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72 東巖集-明-夏尙樸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巖集卷五
            明 夏尚樸 撰
 誌銘類
  婁一齋先生行實
先生諱諒字克貞姓婁氏號一齋世為廣信上饒人幼
有異質弱冠慨然有志於道聞聘君吳康齋講學小陂
往從之遊康齋一見器之謂學者須帯性氣老夫聰明
[005-1b]
性𦂳賢友亦聰明性𦂳小兒&KR1729聰明而性氣不逮賢友
先生豪邁不屑世務康齋一日填地栿召謂之曰學者
須親細務由是益加下學之功在館中雖掃除之事必
親不以責備家僮年若干領鄉薦自以學不足不急于
仕退而藏修於家往來師門者十有餘年後為父兄强
赴㑹試至三衢登舟風逆飄然以歸家人訝之先生慰
之曰此行非惟不中必有竒禍未幾春闈果災死者不
可勝計由是皆服其有神見某年以乙榜授成都府學
[005-2a]
訓導先生嘆曰是殆天玉成吾也乃擕妻子赴任朱子
語錄未刻獨康齋族中有古刻一部先生遣家人擕白
金一斤購求未得遂假以歸募人抄完擕往舟中翻閲
謂吾道盡在此矣到任兩閲月即謝病而歸因號病夫
杜門却掃足跡不履公門與弟蓮塘先生輩日以講學
為事時先生聲聞已著前後郡守皆知其賢往往偕僚
佐候之先生皆不報謁惟俟其初至及解任去時往途
次一拜而已先生之學以主敬窮理為主早起深衣幅
[005-2b]
巾拜於家廟出御㕔事受家人諸生揖唯二蒼頭侍焉
内外肅然凛若朝廷雖逹官貴人至者必整飾襟裾而
入應接之暇即翻閲古書有至言格論契於心者吟諷
不已悉用朱筆圈㸃紙弊墨渝不能去手至夜深方入
内寢未嘗頃刻少懈嘗謂孔子佩象環取中虚之意因
製象環佩之終日不去身或者謂非孔子意然能虚中
無我如先生者其去子絶四者幾矣孰謂非孔子意耶
議論慷慨善開發人聽者忘倦賢士大夫有道信者必
[005-3a]
造其廬請教至有終日不忍去者先生雖退老於家然
愛君憂國甚誠切每讀邸報見行一善政用一善人則
喜動顔色若事有病於政治之大者必憂形于色不啻
身立其朝目擊其弊憲宗晏駕先生聞之慟時以子貴
受封于家朝夕哭臨垂涕不已郡邑政令有不便于民
者必諫止之有不善惟恐先生知之田里頼之稍安先
生既殁小民困於貪漁者皆思先生之德矣嵗有旱潦
蝗蟲之災先生憂嘆不已籲天祈禱輒有響應樂道人
[005-3b]
善鄉鄰有為不義如迎神搬戲划船及建齋醮之類必
痛加禁止蓋其齒德既尊以正風俗為己任雖得罪士
夫有所不顧然皆出於愛人之誠久之亦自信服雖仇
家無怨言此豈聲音笑貎為哉先生氣象巖巖衆皆以
為靈山降神所致一日忽聞靈山白雲峰頺數十丈先
生嘆曰吾殆死矣越數日即寢疾而卒張東白銘其墓
云靈峰信之主山哲人之萎豈偶然哉時屬盛暑忽
隂涼數日颯然如秋逮殮畢日出如故似亦非偶然者時
[005-4a]
龍游余元黙先生分教郡庠祭之以文云先生以剛毅
之質受業康齋之門明正學迪正道為世鴻儒非惟門
生子姓恪遵其教凡有官於此土者亦皆有所憚而不
敢為惡是誠大有功於名教也識者以為名言先生之
學不事辭章之末所作詩文皆攄發胸中之藴取其達
意而止名冩心集成化丁亥始有日錄冊子紀其為學
工程間有所得輒書數語其上平正明白多有補于世
教先生歿締姻寜藩不幸遭逆濠之變舉族逮繫遺文
[005-4b]
散失無存獨日錄數冊假錄於先幸存予家意者天意
有在乎中間敬用纂錄俟訪遺逸續書於後以備考德者
擇焉
  施拙庵墓誌
拙庵既卒之明年厥子鑾將奉母柩而合葬焉遣兄子
濬恩具狀來請銘予邑僻在山中與閩浙接壤鄉先生
多出朱吕真西山之門以故俗尚禮義視他邑為勝予
少時猶及見長老類皆敦重質朴言必及義有足畏者
[005-5a]
近年相繼淪謝風俗日趍於下求其好賢尚義庶幾前
輩如處士者已不多得今一旦逝去能無感於中乎因
據其狀而銘之處士諱宏字文裕姓施氏號拙庵宋名
臣參知政事正憲公之裔也其先霅川人五季時徙家
信永豐之施村復徙邑里乾封處士生感異夢既長儀
狀魁梧識者異之其父嘗遣饋藥邑令莆田陳公裕公
賢令也一見器之勸之讀書自是手不釋卷舉史文輒
能語其興亡得失大意對客亹亹談論不倦以故賢士
[005-5b]
大夫至邑者必造其廬酬酢終日不能去居恒簡出出
必正衣冠顒顒昻昻望之知為長者治家嚴整早起受
子婦揖然後處分家事家人惴惴惟恐有過以犯其怒
邑大夫屢以鄉飲禮之堅辭不赴正憲公歴世既逺子
孫寖以微弱處士能大其門閭建祠而祀之維謹且敦
請名士以教其子孫俾不墜先業亦可謂賢矣病且革
命扶出正寢顧謂侍者曰吾甚安之達旦神愈精明言
辭慷慨平生英邁之氣不少減生於某年某月某日卒
[005-6a]
於某年某月某日享年七十有六娶夏氏予從姐也幼
失怙恃鞠於兄嫂自幼至長終日不離房闥雖家人罕
見其面事舅姑以孝聞下逮臧獲撫教如子女子婦化
之不敢以惡聲加焉處士愛賓客户外之屨常滿隨其
人而為之治具未嘗有惰容予毎過之寒暄之外無一
剰語終日凝坐如塑羣婢奔走受命於側不動聲氣而
事無有不如其意者歸語家衆未嘗不共嘆其賢也生
於某年某月某日先處士卒實某年某月某日也享年
[005-6b]
七十子男二長鏊邑庠生早卒次即鑾王府良醫孫男
五長即濬恩郡庠生次某合葬於施村獵壇之原
銘曰易著家人天地大義其吉其㓙何假卜筮賢哉處
士亦有賢配宜得吉阡以裕後嗣
  止軒劉君墓誌銘
君諱珹字子美别號止軒世居信永豐之霞坊曽大父
諱某大父諱伯淵號直翁君性剛直是是非非無所回
互人皆以為有父風嘗為鄰族所苦衆皆勸其少屈以
[005-7a]
自全君曰我性如石可斷而不可屈也晩厭喧雜卜居
李公塢課僕種藝之餘惟延師教子而已因更名愚塢
有羣盜夜入其室胠篋而去覺戒家人勿追家人尾其
後得其跡具以告君君曰我富于貲彼竊幾何何校家
人卒得其人送之官獄成而盜逃有司遣邏卒捕詣君求
賞而後行君曰彼盜吾物執而送之官操縱在彼我何
與焉衆皆無辭而去後有因獲盜致累者皆嘆君之識
度好讀古書而篤信其說於世俗方技若星命地理之
[005-7b]
説俱不信嘗謂六經不言此而後儒或言之此所以不
逮孔子耶然君宅葬精于堪輿之説者不能議豈非存
心正直而鬼神黙有以相之歟於此益信其言亦足以
祛世俗之惑君讀書未多而所見如此豈非天&KR1269之高
耶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享年若干
子男二次賔議聘予女以卒之明年某月某日卜葬龍
回坂之下原去直翁之墓為近
銘曰直翁有子宜有父風卜葬於兹宜近直翁
[005-8a]
  冰溪婁先生墓誌銘
宸濠叛逆冰溪以妃族被逮死獄中聖天子御極詔議
獄開釋無辜婁氏皆得原宥有大臣閲奏牘見冰溪姓
名顧謂同列曰是即所謂樓上先生昔嘗不受宸濠衰
服之命豈有從逆之意耶不死當見原士論惜之逮繫
之初衆皆懼禍不敢近獨其婿太學生上瀘余錠奉其父
英藪之命周旋其間不避艱險及械送臬司遣人潛隨
其後為之給衣藥服食晏然如在家時不幸以疾卒其
[005-8b]
衣衾棺槨殯殮以禮某年某月某日卜葬上瀘之郭墩
予以門生得相役而視其窆錠以墓銘見屬義不得而
辭也按冰溪諱忱字誠善其先信陽人元季有諱子福
者逃難南奔遂家上饒之盈濟坊曽祖諱德華祖諱思
顯贈河南道監察御史輕財尚義鄉稱長者妣楊氏父
諱諒字克貞成都訓導封南京兵部職方司郎中號一
齋受業聘君吳康齋得河洛之傳妣余氏幼有竒質落
語輒驚人顧為文不能徇時好以故連不得志於有司
[005-9a]
晩由嵗貢受歸安訓導未幾即棄官而歸忿其兄之所
為托疾不下樓者十年自號病閣户部侍郎邵二泉呼
為樓上先生及兄死作下樓歌以諷之國母之䘮類受
衰服獨冰溪以弔服從事且力陳古義却之幾為宸濠捶
挫以死頼都憲王陽明救解得免生於某年某月某日
卒於某年某月某日享年七十娶王氏生三女長適杭
州府知府永豐吕䕫次適錠次適李某皆同邑人也側
室楊氏生男仕幼名瑞松女一皆㓜宸濠逆節將萌婁
[005-9b]
妃泣諌不從事敗妃死檻送京師毎食必取飯呼婁妃
食嘆曰恨不用爾之言至此湖廣參政同邑鄭毅立之
以詩哭之曰道義傳心有定論賢妃原是一齋孫夫以
一女子尚知用祖之訓識君臣大義曽謂賢如冰溪老
且死而乃亡父之訓甘為逆賊之黨耶因誌其墓而系
之以銘
銘曰有山蒼蒼有水洋洋是為陳克齋之鄉公死有知
當撰杖履與之徜徉
[005-10a]
  教諭潘德夫墓誌銘
予友潘德夫不幸卒於官賴諸生得成殯殮之禮妻子
旅寓數千里外而川蜀道險慮無以歸時同郡鄭立之
以鈇鉞鎮成都而同邑鄭文川亦在臬司皆與君有舊
好聞訃嗟悼不已時出符傳命有司給官舫送之歸江
行數月如履平地而無風波盜賊之虞人皆以謂君為
善之報歸未數月適典學徐公至以表章賢哲為事學
中師生具事狀白之兼得其實遂祠祀鄉賢鄉人無異
[005-10b]
議焉厥子時恢將卜葬而以墓銘屬予予舊遊婁門賴
君啓迪居多君之志行莫詳於予及今不為之撰述後
欲考論鄉賢以正祀典者曷從稽焉乃不辭而為之銘
使刻而掩諸幽併以告夫後之君子君諱潤德夫其字
姓潘氏號玉齋世居信永豐縣前之南洲君端莊誠慤
見之童稚甫就外傅即知勤誦習從叔憲副公珪見之
喜顧謂其師曰是子可教冝善導之稍長從郡人婁冰
溪業舉子冰溪大器之擕以見其父一齋先生遂收置
[005-11a]
講下一齋嚴毅英邁慨然以師道自任諸生中獨致重
德夫嘗謂潘生可謂文質彬彬者矣至輒留宿語連日
夜不倦嘗顧謂君曰致禮以治躬外貎斯須不莊不敬
而慢易之心入之矣致樂以治心中心斯須不和不樂
而鄙詐之心入之矣此禮樂之本身心之學也君佩服
其教不敢忘由是言動舉止率循矩度而胸次坦然無
纎芥可疑望之者皆知其為君子家故富於貲至君父
已貧君取束修為養父母兄弟安其孝友冠婚賓祭未
[005-11b]
嘗以貧廢禮人以為難在庠邑士論歸之典學李崆峒
嘗進諸生以人才為問衆以君對時君居憂於家李公
命有司以禮存問且欲延見君以衰服不敢見往拜於
門李公嘉嘆以為知禮為文平正典實不事綺麗能發
所見於筆墨畦徑之外屢試居上游顧厄于數竒竟不
得志塲屋晩由嵗貢授辰州麻陽訓導麻陽僻陋人鮮
知學君至日升講堂課諸生解義作文根極理致拳拳
以務本敦俗為訓諸生多化之者予友張常甫視學湖
[005-12a]
湘雅知君學時就麻地擇諸生十餘輩俾廪麻陽而就
學焉六年陞成都彭縣教諭君已老矣猶日課諸生如
在麻城時退而燕居焚香黙坐時取古書翻閲而涵泳
其義間發為詩類有冲淡和平之味非中有所養者能
如是乎欲謝病東歸與予尋舊約一旦寢疾而卒豈亦
予之不幸也德夫生於甲申年九月卒于丙戌年正月
享年六十三嵗娶張氏子男三以卒之明年卜葬十六
都汘洋嶺之南原
[005-12b]
銘曰昔在一齋講學小陂河洛之傳實在于兹君從之
游學得其師匪善曷敦匪教曷施腏祀鄉賢匪衆之私
  監察御史李君墓誌銘
吾友李子芳卒之年厥子廷玉方在髫年及此始克卜
地啓殯而襄事焉先期走予山中求誌其墓予不能辭
乃據其事狀為之誌而銘之君諱艾姓李氏子芳其字
也别號靈崖世居上饒遼源之鳯村其先素以財力雄
其鄉元季能糾集鄉人據險阨立營寨以捍紅巾之難
[005-13a]
鄉人皆獲安堵如故至今父老猶能言其事君生有異
質早遊邑庠受業同邑婁冰溪先生冰溪諱忱字誠善
先正一齋先生之子遼源抵郡城百五十餘里兩躡峻
嶺若登天然往返皆徒步雖蠒足有所不顧時從氷溪遊
者甚衆僧舎不能容乃就棟宇高處因梁架木為閣懸
寄簷牙猶鳥巢然終日閉户讀書其中至夜分篝燈假
寐几上少頃即起誦讀逹旦如是者數年冰溪憫其勤
作詩贈之有讀殘蕭寺三更月踏破青山萬里雲之句
[005-13b]
為文屢更竄易積成巻帙動盈几篋士子争相傳錄由
鄉薦登𢎞治乙丒進士簡入翰林為庶吉士詔命大學
士東閣張東白先生教之東白諱元禎字廷祥與一齋
先生為交邃於理學為海内文宗君受業踰年所學大
進正德丁夘擢北道監察御史時閹宦劉瑾居中用事
賊虐諌輔中外以言為諱君偕同列傅元等三十餘人
上疏極諌瑾怒傳㫖罰跪門一日時盛暑跪久率僵仆
至有死者君獨挺然不撓奉命按治兩廣潛奸宿弊洗
[005-14a]
雪殆甚貪汚屏息未幾丁内艱歸哀毁踰禮服闋竟被
誣不復起士論惜之事親以孝聞兄子壁早卒字其婦
加厚為立嗣充産業贍之弟英為姚源羣盜所獲君不
避艱險極力營救得免於難盜勢猖獗兵力無功率誣
良民為盜君為白于總制都憲愈公得解釋者甚衆鄉
人死于冦者悉收其尸骸瘞之李氏族大以蕃故有祠
堂甚巨毁於冦君合族衆議復之規制𢎞厰加舊祀田
為宗人所侵者諭以大義悉復之嵗時率宗族奉祀唯
[005-14b]
謹推其餘増置田三百餘畆併建義學延師以教子弟
及鄉鄰有志於學者避冦徙居郡城之西街得周公墩
構書齋數楹課僕種藝之餘不忘誦習倦即杖履行吟
以自娱時與冰溪及門人費子和輩往復𢋫酬毎有佳
句為冰溪嘆賞晩抱羸疾予往候之連榻晤語議論慷
慨早年英氣不少衰享年若干卜以今年葬縣西龍潭
江家山之源娶韓氏男一即廷玉邑庠生
銘曰太上無言太上忘情孰謂靈崖數尺之墓下有東
[005-15a]
巖百世之銘
  劉東皋孺人周氏墓誌銘
孺人姓周氏世家信之永豐大南嶺後父溥廣東陽江
縣令母王氏年二十歸于霞坊劉東皋先生東皋諱珠
字子明廣州府經厯事舅姑以孝謹稱東皋夷簡質直
不以内事經心孺人綜理于内早作晏息事無巨細處
之各有成法閨門整肅寂無人聲東皋甚冝之性嚴而
仁恕撫御僮僕有方雖撻之而不怒桃源盜起喧傳攻
[005-15b]
及邑里里中望風奔竄而乘機投間攘奪者衆孺人從
容暇豫料簡衣服器用及文集之類分命羣僕之機警
慎密者藏之尋遇火災一無所失東皋嘆曰使汝為男
子才不當過我耶家富于貲而厚自節約唯供祭祀宴
賓客則必躬治酒饌極其洗腆而後已予官南都時先
妣在家議聘其女以室貢子予恐孺人恩養太過異日
時或不能安我之貧及歸事予唯謹閑習女工無不如
法嵗值少歉察其意未嘗有幾微見於辭色詢之皆孺
[005-16a]
人之教且有次第古人謂子之不肖皆由母蔽其過而
父不知觀此尤信孺人屢舉子不育惟一女即配貢恩
能逮下晩得二男撫之不啻已出以今年月日卜葬里
之郭山東皋具狀囑貢子求銘於予予以多病廢學戒
不作此久矣重東皋之請且德孺人之能教我子婦也
因不辭而為之銘
銘曰易繫家人以嚴為貴婦子嘻嘻悔吝隨至賢哉孺
人黙與易契卜藏於此宜昌厥世
[005-16b]
  南京工部主事李君墓誌銘
君諱滄字一清姓李氏初號石泉後以彌文且近名遂
去之世為金華永康人其先有諱逺者唐杭州刺史其
子暘為參軍破賊有功遂家於杭暘之孫德明為永康
始遷之祖曽祖諱秉良嘗代父詣獄而卒人稱其孝祖
諱仁仲父諱鑑母蔣氏蘭溪楓山章先生嘗誌其墓君
自幼凝重不妄語笑常侍父母側承候起居如成人見
者莫不嘆異甫長即有志讀書事師惟謹年十四補邑
[005-17a]
庠生𢎞治戊午領鄉薦赴春官落第南歸適父疾博延
名醫湯藥必親衣不解帶者月餘及卒哀毁骨立葬祭
悉凖文公家禮服除入太學時楓山先生為祭酒甚器
之正德戊辰登進士第奔母喪哭至絶而復蘇者數每
以不得躬視湯藥殯殮忽忽如癡醉者兩閲嵗遇忌日
輒涕泣曰今雖欲盡孝敬不可得矣仲兄患足疾毎自
外歸必至寢前省視祁寒盛暑不廢家事無巨細必咨
禀而後行季兄澤早世遺孤友杜方在抱撫育教娶若
[005-17b]
已子卒以成立服除拜南京工部營繕司主事莅官廉
慎有為時冡宰孫公為工部尚書雅知君凡有造作悉
委之君條其材用徒庸率減前所計者什之五事不勞
而集孫公甚敬信之遂差督甓儀徴君措置有方凡前
官踵襲之弊非職守所當為而有病于人者悉罷之舟
航往來及居民商賈之在儀徴者皆稱便儀徴當漕河
之衝宦官有道此者至輒欲啓壩以行君具以法難之
類懾以威屹不為懼或贈以文綺之屬君亦辭不受平
[005-18a]
生有守類如此踰年竣事而還復差司龍江竹木抽分
厰君以疾辭時石公以吏部侍郎掌工部事曰此非李
主事不可必需其愈而遣之不得已起而視事執法益
嚴雖宦官同事者咸憚之冡宰陸公聞其名方欲擢置
吏部以自助不意寢疾而卒實正德十年七月十七日
也享年四十有一病革時顧謂其所親曰吾即死慎勿
須材于公家為吾平生之累及卒無以為殮貨馬賣屋
始克歸其柩賢士大夫相與弔於朝行旅之人故有德
[005-18b]
于君者相與哭於野門生耆老之在鄉者相與白于有
司為立里門以旌之非誠所感其能然乎友人王誕敷
以詩哭之有傷心病革買棺言千古須同易簀論之句
識者以為名言配徐氏子男一名彬臣側室某氏所出
尚幼以卒之明年某月某日卜葬於霞里祖塋之傍去
家數里而近一清為人誠篤果毅好義樂善不啻饑渇
之於飲食遊太學聞楓山論學慨然有求道之志及官
南都日以親賢講學為事退食自公輒閉户不出潛心
[005-19a]
六經語孟及程朱文字以求窮理修身之方凡異端之
說及近世辭章功利之習一毫不以經心嘗曰人之為
學當從人倫日用上實下功夫庶幾步步著實不為空
言予嘗舉論語數處微與文公不合一清不以為然予
曰程朱論學及解經要義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至于
文義之間豈無一二可疑處耶一清曰是固然矣但吾
輩今日且當謹守儒先之訓未可如此立論予深以為
然嗚呼一清之質近於道矣而學又不失其道天假以
[005-19b]
年則其所造非予可得以知而不幸賫志以殁不亦重
可哀乎世衰道微異説蜂起程朱之言又將為天下之
大禁予為此懼而力不足以振之方欲求助於人以為
内修外攘之計得友如一清者而又一旦化去踽踽涼
涼獨學無助則所哀者豈直朋舊之情而已耶因誌其
墓而銘之
銘曰昔在孔門參以魯得君惟質魯故其學力垂絶有
言事符易簀後欲知君視此石刻
[005-20a]
  亡友劉君元素行狀
君諱絢姓劉氏字元素號定庵世居信永豐之霞坊曽
大父斯清大父宗禮父伯安應詔輸粟旌為義官俱以
善稱於鄉母徐氏君幼有異質書過目輒成誦少長即
肆力于學下筆衮衮有竒語年十三補邑庠生典學使
者至得君之文讀之驚嘆曰此子必魁天下自是聲聞
日起屢必居上㳺然君性作文好竒古不肯少徇時好
以故久困塲屋年三十二始與弟繪同薦于鄉正德辛
[005-20b]
未㑹試京師寢疾而卒賢士大夫弔者相屬于途如有
爵者之喪然予昔與君同業舉子恒竊以為不多讓及
在太學一日督課甚急君退即操筆疾書不屬草兩月
程課不終日而畢予疑其為應文逃責之計及取視之
辭氣浩發議論層出予始嘆其不可及時同逰太學者
多四方名士皆以天下竒才目之而竟止于此豈非命
耶君早嵗豪邁好使酒以氣加人醒輒自愧或閉户數
日不敢出及聞郡人婁一齋先生講學于家得其議論
[005-21a]
慨然有志于學自是不敢縱飲與予同處山寺者數年
終日危坐潛心六經語孟及程朱文字毎造一齋質所
疑一齋深器之繼逰太學師事祭酒蘭溪楓山章先生
退即執經請益於燕居楓山甚愛敬之事關出處之大
義必召與之商確君亦盡言不敢隠作書力陳古義以
風之楓山喜曰可謂愛人以德矣嘗讀書山居有處女
造其室誘之君不為之動又嘗處家居樓上鄰有侍子
躡梯以上視歸於君不顧去而復至者三君正色叱之
[005-21b]
下予嘗問之君豈無慾者耶君曰烏得無慾第有邪僻
之心時即覺面發赤身熱如焚雖欲為而有所不能毎
論古人忠義之士辭氣慷慨激烈聽者竦然閒居燕飲
必歌杜詩及岳武穆文文山諸作以侑觴觀此則其志
之所尚可知矣所著有詩文若干巻藏於家辭嚴義正
類其為人生于成化三年六月十二日卒于正德六年
四月十日享年四十有五娶楊氏子男三長朝俞先君
一年卒次朝舉次朝宗女三皆適士族以卒之又明年
[005-22a]
葬里之楊塢去家五里而近予嘗讀歐公之文見其銘
當時宗室之墓雖貴且顯者亦不過叙其三代勲爵及
生死年月間有行之可取者據事書之數言而止耳至
於賢士大夫或銘其墓或序其文累千數言不能自己
惟恐其湮没無聞于天下後世其心公矣今先生大人
主盟斯道非若歐公以銘章自任而已如劉絢者雖不
幸賫志而没然能以正自守不為淫邪之所惑雖古魯
男子不是過也㐲乞一言以表其墓庶不没其為善之名
[005-22b]
幸甚謹狀
 
 
 
 
 
 
 東巖集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