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62 讀書紀數略-清-宮夢仁 (master)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目録
  人部
   資學𩔖
    四者之别
    性三品
    三子言性
    四極稟氣
[030-1b]
    九土人
    四水生人
    三人所見各異
    五性
    六情
    七情
    五至
    六志
[030-2a]
    封事六情
    七哀
    五者失中和
    五者通於神明
    舍五性
    五者所以養性
    五常
    四端
[030-2b]
    三達徳
    仁名義三
    仁有三
    行仁五者
    士有五者
    三術
    行已六本
    四經
[030-3a]
    四維
    四行
    五本
    皐謨九徳
    洪範三徳
    三徳
    三行
    六徳
[030-3b]
    六行
    樂徳六
    堯四徳
    文王九徳
    夫子五徳
    曾子四徳
    中庸五徳
    徳六美
[030-4a]
    君子明十徳
    八説
    君子九思
    中庸三知
    三行
    三近
    論語三知
    四毋
[030-4b]
    四勿
    三省
    三畏
    大學三綱領
    八條目
 
    聖門四敎
    修道之敎五
[030-5a]
    七者敎之大倫
    四者敎所由興
    六者敎所由廢
    君子五敎
    師術有四
    君子三術
    敎學三益
    三就
[030-5b]
    九年大成
    三年通
    君子九能
    孔子多識
    學先四事
    兩端程課
    兩者相須
    學者切已事二
[030-6a]
    兩事經緯
    三者交致
    三者敬為本
    學問道三
    學者當守四字
    六者得於學
    學者四時
    好學三時
[030-6b]
    學者守三
    讀書四等
    三到
    三多
    三言皆可入道
    三真知
    君子三患
    君子之學致此五者
[030-7a]
    後世解經三
    學有三等
    學者三弊
    四失
    文章三易
    四易
    横渠六有
    白鹿洞四規
[030-8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  福建巡撫宮夢仁撰
  人部
   資學𩔖
四者之别合而言之天即命/命即性性即理也
 天就自然/者言之就流行而賦/於物者言之就全體而萬物得/以為生者言之就/事
 物各有/者言之
性三品韓文公/原性
[030-8b]
 上焉善 中焉可上下 下焉惡
三子言性
 孟子言性善 荀子言性惡 揚子言性善惡混
四極稟氣
 丹穴人智岠齊州以南/戴曰為丹穴空桐人武北戴斗極/為空桐太平人
 仁東至日出/為太平太蒙人信西至日入/為太蒙
九土人淮南/子
 輕土人多利 重土人多遲 中土人聖 堅土人
[030-9a]
 剛 弱土人肥 壚土人大 沙土人細 息土人
 美 秏土人醜
四水生人同/上
 清水音小 濁水音大 湍水人輕 遲水人重
三人所見各異朱子云性一也有剛柔昏明非性也有/三人焉一目而别乎色蔽有厚薄耳
 一居密室 一居帷箔之下 一居廣庭之中
五性大戴禮又文/𨕖注曰五情
 喜 怒 欲 懼 憂
[030-9b]
六情白虎通情/者性之動
 喜 怒 哀 樂 好 惡
七情禮/運
 喜 怒 憂 懼 愛 惡 欲
五至禮/記
 志之所至詩亦至焉 詩之所至禮亦至焉 禮之
 所至樂亦至焉 樂之所至哀亦至焉
六志左𫝊子太叔/答趙簡子
[030-10a]
 哀有哭泣 樂有歌舞 喜有施舍 怒則鬭戰
 喜生於好 怒生於惡
封事六情翼奉上/封事
 好北方貪/狼申子東方隂/賊亥卯南方廉/貞寅午西方寛/大巳酉上方毒/邪辰未
 哀下方公/正戌丑
七哀曹子/建
 痛而哀 義而哀 感而哀 怨而哀 耳目聞見
 而哀 口歎而哀 鼻酸而哀
[030-10b]
五者失中和鬼谷/子
 病而不神 恐而無主 憂則閉塞 怒則妄動
 喜則宣散
五者通於神明淮南/子
 心不憂樂徳之/至通而不變静之/至嗜欲不載虛之/至無所
 好憎平之/至不與物散粹之/至
舍五性内傳上元夫/人謂武帝
 暴 淫 奢 酷 賊
[030-11a]
五者所以養性呂氏春秋言非好儉/惡費也節乎性也
 苑囿園池足以觀望 宮室臺榭足以辟燥溼 輿
 馬衣裘足以逸身煖骸 飲食酏醴足以適味充虛
  聲色音樂足以安性自娛
五常益稷注曰五徳家語曰/五法白虎通曰五性
 仁木之/徳金之/徳火之/徳水之/徳土之/徳
四端孟/子
 惻隱之心仁之端 羞惡之心義之端 辭讓之心
[030-11b]
 禮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三達徳中/庸
 知生知/安行學知/利行困知/勉行
仁名義三朱子述程子言學者於前三言可以識/仁之名義於後一言可以知用力之方
 仁者生之性也 愛其情也 孝弟其用也 公所
 以體仁猶言克己復禮為仁也
仁者三
 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 畏罪者强仁
[030-12a]
行仁五者
 恭 寛 信 敏 惠
士有五者司馬遷報任安書云士有/此然後可列君子之林
 修身者智之符 愛施者仁之端 取予者義之表
  耻辱者勇之决 立名者行之極
三術列子昔有昆弟三人遊齊魯間同/師而學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
 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 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
 仁義使我身名竝全
[030-12b]
行已六本家語/孔子
 立身以孝為本 喪紀以哀為本 戰陳以勇為本
  治政以農為本 居國以嗣為本 生財以力為
 本
四經文/子
 徳 仁 義 禮
四維管/子
 禮不踰/節不自/進不蔽/惡不從/枉
[030-13a]
四行墨子四行者不可/虛反之身者也
 貧則見㢘 富則見義 生則見愛 死則見哀
五本説/苑
 柔以仁 誠以信 富貴無敢以驕人 恭以敏
 寛以静 王祥訓子立身五本信徳孝悌讓
皋謨九徳六徳有邦三徳有家謂/九徳有其六有其三也
 寛而栗 柔而立 愿而恭 亂而敬 擾而毅
 直而溫 簡而㢘 剛而塞 彊而義
[030-13b]
洪範三徳三徳之俊/曰三俊
 正直 剛克 柔克
三徳周禮師氏以嫩詔王/以三徳三行敎國子
 至徳以為/道本敏徳以為/行本孝徳以知/逆惡
三行同/上
 孝行以親/父母友行以尊/賢良順行以事/師長
六徳大司徒以鄉三物敎萬民一/曰六徳二曰六行三曰六藝
 智明於/事愛人以/及物通而/先識能斷/時宜言以/中心不剛/不柔
[030-14a]
六行同/上
 孝善事/父母善於/兄弟親於/九族親於/外戚信於/朋友賑恤/貧窮
樂徳六大司樂/敎國子
 中 和 祗 庸 孝 友
堯四徳堯/典
 欽 明 文 思
文王九徳左/𫝊
 心能制義曰度 徳正應和曰莫 照臨四方曰明
[030-14b]
  勤施無私曰𩔖 敎誨不倦曰長 賞慶刑威曰
 君 慈和徧服曰順 擇善而敎曰比 經緯天地
 曰文
夫子五徳
 溫 良 恭 儉 讓
曾子四徳大戴/禮
 孝徳之始 弟徳之序 信徳之厚 忠徳之正
中庸五徳
[030-15a]
 聰明睿智 寛裕溫柔 𤼵強剛毅 齋莊中正
 文理密察
徳六美賈/子
 道徳之/本徳之/出徳之/理徳之/厚徳之/固徳之/高
君子明十徳莊/子
 無為為之之謂天 無為言之之謂徳 愛人利物
 之謂仁 不同同之之謂大 行不崖異之謂寛
 有萬不同之謂富 執徳之謂紀 徳成之謂立
[030-15b]
 循於道之謂備 不以物挫志之謂完
八説同上言人不安性/命之情所以有此
 説明浮於色 説聰淫於聲 説仁亂於徳 説義
 悖於理 説禮相於技 説樂相於淫 説聖相於
 藝 説知相於疵
君子九思
 視思明 聽思聰 色思溫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問 忿思難 見得思義
[030-16a]
中庸三知
 生知 學知 困知 又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
 之顯
三行
 安行 利行 勉強而行
三近
 好學近知 力行近仁 知耻近勇
論語三知
[030-16b]
 知命 知禮 知言
四毋
 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四勿
 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三省
 謀不忠 交不信 傳不習
三畏
[030-17a]
 畏天命 畏大人 畏聖人之言
大學三綱領
 明徳 新民 止至善
八條目
 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聖門四敎
[030-17b]
 文學詩書/之藝修孝弟/忠信盡已/之心以實/待人
修道之教五禮/運
 修理以耕之 陳義以種之 講學以耨之 本仁
 以聚之 播樂以安之
七者敎之大倫學/記
 大學始敎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
 也 入學鼔篋孫其業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 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
[030-18a]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四者敎所由興同/上
 禁於未𤼵之謂豫 當其可之謂時 不陵節而施
 之謂孫 相觀而善之謂摩
六者敎所由廢同/上
 𤼵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 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
 難成 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獨學而無友
 則孤陋而寡聞 燕朋逆其師 燕辟廢其學
[030-18b]
君子五敎
 有如時雨化之者 有成徳者 有達財者 有答
 問者 有私淑艾者
師術有四
 尊嚴而憚 耆艾而信 誦説而不陵不犯 知微
 而論
君子三術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 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
[030-19a]
 仁 以衆人望人則易從
敎學三益張子云人敎/小學有三益
 絆已不出入 授人數數已亦了此文義 常以教
 壞人材為憂則不敢惰
三就大戴禮子貢云夫子/之門人葢三就焉注
 大成 次成 小成
九年大成學/記
 比年入學每/嵗中年考校間/嵗一年視離經辨志 三年
[030-19b]
 視敬業樂羣 五年視博習親師 七年視論學取
 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𩔖通達強立不反謂之大成
三年通寓言自吾聞/夫子之言
 一年而野 二年而從 三年而通
君子九能毛詩𫝊君子能/此可以為大夫
 建邦能命龜 田能施命 作器能銘 使能造命
  升高能賦 師旅能誓 山川能説 喪紀能誄
  祭祀能語
[030-20a]
孔子多識抱朴/子
 聞商羊而戒浩瀁 訪鳥砮而洽東肅 咨萍實而
 言色味 訊土狗而識墳羊 披靈寶而知山隱吳/王
 伐石於石中得金簡書欺孔子以赤雀銜置殿/上孔子云此靈寶之方禹封之名岩函中者也因折
 俎而説專車 瞻離畢而分隂陽之候 由螽斯而
 覺閏餘之錯見左𫝊哀/公十二年
學先四事呂成公謂為學/先自四事起
 飲食 衣服 居起 言語
[030-20b]
兩端程課朱子言聖賢之敎只此兩端/不令間斷乆之自有進步
 博文 約禮
兩者相須饒雙/峰言
 禮則嚴謹 樂則和樂
學者切已事二非有誠意以為之則敬必疎略/義必駁雜所謂不誠無物也
 敬以存心敬立則内直 義以制事義形則外方
兩事經緯黄勉/齋言
 主敬 致知
[030-21a]
三者交致西山/言
 惟學可以養此心 惟敬可以存此心 惟親近君
 子可以維持此心
三者敬為本
 涵養 致知 力行
學問道三真西山言治/心猶治疾然
 省察者視脉而知疾也 克治者用藥以去疾也
 存養者調虞愛䕶以杜未形之疾也
[030-21b]
學者當守四字朱子/言
 虛心 順理
六者得於學呂氏言達師之/敎弟使之如此
 安焉 樂焉 休焉 㳺焉 肅焉 嚴焉
學者四時
 朝受業 晝講貫 夕習復 夜計過
好學三時説苑晉平公曰吾年/七十欲學師曠答之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
[030-22a]
 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
學者守三朱子/言
 凡看文字少看熟讀一也 不要鑽研立説但要反
 覆體驗二也 埋頭理㑹不期立效三也
讀書四等程子/語
 有讀了後全然無事者 有讀了後便知好之者
 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 有讀了後眞不知
 手舞足蹈者
[030-22b]
三到朱子云三到之/中心到為切
 眼到 口到 心到
三多楊文莊公言學者取/三多而講論尤難
 看讀多 講論多 著述多
三言皆可入道程子言三子/均不能及此
 眞積力乆則入荀卿/言優而柔之使自求之厭而飫之
 使自趨之若江河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順
 理杜預/言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而不通鬼神將通之
[030-23a]
 非鬼神之力也精誠之極也管子/言
三真知
 所以謂之理者窮之而後可知也 所以謂之性者
 盡之而後可知也 所以謂之命者至之而後可知
 也
君子三患雜/記
 未聞患弗得聞 既聞患弗得學 既學患弗得行
君子之學致此五者大戴禮/曾子云
[030-23b]
 既學患不博 既博患不習 既習患無知 既知
 患不行 既行患不能讓
後世解經三
 儒者之經 文人之經東坡陳少/南輩是也禪者之經張子韶/輩是也
學有三等程子/言
 詞章之學 訓詁之學 義理之學
學者三弊
 溺於文辭 牽於訓詁 惑於異端
[030-24a]
四失學/記
 或失則多 或失則寡 或失則易 或失則止
文章三易沈約言文章/當從三易
 易見事 易識字 易讀誦
四易揚/子
 簡而易行 要而易守 炳而易見 法而易言
横渠六有尹和靖以/名其齋
 言有敎 動有法 晝有為 宵有得 瞬有養
[030-24b]
 息有存
白鹿洞四規朱/子
 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為/學
 之/要言忠信 行篤敬 懲忿窒慾 遷善改過修身/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處事/之要已所不
 欲勿施於人 行有不得反求諸已接物/之要
 
 讀書紀數略巻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