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0 職官分紀-宋-孫逢吉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職官分紀卷十九
            宋 孫逢吉 撰
  衛尉
前漢百官表衛尉秦官掌宫門衛屯兵寺在/宫内有丞景帝
初更名中大夫令後元年復為衛尉屬官有公車司馬
衛士旅賁三令丞衛士三丞又諸屯衛候司馬二十二
官皆屬焉長樂建章甘泉衛尉皆掌其宫職畧同不常
[019-1b]

後漢百官志衛尉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公
車司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闕門凡吏民上
章四方貢獻及徴詣公車者丞尉各一人本注曰丞選
曉諱掌知非法尉主闕門兵禁戒非常南宫衛士令一
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南宫衛士丞一人北宫衛士令一
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北宫衛士丞一人左右都候各一
人六百石周禮司寤氏有夜士干/寳注曰今都候之屬本注曰主劍㦸士徼
[019-2a]
巡宫及天子有所収考丞各一人宫掖門每門司馬一
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宫南屯司馬主中城門北宫門蒼
龍司馬主東門𤣥武司馬主𤣥武門北屯司馬主北門
北宫朱爵司馬主南掖門東門司馬主東門朔平司馬
主北門凡七門右屬衛尉本注曰中興省旅賁令衛士
一人丞漢官解詁衛尉主宫闕之内衛士於垣下為廬
各有員部凡居宫中者皆施籍於門按其姓名若毉巫
僦人當入者本官長吏為封啟傳審其印信然後内之
[019-2b]
人有籍者皆復有符用木長二寸以所居官兩字為鐵
印分符當出入者按籍畢復齒符乃引内之也其有官
位得出入者令執御者名官傳呼前後以相通從昏至
晨分部行夜夜有行者輙前曰誰若此不解終歲更始
所以重慎宿衛也
漢舊儀衛尉寺在宫内胡廣云宫闕之内衛士於周垣
下為廬者若令之伏宿屋矣
東觀漢記光武二十三年太尉鮑昱兼衛尉永元三年
[019-3a]
司徒丁鴻兼衛尉
魏志建初二十二年六月始置衛尉官
晉職官志衛尉統武庫公車衛士諸冶等令左右都候
南北東西督冶掾及渡江省衛尉
宋百官志衛尉一人丞二人晉江右掌冶鑄領冶令三
十九戸五千三百五十冶皆在江北而江南惟有梅根
及冶塘二冶皆屬揚州不屬衛尉江左不置宋世祖孝
建元年復置舊一丞世祖增置一人
[019-3b]
南齊百官志衛尉府置丞一人張衡曰衛尉八屯警夜
廵晝宫城諸屯敵樓上本施鼓持夜者以應更唱太祖
以鼔多警眠以鐡磬
隋百官志梁衛尉統武庫令公車司馬令又有𢎞訓衛
尉亦置屬官後齊衛尉寺掌禁衛甲兵統城門寺置校
尉二人以司其職又領公車武庫衛士等署令武庫又
有修故局丞隋高祖衛尉寺置卿少卿各一人丞二人
主簿二人録事二人寺統公車武庫守宫等署各置令
[019-4a]
丞等官三年廢衛尉入太常尚書省十二年復置
唐職官志衛尉寺龍朔改司衛/寺咸亨復卿一員少卿二人丞二
人主簿二人録事一人府六人史十一人亭長四人掌
固六人武庫令兩京各/二人丞二人府二人史六人監事一
人典事二人掌固五人令掌藏邦國之兵仗器械辨其
名數以備國用丞為之貳凡有赦則先建金雞兼置鼓
於宫城門之右視大理及府縣囚徒至則撾其鼔
武器署令一人丞二人府二人史六人監事一人典事
[019-4b]
二人掌固四人令掌在外戎器辨其名物㑹其出入丞
為之貳凡大祭祀大朝㑹及廵幸則納於武庫供其鹵
簿若王公百官婚葬之禮應給鹵簿亦供之
守宮署令一人丞二人府二人史四人監事二人掌設
六人幕一千六百人令掌邦國供帳之屬辨其名物㑹
其出入丞為之貳
國朝衛尉寺掌供軍衛器仗什物及供帳之事
交㦸漢官解詁衛尉掌宫闕周廬殿陳屯夾道當兵交/㦸胡廣云宫闕之内周廬殿名陳屯夾道當兵以
[019-5a]
示威武交㦸以/遮妄出入者鈎陳班固西都賦周以鈎陳/之位衛以嚴更之署千列又周/廬千
列徼道/綺錯八營張衡西京賦衛尉八屯警夜廵晝徼道外/周千廬内附注謂長水中壘屯騎虎賁越
騎步兵射聲胡騎八/營言衛尉皆掌之植鎩懸&KR0008用戒不虞鎩音所拜切/兵仗也&KR0008
代打更/木也八屯李善注云衛尉帥吏士周宫/外於四方四角立八屯也漢武栢梁/詩衛尉曰
周衛交㦸/禁不時揚雄衛尉箴門非/其人戸廢其職
  卿 少卿
後漢百官志衛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門衛
士宫中廵徼事
[019-5b]
宋書晉氏以來置城門校尉官宋武帝欲重城禁故復
置衛尉卿以江夏王義恭之子恢為侍中領衛尉卿
後魏職令衛尉少卿第四品上第二請用謙約謹正兼
識古事者
隋百官志梁衛尉卿視侍中掌宫門屯兵卿每月丞每
旬行宫徼糾察不法統武庫令公車司馬令隋高祖衛
尉寺置卿少卿各一人
唐職官志衛尉卿一人從三品古曰衛尉梁加卿字隋/品第二龍朔改司衛正卿咸亨
[019-6a]
復/舊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卿之職掌邦國器械文物之事總武
庫武器守宫三署之官屬少卿為之貳凡天下兵器入
京師者皆籍其名數而藏之凡大祭祀大朝㑹則供其
羽儀節鉞金鼓帷帟茵席之屬其應供宿衛者每歲二
時閲之其有損弊者移於少府監及金吾修之
唐官品志衛尉卿視侍中掌宫門屯兵卿每月丞每旬
行宫徼糺察不法統武庫公車司馬令
六典衛尉寺卿一人從三品荀綽百官表衛尉品第三/銀章青綬五時朝服武冠
[019-6b]
佩水蒼玉過江省宋復置齊因之梁天監置十二卿衛/尉與廷尉太匠為秋卿班第十二後魏衛尉卿從第一
品下太和二十二年降為第三品北/齊因之煬帝降為從三品皇朝因之少卿二人從四品
從魏太和十五年初置第三品上二十年降正四品/上隋煬帝降為從四品上皇朝因之貞觀置二人
五代職官志後唐同光元年諸寺各只置大卿一員
國朝元祐官品令衛尉卿從四品少卿正六品
憂國愛主後漢䤵期字次况拜衛尉卿期重於信/義憂國愛主其或不得於心犯顔諫諍謹敕
小心周密畏慎續漢書馬光為衛尉卿上/以光謹敕小心特親異之兩宫宿衛見
重當時竇固字孟孫為衛尉卿兩宫宿衛/見重當時仁厚謙恭甚有名稱遣使釋服趙/熹
[019-7a]
字伯陽為衛尉盡心事上夙夜匪懈/母殁上䟽乞身行服不許遣使釋服諫修宫舎魏志辛/毗為衛
尉卿帝方修宫舎毗諫曰/詩云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憂國忘私不營産業辛毗為/衛尉清
平與徐邈胡質皆以憂國忘私不營産/業賜榖二千斛錢三十萬布告天下才行清茂晉起/居注
太元九年詔九列位重吾所欲崇/河南府尹裴揖才行淸茂轉衛尉降車路左望塵而拜
晉書石崇拜衛尉與潘岳諂事賈謐與之親善號曰二/十四友廣成君每出崇降車路左望塵而拜其佞如此
婆娑九列崇為衛尉卿作思歸引詩序云復見牽羈婆/娑于九列困于人間煩黷常思歸而永歎
輔導太子後漢隂興拜衛尉/亦輔導皇太子行司徒事魏志董昭為衛/尉行司徒事
獻南郊賦唐徐彦伯除衛尉卿兼昭文館學士景龍三/年中宗親郊彦伯作南郊賦以獻詞甚典美
[019-7b]
  丞
前漢百官表衛尉秦官有丞
後漢百官志衛尉丞一人比千石
南齊百官志衛尉府置丞一人掌宫城管鑰
隋百官志見衛/尉門
唐職官志衛尉丞二人從六/品上掌判寺事凡器械出納之
數大事則承制敕小事則由省司
六典丞二人從六品上秦漢一人魏晉同宋孝建元年/增置一人梁陳各一人梁選簿
[019-8a]
列卿丞班第三後魏從五品中泰和二十三年第七品/上北齊一人從六品下隋二人品同北齊大業五年復
從五品皇朝/改從六品上同唐職/官志
國朝元祐官品令衛尉丞正八品
  主簿
漢鹵簿之制衛尉駕四馬主簿前車八乘
晉職官志衛尉置主簿員
隋百官志隋高祖衛尉寺置主簿二人
唐職官志衛尉寺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印勾檢稽失
[019-8b]
六典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晉令衛尉主簿二人宋齊並/有梁天監七年十二卿各置
主簿位三班陳因之北齊亦有主簿員隋二人皇朝武/徳中置二人正八品貞觀中減置一人從七品上後又
置二/人
國朝元祐官品令衛尉主簿從八品
  公車令沿革更見/衛尉門
漢書張釋之為公車令
續漢書公車司馬令常居宫南闕門吏民上書四方貢
獻及徴詣公車者皆掌之
[019-9a]
應劭漢官儀公車司馬令周官也秩六百石冠一梁掌
殿司馬門徼夜宫中天下事及闕下凡所徴召皆總領

入為侍中李劭别集劭以公車/司馬令入為侍中不畏强禦見怨幸臣周/垂
拜侍御史公車司馬令不/畏强禦以是見怨於幸臣
  守宫令沿革更見/衛尉門
續漢書少府屬官有守宫令主御墨紙筆封泥
董巴漢東宫傳守宫禁内署令秩千石在省内用中人
[019-9b]
省外用士人
齊職儀守宫周掌舎之職主行為帷宫即其任也
六典守宫署令一人正八品上漢少府屬官有守宫令/梁陳大匠卿屬官有守
宫令北齊光禄寺統守宫令丞掌凡張設/之事隋衛尉寺宫署令二人皇朝減一人丞二人正九
品下隋守宫丞四人/皇朝減置二人
令掌邦國供帳之屬辨其名物㑹其出入丞為之貳凡
大祭祀大朝㑹大駕巡幸則設王公百官位於正殿南
門外若吏部禮部兵部考功試人則供帳幕之屬若王
[019-10a]
公婚禮亦供其張具
舉孝亷魏志荀或永平元年/舉孝亷為守宫令
  太僕
前漢百官表太僕秦官周穆王/所置掌輿馬有兩丞屬官有
大廏未央家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車府路軨騎馬駿
馬四令丞又龍馬閑駒橐泉騊駼承華五監長丞又邊
郡六牧師菀令各三丞又牧橐昆蹏令丞皆屬焉中太
僕掌皇太后輿馬不常置司虞令一人丞二人
[019-10b]
後漢百官志太僕卿一人丞一人比千石考工令一人
車府令一人未央廏令一人長樂廏丞一人右屬太僕
晉職官志太僕統典農都尉典虞丞左右中典牧都尉
車府典牧乗黄廏驊騮廏等令典牧又别置羊牧丞太
僕自元帝渡江之後或省或置太僕省故驊騮為門下
之職
宋百官志太僕掌輿馬周官校人掌馬巾車掌車及置
太僕兼其任也晉江左或置或省宋以來不置郊祀則
[019-11a]
權置太僕執轡事畢即省
後齊九寺置卿少卿丞各一人各有功曹五官主簿録
事等員
隋百官志九寺並置卿少卿各一人各置丞主簿録事
等員又太僕寺有獸醫博士員統驊騮乗黄龍廏車府
典牧牛羊等署各署令丞等員
唐百官志太僕寺梁置寺龍朔改司馭寺/光宅為司僕寺神龍復卿一員少卿
二人丞四人主簿二人録事二人府十七人史三十四
[019-11b]
人獸醫六百人獸醫博士四人學生一百人亭長四人
掌固六人
六典太僕寺梁太僕統南牧左右牧龍廏陳因之北齊/太僕寺統驊騮左右龍廏左右駝牛羊司
乗黄車府典牧牛羊等署煬帝減驊騮署入殿内省尚/乗局改龍廏曰典廏署又有左右駮皂二廏加置主乘
司庫司廩官罷牛羊署皇朝因之而省駮皂等諸官龍/朔二年改司馭寺咸亨中復舊光宅元年改司僕寺神
龍/復
國朝太僕寺掌輦輿車輅乘黄廏牧雜畜之事車輅之
職行于本寺餘職歸騏驥院諸方監四署並廢
[019-12a]
  卿 少卿
尚書冏命曰穆王命伯冏為太僕正作冏命曰昔在文
武聰明齊聖小大之臣咸懷忠良今予命汝作大正正
于羣僕侍御之臣
前漢百官表太僕秦官
後漢百官志太僕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車馬天
子每出奉駕上鹵簿用大駕則執馭
晉百官志太僕銀章青綬五時朝服兩梁冠佩水蒼玉
[019-12b]
隋百官志梁太僕卿位視黄門侍郎後齊九寺置卿少
卿丞各一人隋九寺置卿/少卿各一人
後魏職令太僕少卿第四品上第三請用堅強敏捷識
事者
唐百官志太僕寺卿一員從三品上古有太僕正卿其/名也後無正字惟名太僕梁
始為列卿隋品第三龍朔為司/馭正卿光宅為司僕卿神龍復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卿之職
掌邦國廏牧車輿之政令總乘黄典廏典牧車府四署
及諸監牧之官屬少卿為之貳凡國有大禮及大駕行
[019-13a]
幸則供其五輅屬車之屬
六典太僕寺卿一人從三品周禮有太僕下大夫二人/漢官儀云天子駕出太僕
御屬車八十一乘梁天監七年置十二卿太僕與太府/為夏卿班第十陳因之後魏太僕卿第二品上又置少
卿太和二十二年九卿並第三品後周/依周官隋煬帝降為從三品皇朝因之少卿二人從四
品上後魏太和十五年九卿各置少卿一人品第三上/二十二年降為正四品上北齊因之隋加置二人
煬帝降為從四品上皇朝因之/龍朔咸亨光宅神龍隨寺改復
國朝元祐官品令太僕寺卿從四品少卿正六品
奉車前漢夏侯嬰高祖為沛公以嬰為太僕常奉車從/公左右沛公為漢王賜嬰爵列侯復為太僕從擊
[019-13b]
項籍至彭城漢王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疲虜在後常蹳兩兒弃之嬰常取載行靣雍樹馳漢
王怒欲斬嬰者十餘乃得脫後王至平城為胡所為圍/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遺閼氏冒頓乃開其圍一角
高帝出欲馳嬰固徐行弩皆持滿外鄉卒以得脱嬰自/上初起沛常為太僕竟高祖崩以太常事惠帝惠帝崩
以太僕事高后后崩代王之末嬰以太僕與東牟侯入/清宫廢少帝以天子法駕迎代王與大臣共立文帝復
為太/僕數馬石慶為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䇿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於兄弟最為簡易矣然
猶如/此奉轡子虛賦云孫叔奉轡衛公參乘注云孫叔/者太僕公孫賀字孫叔大駕則太僕卿御
遺貴戚傾家自盡陳萬年字㓜公遷太僕卿萬年亷/平善事人賂遺貴戚傾家自盡
慰天下後漢趙岐字臺卿為/太僕卿安慰天下吾之禦侮祭彤字次孫㓜/有志節建武中
[019-14a]
拜遼東太守彤有旅力能貫三百斤弓虜每犯塞常為/士卒鋒數破走之後徴為太僕彤在遼東三十年衣無
兼副顯宗既嘉其功又美彤清約後從東巡狩過魯坐/孔子講堂顧指子路室謂左右曰此太僕之室太僕吾
之禦/侮也僕臣司駕揚雄太僕箴肅肅太僕車馬是供鏘鏘/和鑾駕彼時龍昔在上帝巡狩四宅王
用三驅前禽是射紂作不令武王征殷檀車孔夏四騵/孔昕僕夫執鞗載騂載駰我輿云安我馬云閑雖馳雖
驅匪逸匪愆廏多肥馬野有/餓殍僕臣司駕敢告執皂肅肅上/布衣蔬食魏志國/淵為太
僕居列位/布衣蔬食造乘輿箴潘尼字正叔侍中/為太僕造乘輿箴廏馬充足晉諸/公讃
郭展為太僕留心于養畜是以/廏馬充足其後伐呉得以濟事還鄉賜錦袍唐書張暐/為殿中監
太僕卿天寳初暐還鄉拜掃特賜錦袍繒綵御賜詩以/寵異之乘傳來往敕郡縣供擬暐鬂髪華皓在輿中子
[019-14b]
弟車馬連接數/里衣冠榮之司僕正卿位居九列劉士經以駙馬交/通列位穆宗用為
太僕卿韋𢎞景與給事薛存慶封還詔書論士經伏以/司僕正卿位居九列在周之命伯冏其人所以推服舊
勲素所稱重今士經戚里常人班叙散秩名聲不在于/士林行義無聞于朝野忽長卿寺有凟官常以親則人
物未賢以勲則寵待常厚令叨顯任誠謂謬官其劉士/經新除太僕卿敕未敢行下穆宗遣宰臣宣諭𢎞景等
固執如前/改衛尉卿封還詔書上/
  丞
前漢百官表太僕有兩丞秦官
後漢百官志太僕丞一人比千石
[019-15a]
隋百官志後齊九寺丞各一人隋九寺丞各一人
唐百官志太僕四人從六/品上掌判寺事
六典太僕丞四人從六品上魏晉因漢東晉或省或置/宋齊省梁天監七年十二
卿各有丞列卿丞通朝請班第三陳因之後魏列卿丞/從五品中太和末降為七品上北齊從六品下隋太僕
丞三人品同北齊大業五年加為從五品皇朝為從六/品上武徳中減置二人永徽中加一人開元初又加一
人領獸醫學/生博士等掌判寺事凡補獸醫生皆以庻人之子考
試其業成者補為獸醫業優長進為博士
國朝元祐官品令太僕寺丞正八品
[019-15b]
  主簿
隋百官志後齊隋九寺各置主簿等員
唐百官志太僕寺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印勾檢稽失省署
抄目
六典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梁天監七年十二卿各置主/簿一人位不登十八班者别
署七班主簿班第三陳因之北齊一人隋二人皇/朝因之武徳中品正第八貞觀中加至從七品上
國朝元祐官品令太僕寺主簿從八品
  乘黄令
[019-16a]
沈約宋書乘黄令晉官也主乘輿金根車及安車追鋒
諸車馬
齊職儀乘黄廏因獸名也龍翼馬身黄帝乘之而仙後
人以名廏
六典乘黄署令一人從七品下乗黄古神馬名亦曰飛/黄皆有角日行萬里六
韜云乘黄震死淮南子曰天下有道飛黄伏皂然車馬/職同後漢有未央廏令長樂廏丞至魏改乗黄廏晉因
之宋太常屬官有乘黄令一人掌乘輿金根車及安車/追鋒諸車馬齊品第七秩四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
冠降朝服梁太常屬官有乘黄令丞三品勲位陳因之/後魏有令丞北齊掌諸輦輅隋太僕寺統乘黄署令丞
[019-16b]
皇朝因之領駕/士羊車小吏等丞一人從八品下魏有乘黄丞晉因之/宋齊並有令無丞梁
陳後魏北齊隋並/有丞皇朝因之令掌天子車輅辨其名數與馴馭之
法丞為之貳凡乘輿五輅周禮巾車氏掌王五輅有玉/金象革木之制至秦惟乗金
根車漢承秦制以為乘輿晉武帝時始備五輅令掌為/天子法車宋齊梁陳因而不改後魏五輅各依五色並
加五馬後周設六官置司輅之職皇帝之輅十有二等/一曰蒼輅二曰青輅三曰朱輅四曰黄輅五曰白輅六
曰𤣥輅七曰玉輅八曰碧輅九曰金輅十曰象輅十一/曰革輅十二曰木輅後閲視武庫得魏舊物有乾象輦
駕二十四馬又有大樓輦車駕二十牛又有象輦初駕/二象後以六駁代之皆魏天興中所制也宣帝以來皆
服御之兼以賜皇后隋開皇元年以魏/周輿輦非古之制皆廢毁改造五輅也一曰玉輅祭祀
[019-17a]
納后則乘之二曰金輅饗射郊征還飲至則乘之三曰
象輅行道則乘之四曰革輅巡守臨兵事則乘之五曰
木輅田獵則乘之玉輅青質以玉飾諸末駕六蒼龍金/輅赤質以金飾諸末駕六赤駁象輅
黄質以黄飾諸末駕六黄騮革輅白質鞔之以革駕六/白輅木輅黒質漆之駕六黒騮國朝玉輅之制箱上置
平盤黄屋四柱皆油畫刻鏤左青龍右白虎龜文金鳯/翅雜花龍鳯金塗銀装間以玉飾頂輪三層各施銀耀
葉輪衣小帶絡帶並青羅綉雲龍周綴綬帶羅文佩銀/穗毬小鈴平盤上布黄褥四角勾欄設圓鑑翟羽諸飾
内貼銀鏤香罨軾櫃銀龍二銜香囊銀香爐香寳錦帶/下有鄣塵青畫輪轅銀轂采葉三轅銀龍頭横木上有
銀鳯十二左造青旗十有二旒皆綉升龍右載闒㦸綉/黻文並青采色又設青綉門簾緑飾梯一托又二推竿
[019-17b]
一銀踏頭銀装行馬青䌌裹索駕六騎馬馬有金面插/雕羽鞶纓攀胷鈴拂青綉鞍錦結尾又設馬二在輅前
飾同駕馬餘輅及副輅皆有之駕士六十四人金輅色/以赤駕六赤馬駕士六十四人象輅色以淺黄駕六赭
白馬駕士四十二人革輅色以黄駕六騮馬駕士四十/人木輅色以黒駕六黒騮馬駕士四十人自金輅而下
皆同玉輅/惟無玉飾五輅皆有副車按蔡邕獨斷云五輅之外復/設五色安車立車各一乗皆
駕四馬是為五時副車故張良擊始皇中副車魏志云/天子命太祖駕金根六馬設五時副車江左乃闕至梁
始備隋開皇十四年始造五輅及副皇朝因之國朝並/駕六馬駕士四十人當用銀飾者皆以銅餘制同玉輅
又有指南車崔豹古今注云舊説周公所作也周公理/致太平越裳氏重譯來獻使者迷其歸路
周公錫以軿車五乘皆為司南之制使越裳氏載之周/年而至其國故常為先導示服逺人而正四方也秦漢
[019-18a]
無聞後漢張衡始復創造漢末䘮亂其法不存沈約宋/書云魏明帝始令博士馬鈞造之晉亂又亡石虎使飛
解姚興使令狐生又造宋武帝平關中得之其制如鼓/車設木人於車上舉手指南車驟囘轉所指㣲差至齊
祖冲之又造之歴梁陳隋無所變改皇朝因之駕四馬/正道先啓而行匠一人駕士十四人國朝赤質兩箱畫
青龍白虎四靣畫花鳥重臺勾欄鏤拱四角埀香囊上/有仙人車雖轉而手首常南指一轅鳯首駕四馬駕士
舊十八人雍熈四年乃増為三十人服綉孔雀天聖五/年定王府記室參軍工部郎中直昭文館燕肅言按指
南車天子出常為先導示服逺人而正四方也自五代/至於皇朝但設其車以備法駕而不聞得其制者臣今
創意成之其車獨轅車箱外籠上有重構立木仙人於/上引臂南指用大小輪九隻合齒百二十脚輪二隻高
六尺圍一丈八尺附脚立於輪二隻徑二尺四寸圍七/尺二寸出齒各二十四齒間相去二寸轅端横木下立
[019-18b]
小輪二隻徑三寸鐡軸貫之左小平輪一隻徑一尺二/寸出齒十二右小平輪徑一尺二寸出齒十二中心太
平輪一隻徑四尺八寸圍一丈四尺四寸出齒四十八/齒間相去三寸中立貫心軸一條高八尺徑三寸上載
木仙人其車行而木人南指若折而東擁轅右旋附右/脚子輪須轉十二齒繫右小平輪二匝觸中心太平輪
右旋四分之一轉十二齒車東行木人交而南指若折/而西擁轅左旋附左脚子輪隨轅須轉十二齒車正西
行木人立而南指若欲北行或東或/西轉亦如之詔有司製造仍付史館記里鼓車崔豹古/今注云
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執木搥行一里下一層擊鼓行/十里上一層擊鐲亦名大章車所以識道里也國朝赤
質四靣畫花鳥重臺勾欄鏤拱行一里則上層木人擊/鼓行十里則次層木人擊鐲一轅鳯首駕四馬駕士十
八人雍熈四年増為三十人服綉對鵝天聖九年内侍/盧道隆言創記里鼓車其車獨轅雙輪箱上為兩層各
[019-19a]
安木人手執木搥脚輪各徑六尺圍一丈八尺脚輪一/周而行地三步古法六尺為一步三百步為里今法五
尺為步三百六十步為里立輪一隻附於左脚徑一尺/三寸八分圍四尺一寸四分出齒十八齒間相去二寸
三分下平輪一隻徑四尺一寸四分圍一丈二尺四寸/二分出齒五十四齒間相去與附立輪同立貫心軸一
條上安銅旋風輪一枚出齒三齒間相去一寸二分中/平輪一隻徑四尺圍一丈二尺出齒百齒間相去與旋
風輪第次安小平輪一隻徑三寸少半寸圍一丈出齒/十齒間相去一寸上平輪一隻徑三尺少半尺圍一丈
出齒百齒間相去與少小平輪同其中平輪轉一周車/行一里下層木人擊鼓上平輪轉一周車行十里上一
層木人擊鐲都用大小輪八隻共二百八十五齒逓/相鈎鎖木牙相制周而復始亦詔有司依此製造
鷺車隋志名鼔吹車上施層樓上有翔鷺國朝赤質周/施花板上有朱柱貫五輪相重輪衣以緋皂頃及
[019-19b]
緋絡帶並綉飛鷺柱杪刻木為鷺銜鵞毛翎/紅綬帶一轅駕四馬駕士十八人服綉翔鷺鸞旗車晉/志
云鸞旗車先輅所載也析羽毛編之十二旒列繫幢旁/國朝赤質曲壁一轅上載赤旗綉鸞鳥駕四馬駕士十
八人服/綉瑞鸞辟惡車崔豹古今注云秦制也桃弓葦矢所以/禳祓不祥太卜令一人在車執弓箭平
巾幘緋兩襠大口袴國朝乾徳元年改名崇徳車赤質/周施花板四角刻辟惡獸中載黄旗亦綉此獸太卜令
一人在車執旗駕四馬/駕士十八人服綉辟邪皮軒車晉志以獸皮為軒左金/吾衛隊正一人在車執
弩服同太卜令自指南車皆駕四馬正道匠一人駕士/十四人國朝漢制前驅車也取曲禮前有士師則載虎
皮之義赤質曲壁上有柱貫五輪相重/畫虎文駕四馬駕士十八人服綉虎安車晉輿服志/云坐乘謂
之安車倚乘謂之立車各一乘名五時車俗謂之五帝/車駕四馬駕士二十四人國朝乾徳元年改進賢車赤
[019-20a]
質兩壁紗窻擎耳虛櫃一轅緋帳衣絡帶門簾皆綉鳯/紅絲網中設朱漆床香案紫綾案衣緋繒裹輓索朱漆
行馬駕四馬駕士二/十四人服綉瑞麟四望車晉志云陽遂四望繐&KR1624皂/輪小形車駕牛晉中朝大
駕鹵簿日御四望車駕牛中道皇朝駕四馬國朝乾徳/元年改為明逺車仍駕四馬赤質制如屋重門勾欄上
有金龍四角垂銅鐸上層四靣垂簾下層/周以花板三轅駕士四十人服綉對鳯耕根車晉志/云建
赤旗十有二旒天子親耕所乘也一名芝車一名二葢/車置耒耜於軾上駕六馬駕士三十二人國朝制如五
輅之副駕士四十/人服綉鳯銜嘉禾羊車周遷輿服雜事曰羊車一名輦/車其上如軺伏兔箱漆畫輪軛
小兒衣青布袴褶紫碧襻青耳屩五辮髻數人引之今/代名為羊車小史而漢代或以人牽或以駕果下馬晉
志曰武帝乘羊車於後宫恣意所之宫女挂竹葉楊條/候羊之來也國朝古輦車也亦為畫輪車駕以牛隋駕
[019-20b]
以果下馬今亦駕以二小馬赤質兩壁畫龜文金鳯翅/綉緋幰衣絡帶門簾皆綉瑞羊童子十八人服綉瑞羊
黄鉞車崔豹古今注云黄鉞三代通用以斷斬今以黄/鉞為乘輿之飾武王以黄鉞斬紂故王者以為
戒駕二馬左武衛隊正一人在車執武弁朱衣革帶駕/士十二人國朝漢制乘輿建之在大駕後晉鹵簿有黄
鉞車唐初無之貞觀後始加赤質曲壁中設金鉞錦囊/綢杠左武衛隊正一人在車下執鉞駕兩馬駕士十五
人服對/綉鵞豹尾車崔豹古今注云周制也所以象君子豹/變尾言謙也古車正建之今惟乘輿得
建焉漢書曰成帝以幸姬趙飛燕置属車問豹尾中駕/二馬左武衛隊正一人在車執武弁朱衣革帶駕士十
二人國朝漢制最後車一乘豹尾以前即用禁中唐貞/觀後始加此車於鹵簿内制同黄鉞車上載朱漆竿首
綴豹尾右衛隊正一人執之駕/兩馬駕士十五人服綉立豹屬車十有二一曰副車/一曰貳車
[019-21a]
一曰佐車漢因秦制大駕屬車八十一乘行則中央左/右分之法駕屬車四十六乘最後車懸豹尾皆皂葢朱
裏蔡邕獨斷曰古者諸侯貳車九乘漢武祠太一甘泉/皆盡用之明帝上原陵又用之法駕三十六乘小駕十
二乘大業初備八十一乘三年帝嫌其多問閻毗毗曰/此起於秦遂為後式宋孝建時議准旂旒之數設十二
乘今憲章往古大駕依秦法駕依漢小駕依宋帝曰大/駕宜三十六乘法駕宜用十二小乘駕除之可也皇朝
因之用十二乘駕牛駕士各八人自指南車駕士皆平/巾幘緋衫大口袴唯耕根車青衫羊車服則殊也國朝
因唐大駕唯用十二乘黒質兩箱舉装前有曲欄金銅/飾上施紫通幰絡帶門簾皆綉雲鶴紫絲網帉錔每乘
駕三牛駕士十/人服綉雲鶴大駕則用之若法駕則減五副輅白鷺
辟惡安車四望車四分屬車之一&KR0008同大駕若小駕又
[019-21b]
減象革木輅指南車記里鼓車鸞旗皮軒耕根羊車屬
車黄鉞豹尾等車餘同法駕若有大禮則以所御之輅
進内既事則受而藏之凡將有事先期四十日尚乘供
馬馬如輅也率駕士預調習指南等車亦如之
  典廏令
漢百官表太僕屬官有太廏未央家馬三令各五丞一
尉又車府輅軨騎馬駿馬四令丞應劭漢官儀六/廏各主馬萬疋又龍
馬閑駒橐泉如淳曰在/橐泉宫下騊駼承華五監長丞又牧橐昆
[019-22a]
蹏令丞應劭曰橐駞昆蹄好馬/名如淳曰因以名廏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
馬為挏馬應劭曰主乳馬取其汁和酪/之味酢可飲因以為名也漢書蘇武為栘
中監栘中監/名音移
齊職儀諸廏同圉師牧人養馬之官校人掌王之馬政
六典典廏令二人從七品下後漢太僕屬官有未央/廏主乗輿及宫中諸馬
其後置左駿廏令别主乘輿御馬魏有驊騮廏令晉太/僕統乘黄驊騮龍馬等廏令過江之後或省或置哀帝
省驊騮為門下之職宋齊因之梁太僕統龍廏内外廏/陳因之後周有左右廏各上士一人北齊太僕寺統驊
騮左右龍廏等署隋太僕寺統龍廏署/皇朝改為典廏署令領執馭駕士等丞二人從八品下
[019-22b]
隋有龍廏丞皇/朝改為典廏丞令掌繫飼馬牛給養雜畜之事丞為之

上以為忠漢上官桀為羽林期門郎從上甘泉大風車/不得進解葢授桀桀奉葢雖風常屬車兩下
葢輙御上竒其材力遷朱央廏令上體不安及愈見馬/多瘦上怒曰令以我不復見耶桀曰聖體不安日夜憂
懼意誠不在馬言未卒/泣數行下上以為忠馬瘦上/
  車府令
史記趙高為秦車府令
漢書百官表太僕屬官有車府令一人六百石丞二人
[019-23a]
齊職儀車府署周有巾車掌五輅之職辨五輅之制
六典車府署令一人正八品下後漢主乘輿諸車魏晉/因之宋齊梁陳並尚書
駕部領後魏闕文北齊太僕寺領車府/令丞與乘黄令分職隋因之皇朝因隋丞一人正九品
秦漢以來並有丞一人/隋二人皇朝省置一人令掌王公以下車輅辨其名
數及馴馭之法丞為之貳
執法守正永平中車駕出信陽侯干突車騎鹵簿車府/令齊國徐匡就車収奴下獄詔譴匡匡自繫
不出呉良上書信陽侯驕漫干突車騎無人臣禮大不/敬匡令掌王公而下獄臣恐陛下政化由是隳矣於是
詔出匡遷/太丘長
[019-23b]
  羣牧司
六典上牧監一人從五品下漢書儀太僕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邊西邊以
郎為苑監官婢奴三萬人分養馬三十萬頭擇取教習/給六廏中羊無數以給犧牲中興省漢陽有牧馬苑令
羽林郎監領魏置牧官都尉晉因之宋齊闕文梁太僕/統南牧左右牧等丞陳因之後魏闕文北齊太僕寺統
左右牧駞牛司羊等署令丞後周有典牡典牝上士一/人中士一人又有典駞典牛典羊各有中士一人隋太
僕寺統典牧署牛羊署等/令丞皇朝因分為牧監副監二人正六品下丞二人
正八品上主簿一人正九品下
中牧監一人正六品下副監一人從六品下丞一人從
[019-24a]
八品上主簿一人從九品上
下牧監一人從六品下副監一人正七品下丞一人正
九品上主簿一人從九品下
諸牧監掌羣牧孳課之事凡馬五千疋為上監三千疋
以上為中監以下為下監凡馬牛之羣以百二十駞騾
驢之羣以七十羊之羣以六百三十羣有牧長牧尉凡
馬有左右監以别其麄良以數記為名而著其簿籍細
馬之監稱左麄馬之監稱右凡馬各以年名籍之每歲
[019-24b]
季夏造至孟秋羣牧使以諸監之籍合為一諸羣牧别/南北東西
以分/統常以仲秋上於寺凡在牧之馬皆印
國朝舊制國馬之政皆騏驥二院監官專之咸平二年
置羣牧司領内外廏牧之政自騏驥而下皆聴命焉三
年令諸州有監牧處知州通判兼管内羣牧事六年令
河北轉運使兼羣牧事
  羣牧制置使
國朝嘉祐二年詔以奉寜軍留後檢校太保同知樞密
[019-25a]
副使以下充羣牧使屢罷而復置葢明道二年嘗罷而
復置寳元二年又嘗罷而復置四年九月兵部侍郎知
樞密院事陳堯叟兼羣牧制置使時内侍省副都知閻
承翰為都監真宗以堯叟事陳居近密之職而與承翰
聯事合避輿議帝曰國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總領不
可辭也自是以樞臣領之
  同羣牧制置使
國朝不常置曾歴中書樞密及使相宣徽使節度使為
[019-25b]
之至和元年差龍圖閣直學士吕公弼同羣牧制置使
後不得為例
  羣牧使
唐貞觀十五年尚乘奉御張萬歲除太僕少卿勾當羣
牧不入銜至麟徳三年太僕少卿鮮于正裕檢校隴右
諸牧監雖入銜未置使儀鳳三年太僕少卿李思文檢
校隴右諸牧監使自兹始有使號後又有樓煩監牧使
龍陂監牧使元和十四年置臨海監牧命淮南節度使
[019-26a]
兼之至太和二年廢又於襄州穀城縣置臨漢監牧使
以牧馬仍令山南東道節度使兼充監牧使太和七年
廢國朝咸平三年九月以樞密直學士主客郎中陳堯
叟為制置羣牧使凡内外廏牧之事皆領焉堯叟同知
樞密院事以禮部郎中知制誥薛映充使景徳四年復
命堯叟為羣牧制置使因以制置羣牧使大中祥符四
年知制誥朱巽兼使職出知江陵府五年巽以擅牒給
馹馬被劾解使職自是不復有外任兼領者咸平三年
[019-26b]
制置羣牧使陳堯叟請令諸州有監牧處知州通判兼
管勾羣牧使從之
熈寜元年詔今後羣牧使副各置一員都監兩員並專
管勾本司更不兼釐他務仍並任九年詔今後樞密都
承㫖兼羣牧使副都承㫖兼羣牧副使更不兼别差遣
  同羣牧使
國朝不常置待制以上為之皇祐元年以翰林學士梁
適為同羣牧使羣牧使舊止一員學士彭乘已為使此
[019-27a]
特置之
  羣牧副使更見羣/牧使門
國朝景徳三年以内侍省右班副都知閻承翰為之天
禧元年以樞密都承㫖楊崇勲為之
  羣牧都監更見羣/牧使門
國朝大中祥符三年以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張繼能為
之熈寜元年九月詔已分置河北河南監牧使統領外
監其羣牧使省都監一員治平二年詔見判/官門
[019-27b]
  羣牧判官
國朝景徳二年以著作郎王曉為之四年増置一員以
太子中舎田穀充是後每歲更出諸州巡坊監印鞍馬
天聖七年詔羣牧制置使今後不得自舉判官只候朝
廷差人皇祐三年詔羣牧判官自今以朝臣歴一任知
州館職一任通判者為之即不得干托保薦及有陳乞
治平二年詔羣牧都監判官在羣牧路分轉運使之下
同羣牧事知軍州外郎之上與提㸃刑獄相序以官
[019-28a]
上羣牧故事六巻景徳二年羣牧判官王曉上羣牧/故事六巻上嘉其詳博詔奨之
馬政熈寜三年羣牧判官王/誨上馬政條貫行之
  左右騏驥院
唐有小馬坊飛龍院之號
五代後唐長興元年分飛龍院為左右以小馬坊為右
飛龍院國朝太平興國五年改飛龍為天廏院雍熈元
年改左右騏驥院各領天駟二監天廏一坊大中祥符
二年詔左右騏驥院及諸坊監馬數目令旬奏月比以
[019-28b]
省日奏之繁五年羣牧制置使言左右騏驥院六坊監
見飼馬萬七千疋所費芻粟四百萬自今請止留馬二
千餘悉遣就淳澤監放牧或官有急用可信宿而至歲省
芻粟三百餘萬從之
  左右天駟監
唐馬有左右監
國朝太平興國四年置養馬務五年作四廏詔以為天
駟監左右各有二焉熈寜三年以天駟監併作左右兩
[019-29a]

  左右天廏坊
國朝雍熈二年置咸平元年併北務遂分為左右二坊
熈寜八年詔權廢罷左右天廏坊
  牧養上下監
國朝景徳二年以鄭州養馬務病馬於京城置坊養飼
大中祥符四年羣牧制置使奏請於在京諸務監及諸
軍病馬就京城西開逺門外草地分兩監量彼草料牧
[019-29b]
放詔以為牧養上下監馬病重送下監輕者上監
  諸州監務
唐凡馬有左右監仍以土地為名
國朝景徳三年改諸州牧龍坊以本州軍土地為名先
是諸坊借用奉使印今各鑄印給用
  河南府洛陽監
國朝舊曰飛龍院太平興國五年改為牧龍坊景徳四
年陳堯叟奏請以東京右養馬務人員兵士送河南府
[019-30a]
牧龍坊牧養在京送去少嫩馬仍改為洛陽監大中祥
符六年陳堯叟言洛陽監秣馬五千疋頗費芻粟已令
裁減二千五百上曰大都馬數及十萬可止王旦曰聴
民間任便畜養官有所須以本直市之猶外廏也所費
芻秣皆出兩税少損馬粟用資軍儲亦當世切務也天
聖六年廢景祐二年復置
  大名府大名三監
國朝太平興國三年置養馬務改牧龍坊景徳二年五
[019-30b]
月分為二坊七月改為大名第一第二監大中祥符二
年又置第三監於洺州境
  洺州廣平二監
國朝建隆二年置養馬務改牧龍坊景徳二年改廣平
監大中祥符三年羣牧制置使言河北孳生馬多可更
於邢洺趙州境標地萬頃以廣牧放因詔増置第二監
景祐二年廢其一
  衛州淇水二監
[019-31a]
五代周顯徳中置牧馬監
國朝建隆初増葺後改東西牧龍坊景徳二年改淇水
監後又分為第一第二監熈寜七年合為一
  鄭州武原監
國朝舊曰馬務建隆初増葺後改牧龍坊景徳二年分
為第一第二牧監又改為廣武監大中祥符二年改原
武監仍合為一熈寜四年廢併分擘羣馬與洛陽單鎮
兩監牧放
[019-31b]
  同州沙苑二監
六典沙苑監監一人從六品下副監一人正七品下丞
一人正九品上主簿二人從九品下監掌牧養隴右諸
牧牛羊以供其宴㑹祭祀及尚食所用每歲與典牧分
月以供之丞為之貳若有司應供者則以時皆供之凡羊
毛及雜畜皮角皆具數申送所由焉一本太僕屬官有/沙苑監開元二十
三年/省國朝建隆初葺故地為監後改牧龍坊景徳二年
改沙苑咸平六年分二監每監牧馬凡四千五百疋
[019-32a]
  相州安陽監
五代周顯徳中置馬坊
國朝建隆初増葺後改牧龍坊景徳二年改今名
  澶州鎮寜監
國朝建隆初濮州置養馬務開寳八年徙於澶州後改
牧龍坊景徳二年改鎮寜監乾興元年廢
  滑州靈昌監
國朝舊置馬監後改牧龍坊景徳二年改為靈昌監天
[019-32b]
禧三年河决羣牧司請以監馬送大名淇水五監牧放
候水落别為規畫後廢
  邢州安國監
國朝大中祥符二年河北諸監言邢趙草地甚廣宜置
監牧遣羣牧判官括視閒田得萬餘頃可牧馬萬疋其
八月置養馬景徳二年廢後給充天慶觀莊田
  鄆州東平監
國朝大中祥符元年置天聖五年廢羣牧司請以監馬
[019-33a]
分配諸處其地募民分佃之熈寜七年廢
  中牟縣淳澤監
國朝大中祥符四年置乾興元年廢
  許州單鎮監
國朝大中祥符六年羣牧制置使言單鎮有牧地詔置
監天聖五年凡再置而廢
  同州病馬務
國朝景徳元年置初以沙苑監官兼主之别養本監及
[019-33b]
諸處病馬天聖二年别差使臣勾當
  估馬司
國朝咸平元年置在建隆坊勾當官二人以諸司使副
充掌諸州所市馬估直驗記牧養
  乳酪院
國朝舊有南北兩院有監官景徳二年合為一以騏驥
院監官專副兼充掌供御厨乳酪酥
  大理廷尉/
[019-34a]
前漢百官表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監秩皆千石
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復為廷尉宣帝
地節三年初置左右平秩皆六百石哀帝元壽二年復
為大理王莽改作士
後漢百官志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掌平刑罰
韋昭辨釋名廷尉古官也以尉尉人心也凡掌賊及司
察之官皆曰尉尉罰也言以罪罰姦也猶刺史刺舉不
法也
[019-34b]
晉職官志廷尉主刑法獄訟屬官有正監評并有律博
士員
宋百官志廷尉一人丞一人掌刑辟凡獄必質之朝廷
與衆共之之義兵獄同制故曰廷尉舜攝帝位咎繇作
士即其任也周大司㓂為秋官掌邦刑秦為廷尉漢景
帝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復為廷尉哀帝元
壽二年復為大理漢東京初復為廷尉廷尉正一人廷
尉監一人正監並秦官本有左右監漢光武省右猶云
[019-35a]
左監魏晉以來直云監廷尉評一人漢宣帝地節二年
初置左右評漢光武省右猶云左評魏晉以來直云評
正監評並以下官禮敬廷尉卿正監秩千石評六百石
廷尉律博士一人魏武初為大理後復為廷尉置律博

隋百官志後魏置少卿司直後齊九寺置卿少卿丞各
一人各有功曹五官主簿録事等員又大理寺掌决正
刑獄正監評各一人律博士四人明法掾二十四人檻
[019-35b]
車督二人掾二人獄丞掾各二人司直明法各十人隋
九寺置卿少卿各一人各置丞主簿録事等員大理寺
不統署又有正監評各一人司直十人律博士八人明
法二十人獄掾八人
唐百官志大理寺古謂掌刑為士又曰理漢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貴人之牢曰大理之義後
漢復改為廷尉魏為大理南朝又名廷尉梁改名秋卿/北齊隋為大理加寺字龍朔改為詳刑寺光禄為司刑
神龍/復故卿一員正二人丞六人主簿二人府二十八人史
五十六人獄丞四人獄史六人亭長四人掌固八人問
[019-36a]
事一百四十八人司直六人評事十二人
六典大理寺卿一人從三品尚書云帝曰咎繇汝作士/五刑有服孔安國注云士
理官也周官為司冦韓詩外傳云晉文公使李離為理/理謂察理刑獄也兩漢卿秩中二千石魏晉宋齊梁陳
俱為第三品後魏第二品上太和以後降/為第三品隋正三品皇朝降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
四品上後魏置為第三品上太和以後降為第四品上/北齊為四品隋因之皇朝置二人降從四品上
國朝大理寺掌鞫獄定刑斷内外六品以下官并諸軍
將校罪犯及諸州軍應奏公案詳决疑議之事凡職務
左斷刑則評事司直按法評斷丞議正審右治獄則丞
[019-36b]
專推劾主簿掌案籍少卿分領其事而卿總焉
貴人之牢史天官書斗魁四星/貴人之牢曰大理
  廷尉
古文尚書咎繇作士正五刑士獄之長也
春秋元命苞王者置廷尉讞疑刑者官之平下之信也
尉者尉民心撫其實也安立字士垂一人誥屈折者為
廷示戴尸首以寸者為言寸度治法數之分示帷尸稽
於寸合則法有分故為尉示與尸寸宋均注曰士事也
[019-37a]
垂係也屍人死也人死不可無乃戴之者示天下不可
無死也
前漢百官表
後漢百官志並見大/理門
漢官宰尹下古者聴獄於棘木之下因言兵獄同制故
稱廷尉
晉職官志
宋百官志並見大/理門
[019-37b]
隋百官志梁廷尉卿梁國初建曰大理天監元年復改
為廷尉有正監平三人元㑹廷尉三官與建康三官皆
法官𤣥衣朝服以監東西中華門手執方木長三尺方
一寸謂之執方四年置胄子律博士位視員外郎
後魏職令廷尉少卿第四品上用恩理平斷明識刑法者
天下之平前漢張釋之為廷尉文帝出嘗有人從/渭橋下走乘輿馬驚於是捕之屬廷尉
釋之奏其犯蹕當罰金上怒釋之曰法者所與天/下共也且方其時使立誅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
尉天下之平也今因一事而天下用法皆為之輕重人/安所措其手足乎後又有盗高廟座前玉環者文帝欲
[019-38a]
族之釋之奏當棄市上大怒釋之曰法如是也今盗宗/廟器而族之假令愚人取長陵一杯土陛下何如以加
其法/乎持議平釋之為廷尉時條侯周亞夫與山都侯王/恢咸見釋之持議平迺結為親友張廷尉
由此天/下稱之不循三尺法杜周為人少言為廷尉其治大抵/倣張湯而善伺候上所欲客有讓
周曰君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㫖為獄/獄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者著為律
後主所是者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至周為廷/尉詔獄亦益多矣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減百餘人
諸郡吏大府舉之廷尉一歲至千餘章其大者連逮/證案數百小者數十人逺者數千里近者數百里
歲千餘章上/舞文巧詆張湯為廷尉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上意所欲罪予監吏深刻
者即上意所欲釋予監吏輕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即下戸贏弱時口言雖文致法上裁察於是往往釋
[019-38b]
湯所/言正卿湯以更定律令為廷尉汲黯數責湯於上前/曰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
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虚何乃空/取高皇帝約束紛更之為而公以此無種矣張湯以
倪寛為奏讞掾寛善属文然懦於言口弗能發明也時/張湯為廷尉廷尉府盡用法律之吏而
寛以儒生在其間見謂不習事不署為從史之北地視/畜數年還至府上畜簿㑹廷尉時有疑奏已再見却矣
掾吏莫知所為寛為言其意掾吏因使寛為奏成讀之/皆服以白廷尉湯湯大驚召寛與語乃竒其才及上寛
所奏即時得可異日湯見上問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為之者湯曰倪寛上曰吾固聞之久矣湯由是以寛為
奏讞掾以古法義/决疑獄甚重之民自以為不寃于定國字曼倩少學/法於父及為廷尉其
决疑平法務在哀鰥寡罪疑從輕加審慎之心朝廷稱/之曰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寃民于定國為廷尉民自
[019-39a]
以為/不寃天下無寃民上/請讞精明定國飲酒至數石不亂/冬月治獄請讞益精明
高門始定國父于公其閭門壊父老方共治于公謂曰/可高大其門令容駟馬高葢車我治獄多隂徳子
孫必有興者至定國為丞相于/公東海人也為郡曹决獄稱平治天下第一文帝初立/河南守呉
公治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乃徴呉公為廷尉賔客填門下邽翟公為廷尉/賔客填門及去位
門可設雀羅後復為廷尉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
乃/見丹筆盛吉為廷尉每至冬節罪囚當斷夜省刑/狀其妻執燭吉執丹筆夫妻相向垂泪多所
生全後漢郭躬字仲孫父為郡决曹掾斷獄至三十年/用法平郡内比之東海于公躬少傳父業講授徒
衆常數百人後為廷尉躬家世掌法務在寛平及典理/官决獄斷刑多依矜恕乃條諸重文可從輕者四十一
[019-39b]
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躬奏讞法科多所生全七人郭氏自𢎞後數世傳法/律子孫至公者一人廷
尉七人侯者三人刺史二千石侍中郎將二/十餘人侍御史正監平者衆即郭躬之家也三世河南/呉雄
字季高順帝時為廷尉以明法律斷獄平起自孤寒致/位司徒雄少時家貧䘮母營人所不封土者擇葬其中
䘮事輙辦不問時日毉巫皆言當族滅而雄/不顧及子訢孫恭三世為廷尉以法名家以法名家
上/人頼其平陳寵字昭公代郭躬為廷尉性任矜及為/理官數議疑獄常親自為奏每附于輕典
務從寛恕帝輙從之濟活者甚衆其深文刻敝/于此少哀故本傳賛曰陳郭主刑人頼其平手筆作
寵為廷尉有疑獄輙/手筆作議所活甚多讞平天下獄朱博字子元遷廷/尉職典决獄當讞
平天下獄博恐為官属所誣視事召見正監典法掾吏/謂曰廷尉本起於武吏不通法律幸有衆賢亦何憂然
[019-40a]
廷尉治郡斷獄且二十年亦獨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試與正監共條前世决事吏議難知者
數十事持以問廷尉為諸君覆意之正監以為博茍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條白焉博皆召掾吏並坐而問為平
處其輕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畧材過/人每所到輙出竒譎以明示下為不可欺者結襪前/漢
王生者善黄老言嘗召居廷中公卿盡㑹立王生老人/曰吾襪解顧謂釋之為我結襪釋之前跪而進之既退
或讓王生獨奈何廷辱張廷尉如此王生曰廷尉方為/天下名臣吾故聊使結襪以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
重釋/之治獄之吏應劭漢官儀宣帝元鳯中路温舒為廷尉/吏上言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
之吏是也夫獄天下之命也今治獄吏以刻為明深者/獲功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
自安之道在人之死俗語曰畫地為獄勢不可入刻木/為吏議不可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唯陛下除
[019-40b]
誹謗之罪招切直之言開天下之目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業上善其言世非法家
後漢楊賜為尚書令數日出為廷尉賜自以世非法家/上言曰三后成功惟殷于民臯陶不與焉葢吝之也遂
固/辭達法理有張釋之風謝承後漢書張禹少作九府吏/給廷尉為北曹吏每斷法决處
事執平為京師所稱明帝以其達/法理有張釋之之風起拜廷尉垂念寃結傅賢字仲/舒遷廷尉
常垂念寃結務從輕刑賢素亷正每/至斷獄遲囘流涕在位治獄稱平治獄稱平上/决三
男娶一妻生四子謝承後漢書范延夀宣帝時為廷尉/時燕趙之間有三男共娶一妻生四
子長各求離别争財分子至聞於縣縣不能决斷至於/廷尉於是延夀决之以為悖逆人倫比之禽獸生子属
其母以子並付母尸三男於市奏免郡/太守長等無師化之道天子可其言牆面充伍風俗/通頃
[019-41a]
廷尉率皆牆靣/茍充兹伍而已不以喜怒毁法魏志高柔字文惠為廷/尉時獵法甚峻真陽典
農劉龜於禁内射兔其功曹張京詣校事言之帝匿京/各以龜付獄柔表請告者名帝大怒柔曰廷尉天下平
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重/奏帝乃下京名即還訊各當其罪臣子得為理謗建安/中鍾
繇為大理遷相國魏文踐阼復改廷尉聴君父已殁/臣子得為理謗及士為侯其妻不復改嫁毓所創也
在寛恕王殷為大理務在寛恕/與鍾毓以治獄見稱一朝决數年囚司馬岐/為陳留
相梁郡有囚數年不决請移獄於岐囚至/詰之皆莫敢詐匿一朝决竟遂超為廷尉材不為三公
晉書袁甫曰聖王使人必先以器/廷尉之材不為三公自昔然也法合人情王隱晉書/孔坦遷廷
尉多所平正當法合人情而時勢要/自以愛憎為斷坦意不得皆行也施一恩開萬怨苑/堅
[019-41b]
為廷尉奏主典吏部邵廣盗官布四十疋依律棄市廣/息雲宗二人自沒為官奴婢以贖父尚書議可堅駮之
曰此為施一恩於今聞萬/怨於後顯宗從之正廣刑清正有法理臧榮緒晉書咸/亨五年詔劉頌
貞固清正有法理鑒識其/以頌為議郎守廷尉卿張釋之以來復見斯事晉中/興書
王彪之遷廷尉時揚州刺史殷浩劾永嘉太守謝毅付/廷尉彪之執法不受誥遂發詔彪之又上疏執據時人
云張釋之以/來復見斯事天下稱其有恩盛吉拜廷尉卿性多仁恩/務在哀矜每冬月罪囚當
斷夜省刑状其妻執燭吉手持丹筆夫妻相對垂泣妻/嘗謂吉曰君為天下執法不可使一人濫罪令殃流子
孫所當平决若無繼嗣者令其妻妾得入經/營使有遺類視事十二年天下稱其有恩靣决當時
之事㑹稽後賢孔坦遷廷尉獄多囚繋坦到官躬執辭/状口辨曲直小大以情不加楚撻每臺司録獄無
[019-42a]
所顧問皆靣/决當時之事不為宣武曲筆齊游肇為廷尉卿肇儒者/動存名教準繩所舉莫非
傷風敗俗持法以平斷獄務於仁恕齊宣武帝常敕肇/有所降恕執而不從曰陛下自能恕之豈足令臣曲筆
平星執法正于綱紀天文録平星主廷平注平天下之/獄事若今廷尉之象故星讃曰平
星執法正/于綱紀孟秋之月祀臯陶摯虞新禮議故事祀臯陶/于廷尉寺日以社新禮改
以孟秋之月/以應秋令揚雄廷尉箴殷以刑顛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伯梁詩/廷尉曰
平理請讞/决嫌疑寺中二絶北史宋世軌為廷尉少卿洺州人/衆結欲刼吏捕案之世軌判其事
唯殺魁首餘從坐悉舎焉大理正蘓珍之亦以平幹知/名寺中語曰决定嫌疑蘓珍之視表見裏宋世軌時人
以為寺/中二絶
[019-42b]
  大理卿判事/
前漢百官表廷尉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理
隋百官志梁廷尉卿梁國初建曰大理天監九年復為
廷尉有正監平三人元㑹廷尉三官與建康三官皆法
冠𤣥衣朝服以監東西中華門手執方板長三尺方一
寸謂之執方後齊九寺置卿少卿丞各一員隋置卿少
卿各一人
唐百官志大理寺卿一員從三/品少卿二員從四/品上卿之職
[019-43a]
掌邦國折獄詳刑之事少卿為之貳
六典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見大/理門以五聴
察其情一曰氣聴二曰色聴三曰視聴四曰聲聴五曰
詞聴以三慮盡其理一曰明慎以讞疑獄二曰哀矜以
雪寃獄三曰公平以鞫庻獄國朝建隆三年以竇儀兼
判大理寺事故事臺省長官兼判他司得言判某官事
如晉左丞崔祝兼判太常卿事是也若止言寺事則少
卿正丞之事皆兼之矣周顯徳中翰林學士中書舎人
[019-43b]
竇儼兼判太常寺事至是儀又兼判大理寺非舊典也
元祐官品令大理寺卿從三品
天下無虐刑文子昔臯陶嘗為大理天/下無虐刑有貴乎不言也釋令尹族説苑/楚令
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釋之/子文召廷理而責之遂致其族人於廷理曰不是刑也
吾将死廷理&KR1576遂刑其族人成王聞之不及履而至於/子文之室曰寡人㓜少置廷理失其人以失子之意於
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刎頭而死於廷新序楚昭王有士曰石/奢者公正好義王使為
大理於是廷有殺人者奢追之即其父也遂反於廷曰/殺人者父也以父成政不孝不行君法不忠弛罪廢法
而伏其辜僕之所守也伏斧鑕命在君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
[019-44a]
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非亷也君舎之上之惠也臣/不敢失法下之行也遂不離斧鑕刎頭而死於廷
聴殺人請死晉文公使李離為大理過聴殺不辜自繫曰/臣之罪當死文公令之曰官有上下罰有
輕重是下吏之罪也非子之過也離曰臣居官為美不/與下吏讓位受爵為多不與下吏分利今過聴殺無罪
臣之罪當死/遂伏劍而死孔子善子羔家語子羔為衛士師刖人之/足俄而衛有亂子羔逃刖也
者守門謂羔曰彼有缺羔曰君子不踰又曰彼有竇羔/曰君子不隧又曰於此室乃入焉既罷羔問曰吾親刖
子之足而子逃我何也刖者曰曩者君理人以法令先/君後臣欲臣之免也臣知之臨當論刑君愀然不樂見
於顔色臣又知之君豈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故然此/臣之所以説君也孔子聞之曰善哉為吏其用法一思
仁恕則樹徳加嚴暴則樹/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曲盡事情一無遺誤隋楊注/守大理
[019-44b]
卿視事二日帝将親省囚徒将繋囚二百餘人注通/宵究審詰朝而奏曲盡事情一無遺誤帝甚嘉之
斷非寃濫唐唐臨為大理卿高宗嘗親録死囚前卿所/斷者悉號叫稱寃臨所入者獨無言帝怪問
状囚曰唐卿所斷既/非寃濫所以絶意爾旬日决遣疑事四百餘條張文瓘/為大理
卿至官旬日决遣疑事四百餘條人無怨言文瓘嘗有/疾繫囚相與齋禱願其視事當時咸稱其執法平恕比
戴胄焉拜侍中大理諸囚/一時慟哭其感人心如此失出獲大罪劉徳威為大理/卿太宗嘗問徳
威曰近來刑網稍密其過安在徳威奏言誠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寛則寛好急則急律云失入減三等失
出減五等失入則反是無辜失出則便獲大罪所以吏各/自愛競執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
捨所急則寜失不經復行/於今日矣太宗深然之異筆斷斬李朝隱授大理丞/神龍中功臣敬暉
[019-45a]
桓彦範為武三思所搆諷侍御史奏請誅之敇大理結/其罪朝隱以暉等不經推窮未可即正刑名時裴談為
大理卿異筆斷斬朝隱由是忤㫖中宗令貶嶺南李嶠/奏曰朝隱素稱清正斷獄亦甚當事一朝逺徙嶺表恐
天下疑其罪中宗/意解出為聞喜令因已之泰利人之否張道源拜大理/卿時何稠士澄
得罪家口籍沒仍以賜之道源歎曰人有否泰葢亦是/常安可因已之泰利人之否取其子女以為僕妾豈近
仁者之心乎皆/捨之一無所取保所長棄所短貞觀八年上謂大理卿/竇誕曰法官卿為之長
也武徳之時為息隱王所嘱使回改文案茍事曲從此/卿之短也朕以至公臨天下法之所行無捨親昵卿當
保所長而棄所短無/阿朕意以虧憲典疇日相委故授卿此任高祖嘗問/大理唐臨
獄繫囚之數臨對曰見囚五十餘人惟二人合死上□/囚數不多怡然形於顔色謂臨曰昔東宫卿已事朕朕
[019-45b]
登大位卿又居近職以疇日相委故授卿此任然為國/之要在於刑法刑急則人殘法寛則失罪務令折中稱
朕意/焉繫囚悲歌大理卿袁仁敬暴卒繫囚閒之皆慟哭/繫囚曰天不䘏若人兮何奪我慈親兮
有理無申兮雖有/理痛我安訴陳兮不能茍容於宰相國朝至道二年大/ 判
理寺先是人不/ 小 罪者詔多貸其死配固奏事上謂佖/ 近有貸命流 與死無異
對曰先王立法葢為小人君子固不犯矣上黙然曰卿/言是也令鞫陳廷山謀叛獄具大理正李潤之斷廷山
謀叛未行發覺當絞中書刑房吏李文方用事潤之附/㑹之佖掌廷尉不預議法又不見案牘文方遣小吏就
取印行用佖初付之因不甘上疏言其事上大怒召宰/相吕蒙正責讓蒙正稱文方所定為允佖以為廷山謀
反當斬與謀反未上有異因言曰臣祗能/盡心於陛下不能茍容於宰相以曲法爾在廷尉四十
[019-46a]
年用法平允劇可久拜大理卿建隆三年致仕卒可久仁/性沈毅方正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
恕/稱對奴從良賜主姓東齋記事太祖時雷徳驤判大理/寺因奏事問以律奴從良賜主姓
如何或以為文誤是否對曰不然葢慮後世或通婚姻/故也太祖拱手荘色曰是也乃詔異日如衩衣不得奏
事/號為明習法令仁宗時陳太素中進士第為大理詳/斷官審刑詳議官權大理少卿又判
大理寺號為/明習法令
  少卿沿革並見卿門/
撼大木隋趙綽性質剛毅為大理少卿時有刑部侍郎/辛亶嘗衣緋裩俗云利官上以為厭蠱将斬之
綽曰據罪不當死臣不當奉詔上怒甚曰卿惜辛亶不/自惜也命左僕射高熲将斬之綽曰陛下寜可殺臣不
[019-46b]
可殺辛亶至朝堂解衣将斬上使人謂綽竟如何對曰/執法一心不可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釋之明日謝綽
勞之賜物三百段時上禁行惡錢有二人在市以惡錢/易者武候執以聞上令悉斬之綽曰此人當杖殺之非
法上曰不關卿事綽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殺人豈得不關臣事上又曰撼大木不動者當退對
曰臣望感天心何論動木復曰啜羮者熱則置之天子/之威欲敢挫耶綽拜而益前訶之不肯退上遂入侍御
史栁彧復上奏/切諫上乃止據律奏衛士當徒源師煬帝即位拜大/理少卿帝在顯仁宫
敕衛士不得輙離所守有一主帥私令衛士出外帝付/大理師據律當徒帝令斬之師奏曰此人罪誠難恕若
陛下初便殺之自可不關文墨既付有司義歸常/典脱宿衛近侍者更有此犯将何以加之帝乃止免校
尉死唐戴胄遷大理少卿時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嘗被/召不解佩刀入東上閤門右僕射封徳彛議以監
[019-47a]
門校尉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帯入罰銅二十斤上從之/胄駮曰校尉不覺與無忌帶入為誤爾臣子至於尊極
不得稱誤陛下若録其功非憲司所决校尉縁無忌以/致罪於法當輕若止論其誤則為情一也而生死頓殊
敢以固請上嘉/之竟免校尉死犯顔執法胄為少卿犯/顔執法甚多隨方指讁言如
泉湧胄所論刑獄皆事無寃/濫隨方指讁言如泉湧事無寃濫上/不能順㫖詭
辭以求茍安徐有功遷司刑少卿謂所親曰今身為大/理人命所懸必不能順㫖詭辭以求茍免
故前後為獄官以諌奏枉誅者三經斷死而執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時人比漢之于張焉或曰若獄官皆然
刑措/何逺比漢于張上/方于定國有功為少卿時周興來俊/臣等羅告天下衣冠遇族
者數千百家有功司刑平反/者不可勝紀時人方于定國定律令韓瑗父仲良武徳/初為大理少卿受
[019-47b]
詔與郎楚之等掌定律令仲良言於高祖曰周代之律/其属三千秦漢以來約為五百若逺依周制繁紊更多
且官吏至公自當奉法茍若徇已豈顧刑名請崇寛簡/以允維新之望高祖然之於是採定開皇律行之時以
為/便用心存法無過戴胄者唐新語太宗嘗謂侍臣曰大/理之職人命所懸當須妙選
正人用心存法無過戴/胄者乃以為大理少卿
  正
禮記成獄辭史以獄成告于正正聴之鄭𤣥注云于周/禮鄉師之属今
漢有正平丞/秦所置也
前漢百官表廷尉有正秩千石
[019-48a]
後漢百官志廷尉正一人
魏志廷尉三官通視南臺侍書舊尚書郎下遷
晉職官志廷尉屬官有正
隋百官志梁天監元年廷尉有正監評三人煬帝増為/六人判獄
事/
後齊大理寺正一人
唐百官志大理寺正二人從五/品下掌參議刑辟詳正科條
之事凡六丞斷罪不當則以法正之
[019-48b]
六典大理正二人從五品下秦置廷尉正一人漢因之/與監及平謂之廷尉三官
秩千石魏氏第六品晉置二人宋齊梁陳並一人品同/魏氏後魏第六品上北齊及隋並正第六品煬帝増置
六人皇朝置二人龍朔二年改為詳刑大夫咸興/元年改大理正光宅年改司刑正神龍初復舊掌同
唐志
國朝元祐官品令大理正從七品
持法平前漢宣帝在民間時知百姓疾苦吏急聞黄/霸持法平召以為廷尉正數决疑獄稱平允
活千數後漢何敞六世祖比干學尚書于晁錯武帝時/為廷尉正與張湯同時湯持法深而比干務仁
恕數與湯争雖不能盡得然所濟活者以千數何氏家/傳云祖父比干字少卿經明行修兼通法律為汝隂縣
[019-49a]
獄吏决曹掾平活數千人後為丹陽郡尉獄無寃囚淮/汝號曰何公征和三年三月天大隂雨比干在家夢貴
客車騎滿門覺以語妻語未已而門有老姥可八十餘/頭白來寄辟雨雨甚而衣履不沾漬雨止送至門乃謂
比干曰公有隂徳今天錫君策以廣公之子因出懐中/符䇿状如簡長九寸凡九百九十板以授比干子孫佩
印授者當如此筭比干年五十八有六男又/生三子本始元年自汝隂徙平陵代為名族明律令陳/琳
橋𤣥表琳明律/令徴拜廷尉正宥所疑以隆易從之義魏志司馬芝字/子華遷大理正
有盗官絹置諸厠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獄芝曰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賍物先得而後訊其辭若不勝掠或
至誣服誣取之情不可以折獄且簡而易從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從之義不
亦可乎太/祖從其議南土秀望晉中興書顧榮字彦先入洛/以南土秀望累遷廷尉正冬服
[019-49b]
單薄南史顧協初為廷尉正冬服單薄寺卿蔡/法度欲解襦與之憚其清嚴不敢發口寺署臺
北史蘇瓊為廷尉正時畢義雲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職理官忌憚莫敢有違瓊推察務在得情雪者甚
衆寺署臺按/始自於瓊也上應正論唐王志愔為大理正嘗奏言法/令者人之隄防不立則人無所
禁竊見大理官員多不奉法以縱罪為寛/恕以守文為苛刻遂表上應正論以見正寺中二絶見/廷
尉/門
  監
前漢百官表廷尉有左右監秩皆千石
後漢百官志廷尉左監一人
[019-50a]
魏志見正門/
晉職官志見正門/
隋百官志見正門/
後齊大理寺監一人
六典見正門/
治巫蠱前漢邴吉字少卿稍/遷廷尉監治巫蠱多所全活謝承後漢書陳咸/為廷尉監執獄
多恩議入常從輕比/多所全活皆稱其恩増築訊堂晉起居注廷尉監陸鸞/上表求増築訊堂圖畫
先賢象/詔許之
[019-50b]
  丞
隋百官志後齊九寺置丞各一人各有功曹五官主簿
録事等員煬帝即位多所改革大理寺丞改為勾檢官
増正員為六人判獄事
唐百官志大理丞六人從六/品上掌分判寺事
六典丞六人從六品上晉武帝咸寜中曹志上書請廷/尉置丞自此始也宋齊梁各一
人第七品陳第八品後魏第七品大業三/年改丞為勾檢皇朝置六人増為從六品
國朝元祐官品令大理丞正八品
[019-51a]
大寳箴唐張藴古太宗初即位上大寳箴太宗嘉之賜/以束帛除大理寺丞初河内人李好徳素有風
疾而語涉妄妖藴古究其獄稱好徳癲病有徵法不當/坐御史權萬紀劾藴古情在阿縱奏事不實太宗大怒
曰小子乃敢亂吾法耶令斬於東市太宗尋悔/因發制凡决死皆命所司五覆奏自藴古始歲斷獄
萬七千人無寃訴者狄仁傑字懷英儀鳯中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寃訴
者時武衛大将軍權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仁傑奏罪/當免職髙宗即令誅之仁傑曰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
日為始臣不敢奉制殺善才䧟陛/下於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遇徐杜必生遇來侯
必死杜景佺徐有功為司刑丞與來俊臣侯思止/同理獄人稱之曰遇徐杜必生遇來侯必死寛平
無寃濫李日知天授中累遷司刑丞時用法嚴急日知/獨寛平無寃濫嘗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禮請斷
[019-51b]
殺之與日知往復至於數四元禮怒曰元禮不離刑曹/死囚終無生理荅曰日知不離刑曹此囚終無死法竟
以兩状列上/日知果直上十策陳邊事自契丹通和而天下弛武/備邊候不謹天聖中大理
寺丞石延年上書陳十策乞選練兵級言西夏必叛朝/廷不以為然及元昊反上思其言召見稍用乞奉使河
東籍兵囬稱㫖上曰朕知卿有才久矣但聞卿好飲酒/醉恐不能了事所以未用卿延年奏曰臣非好飲不得
志而以自釋爾然臣雖醉其於臨事/愈於不醉之人上喜其言賜五品服言太后不當聴政
延年遷大理寺丞上書言天子春秋已盛太/后不當聴政及奉使河東囬得秘閣校勘
  司直
六典司直六人從六品上後魏永安三年御史中尉髙/穆奏置司直十人視五品𨽻
[019-52a]
廷尉位在正監上不署曹事唯覆理御史檢劾事北齊/及隋因之並置十人從第五品下皇朝置六人降為從
第六/品上司直評事掌出使推按凡承制而出推長吏據状
合停務及禁錮者先請魚書以往據所受之状鞫而畫
之若詞有反覆不能首實者則依法拷之凡大理斷獄
皆連署焉
國朝元祐官品令大理司直正八品
  評事
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初置左右評四人秩皆六
[019-52b]
百石
後漢百官志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評决詔獄缺/
             禄薄其為缺/  員
四人其務平之涿郡太守鄭昌上言聖王之法明刑者
非以為理救衰亂之起也今明主躬垂明聴不置廷評
獄将自正若開後嗣不若刪定律令律令一定愚人之
所避就姦吏無所弄今不正其本而置廷評以理其末
政衰徳怠則廷評将招權而為亂首矣宣帝置左右評
[019-53a]
而三輔决録注云何比干漢武時為尉右評謬矣
晉職官志廷尉屬官有評
隋百官志梁廷尉有評後齊評一人隋大理寺右評一

唐百官志大理評事十二人從八品下
六典評事十二人正八品下隋改曰評事皇朝因之天/寳九載敕大理評事今後
朝要子弟及至親中有未歴畿望縣者不得/注授元和十五年敕減二人以増六丞之俸掌同司直
國朝元祐官品令大理評事正八品
[019-53b]
獄無寃民三輔决録茂陵何比干漢武帝時丞相公/孫𢎞舉為廷尉平獄無寃民號曰何公
能髙潔前漢馬宫字游卿行/能髙潔遷廷尉平濟者甚衆晉中興書顧榮/遷廷尉平時趙
王倫欲誅淮南王元允官属下廷尉議罪榮/具明刑理不宜廣濫倫意解頼榮濟者甚衆上便宜十
臧榮緒晉書何攀字惠興上便宜十事除廷尉評諸/葛冲見攀改蜀之志心有不悦及决斷疑獄冲乃服
同惡相濟共為羅織唐則天時左臺御史中丞來俊臣/司刑評事康晬衛遂忠等同惡相
濟令人告事/共為羅織公清之士何以勸杜暹授鄭尉以清節見/知華州司馬楊孚公直
士也深賞重之尋而孚遷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結/罪孚謂人曰若此尉得罪公清之士何以勸矣特薦之
於執政由是擢/拜大理評事反覆詰對執政無以奪唐新語敬昭道/為大理評事時
[019-54a]
沂州有反者詿誤坐者四百餘人将𨽻於司寇未即路/繋在州獄昭道授赦文判而免之時宰相責大理奈何
免反人家口大理郡官失色引昭道以見執政怒而責/之昭道曰赦云見禁囚徒反者家口繫在州獄缺
執也反覆詰對至於五六/ 政無以奪詿誤者悉免言語缺/
 
  主簿
隋百官志見丞門/
唐百官志大理寺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印省署抄目勾檢
稽失
[019-54b]
六典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晉魏宋齊梁陳大理皆有主/簿晉至陳俱二人正七品上
皇朝因/而降之
 
 
 
 
 
 職官分紀巻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