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63 法華經三大部補注-宋-從義 (master)



天台三大部補注卷第五
妙經 文句 文句記
永嘉沙門釋 從義 撰


記云即如那律箭挑燈緣
[005-0209c]


譬喻經云毗婆尸佛入滅之後那律爾時身行劫
賊入佛塔中欲盜塔物時此塔中佛前然燈其燈
欲滅賊即以箭正燈使明見佛威光㱇然毛竪即
自念云他人尚能捨物求福我云何盜便捨而去
以是因緣天眼第一。


借彼迦葉童女比丘破弊宿文


尸舍婆林有婆羅門名為弊宿童女迦葉巳證羅
漢共五百比丘遊行至彼于時弊宿乃往論議具
如今文引經是也音義云弊非也應作蔽必祭切
中阿含第十所說與此大同但彼文云鳩摩羅迦
葉共蜱肆王論議耳蜱頻彌切蜱肆此翻遣使今
文弊正作獘。


闍維


或言闇毗又云耶維亦云耶旬亦言闍鼻多此云
焚燒也。


偷婆


或云藪斗又云塔婆又云兜婆又云偷蘇又云脂
帝又云浮都又云支提又云浮圖又云窣堵波此
翻為廟亦云方墳又云大聚又云聚相。


文句云律中云善能教化歸戒令屠受夜戒婬者受
晝戒後受報時各於晝夜見前樂相


十誦律云沙門億耳未出家時入海求寶失伴獨
行見有一樹名波羅夜於下止宿日暮至夜是中
有林乃出男女顏皃端正著天寶冠共相娛樂過
[005-0210a]
夜至晝即時俱滅有群狗來噉是男子肉盡骨在
億耳乃悔不問是人先作何業今得此報夜善晝
惡我當住此待而問之及至夜中更復如前男女
端正共相娛樂億耳問云汝作何行今得此報夜
善晝惡男子答云阿濕摩伽阿婆地國某甲屠兒
時有長老大迦旃延出入我家我常供給衣服飲
食彼常語我莫作諸惡後受大苦我時聞此而不
依之時迦旃延復語我云汝作此惡晝多夜多我
云晝多即語我云汝今應當夜受五戒可獲微善
我即受之以是因緣今得此報夜善晝惡億耳於
是又復前行見有二樹名為波羅住下止宿夜過
至晝是中乃有男女出現顏皃端正著天寶冠共
相娛樂日過至夜亦乃俱滅百足蟲出噉是男子
肉盡骨在夜過至晝如前娛樂億耳問云汝作何
行今得此報晝善夜惡男子答云阿濕摩伽阿婆
地國某甲男子婬犯他妻大迦旃延出入我家常
教我云莫作惡行後受大苦我不依之彼又語我
汝於此事晝多夜多我言夜多時迦旃延即語我
言汝今應當晝受五戒可獲微善我時依教即受
五戒以是因緣今得此報晝善夜惡薩婆多論謂
迦旃延化作斯事欲度億耳非實然也。


周利槃特等


亦言周利槃陀伽此云小路邊生又云蛇奴於路
而生性多愚魯昔為法師善經律論有五百弟子
[005-0210b]
秘吝佛法不教人故今受愚報。


迦旃延天耳遙聞


準經乃是舍利弗天耳遙聞也更請撿之。


記云四辨如法界次第


一義無礙二法無礙三辭無礙四樂說無礙具釋
如彼。


皆以見惑為境如止觀第十


見惑是一能治四異前諸文中四教之人皆治見
惑即是此意然教雖有四若辨初心不過有二一
者前三教人治見入空二者圓人見為法界二意
自顯勿生異途。


經云阿㝹樓䭾


阿音遏㝹乃侯切慈恩云應作羺。


記云廣明施相於此非急


他宗章疏率多談此是故斥之。


草創者草亦初也


周易云天造草昧論語云為命裨諶草創之正義
云草創初始之義也。


如竺道生本不姓竺


生法師本姓魏鉅鹿人也幼而頴悟聰哲若神後
值沙門竺法汰遂乃歸依從師為姓伏膺受業後
入長安又師羅什。


文句云弗沙佛


亦言底沙此翻為明又上文云周公歎曰我是文
[005-0210c]
王之子等者文出史記周公世家沐三握者一沐
三捉髮也䬸三吐者一飯三吐哺也一沐三捉髮
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故云
禮賢尚爾也。


父母欲試之蓋空器皿往迭發看百味具足


那律自念過去九十一劫時世饑饉我乃賣薪見
辟支佛乞食請至家中以稗飯子糜而奉施即於
現世獲無量福從是以來九十一劫天上人間無
所乏少乃至今身在家之時我常優遊不喜世務
兄摩訶男常有怨辭我母云我兒福德摩訶男云
我獨勞慮家裏田業而彼乃優閑臥食何言福德
其母欲試遣我至田監臨作事令莫送食我怪食
遲便遣人往詣母索食母乃令人而語我言無所
有也我還白言唯願與我送無所有母既聞巳即
取寶器嚴其器物以幞覆上乃送與我令摩訶男
逐而看之巳到我所撥去其幞百味飲食案器悉
滿。


記云眠是眼食如止觀第四記


增一云佛在給孤獨為人說法那律於中眼睡佛
乃呵之那律白佛自今巳後形融體爛終不眼睡
因茲達曉不眠眼根便失佛言勤精進者與掉戲
相應懈怠者與結使相應汝行中道一切由食而
存眼以眠為食乃至意以法為食。


因說迦絺那
[005-0211a]


中含十九佛告那律汝為比丘說迦絺那那律於
是自敘出家求道厭世學法遠離十惡攝護諸根
堅持禁戒修定得通乃可受衣等迦絺那者南山
律鈔引明了論翻為堅實能感多衣衣無敗壞故
又名難活以貧人取活為難捨此少財入此衣功
德勝如以須彌大衣聚施也或云堅固又云廕覆
古翻為賞善罸惡衣賞前安居人後安居人不得
也亦名功德衣以僧眾同受此衣招五利功德故
四分云五事受功德衣所謂有長衣不失衣別眾
食展轉食不囑比丘入聚落受功德衣巳得五事
所謂得畜長衣離衣宿別眾食展轉食不囑入聚
落。


次第不次第如止觀第三記


三止三觀為因所得三智三眼為果此乃名為次
第眼智止即是觀觀即是止眼即是智智即是眼
眼故論見智故論知佛眼具五眼佛智具三智斯
乃名為不次第也。


文句云迹示半頭天眼


淨名廣疏云那律修禪得四大清淨造色半頭天
眼從頭上半皆得見色觀三千界如菴摩勒果若
三藏佛得全頭天眼一頭皆發淨色徹見無礙大
論云報得天眼在肉眼中天眼開闢肉眼見色所
以然者報得天眼既在肉眼之中故知修得天眼
須在肉眼之外故那律肉眼失巳天眼半頭清淨
[005-0211b]
三藏教佛肉眼雖明而天眼徧頭清淨故知半則
對全得名也天眼在上故天眼在頭乃有半頭全
頭耳或以頭字作頭數消之蓋未讀廣疏致茲穿
鑿耳。


辭在阿含可檢取


中含四十二云佛遊摩竭提國詣王舍城爾時世
尊至陶師家語陶師曰我欲寄宿汝見聽耶陶師
答云我無所違然先巳有一比丘住若彼聽者欲
住隨意時此比丘弗伽羅娑利先巳在彼陶師屋
中世尊語曰我寄宿此汝見聽耶比丘對曰君我
無所違此陶屋中草座巳敷君欲住者自可隨意
于時世尊於草座上敷尼師壇結跏趺坐竟夜默
然靜坐定意比丘亦乃竟夜寂然爾時世尊作是
念言此一比丘甚奇甚特乃問之曰汝師是誰依
誰出家學道受法比丘對曰沙門瞿曇釋迦種子
至信捨家無家學道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成無上
覺彼是我師我依於彼出家學道世尊問曰曾見
師否比丘對曰未曾見也世尊又問若見師者為
識否耶比丘對曰設見不識但我聞於如來十號
具足乃依出家世尊語曰我為汝說法汝當諦聽
比丘對曰唯然佛告比丘人有六界聚六觸處十
八意行四住處六界聚者所謂地水火風空識因
此六故有六觸處所謂眼觸見色耳觸聞聲鼻觸
聞香舌觸甞味身根覺觸意觸知法因此六故有
[005-0211c]
十八意行所謂眼見色觀色喜住觀色憂住觀色
捨住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以因此故有四
住處所謂真諦住處慧住處施住處息住處以因
此故說不放逸慧若有比丘分別身界今我此身
有內地界而受於生所謂髮毛爪齒等及外地界
皆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神也如是觀慧知其如
真不染著此是謂比丘不放逸慧如是乃至水火
風空識內外等一一觀察廣說如經說此法巳弗
伽羅娑利比丘遠塵離垢諸法眼生巳住果證即
從座起稽首禮佛白言聽我懺悔我愚癡故不識
如來轉稱世尊以為君也唯願如來聽我悔過佛
告比丘聽汝悔過。


記云若準西方宿復不定如止觀第十記


此方宿者西方七星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七星
井鬼柳星張翼軫東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北
方七星斗牛女虗危室壁彼方宿者西方七星先
從昴起終至於柳如是迭遷一方各七此乃地異
所以星移三座若準大集經光味仙人白佛說二
十八宿乃是先從東方角亢而起此則不說星移
三座也。


文句云佛受阿耆達王請乃至皆噉馬麥


薩婆多云以供養火故名阿耆達四分律云佛在
蘇羅婆國行至毗蘭若樹下時婆羅門即往請佛
及比丘僧三月夏安居佛及比丘乃受請巳此婆
[005-0212a]
羅門竟不供養何以故是魔波旬之所作也時波
離國有販馬人驅五百匹馬住毗蘭若夏九十日
于時穀貴乞求難得諸比丘往乞乃施比丘五升
佛一斗日日如是呞書之切吐而噍也哨且醮切
此字誤也應作噍字才笑切嚼也夷者滅也未夷
者未滅也唼子合切又所甲切摘陟革切手取也。


尸利沙


即此方合棔樹也有二種若名尸利沙者葉果俱
大若名尸利駛者葉果皆小此樹時生人間關東
下里家誤名娑羅樹者是義淨法師云嶺南有此
樹諸文多云舍利弗獨受天王請與今文不同也。


經云離婆多


離字平聲。


記云二鬼爭屍緣在止觀第七記


大論十三云如人遠行獨宿空亭夜中有鬼擔一
死屍來著其前復有一鬼從後而來嗔罵前鬼云
是我屍何以擔來前鬼復言本是我物二鬼各以
一手爭之前鬼語言可問此人後鬼即問是誰屍
耶誰擔來此其人思惟此之二鬼皆有大力實語
虗語俱不免死我當實語便答鬼言前鬼擔來後
鬼大嗔拔其手足出于地上前鬼愧之取屍補之
補之便著臂手足等舉身皆易於是二鬼共食所
易活人之身各各拭口分首而去其人思惟父母
生身眼見食盡我今此身盡是他肉為有身耶為
[005-0212b]
無身耶天既明矣尋路而去乃值眾僧即問巳身
為有為無眾僧答云汝身本來恒自無有但以四
大和合而成因茲出家得羅漢果。


有口失緣出金藏經


金藏經者昔宇文邕殘酷釋氏時有言論師釆集
眾經要義流布于世號為金藏此之一緣本出雜
寶藏經經云昔罽賓國有離越羅漢在山坐禪有
人失牛乃尋其迹來至其所爾時離越煑草欲染
其草忽然變為牛肉所持鉢盂變為牛頭牛主見
巳捉送詣王王付獄中經十二年恒為獄監食馬
除糞離越弟子得羅漢者尋師不見業緣將畢後
乃見在罽賓獄中於是詣王問言我師在獄王尋
宣令離越出獄涌身在空作十八變王見是事求
哀悔過王即問云以何業緣在此獄中離越答言
我於往昔亦曾失牛尋迹到山見辟支佛獨處坐
禪即便誣謗經一日夜以是因緣墮落三途餘殃
未盡今成羅漢猶被誹謗又般若燈論亦云波多
比丘被梵摩王禁十二年即是此義。


應廣引般舟三昧


般舟此云佛立佛立三義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
行者本功德力能於定中見十方佛現在其前如
明眼人清夜觀星見十方佛亦如是多故云佛立
廣如止觀不能委引。


廣明慢緣在止觀第二記
[005-0212c]


其渡河水水急難渡乃叱之曰小婢駐流河神嗔
之詣佛訴云畢陵罵我佛命畢陵對河神懺畢陵
喚曰小婢來我與汝懺悔眾人笑曰懺而更罵佛
問河神汝見畢陵合掌未對曰見佛言懺巳無慢
而有此言者當知是人五百世中作婆羅門又見
河神宿生曾為巳婢常自高慢輕笑餘人本來所
習口言而巳。


文句云或賣性


正法華經音義中云盧揥人名也此云賣姓也揥
徒帝勅細二切或作薩俱盧揥也五百弟子本起
經云敻姓音義云敻非也應作敻休正切亦許縣
切若準賢愚經應云重姓故彼經云舍衛國中有
一長者生一男兒時因眾會詣大江邊母不堅固
失兒落水兒有福德是故不死時水有魚吞此小
兒兒在魚腹又復不死時有一人捕得此魚割魚
腹中見此小兒歡喜無量是時父母聞此事巳遂
往索之紛紜不了請於王所各陳上事王告之曰
卿二長者各認此兒不應偏也時二長者各為娶
婦安置家業兒後厭俗即求出家佛言善來便成
羅漢於是字云重姓者也阿難白佛此何因緣佛
言過去毗婆尸佛時有長者聞佛說法受三自歸
持不殺戒以是因緣今受其報今詳若言重姓取
二長者各認為子如有兩姓故云重姓重字平呼
若言敻姓敻遠也遠從過去毗婆尸佛施藥持戒
[005-0213a]
故云敻也準付法藏經云薄拘羅年幼見母作餅
從母索之其母恚故即便捉擲置于𨫼上𨫼雖焦
熱不能燒害其母又乃擲于釜中亦不燒爛其母
又乃擲于河中值魚吞之而亦不死捕魚人捕得
魚市賣刀破魚腹又乃無傷而不死也故薄拘羅
有五不死𨫼鑠不焦釜煑不爛水溺不死魚吞不
消刀割不傷皆由過去施藥因緣所以今生感斯
長壽矣。


過去毗婆尸佛時以呵梨勒施頭痛比丘


分別功德論云昔毗婆尸佛時有一長者稟性良
謙請佛及僧九十日中四事供養有一比丘來求
乞藥長者問云何所患苦答云頭痛長者思惟此
必膈上有水仰攻其頭乃以一呵梨勒果令其服
之病即除愈爾時長者今薄拘羅是又云在俗之
時曾角牛來暫時頭痛尋即除愈故薄拘羅唯此
一患也。


罽賓


亦云迦濕彌羅此云買得亦云賤種因立淨人為
王鄰國鄙之故云也。


流沙


文選注云遠國名也其沙似水之流也亦云莫賀
延績八百餘里上絕飛禽下無走獸夜則妖精舉
火晝乃驚風走沙涉彼至此豈不勤哉周書云鄯
善國之西北有流沙數百里夏日有熱風為行旅
[005-0213b]
之患風之欲至唯老駝知之即鳴而聚立埋其口
鼻於沙中人每以為侯亦將氈擁蔽鼻口其風迅
駃斯須過盡若不防者必至危斃。


五戒經分為五品


彼經五戒各有一品故云五品也。


文句云讀十八經


即毗伽羅吠陀論等又大論云弊迦蘭那僧佉韋
陀等十八種大經。


喟然


論語云顏淵喟然歎曰注云喟歎之聲也。


記云說十一事如止觀第二記


增一四十六云佛在給孤獨園告諸比丘如放牛
人具十一事今結為頌曰解色及相應摩刷覆瘡
痍放煙并茂草安隱及渡處時宜留𤚼餘將護於
大牛。


文句云淨飯王偪十萬釋出家


應云五百又云一千今言十萬者嘗讀藏經未見
所出後人更尋之。


種姓如那律中說四月九日生短佛四指


前文巳具今更別引四分律等諸文皆云師子頰
王有四子一淨飯王有二子一名悉達二名難陀
二白飯王有二子一名調達二名阿難三斛飯王
有二子一名摩訶男二名阿那律四甘露飯王有
二子一名娑婆二名䟦提佛本行經云調達四月
[005-0213c]
七日生佛四月八日生難陀四月九日生阿難四
月十日生調達長一丈五尺四寸佛長丈六難陀
長丈五四寸阿難長丈五三寸去迦毗羅城不遠
有城名天臂有一長者名曰善覺生八女子一名
意二名無比意三名大意四名無邊意五名髮意
六名黑牛七名瘦牛八名摩訶波闍波提時淨飯
王迎娶八女即以第一第八而自為妃以其六女
與其三弟故佛姨母乃是摩訶波闍波提佛指闊
二寸難陀既長丈五四寸但短佛三指耳今文乃
云短佛四指若短四指是則難陀但長一丈五尺
二寸耳又下文說阿難乃是四月八日佛成道月
生而本行經乃云四月初十日生經論異同非獨
此也。


彌沙塞


此云不著有無觀法名五分也。


堂堂


論語云曾子曰堂堂乎張也注云言子張容儀盛
也今亦例然。


途行乞食


途字恐誤應作徒字步行也以隨人法是故步行
耳。


記云天堂巳後文廣如止觀第四記


佛令捉衣角尋至三十三天歡喜園中見諸婇女
而有一處天女無夫其乃問佛佛則令其自問天
[005-0214a]
女即往問之天女答云佛弟難陀持戒生此當為
我夫佛問難陀天女何如孫陀利耶答曰若以天
女比孫陀利如以孫陀利比瞎獼猴耳時佛共還
逝多林中難陀心慕生天宮故修行梵行佛告眾
僧不得與此難陀比丘同其法事一切比丘不共
同住以至坐起乃自念曰阿難是我弟應不嫌我
矣即往共坐阿難起去乃問之曰弟何棄兄阿難
曰然仁行別故相違耳仁樂生天我樂寂滅其聞
此巳心生憂惱佛又問云汝見捺落迦未答曰未
見佛令捉衣角便見諸獄皆有治人唯有一處無
人其乃問佛佛令問獄卒獄卒答云佛弟難陀為
生天故修行暫在天上還來此中受苦難陀懼而
淚下佛因為其廣說胎相於是為解脫故發心而
持戒也。


文句云拳歐


歐應作毆。


縈衣


縈於營切繞也收卷也。


如止觀中人行理等善知識觀


大品云佛菩薩羅漢是善知識六波羅蜜三十七
品是善知識法性實際是善知識佛菩薩等威光
覆育即外護也六度道品入道之門即同行也法
性實際諸佛所師即教授也下文結多知識明乎
觀行亦指止觀準此應知至于下文更不引也。
[005-0214b]


住無諍三昧


坐禪三昧經云無諍者將護眾生不令起諍也於
我起諍者如舍利弗目連入陶屋中宿致拘迦離
起諍者是也舊云須菩提常行空行名無諍者誤
也羅什師云無諍有二一以三昧力將護眾生令
不起諍心二隨順法性無違無諍此文出在注淨
名經。


忉利


此云三十三也。


率土


率循也詩云率土之濵莫非王臣。


輻湊


如車輻之湊焉。


蓮華尼


具云蓮華色比丘尼也尼女也。


經云阿難


阿音遏北地章疏見今歎德文皆是阿羅漢乃云
除阿難陀以由阿難在學地故然今通序亦名經
後序結集者所置又從多人而歎復以通途而辨
則其歎德亦何巨妨者哉。


文句云金輪


若輪王出時其金輪寶自然現前天金所成輪有
千輻天匠所造非世所有時轉輪王乘此金輪周
旋四方。
[005-0214c]


記云宗社具如止觀第四記


宗廟社稷也宗尊也廟皃也尊皃之所居也社謂
后土也土者吐也土之所生如口吐物即地神也
土地廣博不可盡敬故封之為社也稷謂五糓總
名即五糓神也是故天子所居左宗廟右社稷布
列四時五行也。


文句云阿夷


亦云阿私陀此云無比又云端正也。


目連騰三願


中阿含云云何三願願不著佛故衣願不食別請
佛食願不非時見佛若準報恩經乃有四願如第
一記引。


師子牀


牀即座也大論云師子之座非師子形也以由佛
為人中師子故佛所坐處若牀若地皆名師子也。


住恐離車有怨進恐闍王有怨


育王傳法顯傳皆云阿闍世王白阿難言世尊涅
槃而我不見迦葉入滅我亦不見尊者若也入涅
槃時必使我知阿難言爾及至阿難欲入涅槃乃
往告於阿闍世王時守門人云王睡也阿難乃從
摩竭提國向毗舍離欲般涅槃諸天乃告阿闍世
王王便嚴駕追至河上時毗舍離諸離車子聞阿
難來亦復迎之俱到河上阿難思惟前則恐世王
有怨退乃怨離車有怨便於河中而入滅也今云
[005-0215a]
住者住字恐誤應作退字。


不看婆羅門


僧祇律云昔有仙人名梨波都詣王相見王報仙
人且住園中須臾當與汝相見也作是語巳乃至
六日不與相見爾時王者今羅云是。


真諦三藏云羅睺羅本名修羅等


佛本行集云羅睺羅初生之時母欲名之當此之
日有羅睺羅阿脩羅王以手障日其日既然母即
乃以羅睺之名而名其子故云本名脩羅者也。


劬毗羅


即瞿夷是此云明女歡喜丸者大經云蘇麵蜜薑
胡椒蓽𦭞蒲萄胡桃石榴綏子和合名歡喜丸。


沙彌


此云息慈。


婆羅門


此云淨行又云外意。


居士


外國居財一億為下居士乃至居財百億名上居
士此士居家德業充備故名居士又居家大富多
財之士名居士也。


記云不同見別不須和會


他宗中引小乘有部云十九出家三十成道本起
因果經說十九出家思惟無相三昧經說三十成
道智論云佛臨滅度告須䟦言我年十九出家出
[005-0215b]
家巳來過五十歲而不見說成道之時有人解云
十九出家後五年事仙人行樂行六年行苦行三
十成道亦云二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增一阿含
中阿含雜阿含出耀經及和須蜜論等並云二十
九出家悲華經善見律並說三十五成道菩提流
支解經偈云八年作嬰孩七年為童子四年學五
明十年受五欲六年行苦行三十五成道又真諦
三藏及西域記並云二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注
四十二章經亦云五載遊歷六年苦行請觀今文
是非可識。


法顯乃至千㼑等


東晉平陽武陽沙門也俗姓龔歷遊西域是故有
傳㼑音練嘗檢藏中法顯傳未見此文後人更尋
之。


定光佛


定亦作錠丁定切有人云豆有足曰錠無足曰鐙
即然燈佛也說經亦云提洹竭佛者存梵語也。


買華


其以金錢五百買五莖蓮華女自以二莖華共七
莖華一時散佛乃獲授記。


人狂一往謂妄語是


狂字誤也應作犯字往字誤也應作法字人犯一
法謂妄語是。


準寶雲經第七佛記十六羅漢等
[005-0215c]


一賓頭盧將一千眷屬住西瞿耶尼國二迦那迦
䟦蹉與弟子五百人住北天竺罽賓國三頗羅墮
將弟子六百人住北鬱單越四須䟦陀將弟子七
百人住東弗于提五那俱羅將弟子八百人住擔
羅洲六律陀將弟子九百人住閻浮提山七迦羅
將弟子一千人住師子國八䟦蹉將弟子一千一
百人住般涅提洲九瞿波迦將弟子九百人住香
山十半他將弟子一千三百人住忉利天十一羅
睺羅將弟子一千人住西海畢揚瞿洲十二那伽
斯那將弟子一千二百人往王舍城板茶婆山十
三應期多將弟子一千三百人往王舍城毗富羅
山十四婆那婆斯將弟子一千四百人住稗呵梨
北山之中十五呵逸多將弟子五百人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十六周羅槃特將弟子一千六百人住
由乾陀山如是聖人皆不涅槃於刀疾飢三災之
時人壽十歲佛法盡滅而眾生壽復更增長至百
歲時十六羅漢與諸弟子下閻浮提說法教化乃
至人壽七萬歲時弘法乃畢時諸羅漢以佛經典
乃舍利等收聚起塔乃共集會結加趺坐圍遶是
塔當入涅槃與此寶塔俱沒于地不復出現于時
佛法一時盡巳又於此時千億支佛出現世間說
法利物乃至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出。


賓頭盧


字也此云不動。
[005-0216a]


頗羅墮


姓也此云捷疾亦云重幢。


十八種學人如止觀第六記


第三記云四向三果信行法行信解見得家家一
間五含謂中生行無行上流此十八人是有學也
退思護住達不動不退慧解脫俱解脫此九人是
無學也。


即大經中舉因六人


一阿難二那律三迦葉四空生五目連六身子如
阿難以受持讀誦十二部經正其文句名為莊嚴
其餘五人各隨德行而為第一說於莊嚴。


正用華嚴十種六根


第四十二云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
眼六明眼七無礙眼八普眼九出生眼十智眼是
為十種眼根十種耳根者初是聞讚歎聲乃至第
十聞十方一切音聲十種鼻根者初是聞臭穢氣
而能觀察不臭不穢乃至第十聞一切佛智境界
等香不斷菩薩之行十種舌根者初是分別解脫
一切眾生無盡行舌乃至第十悉令眾生至涅槃
舌十種身根者初是人身乃至第十無漏法身十
種意根者初是上首意乃至第十深入定意又十
住品亦說一一眾生有十種六根。


文句云溫良恭儉


論語云夫子溫良恭儉讓正義云敦柔潤澤謂之
[005-0216b]
溫行不犯物謂之良和從不逆謂之恭去奢從約
謂之儉先人後巳謂之讓。


明女


去迦毗羅城八百里有城姓瞿曇氏舍夷長者名
水光婦名月女有城居近其邊生女之時日將欲
沒餘明照其室內室內既明乃云明女明女乃是
太子第一夫人其父名曰水光長者太子第二夫
人名為耶輸其父名曰移施長者太子第三夫人
名為鹿野其父名曰擇長者。


記云羅漢四智


婆沙云我生巳盡是集等四行梵行巳立是道等
四行所作巳辦是滅等四行不受後有是苦等四
行故下翻此乃云生陰未盡等也又下文云次諸
大士下次示受邪化者次字誤也當為資字。


文句云三十二瑞應


一者地為大動二者道巷自淨臭處皆香三者枯
樹生華四者園生甘果五者陸地生蓮華六者地
中藏現七者藏物開現八者篋笥衣服被在䔟笳
九者川流澄清十者風霽雲除空中清明十一者
天雨澤香十二者明月神珠懸於殿堂十三者宮
中火燭為不復用十四者日月星辰皆住不行十
五者沸星下侍太子生十六者天梵寶蓋彌覆宮
牆十七者八方之神捧寶來獻十八者百味飲食
自然現前十九者寶甕萬口懸盛甘露二十者天
[005-0216c]
神牽七寶車至二十一者五百白象師子自然而
住殿前二十二者五百白師子子從雪山來住城
門二十三者天諸婇女現伎女肩二十四者諸龍
王女遶宮而住二十五者天萬玉女把孔雀尾拂
現于宮牆二十六者天諸婇女手持金瓶盛諸香
汁住空中侍二十七者天樂俱下同時皆作二十
八者地獄皆休毒痛不行二十九者毒蟲隱伏吉
鳥翔鳴三十者魚獵怨惡一時慈心三十一者境
內孕婦產者悉男三十二者樹神人現低首禮侍
沸星下侍者眾經音義云或佛星亦孛星又弗沙
星亦富沙星依諸經如來成道出家皆二月八日
鬼宿合時鬼宿即此星也若依日藏分經二月九
日曙夜分屬九日故也又記中引因果經九十九
億眾棄斯大眾云捨國者恐誤也彼經正明菩薩
既巳降神其餘九十九億天子亦乃下生人間耳
此文合當在於前文主伴降神中引之。


從師請業


禮記云請業則起請益則起注云業即篇卷也益
謂受說不了欲師更明之也又記中云過其所習
故曰兼通者亦恐誤也前文句云身子才明見貴
目連豪爽取重智藝相比德行互同故知兼通即
互同耳。


分庭抗禮


莊子漁父篇云孔子坐杏壇之上弦歌鼓琴奏曲
[005-0217a]
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孔子乃與談論而為漁
父之所非也子路見此乃問曰由為役久矣未甞
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
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而夫子猶有倨傲之色也
今漁父逆立而夫子曲腰磬折言拜而應何也注
疏云伉對也分處庭中相對設禮位望相似無尊
卑也須引此文可消文句矣今記主引易云亢者
即周易乾卦上九亢龍有悔之文也此乃文義俱
恐誤矣亢者高也極也貴而無位高而無民知進
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以聖人有龍德上居天
位久而亢極物極則反所以有悔此是周易乾卦
上九亢龍有悔之說也與今不同其可知矣又記
中云辯才迦旃延者正屬摩訶拘絺羅亦兼迦旃
延耳又云三昧富樓那者亦恐誤也應云三昧是
須菩提以須菩提得無諍三昧故也。


文句云座席


座中席間也禮記云席間函丈又下文云取與者
自行為取化他為與。


記云偏圓具如玄文分別


妙玄云偏圓約法法則巳定故偏非圓圓非偏也
權實約教迹中施設同皆是假假即權耳。


贖命如釋籤


涅槃十四云如人七寶不出外用名之為藏是人
所以積此寶者為未來故所謂穀貴賊來侵國值
[005-0217b]
遇惡王為用贖命財難得時乃當出用諸佛秘藏
亦復如是為未來世諸惡比丘畜不淨物為四眾
說如來畢竟入於涅槃如是等惡出現世時為滅
此惡說是經典消此經文應約單複若單約戒門
而釋經者此經扶律律是贖常住命之重寶也若
複說者謂乘及戒此涅槃經扶律談常則乘戒具
足故以此經為贖常住命之重寶也。


直爾翻名而巳


此乃多是指斥北地疏鈔法相宗徒耳。


迦葉出世其土猶淨等


應如淨土亦有說於涅槃之教故涅槃云滿月如
來說大涅槃章安疏問迦葉土淨不說涅槃今佛
惡世對治無常說涅槃者滿月如來亦出淨土何
以說之其間問難皆與德王菩薩同耶答常治無
常其土應無若逗機任理而說是故得云是同若
爾並云昔所不聞而今得聞可非對治耶又迦葉
如來亦有常機何不說邪答彼土雖無對治之說
亦三悉說迦葉亦然。


男如寶積善德


維摩經說毗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又云佛
告長者子善得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女如月上無垢施


月上經云毗摩羅詰妻名無垢懷姙九月生一女
子姿容端正其身所著妙寶衣裳出妙光明勝於
[005-0217c]
月照父母乃號為月上女廣說如彼無垢施經云
波斯匿王女名無垢施年始八歲容皃端正于時
八大聲聞八大菩薩皆被詰問如經云云然文句
云諸大羅漢從法身地作男女等故知男女只是
通說故次句以道俗別揀道謂比丘及比丘尼出
家男女也俗謂優婆塞優婆夷在家男女也以男
女等正是論於聲聞之迹未可指於寶積月上菩
薩故也更請詳之。


新云舊云


舊謂劉漢巳來新謂李唐而下。


文句云猗覺


猗於離切安也美也由定加行能引輕安令身心
和。


通大地


通者徧也地謂行處故此是彼所行之處即說此
以為法地大法地故名為大地委釋心數名義具
如止觀補注中引俱舍等論。


波離


此云上首。


三摩提


三昧異名耳梵音奢切也。


普賢觀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也近於京國見宗慈恩者云
天台智者不合呼為普賢觀經今按開元目錄中
[005-0218a]
云此經亦名普賢觀經今家所呼正符於此何不
然耶。


菩提此云道等


唐譯乃云覺有情也北人未知新舊用義往往排
謂不然悲夫。


記云金光明大小俱無


此自一義耳若壽量品集信相室天龍菩薩是則
乃有列於大也但不列於小耳準捨身品佛告阿
難以此觀之非無小矣但出經者存略故也故義
淨譯最勝王經具列聲聞菩薩雜眾等又下文云
據時並在方等巳前者應云並在般若巳前以文
句中但引大品故此云爾。


離五障時三義俱得


一離惡道二離貧窮三離女身四離形殘五離喜
忘得五功德一生貴家二生人天三得男身四諸
根滿五識宿命若依數論以忍三品分三不退若
傍成論即四念處名位不退煗頂名行不退忍名
念不退此文出在淨名疏中。


自新譯來等


即唐三藏新譯巳來而慈恩等法相宗徒但以三
祇五次第位而棄華嚴一位一切位圓頓故也言
五位者一資粮位二加行位三通達位即初地入
心四修習位即初地巳上五究竟位。


瑜伽
[005-0218b]


具云瑜伽師地論有一百卷瑜伽此云相應謂一
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諸法皆曰相應師謂三乘行
者由聞思等次第習行如是瑜伽地謂十七地具
如下文補注中列其十七地名。


唯識


唯遮外境識表自心。


全毀唯識論等


此指弘於華嚴起信宗師之失耳如新譯起信論
序云夫理幽則信難道尊則魔盛況當劫濁尤更
倍增故使偏見之流執成唯識誹毀此論真妄互
熏既形於言遂彰時聽方等甘露翻為毒藥此則
性相二宗各有形斥矣與夫天台破則俱破立則
俱立而彼且未達也。


經云常為諸佛


為為二字平去兩呼慈恩基師別有章門訓釋其
義平聲呼者而有十訓所謂一作二被三定四當
五得六由七求八是九名十成去聲呼者而有四
訓所謂一以二與三助四向隨文注出復慮其煩
今且逐卷點示訓釋至下臨文須尋於此今第一
卷平聲呼者有一訓得常為諸佛有一訓當是事
為云何有二訓名號曰為淨身是為諸佛有三訓
作皆為法師號之為求名聚沙為佛塔有六訓定
為欲說此為當授記為說何等為是究竟法為是
所行道此事為不可有六訓是不以為喜汝為世
[005-0218c]
間眼我為佛長子入大乘為本則為巳供養我為
諸法王巳上平聲有十九字次去聲呼者有三十
二字訓與為諸菩薩為說涅槃為說緣覺為說淨
道為眾講法為求聲聞者為求辟支佛者為諸菩
薩為人演說而為廣分別巳為汝等說佛當為除
斷願佛為解說時為如實說願為此眾故吾當為
汝當為汝說此自有二為眾生說法此復有二而
為眾生此自有三而為說法而為眾生說為是說
涅槃為此諸佛子故為說大乘為說實相印我為
設方便為諸眾生類為五比丘說當為如是等有
十三字訓以為供舍利所為因緣常為一事是法
皆為此自有三如此皆為若人為佛故其實為一
乘其實為佛乘為是眾生故但為教菩薩為說佛
慧故。


記云今師承用如止觀第五記


大品四十二字大論廣釋南岳大師分為二解一
通約三乘二別約圓頓故大品云菩薩摩訶衍所
謂語等字等諸字入阿字門阿字具一切法乃至
茶字盡諸法邊究竟窮底不終不生過茶無字可
說不可說不可盡一切法如虗空四十二字今私
頌曰阿羅波遮那邏陀婆茶沙和多夜吒迦娑魔
伽他闍簸䭾賖呿叉哆若柁婆車魔火嗟伽他拏
頗歌醝遮吒茶此準大論第四十八作如是頌初
阿字上聲後茶字去呼。
[005-0219a]


文句觀心歎菩薩德中


越州新板文𠝶中觀是轉行不退法輪九箇字又
文句解歎菩薩德文中欠觀心歎通達大智者或
是略耳亦可以空觀到於彼岸等兼之。


文殊云妙德


新云曼殊室利此翻妙吉祥西域記云謂其生時
有十吉祥一光明滿室二甘露盈庭三地涌七珍
四神開伏藏五雞生鳳子六豬㝃龍豚七馬產麒
麟八牛生白澤九倉變金粟十象具六牙。


普超云濡首


濡音儒亦云溥首也。


經云寶掌


大論云寶掌菩薩七寶從手中出給施眾生又令
歡喜得至涅槃。


文句云樓至


此云渧泣又曰盧遮亦云魯支此翻愛樂。


此下闕釋七菩薩此下闕釋寶積未釋者俟後追註
及以記云闕七菩薩未檢經


慈恩法華玄贊云勇施者一人通二能勇出財財
藥俱攝也寶月者能導智明如月可重也月光者
能破癡闇故滿月者能為二事故大力者由作神
通動大千故無量力者動無數世界故越三界者
離越染故寶積者菩提法寶積而與故如此釋者
何教無之豈能彰今菩薩眾耶余甞讀諸大乘經
[005-0219b]
律論藏等文此七菩薩未見所出因緣之相今輙
約教置三就圓粗伸名義言勇施者世出世間實
相法寶而能勇施以由依於無作諦境上求下化
故言寶月者所證三諦圓妙可尊如寶而能圓照
可愛如月言月光者四德之性離諸熱惱猶如月
光清涼破闇言滿月者三身圓證無有缺減言大
力者境智冥合有大力用言無量力者由大力用
充滿法界無有限量言越三界者妙悟真常超越
分段及變易故言寶積者三德如寶不散名積大
論中說寶積王子菩薩是毗耶離國人又大論釋
寶積佛云初生之時多諸珍寶或從地生或從天
雨種種寶集故名寶積羅什師注淨名經云積聚
智慧寶故云寶積菩薩也文句及記皆云欠釋七
菩薩名俟後追註余今注之補其闕略補注之興
良由此也上下諸文準斯可識將來賢哲無見讓
焉。


文句云賢愚經云國王見象師調象即慈心生記中
引賢愚第九等又經亦有末濟跛兔緣而立慈稱


余甞讀賢愚經彼經第三第十皆說國王見象師
等並是釋迦因地非彌勒也故彼經云佛在迦蘭
陀竹園爾時阿難在林樹間靜坐思惟欻生此念
如來正覺諸根具足本何因緣而得如是作此念
巳即從座起如上白佛佛告阿難過去有一大王
名摩訶波羅婆修晉言大光明也主五百小國爾
[005-0219c]
時大王與群臣出遊獵王所乘象欲心熾盛擔王
馳奔㹀象漸逼林木突入樹間象師告王捉樹而
立足得全濟王用其言俱共持樹象奔之後王怒
象師欲即殺之以卿調象不合制度致令今者僅
危吾身象師白王調之如法但今此象為欲所惑
欲心難調非臣罪也願見寬恕却後三日象必自
還王且觀臣試之萬死無恨於是停置始期三日
象即還來爾時象師燒七鐵丸令色正赤逼象吞
之象不敢違吞盡即死王意開解復問之曰如此
欲心誰能調者時有天神感悟象師令其答云佛
能調之王聞此語便發心言此難調法佛能調之
即自誓願願求作佛佛告阿難爾時王者我身是
也然今文句井記皆謂彌勒未詳其意也或恐泛
引流類耳然記文中指於彌勒今為補處則非泛
引焉又恐引文誤也若爾大師豈可引文誤耶應
知結集添削既是章安則非大師引文有誤然妙
玄尚有引本門中二十五字來證迹門荊谿亦乃
未敢定判豈況今文引於他經何嫌不誤哉或諸
藏中賢愚經本不同後人更檢之然若欲引證彌
勒慈心者賢愚經第十二佛記彌勒巳阿難白佛
不審何緣起彌勒名佛言過去有王名曇摩留支
領閻浮提時弗沙佛初出于世王詣佛所時有比
丘入慈三昧放金色光明如大火聚王禮佛巳即
白佛言此一比丘入何等定光耀乃爾佛言大王
[005-0220a]
此比丘者入等慈定王聞是巳志慕於慈請佛及
僧供養發願持此功德願將來世常作輪王爾時
王者今彌勒是始於後世發此慈心自此巳來常
字彌勒巳上略撮彼經大意若準涅槃疏解佛背
痛云出大論昔鹿王為後來跛兔忍死待之今佛
為須䟦故背痛亦是釋迦非彌勒也大論云佛於
過去作大身鹿以前脚跨一岸以後脚蹋一岸令
眾獸蹈之而度血肉皆盡以慈悲力忍之至死最
後有一兔來氣力巳喘自強努力忍令得過過巳
脊折落水而死故輔行引大論月光太子出血髓
以救癩人出脇肉以貿猴子露脊骨以濟跛兔此
皆釋迦耳。


記云是白衣居士


此準大論作如是說。


文句云賢劫一千四佛記云是千人中唯除一人餘
並於賢劫而得成佛等


此之記文引悲華經簡略難見今更撮錄經文使
記文易了其輪王千子第一至四如今記引第五
王子名虗空印第六王子名虗空日光明第七王
子名師子香第八王子亦名普賢第九王子如今
記引第十王子名曰香手作佛號金華補阿閦佛
處第十一王子名曰寶相作佛號龍自在尊音王
補金華佛處其次有五百王子作佛皆如虗空印
次有四百王子作佛皆如金剛智慧光明其次有
[005-0220b]
八十九王子作佛皆如普賢此之千佛皆是輪王
之子並於淨土成等正覺矣其寶海梵志自有三
億弟子於中但除一千弟子餘者皆於寶藏佛前
先得授記授記訖巳次乃授記此千弟子此千人
中其第一者名婆由毗紐發願乃於五濁之世成
等正覺時寶藏佛即與記云於加沙幢世界成佛
號金山如來此千人中又有一人名曰火須發心
乃於人壽四萬歲時成佛時寶藏佛即與記云於
娑婆世界賢劫之中人年四萬歲時汝當成佛號
拘留孫如來此賢劫內千佛之中最初佛也其第
二人名曰虗空得記作佛人年三萬歲時補拘留
孫佛處號迦那迦牟尼如來其第三人名毗舍多
得記作佛人年二萬歲時補迦那迦牟尼佛處號
迦葉如來其第四人名毗舍耶無垢得記作佛於
賢劫中人壽八萬歲時當得成佛號彌勒如來其
餘弟子亦皆得記於賢劫中而得作佛寶海梵志
又有五人侍者一名龍手二號陸龍三曰水龍四
名虗空龍五號妙音龍亦於賢劫而得成佛其寶
海梵志三億弟子內一千弟子中有最小者名持
力揵疾發願乃於賢劫之中千四佛後成佛即得
記云號為樓至如來以此觀之一千弟子并五侍
者乃有一千五如來矣是則賢劫之中樓至并餘
只有一千四佛耳今云樓至又云千四者對加沙
幢世界金山如來兼舉之耳又恐總言千四別說
[005-0220c]
樓至耳不然應云一千三佛也今記文云是千人
中者即三億弟子中一千人耳非謂輪王千子也
唯除一人者即一千人中最初之者名婆由毗紐
是也雖是五濁之世非此間娑婆乃加沙幢世界
耳若其輪王成佛者即阿彌陀如來是也寶海梵
志者於今世尊釋迦如來是也文句中云賢劫一
千四佛記云是千人中唯除一人等準今可見記
文簡略不其然乎記云國為立號者國字應作因
字也劫名善字下應添持字釋籤第八亦引經文。


方等列地獄如釋籤第四


方等陀羅尼經云爾時婆藪從地獄出將九十二
億諸罪人來詣娑婆世界十方亦然。


又乘成細論如淨名疏


即此文句八部眾後所列乘戒等四句并記中引
彼文七意與淨名疏大旨無殊故不煩錄。


文句云漚和


出假智耳。


記云堅首


婆沙中謂千手天也諸文亦作堅手天也。


持鬘


持華鬘天也若有眾生施香華鬘必生此天於其
胷前天悅意華自然為鬘具七種色謂黑黃赤天
紺紅蓮及如火銅光明炫耀故號彼天為持鬘耳。


恒憍
[005-0221a]


亦言常放逸天。


餘七山


七金山也。


妙高


四寶所成曰妙出七金山表名高。


金剛首


首正作手四峯之上有藥叉神其手執持金剛杵
故。


逾繕那


亦云逾闍那又云由旬或云由延此云量也合也
一似此方古之王者一日行量也或十六里四十
里等如諸文辨。


文句云忉利此云三十三


一善法堂天二住峯天三山頂天四善見城天五
鉢私地天六住俱吒天七雜殿天八俱歡喜園天
九光明天十波利耶多樹園天十一險岸天十二
住雜險岸天十三住摩尼藏天十四旋行地天十
五蜜殿天十六鬘影處天十七住柔輭地天十八
雜莊嚴天十九如意地天二十微細行天二十一
歌音樂天二十二威德輪天二十三月行天二十
四閻摩娑利天二十五速行天二十六影照天二
十七智慧天二十八眾分天二十九住輪天三十
上行天三十一威德顏天三十二威德炎輪天三
十三清淨天。
[005-0221b]


賢劫


亦云善劫大論云是一劫中有千佛興淨居諸天
見之歡喜故名為善亦云有千賢人出世故名為
賢問淨居諸天何以知此劫有千佛答前劫巳壞
廓然都空後有大水水底涌出千枚七寶光明蓮
華此乃是其千佛之相所以淨居諸天見巳知有
千佛而出世也。


記云過賢劫等具如般若


其文出自瓔珞經中文句中云二千二十四劫者
恐誤也只應云二十四耳故瓔珞云汝今天帝釋
功德眾行至千佛兄弟過無復賢劫名中間永曠
絕二十四中劫後乃有佛出剎土名普忍彼佛壽
七劫遺法亦七劫其法沒盡巳曠絕經五劫汝於
彼剎土當紹如來位號名無著尊教化阿僧祇無
量眾生類後人更檢諸處藏中辨二千字記指般
若更請尋之以辨訛正。


文句云揵闥婆


此云尋香行天帝俗樂神也。


富單那


此云臭餓鬼中勝者也。


薜茘多


此云祖父餓鬼中劣者也。


鳩槃荼


此云甕形頗似冬瓜也。
[005-0221c]


毗舍闍


此云噉精氣者噉人及五糓之精氣也亦云顛狂
鬼也。


羅剎


此云可畏亦云暴惡。


夜叉


此云輕捷新云藥叉。


記云正法念四級各有十住處如玄文


正法念云六萬山遶須彌山須彌四埵有持鬘天
有十住處各千由旬北有四餘各二北四初一名
為愛欲乃至東方第二名為行道第二迦留陀天
亦十住處初一名行蓮華乃至第十名均頭第三
常恣意天亦十住處初一名歡喜第十名常遊戲
第四箜篌天亦十住處一名揵陀羅第十名正行。


廣二十四萬里未知所出


樓炭經第三云須彌山王東去須彌山四萬里有
提頭賴吒天王城郭名賢上王處廣長二十四萬
里以七寶作七重欄楯南西北方亦復如是具說
如經不能委引今記文云未知所出者荊谿徧尋
大藏義解淵深而於此事云未知者良由因緣浩
博事迹廣多雖曾讀巳卒難具記撰述之時或遺
忘耳不可以此而感其大道焉。


二十八部


孔雀王經云一方有四部六方則成二十四部四
[005-0222a]
維各一合為二十八部又說者云一方有五部謂
地水火風空四方則成二十部并四王所領八部
為二十八部。


俱盧舍


準俱舍論即二里也四分一一增者恐誤也應云
四分一分增也。


瞿伽離問梵王得那含何以來此等


寶積經云俱迦利此翻惡時者雜寶藏經云只是
不來欲界受生名為不來耳非謂不得從天下來
者也故知從天暫來與受生之義別矣瞿伽離輩
未達斯義輙難梵王乃為梵王之所譏也又準一
家諸文明先得初果十四生未滿值佛即成羅漢
二果三果例然等即是三果從天下來願見佛故
具如妙玄及方便品句記中記。


經云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正指初禪之大梵耳若準瓔珞經禪禪皆有梵王
也梵網亦云十八梵等章安云娑婆世界主正是
摩醯首羅又云世界主者其實只領小千而巳經
家美之故言世界主耳荊谿云此是大千之中得
為大千之主降此不得。


文句云雜九道共居


亦云九有居又云九有情居增一云云何為九若
有眾生若干種身所謂天天及人或有眾生若干
種身一想所謂梵迦夷天或有眾生一想一身所
[005-0222b]
謂光音天或有眾生一身若干想所謂遍淨天或
有眾生空處無量所謂空處天或有眾生識處無
量所謂識處天或有眾生無所有處無量所謂不
用處天或有眾生有想無想處無量所謂有想無
想天無想眾生及諸所生之類而為九也發智論
云人欲界天梵眾極光遍淨無想天四無色心為
九有焉涅槃疏云八禪并欲界為九眾生居。


光音天


觀法師云此天語時口出淨光故云光音亦云彼
天既無尋伺言語亦無但以光當語故云光音也
又阿含云火災之焰至彼天際初生之天皆生怖
畏舊天語云勿生怖畏以念火光故名光音天矣。


亦無挂礙


挂應作罣胡卦切。


從海受名


以娑伽羅此云鹹海故也。


滄溟


海也嵆康云取其溟漠無涯者也梁簡文帝云窅
冥無極也東方朔十洲記云水黑色謂之溟也冥
海無風洪波百丈。


此云多頭


神楷法師云九頭龍也。


經云若干


若如也干數也或千或萬不能遍列但總示之云
[005-0222c]
若干耳。


記云四大河具在彼經如疏


今文句中而不見說然彼經云雪山之頂阿耨達
池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清冷七寶所成池東恒伽
河從牛口出從五百河入于東海池南新頭河從
師子口出從五百河入于南海池西婆多河從馬
口出從五百河入于西海池北斯陀河從象口出
從五百河入于北海。


文句云煩唼


唼釋籤作所狹切玉篇作子合切楚辭云鳧鴈皆
唼夫梁藻兮又所甲切者正作啑啑喋鴨食也喋
丈甲切啑亦作唼。


般遮于瑟


亦云般闍于瑟此云五年一會也西竺凡作大施
法會皆名般遮于瑟也諸經亦云般遮于旬乃以
其琴歌頌佛德般遮于旬即五神通人也疑今般
遮于瑟當云般遮于旬則其義甚便矣後賢更須
詳而辨之。


記云十寶山如止觀第五記


華嚴二十二云有十寶山謂雪香軻梨羅仙聖由
乾陀馬耳尼民陀斫迦羅宿慧并及須彌山一一
皆云王又云蘇迷盧者亦須彌也逾健達羅等者
逾健達羅此云雙迹此山之峯有二隴道是故云
雙有似車迹故云迹也伊沙䭾羅此云持軸此山
[005-0223a]
之形如車之軸朅地洛迦此云擔木此本樹名似
此山故所以名之蘇達梨舍那此云善見此山奇
秀見者稱善故以名之頞溫縛羯拏此云馬耳此
山之形似其故也毗摩恒迦此云有障礙神此神
人形象頭凡有事者神即障之今此山形似之故
也尼民達羅此云地持海中有魚今此山形似魚
故也巳上即是七金山名由是錄之以示未知。


文句云幢倒


阿含音義云緣幢者手緣物上也幢輭竿也即戲
場中輭竿是也所以緣柱者也又緣者尋也幢者
柱也戲竿也幢字誤應作橦他宗人云西域呼散
樂人為乾闥婆此有二類一者非絲竹如鼓磬之
類二是絲竹即簫笛之類非絲竹之下者名樂非
絲竹之上者名樂音是絲竹之下者名美是絲竹
之上者名美音他人又以樂字作五孝切釋義云
謂令人愛樂也今家之意作五角切。


彌天安師


襄陽習鑿齒初謁安公云四海習鑿齒安公對云
彌天釋道安時人謂之名答者也秦太吏奏有德
星現於外國分野當有聖人入輔中國得之者王
秦主乃伐襄陽致道安師并習鑿齒秦主曰朕用
師十萬得一人半一人即安公半人即習鑿齒秦
主欲遊東苑命安公同輦左僕射諫曰臣聞天子
法駕侍中陪乘道安毀形賤士寧可參逼乘輿秦
[005-0223b]
主符堅忿然作色曰安公道冥至境德為時尊朕
舉天下之重不足以易之非公之榮乃朕之榮也
遂令左僕射扶安公登輦慈恩非之曰道安與主
上同輦一世之榮羅什共秦女別居千齡受耻余
謂道安羅什菩薩之僧下流奚測是故不可一向
而譏也晉書云羅什甞講經於草堂寺姚興及群
臣大德沙門等千有餘人肅容觀聽羅什忽下高
座謂興曰有二小兒登吾肩欲障須婦人興乃召
宮女進之一交而生二子焉興又謂羅什曰大師
聰明超悟天下莫二何可使法種少嗣遂以伎女
十人逼令受之爾後羅什不住僧坊別立解舍諸
僧多效之什乃聚針盈鉢引諸僧謂之曰若能見
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因舉七進針與常食不別
諸僧愧服乃止焉故南山感通傳中問天神云什
師有別室事人頗疑之天人答云此非悠悠者所
議今什公位居三賢又云安公是寶印手菩薩不
思議之迹也如彼具說首楞嚴說四種脩羅一於
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此阿脩羅從卯而生鬼
趣所攝二於天下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
此阿脩羅從胎而生人趣所攝三者持世力洞無
畏能與梵王諸天爭勝此阿脩羅從變化生天界
所攝四者別有下劣脩羅生大海心此阿脩羅從
濕氣生畜生界攝。


經云佉羅騫䭾
[005-0223c]


䭾唐賀切。


記云五繫繫魔如止觀第五記


大涅槃經四依品中四依菩薩驅逐魔云天魔波
旬若更來者當以五繫繫縛於汝章安釋云繫有
二種一者五屍繫二者繫五處五屍繫者如不淨
觀治於愛魔五處如理治於見魔故也五屍者死
人死蛇死狗等是也五處者首楞嚴三昧經云兩
手兩足及頸名五處繫魔也。


五性宗至加種子等


一菩薩性二支佛性三聲聞性四不定性五無性
闡提彼立定性二乘無性闡提不得成佛蓋是執
權而不知實具如前引但加種子等者教道經論
立以種子不了新熏本有之意是故種子但同冥
初豈知真理本具者哉故瑜伽論引解深密經云
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卵胎濕化身分生起於中最
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等又
云此諸煩惱阿賴耶識種子所引於一切時任運
而生等然圓頓中非無下種結緣等義但須知其
本具故也輔行中云又自行染有內有外內謂無
明外謂他境以內具故他境能熏故觀所熏唯見
理具若觀理具則識真如常熏內具百法論中根
本煩惱有六謂貪嗔慢無明疑不正見所言見疑
無明種子者恐指不正見疑無明等六煩惱種子
也種子之義能熏所熏如百法疏鈔。
[005-0224a]


乃納為妃如止觀第四記


四字誤也在第十記分別功德論云如昔長者有
女名善施未嫁因向火煖氣入身懷姙父母責之
乃至達王女言更無改異王許之以死女言今乃
有此無道之王枉殺無罪之人我若不良可以保
試王即驗試果如其言王語父母欲娶此女父母
言用此死女為即內宮中後生子出家成羅漢若
作有情釋水精者如前文引觀佛經云光音天生
此地地使有欲入海洗不淨四大精氣即入身中
身觸樂故精流水中。


文句云二十四頭


經文但云九頭恐文句誤也。


日蝕


漢書云日月博蝕韋昭云氣往迫之故曰博也又
稍稍侵虧如蟲食草木葉故云蝕也種種邪說者
如梵網第十不謗三寶戒若言外道鬼神有威力
遂奏章解神或勸他等悉犯輕垢之罪。


記云次第布軍具如今列


應云具如經列。


文句云莊子呼為鵬等


莊子內篇逍遙遊云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
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
里也怒而飛翼若垂天之雲陸德明音云鵬崔云
音鳳云鵬即古鳳字非來儀之鳳也說文云朋及
[005-0224b]
鵬皆古文鳳字朋鳥象形鳳群飛鳥從以萬里也
若爾則章安所斥恐是誤也更請詳之。


一日山東


越州新本日字誤為曰字山東即是須彌山東次
日三日四日次第至於南西及北故云三方亦爾。


龍母嗷嘇


玉篇山咸切口舀嘇物也舀音陷記中乃云啗嘇
物也。


之不得食等


經文但云此鳥爾時死相巳現諸龍吐毒無由得
食不云龍母嗷嘇之也今文句中作嗷嘇者嗷者
眾口愁也嘇字恐誤應作噪字蘇到切群呼也。


記云或為王洗等


洗鼻洗身足等也。


文句云模實


亦云影堅模謂身模影謂形影當知皆取體分強
壯之義也或云牢形又云牢固亦云顏色端正復
云色像殊妙等準上思之義皆可見矣。


記云但損一指


折其中指故云一指及年長大內人覆其前事遂
乃改之名為善見。


八邪八風八倒


八邪有二一事邪即四禪四空若望背捨等皆生
愛見故云邪也二理邪見心緣理不正即邪見邪
[005-0224c]
語邪思惟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名為八邪
也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名為八風常無常乃至淨
不淨等名為八倒也。


文句云普超經等


涅槃經云阿闍世王毗婆尸所巳曾發心不墮地
獄若乃依於世王經說巳於七十二億佛所巳曾
發心世王經中佛為文殊說王之罪如須彌山一
切皆滅所不滅者如芥子許猶尚入賓吒羅地獄
賓吒羅者此翻集欲適入尋出雖復在中而無痛
苦又為世王授記成佛名帷首陀惟沙耶此云淨
其所朗也柔順忍者若一往對位則別圓外凡是
信忍伏忍內凡是柔順忍地住是無生忍妙覺是
寂滅忍。


何異迦葉於法華受記於涅槃不堪付囑


涅槃經云我有無上正法悉巳付囑摩訶迦葉是
迦葉者當為汝等而作依止準此之文則是迦葉
堪付囑也經中又云若以佛法付囑阿難及諸比
丘不得久住何以故一切聲聞及大迦葉皆無常
故是故應以佛法付諸菩薩準此之文則是迦葉
不堪付囑也經中又云文殊汝等當為四眾廣說
大法今以此法付囑於汝乃至迦葉阿難等至後
當付囑如是正法又云付囑憍陳如等章安釋云
如來緣謝故去迦葉機興故付內同佛德外委大
臣乘正法教乃指圓伊而作依止此中為學新伊
[005-0225a]
者故言法付迦葉下文為不學新伊者故言迦葉
不堪付囑若作付法對陳如者若領受言教應在
阿難若住持紹繼應在迦葉弘闡大旨應在文殊
而諸大弟子或巳滅度或復未來耆年長德見佛
始終必藉上座堪任付囑所以乃對陳如故也又
復阿難親為侍者多聞最上所以付之今付阿難
不付菩薩者此有三義一前訶實行是故不堪今
明是權所以堪受二對揚大法弘宣深理即不堪
任受持文言即堪任矣三聲聞有與有奪奪故不
堪與故堪也涅槃經中聲光召眾迦葉阿難二人
不來者約事而辨迦葉入滅定定力持故所以不
來阿難為魔罥故所以不來約所顯辨迦葉為顯
不捨細戒故迦葉是最長子方持佛法佛若臨滅
應捨細戒告阿難言我滅度後諸微細戒能持者
善不能者捨迦葉於後乃問阿難何等是微細戒
阿難言不知迦葉即訶阿難言汝面受佛旨今言
不知可捨不可捨又為外道所譏師所制戒滅後
皆捨復不可捨是故迦葉若來會中寧得執正如
此之事阿難為顯最後佛稱歎付囑顯神呪力所
以阿難若來則不顧問亦不稱歎亦復不使文殊
持呪解罥二人不來其意如此問佛令捨細戒迦
葉不許師弟相拒何也答佛為利根隨有利益迦
葉為鈍根還令如故非相拒也細微戒者亦云雜
碎戒四分律云迦葉問阿難汝問世尊何者是雜
[005-0225b]
碎戒答我愁憂不樂故不問時諸比丘皆來語我
或云除四波羅夷餘者是雜碎戒或云除四波羅
夷十三事餘者是雜碎戒乃至或云除四波羅夷
乃至九十餘者皆是雜碎戒佛令比丘捨雜碎戒
即此故也。


記云害貪愛母如止觀記引楞伽


楞伽第三云殺無明父害貪愛母斷隨眠怨壞陰
和合斷七識身若有作者現證實法此約觀行五
法逆世名為五逆也行於非道達佛道者淨名疏
云菩薩入假為利眾生示行五逆之因示受三途
之果雖為此事而無恚惱即是通達佛道何者觀
此五逆因緣所生之心從假入空尚不見逆心況
有逆果以無所受而受逆心逆果此五逆心即是
無生故名非道通達佛道也又云佛者覺也道者
通也所覺之理能通觀智從因達果名之為道以
理智雙標名佛道也涅槃一句者經云於戒緩不
名為緩於乘緩者乃名為緩此即四句中戒緩乘
急一句也如止觀淨名疏說但今記文引淨名疏
大小漸頓觀心化他辭有小異請自對之不能具
錄。


涉公云


或云唐時開元年中京師大安國寺利涉法師也。


但一兩處不全用耳


如天親釋分別功德品以初地為無生忍今家用
[005-0225c]
初住為無生忍天親以分別功德品為餘殘修多
羅今家以半品為正宗具如下文余甞讀婆藪槃
豆作涅槃論彼云如來雖說三乘非如來本意如
來本意涅槃是也又解生死大海中云何作船師
文云丈六說次第法乃至法華亦名生死法今說
涅槃即無生滅等又解云何處濁世不汙如蓮華
文云般若法華亦煩惱所汙今涅槃理無流動故
不為所汙天台學者深詳此說如何去就之耶是
以今家談妙天竺大論尚非其類真丹人師何勞
及語釋無生忍天親菩薩既未是圓光宅諸家寧
為究竟靈山親承良由此也。


涉公云天台立影響等


亦如慈恩基法師云天台顗師立影響等四眾然
文自云又觀四眾比丘比丘尼等彼釋義者云經
文既云比丘等四何須影響等四眾耶故知慈恩
正為天台所斥名局而意不周矣然經雖云比丘
等四此但在於聲聞眾耳聲聞菩薩及雜眾等既
各禮佛足退坐一面豈四眾圍繞局在比丘等四
而非菩薩雜眾等邪以是而言非今立於發起等
四而害經文比丘等四若苟執於比丘等四復成
名局而意不周若立發起等四遍於比丘等四及
菩薩雜眾等則無所不攝矣。


扶疏


枝葉四布皃也。
[005-0226a]


三利


影響一也發起二也當機三也以此三外名結緣
也又良田一也種子二也法雨三也觀心論云非
但田不良無平等種子法雨若不降法種必焦枯
各無來世粮失三利致苦。


文句云如大象等


此大論文也論云譬如大象能躃大樹令諸小象
得食枝葉。


記云謚法


謚之為言引也引列行跡所以進勸成德使上務
節也具說在白虎通。


則有過於一句一句


此文恐誤應云一句一偈也文殊彌勒但在比丘
眾者若準釋籤云藏通兩經不別列眾但出家者
在出家二眾在家者在在家二眾故大論云釋迦
無別菩薩眾故彌勒文殊在聲聞中次第而坐是
則今云在比丘中恐文誤也然今經中既別列菩
薩而記中引文殊彌勒在比丘眾中者更請詳之。


文句云從為菩薩下訖起七寶塔是現相序


下文又云大眾心喜大機當發感於勝應次佛放
光即表應機設教等故知如來放光乃是從於丈
六劣應現於尊特勝應之相表正宗中說於法身
真實相耳故淨名疏明現相序乃說四處現尊特
相光明色像無量無邊等故知淨名疏云若說法
[005-0226b]
華但現尊勝乃是序中放光現相耳而四明云法
華不說現起勝相灼然誤矣序中現相表彰巳竟
從三昧起收光攝勝三周開顯何妨同體丈六生
身故妙玄云釋迦住生身而顯一良由於此況五
時教主始終之相莫不皆是分段生身文句記云
實位補處補應化佛示歷五味即此意也具如十
不二門圓通記十六觀經疏往生記光明文句記
等委明今慮學者臨文失意故於此中略提網要
耳此非容易切宜詳審。


毗佛略


略字去呼此云方廣。


記云莊捒


經音亦云今中國人謂撩理行具為縛捒說文云
裝束也裏也縛音附。


列以十二部中


列字恐誤應云別以。


文句云見道淨心云云


經云菩薩發心巳其心清淨乃至得阿耨菩提等。


記云淨應具七


即今文中七大是也良以見菩提道其心方淨故
也若維摩經七淨華者但在於因耳故彼疏云一
戒淨是正語業命二心淨是正進念定三見淨是
正見思惟四斷疑淨即是見道五分別淨六行淨
是修道七涅槃淨是無學道約別圓教見思例皆
[005-0226c]
稱為七淨華也菩薩既在因地故皆名為華耳。


數有大小故使之然


經云阿僧祇劫有二一者大劫不可數名阿僧祇
二者中劫不可數名阿僧祇菩薩修行即是大劫
名阿僧祇所言中者即小劫也。


慈恩廣釋


唐時京師大慈恩寺窺基法師有法華疏題號玄
贊即是彼文而廣釋也。


文句云宋元嘉等


譯經圖記云曇摩伽陀耶舍此云法生稱印度國
人齊帝建元三年辛酉歲於廣州朝亭寺譯無量
義經沙門慧表筆受唐章懷太子注後漢書云武
當縣屬南陽郡有武當山今均州縣也。


記云注無量義經序云等


京兆韋詮僧叡法師劉蚪居士皆悉有注今此乃
是劉蚪所注之序也文在出三藏記南山內典錄
云劉蚪注法華及無量義二經并序有十一卷言
中夏者中謂中國夏謂華夏淮南為楚京華為夏
論語云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白虎通云
夏曰夏邑殷曰商邑周曰京師京大也師眾也天
子居處大眾之中也夏亦大也華盛也講肆者即
講法之處也如百工居肆之說焉。


自偽帝等


此文脫落應云慧表比丘生自羗胄偽帝姚略從
[005-0227a]
子國破之後為晉軍何澹之所得數歲聰黠澹之
字曰螟蛉養為假子俄放出家焉姚萇起兵攻長
安于時秦有隱士王嘉在城萇與符登相持甚久
萇問王嘉曰朕當得登不嘉曰略得萇怒云得當
言得何略之有遂斬王嘉及萇死巳其子名興方
乃殺登興字子略即嘉所謂略得者也何姓也澹
之名也出晉書載記第十七請以此文用消記中
其有脫落謬誤可知。


文句云劉虬云含義不貲


虬應作蚪貲經音云非也應作訾子雌切計算度
其數量也不貲即不計度其數量耳故云若含義
不貲即有相也。


法華論列十七種


論云大乘修多羅有十七種名顯示甚深功德一
名無量義經者成就字義故以此法門說彼甚深
妙境界故妙境界者諸佛如來最勝境界故二名
最勝修多羅者三藏中最妙勝藏成就故三名大
方廣者無量大乘門隨眾生根住持成就故四名
教菩薩法者為教化根熟菩薩隨器法成就故五
名佛所護念者依佛如來有此法故六名一切諸
佛秘密法者此法甚深如來知故七名一切佛藏
者如來功德三昧之藏在此經故八名一切諸佛
密處者根未熟眾生非法器不與故九名能生一
切諸佛者此法門能成佛菩提故十名一切諸佛
[005-0227b]
道場者聞此法門能成三菩提非餘修多羅故十
一名一切諸佛所轉法輪者此法門能破一切諸
障故十二名一切諸佛堅固舍利者謂諸如來真
如法身於此修多羅不壞故十三名一切諸佛大
巧方便經者依此法門成大菩提巳為眾生說天
人二乘等法故十四名說一乘經者此法門顯示
如來三菩提究竟之體二乘非究竟故十五名第
一義住者此法門即是如來法身究竟住處故十
六名妙法蓮華者有二義一者出水義不可盡出
離小乘泥濁水故復有義蓮華出泥水外喻諸聲
聞入如來大眾中坐座如諸菩薩坐蓮華上聞說
無上智慧清淨境界證如來密藏故一者蓮華開
眾生於大乘中心怯弱不能生信故開示如來淨
妙法身令生信心故十七名法門攝成就故攝成
就者攝取無量名句字身頻婆羅阿閦婆等偈故。


記云古經此文元屬并品等


此文恐誤道猛法師初得五品一壽命二金剛身
三名字功德四如來性五大眾問譯二十卷次又
得入品譯二十卷并前共四十卷後謝靈運等治
定成三十六卷乃於壽命品加序品純陀品哀歎
品等若爾記文應云古經此文元屬壽命謝公治
定始加序品純陀哀歎餘如第三補注中辨然今
文句所引大品光明涅槃三經皆先於序唱名而
大品光明其文巳如記中所引然引光明諸經之
[005-0227c]
王但是文勢相帶來耳以由此句乃是敘體之文
故也所引涅槃純陀品中純陀自敘等文以解序
中唱名者實恐不然何者文句之意恐指序品云
以佛神力出大音聲乃至有頂隨其類音普告眾
生大覺世尊將欲涅槃以為唱名耳記中指純陀
品文為序中唱名者恐誤也文句下文又云今反
難之涅槃以純陀是序巳開常宗乃至云純陀序
常者此指純陀品初啟請之文耳所言序者是序
分之序非序品之序也故光明文句云涅槃序分
入正品中今從義便不得齊品分割即此意也下
記文中指古人判淨名經弟子菩薩等品並屬序
者即開善莊嚴光宅等以佛國方便弟子菩薩四
品並是序分具如淨名疏中破之今不煩引。


文句云無量義偈明法身百非


無量義中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俱同說偈讚
世尊云其身非有亦非無非因非緣非自他非方
非圓非長短非出非沒非生滅非造非起非為作
非坐非臥非行住非動非轉非閑靜非進非退非
安危非是非非非得失非彼非此非去來非青非
黃非赤白非紅非紫種種色又記中云五時有結
具如玄文者下文句解壽量品云梵網結華嚴像
法決疑結涅槃普賢觀結法華妙玄云瓔珞結方
等仁王結般若準知遺教結鹿苑也。


記云嘉祥云
[005-0228a]


隋時嘉祥寺吉藏法師也姓安氏其本安息國人
隋開皇年中遊止京邑住嘉祥寺七八年間恒事
敷演年七十卒于實際寺開皇十一年晉王作鎮
揚州章安陪從智者居禪眾寺又隨智者東旋止
于台嶺晚出稱心精舍開講法華其吉藏法師者
乃興皇入室嘉祥結肆獨擅折東聞稱心道勝意
亦未伏求借義記尋閱淺深乃體解心醉有所從
焉因茲廢講散眾投足天台飡稟法華發誓弘演
今荊谿師多破嘉祥者以嘉祥未歸心天台之時
自有法華疏故後時雖乃歸命天台其如章疏巳
自流行所以荊谿不得不破矣下去臨文當知
意。


文句云憺怕


上徒濫切下疋白切即安靜無為之義也。


記云華嚴等經聲光集眾


如涅槃經云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以佛神力出
大音聲其聲徧滿乃至有頂隨其音類普告眾生
今日如來將入涅槃一切眾生若有所疑今悉可
問又復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照三千界乃至
十方其中眾生見聞斯巳心大憂惱由是皆至勸
請如來莫入涅槃如經廣說。


雲公所感言如雲母


瑜伽念誦法云水精雲母本性明淨又傅子曰以
雲母飾車謂之雲母車臣不得乘之雲母之狀若
[005-0228b]
水精瑠璃然雲母若向日五色並具而多青色者
曰雲英多赤色者曰雲珠多白色者名雲液多黑
色者曰雲母但有青黃二色者名雲沙上諸色服
之經十年則雲氣常覆其上夫服者其母以致子
焉。


銅銀金瑠止觀第一記具引


本業瓔珞經上卷意以六因位而譬六輪乃至六
性六堅六忍六定六觀等皆作瓔珞名者以此等
位莊嚴法身故也言六輪者鐵輪十信銅輪十住
銀輪十行金輪十向瑠璃輪十地摩尼輪等覺輪
以摧碾為義也。


借高成下


問瓔珞第三觀初地現前今云何說或在八地或
在初住答借義相成或借高成下故言八地或借
下成高故言初住借別八地成通教下借別初住
成圓教高不可專執瓔珞別位定在初地也。


縱橫如止觀第三引


諸大乘師說法身本有了因般若無累解脫此二
當有隔生跨世此義縱也又言三德無前無後一
體具足以體從義而有三異此乃體橫而義縱耳
又言體義俱不殊而有隱顯之異俱不異未免橫
隱顯異未免縱眾釋如此寧與經會。




餘亮切。
[005-0228c]


[嶙-山+土]


力陳切。




經音引蒼頡篇烏交切又烏洽切字苑云陷也。




徒結切。




披萌切。




苦闔切。




比教切。


如二十五三昧中破四天王空假中動


此天守護國土遊行世界則有果報動見思動塵
沙動無明動菩薩修行破諸動成三昧以本慈悲
令他破四動成三不動名不動三昧也。


經云優婆塞


此云近事男。


優婆夷


此云近事女。


摩睺羅伽


此云大腹行即蟒神也亦云土龍。


人非人


此乃結上八部耳舍利弗問經云八部皆曰人非
[005-0229a]
人也其餘名義委在通序文句中示。


文句云斟酌


盛酒行觴也二俱訓益也取也挹也。


記云有人云眉者媚也


慈恩亦云眉者面首之媚也表所說勝是大乘之
宗媚故。


經云阿鼻地獄


阿鼻亦言阿毗此云無間地下之獄故云地獄。


阿伽尼吒天


吒竹嫁切亦言阿迦尼沙託託勅嫁切或言尼師
吒又言膩吒復言阿迦抳瑟搋搋勅佳切並皆譯
為質礙究竟即色究竟天也。


記云廣解章門非此中意乃至離合七識住等


慈恩疏釋六趣眾生六門分別一釋名二出體三
開合四處所五壽量六因果於開合中總而為一
謂生死也次開為二善趣惡趣又開為三所謂三
界更開為四即是四生復開為五所謂五趣或開
為六所謂六道又開為七所謂七有業有中有并
五趣也更開為九謂九有居乃至離為二十五有
等言七識住者四卷毗曇六卷毗曇皆云七識住
處欲界人天為一色界前三地無色界前三地是
為七也不取四惡趣及第四禪并非非想者四惡
趣中苦逼迫故識不樂住第四禪無想定壞故有
淨居天入涅槃故識不樂住非非想以無心故滅
[005-0229b]
盡定壞故識不樂住又淨名疏引什師解七識住
處大同於此今不煩引九有居者七識住上更加
無想及非非想亦名九眾生居眾生居止是故云
也。


經云諸修行


慈恩云行字去聲今謂準義雖然應須平聲。


記云他人於此離為三門


大唐之時嘉祥紀國安國慈恩等並有法華疏故
有此說今既不傳難為尋索下文多有指他之言
準斯可識若與慈恩而辨得失臨文一一引示。


文句云各說身因即其義也


其字應作共字請詳所以。


經云以佛舍利起塔


舍利亦言設利羅此云骨身也塔亦言藪斗波又
言塔婆或言兜婆復言偷婆又言蘇偷婆亦言脂
帝浮都或言支提又言浮圖又言窣堵波此云廟
又云方墳又云大聚又云聚相又云高顯。


記云皆名神變如止觀第一記


大神變經佛現十八變竟時有天子白佛頗有神
變更過此耶佛令文殊廣說變化天子言若如是
者一切諸法皆名神變身子問云汝聞神變不怖
耶天子曰我即神變云何怖哉。


經云法王子


大論三十二云佛為法王菩薩入法正位乃至十
[005-0229c]
地故悉名王子皆任為佛如文殊也。


文句云毗婆沙


此云廣說。


序後銘


銘者釋名云名也記名其功也。


經云栴檀香


法苑云竺法真登羅山疏曰出外國元嘉年末僧
成藤於山見一大樹圓蔭數畆三丈餘圍辛芳酷
烈栴檀或云此方無故不譯或約義翻為與樂也。


記云師子具如大經大論師子法門


大論云師子吼者如師子王清淨種中生深山大
谷中住方頰大骨身肉肥滿頭大眼長光澤明淨
眉高而廣牙利白淨口鼻方大厚實堅滿齒密齊
利吐赤白舌雙耳高上髦髮光潤上身廣大膚肉
堅著脩脊細腰其腹不現長尾利爪其足安立以
身大力從住處出優脊嚬呻以口扣地現大威勢
食不過時顯晨朝相表師子王力以威麞鹿熊羆
虎豹野猪之屬覺諸久睡降伏高強有力勢者自
開行路而大哮吼如是吼時其有聞者或喜或怖
穴處者隱縮水居者深入山藏者潛伏廐象振鎻
狂逸而去鳥飛空中高翔遠逝佛師子吼亦復如
是從六波羅蜜古四聖種中生寂滅大山深濬禪
定谷中住得一切種智頭集諸善根頰無漏正見
脩目光澤定慧等行高廣眉四無畏牙白利無礙
[005-0230a]
解脫具足口四正勤堅滿頤三十七品齒密齊整
脩不淨觀吐赤白舌念慧耳高上十八不共法毛
髮光潤鮮白三解脫門上身肉堅著三示現修脊
明行具足腹不現忍辱腰纖細遠離行尾長四如
意足安立無學五根爪利十種力勢無量無漏法
眾具足身諸佛三昧王等住處出四無礙智嚬申
諸法地中著無礙解脫口依是十力廣大力度眾
生時不過示一切世間天及人晨朝相顯諸法王
德威諸外道論議師黨邪見之屬覺諸眾生四諦
中睡降伏吾我著五陰者惰慢力開異學論議諸
邪見道行邪見者怖畏信正見者歡喜鈍者令利
安慰弟子破壞外道長壽諸天久受天樂則知無
常如是眾生聞四諦師子吼皆生厭心厭心故得
離得離故入涅槃是名眾中師子吼大經云如師
子王自知身力牙齒鋒芒四足據地安住巖穴震
尾出聲若有能具如是諸相當知是則能師子吼
真師子王晨朝出穴嚬呻欠呿四向顧望發聲震
吼為十一事一為欲壞實非師子詐師子故乃至
第十一為欲莊嚴自眷屬故乃至云如彼野干雖
逐師子至于百年終不能作師子吼也若師子子
始滿三年則能哮吼如師子王如來正覺智慧牙
爪四如意足乃至云師子吼者名決定說一切眾
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具如經說今不
煩錄。
[005-0230b]


天台三大部補注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