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43 二希堂文集-清-蔡世遠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二希堂文集巻五
           禮部侍郎蔡世逺撰
  諸羅縣學記
諸羅縣學原在善化里之西茅茨數椽康熙四十三年
甲申鳳山令宋君永清署篆諸羅因縣署移歸諸羅山
始就羅山議建丙戍郡丞孫君元衡攝縣事建大成殿
櫺星門戊子宋君復來署篆建啟聖祠乙未遭颶風屋
[005-1b]
瓦門墻皆圮今令君貴陽周侯憮然曰是吾責也是歲
十月興工修庀破壊大成殿啟聖祠則易故而新之又
建東西兩廡以祀先賢先儒東有名宦祠西有鄉賢祠
啓聖祠之東建明倫堂西建文昌祠迤西為學舍以便
肄業櫺星門之外周以墻榜曰禮門義路墻之外為泮
池皆前所未有也靡白金千五百有竒侯獨肩之不擾
民丙申六月告成世逺時應中丞雷陽陳公之招主鼇
峯書院吾友陳君夢林客遊臺灣周侯介陳君以書來
[005-2a]
求記且曰諸羅僻居海外諸生觀化聿新願有以教之
也世逺寡陋何知爰即鼇峯諸友相與砥礪者而告之
曰君子之學主於誠而已矣誠者五常之本百行之原
純粹至善者也人之不誠者無志者也人之無志者由
不能盡其誠者也誠以立其志則舜可法而文王可師
其原必自不欺始程子曰無妄之謂誠不欺其次也其
功由主敬以馴致之程子曰未至於誠則敬然後誠也
敬也者主一無適以涵養其本然之謂由是而謹幾以
[005-2b]
審於將發慎動以持於已發則合動靜無一之不誠也
雖然由明以求誠之方惟讀書為最要朱子曰讀書之
法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從容於句讀文義之間
而體騐乎操存踐履之實學者率此以讀天下之書則
義理浸灌致用宏裕雖然非必有出位之謀也盡倫而
已矣孔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吾父子兄弟肫然藹然盡吾愛敬之忱也克伐怨欲之
心何自而生哉始於家邦終於四海皆是物也庸近之
[005-3a]
士不能返其本思其終但以為讀書得科名而吾名成
矣榮閭里利身家而吾事畢矣其幸者得一第其不幸
者則老死於布褐而已矣其天資厚而習染輕者居是
官也猶可以寡過其天資薄而習染重者則貪沒焉而
已矣夫此身父母之身也天地之身也民物所胞與之
身也以父母之身天地之身民物所胞與之身顧可不
返其本思其終以貽父母羞以自外於天地以為民物
所詬病哉諸羅雖僻處海外
[005-3b]
聖天子治化之所覃敷三十餘年於此矣巨公名人相
繼為監司守令其間風俗日上今若萃一邑之秀於明
倫堂相與講經書之要㫖體宋儒之㣲言告之以立誠
之方讀書之要倫理之修經正理明則善人多為國為
民胥於是乎賴非徒科名之盛也陳君為我言周侯清
修幹固百廢具興引人於善惟恐不及吾知所以長育
人材化民成俗者必有道矣
  合祀陳黄二先生碑記
[005-4a]
唐陽亢宗為國子司業告諸生曰學者所以學為忠與
孝也西山真氏喜誦斯言以示學者蓋以忠孝之理藴
之於心則為所性所命之精發之於用則為事父事君
憂國理政仁民育物之實古之大忠大孝者恩怨不得
而毁譽時世不得而磨滅俎豆千秋崇隆如山嶽炳曜
如日星不可掩也當明文皇篡位詔至漳教授陳先生
名思賢升明倫堂鳴鼓集諸生曰此堂明倫今日君臣
之義安在諸生從之者陳子應家曾子廷瑞林子旺伍
[005-4b]
子性原鄒子君黙呂子賢縗絰設位為舊君哭臨如禮
當事執送京師咸以身殉迨明運既終石齋黄先生抱
剛直不回之氣丙戍三月五日死於金陵及門蔡子春
溶頼子繼謹趙子士超毛子玊潔繼至抱其頭哭曰師
乎魂其少須吾即來矣四子同時就義嗟乎君臣之義
師弟之情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吾漳鬱積清竒代多偉
人一則抗節於明初一則殉身於明季其精英靈爽雖
謂之萬世不死可也嘉靖間學使邵公疏請祀陳先生
[005-5a]
於泮水之前以六生配有司春秋致祭後因傾頽寄主
於名宦祠中石齋先生則經制撫學使疏請祀之鄉賢
而四子尚闕夫陳先生直斥文皇之篡明之有天下者
皆文皇子孫也然邵公疏請之肅廟允而祀之黄先生
忠於勝國然制撫學臣共疏請之我
聖祖仁皇帝允而祀之此以見秉彜之好萬世維公而
褒節錄忠尤興朝之盛事其闗於風教倫常豈細故哉
漳人議欲特祠奉祀而限於土木之役僉曰郡城芝山
[005-5b]
朱子祠後堂以黄勉齋陳北溪王東湖陳剰夫配前堂
開敞軒豁敬於堂之東奉祀陳先生以六生配堂之西
奉祀黄先生以四子配夫文公平生講明踐履大端不
外於忠孝觀其居家立朝公誠懇摯剛大之氣塞於兩
間二先生及其徒生於數百載之下在三之誼守之不
渝前後相輝映如此可以升文公之堂而無愧矣適際
督學按部所屬紳士咸集斂金為進主入祠之費并置
春秋祭田以永其祀是日也衣冠而拜祭者近千人亦
[005-6a]
可以頑廉懦立矣
  清苕書院碑記
皇帝御極之四十有二年例應分遣廷臣視學四方
上特重其選召翰詹詞臣試者再復飭大臣保舉非聞
望素優學行兼至者不得與是選而吾師吳興沈公適
膺閩中之命閩之學臣不統於督撫自公始歲科既竣
三山人士構祠於烏石山之陽扁曰清苕書院公鄉有
苕溪故也於是博士弟子員再拜稽首而誌之石曰今
[005-6b]
之稱學使者莫不曰惟公與明矣今公兩試所取文武
士凡二千九百九十一人䜟毫不雜以私可不謂公矣
乎公所巡歴羣無留良之歎可不謂明矣乎公亦可以
上報
聖主而下對諸生矣雖然竊謂此不足為公異也方今
天子聖明文治振興諸學臣爭自袚濯以佐太平誰肯
厚自封殖目迷五色以為國家羞况公一代偉人了此
宜無難者所難者公之清之慎之寛厚而忠恕淪浹我
[005-7a]
閩耳公之始入仙霞闗也向天與神告曰自兹以往某
有敢負此心者不復過此闗爾時聞公言未即信也及
試一二郡衆乃大服即除補起復諸事例亦飭胥吏都
不用一錢吏胥至互相語曰公身自如是我復何言也
往時學使者巡歴所至供億頗煩公省其費十之七曰
吾寛一分則民間寛一分物力也帷帳服物下至纎悉
器具試畢一一還歸本州郡不私毫末也試之日晨向
天九叩曰願天牖其衷使得佳士也所親僕從及吏胥
[005-7b]
足跡不得到塲中巡察封識甚嚴也公又嘗言吾於才
多處苦遺珠才少處又若濫額美惡只於毫釐辨之蓋
其難也諸生補弟子員在三十年以前者不置下考其
他下考亦減從前之半體
聖天子優老恤才之意也終任未嘗苟狥有司褫革青
衿一人正試外課詩賦雜文以敦古學新進文武生每
月有課病學者鮮熟傳註特頒條教示以限年讀書之
法與諸生語懇至如家人父子且曰士貴立品汝輩苟
[005-8a]
無品即獵取科第擁髙官厚祿吾不忍見也至武選一
途世乆目為具文且或視為利藪公曰吾為朝廷慎選
舉為國家儲將才何可輕也試䇿論後躬自校射射中
者即行面試文理優而與前巻字跡符者然後取之防
代筆且倩射也嗚呼以公之公與明如此以公之清之
慎之寛厚而忠恕之益以成其公與明如此小子等敢
一言以斷之曰誠而已矣昔溫公稱劉忠定一生惟誠
字縱横妙用無處不通趙清獻日所為夜必焚香告天
[005-8b]
無他誠故也誠則純乎天理而萬善隨之今夫學使之
官苟誠有不足則重於文而輕於武勉始而懈終慎大
而忽小身家誤之苟可以為之念誤之左右壅蔽誤之
彼其初豈不嘐嘐然自命哉理不勝私故也公至性過
人學有原本心與天理相往復天理盡則人情畢周若
農夫自謀其田梓人執其斧斤凖繩以度物故能兼此
數善如此今歲科兩試已畢公所自盟於天與神者可
以告無憾矣閩中之士無論遇不遇言及公至有感泣
[005-9a]
者即至山村里巷野老行商兒童走卒莫不欷歔感歎
謂數百年來未有也是豈浙水閩山所流衍鬱積磅礴
陶鑄而成者歟抑由我
皇上求治育才知人善任故公應會而生歟公異日立
朝必能規樹大業傳之無窮小子等幸得厠公門下亦
宜不自菲薄痛加刻勵倘異日或身立名成使人指而
數之曰此某公所得士也庶無負公一片誠心而稍以
報公於萬一也夫公諱涵號心齋浙西歸安人丙辰進
[005-9b]
士公之曾伯祖諡襄敏諱某者於故明萬厯中督學吾
閩閩人亦立碑頌徳云
  月湖書院碑記
國家定鼎六十餘年令漳浦者以十數未有立生祠者
有之自四明陳公始公為介眉先生令子本其家學由
翰林出宰漳浦邑故繁劇難治公廉以居身儉以養徳
法立令行邑人抵掌慶曰六十年來無此矣邑賦役故
徧累小民黠者往往相緣為奸公既至究徴收法均保
[005-10a]
甲以二百家為保家第其口多寡而籍之以供役五年
一編丁即按而增損之令民各為親供計其實産自封
投櫃雖至親無所波及其始也奸猾皆以不便病公公
毅然行之至於今公私利頼課不懸籍吏不呼門是則
公之良法美意大有造於吾邑者也邑忝號名區自髙
東溪倡學於前陳剰夫黄石齋繼起於後彬雅為閩中
最公益加鼓勵以文行交修朂多士月訂兩期講五經
性理綱目諸書兩期課古今文詩賦崇正學闢邪教十
[005-10b]
餘年間砥行立名通經博古之士比肩接踵嗚呼公作
興之功不可忘也康熙戊子二月總督浙閩梁公巡撫
張公以南靖地雜山澗溪谷雈苻時竊發亷公才守上
於朝調公南靖邑人相率列狀請留不可則歸取田器
塞縣署門桔橰耰鋤山積公每出則號於道曰公毋去
公感百姓之厚也掲示通衢曰吾在邑十三年無善政
以及爾民今又煩苦我父老子弟心甚弗忍雖然此
上命也吾不行將獲譴吾雖在靖心猶在浦也衆皆感
[005-11a]
泣㑹有金藩司公子令粤東者道過浦詣公至門問故
衆跪伏曰吾儕以留賢父母不得故如此公子曰吾為
百姓屈從角門入耳次日公子出北闗數百人焚香遮
送於道曰公子行幸為百姓遍告當事還我使君六月
十一日聞公將行窮鄉僻壤扶老㓜至者及萬人共翼
公輿環跪泣曰公毋去乃入太學李生家紿衆曰吾為
若等暫居此若等請得
命留矣衆大喜比昏稍觧以數十人臥李門度公之出
[005-11b]
必由東門也更以百人守東門夜過半公假城守二騎
間道由北門去臥李門者覺疾走東門問守者守者曰
無之馳至北門公已出矣更相率追送十里許泣别而
歸時六月十三日也嗚呼士君子束髪受書肆其譏評
以古亷能自命一行作吏或廹於上司之供億或苦於
酬應之繁多夙昔清操消歸何有親朋相規動云見諒
雖有小善寜足贖耶公涖漳浦十三年凡百艱辛皆備
嘗之勁節凌霜乆而不變其政事又彰彰如是公可謂
[005-12a]
真讀書人不負家學者矣公為政嚴明奸胥豪猾動繩
以法持之急至有造語以謗公者卒之萬喙同聲無賢
愚一出於謳禱余於是歎公道之在人心而亷吏之果
可為也公去後邑人斂金得二百有竒搆祠城北門名
曰月湖書院月湖者所以表公之清且明又公鄉有月
湖故也公諱汝咸字莘學號心齋浙之鄞縣人辛未進

  尤溪劉氏新修祠堂記
[005-12b]
昔范文正公有言吾族人雖有親疎自吾祖宗視之則
均是子孫固無親疎也文正公敦本睦族之心百世猶
將見之用能父子繼相子孫繁昌仁孝之所積也孔子
曰慎終追逺民徳歸厚矣君子率親率祖仁義之心盎
如厚之至也劉生叔翰從余學於鼇峯書院為我言劉
氏世居尤溪徙小溪復自小溪徙居縣之福昌坊歴百
餘載王父軔白公始得林氏舊宅坐縣之屏山曰獅麓
逮康熙已巳伯父非聞公架一堂四榻以妥先靈額曰
[005-13a]
念祖堂乙未七月又擴而新之上下為堂二祀始祖以
下左為夾室祧主規制一如禮經落成求余記其事余
曰非聞公之創始衆昆季之合謀皆可嘉也劉氏其興
乎古者有爵始得立廟然亦止祀其四世三世二世而
止始祖之祭自程子始以為宜近代因之不變君子以
為合族之道親親之意於是乎寓非必以為僭而不行
也然末俗鮮念祖之思煥其私居祖祠廢闕經始之人
尤難之又難今劉氏世篤其厚成兹肯搆將見入斯堂
[005-13b]
也定祭獻之儀明尊卑之序本范文正公祖宗無親疎
之意以視之則族不期睦而自睦矣本孔子追逺之意
以行之則祭不期敬而自敬矣歲時相聚父與父言慈
子與子言孝兄言友弟言恭敦詩説禮工賈力田各安
其業非特科名之盛族姓之繁昌而已將風俗人心於
是乎頼之叔翰之在吾門余嘉其能行古道者持此説
以復於其羣從諒不吾迂也
  鶴山祖祠碑記
[005-14a]
嘗聞之安溪李文貞公曰以父母之心為心者天下無
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為心者天下無不和之族人
以天地之心為心者天下無不愛之民物是心何心也
即元善之長資始統天之心也張子西銘備言此理親
切而著明龜山楊氏猶疑其渉於兼愛程子非之余謂
今之人不患其兼愛但患私利之心一起自至親以及
民物鮮不秦越視之矣惟由分殊而推理一事天必如
事親然後元善之心常洽而親親仁民愛物胥是頼也
[005-14b]
吾蔡為閩望族分居泉漳之間族弟經五世居同安以
先墳在南安雍正四年搆祠堂於南安之鶴山麓祀自
髙祖以下置祭田數頃以供歲時薦享先是雍正元年
豫搆書齋於祠之西買山二址歲收其入以為子孫延
師之費肄業膏火之資前後靡白金三千有竒規模宏
濶垂之無斁經五其可謂以父母祖宗之心為心而有
合於西銘之㫖者矣經五至性過人好善樂施聞於逺
邇尤敦一本而重九族藹然克充其元善之心其可不
[005-15a]
謂賢乎世之素封有華衣美食自奉甚侈及義所應行
則鄙瑣是甘為子孫守財其子孫驕盈庸昏不能保而
有之平日之焦心悉力銷歸何有經五節食飲樸衣服
毅然為逺大之規廸前光而裕後澤天休之迓舍是將
何以焉昔范文正公置義莊聚族百口嫁娶喪葬各有
定式惟文正公精誠貫百代故閲世而不衰子忠宣公
純仁五世孫司諫知柔治平政和間各能申定規則嗣
守成緒經五勉之誠孝之心日以益篤惇敘式穀寖以
[005-15b]
光大諸子若孫亦宜循理守分勵業敦修率祖率親吾
蔡之興也有日矣經五名廷魁以大夫職榮封其父母

  浦城蔡氏義田記
雍正五年十二月余族孫廷鎮謁選來京師既邀
恩命贈父為奉直大夫因述贈君臨終之言曰吾少遭
亂離貧窶播遷頼先人之庇相聚以有今日所有薄田
吾敢以私吾子孫哉吾授汝千金搆祠堂祀吾王父伯
[005-16a]
瑜公以下旁建書室為子弟肄業汝其無忘父志吾又
聞古之人有范文正公者置義田以贍族人其言曰吾
族人雖有親疎自吾祖宗視之則均是子孫固無親疎
也文正公聚族百口吾今自伯瑜公以下聚浦城者亦
百口吾心慕焉吾以歲入百石為烝田供春秋祭以百
石為書田書田者分六十石為延師之費四十石以供
應試凡童子試於郡人錢五百弟子員應歲科試者人
一千省試者四千入成均者不與焉試於禮部者八千
[005-16b]
又以三百石為喪葬婚娶及賑孤恤寡之需凡有父母
之喪者人與之錢八千葬者五千娶婦者六千其力能
自贍者不與焉凡族之孤者寡者計口授穀口歲二石
其力能自贍者不與焉又以二十石給守祠者俾司其
啟閉及灑掃書室歲以為常凡義田歲所入五百二十
石其百石直祭者主之其四百二十石擇族之賢而家
不貧者主之凡九歲則合族之長者而定其所給之數
之多寡蓋閲歲久生齒繁諸有不齊者勢也凡歲所給
[005-17a]
有贏餘者則於次年視族之貧者施之族之長者議之
必公必誠無餘則止吾子孫雖貧不得取以自利凡自
伯瑜公以下各體祖宗之心以為心尚克勤乃業事乃
事毋踰乃分薄乃愛敬吾可以暝目矣其自伯瑜公以
下實寵嘉之蓋廷鎮所述以告余者如此因屬余文以
記之余聞而肅然曰偉哉可以風矣周官三物一曰六
徳二曰六行三曰六藝然六行不敦則六徳何由而見
雖誦習六藝何益焉夫孝者沃其根也友者培其幹也
[005-17b]
睦者葆其枝也婣與任恤咸本此焉厚之至也今贈君
既沃其根又培其幹又葆其枝有子能賢善繼善述自
今以往願諸子孫共敦一本各勵前修主斯田者如用
已財無濫心焉受所入者如獲意外無爭心焉是謂大
同子孫其逢吉將必有達者出焉顯揚而光大之豈徒
無壊前規哉余有志焉而力未能喜斯舉也於是乎踴
躍而為之記贈君名維坤字星六自泉州徙居浦城云
  黙廬記
[005-18a]
吾友陳石民以黙名其廬屬余記者有年矣余未有以
應也康熙甲午春余以服闋將還朝石民復請曰黙廬
記願卒為我成之余惟黙之時義大矣哉孔子曰黙而
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聖人之教學固必以黙識為
先也易曰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徳行徳修於身而
行見於世其功必要於黙成黙之時義顧不大哉抑孔
子繫易之辭有曰敬以直内宋儒申明其説曰主靜以
主一夫無欲故靜所由黙也而其功在定之以仁義中
[005-18b]
正無適故一所由黙也而其要在於整齊嚴肅石民其
亦有見於此歟石民吾漳之真孝廉也事其尊人飲食
寢處視無形聽無聲尊人失明二十載矣年五十餘兩
目復覩君子以為孝感所致可不謂真孝乎居一室小
閣疎窗左圖右史食貧飲淡無競於里閭不干於官長
可不謂真廉乎真孝真廉斯亦黙之效也嗚呼學問無
窮收斂則愈廣大謹密則愈精明石民進徳修業厥基
培矣由直内主一之功以馴致乎其極昔賢不難至也
[005-19a]
或曰石民非黙者也與之談經論文則滔滔不倦與之
語古今成敗論安民出治之方則亹亹而不窮郡邑有
司詢及時政侃侃言之無所避石民非黙者也余曰此
正所以成其黙也君子之學期於用世黙非槁木死灰
之謂也大儒程朱皆有得於聖門黙識之學者伊川經
筵五疏言之不厭其詳文公在朝四十六日進講者七
奏疏無慮數萬言通乎此者可以得黙之義矣
  他齋記
[005-19b]
他齋者吾友陳君少林之書室也屬記於余余問之曰
吾子之以他名齋何也曰此他人之室也余賃而葺之
而居之故他之云爾余曰然哉少林之意念深矣君子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君子之所志者大食與居皆倘來
之物也少林豈僅為居室謀者哉其他之也固宜抑又
聞之陳仲舉云大丈夫當掃除天下安用一室為少林
學識宏裕達於治體正而不迂通而不隨使其得立朝
班必能獻可替否垂勲竹帛使其居一官處一邑亦能
[005-20a]
補救一方澤及生民余交天下士多矣得此於人葢寡
今之以他名齋也少林其猶有四方之志乎惜乎吾力
㣲而少林已將老也雖然君子之用舍不闗於一人而
闗於天下闗於一人者榮身保家之士也闗於天下者
用之則為世欣不用則為世戚是有用之學也安必斯
世之果我用哉安必斯世之終我舍哉
  葵心齋記
皇上御極之元年世逺䝉
[005-20b]
恩特召入京侍讀
皇子越雍正七年冬
皇上命平郡王隨
皇子讀書世逺因得與朝夕講論王仁孝忠勤好學不
倦有藏修之所名葵心齋屬世逺記之再三云而不懈
世逺其何敢辭嘗聞君子之象物也義各有取沼沚蘋
蘩取其潔也宗彛作繡取其仁也粉米取其養也黼黻
取其斷也記稱若松栢之有心取其貞也惟貞故能歴
[005-21a]
四時而不改柯易葉也王之以葵心名齋者取向日之
誠也誠之時義大矣哉我
皇上嘗面訓臣工曰誠為萬善之本凡人念念事事皆
循天理即為誠誠則無私出一言而欲迎合上意私也
即非誠也行一事而欲邀民譽私也即非誠也即欲垂
名千萬載亦私也非誠也惟循乎天理無所為而為方
為無私方為誠其功又在敬敬而後能誠大哉
王言真萬世之極則矣王之名齋也其有頃刻不忘君
[005-21b]
之意乎頃刻不忘君者忠君也愛君也敬君之至也何
以為忠君愛君敬君即所以忠君愛君也何以為敬君
一動一靜一言一行皆循天理自敬其身即所以敬君
也傳曰進思盡忠言忠之貴於思也詩曰心乎愛矣遐
不謂矣言愛之根於心也又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則
敬心無間於夙夜也無不敬則無不誠矣王其勉哉昔
兩漢之稱賢王推河間東平為最史稱河間修身好古
造次必於儒者造次必衷於儒誠也東平之對明帝也
[005-22a]
曰處家為善最樂為善而至於樂之不厭亦誠也王其
益篤於敬以造於誠
皇上之明訓以律其身以忠於國以無忘名齋惓惓不
已之意漢之二王又烏得專美於前哉
  别有天記
别有天在梁山下邑治南十里許湮沒者久矣甲寅之
亂先王父避居梁麓乙夘始得之初入有潭潭上葢以
大石旁二石夾而起附於潭分其半覆之瀾漪瀠洄黛
[005-22b]
蓄膏渟水聲動則羣魚畢集可垂短竿釣天隂似有物
憑其中疑為龍故名蟄龍潭從潭上行五六十歩峭壁
嶄巖右方有石突起廣且平旁夾兩流宜於亭因預名
之曰夾流亭復南行二十餘歩為戴石閣閣中可坐三
四人從閣折而東有泉流斜石似瀑布其下有石井深
不可測從石井西屈曲上有水從空中噴薄而下是為
噴珠池坐其上穿流北眺城郭烟村豁然指顧間階而
下若堂若鋪几席若由閫奥登樓所謂大洞天者也由
[005-23a]
洞中央上奥幽蟉虬日影參差下漏行少盡天氣朗麗
光耀全石矗列闕其一下有石坐可數十人其左方即
琉璃洞從蟄龍潭至琉璃洞約八九百歩其中閣二洞
二小池一池連洞者二石似門者三泉滴於石不絶若
線者一石壁碪&KR1095戴草者二遊必半日方竟康熙辛巳
五月十七日梁村蔡世逺記
  石丈峯别業記
環一山於城中削成峻㧞莫如吾漳芝山最竒由芝山
[005-23b]
而下地最髙處有石突起髙可丈餘瘦秀特甚吾友林
蔚巖搆築於此成别業焉康熙丁亥春招余同陳石民
馬求仲來遊始入見所為石丈峯者歎曰此洪谷子董
北苑得意筆也旁列假山怪石有小池池之旁作數斗
室室容一人坐池之中有小山如小亭闕蓋如石洞無
底髙不及石丈峯之半由小山轉而登樓爽朗髙騫仰
眺則諸山屹&KR1885&KR0146刺其有情也若拱之低眺則烟火萬
家其參錯也若繞之左為奉仙宮今廢右則俯視開元
[005-24a]
寺開元寺者吾漳第一巃嵸壯麗地也斯居直以蕞爾
俯視之穿堂中而下有小亭階而上有庭樹荔枝諸果
石又竒多碪&KR1095磊砢庭之後為三楹折而左有小室石
横當其門背小室三間一陽而二隂多幽勝余因謂石
民求仲曰山林絶景蔚巖得之城市中豈不竒哉二君
曰此何黄如先生舊址也經蔚巖布置尤竒絶余曰得
之矣黄如先生文章氣節為一代偉人竒傑之氣得之
斯居為多君子之居有陋屋而榮身者况英特而挺異
[005-24b]
乎芝山之靈將在子矣
  癖亭記
余自少時即知余有一生之癖非物所能攻非藥所能
救雖扁鵲倉公不能治也恐其久而堅欲力除而去之
而是物之附於吾身若有膠漆維繫而益固因伏而思
久而自悔曰是余之癖也夫癖之於人若身之有手足
面之有耳目所謂與生俱來者世决無抉耳目而斷手
足也審矣抱樸子曰操尚不同猶金沈而羽浮也志好
[005-25a]
之乖次猶火升而水降也余見人世間所為之事或欲
恥之笑之非之但不知已之所以恥人笑人非人者即
人之所以恥我笑我非我者也已恥人笑人非人而不
屑為人之所為亦猶人之恥我笑我非我而不屑為我
之所為而已楊子雲所謂君子之所棄而愚者拾以為
已寶其余之謂歟然蔽痼已久針砭難施此亦諱疾忌
醫之意也遂以癖名吾亭而為之記康熙辛巳二月五
日也
[005-25b]
  建溪水石記
由三山往上游泝溪而上舟行日不能四五十里逆流
也夾溪萬山森翠多怪石磈礧磊砢羅列岸上似枯樹
横倚似猛獸騰躍參錯水中似矢激絃似神龜負甲似
巨魚露齒大抵多黑色少白多骨少肉多迴轉蓄縮多
巉巖少坦夷嗚呼使此石生於通都大邑之中得其百
之一皆足以為名勝好事者將勒之詩歌編之圖記以
垂不朽今生於荒山窮谷之中數者俱無一焉適足以
[005-26a]
苦舟人物固有生非其地用非其時者也惜哉余有感
焉因於舟中筆之為記
 
 
 
 
 
 
[005-26b]
 
 
 
 
 
 
 
 二希堂文集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