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564 圓覺經夾頌集解講義-宋-周琪 (master)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夾頌集解講義



【四明聰講師曰。金剛藏菩薩。因文殊問如來本起
因地覺心要與常住果位名目相應。謂菩提涅槃。
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等。因地
之覺。果位藏性相容相通。無明法性本來不二故。
[004-0282a]
得金剛藏。以迷難悟。以事難理。以因難果。以生難
佛。是以來意若斯。】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
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徵釋迷悟始終。金剛者。從
喻得名。金剛不取青黃大小貴賤等。唯取其金剛
體上有堅義利義。金剛之體堅。一切物不能壞。金
剛之用利。能壞一切萬物。今此菩薩之智亦然。此
之智體堅。一切煩惱不能侵。一切魔境不能動。此
之智用利。能斷疑。能遣障。能證體。能起用。藏者。有
含攝義。能斷疑盡。即具一切無量功德故曰藏。良
由行人於普眼章中入觀。觀中遂起三重難。難佛。
互相發揚。以消末世之疑故。當此菩薩請問。】


「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
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
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此菩薩。讚佛於前三章。善說因地法行漸次方便。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乃慶悟也。因地者。躡文殊
章問本起因地。此是一切行位之根本。後必躡前
也。蒙昧者。蒙則蒙蔽。昧則昏昧。楊氏曰。天降生民
倥侗顓蒙。恣子情性。聦明不開。承者受也。幻翳者。
幻喻生死之相。翳喻無明之執。慧目者即根本智。
此智達理照一切法無不清淨。


四明聰講師曰。於是金剛藏菩薩。至慧目清淨者。
[004-0282b]
啟發之初。爭得不敘由來。蹊逕請法式儀例如前
釋。】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


【此是設第一問也。】


「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


【此是設第二問也。】


「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
一切煩惱。」


【此是設第三問也。十方異生者。十方世界異類眾
生也。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金剛藏。起三疑難問佛。一
疑真能生妄。二疑說妄為真。三牒而縱之。責無窮
過也。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者。此是躡前普眼
章中。聞世尊云始知眾生本來成佛二句也。何故
復有一切無明者。此二句。是疑真能生妄也。若諸
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者。
此五句。是疑說妄為真也。謂世尊既說一切眾生
本來自成佛了。以何義故。如今現見一切眾生。妄
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於一切處
一切時。觸境對事。依前却有無明煩惱耶。莫是真
能生妄否。若謂一切無明煩惱。眾生本性上。本來
自有之時。便說作佛不得。又以何義故。世尊却說
一切眾生本來自成佛了。何故如此自語相違友。
復不定耶。莫是說妄為真否。第三牒世尊說。縱起
[004-0282c]
無明。便舉十方如來巳成佛了。不知幾時却生煩
惱。如是責難於世尊也。十方異生。本成佛道二句。
是牒也。後起無明一句。是縱也。一切如來何時復
生一切煩惱者。此六句責無窮之過。十方異生者。
即十法界中眾異類生也。謂且說十法界中異類
眾生。人人具足箇箇圓成。先成佛了。後方起一念
貪瞋癡無明煩惱之時。此說且置一邊。只如三世
諸佛十方如來。如今都巳成佛了。又不知從此去
幾時。再起無明煩惱耶。且十方諸佛。巳成聖人。豈
有復為凡夫乎。下文佛答非為正問也。然剛藏非
真有此疑。蓋為後代之人。起疑生正信也。


四明聰講師曰。此之三疑。乃因聞普眼章始知眾
生本來成佛。慈室云。成佛者。佛即覺也。一切無明
者。無明不覺也。覺與不覺。不可並立。眾生既本是
佛。佛即覺也。何故云復成不覺。此第一疑。
又無明
若本來是有。無明是不覺。又如何復云眾生本來成
佛。佛即覺也。又云本來是佛。又云本來無明。無明
與佛。言不並。出此第二疑。此且指一人。有覺有不
覺下。疑十法界眾生。十方即十界。若十法界異生。
始自諸佛。下至地獄。本來巳成佛了。何故後來復
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此第三疑。
今別出楞嚴經中。富樓那。亦有此問。大同此意。彼
經云。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等。皆如來藏
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
[004-0283a]
流。終而復始。富樓那亦云滿慈子再問言。若此妙覺本
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
諸有為相。無狀即無故也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
諸有為相。何當復生。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
藏心。不增不減。金剛藏云。十方異生。本成佛道。是
同。又云後起無明。富樓那云。無狀忽生山河大地
等。是同。金剛藏云。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富樓
那云。如來今得妙空明覺等。是同。但金剛藏所問。
唯屬因。富樓那所問。兼因果。有此之異。】


「惟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


【開秘密藏者。開說秘密佛語也。其妙義廣大無盡
故。名曰藏。】


「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脩多羅教了義法門。」


【正謂圓覺了義一經。】


「永斷疑悔。」


【永無疑惑退悔之心。】


「作是語巳。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秘密藏者。有秘藏。有密藏。秘
藏者。如不開櫃。密藏者。說一切法中含一切法。今
文不簡末世眾生。則是開秘藏顯了而說。則是開
密藏疑。則於真諦理中。生二心猶豫也。
然此疑有
三種。一疑自。二疑師。三疑法。譬如有病之人。疑自。
疑醫。疑藥。若如此者。則所患之病終不能愈。今剛
藏之疑。乃疑法也。悔是不定之辭。悔善則惡。悔惡
[004-0283b]
則善。今是悔惡也。】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
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脩
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
今諦聽。當為汝說。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
眾。默然而聽。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
聚散起止。」


【圓覺大疏曰。創變為始。極證為終。新新而起曰生。
念念落謝曰滅。過去名前。未來名後。現在住劫名
有。空劫名無。成劫名聚。壞劫名散。現行為起。調伏
為止。】


「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不斷始終生滅等。念雖能取真捨妄。取淨捨塵。亦
皆是輪迴之見。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答中。總標輪迴之所以。一切
世界者。此世界。通舉有情世界。并器世界。有情者。
即眾生。器世界。即山河國土。何以知之。此世界二
字。通指情器。如金剛經十三分所說。三千大千世
界所有微塵。天親論。以世界為器世界。無著論。以
世界為眾生受想行識四蘊之心。以微塵為眾生
一蘊之色。以此證之。是知今經世界二字。通舉有
情與器二世界也。始終生滅者。此二對。屬情世界。
并器世界也。前後有無聚散者。此三對。唯屬器世
[004-0283c]
界也。起止者。此一對。唯屬有情世界也。始謂創變。
謂一切眾生。於本覺上。一念不覺動心。便成業相
轉相現相。此迷真逐妄也。終謂極證。謂一切眾生。
因遇佛教。如說脩行。斷疑遣障。地位滿足。捨微細
煩惱。成等正覺。生謂新新不住。滅謂念念落謝。前
謂過去。後謂未來。有謂住劫。無謂空劫。聚謂成劫。
散謂壞劫。起謂現行之念。如金剛說現行疑同止
謂端坐。調身調息。捺伏其心。上說有情無情世界。
皆因一念妄心分別。相續不斷。而有便見器世界。
成了復壞。壞了復成。有情世界。生了復死。死了復
生。所有一切眾生。或業襲習。報應輪轉。改形易質。
受種種苦。塵沙劫波莫之遏絕。其間或取我身。或
厭離我身。或捨麤障或取淨妙。或厭生死。或取涅
槃。或厭捨娑婆。或樂生淨土。或捨有。或取無。種種
生心動念。此之妄念。便結云皆是眾生顛倒輪迴
繫縛。不能出三界之心也。問。極證則出輪迴。何以
總結云皆是輪迴耶。答。此六對。皆是所計之幻境。
能計之心。是輪迴。故所計之境亦流轉也。】


「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
無有是處。」


【在輪迴中。辨別圓覺。其圓覺性亦屬輪迴。若更起
欲免輪迴。則妄上增。妄了無是處。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真隨妄轉。謂若用前始終
生滅。前後聚散起止種種取捨。不出輪迴三界之
[004-0284a]
心。明辨如來廣大圓覺之時。便妄見如來圓覺之
性。亦同妄心。有始有終。有生有滅。有前有後。有有
有無。有聚散起止動轉流散。然而圓覺之性。本不
會流散動轉。伹是不合將妄心。湊泊妄見耳。譬如
世人將筯攪水中之月。一般正當攪時。却見水中
之月。百雜千碎。隨手中筯流轉。而本月何曾動靜。
今行人。若將妄心湊泊圓覺真性。欲起夢幻出輪
迴。如此用心一時錯了。豈有是處。此上經就法說
之也。


四明聰講師曰。金剛藏問。因上文眾生本來成佛
之語。遂出三疑。佛今答之。且從近事。故云始終生
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此言器世界下。至風輪。風
馳水水馳火。火馳金。遂立世界。若有情世界。即世
人之色身四大五蘊六根塵入等。上至佛下至地
獄。皆是有情世界。此二世界有情無情。亦謂之依
正二報。有始有終。有生滅。有前後有無聚散。有起
止。如是六雙。生滅之境。念念相續。種種取捨。究理
言之。總是眾生無始無明業識。無明未破順業輪
迴。趣生趣死。無有休息。若將此無休息之心。欲辨
圓覺。則此圓覺。隨眾生心轉加不休息。】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


【妄念不停迷惑本性。如動目之能搖湛水也。】


「又如定眼猶迴轉火。」


【性為妄念所惑。如定目之見火輪。安得不隨而轉
[004-0284b]
也。】


「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雲舟諭妄念。月岸諭本性。妄念未息。本性似乎不
定。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次就喻。眼轉火者。即以手搓
火成輪。此蓋眼識遲鈍。妄見成輪。駛者奔流急走
之義。此四克取親所見之物為喻。然水成波。火成
輪。但是眼目定動。喻於圓覺見凡見聖。但是流轉
妄心。岸移月運。但是雲駛。舟汙。亦同此意。亦復如
是一句。總結四喻。合前法也。此四喻。亦如行人將
未出輪迴。妄心而明辨圓覺。便妄見圓覺之性。亦
同流轉。然此四喻不必配法。但用眼前可見之物。
譬之令其易曉。


四明聰講師曰。動目定眼雲駛舟行。此四譬妄動
也。水火月岸。此四喻真性也。真即圓覺。妄即無明。
無明業識未斷。圓覺隨妄轉為迷。作眾生者。破此
無明業識為之悟。則無明不覺轉為覺。皆是無明
業識。次第相番。入海筭沙。若非直截。何時得了。】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


【諸旋者。眼目雲舟也。彼物者。水火月岸也。謂眼目
雲舟。其動未息。則水火月岸。安能先住。】


「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一段文。先合喻。次合法。諸
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者。此合喻也。諸旋者。
[004-0284c]
指喻中眼目雲舟。彼物者。指水火月岸也。眼目雲
舟。喻前始終生滅等生死垢心。水火月岸。喻圓覺。
世尊告金剛藏云。且如世間之人。不肯住自。只要
湛水不搖。動尚不能得。又如定却眼睛只要搓火
不成輪尚不能得。又如天上雲奔流急走。不肯住。
只要月不運行尚不能得。又如江河水上之人。不
肎住船。只要兩岸先住尚不能得。此皆是世間容
易。麤淺不難之法。尚自千難萬難。要他先住尚不
可得。又豈況凡夫之人。直將無量劫來。始終生滅。
前後有無。聚散起止。種種取捨。分別計度。輪迴生
死。垢污之心。求見十方諸佛。廣大不可思議。清淨
圓覺境界。如何得不妄見。佛之圓覺。不隨汝等妄
心。旋復流轉耶。】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未能淨染污之心復圓覺之性。前之三惑安得不
生。三惑者。金剛藏之三問是也。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結指前疑。以是上來所說。
因由之故。剛藏等便生三疑。一疑真能生妄。二疑
說妄為真。三疑先真後妄。上來之文。且是佛先為
剛藏等。標舉建立。答問之義。使令息如上之念。即
前疑自亡也。下文將空花一喻。通答三疑。金鑛一
喻。別答第三疑。牒而縱之。責無窮過也。


四明聰講師曰。善男子。至便生三惑。彼物先住者。
諸家釋意不盡。此說小乘生死涅槃。且二乘住真
[004-0285a]
諦理。此真如鍮非真金也。又是無明未盡。菩薩直
到等覺。隣真亞聖。尚用入重玄之門。倒脩凡事。如
布袋。豐干寒山拾得。皆是倒脩凡事。若以四十二
品無明。節節破之。彼物亦可節節先住。真既未滿
故。喻尚不可得。況凡夫眾生所見思惑未斷纖毫。
常居迷悶無明業識。如大石壓草。要顯圓覺。今之
善知識者。脚未蹈實地。得少知見。便生上慢。訶佛
罵祖。可謂自作孽也。似此之輩。如稻麻竹葦。彼物
先住者。又是解心虗通。未入品位。亦是菩薩為解
礙。如西竺有一羅漢。遊俗姓家。見教子不利。打罵
不巳。尊者大笑。彼云。比丘慈悲為念見我打子反貽
笑耶。問曰。汝為何打子。曰教讀聲明論不利。曰論
是誰造。曰古仙人造。仙人在否。曰不在。既不在打
之何益。尊者曰。即汝此子便是仙人是他所造。曰
何以教之不利。曰虗妄心上發少聰明。都屬虗妄。
如人居暗室。未獲燈光。滿室皆暗。忽獲燈光。室內
蹔明。油盡燈滅。其暗復存。汝豈不聞。昔南海邊有
枯木。五百蝙蝠。穴居其中。忽五六人疲宿樹下。時
遇冬寒。拾柴向火。中有一人。念阿毗達磨。翻無比法
音深遠。五百蝙蝠諦聽樂聞。忽樹梢煙焰發生。五
百蝙蝠為火閉死。其神生一國土。為五百男子。出
家證阿羅漢。造大毗婆沙論者。即彼五百蝙蝠。貧
道預其一也。學不達性。不破無明。仍落生死。入無
明鄉。昔佛在世。四禪比丘。得四禪定。謂證四果。以
[004-0285b]
自誑故。墮阿鼻獄學圓覺者。須要深細求善友。決
擇不可自任。】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
翳巳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


【幻翳既滅。不可說言。何時更起者。正答金剛藏所
問。如來何時復生煩惱之說。】


「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


【翳非待華而有。華非待翳而生。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幻之一字。若據圭峰疏云。謂
不知華因翳有。妄執華從空生。推此之意。謂譬如
世人眼纔有翳。便見空中有華。法上心若有妄。便
見輪迴。所謂一翳在眼。千華亂空。一妄在心。河沙
生滅。謂眵有患。翳使見空中有華。眵翳若差。空華
即滅。既滅之後。又不可更說。此眼翳巳除。不知此
去幾時眼中更生翳耶。譬如人睡起夢覺。又更云
何妨明夜再夢。今此翳差華亡。眾生即佛人罕能
知。又徵云。以何義故。不可說此翳更起耶。却為眼
中翳纔差。而空中便無華。此之二法同時而起。同
時而滅。非是一箇先去一箇尚在。此相等待決無
此理。翳喻無明。華喻生死。如眾生若有無明執心。
便見有生死。此心若除。便見無生死。豈可此無明
去後。又有生死者也。所以圭峰云。眾生本自不生。
空華畢竟不起。莫將翳待。莫以迷求。此之謂也。】


「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虗空何時更起空華。」
[004-0285c]


【空華既滅。不可謂。何時更起者。正如妄念既空。不
可謂何時更有也。】


「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


【空華本無。安有起滅。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前說翳不再起。此說華不再
生。乃是通答前剛藏三疑。謂又如空華在虗空中
滅了。汝等又不可更作此見解。以謂空中此去。幾
時更再起華。徵云。以何因由所以之故。不得言空
華再起耶。為虗空中本自無華。既本不曾有華。必
無華起華滅之理。今法上亦然。十方諸佛成等正
覺之後。豈更再作凡夫。圭峰云。空華既不再起。果
位何得再迷。】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


【彼空中華實無起滅。生死涅槃亦復如是。】


「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證圓覺者。心境兩空。如彼淨目了無華翳。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將法合喻。云但是眾生迷
時見有生死。如空華起。悟時見有涅槃。如空華滅。
但是見有凡夫。見有聖人。並是生心動念。即乖法
體失正念故。殊不知。十方諸佛。不思議妙覺。圓照
之體。本無眼翳之無明。本無空華之生死。所以楞
嚴經云。真淨界中。云何更容他物。憚宗云。去他家。
無如是事。


四明聰講師曰。善男子一切諸翳。金剛藏以因
[004-0286a]
難果。以迷難悟。眾生在因也。若本來成佛是果也
眾生在因若便是佛。如花即是果故。有花果同時
之疑。若本是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既成佛了。復
作眾生。莫是顛倒。又難。眾生無明既是本有。何因
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却見眾生即佛。愈加其
惑。本只二疑為迷真重者。解黏去縛種種取喻所
疑。只是幻翳。與空華二物。楞嚴云。猶如狂華非從
空來。非從目出。若空來者。既從空來。還從空入。若
有出入即非虗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
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華性。從目出
故。當合有見若有見者出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
見者。出既翳空。旋當翳眼究論相狀。無物為空。無
物為華。空華本無。亦非今有。為之空華。乃眼病見
有。欲除空華。須去眼翳。翳既去巳空華自亡。喻意見
生佛者。都是眼翳。眼翳若去。無佛無生。何以故。翳
華二法。至離於華翳者。此明翳自眼生。華自空有。
此二各不相知。若二物相對。謂之相待。此二非相
待。而有何以故。華自空生。翳在我眼。即非相待。又
復虗空元本無華。亦非待翳而生。只可於翳上尋
華。不可於空中而取。蓋空本來不曾生花。但愚者迷
自翳之華。取空中華相。如渴鹿見陽焰。謂是水奔
之終非水也。又只如華滅不識翳消復更於華滅
處。云此華滅後何時更生。向本是愚。今愚復甚故。云
何時更起空華。此翳在眼。但除眼翳。不須問華。但
[004-0286b]
破無明業盡。佛道現前。圓覺自顯。亦不須問。今巳
成佛。何時再作眾生。再起無明。華生華滅。自翳中
有。不在虗空。虗空本無華相。亦非起滅。當知。凡夫
生死。二乘涅槃。此二同於華翳。若大乘菩薩。脩圓頓
行。以性奪脩。名無作行。皆是性惡法門。直指華翳
生死涅槃。本如來藏即大圓覺。可謂。熱𨫼不留故
蚋足。紅爐豈容片雪存。斯之謂歟。】


「善男子。當知虗空非是暫有。亦非蹔無。況復如來圓
覺隨順。而為虗空平等本性。」


【虗空歷劫不變。非乍有乍無也。況圓覺本性。與虗
空一等湛然。真常豈有變易。


西蜀復菴暉禪師曰。列子云。天地乃是有形中之
最巨者。空中之細物。此謂萬物。雖有形狀。不如天
地之形最大。若以萬物觀之。則天地為大。若以無
邊虗空觀之。則天地未足為大。乃是虗空中之細
物。爾何也。謂虗空又包却天地。據他道。道教所談止
此而巳。今我佛。於楞嚴中說。則又不然。經云。空生
大覺中如海一漚發。謂虛豁無知無覺。頑空生。在
十方諸佛廣大靈明圓覺妙性之中。如大海中一
浮漚。或沉或浮相似。大海即喻妙覺。一漚即喻虛
空。是知。此說又過於列子之說。故殻法師云。首楞
嚴嘆虛空之水。圓覺嗟法性之寬。比之常談。海形牛
迹。若以尋常列子之說。比於世尊之說。世尊之說。
如海之形。廣大深遠。無窮無盡。列子之說如牛迹
[004-0286c]
之狹。其淺有限。謂汝等須知外面頑空。乃是世間
麤淺之法。尚不同空花。蹔起蹔滅。蹔去蹔來。何況
諸佛廣大真實常住隨順圓覺之性。而能與虛空
混同。一體無二。無別平等之性。豈有同凡之迷。同
二乘之悟。如空花起滅耶。此意明覺性無迷無悟。
無染無淨。無去無來。無生無滅。湛然常住。廓爾無
私。裏許無一絲毫許。是生滅法。永嘉云。火千世界
海中漚。一切賢聖如電拂。


四明聰講師曰。此言圓覺之性。無起滅無去來。非
新非故。非迷非悟非虗非實。亘古今而不遷不變。
雖比虗空。取虗空無邊際義。無窮盡義。即非覺性
與虗空等。楞嚴云。十方虗空生汝心中。猶如片雲
點太清裏。我心者圓覺妙心也。含裹十方虗空。在
圓覺妙心內。豈可言蹔有蹔無耶。凡夫生死曰有。
二乘涅槃曰無。大圓覺性。非有非無。非虗非實。所
以不入凡夫生死。不居二乘涅槃。楞嚴又云。淨極
光通達寂照含虗空。與此大同。故云。況復如來圓
覺平等。本性而為虗空。要見圓覺之虗空。非今之
虗空。今之虗空屬顯色。非是真空也。】


「善男子。如銷金鑛。金非銷有。」


【鑛本是金。因銷而現。非因銷而有。性本是佛。因脩
而悟。非因脩而得。】


「既巳成金。不重為鑛。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
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004-0287a]


【鑛巳成金。永不變壞。不可謂鑛本非真金也。性巳
覺悟。永無迷惑。不可謂性本非圓覺也。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再舉喻也。如人以鑪冶銷
去。其鑛鎔出真金。金在鑛中。須假鎔出。金既出後。
金性之體本自有之。又不是因銷而後有。若是因
銷方有金者。試將瓦礫土石等銷之。又不見有金。
是知此之金性本自有之。既然成金之後。豈更有
再作鑛之理。假使經無窮之時。此金性應無改變
損壞。楞嚴云。又如金鑛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
成雜。到此謂之。病去藥除。鑛銷金見。若如此之時。
不當說言。此之金性本不成就。上就喻說也。如來
圓覺。亦復如是。此二句就法合也。意謂十方諸佛
巳於三祇脩鍊。得成正覺。更不再為凡夫也。然剛
藏前起三疑。世尊遂以前段空華一喻。通答三疑。
又以此段金鑛一喻。別答第三疑。牒而縱之。責無
窮過。所以須將金鑛一喻。別答第三疑者。蓋第三
疑。疑諸佛成等正覺之後。却再作凡夫。此疑過患
甚深。所以別答之。此兩喻如兩服藥相似。脩行人
皆要服之。若世尊但用前空華一喻。即令後代眾
生闡提。撥無因果迷悟之相。便成邪見。若但用金
鑛一喻。即令一切眾生。本覺性上有染不清淨。滯
在脩習。以謂自是凡夫未曾脩行。如何是佛失真
常理。亦成邪見。又前空華一喻。對治太即病不即
不離方處乎。中道故也。
[004-0287b]


四明聰講師曰。鑛中之金。喻迷中有佛性也。銷成
之金。喻悟中佛體也。此二佛性體雖二而不二。在
迷此性不迷。在悟此性亦非悟。蓋此性本來不曾
迷悟故。在迷不迷。在悟非悟。故云眾生本來成佛。
眾生雖有佛性。如鑛中金待銷鑛了。出鑪後方復
本來真佛性也。眾生本佛法喻甚齊。但眾生是理
成未是事成。欠緣了二因莊嚴脩證。在諸佛巳成。
如入鑪煅成之金。有脩有證稱法界。成始覺本覺
一合。無復分張。如出鑪金故。云不重為鑛也。眾生
理雖具。如鑛中金。尚在迷中。謂之在纏如來藏。佛
是離鑛之金。謂之出纏如來藏。二如來藏體性不
殊。但分迷悟也。眾生在鑛。佛巳成金。又喻氷如鑛
中金。金喻氷中水。如湯消氷。氷還成水。不應說言
本非成就。花能成果。若不開花。何由生果。未有不
花之果不果之花。今取果義。莫究花因。既成果不
重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
無成佛及不成佛。」


【圓覺性中。萬法空寂。菩提涅槃等。皆是假名。】


「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妄入輪迴。及出輪迴。圓覺性中。都無此事。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妙則染而不染。圓者離相。覺
者不空。心者常住真實之心。何謂染而不染。此圓
覺性。若在佛界之時。即全同諸佛。而圓覺之性不
[004-0287c]
是佛。若在菩薩界時。即全同菩薩。而圓覺之性不
是菩薩。乃至若是聲聞緣覺天人地獄餓鬼畜生。
即全同天人餓鬼畜生等。而此圓覺性。非聲聞畜
生等。此謂染而不染。何謂之圓者離相。謂此圓覺
體上。非青黃赤白陰陽高下長短。方圓邪正等相。
此之謂離相。何謂之覺者不空。謂此圓覺性。不是
無知無覺。虗豁斷滅頑空。而裏許有。大智慧光明
義。徧照法界義。真實識知義。清淨不變義。常樂我
淨義。具足如是過於河沙無量無邊功德。一時滿
足。此謂之不空也。心者無像無名無依無住。細入
無間之中。而不可言其小大。包乾象之外亦不可
語其寬。處聖稱真。在凡號俗。如金作器隨器得名
在指曰鐶。飾臂曰釧。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此
謂之心也。此是先標十方如來圓覺妙心為宗。下
方拂迹也。本無菩提。及與涅槃者。謂因地轉煩惱。
果上證菩提。因地轉生死。果上證涅槃。此是二轉
依號。此名皆是因妄而得。而圓覺中本無此事。又
成佛不成佛。輪迴非輪迴。兩對四隻。皆是對待之
法。而覺性之中。亦都無此。若存少見。則迷圓覺。華
嚴云。於法若有見。此則未為見。若無有見者。如是
乃見佛。圭峯云。靈靈自覺元無物。擾擾他緣盡是
空。


四明聰講師曰。楞嚴中。富樓那以生滅難如來藏
云。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與此金剛藏疑
[004-0288a]
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無明一同。如來答云。一
切世界始終生滅。若常住真心自所證法。則無生
無滅故。彼經云。我以妙明不生不滅。含如來藏。而
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
界。身含十方無盡虗空。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
塵裏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而
如來藏本妙圓心不生不滅。即斯之義。今云本無
菩提及與涅槃。義理一貫。岳師云。當知用雖萬變。
體實無渝。是由天動星迴。辰極鎮居。其所璇璣輪
轉衡軸。常執其中。能知此者。則知本無菩提涅槃。
成與不成。輪迴及非輪迴。皆歸如來大圓覺海。】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
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


【聲聞者。聞聲教而悟者也。所圓境界者。所悟境界
也。以彼所悟境界。雖灰身滅智。亦不能造佛寂滅
之妙。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聲聞之人。皆於鹿野苑。請佛
三轉法輪。聞聲悟道故曰聲聞。三轉法輪者。初曰
示轉。二曰勸轉。三曰證轉。初示轉者。佛告云。此是
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次勸轉者。此是苦汝應
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脩。
次證轉者。此是苦我巳知。此是集我巳斷。此是滅。
我巳證。此是道我巳脩。此謂之三轉法輪也。此聲
[004-0288b]
聞之人。於音聲中。而得開解。聞佛宣說苦集滅道
四諦法門。於是悟道。今且將此比較。謂聲聞圓脩
有餘涅槃。并無餘涅槃之境界。不執四大五蘊妄
身。并六塵緣影妄心。一切所有為言句。皆悉斷滅。
無執著之心。一向沉空滯寂灰身滅智。如此脩行。
尚不能造到聲聞親證所現有餘涅槃并無餘涅
槃也。有一種聲聞人。作如是言。我梵行巳立。所作
巳辦。不受後有。巳出三界。巳無生死。不妨留此身
飛行自在。與一切眾生供養。此謂之證有餘涅槃。
所以肇云。餘緣不盡。餘迹不泯。業報猶魂。聖智尚
存。又有一種聲聞人。作如是言。我梵行巳立。所作
巳辦。不受後有。巳出三界。巳無生死。安用此身。於
是自放三昧火。焚之歸無。此謂之證無餘涅槃。所
以肇云。夫聖人灰身滅智。掃形絕慮。內無機照之
勤。外息大患之本。超然與群有永分。渾爾與太虗
同體。冥冥長往莫知所之。問。既是聲聞人。身心語
言皆悉斷滅。何故楞嚴經云。如何三有眾生。及出
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
世語言入佛知見耶。答。二經意同。但語別爾。蓋二
乘人。於今經中斷滅所知之心。尚不能證自巳之
道。豈況楞嚴經中許有所知。用世語言入佛知見。
愈不許也。】


「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前證我空之理。及證我空之
[004-0288c]
智。是聲聞小乘人。如此加功練行。忘情泯迹。脩行
尚未能到。豈況凡夫之人。直用前始終生滅。前後
有無。聚散起止。種種取捨。未出輪迴思惟分別。計
度識心。便要擬測度量十方諸佛廣大圓覺清淨
不思識界中。湛然常住。廓爾無私。亘古亘今。不生
不滅。豈可以凡心測度也。若根身器界種子許第
八識緣。若有漏無漏二法及四我許第七識緣。若
三性通內外一切差別之法。許第六識緣。若色聲
香味觸許前五識緣。此圓覺不可思議。若以思惟
心學法者。譬如幻刀斫石。若霧染空相似。終不能
得。所以圭峯云。百僚尚畏宰相。百姓豈親天子。百
僚者喻聲聞。宰相者喻所現涅槃。百姓者喻凡夫
思惟妄心。天子者喻如來圓覺也。古云。自古上聖
猶未到。造次凡流那得知。此二段文。謂之舉聲聞
之勝。彰凡夫之劣。凡事莫不勝從劣顯。順由逆彰
也。


四明聰講師曰。善男子但諸聲聞至圓覺境界。此
一節經意。只緣金剛藏。本論圓覺妙心大圓鏡智。
本無生滅前後有無。因聞上文眾生本來成佛興
起問端。以生滅心法。難圓覺不生滅法。吾佛欲打
成一片。生滅及不生滅。凡夫諸佛生死涅槃地獄
天堂。皆歸第一義諦空如來藏。於非相上。滿足菩
提。空澄雲淨。花咲鳥啼。盡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如是則金剛之所疑。富樓那之所惑。亦並不離見
[004-0289a]
色聞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則行邪道。只為
聲色。乃口齒之間無非生滅。如何可極如來圓覺
境界。圓覺雖不屬見聞覺如。亦不離見聞覺知。故
云不可以有思惟心而測度之。亦不可以無思惟
心而得之。故今文斥聲聞緣覺所圓境界。只局在
身心。經言不出斷滅之見。肇云。小聖灰身滅智。掃
形絕慮。內無機照之勤。外息大患之本。超然與羣
有永別。渾爾與太虗同體。冥冥長往莫知所之。

經云。三有眾生。及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
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


「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


【灰身滅智莫造佛地。況以妄心測度佛境。譬如須
彌至高至大。豈可以螢火燒之乎。】


「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以此妄心。生此妄見。入佛寂滅。終不能到。寂滅之
義。廣大深妙。故以海喻。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螢火即凡夫思惟妄心。須彌
山亦云妙高峯。此喻圓覺。然此山。出水八萬四千
逾繕那。入水八萬四千逾繕那。又安可用不真之
火而擬燎者哉。經云。如人聚集於螢火。欲燒四寶
大峯巒。縱使勤勞經累劫。豈能損著一毛端。
楞嚴
經云。阿難。汝今云何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
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掌撮摩虗空。祇益自勞。虗空
云何隨汝執捉。次文法合可見。伹寂滅喻圓覺境
[004-0289b]
界也。】


「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
本。」


【佛謂妄念為輪迴本。一切眾生當先斷念。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勸止息思惟妄心。根即舉
喻。喻如樹根也。本即舉法。愛為本也。古云。伐樹不
盡根。數數更生樹。斷愛愛不盡。數數得生苦。


四明聰講師曰。螢火譬小聖之智。聲聞緣覺約惑
斷見思。初證真諦理。小乘涅槃所見佛。只丈六之
身。窮盡八萬大劫。若望極聖之智。不啻螢火。況螢
光非火。是光尚不能照身。又安能燒物。須彌之大
螢光之小。難能可知也。小聖雖斷分段生死。更有
變易生死。亦是輪迴心。以生滅輪迴心。終不能至
如來寂滅海。等覺後心四十二品無明斷盡。入妙
覺位。如十五夜月更無斜光。大覺之智。智極於斯。
無始輪迴根本者。始必對終無明。終者終盡也。至
此妙覺。根本無明盡矣。永無生死。遍法界證一切
清淨。故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
實心體。巳如空華。用此思惟。辯於佛境。猶如空華復
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


【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也。緣氣者。虗妄色心從緣
而現者也。此心巳如空華。本不曾有。況以此心。辨
別圓覺。何異望空華之結實也。
[004-0289c]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有作思惟者。即再顯前始終
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種種取捨。思惟計度之
心。此心從第六意識上起。問。何故有此識心耶。答。
為因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法。遂牽引起中間
能攀緣分別之心。此心乃是真心上。起一分緣慮
影像。妄心如水上之泡。如鏡中像。如空中之華。此
心常與真心氣分契合。所以楞嚴會上。慶喜執心
而無據。直得七處茫然。此並不是真實之心體。一
似空中之華。且空中華是實是虗耶。只此自是一
重妄想。而脩行之者。又不知覺悟。却用此思惟妄
心。要求辨別明了十方諸佛廣大圓覺不思議境
界。却是兩重妄想。如見空華。巳是不是。又見結果。
又是一重妄想。如此展轉相依。一時錯了。有甚是
處。所以楞嚴經云。汝等皆是迷中倍人。又云。觀相
無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復結空果。誠哉是言。得
不銘心者哉。


四明聰講師曰。法華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
解。有思惟心即是分別心也。分別心即六塵緣影。
阿難認之為心。佛咄叱之。此非汝心。此是法塵分
別影事。如此心病只在一有字不合。存有心便落
思惟。若無心即無思惟。行法云。觀心無心。法不住
法。又云。我心自空罪福無主。起信云。離念相者等
虗空界。無所不徧。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
空得盡處方曰離念。非如木石之無心。頑然之無
[004-0290a]
性。須知現前心識。更不須改變。別有新識心為離
念。但於日用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四見既
無。五蘊消落。四大不拘。將誰緣六塵影。凡有一毫
之相。皆是虗妄。若見非相即見如來。非相者。非凡
夫生死相。非聲聞涅槃相。非有非無相。是名實相。
到此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如此空華空果
皆歸佛果。有性無性齊成佛道。
古人云。


「 江谷春風吹不起
 鷓鴣啼在深花裏
 三級浪高魚化龍
 癡人猶戽野塘水」


「善男子。虗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


【妄心巧見。障圓覺故。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指金剛藏前三疑。皆是無
量劫來熏習顛倒病想分別虗浮不實。特地生出
巧偽之見。終不得斷障遣疑證入。成就十方諸佛
廣大圓覺方便之法門也。】


「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前之三問。佛始曰善哉者。美其起教。終曰非正者。
顯其實理。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此結三疑。謂於佛法中。不是
真正當理之問也。


四明聰講師曰。即今見前日用念起者。此是虗妄
浮心。此念不實。為之浮心。橫生是非。為之巧見。一
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念菩提心。佛道即可成。
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界苦輪海。龍女一念善
[004-0290b]
心相應。心純是法。女便為男。凡即成聖。往南方成
佛。善里惡心謗佛。見生身陷地獄。古之所謂天堂
地獄門相對。只在人心一念中。若起顛倒心。生於
巧見。終不能成圓覺。盖圓覺如美玉。瑕不能染。圓
覺清淨。穢不能入。圓覺真實。虗妄不入。又須知圓
覺之性即三千具德之生。亦包藏一切善惡。楞嚴
云。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
即大。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聲香味觸法。即眼
識界。如是乃至即意識界。即明無明明無明盡。如
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盡。即苦即集即滅即道。
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羅。如是乃至即常即樂即
我即淨。以是俱即世出世間。即如來藏妙明心元。
離即離非。是即非即。如何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
上菩提。用世間語言。入佛知見。譬如琴瑟箜篌琵
琶。雖有妙音。若非妙指。終不能發。汝與眾生亦復
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
暫舉心塵寂先起。不能成就圓覺方便者。說著圓
覺亦是方便。一大藏教皆方便門。所以法華經。謂
之開方便門示真實相。且道如何是諸法實相。古
人誦法華偈。至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忽然發
悟。有云。春暖百花紅。鷓鴣啼柳上。非為正問。正是
結斥。】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金剛藏當知
 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終始
[004-0290c]
 若以輪迴心
 思惟即旋復
 但至輪迴際
 不能入佛海
 譬如銷金鑛
 金非銷故有
 雖復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
 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鑛
 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
 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
 何況詰虗妄
 若能了此心
 然後求圓覺」



【西蜀復庵暉禪師曰。偈云譬如銷金鑛金非銷故
有。此二句說本有之法對治有脩執。雖復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此二句對治無脩執。思惟猶幻化。此
頌長行中有作思惟。從有心起至巳如空華。何況
詰虗妄。此頌用此思惟辨於佛境。謂前思惟之心。
自是虗妄幻化。豈況又將此虗妄之心。詰辨分別
圓覺境界。如是分別。展轉不是者也。


四明聰講師曰。長行中巳是窮理盡性。至重頌如
析竹。皆迎刃而解。不復雪上加霜。且夫金剛藏是
夢中人。釋迦老子又於夢中說夢。忽被無心道人
一時驚破。其夢元來總是如幻三昧夢中佛事。】


【唐圭峰定慧禪師宗密頌金剛藏菩薩章曰。


「 金剛執難聖凡身
 本悟緣何有妄因
 三問連環分別見
 諸門開喻性元真
 空華起滅元由妄
 金鑛銷融水絕塵
 若要測量圓覺海
 入思惟地倍沉淪」




金剛藏菩薩章終四】
[004-029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