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95 石門文字禪-宋-釋惠洪 (master)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石門文字禪巻二十六  宋 釋覺範 撰
  題
   題才上人所藏昭黙帖
傳曰雖無老成尚有典刑然則老成典刑所不逮也予
還自海外叢林頓衰心不爲之動者恃昭黙在耳今又
棄我而先惟之不自知涕零也宣和元年八月游法輪
見東甌才公道人出此軸爲示知師弟子之間蓋如是
[026-1b]
衲子動成阡陌而才獨軫念昭黙豈妄與人者乎予既
見其筆蹟又得與才游彌日兹游也豈虚行哉
   題靈源門榜
靈源初不願出世隄岸甚牢張無盡奉使江西屢致之
不可久之翻然改曰禪林下衰𢎞法者多假我偷安不
急撑拄之其崩頹跬可須也於是開法於淮上之太平
予時東游登其門叢林之整齊宗風之大振疑百丈無
恙時不減也後十五年見此榜于逢原之室讀之凛然
[026-2a]
如見其道骨山谷爲擘窠大書其有激云嗚呼使天下
爲法施者皆遵靈源之語以住持則尚何憂乎祖道不
振也哉傳曰人能𢎞道非道𢎞人靈源以之
   題昭黙墨蹟
余還自海南館于道林道人朱公破雨自雲蓋來坐未
定出昭黙書一軸予久去箴誨初見必輙輟熟視之不
自覺意消也秦少游至錢塘見功臣山政禪師書歎以
爲非積學所致其純美之韻如水成文出於自然昭黙
[026-2b]
暮年臻妙其以是哉顔平原有大節於唐而以書名識
者惜之予以謂斯人德高而名往就之耳借使此老書
不工尤當寶祕況工乎愈可寶也然與其門人書語多
以見及余衰退流落又自恨生所知遇不能不短氣耳
   題昭黙自筆小參
游東呉見岑䆳爲予言秦少游絶愛政黄牛書問其筆
法政曰書心畫地作意則不妙耳故喜求兒童字觀其
純氣昭黙自臥疾後無他嗜好以翰墨爲佛事如示衆
[026-3a]
以小參之語皆肯自筆此殆清閑有餘又性不違人豈
一代宗師而作許兒戲事此所謂大慈過人之行非近
世栽培聲名高自摽致所能及也誠侍者出以示予覽
之涕泗横流某年月日
   題昭黙與清老偈
昭黙孝友於昆弟而以謙自牧不如是法道何由興乎
予觀其贈洞和禪師法句曰志有常守誠無外求及疑
其語瞻其風度此老爲作實錄耳未見洞和令人莫測
[026-3b]
其爲人及見之坐使人意消也韓子蒼曰真本色住山
人子蒼豈欺予哉
   題昭黙遺墨
昭黙老人道大德博爲叢林所宗仰雖其片言隻偈翰
墨游戲學者爭祕之非以其書詞之美也尊其道師之
德耳予游諸方處處見之開巻輙識其真精到之韻骨
枯老狀蓋其退居時筆也南嶽見方廣圓首座出此爲
示噫圓知敬慕昭黙其亦賢於人遠矣
[026-4a]
   題真歸誥銘
宗師之於生死之際説法作偈者有之未有自作銘誥
者也予觀昭黙此文奮激頓挫精到無餘雖鳩摩羅什
道安輩平時作爲且不能及況病與死隣者能爾乎蓋
其道眼高妙唯道是視初不知其有死生之烈也不然
何以卓絶高勝如是之盛哉拜讀不勝增氣
   題濳庵書
傳曰有國者非謂有喬木也謂有世臣也予亦曰有禪
[026-4b]
林者非有四事之傳也謂有耆年也濳庵今九十一歲
矣而筆語如此真叢席之大老人也年月日某題
   題佛鑑僧寶傳
禪者精於道身世兩忘未嘗從事於翰墨故唐宋僧史
皆出於講師之筆道宣精於律而文詞非其所長作禪
者傳如户婚按檢贊寧博於學然其識暗以永明爲興
福巖頭爲施身又聚衆碣之文爲傳故其書非一體予
甚悼惜之頃嘗經行諸方見博大秀傑之衲能袒肩以
[026-5a]
荷大法者必編次而藏之蓋有志於爲史中以罪廢逐
還自海外則意緒衰落魂魄遺失其存者無幾宣和改
元夏於湘西之谷山發其藏畜得七十餘輩因倣前史
作贊使學者槩其爲書之意書既成有佛鑑大師淨因
者曰噫嘻此先德之懿也願首傳以爲畢生之玩因以
父事佛照以大父事雲庵而視余爲季父也因生廬山
之陽游方飽叢林參道有知見恭謹孝友蓋其天性而
醖藉雅尚若出自然與余游餘二十年久而益敬故余
[026-5b]
欣然授之因以謂此書當得妙於筆札者傳之於是憑
川道者敏傳願施其能傳以伯父事佛照以兄事佛鑑
其能書乃夙習筆楮不擇精麤飛翰如蠶食葉俄頃千
字其衡斜布列擘窠棊畫非特字工而已工詩善丹青
兼衆妙而有然未嘗以自多長坐不睡一食終日者十
二年矣人以爲難而傳以爲易久游靈源之門得其㫖
要者也六月二十五日佛鑑擕此書來請記其本末而
以謂先覺之前言往行不聞於後世學者之罪也聞之
[026-6a]
而不能以廣傳同志之罪也今予既以傳次之而因又
善傳傳公又成之嗚呼後世學者讀之當想見法席之
盛也
   題誼叟僧寶傳後
清涼大法眼禪師出世行道三十年其所示徒皆勸勉
之語未嘗以法傳人非有法而祕惜寔無有法耳譬如
無病而飲藥病從藥生故曰一切文字語言學者嗜著
是名壅蔽自心光明然前聖指道之轍入法之階後世
[026-6b]
不聞而學則又如無田而望有秋成無有是處予初成
此書於谷山時出塵庵師冝公誼叟在焉命南州傳道
者錄之以衆編參定特爲善本明年春予游嶽還復過
誼叟出以爲示其裝冩之精竄較之完非用意之專信
道之審莫能臻是予知其閲而仰思當助發其光明侔
倡其智證去先德亦何逺哉則清涼以文字語言爲壅
蔽者蓋治疾之藥耳覽者其以是窺出塵可也
   題珣上人僧寶傳
[026-7a]
予初游呉讀贊寧宋僧史怪不作雲門傳有耆年曰嘗
聞呉中老師自言尚及見寧以雲門非講學故刪去之
又游曹山拜澄源塔得斷碣曰耽章號本寂禪師獲五
藏位圗盡具洞山㫖訣又游洞山得澄心堂錄書谷山
崇禪師語較傳燈皆破碎不真於是喟然而念雲門不
得立傳曹山名亦失真崇之道不減巖頭叢林無知名
況下者乎自是始有撰敘之意凡經諸方三十年得百
餘傳中間忘失其半晩歸谷山遂成其志時長汀璲珣
[026-7b]
二衲子來從予游錄此副本易曰多識前言往行以大
畜其德是錄也皆叢林之前言往行也能不忘玩味以
想其遺風餘烈則古人不難到也二子勉之
   題宗上人僧寶傳
予撰此傳方定藳上淨三昔而東甌道人將還石門自
潙水過谷山欵予見其書曰噫嘻此一代之博書先德
前言往行具焉願手錄以示江南道侶即挂巾屨坐夏
四月二十三日錄畢以示予予歎曰夫彈冠必整衣心
[026-8a]
敬必形肅宗非至誠愛重法道其謹楷精嚴渠能至是
哉歐陽率更以書畫名世見鍾太傅碑愛其筆法臥其
下三昔不忍去率更嗜世間法且爾況出世間法乎宗
爲法坐夏賢於率更逺甚
   題圓上人僧寶傳
仰山初見耽源所傳六祖圓相即以焚之及其授法也
則有黙論雲門不許錄語句而逺侍者以紙爲衣遂傳
于今以是論之非離文字語言非即文字語言可以求
[026-8b]
道也臨川圓道人少游方有志學道一鉢經行諸方其
孤征絶俗雪鴻戾天仰不可及而骨董中有此錄小字
薄紙畫畫精誠可以見其志也
   題淳上人僧寶傳
問如何是火性答曰熱是火性問如何是水性答曰濕
是水性問者欣然而有得水火之義盡於此矣又問何
以謂之恕答曰如我之心以待人則恕矣又問何以謂
之慎答曰心之一具德見於慎耳問者又欣然有得蓋
[026-9a]
恕慎之理極於此矣此世間義理之論也義理者心之
塵垢也其去佛道不翅如百億天淵然昔者有問竹林
如何是法身答曰法身無相又問如何是法眼答曰法
眼無瑕爲道吾衆中所失笑者冝矣近世邪師相與傳
授謂無有悟但直問直答謂之於法中不生異見紛然
棊布名山稱嗣祖沙門學者例無英氣往往甘心屈伏
每爲之流涕宣和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夜爲衆説參同
契至本末須歸宗尊卑用其語處曲折引譬以發明先
[026-9b]
聖之意使忱信而䖍敬者一洗其矯誣宗㫖之氣而福
唐太淳上人適出此編示予燈下爲書以付之淳能識
宗則知尊卑之語不出義理之域而悟首山獨坐無尊
卑從上無一法與人爲太老婆饒舌矣
   題其上人僧寶傳
長沙益陽白鹿大禪師門弟子季芳福唐人純靜寡言
笑年二十餘侍其師宣和四年夏于湘西南臺寫此書
三十巻寫畢以示予予曰汝師出雲蓋西堂之門西堂
[026-10a]
爲臨濟九世之嫡孫而黄龍南公之眞子也闕/家辯才叢
林畏仰之汝能自勤自誦習此書玩味其㫖蹤跡其行
事繼之以不休則古人豈難到哉如寫而不讀讀而不
味其意徒欲粉飾清興於道何有
   題範上人僧寶傳
蚍蜉細字欲䦨斑病眼臨䆫看亦難八十一人閑鼻孔
那盧穿在一毫端且道有鼻孔從範上座穿只如懷禪
師無鼻孔作麽生下手若也道得西川漏籃子一錢買
[026-10b]
三個若道不得南臺門外是湘江
   題端上人僧寶傳
臨川志端上人宣和四年夏於長沙之谷山谷山有衆
而領袖者魯暗不通曉世事叢林以是凋落端律身益
敬日誦經行道暇則寫僧寶傳同學勸經行他山要與
之俱端辭以山水未暇觀正以白業未辦爲憂同學怒
棄去端怡然勿恤也明年正月上澣日端袖此書來求
題其後予告之曰一精想中十法界種子皆具隨其所
[026-11a]
熏發而起譬之田有稻種藉時雨以芽孽之十法界者
六凡四聖謂也今端屏絶諸緣日唯錄佛祖之語味佛
祖之意則亦熏發佛乗之種與夫游談無根疲精神於
莊孟爲陳言腐説以欺無知者異矣然能窮究其所自
使所言所履如傳八十一人者則可謂出家知恩者子
視端精緊板而聲圓若可語此者聊及之端其勉之
   題隆道人僧寶傳
古之學者非有大過人者惟能博觀約取知宗而用妙
[026-11b]
耳唐沙門道人通兼三藏而精於持律持律小乗之學
也而宣不許人呼以爲大乗師棗柏長者力𢎞佛乗而
未嘗一語及單傳心要方是時曹溪之説信於天下非
敎乗之論所當雜宣公甘以小乗自居棗柏止以敎乗
自志竟能爲百世師者知宗用妙而已禪宗學者自元
豐以來師法大壞諸方以撥去文字爲禪以口耳受授
爲妙耆年凋䘮晩輩蝟毛而起服紈綺飯精妙施施然
以處華屋爲榮高尻磬折王臣爲能以狙詐覊縻學者
[026-12a]
之貌而腹非之上下交相欺誑視其設心雖儈牛履狶
之徒所恥爲而其人以爲得計於是佛祖之微言宗師
之規範掃地而盡也予未嘗不中夜而起喟然而流涕
以謂列祖綱宗至於陵夷者非學者之罪乃師之罪也
以茍認意識爲智證爲師者之門望見以輕慢之心萌
矣非特然也又執已是而去取諸方賤目覩而尊信傳
説故不見至道之大全古人之大體因編五宗之訓言
諸老之行事爲之傳必書其悟法之由必載其臨終之
[026-12b]
異以譏口耳授受之徒謂之禪林僧寶傳書成而九嶷
道人道隆閲之一月而𡵻𡵻上口兩月而娓娓成誦三
月而能爲末學者舉紐領夏於雲蓋閉門寢飯之外口
誦而錄之非誠著於學志存於道何能臻是哉然其爲
人不甘爲啞羊苾芻混處疾之甚至於詬罵喜與有識
博聞者游意所合則不問道俗千里從之嗚呼叢林博
聞者既不可人求之而啞羊苾芻動成阡陌隆雖口受
吾文抱吾所集以遊諸方亦安能忘詬罵之喙乎宣和
[026-13a]
二年秋得得自山中來出此編爲示予佳其好學爲書
其本末以告未知隆者
   題休上人僧寶傳
泰山之鳥巢於木末九淵之魚託於沙罅嗚呼魚鳥之
微亦知附託於高深安有毁髪學道之徒而自棄於淺
陋乎季休福唐人也而得業於湘上之南臺其師太公
與予爲兄弟行其熏烝見聞有自來矣初太遭横逆坐
圜扉中百許日他法屬皆畏詶酢之而休服勤不敢失
[026-13b]
禮逮其釋余勸度之宣和四年正月也既受具陪衆遂
寫此傳除夕捧以來予佳其能自脱淺陋而趨高深爲
題其末明年元日也明白庵題
   題英大師僧寶傳
老子曰爲學日益爲道日損者理之序也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施多識前言往行者日益之學也如春夏之
水方增川浩然不可測其際思之又思之以至於無思
如鹵之在頂蓋造形之極不可以數量情識得孔子晩
[026-14a]
乃悟曰天下何思何慮如秋冬之水縮廓然見其涯涘
嗚呼叢林法道之壞無如今日之甚非特學者之罪寔
爲師者之罪也學者方䝉然無知而反誡之曰安用多
知但飽食黙坐雖若甚要然亦去愚俗何逺予所錄僧
寶傳先敘其悟道之緣又書其死生之際欲學者法前
輩爲道之精而惠英大師年二十餘生海上獨挺然有
志不肯碌碌而啞羊者固已憎之如十世讎矣手寫此
書擕以過予予佳其勤扶此心以自此趨無上佛果如
[026-14b]
順風揚塵耳宣和四年十一月題
   題所錄詩
海南道人惠英字頴孺生十有二日而失母年七齡而為
沙門二十歲從予游予所作語言徧叢林未嘗收錄而英
編兩巨帙為示既有媿於九祖欲焚去之又念英之好學
為一笑而置之然流俗寡聞見少年嗜筆硯者不背數必
腹非之以謂禪者不當以翰墨為急寜知龍勝詩流震
闕/  首論闕/動以億萬闕/多為言哉英勉之老子言
[026-15a]
爲學日益爲道日損使其未嘗學也何所損哉如川之
増者學也水落石出者損也然未易與粥飯僧論此也
   題佛鑑蓄文字禪
余幼孤知讀書爲樂而不得其要落筆嘗如人掣其肘
又如瘖者之欲語而意窒舌大而濃笑者數數然年十
六七從洞山雲庵學出世法忽自信而不疑誦生書七
千下筆千言跬歩可待也嗚呼學道之益人未論其死
生之際益其文字語言如此益可自信也今三十八年
[026-15b]
矣而見雲庵平時親愛之人佛鑑大師淨因於湘中頹
然相向俱老矣而故意特未老又出余少時詩句讀之
想見山林之舊游處誦白公詩曰手把楊枝臨水坐閑
思往事似前身
   題弼上人所蓄詩
往時叢林老衲多以講宗爲心呵衲子從事筆硯予游
方時省息衆中多習氣抉磨不去時時作未忘情之語
隨作隨棄如人高笑幸其不聞過廬山見弼上人出一
[026-16a]
巨軸讀之茫然不可諱爲多言之戒昔殷浩喜作詩不
甚工嘗出示桓温温戲曰子勿犯吾儻見犯即出子詩
示人弼上人不見惡願勿傳乃幸
   題言上人所蓄詩
予幻夢人間游戲筆硯登高臨逺時時爲未忘情之語
旋踵羞悔汗下又自覺曰譬如候蟲時鳥自鳴自己誰
復收錄寶山言上人乃編而爲帙讀之大驚不復料理
其訛正可爲多言之戒然佳言之好學雖鄙語如予者
[026-16b]
亦收之世有加予數十等之人其語言文字之妙能錄
藏以増益其智識又可知矣夫水發岷山其濫觴至楚
國則萬物至滿則合之者衆也善學者其能外此乎言
公其勉之
   題自詩寄幻住庵
淵明作訓子詩可以想見其愷弟而杜子美乃曰有子
賢與愚何其挂懷抱作閑情賦足以見其真而昭明太
子曰白璧微瑕正在此耳癡人面前不可説夢豈子美
[026-17a]
昭明亦真癡耶予自居海上及南歸寄意於一戲故語
不復料理其當否今錄數首以寄幻住庵主杜子美梁
昭明猶未脱癡病幻住其能不癡耶
   題自詩
予始非有意於工詩文夙習洗濯不去臨高望逺未能
忘情時時戲爲語言隨作隨毁不知好事者皆能錄之
南州琦上人處見巨編讀之面熱汗下然佳琦之好學
雖語言之陋如㒒者亦不肯遺況工於詩者乎因出示
[026-17b]
輙題其末
   題權巽中詩
世稱唐文物特盛雖山林之士輙能以詩自鳴以余觀
之如雙井茶品格雖妙然終令人咽酸冷耳巽中下筆
豪特之氣凌跨前輩有坡谷之淵源予見之未視名字
輙能辯大率句法如徐季海之字字外出骨骨中藏稜
讀者當置軸紬繹想見痩行清坐時也使巽中聞此語
當以予爲知言
[026-18a]
   題自詩與隆上人
余少狂爲綺美不忘情之語年大來輙自鄙笑因不復
作自長沙來歸舍龍安山中無可作做學坐睡法飽飯
靠椅口角流涎自喜以謂得其妙旁舍有道人隆公雅
好予昔所病者時時過予終日而未嘗倦問予昔所作
尚能尋繹乎予引紙爲錄此數篇以遺之而戲之曰昔
達觀禪師居京師士大夫相從者皆以能詩答話多之
觀笑曰解答諸方話能言五字詩二般俱好藝只是見
[026-18b]
錢遲隆公曰果爾吾不復耳坐客皆笑之隆字黙翁湘
中清勝者也
   題珠上人所蓄詩巻
予於文字未嘗有意遇事而作多適然耳譬如枯株無
故蒸出菌芝兒稚喜爭攫取之而枯株無所損益寶峯
珠上人湛堂公之高弟其爲人精敏能辦事於佛事欲
營之蓋不知艱嶮爲何等物在叢林中爲衆推蓋其氣
不受控勒日渉園夫李商老毎於人物特慎許可而贈
[026-19a]
珠以詩曰歕玉渥洼種者佳湛堂之有子也
   題華光鑑湖圖
予建中靖國游西湖航西興游淛東以病不果甚以爲
恨讀東坡詩見山川之精神如兒稚對蜜知其甜今觀
鑑湖圖如華光戲以蜜置舌書間耳涌師俄收之而去
兒稚雖癡然亦知蜜不可如飯常食之也
   題墨梅山水圖
華光老人眼中閣煙雨胷次有丘壑故戲筆和墨即江
[026-19b]
湖雲石之趣便足春色不可收畜也而此老人藏於耐
寒凍枝頭一時高韻譁於士林而其所蓄又其尤精選
也以病舉以付其子湧湧如獲夜光照乗千里以書誇
於予不有是父安得此子哉歐陽率更見索靖碑因留
不去竟寢其下三昔文字畫刻是中安得美味而嗜好
有如此者予初大怪之及視湧之好尚率更要不足怪

   題墨梅
[026-20a]
華光作此梅如西湖籬落間煙重雨昏時見便覺趙昌
寫生不足道也
   題蘭
無人自芳之態此老何從見之豈胷次有此風葉蕭散

   題公翼畜華光所畫湘山樹石
予習湘山者也日與樹石爲伍華光畫樹石而不畫我
何哉公翼仕宦三十年而貧在我上簏中唯墨梅樹石
[026-20b]
數軸其人品可以想見
   題橘洲圖
公翼愛橘洲而使華光圖之予家於湘西開門則漁汀
斷岸不呼而登几案間蓋湘西皆吾畫笥書此以誇公
翼云
   題平沙逺水圖五首
公翼詩云蕭然野趣忽在手彷彿江南煙雨村此殆筆
端能生煙雲非胷次有江山何能作此語
[026-21a]
   又題公翼所畜
歐公嘗語客曰坐而隠者不知巖石雲泉之妙王公貴
人圖江山臥而披之蓋荆山之人以玉抵鵲而秦乃割
其十五城以求璧豈世以希見爲貴初無定情耶子生
長山林而目不自觀公翼賢士大夫也其希見而盡畜
之宜矣
   又宣上人所蓄
華光滴露寫寒枝幻出平逺士大夫厭飫冨貴之餘見
[026-21b]
之收蓄可也道林清富宣師開軒瀟湘江山不呼而登
几案閑歩林麓嗅梅尋栁嘗應接不暇乃袖而寶祕之
也好事無乃太多乎哉
   又惠子所蓄
好在華光真子過于雲屋之間春色都隨談笑袖中仍
有湖山宣和元年十二月初五日惠子出其師所作湖
山平逺曰此蓋老人得意時筆也予平生無所嗜山水
少年游戲錢塘眷湖山之勝欲老焉以詩寫之不能肖
[026-22a]
逮今衰暮雖與華光善得其戲筆必爲人持去惠子呵
予不能善祕之予曰凡四海九州山川煙雲皆吾畫笥
也奈何爲兒戲畜紙墨間乎惠子笑曰公戃恍大言蓋
其天性然爲題此紙於是書六言付之
   又稱上人所作
宣和元年十二月初吉日里道人稱公絶湘來過予時
江寒欲雪小室諠譁良久出畫一軸蓋橘洲斷岸平逺
之圖華光墨梅别館之兒稚也稱妙思如此力之不已
[026-22b]
當不減華光口占曰袖裏兩枝煙雨門前一片瀟湘
   題華光梅
華光紹聖初試手作梅便如迦陵鳥方雛聲已壓衆鳥
東坡見之如黄梅視無姓兒便肯之無姓兒今將以衣
鉢授嶺南撩予惜黄梅破頭老人不及見也圓禪者當
還舉似乃翁問甘露滅法喻齊否政和五年十一月十
二日夜石門精舍題
   題石龜觀壁
[026-23a]
余家筠溪之上去城百餘里兒時聞城中塔成欲往觀
焉因先君行坐余於力謝三肩上至石龜觀謝三者紿
余曰當先拜石龜乃能見塔不然終不可見余曰儻爾
汝何不拜曰我已嘗拜之汝既童子又後至法當拜於
是再拜入城幸見塔而心喜謝三肯余先也後三十年
過焉視石烏龜良無恙摩挲以追繹前事爲大笑吾亡
友胡汝霖民望生撫之金谿七八歲時隨兄入城忽不
知所在使人尋已在寶應寺前看泥力士矣余毎以戲
[026-23b]
之而忘余亦有此患乃以炭書其壁曰須知泥力士不
減石烏龜忠子民望里人也書以示之
   題廬山
余十五六時游北山謁凖禪師殘僧三四輩草屋數椽
殆不堪其愁凖老而喜飲時酹一樽則擊磬禮觀音空
階夜雨彌月不止後二十五年余還自海外過此而山
川增勝樓閣如幻出大鐘横撞淨侶戢戢而真隠方開
石門法道于此余乃服其老且衰矣重九前三日秋隂
[026-24a]
皆當時清絶之象而有今日適悦之情遂書此
   題天池石間
闕/績茂功與徳洪覺範道人自虎谿屏人乗入資聖庵少
焉歴石門澗錦繡谷窮高陟險遂至天池致敬普見如
來獲紫金光明之瑞越翌日齋罷作禮而退聞佛手巖
寶林峯之勝一一登覽其上望擲筆峯下瞰聖寺經巖
神刻玉削不知幾千仭而江流吞天山接平野雲煙開
合一目千里兹實匡廬第一境隠然爲天下竒觀也薄
[026-24b]
晩投宿化城囘望杖屨所經蘿逕鳥道杳然在層崖絶
壁之上殆非人間之游也此身儻未變滅要當結廬以

   題浮泥壁
空印禪師以宣和二年十二月偕余謁從禪師於芙蓉
峯累石於玉淵之上以爲塔酌泉賦詩暮夜矣遂宿焉
次日從公追余二人杖屨下危峯自關山谷中並澗行
十餘里兩山爭倚天煙霏層疊自獻部曲斷續行九地
[026-25a]
底水聲硔硐如千乗車挽而起仰望晴虚如展匹練既
出谷沃野夷曠遂飯于木隂空山㬥寒雪意濃甚跣而
渡澗者十八九入石門已夕山中之人炬而來迎及寺
已二鼓矣秉燭夜話如夢寐中住山宣公云常有虎來
月黒踰垣而去空印使余記之遂書
   題清修院壁
昔余庵于湘西與希一爲隣相歡如价宻宣和四年冬
居一遷于兹山然毎㑹面夜語逹旦七年秋余將歸老
[026-25b]
玉峯之下來謁别爲留兩昔言意俱盡而情則有餘桑
下三宿前聖丁寧者正箴余今日之病曉隂閣雨千掌
在有無中出山有不勝言者中秋後二日題
   題白鹿寺壁
希先昔游公卿間與鄒至完曾公衮蔡子因吳子野厚
居自江左還南嶽庵方廣十年叢林高之湘南使者勸
請開法此山希先持一鉢欣然而來既至屋老過者疑
將壓焉殘僧纔十許輩大率如逃亡人家未五白殿閣
[026-26a]
宇室間見層出如化城如梵釋龍天之宫從空而墮人
間此邦之檀信徃來之士大夫太息以爲勤不知希先
蓋遊戲也余自長沙來館余四昔時故人傳彦濟試手
作邑攙姦推滑民驚以神當暇日擕僚佐時時舟而至
其登高臨逺烹茶賦詩則兹山之風月未至乾沒也
   題觀音院壁
闕/ 祖師相授法者三世塔廟在淮山從之游得道者多庵
於蒼巖大林之間路由蘄春真身存者無慮八十餘處
[026-26b]
黄於蘄爲接壤太平興國初僧昭信始見琳公於大石
之間大安龜頭相繼而出竹瓦之東石尉村有古松兩
株參天合抱邦民歲禱雨暘於其下其應如懸響垂拱
初耆舊相傳爲觀音院嗚呼豈非祖師之門得道出世
於兹已嘗建寺毁壞而不可考者乎有僧祖欽投牒䟽
其事於郡太守待制韓公駒欣然給據付之使中興其
院欽敦厚坦夷道俗愛之翕然而成余建炎元年闕/
過焉到門却立縱望雲間萬峯來朝兹地也其興乎
[026-27a]
 
 
 
 
 
 
 
 
[026-27b]
 
 
 
 
 
 
 
 石門文字禪巻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