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62 揅經室一集-淸- (master)


[008-1a]
揅經室一集卷八
  論語論仁論
孔子爲百世師孔子之言著於論語爲多論語言五
常之事詳矣惟論仁者凡五十有八章仁字之見於
論語者凡百有五爲尤詳若於聖門最詳切之事論
之尙不得其傳而失其旨又何暇別取論語所無之
字標而論之邪今綜論論語論仁諸章而分證其說
於後謹先爲之發其凡曰元竊謂詮解仁字不必煩
稱遠引但舉曾子制言篇人之相與也譬如舟車然
相濟達也人非人不濟馬非馬不走水非水不流及
[008-1b]
中庸篇仁者人也鄭康成注讀如相人偶之人數語
足㠯明之矣春秋時孔門所謂仁也者㠯此一人與
彼一人相人偶而盡其敬禮忠恕等事之謂也相人
偶者謂人之偶之也凡仁必於身所行者驗之而始
見亦必有二人而仁乃見若一人閉戸齊居瞑目靜
坐雖有德理在心終不得指爲聖門所謂之仁矣蓋
士庶人之仁見於宗族鄕黨天子諸侯卿大夫之仁
見於國家臣民同一相人偶之道是必人與人相偶
而仁乃見也鄭君相人偶之注卽曾子人非人不濟
中庸仁者人也論語巳立立人巳達達人之旨能近
[008-2a]
取譬卽馬走水流之意曰近取者卽子夏切問近思
之說也蓋孔門諸賢已有未仁難竝之論慮及後世
言仁之務爲高遠矣孔子答司馬牛曰仁者其言也
訒夫言訒於仁何涉不知浮薄之人語易侵暴侵暴
則不能與人相人偶是不訒卽不仁矣所以木訥近
仁也仲弓問仁孔子答㠯見大賓承大祭諸語佀言
敬恕之道於仁無涉不知天子諸侯不體羣臣不䘏
民時則爲政不仁極之視臣草芥使民糜爛家國怨
而畔之亦不過不能與人相人偶而巳秦隋是也其
餘聖門論仁以類推之五十八章之旨有相合而無
[008-2b]
相戾者卽推之諸經之旨亦莫不相合而無相戾者
自博愛謂仁立說㠯來歧中歧矣吾固曰孔子之道
當於實者近者庸者論之則春秋時學問之道顯然
大明於世而不入於二氏之塗吾但舉其是者而非
者自見不必多其辭說也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
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已欲
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爲之不厭誨人不倦則
[008-3a]
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元謂孔子論人㠯聖爲第一仁卽次之仁固甚
  難能矣聖仁二字孔子皆謙不敢當子貢視仁
  過高誤入聖域故孔子分別聖字將仁字降一
  等論之曰所謂仁者已之身欲立則亦立人已
  之身欲達則亦達人所以必兩人相人偶而仁
  始見也卽如巳欲立孝道亦必使人立孝道所
  謂不匱錫類也已欲達德行亦必使人達德行
  所謂愛人以德也曾子所謂人非人不濟正是
  立人達人之道也亦卽近取譬之道也此皆不
[008-3b]
   視仁太高誤入聖字也爲之不厭已立已達也
   誨人不倦立人達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
   達者如在邦必達在家必達之達
   元又謂孟子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此謂仁猶人
   之所以爲心義猶人之所以爲路非謂卽心卽
   仁也若云此仁卽眞是心斷不可云此義卽眞
   是路也總之聖賢之仁必偶於人而始可見故
   孔子之仁必待老少始見安懷若心無所著便
   可言仁是老僧面壁多年但有一片慈悲心便
   可畢仁之事有是道乎
[008-4a]
  許叔重說文解字仁親也从人二段若膺大令
  注曰見部曰親者密至也㑹意中庸曰仁者人
  也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
  言大射儀揖㠯耦注言㠯者耦之事成於此意
  相人耦也聘禮每曲揖注㠯人相人耦爲敬也
  公食大夫禮賓入三揖注相人耦詩匪風箋云
  人偶能烹魚者人偶能輔周道治民者元謂賈
  誼新書匈奴篇曰胡嬰兒得近侍側胡貴人更
  進得佐酒前上時人偶之以上諸義是古所謂
  人耦猶言爾我親愛之辭獨則無耦耦則相親
[008-4b]
  故其字从人二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謂仁之意
  卽人之也元案論語問管仲曰人也詩匪風疏
  引鄭氏注曰人偶同位之辭此乃直以人也爲
  仁也意更顯矣又案仁字不見於虞夏商書及
  詩三頌易卦爻辭之內似周初有此言而尙無
  此字其見于毛詩者則始自詩國風洵美且仁
  再溯而上則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寕忍予此
  匪人人字實是仁字卽人偶之意與論語人也
  奪伯氏邑相同葢周初但寫人字周官禮後始
  造仁字也鄭箋解匪人爲非人孔疏疑其言之
[008-5a]
  悖慢皆不知人卽仁也
陽貨謂孔子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
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
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元謂魯國時人之論已皆以聖仁尊孔子故孔
  子曰則吾豈敢陽貨之言亦因時論而難之也
  又智者仁之次漢書古今人表敘論九等列智
  人於仁人下子張以仁推令尹子文及陳文子
  孔子皆荅以未智焉得仁明乎必先智而後能
  仁也故陽貨諷孔子仁智竝稱孔子謙不敢當
[008-5b]
  非特不居仁且不居智孔子又言仁者安仁智
  者利仁此可驗聖仁智三者之次矣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游曰吾友張也爲難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爲仁矣
  元謂㠯上三章孔門論仁近譬之道子夏恐學
  者視仁過高將流爲虛悟遠求也故曰勿謂仁
  不易知但博學篤志切問近思仁道卽可近譬
 而知此數語將晉宋㠯後一切異端空虛元妙
 之學晉人&KR0975學最重淸遠/遠與近譬近思相反儒家學案標新競勝
[008-6a]
 之派皆預爲括定曾子子游慮子張於人無所
  不容過於高大不能就切近之事與人爲仁亦
  同此說也其曰爲仁可見仁必須爲非端坐靜
  觀卽可曰仁也曰竝爲竝卽相人偶之說也
顔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爲仁一曰克已復禮天下
歸仁焉爲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顔淵曰請問其目子
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顔淵曰
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已所
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
[008-6b]
敏請事斯語矣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鄕也吾
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
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衆舉臯陶不
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衆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元謂右三章皆言王者以仁治天下之道顔子
  克已已字卽自已之己與下爲仁由已相同言
  能克已復禮卽可竝人爲仁一日克已復禮而
  天下歸仁此卽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008-7a]
  之道仁雖由人而成其實當自已始若但知有
  已不知有人卽不仁矣孔子曰勿謂仁者人也
  必待人而後竝爲仁爲仁當由克已始且卽繼
  上二克已字㬪而申之曰爲仁由已而由人乎
  哉亦可謂大聲疾呼明白曉暢矣若以克已字
  解爲私欲則下文爲仁由已之已斷不能再解
  爲私而由已不由人反詰辭氣與上文不相屬
  矣顔子請問其目孔子荅以四勿勿卽克之謂
  也視聽言動專就已身而言若克已而能非禮
  勿視勿聽勿言勿動斷無不愛人斷無與人不
[008-7b]
  相人偶者人必與已竝爲仁矣俚言之若曰我
  先自已好自然要人好我要人好人自與我同
  作好人也一介之士處世天子治天下胥是道
  也視聽言動不涉家國天下一字而齊治平之
  道具在孔子恐學者爲仁專待人而後並爲之
  故收向内言孟子曰仁內也卽此說也然收至
  視聽言動亦内之至矣一部論語孔子絕未嘗
  於不視不聽不言不動處言仁也顔子三月不
  違仁而孔子向內指之曰其心不違可見心與
  仁究不能使之渾而爲一曰卽仁卽心也此儒
[008-8a]
  與釋之分也又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聞右
  尹子革諷祈招之詩而不能自克以及於難仲
  尼曰古也有志克已復禮仁也楚靈王若能如
  是豈其辱於乾谿據此可見克已復禮本是古
  語而孔子嘗引之且觀楚靈王之事可知克已
  復禮則家國必仁不能克已復禮則國破身亾
  夫求鼎詬天豈止不能克已究其始亦不過因
  不能克已充之至於如此耳
  毛西河檢討四書改錯曰馬融以約身爲克已
  從來說如此惟劉炫曰克者勝也此本揚子雲
[008-8b]
  勝已之私之謂克語然已不是私必從已字下
  添之私二字原是不安至程氏直以已爲私稱
  曰已私致集注謂身之私欲別以已上添身字
  而專以已字屬私欲於是宋後字書皆注已作
  私引論語克已復禮爲證則誣甚矣毋論字義
  無此卽以本文言現有爲仁由已已字在下而
  一作身解一作私解其可通乎且克已不是勝
  已私也克已復禮本是成語春秋昭十二年楚
  靈王聞祈招之詩不能自克以及於難夫子聞
  之歎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楚靈王若能
[008-9a]
  如是豈其辱於乾谿是夫子旣引此語以歎楚
  靈今又引以告顔子雖此間無解而在左傳則
  明有不能自克作克已對解克者約也抑也已
  者自也何嘗有已身私欲重煩戰勝之說故春
  秋莊八年書師還杜預以爲善公克已復禮而
  後漢元和五年平望侯劉毅上書云克已引愆
  顯揚側陋謂能抑已以用人卽北史稱馮元興
  卑身克已人無恨者唐韓愈與馮宿書故至此
  㠯來克已自下直作卑身自下解若後漢陳仲
  弓誨盜曰觀君狀貌不佀惡人宐深剋己反善
[008-9b]
  別以克字作剋字正以掊剋損削皆深自貶抑
  之義故云則是約已自剋不必戰勝况可詁私
  字也
  凌次仲敎授曰卽以論語克已章而論下文云
  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人已對稱正是鄭氏相
  人偶之說若如集注所云豈可曰爲仁由私欲
  乎再以論語全書而論如不患人之不已知見/學
而及憲問篇又里仁作不患莫已/知衛靈公作不病人之不已知夫仁者已欲
  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仲弓問仁子貢問/一言章皆有此語古之學者爲已今之學者爲
[008-10a]
  人修已以安人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皆人
  已對稱此外之已字如無友不如已者人潔已
  以進仁以爲已任行已有耻莫已知也恭已正
  南面以爲厲已以爲謗已若作私欲解則舉不
  可通矣馬注以克已爲約身最得經意邢叔明
  忽援劉光伯之言謂嗜欲與禮義交戰蓋剽襲
  春秋正義所述者不知劉氏因上文有楚靈王
  不能自克之語故望文生義耳與論語何涉竊
  以馬注申之克已已卽修身也故修已以敬修
  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直云修不云克中庸
[008-10b]
  云非禮不動所以修身動實兼視聽言三者與
  下文荅顔淵請問其目正相合辭意尤明顯也
  臧用中太學曰桉左氏克已復禮仁也卽論語
  克已復禮爲仁古志本有是語孔子嘗稱之左
  氏引以論楚子論語引以荅顔淵注疏家各望
  文生義爾雅釋詁克勝也又勝克也展轉相訓
  杜元凱本之楚靈王誇功伐多嗜慾不能修身
  自勝以歸於禮故劉光伯疏有嗜慾與禮義交
  戰之說此以釋左氏而非以釋論語也馬季長
  以克已爲約身者能修已自勝約儉其身卽下
[008-11a]
  文非禮勿動四者是范武子訓克爲責責已失
  禮而復之與下文四勿義亦通馬氏約身之訓
  卽論語以約失之者鮮矣之約約身則非禮勿
  視聽言動故克已復禮連文左傳論語馬杜范
  劉等說義本互通惟劉光伯嗜慾之言意主楚
  靈王而邢叔明襲之以釋論語遂開集注訓已
  爲私欲之端與全部論語人已對舉之文方鑿
  員枘之不合矣
  元謂仲弓問仁孔子告以如見大賓諸語似敬
  恕之道與仁無涉不知古天子諸侯之不仁者
[008-11b]
  始於不敬大臣不體羣臣使民不以時漸至離
  心離德甚至視臣如草芥糜爛其民而戰之若
  秦隋之殺害羣臣酷虐百姓行不順施不惠家
  邦皆怨是不仁之至也究其始不過由不敬不
  恕充之以至於此淺而言之不愛人不人偶人
  而已若有見大賓承大祭之心行恕而帥天下
  以仁者豈肻少爲輕忽哉此所以爲孔門之仁
  也又子夏論舉臯陶伊尹而不仁者遠此亦爲
  邦之道不仁者遠能使枉者直此卽已立立人
  已達達人之道亦卽天下歸仁之道也
[008-12a]
  又案孔子惟與顔子仲弓論南面爲邦之道此
  章大賓大祭專指天子而言周禮凡言大賓客
  皆諸侯朝覲之禮爾雅曰禘大祭也可見非朝
  覲非禘祫不得稱大賓大祭此與夏時殷輅之
  例同
  又案僖三十三年左傳晉臼季之言曰臣聞之
  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仁之則也孔子語本此孔
  門師弟所述半爲古人之恆言故孝經中語每
  見於左傳世人以其出於孔子則重之出於子
  革胥臣則忽之豈知此皆夏商以來相傳之言
[008-12b]
  孔子且奉爲準繩所以春秋時學行爲至中庸
  也顔子仲弓所謂請事斯語乃有事於孔子所
  舉之古語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元謂此章卽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之說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
請問之曰恭寛信敏惠恭則不侮寛則得衆信則人
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元謂兼五者之長行之天下始可謂仁必如此
  始能愛及天下臣民也又何疑於敬恕之非仁
[008-13a]
  乎大約聖仁二字所包甚廣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
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
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元謂此章亦論治天下國家之道動之不以禮
  謂不動民以禮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元謂此章論王者化民成俗使天下不仁者盡
  改而爲仁非三十年之久不可所謂先難而後
  獲也
[008-13b]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
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爲之宰也不知其仁
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
也不知其仁也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爲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
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
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
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淸
[008-14a]
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元謂仁之有益於人民者甚大孔子尙不敢當
  故但以治賦爲宰與賓客言忠淸許人而不許
  以仁子貢視仁過高遠故孔子近而易之孟武
  伯子張視仁太易故孔子難之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榖邦無道榖恥也克伐怨欲不
行焉可以爲仁矣子曰可以爲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臧庸案皇侃義疏邢昺正義皆一章/集注本自克伐怨欲以下分別章誤
  元謂此但能無損於人不能有益於人未能立
  人達人所以孔子不許爲仁
[008-14b]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
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巳久矣君子三年不爲禮禮必
壞三年不爲樂樂必崩舊榖旣沒新榖旣升鑽燧改
火期巳可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
安則爲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
不安故不爲也今女安則爲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
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
下之通䘮也子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008-15a]
子曰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元謂右三章可見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之
  序孝弟爲仁之本卽孟子所謂未有仁而遺其
  親者也所以堯典必由親九族而推至民雍也
  博愛平等之說不必辯而知其誤矣爲仁爲孝
  弟之本故孔子謂宰我欲短喪爲不仁也
微子去之箕子爲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
仁焉
  元謂三人之行不同而孔子皆以仁許之愛人
  之道也愛人尙謂之仁况愛君至於如是乎
[008-15b]
冉有曰夫子爲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
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
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爲也
  元謂夷齊讓國相偶而爲仁正是已立立人已
  達達人之道諫而餓死與比干同愛君之至也
  衛君反是不仁可知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
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008-16a]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
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
顚沛必於是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君子惠
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
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
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
又焉貪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
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
不亦威而不猛乎
[008-16b]
  元謂以上四章以比干夷齊證之其說更明聖
  門論仁爲富貴生死所不能奪所以聖人之言
  反正經權行之百世而無弊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
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
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爲
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
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
仁如其仁
[008-17a]
  元謂此二章論管仲不必以死子糾爲仁而以
  匡天下爲仁蓋管仲不以兵車㑹諸侯使天下
  之民無兵革之災保全生民性命極多仁道以
  愛人爲主若能保全千萬生民其仁大矣故孔
  子極許管仲之仁而略其不死公子糾之小節
  也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
之仁矣乎子曰爲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
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008-17b]
  元謂未有佞人禦人以口給而能愛人與人相
  人偶者所以仁道貴訒訥也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
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
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008-18a]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
可棄也
  元謂以上六章由司馬牛問君子及憂無兄弟
  推之可見爲仁須訥言修行恭敬忠勇自然四
  海之人各以仁應雖之絶域而不可棄無兄弟
  亦無害也亦卽顔子天下歸仁之道也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元謂以上二章可見爲仁須剛勇也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
[008-18b]
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
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
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
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元謂上二章所言乃剛毅木訥之反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
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貢問爲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
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008-19a]
曾子曰君子以文㑹友以友輔仁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子曰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元謂以上六章皆言爲仁須擇仁人與我相助
  觀此則相人偶之說益明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尙之惡
[008-19b]
不仁者其爲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
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
之見也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元謂以上五章言不仁之人當惡之若不能分
  別之必自已爲仁之道有未至也不仁雖當疾
  惡之然已甚則足以召亂故曰惟仁者能惡人
  不使不仁者加身此剛毅之至不與不仁者相
  偶也一日用力無不足卽一日克已復禮之說
[008-20a]
  又禮樂亦惟仁者始能行之如春秋之世列國
  尙行禮樂覲饗朝㑹皆禮樂也若觀兵滅國仇
  殺相㝷何必揖讓於陔肆間哉
子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
何爲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䧟也可欺也不可㒺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元謂右三章可見爲仁之道若不明其過必失
  之愚有此不可陷及惡不仁兩事始見孔子論
[008-20b]
  仁之全道不應更有一豪流弊其有弊者因不
  能證明聖言而失其本旨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
仁知者利仁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
者壽
  元謂以上四章言爲仁之道在於悠久顔子但
[008-21a]
  許三月不違可見爲仁之難心與仁不違可見
  仁與人心究不能渾而爲一若直號仁爲本心
  之德則是渾成之物無庸用力爲之矣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元謂孔子言仁者詳矣曷爲曰罕言也所謂罕
  言者孔子每謙不敢自居於仁亦不輕以仁許
  人也
  又案元此論乃由漢鄭氏相人偶之說序入學
  者或致新僻之疑不知仁字之訓爲人也乃周
  秦以來相傳未失之故訓東漢之末猶人人皆
[008-21b]
  知竝無異說康成氏所舉相人偶之言亦是秦
  漢以來民間恆言人人在口是以舉以爲訓初
  不料晉以後此語失傳也大約晉以後異說紛
  岐狂禪迷惑實非漢人所能預料使其預料及
  此鄭氏等必詳爲之說不僅以相人偶一言以
  爲能近取譬而已
[008-22a]
[008-1a]
揅經室二集卷八
  奉
敇撰熙朝雅頌集跋

皇上御極之九年山東巡撫鐵保采輯八旗詩進
呈乙覽蒙
皇上錫名熙朝雅頌集
製序以弁其首誠
聖代之大文藝林之盛事也隨經鐵保奏請命
刻井恭撰跋語於後奉
[008-1b]
旨俞允不勝欣躍榮幸之至伏讀
御製序文仰見
皇上於右文成化之中兼肄武習勤之意敬
天法
祖垂訓諄諄以品端心正爲先公忠體國爲尙凡兹
臣僕獲覩
宸章無不感激奮興竭圖自効何敢忘勞耽逸專事
謳吟我


[008-2a]
聖相承勵精圖治
萬幾餘暇間及篇章
鉅製鴻編永垂奕禩涵濡旣久自
天潢貴裔以及勳衛文武之臣或近侍
巖廊或宣勞行陣或致身館閣或敭厯封疆皆能以
忠愛之忱發爲咏歌之什允宜蒐采勒爲成書兹鐵
保所輯自崇德辛巳後莫不詳加甄錄格取其正詞
取其眞百數十年間得書一百三十四卷自今以往
億萬斯年
景祚洪延
[008-2b]
文明日啟則繼斯集而作者日益以富是書於嘉慶
九年九月開雕四閱月而工竣幸躬逢其盛綴名
簡後祗遵
聖訓忠孝爲本詞章爲末
奎文示敎日月長昭正不獨斯集之媲美賡颺和其
聲以鳴
太平之盛也巳
  恭注
御撰味餘書室隨筆進呈後跋
欽惟我
[008-3a]
皇上傳堯舜周孔之學行内聖外王之道見諸政治
四海安平十年於兹矣巍巍乎
帝德
帝學焕乎久著于文章哉臣元伏讀
味餘書室隨筆乃于
御製文之外別成一書者其中發經史之至理持政
敎之大端愷切肫誠非唐太宗帝範所能企及然唐
臣賈行韋公肅尙有帝範之注其詳見于
四庫書提要愚以爲我
大淸之治上掩漢唐雖譾陋秉
[008-3b]
皇上之敎任使內外于唐臣賈行等亦未敢多讓是
以紬繹
皇言敬爲之注
味餘書室隨筆二卷共五十二章第一章論五常之
性以和爲貴涵養太和歸于中正第二章論爲政之
道必資賢才禮善遠佞立法萬世第三章論天道好
生治民尙寛敬敷五敎以振君綱第四章論代天宣
化不可違時謹持小節以杜侈源第五章論用賢則
治任邪則亂開元初政姚宋皆賢第六章論心平氣
和感通天地天下民安本于君身第七章論正己之
[008-4a]
道大公無我積善存誠物來畢照第八章論臣道忠
純學須寕靜諸葛儒者優於管仲第九章論智者通
方先濬心源仁者愛物先培元氣第十章論安民之
道在于知人平天下者先致其知第十一章論安民
之道勿妨農時損上益下行政施惠第十二章論至
誠之功悠久不已朝乾夕惕推誠布公第十三章論
奉天治民本於至公臣竭其誠民心悅服第十四章
論五倫達道皆止于善無過不及合乎中庸第十五
章論易道首乾健行不息不驕不憂存理屏欲第十
六章論除暴用兵乃不得已武王七德秦楚反之第
[008-4b]
十七章論晉獻內亂五易其主晉文雖譎尙扶舊業
第十八章論晉悼入國六官得人後世失權三家分
晉第十九章論舜禹大聖好問拜言文王皇華使獲
五善第二十章論利用正德幅富安貧義利之辨必
遵大學第二十一章論君臣威儀本於禮意傲刻侈
佞民不畏愛第二十二章論晏嬰溥利申韓墟國欲
得正言先擇仁人第二十三章論川澤容物天地寛
大光武豁逹德宗猜忌第二十四章論好惡之正與
民同之中和而仁不拂其性第二十五章論禮爲儀
本儀爲禮末禮主于敬行之以和第二十六章論君
[008-5a]
子之道和而不同小人逢迎辨之宜早第二十七章
論春秋書法懲惡重名君子保名思義循實第二十
八章論黃鍾之數萬事根本聲律身度天地合德第
二十九章論禹謨三事培養惟和藏富于民乖戾不
生第三十章論洪範八政治國澤民五事三德以建
大中第三十一章論天爲剛德猶不干時剛柔得中
仁不犯順第三十二章論取民有制重斂必亡民足
君足保安國本第三十三章論仁取仁守卜世緜長
秦用凶德二世而絕第三十四章論天人相與無非
一誠人倫日用自成之極第三十五章論貧賤飢渴
[008-5b]
不可害心鑒小養大取義舍利第三十六章論名器
不假僭竊不生出信制禮威福無作第三十七章論
稼穡饑饉關民生死無逸重農知民之依第三十八
章論天下要塞據于形勢地利所在尢重人和第三
十九章論才智不同皆宜勤學小人不學亂所由生
第四十章論皇矣九德作事無悔正修治平子孫賴
之第四十一章論大舜諧孝朱均自棄彜倫心性盡
人合天第四十二章論用人行政敬天澤民勤則不
匱怠則失之第四十三章論官人用賢尢在察奸有
如石顯林甫安石第四十四章論德過于才可以大
[008-6a]
受有才者敎恃才者敗第四十五章論思不出位各
盡其職克去己私不驕不倍第四十六章論易道研
幾成天下務聖人至誠極之于深第四十七章論天
地萬物皆本至誠人欲不閒久道化成第四十八章
論民心所存卽爲天命畏天敬天畏民勤民第四十
九章論惟博故厚惟高故明悠久不息參贊化育第
五十章論顯仁藏用內外如一宅心寛仁愼獨宥密
第五十一章論德無小大但分體用並育並行不害
不悖第五十二章論憂民救民作民父母聰明誠信
恭己憲天以上五十二章皆九經四書之正道名言
[008-6b]
廿二史通鑑之治理大義諸子百家大學衍義等書
無所不包誠由
皇上文學淵博深于古文之法故氣盛理明所舉經
籍如萬斛泉源隨地涌出而物之大小畢浮以
殖淺薄雖博爲引證猶多舛漏未能發明
聖製於萬一謹錄成二冊恭呈
睿鑒曷勝惶悚戰慄之至
  浙江刻四庫書提要恭跋
欽惟我
皇上稽古右文
[008-7a]
恩敎稠㬪乾隆四十七年四庫全書吿成
特命如
內廷四閣所藏繕寫全冊建三閣於江浙兩省
諭士子願讀中祕書者就閣傳寫所以
嘉惠藝林
恩至渥敎至周也四庫卷袟繁多嗜古者未及徧覽
而提要一書實備載時地姓名及作書大旨承學之
士鈔錄尢勤毫楮叢集求者不給乾隆五十九年浙
江署布政使司謝啟昆署按察使司秦瀛都轉
鹽運使司阿林保等請於巡撫兼署鹽政吉慶
[008-7b]
恭發
文瀾閣藏本校刋以惠士人貢生沈靑鮑士恭等咸
願輸資鳩工集事以廣流傳六十年工竣學政
元本奉
命直
文淵閣事又籍隸揚州揚州大觀堂所建閣曰
文匯在鎭江金山者曰
文宗毎見江淮人士瞻閱二閣感
恩被敎忻幸難名兹復奉
命視學兩浙得仰瞻
[008-8a]
文瀾閣於杭州之西湖而是書適刋成士林傳播家
有一編由此得以津逮全書廣所未見
文治涵濡歡騰海宇豈有旣歟是以敬述東南學
人歡忭感激之忱識於簡末以仰頌
皇上敎化之恩於萬一云爾
  瀛舟書記序
予于嘉慶四年冬奉
命撫浙其時閩浙海盜則有安南大艇幚四總兵三
十餘艘鳳尾水澳蔡牽三幚各六七十艘箬橫小幚
浙盜二十餘艘予造巨艇大礟尙未成而五年六月
[008-8b]
神風助順乘風勒兵擊之安南巨盜五六千人及土
盜小船全蕩平于台州松門四總兵溺死者三磔死
者一奉
旨以總兵勅印擲還安南王阮光纘光纘言但令總
兵巡海不慮其入浙爲盜上表謝罪自後安南夷冦
不復入浙六年巨艇成鳳尾水澳箬横三幚以次擊
滅此三鎭大船大礟之力然蔡牽尙竄于閩浙閒也
七年冬蔡牽㬪被浙兵勦逼惟餘二十四船遁閩詐
降繼而得横洋大舶始往來於臺灣其始往臺也苐
爲避兵船之計繼而在臺劫得船米㑹合粤盜朱濆
[008-9a]
遂復人内海與兵船相抗以致温州胡總鎭在閩被
害繼且過臺上岸攻城矣十年夏余以喪去官其時
蔡牽尙在閩續出之黃葵幚己於十年春在玉環投
誠所餘者和尙秋等三五小釣船而己然蔡逆未能
殄除有負
國恩且恨且憂疚心靡巳十二年息影于雷塘墓廬
偶檢數年來辦兵事之書記稿本流連翻閱其閒調
度兵船奬飭鎭將製造船礟籌畫糧餉諸舊事一一
如在目前且其閒有可憂者可喜者可憤者可哭者
有與提督蒼公保李公長庚商籌者亦一一如在目
[008-9b]
前回憶當時毎發一圅出一令皆再三謀慮而爲之
有自起草者有幕友起草者有幕友起草而自爲改
訂者筆墨之蹟如蠅如繩以之覆瓿殊爲可惜困破
十數日工刪其繁存其要授寫書人錄爲六卷存之
家塾俾將來覽者知我苦心而巳弟仲嘉别有洋程
筆記二卷厯敘兵船盜船往來勦獲起滅之事亦頗
詳明可與此柤輔因附錄于後丁卯二月
  洋程筆記序
元前任浙江巡撫數年中蕩平夷寇等事有案牘冊
籍可稽弟亨因采之爲洋程筆記二卷元奉諱家居
[008-10a]
時有李忠毅公之事蔡逆愈猖獗攻臺灣立僞號稱
王元復任浙撫時張阿治投誠後蔡逆乃族滅亨復
有後記一卷敬讀
皇上御製詩集中庚午春勝聯句詩注云浙洋土盜
鳯尾水澳箬黃各幚在蔡牽之前最爲猖獗撫臣阮
元派令總兵岳璽等督兵四處搜捕探知箬黃幚匪
在太平縣屬之狗洞門等處遊奕肆劫因飭舟師出
其不意于夜半迅駛抵彼直前攻擊鎗礟齊施轟斃
無數獲牽盗船十二隻生擒盜首江文五等一百七
十餘名箬黃幚自此勦滅始洋匪之滋擾浙省者安
[008-10b]
南夷艇爲尢甚夷艇本巡夷洋乃私入浙境之松門
勾結水澳鳳尾各幚屯聚伺劫阮元駐師守捕先散
布間諜令其互相猜忌水澳一幚旋卽駛退因籌兵
進剿適颶風驟起賊船百數十號俱簸蕩擊撞覆溺
無算官兵乘勢奮擊賊棄船登山悉就擒戮餘匪漂
出外洋經阮元飛檄各鎭向遼遠島嶼遍行捜捕盡
滅艇匪及鳳尾二幚由是安南夷不復爲患而土盜
亦日漸零星矣海洋積年首逆稔惡稽誅惟蔡牽爲
最朱濆次之朱逆由粤竄閩尙剩匪船四十餘隻經
許松年等追入粤界在南澳長山尾洋面督兵奮擊
[008-11a]
守備黃志輝坐船撞翻大賊船一隻並焚燬牽獲多
船殺賊無算餘船潰竄廣澳外洋探確該逆已于此
次被礟轟傷旋卽斃命蔡逆窮蹙日久剰船十餘隻
潛逃浙江之魚山外洋王得祿邱良功約會閩浙師
船躡蹤追及閩幚擊散各匪浙師專注逆船極力追
剿直抵温州黑水外洋兩省舟師合圍火攻燒壞逆
船 邊尾樓王得祿用坐船乘勢衝去斷其後舵逆
船遂沈該逆同伊妻被浪捲没夥衆盡散淹斃二逆
罪惡貫盈先後殄除人心大快閩浙兩省自朱渥張
阿治投誠後全境俱已肅淸而粤省尙剩烏石二一
[008-11b]
幚方郭學顯投首時該匪亦有乞降之請經百齡奏
聞奉旨查明伊等果出自至誠卽照郭學顯之例辦
理奈該匪自外生成意存攜貳竟以乞降爲緩兵之
計仍敢連艨伺擾圖劫村莊百齡知其怙惡狡詭飭
令舟師探剿躡至儋州洋面該匪船三十餘隻正欲
駕逃兵船驟集奮力圍攻將該匪及家口全行擒縛
并擒首夥烏石大烏石三鄭耀章楊片客等百數十
名餘匪殱滅無遺自此鯨鯢翦盡海不揚波陬澨騰
歡共樂承平之宇矣元并敬錄冠于兩記之首戊
寅六月
[008-12a]
  淮海英靈集序
吾鄕在江淮之閒東至于海漢唐以來名臣學士槪
可考矣我
國家恩敎流被百餘年名公卿爲
國樹績其餘事每託之歌詠節臣孝子名儒才士畸
人列女輩出其閒雖不皆藉詩以傳而鍾毓淳秀發
于篇章者實不可泯元幼時卽思輯錄諸家以成一
集而力未逮入都後勤于侍直亦未暇及此乾隆六
十年自山左學政奉
命移任浙江桑梓非遙徵訪較易遂乃博求遺籍徧
[008-12b]
于十二邑陳編蠧稾列滿凡閣校試之暇刪繁紀要
效遺山中州十集之體錄爲甲乙丙丁戊五集又以
壬集收閨秀癸集收方外虛己庚辛三集以待補錄
日淮海英靈者宋高郵秦少游嘗名其集曰淮海唐
殷蟠選唐詩亦曰河嶽英靈集矣書成雕板用廣流
傳余之錄此集非敢取鄕先生之詩衡以格律而選
定之也亦非藉己故詩人爲延譽計也廣陵耆舊零
落百餘年矣康熙雍正及乾隆初年已刋專集漸就
散失近年詩人刻集者鮮其高情孤調卓然成家者
固多卽殘篇斷句僅畱于敝簏中者亦指不勝數亟
[008-13a]
求之猶懼其遺佚而不彰遲之又久不更替乎且事
之散者難聚聚者易傳後之君子懷耆舊之逸轍采
淮海之淳風文獻略備庶有取焉
  廣陵詩事序
余輯淮海英靈集旣成得以讀廣陵耆舊之詩且得
知廣陵耆舊之事隨筆疏記動成卷帙博覽别集所
獲日多遂名之曰廣陵詩事其閒有因詩以見事者
有因事以記詩者有事不涉詩而連類及之者大指
以吾郡百餘年來名卿賢士嘉言懿行綜而著之庶
幾文獻可徵不致霝落殆盡且余生于諸耆舊百餘
[008-13b]
年後亦藉此收羅殘缺以盡後學之責也退食餘閒
檢付弟亨子常生鈔錄成書將以付刻至于爵里族
姓或有舛誤遺聞佚事再當補述尙望同志君子訂
而續之
  小滄浪筆談序
余居山左二年登泰山觀渤海主祭闕里又得佳士
百餘人錄金石千餘本朋輩觴詠亦頗盡湖山之勝
乾隆六十年冬移任浙江回念此二年中所厯之境
或過而輒忘就其尙能記憶者香初茶半與客共談
且隨筆疏記之何君夢華陳君曼生皆曾遊厯下者
[008-14a]
又爲余附錄詩文于後題曰小滄浪筆談小滄浪者
居泲南時習遊大明湖小滄浪亭卷首數則皆記小
滄浪事遂爲風舟之濫觴耳
皇淸碑版錄序
元數年來仿朱子宋名臣言行錄李幼武續錄及杜
大珪名臣碑傳琬玉錄之例閱文集數十百家及碑
誌搨本爲
皇淸碑&KR2136錄數十卷歸里後復屬丹徒王柳邨
輯之又幾十卷兹不過隨時鈔錄之書是非去取次
序先後皆無義例也
[008-14b]
  江蘇詩徵序
嘉慶元年余在浙督學選輯
國朝浙人之詩曰兩浙輶軒錄刻之又選輯
國朝揚州府及南通州之詩曰淮海英靈集刻之復
欲輯江蘇各府州之詩勞勞政事未能也歲丙寅丁
卯間伏處鄕里見翠屏洲王君柳邨儲積
國朝人詩集甚多而江蘇尢備柳邨欲有所輯名之
曰江蘇詩徵余乃歲資以𥿄筆鈔胥柳邨遂益肆力
徵考於各家小傳詩話尢多采擇嘗下榻擁書於焦
山佛閣中月色江聲與千百詩人精魄相盪 鐵冶
[008-15a]
亭制府聞而異之因題其閣曰詩徵閣柳邨選詩謹
守歸愚別裁家法雖各適諸家之才與派而大旨衷
於雅正忠節孝義布衣逸士詩集未行於世者所錄
尢多可謂攄懷舊之蓄念發潛德之幽光者矣丙子
歲輯成五千四百三十餘家勒爲一百八十三卷屬
余訂之余方馳驅豫楚心力不足目力亦昬不能如
在浙時從事於此束其稾入粤同里江君鄭堂
君楚生淩君曉樓皆在粤館爰屬三君子刪訂
校正之梓人告成裒然巨集庶幾自酬夙願而柳邨
亦不虛致此力矣
[008-15b]
  嘉慶四年己未科會試錄後序
欽惟我
皇上文啟重光學承道統體仁孝以繼德本忠信以
臨民海內之士莫不身被
至敎中心誠服況懷牒入京師親見
備禮敷政者哉本年己未會試
朱珪爲正考官劉權之阮元文寕副之
伏念江淮下士學識庸愚由
內廷翰林洊陟卿貳受
恩逾格感激之忱與悚媿之念交摯焉兹承
[008-16a]
任使襄校禮闈矢竭顓蒙虛公將事伏思校數千
人之文藝必當求士之正者以收
國家得人之效欲求正士惟以正求之而已唐裴行
儉日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器識之遠大不易見觀其
文略可見之文之淺薄庸俗不能發聖賢之意旨者
其學行未必能自立若夫㴱於學行者萃其精而遺
其粗舉其全而棄其偏簡牘之閒或多流露矣故
愚以爲得文者未必皆得士而求士者惟在乎求有
學之文且
皇上之所以得士者多其數以擢拔之寛其途以登
[008-16b]
崇之育之以成其材敎之以端其術積數十年後供
皇上內外任使者必有今日之士然則士之砥礪濯
磨期無負乎
皇上敎育之恩者當何如也文王有聲之詩曰自西
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然則多士之心服
聖人願趣左右者實
聖人之仁孝忠信有以篤啟之也
  兩浙輶軒錄序
余督學浙江時輯淮海英靈集成葢江淮間一郡之
詩采錄尙易欲輯江蘇一省之詩則力有未能繼思
[008-17a]
余督學于浙乘輶軒采風非力之所不能爲也爰訪
遺編求總集徧于十一郡自
國初至今得三千餘家甄而序之名曰兩浙輶軒錄
嘉慶三年書成存之學官未及栞板六年巡撫浙江
仁和朱朗亝錢塘陳曼生請出其稾願共栞之乃卑
之重加編定序而行之別爲條例以志其詳此雖余
少年好事之所爲然力有可爲者則爲之耳未計其
他也獨念吾鄕自
國初至今詩人輩出他時或有好事者乘使者車至
大江南北輯而錄之乎是有望焉
[008-17b]
  兩浙輶軒錄補遺序
予督學時所輯兩浙輶軒錄旣梓行矣其間應錄而
未錄者頗有之惟以爲畺吏之政不復能從事于此
楊孝廉秉初等各以所輯補者將栞板行之就正于
予予繙閱之誠能補前錄之所闕佚鉅卿名士本不
以入錄爲重而錄詩者不可遺之至如一介之士或
恃聲律以自表見與其刪之毋寕存之故元于此補
錄者不泰一人也
  試浙江優行生員策問
問取士之道宜先行誼而後文蓺顧文則易知行難
[008-18a]
驟考當若何觀察以得其實歟以四書義取士垂數
百年明初勦襲成書爲五經大全錮蔽士人耳目至

朝以經術敎士當若何提倡以矯空疎雜濫之弊歟
得人之法在於命題務隱僻則困英士偏一體則棄
衆才當若何平正體要使人各能盡其所長歟鄕試
則二三兩場功半頭場歲科則防弊之力半于閱卷
當若何勤敏以督房考而肅關防歟士之治經史者
或短于文詞工文詞者或疎于經史專學蓺者或鈍
于時務習時務者或荒于學蓺當若何棄其短以得
[008-18b]
長敎其徧以求全歟江浙爲人才淵藪被
國家太平之治百餘年矣化顓蒙以學業榮草茅以
科名諸生他日苟有膺取士之任者宜若何虛懷誠
求勿遺佳士以酬
聖人敎養之恩于萬一也其悉對母隱
  已未㑹試策問
問孔子假年學易雅言詩書執禮易有三而周易獨
傳漢晉唐宋說能擇其精而析其弊歟乾坤象龍馬
用九六然則象數可偏廢歟詩言志聲依永律和聲
有詩而後有韻律歟或詩韻必取同部閒有分合然
[008-19a]
歟同部假借轉注能言其例歟詩中訓詁見於爾雅
者幾何未見者幾何尙書見於史記漢書者孰爲古
文孰爲今文孔蔡傳解句讀可别白參解否堯典中
星至周而差恒星東行確可據歟三江舍經文則支
條歧出淮泗何以通菏敷淺原三亳確在何地儀禮
宫室制度若誤則儀節皆舛試舉正之鄭注後孰精
其業試指數之周禮小司徒田賦與司馬法異而同
歟鄭注讀爲讀若之例與許愼同否禮記月令節物
可與夏小正呂覽諸書參考歟經注正義訛脫可校
𥙷歟我
[008-19b]
國家經學昌明其各舉所知以對
問正史二十有四應補撰注釋音義者何書表志與
紀傳竝重孰詳孰闕歟儒林文苑道學應分應合歟
史通所論得失參半歟編年與紀傳分體資治通鑑
前何所本後何所續歟二劉范祖禹胡三省輩有功
司馬者何在紀事本末體何所倣袁樞以後誰爲繼
作通鑑綱目何所裁别夫經述修治之原史載治亂
之蹟疎於史鑑雖經學文章何以致用耶我
朝史法遠邁前代舊唐書舊五代史備列于正史
御批通鑑輯覽及評鑑闡要
[008-20a]
欽定明史及通鑑綱目三編于宋明閏位幷存年號
以示大公遜國復辟議禮三大案皆有定論直紹春
秋以垂敎萬世諸生能講貫條舉徵體用之學歟
問察吏所以安民也民生艱易賴乎守令守令廉貪
視乎大吏虞廷三載考績周官六計弊治此允釐之
要也漢刺史以六條察二千石唐考功有四善二十
七最宋置考官院考中外官當若何循名責實乃有
裨於官箴民命歟兒寛當課殿民爭輸租張綱卒於
郡冦亦喪服究何實以臻此廣漢孫寶同尙嚴威張
霸張堪皆崇德化寛猛何以相濟歟楊震遺子孫以
[008-20b]
疏食陸贄受刺史之新茶廉吏所爲可指數歟袁安
爲河南尹名重朝廷范純仁識吳仁澤起於簿領儲
材采望可期大法小廉歟韋皋侈橫亦務葢藏德秀
賑饑親行邨谷民生安危不基於此歟明孝宗朝六
卿得人則賢能輩出正内以飭外察吏有漸更有本
歟我
皇上躬先仁孝舉錯大公董正官方肅淸綱紀賢士
乘時敬應其各言爾志
問弭盜之法寄於軍政周禮司馬掌兵而追胥竭作
屬之司徒掌戮禁暴隸于秋官然則兵法與敎刑通
[008-21a]
歟漢制南北軍而郡守卽爲將唐制彍騎而裴李奏
厥功宋則河北河東有神銳忠勇陜西有保毅強人
荆湖有義軍復有川陜土丁涪州義軍䕫州壯丁然
則團練精銳隨地皆可弭盜歟韓琦籍陜西義勇程
琳以廂兵補募兵司馬光言鄕弓手不宜刺充正軍
利弊可晰舉歟王安石減兵節財變行保甲何以有
流弊歟蘇軾疏河北弓箭社事宜其說可採歟用兵
弭盜在乎將略若明項忠之擒滿俊彭澤之平河南
四川韓雍王守仁之破斷藤峽其謀勇可述歟剿撫
兼行必先勦而後撫若原傑撫荆襄流民四十餘萬
[008-21b]
王守仁撫降田州蠻其方略可法歟我
皇上廟謨勝算
簡命經略勦辨川陜餘匪俾戮其渠首赦其脅從
德威並用計日蕩平多士盍考古而抒所見焉
  海運考䟦
以海運易河運不特數百年舊章不可驟改且數萬
丁伍水手失業無賴亦爲可慮然近年河運屢屢梗
塞且天庾無多儲萬一南船不逹則嗌而不食可爲
寒心者也嘉慶八年十一月欽奉
上諭爲預籌海運一事卽與僚屬盡心集議外訪之
[008-22a]
於人内稽之於古知數百年來民生國計籌之未嘗
無人徒以目前牽率之時萬不敢以待供之度支取
嘗試於一旦故入告之章曾有海運非必不可行之
事然非萬不得己而後行之之語葢不敢決然行之
亦不敢決然不行之也後得
皇上福庇河流順軌其議亦寢然九年十月洪澤湖
水低弱力不足以刷黃以致河口淤沙七省糧船全
不能渡因開祥符五瑞閘放黃水之上流入湖減黃
助淸于是淸黃始平復開小引河數里飛輓各船始
能渡河當引河水未通時七省齊奏備駁運之法然
[008-22b]
以七省數百萬之糧用小船以萬計方可達淮民情
必致擾動浙省尤少船須向外江爭先封僱費尢鉅
勢難全漕皆歸駁運不得己乃暗籌海運一法十一
月招致鎭海縣由北來南之船約得一百餘艘此種
船聞松江上海尙有二百餘艘約可得四百艘毎艘
可載米一千五百餘石畧用兵船護出乍浦卽放大
洋其裝卸之程腳價之費俱與之議立章程以待不
虞交卸如速一年可以往返三次較河運省費三之
二後以河道復通遂不復用然未雨之綢繆聖人不
廢且近年民困于丁丁困于河東南之力竭矣運費
[008-23a]
增則民力困運費減則民力紓因重理舊說凡攷之
于古與參之于今者纎悉著之于簡都爲海運考一
册昔明邱濬大學衍義補曰國家都燕葢極北之地
而財賦之入皆自東南而來會通一河譬則人身之
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大患迂儒過爲遠慮請
于無事之日㝷元人海運之故道云云則元猶此志
也夫以
聖人御世山川效靈亦不必㝷蹈故轍以爲千慮一
得之效而以臣子過計之心夫亦何所不至故不忍
棄去綜而述之或用此法分江浙全漕十分之幾試
[008-23b]
而行之可乎嘉慶十年春
  海塘擥要序
浙江海塘爲杭嘉湖蘇松常六郡民田廬舍所關國
計至重晉唐以後南江道塞南宋嘉定以前潮由中
亹出入南北兩岸俱無所害自嘉定十二年潮失故
道水力直趨於北海寕州南四十餘里淪入海水而
禪機河莊兩山間中小亹旋刷旋淤不能不藉塔山
石壩以殺其北衝之勢且使大潮不得闌入以爲汕
刷之資斯萬世不易之良法也乾隆二十七年
翠華南幸軫惜民瘼親臨閱視見其横截海中直偪
[008-24a]
大溜因斷自
宸聰添設坦水竹簍木櫃隨時鑲築遂爲東南永奠
之基夫海猶河也治海而不安其性猶弗治也恭讀
聖製閱海塘記視塔山誌事諸碑文知東南六郡數
十年安恬之福非
大聖人不能總其樞要者可耕鑿而罔知
帝力乎元自庚申撫浙捍禦多年今
聖天子厪念要工月披圖奏繼
先志也元嘗虞治河有書而治海無書治河如潘靳
諸書雖用力不必盡同皆能發明水理確然措諸施
[008-24b]
行而治海自翟均廉海塘錄一書之外新志缺而未
僃是亦未窺今
廟謨之所在矣爰于嘉慶六七年間屬門生陳編修
壽祺纂成全志三十卷繼因奉諱去官未及梓行東
防同知合州楊君莅任後究心斯事請其稿于元而
加以刪葺别爲海塘擥要一書以續長白琅公所輯
新志歲戊辰元復來撫浙又期年而此書刋適成來
請序其書以修築工程爲要而考古次之浙之官士
可仰識
聖澤之高深且知坍漲之形勢工用之準則矣
[008-25a]
  嘉靖搢紳冊䟦
余家藏嘉靖搢紳數冊得自闕里孔氏其京職一册
題曰搢紳至外省一册則但題曰仕宦備覽若河間
紀氏所藏順治十八年搢紳則無分京外皆曰搢紳
矣册中于都察衙門旣列各省總督撫按而各外省
又重列之已駸駸乎不列于京職矣故册首葉題曰
新刋隨省總督撫按總鎭搢紳曰新刋隨省者明乎
舊之不隨省也其外省總督則陜西三邊四川一員
江南江西一員福建一員浙江一員湖廣一員兩廣
一員雲貴一員漕運一員河道一員共八員巡撫則
[008-25b]
提督操江兼巡撫安慶徽寕池太五府廣德州兼轄
光州固始黃梅廣濟湖口德化地方一員順天河間
永平三府宣府一鎭密雲等關一員直隷保定直順
廣泰地方紫荆等關一員山東一員山西太原等處
雁門等關一員河南兼河道一員陜西一員延綏一
員寕夏一員甘肅一員總理糧儲巡撫江寕等處地
方一員浙江一員江西一員南贛汀韶惠潮郴桂等
處一員福建一員湖廣一員撫治鄖陽等處一員偏
沅等處一員四川一員廣東兼鹽法一員廣西兼鹽
法一員雲南兼建昌畢節東川等處一員貴州兼督
[008-26a]
理湖北川東等處一員鳯陽等處兼理海防一員共
二十四員總督皆兼兵部尙書或兼右都御史或兼
左右副都御史銜巡撫或兼兵部左右侍郞或兼右
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銜其江南省督撫按之後則
列江南等處左布政一員右布政司兼錢法一員按
察使一員提督江安徽寕池太廬鳳八府滁和廣三
州上江學政按察僉事一員提督淮揚蘇松常鎭六
府徐州等處學政按察僉事一員外省提鎭亦列京
職在鑾儀衛衙門中或兼左右都督或兼都督僉事
銜外省亦各隨省列之凡此皆足以資考證也
[008-26b]
  揚州府志事志氏族表圖說三門記
自古史傳人事與地理相爲經緯者也人事月改日
易而終古不易者地理也同一郡縣山川在漢某年
爲治爲亂在唐某年爲失爲得賢良之拊循忠烈之
嬰守災害利弊前史具在修郡志者是宜專立一門
以備考覽揚州太守伊公秉綬以修圖經之事訪于
余余爲立事志一門凡經史書籍中有關揚州府事
者編年載之始于左傳吳城䢴溝通江淮迄于順治
十六年賈質死瓜洲之難纂修諸君依余言撰之成
六卷三千年事粲然畢著矣太守以憂去官此六卷
[008-27a]
稿與各門稿本皆存余家余除服入都巡鹽御史阿
克當阿續修府志延余門生姚文田等撰之余以
此門授文田曰勿可改也故此門至今刊成獨詳備
特名事志曰事畧耳又立氏族表一門氏族表者仿
唐書宰相世系表爲之者也一縣之中必有大家舊
族新貴儒門以此爲主而收其族凡內官翰詹科道
以上外官道府鎭恊以上由科甲出身者皆以其姓
氏立表首敘先世遷徙之由表中詳載各房名字自
生員以上皆附見于表卽如江都甘泉儀徵之耿氏
唐氏楊氏常氏鄭氏秦氏許氏阮氏興化李氏高郵
[008-27b]
王氏寶應劉氏喬氏泰州宫氏等族各以宰相九卿
勳爵督撫等官家自爲譜余皆借而次第輯成表稿
惜余入都後當事者有所礙而未之纂也又立圖說
一門圖說者以一邑分四鄕以四鄕分都圖毎一地
保所管之地繪爲一圖周回徑直不過二三里耳圖
内爲說曰東西南北至某處有某山與何處相連有
某水某路自某處來自某處去所管之地有某村某
橋某廟某墓聚十數地保之圖卽成一鄕聚四鄕卽
成一邑一邑之圖說須以數十𥿄計而城池廨宇街
巷更在此外此所以爲圖經也惜在官不能集事圖
[008-28a]
說一門遂止矣余在雷塘嘗畫雷塘一地保之圖刻
爲木板印百紙呈太守屬其頒之縣爲式使各保具
此圖遲之又久卒無圖者余路經堡城呼其地保詢
之曰若具所管地圖乎若見所頒圖式乎地保曰未
之見也縣吏匿其圖曰各保如欲圖式者輸我錢若
干故至今未具圖也余瞿然而止不敢再言嗟乎幸
地保之未具圖也使再促之未有不轉斂錢于村民
者弊之難防如此雷塘一圖余載之雷塘墓記篇後
可覽而知其槪也
  吳烈婦呑金紀事卷䟦
[008-28b]
西湖葛嶺之下舊有呑金祠祠後有墓墓爲吳烈婦
所葬烈婦姓戴初與錢塘學生吳錫居比鄰戴父死
哭之至失明人呼爲孝女因聘焉旣歸後數年而錫
疾戴侍湯藥知不治請先死錫曰吾未死而汝死是
以死促我也戴泣而止將屬纊呼弟鑰曰汝嫂將必
死我死屬家人伺之及死戴以首觸棺碎首血被面
家人環伺之絞以巾刺以裙刀凡求死者七最後呑
金不得死乃密壞玻璃瓶呑其廉腸斷嘔碧血數升
死里人祠之事載毛西河檢討所爲墓誌視其家所
藏傳記加詳呑金者志烈婦之志也烈婦之死或以
[008-29a]
玻璃不成辭故以呑金志之乎祠旣毁墓將不可識
別其後裔因梁山舟學士爲之表乃復建坊於其地
余前任浙撫時曾訪其墓入祠揖其栗主焉嘉慶十
四年春暮吳氏後人以此卷請題傳曰有其舉之莫
敢廢也矧烈婦之志有不可得而泯者乎是亦守斯
土者之宜急與也爰具書以歸之
  吉蘭泰鹽池客難
予之奏改吉蘭泰鹽爲任商自運自售不定鹽額而
止水運於皇甫川增河東鹽課八萬餘引也客有難
者日曷爲稅榷乎余日稅若不定額耶則與余所改
[008-29b]
不定引額無異定額耶誰其補所虧也且新設各官
皆鹽官而改爲稅則當改鑄監督印改名不改實可
勿更張矣客曰近年吉鹽爲內地商民之累曷絕之
而以此鹽課歸地丁也余曰吉鹽累商及民者賠課
洒派也今已請弛之曷累焉昔河東鹽課歸地丁爲
課數始自
國初故可也今吉鹽之課始增於嘉慶十一年若歸
地丁是加賦始吾
君曷可也客曰有議以鹽池
賜還藩王示不屑有之者似得體也余曰阿拉善部
[008-30a]
在河套西卽古賀蘭山康熙初多羅禮無所歸
聖祖仁皇帝賜以此土孳遊牧者百餘年矣吉蘭泰
乃其部之鹽池阿拉善王瑪哈巴拉任回民馬君選
等販鹽侵潞淮
皇上執回民罪之宜也瑪哈巴拉懼而獻其地
皇上收之使商運之亦宜也今曷與之且若與之亦
當曰再
賞之不當曰還之客曰吉鹽不至晉二年矣民未聞
淡食有議封禁之勿水運之者是也曷使內運焉余
曰吉鹽性重味佳豔物能久利醬菹苟不貴民甚利
[008-30b]
之若内運可以平潞鹽土鹽鄂爾多斯鹽之價藩民
及塞外貧民賴爲生計者數萬人曷絕之客曰旣不
可絕而今以皇甫川爲止是絕其半矣余曰藩民不
可使之太富亦不可使之太貧太貧則不安大富亦
不安今半絕之所以權衡使適中也且皇甫川一大
使耳能全絕私船乎皇甫川距河東引地六百里一
二年後河東私鹽必侵而北皇甫川私鹽必侵而南
兩侵則兩爲平準焉民食裕而市價賤矣譬如南北
二家之田中隔閒地六畝歲旣久南者必稼而北北
者必稼而南兩私則不爭爭則官治之并閒田失之
[008-31a]
矣客曰河東商曷肯增引也余曰吉鹽二年不至晉
河東之行無引之鹽必多特無實據耳然不敢久久
則懼或發之余之許其增引知其實有可增也余之
請止吉鹽於皇甫川蓋陰制藩部太富之計非爲河
東增引計也客曰河東道但請禁水運商人以增引
兼請何也余曰此道官與商同氣也水運當禁自禁
之不在增引不增引商引當增則增之不在水運不
水運若終固挾而求焉余將劾而請逮治之矣商知
余之不可要乃終請增引而不復敢言禁水運也客
日唯唯時壬申五月二十九日
[008-31b]
  致杭嘉湖道李坦書
浙江之性非折不行乾隆中年杭城以東海寕城以
東皆有護沙而中間老鹽倉一段數十里獨受頂衝
則以南岸有牛舌尖沙之故惟其有此尖沙吐尖向
北故江水之下也過尖衝北岸則折而向南潮水之
上也過尖衝北岸亦折而向南兩頭向南故護沙生
而受衝險工僅中間一段耳乾隆五十年間有不諳
塘工水性者以牛舌尖沙爲可惡若截而直之則中
段亦望護沙之漲于是截牛舌開引河導水刷沙一
空孰知不但中段不生護沙并兩頭護沙全失杭城
[008-32a]
烏龍廟外全受頂衝潮撲民居之簷塘外桑田盡爲
滄海海寕鎭海墖以下亦皆一片大海矣余保障危
險調劑水性者數年至嘉慶十一年以後兩頭漲沙
復生則以南岸漸復尖沙之故元方以爲深幸但恐
將來復有惡尖沙不直者故以奉告耳庚午秋日
  嘉興嘉禾圖䟦
嘉興馮鷺庭前輩以嘉禾圖卷來屬題句元案嘉興
本嘉禾郡以地産嘉禾得名顧所謂嘉禾今老農未
之見也嘉慶九年甲子五月江浙大雨水汎濫沈浸
浙西三郡皆被災禾之己種者爛于水民厄且懼六
[008-32b]
月水退民補栽苗者十之九秋甚燠晴雨相閒禾大
熟有一莖三四穗至九穗者老農詫以爲男士之知
古者曰此卽吾郡所謂嘉禾也相慶以爲
帝之德所感召焉方水之橫行也魚遊于民竈舟越
阡陌帆而行余具狀馳驛入告
帝憫甚命發倉榖數十萬賤其値糶于民或以粥或
以錢米賑貧者三十餘萬口蠲緩地丁漕米數十萬
石勿徵于民邑之富者各出錢榖䘏其邨民少安而
游食之徒復乘災鳩眾横于鄕里余飭文武官擒其
渠散其黨民乃益安迨九月禾大熟有一莖九穗者
[008-33a]

帝之德足以召祥和故其轉也爲甚速若大吏者方
省愆之不暇敢貪天和爲己力乎且田之終不能補
種幷禾而無之者尙比比也寒冬雨雪就食粥者尙
萬人也余披圖感悚知此爲
天之恩
帝之德而已今
皇帝尙德政不言嘉祥未敢以此聞于
朝亦未敢爲詩歌以侈之謹識其事於卷末云爾
  硤川煮賑圖後跋
[008-33b]
救荒無善策惟因時地制宜而己余撫浙無德屢致
災嘉慶九年夏浙西大水己行平糶賑濟借籽種諸
政矣十年春蠶麥又失收民益困乃遵
欽定工賑紀事粥賑之法奏設粥厰於十五州縣凡
三十四厰大率相距二三十里卽分設一厰焉始也
議者紛起以爲粥必有石灰非救民乃害民又以爲
婦孺必相踐而死又以爲人多必致疫又以爲司事
者必侵蝕民無實惠余曰此數弊皆所素有但在人
爲之耳于是毎厰皆延誠實紳士委以錢榖煮賑之
事官吏不涉手惟鉤算彈壓而己硤石惠力寺厰其
[008-34a]
一也海寕馬君鈺以部郞居郷平日好行其德委以
厰務力任不疑余又薦原任臨海縣令尹無錫華君
瑞潢助之其散籌分男女兩厰佛寺大蘆篷無雨淋
日炙之苦貧民盪舟而來道路出入次苐皆以木栅
梆礟爲號令紀律日賑數萬人無擁塞之虞有疾者
給以藥老病癈疾者別有厰婦女有厠篷終數十日
無一人死于厰者粥濃厚皆遵余令以立箸不倒裹
巾不滲爲度馬君及分司者與飢民同食之無一盎
饐餲者除領官銀之外凡可以格外便民者馬君皆
力爲之以故硤石之賑尢盡善夫水旱之事不能必
[008-34b]

國家休養之恩百數十年矣昔之八口食十畞者今
數十口食之矣今之六分災敵昔之十分災也倘不
以此次煮賑爲謬數十年後若有荒歉或可倣而行
之或曰分厰賑粥不如分鄕散米余曰分鄕散米固
善但一二縣之地有良有司善紳士爲之乃可若數
十州縣必有流弊且賑粥專爲下下貧民供朝夕也
若錢與米則中中中下人皆走索之反使下下之民
短其賑期矣總之賑災無善策惟相時地之宜實惠
及民而己馬君繪此圖屬華君示予幷請題後是仁
[008-35a]
者之用心也曷再以原奏及煮粥散籌各章程附錄
于後俾後之人益有所考焉
  重修廣東省通志序
元涖兩廣閱廣西通志乃嘉慶初謝中丞啟昆所修
喜其載錄詳明體例雅飭及閱廣東通志則猶是雍
正八年郝中丞玉麟所修書僅六十四卷
四庫書提要稱其一年竣事體例牴牾未悉訂正且
迄今九十餘年未經續纂若再遲則文獻愈替是不
可不亟修纂矣爰奏請開局纂修之大略以廣西通
志體例爲本而有所增損凡總纂分纂採訪校錄莫
[008-35b]
不肩任得人富於學而肯勤其力三年有成奏進
御覽志三百三十四卷爲典一曰
訓典爲表四曰郡縣沿革曰職官曰選舉曰封建爲
略十曰輿地曰山川曰關隘曰海防曰建置曰經政
曰前事曰藝文曰金石曰古蹟爲錄二曰宧績曰謫
宧爲列傳八曰人物曰列女曰耆壽曰方技曰宧者
曰流寓曰釋老曰嶺蠻爲雜錄一共二十六門古人
不曰志而曰圖經故圖最重宋王中行等廣州圖經
不可見矣今則一縣一州爲一圖沿海洋汎又爲長
圖按册讀之粲然畢著矣廣東通志舊有康熙十二
[008-36a]
年劉中丞秉權所修之三十卷明萬歴二十九年郭
棐所纂之七十二卷嘉靖三十六年黃佐所撰之七
十卷嘉靖十四年戴璟所撰之初稿四十卷各書多
就殘佚惟黃志爲泰泉弟子所分撰者體裁淵雅厪
有存本今求得之僃加採錄元家藏秘籍如宋王象
之輿地紀勝等書亦多採錄是以今志閱書頗博考
古較舊加詳而選舉人物前事藝文金石各門亦皆
詳覈至於
國初收粤平削尙藩諸鉅事則已載在
國史此志不得記之與廣西志同例也書成刋挍爰
[008-36b]
敘其後道光二年閏三月
  恭進十三經注䟽挍勘記摺子
欽惟
皇上聖德天縱
典學日新爲政本乎六經敎士先夫儒術此我


聖相承之極軌也㓜被
治化肄業諸經校理注䟽綜核經義於諸本之異同
見相沿之舛誤每多訂正尙未成書乾隆五十六年
[008-37a]

敕分校太學石經曾以唐石經及各宋板悉心校勘
比之幼時所校又加詳僃自後出任外省復聚漢唐
宋石刻曁各宋元板本選長於校經之士詳加校勘
自唐以後單䟽分合之不同明閩附音之有別皆使
異同畢錄得失兼明成十三經注䟽校勘記二百十
七卷附孟子音義校勘記一卷釋文校勘記二十五
卷昔唐國子博士陸德明慮舊籍散失撰經典釋文
一書凡漢晉以來各本之異同師承之源委莫不兼
收並載凡唐以前諸經舊本賴以不墜撰是書竊
[008-37b]
仿其意連年校改方畢敬裝十部進呈
御覽自維末學莫贊
高深妄凟
聖聰不勝戰慄悚惶之至謹
 奏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
[008-38a]
[008-1a]
揅經室續集卷八 文選樓詩存第十五
 丁亥 男福注
  宜園
梅花如屋竹如門管領春光是此園石徑不須倚笻
杖共來扶我有雙孫
  正月廿日雪晴煮茶于竹林中題竹林茶隱卷
滇南才過立春節已覺春光齊漏洩忽然一夜北風
來捲落漫天玉花雪我不見雪已八年頗似故人成
久別今日東園雪滿林翠柏靑杉枝欲折况是梅花
四十株冷玉寒香同沍結年年茶隱竟成例快雪時
[008-1b]
晴日光熱竹林春氣透浮筠洗出檀欒綠尤㓗玉川
老婢來煮茶梅瓣雪泉試同啜借閒一日得披圖靜
坐幽篁自怡悅
 命和原韻 男福
 春雷早已催時節&KR1980嶺雲蒸復雨洩雨餘天氣轉
 春寒忽將夜雨飛成雪此景敎人憶故鄉若憶嶺
 南又殊別東園梅老花正繁花放隨枝勢盤折雪
花梅花成萬枝一片香光氣團結竹林又遇煮茶
時拾取松枝竈初熱一雙白鶴不避烟也識茶香
最淸潔我家茶隱自年年兩弟今年未隨啜 親
[008-2a]
 顔喜付與諸孫黃果如飴共甘悅黄果形如粤中/之橙香色味亦
相/似
  倚松書屋春祭齋居
屋前梅樹老於我窗後支牀皆古松晩階仍煮六安
茗早飯特剪東園菘西山朝來有爽氣太華省西南/大山名
太/華夜碧聞淸鐘衰翁終不悟道妙惟將戒愼持温恭
  仙館花臺欲栽牡丹價貴遂栽蜀葵
十戸中人賦換花此情曾動樂天嗟何如多買葵花
種終歲傾心向日華滇中蜀葵自正/月開至臘月
  月來政簡頗耽滇園之樂詩以自警
[008-2b]
舊遊無此好樓臺頗識前人費度裁一百餘年人遞
去八千里路我能來風亭月榭參差見仙館神祠次
第開止水恰容魚活潑閒階儘彀鶴毰毸騁懷端在
春三月涉趣何妨曰幾回笻杖試攜鏗翠石菜鋤親
把劃蒼苔鶯流燕蟄誰先到棠芾桃夭合共栽山磴
看山收畫本竹林隱竹伴茶杯抱書孫至還敎拜擘
𥿄詩成不用催適意如斯籌遠否此翁未是鎭邊才
  摘蔬
摘我園中蔬古人詩可味譬如齩菜根其香滌腸胃
我園春菜多綠畦隔花卉毎看家僮鋤亦課園丁漑
[008-3a]
折腰手親摘傾筐盈且墍呼兒共晩餐使識蔬筍氣
一家肉食者遠謀問能未豈可對陶詩不自慙其貴
此以澹性情非復計惠費若云㧞園葵在今亦無謂
  南雲行
仰看雲在天未辨行遲速今日穿雲跨嶺行豈知疾
過奔馬足平地風氣淸吹雲天上行今日披雲動凉
氣始知風在雲中生山不見路惟見雲桃花梨花近
不分北雲壓山烏欲雨南雲映日紅氤氲下山直自
雲中落雲中之人輕似鶴翩然可是隔仙凡悵望山
頭挂雲脚我聞仙人乘雲兼御風仙家幻術安能通
[008-3b]
不如安坐南雲下笑指此雲稱老翁
  上已曰東川道中
導江已說岷山遠更遠岷山路萬重靑海波瀾皆是
雪金沙雲氣尙疑冬大江正源自靑海入雲南爲金/沙江行數千里始㑹岷江之水
于敘/州行春我到東川外佳節誰敎上已逢若把此川
當曲水一觴流去是巫峰
  過以濯河
行過山巓又水涯山桃紅褪柳抽芽連村萬樹堆春
雪都是梨花頻果花河在㑹/澤縣
  閱黔西威寕鎭兵
[008-4a]
烏撒接烏䝉皆歸郡縣中山高森白石氣冷遲春風
寒食常多雪桃花也自紅古人誰在此故實竟空空
  可渡橋夜月
橋東峻坂石突兀橋西行人鐙出沒一樓窗外萬山
深風弄溪聲洗春月春月竟是出中多百夷安樂春
氣和蠻花飛落山村坡兒女吹笙跳月歌橋在威寕/宣威二州
滇黔分/界處
  回省看宜園新綠
竟將萬綠換千紅祗在離家半月中淸氣勝於花爛
漫午陰比似屋帡幪不嫌牆角山光隔更許橋頭水
[008-4b]
色同惟有兩般難並綠一雙白鶴一皤翁
  詠雙綠蝶
羅浮仙蝶若捉一蝶來則其雌雄雖遠必夜/來相從福于東園得巨蝶全嫩綠色大如掌
移之西書齋籬上是夜忽又有一綠蝶來相/從東園去西齋數百步中隔數堂其踪跡頗
似羅浮蝶滇人/云鄉來末之見
雙雙來巨蝶踪跡似仙家妙色頻婆果前身蕚綠華
滕王圖未備烏足葉猶差見莊/子疑是鬰棲化裙腰一
道斜諸書中言蝶罕言綠色者惟酉陽雜爼言/秀才顧非熊見鬱棲中壞綠裙幅化爲蝶
  綴家書後
寄知曾在嶺南人萬里滇池也送春兩月晴多初望
[008-5a]
雨終朝風起不生塵饑蚊飛蟻全無跡夾㡌重棉未
離身爽塏已瘳雙足疾况於松鶴曰相親
  頻果
有花曰優鉢有鳥曰頻伽詰屈聞梵音便覺奇可誇
頻果乃大柰滇産尤珍嘉首夏已堪食季夏皆如瓜
甘鬆若棉絮紅綠比玉瑕或豔稱頻婆其言出釋家
譯語爲相思採蘭雜記果稱頻/婆華言相思也豈是思無邪何以竊
梵言呼我果與花因思譯性者謬恐千里差
  孟夏草木長
孟夏草木長莽莽滿一園翳林高百尺密蔭圍靑垣
[008-5b]
檉柳垂絡索覆瓦遮前軒新篁放萬葉稠綠葢石門
池上開紫薇池邊多樹蘐雜葵備五色爛漫花正繁
養魚有止水縱鶴無近樊園北雙古柏森然在高塾
登臺坐石几四山雲氣翻策杖過南圃籬落成野村
鷺巢樹枝穩密脾蜂韻喧瓜田引修蔓菜畦灌香根
摘蔬供晩飯獨樂靜無言試衍陶公詩可與陶公論
  滇南小暑節
滇南五月氣猶淸雲重爲陰輕復晴非夏非秋別成
景不凉不熱最怡情棉衣休用蒲葵扇花院全無竹
葦棚六十三年慣炎暑幸將高爽快生平
[008-6a]
  閱盤龍江登雄川閣望滇池
曉出碧雞坊盤龍江路長四山靑過雨萬畞綠分秧
水利村村足天時日日凉滇池環傑閣登眺滿華陽
  小暑節賞菊
棉衣頗耐午陰凉瓦盎花開老菊黃不是石欄紅菡
萏錯將小暑認重陽
  滇南伏日
中伏新秋兩不爭薄棉衣服過三庚華山昆海風纔
暖冷雨輕雷氣又淸九夏竟無炎熱苦四時常得暑
寒平遙思
[008-6b]
殿閣微凉處笑我如懷獻曝情
  立秋日敬一堂晩坐
天書爛漫懸中省畫㦸淸森繞節堂暑雨已晴秋月
轉紫薇花外桂花香
  西臺
   節院致爽軒軒扁爲福嘉勇公所題西南昔
   有錫樓用白錫當瓦當板甚華麗登見西面
   碧雞太華諸山且見平田耕穫今樓已無存
   福兒用木架板爲方臺畧施梯欄費一流銀
   遂還舊觀秋日登臨致有爽氣
[008-7a]
吾遊惜未登太崋却到華陽碧雞下晉華陽國志兼/滇蜀也金馬山
在省東碧雞/山在省西碧雞山接太華山西嶽崚嶒名可借省/西
南大山/名太華城裏深居隔山色可使高梯木成架金碧岑
樓再構難架木省工更廉價問名終是四方臺爾雅/曰四
方而高/曰臺無瓦非樓亦非榭滇池六月常棉衣爽氣朝
來不知夏登臺萬丈列蒼巖遠見層坡近平壩壩字/見丁
度集韵滇人呼嶺路皆曰/坡凡平土皆呼曰壩子琳宫樵徑皆分明華浦靑
靑繞禾稼城西滇水村/名曰近華浦吾衰尙可屢登陟不覺欄桄
怯腰胯把酒閒邀賓客歡攀花莫使兒童怕臺旁有/紫薇花
柱頰剛逢報早秋聞鐘竟可連淸夜臺南一里卽鐘/樓應更鼓晉書
[008-7b]
王徽之傳曰直高視以手版柱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詩品曰太華夜碧人聞淸鐘黑水梁
州雲外流倒挽銀河半天瀉甲兵洗淨殪天狼弧矢
星明向西射時回疆/初平定
  登西臺
登臺終日見昆華滇人稱滇池曰海或曰昆/海幷太華山則稱曰昆華恰好樓
臺住一家玉嶺西横皆是翠彩雲南現半成霞千村
綠稻眞秋色十里淸滇是海涯更比樂天州宅壯惜
無元九寄詩誇元微之以州宅夸於樂天詩云四/面常時對屏障一家終日住樓臺
  以藜爲拄杖
養得靑藜出短牆削成拄杖等身長扶人石徑去行
[008-8a]
藥攔鶴松亭來啄糧早歲校書曾秘閣老年飮酒未
家鄉籬邊更待葫蘆落挂向枝頭學道裝
  中秋宜園鐙月
小園蝶夢記秋亭辛未在京寓阜成門内之上岡屋/後小園有太常仙蝶來大人名園
曰蝶/夢又是滇園夢蝶醒樹靜花凉秋淡沱鐙紅月白
意瓏玲頗來鄉思搖銀燭共寫詩心入𥿄屏更現中
庭香墖影似偕夢得上栖靈揚州平山佛寺後堂有/唐時栖靈墖故址白香
山有與劉夢得/同登梄靈墖詩
  暮登西臺看碧雞山色
夕陽山外沈暮色起山內似有烟氤氲亦非雲靉靆
[008-8b]
初見靑出藍繼復螺染黛凝碧巳詫奇生翠亦可愛
更如紫電光劍鋒著霜淬碧雞玉案邊隱隱有關塞
天成巨屏障濃色疇能繢坐待明星生巖穴共昏晦
  廵西邊曉發
西風曉起拓邊樓省城西/樓名霜氣初來雨氣收繞過昆
池三十里碧雞關外萬山秋由滇省城西三十里至/碧雞闕關在碧雞山之
四山時滇/池西北
  重九日登祿豐之鰲頭峰得伊莘農中丞寄贈
  登鰲詩卽荅
浪花卷出靑鰲頭大人自注昔登天/台山頂有此句舊句曾記天台
[008-9a]
大人昔撫浙時戊年庚申甲子三年/皆有天台詩此句乃戊午舊句也今來靑鰲頭
上立一覽六詔邊關秋遠山叠若大波起鰲足不動
凌滄洲去年黔山過重九老鷹崖上吟詩走在貴州/普安㕔
阿都田驛西/南五十里詩如健翮但鏖風那解情憐菊花酒今
年鰲背宜亦詩我詩未得君先之揮毫直似釣鰲手
一餌飛過昆明池我與老鰲共霜節君亦與鰲成久
别君昔曾收渤海綸伊公任山東廵/撫以憂去官我衰喜解南𬈑
熱㑹當回首謝詹何䇿馬蒼山看秋雪
  住大理閱兵三日看點蒼山通志云在大理府/城西三里郡鎭山
也自北而南緜亘百里漢書謂邪龍雲南山似/扶風太乙之狀是也蒙氏僭封爲中嶽層靑接
[008-9b]
漢叠翠排空陰崖積雪盛夏不消山腰抹/雲橫如玉帶雖林阻谷奥無猛獸毒蟲
峩峩點蒼山蒼翠極可愛平列十九峰峰之中特尊/者名曰中峰
中峰之北爲觀音爲應樂爲雪人爲蘭峰爲三陽爲/鶴雲爲白雲爲蓮花爲五臺爲蒼琅爲雲弄中峰之
南爲龍泉爲玉局爲馬龍爲聖應爲佛頭爲馬耳爲/斜陽諸峰劍簇有似岱宗人莫有能躡其巓者峰各
一溪蜿蜒東/注爲十入溪峯峯染螺黛兩峯夾一溪十八溪爲界
溪疏遠近不一中峰下者爲中溪其北曰桃曰梅曰/隱仙曰雙鴛曰白石曰靈象曰錦曰芒涌曰陽曰萬
花曰霞移其南曰緑玉曰龍曰靑/碧曰莫殘曰葶蓂曰南陽諸溪林樾矗浮屠嵐靄
罩闤闠何幸見此山心目多所快其一在于雲終年
生靉靆有時冠峰頂不動鎭相葢有時束山腰飛白
若長帶有時競出岫棼如擘絮碎四山皆無雲獨此
[008-10a]
雲常在其一在于雪山頂雪最大冬春雪未奇六月
白何怪我來九月中夜雪積嶺背皚皚亦終曰不畏
秋陽曬其一在于泉山罅分流派磊落歸百橋淸泠
潄鳴瀨穿城爲渠塘灌田作溝澮家家可流觴處處
響水碓其一在洱海東望氣沆瀣葉榆成巨浸南北
兩關隘必有千頃波始與此山配海光開月鏡恰共
屏山對蒼屛百廿里我來坐屛內地因高乃寒山在
西易晦三㝛未及登亦足攬勝槪唐宋諸詩家罕到
此邊塞遂使古大山寂寞經屢代笑我兩髩霜吟到
萬里外所遊天下山曾陟嵩衡岱大人于甲寅癸亥/二年有登泰山詩
[008-10b]
戊辰有登嵩山詩/丁丑有登衡山詩壯濶有過之雄秀此無賽寄詩未
遊人聊以當淸話他時濃設色一卷好圖繪
  麗江雪山一名玉龍山十峯崔巍經年積雪若/在洱海邊北望上關低缺處可見之
上關山缺處北望何茫茫天低雪山出白影交靑蒼
  天生石橋在大理府城西南三十五里洱河下/洩絕壑深塹石梁跨之兩巖激水濺
珠宛如梅綻人/呼爲不謝梅
洱海靜且澄岀橋卽橫决落漈九曲谿翻雲復堆雪
  南詔殘碑在大理府太和縣名南詔德化碑撰/文爲南詔淸平官鄭回書爲杜光庭
字多剝落仆地已久土人呼爲磨刀石乾隆五/十三年王蘭泉先生昶宦滇時訪得于縣南二
十里大道之側載入金石萃編䟦尾稱是碑在/大厯元年碑文約三千八百字今約存八百字
[008-11a]
福又得蘭泉先生昔未釋岀四十餘字/家大/人云唐以前碑字猶是北周北齊遺法王主二
字三橫皆齊日月二字寛而不/窄以此較北朝碑眞相合矣
文章與書法確是唐賢派上溯東爨碑此碑在曲靖/府陸凉州之
東南二十里貞元堡立荒阜之上有碑頟碑陰額作/篆字云宋故龍驤將軍䕶鎭蠻校尉寕州刺史卭都
縣侯爨使君之碑二十四字使君姓爨名龍顔建寕/同樂人卽今曲靖府陸凉州也碑文碑陰殘蝕字甚
少字體方正在楷隷之間文爲同姓人道慶作句法/亦古得漢碑遺法立于劉宋孝武帝大明二年較南
詔碑尙早三百一十一年且甚完善爲滇中最古之/石餘詳福撰碑之䟦尾大人曾親書題䟦刋于碑正
面右下方/無字隙處古法尙不壞
  建極銅鐘在大理府太和縣城西北蓮花峯下/三墖寺中作上下兩層毎層六面上
層毎面高二尺五寸餘廣二尺二寸餼下層毎/面高一尺三寸餘廣一尺七寸餘上層鑄金剛
[008-11b]
智寳大輪妙法勝業慧響六波羅密像下層鑄/增長大梵廣目多聞天王及天主帝釋持國天
王六像末有維建極十二年歲次辛卯三月丁/未朔廿四日庚年建鑄廿二字𣢾識巳見于金
石萃編蘭泉先生云建極十二年葢南詔/世隆年號在唐爲懿宗咸通十二年也
我欲聞古音撞鐘百八杵唐樂久銷沈此音足千古
唐書南詔傳曰天寶初遣閣羅鳯子鳳伽異入㝛衛/拜鴻臚卿恩賜良異貞元五年異牟尋遣弟凑羅棟
入獻地圖方物請復號南詔帝賜賚有加明年夏冊/異牟尋爲南詔王以祠部郎中袁滋持節賜黃金印
異牟尋率官屬北面立跪受冊享使者有笛工歌女/皆垂白示滋曰此先君歸國時皇帝所賜龜兹音聲
二列今喪亡畧/盡唯二人故在
  古哀牢
萬里哀牢外高秋駐馬時彩雲連百濮蜀都賦東有/巴賨緜亘百
[008-12a]
黑水下三危元老曾經畧
神功屢創垂漫言平定易輕視此西陲
  渡瀾滄江鐵索橋康熙/御筆飛虹彼岸/四字在樓上與諸葛祠皆在
橋東岸大吏/過者先拜祭
宸翰仰高樓飛橋祭武侯金繩横水上鐵索鎖山頭
險是天成塹行如浪顫舟鐵索十六條長各數十丈/横懸江上加板成橋行者
動/摇西南通一線走遍禹梁州永昌府西怒江卽黑/水乃禹貢極西之地
  㝛永昌池館流泉樹石湛然淸華名之曰小蘭
  津幷詩示鎭府諸公
莫言傳舍爲他人漢郡無如此最眞府治平暢東漢/立郡必在此地
[008-12b]
郡名沿東漢至今/不改者此亦最確勒石先題古柳貌後漢書明帝時/哀牢王柳貌内
引泉應號小蘭津華陽國志云孝武時通博南山/渡瀾滄水人歌之曰漢德廣開
不賓渡博南越蘭/津渡瀾滄爲他人治功頫首思張翕漢書明帝紀永/平元年姑復夷
復叛益州刺史發兵討破之/後太守巴郡張翕政化清和政事從頭學鄭純華陽/國志
士女總讚云純字長伯郪人也爲益州西部都尉處/地金銀琥珀犀象翠羽岀作此官者皆富及十世純
獨淸亷毫毛不犯夷漢歌歎表聞三司及京師貴重/多薦美之眀帝嘉之乃改西部爲永昌郡以純爲太
守在官十年卒/列畫頌東觀今日昇平同在此一池秋水十分春
  漾濞溪道中通志云在䝉化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其源有三一岀大理浪穹縣
罷谷山由鄧州洱海流入府境爲漾水一岀吐/蕃可䟦海由雲龍入府境一岀劍川繞㸃蒼山
後入府境爲濞水二水合/流至府西南爲備溪江
[008-13a]
收回雷霰長虹見揭起雲峰白雪鮮記取點蒼山背
路初冬時候夕陽天
  漾濞合江上看月
點蒼山背亂峰堆漾濞雙流轉百回雲水萬重山萬
里一輪明月總追來
  遊黑龍潭看唐梅二律
千歲梅花千尺潭春風先到彩雲南香吹蒙鳳龜兹
笛影伴天龍石佛龕玉斧曾遭圖外劃驪珠常向水
中探祗嗟李杜無題句不與逋仙季廸談
鐵石心腸宋開府王冰魂魄見蘇/詩古梅花邊功自壞
[008-13b]
鮮于手仙樹遂歸南詔家白香山新豐折臂翁詩言/宋璟不賞邊功楊國忠貪
邊功鮮于仲通/喪師南詔事今日太平多雨露當年萬里隔烟霞
老龍如見三滄海試與香林較歲華
  余不能飮最多一杯而已滇園梅花盛開不可
  無酒命釀白糯數日卽熟花下欣然小酌仍不
  能醉詩以自嘲
遠遊吾得渡瀾滄惜未隨花入醉鄉萬蕋已成香雪
海一缸宜釀玉浮梁咏唫大可思何遜慷慨如將傲
杜康畢竟先生眞醉否深杯還是淺相嘗
  梅園晩景
[008-14a]
園林薄暝鳥初眠繞屋梅花香悄然月色淡黃花淡
綠半朦朧處是春烟
  宜園三壽詩
   壽石
玲石立一峰刻字在明代圍宅有廢興此峰故常在
石壽幾千年勒字三百載石南刻字云萬厯七年柏/亭可敎可賢仝立二可乃
沐籓家/寺僧也
   壽柏
柏亭始明代亭前有古柏壽逾三百年翠高六十尺
高六丈/蔭一畞昔植老僧廬今森節使宅
[008-14b]
   壽梅
園中多古梅數百年之壽春花正縟繁苔身更堅瘦
若較龍潭梅彼老此尙幼香雪齋前古梅十餘株雖/皮老腹空用柱搘立而花
尙繁箭亭旁一大株三大幹根有鐵束不知爲何年/所束乃今皮壳厚大反包於鐵之外鐵可見者厪十
分之/三
  除夕園庭之花齊見者梅桃杏山茶玉蘭海棠
  木瓜櫻桃馬纓春蘭薔薇木香迎春水仙長春
  報春蜀葵十餘種
此地可名妙香國妙香國見佛典俗以雲/南卽妙香國見通志此時可似
百花居海國見聞錄海外有鳥/百花最茂名曰百花居家鄉事事皆堪憶惟
[008-15a]
有羣花比不如
 戊子
  定光寺看紅山茶花
定光寺裏紅山茶紅光不定搖朱霞古卉那肯在城
市南野獨立枯僧家登樓看花及花半尙有半出樓
簷牙高柯難見更引領濃豔極賞翻咨嗟靑琅玕葉
雜翠玉紅珊瑚樹增丹砂挺立巨幹若壯士嬌凝舊
影羞吳娃英雄兒女各有說蘇東坡王梅谿山茶/詩皆曾稱爲兒女花
摩色相皆無遮世間桃李苦代謝老樹不自知生涯
惟知寒山多雨雪一寒一度生寶華龍潭北望頗不
[008-15b]
遠相期應是唐梅花
  上元登西臺望月
皓月照昆海元宵登眺來雲山繞城郭鐙火上樓臺
年熟民皆樂春晴漏勿催遙知深夜裏游客踏歌回
滇俗上元前後三日看鐙月人滿街大府發令箭廵/䕶三更令箭始回城閉鑰今年年豐月朗遊人更多
  和女蘿亭東園花月
驚蟄滇池尙未雷東園已見雜花開月從金馬坊邊
出春向五華山外來却爲芳林常秉燭元宵後梅花/已落桃杏梨
花頻果花/木香皆開不妨淸夜再登臺感時兩地成遙憶
鳳沼輕冰江北梅
[008-16a]
  岀西城十里遊龍門山海源寺寺建於元平章/明沐氏重建
滇南二月初三日頗似江南上巳天曉色照人出城
郭春風引我到林泉玲峰峭壁龍池外疎竹濃花佛
閣前紫辛夷牡/丹並開隨處輕爐吹活火近時茶隱又經年
  倚松書屋齋居
齋居小屋意從容卧聽茶聲起看松窗外露寒雙立
鶴城頭風定二更鐘掩書頗似學僧靜拙政還當愁
我慵爲憶選樓齋㝛處春花滿院月溶溶
  同李文園學使棠階遊太華山憩太華寺
崋嶽五千仞崚嶒上金天若與滇池較池在崋嶽巓
[008-16b]
池上有高山名借太崋傳華陽勒國志地括南中滇
梁州與黑水自古西南連顚縣昔漢郡太華居西偏
城中看西山蒼翠隔野烟春風得閒暇勝侶邀一賢
出城載茶榼適野𫾣唫鞭松杉閟巖壑雲水開天淵
拾級入古寺樓殿逾百年寺南啟虛堂萬頃何茫然
浩浩天外浪稜稜草際田雙墖辨遠郭片㠶識漁船
山外壁更峭方削不肯圓搔首或落雁登頂難采蓮
石室雖可攀未許希夷眠我無攝生術神昏力衰孱
爲語瀛洲侶安能從羽仙惟當隨滇流乘槎歸日邊
水地大勢陜華州約畧與蜀䕫州相平乃重慶敘/州江遠而高仰逾千里金沙江又高流入敘州江
[008-17a]
滇池又高流入金沙江共數千里是滇池高於崋/頂明矣若乘船岀滇池口入金沙江又入蜀江入
漢江沂淮渡河竟可直達天津矣太華之名不知/起於何代以禹貢華陽梁州及常璩志推之此山
名爲太華極宜顚縣卽滇縣見漢書志太華出山/半之寺起於元代大建於康熙時其木石皆范總
督承勲毁吳逆故宅運去者范公有太華紀勝文/刻大理石嵌西堂壁上石巨盈丈眞壞材也寺中
有明沐藩世代/像亦有范公像
  仙館東新開二方石池一栽荷一養魚池上栽
  蘋果樹二株梨二株幷於園南栽橡養山蠶以
  爲民先
牆東荒地手親鋤砌石栽花二月初兩樹甜梨兩樹
柰一池香藕一池魚纔敎園客來烘繭也看家兒學
[008-17b]
著書除却煮茶兼解字更應何事算公餘
  牡丹一枝開極大
花大如盤放樣新一枝何止十分春高扶浩態恐成
醉勃發豔紅疑是瞋玉鏡暈開香氣力紫泥催足暖
精神惟憐南詔詩家少莫道天涯無麗人
  梅花蜜
   園中梅花盛開至兩月之久二月蜜房已滿
   割之是梅花所釀也
春半園花殘蜂釀可收拾呼童開其房蜜脾垂數十
一脾穴滿百峰頭何戢戢蜜房片片側垂如脾窩/孔側列于脾蜜含孔內
[008-18a]
露頷可含黃粉翅能翕蜂含花露于頷下沾/花黃于翅股之間瑩如冰
壺淸白若玉膏濕計彼冬春間花稀寒不蟄惟有百
樹梅衙衙採之急蜂一日/有兩衙割脾留半臺蜂王所居有/臺割蜜須留
其半割少則蜂/惰割多則蜂饑淋漓注且挹梅花香與魂全與蜜爲
入甜味翻銀匙萬花歸一吸
  老鶴
爛漫齊開紅躑躅樹杪吚啞飛屬玉何如老鶴靜無
聲卓立蒼苔看修竹
  登西臺看耕種
平野浸淸滇環城百頃田喜逢新雨後剛是種秧前
[008-18b]
橫笛遙村犢抽㠶小港船碧雞山色綠低與稻畦連
  東園初夏
初夏尙淸和東園日日過雙池凉氣合三徑綠陰多
瘦鶴常隨步幽禽各占窩引飛新燕子亂呌野鸚哥
莧染臙脂飯蠶收栗繭蛾奇花現優鉢鮮果結頻婆
嫋嫋風抽筍琅琅雨打荷窗深時可臥琴在不須歌
攜幼還扶杖看山更上坡但逢娛意處休問老如何
  近華浦大觀樓新立石柱水誌
雲影天光四面靑高樓欄外比滄溟滇池淨拭琉璃
界華嶺平開翡翠屏欲使萬村同水利先敎丈石立
[008-19a]
淵渟浦前刻碣題名處遠想焦山瘞鶴銘滇池之水/涓滴皆到
焦山入海戊子立三石柱一在金牛寺一在近華浦/一在昆陽州海口以驗夏秋漲水之尺寸而知環滇
州縣農田之深淺/及海口之通塞
  晩飯於福兒書齋登西臺觀稼是日剪得七種
  園蔬桂花紫薇同開
西齋晚飯比山家六月棉衣不用紗七種自挑園内
菜一甌同飲竹中茶摘來靑李兼蘋果開滿紅薇又
桂花城外稻田似城裏高臺闌外卽昆華
  東園夏日
東園積雨半歸池密樹陰陰日影遲蒼鼠避人啣柏
[008-19b]
子紅魚浮水唼蘋絲幾層石磴登臨處四面雲山坐
看時杖得靑藜隨步穩不妨竹笠向風欹
早衙散後掩園屝氣候温凉驗化機蜂蕋四時香不
斷繭蛾五月破還飛釀花成蜜供丸藥據樹歐絲著
絮衣喜是郊原栽稻畢橡林又報野蠶肥
方塘砌石接平沙白藕栽成看水華落日曬香宜晩
飯曉凉收露點春茶闌邊雨過翠痕響竹裏風來紅
影斜就此課孫知雅訓花名菡萏葉名蕸
菜圃斜陽小屋晴綠杉林下晩風淸豆篷瓜架隨人
坐瓠葉茄花礙足行素飽宜知藜藿味忘機可聽桔
[008-20a]
橰聲閒來頗愛灌園叟除却肩鋤無世情
  咏滇南景物
人以緼袍兼伏臘六月臘月皆/可著棉衣花無月令開循環四/時
花不斷且午日開菊桂中秋開山茶水仙除夕春花/亂開千瓣碧桃結桃滿樹盆中梅花頻果皆結實
不是春秋亦佳日别有天地非人間
  重九曲靖道中
邊地西風早見秋今年重九又東遊登高佳處競鞭
馬待穫閒時多臥牛驛路正當千里遠農田全是十
分收黃花縱好不相賞飽看黃雲到貴州
  白水河看瀑
[008-20b]
有如此白水未及上翠微高谿瀉鳴瀨湍激不可磯
如驅萬鵞羣鶴鶴鼓翅飛及其落深漈百丈開晴霏
又如千疋帛裂擲天孫機境更夜郞遠奇僻與世違
太白所不到自古唫者稀詩人若相賞不惜濺征衣
  貴州省城水南新構小閣正對溪山余名之曰
  翠微閣并書扁
水南小閣題名後一段林巒未可忘黃葉多時有霜
氣翠微空處卽秋光眼前畫意任舒卷溪上詩情誰
短長莫怪闌干人倚久勾留淸景是斜陽
  鎭遠行臺在鎭陽江上江卽㵲水也後倚石屏
[008-21a]
  山東橫大石橋橋南岸卽中元洞洞之上又有
  一亭東向川途余題扁曰上元亭
鎭陽江外四山靑擁列懸崖石似屏曉起遲看東嶺
日暮來少見北垣星當關蘭錡嚴兵衛登岸牂柯證
水經爲愛橋南巖洞好憑高題岀上元亭
  沅江綠蘿山
綠蘿巖勢頽懸藤釣沅渚漁詠幽谷中浮響若鐘虞
明鏡澈淸潭風籟傳空浦酈氏注水經足跡未到楚
何以接靈均妙出湘沅語子厚永州文安能及斯古
  淸浪灘
[008-21b]
沅灘最是淸浪大四十里中石坎坷兩山亂石原連
根豈計奔流從此過淸沅千里趨洞庭鼓浪直攻山
石破叠石若梯狹若門直下如舂漩如磨石當因水
有撼搖水亦因山多折挫水石相通舟始來第一舟
應莊蹻坐我待下灘心氣平不敢恃强亦無懦灘聲
已遠新月低擲筆鐙窗漸思臥
  武陵舟中食蟹
武陵水落晩泊舟漁家籪裏多蝤蛑十載不嘗郭索
味紫螯入手橫霜秋桃花米飯洞庭酒尖團何擇應
兼收監州與蟹別憎愛符竹那許橫行求計我管地
[008-22a]
已無蟹粤滇黔/皆無蟹况所監者將百州思量必有少卿在
更恐空惹坡公憂蘇詩欲向君王乞符竹但憂/無蟹有監州用錢少卿語也
  荆州渡江
遠㠶一片指荆州雁陣斜飛過我舟身在江天渾不
覺怕人㝷句正登樓
  南陽道中早飯
黍糜麥餅晚菘根月店霜橋飽復温何苦貴官誇貴
食更將海燕壓雞豚
  狐裘
一白狐裘廿四年南邊天暖久相捐今朝河朔當風
[008-22b]
雪温厚何曾減却前
  戊冬述職
賜賚蕃庶紀
恩四首
賜紫禁城騎馬
紫掖朝天日
恩敎䇿馬來未能多矍鑠何敢少虺隤曳履星垣近
鳴珂玉漏催小輿還
命坐帶子散朝回次日又/命坐小椅轎以代馬時/伯兄戸部郞中叔弟刑部郎中
乾淸宫
[008-23a]
面賜福字
錫福蒼生筆丹砂金繪箋
御前敷禹範頂上戴堯天御筆書福畢跪受/內監捧福字從頂上過
春滿
璇宫裏香依
玉案前傳宣加壽字
恩意在延年又加/賞/壽字一幅

御筆出門見喜春帖子
玉尺裁春帖祥雲繞筆花喜從天上至
[008-23b]
恩近日邊加吉語傳中禁
龍光拜一家春明門外路誰道是天涯
賜黃辮荷包
若若荷囊帶黃如
御佩同包含太和氣搖曳早春風品勝金魚紫
光分韍火紅幾回拜
優賜依戀玉階中
[008-1a]
揅經室四集詩卷八 文選樓詩存
 丁卯
  辭雷塘墓庵
孤雲戀林薄新霜被草根西風吹落日闇淡沈平
原此時庵中人逝將去墓門百念傷中腸哀哉復
何言枯僧畱丙舍寂寞依晨昏待爾淸磬聲通我
夢寐魂我昨憂且病息影居邱園豈不眷松楸當
懷王事敦感此出處間一一皆
君恩雪涕竟長往浩然乾與坤
  渡河
[008-1b]
朝泊黃河南夜宿河北浦河流决射陽所患難盡
語驅車尋修途遙遙指鄒魯四野幕沈陰愁雲趁
行旅囘首望江南蒼茫隔寒雨
  月夜拜滕文公廟
停車滕國廟寒月四更天老屋燈昏壁寒林霜化
烟平原五十里殘碣一千年願與迂儒說閒來試
井田
  曲阜銕山園贈衍聖公孔冶山慶鎔内弟
世家喬木三千載海內斯爲第一園九曲修藤雲
偃葢十圍老檜石蟠根蒼苔紋蝕方壇鼎黃葉聲
[008-2a]
喧曲逕門并銕大峯無數立平泉綠野揔休論
莫道園林欠埽除略加修飾便堪居春花五色栽
宜滿秋樹千株種莫疎勝日娛親常奉酒他年敎
子定攤書儒家不說神仙事多恐神仙未此如
上公弱冠久簪纓介弟相攜更有情小象半屏如
玉立新詩一卷似冰淸貌將溫厚歸名敎句埽繁
華近老成愧我風塵無定所半宵聚首便長征
  河間
車斑斑來河間河間塵壒堆如山燕南垂趙北際
十里烟波隔塵世塵世那有常閒身水催帆楫車
[008-2b]
催輪豈知山深水遠處别有漁樵解笑人但曾少
識漁樵趣須緩行時能且住
  定興曉發
晨星初落落平野鬰蒼蒼日色泠東海霜威森太
行農閒村戸靜馬緩驛程長載詠皇華句休敎懷
故鄕
  渡滹沱
破曉到滹沱連橋策馬過沙明猶帶月冰合尙翻
波呼渡驚王霸離鄕老趙佗滔滔千古事流水暗
消磨
[008-3a]
  渡漳水望銅雀臺遺址
邯鄲南去渡雙漳銅雀荒臺半夕陽一樣暮雲流
水外此間偏覺太蒼涼
  廣王右丞夷門歌
老翁七十監夷門臥內幸姬思父恩虎符擎出送
公子白首紅顔同日死公子急走邯鄲城一椎擊
退咸陽兵平原夫人破顔笑阿弟乃爾知侯嬴侯
嬴究竟爲何死刎頸原非報公子蹈海仲連天下
士不肯帝秦同恥耳
  陳畱懷古寄示二弟仲嘉子常生
[008-3b]
渡河&KR0681大梁近識陳畱國陳畱尉氏邑阮氏著舊
德汝潁纏其西衞鄴據其北靈秀毓文學沃衍饒
稼穡元瑜樂詞翰嗣宗醉元默德猷秉威正仲容
具神識遙集及思嚝疎放故逃職典午昔播遷銅
駝尙荆棘何况一世家能不轉溝洫遙遙古苗裔
世系求未得惟有讀晉書往行足矜式方今
聖治隆有道皆正直我來秉
使節過都敬憑軾書刻常侍碑千年石不泐特書/關內
侯散騎常侍嗣宗/阮君碑立於墓名氏與先疇慨焉長太息
  大梁除夕
[008-4a]
河干逢歲暮雪意滿梁園古木羣鴉集寒雲大纛
翻黃埃餘艮岳靑堞繞夷門却有孤吟客焚香坐
不喧
 戊辰
  荅陸九燿遹
太崋一朶雲飛過嵩山來從風落我手尺素飄然
開故人苦久別新詩爲我裁纏綿積幽思慷慨生
餘哀江東有二陸可敵機雲才憶昔相與遊仙氣
淩天台關中壯川嶽健筆增奇恢我今復南行往
事誠悲哉寄言遠遊客何日驅車囘
[008-4b]
  大風霾登吹臺
淸角騰喧上吹臺愴然憂旱復憂霾風沙捲地來
河朔春氣隨雲去汴淮豈有鄒枚閒賦雪更無李
杜共登階李太白杜子美高達夫曾/共登吹臺臺有三賢祠步兵不念蓬
池近西望蘇門自詠懷
  過密縣
鄶鄭風詩在今來溱洧閒雲生風后嶺日落大騩
山儉俗皆陶穴居民多就/土崖穴處愚民不秉蕳最憐春麥
短地褊食尤艱
  中嶽嵩高詩三首
[008-5a]
粤若稽山經太室維高嵩爾雅釋禮祀肇爲五岳
中陽城測土圭外方連大熊太歲在戊辰春仲山
氣融㻬琈麗朝陽䔄草披東風我來祭廟廷敢謂
精誠通峻極仰方正深蔚含和沖
明神若降鑒昭然垂太空
   右太室
少室峙天西勢竝太室高定思渺難陟但覺神理
超峯巖削雷雨靈爽通雲霄敷以帝休華流以白
玉膏轘轅闢左關險隘同成臯漢武華西來于此
獲駮麃登禮罔不荅二室各一牢豈期少姨碑摛
[008-5b]
藻惟其佻
   右少室
啓母候禹餉聞鼓母乃來跳石鼓誤鳴塗山慙見
奴來/切母往二室間化石不肯囘禹曰歸我子啓
生石遽開鴻烈集古訓斯言何怪哉班書載漢詔
石已居山隈我乃向石拜攬古登崔嵬曷觀詩頌
篇鳥跡生郊禖
   右啓母石
  嵩山三石闕歌
嵩嶽三闕同高低左右離立八尺齊啓母一闕距
[008-6a]
其北太室峙東少室西誰其建者漢朱
其書者皆堂谿漢潁川/堂谿典篆隷詰屈銘句奥請降雲
雨生蒸黎畫圖月兔木連理駕車乘馬鈎象犀閱
魏太武周久視夏暴烈日冬流凘二千年來屹相
向厥質麤剝厥色黧二室神祠始秦漢產啓已說
嵞山妻要之陽城本禹地三塗四載應無迷此闕
靈祇久呵護歐趙訪古何未稽褚峻縮本我早見
兹來策馬尋荒蹊闕間頗足容二軌壁壘未可窮
攀躋周魯雉闕制可見雉度入/聲以絼非以雞古城/闕之
雉乃度以雉也雉乃絼同音假借字絼繩也申生/雉經以絼自經也自古未見有雉鳥自經者舊說
[008-6b]
氊槌拓取墨華黝寶之無異摹元圭更洗奉堂
卽泰室/之訛額東石一行刻字名畱題神君興雲闕中
起廟牆漢柏春鳩啼
  嵩陽隱居
   嵩陽多隱居巢由盧鴻一張彪种放之倫
   皆稱接趾司馬溫公居洛亦曾買地于曡
   石溪爲別館同邵堯夫常來游居蓋陽城
   北背轘轅南限潁汝伊古以來山深林密
   處也
嵩陽多隱士千古見淸輝潁水洗塵去箕山放犢
[008-7a]
歸夜來蘿月滿曉起松雲飛言念盧鴻宅深深在
翠微
  大梁
咸陽下洛陽春風滿大梁古人通汴泗千里接淮
揚廢苑皆黃土荒隄尙綠楊裴囘重弔古囘首憶
雷塘
  嵩嶽歸步禱春澤復大風霾繼之以雪以雨
  以霹靂各郡霑足誌喜一首
白晝移鐙曀且霾神靈力挽好春囘雲連泰嶽恒
山去雪自洪河渤海來頓起蟄龍三日雨交馳驚
[008-7b]
電百聲雷中原民慰吾歸矣千里東風驛路開
  臨淮關阻雨
淸明旅館原宜雨楊柳桃花最見春短榻橫風看
步馬長淮繞戸固畱人
  戊辰五月辦賊至寕波爲前提督壯烈伯李
  忠毅公建昭忠祠哭祭之
粤海閩天接燧烽大星如斗墜殘冬一生精氣乘
箕尾百戰功名稱鼎鐘死後人知眞盡命生前
帝許得崇封
至尊震悼廷臣哭早有孤忠動
[008-8a]
九重
誰遣孫恩剰一船非公追不到南天公擊蔡牽於/粤海喉間被
砲薨後蔡牽惟剰單/舸逃入安南海中遠探蛟穴五千里苦歴鯨波
二十年隔歲過門皆不入公連年在海不歸卽歸/亦但在鎭海修船備糧
未嘗一/返家署乘潮徹夜每無眠雅之若與牢之合早見
澎臺縛水仙
六載相依作弟兄節樓風雨共籌兵元乙丑以憂/去浙後總督
每掣公肘致/有粤洋之變手中曾擊千舟盜公與元所共擊滅/攻散如水澳鳳尾
補網賣油七都等/帮前後不下千艘海上如連萬里城絕吭原知關
氣數寄牙早已斷歸情公在洋封所落齒寄夫人/以身許/國恐無歸櫬也
[008-8b]
誰憐伯道終無子好與恩勤待館甥公無親子襲/爵者族子也
其女壻同知陳大琮從公久知/盗情余奏畱浙江補寕波同知
甬上重來特建祠舊時部曲竟依誰鈴轅月泠將
軍樹余來甬上寓/提督虛署中泮水苔深叔子碑公捐修府學/曾自撰碑文
記/之如此致身眞不恨爲何賫志也休疑麥城久合
關家讖仿佛英風滿廟旗公出師時禱於寕波/關帝廟占得籤詩有云
到頭不利吾家事/畱得聲名萬古傳
  初秋澹凝精舍小憇
政繁嫌晝短少暇便心淸偶爾埽精舍悠然生遠
情屏隨人意曲榻爲夢魂平自笑勞勞甚秋來句
[008-9a]
始成
  揚州城東南三十里深港之南焦山之北有
  康熙間新漲之佛感洲或名翠屏洲詩人王
  柳邨居之丁卯秋余與貴仲符吏部
  叔弟屢過其地梅叔買其溪上數畝地竹
  木陰翳乃構屋三楹亭一笠於其中柳邨又
  從江上郭景純墓載一佳石來置屋中予名
  之曰爾雅山房又名其亭曰曲江亭以此地
  乃漢廣陵曲江枚乘觀濤處也戊辰秋柳邨
  來遊西湖出曲江亭圖索題一首以誌舊遊
[008-9b]
長江千里來巴蜀流到廣陵曲復曲古時滄海今
桑田翠屏洲漲焦山北江北橫生十里沙廣陵濤
變千人家九折淸溪夾修竹萬株高柳藏桃花輞
川本合詩人住况是惠連讀書處送暑曾過深港
橋尋秋毎喚瓜洲渡送暑尋秋向柳邨藤床竹枕
宿南軒千章夏木全遮屋八月秋潮直到門門前
月色連淸夜稻花香重荷花謝記得曾探北固秋
何緣又結西湖夏今日披圖似夢醒濤聲還向夢
中聽錢塘八月西樓卧錯認揚州江上亭
  題曹䕫音摹趙松雪樂志論圖卷
[008-10a]
   曩讀仲長統傳心竊論之程蘅衫荃屬題
   樂志論圖卷因發之於詩
衡門之下地必小泌水洋洋不求飽賦詩尋樂樂
無窮古人之志頗易了良田廣宅車且舟談何容
易焉可求必如此圖始言樂樂未能得先多愁聖
賢栖栖各有志饑溺簞瓢皆易地人人盡是仲長
氏天下生民誰與治公理却笑當時人本無責任
加其身有田有山不歸去披圖孤負江南春可樂
不樂徒自苦仲長之風亦千古
  拜岳鄂王廟
[008-10b]
不戰卽當死君亡臣敢存猶憐驢背者未逐馬蹄
魂獨洗兩宫辱莫言三字冤投戈相殉耳餘事總
休論
  分詠歲寒雜物二首
   温研
俗塵滿案拂還多賴此温温一研磨墨煖易乾寒
易凍筆尖最好是中和
   寒鐙
夜來風雨弄靑熒畱照書氊味最淸但有𥿄窗鐙
一點凄然便得歲寒情
[008-11a]
  將渡錢塘江夜宿六和墖院
月黑山空已半宵燈昏古寺對殘膏風催夜氣將
成雪水落江沙不起濤詩思覔來禪榻靜夢魂騰
上塔輪高出門翻得荒寒趣絕勝城中俗事勞
  姚江舟中除夕
丈亭古堠接餘姚除夕停舟待暮潮迴憶家庭非
往日轉宜兒女避今宵鏡中霜薄鬚初白篷背春
寒燭易銷屈指四年同此夜雷塘菴冷大梁遥乙/丑
丙寅除夕在雷/塘丁卯在河南
  庚申六月余乘風破安南宼船于台州獲其
[008-11b]
  四總兵印銷之爲劍今八年矣戊辰冬復剿
  蔡牽于海上夜舟看劍寫詩劍匣
銷鎔夷宼印庚申安南阮光平子光纘之柄臣陳/寶玉私使總兵四人駕船砲屢宼浙
海掠殺商民余乘風擊之于松門溺死者無算俘/八百人夷宼片帆無返者四總兵銅印僞勅皆就
獲生擒領善艚進祿侯倫貴利磔于杭/州總兵耀斬于台州其餘二人死于海仿鑄古吳
鈎入手才三尺隨身已八秋拭磨舊銅篆慚恨此
瀛舟誓斬閩中賊如誅亡國侯阮光纘旣喪此舟/師國益弱/聖
上惡棄之纘旋爲農耐舊阮阮福映/所併滅卽今/恩封之越南國也
 已巳
  題何夢華上舍訪書圖
[008-12a]
徧訪列仙傳終不見一仙惟有一卷書可以千百
年前賢具精魄亦復待後賢訪之苟不力變沒隨
雲煙吾讀古蓺略中心毎拳拳何君涉九流咨詢
在古編足跡陳謁者腹笥邊孝先擬之於道家亦
是葛稚川我昔校 天祿直閣兼 文淵稽古中
秘書猶恐有佚焉 四庫所未收民間尙流傳問
俟曹倉開索待海舶旋或以一瓻借或以靑藜然
或在晉隋後或在元宋前何君爲我行時汎貫月
船寫進六十部 恩賚下木天丁卯冬元進/四/庫未收書六十種
皆蒙/乙覽被/賜/紙墨筆硯蟒衣等物再訪再寫進屢得翰墨緣
[008-12b]
後又進四十/種共百種副墨亦可誦我或儲琅嬛何君繪此
圖志學何精揅昔日求金石雅意同淸堅靈隱置
書藏更扣西湖舷近余置書藏於靈隱/寺凡書皆可收藏萬卷能常
存卽是古偓佺
  四月十日同顧星橋吏部宗泰陳古華太守
廷慶石狀元韞玉三院長曁朱椒堂兵部
蔣秋吟太史華秋槎瑞潢何夢華元錫
  王柳邨項秋子張秋水諸君子集靈
  隱置書藏紀事
尙書未百篇春秋疑斷爛列史志藝文分卷本億
[008-13a]
萬傳之千百年存世不及半近代多書樓難聚易
分散或者古名山與俗隔厓岸岧嶤靈隱峯琳宫
敞樓觀共爲藏書來藏去/聲室特修建學人苦著書
難殺竹靑汗若非見著錄何必弄柔翰舟車易遺
亡水火爲患難子孫重田園棄此等塗炭朋友諾
黃金文字任失竄或以經覆瓿或以詩投溷當年
無副本佚後每長歎豈如香山寺全集不散亂名
家勒巨帙精神本注貫逸民老田閒不見亦無悶
雖不待藏傳得藏亦所願我今立藏法似定禪家
案諸友以書來收藏持一券他年七十厨卷軸積
[008-13b]
無算或有訪書人伏閣細披看古人好事心試共
後人論旣汎西湖舟旋飽蔬筍飯出寺夕陽殘鷲
嶺風泉渙
  題趙忠毅公癸卯年自書詩卷後
高邑千秋節中年一卷詩艱難憂國事慷慨息居
時未雨鴟鴞苦當關虎豹疑待銘殘月研値得髩
如絲詩中有/髩須歌
  蔣蔣邨學博請書厲樊榭徵君墓碑且與
  里中諸君子共置祭田報官立案歸西溪交
  蘆菴管理詩以紀事
[008-14a]
劉樊窗榭說明州遺蛻西溪土一邱多分神仙無
子在但憑天地有詩畱他年碑碣碧苔古此日墓
田香稻秋記取法華山下路詞人長與䕶松楸
  八月十五日浙江提督邱公良功會福建提
  督王公得祿於寕波普陀洋十七日先追及
  蔡牽於台州魚山洋擊之十八日復會擊之
  於溫州黑水洋沈其船牽及其妻子皆死於
  海詩以誌慰
八月温台急水師孫恩海上族全夷定知故帥神
靈在謂温州總兵胡公振聲/提督壯烈伯李忠毅公看爾長鯨就戮時蔡/逆
[008-14b]
滅于温州敬見/御製春勝聨句詩註
  題家藏漢延熹崋嶽廟碑軸子
太崋三峯削不成夜來碧色無深淺仙人染作延
熹碑飄落人間止三卷長垣王鵬/沖一冊歸商邱宋/犖
今歸/成藩但損偏㫄最完善崋陰東雲/駒宗/昌又一圅椒
花館中見者鮮謂朱竹君學士家以上二/本皆翦裱無唐人題名我今快
得四明本玉軸綈囊示尊顯豐萬卷/樓鮚埼/亭天/乙
潛揅/堂三百年入我樓中伴文選予藏宋尢/袤本文選
心動魄竹垞語七尺巖巖闢空展渾金璞玉天所
成幡然不受人裁翦全碑未/翦整本唐宋題字皆分明衞
[008-15a]
公兩欵夾額篆全身平列廿二行波磔豪釐盡能
辨一字一朶靑蓮花玉女翻盆墨雲輭巳巳摹鐫
向北湖市石察書書佐遣湖邊更刻泰山碑時余/以八
月廿二缷印入/覲過揚州以重摹秦泰山碑殘/字與摹崋山碑同置城北四十里湖橋墓祠中
嶽色雙雙照人眼
  題北湖摹碑圖
   秦泰山殘字漢西嶽崋山碑三國天發神
   讖碑近代並毁拓本皆可寶貴予藏三碑
   𥿄本摹石置之北湖墓祠塾中偶檢家藏
   王麓臺山水小幀遂屬畫友添畫碑石及
[008-15b]
   刻碑者於其坡陀之上名之爲摹碑圖以
   詩絕之
吾愚未學繇與羲唐陵宋閣多然疑但曾手摹十
石鼓刻畫史籒誇汧岐下此秦碑立泰岱石刻明
白丞相斯延熹蔡郭崋嶽廟江都皇象神讖碑近
代數碑次第毁一𥿄在世驚神奇定武各石歐褚
耳數十本尙談姜䕫三碑眞跡下一等况是秦漢
三國時古人筆法入石理何嘗楮墨差豪釐吾齋
積古見三絕訪古者至皆嗟咨客曰是宜并摹勒
一日不刻人嫌遲江南市石北湖去九龍岡上吾
[008-16a]
家祠雪鋒吳氏善篆隷奏刀&KR1154騞親磨治淺深完
缺盡相肖登登林下鳴氊槌十夫扶起鼎足立桓
楹並視平不欹巖巖疑嶷雙嶽色蒼崖翠壁交陸
離建業古氣盡銷鑠秣陵一抹無嫌卑甘泉山色
隔湖見朝嵐浮動靑松枝西漢殿石我手獲墳壇
可配魯祝其余於甘泉山手獲/漢厲三胥冡上石麓臺畫巳百年久
林屋豈爲我圖之我來補寫刻石者三碑添在珠
湖湄坐使此圖成故實摩挲合作摹碑詩瑕邱之
樂古所歎他年老倦應相思
 貞觀金塗造象阿彌陀銅碑歌集翁覃溪先
[008-16b]
  生齋中作
蘇齋帀坐將哦詩袖中我出金塗碑碑高四寸寸
之六黃金塗滿光陸離阿彌陀碑四字額左右盤
以雙翠螭其文六行行十許駢麗猶是初唐辭一
軀佛象共願造丹靑金玉矜瑰奇慈風慧日振法
界却從勝範觀良䂓造者趙婆長孫輩其人泯滅
知是誰貞觀紀年廿有一正是四海安平時此乃
唐初正書體出於北魏周齊隋北朝造像百千計
今多石刻畱山陂刁遵高湛各銘碣分明隋末歐
褚師江左韓陵石頗少中原楷法兹其遺奏刀刻
[008-17a]
銅力恢展字小如黍微如絲蠅頭蟬翅劇難搨金
枝細書厪見斯蘇齋老人驚歎賞碑者卑也此最
卑予曰鉅細各不朽大碑屢見唐人爲君不見貞
觀是年銘晉祠晉祠銘亦貞/觀廿一年文皇御筆書淋漓又
不見三龕造象闕在伊登善大書摩勒之
  屠琹隖庶常將出爲縣令所寓京城米市
  胡同有古藤二株自繪圖卷索題
吳山樓前多竹樹舊是詩人讀書處昔琹隖與查/梅史諸子讀
書吳/出瀛洲亭上看花來偏我來時君又去君去正
見江南春韋杜東風不相遇記戀城南三宿住兩
[008-17b]
樹藤花小琹隖集韻/去聲
  詠絮亭以畫冊寄索題
   海棠
春雨初飛二月時灑成萬點好燕脂偶然落爾生
花筆寫出垂絲棠一枝
   紅白桃花
白桃淺淡綘桃肥半著氷綃半著緋莫道漢人無
綺語曹全碑裏有桃婓漢曹全碑桃/婓婓與妃同
   牡丹
誰將深色囑東風著力催成花一叢曾見宋人團
[008-18a]
扇好一枝春滿十分紅曾見宋人牡丹春滿/團扇花大滿一扇
   菜花𧖟豆
蠶豆菜花黃間靑吳中生計滿春塍農家隴上半
盂飯寒士窗前一盞鐙吳中豆爲/飯菜爲油
   梔子石橊
妙香須自澹中回妙色休從濃處猜拈得一枝合
微笑紅裙何事妒花來
   蘭箭
兩箭幽蘭香意足妙似詩情淨如玉湘波如見二
妃來薜荔靑靑女蘿綠
[008-18b]
   白荷蜻蜓
菡萏白開凉雨後蜻蜓紅點夕陽時畫工知是有
新意愛誦放翁團扇詩此幅用放翁詩白菡萏香/初過雨紅蜻蜓弱不禁風
意/也
   桂花
一枝仙桂發天香染上生綃書共藏挍與一經無
落葉兒曹漫與下雌黃
   木芙蓉
落盡芙蓉霜氣濃還從木末看芙蓉拒霜莫道無
風力接引寒花直到冬
[008-19a]
   松枝山茶
枝松低亞山茶花歲寒淸景詩人家𫾣詩讀畫不
知泠雪滿庭松聽煑茶
  題朱野雲處士鶴年祭研圖
久與端溪訂石交歲寒爲爾拜深宵須知一片閒
雲意除却蒼巖不折腰
不食官倉不種田一家耕石祝豐年來年再寫新
詩卷更是焚香賈浪仙
[008-19b]
[008-1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