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36 龜山集-宋-楊時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龜山集巻十四      宋 楊時 撰
  荅問
   荅胡徳輝問
 問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
 仁則吾不知也克謂其克人也若顔子克巳然後可
 以不克人伐謂伐其功也伐其善也雖大禹猶有待
 乎告戒所謂汝惟不伐是巳怨必如伯夷求仁而得
[014-1b]
 仁然後可以無怨欲必如公綽然後可以謂之不欲
 夫顔子亞聖者也禹入聖域者也伯夷聖之清者也
 而公綽不欲又為成人之質今欲四者不行宜可以
 為仁矣今止謂之可以為難不巳輕乎求其説而不
 得
荅克伐怨欲在常情易發難制有而不行焉可以為難
矣若夫仁則又何克伐怨欲之有
 問思無邪思而後積積而後滿滿而後發詩三百篇
[014-2a]
 大抵思之發也思而無邪詩何不然哉或曰有思皆
 邪也無思則土木也思無邪者惟有思而無所思乎
 佛語以迷眞起妄最初一念為念之正此理合矣然
 是説也果聖人當時告門人之意乎
答書曰思曰睿睿作聖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夫思可以
作聖人而君子於貎言視聽必有思焉而謂有思皆邪
可乎繫辭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自至神而下
[014-2b]
葢未能無思也惟無思為足以感通天下之故而謂無
思土木也可乎此非窮神知化未足與議也詩三百出
於國史固未能不思而得然而皆止於禮義以其所思
無邪而巳
 問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或謂性也天也
 道也三者同出而異名知性之未始有物也雖天亦然
 知天之未始有物也雖性亦然或曰不然性明其理
 天道明其事明理之際或疑其無明事之際或疑其
[014-3a]
 有必也理事俱融此其説之難聞也故經言天道皆
 以禍福善惡焉異乎言性也二説孰是
答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性命道三者一體而異名
初無二致也故在天曰命在人曰性率性而行曰道特
所從言之異耳所謂天道者率性是也豈逺乎哉夫子
之文章乃所以言性與天道非有二也聞者自異耳子
貢至是始與知焉則將進乎此矣
 問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心不違仁必不待見
[014-3b]
 之言行也然非行何自而知之仲尼知顔子亦有説
 矣
答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則其不違可知矣
 問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逆其詐將
 有不勝其詐億其不信將有不勝其不信先覺之人
 所病在是不逆詐不億不信此其所賢也不然先覺
 適為智料隱匿者爾非其賢也或曰不然孔子謂先
 覺君子亦以是為賢非獨我也
[014-4a]
答君子一於誠而巳惟至誠為可以前知故不逆詐不
億不信而常先覺也抑亦以是為賢乎若夫不逆不億
而卒為小人所欺焉斯亦不足觀也巳
 問回也其庻乎屢空説者謂若莊周所謂忘仁義禮
 樂與夫坐忘之謂也然下文言賜不受命而貨殖焉
 則所謂空者非忘仁義之類也然空必謂之屢者何
 如
答其心三月不違仁則葢有時而違也然而其復不逺
[014-4b]
則其空也屢矣空也者不以一物置其胸中也子貢貨
殖未能無物也孔門所謂貨殖者豈若世之營營者耶
特於物未能忘焉耳
 問子見南子子路不説子路平居受教孔子者也孔
 子見南子雖如子路者且有不諭他人何自而諭哉
 葢聖人用權處平居不以語學者此子路所以疑而
 不説也南子不可見審矣今見所不見不害為孔子
 者何説
[014-5a]
答南子衛靈公之妾以妾為妻五霸之所不容况孔子
而可以見之乎子路所以不説也然當是時窮為旅人
不得而正之者天實厭之也孔子而得位固將正之也
然衛之人皆以為小君而謂過吾國者必見吾寡小君
則孔子安得而不見否之時包承小人吉此大人處否
而亨之道也
 問原壤夷俟以原壤為賢耶聖人固以不遜弟罪之
 矣以原壤為不賢耶然於聖人敢以夷俟聖人不絶
[014-5b]
 之又從而以杖叩其脛則壤果何人者耶或曰聖人
 如此故者無失其為故也然則仲尼故亦多矣何獨
 於壤見之
答原壤之母死登木而歌孔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其
置之禮法之外乆矣若原壤葢莊生所謂㳺方之外者
也故敢以夷俟孔子切責之畏其亂俗也然謂之為賊
而叩其脛不巳甚乎而彼皆受之而不辭非自索於形
骸之内而不以毁譽經其心孰能如是蓋惟原壤而後
[014-6a]
待之可以如此
 問一日克巳復禮天下歸仁焉孔子終身行仁者也
 當時學士大夫有不知奈何顔子一日為仁而使天
 下歸仁焉或曰不然天下歸仁猶皇極之道天下所
 共由也顔子克巳太過其末將有墨氏之弊人之樂
 於為仁者鮮矣此仲尼所以救之一日能然者由一
 日而積也後之知是説者惟孟子其然乎
答吕與叔嘗作克巳復禮頌曾見之否其略曰洞然八
[014-6b]
荒皆在我闥孰曰天下不歸吾仁斯言得之若未見俟
尋本錄去
 問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論語一書未
 嘗及老氏葢設教不倫也或説此所謂老彭乃老氏
 與彭籛非謂彭之夀而謂之老彭也然老氏之書果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者乎
答老氏以自然為宗謂之不作可也
 問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聞樂而至於忘味有
[014-7a]
 之矣至於三月不知豈近人情乎或説聞韶音不知
 肉味耳葢三月者音字之誤也
答謂音字誤為三月伊川之説如此
 問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
 不可棄也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
 邦行矣其意甚類或説問仁乃問行爾亦字之誤
答學者求仁而巳行則由是而之焉者也其語相似無
足疑者世儒之論仁不過乎博愛自愛之類孔子之言
[014-7b]
則異乎此其告諸門人可謂詳矣然而猶曰罕言者葢
其所言皆求仁之方而巳仁之體未嘗言故也要當徧
觀而熟味之而後隱之於心而安則庶乎有得非言論
所及也
 問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
 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巳荘子言南郭
 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嘘嗒然似喪其耦曾子明夫
 子之道亦在乎一唯之間葢與仰天而嘘不異也若
[014-8a]
 爾下文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巳矣理似不然或謂忠
 恕亦自有理
答曾子未嘗問而夫子以是告之葢當其可也故曾子
曰唯子出門人問此曾子之門人也未足以語此故告
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巳矣忠恕固不足以盡道然其違
道不逺由是求之則於一以貫之其庶矣乎
 問中庸之為徳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説者謂有髙
 明之至徳有中庸之至徳君子以髙明者人所難勉
[014-8b]
 中庸者人所易行故以人所難勉者立巳而以人所
 易行者同民將使人人能之其言民鮮久矣葢上失
 其道非一日也而考之中庸則曰君子中庸小人反
 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又曰君子依乎中
 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惟聖者能之又曰舜其大知
 也與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又曰回之為人擇乎中
 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夫君子得是而
 時中聖人依是而遯世進為撫世莫如舜退隱就閒
[014-9a]
 莫如顔然且有所執有所擇如是果人之所可到然
 聖人以民鮮久矣言之則中庸者亦人之所易行矣
 願究言之使學者有所適從
答道止於中而巳矣出乎中則過未至則不及故惟中
為至夫中也者道之至極故中又謂之極屋極亦謂之
極蓋中而髙故也極髙明而不道乎中庸則賢智者過
之也道中庸而不極乎高明則愚不肖者之不及也世
儒以髙明中庸析為二致非知中庸也以為聖人以髙
[014-9b]
明處巳中庸待人則聖人處巳常過之道終不明不行
與愚不肖者無以異矣夫道若大路行之則至故孟子
曰堯舜之道孝悌而巳矣其為孝弟乃在乎行止疾徐
之間非有甚髙難行之事皆夫婦之愚所與知者雖舜
顔不能離此而為聖賢也百姓特日用而不知耳
 問子曰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
 與或謂仲由服仲尼恥惡衣之戒故至於是方其言
 志曰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豈能無狐貉之
[014-10a]
 念哉聖人許之何説
答士志於道於緼袍狐貉何容心哉随所有而安之耳
衣緼袍不以惡衣為恥與朋友共敝之不以小己自私
初不相妨也
 問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語之而不惰與子
 路聞斯行諸不異然未得為顔子之徒何也
答語之而不惰於吾言無所不説是也與聞斯行之異
矣子曰吾與回言終日則所言非一二也今論語所記
[014-10b]
無幾則孔子與回言葢有衆人不得而聞者聖人之教
人各當其可也故子路雖聞斯行之而孔子猶告之以
有父兄在則未得為顔子徒宜矣
 問毋友不如巳者商也日進以其好與勝巳者處也
 然我之不賢人將拒我如之何其可相友也
答所謂如巳者合志同方而已不必勝巳也
 問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一而已不同者何説
答天下殊塗而同歸故道有不同者途雖殊其歸則同
[014-11a]
道不同其趨則一也若伯夷伊尹之去就則難相為謀

 問君子貞而不諒君子不諒可乎
答惟貞故可以不諒所謂貞者惟義所在也
 問君子矜而不爭書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君子可矜乎
答矜者矜莊之矜非謂矜伐也古人用字各有所當難
以一説該也
[014-11b]
 問君子泰而不驕孟子傳食於諸侯人或以為泰君
 子可泰乎
答非侈泰之泰若心廣體胖是也
 問放鄭聲逺佞人言鄭聲而不及於慝禮言佞人而
 不及於讒説何也
答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無非禮者則慝禮自
放矣佞人禦人以口給則讒説在其中矣
 問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
[014-12a]
 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不欲者成人之質也人而有欲雖知如武仲勇如卞
 莊藝如冉求葢不足為成人而仲尼之言不欲必先
 之以知何也
答雖有其質不先於致知則無自而入徳矣
 問為仁由巳而由人乎哉或謂由巳者猶在我而巳
 顔子於仁何待如是告戒或人之説恐不然
答一視而同仁則天下歸仁矣非由己而何
[014-12b]
 問祝鮀治宗廟伯夷典天地人之三禮聖人命之聞
 其直矣祝鮀之佞頋足以治宗廟者何説
答籩豆之事則有司存雖聖人亦有不知者故于入太
廟毎事問葢儀章器數祝史之事有司之職也然禮藏
於器治之不得其人亦不足以成禮矣祝鮀所治葢有
司之職非典禮之官也書所謂直哉惟清者若大宗伯
然後可以責此
 問堯曰咨爾舜天之厯數在爾躬允執其中書言天
[014-13a]
 之歴數而繼之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然
 後至於允執厥中仲尼所叙其略如是將所謂中者
 巳在乎人心道心之間特在夫精一以執之耶將當
 時之人不足語是故略之耶未諭其㫖
答道心之㣲非精一其孰能執之惟道心之微而騐之
於喜怒哀樂未發之際則其義自見非言論所及也堯
咨舜舜命禹三聖相授惟中而已孔子之言非略也
 問沈同問燕可伐與孟子對曰可嘗觀孟子對滕文
[014-13b]
 公問為國孟子對曰民事不可緩也又曰無常産者
 無常心茍無常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巳及䧟於罪然
 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㒺民而可為
 也及沈同問燕可伐與孟子曰可及其敗也則曰為
 天吏則可以伐之民且不可㒺而問伐國如斯何也
答燕固可伐矣故孟子曰可使齊王因孟子之言而遂
伐之誅其君而吊其民何不可之有而其虐至於係累
其子弟而後燕人叛之以是而歸罪孟子之言非也
[014-14a]
 問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
 假而不歸烏知其非有也説者以久假而不歸烏知其
 非有也亦若固有之也孟子尊王而卑霸夫仁之為
 道惟聖人然後能踐之而謂霸者為固有果其然乎
 意以謂外雖久假勉而行之非其本心然誰知其中
 本無有也願詳教之
答曰管仲伐楚以包茅不入為辭所謂假之也初非有
勤王之誠心卒能以正天下假而不歸者也烏知其非
[014-14b]
有故孔子以仁與之葢其功可錄也
   答周伯忱問
 問書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孚先竊謂所
 謂聖者謂有聖人資質一不念則流入於狂狂者進
 取曾晳之徒是也借如顔子不能拳拳服膺亦必至
 於此若是聖人則從心所欲不踰矩雖不念亦無害
 也
答曰六徳知仁聖義中和聖通明之稱狂狂愚之稱
[014-15a]
 問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静知者
 樂仁者夀孚先竊謂樂山樂水狀仁智之體動與静
 述仁智之用樂與夀明仁智之效智則能知之能知
 之則務窮物理務窮物理則運用不息故樂水水謂
 其周流也故動動謂其理之無窮也故樂樂謂其無
 所疑也仁則能體之能體之則有得於所性有得於
 所性則循理而行之故樂山山謂其安止也故静靜
 謂其無待於外也故夀夀謂其達生理也
[014-15b]
答言意未能體仁智且宜潜思
 問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
 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
 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孚先竊謂此語是
 告學者亦是入道之序故知及之者見得到也仁能
 守之者孳孳於此也莊以蒞之者外設藩垣以逺暴
 慢也動之以禮觀時應用皆欲中節也或者謂此是
 事君
[014-16a]
答臨政處巳莫不皆然所謂仁能守之者孳孳於此也
此言未能體仁且宜致思仁則安矣所謂仁守也
 問先生舊常語門人云天下至忙者無如禪客市井
 之人雖曰營利猶有休息時禪客行住坐卧無不在
 道存無不在道之心便是常忙孚先竊謂此語如孟
 子所謂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若正
 若助長即是忙也或者謂此語非為學者設謂以聖
 方之則是禪客未嘗閑若學者須是行住坐卧在道
[014-16b]
答存無不在道之心便是助長方其學也固當有事亦
當知助長之非
 
 
 
 
 
 龜山集巻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