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303 龍川集-宋-陳亮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龍川集巻十二
              宋 陳亮 撰
 三國紀年
  序
自書契之興代有注記後聖有作而言動之記分矣自
當時之諸侯國各有史一言一動罔不畢載故四方之
志外史掌之天子之言動天下之㡬也諸侯之言動一
[012-1b]
國之㡬也合諸侯之言動亦足以觀天下之變焉有源
有流不可遺也昔者孔子適周觀禮晚而有述焉上古
之初不可詳已著其變之大者易所載十三卦聖人是
也至於書斷自唐虞定其深切著明者為百篇蓋嘗
欲備三代損益之禮以待後聖是故之杞之宋而典禮
無復存者故孔子屡嘆之周封二王之後使各修先王
之禮物庶㡬後世有考焉夫豈知其至此極哉於是始
定周禮又刪取周家之詩以具其興亾而列國之風化繫
[012-2a]
焉然後古詩之存者無所復用矣初周室東遷而霸
道興當孔子時天下邦君猶知有王而弗克事也故孔
子有東周之志焉魯周之宗國也孔子嘗三得其幾矣
魯用天子之禮樂非周公之心也蓋孔子欲舉而還周
而不克三都之不便於魯乆矣大夫僭則家臣竊故
樂與三家共隳之孟氏之不隳非孔子之憂也孔子之
不用奈何其終哉陳恒弑其君吿諸天子以及方伯而
討之可以震動天下矣魯君不之聽孔子傷其變之
[012-2b]
為也舉其意而寓之春秋春秋事㡬之衡石世變之砥
柱也故春秋易之著者也百王於是取則焉漢興九十
餘載司馬遷世為史官定論述之體為司馬氏史記
其所存髙矣出意任情不可法也史氏之失其源流
自遷始矣故自麟經以来上下千五六百年其變何可
勝道散諸天地之間學者自為紛紛矣夫善可為法
惡可為戒文足以發其君子小人疑似之情治亂興衰
之迹使来者有稽焉愈於無史矣豈可謂史法具於此
[012-3a]
哉先主君臣惓惓漢事之心庸可沒乎魏氏之代漢
也得其㡬而不以其道變之大者也孫氏倔强江左自
為一時之雄於是乎魏不足以正天下矣陳夀之志何
取焉漢實有紀其體如傳條章不為書也詔疏不為
志也志曰漢略悲其君臣之志也魏實代漢吾以法書
其詔若疏也有志其臣若子也吳與漢同彼是不嫌同
體也志曰吳略著其自立也合漢魏吳而附之天下不
可無正也魏終不足以正天下於是為三國紀年終焉
[012-3b]
嗚呼漢之有魏魏之有晉晉之有劉石讀吾書者可
以知之矣
 宗室 外戚 名儒 文士 近臣 刺史 守令
 名將 猛將 髙士 列女
  漢昭烈皇帝
陳子曰諸葛亮言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
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
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
[012-4a]
盟關羽毁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其君臣反復於天
意人事之際亦可悲哉方漢帝以山陽公賓於魏或
曰崩昭烈撫膺大痛始議舉大號尚書令劉巴主簿
雅茂皆以為示天下不廣前部司馬費詩争之尤切
其略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簒位故羇旅萬里糾
合士衆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易疑
昔髙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已入關猶逡廵不敢當
况今殿下未出門庭耶昭烈以為非是左遷詩部永昌
[012-4b]
從事
  漢後主
陳子曰以後主之庸而處隂疑於陽之際泰然安之
而不疑雖諸葛亮之足任要豈後世之所謂庸主哉
亮死漢事不可為矣蔣琬費禕亦相繼殂謝漢氏之區
區遺文猶不使之自託地上耶天命果可畏哉
  諸葛亮
陳子曰初漢置御史大夫下丞相一等其後有侍中中
[012-5a]
書令尚書令往往以宦者為之成帝時始更用士人中興
雖置三公而䑓閣實専國命矣昭烈在蜀以國政歸丞
相其侍中中書令尚書令有所謂僕射黄門侍郎者更
為輔導天子之官諸葛亮以大公之道一整綱紀明白洞
達民用其情方連歲出征而平世之文未遑具舉是以
條章多闕非獨注記之失也論者稱其兵出之日天下
震動而人心不憂死生成敗要何足論王者之不作天
猶以為未疏哉
[012-5b]
  龎統法正
陳子曰天下方亂劉表以同姓坐覬非望如惓惓漢事
者取以駐足何名非義而况於劉璋乎當此時曹氏代
漢之形成矣不取是厚其資也武王代商曰上帝臨女
無貳爾心統正䇿士也發揚蹈厲之志非太公孰當之哉
  關羽
陳子曰余論次羽事至于禁等七軍之沒未嘗不痛恨
於呂䝉也當是時羽威震華夏許下之民負檐而立使
[012-6a]
羽捨樊㐮陽乗鋭兵徑進雖以曹公之雄豈能禁方張
之勢哉兵挫堅城之下而徐晃得行其志矣諸葛亮不
可出蜀龎統法正之死天真無意於漢哉
  魏武帝
陳子曰東漢之衰賢人君子相繼就戮桓靈於是乎不君
矣魏武猶藉漢以令天下豈髙光遺澤猶有存者耶法
令不必盡酌之古要以必行蓋當時苦於無政乆矣漢
雖終禪而剪除異已不亦勞乎其子文帝有言舜禹
[012-6b]
之事吾知之矣參之是時非過論也
  魏文帝
陳子曰世以文帝論漢孝文為過賈誼非其失君人之
度余讀其論至於欲使當時累息之民得濶歩髙談無
危懼之心未嘗不為之三復也於是時吳蜀争帝中國
庶㡬乎息肩矣是以在位七年而諡曰文也
  魏明帝
陳子曰帝生數歲武帝甚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好
[012-7a]
學多識特留意法理口吃少言未嘗接識朝士即位之數
日獨與侍中劉曄終日欵語曄出語人曰秦始皇漢孝
武之儔才具㣲不及耳其東西征伐大營宫室之意
壯矣要亦何嘗拒髙堂生諸人之諫哉
  齊王 髙貴鄉公 常道鄉公 陳留王
陳子曰余論次魏之本紀睹其維持王室之計矣曹爽
顧足以當斯時乎王凌以齊王受制於司馬懿欲更立
長君其子廣獨曰凡舉大事應本人情曹爽以驕奢失
[012-7b]
民何晏虚華不治丁畢桓鄧雖並有宿望皆専競於
世加變易朝典政令數改所存雖髙事不下接民習於
舊而莫之從故雖勢震天下同日斬戮名士減半而百
姓安之失民故也今懿情雖難量事未有逆而擢用
賢能廣植勝已脩先朝之政令以恤民為先父子兄
弟並握兵柄未易亾也魏於是不可為矣
  荀彧
陳子曰曹公有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使充此
[012-8a]
言不亦文若之心而天命將安所歸乎不待其定而開
數百千年盜賊之謀死固有輕於鴻毛者何至不容文
若一言乎齊威之心暴白於葵丘之㑹頼限於周制之
不易裂耳其初管仲豈不知之而不忍天下之無伯也
余論次文若事具有本末蓋明於天下之大勢而通
古今之變者也世徒以智計歸之豈其然哉豈其然哉
  荀攸
陳子曰攸隠於智者也可以為智矣攸不能安董卓
[012-8b]
之禍漢魏之際豈其心哉以文若之力因事以導之而
卒不能正也攸於是以智隠矣
  賈詡程昱郭嘉董昭
陳子曰漢室再亂於賈詡終於董昭至於左右前後
以成魏之霸業者昱嘉之謀為多而曹公尤痛惜嘉
之死也
 始詡察孝亷為郎以病免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已就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我死汝别埋我我家
 必厚贖我氐盡殺餘人而釋詡時太尉段熲威/震西土而詡非其外孫也詡之智大抵如此
[012-9a]
  鍾繇華歆王朗
陳子曰當曹公之末年天下無復為異者矣及文帝山
陽之際雖朗等皆以為魏真受命也是以甘心相之而
無愧色不然身為一時儒宗豈其無恥至此乎然則
吳之自立其亦差强人意也哉
  陳登田疇
陳子曰登非自屈於曹公者其心直以為為漢耳疇卒
以志義自免使登及疇時又將安所出乎以如是之資
[012-9b]
而使志士思避就之計豈不甚可惜哉
  崔琰毛玠
陳子曰天下之厭亂乆矣故曹公之興士無巨細咸起
而附之使其聽天命之所歸二子之所以重魏者顧不
多哉
  袁渙
陳子曰此皆漢末守志行義之儒也而盡為曹公用彼
其心豈有所利哉始渙嘗慨然嘆曰漢室凌遲亂無日
[012-10a]
矣茍天下擾擾逃將安之若天未䘮道民以義存惟彊
而有禮可以庇身乎凡諸儒之所以自處者審矣而曹公
亦可謂盛哉
  劉暄蔣濟劉放孫資
陳子曰以陳平之智髙祖猶憂其詳於避就而緩急不
知所仗也放資遂以社稷輸人尚何疑乎濟徒知専任
之非而不知後日之至此及當其禍卒亦不能有所為
也曄於其間最號為智而竟以智窮智其足恃乎
[012-10b]
  夏侯𤣥季豐張緝
陳子曰夏侯太初處死生禍福之際而不動名不虚得
也而遇非其時矣二子之死義乃與太初同命尚何憾

  王凌令狐愚毌丘儉諸葛誕
陳子曰司馬氏之禍舉天下皆安之四子者獨以義死
豈惟魏之純臣哉至其發不待事奮不及機逡廵就
圍以冀天下之有變此所以有忠憤而無逺略明於義
[012-11a]
而不知其變者也而王廣亦與此禍何其悲哉
  嵇康阮籍
陳子曰司馬氏非有大功於魏也乗斯人望安之乆而
竊其機耳籍康以英特之資心事犖犖宜其所甚恥
也而羽翼已成雖孔孟能動之乎死生避就之際固二
子之所不屑也
  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
陳子曰以余論次司馬氏之事魏之天下非司馬氏不
[012-11b]
能安也民心要何常哉飽食以嬉不知堂厦之為適
負戴而疲勞望婆娑之木而憩焉往往㤀去木固不
可以乆也又將安所底止乎余為之掩涕而魏書終焉
  吳武烈皇帝 長沙桓王
陳子曰武烈自奮於小吏竟摧董卓以彼忠憤何乃進
退俯仰於袁術之手漢末愚儒守文之弊蓋成風矣亦
所以啟桓王之翻然翺翔者哉諸葛亮稱劉繇王朗各
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羣疑滿腹衆難塞胸今歲
[012-12a]
不戰明年不征使孫䇿坐大遂并江東然自古英豪非
履險知難往往不能濟要之成敗禍福亦相生於無窮

  吳大皇帝
陳子曰初大皇不直魏武破之赤壁末年始上書稱説
天命魏武笑曰是兒欲頓吾爐火上耶然自是與之通
矣文帝樂其稱臣而遂安之故坐取荆州而植功於魏有
事秭歸而無後憂及吳蜀之勢儼然矣於是通好而絶
[012-12b]
魏大皇之稱號也漢衛尉陳震實来大皇與震㰱血
壇上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蜀吳兖冀并梁屬之漢
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
  㑹稽王景皇帝歸命侯
陳子曰大皇之立國豈有中國之志哉君臣上下畫江
之慮精矣其流風遺澤固足以後亾也雖㣲歸命侯
之虐寧能更張乎是以君子從其自立以著其興廢焉
  張昭周瑜
[012-13a]
陳子曰昔吳起與田文論功至主少國疑大臣未親百姓
未附之際吳起屈焉桓王屬大皇於張昭更以周瑜遺
之後瑜馳驅於顛危之際昭遂廢不用何哉江東雖
定而國輕矣余論次其行事使善觀國者有考焉
 建安七子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
漢興文章渾厚典雅最為近古武昭以後衰矣獨劉向
揚雄為能自拔也中興班張崔蔡相望於百七八十年
[012-13b]
之間寧獨其氣格之非是然其詞意終不近也至若建
安七子之風概似矣又争效其長於曹公父子天固將
以文其業耶及漢魏之際非復數子之所能文也曹
公亦何便於此哉
  鄧禹耿弇附録/
初劉伯升死光武於漢事惓惓也持節北渡河鄧禹
首建大䇿遂參宻議連兵西征關河響動當此之時
其威畧至無前也赤眉延岑獨足嬰其鋒哉帝勑使
[012-14a]
進兵連輙敗禹念専任之不稱以疲卒徼戰不已帝賜
詔曰赤眉無榖自當来東吾折箠笞之非諸將憂也
馮異趣往代之禹自来歸絶口不道兵事王郎之亂及
更始有詔罷兵㣲耿弇不決帝獨兒蓄之耳及平齊無
一不如其言意始壯之而從諸將驅馳常出其後天下既
定帝方偃武修文膠東髙宻並敦儒學弇故一將也於
是自髙帝以来光武最為善保功臣者
  諸葛亮附録/
[012-14b]
曹操以漢天子之令征伐四出為漢功臣孫權秉義稱
藩當是時心雖不可量曹逆節未暴於天下也如孔明言
荆蜀之勢成操之逆心或折不可折則可圗及吳詐取關
羽秭歸又以敗孔明甚恨恨也丕既已易姓𤣥德中道
而殞屬大事於孔明而及其子焉孔明懼奉先帝遺
詔不謹義不敢即安是以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
不憂末年渭濱之師其規為志意逺矣惓惓漢事之
心對越天地鼎足之計非孔明本指也年踰五十而死豈
[012-15a]
非天哉初孔明之游學也潁川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等
往往務精熟孔明獨觀其大畧及耕隆中而龎德公在
焉司馬德操兄事龎公孔明毎至龎公家獨拜龎公
牀下龎公不為止孔明為丞相時許靖為太傅靖在中
州有英偉稱兄事潁川陳紀與陳郡袁煥平原華歆
東海王朗等善於是靖老矣愛樂人物風流藹然孔
明親為之拜𤣥德嘗為孔明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
間毎見啟告治亂之道甚悉其君臣之間始終可考者
[012-15b]
如此
  曹植附録/
曹操取天下於羣盜之手可以為能矣要何嘗不藉漢
以為名也得間遂取之是猶謂之天乎固植之所不能安
也况使之嗣事哉力不足以周旋於其間茍安而成之若
表而去之皆非其心也自放法度之外於事何所堪立
嫡以長所從来舊矣乃足煩經營耶大業既已濟困頓
廢辱蓋亦安之而不悔然猶惓惓累疏求一出其力
[012-16a]
自效抑所謂其兄關弓射之則涕泣而道之者邪三代
衰孔子之學又冺沒而無傳其於君臣父子兄弟之間
失其本心者多矣若植者蓋孔子之謂仁者也
  呂東莱答書
 某還舍近半月適此酷暑疲頓猶未甚蘇此月二十
 五日劉國華𦵏須往泉溪㑹之因留明招數日聞月
 交乃為入城之行若路過内白幸遣一介至明招問
 某所止庶不參差也三國紀年序引及諸賛累日
[012-16b]
 已詳看用意髙深處亦或得其一二但大綱體製
 猶有未曉處序云漢曰畧魏曰書吳曰畧又云魏
 終不足以正天下於是為三國紀年終焉不知漢
 略與紀年是一書為復是兩書觀三國諸君賛
 却似遷固史法每君為紀而系賛於後者而三
 國紀年冠以甲子而並列漢魏吳則又似合三國
 為一者所謂漢昭烈魏武以下諸賛必不可系於
 此既並列三國之年必是通書三國事今毎君為
[012-17a]
 賛必知不系於此後不知系於何處豈三國紀年之
 外復叙毎君之本末而系以賛耶此皆未曉之大者
 也漢昭烈賛論其君臣反復於天意人事之際所謂
 妙體本心但費詩之議却似不達時變漢統既絶昭
 烈安得不承之非髙祖時比也後主蓋亦甚庸所
 以安之不疑者乃諸葛公工夫耳武侯賛論以國政歸
 丞相甚善但謂漢侍中中書令尚書令皆宦者為之
 考之漢書亦不皆如此篇末王者之作天猶以為未疏
[012-17b]
 哉感慨之意甚長但不若後主賛所謂天命果可畏
 辭嚴而義正也魏武賛述来歴甚當但其末舜禹
 之事兩語未曉魏文帝兩賛深味詞意予奪甚有
 味但文帝贊意頗晦又文帝三駕伐呉謂中國庶幾息肩亦未
 協呉武烈贊論漢末守文之弊及啓桓王之翺翔甚妙下三贊
 亦然鄙意竊謂呉四贊尤能盡其規摹之所止殆無遺憾也龎
 統贊論兼弱之意甚正關羽贊亦穏但來教謂司馬子
 長雖髙不欲學而諸贊命意及筆勢而往往似之何
[012-18a]
 耶因便並望見教朱元晦工夫亦謂大概如此耳吳益
 恭昨日得桂陽書云見今攝郡却不云攝何郡也某
 近日思得著書大是難事方將一意玩索完飬深
 求其所未至雖髙明之資與駑鈍者不同然考之前
 作者亦須待經歴之乆歲月之晩然後下筆今及此
 暇時序次裒集固亦無害然亦不可不思有餘不
 敢盡之語也人回畧此上布餘悉俟續禀
 
[012-18b]
 
 
 
 
 
 
 
 龍川集巻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