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19 東園文集-明-鄭紀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園文集巻六
             明 鄭紀 撰
  記
   重興善世橋記
留都之南門曰聚寶門門外有橋曰長安即古之長干
橋也長安之東稍南有橋曰重譯即南朝東晉之朱雀
橋也其西稍南曰善世橋即南朝劉宋之躍馬澗也宋
[006-1b]
武討賊賊敗馬墮澗中人謂之落馬澗又謂躍馬澗時
未見以橋稱厯宋武至今千有餘嵗是橋不知造於何
年國初徙建天界寺于澗橋之西南扁其山門曰善世
法門橋始因之以名或其時天界主僧亦曾重修之𢎞
治丙辰橋已傾圮柳君智偶過而憫之遂以興復為己
任都城内外樂善好施者隨力有差於是筮日興作坎
地三丈餘得一小石碑首刻曰建造躍馬澗橋一所中
曰慶元二年三月知宫事賜紫吕志淳副知宫程應澤
[006-2a]
并勸緣司庫石工姓名柳君始知劉宋之初只稱以澗
趙宋之末方造為橋大喜欲收二宋之成功橋廣八十
尺袤六十下圈石為門上砌石為路兩旁翊以石欄車
馬往來如履平地落祭之日守備成國諸公喜懋績有
成請記其事予嘗讀王介甫題躍馬澗詩云小澗何年
躍馬蹄白沙翠竹淨無泥石橋流水行人過野路斜陽
倦鳥啼介甫仕仁宗之朝至度宗慶元幾二百載詩中
己以小磵與石橋並稱矣昔吴城石頭是澗在其國門
[006-2b]
之左行師振旅必經之地其力豈不足以橋之也且澗
在平原初無髙山峻嶺非橋則戰敗之馬安能墮於其
中耶由是觀之或宋武之時已有是橋非始於趙宋之
慶元也明矣然此嵗月久近亦不必深泥但是橋在都
城之要衝傾圮已非一日官僚經過者亦非一人而柳
君獨能視民病涉如己病之不憚勤勞以成厥功往來
行人無有不被其澤者其亦可嘉矣夫是為記
   新河鈔闗浮橋記
[006-3a]
新河鈔闗在皇城之西大江之東南而川廣閩越北而
燕齊陜汴凡貨物之待價商賈之射利畢集於是城中
諸市居者行者皆視之為盈虛國朝因其逐末之衆設
𣙜征之凡賈舟之來必先報税方許貿易課額嵗不下
數百萬又慮物聚必訟迺令南京戸部嵗簡署屬官以
領其事都臺則以道史一員偕之以參錯其議蓋重之
也𢎞治丙辰部署則主事王廷簡道則御史張時措市
法嚴明物價平稱勢豪不敢顓利嵗課不致虧額官民
[006-3b]
兩便之往嵗闗濵大江時受衝齧官㕔將為江有視事
者危之每春水發生江潮暴漲則河流拍岸舳艫充斥
𣙜木不能拘兩岸濶絶人畜往來不得自達民甚病焉
近請于朝徙闗入河内之半去江頗逺㕔堂垣宇視舊
尤為宏偉而河流𣙜木仍之民病猶存廷簡迺集賈客
土人雜議之曰吾欲造舟為梁横截于河名曰浮橋俾
官可𣙜而民可渡如何衆心咸喜闔助緡錢有差廷簡
以謀時措相與籌畫所宜遂召匠須材渡河廣若干尺
[006-4a]
造舟若干艘舟修三丈有畸廣居其一闔若干艘鍛鐵
為鏁縻于兩岸中為交紐以時啓閉而通税物舟修中
三之一横施棧道人畜往來如履平地河有潮汐橋隨
之髙下而渡者初不之覺昔之病者今則便之橋甫落
廷簡獻績于朝而員外郎鄒元吉來代又於棧道兩旁
翼以扶欄盡舟所至渡者又便之迺以大功吿成不可
以無記述礱石請文於予予以古人啓閉從時以濟不
通城郭牆塹以為閉門戸橋道以為啓周禮夏官司險
[006-4b]
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而達其道路文王親
迎于渭造舟為梁是浮橋之從來亦甚逺矣子産為政
於鄭田有溝洫廬井有伍衣服有章可謂能平其政矣
顧以溱洧之水濟以乘輿孟子惠而小之是橋梁所闗
亦甚大矣今廷簡諸君子以明進士筮仕留都闗𣙜之
事特其小試而能使國課有程市官有法又以餘力成
斯橋其亦可謂知為政者也橋成未踰年視事者已兩
更易繼此不知其幾且不知能如今日之用心乎否予
[006-5a]
不得不為斯橋慮也故書之以貽後之人
   登瀛橋記
文賢為里山環如廓屏山里之西梁山里之東其南為
仙臺北為紫帽自紫帽之麓至梁山俗謂之東都自屏
山至仙臺俗謂之西都溪有自紫帽有自屏山兩股而
來者因山勢也路亦分為梁屏之兩岐者因於溪也成
化壬寅屏山居民病舊路陟降凹凸之艱予乃為之擇
平疇阡陌可通行者而易之其末兩岐合而為一然必
[006-5b]
涉屏山之溪然後可通于朝天橋而東至城邑焉予又
於合一之處為之路石為橋使東西之民合於一路東
西之路合於一橋焉橋方定基予治裝北上終其業者
則從父直菴處士也橋二門門各二梁梁之間闢之令
相去尺許閣以横石所以代梁而廣橋道也始事於成
化壬寅冬十月畢功於明年癸卯夏四月橋成鄉人以
予方復職業于瀛州乃名之登瀛俾予記之予以是橋
為吾里要㑹之衝合衆途而一之者也凡吾民者家無
[006-6a]
異政鄉無殊俗合閭閻桑梓千萬人之心為一人之心
其所造斯橋之意乎若以其名論之方今聖天子崇儒
重道里之子弟挾策彈冠觀光上國者皆由於是豈予
所敢專者哉姑誌所造之嵗月以待後來
   重修鹿鳴橋記
歸德鄉之碧潭有橋曰東溪以澗流出民居而東蓋名
之以其地也其創始莫考嵗月明又甲午河伯為災故
址盡去不得已横木以代之隨易隨朽徒與交病越六
[006-6b]
年己亥予與其鄉之老吳君廷瑞余君禹錫往相之是
夜宿吳門有鹿鳴于山厥明吳繫一鹿而歸再宿又如
之予起而賀曰鹿鳴之歌所以賔興賢能也今橋興而
鹿鳴鹿鳴則賢才出今二鹿相繼而鳴其兆豈偶然耶
故改東溪為今名橋二門梁以石因其舊者四易其新
者二也始事於己亥之十月畢功於明年正月時因落
為燕勤事之人咸集故書以誌之且有待於方來焉
   活水亭記
[006-7a]
𢎞治庚戌予在國學華容司訓鄭恒泰時方拜除將之
任謂予曰楓溪山水先生之舊遊也陸氏園亭楓溪之
勝槩也所植茘多竒品環左右至有不可名辨者茘旁
種桃數十株為桃林桃外夾植以柳為柳徑地之平者
韭之洿者芰之編菊為籬叢蘭為谷垂釣于磯鋤雲于
圃又有冒雪而花之莊敲風而鳴之塢千態萬狀層見
疊出一坐之中觸目成景各因其本有者而名之未嘗
定名而通稱之也亭之前有池一方涓涓自赤湖焦溪
[006-7b]
而來注于池中不雨而盈不旱而涸汪汪洋洋清澈可
愛是亭翼然臨於其上乃名其亭曰活水亭未有記之
者嚮先生在浙天子以大司成召某嘗詣請兹復申懇
於雍唯先生惠教之予曰諸景衆而水獨衆者不得名
於亭而水獨乃專之是必有故也蓋盈穹壤間之庶類
萬物皆天地一氣所生然天一生水而水為萬彚之長
其氣潤下又能發生萬物園亭中景物雖多皆待之以
生水專其名不亦宜乎然水不活則景物所仰有時而
[006-8a]
盡不足貴也唯其原泉混混不舍晝夜是以萬物之來
隨取隨足此所以收諸景之成功而無愧於其名之專
也雖然予於斯亭有感焉二人之身自家庭至於鄉邦
天下隨其親疎厚薄皆有禮節名號於其間茍非吾心
之一理以貫通之則虛文陳迹一步豈可行哉子歸見
某為我謝曰水之活可喜也不可恃也茍積以嵗月而
無疏鑿濬導之功則將有沙泥淤壅而不活矣予將乞
骸而歸勺孔川汲孟瀾挹朱子天光雲影與楓溪之故
[006-8b]
老登亭舉白尚有以竟其説焉是為記
   歸樂窩記
歸樂窩在邑西郊新河司訓歸樂翁致政時作也其地
自大蜚山吞吐起伏而來盡於藍溪之北岸窩去溪五
七箭適夷曠幽蔚之處四山交互環抱若翠帷然窩惟
築土為扉横木為棟髙一丈又半廣如之深倍之廉以
石甃以磚塈以堊庋閻上有書數百巻琴一張棊一枰
壁之下壺矢一具茶竈一所中有几几之上研墨紙筆
[006-9a]
各以位置窩之外有田數百畝有自耕作者有畋諸人
而收其税者窩之後有園數十區平而腴澤者藝以桑
麻蔬菜髙瘠斜坳者樹松竹牆下植桑柘百果園之南
稍東與其北之東隅有池二口南蓄水養魚北雜種菱
芡芰荷池畔多幽草畜黄雞數十牡牝此歸樂窩景物
之大都也翁初出教于台自台而移于雷又移于新河
今又移台雷新河之教以歸教其四子而長子庭椿已
著錄邑庠矣每天朗氣清翁冠竹籜冠服葛巾衣著芒
[006-9b]
履曳槁藜杖遊於塍隴間童僕大小五六人有驅牛而
耕者有荷鍤而行者有傴僂蹊徑間而芟草者有汲水
者有擔籃盒而餉者翁行而視視而立倦則班茵而坐
客至隔籬而呼翁顧而笑笑而起迎客入窩中呼童引
泉瀹茗烹雞取魚摘蔬果酌酒賦詩鼓琴彈碁擊壺以
為樂酒醉則攜手散步於園池之上度麥隴穿竹徑轉
過松林桑塢之下賔主兩忘景物俱化不知人世間何
樂如之此歸樂窩之所名也雖然天下山川景物之美
[006-10a]
何限豈獨一歸樂窩但世之人多售身於軒冕老死而
不知歸間有歸者猶營營馳逐不已雖山川景物日羅
于前皆不知其為可樂以此翁觀之奚翅天淵耶翁姓
何名添字長益世居學宫之旁倡父老重興臥龍橋者
此人也因是窩故自號為歸樂云
   屏山家廟記
鄭之受姓始於周宣王母弟友分封滎陽徙新鄭卒諡
桓公者天下諸鄭之祖也梁陳間莊露淑三公結廬南
[006-10b]
山倡道於莆時號南湖三先生者莆陽諸鄭之祖也後
淑公徙仙遊之鞏橋又為仙遊諸鄭之祖至祕書郎元
瑜公始遷于西鄉屏山之陽地名上鄭至今因之是祕
書公實吾屛山鄭之祖也入國朝有三秀公生今贈嘉
議大夫南京戸部右侍郎清泉居士暨謙齋二人方在
襁褓間遂以躱戸尺籍應天年三十六而卒戸外田園
多為他人有所存者僅㕔堂一所露柱交梁如官㕔然
蓋時制所禁者用是幸免夫人陳氏孀攜二孤以至成
[006-11a]
立故終清泉兄弟之世未能復舊宣德正統間先君子
封翰林院檢討累贈嘉議大夫南京戸部右侍郎松菴
府君始大恢拓田業屋宇右於鄉邑舊之官㕔改造為
祠堂以奉先世神主松菴幼時清泉公攜居宅柄别墅
正統末宅柄居燹又復屏山謙齋之子詔賜壽官直菴
處士者松菴從父弟也天順間與其弟質菴稽田作室
相為頡頏紀在吿中每談及家庭故事曰汝祖清泉居
士者吾伯父也吾父謙齋先逝吾方六嵗未有知識清
[006-11b]
泉自宅柄恒日一至耕耘失候輒欲杖其僦業垣牆牲
畜無不省閱視吾兄弟無異所生清泉殁汝父松菴與
吾出入相隨飲食相呼戸役差遣不相及視吾父無異
同胞言訖輒流涕成化初松菴殁紀迺與伯兄介軒謀
以官㕔之祠奉始祖暨應祧有服末盡者之祖别立家
廟於義聚堂之東堂五間中祀三秀清泉松菴兩旁各
兩間以待松菴諸子若孫後來之昭穆也又兩旁亦各
兩間為祭器衣服諸庫階下深三丈餘闊十二丈通覆
[006-12a]
以屋為家衆序立前為露臺兩旁植以茘子樹臺下為
沼活水養魚沼外為大門外亦植茘樹東西翊以兩廡
後為影堂肖像先世之神于板壁横闊盡堂之兩旁中
為穿亭亭兩旁為臺以植花果經始於成化丁酉冬十
月落成於又明年己亥十有二月割田五百畝以共祀
事𢎞治丁巳春介軒之子欽應貢過南都謂家廟之建
幾二十年矣不有以記其事曷以垂訓將來夫人道莫
先於孝孝者何生事喪祭三者而已然不能生事而能
[006-12b]
喪祭未之有也蓋人子之身父母之遺體也其耳目口
鼻四肢百骸皆父母精神㑹合之中凝結而成者喘息
呼吸氣常相通故古者孝子於父母之在髙堂也朝甘
暮㫖以致其養兄友弟恭以樂其志父母有怒則下氣
怡色左右承順務得其懽心而後已但見父母無有不
是而務盡子職之當為焉父母既殁則朝夕哭奠几筵
食時上食而極哀痛之心既𦵏而祔於家廟也則每晨
旦望之謁拜嵗時之祭薦而極追慕之誠夫父母不得
[006-13a]
長存故哀奠以代甘㫖几筵不可長設故祭薦以代哭
奠唯先有生事之孝然後可以奉几筵有哀奠然後可
以奉家廟不然龕數雖備主櫝雖設亦虛文而已近世
人子孩提之時良心未喪猶知父子之恩及既婚娶之
後異姓相離甘㫖不必言也爭財奪産兄弟仇敵必執
已之是而懟父母之非使父母忿恨不釋以如是之子
而哭奠而祭薦其心果在於是乎以父母之親且如是
况祖宗之逺乎其父母之在几筵家廟亦安之乎故曰
[006-13b]
不能生事而能喪祭未之有也然則人欲立家廟者必
自髙堂之甘㫖始不幸而甘㫖有所不逮則眉蘇氏譜
亭記有云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婚必吿少而孤老者字
之貧而歸富者收之其不然者族人共誚責也清泉松
菴之遺德乃吾子孫之所以有今日者茍能行之亦父
母殁後之甘㫖也因誦之以為屏山子孫吿
   祭田記
王制大夫士宗廟有田則祭無田則薦牲殺器皿衣服
[006-14a]
不備則不敢以祭是祭之不可無田也尚矣吾家先世
自三秀公罹戎難田業多喪宣德正統間吾父封翰林
檢討累贈南京戸部侍郎松菴府君始自奮發事産右
于鄉邑成化初松菴謝世吾兄弟又因松菴舊業而恢
拓之迺籍常稔之田五百餘畝嵗入租穀五百餘石以
供烝嘗松菴子孫輪遞管收每年正旦四仲俗節除夜
因事祭吿墓祭每晨夕朔朢酒果茶油香燭之費大率
若干其餘毎月㑹族與答應上官并子姪入學科貢婚
[006-14b]
嫁喪𦵏重事先世古親禮節又其餘逐年修理家廟鄭
林并正㕔公衆處所上世遺書器物又其餘則同族之
親吉㓙大事并親戚閭里大災患橋道傾圮量力而行
其該管之人每年十二月初一日之㑹預造青皮簿將
見收租穀某處頓若干某處頓若干實數與家長存照
是日就開明年一年合行事目除祠墓祭薦常禮外其
科貢婚嫁喪𦵏當年偶值者悉列于冊以時舉行其有
未備逐月之㑹補議每年更要存留租穀三十石以酬
[006-15a]
管收者之勞又如甲年某房管收則著乙年某人監管
彼此查對相同其簿計祭物務要明白清切與衆同知
不得挨前儹後别生弊端家長監管之人覺舉定罰夫
祭田本為祭享而設今吾家祭田又及科貢婚嫁族黨
等事者蓋是田松菴府君所創之業也松菴平日輕財
重禮樂善喜施故因祭享之餘而旁及之所以成其志
也其田畝租額祭物品數别刻碑隂
   鄭林記
[006-15b]
人之所以為人其始也禀氣於天受形於地形氣合則
生及其終也魂升於天魄降於地魂魄離則死故孝子
於父母之在堂也愉色承顔樂其心不違其志朝暮甘
㫖左右就養使飲食起居各適其宜所以養其氣而安
其形也蓋必欲父母形氣保全長生不死然後有以盡
其心焉不幸父母既殁則因其升天之魂立主於廟以
棲妥之因其降地之魄則坎地為穴以掩藏之升者屬
陽廟立地上順乎陽也降者屬隂穴坎地中順乎隂也
[006-16a]
魂棲于廟則昭明焄蒿洋洋如在雖離乎魄而實不散
魄藏于穴則山川生氣融結相乗雖離乎魂而實不朽
故孝子既崇廟貌尤重墳塋其不忍死其親之意寧有
窮乎檀弓云𦵏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𦵏於北方北
首三代之達禮也孔子喪母顔氏與父叔梁紇合𦵏于
防曰古者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
弗識於是封之崇四尺國朝墓制一品墳髙一丈八尺
碑螭首二品一丈六尺三品一丈四尺碑首麒麟皆龜
[006-16b]
趺是厯代崇重墳塋之制所以重父母之遺體也吾家
鄭林在屏山世居之北坐子向午墓穴卜於宣德元年
丙午今誥贈嘉議大夫南京戸部右侍郎清泉府君始
殁時景泰辛未次兄邑庠生實齋殁甲戌始增闢三穴
于兩旁左一𦵏實齋虛右二為封翰林院檢討今累贈
南京戸部右侍郎松菴府君暨封孺人今累贈淑人吳
氏壽藏封為馬鬛形髙七尺廣二丈至成化丁亥紀在
吿中松菴殁𦵏于新闢之右穴越十年丁酉吳淑人殁
[006-17a]
乃窆于松菴之左明年戊戌伯兄介軒殁又於兩旁左
右各闢四穴左近中一穴改遷三兄竹庄之柩窆焉虚
左三穴以待竹庄之配傅氏暨五弟得月之夫婦也右
之左二穴𦵏介軒與其配林氏虚右二穴則待紀暨累
封淑人黄氏仍舊形髙倍之廣倍其二皆琢石以固之
初丁酉𦵏吳淑人時先期除地于墓南因山畫勢分為
三層後為享堂五間皆石為柱後接墓階前臨露臺扁
曰終慕為子孫嵗時祭享敘立之位前為儀門横列七
[006-17b]
間前有覆亭亭之前鑿沼通橋旁植茘樹又前為外門
牌樓扁曰鄭林郡守岳公季方來哭松菴時書也又前
則神道祭田享堂兩旁直出皆為從屋髙則書樓低則
庫房庖湢之所從屋兩旁及塋域後山東西兩岡雜植
杉松竹木茶果不下數十萬章蒼翠蓊鬱環䕃拱抱四
時不改朱子所謂主勢之強風氣之聚水土之深穴道
之正程子所謂本根枝葉光潤茂盛之説鄭林其庶幾
乎雖然予嘗讀陳無已為徐甄君作思亭記于墓旁始
[006-18a]
云子孫登斯亭者望松梓丘隴則思其親固為思亭喜
矣繼讀至賢不肖異思視林木思以為材視榛棘思以
為薪登丘隴思發其所藏又不能不為思亭之悲也夫
鄭林之喜不過如無已之所言鄭林之悲似非盡於無
已之所言而已也如今日吾家子孫内外長幼嵗時敘
立享堂之下者不下百人逺則三秀公陳夫人之遺體
近則清泉公之遺體又近則松菴公之遺體同此魂氣
同此形魄其始實一人之身也及異姓相聚戸割門分
[006-18b]
能無為雞豚細利而妯娌相詬乎能無為小忿外誘而
操戈入室乎能無誶箒色鋤而寸帛斗粟不相容乎彼
之所云丘隴之外物也此之所論父母之遺體也遺體
一傷則父母祖宗之魂魄形氣其能安乎故曰鄭林之
悲非盡於無已之所言而已也鄭之孫子盍並思之
   焚黄記
昔周公制禮春秋有事于祖廟則設其裳衣以授尸而
象其生存後世帝王亦以追封冠服圭履之類悉藏于
[006-19a]
寢廟時享則陳之其尊祖敬宗之意至矣盡矣先儒於
追贈之禮則擇日出主奉誥勅宣讀于前改題新御仍
預謄文于黄吿畢焚之近世士大夫主題祠堂黄焚墓
所又以粗惡練製衣煉米珠以為冠飾并黄焚之於禮
兩無所得紀竊恠焉前嵗吾父封翰林院檢討松菴府
君受誥加贈南京通政使司左通政吾母封孺人加贈
恭人時已精製員領靴帽幷女袍翟冠同誥軸齎送于
家令子姪如禮吿廟宣謄改題冠帽衣袍别以棹陳于
[006-19b]
主旁不墓不焚俗始異而終信之今紀以戸部侍郎考
滿叨恩追贈吾祖清泉府君吾父通政府君皆為南京
戸部右侍郎祖妣謝氏柳氏妣恭人吳氏俱為淑人誥
軸已領紀因乞恩祭掃親奉還家并三品袍帶二襲淑
人冠袍三襲皆朝官命婦之所穿戴者已詣家廟行禮
如儀兹錄以示後世子孫俾將袍冠之類收封神庫有
事家廟出而陳之庶幾禮義不失而孝思常存周公復
起必從吾言矣
[006-20a]
   一鶴記
大司徒水崖翁先生之仲公子守文名其讀書之所曰
一鶴莆之荐紳從而歌咏之敘述之有謂其形癯體脩
胷次閒逸昻昻士類中如鶴之在雞羣焉况己志也有
謂其詩魔奔駃筆意顥横無以自檢託鶴為徒餐碧醉
青舟汀籍草呼取江南風景逡巡出入几硯間以自娛
與物相忘有謂大司徒章服之所繡繪上逮六桂廟貌
之間皆被服章侈君寵也公子併錄以質於予予曰公
[006-20b]
子名鶴之志果在是耶予聞鶴禽仙也始生二年落毛
七年飛薄雲漢又七年學舞又七年晝夜十二鳴中律
又六十年不食物色雪白又百六十年聲交而孕又千
六百年飲而不食莫能究其所終士君子民之秀也十
五年而進學又十五年而立又十年而不惑又十年而
知天命又十年而耳順又十年而不踰矩亦莫知其所
以然者公子其民之秀與朝呼鶴出夜抱鶴臥行而鶴
隨唱而鶴和淨几明忩引鶴而坐始叩鶴曰汝毛落耶
[006-21a]
鶴應以諾公子于學其志愈篤又叩鶴曰汝欲摩雲耶
鶴鼓斯翼聲徹天門公子獨立卓然出羣又叩鶴曰汝
學舞耶汝應節耶鶴奮而唳遺音清烈公子之學志融
理徹又叩鶴曰汝鳴中律耶汝白如雪耶鶴則氣和體
潔既清而絶公子之學洞見天德迨夫孕而不食公子
是質聖學門牆所造是極鶴之節隨年而堅公子之學
因鶴而進則是鶴其公子之良友乎其愛之酷味之深
終身莫能易之者宜矣公子他日德成名立清江之上
[006-21b]
披雲破浪而出沖天之蜚驚人之鳴海内之士仰德業
而瞻文彩者莫不曰江漢秋陽皜皜潔白是鶴之助不
亦多乎則夫肖貌遨遊誇榮錄耀其所以知鶴者亦淺
矣公子曰然遂書為一鶴記
   臥龍橋記
是橋始名安利在邑東三里石皷山之麓宋嘉定間陳
讜所造明永樂初災於火至成化乙酉邑之耆老相與
謀而復之橋成落讌其上以其氣勢崢嶸如龍臥淵中
[006-22a]
且其地相邑治屬東方七宿故改今名疊石水中以承
梁者墩墩十有五存其舊者五因其舊址而改造者也
闢其地而新增者三墩盡處為岸者為馬頭馬頭二因
其舊者一兩墩之間通水者為門門十有四水中伏地
以負石者為地牛松木為之根千八百有竒墩髙二丈
四尺石十有八層順水直置者為楣楣石八百二十截
水横置者為鈎鈎石倍三而又半墩額承梁處石横出
兩門如階之級者為挑挑石三層五百有八直者亦為
[006-22b]
楣楣石二層百六十有四小石旁午於中者不計焉横
木於墩上者為梁梁大徑二尺四寸有竒門置六梁或
八梁計九十有六梁之上承土及甎者為棧道為祊五
百四十二棧道之上覆以亭亭三十四間楹一百四十
有二棟加楹之數百六十有六圓者百七十匾者百三
十有八梁少棟之數百有七十圓者七十匾者六十八
桷千四百有竒遮陽百六十餘丈小木如拱如斗如梲
如闌杆之類不計焉瓦八萬六千有竒&KR1877三之一甎十
[006-23a]
之一亭盡於橋舊址所至凡十有二門下皆木梁有棧
道不亭者四門皆石梁梁十有六西岸之馬頭後為洪
水衝齧攻鑿為門疏水勢也石工鏨琢者錯攻者輦輓
者梯升者鈉者鑱者凡六事九十有八人木工斧斫者
錐鑿者引繩墨者操尺丈者解鋸者鏟者鑽者凡七事
四十有三人隄工鍤者木柵者壆者甃者凡四事二十
有六人力於勸募者三十有六人嘉禾鄉九人得粟千
二百斛白金二十觔修德鄉十人得粟六百斛白金十
[006-23b]
八觔唐安鄉九人得粟四百斛白金十五觔歸德鄉八
人得粟八百斛白金十六觔銅錢布帛賈𨽻金數外有
舟人每經穀斗積二百四十斛有竒行客有錢積十有
二貫僦直石工三十斤食穀二千四百斛木工三之一
隄工如之鏝工三千之二集事鬻材落成勞賞之費不
計焉是皆出諸父老之勤勞而余先君子松菴居士泊
柯歸樂先生與知其簿㑹沙門曰惠陽者實經理之治
事於成化乙酉十一月成於辛卯六月首尾凡七年沍
[006-24a]
寒溽暑水澇休暇之日居半焉夫橋特一利涉之具爾
山川形勝未必皆由於此然宋時吾邑衣冠文物甲於
閩中是橋適極完壯橋之力亦不可誣也今日之橋亦
嘉定之橋也余於兹有待矣雖然崇清公之嘉定至今
三百年餘其名籍功載猶有可考故今日得以因其舊
址而復之異日視今猶今之視嘉定也故書其事跡大
都并名氏于左方以詔後之人是為記
   又記
[006-24b]
凡物之有顯晦時之遇與不遇也按是橋為陳崇清所
造崇清生紹興甲寅去予生三百年嘉定戊辰致政十
年之間連成石馬與此二橋去余僅二百二十年間其
廢盖在永樂之初去余未三十年也天順末邑之父老
謀欲復興顧無托者適余翰林檢討賜吿入山閲辭見
委始事於成化初年乙酉收功於明年丙戌以在吿名
曰臥龍工程次第悉載舊碑成化末予起吿中未數年
橋之北岸為横流衝齧圮而修修而復圮余乞恩歸掃
[006-25a]
吾郡太守陳公效二守談公經節推羅公鳳枉顧山中
經見圮跡相與咨嗟久之迺以仙民原勸助寧海橋財
穀移共工役時予方起掃中又顧無可托者㑹本府知
幕何公滔公出還任以其嘗署邑治橋民素子來檄其
成功相齧處增疊圈門若干以疏水勢又甃石為隄長
十八丈髙八丈以俾形勢之低薄而橋之固完視成化
初年又有加焉以在邑治之東改其名曰青龍方宿也
夫宋之嘉定橋一顯崇清致仕時也至永樂初則少晦
[006-25b]
矣成化丙戌又一顯予得吿時也𢎞治之初又少晦矣
今日又一大顯予之歸掃陳之枉顧何之還任也夫時
遇則顯不遇則晦天下之事莫不皆然唯君子處之有
道則顯可終而時無不遇矣豈獨一橋云乎哉是為記
   南湖記
邑治在飛山南其南為學宫飛山西原有水混然出里
許滙為大澤以在邑治之西名曰西湖餘波南流繞學
宫之南東注迎仙館瀠洄如之以在邑治之東名曰東
[006-26a]
湖學宫之南西湖東注之所經者其環如帶俗呼為環
帶水西湖多植芙蕖有宋盛時衣冠故老休致林下者
每夏月芙蕖正花買舟載酒遊泛其中舟楫往來歌聲
倡和西湖清風香氣交接亦仙溪一大竒觀也自元以
來環水決而南注二湖水脈始不相通居民因侵為田
而湖徒壅虛名而已天順間邑庠教諭泰和歐陽潘因
考縣志嘆溪山之不古若乃謀父老茅宏贊等於所決
處甃石築土為堤以障餘注西湖之水環流如故盖取
[006-26b]
土則地窊隄髙則水深舊之如帶者今皆沮洳矣因改
今名而紀記之紀以山川完缺闗氣運之否泰人才之
盛衰自古有是言也是學原在邑治之西今城隍廟是
也宋咸平間始遷于兹咸平之後忠惠正簡諸名公顯
相頂背相望勲業名實照耀古今今蓋適西湖環帶時
也今如帶者湖南注者東咸平後則又完矣諸士子沐
浴聖澤於斯吟風弄月詠而歸於斯者當何如耶然紀
聞士君子一言實造化之樞紐天待之以清地待之以
[006-27a]
寧萬物待之以育世運待之以亨嘉諸士子有得於是
則可以挹仙溪之竒觀而謝之曰我造汝者也非造於
汝也則咸平以後諸公特宋室之人才而已因書此為
南湖記以俟後之君子云
 
 
 
 
[006-27b]
 
 
 
 
 
 
 
 東園文集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