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63 法華經三大部補注-宋-從義 (master)



天台三大部補注卷第八
妙經 文句 文句記
永嘉沙門釋 從義 撰


文句云攝律儀等


菩薩戒疏云攝律儀攝善法攝眾生此三聚名出
方等地持不通三藏也大士律儀通止三業今從
[008-0273c]
身口相顯名為律儀於律儀上起菩提心勤修諸
善名攝善法利益眾生名攝眾生瓔珞經云十波
羅蜜名律儀戒八萬四千法門名攝善法戒慈悲
喜捨名攝眾生戒亦名饒益有情戒。


記云彼名拔苦


名應作明。


如斯之等類即息化也


此文誤也應云我即自思惟至疾入於涅槃是息
化耳又文句云而放捨文略者以勸門但云或當
墮落為火所燒誡門但云東西走戲視父而巳故
知文略也。


經云逾急


逾羊朱切小雅云茲也強也益也。


躃地


躃倒也。


勿強


強平聲下去準知抑也堅也。


醒悟


醒平上去三皆通字林云醉除也。


憔悴


音義云愁憂之病也。


文句云又被佛加


金剛論云於菩薩身佛與功德智慧之力故名加
被也。
[008-0274a]


記云勞謙


周易謙卦中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注云上承下
綏勞謙匪懈是以吉也成雙流行者淨名疏云香
積品正為室內明非真非有之中能道觀雙流淨
穢俱顯圓通不礙融會無方入不二門雙亡二邊
正入中道此品雙照二諦淨穢俱融廣上非真非
假之文成道觀雙流之義彼佛誡攝身香等者疏
云彼國以香為佛事無有二乘純諸菩薩者似如
實報土然同居之土亦有淨穢亦有一乘之化無
三差別者未知彼土定判屬何問佛命菩薩令攝
身香何不攝飯香答飯亦被攝以飯在彼土周流
十方來此娑婆止熏三千減折一乘之飯逗彼三
乘亦是攝義但菩薩辭遊異土故佛誡之飯是佛
遣巳自裁量無容佛自命佛令減飯香今言令菩
薩攝香者非是攝除永盡攝是止節籌量為義契
當根機不令過分呼此為攝耳今謂彼土既乃似
如實報故誡菩薩攝身香等亦同普賢促其尊特
勝應廣大令其劣小入此娑婆以普賢等尊特法
性之身色像無邊元約界外實報說之故也。


文句云密遣傍人


密遣恐誤應云即遣。


記云六行非永斷至止觀第六記


文在破見假文末其文甚廣記中略云凡夫亦有
修六行者不及聖種離之速疾又第四卷亦云初
[008-0274b]
禪為攀上勝妙出欲界為厭下苦麤障因果合論
則有十二但外道專為求禪佛弟子用邪相而入
正相耳。


淨名橫十七句竪十三句華嚴迴向中說涅槃大集
智論等文


始自直心是菩薩淨土終至十善是菩薩淨土等
文是橫十七句始自隨其直心終至隨其心淨則
一切功德淨是竪十三句華嚴涅槃大集智論等
文委悉具明菩薩行行莊嚴淨剎若欲具知當自
尋經乃知其說非一二紙而可錄也。


並開中間二味


開字恐誤應作闕字。


文句云崎嶇


上去奇切下豈俱切山路不平之謂也。


記云判命所屬


判命恐誤應云判向又云三今從下者從字誤也
當為依字。


經云塵坌


音義云𡋯土謂之坌也。


記云具如釋籤引成論文


成論無畏品云善來比丘隨順我教我則歡喜此
似有貪如語調達汝是癡人食人涕唾此似有嗔
又復自言我是人中師子此似有慢又語調達我
尚不以法付身子況當與汝此似有見也。
[008-0274c]


寒風索衣


薩婆多云天竺冬末春初八夜是盛寒時所以爾
者寒勢得盡必先盛後衰又云以日下近地故熱
勢微少是故寒甚所以獨言竹者以竹最堅堅者
尚破況其餘者又云竹性法然冬夏常青寒甚故
破何況餘木諸文中說冬至前後八夜寒風破竹
索三衣禦寒請以此文消釋之。


若依興起行但有七緣無孫陀利謗及乞食不得大
論直列興起行經委釋之


曾讀彼經亦列十緣一孫陀利謗二奢彌䟦謗三
頭痛四骨節頭疼五背痛六木鏘刺脚七提婆達
兜擲石八旃沙女謗九食馬麥十苦行若其然者
今文應云興起行有十緣經有孫陀利謗無乞食
不得經有骨節痛論文則無又復論中寒風索衣
在九惱外列又今記中所列九惱與論所列次第
不同經論云木鏘今云金鏘經云旃沙女論云旃
遮女如斯等異對當須知今則依論具示所列論
云一梵志女孫陀利謗五百羅漢亦被謗二旃遮
婆羅門女繫大杅作腹謗三提婆達推山傷佛足
大指四迸木刺脚五毗瑠璃王殺釋子佛時頭痛
六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而食馬麥七冷風動故
脊痛八六年苦行九入聚落乞食不得空鉢而還
又有冬至前後八夜寒風破竹索三衣禦寒又有
患熱阿難執扇扇佛杇論音云杇杅皆非應作盂
[008-0275a]
盆也今更引經略示其緣興起行經云佛在阿耨
達泉身子白佛以何因緣孫陀利來誹謗以何因
緣坐奢彌䟦提被謗及五百阿羅漢以何因緣世
尊頭痛以何因緣世尊骨節疼痛以何因緣世尊
脊背痛以何因緣剛木刺脚以何因緣提婆達兜
以崖石擲以何因緣多舌女人舞杅大眾中誹謗
以何因緣食馬麥以何因緣苦行六年佛告身子
過去之世有博戲人名曰淨眼時有婬女名為鹿
相共相娛樂戲人貪女衣服珍妙即便殺之時此
園中有辟支佛在中居止以乞食故其人即以女
屍埋在地內時王察巳欲殺支佛時博戲人自出
首罪時淨眼者則我身是鹿相女者孫陀利是過
去有王名為善說有婆羅門名延如達常教諸童
又婆羅門名曰梵天婦名淨音時延如達以梵天
為檀越其婦淨音供養延如達衣服飲食有一支
佛入城乞食到梵天門淨音見巳即請供養疎延
如達時延如達既被薄巳即生誹謗此道士無德
何以故與此淨音作不淨行故乃厚供之其後支
佛現十八變時延如達則我身是時淨音者奢彌
䟦是過去饑饉人取白骨打煑飲汁時村有池村
人於池捕魚而食我於爾時乃為小兒見魚而喜
時有兩魚自相謂言我不犯人我等後世當報此
事是時村人今迦毗城諸釋是也時小兒者我身
是也時二魚者今毗樓勒并王相師婆羅門是也
[008-0275b]
爾時魚跳我以小枝打魚頭故今乃頭痛過去之
世有長者子得熱病困即召大醫為其治之許與
財寶治差之後不報其功時醫即與非藥病遂增
甚而死爾時醫者我身是也病長者子達兜是也
以是因緣骨節頭疼久遠世時有兩力士一姓剎
利一婆羅門兩共相撲婆羅門曰卿莫撲我當與
卿財剎利聞巳便不盡力於是二人皆受王賞後
婆羅門不報剎利所許之財如是至三後又相撲
時剎利者撲婆羅門挫折其脊墮地即死時剎利
者我身是也婆羅門者達兜是也以是殘緣今患
背痛往昔時有兩部賈客各五百人合財乘船往
至寶渚衣食臥具無物不具時一賈客主語眾人
云我等以財故身苦至此今當於此五樂自娛第
二者復告眾云此間雖有財寶不當久住時第二
賈客主先巳嚴辦即得上船時第一賈客主先不
嚴辦有水即至乃與爭船船主護之不令得前便
持鎧杖共相格戰第二賈客主於船上以鎧矛鋑
第一賈客主脚徹過即死時第一者達兜是也時
第二者我身是也以是餘殃令為木鏘所刺過去
有長者名須檀有子名須摩提其父命終時須摩
提有異母弟名修耶舍時須摩提欲不與其分念
欲殺之即共往詣耆闍山上時須摩提乃執弟手
將至高崖推置其底以石搥之命乃終絕時須摩
提我身是也修耶舍者達兜是也以是殘緣今為
[008-0275c]
達兜石擲過去世時有兩比丘一名無勝六通具
足二名常歡結使未除時有長者婦名善幻時兩
比丘往來其家時婦供養無勝比丘四事不乏供
養常歡甚為微薄常歡謗曰無勝比丘與善幻通
時常歡者我身是也善幻婦者旃沙女也以是因
緣今被舞杅而謗過去有佛名比婆葉王及人民
供養無乏有一比丘名為彌勒時病不行佛及大
眾食巳各還為病比丘請食過梵志山時婆羅門
因提耆利聞食香美興妬心云此禿沙門應食馬
麥不應食此甘美之食時婆羅門我身是也以是
緣故九十日中食於馬麥過去時有火鬘童子與
瓦師子難提婆羅少小親交時瓦師子精進慈仁
迦葉如來所住精舍與諸大眾有二萬人時護喜
語火鬘曰共見迦葉如來去乎火鬘答曰此髠頭
道人何有道哉如是至三時火鬘童子今我身是
以是因緣作惡語道迦葉如來何有佛道今者臨
成阿惟三佛六年苦行。


經云咄男子


咄丁括丁兀二切正從上切字書云咄者叱也。


記云婆沙中具有料簡如止觀第七記


婆沙云若八正在七覺後亦得是有漏亦得是無
漏何以故以依八正入見諦故即是亦無漏若八
正在七覺前一向是無漏此則可解復次八正在
七覺前是對位道品八正在七覺後是相生道品。
[008-0276a]


生空如來


來字應作米字。


阿含中是老死等如止觀第三記


雜阿含云十二因緣從無明至老死若有人言是
老死若言誰老死皆生邪見乃至無明亦復如是
若說無誰老死當知虗妄是名生空若說無是老
死當知虗妄是名法空乃至無明亦復如是他宗
明小乘只有生空請讀此文自知他誤也。


忍應上下各十六行三十二觀今文且以四諦言之


此文恐誤何者上下八諦名所緣境八諦各有四
行名三十二行八諦各一忍智名十六剎那即上
四名比忍比智下四名法忍法智故不可以三十
二行為十六剎那故此文恐誤耳。


若準大論至初果巳名之為死不任復發大師從容
進退二釋等


大品云有大鳥身長三百由旬而無兩翅從空而
墜受苦死苦死等若菩薩亦復如是從初一向專
修於空至于六地是為三空身肥假翅不生若墮
二乘方便道名死等苦若墮初果名之為死若見
盡是死等若無學是為死輔行云今文兩釋並是
大師隨義轉用謂苦等於死名為死等而猶未死
故名為等故以方便及斷見位名為死等以初果
人思惟全在義同未死。


五上分五下分
[008-0276b]


俱舍論云何緣此五名順下分以由順益下分界
故謂唯欲界得下分名順益上界名順上分色染
無色染者論云色無色貪故知染即貪也心不寂
靜名之為掉掉即是舉故云掉舉其餘名義如常
所辨。


文句云由心相體信故得委以家業


越州新板多委以兩箇字。


記云判味同時而部有異


判涅槃醍醐之味同法華第五之時雖同而異此
經純一後部雜諸。


約理名別咸歸常住


法華實相涅槃佛師雖異而同理俱常住。


約機彼稱捃拾


法華似秋成大穫涅槃如收拾餘殘。


約法彼存三權


此經廢權故唯一實涅槃追說乃立三權。


論意彼帶律儀


此經一化周窮是故直會父子涅槃意存末代所
以扶律談常。


語證彼兼小果


此經唯實弟子皆蒙菩提大道之記涅槃帶權十
仙暫取無學小果之證。


受益彼無廣記


涅槃但為文殊迦葉純陀略記豈同此經法說譬
[008-0276c]
喻因緣廣決。


說時長短永殊


靈山八年說此妙法雙樹望日演大涅槃。


談常過未不等


此經顯本過去之常涅槃贖命未來之常。


論譬大陣除黨


聲聞作佛始自今經如破大陣更有未會終待涅
槃如除餘黨。


現瑞表彰各別


此經天雨四華地皆六動表四位之真因彰六番
之破惑涅槃雙樹變白聲光普召表扶律以談常
彰圓伊之秘密。


破執難易不同


四十年中保證深重今經廢小遣滯誠難自茲巳
後所計猶輕涅槃教興蕩執斯易。


領解近遠迹乖


此經領其遠本涅槃解其近迹。


述成被根不等


此經一地所生咸皆受潤涅槃四機各異悟道且
殊。


用治生死不同


涅槃治闡提闡提心不滅有心皆作佛斯猶治生
人此經治二乘二乘昔焦種焦種今復發名為治
死人。
[008-0277a]


付囑有下有此


涅槃經中初付迦葉次付文殊後付阿難此土之
眾今經之內非獨委寄舊住上人亦乃託付下方
菩薩。


文句云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并會親族等指上四教
圍繞乃至云無量義中先巳收集等


請詳文句解釋臨終聚集王臣會定父子既指上
文別序眾集說無量義巳收集等而淨名疏解於
別序現相表發乃明四度現尊勝相光色無邊乃
引法華云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為說實相印
即是宅內聚集王臣會定父子現尊特身為諸聲
聞授記時也豈非皆是指上別序集眾放光現相
表發開權顯實乎況文殊偈云今佛放光明助發
實相義故知淨名疏自指別序六瑞現尊勝光表
彰之時謂之法華現尊勝耳不指正宗三周開顯
之時名現勝也以別序中現相表說收光攝相從
三昧起但住生身而開顯故所以今文解釋臨終
聚集王臣會定父子指上別序宛符彼疏解釋別
序現相表發指法華中別序放光現尊勝相表說
法身也兩處之文皆指別序放光現相名為尊特
四明何得妄自建立即劣是勝中道感應不須現
勝便是尊特耶莫是生身之上有放起尊特之過
成兒戲之談乎且淨名疏自指別序放光現相為
現尊特四明何得濫同玄籤垢衣內身同實相體
[008-0277b]
即是瓔珞何得濫同文句記中從三佛之劣辨圓
佛之勝乎。


影嚮


嚮須作響。


記云委論興廢如玄文第九


即大章明用中本迹二門各有十義以對十妙如
云破三顯一廢三顯一破迹顯本等具在玄文。


華嚴海空具有二義在玄文


一依法性論中鈍根菩薩三處入法界初則般若
次乃法華後則涅槃因般若入法界即是華嚴海
空二約華嚴時長而說昔小機未入如聾如瘂今
聞般若即能得入華嚴海空二義如是若以五時
次第而辨非其義也。


經云竛竮辛苦


三蒼云竛竮猶聯翩也亦是狐獨之皃又是行不
正之狀。


我名某甲


詔前人之言曰某也慈恩引尚書云元孫某孔氏
云某名也臣諱君故曰某也又禮記中凡不知名
不言名皆曰某也甲即甲乙等甲乙即次第之義
也甲萬物之甲未開乙萬物屈而未出也。


皆似佛子


慈恩法華鈔須要作真子義說請詳今文自知他
失。
[008-0277c]


三苦


苦以逼惱為義一切有為心行常為無常患累之
所逼惱故名為苦苦有三種一苦苦二壞苦三行
苦然此三苦有通有別別則別以三苦對三受何
者苦受從苦緣生情覺是苦即苦苦也樂受壞時
則生於苦即是壞苦也不苦不樂受常為無常所
遷即是行苦也通則三受通有三苦何者三受之
心即是苦皆從苦緣生故通是苦苦三受之心通
為壞相所壞故通是壞苦三受之心通是役動不
停之相故通是行苦若通若別無非苦也。


蠲除


方言云南楚疾愈謂之蠲郭璞云蠲亦除也又云
潔也明也。


弘多


弘大也。


毀呰


口毀曰呰也越州新板文句中少一箇毀字。


周流


周易云周流六虗正義云言陰陽周徧流動在六
位之虗也今但借周流之言不用其義也下文云
周行行即流也流即行矣但今約機下文約應耳。


注記劵疏


慈恩云諸聖作論分別校計諸聖之財故云計算
也諸師作疏修撰文記故云注記券疏也今問此
[008-0278a]
文既是頌喻漸頓之前冥領華嚴擬宜之相如何
却作諸聖造論諸師撰疏而釋義耶問華嚴經云
善財見彌勒時或見菩薩或造諸諭或受或時或
書或誦他說同此何謂不然答此經約喻窮子所
見以喻況法須準今釋華嚴談法善財所見又復
非是漸頓之前是故他說今無取焉通俗文云記
物曰注文心雕龍云劵者束也明白約束以備情
偽字形半分故周稱判書券亦契也古有鐵券以
堅信誓劉勰云小劵短書號為疏也。


記云入法界品傍論授記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若有眾生得聞我名於三菩
提不復退轉乃至夢中聞我名者皆亦如是又如
來出現品云今此會中十方佛剎微塵菩薩得一
切菩薩神通三昧我等皆與授記一生當得菩提
佛剎眾生發菩提心我等亦與授成佛記言我等
者即是十方如來同名普賢者也當知此亦授記
之文。


經云眇目


說文云一目小也釋名云目匡陷急曰眇又方言
云眇小也。


記云有人云外國下濕等


慈恩亦云西方人庶例多塗跣時既濕熱塵坌頻
霑至必洗足以油塗之然合法文亦取四神足等
說如彼疏中明之。
[008-0278b]


經云若如我子


若汝也上云汝當今云若如汝若異文耳。


文句云二十八年


準諸文引如來成道二十九年巳為我說摩訶般
若。


上領所無也


領字恐誤應作頌字。


示教利喜


大論六十九云示者示人生死涅槃三乘六度教
者教言汝應捨惡行善利者為說法利引導令出
喜者隨其所行歎之令喜以此四事莊嚴說法也。


記云牛頭栴檀華嚴云出離垢山等


正法念經云北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峯多有
牛頭栴檀若諸天與脩羅戰時為刀所傷以牛頭
栴檀塗之即愈以此山峯狀如牛頭於此峯中生
栴檀樹故名牛頭或有說云牛頭山名也此香出
彼山中故以名之又云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此香
若以塗身火不能燒也栴檀或云此方無故不翻
或云義翻為與樂也。


他若云今品唯出生


他人見今品題藥草藥草即是所生所出所生所
出乃是於權故今破之全違經旨是則不知一雨
之旨下文中斥若也出生還應自鄙。



[008-0278c]


於胃切茺也。




中句切止也。


文句云扶蔬


扶應從木蔬字平呼記中作扶助而辨又引爾雅
之說撿彼文未見或恐誤耳文選讀山海經詩云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蔬注云扶蔬謂枝葉四布
皃請依此釋。


記云世藥三品


神農經曰上藥養命謂五石鍊形六芝延年中藥
養性合歡蠲忿萱草忘憂下藥治病謂大黃除實
當歸止痛。


佛乘牙莖等


應引義例且如十境只一念心行之地也一一顯
示境相不同行之種也一一起於十乘觀法行之
雨也一一轉成不思議境行之牙也一一發心行
之幹也一一安心行之葉也一一破遍乃至正助
行之華也一一次位以至離愛行之果也若無六
事道樹不端。


觀心具如玄文利益妙後


小乘明心起未動身口不名為業大乘明剎那造
罪殃墜無間是大苦處若能淨心諸業即淨淨心
觀者謂觀諸心悉是因緣生法即空假中以是觀
故於我我所如雲如幻即是地上清涼益信敬慚
[008-0279a]
愧諸善心生於空假中意而有勇即是因益念念
而與即空相應是中上二草及小樹益念念而與
即假相應是大樹益念念而與即中相應是最實
事益於一念益心七種分別矣。


又約藥為觀如止觀第十四藥治見等


如患冷用四種藥服薑桂者去病復力服五石者
病去益色服重婁者加壽能飛服金丹者成大仙
人病同一種藥法為異得力亦異四教治見見盡
解異治見既爾治餘亦然此四治者即是四念處
廣說四教四種念處權實如彼文。


故不同他引論破無小也


法華論說大乘上慢人謂無二乘人說雲雨譬治
恐他指此云無小乘今文功德在權豈無小哉。


有人以地譬賴耶常住等


恐斥北地法相宗耳以彼多談八識故也。


具如玄文釋法中說


恐指廣解妙法中觀心明百界千如空假中等文
耳。


文句云如龍興慶雲普雨於一切不從身心出


華嚴云佛子譬如大龍隨心降雨不從於內亦不
從外如來境界亦復如是隨心所念於念念中出
生無量不可思議又云一切大海水皆從龍王心
願起阿含亦云龍界不可思議云何此雨從龍口
出耶從眼耳鼻身出耶答不從此出但從龍意所
[008-0279b]
念念善念惡皆悉雨出。


記云關中唯遠是亦不然


羅什入關中生公師事之生公立善不受報頓悟
成佛義如前記云關中雖立善不受報而不知善
體本融等關中名義如前巳辨觀師云生公立頓
悟義明唯佛悟證如窮故十地聖賢皆為信境未
全證如故云夫稱頓者明理不可分悟極以頓明
悟義不容二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兼釋謂
之頓悟雖逈異常談亦為繫表之云矣今記主意
謂其獨遠故云是亦不然也。


涇渭㶚滻澧滈澇[泳-永+弟/炯-火]


澇文選注中作老字音之。


經云密雲


周易小畜卦云密雲不雨自我西郊正義曰陽之
上升陰能畜止雨氣相薄則為雨也今唯能畜但
為密雲也經中密雲與易語同是以引之當須辨
異。


文句云經律異相


梁朝沙門寶唱等撰有五十卷。


記云不須用華嚴中六天四域秖借阿含意為譬耳


華嚴經說娑伽羅王凡有所雨竪徧六天橫亘四
域當知六天乃譬六番破無明惑四域乃譬四門
四悉是故此譬其意遠矣長阿含說阿耨達王身
心降雨滿閻浮提是故此譬其意近矣又今引用
[008-0279c]
文在阿含故名為近。


經云等澍


三蒼云時雨也說文云上古時雨所以澍生萬物
也。


記云八音四辨等


一極好二柔輭三和適四尊慧五不女六不悞七
深遠八不竭一義無礙二法無礙三辭無礙四樂
說無礙。


經云小莖等


莖廣雅云本也枝之本故云本耳。


記云人乘闕定慧以心所當之


大地心所云受想思觸欲慧念與作意勝解三摩
地徧於一切心具如俱舍中。


具如止觀第八記略述諸論等


毗曇人云習因是自分因習果是依果又習名習
續自分種子相生後念心起習續於前前念為因
後念為果此通三性論家但在善惡無記無習續
也報因報果者此就異世前習因習果皆為報因
此因牽來果故以報目之為報因也後受五道身
即是報果也於今果報身上復起善惡習續習因
習果總望前世此之習續是果若望後世此習續
是因輔行委引大論俱舍以示其相。


十號如止觀第二記略釋


乘無二智來契正境故云如來以無二理遍入諸
[008-0280a]
法名為應供了不二智智體無徧名正遍知知無
二法互通法界雖無來往遍入三世名明行足無
二之法性冥三德名為善逝理遍一切具三世間
解此理故名世間解能解此理無復過上名無上
士解此理故能調難調調十法界名為調御了法
界法名為丈夫契此理故一切宗仰過於三教人
天之上名天人師覺此理故名之為佛達此理故
而為三世之所宗敬名為世尊智契法身具法界
號故能垂示應身十號法應十號一體無二此十
號名經論不同大經解釋為十一句大論合無上
士調御丈夫為一句乃至世尊為第十句本業瓔
珞云一者如來乃至十者佛陀具足十號名世中
尊翻譯意別不須和會。


僧那赴難


梵云僧那此云弘誓起行填願故云赴難。


二達


三明居極故云三達。


經云為聽法故


此第三經為為字有八十四字平聲有三十九字
去聲有四十五字平聲三十九字中有十四字訓
是甚為希有此自有二我為如來我為世尊為得
最大利為大德生天此自有四為佛出世間此自
有四為一切導師有十九字訓作名為大樹瑠璃
為地此自有二黃金為繩此自有二以為莊嚴頗
[008-0280b]
梨為地此自有三磨以為墨盡抹為塵此自有二
一塵為一劫皆悉以為墨為眾生之父佛為世間
眼而為沙彌以為眷屬為沙彌時有四字訓當則
為永失得成為佛此自有三有一字訓得皆為十
方有一字訓求為佛一切智或去聲訓以次去聲
有四十五字有一十四字訓以為聽法故為佛智
慧為佛道故為供養佛此自有二為阿耨多羅此
自有二為覺悟群生為度眾生故為止息耳為止
息故此自有二為息說涅槃此自有二有二十七
字訓與而為說法不即為說隨力為說為諸眾生
為大眾說常為大乘恒為一切如為一人今為汝
等此自有二見為授記者為眾說法常為天人先
為彼佛願為世間說為分別顯示為眾生作眼為
我等說為四部眾為說是經為是等故即便為說
為宣種種法為無量億眾曾亦為汝說為說真實
法今為汝說實有四字訓向為諸梵眾此自有四。


記云大品中如來放光照諸地獄如釋籤引


如大品中世尊放光故三千大千國土六種震動
其中地獄餓鬼畜生八難處等即時解脫乃至得
生諸天之上如經具說。


說方等經亦如釋籤引


方等陀羅尼經第二云爾時婆藪從地獄出將九
十二億罪人來詣娑婆世界十方亦然于時文殊
語舍利弗此諸罪人佛未出時造不善行經歷地
[008-0280c]
獄因於華聚放大光明承光而出具說如經當知
婆藪非聊爾人。


文句云性得


得字恐誤須作德字。


記云此無住本具如釋籤第七等


無明為一切法作本無明即法性無明復以法性
為本當知諸法亦以法性為本法性即無明法性
復以無明為本法性即無明法性無住處無明即
法性無明無住處無明法性雖皆無住而與一切
法作本故云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也現行印本文
在第八。


起住二門


依文而辨意實可知然甞疑之應云起信二門起
信二門者起信論云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一心真
如門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
不滅等二心生滅門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謂不
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等。


文句云五無間


若從業因而說即五逆罪招無間果也若從感果
而言有五無間或引成論一趣果無間捨身生報
故二受苦無間中無樂故三時無間定一劫故四
命無間中不絕故五形無間如阿鼻相縱廣八萬
一人多人皆徧滿故。


記云達分
[008-0281a]


婆沙論云善根有三一福分善根二解脫分善根
三達分善根福分善根者謂能作生天種子若在
人中生豪貴等解脫分善根者謂能作解脫種子
決定不退因故達分善根者謂四善根無漏聖道
名之為達今此善根是彼性分故云達分解脫分
者欲界中種非在色界於欲界中在於人道人中
在於二天下種非在北州是佛出時非無佛時若
遇支佛亦可種也。


隱顯並別如止觀第三記


諸小乘師說般若種智巳圓果縛尚在解脫未具
身猶雜食又帶無常一優二劣譬之橫川走火諸
大乘師說法身是正體般若解脫此二當有隔生
跨世彌亘淨穢此字義縱也又云體義俱不殊而
有隱顯之異俱不異未免橫隱顯異未免縱眾釋
如此寧與經會乎。


秪緣理一


諸文或云只只字通平上二呼平呼章移切專辭
也上呼諸氏切語辭也秪文選李陵書云異方之
樂秪令人悲增忉怛耳注云秪音支秪辭也忉怛
內悲也樂謂音樂也故知只秪其義相通也今人
以只秪多作入聲呼之。




正作側旁也不正也。


文句云凡夫有反復至無為正位等
[008-0281b]


此引淨名文也復應作覆肇公注淨名經云法華
云二乘中止終必成佛而此經以根敗為諭無復
志求者夫涅槃者道之真也妙之極也二乘結習
未盡闇障未除如之何以垢累之神而求真極之
道乎以其三有分盡故假授涅槃非實涅槃也此
經將以二乘疲厭生死進向巳息潛隱無為緜緜
長久方於凡夫則為永絕又抑揚時聽卑鄙小乘
至人殊應其教不二故令諸經有不同之說也余
謂肇公不遇天台大師故作斯釋良可惜也。


記云何得以四伏難等


學者有斯異說記主所以斥之。


經云不務


音義中云不遽疾也。


靉靆


通俗文云雲覆日也廣雅云翳薈也即雲興盛之
皃又是雲之狀也。


承擥


猶撮特也。


文句云須扇多多寶


須扇多亦云須扇頭又云須延頭此翻甚淨如來
亦翻極淨如來也放光般若經云彼佛世時人無
有行菩薩道者時佛現般泥洹化作一佛住世一
劫行於佛事時彼化佛授菩薩記人皆不知是化
佛也大論中說須扇多佛弟子本行未純熟故即
[008-0281c]
便捨之而入涅槃留於化佛住世一劫以度眾生
肇公亦云有純以化為佛事者如須扇頭也大論
云多寶世尊無人請故不得說法便入涅槃後化
身佛及七寶塔證說法華應知多寶既告四眾豈
不說法耶但不得說法華故云不說法耳。


記云新譯等


唐朝譯華嚴等經皆云毗盧遮那如來歷劫修行
解釋之者皆云體即故記主斥之清涼觀師云毗
盧遮那此云光明遍照然有二義一身光徧照盡
空乃至塵道智光遍照真俗重重法界二身智能
所合為一身圓明獨耀具德無邊故立斯號學天
台者請詳斯說三身之中是何身之義耶余甞讀
不空所譯三昧耶經彼經云毗盧遮那如來名遍
照報身佛於色界頂第四禪色究竟天成等正覺
為菩薩說法此則全以法身作他受用報身之義
而譯矣今家意者具如下文辨之。


十身


或云華嚴新舊二本無十身盧舍那之名妙樂所
指其義未詳經中說八地菩薩現十種身如釋籤
引謂於眾生身作巳身國土身業報身聲聞身辟
支佛身菩薩身佛身智身法身虗空身若準清涼
觀師疏云十身自有二義二約融三世間為十身
者一眾生身二國土身三業報身四聲聞身五緣
覺身六菩薩身七如來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虗空
[008-0282a]
身二就佛上自有十身一菩提身二願身二化身
四力持身五相好莊嚴身六威勢身七意生身八
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今謂華嚴經有如來十身
相海品十身相海即是報身不思議海荊谿所指
其在茲乎若不爾者下壽量品記中何謂故云十
身盧舍那乎更請詳之。


文句云四等


即四無量也慈悲喜捨亦云四等四等從心無量
約境境既無量慈亦無差等心對四故云四等。


經云率土


詩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濵莫非王臣注
云溥大也率循也濵厓也言王之土地廣矣今亦
例然三千世界法王之土地廣矣。


幽䆳


說文云深遠也。


百穀苗稼


楊泉物理論云穀氣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養性
之術常使穀氣少則病不生也五穀者黍稷麥稻
麻為五也穀實也五種成實謂之穀也又梁者黍
稷之總名也稻者粳糯之總名也菽者眾豆之總
名也此三各有二十為六十也蔬果之實助穀各
有二十為四十仍前六十為百穀也苗稼者說文
云生草於田者也蒼頡篇云禾之未秀者也秀者
榮也又種曰稼歛曰穡穡音色。
[008-0282b]


蒲萄


博物誌云張騫使西域還得安石榴蒲萄胡桃等
是也廣誌云蒲萄有三種不同謂白黑黃也。


兩足


他云佛於二足多足無足中尊而言兩足者前三
類中兩足為貴即人天之謂也。


枯槁


枯朽也木枯曰槁也。




見也。


記云人見大草小樹大樹等便作一種歷位解


此斥唐時諸師不依舊譯經論全用新翻教法也
如慈恩云七方便為小草二乘為中草菩薩為上
草地前為小木十地為大木又七地巳前為小木
八地巳後為大木。


經云或處


處字上聲獨處亦然下去諸文隨義詳之。


六通三明


天眼天耳他心宿命身如意漏盡六通也天眼宿
命漏盡三明也。


記云況復通進


精進一度有通有別通則徧於五度以其五度皆
須精進故云通也別則唯約誦經簡異餘五䇿勤
於心故云別焉。
[008-0282c]


經云如海一滴


經音義中作丁歷切今家意者字須作渧丁計切
[泳-永+隸-木+上]漉也水下也。


記云論云羅漢發心巳後邊際定力令分段身延至
變易不復改報成無上果等


若謂此引法華論者甞撿藏中法華論兩本並未
見此文後人更撿之余看唯識論則見斯說彼論
云依不定性二乘而說彼纔證得有餘涅槃決定
迴心求無上覺由定願力留身久住又云不定性
二乘及得自在大願菩薩巳永斷伏煩惱障故無
容復受當分段身恐癡長時修菩薩行遂以無漏
勝定願力如延壽法資現身因令彼長時與果不
絕數數如是定願資助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巳上
論文釋義者云於此分段有餘身上以悲願力資
令細妙成變易身以此壽命直至佛果五八圓成
三身具足荊谿所指其在此矣小乘發智論以第
四禪為邊際定毗奈耶雜事以初禪至非非想滅
受想定寂然不動為邊際定婆沙中問何謂邊際
答邊者表義際者極義故名邊際定也猶如樹端
樹中最勝名樹邊際慈恩問云聲聞無學永盡後
有云何與記當得菩提答顯提論說依變化身非
業果形成唯識說即是變易生死別名此乃即是
未發心前現身有限由受記後發心上求下度有
情便入邊際無漏勝定資昔所作感今身業令其
[008-0283a]
長時與果不絕此所資業展轉微妙舊麤異熟巳
後微細廣大殊妙異本猶如變化由此變易異於
舊時是故名為變易生死數數資長乃至成佛今
問若謂以悲願力資令細妙以此身壽至佛果者
經文那云我此弟子大目犍連捨是身巳得見八
千諸佛等耶。


雖生佛後元因佛世


獨覺出無佛世緣覺願生佛世願生佛世者先得
初果十四生未盡值佛成羅漢不值佛成獨覺其
既值佛亦不捨壽又不被移願見佛故二三果例
說若部行緣覺在無佛世師徒訓化而能說法若
不說法非部行也故知值佛緣覺由其願故今云
緣覺生佛後即部行緣覺也亦由佛世結緣故云
元因佛世也華嚴云菩薩下兜率放光照之覺即
捨身不覺徙之故云被移也慈恩云釋迦出世五
百獨覺從山中出來至佛所又仁王經有獨覺眾。


文句云五音


語出他師今所未詳宮商角徵羽等豈其是乎。


記云五百羅漢有七菩薩見解不


七應作四即華嚴中法慧功德林金剛幢金剛藏
四菩薩說四十位者也。


瑜伽尚別


瑜伽此云相應謂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諸法皆
曰相應也瑜伽論有一百卷彌勒菩薩說奘法師
[008-0283b]
譯此論所談雖曰大乘少示圓融故云尚別亦可
云尚別者不同也思之思之。


經云人華


即前華果敷實華果光色之謂也人則七方便之
人也華則從因為喻矣。


記云隋朝笈多所譯名添品法華等


南山法華經序云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者此兼
二人但略標耳今記云笈多但舉一人闕一人也
言二人者一闍那掘多三寶錄云此翻至德又言
佛德北天竺人也二達摩笈多此云法密亦云法
藏南天竺人也昇師目錄斥南山俱謂北天竺人
非也昇公又斥南山內典錄謂達摩笈多闍那掘
多二法師於仁壽元年辛酉在大興善寺譯添品
法華與法華序同續傳謂開皇二十年掘多卒傳
錄俱是宣師撰而有矛盾何也言添品者內典音
疏云此部雖添無益於世徒煩糅雜智者應知其
所添者謂於秦晉兩譯二經之內添合移改有六
一於晉經本添普門品後偈頌二於秦譯補日光
喻之全文即藥草品後是三合天授品於寶塔品
內四移囑累品於經終五迴陀羅尼品於神力品
後六改還著於本人云彼即迴轉去然囑累一品
不合移在經終但依羅什翻宣定矣余謂應云一
於晉秦經本添普門偈今云晉者恐文誤或撰音
疏家謬也唐時不空所譯法華軌儀其間亦將達
[008-0283c]
多合在寶塔品內又以陀羅尼品在神力品後復
移囑累品安普賢品後此則全與添品法華改易
是同甚違羅什翻品次第也。


彼見正本偈後更有一長行偈頌


正法華中長行并偈其文甚廣大底與添品所譯
文義無殊如次文引之。


初長行中先以日月譬用歎佛智


添品經云復次迦葉如來於諸眾生調伏平等迦
葉譬如日月光明照於世間若作善若作不善若
高處住若下處住若香若臭諸處平等光照無偏。


次明五趣中有三乘於三乘中而說平等


添品經云如是迦葉如來應正徧知一切智智心
之光明於諸五趣眾生受生之中如其信解大乘
緣覺乘聲聞乘中為說正法平等而轉如來智慧
亦無增減。


次迦葉問至無復二三


添品經云迦葉白言世尊若無三乘何故現世施
設聲聞緣覺菩薩佛告迦葉譬如作瓦器者等和
泥土而用作器彼中或有盛沙糖器或盛蘇器或
盛乳酪器或盛惡糞穢器泥亦無種種別異而物
著中隨所受量器則種種別異施設如是迦葉此
唯一乘無有三乘迦葉白佛彼諸眾生種種信解
若出三界彼等為一涅槃為當二三佛告迦葉若
覺諸法體等涅槃彼亦唯一無有二三。
[008-0284a]


次因此後佛為迦葉說生盲喻等


添品經云迦葉以彼義故我當為汝作喻譬如生
盲丈夫作如是言無有好惡等色亦無好等色可
見無有日月星宿等有異丈夫於生盲者前說如
是言有好惡色等亦有好惡等色可見有日月星
宿等生盲丈夫唯聞其說而不信受時有良醫能
知諸病見彼生盲丈夫如是念言其彼丈夫先有
惡業今有病生乃至良醫以藥與彼生盲即時得
眼彼得眼巳內外遠近日月星辰皆悉得見乃作
是言我盲巳脫無勝我者彼時復有五通仙人天
眼天耳了知他心諸丈夫言汝唯得眼餘無一知
乃至云汝應當住空閑山窟坐思惟法及斷煩惱
當知神通具足功德時彼丈夫即依其說修習得
通迦葉當知其生盲者即是六趣所有眾生乃至
二乘菩薩大乘等合上喻文可以思之不具引也。


文句云首楞嚴四種記


經云一未發心記或有流轉六道生於人間好愛
佛法過百千萬億劫當發心過百千萬億劫行菩
薩道供佛化人皆若干劫當得菩提二適發心記
是人久種善根好樂大法有慈悲心住不退地故
發心與記三密記有菩薩未得記而行六度功德
滿足天龍八部皆作是念此菩薩幾時當得菩提
劫國弟子如何佛斷此疑即與授記舉眾皆知此
菩薩獨不知四無生現前記於大眾中現前得無
[008-0284b]
生顯露與記者也經中現前無生只是第四記耳
今文所列闕第三密記開現前為第三者恐誤也
輔行雖引第三密記於第四無生現前記仍闕現
前兩字若讀光明文句淨名觀經疏等須知此意。


師子膺


師子膺菩薩也甞撿瓔珞經遠覺所不覺是彌勒
近覺遠不覺是師子膺今文恐誤也言遠近者近
於如來遠於如來也。


如佛語蔽魔彌勒當與汝記


困惡曰蔽天魔波旬也瓔珞經中佛授帝釋記為
無著世尊于時蔽魔在座問佛言帝釋是我所管
為我所使云何得記而我無耶佛令目連廣說授
記之事弊魔於是向佛悔過捨貢高心於是世尊
告獘魔言彌勒菩薩當授汝記得菩薩號。


記云但以滅想者作凡夫釋曲會經文令成巳義


慈恩釋是人雖生滅度之想我於餘國作佛等文
云於我有緣以神通力接引於彼遇我得聞是經
者也或是凡夫若是有學求有無餘涅槃將此涅
槃謂實滅度之想求入證此二種涅槃修二乘行
種性所排慈悲所引生彼遇我或雖於餘佛有緣
住彼平等意趣故亦言是我也今家意者經文既
云生滅度想入於涅槃何得曲作凡夫釋耶滅想
豈非定性趣寂乎故知慈恩解經謬矣。


經云穢惡
[008-0284c]


惡烏各切。


瓦礫


說文云小石也。


荊棘


荊楚可以為枝也棘小棗也戟刀戟也有枝兵也
或云有剌曰荊無剌曰棘章懷太子注後漢書云
荊棘榛梗之謂也榛仕銀切木叢生也亦名楚亦
云荊也。


坑坎


坑虗也壍也坎險也陷也。


堆阜


堆高聚土也阜大陸也山無石也厚也盛也長也。


丘坑


丘聚也空也大也土之高者也又四方高中央下
亦曰丘也。


正法像法


有人引青龍疏云有教行證名為正法有教有行
無證為像法像似也無教行證為末法今謂末法
亦有教但無行證耳。


金繩界


以金為繩分而界之區以別矣今北地亦然但無
其金耳。


悚慄


戰懼也。
[008-0285a]


那由他


亦云阿庾多此當萬億也餘有事迹隨文不辨者
請尋上下可知。


須教


教字通平去呼今依去聲。


塗香


塗身香也大論云天竺國熱又以身臭故以香塗
身而供養也。


粖香


細粖也。


八解脫


即八背捨也背其五欲捨其著心發真無漏斷三
界結即名解脫焉一內有色相外觀色二內無色
相外觀色三淨背捨身作證空處識處無所有處
非非想處滅受想為八解釋具如法界次第三明
六通如前巳示。


閻浮那提金光


那提此云河也閻浮亦言贍部贍部樹名也在此
洲無熱池北岸近樹河水下有紫金光映獘日月
聚高二十由旬以此之金出其樹下河底故以為
名也。


多摩羅䟦栴檀香


多此云性也阿摩羅此云無垢今略阿字也䟦陀
羅此云賢今略阿羅二字也梵云多阿摩羅䟦陀
[008-0285b]
羅此云性無垢賢也栴檀義翻與樂也。


長表金剎


音義云西域僧死或遺禽獸收骨燒之埋於地下
其上立表累瓦石等似窣堵波今謂類例可然也
金剎者西域無別旛竿即於塔覆盆柱頭懸旛以
金為之故云金也剎者訛也以彼西域無剎柱故
今謂非訛也法苑中引阿育王取金旛金華懸諸
剎上塔寺低昴豈非西域亦有剎乎又西域若無
何妨他土亦有乎以柱表剎表所居也具存應言
剎摩此云田也即一佛所王土也。


意樂


樂字去呼下文欲樂亦爾。


文句云防禦


防隄防也禦禁止也上聲呼。


經云地種


即四大種也婆沙問云何名大種答曰大而是種
故云大種如言大地及大王等能減能增能損能
益是為種義體相形量徧諸方域能成大事是為
大義今此即是地大種也其次好成大相等名上
下文中所有劫國果號等慈恩疏中並皆消釋今
不引者以無所出故然亦可以義理訓釋之。


記云如今下云云者應出前漸後頓之相等


今謂文句注云云者應示權實眼智之相何者若
以權智天眼觀之則有舉譬以明久遠若從佛眼
[008-0285c]
種智觀之則是見昔猶如今日經云我以如來知
見力故觀彼久遠猶如今日良由於此故知伹以
世俗文字有去來今非謂菩提有去來今云云之
意不其然乎。


文句云釋迦六年苦行草生等


觀佛三昧經云佛告大王如我去伽耶城不遠詣
阿輪陀樹吉安天子等百千天子皆作是念菩薩
若於此坐必須坐具我今應當獻於天草即把天
草清淨柔輭名曰吉祥菩薩受巳鋪地而坐時有
天子名曰悅意見地生草穿菩薩肉上至於肘告
諸天子曰奇哉男子苦行乃爾不食多時喚聲不
聞草生不覺彌勒即出家成道等文彌勒下生成
佛經具說攢䏶攢若作借官切應作鑽字訓刺也
若作在丸切應作攢字叢聚義也䏶傍禮切正作
䯗亦作髀䯗者股也。


經云垂得


垂幾也猶當也將也。


菩提樹


此云道樹也。


萎華


萎於為切蔫華也。


諸母涕泣


諸母言其多也亦可謂所生母所養母等也涕他
禮切目出淚謂之涕也泣去急切無聲出涕謂之
[008-0286a]
泣也。


其心常惔怕


惔徒濫切怕普伯切說文云安靜無為也。


從瞑入於瞑


瞑莫經切合目晦也亦通去聲夕也若作瞑合目
也。


稽首


周禮有九拜一曰稽首拜謂臣拜君之拜也稽訓
稽計奚切即稽留停頭在于地也二曰頓首拜三
曰空首拜四曰振動拜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
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文句云薩婆悉達


亦云薩縛頞他悉地地平呼翻為一切義成也。




此字誤應作晡布胡切即申時也。


經云六種震動


震吼覺三動起涌三。


默然許之


如律中佛受請皆悉默然許之慈恩云何故涅槃
默然不許古釋之曰以佛顏有舒歛故請者知許
不許又以佛身光表知受不受又佛初成道時自
言凡時默然則是許涅槃時默然則不許又受食
須呪願若乃默然知佛不許若乃說法默則順請
不假出言涅槃疏云今昔默然受不受者有四悉
[008-0286b]
檀是故然也。


迦陵頻伽


此云好聲鳥亦云妙聲也佛聲一往暫類之耳正
法念經云山名曠野其中多有迦陵頻伽出妙音
聲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緊那羅等無能及者唯除
如來音聲。


尸棄


此云頂髻又云持髻亦云螺髻又云火頂以此梵
王頭有肉髻形又似螺復次火災來至此故。


勉出


國語云火勉其子兄勉其弟勉者勸教也又事力
也。


群萌


萌牙也始也冥昧也眾民無知也。


記云若以大小經論轉法輪義盡著此中等


慈恩疏中引俱舍對法瑜伽唯識攝論勝鬘涅槃
等釋四諦十二因緣文近十紙。


文句云示教利喜


大論云示謂示人生死涅槃三乘六度教謂教其
捨惡行善利則為說法利引之令出喜謂隨其所
行讚之令喜以此四事莊嚴說法。


經云十二因緣


是十二法展轉能感果故云因互相由藉而有故
云緣三世二世一念等如法界次第說。
[008-0286c]


記云具如玄文及以止觀辨體中


玄文境妙二諦三諦四諦中止觀體相中二三諦
等即其文也。


具如玄文及俱舍


玄又境妙中十二因緣境中委引。


具如玄文以辨興廢


只是四教迭論耳。


文句云寶雲經三乘毗尼


經云菩薩具足十法受持毗尼所謂了知毗尼并
律宗體毗尼甚深毗尼微細犯與不犯性罪制罪
波羅提木叉學之本源聲聞毗尼菩薩毗尼皆悉
了知又引毗曇六足者如前第一記辨。


記云三脫對三念如止觀


一性念處直緣諦理破煩惱障成慧解脫二共念
處事理合修除禪定障成俱解脫三緣念處徧緣
三藏遣一切障成無疑解脫如止觀中具說。


經云皆以童子沙彌


應法師云是彼土八歲巳上乃至未娶者之總名
也釋名云十五曰童故禮有陽童牛羊之無角曰
童山無草木曰童言人未冠似之云耳南山云沙
彌此翻息慈謂息世染之情以慈濟于群生故也
十六沙彌其位深矣。


記云具如華嚴十種六根


華嚴四十二云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
[008-0287a]
佛眼六明眼七無礙眼八普眼九出生眼十智眼
是為十種眼根也十耳者一是聞讚歎聲乃至第
十聞十方一切音聲也十種鼻一是聞臭穢氣而
能觀察不臭不穢乃至第十聞一切佛智境界等
香不斷菩薩之行也十舌者一是分別解脫一切
眾生無盡行舌之至第十悉令眾生至涅槃舌也
十身者一是人身乃至第十無漏法身也十意者
一是上首意乃至第十深入定意也又十住品亦
說一一眾生有十種六根。


經云諷誦


詠讀也背文曰誦周禮教國子興道諷誦鄭玄云
以聲節之謂之誦也。


文句云覆講


覆再也重也講和解也謂師講巳弟子依而重再
敘述也。


滅後得度


越州新板作滅度者恐誤也。


當知言如許劫方今得羅漢此是權行引實等


昔日本國有問須指此文可以答之故權行聲聞
不妨塵劫以權行是大菩薩故如下文說富樓那
於過去佛所彼佛世人咸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
樓那乃是方便而示現耳過去既然於今亦爾以
此明之經於塵劫方得羅漢須約權行若實行者
節節得悟思之可知。
[008-0287b]


記云人見釋迦教中一分聲聞等


此斥慈恩所計定性二乘不成佛之失也。


準論即是眾生意樂意趣乃至云若指他佛為平等


此之論字須去聲呼之即莊嚴論對法論攝論等
皆說四意趣也方便品中補注巳引今更辨之慈
恩疏云問釋迦修行不越三祇何故塵劫極多彼
時猶稱王子答意趣有四一平等意趣謂佛說言
我於爾時曾名勝觀法身平等故二別時意趣謂
願生極樂皆得往生暫聞無垢月光佛名定於菩
提得不退轉三別義意趣謂說諸法皆無自性無
生滅等本來涅槃四眾生意樂意趣謂於一善根
或讚或毀令增進故今此依於平等意趣說餘佛
事即是我身身平等故此乃慈恩作如是說所以
荊谿斥之云耳。


如常不輕輕毀之眾秖經四千億佛皆悉得度


此文誤矣應云輕毀之眾祗經二百億劫及以千
劫皆悉得度也若云四千億佛自是不輕弘經值
佛而供養耳。


記云四不壞信俱舍云等


俱舍但言四證淨耳不壞之言其文出自婆沙論
中婆沙問曰云何立不壞淨答種種觀解種種籌
量得故名不壞淨又不可破故名不壞淨若沙門
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無有能如法破者故
名不壞淨又此信不可斷故名不壞淨能示眾生
[008-0287c]
道故先信佛能到涅槃城故次信法猶如善伴故
次信僧如資粮故次信戒也又信佛如船師信法
如彼岸信僧如同載者信戒如船也俱舍云先信
世尊是正等覺次信正法是為善說後信聖僧是
妙行者正信三寶猶如良醫及如良藥并看病者
由心淨故發淨尸羅是故尸羅說為第四要具淨
信此乃現前論文又云且見道位見三諦時一一
唯得法戒證淨見道諦位兼得佛僧謂於爾時兼
於成佛諸無學法成聲聞僧學無學法亦得證淨
兼言為顯見道諦時亦得於法及戒證淨佛等三
種以信為體聖戒證淨以戒為體故云信戒二為
體也如實覺知四聖諦理故名為證正信三寶及
以尸羅故名為淨今記文云見三諦時得法界二
界字誤矣。


世言入者但自謂耳等


此斥慈恩所計定性永入滅之失也。


文句云破蔽


越州新板皆作獘字並有其義請詳之。


經云五百由旬


由旬此云合也量也如此方之驛也或十六里四
十里也。


文句云驚入火宅不虗等


次文自有不虗問答今文恐𠝶不虗二字。


記云論云初地見道等
[008-0288a]


此一段文并下去文諒是斥相宗所計莊嚴瑜伽
唯識之權說也文中云以消凡文者凡文二字必
有一字誤請詳之問今家所立定性入滅界外受
生於彼向大得悟佛乘如涅槃中八六四二十千
等劫爾乃迴心未審慈恩如何通釋如此之說令
同定性永不成佛耶答慈恩云彼二乘位經爾所
劫向于大者彼於先時未迴心前所應證得有餘
涅槃名為涅槃非謂經劫巳入涅槃亦非無學入
無餘依更起身智經劫之後修於大行莊嚴論云
餘人善根涅槃時盡菩薩不爾其二乘人若入無
餘善根既盡同莊嚴論本識既無其身都盡將何
修行誰得菩提乃至廣說不能委引余謂慈恩將
八六等迴心之義作有餘涅槃而解釋不作無餘
定性而會蓋欲符合滅種之談三無二有也而不
知違發菩提心論之明文故彼論云二乘之人灰
身滅智如太虗空其定性者要待劫限滿後方乃
發生其不定性不論劫限遇緣便發向于大乘請
讀斯文乃見慈恩則為大失然天台宗劫滿方發
判為帶權專計永滅寧非方便况楞嚴經定性二
乘成佛等說嗟乎慈恩不遇如此微妙上乘徒勞
固執滅種權說今人既覩真實教門宜生信矣。


具如止觀第七及記破云割二死於荒外等


攝大乘人云三界為三百方便因緣兩生死足為
五百則攝義不盡更有有後生死無後生死屬何
[008-0288b]
百耶割二死於荒外其過如此輔行云攝大乘人
立七生死一分段謂三界果報二流來謂迷真之
初三返出謂背妄之始四方便謂入滅二乘五因
緣謂初地巳上六有後謂第十地七無後謂金剛
心汝既自立七種生死洎釋五百云何捨二但用
方便因緣足於三百為五百耶捨而不用故云割
也荒謂八荒八極之內亦云四海之外又云九州
之外亦云荒服之外也具如爾雅中。


亦應四住無明各更別立如止觀中破


有人以五住為五百然二乘巳斷四住亦應是四
百由旬外立城耶。


三百又以


以應作與。


聲聞極久六十劫支佛極久百劫


依俱舍等論聲聞之人利根三生鈍根六十劫言
三生者第一生修聲聞資糧種順解脫分善作五
停心觀總別相念等第二生修聲聞加行種順決
擇分善作四諦十六心等第三生起智斷惑入見
道位其次鈍根六十劫者初二十劫修於資糧次
二十劫修於加行後二十劫入於見道支佛之人
利根四生第一生修聲聞資粮第二生修聲聞加
行第三生修緣覺資糧加行第四生入見道便證
無學其次鈍根一百劫者初二十劫修聲聞資糧
次二十劫修聲聞加行次二十劫修緣覺資糧次
[008-0288c]
二十劫修緣覺加行後二十劫方入見道證無學
果所言生者或云果報一生之身或云遇於一佛
出世名為一生如身子等於拘那含牟尼佛時修
資糧於迦葉佛時修加行於釋迦佛時入道證果。


二十二大僧祇


此有二說一者日月晝夜時節歲數無量名阿僧
祇二者大劫無量名阿僧祇菩薩所行即是大也。


如止觀第七記引大經三文


大經前後總有四文大同小異今云三文恐誤也
第十云經爾所劫當得菩提第十九云至菩提第
二十云得菩提第二十一云住菩提住者住於初
住菩提住處也至之與得名異義同至謂從於方
便中來得謂得於發心處所。


有人云三界至如止觀中破


有人以三界為三百二乘足為五百此義有三失
一出三界外立化城云何二乘出三界外不入城
更行四五百耶四五百外更無城可入矣二滅化
城方乃可進今城未滅云何輙進四五百耶三二
乘共入化城云何聲聞四百支佛五百耶此乃徑
侹不待開權而便顯實。


文句云六十劫


應云六百劫乃合記文改定之說也。


記云四十二位


合云四十一位也。
[008-0289a]


文句云但五百是難


合云三百請思之。


五下五上分


見惑通三界故合為一百身見戒取疑貪嗔名為
五下分下即欲界掉舉慢無明色染無色染名為
上分上即色無色界若據五下分身戒疑三巳為
見惑一百由旬今辨異者或對前兼舉身戒疑三
或以邊邪等為一百餘之名義第七記中巳解。


勸戒


戒當作誡。


兩盈


盈當作楹。


記云大經中借二乘判別位


如以四果而為四依章安釋云地前是初依地上
為三依是別義等云云記文又云大品中三菩薩
者即初發心與薩婆若及淨佛土并坐道場之三
也。


十仙


一闍提首那二婆私吒三先尼四迦葉五富那六
淨梵志七犢子八納衣梵志九弘廣十須䟦陀羅。


寶渚


爾雅云水中可居曰洲小洲曰陼渚者遮也能遮
其水使旁迴也陼丘也說文云渚者陼丘水中高
者也今經寶所謂寶之處所也亦所在所出也寶
[008-0289b]
之處所出在五百由旬之外也涅槃三十三云譬
如商人欲至寶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隨語
即至寶渚多獲諸珍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欲至善
處採求法寶不知其路通寒之相菩薩示之眾生
隨巳得至無上大涅槃處。


經云汝等去來


今北地人相召多云去來令詳斯語去是往義來
是召義即令其往寶所復召而進發也。


文句云發軫


軫車行迹也初行之始故云發也又軫動也車後
之橫木也。


化城正是引教意


疑引字當改為設字。


二使


恐是信解中時二使人是故還列因緣四諦。


權智謂車是無等


余尋文意更添助之何則文云權智謂車是無名
教施設故亦須更云權智謂車是有為子造故此
是權智機應意也文云實智謂車是有無離文字
故亦須更云實智謂車是無以不即故此是實智
不即不離也文云權智照城為有引眾生故亦須
更云權智照城為無名教施設故文云實智照城
是無偏真非實故亦須更云實智照城是有無離
文字故是則權實車城各論有無也文云權智照
[008-0289c]
車是三逗三緣故亦須更云權智照車是一以對
理故文云實智照車是一會一乘故亦須更云實
智照車是三皆秘妙故文云權智照城為一是徧
真故亦須更云權智照城為三對三人故文云實
智照城為三如來藏故亦須更云實智照城為一
大涅槃故文云權智照城為靜是灰斷故亦須更
云權智照城為動須造立故文云實智照為動滅
此化故亦須更云實智照城為靜無二邊喧故文
云權智照車為運入無餘故亦須更云權智照車
為靜息東西走故文云實智照車為靜不動出故
亦須更云實智照車為動照二邊故是則權實車
城各有三一動靜也。


經云億姟


姟亦作垓風俗通云十千為萬十萬為億十億為
兆十兆為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溝溝生
㵎㵎生正正生載載地所不能載也是則十億為
兆百億為京千億為秭萬億為垓也即長行中那
由他是俱舍論中五十二數此當第十數也彼云
數始為一十一為十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
萬十萬為洛叉十洛叉為度洛叉十度洛叉為俱
胝十俱胝為末陀十末陀為阿庾多阿庾多即那
由他新舊翻譯所用不同耳。


文句云重請中有七


七字誤也應作四字以長行中七科今略餘三故
[008-0290a]
伹有四耳。


營從


管猶衛也部也侍衛部從也。


宴寂


宴安也息也上文云寂然宴默是也。


毒獸水草


毒獸譬於惑累水則喻定草乃況慧。


記云又不頌第三不能復進


此文誤也經云於此欲退還即是長行第三不能
復進前路猶遠今欲退還故也是則今文但不頌
中路譬耳下文頌合譬中則頌中路不進兩文而
不頌白導師者文互現耳下記中又云亦不頌不
進者復是誤也經云不能度生死即是第三不能
復進矣。


經云渠流


渠溝渠也。


文句云城隍


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九次第八解等


初禪乃至滅受想從禪入禪而無有間即九次第
定也一內有色外觀色乃至滅受想背其五欲捨
其著心即八解也維摩經佛道品云總持之園苑
無漏法林樹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慈悲心為
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今文句中用彼經意
[008-0290b]
而釋義耳故彼疏云園持華果遮他竊盜陀羅尼
亦然持善法因果遮諸惡法也林樹是覆蔭清涼
諸無漏善法無諸熱惱故也入九定證真名八解
脫八背捨修成在九定定滿如水滿故八解如池
也今文九定如渠流取於通水無間之義耳慈悲
相扶故如女萬善權用故同男女屬陰陰表定男
屬陽陽表慧故今文云定慧如男女也空理能遮
見愛如舍之遮蔽安身也安身是法身栖於空寂
舍矣。


記云不縱不橫如止觀第二及玄文三法


止觀云即一而三故不橫即三而一故不縱不三
而三故不一不一而一故不異妙玄云如點如意
珠中論光謂寶光寶不與珠一不與珠異不縱不
橫三法亦如是亦一亦非一非一非非一不可思
議之三法也今文句中以具三十二相是法身者
顯於能具是法身耳又彰法身能照義也能具能
照中邊而辨中道法身尚非是空何況是有事理
而分理體法身無相寂然亦不當有良以所具所
照乃是三十二相焉學者不可昧斯大義也龍女
讚偈文句科之具二身義是則微妙淨法身即法
身也具三十二即應身也妙玄中以徧照十方而
為報身以微妙淨而為法身具三十二而為應身
豈以對當而見譏乎豈責此是分別者乎若知此
意近世諍論自然息矣又復何獨此義以至一家
[008-0290c]
三千三諦四土六即綱格等義以此貫之如觀掌
果。


先標五百故須作受字數等非要


第三經中云授記今云受記故辨之云須作受也
慈恩云受容納也領得也五百者數也弟子者人
也受記者事也從三以得名但以五百為品名者
以全數故不以千二百等為品號者數不全故慈
恩有此解釋荊谿所以辨之。


文句云斥異二乘止齊八萬


大論云舍利弗隨佛經行有鷹逐鴿飛來佛邊佛
影覆之鴿身安穩舍利弗影到鴿乃戰怖佛語舍
利弗汝三毒習氣未盡故鴿生怖耳佛又語言汝
觀此鴿幾世作鴿時舍利弗即入宿命智三昧觀
之即見此鴿從八萬大劫來常作鴿身乃至復觀
此鴿未來經八萬大劫未脫鴿身過此巳往不能
知也佛言此非二乘境果唯佛能觀其始末也故
知二乘知見止齊八萬矣。


經云所為希有


此第四卷為為字有一百三十八字於中平聲有
八十字八十字中有三十四字訓作所為希有為
一佛土七寶為地劫名為寶明以是等為僧故號
為普明為菩薩時常為侍者瑠璃為地此自有四
方便為侍者我為太子時羅睺為長子皆為其長
子現為我長子皆名為寶相大慈悲為室諸法空
[008-0291a]
為座以為嚴飾皆以頗梨為地以為莊嚴黃金為
繩以為侍者以為莊挍通為一佛土此自有二而
為牀座身當為奴僕故為大國王為大法師此自
有二俱為法師有二十四字訓是甚為癡也而汝
謂為爾乃為真滅為一切世間最為難信難解則
為供養此為難事未足為難亦未為難此自有八
是則為難此自有六則為疾得未得謂為得有五
字訓當如來則為然後得成為佛則為見我不以
為慮唯願不為慮有七字訓得最為第一亦為第
一為十方無量又為他方則為如來此自有二為
世所恭敬有三字訓名受法為法子當知是為新
發意者當知是為增上慢者有一字訓被為斯所
輕言有六字訓成小智為足便以為足得少為足
便自以為足得少便為足我為佛道次去聲有五
十八字五十八字中有三十五字訓與而為說法
汝當為宣說常為諸佛亦為此佛能竊為一人廣
為人說為他人說者而為開示欲為四眾爾乃應
為四眾為諸菩薩為其集聽法眾我還為說廣為
分別說處此為說法為眾生說法為之作衛護我
爾時為現為說令通利或為四眾說為作聽法眾
為大眾說為作證明為眾說法為一人說為人演
說誰能為我當為宣說若為我解說吾當為汝說
普為諸眾生今故為汝說廣為眾生普為十方普
為時會有二十二字訓以為淨佛土故此自有二
[008-0291b]
為求無上慧為衣食故何為衣食為聽是經故為
聽法華經故為諸佛當來生故我為聽是經故尚
為法來常為聽法為坐諸佛為是經故為欲滿足
為於法故此自有二為求大法故亦不為巳身為
眾生故為貪利養故為求名聞故為說是經故有
一字訓向不勤為法。


記云冥寞


冥暗也寞寂也良實也冥寞其本實難故也若作
摸即冥暗摸𢱢也若作溟漠海之溟漠無涯耳若
依文句中則云冥邈故知寞字亦可改為邈字也。


互相收攝如止觀第二記


六度一一各具於六故一一度以五莊嚴即是以
五嚴檀乃至以五嚴智能所互說皆名具六諸大
乘經首楞嚴大品大論等六度皆爾故大品相攝
品云富樓那白佛我今欲說菩薩之行佛言隨汝
意說於是廣說六度更互相顯乃成六六三十六
度故云或以施為名說諸波羅蜜乃至或以般若
為名說諸波薩蜜五度入一且從一為名耳。


文句云法住大久


應云長久亦甚久也。


經云山陵


大阜曰陵陵崇也體崇高也。


谿㵎


爾雅云水注川曰谿山夾水㵎郭璞云別山陵間
[008-0291c]
有水者之名也。


溝壑


壑呵各切爾雅云水注谷曰溝釋名云田間之水
曰溝溝構也縱橫交構也壑虗也谿壑也深也阮
也塹也。


臺觀


爾雅云闍謂之臺闍音都注云積土四方也又四
方而高曰臺也觀謂之闕注云宮門雙闕也釋名
云觀者於上觀望也。


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正法華云天上見世間世間見天上天人世間往
來交接羅什譯經至此乃云此語與西域義同但
在言過質耳弟子僧叡應聲曰將非人天交接兩
得相見乎什公大喜曰實然矣遂依而書之是知
什公譯此妙經之時對正法華而考定也明矣于
以見竺法護將囑累品安置經末未為允當所以
什翻在於神力品後他宗何不思此之義乎。


記云阿閦佛國而無女事無量壽國二種俱無但以
乘戒三品交絡


悲華經云阿閦菩薩自發願云所有女人成就一
切諸妙功德猶如兜率天上天女無有婦女諸不
淨事若諸男子發婬欲心至女人所以愛心視須
臾之間便得離欲如是女人若見男子有愛欲心
便得妊身亦得離於婬欲之想又寶積經云彼佛
[008-0292a]
剎中女人無有女過不如此界諸女人等心多嫉
妬兩舌惡口又彼懷孕之時至於誕育母子安適
此皆不動如來本願力故又云彼佛剎中所有波
旬魔王等眾不能障礙菩薩聲聞而皆信樂不動
佛法咸自悔責為魔波旬此是不動如來修菩薩
行之所攝受故彌陀國土女人及根闕二乘種不
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雖聲聞無量蓋暫證
小果且順宿習不久歸大豈仍滯真若皷音王明
彌陀父母等事或云此乃彌陀之穢邦耳未詳持
上品戒生天中品得人下品得脩羅犯此三品落
三惡道次第可知即空乘者自有三品下品聲聞
中品緣覺上品通教菩薩即假乘者亦有三品下
品三藏菩薩中品通教出假菩薩上品別教菩薩
即中乘者下品別教菩薩中品圓教菩薩上品是
佛若戒緩乘亦急亦緩者即是穢土以聲聞菩薩
共為僧以戒緩故五濁土穢乘亦緩故乃說三乘
乘亦急故是顯一乘娑婆是也戒急乘亦緩亦急
者即是淨土戒急故土無五濁乘亦緩故開三乘
乘亦急故乃顯二乘安養是也乘緩戒急即是淨
土純聲聞為僧戒緩乘急即是穢土純菩薩為僧
交絡即乘急戒緩等句交相羅絡以辨淨穢也。


安養下品生人在蓮華中常聞彌陀觀音說法


若準十六觀經上品上生乘金剛臺如彈指頃往
生彼土上品中生坐紫金臺上品下生坐金蓮華
[008-0292b]
中品上生坐蓮華臺中品中生亦坐蓮華中品下
生不說蓮華下品上生乘寶蓮華下品中生下品
下生生于彼土皆在蓮華下三品人生于彼土只
是觀音勢至為其說法令發心耳。


身子示嗔等如止觀第二記


羅云從佛經行佛問何故瘦答云若人食油則得
力若食蘇者得好色食麻滓菜無色力大德世尊
自當知佛問眾中誰為上座答云和上舍利弗佛
言舍利弗食不淨食時身子聞便吐出食乃發誓
曰不復受請時波斯匿王詣身子所云佛不以無
事受請今不受請我今云何得清淨信身子乃述
佛所訶語王即白佛佛勅受請身子不受佛言是
人心不可復轉昔曾為蛇害於國王醫令嗽毒若
不嗽者即須入火蛇乃思之我毒巳放云何更嗽
乍入火死難陀示貪如前序品補注所引戀婦貪
欲而持戒等調達示癡愚昧不善作為逆事故佛
訶云汝是癡人食人涕唾。


經云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亦云麤黑顏色黑光故得其名如阿含
云夜行乞食其時雲暗有一妊婦於電光中見乃
謂鬼驚倒損胎乃問之曰汝何鬼耶令我失胎答
云我是瞿曇乞食弟子今來乞食非是鬼也乃被
俗訶云云。


優陀夷
[008-0292c]


此云出現日出時生故以名焉阿難弟子也。


周陀


此云大路邊生佛本行經云其母是長者之女隨
夫他國久而有孕垂產思歸行至中路即誕其子
如是二度凡生兩子乃以大小而區別之大即周
陀小即莎伽陀如次文是。


莎伽陀


此云小路邊生又云娑婆揭多此翻善來周陀者
亦云周利槃陀伽亦周利槃特或翻蛇奴性多愚
鈍昔為法師善於經論有五百弟子秘悋佛法不
肯教人故今感於愚鈍之報或云周利即周陀也
槃陀伽即莎伽陀也。


文句云受七百


受應作授。


經云須臾某甲等


俄頃之間謂之須臾某甲詔前人之言也餘如信
解品補注辨。


貿易


貿莫侯切交易也市賣也。


記云如華嚴中得摩尼珠十種瑩治


二十一云一出大海中二巧匠加治三轉精妙四
除垢五火鍊六莊嚴七貫以寶縷八置瑠璃柱上
九光明四照十隨王意兩光如解生兩如行備是
故堪任得授記莂。
[008-0293a]


亦唯在穢


疑在穢兩字當為宿世也。


經云勝幡


什師云外國破敵得勝則竪勝幡道場降魔亦表
其勝相也肇公云外國戰諍破敵立幡以表勝菩
薩摧煩惱賊降四魔怨乃至道場建勝相也此則
不可同輔行中勝幡者袈裟也幡正作旛。


密行


有人云羅云雖得出家自貴慢他佛則訶誡由是
遵依佛歎持戒密行第一今謂此是小乘意耳今
法華中約其發迹以迹覆本名之為密今既發迹
是故云耳。


天台三大部補注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