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92 西歸直指-清-周夢顏 (master)



No. 1173-A


周安士居士傳


周夢顏。一名思仁。字安士。崑山諸生也。博通經藏。深
信淨土法門。自號懷西居士。嘗以眾生造無量罪。唯
淫殺二業。實居大半。因著戒殺戒淫二書。其戒殺書。
名萬善先資。言多懇切深痛。自言每過一切神祠。必
祝願云。唯願尊神。發出世心。勿受血食。一心常念阿
彌陀佛。求生淨土。思仁自今二十四歲。直至壽盡。中
間若殺一小魚蝦。乃至家中眷屬。若有一人傷一蚊
蟻。唯願尊神是糾是殛。迅雷擊碎所著書板。思仁自
今二十四歲。直至壽盡。臨河見魚。仰面見鳥。不思救
度。反萌殺機。亦同此誓。思仁自今二十四歲。直至壽
盡。若夢寐中。見人殺生。不能至心稱佛名號。發救度
心。而反歡喜贊成其事。亦同此誓。其戒淫書。名慾海
回狂。勸諸淫者。先觀胎獄。了種種苦。是謂息淫原始
方便。次觀此身。諸蟲蝟集。宛轉遊行。食人腦髓。是為
初開不淨方便。次觀男女膿血洟唾。惡露中滿。猶如
溷廁。糞穢所都。是為息淫對治方便。次想死人。正直
仰臥。寒冰徹骨。黃水流出。臭不可聞。徧體生蟲。處處
鑽嚙。皮肉漸盡。骨節縱橫。乃至冢破骨出。人獸踐踏。
而我此身。終亦如是。次念法華所說因緣。生相滅相。
與不生滅。是為斷淫窮原方便。次觀自身。在極樂世
[001-0099b]
界七寶池內蓮華之中。蓮華開敷。見阿彌陀佛。坐寶
蓮華。及諸種種莊嚴瑞相。亦見自身禮拜供養於佛。
作是觀時。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永脫淫穽。是為究竟
解脫方便。又嘗輯西歸直指四卷。乾隆四年正月。與
家人訣。云將西歸。家人請以香湯沐浴。却之曰。我香
湯沐浴久矣。談笑而逝。異香郁然滿一室。年八十四。

No. 1173-B


像贊
虞山張爾旦眉叔


崑山安士先生。所著數種書。爾旦讀而受其益者。
誠非淺鮮矣。昔世尊為半偈故。猶捨身供養。若先
生之恩。爾旦則茫然不知何以報也。汪子石心。以
繪像索題。驚喜瞻禮之餘。敬為四言二十韻。不足
道先生之萬一。惟欲推廣著書之意。重為結往生
淨域之緣。想先生在紫金臺中。當遙為一笑爾。道
光庚子季冬朔後一日。


維大居士。生康熙時。才辯無礙。能以法施。筆舌並用。
霆掣電馳。三教典籍。悉誦悉知。雲涌其氣。瀾翻其詞。
為如來使。作大導師。嗟嗟末法。眾生愚癡。苟非菩薩。
孰吼同獅。沒歸安養。我生詎遲。著述萬言。啟發是資。
昔聞論說。今瞻逸姿。笻笠西行。飄然雪髭。我於弟子。
淑則稱私。稽首涕泣。名同佛持。凡我同志。敬而仰之。
[001-0099c]
此雖圖像。因緣在茲。彼有願力。難可議思。繪形所現。
涌蓮華枝。孰能頂禮。攝受以慈。億眾咸趨。西方寶池。
古吳朱兆庚吟白


脫屣歸安養。高風說至今。著書同佛偈。愛物寓婆心。
身巳超塵遠。情還度世深。摩挱遺像在。咳唾有餘音。
元和邱洪業幼遲


性月妙明。人人具足。矢誠積修。憬然先覺。一塵不染。
在俗超俗。仰止居士。鹿城尊宿。運大悲心。造無量福。
前躡龍舒。後引尺木。巍巍金臺。獨標高躅。普願大千。
脫離垢濁。善果圓時。同生極樂。
元和朱兆杓薇卿


愛河流日深。苦海浪日濺。哀哉閻浮提。五濁習難變。
維公起鹿城。獨矢菩薩願。手撰四種書。字字寓懲勸。
譬如暗室中。光明燭流電。又如墜懸崖。援手垂白練。
自度并度人。悲憫婆心現。一朝善果成。蓮臺金百鍊。
後生失準繩。私淑空懷念。賢哉石心翁。公裔訪求徧。
驚喜得真容。臨摹妙手倩。余生亦苦晚。道貌無從見。
則效具素心。披書如覿面。況今覩此圖。頂禮生依戀。
再拜默致詞。願假津梁便。接引娑婆眾。共登不退轉。
笠水邱孫錦晝堂


三復先生書。再拜先生像。仁言利以溥。道貌睟而盎。
多生菩薩行。一現居士相。出入儒佛間。究竟歸安養。
可憐閻浮提。生死苦流浪。遺書滿人間。振若天鼓響。
我生恨巳晚。未及侍几杖。𠦜年鹿城道。徒切高山仰。
[001-0100a]
敬爇一瓣香。翹勤禮華藏。娑婆願回入。度眾生無量。
崑山方步瀛小湘


居士是吾鄉先生。高山在望敬仰止。吾鄉文筆秀玉
峰。近代名人接踵起。莊渠理學得真傳。柏廬繼之各
具體。文章獨數歸震川。攷據亭林貫經史。居士更通
儒佛關。覰破性命了生死。著書二種戒殺淫。當頭一
喝聲震耳。度此眾生出迷津。後舉西方路直指。一心
念佛向樂邦。十萬億土近如咫。七寶池內蓮華開。笑
語家人佛來矣。我生巳後六十年。恨不親見如來使。
究竟私淑別無他。出世因緣在乎是。居士自號曰懷
西。我之懷兮在居士。
吳縣周孝垓心香


現居士身。為法施者。龍舒而後。唯我先生。彼勸淨土。
開化初機。以欲鉤牽。令入佛智。先生直指。三根均被。
因緣譬喻。乃住其中。汪子深心。繡像供養。為告世人。
各宜敬信。
方外釋祖觀覺阿


善知識。大菩薩。冠儒巾。說佛法。扶木叉。戒淫殺。三乘
教。意深括。將身心。奉塵剎。宏持名。揚蓮宗。魯陽戈。日
再中。讀公書。如見公。拜公像。道氣充。前龍舒。後尺木。
公中立。三鼎足。象教衰。公等作。息邪說。振頹俗。我後
公。巳百年。瞻遺像。撫遺編。心悲喜。涕泗漣。公懷西。我
亦然。願加被。公瓣蓮。
東泖朱大韻
[001-0100b]


一榻茶煙颺𩯭絲。幾年故步笑蠅癡。而今了却周何
累。長向寒林禮導師。
杭州馮旭升


曩讀先生集。時懷尚友情。仁言霑庶物。確論醒羣盲。
像喜今朝覩。心應夙世傾。他年清泰國。翹首望相迎。
仁和胡 珽挺臣


一紙傳圖像。欣然見我師。後塵懷景仰。素志願西馳。
闡教遺書在。蘇民奏議垂。焚香瞻道範。矍鑠現龐眉。


絲繡久成想。真容仔細看。迷津傳寶筏。末劫挽狂瀾。
趨步摹猶易。頑廉感獨難。十年酬宿願。弁首付雕刊
余於十年前。識公之元孫。少蓉茂才。得此遺稿。又於汪石心丈處。臨摹遺像。未幾少蓉物故。余擬將此稿付梓。
久而不果。今始得汪心持。沈濟之。助貲排印


校印遺文工竣敬題二律古吳汪鳳章心持



果遂懷西願。華開萬劫春。垂慈拯民物。普利到天人。
幻夢憐誰覺。迷塗許問津。如公山海度。擬議總涓塵。


尚有遺文在。刊行敢自怡。辯才雄不礙。潛德耀非遲。
筆墨從心寫。煙雲向腕隨。一編三復讀。蓮種定含滋。
汪大紳


悲猛極矣。如從吾佛世尊。金口宣揚而得。六種為之
震動。
[001-0100c]


西歸直指全集目次




* 卷首 圖

* 西方有十種勝
* 雲棲大師普勸念佛
* 念佛九種勝
* 三界四生六道
* 七種不淨觀
* 三種人必定往生
* 發五種心決定往生
* 九想觀
* 白骨觀
* 七可惜
* 卷一 淨土綱要

* 阿難啟請
* 佛土雙標
* 法藏因地
* 願滿成佛
* 四十八願
* 如來得名
* 堂宇寶池
* 天樂雨華
* 池岸華樹
* 樹網宣音
* 德水香華
* 鳥宣偈頌
* 景象殊勝
* 自然飲食
* 隨宜修習
* 音容相貌
* 作觀見佛
* 稱名見佛
[001-0101a]
* 持名往生
* 生非易事
* 末後付囑
* 修持法門
* 十念法門
* 報恩法門
* 助緣法門
* 又二則
* 卷二 疑問指南

* 度生宜急等 凡二問二答
* 自性唯心等 凡二問二答
* 佛土非一等 凡三問三答
* 無生為宗等 凡二問二答
* 捨苦趨樂等 凡二問二答
* 軒輊禪淨等 凡二問二答
* 先見彌勒等 凡一問一答
* 感應難必等 凡三問三答
* 福輕業重等 凡二問二答
* 淨緣難致等 凡二問二答
* 發願度生等 凡四問四答
* 修持異同等 凡七問七答
* 卷三 啟信雜說

* 如如居士勸修行文
* 理障更甚於欲
* 先知三世之說
* 須明因果之理
* 孔子必定說過三世
* 勿以短命自待
* 不可隘其見聞
* 藏經不可不讀
* 奘法師對唐太宗語
* 當於肉軀生厭離心
* 大孝人不願入胎
* 大貴人須知自慚
[001-0101b]
* 蠶繭喻
* 籪籃喻
* 馬喻
* 野狐喻
* 歸咎冥王
* 撲燈蛾
* 窗內蠅
* 調馬四法
* 眼藥
* 有願必遂
* 為僧者必宜修淨土
* 高僧亦當修淨土
* 不可甘心作鬼
* 九類皆當往生
* 念佛無枉用之力
* 人間勝事無如念佛
* 卷四 往生事略

* 菩薩往生類 凡十則
* 高僧往生類 凡二十六則
* 尼僧往生類 凡五則
* 王臣往生類 凡十二則
* 居士往生類 凡二十則
* 童子往生類 凡五則
* 婦女往生類 凡十七則
* 惡人往生類 凡三則
* 惡趣往生類 凡四則
[001-0101c]

No. 1173-C



西方有十種勝





雲棲大師普勸念佛




[001-0102a]




念佛九種勝





三界四生六道




[001-0102b]




七種不淨觀





三種人必定往生





發五種心決定往生




[001-0102c]


九想觀





白骨觀




[001-0103a]


七可惜



No. 1173
西歸直指卷之一
玉峰 懷西居士周夢顏安士氏彚輯
婁東 勝蓮居士羅萬忠允枚氏梓勸


淨土綱要



世尊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憐憫眾生輪迴六
道。頭出頭沒。受苦無量。故於十方佛土中。指出西
方極樂世界。使人知所趨向。而又授以至簡便法。
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
輩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負如來厚恩。故將
大小本彌陀要旨。節錄其槩。使閱者一覽便知。名
為淨土綱要。


阿難啟請


[001-0103b]


大本彌陀經云。釋迦如來。一日容顏異常。阿難問之。
佛言。汝所問者。勝於供養一四天下聲聞緣覺。及布
施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雖至累劫。猶百千
萬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
飛蝡動之類。皆因汝所問而得度脫之道。


觀此。則知淨土法門。不獨人類之梯航。亦諸天諸
仙之寶筏。慎莫泛視。


佛土雙標



小本彌陀經云。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自西方。過
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法藏因地



大本經云。無量無數劫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化度
眾生。是時有大國王。往聽說法。頓然覺悟。乃捨王位。
而往修行。號曰法藏比丘。即今阿彌陀佛是。對世自
在王佛。發四十八大願。皆為濟度眾生。乃精進修行。
入菩薩地。內則修慧。外則修福。於一切世間。無所不
知。無所不見。且復托生於一切眾生中。同其形體。通
其語言。以施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昆蟲。無不欲令
其超生極樂。


願滿成佛



大本經云。阿彌陀佛。歷大阿僧祇劫。行菩薩行。不計
眾苦。手中常出一切衣服。飲食。音樂。乃最上所須之
[001-0103c]
物。惠施眾生。令其歡喜。發無上菩提之心。歷無數百
千萬億劫。方得成就從前所發四十八願。而入佛位。
是以十方無量眾生。一念歸依。遂生其國。


四十八願




* 第一願 我作佛時。剎中無地獄餓鬼禽畜。以至蜎飛蝡動之類。
* 第二願 剎中無婦女。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來生我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生。
* 第三願 我剎中人。欲食之時。七寶鉢中。百味飲食。化現在前。食巳。器用自然化去。
* 第四願 我剎中人。所欲衣服。隨念即至。不假裁縫擣染浣濯。
* 第五願 我剎中。自地以上。皆有宅宇。宮殿樓閣。池流華樹。悉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眾生聞是香者。皆修佛行。
* 第六願 我剎中人。皆心相愛敬。無相憎嫉。
* 第七願 我剎中人。無淫佚瞋怒愚癡之心。
* 第八願 我剎中人。皆同一善心。無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預相知意。
* 第九願 我剎中人。不聞不善之名。況有其實
* 第十願 剎中人知身如幻。無貪著心
* 第十一願 剎中雖有天人之異。而其形容。皆一類金色。面目端正淨好。
* 第十二願 我作佛時。假令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
[001-0104a] 盡為緣覺聲聞。不能知我之年壽。當若干萬億劫。
* 第十三願 假令十方各千億世界諸天人民。皆為緣覺聲聞。一心共計。亦莫知我剎中天人之數。
* 第十四願 我剎中人民。壽命皆無央劫。莫知其數。
* 第十五願 我剎中人。所受快樂。一如漏盡比丘。
* 第十六願 我剎中人。住正信位。離顛倒想。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所止盡般泥洹。
* 第十七願 我作佛時。說經行道。十倍於諸佛。
* 第十八願 剎中人。盡通宿命。知百千億那由他劫事。
* 第十九願 剎中人盡得天眼。見百千億那由他世界。
* 第二十願 剎中人盡得天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說法。悉能受持。
* 第二十一願 剎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億那由他世界眾生心念。
* 第二十二願 剎中人盡得神足。於一念頃。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世界。
* 第二十三願 我作佛時。名聞十方無數世界。諸佛稱我功德。及國土之勝。諸天人民。乃至蜎飛蝡動。聞我名號。慈心喜悅者。皆令來生我剎。
* 第二十四願 頂中光明絕妙。勝於日月百千萬倍。
* 第二十五願 我作佛時。光明照無數天下。諸天人民。乃至異類。見我光明。皆慈心作善。來生我國。
[001-0104b]
* 第二十六願 眾生蒙我光明。觸其身者。過諸天人。
* 第二十七願 十方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奉持齋戒。行六波羅。欲生我剎。我現其前。引為不退菩薩。
* 第二十八願 十方世界天人。聞我名號。燒香散華。飯食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淨。一心繫念於我。雖止一晝夜不絕。亦必生我剎。
* 第二十九願 十方世界諸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剎。十聲念我名號。必遂來生。惟除五逆。誹謗正法。
* 第三十願 十方世界眾生。前世作惡。聞我名號。即懺悔為善。奉持經戒。壽終不經三惡道。得生我剎。
* 第三十一願 十方天人。聞我名號。五體投地。喜悅信樂。修菩薩行。常為諸天世人之所敬。
* 第三十二願 十方無央數世界女人。聞我名號。喜悅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不復為女。
* 第三十三願 生我剎菩薩。一生將補佛處。若其本願。欲往他方攝化眾生。我以神力。助其修種種行願。
* 第三十四願 剎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願。不墮惡道。
* 第三十五願 剎中菩薩。以香華旛葢。真珠瓔珞。種種供具。往無量世界。供養諸佛。一食之頃。即可徧至。
* 第三十六願 剎中菩薩。欲以萬種供具。供養十方
[001-0104c] 無央數佛。供養眾具。自然在前。
* 第三十七願 剎中菩薩。受持經法。必得辯才智慧。
* 第三十八願 剎中菩薩。辯才智慧。不可限量。
* 第三十九願 剎中菩薩。得金剛那羅延力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 第四十願 我剎清淨。照見十佛無量世界。菩薩欲於寶樹中。見十方一切佛剎。即時應現。
* 第四十一願 剎中菩薩。雖少功德者。皆知見道場樹。
* 第四十二願 剎中一切萬物。皆嚴淨光麗。形色殊特。雖得天眼。不能辨其名數。
* 第四十三願 剎中欲得聞法。隨其志願。自然得聞。
* 第四十四願 剎中菩薩聲聞。頂中皆有光明。說經行道。無異於佛。
* 第四十五願 他方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皆得清淨解脫三昧。供養不可思議諸佛。
* 第四十六願 他方菩薩。皈依精進。皆得普等三昧。
* 第四十七願 他方菩薩。皈依精進。即得不退轉地。
* 第四十八願 他方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於諸佛法。永不退轉。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於彼佛所。發斯弘誓。應時大地
震動。天雨寶華。以散其上。空中讚言。決定成佛。


如來得名



小本經云。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
[001-0105a]
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云。彼
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堂宇寶池



大本經云。阿彌陀佛講堂精舍。皆自然七寶。相間而
成。復有七寶。以為樓觀欄楯。勝於此世界中。第六天
上。天帝所居。百千萬倍。其餘菩薩聲聞。所居宮殿。亦
復如是。彼諸天及人。衣服飲食。微妙音樂。隨意而現。
所居宮宇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寶二寶。
乃至無量眾寶。悉化現而成。然其宮宇。有隨意高大。
浮於空中者。有不能隨意高大。止在寶地者。由其前
世求道時。德有厚薄故。止有衣服飲食。則皆平等。宮
宇內外。復有自然流泉。及諸池沼。若一寶二寶成者。
其底沙亦以一寶二寶。如黃金池者。底白銀沙。水晶
池者。底瑠璃沙。若三寶四寶。以及七寶成者。其底沙
亦如是。池中皆八功德水。清淨香潔。味如甘露。其間
復有百種異華。枝皆千葉。光色既異。香氣亦異。芬芳
馥郁。不可勝言。


天樂雨華



小本經云。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
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
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
經行。


池岸華樹



大本經言。諸寶池岸。有無數栴檀香樹。吉祥華果。香
[001-0105b]
氣流布。又有各色蓮華。彌覆水上。又有七種寶樹行
列。其純一寶樹者。根。莖。枝。葉。華。果。皆以一寶。二寶為
一樹者。根。莖。枝。葉。華。果。亦以二寶。如是行行相植。枝
枝相準。華華相順。果果相當。乃至周徧世界。不可勝
視。


樹網宣音



小本經云。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
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
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德水香華



大本經言。生西方者。若入七寶池中。澡雪形體。意欲
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至腰。至頸。亦復如是。
調和冷煖。無不順適。既出浴巳。各坐蓮華之中。自然
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或作音樂。吹諸寶華。皆成異香。
散諸菩薩聲聞大眾之上。極目明麗。芳香無比。及至
小萎。自然亂風吹去。大眾有欲聞法者。有欲聞音樂
者。有欲聞華香者。有皆不欲聞者。各如其意。不相違
忤。


鳥宣偈頌



小本經云。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
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
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巳。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又云。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
[001-0105c]
化所作。


景象殊勝



大本經言。剎中諸上善人。壽皆無央數劫。皆洞視徹
聽。遙相瞻見。遙聞語言。其面目。皆端正淨好。無復醜
陋。其體性。皆智慧勇健。無復庸愚。凡所存念。無非道
德。形諸談說。無非正事。各相愛敬。無或憎嫉。各通宿
命。雖歷萬劫。巳所從來。靡不知之。復知十方世界去
來現在之事。復知無央數世界。天上天下一切眾生
心意所念。復知彼於何劫何歲。盡得度脫為人。得生
極樂世界。


自然飲食



大本經云。阿彌陀佛剎中諸往生者。其飯食時。有欲
銀鉢者。有欲金鉢者。有欲水晶瑠璃鉢者。乃至有欲
明月珠摩尼珠者。皆隨其意。化現在前。百味飲食。充
飽其中。多亦不餘。少亦不缺。食巳。自然消散。無有渣
滓。或但見色聞香。自然飽滿。既巳食訖。器皿自去。再
欲食時。復現如前。微妙快樂。次於泥洹。


隨宜修習



大本經云。彼國人民。有在地講經者。有在地誦經者。
有在地聽經。思道。坐禪者。亦有在虗空中講經者。有
在虗空中誦經者。在虗空中聽經。思道。坐禪者。於是
未得須陀洹者。因此得須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因此
得斯陀含。乃至未得阿羅漢。及不退轉菩薩者。因此
得阿羅漢。及不退轉菩薩。各隨其質。欣然適意。
[001-0106a]


音容相貌



佛問阿難。譬如丐者。在帝王側。形相容儀。可相類否。
阿難答言。丐者羸陋醜惡。安可比擬帝王。佛言帝王
雖貴。然較之轉輪聖王。猶如丐者。轉輪聖王。僅王四
天下。然比忉利天王。又百千億倍。不可以及。忉利天
王。比第六天王。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比
阿彌陀佛剎中。諸菩薩聲聞。諸上善人。又百千萬倍。
不可以及。


作觀見佛



十六觀經載頻婆娑羅王之后韋提希。因其子阿闍
世王弑逆。不願住此娑婆濁惡世界。求生西方清淨
佛土。佛告以修十六種觀想之法。至第七觀。遂見西
方瑠璃寶地。遙覩阿彌陀佛。光明相好。佇虗空中。觀
音侍左。勢至侍右。世尊遂授記韋提希。及五百侍女。
皆生淨土。此用觀想之法以往生也。然佛告韋提希。
汝是凡夫。心想羸劣。如來有異方便教汝。故得往生。
所以蓮大師云。觀法深玄。祇應守約。守約者。持名之
謂也。


稱名見佛



世尊說大阿彌陀經。備言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告阿
難曰。汝起整衣。合掌恭敬。面西為阿彌陀佛作禮。阿
難如教作禮。白佛言。願見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與
菩薩聲聞大眾。說是語巳。阿彌陀佛。即放大光明。普
照一切世界。爾時阿難。見阿彌陀佛。容貌巍巍。如黃
[001-0106b]
金山。會中四眾。悉皆覩見。并見國土一切莊嚴。是時
盲者皆見。聾者皆聞。啞者皆語。跛者皆行。地獄餓鬼。
皆獲安樂。諸天樂器。不鼓皆鳴。


持名往生



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
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
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
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
陀佛極樂國土。又云。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此段乃一經之要旨。重在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上。


生非易事



佛告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前云若有信者。應當發願。故信為入門之要務。人
若不信。便不能念佛。不能念佛。便是無善根。無福
德。無因緣矣。如此甘露法門。乃竟於我無分。豈不
痛惜。余每誦經至此。不覺毛骨悚然。有時淚下如
雨。既復幡然自慰曰。只愁不欲往生耳。果能信得
阿彌陀佛真。便是我之善根。果能發得菩提心切。
便是吾之福德。果能念得如來聖號。便是吾之因
緣。安有不往生之理。法華經云。心生大歡喜。自知
當作佛。


末後付囑



佛告阿難。若有人巳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
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
[001-0106c]
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巳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
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人在三界中。如在圍城內。急求出路。方能逃脫。乃
幸而開得一門。可以直達家鄉。機緣豈可錯過淨
土法門者。透出圍城。直達家鄉之路也。釋迦如來。
大慈大悲。憫念被圍之人。必受荼毒。所以開此捷
徑之門。招人速出。此段經文。是最後叮嚀語。不獨
教人諦信如來自巳之言。并示以信受十方諸佛
之語。悲心亦甚切矣。吾輩身荷大恩。無由上報。唯
有如說修行。立弘誓願。求生淨土而巳。謹將修持
法門等。開列於後。


修持法門



每日清晨。盥嗽焚香。合掌向西。如有佛像即便向之至心奉為
四恩三有法界眾生。頂禮。



* 娑婆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或三拜或一拜
* 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一拜
* 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 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賢聖僧一拜
* 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或十拜或七拜
* 南無觀世音菩薩或三拜或一拜
* 南無大勢至菩薩或三拜或一拜
*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或三拜或一拜


菩薩四弘誓願
[001-0107a]



* 眾生無邊誓願度一拜
* 煩惱無盡誓願斷一拜
* 法門無量誓願學一拜
* 佛道無上誓願成一拜


禮拜訖。即誦阿彌陀經。或平日所誦經。或平日所
持呪。皆不拘多寡。但須至心持誦。誦畢。即回向西
方 略停。即一心念佛。


念佛緣起


「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隨念六
字名號。或四字名號。或幾百聲。或幾千聲。各隨其
力。念完。即念觀音勢至二菩薩名號。即念回向文
一徧。回向西方 若每日所課佛號。多至幾千幾
萬聲。當分作幾時念。每念一時。即回向一次 其
回向文。有詳有略。詳者。雲棲大師所定。略者。慈雲
懺主所定。最略者。即經偈十六句。見後各隨其力。


十念法門此為最忙者設



每日清晨盥𠻳焚香。若無香華須心上觀想作無數香華供養三寶合掌面
西。至心頂禮。



* 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
* 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三拜
* 南無觀世音菩薩一拜
* 南無大勢至菩薩一拜
[001-0107b]
*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一拜


隨合掌面西。至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要
一心不亂者盡十口氣。謂之十念。然不可因記數
之故。反分其心。宜手執數珠。心自不亂。手但記數。
約念三串四串或五串十串亦可。念畢。隨念十六
句回向偈 偈曰。


「 我今稱念阿彌陀
 真實功德佛名號
 唯願慈悲哀攝受
 證知懺悔及所願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我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巳
 現前成就此大願
 普願沈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報恩法門



修淨土者。靜想吾一生以來。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
自十月懷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訓養育。此恩此德。何
能上報。又念吾從無量劫來。托生之數。不可窮盡。則
父母之恩未報者。亦不可窮盡。此無量宿世父母。現
今必有在地獄中。燒煑屠割者。必有在餓鬼中。飢火
焦燃者。必有在畜生中。負重牽犂者。吾若不信有此。
是猶母雞被殺。而小雞不信也。吾若不思救度。猶小
雞雖見母殺。而不知所以救度也。興言及此。便當涕
淚悲泣。舉身接地。代為宿世今生父母。及受恩師長
[001-0107c]
眷屬。發菩提心。至心稱念聖號若干聲。念念中先免
其八十億劫死生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
後盡行度脫 若有至親骨肉。新遭喪亡者。亦回向
在內。


助緣法門



修淨土者。每日清晨。觀想一閻浮提。推至大千世界
中。所殺牛羊犬豕。禽鳥魚鱉之類。每日無算。積其尸。
可以過高山之頂。收其血。可以赤江海之流。此等異
類。止因宿生造業。不知有西方。故受輪迴之苦。吾當
代其發菩提心。至心稱念佛號若干聲。念念中先免
其八十億劫死生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
後盡行度脫。




又觀想一閻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一切餓鬼。為飢
渴所逼。咽喉出火。骨節出聲。受苦無量。又念八寒八
熱大小地獄中。斬砍燒磨。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受苦
無量。止因宿世廣造惡業。不信有西方。故受輪迴之
苦。我當代其發菩提心。至心稱念佛號。念念中先免
其八十億劫死生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
後盡行度脫。




修淨土者。每日之間。隨力隨分。所行善事。如布施貧
窮。齋僧塑像。買物放生之類。一毫之福。即代為十方
受苦眾生。回向極樂世界。
[001-0108a]


西歸直指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