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36 龜山集-宋-楊時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龜山集巻十七      宋 楊時 撰
  書二
   與鄒堯叟
遞中伏辱賜教并以詩見酧辭精㫖逺深用欽服非君
子篤於故舊何以及此幸甚幸甚仍審秋涼起居萬福
又良慰也某窮居下邑與世不相聞出無所之行無所
從閉門一室聊以自娯俯仰几席之間游泳乎詩書之
[017-1b]
淵雖鄙鈍無所得然與世之競紛華冐聲色以昏聾其
耳目者較之其亦足樂矣惟是不親師友之訓於中不
無歉然也未涯趨㑹切希為國自夀
   與林志寧
事稍息過此漸可追尋舊學汝陽亦不至多事想不廢
讀書因風願以所得見告尚逺髙論暑毒切冀自重
   與吳國華别紙
朝廷議更科舉遂廢王氏之學往往前輩喜攻其非然
[017-2a]
而真知其非者或寡矣某嘗謂王金陵力學而不知道
妄以私智曲説眩瞀學者耳目天下共守之非一日也
今將盡革前習奪其所守吾畏學者失其故步將有匍
匐而歸者矣國華為士人依歸欲何術以開後學乎幸
明告我庶警不逮
   荅吳國華
辱賜教伏審夏熱起居平寜甚慰懐仰仍䝉諄復誨諭
開其所未悟幸甚幸甚然其間似有未相悉者義不可
[017-2b]
茍止且某於程氏之門所謂過其藩未入其域者也安
敢自附為黨與以攻王氏之學夫王氏之學其失在人
耳目誠不待攻而攻之者亦何罪耶昔人有為神農之
言者其徒自以為聖而孟子鄙之曰鴃舌之人仲子之
㢘孟子則曰蚓而後可伯夷柳下惠皆聖人也至其隘
與不恭孟子則曰君子不由仲尼之門三尺童子羞稱
管晏人有毁仲尼者其門弟子皆稱譽以為不可及若
孟子者豈喜攻人之惡而為孔氏徒者率皆不顧於義
[017-3a]
立黨尚氣相攻耶不然何為其亦紛紛譊譊也葢不直
則道不見我且直之孟子所不得已也孟子時去孔子
未逺其徒相與傳守故其流風餘韻猶有存者當是時
楊墨肆行孟子且不能黙而拒之至不知者以為好辯
況今去孟子千有餘歲聖學失傳異端競起其害有過
於楊墨者幸而有得聖人之道者則曰吾不敢攻人之
惡姑自守而已為其徒者又畏天下指為黨人遂皆膠
口閉舌不敢别白是非則世之人亦何賴乎知道者哉
[017-3b]
某以為如是恐非聖賢之用心也某自惟淺陋不足取
合於世故未嘗敢輒出所有告語於人以取譏訕竊謂
於國華沗為同道故妄肆狂瞽瀆聞乎左右非敢攻人
之惡葢欲審其是非以觀朋友之合否耳然前書所論
謂王氏不知道而已語人不知道即謂之攻人之惡是
必譽天下之人為聖賢然後可也自守所學以排異端
即謂之立黨尚氣相攻是必無擇是非一切雷同然後
可也國華謂王氏固多不中理之言言有不中理皆不
[017-4a]
知道者也由漢而來為傳註者多矣其言之合道者亦
自過半然不可果謂之知道者以不中理者多故也古
之言知味者稱易牙夫豈以辛鹹酸苦人皆不能知耶
然必以易牙為知味者謂淄澠之合而不失也如易牙
亦時有中否焉即謂之知味則天下皆易牙也何足相
過哉國華謂知道與盡道者固異又曰知道而未盡則
不能無惑故王氏末年溺於釋老又為字説此為大戾
夫知道者果且有大戾乎且王氏奉佛至舍其所居以
[017-4b]
為佛寺其徒有為僧者則作詩以奬就其志若有羨而
不及者夫儒佛不兩立久矣此是則彼非此非則彼是
又佛之去中國不知其幾千萬里正孟子所謂鴃舌之
人也王氏乃不㑹其是非邪正尊其人師其道是與陳
良之徒無以異也而謂知道者為之乎夫所貴乎知道
者謂其能别是非審邪正也如是非邪正無所分辨則
亦烏在其知道哉然以其愽極羣書某故謂其力學溺
於異端以從佛法某故謂其不知道國華毋謂某何以
[017-5a]
見其如此也且古人之於道葢有知之未盡行之未至
者如燕人適越至呉而止則可謂行之而未至觀越之
都望其郛郭城社而未能究知宗廟之美則可謂知越
而未盡若夫將適越而北其轅則不可謂行之未至也
指吳為越則不可謂知之未盡也今王氏所行皆北其
轅者也尊佛老為聖人是指呉為越也烏得謂知之未
盡行之未至耶昔者管仲以區區之齊乃能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曾西猶謂其功烈如彼其卑也而羞比之王
[017-5b]
氏擅天下利勢其功烈無足稱者非特卑而已矣然則
知道者固無補於治亂也而士人烏用知道為哉以王
氏之愽物洽聞某雖窮日夜之力以終身焉不敢望其
至也若以知道如王氏而止則某不敢與聞焉國華所
論孔子之徒皆未可以一言斷其終身也子貢曰性與
天道不可得而聞則其始之未聞何足怪哉然其後之
所進者逺矣但學者未之考也國華謂詔書無廢王學
之命某觀王氏之學其精㣲要妙之義多在字説既已
[017-6a]
禁之則名雖未廢而實廢之矣雖然廢不廢君子何容
心哉謹守其是者而已矣前書所以及之者為應科舉
者言也人行急辭不逮意國華誠思之如何如未中理
願更疏示當謹承教也
   寄俞仲寛别紙其一
閩之八州惟建劒汀邵武之民多計産育子習之成風
雖士人間亦為之恬不知怪某嘗竊悼之恨世未有誠
意足以感格流俗者與之廣諭曲譬使少變其習近得
[017-6b]
吉甫解惑讀之隱然有得於吾心然尚恨其説似猶以
利害告之也若以利言則多男多憂葢古語有之非特
今日也孰若以理諭之使民曉然知有不可為之義則
庶乎其惑可解矣吾郡吾邑此風唯順昌獨甚富民之
家不過二男一女中下之家大率一男而已小人暴殄
天理侮悖仁義至身䧟大惡而不知省且為父而殺其
子雖豺虎猶不忍為孰謂人而為之乎某比乘舟過境
見有赤子暴尸洲渚間為烏鷹食者惻然感之有泚吾
[017-7a]
顙竊惟仲寛仁民愛物出於誠心計未有以此言聞于
左右者故輒及之蒞事間有衣冠之士儻或相接願以
至言諭之使少變一二莫大之福也狂瞽之言何足仰
禆髙明萬一徒用增愧耳
   其二
某軟懦不立迷方之學無以趨今而望古益逺常懼自
畫為士君子鄙棄毎思得朋游共學前引後驅以進其
不及而所寓乃在乎小州下邑僻陋之邦賢士大夫罕
[017-7b]
至其境鄉黨之與居旦暮之與㳺不過田夫野老與夫
後生晩學章句之儒辯析聲病為科舉之文耳以是而
求道幾何不見笑於大方之家比因經由得接教論若
將引至於道者使駑鈍之質增激懦心慨然知聖人之
可窺而忘其力之不足也幸甚幸甚迫於之官不得欵
奉徒深歉然耳因風幸時見教乃所願望
   其三
順昌之學久不正師席得長者留意學者幸幸好徳云
[017-8a]
何有意相從否邑令帥諸生詣門嚴師之禮自近年以
來未有如此者固有道者之不宜辭也某亦有書勉之

   荅呉仲敢
承示雜論文髙㫖逺玩味數日欣然不知登涉之勞道
途之逺也開發未聞者為多幸甚幸甚然其間於鄙意
猶有所疑者若孔子諾陽貨將仕為無所屈嘗面講之
矣此不復論夫屈身以避患君子有之至無義而屈身
[017-8b]
雖鄉里自好者不為也況於孔子乎孟子特未嘗罹患
耳詎知其不屈耶罹患而不屈卒至於自䧟則非明哲
也中庸曰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以孟子為過之則
與不肖者無以異何以為孟子韓子曰仁與義為定名
道與徳為虚位其意葢曰由仁義而之焉斯謂之道仁
義而足乎已斯謂之徳則所謂道徳云者仁義而已矣
故以仁義為定名道徳為虚位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
性之謂道仁義性所有也則舍仁義而言道者固非也
[017-9a]
道固有仁義而仁義不足以盡道則以道徳為虚位者
亦非也孔子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又曰一隂一陽之謂
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
之謂之知則仁知者乃道之一隅果不足以盡道也如
仲敢所引和順道徳而理於義又引士志於道據於徳
依於仁㳺於藝某謂若以道徳為虚位則士依於仁足
矣又奚必志於道據於徳理於義足矣又奚曰和順道
徳有可以和順有可以志據則道徳固非虚位也章子
[017-9b]
之不孝孟子非取之也特哀其志而不與之絶耳而仲
敢乃獨責其反於舜使其行合於舜則是聖人之徒也
孟子固當進而友之豈獨禮貌之而不絶歟夫原壤登
木而歌亦可謂不孝矣孔子猶不棄之若章子者不亦
可乎文帝之去肉刑其用志固善也夫紂作炮烙之刑
其甚至於刳剔孕婦則雖秦之用刑不慘於是矣而商
之頑民亦非素教不聞周繼之而廢肉刑豈武王周公
皆忍人哉若文帝之承秦葢亦務為厚養而素教之耳
[017-10a]
不思所以教養之而去肉刑是亦圖其末也則王通謂
其傷於義恐未為過論及夫廢之已久而崔鄭之徒乃
驟議復之則其不知本末也甚矣孟子曰易子而教葢
考之孔子為然也鯉趨而過庭孔子問之曰子未學詩
乎不學詩無以言他日鯉趨而過庭又問曰子未學禮
乎不學禮無以立陳亢曰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逺其
子也若孔子自教之則鯉之所未學者葢亦知之矣又
奚問焉陳亢又奚稱曰君子之逺其子也書曰羣飲汝
[017-10b]
勿佚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以令言之則羣飲宜不
至於殺也然先王之時處民有制故庶民無故不食珍
七十而後可以食肉無故而食珍且不可况飲酒乎飲
酒且不可况羣飲乎書稱商其淪喪乃在乎萬姓沈&KR1196
于酒而武王數紂之罪亦不過乎沈湎則酒之流弊遂至
於亡天下其禍大矣夫紂為人君猶以飲酒為大惡況
凡民乎雖殺之恐未為濫刑也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
及時者殺無赦先時不及時者其輕重與羣飲者豈相
[017-11a]
逺哉而皆至於殺葢先王以為急而後世以為緩者率
多此類也仲敢之學發明聖賢大㫖極多固非淺識者
所能窺測然朋友講學不可茍異亦不可茍同當各出
所有以為質庶同趨於是而後止某之所見者如此仲
敢試以為如何果未中理願詳見教以開未悟
   寄翁好徳其一
前日公皂還倉卒奉問不謹深用惶愧為别踰月不審
孝履何如伏惟萬福某愚無似加以齒少視公為前輩
[017-11b]
毎辱眷遇進之為執友之㳺顧何足當自惟直諒多聞
之益所得於長者多矣然至於古人為學之大方則語
未嘗及也今兹經由因得奉晤語慨然乃自進於聖人
學非篤信好古其何能爾益使惛懦之心思自奮勵鋭
然知聖域之可到而不知愚鄙之不可彊也幸甚幸甚
方且進已之有挹公之餘以相扶助属之官有期遽然
西歸不得從容以盡講習之樂至今猶以為恨然嘗謂
君子之學求仁而已伯夷之清伊尹之任栁下惠之和
[017-12a]
皆聖人也其道不同而趨向則同者何曰仁而已矣故
古之君子雖相去千里相望異世或出或處或黙或語
未嘗同及考其所歸若合符契然則吾徒所學又奚必
朝聞而暮講之歟要同歸於仁而止茍如此則前日之
遽然猶不足恨也夫求仁之方孔子葢言之詳矣然而
親炙之徒其説猶有未聞者豈孔子有隱於彼歟猶之
大匠能誨人以規矩不能與之巧故言之在我聞不聞
者在彼雖聖人亦不能進其不及也後世之士未嘗精
[017-12b]
思力究妄以膚見臆度求盡聖人之㣲言分文拆字寸
量銖較自謂得之而不知去本益逺矣夫至道之歸固
非筆舌能盡也要以身體之心騐之雍容自盡於燕閑
静一之中黙而識之兼忘於書言意象之表則庶乎其
至矣反是皆口耳誦數之學也嗚呼道無傳久矣舉天
下皆溺於末習不有豪傑之士孰能自拔流俗以追聖
學若某之不肖豈敢自謂能爾幸嘗側聞先生長者之
餘論竊有志焉尚賴朋游共學左右提掖相進於此道
[017-13a]
毎得一人焉則通夕不寐喜見顔面今又得吾好徳益
知朋友之足望也區區臨紙不能盡萬一未間惟力學
慎愛
   其二
明道行狀計已讀之惟吾先生道學行義足以澤世垂
後進不得行其志退未及明之書而死使其道將遂泯
滅而無傳則學者不忍焉此行狀叙述所以作也道廢
千年士不知所止故物我異觀天人殊歸而髙明中庸
[017-13b]
之學析為一致天下泯然莫以為非也故行狀之末深
論吾先生之趨以明世學之失庶幾志道之士有聞風
而是者則行狀之傳葢將以明道非如長者所疑也幸
亮之某向亦嘗作哀辭一篇謾錄去試一觀之如何耳
好徳閑居與學者相聚勢未能免仲寛禮意勤厚不必
辭若於僧等中得十數人而止如公前日之言固善矣
但恐同邑之士翕然從之則公亦不得而拒也使縣庠
一空則於邑中事有所未順公更思之嘗許見過尚能
[017-14a]
如言否非敢望也乃所願耳
   與俞彦修其一名袤仲寛子/
某昬蔽之久無以自發幸䝉君子不見鄙外曲加奬引
猥賜示問過自損抑若將有求者某何以當之所諭方
寸之間暗浪時時間作此病豈獨公耶葢學者通患也
從心不踰矩孔子至七十而後能況餘人乎茍未至七
十則猶須操而後存也故孟子論不動心之道亦曰持
其志無暴其氣曰持之曰無暴則是雖孟子猶不敢任
[017-14b]
其自爾也雖然忘之不可也助長又不可也其用力固
有在矣循是充之使吾胸中浩然則暗浪豈不自息歟
浼瀆髙明非敢謂足以資足下之所須姑欲取正其是
非耳言之是耶固願與朋友共之或未中理幸明告我
庶警未悟
   其二
某愚無似無過人器識又學未優而仕為世累覊纒堅
白未能萬一於古人而磨湼不已幾何而不至於淄磷
[017-15a]
歟從逰之徒又無箴規磨切之益恐遂至於目盲齒豁
老死於無聞故毎逢學士真儒則愧汗惕息發於顔面
豈意足下收憐猶以君子望之幸甚幸甚敢不刻意自
勉庶幾不負所期耶未涯良晤馳想何已
   荅陳子安
向恃朋友之愛不量可否妄以書勉公為禄仕重承錄
示髙文開諭丁寧徒用慙悚所謂君子之為貧葢多術
矣誠如所論也然某竊謂古之為貧者豈特耕稼陶漁
[017-15b]
而已乎膠鬲起於魚鹽百里奚起於市茍不失義雖賈
儈可為也然君子亦任其力之所能堪不强其力之所
不能任今使吾徒耕稼能之乎不能也使之陶漁能之
乎不能也使與市人交易逐什一於錐刀之末能之乎
不能也舍是數者不能則是將坐待為溝中瘠耳而可
乎不然則未免有求於人如墦間之為也與其屈已以
求人孰若以義受禄於吾君為安乎前書招為禄仕者
殆為此也子安之學究極聖賢之藴其所以自謀必審
[017-16a]
矣茍能任其力之所能堪而不失理義之歸亦何必仕
哉然君子之仕有時而為貧古人有之簡兮之詩是也
孟子豈虚語哉若曰為貧而仕古人無有則予亦未敢
聞命也
 
 
 
 
[017-16b]
 
 
 
 
 
 
 
 龜山集巻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