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08 道德真經疏義(二)-唐-趙志堅 (master)


[006-001a]
道德眞經䟽義卷之六悲十
        趙志堅著
 德經
   無爲章第二十九
   儉武章第三十
   偃武章第三十一
   勝德章第三十二
   辯德章第三十三
   任成章第三十四
   仁德章第三十五
[006-001b]
   微明章第三十六
   爲政章第三十七
   民之章第三十八前明人不畏死君/事誅刑此明人庶
   多饑由君税重過由君上須戒時王/章中三别初明賦役煩重財德俱貧
   次明養生過分輕自殘夭後明/忘生得壽勝彼貴生六句一
民之饑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饑
 食費用也税賦斂也百姓饑窮人無財食
 者良由君上費用無度賦税煩多外疲輸
 役内無儲蓄故饑也初明國本虚次句出
 事有因起後句結成上義
[006-002a]
百姓之難治以其上有爲是以難治
 風教上行人從下化財食不足則爭盜澆
 競有餘則姦欺詐偽滋甚故難治也初句
 明避之愈密次句明攻之愈巧後句結成
 所由下三句二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乆遭饑寒常憂不足所以取不以道公罰
 私讎養過其極傷生損性雖則人自輕死
 終由政化使然故知施教不可有爲也下
 兩句三
[006-002b]
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
 賢善也無以生爲者謂忘生也多貪厚養
 速致其死唯此忘生之士勝彼貴生之人
 忘生而生存善莫過此故謂之賢也
   人之章第三十九前明善解養生忘/生爲勝此明欲生
   不死柔弱爲能前既厚養忘生此又/堅强入死同氣相類所以次之兩别
   前喻說堅强入死柔弱出生後/結說剛强不及柔弱五句一
人之生柔弱其死堅强
 生有和氣則筋骨和柔及其死和氣去身
 則肢體堅硬舉死對生以明柔弱者勝强
[006-003a]
 勇者劣
萬物草木之生柔脆其死枯槁
 言萬物者兼通有識人及草木氣絶體並
 堅强生全形例柔弱此喻說也下六句二
故堅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夫堅剛之性無往不爲或剛勇凌人或强
 奪潤己志唯在得無所怯懼雖危必履縱
 强亦凌此謂行屍之人與死者爲類行柔
 弱者身雖未免於死行與長生者同此當
 正說
[006-003b]
是以兵强則不勝木强則共
 此舉兩事爲證兵强者衆來攻之故滅而
 不勝也木强者泥瓦壓之故折也
故堅强居下柔弱處上
 兵强者衆攻之力强者衆伏之故居下柔
 弱者德之至身危則衆濟體和則衆推故
 處上也
   天之章第四十前明去强取弱示是/得生之方此明舉下
   抑高令得中道之要前麤後妙所以/次之四别初舉喻明道務從中適次
   明天以謙益人以盈損三明損己益/物有道方能四明聖智忘功務藏名
[006-004a]
   迹六/句一
天之道其猶張弓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
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天道玄遠人莫能知舉喻張弓令凡共解
 但弓之爲用貴在其調調與不調張而後
 見牽挽縱捨梘其調不調把處高抑令下
 把處下舉就高上力有餘損去木下力不
 足加以筋上下均强弱等方有弓用爲政
 之法理合如斯修道舉眞亦當則此高下
 喻貴賤有餘不足喻貧富或云弛弓之時
[006-004b]
 兩弰外曲把處凸高張之時則兩弰内高
 把處隆外以爲高下若然者亦如過猶不
 及何則弛便面高張則背高終當不平又
 非恒乆故未合天道下六句二
大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
足以奉有餘
 自然之理空無所有有餘則損似若有情
 勢數必然莫知所以聖人以爲信實引作
 明戒人能損已有餘補人不足者上合天
 道損人不足奉己有餘者行人道也二行
[006-005a]
 邪正相去遠矣下三句三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誰能損己有餘以奉不足之人凡皆不能
 唯當慈悲善人有道君子方始能之下四
 句四
是以聖人爲而不恃成功不處其不欲見賢
 示見也賢能也爲者則損有餘者前勸損
 己濟物因恐恃功故引聖人示其軌範令
 有濟物功而心不處施爲開導而德不恃
 者不欲使名彰也高人達士所以惡賢能
[006-005b]
 之名者一爲恃德矜名未堪入道二爲名
 下有利長偽生貪損無益有天所誅也
   天下章第四十一前明天道平均損/多益少此明水性
   柔弱利下攻强非剛是柔義味爲次/有三别初明以柔破剛在用無易次
   明理事昭朗人不知行後明容/非致福愚人不信五句一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
 萬物之中至柔至弱者無過於水此明水
 體使爲道者法之
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堅强者山石之類水之爲用穴石崩山餘
[006-006a]
 物不及體則無累用則有功體用兩能在
 物無易此明用也在人堅强者煩惱也柔
 弱者道心也欲破煩惱唯有道心能之不
 可以他物代易下四句二
故柔勝剛弱勝强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剛謂煩惱爲道心所銷故心勝也人我强
 梁被柔弱之行摧伏故强劣也此皆目驗
 可見衆不能知者愚也或有知而不能者
 無信心也下六句三
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
[006-006b]
祥是謂天下王
 老君引古聖法言以勸今垢謂惡言謗讟
 不祥謂非罪加身則萬方有過在余一人
 是也爲下柔弱志在謙虚而能容受垢謗
 故得位居公侯爲社稷之主能受不祥其
 德彌大得爲皇王帝主六合欽風其道學
 之流虚懷若谷近爲人天化主遠則眞聖
 法王
正言若反
 向說柔弱攻堅受垢而爲王者皆是合道
[006-007a]
 正言信實非謬但爲常流所聞將似反俗
   和大章第四十二前明化用柔弱忍/垢爲王此明王德
   無爲大怨不起前既物歸後須養物/章中三别初明有怨能和未若令怨
   不起次明行道如契怨自不生後/明天道無親終符有善三句一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
 和猶消停也大怨被殺傷也衣食足知禮
 節彼此有怨良爲不足不足則偷奪殺傷
 怨怨相次怨懷雪恥必圖報復殺期誓得
 以快其心使甘辭善說暫得和銷怨報不
 行怨心猶在夫此怨雖息後怨更起天下
[006-007b]
 至廣怨讎巨多欲使善辯之流家到户至
 以此和釋何可爲善若令天下大同則無
 怨可和此爲善也然唯明主之德能乎其
 有修身者欲出生死宿怨患累新染者必
 須心處無爲身行無事則得本怨永斷餘
 怨不作用此和怨可謂善矣下五句二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契信也古者未有文字刻木爲契雄雌兩
 合左雄君執右雌臣執用爲政化其法若
 當則天下如一彼信此信秤斗不行人親
[006-008a]
 我親愛敬無二强不陵弱貴不欺賤則何
 以生故明王之在上要觀風俗人有闘爭
 察其所由知從上來革其契令罪在於己
 不責於人言人者則有大怨者也身自修
 行者以道養生無爲保性人有怨己但自
 責躬不敢怨天尤人傍及神鬼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徹猶失也有德之君見人有過但自伺察
 己法不當而不罪責於人無德之主唯知
 伺人過失不知人過之由己故罪責於人
[006-008b]
 而不責己下兩句三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自然也無親謂平等也善人則通及君
 臣萬姓人能有過責己虚淡無爲則自然
 之道與己符合雖則執左契如契得無怨
 未若行大道者不立契而無怨且鬼神暗
 伏況人倫乎
   小國章第四十三前明善與道同人/無怨爭此明君與
   臣合上下無爲前猶執契銷怨此便/有法不用從麤至妙所以次之三别
   初明君臣有道人物安全次明人安/所居樂道知足後明相忘道術不事
[006-009a]
   往來/六句一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土境不寬名爲小國士庶蓋少名曰寡民
 爲能行道家富人足什伯者家具雜物之
 大數或什或伯物皆備有無爲省事故不
 用之修身者國身也人六識也言寡小者
 謙也什伯之器謂伎術伎術可用故云器
 言不用者爲虚忘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君上有道使人欣生惡死以死爲難重故
[006-009b]
 不輕入死地周身自足無煩厚積故不遠
 徙他鄉營求分外若心王有道神識恬和
 無欲無求惡銷累盡平生小過尚不輕犯
 況死事若重輒肯身爲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舟與則什伯器具之首舉大言之但云四
 事舟運於水輿載於陸既爲道足於身財
 足於家無所須求故不乘也甲謂介胄將
 被身首以禦外敵兵者戈鋒手持以斫剌
 亦云兵中精最者謂之甲兵修身者昔時
[006-010a]
 情識剛勇如兵今日柔挺委順若水唯希
 利物不欲損人儀相則有施用則無故雖
 有而無所陳也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復反本也結繩謂淳古之政也以時言之
 則古淳而今澆就心言之則道心淳而俗
 心澆原其始也心欲萌生則變淳爲澆心
 除貪嗜則變澆爲淳此則時之澆淳隨心
 變易如四夫淳素唯資一身無能易俗若
 使天下還淳時同上古要待有道之主方
[006-010b]
 始得之下四句二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心無嗜俗蔬食自甘志唯儉素裘褐爲美
 所居得悦蓬廬足安樂道無爲豈間風俗
 下四句三
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使民至老不相往

 鄰國相望爲國小相近故目望所及晨雞
 夜狗相聞明其不遠從小至老經時已乆
 不相往來由其各足道足則無所諮詢財
[006-011a]
 足則不須借貸至足相忘故不來往也
   信言章第四十四道德二經八十一/章初既開宗中間
   廣說此章居後理當結會結束諸義/同會一源就此章中四科結釋初結
   一切言教簡别眞僞次結諸學人甄/明得失三結上德聖人財法無積四
   結天聖二道通明人/法諸義兩句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實之言謂名教也夫經法所言當理直
 說詞質義舉而無虚飾美艶無隱無曲易
 知易行此眞經也巧說美言綺飾詞句虚
 陳禍福引誘貪愚雖來淺俗更迷深理此
[006-011b]
 則有華無實非眞經也以此信美二文通
 辯一切名教眞偽下四句二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言内心善言外行心知身行不分辯己
 知斥異衆人者眞善人也若自辯己是唯
 事非他以利口屈人以多言伏物者非善
 人也此六句通論學人得失人法眞偽求
 諸精最龜鏡在斯幸遇同心庶留明鑑下
 三句三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006-012a]
 能知道者知道非言則不可以多言博識
 取知則爲博溺心翻更迷惑故言不知此
 則爲知故不博爲博故不知
聖人不積
 積藏蓄也積有二義一積德二不積樹德
 立功積而又積所謂重積德也不積者有
 德教愚有財施貧機有堪授己無所惜積
 言自修不積言利物
既以爲民己愈有
 既盡也爲施教也愈益也聖人有德無所
[006-012b]
 恡惜盡以教人施爲教方隨機利物前人
 受潤聖德日新故云愈有
既以與民己愈多
 以財施貧己益豐有法無狀象至精至微
 唯可心神冥會不可持捉故言爲也財是
 形質可以手度故言與也下四句四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道即自然之道也言其體也空無所有
 神妙恍惚語其用也無所不生無所不成
 此爲利普終無損害
[006-013a]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聖人者無爲上德也聖教微言務存虚己
 爲而不恃功必推人讓猶不取於事何爭
 利則益物爲則有功功益無爭虚忘之極
 妙與道合德之至也夫心口者爭之具也
 天道聖德混沌玄同萬物生成事由天聖
 非天不生非聖不成故天道無言廣利生
 蓄視同芻狗終無損害聖有心口而與好
 爭者同然則同其相異其用故同心口而
 有教異心口而無爭既有天聖名殊須陳
[006-013b]
 爭害迹異故天言無害聖言無爭若以玄
 同言之天道自無爭聖道亦無害應迹設
 教故有二名損教歸理寂無天聖天聖之
 本既曰無矣爭害之迹豈有異乎一部妙
 經事終於此隨立隨遣者意在忘言會道
 故以此章結遣五千奥㫖斯意若得則何
 言不通夫道者遍覃諸有即有求之終莫
 能得有物之外非則無道離物求之又無
 得法信知道無不在所在皆無欲有眞求
 無論方所比見諸家注解多依事物以文
[006-014a]
 屬身則節解之意也飛鍊上藥丹經之祖
 也遠說虚無王弼之類也以事明理孫登
 之輩也存諸法象陰陽之流也安存戒亡
 韓非之喻也溺心滅質嚴遵之博也加文
 取悟儒學之宗也又俗流繫有非老絶於
 聖智僧輩因空嗤李被於家國良由孔乏
 采眞之務釋無詮道之功徒使竭性力而
 揚後名罄珍資而市來福所以坐三隅而
 自是擅一曲而曖昧長迷大道終天致惑
 斯並爭探理窟角辯虚玄正闢行心傍虧
[006-014b]
 理物然此經洪源深廣隨用精麤亦猶大
 鳥沖天遐邇同望遠睹如燕近見如鴻北
 人視之以爲南南方觀之以爲北心心既
 異造適遂殊今則思去物華念歸我實道
 資身得隳體坐忘修之有恒稍覺良益故
 知不龜手之藥是一漂絮裂地之殊信哉





 道德眞經䟽義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