熈怡叟。
番陽吳氏子。父仲華。為江州廣文。師生五歲。俾從州
之報恩寺真牧純受業。七歲得度。自幼識見超穎。迥
異常兒。會西土指空。赴英宗召。憩報恩。見師異之。授
[055-0201a]
以毗尼。屬令參元叟端。端視師軒渠一笑。師罔措。遂
失展尼師壇。端叱曰。參堂去。次日端問。何處人。師曰。
番陽。端曰。番陽湖闊多小。師展手作量勢。端曰。不是
不是。師曰。合取臭口。遂命侍香。尋掌記室。端甞謂眾
曰。仁書記。虎而翼者也。後出世蘄之德章。遷越之雲
頂崇報。吳之虎丘萬壽 師甞室中拈木枕子。問僧
曰。者箇是什麼。僧曰。也知和尚老婆心切。師擲枕于
地。僧擬議。師便喝出 示眾。幻軀將逼從心年。松下
經行石上眠。珍重北山龍象眾。普通年話幾時圓
上堂。疊疊遠山青。迢迢江水綠。盡日小吳軒。倚闌看
不足。驀喚侍者。收取拂子。便下座 上堂。禪性無生。
離生禪想。禪性無住。離住禪想。五臺山上雲蒸飯。佛
殿堦前狗尿天。剎竿頭上煎䭔子。三箇猢猻夜簸錢
明洪武初。上以鬼神之事召師。師以佛旨。撰書而
對。上大悅。癸丑。蒲圻魏公觀。為蘇郡守。見萬壽廢址。
戚然有意興復。聞師寓虎丘。遣使致書幣。凡三往返
而應。晚歲。養閒於松林蘭若。洪武壬戌三月望示疾。
十九日同參如愚仲。訊候曰。師行矣。諸子在旁。盍賜
一言為末後訓乎。師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曰
與師締交五十秋矣。此別直詣淨土相見。師厲聲曰。
盡大千界。是箇淨土。何處不相見。良久。索筆書偈。泊
然而逝。世壽七十四。僧臘六十七。
明州象山瑞龍夢堂曇噩禪師
慈溪王氏子。祖父皆
名宦。母周。師自幼有遠志。稍長。博通經史。藻思濬發。
[055-0201b]
年二十三。白母出家。往從雪庭傳于長蘆。薙髮受具。
教相諸宗。靡不研究。久之。雪庭遷住靈隱。師復往依
侍。踰年。雪庭示寂。寂照端。來補其處。一見脗契。即命
掌內記。後出世慶元之保聖。遷慈谿之開壽。天台之
國清。最後住象山之瑞龍 上堂。豎拂子曰。只者箇。
在臨濟則大機大用。卷舒擒縱。殺活自由。在雲門則
孤危聳峻。格外提持。言前定奪。在曹洞則家風綿密。
金鍼玉綫。明投暗合。在溈仰則父慈子孝。用劒刃事。
施陷虎機。在法眼則箭鋒相拄。心空法了。情盡見除。
五家提唱。雖則金聲玉振。邁古超今。然而總是門庭
施設。直截一句。不曾道著。且道。作麼生是直截一句。
高聲曰。看脚下 上堂。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
三二一。黃河九曲出崑崙。摩訶般若波羅蜜 師每
誡諸徒曰。研究空宗。當外形骸忘寢食。以消累劫宿
習。然後心地光明耳。自是。日惟一食。終夜凝坐達旦。
明洪武庚戌。徵江南有道僧。舘于天界。師居首。奏對
罷。上憫師老。賜令還山。癸丑二月甲申。無疾忽戒浴
易衣。出器物分遺知交。集眾說偈曰。吾有一物。無背
無面。要得分明。涅槃後看。言畢。危坐而逝。世壽八十
有九。門人智巖等。茶毗。塔于國清。續修歷代高僧傳。
行世。
杭州徑山復原福報禪師
台之寧海方氏子。母張。出
家杭之梁渚崇福。時石湖美主淨慈。師往見。美器之。
遂為祝髮受具戒。參徑山元叟端。端問。近離甚處。師
[055-0201c]
曰淨慈。端曰。來作什麼。師曰。久慕道風。特來禮拜。端
曰。趙州見南泉作麼生。師曰。頭頂天脚踏地。端曰。見
後如何。師曰。饑來喫飯。困來打眠。端曰。何處學得者
虗頭來。師曰。今日親見和尚。端頷之。出世慈谿蘆山。
次遷越州東山。再遷四明智門。明太祖洪武初。驛召
道行沙門。師赴京。舘天界寺。屢入內庭。應對稱旨。留
三年。仍賜還智門。後兩主徑山 上堂。舉一不得舉
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古人恁麼說話。正見抱贓呌
屈。東山即不然。舉二不得舉一。放過一著。落在第七。
到者裏。更須知有向上一路始得。如何是向上一路。
良久曰。莫戀寒巖異草青。坐却白雲宗不妙 上堂。
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誰謂北鬱單越。不是
南贍部洲。剛自騎牛更覓牛 上堂。語是謗。默是誑。
還有二俱不涉者麼。拍禪床曰。洎合停囚長智 上
堂。一語一默。一作一止。何似水銀落地。僧問趙州曰。
乞師指示。州曰。喫粥也未。僧曰喫粥了也。州曰洗缽
盂去 上堂。終日著衣。未甞挂一縷絲。終日喫飯。未
甞齩一粒米。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
知玉之無瑕。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拈拄杖
曰。有時乘好月。特地過滄洲 一日疾革。侍者請偈。
師叱曰。吾世壽尚有三年。巳而果然。及化之日。忽拍
手曰。阿呵呵。大眾是什麼看取。竟寂。壽八十四。臘六
十四。門人奉全身。寂照之右岡。
杭州靈隱竹泉了幻法林禪師
台之寧海黃氏子。依
[055-0202a]
法安太虗同出家。因看睦州語。有省。白虗曰。從生至
死。只是者箇。不由別人也。虗默器。往參元叟端於中
竺。端問。何處來。師曰天台。端曰。曾見寒山拾得麼。師
叉手向前曰今日親見和尚。端曰。脫空謾語漢。參堂
去。尋俾侍香。復掌藏鑰。一日看經次。端曰。看經那。師
曰是。端曰。將甚麼看。師曰。將眼看。端豎起拳曰。何不
道將者箇看。師曰。放下拳頭。將什麼看。端微笑。東嶼
住淨慈。招師分座。時竺原居浮山。得師提唱語。稱譽
不置。尋美以偈。有五百眾中居上首。妙解堪作人天
師之句。嗣居淨慈蒙堂。不出戶者九年。行省左丞相
脫歡公。請主萬壽。遷中竺。至佛殿曰。撥塵見佛。誰知
佛亦是塵。罕逢穿耳客。多見刻舟人 上堂。法是常
法。道是常道。拶破面門。點即不到。雪峰一千七百人
善知識。朝夕只輥三箇木毬。趙州七百甲子老禪和。
見人只道喫茶去。中峰居常見兄弟相訪。只是敘通
寒溫。燒香叉手。若是金毛師子子。三千里外定誵譌
元至元戊寅。遷靈隱。上堂。舉僧問趙州。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州曰我在青州做一領布衫重七斤。師曰。
趙州雖則善用太阿。截斷者僧舌頭。未免自揚家醜。
靈隱則不然。忽有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只向他
道。今日熱如昨日 上堂。古杭管內。靈隱名山。肇建
于東晉咸和年間。慧理法師。為第一代。今日上元令
節。諸處放燈。知事直歲。各各照管風燭。便下座 為
森監寺火。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即今為汝拈却
[055-0202b]
金剛圈栗棘蓬了也。喚什麼作一法。二由一有。一亦
莫守。火裏烏龜。作師子吼 大龍翔虗席。星吉大夫。
遣幣聘師。辭不赴。使者三往返。師避于會稽山中。行
院知不可強。具疏請師。仍領靈隱。又三年。退處了幻
菴。至正乙未春。感微疾。二月二日。集眾敘平生行脚
本末。且誡之曰。佛法下衰。無甚於今。宜各努力。吾世
緣止於斯矣。索筆書偈曰。七十二年。虗空釘橛。末後
一句。不說不說。遂奄然而化。留龕十日。顏色不變。葬
全身於松源塔西。學士普卿黃公。銘其塔。
杭州徑山古鼎祖銘禪師
四明奉化應氏子。受業金
峩得度。會竺西坦主天童。往依之。典內記。復走閩。歸
浙。適元叟住靈隱。師往參謁。一日入室。叩黃龍見慈
明因緣。叟詰曰。只如趙州道。臺山婆子。被我勘破慈。
明笑曰。是罵耶。你道。二老漢用處。是同是別。師曰。一
對無孔鐵鎚。叟曰。黃龍直下悟去。又如何。師曰。也是
病眼見空華。叟曰。不是不是。師擬進語。叟便喝。師當
下廓然。命居記室。年五十四。始出世主隆教。次寶陀
次中天竺。元順帝至正丁亥。奉旨遷徑山。錫號慧性
文敏宏覺普濟禪師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
曰。破畚箕生苕帚。僧禮拜曰。謝師指示。師曰。昨夜三
更失却牛。天明起來失却火 問如何是佛。師曰。秤
鎚蘸酢。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仰面不見天。曰記得
僧問雲門。如何是佛。門曰乾屎橛。又作麼生。師曰。雲
門不是好心。曰乾屎橛。與秤鎚蘸酢。相去多少。師曰。
[055-0202c]
鑊湯無冷處。僧擬進語。師便喝 上堂。將十方世界。
安向諸人眼睫上。絲毫不動。把四大海水。傾向諸人
脚跟底。涓滴不流。會醫還少病。知分不多愁 上堂。
舉大愚芝示眾。大家相聚喫莖虀。若喚作一莖虀。入
地獄如箭射。師曰。宗師為人。如蠱毒之家。置毒於飲
食之中與人。未甞不欲斷其命根。雖然。是冤對者。能
有幾人 丞相康里公。每詣師叩宗門元旨。一日看
經次。問師。何不看經。師曰。尋行數墨。為看經耶。公無
語。師翻經曰。老僧看經去也。公以手掩經曰。請師為
說破。師曰。伊尹周公。是阿誰做 至正戊戌。將遷寂。
遺書囑丞相外護。復書偈曰。生死純真。太虗純滿。七
十九年。搖籃繩斷。擲筆而逝。茶毗。舌根數珠皆不壞。
舍利無算。於徑山隆教寶陀。分而塔焉。世壽七十九。
僧臘五十五。有四會語錄。暨外集。行世。
明州天寧歸菴仲猷祖闡禪師
鄞縣陳氏子。從佛智
匡剃染。參寂照於徑山得旨。出世廬山。遷香山。陞郡
之天寧。上堂。若論第一句。三世諸佛道不得。六代祖
師道不得。天下老和尚道不得。山僧道不得。大眾道
不得。拈拄杖曰。拄杖子道得麼。道得也是第二句
上堂。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五臺山上
雲蒸飯。佛殿堦前狗尿天。剎竿頭上煎鎚子。三箇猢
猻夜簸錢 元宵上堂。十五日巳前。脚頭脚尾黃金
蓮。十五日巳後。白牯狸奴成隊走。正當十五日。樓臺
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好。大眾。且道好在什
[055-0203a]
麼處。眾眼難瞞。便下座。
蘇州開元愚仲善如禪師
吳江人。上堂。佛身充滿于
法界。普現一切羣生前。為甚麼。滬瀆居民。黃老之流
迎之。而風濤駭吐。像即沉沒。吳縣朱膺東靈帛尼請
之。而靈相峩峩雙泛。試就提捧。忽爾升舟。今山中所
奉維衛迦葉二石相。是也。豈非隨緣赴感靡不周。而
恒處此菩提座。然雖如是。若作恁麼會。大蟲看水磨。
不作恁麼會。真州望長蘆。恁麼不恁麼。總拈却又作
麼生。清平世界。不用譌言 示艸菴僧偈曰。國師萬
代善知識。鴈宕艸菴天下聞。得在其中居住者。生難
遭想報深恩。度牒親從天上降。得來何翅萬黃金。時
中若不修僧行。孤負皇王一片心 師晚年。因法門
從子瓛瑩中。住萬壽。闢一室廷。之養老。及相本空繼
席。待之尤至。故得優游。以樂其道。甞居葑門直指菴。
人因稱之。曰直指和尚。將終。呼諸子訣別。泊然而逝。
蘇州萬壽佛初智淳禪師
送忠侍者偈曰。鳥窠吹起
布毛。侍者當下悟去。一對無孔鐵鎚。賣弄鬼家活計。
若是靈利阿師。別有天然氣宇。恢張本地風光。顯出
衲僧巴鼻。以大千攝入毫端。將須彌納向芥子。直踏
毗盧頂上行。千手大悲攔不住。
杭州上竺我菴本無禪師
黃巖人。從淨慈方山落髮。
依寂照于中竺。掌綱維。有舅氏教庠老成。挽之更宗。
于是。見湛堂澄於演福。研精教部。寂照惜其去。作偈
寄之曰。從教入禪今古有。從禪入教古今無。一心三
[055-0203b]
觀門雖別。水滿千江月自孤。後出世弘教。既為湛堂
嗣。仍爇一香報寂照。不以跡異而二其心也。寂照示
寂。時師住四明延慶。照特遺書。囑其力弘大蘇少林
二家宗趣。餘無他言。師於祭筵拈香。乃曰。妙喜五傳
最光焰。寂照一代甘露門。等閒觸著肝腦裂。凍霜忽
作陽春溫。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氣息今猶存。天風
北來歲云暮。掣電討甚空中痕。後臨終無疾。坐脫于
白雲臺。
台州府護聖迪原啟禪師
臨海人。為書生時。拜叔父
堅上人于里之寶藏寺。偶閱首楞嚴經。至山河大地
皆是妙明心中所現物處。置卷紬繹良久。豁然有省。
白父母求出家。禮寂照為師。服頭陀行。久而益勤。出
世護聖。後退居東堂七年。著有書。曰大普幻海。曰法
運通略。曰贅譚。曰疣說。曰儒釋精華。總若干卷。又作
佛祖綱統賦。終時壽四十三。
江心萬禪師法嗣
報恩無方智普禪師
桂陽龍氏子。住後上堂。六月行
人口吐烟。區區只為利名牽。爭如林下無心客。一覺
和衣到曉眠。拍禪床曰。乾明不惜口業。為你說破。臘
月三十日。閻老子要問你。索飯錢在 上堂。春色濃
春日融。園林暖野桃紅。昔日靈雲一見。透脫色空。而
今諸人總見。因甚不悟。若也不悟。眼被色籠。擊拂子
曰。錯教人恨五更風。
南康府雲居小隱師大禪師
終日方丈危坐澹如也。
[055-0203c]
剃餘鬚髮。侍者鑷生。爭取藏之。信宿即生舍利。甞有
示信禪人偈曰。信是道元功德母。藥如有驗不消多。
上人直下承當得。佛祖安能奈爾何。
徑山熈禪師法嗣
金陵大龍翔集慶寺笑隱大訴禪師
九江義門陳氏
子。從郡之水陸院芟染。自幼開爽絕倫。初見一山萬。
既而遣詣百丈。參晦機熈。熈一見器重。命掌記室。一
日問。黃龍既得旨於泐潭。領徒遊方。及見慈明。氣索
汗下。過在什麼處。師抗聲曰。千年桃核裏。覓甚舊時
仁。又室中侍立次。熈舉百丈野狐話詰曰。不落因果。
便墮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脫野狐身。且道。利害在甚
麼處。師擬答。熈震威一喝。師當下渙然冰釋。因同參
苦問。師答頌曰。百丈野狐。野狐百丈。埋作一坑。伏惟
尚享。後出世湖之烏回。遷杭之報國中竺。元天曆己
巳。文宗以潛邸為大龍翔集慶寺。妙簡名德開山。師
首膺其選。賜號廣智全悟大禪師。復驛召赴闕。見上
奎章閣。賜坐咨問法要。及順帝御極。待遇益隆。後以
老病求退。優詔不許。勅外臺護視。使安居終老 上
堂。安養國中。水鳥樹林悉皆念佛。知足天上。樹相撐
觸演說苦空。豎拂子曰。山僧拂子。穿却汝諸人鼻孔。
諸人向甚處出氣。聻 入新寺上堂。第一義諦。明如
杲日。寬若太虗。萬彚森然。纖毫不立明。今舉古。無非
節外生枝。立主立賓。何異虗空釘橛。然聖旨建寺。諸
官臨筵。不可只恁麼休去。還有共相激揚底麼。問答
[055-0204a]
不錄。乃曰。釋迦世尊。捨金輪而登佛位。今上皇帝。從
佛位而御金輪。收攝三千剎海於一印中。具足八萬
法門於一毫上。如華嚴會上菩薩。得無盡福德藏解
脫門。於一器中。出生種種美味飲食。又於眾會。仰觀
空中。而雨種種珍寶。隨眾生心悉令滿足。然後得其
寶者。盡證法門。食其味者。咸成妙道。無一塵而不具
足佛事。無一法而不圓滿正宗。即今崇建寶坊。闡揚
法施。諸天音樂不鼓自鳴。梵唄詠歌自然敷奏。十方
菩薩咸集道場。八部天龍同伸慶讚。還有不歷化城
徑登寶所者麼。擊拂子曰。四海巳歸皇化裏。時清休
唱太平歌 上堂。孤峰頂上。目視雲霄。無乃埋沒己
靈。十字街頭。和泥合水。且貴流通正眼。拈拄杖曰。釋
迦巳滅。彌勒未生。正當今日。千聖命脉。列祖鉗鎚。總
在新報國手裏。拈起也。七穿八穴。頭頭現無邊妙身。
放下也。鑑地輝天。處處彰寶王剎海。說甚麼谿山各
異。雲月是同。至化無為功不宰。蕩然一片古皇風。復
舉誌公令人傳語思大曰。何不下山教化眾生去。一
向目視雲漢。作什麼。思大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
盡。何處更有眾生可度。師曰。思大被誌公一拶。直得
倒退三千 進退兩度上堂。心空及第選佛。何必選
官。荷負叢林為眾。一似為己。報國為法擇人。量材授
職。如樂奏九成。左右進退。無不合度。只如一喝分賓
主。照用一時行。諸人作麼生甄別。喝一喝曰。九萬里
鵬纔奮迅。三千年鶴便翱翔 上堂。言發非聲。色前
[055-0204b]
不物。著甚來由。聲色裏睡眠。聲色裏坐臥。却較些子。
所以道。即此見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呈君。箇中若
了全無事。體用何須分不分。驀拈拄杖曰。水流黃葉
來何處。牛帶寒鴉過遠村。卓拄杖下座 上堂。舉黃
龍南室中垂語曰。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驢脚。人
人有箇生緣。那箇是上座生緣。師曰。黃龍三關。如商
君立法。法雖立而廢先王之道。故當時出其門者甚
多。得其傳者益寡。使其恪守慈明家法。子孫未致斷
絕 僧侍立次。師展兩手曰。八字打開了也。為什麼
不肯承當。僧曰。休來鈍置。師曰。許多時沒一點氣息。
便打 師問眾曰。青州布衫重七斤。古人巳道得了
也。畢竟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一僧出曰。東廊頭西廊
下。師曰。什麼處見趙州。僧擬議。師曰。棒下不成龍
僧參。師曰。豎拂拈槌。古人榜樣。擎叉舞劒。列祖條章。
衲僧門下。合作麼生。僧珍重便行。師曰。不消一劄
師問僧。甚處來。曰遊山來。師曰。笠子下拶破。洛浦徧
參底作麼生。曰未入門時。巳呈似和尚了也。師曰。即
今為什麼不拈出。僧擬議。師便打 順帝至正甲申
五月示微疾。作手書別交遊。囑其徒。以兩朝所賜金
幣。作萬佛閣。上報國恩。二十二日書偈。趺坐而寂。其
年秋八月十有六日。葬于石頭城塔院之後岡。壽六
十一。臘四十六。黃文獻公溍。撰碑銘。虞文靖公集。著
行道紀。明洪武甲寅。遷葬于撥雲山。與康僧會古塔
相鄰。所著。有禪林清規。及四會語錄。蒲室集。行世。
[055-0204c]
嘉興府祥符梅屋念常禪師
華亭黃氏子。父文祐。母
楊。夢老僧託宿而有娠。元世祖至元壬午三月十二
日誕生。是夜神光燭室。異香襲人。師幼喜孤坐。年十
二。依平江圓明院體志出家。十四薙髮受具。至大戊
申。佛智晦機。自江西百丈。遷杭之淨慈。師往參承。值
佛智上堂。舉太原孚上座。聞角聲悟道因緣。頌曰。琴
生入滄海。太史遊名山。從此揚州城外路。令嚴不許
早開關。師於言下。豁然有省。投丈室呈所解。佛智頷
之。俾掌記室。迨智遷徑山。師職後版。表率一眾。丙辰。
奉朝廷遴選。出世祥符。至治癸亥。赴京出入金門。討
論墳典。自帝師以下。皆尊愛之。南還主姑蘇萬壽。所
著。有佛祖通載二十二卷。行世。
明州雪竇石室祖瑛禪師
吳江陳氏子。髫年出家于
普向寺。年十五祝髮受具戒。即䇿杖遊方。初從虗谷
陵于仰山。聞徑山晦機道望。亟往投之。一見契合。遂
留掌記。後出世明之隆教。遷杭之萬壽。明之雪竇育
王 謝天童平石砥問疾偈曰。是身無我病根深。慙
愧文殊遠訪臨。自有巖華談不二。青燈相對笑吟吟。
法身徧在一切處。噇飯噇空得自由。太白鄮峰烟雨
裏。笋與來往亦風流 晚年得痿痺疾。造一龕。曰木
裰。日坐其中。不涉世事。元順帝至正癸未三月。見一
蓑衣婦人。扣頭請師應身為國王。師曰。吾不願生天
王家。逾十七日。趺坐而化。臨終偈曰。五十三年。弄巧
成拙。踏破虗空赤脚行。萬象森羅笑不輟。闍維。遵治
[055-0205a]
命。以遺骨煅之。炭盡益以香薪。百煉不回鎔。作金銅
色。扣之有聲。祔葬于三藏道法師塔右。
杭州中竺一關正逵禪師
番陽方氏子。參晦機熈于
淨慈。熈問。甚處人。師曰番陽。熈曰。番陽湖水深多少。
師曰。瞪目不見底。熈曰。恁麼則浸爛衲僧鼻孔也。師
曰。終不借和尚鼻孔出氣。熈曰。畢竟借誰鼻孔出氣。
師曰。恭惟和尚萬福。熈肯之。命充侍者。逾二年。參中
峰于天目。復謁徑山元叟。命掌記。笑隱主中竺。俾師
分座。出世金陵崇因。帝師授以佛日普照之號。遷鳳
山資福。陞主報國。再遷中竺 示眾。心不是佛。智不
是道。一念涉思惟。全身入荒草。所以道。目前無法。意
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古今天地。古今
日月。古今山河。古今人倫。頭頭顯露。物物全彰。不從
千聖借。不向萬機求。內外絕承當。古今無處所。恁麼
解會。猶是錯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雖然。既是泗洲
大聖。因甚在揚州出現。良久曰。參。後示寂。世壽五十
七。僧臘四十四。
明州佛巖仲方天倫禪師
象山張氏子。幼而岐嶷。投
廣德天寧竺源剃落。源曰。汝志宏遠。堪任大法。無為
我滯。遂往見虎丘東州永。偶過旃檀林。同一僧看傳
燈錄。僧謂師曰。千七百則公案。渾如生銕鎖子一般。
只要鎖匙入手。師言下點首默契。乃參晦機熈於淨
慈。纔入門。熈曰。湖山靄靄。湖水漾漾。浸爛你鼻孔。塞
破你眼睛。因甚不知。師曰。通身無影象。步步絕形蹤。
[055-0205b]
熈曰。未在更道。師拂袖便出。熈俾居侍司。復掌藏鑰。
師憚其繁。嘆曰。世降道衰。人根浮薄。宿師碩德。具大
知見。猶不為學者信服。無他。葢表裏不純故也。自是
必欲剷蹤削蹟。聞吳興桃華塢僻䆳。乃往縛茆。一日
灌園次。忽四山雲暝。驟雨疾風。摧折林木。霹靂一聲。
胸中疑礙頓釋。乃曰。大奇大奇也大奇。掇轉虗空顛
倒騎。蟭螟吞却五須彌。曩於南屏室中。屢叩老和尚。
終不肯為我說。使當時說破。安有今日耶。元泰定丁
卯。出主廣德東泉。遷明之佛巖。笑隱居龍翔。招師分
座說法。南臺治書吐魯。數來問道。與師泛論契合。舉
師主保寧 僧參。師曰。好箇師僧。恁麼行脚。僧曰。撥
草瞻風。豈圖別事。師曰。喫得棒也未。僧擬議。師便喝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誰人看不見 問如何
是一相三昧。師曰。青黃赤白 問如何是鳳臺境師
曰。鳳臺有什麼境 上堂。初三十一。中九下七。七九
六十三。九九八十一。朝往西天。暮歸唐土。一馬生三
寅。石牛欄古路 臘八上堂。昨夜覩明星悟道。後園
風打籬笆倒。曉來無蹟可追尋。雪山依舊生青草
上堂。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與麼
也不得。不與麼也不得。與麼不與麼總不得。你有拄
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却你拄杖子
上堂。舉雲門因僧問。久雨不晴時如何。門曰劄。師
曰。雲門一劄。猿啼巴峽。熊耳峰高。石頭路滑 師晚
年卜築于鳳臺之西。曰新菴。將終。謂淨覺曇曰。欲以
[055-0205c]
後事相凂。今日何日。覺曰。二十九日。師曰。月窮日不
宜去。明日五月一吾行矣。至期。召門人付囑。舉手作
別。端坐而逝。壽六十六。臘五十一。
越州天衣業海子清禪師
上堂。三歲孩兒抱華鼓。八
十翁翁輥繡毬。嬌羞老醜多呈露。直得諸人笑不休。
山僧。昔在南屏山下。糞掃堆頭。拾得一領破襴衫子。
抖擻將呈天目。不為顧釆。又過崇德。撞著惡辣漢。被
渠撦破。七孔八穿。收拾歸南屏。深藏四十餘年。不將
輕與外人。無端今日來天衣。比看破舊相似顏色一
般。著來嫌袖大。起舞覺天寬。直得十峰齊起舞。雙㵎
共鳴湍。盡看當場鮑老。不知笑倒傍觀。遂大笑。拈拄
杖畫一畫曰。更把一枝無孔笛。等閒吹出萬年歡。復
舉三聖逢人則出話。師曰。二大老。竊得臨濟些子家
私。各自賣弄。檢點將來。好與一坑埋却 同參至上
堂。颯颯涼風景。同人訪寂寥。煑茶山下水。燒鼎洞中
樵。慈祖將常住物。作自己人情。天衣則不然。供佛嬾
拈華。延賓不煑茶。莫嫌無禮數。冷淡是僧家。師出世
天衣。時年巳八十六矣。
杭州淨慈元菴會藏主
臨安人。參晦機於淨慈。居蒙
堂。因修涅槃堂有偈曰。涅槃一路盡掀翻。觸處工夫
見不難。洗面驀然摸著鼻。繡鍼眼裏好藏山。晦機稱
賞之。
松江南禪寶洲覺岸禪師
吳興吳氏子。從獨孤明落
髮受具。與梅屋。同出佛智之門。一日偶為眾演楞嚴。
[055-0206a]
至七徵心處。忽淨瓶水騰湧。注師懷。聽眾驚愕。師笑
曰。此偶然耳。
徑山高禪師法嗣
杭州中竺一溪自如禪師
閩人。幼值元兵下江南。遭
遊卒挾至臨安。遺之而去。富民胡氏收養。令伴子讀
書。師隅立。默識無所失。胡氏因子之既長。俾師𨽻里
中無相寺為僧。參雲峰於徑山得旨。初住萬壽。元天
曆初。中竺笑隱訢。奉詔開山龍翔。因舉代往者三人。
御筆點師名。宣政院具疏。請師居焉。有大家黃氏者。
重師道行。甞供伊蒲塞饌。一日請歸其家。進供愈勤。
乃開私帑所藏金玉示師。師怫然歸。語徒眾曰。彼黃
氏。以帑中寶示我。將欲誘我死去為其子耶。出家兒。
視金玉當如瓦礫。古來墮此轍者頗多。非但為其子。
為其牛馬者有之。遂與黃氏絕。後遷化。茶毗。靈異頗
多。
江州東林古智喆禪師
都昌巢氏子。初住興國興聖。
遷東林。上堂。過去諸佛巳說。未來諸佛當說。現在諸
佛今說。且道。畢竟說箇甚麼。卓拄杖。下座 上堂。明
來暗謝。智起惑亡。黑牛臥死水。癩馬繫枯椿。何似東
村黑王老。黃昏伸脚睡。一覺到天光。山僧與麼道。切
忌錯承當 上堂。盡令提綱。聖凡罔測。放開綫道。普
請同參。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上堂。祖師道。圓
同太虗。無欠無餘。三條椽下。七尺單前。切忌依他作
解。莫有向天外出頭底麼。乃曰。巡堂喫茶 禮暹道
[055-0206b]
者塔偈曰。髑髏元自有靈光。雪竇何曾抖尿腸。截斷
婆婆三寸舌。至今雙劒倚天長 送萬禪人參徑山
虗谷偈曰。萬轍千途同一車。參方眼正不曾差。一千
七百人中主。元是仰山小釋迦。
明州天童怪石奇禪師
示眾。參禪本無難易。只要具
大信根。有決烈志。萬機休罷。千聖不𢹂。坐斷諸緣。不
存一法。如太虗空。了無朕迹。如須彌盧。屹然不動。無
上真乘。方可希冀 示眾。此事如人饑渴相似。說飲
說食。豈能救療。直須自飲水自喫飯。方有實効處
示眾。因舉從上先德痛切為人語要。開示倘能向者
裏虗却心。不即法相。不離法相。一聞頓悟。便是涅槃
會上。廣頟屠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底時節。是即是。
不得恁麼會。言多去道轉遠。且截斷葛藤。喝一喝。下
座。
杭州徑山本源善達禪師
仙居柴氏子。早年同及菴
信行脚。誓不歷職。初見雪巖于仰山。尋還浙西。參徑
山雲峰高。入室有省。高印可之。適慧雲虗席。命師補
處。後遷保寧。淨慈徑山。皆有成績可紀。師居常不設
臥榻。夜則焚香燃燭。端坐達旦。率以為常。又體所稟
與人異。遇嚴寒則衣絺綌。大熱則衣繒絮。甞以缽資。
建大圓院于東路半山。接待雲侶。一日自知時至。會
眾敘平生行脚事畢。端坐而逝。
龍巖真首座
諸方屢聘。高臥不起。甞作樂閒歌。其略
曰。即心是佛。無心是道。萬事但隨緣。自覺身心好。院
[055-0206c]
子從來不要住。便是佛也不要做。律亦不曾持。戒亦
不曾破。放行把住總由人。執法修行驢拽磨。要行便
行。要坐便坐。也不精進。也不懶惰。一卷三字經。逐日
為工課。有時深深海底行。有時高高山頂臥。幾生修
得做閒人。肯為虗名被覊鎖。我不輕汝等。從他當面
唾。百年能得幾光陰。何必強分人與我。貧也不須憂。
富也休粧大。閻王相請無親疎。盡付一堆紅焰火。自
家作得主宰。終不隨風倒柁。補破遮寒暖即休。淡飯
麤茶隨分過。我作樂閒歌。自歌還自和。不是閒人不
肯閒。世上閒人得幾箇。
何山明禪師法嗣
明州恭都侍者
廉介自持。日誦法華。因聆銕鏡上堂
語。遂得心要。甞夜坐有偈曰。點盡山窗一盞油。地爐
無火冷啾啾。話頭留向明朝舉。道者敲鐘又上樓。銕
鏡因陞堂。特稱賞之。臨終無疾坐逝。闍維。舌根不壞。
五燈全書卷第五十五
[055-020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