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44 崇古文訣-宋-樓昉 (master)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崇古文訣巻二十五    宋 樓昉 編
  宋文
   贊王元之畫像       蘇 軾
    器局大讀此可以想見公與元之之為人
傳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予嘗三復斯言未嘗不流涕
太息也如漢汲黯蕭望之李固呉張昭唐魏鄭公狄仁
傑皆以身㣘義招之不來麾之不去正色而立于朝則
[025-1b]
豺狼狐狸自相吞噬故能消禍於未形救危於將亡使
皆如公孫丞相張禹胡廣雖累千百緩急豈可望哉故
翰林王公元之以雄文直道獨立當世足以追配此六
君子者方是時朝廷清明無大姦慝然公猶不容於中
耿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至於三黜以死有如不
幸而處於衆邪之間安危之際則公之所為必將驚世
絶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膽裂豈特如此而已乎始
余過蘇州虎丘寺見公之畫像想其遺風餘烈願為執
[025-2a]
鞭而不可得其後為徐州而公之曽孫汾為兖州以公
墓碑示余乃追為之贊以附其家傳云
 維昔聖賢患莫已知公遇太宗允也其時帝欲用公
 公不少貶三黜窮山之死靡憾咸平以來獨為名臣
 一時之屈萬世之信紛紛鄙夫亦拜公像何以占之
 有泚其顙公能泚之不能已之茫茫九原愛莫起之
   三槐堂銘         蘇 軾
    太宗始欲相王晉公祐公請以百口保符彦
[025-2b]
    卿不反忤太宗意遂不相親戚有惜之者曰
    吾雖不做兒子二郎必做二郎文正公旦也
    發明天人意好序文理致甚長然亦人所可
    到至於銘詩則不可及矣學者須是看了序
    文且掩巻黙想銘文當如何下語却來看他
    所作方有長進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夀天不可必乎仁者
必有後二者將安取𠂻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衆者勝
[025-3a]
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
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盗蹠之夀孔顔之厄
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栢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
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嵗而不改者其天定
也善惡之報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乆矣吾以所見所聞
而考之其可必也審矣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
而不食其報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
之福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於漢周之際歴事太祖
[025-3b]
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於
時蓋嘗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已而
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於景德祥符之間朝廷
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今夫
寓物於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於身責
報於天取必於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
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
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餘年位不滿
[025-4a]
其德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
晉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
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信仁厚
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懿敏公
之子鞏與吾遊好徳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録之銘曰
 嗚呼休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隂滿庭吾儕小人
 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䘏厥德庶幾僥倖不種而獲
[025-4b]
 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鬱鬱三槐
 惟德之符嗚呼休哉
   稼説送張琥        蘇 軾
    觀坡公此說豈以一世之盛名自居者哉其
    朋友兄弟之相切磋者如此此所以名益盛
    而學益進也
曷嘗觀於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餘其
田美而多則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其食足而有餘則
[025-5a]
種之常不後時而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
秕而多實乆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畆之田
寸寸而取之日夜而望之鋤耰銍艾相尋於其上者如
魚鱗而地力竭矣種之常不及時而歛之常不待其熟
此豈能復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大過今之人也
其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
嬰兒之望長也弱者養之以至於剛虗者養之以至於
充三十而後仕五十而後爵信於乆屈之中而用於至
[025-5b]
足之後流於既溢之餘而發於持滿之末此古之人所
以大過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少也有志於學
不幸而早得與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謂不早也
吾今雖欲自以為不足而衆且妄推之矣嗚呼吾子其
去此而務學也哉愽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
於此矣子歸過京師而問焉有曰轍子由者吾弟也其
亦以是語之
   徐州蓮華漏銘       蘇 軾
[025-6a]
    坡公最長於物理上推測到義理精㣲處妙
    於形容而引歸吏身上尤佳
故龍圖閣直學士禮部侍郎燕公肅以創物之智聞於
天下作蓮華漏世服其精凡公所臨必為之今州郡往
往尚在雖有巧者莫敢損益而徐州獨用瞽人衛朴所
造廢法而任意有壺而無箭自以無目而廢天下之視
使守者伺其滿則決之而更注人莫不笑之國子博士
傅君裼公之外曽孫得其法為詳其通守是邦也實始
[025-6b]
改作而請銘於軾銘曰
 人之所信者手足耳目也目識多寡手知重輕然人
 未有以手量而目計者必付之於度量與權衡豈不
 自信而信物蓋以為無意無我然後得萬物之情故
 天地之寒暑日月之晦明昆侖旁薄於三十八萬七
 千里之外而不能逃於三尺之箭五斗之缾雖疾雷
 霾風雨雪晝晦而遲速有度不加虧贏使凡為吏者
 如缾之受水不過其量如水之浮箭不失其平如箭
[025-7a]
 之升降也視時之上下降不為辱升不為榮則民將
 靡然而心服而寄我以死生矣
   范増論          蘇 軾
    項羽殺宋義便是要迫義帝弑義帝便是要
    去范増蓋宋義是義帝所愛而義帝是范増
    所立三人死生存亡去就最相闗渉推原得
    出筆力老健無一箇字閒此坡公海外文字
    故有老氣
[025-7b]
蘇子曰増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増獨恨其不蚤耳然
則當以何事去増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
當於是去邪曰否増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
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増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
乎詩曰相彼雨雪先集維霰増之去當於羽殺卿子冠
軍時也陳渉之得民也以項㷼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
楚懐王孫心而諸侯叛之也以弑義帝且義帝之立増
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増之所與
[025-8a]
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増獨能乆存者也羽之殺卿
子冠軍也是弑義帝之兆也其弑義帝則疑増之本也
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
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
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闗而不遣項羽識卿子
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
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則帝殺羽
不待智者而後知也増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
[025-8b]
從中道而弑之非増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
而不聴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増必自是始
矣方羽殺卿子冠軍増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
未定也為増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
毅然大丈夫也哉増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以
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増髙帝
之所畏也増不去項羽不亡嗚呼増亦人傑也哉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      蘇 軾
[025-9a]
    説利害深切得老臣諫君之體
臣聞好兵猶好色也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賊
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此理之必然者也夫惟聖
人之兵皆出於不得已故其勝也享安全之福其不勝
也必無意外之患後世用兵皆得已而不已故其勝也
則變遲而禍大其不勝也則變速而禍小是以聖人不
計勝負之功而深戒用兵之禍何者興師十萬日費千
金内外騷動怠於道路者七十萬家内則府庫空虗外
[025-9b]
則百姓窮匱饑寒逼迫其後必有盗賊之憂死傷愁怨
其終必致水旱之報上則將帥擁衆有䟦扈之心下則
士衆乆役有潰叛之志變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興事
首議之人𡨕謫尤重蓋以平民無故縁兵而死怨氣充
積必有任其咎者是以聖人畏之重之非不得已不敢
用也自古人主好動干戈由敗而亡者不可勝數臣今
不敢復言請為陛下言其勝者秦始皇既平六國復事
胡越戍役之患被於四海雖拓地千里逺過三代而墳
[025-10a]
土未乾天下怨叛二世被害子嬰被擒滅亡之酷自古
所未嘗有也漢武帝承文景富溢之餘首挑匈奴兵連
不解遂使侵尋及於諸國歳歳調發所向成功建元之
間兵禍始作是時蚩尤旗出長與天等其春戾太子生
自是師行三十餘年死者無數及巫蠱事起京師流血
僵尸數萬太子父子皆敗班固以為太子生長於兵與
之終始帝雖悔悟自克而歿身之恨已無及矣隋文帝
既下江南繼事夷狄煬帝嗣位此心不衰皆能誅滅强
[025-10b]
國威振萬里然而民怨盗起亡不旋踵唐太宗神武無
敵尤喜用兵既已破滅突厥髙昌吐谷渾等猶且未厭
親駕遼東皆志在立功非不得已而用其後武氏之難
唐室陵遲不絶如綫蓋用兵之禍物理難逃不然太宗
仁聖寛厚克己裕人幾至刑措而一傳之後子孫塗炭
此豈為善之報也哉由此觀之漢唐用兵於寛仁之後
故其勝而僅存秦隋用兵於殘暴之餘故其勝而遂滅
臣每讀書至此未嘗不掩巻流涕傷其計之過也若使
[025-11a]
此四君者方其用兵之初隨即敗䘐惕然戒懼知用兵
之難則禍敗之興當不至此不幸每舉輙勝故使狃於
功利慮患不深臣故曰勝則變遲而禍大不勝則變速
而禍小不可不察也昔仁宗皇帝覆育天下無意於兵
將士惰偷兵革朽鈍元昊乘間竊發西鄙延安涇原麟
府之間敗者三四所䘮動以萬計而海内晏然兵休事
已而民無怨言國無遺患何者天下臣庶知其無好兵
之心天地鬼神諒其有不得已之實故也今陛下天錫
[025-11b]
勇智意在富强即位以來繕甲治兵伺候鄰國羣臣百
寮窺見此指多言用兵其始也弼臣執國命者無憂深
思逺之心樞臣當國論者無慮害持難之識在臺諌之
職者無獻替納忠之議從微至著遂成厲階既而薛向
為横山之謀韓絳效深入之計陳升之吕公弼等隂與
之恊力師徒䘮敗財用耗屈較之寳元慶厯之敗不及
十一然而天怒人怨邊兵背叛京師騷然陛下為之旰
食者累月何者用兵之端陛下作之是以吏士無怒敵
[025-12a]
之意而不直陛下也尚賴祖宗積累之厚皇天保祐之
深故使兵出無功感悟聖意然淺見之士方且以敗為
恥力欲求勝以稱上心於是王韶搆禍於熈河章惇造
釁於横山熊本發難於渝瀘然此等皆戕賊已降俘纍
老弱困弊腹心而取空虗無用之地以為武功使陛下
受此虗名而忽於實禍勉强砥礪奮於功名故沈起劉
彛復發於安南使十餘萬人暴露瘴毒死者十而五六
道路之人斃於輸送貲糧器械不見敵而盡以為用兵
[025-12b]
之意必且少衰而李憲之師復出於洮州矣今師徒克
捷鋭氣方盛陛下喜於一勝必有輕視四夷陵侮敵國
之意天意難測臣實畏之且夫戰勝之後陛下可得而
知者凱旋捷奏拜表稱賀赫然耳目之觀耳至於逺方
之民肝腦屠於白刅筋骨絶於餽餉流離破産鬻賣男
女薫眼折臂自經之狀陛下必不得而見也慈父孝子
孤臣寡婦之哭聲陛下必不得而聞也譬猶屠殺牛羊
刳臠魚鼈以為膳羞食者甚美死者甚苦使陛下見其
[025-13a]
號呼於梃刅之下宛轉於刀几之間雖八珍之美必將
投筯而不忍食而况用人之命以為耳目之觀乎且使
陛下將卒精强府庫充實如秦漢隋唐之君既勝之後
禍亂方興尚不可救而况所在將吏罷軟凡庸較之古
人萬萬不逮而數年以來公私窘乏内府累世之積掃
地無餘州縣征稅之儲上供殆盡百官俸廪僅而能繼
南郊賞給乆而未辦以此舉動雖有智者無以善其後
矣且饑疫之後所在盗賊蠭起京東河北尤不可言若
[025-13b]
軍事一興横歛隨作民窮而無告其勢不為大盗無以
自全邊事方深内患復起則勝廣之形將在於此此老
臣所以終夜不寐臨食而歎至於慟哭而不能自止也
且臣聞之凡舉大亊必順天心天之所向以之舉事必
成天之所背以之舉事必敗蓋天心向背之迹見於災
祥豐歉之間今自近嵗日蝕星變地震山崩水旱癘疫
連年不解民死將半天心之向背可以見矣而陛下方
且斷然不顧興事不已譬如人子得過於父母唯有恭
[025-14a]
順靜思引咎自責庶幾可解今乃紛然詰責奴婢恣行
箠楚以此事親未有見赦於父母者故臣願陛下逺覽
前世興亡之迹深察天心向背之理絶意兵革之事保
疆睦鄰安靜無為固社稷長乆之計上以安二宫朝夕
之養下以濟四方億兆之命則臣雖老死溝壑瞑目於
地下矣昔漢祖破滅羣雄遂有天下光武百戰百勝祀
漢配天然至白豋被圍則講和親之議西域請吏則出
謝絶之言此二帝者非不知兵也蓋經變既多則慮患
[025-14b]
深逺今陛下深居九重而輕議討伐老臣庸懦私竊以
為過矣然人臣納説於君因其既厭而止之則易為力
迎其方鋭而折之則難為㓛凡有血氣之倫皆有好勝
之意方其氣之盛也雖布衣賤士有不可奪自非智識
特逹度量過人未有能勇於奮發之中舍己從人惟義
是聼者也今陛下盛氣於用武勢不可回臣非不知而
獻言不已者誠見陛下聖德寛大聴納不疑故不敢以
衆人好勝之常心望於陛下且意陛下他日親見用兵
[025-15a]
之害必將哀痛悔恨而追咎左右大臣未嘗一言臣亦
將老且死見先帝於地下亦有以藉口矣惟陛下哀而
察之
   倡勇敢          蘇 軾
    回斡精神變態百出首尾相救曲盡人情物
    理看東坡文字湏學他無中生有
臣聞戰以勇為主以氣為決天子無皆勇之將而將軍
無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術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
[025-15b]
私此二者兵之微權英雄豪傑之士所以隂用而不言
於人而人亦莫之識也臣請得以備言之夫倡者何也
氣之先也有人人之勇怯有三軍之勇怯人人而較之
則勇怯之相去若梃與楹至於三軍之勇怯則一也出
於反覆之間而差於毫釐之際故其權在將與君人固
有暴猛虎而不操兵出入於白刅之中而色不變者有
見虺蜴而却走聞鐘鼓之聲而戰慄者是勇怯之不齊
至於如此然閭閻之小民爭鬬戯笑卒然之間而或至
[025-16a]
於殺人當其發也其心飜然其色勃然若不可以已者
雖天下之勇夫無以過之及其退而思其身顧其妻子
未始不惻然悔也此非必勇者也氣之所乘則奪其性
而忘其故故古之善用兵者用其飜然勃然於未悔之
間而其不善者沮其飜然勃然之心而開其自悔之意
則是不戰而先自敗也故曰致勇有術致勇莫先乎倡
均是人也皆食其食皆任其事天下有急而有一人焉
奮而爭先而致其死則飜然者衆矣弓矢相及劒楯相
[025-16b]
交勝負之勢未有所決而三軍之士屬目於一夫之先
登則勃然者相繼矣天下之大可以名刼也三軍之衆
可以氣使也諺曰一人善射百夫決拾苟有以發之及
其飜然勃然之間而用其鋒是之謂倡倡莫善乎私天
下之人怯者居其百勇者居其一是勇者難得也捐其
妻子棄其身以蹈白刅是勇者難能也以難得之人行
難能之事此必有難報之恩者矣天子必有所私之將
將軍必有所私之士視其勇者而隂厚之人之有異材
[025-17a]
者雖未有功而其心莫不自異自異而上不異之則緩
急不可以望其為倡故凡緩急而肯為倡者必其上之
所異也昔漢武帝欲觀兵于四夷以逞其無厭之求不
愛通侯之賞以招勇士風告天下以求奮擊之人然卒
無有應者於是嚴刑峻法致之死地而聼其以深入贖
罪使勉强不得已之人馳驟於死亡之地是故其將降
而兵破敗而天下幾至於不測何者先無所異之人而
望其為倡不已難乎私者天下之所惡也然而為己而
[025-17b]
私之則私不可用為其賢於人而私之則非私無以濟
蓋有無功而可賞有罪而可赦者凡所以愧其心而責
其為倡也天下之禍莫大於上作而下不應上作而下
不應則上亦將窮而自止方西戎之叛也天子非不欲
赫然誅之而將帥之臣謹守封略外視内顧莫有一人
先奮而致命而士卒亦循循焉莫肯盡力不得已而出
爭先而歸故西戎得以肆其猖狂而吾無以應則其勢
不得不重賂而求和其患起於天子無同憂患之臣而
[025-18a]
將軍無腹心之士西師之休十有餘年矣用法益宻而
進人益難賢者不見異勇者不見私天下務為奉法循
令要以如式而止臣不知緩急將誰為之倡哉
   大悲閣記         蘇 軾
    看拈起甚麽一種話頭便被他對副了觀此
    文如生蛇活龍不惟義理通徹亦是佛書精
    熟之故所謂信手拈來物物真者
大悲者觀世音之變也觀世音由聞而覺始於聞而能
[025-18b]
無所聞始於無所聞而能無所不聞能無所聞雖無身
可也能無所不聞雖千萬億身可也而况於手與目乎
雖然非無身無以舉千萬億之衆非千萬億身無以示
無身之至故散而為千萬億身聚而為八萬四千母陀
羅臂八萬四千清淨寳目其道一耳昔吾嘗觀於此吾
頭髮不可勝數而身毛孔亦不可勝數舉一髪而頭為
之動㧞一毛而身為之變然則髪皆吾頭而毛孔皆
吾身也彼皆吾頭而不能為頭之用彼皆吾身而不能
[025-19a]
具身之智則物有以亂之吾將使世人左手運斤而右
手執削目數飛鴈而耳節鳴鼓首肯旁人而足識梯級
雖有智者有所不暇矣而况千手異執而千目各視乎
吾㷼坐寂然心念凝黙湛然如大明鏡人鬼鳥獸雜陳
乎吾前色聲香味交通乎吾體心雖不起而物無不接
接必有道即千手之出千目之運雖未可得見而理則具
矣彼佛菩薩亦然雖身不成二佛而一佛能徧河沙諸
國非有他也觸而不亂至而能應理有必至而何獨疑
[025-19b]
於大悲乎成都西南大都㑹也佛氏最盛而大悲之像
未睹其傑有法師敏行者能讀内外教博通其義欲以
如幻三昧為一方首乃以大&KR0999檀作菩薩像端嚴妙麗
具慈愍性手臂錯出開合捧執指彈摩拊千態具備手
各有執目無妄舉者復作大閣以覆菩薩雄偉壯峙工
與像稱都人作禮因敬生悟余游於四方二十餘年矣
雖未得歸而想見其處敏行使其徒法震乞文為道其
所以然者且頌之曰
[025-20a]
 吾觀世間人兩目兩手臂物至不能應狂惑失所措
 其有欲應者顛倒作思慮思慮非真實無異無手目
 菩薩千手目與一手目同物至心亦至曾不作思慮
 隨其所當應無不得其當引弓挾白羽劒盾諸械器
 經巻及香華盂水青楊枝珊瑚大寳炬白拂諸藤杖
 所遇無不執所執無有疑縁何得無疑以我無心故
 若猶有心者千手當千心一人而千心内自相攫攘
 何暇能應物千手無一心手手得其處稽首大悲尊
[025-20b]
 願度一切衆皆證無心法皆具千手目
   除吕公著守司空制     蘓 軾
    此篇識體而加以俊邁四六文字難得有血
    脉以舊宰相平章軍國此是求舊元老大臣
    人望所歸此是用衆故以求舊用衆為主張
    公著是夷簡之子解相印而仍舊平章故中
    間至末後叙述如此
門下仁莫大於求舊智莫良於用衆既得天下之大老
[025-21a]
彼將安歸以至國人皆曰賢夫然後用今朕一舉仁智
在焉宜告治朝以孚大號具官某謨謀經逺精識造微
非堯舜不談昔聞其語以社稷為悦今見其心三年有
成百揆時敘維乃烈考相于昭陵蓋清淨以寧民亦勞
謙而得士凡我儀刑之老多其賔客之餘在武丁時雖
莫追於前烈作召公考固無易於象賢而乃屢貢封章
力求退避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勞以萬幾之煩是
用遷平土之司釋文昌之任毋廢議論時遊廟堂於戯
[025-21b]
大事雖咨於房喬非如晦莫能果斷重徳無逾於郭令
而裴度亦寄安危㒺俾斯人專美唐世可特授守司空
同平章軍國事餘如故仍一月三赴經筵二日一朝因
至都堂議軍國事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册命
 
 
 
 崇古文訣巻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