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0 職官分紀-宋-孫逢吉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職官分紀卷十八
            宋 孫逢吉 撰
  總叙卿
前漢百官表周官則備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
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冦冬官司空是為六卿各有徒屬
職分用於百事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葢參天子坐
而議政無不總統故不以一職為官名又立三少為之
[018-1b]
副少師少傅少保是為三卿與六卿為九焉
漢官儀卿中二千石
韋昭辨釋名卿慶也言萬國皆慶頼之又漢置十二卿
一曰太常二曰太僕三曰衛尉四曰光禄勲五曰宗正
六曰執金吾七曰司農八曰少府九曰鴻臚十曰廷尉
十一曰大長秋十二曰將作大匠辨云漢正卿九一曰
太常二曰光禄勲三曰衛尉四曰太僕五曰廷尉六曰
鴻臚七曰宗正八曰司農九曰少府是為九卿
[018-2a]
後漢百官志太常卿一人光禄勲卿一人衛尉卿一人
漢官目録云右/三卿太尉所部太僕卿一人廷尉卿一人大鴻臚卿一
右三卿司/徒所部宗正卿一人大司農卿一人少府卿一人
右三卿司/空所部
帝王世紀九卿者所以參三公也
白虎通卿章也章美明理也
魏武帝紀初平十八年十一月初置六卿
晉職官志太常光禄勲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
[018-2b]
司農少府將作大匠太后三卿大長秋皆為列卿各置
丞功曹主簿五官等員
南齊百官志太常光禄勲衛尉廷尉大司農少府各置
丞一人將作太匠太僕太鴻臚三卿不常置將作掌宗
廟土木太僕掌郊禮執轡鴻臚掌導䕶賛拜有事權置
兼官事畢乃省宣徳衛尉少府太僕鬱林立皇后置
後魏官氏志太和十五年置少卿官
百官令少卿第四品上
[018-3a]
隋百官志諸卿梁初猶依宋齊皆無卿名天監七年以
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農為司農卿三卿是為春
卿加置太府卿以少府為少府卿加置太僕卿三卿是
為夏卿以衛尉為衛尉卿廷尉為廷尉卿將作大匠為
匠卿三卿是為秋卿以光禄勲為光禄卿大鴻臚為鴻
臚卿都水使者為大舟卿是為冬卿凡十二卿皆置丞
及功曹主簿陳承梁皆循其制後齊太常光禄衛尉宗
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是為九寺置卿少卿丞各
[018-3b]
一人各有功曹五官主簿録事等員後周盧辨傳隋開
皇初以辨前代名行追封沈國公初周文欲行周官命
蘇綽專掌其事未幾而綽卒乃令辨成之於是依周禮
建六官革漢魏之法以魏恭帝三年始命行之六卿之
外置太師太傅太保各一人是曰三弼隋髙祖受命太
常光禄衛尉宗正太僕鴻臚司農太府等九寺並置卿
少各一人太僕尋加/少卿一人各置丞太常衛尉宗正大理鴻臚/將作二人光禄太僕三人
司農五人/太府六人主簿太府四人/餘各二人録事各二人光禄加至三/人司農太僕各四人
[018-4a]
員三年廢光禄入司農廢衛尉入太常尚書省廢鴻臚
亦入太常十二年復置光禄衛尉鴻臚等寺煬帝時光
禄以下八寺卿皆降為從三品少卿各置二人為從七

唐百官志龍朔二年九寺卿皆曰正卿少卿皆曰大夫
咸亨初復除正字
五代職官志後唐同光元年十一月中書門下奏諸寺
監各只請置大卿監祭酒司業各一員博士兩員
[018-4b]
敢辱高位以速官謗左傳陳敬仲奔齊懿氏卜妻之/齊侯使敬仲為卿辭曰羇旅之
臣幸若獲宥及於寛政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君之惠也所獲多矣敢辱髙位以速官謗敢
以死/告非君命不越境卿非君命/出不越境三珪之位莊子楚昭王/延屠羊説以
三珪之位謂/三卿皆執珪内外必平國語晉悼公使張老為卿辭曰/臣不如魏絳之智能治其大官
其仁可以利公室若/在卿位内外必平知其君子説苑秦繆公使賈人載/監徵諸賈人賈人買百
里奚使將車之秦秦繆公觀鹽見百里奚牛肥公問對/曰臣飲食之以時使之不以暴是以肥也公知其君子
以為/上卿卿之事常在於徳九卿者不失四時通於溝渠修/堤防種樹木美五穀如是者舉
以為九卿故卿/之事常在於徳賤不能臨貴齊桓公使管仲治園對曰/賤不能臨貴桓公以為上
[018-5a]
卿/舉一國之髙淮南子舉一國/之髙以為九卿賓以上卿禮春秋桓公/曹太子來
朝賓以上卿禮饗曹太子樂奏而歎/施父曰曹太子其有憂乎非歎所也辭上卿之饗齊侯/使管
仲平戎于王王以上卿禮饗之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受下卿之禮而還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讓不忘
其/上復召拜為上卿新序魏文侯曰寡人何如君也翟璜/曰君伐中山不封君之弟而封君之
長子君非仁君也文侯怒任座至對曰君仁君也曰何/以言之曰其君仁者其臣直向翟璜之言直是以知君
仁君也文侯曰善復/召翟璜入拜為上卿以大功為上卿趙王以相如有大/功拜為上卿位在
廉頗/之上亡走為客卿蘇秦佯得罪於燕而/奔齊宣王以為客卿復通於燕燕趙
以為客卿樂毅出奔趙徃來復通/於燕燕趙復以為客卿再至九卿史記濮陽/段容始事
[018-5b]
葢侯信信任容/亦再至九卿四至九卿汲黯姊子司馬安少與黯四/為太子洗馬安深巧善宦
至九卿河/南太守卒前漢儒林傳曰長安許商子長伯/善為算著五行論厯四至九卿下括河
謝承後漢書李淑諫更始曰夫/三公上應台宿九卿下括河海身帶三綬馬防與九/卿絶席身
帶三綬寵/貴至盛絶席上/徇虚名而忘事實唐麟徳二年將有/事于泰山有司議
依舊禮以太常卿為初獻光禄卿為終獻司禮太常伯/劉祥道曰昔在三代六卿位重故得佐祠漢魏以來權
歸臺省九卿皆為常伯屬官今登封大禮不以八座行/事而用九卿無乃循虚名而忘事實乎髙宗從其意竟
以司徒王元禮為/初獻祥道為終獻分職帥屬倡九牧尚書周官六卿公/職各帥其屬以倡
九牧阜/成兆民九棘周禮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法河海春秋漢含摯/三公象五嶽
[018-6a]
九卿法河海三公在天/法三台九卿法北斗法北斗上/再見為上卿史記虞/卿躡蹻
擔簦説趙孝成王/再見為趙上卿
  太常
前漢百官表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景帝中六年
更名太常應劭日常典也掌典三禮也師古曰太常王/者旌旗也畫日月焉王有大事則建以行禮
官主奉持之/後改曰太常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六
令丞又均官都水兩長丞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
一尉又博士及諸陵縣皆屬焉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為
[018-6b]
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廟祀初置太卜
漢官儀欲令國家盛太社稷常存故稱太常
後漢百官志太常卿一人丞一人太史令一人六百石
本注曰掌天時星厯凡嵗終奏新年厯凡國祭祀喪娶
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
太史待詔三十七人其六人治厯三人龜卜三人廬宅/四人日時二人易筮二人典禳九人籍氏計氏典昌氏
各三人嘉法請雨解/事各二人醫二人丞二人明堂及靈臺丞二人二百
石本注曰丞掌守明堂靈臺靈臺掌候日月星氣皆屬
[018-7a]
太史靈臺待詔四十二人其十四人候星二人候日三/人候風十二人候氣三人候晷景七人候鍾律一
人舍/人博士祭酒一人太祝令一人六百石太宰令一人
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爼饌具之物凡國祭祀陳饌
明堂丞一人二百石員吏四十二人其二人百石二/人斗食二十三人佐九人有秩二人學事四人守學
事宰二百四十二人屬者/七十三人衛士一十五人丞一人太樂令一人六百石
本注曰掌伎樂凡國祭祀掌請奏樂及大饗用樂掌其
陳序員吏二十五人其二人百石二人斗食七人佐十/人學事四人守學事樂人八佾舞三百八十人
丞一人髙廟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廟案行掃除
[018-7b]
無丞員吏四人衛/士一十五人世祖廟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如髙
員吏六人衛/士二十人先帝陵每陵園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
曰掌守陵園案行掃除丞及校長各一人本注曰校長
主兵戎盜賊事先帝陵毎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
注曰掌望晦時節祭祀漢官曰每陵食監一人秩六百/石監丞一人三百石中黄門八
人從官二人案食/監是食官令號右屬太常本注曰有祠令一人後轉
屬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後省并太史中興以來省前
凡十官案十官太宰均官都水/雍太祝五時各一尉也
[018-8a]
漢官解詁太常社稷郊畤事重職尊故在九卿之首
衛宏曰太常主導賛助祭皆平冕七旒𤣥上纁下畫華
蟲七章魏志建初二十一年八月始置奉常正官黄初
元年改奉常為太常
晉職官志太常博士協律校尉員又統太學諸博士祭
酒及太史太廟太樂鼓吹陵等令太史又别置靈臺丞
宋百官志太常一人舜攝帝位命伯夷作秩宗掌三禮
即其任也周時曰宗伯是為春官掌邦禮秦改曰奉常
[018-8b]
漢因之景帝六年更名太常前漢則以列侯忠孝敬謹
者居之後漢不必列侯也
南齊百官志太常府置丞一人五官功曹主簿博士謂
之太學博士國子祭酒一人博士二人助教十人諸陵
有令丞
隋百官志梁太常位視金紫光禄大夫統明堂二廟太
史太祝廩犧太樂鼓吹乘黄北館典客館等令丞及陵
監國學等又置協律校尉總章校尉監掌故樂正之屬
[018-9a]
以掌樂事太樂又有清商署丞太史别有靈臺丞後齊
太常寺掌廟陵羣祀禮樂儀制天文術數衣冠之屬其
官有博士四人掌/禮制協律郎八書博士等員統諸陵太廟
太樂衣冠鼓吹太祝太史太醫廩犧太宰等署令丞而
太廟兼領郊祠崇虚二局丞太樂兼領清商部丞鼓吹
兼領黄户局丞太史兼領靈臺太卜二局丞隋髙祖太
常寺又有博士四人協律郎二人奉禮郎十六人統郊
社太廟諸陵太祝衣冠太樂清商鼓吹太醫太卜廩犧
[018-9b]
等署各置令丞郊社署又有典瑞太祝署有太祝太樂
署清商各有樂師員鼓吹署有吹師太醫署有主藥醫
師藥園師醫博士助教按摩博士呪禁博士等員太卜
署有卜師相師男覡女巫太卜博士助教相博士等員
煬帝罷太祝署而留太祝員八人屬寺後又増為十人
奉禮減置六人太廟署又置隂室丞守視隂室改樂師
為師正十人太卜又有博士員置太卜卜正二十人以
掌其事太醫又置醫監五人正十人罷衣冠清商二署
[018-10a]
唐職官志太常寺古曰秩宗秦曰奉常漢髙改為太常/梁加寺字唐初有衣冠署令正八品
上貞觀元年署廢龍朔元年改太常寺曰奉/常寺武后光宅元年復改太常寺曰司禮寺卿一人少卿
二人丞二人主簿二人録事二人府十二人史二十三
人博士四人謁者十人賛引二十人太祝六人祝史六
人奉禮六人賛者十六人協律郎二人亭長八人掌固
十二人太廟齋郎京都各一百三十人太廟門僕京都
各三十人兩京郊社署令各一人丞一人府二人史四
人典事三人掌固五人門僕八人齋郎一百一十人郊
[018-10b]
社令掌五郊社稷明堂之位祠祀祈禱之禮丞為之貳
諸陵署令一人録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主衣四人主
輦四人主樂四人典事三人掌固二人陵户乾橋昭四
百人獻定恭三百人陵令掌先帝山陵率戸守衛之丞
為之貳凡朔望元正冬至皆修饗於諸陵諸太子陵令
各一人丞一人太樂署令一人丞一人府三人史六人
樂正八人典事八人掌固八人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
人太樂令調合鐘律以供邦國之祭祀饗宴丞為之貳
[018-11a]
凡天子宫懸鐘磬凡三十六虡凡大宴㑹則設十部伎
凡大祭祀朝㑹用樂辨其曲度章服而分始終之次有
事於太廟毎室酌獻各用舞凡祀昊天上帝及五方大
明夜明之樂皆六成祭皇地祇神州社稷之樂皆九
成其餘祭祀三成而已
鼓吹署令一人丞三人府三人史六人樂正四人典事
四人掌固四人鼓吹令掌鼓吹施用調習之節以備鹵
簿之儀丞為之貳凡大駕行幸鹵簿則分前後二部以
[018-11b]
統之法駕則三分減一小駕則減大駕之半皇太后皇
后出則如小駕之例皇太子鼓吹亦有前後二部親王
以下各有差凡駕行幸有夜警晨嚴之制
太醫署令二人丞二人府二人史四人主藥八人藥童二十四人
醫監四人醫正八人藥園師二人藥園生八人掌固四
人太醫令掌醫療之法丞為之貳其屬有四曰醫師針
師按摩師呪禁師皆有博士以教之其考試登用如國
子之法凡醫師醫工醫正療人疾病以其全多少而書
[018-12a]
之以為考課諸藥醫博士一人助教一人醫師二十人
醫工一百人醫生四十人典藥二人博士掌以醫術教
授諸生醫術謂習本草甲乙脉經分而為業一曰體療/二曰瘡腫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齒五曰角髪
針博士一人針助教一人針師十人針工二十人針生
二十人博士掌教針生以經脉孔穴使識浮沉澁滑之
候又以九針為補㵼之法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師四人
按摩工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
消息導引之法呪禁博士一人呪禁師二人呪禁工八
[018-12b]
人呪禁生十人呪禁博士掌教呪禁生以呪禁除邪魅
之為厲者
太卜署令一人丞一人卜正二人卜博士二人太卜令
掌卜筮之法丞為之貳其法有四一曰龜二曰/五兆三曰易四曰式
廩犧署令一人丞一人令掌薦犧牲及粢盛之事丞為
之貳凡三祀之牲牢各有名數
汾祠署令一人丞一人掌神祀饗祭洒掃之制兩京齊
太公廟署令各一人丞各一人掌開闔洒掃及春秋仲
[018-13a]
釋奠之禮
國朝太常寺掌禮樂器服郊廟社稷陵寢犧牲籍田祠
祀醫藥之事
慶厯四年自鼓吹局移就武成王廟
春明退朝録太常寺國初以來皆禁林之長主判而禮
院自有判院同判院大中祥符中符瑞繁縟别建禮儀
院輔臣主判而兩制為知院天禧末罷知院天聖中省
禮儀院而寺與禮院事舊不相兼康定元年置判寺同
[018-13b]
判寺並兼禮儀事近有至六七人者按唐太常置卿一
員少卿二員博士四員祥符中博士二員後至四員今
若置判寺一員同判寺二員合唐之卿數矣天聖元年/改同判院
為同知院/即博士也又太常寺舊在興國坊今三班院是也景祐
初燕侍郎肅判事㕔事畫寒林屏風時稱絶筆其後為
判寺好事者竊取之嘉祐八年徙寺於福善坊其地本
開封府納税所英宗在藩邸判宗正寺搆為廨舍既成
而已立為皇子遂為太常所請焉
[018-14a]
獻旋宫相生圖圖朝太常寺言音律官田琮以上所新/増九絃琴五絃阮鈞配十二律旋相為
宫隔八相生並已協律冠於雅樂以/旋宫相生之法畫為圖獻上善之奏樂舞樂章太常/寺奏
大行皇帝祔廟本室酌獻其舞曰大仁之舞其樂章曰/大哉至仁如天之臨享國長乆及物功深旁魄涵濡結
為民心億萬斯/年於昭徳音奏配饗樂曲太常寺奏仁宗配饗樂明/堂奠幣用成安之曲其詩
曰思皇烈考克配天明隆商雍饗惟孝惟成配獻用徳/安之曲其詩曰燾在同仁聲容無外饗帝于筵有嚴昭
配/言今樂太髙東齋記事燕龍圖肅刋太常寺建言今/之樂太髙始下詔天下求知音者李照
言樂比古髙五律而胡瑗阮逸相繼出矣李照之樂以/縱黍累尺黍細而尺長律之容乃千七百三十黍胡瑗
以横黍累尺而尺短律之容千二百黍而空徑乃三分/四釐六毫空徑三分四釐六毫與容千七百三十黍皆
[018-14b]
失於以尺而生律也最後有房庶者亦言今之樂髙五/律葢用唐樂而知之自收方響一笛一皆唐樂也其法
以律生尺而黍用一粰二米者是時無二米黍據見黍/其律雖無千七百三十黍之謬與三分四釐六毫之差
然其聲纔下三律葢黍細耳其法則是也王原叔胡瑗/大不喜其説朝廷但授庶試秘書省校書郎不究其法
而止庶𤣥齡之後其為人簡脱嘗與鄉薦然好音宋子/京田元均薦而召之是時丁正臣亦收牙笛二與庶笛
同/
  卿
尚書堯典伯夷汝作秩宗典朕三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掌天地神祇人鬼之祀
[018-15a]
後漢百官志太常卿一人二千石盧植禮注曰/如太常正本注曰
掌禮儀祭祀凡祭祀先奏其禮儀及行事賛天子每選
試博士奏其能否大射養老大喪皆奏其禮儀每月前
晦察行陵廟漢官曰員吏八十五人其十二人四科十/五人佐五人假佐十三人騎吏九人學事
十六人/守學事
漢官解詁太常社稷郊畤事重職尊故在九卿之首
漢官典志惠帝改太常為奉常景帝復為太常
衛宏曰太常主導賛助祭皆平冕七旒𤣥上纁下畫華
[018-15b]
蟲七章魏武帝紀初平十八年初置列卿
後魏職令太常為列卿
晉職官志太常少卿第四品上第一清選明禮樂兼天
文陰陽
齊職儀太常卿一人品第三秩中二千石銀章青綬進賢兩
梁冠絳朝服佩水蒼玉王朗曰西京太常行陵赤車千乘
職員令太常卿位任特隆學冠儒林藝通禮樂者/可以居之
隋百官志梁天監七年以太常為太常卿後齊太常為
[018-16a]
寺置卿少卿各一人隋髙祖因之
唐百官志龍朔二年九月卿皆曰正卿少卿曰大夫咸
亨初除正字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掌邦國禮樂郊廟社
稷之事以八署分而理之一曰郊社二曰太廟三曰諸
陵四曰太樂五曰鼓吹六曰太醫七曰太卜八曰廩犧
總其官屬行其政令少卿為之貳凡國有大禮則賛相
禮儀有司攝事則為之亞獻率太樂官屬宿設樂懸以
供其事宴㑹亦如之若三公行園陵則為之副公服乘
[018-16b]
輅備鹵簿而奉其禮若大祭祀則先省牲器凡太卜占
國之大事及祭祀卜日皆徃蒞之於太廟南門之外凡
仲春薦氷及四時之物甘滋新成者皆薦焉凡有事於
宗廟少卿帥太祝齋郎入薦香燈整拂神幄出入神主
將饗則與良醖令實罇罍凡備大饗之器服有四院天/府
御衣樂/懸神厨
六典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宋太常用尚書亦轉為尚/書如遷選曹尚書領䕶等
齊因之梁天監七年象四時置十二卿太常宗正司農/為春卿後魏太常與光禄勲衛尉為三上卿位從一品
[018-17a]
下北齊太常卿掌陵廟羣禮儀制天文術數衣冠之屬/第三品龍朔二年改奉常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
司禮神龍/元年復舊掌同唐志
國朝元祐官品令太常卿正四品
今日知為皇帝之貴前漢叔孫通歸漢拜為博士髙帝/悉去秦儀法為易簡羣臣飲酒争
功醉或妄呼㧞劒擊柱上患之通説上曰願㕘古禮與/秦儀雜就之於是通使徴魯諸生三十餘人及上左右
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為綿蕝野外習之月餘㑹漢七/年長樂宫成諸侯羣臣皆朝十月儀先平旦謁者治禮
引以次入殿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索恐肅敬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輙引去無敢讙譁失禮者髙帝曰吾乃
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拜/通為奉常賜金五百斤定儀法惠帝即位謂太子太/傅叔孫通曰先帝園
[018-17b]
陵寢廟羣臣莫能習乃徙通重為奉常定宗/廟儀法及稍定漢諸儀法皆通所論著也坐免孝武/元朔
元年孔咸為太常坐南陵橋壊衣冠道絶免又宣/帝地節四年任宣為太常坐盜茂陵園中物免不事
權貴杜鄴有才能□太常/數言得失不事權貴翼翼崔駰太常箴曰翼翼太/常實為宗伯穆穆靈祇
寢廟/奕奕疑其詭激周澤字穉都為太常清潔循行盡敬宗/廟常臥疾齋宫其妻哀澤老病闚問所
苦澤大怒以妻干犯齊禁遂收送詔獄謝罪當時疑其/詭激時人為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嵗三百六
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一日不齋醉如泥傳父業桓榮字春卿拜太常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幾
死而榮講論不息元卿嗤之及為太常嘆曰我農家子/豈意學之為利乃若是哉又榮子郁字仲思敦厚篤學
傳父業亦為太常初榮授朱普學四十萬言浮辭繁長/多過其實及榮入授顯宗減為二十三萬言至是又省
[018-18a]
定為十三萬言由是有/桓榮大小太常章句大小章句上/立節可否之間續/漢
書張奐字然明拜太常立節可否之間/强禦不敢奪也縱覽羣籍古今詳細東面坐設九賓
東觀漢記桓榮為太常上幸太常府榮/束面坐設九賓後為五更禄終厥身不汲汲時俗周/澤
少修髙節隠居田野/不汲汲時俗為太常果敢有直言澤拜太常果敢數有/直言朝廷嘉其清廉
賜御府衣一襲楊賜以病罷居無何拜太常詔賜御衣/一襲所服官幘綬玉壺華帶金鐍鈎佩
難經伉伉劉太常華嶠後漢書劉愷為太常論議常引/正大義諸儒為之語曰難經伉伉劉
太/常清貧至賣宅自給魏明帝時和洽為太常清貧守分/至賣宅自給明帝聞之加賜穀帛
布被瓦器益部耆舊傳趙典為太常/雖處上卿而布被瓦器歸田里漢楊秉為/太常時太
[018-18b]
常令李雲以諌受罪秉/争之不得免遂歸田里徳行堂堂邢子昻魏志邢顒字/子昻時人稱
徳行堂堂邢子昻/文帝以為太常卿似尹翁歸晉書鄭黙字思元遷太/常山濤欲舉一親為博
士見黙語曰卿似尹翁歸令吾/不敢復言謂其柔而能整也廟棟折免官張華為太/常以太廟
屋棟折/免官歴位忠恪臧榮緒晉書華表清貧履道内圓外/順歴位忠恪言行不玷其以表為太
常/卿還第攝事晉起居注太常王寶啟府舍窄狹不足移/家毋鐘年髙違離靡寧乞還第攝事詔從
之/臨軒作樂晉中興書蔡謨拜太常咸康四年臨軒門/下奏非祭祀宴饗則無設樂謨奏臨軒宜
有金石憲宗納焉臨/軒作樂自此始也氷清玉潔行為俗表賀循字彦先/元帝以為太
常而散騎常侍如故循以九卿舊不加官唯拜太常而/已中宗踐阼下令曰循氷清玉潔行為俗表加以位處
[018-19a]
上卿而居身服物葢周形而已屋才蔽風雨孤常造其/廬以為慨然其賜以大尺床褥并錢二十萬以表至徳
九卿不加官上/好生異議晉後畧成泰位至太常卿好/生異議故終無折衷之功
異同顯於聲色傅暢晉讃劉寔為太常與諸博士/窮道義以理趣異同顯於聲色自謂
閒職齊書張環以雍州刺史拜太常自謂閒職武帝曰/卿昔未富貴謂人不與既富貴復欲委棄之環曰
陛下御臣等若養馬無事就閑廐有/事優牽束帝猶怒以為散騎常侍宗卿梁陸倕為王/光禄讓太常
表曰昔者楚徳方感叔敖濯衣漢道克昌王陽結綬故/拜命無辭受爵不讓况宗卿清重歴選所難漢晉以降
莫非素範辭爵則桓郁張奮讓封則丁鴻劉愷潘尼之/文雅純深華表之從容退黙自此迄兹風流繼軌以臣
况之曽/無等級九賓闕相封襌失儀陳沈炯讓太常表曰臣聞/玉磶雕楹不取材於蟠木
[018-19b]
丹朱繡黼豈襲冕於絲蘿何則適用各有其儀倘九賓/闕相封禪失儀責以司存云誰之咎况南史執簡轉見
違才君舉必/書尤難妄冒母子相泣北齊書趙彦深三嵗毋傅氏孀/居家人欲以改適自誓以死彦
深五嵗傅謂之曰家貧兒小何以能濟彦深泣而言曰/若天哀矜兒大當仰報傅感其意對之流涕及彦深拜
太常卿還不脱朝衣入見母跪陳幼小孤露/䝉訓得至於此母子相泣乆之然後改服復求為太
李元忠為侍中雖處要任殊不以物務干懷惟以聲/酒自娛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闗心園庭羅種果
藥親友尋詣留連宴賞毎挾彈携壺逰遨里閈嘗言寧/無食不可使無酒阮步兵吾師也元忠先為太常卿後
自中書令復求為太常以其有音樂而多美酒故神武/欲用為僕射又嘗言其放達常醉不可委以臺閣其子
聞之請節酒元忠曰我謂作僕射不/勝飲酒作樂愛僕射時宜勿飲酒親導母輿唐崔邠/字處仁
[018-20a]
為太常卿初上大閱四部樂於署觀者縱焉邠自私/第去帽親導母與公卿逢者迴騎避之衢路以為榮
怯不任事趙宗儒為太常卿太常有師子樂備五方之/色非㑹朝聘饗不作幼君荒誕伶官縱肆中
人掌教坊者非牒取之宗儒不敢違以狀白宰相以為少/事在有司執守合不闗白以宗儒懦怯不任事改太子
卿/改按樂童王涯字廣津為太常卿文宗以樂府之音/鄭衛太甚欲聞古樂命涯詢於舊工取開
元時雅樂選樂童按之名曰雲韶樂樂/成獻於梨園亭上上悦賜涯等綾錦振起廢禮元載/秉政
踈忌楊綰奏為國子祭酒天下清議益歸於綰上深知/之以載在樞衡未即罷遣乃遷綰為太常卿充禮儀使
以郊廟禮乆廢/藉綰振起之尚書裏行崔日知遷太常卿自以歴任/年乆每朝士參集常與尚書
同列時人號為尚/書裏行遂為口實禮曹素畏其該洽筆談江南陳彭年/學書史於禮文尤
[018-20b]
所詳練歸朝列于侍從朝廷郊廟禮儀多委彭年裁定/援引故事頗為該洽常攝太常卿導駕誤行黄道上有
司止之彭年正色回顧曰自有典/故禮曹素畏其該洽不復敢詰問誤行黄道上上/
  少卿
後魏書太和十五年置少卿官太常少卿一人第三品
上至二十二年降為正四品上
班職令景明初太常少卿第四品上第一清選明禮樂
兼天文隂陽者為之
隋百官志後齊太常為寺置少卿一人
[018-21a]
唐職官志少卿二人正四/品上見卿/門神龍元年増置一人
六典少卿二人正四品上周禮有小宗伯中大夫二人/後周亦為小宗伯隋太常寺
置少卿一人正四品上煬帝加置一人降為從四品皇/朝武徳中置一人貞觀中加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
並隨時/改復見卿/門
五代史後唐同光元年諸寺只置大卿一員
國朝元祐官品令太常少卿從五品
識錞于北史斛斯徴字士亮博覽羣書尤精三禮兼解/音律為太常少卿自魏孝武西遷雅樂廢缺徴
博采遺逸稽諸典故創新補舊方始備焉又樂有錞于/者近代絶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識徴見之曰此
[018-21b]
錞于也衆弗之信徴遂依干寳周禮注以芒筒振之其/聲極清衆乃欽服按南齊始興王鑑為益州刺史時有
廣漢什邡人段祖以錞于獻鑑錞于者古禮器也髙三/尺六寸六分圓三尺四寸圓如筩銅色黒如漆甚薄上
有銅馬以繩懸焉令去地尺餘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於下芒莖當心跪拄錞于以手振芒則聲如雷清嚮良
乆乃絶古所/以節樂者也白髪抽去不復生後魏元順為太常少卿/以父憂去職哭泣嘔血
身自負土時年二十五便有白髪免喪抽/去不復更生世人以為孝思之所致也昔為清郎今
為清卿三國典略齊太常少卿聿修廵省河南諸州兖/州刺史邢邵與聿修故舊嘗於省中呼聿修為
清郎至是遣送紬為信聿修不受與邵書曰𤓰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願長此心不貽後責爾
邵亦欣然報書曰一日之贈率爾不思老夫怱怱意不/及此敬承來㫖吾無間然第昔為清郎今為清卿者矣
[018-22a]
端凝若植唐馮定字翼夫美容止有文學為太常少卿/文宗毎聴樂鄙鄭衛聲詔奉常習開元霓裳
羽衣舞以雲韶樂和之舞曲成定總樂工閱於庭定立/於其間文宗以其端凝若植問其姓氏翰林學士珏曰
此馮定也文宗喜問曰豈非能為古章句者邪及詔升/階文宗自吟定送客西江詩吟罷益嘉因錫禁中瑞錦
尋遷諫/議大夫博士以下就决疑議鄭肅元和六年轉太常少/卿肅能為古文長於經學
左丘明三禮儀注疑議博士/以下必就肅决之然後已參定雅樂張文收尤善音/律太宗將創制
禮樂詔文收于太常寺與少卿祖孝孫參定雅樂有古/鐘十二近代唯用其七餘有五號啞鐘莫復通者文收
吹律調之聲皆響/徹時人服其妙増損樂稱職韋萬石頗有學業而特/善音律上元中遷太常
少卿當時郊廟調及讌㑹雜樂皆萬/石與姚𤣥辨増損之時人以為稱職賜金紫國朝英宗/嘉祐八年
[018-22b]
十一月賜太常少卿孔叔詹金紫叔詹以勞當遷/上不欲以卿監當管庫之務故有賜後以為例
  丞
前漢百官表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
後漢百官志太常丞一人比千石如小/樂正本注曰掌凡禮
行及祭祀小事總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隨事為員諸卿
皆然
唐職官志太常置丞
宋百官春秋太常丞視尚書郎銅印黄綬一梁冠品第
[018-23a]
七掌舉陵廟非法
南齊百官志太常府置丞一人
陶氏職官要録晉宋九卿置丞進賢一梁冠介幘皂衣
銅印黄綬齊梁墨綬
隋百官志梁十二卿皆置丞後齊丞一人隋髙祖增置烝
一人煬帝大業三年寺丞増為從五品
唐職官志太常丞二人從五/品上掌判寺庫凡大饗太廟則
修七祀于太廟西門之内
[018-23b]
六典丞二人從五品上秦有奉常丞漢因之比千石魏/晉宋皆置一人後魏五品下太
和二十二年降為七品上北齊從六品下隋二/人從六品下大業三年増為從五品皇朝因之若祫饗
則兼修配饗功臣之禮餘同/唐志
五代職官志後唐同光元年太常寺除太常博士外許
更置丞一員
國朝元祐官品令太常丞從七品
上疏言得失前漢谷永為太常/丞數上疏言得失懷嫌不去官韋𢎞為太/常寺丞父
賢以𢎞當嗣太常職掌陵廟煩劇多遇勑𢎞/自免懷嫌不去官及賢疾篤𢎞坐廟事繫獄定禮決疑
[018-24a]
問陶覆之陶氏家傳覆之字保宗為太常丞凡宗廟疑/議多所決定時人為之語曰定禮決疑問陶
覆/之
  主簿
漢鹵簿之制太常駕四馬主簿前車八乘
晉職官志太常置主簿
南齊百官志太常府置主簿
隋百官志梁天監七年十二卿各置主簿陳承梁皆循
其制後齊九卿各有主簿員隋髙祖太常置主簿二人
[018-24b]
唐職官志太常主簿從七/品上
六典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梁天監七年十二卿名置主/簿一人遷為正官功曹又位
不登十八班者别為七班太常主簿班第四梁選太常/主簿視二衛主簿陳因之後魏不見北齊太常有功曹
五官主簿二人武徳中正/八品上貞觀中正七品上掌印勾檢稽失省署抄目
國朝皇祐三年宋祁言乞増置主簿一員勾檢在寺文
簿及主掌出納遂除太子中舍致仕胡瑗大理評事兼
太常寺主簿瑗尋復致仕詔更不置主簿
  博士
[018-25a]
晉職官志太常博士魏官也魏文帝初置晉因之掌引
導乘輿王公以下應追諡者則博士議定之
宋百官志博士班固云秦官史臣按六國時徃徃有博
士掌通古今
南齊百官志太常府博士謂之太學博士
隋百官志後齊太常府有博士四人/禮制隋太常寺有博士
四人煬帝省博士員
唐職官志太常置博士四人從七/品上掌辨五禮之儀式奉
[018-25b]
先王之法制通變隨時而損益焉凡大祭祀及有大禮
則與鄉導賛其儀凡公以下擬諡皆迹其功行而為之
褒貶無爵稱子養徳丘園聲實明著則諡曰先生大行
大名小行小名之若大祭祀卿省其牲器謁者為之導
若小祀及公卿大夫有嘉禮亦命謁者以賛之
六典太常博士四人從七品上漢書百官表云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
石員多至數十人髙祖時叔孫通始為博士定禮制後/漢置十四人魏因之宋齊太常府官博士亦謂之太學
博士梁陳亦兼統國學博士後魏七品下北齊置四人/品同魏氏齊因之置謁者三十人賛引六十人皇朝武
[018-26a]
徳中置二員貞觀中加其員品/減謁者二十人賛引二十人
五代職官志見丞/門
國朝元祐官品令太常博士正八品
妙選郭子張慿舉孝廉詣劉真長還須臾真長至覔孝/廉與同載俱詣撫軍曰下官今為公得一士太常
博士之妙選既前撫軍與之語言咨/嗟稱善數日乃止即用為太常博士榮其舊署唐令狐/綯拜兵
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綯以舊事帶尚書省官合/先省上上日同列集於少府監時白敏中崔龜從曽為
太常博士至相位欲榮其舊署乃改集/於太常禮院龜從手筆志其事於壁通古今禮儀裴/茝
通古今禮儀嘗為太常博士及官至郎中毎兼其職至/改國子司業方罷兼領及憲宗惠昭太子薨又命茞以
[018-26b]
國子司業攝太常博士太常寺博/士廢十三日葢用期服以日易月兼職上/國忌饔廟奏
樂禮儀裴寛為太常博士禮部擬國忌之辰饗廟用樂/下太常寛深達禮節特建新意以為廟尊忌卑
則登歌廟卑忌尊則去籥中書/令張説謂寛明識舉而行之禮儀不專於胥吏陸亘/字景
山拜太常博士寺有禮生孟真乆於其事凡吉㓙大儀/禮官不能達率訪真真亦賴是須要姑息元和七年冊
皇太子將撰儀注真亦欲參預亘/笞之由是國忌饗禮不專於胥吏去孝弟兩字崔龜從/太和中
改太常博士龜從長於禮學精歴代沿革問無不通時/饗宗廟於敬宗祝版稱皇帝孝弟龜從議曰審詳孝字
載考禮文義本生於子孫禮難施於/兄弟臣謂饗敬宗廟去孝弟字從之議射牲裴守真授/太常博士
守真尤善禮儀之學當時以為稱職髙宗將封嵩山詔/禮官議射牲之事守真奏曰據周禮及國語郊祀天地
[018-27a]
天子自射其牲漢武唯封太山令侍中儒者射牲行事/至於餘祀亦無射牲之文親㫪射牲雖是古禮文從廢
省/立議衆咸推服韋叔夏除太常博士後屬髙宗崩山/陵舊儀廢缺叔夏典中書舍人賈大
尹太常博士裴守真等草創撰定由是授春官員外郎創撰定由是授春官員外郎/則天將拜洛及饗明堂皆别受制共當時大儒祝欽明别受制共當時大儒祝欽明
郭山輝撰定儀注凡/立議衆咸推服之元和新禮王彦威少苦學尤通三/禮掇拾自秦以來朝廷
沿革吉凶五禮以類區分成三十卷獻之/號曰元和新禮由是知名特授太常博士刋正隂陽書
吕才為太常博士太宗以隂陽書近代以來漸致訛偽/穿鑿既甚拘忌亦多命才與學者十餘人共加刋正削
其淺俗存其可用者勒成五十卷并/舊三十七巻十五年書成詔頒行之掌戎府書檄九國/志南
唐髙越遷太常博士淮上兵起軍/書填委召賜金紫俾掌戎府書檄
[018-27b]
  太祝
禮記曲禮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祝
周禮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辭以祈福

前漢百官表奉常秦官有太祝景帝中元年更名太祝
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廟祀
後漢百官志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國祭祀掌
讀祝文迎送神漢舊儀曰廟祭/太祝令主席酒丞一人本注曰掌祀小
[018-28a]
神事中興以來省
宋百官志太祝令一人丞一人掌祭祀讀祝迎送神太
祝周舊官也漢西京置太祝令丞武帝更名廟祀東京
改曰太祝
隋百官志後齊太常有太祝掌郊廟賛祝祭/祀衣服等事署令丞隋
髙祖太祝署有太祝二人煬帝太常罷太祝署而留太
祝八員屬寺後又増為十一人
唐職官志太常有太祝六人正九/品上掌出納神主于太廟
[018-28b]
之祝版而奉饗薦禘祫之儀凡國有大祭祀凡郊廟之
祝版先進取署乃送祠以將事署則跪讀祝文以信于
神禮成而焚之凡大祭祀卿省牲而告充凡祭祀天及
日月星辰之玉帛則焚之祭地及社稷山岳則瘞之海
瀆則沉之
六典太祝三人正九品上齊職儀太常令品第七四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
朝服用三品勲位後魏太祝令從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改為正九品上後周太祝下大夫一人隋太祝八人
祝史十六人煬帝廢太祝署以太祝屬寺後増為十人/皇朝減置七人後又増置九人開元二十三年減六人
[018-29a]
祝史減/十人
國朝元祐官品令太祝從八品
掌六祝之詞周禮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詞曰順祝年祝吉祝化祝瑞祝筴祝以
事鬼神祈/福祥也好學温良稱於儒林東觀漢記隂猛好學温/良稱於儒林以郎遷太
祝/令
  奉禮郎
後漢百官志大鴻臚有治禮郎四十七人漢官曰其四/人四科五人
二百石文學五人百石九人斗食六人佐六人/學事十二人守學事東觀書主齋祠儐賛九賓
[018-29b]
隋百官志後齊鴻臚寺司儀署有奉禮郎三十人後周
有理禮中士下士各一人隋太常有奉禮郎十六人統
郊社太廟諸陵煬帝太常寺奉禮減置六人
唐職官志太常寺奉禮二人從九/品上掌朝㑹祭祀君臣之
版位餘見/六典貞觀二十三年改治禮郎為奉禮郎以避帝
名開元二十年減二員奉禮本名理禮國家撰五代史/志至永徽七年乃成于時此官
已改故隋百官志梁北/齊及隋理禮皆為奉禮
六典奉禮郎二人從九品上
[018-30a]
改奉禮又置賛者十二人皇朝武徳中改為治禮置四/人永徽後為奉禮郎開元二十三年減二人掌帥賛者
以供/其事掌君臣之版位以奉朝㑹祭祀之禮版位黒質赤/文天子方尺
有二寸厚二寸太子方九寸厚二寸公卿以下方七寸/厚一寸有半天子版題曰皇帝位太子題曰皇太子位
百官題曰某品位凡/祭祀朝㑹以賛導焉凡祭祀朝㑹設庶官之位文武左/右東西
相向北方為上東方南方之使次於文官之下西方北/方之使次於武官之下二王之後列於武官之下褒聖
後叙於文官之列凡有事於神祇則設位於壇之東南/從祀公卿設官及掌事者位於壝之内外有事於宗廟
則設位於廟廷之中九廟之子/孫列焉昭穆異位去爵從齒凡樽彛之制十有四祭祀
則陳之一曰太尊二曰著尊三曰犧尊四曰象尊五曰/壺尊六曰山罍七曰概尊八曰散尊九曰山尊
[018-30b]
十曰蜃尊十一曰鷄彛十二曰鳥彛十三曰斝彛十四/曰黄彛又陳勺冪篚坫之位以奉其事有事於神祇則
用太尊至於山罍有事於宗廟則春夏用鷄鳥之彛秋林/冬用黄斝之彛内中外官用概尊嶽鎮海瀆用山尊山
川澤用蜃尊衆星/及丘陵用散尊凡祭祀之位簠簋為前登鈃次之籩
豆為後簋鈃籩豆之位在廟堂上俱陳側階之北每坐/四簋次之以六鈃次之以六登籩豆為後毎坐
異之皆以南為/上屈陳而下凡大祭祀及朝㑹在位者拜跪之節皆
賛導之賛者承傳焉又設牲版之位以成省牲之儀凡
春秋二仲公卿廵行諸陵則主其威儀鼓吹之節而相
其禮焉
[018-31a]
國朝元祐官品令奉禮郎從八品
  協律郎
六典協律郎二人正八品上漢武帝時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後漢亦有之至魏武
帝杜䕫亦為之晉改協律校尉宋齊亦有其官梁太常/屬官有協律校尉後魏有協律郎太和初協律中郎從
四品下協律郎從五品上至二十年協律郎正八品下/北齊太常屬官協律郎二人隋太常寺有二人皇朝因
之/掌和六律六吕以辨四時之氣八風五音之節陽為
六律所以統氣類物仲冬為黄鍾孟春為大蔟季春為
姑洗仲夏為㽔賓孟秋為夷則季秋為無射隂為六吕
[018-31b]
所以旅陽宣氣季冬為大吕仲春為夾鍾孟夏為仲吕
季夏為林鍾仲秋為南吕孟冬為應鍾凡律管之數起
於九以九相成八十一以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為
徴三分益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
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黄鍾為宫太蔟為商姑洗為
角林鍾為徴南吕為羽旋相為宫以生其聲焉凡大樂
鼓吹教樂則監試之為之課限凡教樂淫聲過聲凶聲
慢聲皆禁之淫聲若鄭衛者過聲失哀樂之節凶聲/亡國之音若桑間濮上者慢聲不恭者使
[018-32a]
陽而不散隂而不敢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暢於中發
於外以應天地之和若祭祀饗燕奏樂于庭則升堂執
麾以為之節制舉麾鼓柷而樂作偃麾戛敔而後止
國朝元祐官品令協律郎從八品
善新聲前漢武帝時李延年善/新聲以為協律都尉識舊樂魏武帝平荆州/得杜䕫知音識
舊樂以為/協律郎
  郊社令
唐職官志見太/常門
[018-32b]
六典兩京郊社署令各一人從七品下周人建國左宗/廟右社稷祭天
於南郊之圜丘就陽位也祭地於北郊之方壇就隂位/也故有典祀中士二人下士四人以時而祭則徴役於
司𨽻帥其屬而修除之秦漢奉常省太祝令丞景帝改/為祠祀武帝更曰廟祀後漢祠祀屬少府魏晉有太祝
令丞宋有明堂令丞掌祭祀五郊之事齊有太祝及明/堂令梁太常卿統明堂太祝等令丞北齊太廟令丞兼
領郊祠崇虚二屬丞郊祀掌五郊羣神崇虚掌五嶽四/瀆神祀後周有司郊上士一人中士一人下士一人隋
太常統郊祀署令又置/門僕齋郎皇朝因之掌五郊社稷明堂之位祠祀祈
禱之禮丞為之貳凡大祭祀則設神坐於壇上而别其
位上帝之神席以藁秸衆神席以莞升中于太山則藉
[018-33a]
以三脊之茅與奉禮設樽罍篚冪之具太官令實之凡
有事於百神則立燎壇而先積柴焉大祀燎壇方一丈
其髙丈有二尺中祀方八尺其髙一丈下祀方五尺髙
如其方凡有合朔之變别置五兵於太社矛居東㦸居
南鉞在西矟在北廵察四門立矟於壇四隅以朱絲縈
之以候變過時罷之
國朝嘉祐元年置命將作監主簿石祖元為之熙寧元
年郊社局令張伯世言局有郊社名而不立四郊之事
[018-33b]
按唐六典兩京郊社局令各一人掌五郊社稷明堂之
位然則郊社令通掌五郊之事實有典據乞自今兼令
勾當四郊壇壝之事使得廵視提舉所貴官正其名郊
兆完潔從之
元祐官品令郊社令正九品
  太樂令
漢百官表太常屬官有太樂令丞
續漢書太樂令秩六百石掌伎樂凡國祭祀掌請奏樂
[018-34a]
及大饗用樂掌其陳序
六典太樂署令二人從七品下周禮大司樂中大夫二/人樂師下大夫四人掌
成均之法以樂舞教國子雲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之舞樂師掌國學之政教國子帗舞羽舞皇舞
旄舞干舞人舞之節又有太師下大夫二人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陽之聲至秦漢奉常屬官有太樂令丞又少
府屬官有樂府令丞後漢太常樂令一人六百石魏復/為太樂令丞至晉元帝并太樂於鼓吹宋太常有太樂
令丞齊因之品第七四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梁太常屬官有太樂令班第一品從九又别領清
商丞太樂有庫丞與清商丞並三品勲位陳因之後魏/太和十五年置太樂官有太樂博士六品下北齊太常
寺有太樂令丞後周有司樂上士中士隋太常寺統/太常令丞二人皇朝因之開元二十三年各減一人
[018-34b]
教樂人調合鍾律以供邦國之祭祀饗燕丞為之貳
唐武徳後置内教坊于禁中如意元年改曰雲韶府以
中官為使開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萊宫側有音聲
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
優雜伎自是不𨽻太常以中官為教坊使開成三年改
法曲所處院曰仙韶院
應圖䜟續漢書明帝永平十三年曹褒奏尚書璇璣鈐/日有暈漢徳令作樂名大予下詔改太樂令丞
以應/圖䜟正雅樂魏黄初中以杜䕫為太樂令使正雅樂時/散騎侍郎鄧静善詠雅樂歌樂師尹相能
[018-35a]
習宗祀之典舞師馮肅曉知前/代諸舞䕫與創定遷協律都尉教官伎樂晉起居注成/帝咸和中詔
太樂令戴綬教官伎/賜米百石布三十疋楊雄太樂令箴曰陶/唐五帝設為六樂
  鼓吹令
隋職官志見太/常門
六典鼓吹署令一人從七品下周禮鼓人中士六人掌/六鼓四金之音所謂靈
鼓雷鼔路鼓鼗鼔晉鼓金錞和鼔金鐲節鼓金鐃止鼓/金鐸通鼔後漢少府屬官有黄門令典黄門鼓吹一百
三十五人百戯師二十七人晉遂置鼔吹令丞屬太常/元帝省太樂并于鼔吹哀帝省鼓吹而存太樂宋齊並
無梁太常卿統鼓吹令丞及清商署陳因之後齊闕北/齊太常領鼓吹令丞掌百戯鼓吹樂人等事又兼領黄
[018-35b]
戸局掌供樂人衣服等隋太常寺統鼓吹令丞皇/朝因省清商并于鼓吹開元二十三年減置一人見/太
常/門
國朝慶厯四年自鼓吹局移就武成王廟
摩訶兠勒曲有角横吹者始張騫使西域得摩訶兠勒/曲其復李延年因之増為二十八解若隴
頭水赤之楊黄覃子望行人出闗入闗出塞入塞之曲/是也其短簫鐃歌音雜出漢代多戰陣之聲若思悲翁
艾如張上之回戰城南樹/上郎𤣥雲朱鷺之曲是也二十八解上/
  太醫令
漢書百官表少府屬官有太醫令丞
[018-36a]
續漢書志太醫令一人六百石有藥丞主藥方丞主藥

應劭漢官儀太醫周官也兩梁冠秩十石
唐職官志
隋百官志並見太/常門
六典太醫令二人從七品下周禮有醫師上士下士秦/漢少府屬有太醫令丞無
員多至十數人後漢藥有藥丞一人魏因之晉氏宗正/屬官有太醫令丞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品第
七過江省宗正而太醫以給門下省宋齊太醫令丞𨽻/侍中梁𨽻門下省令班第十一丞為三品勲位陳因之
[018-36b]
後魏有太醫博士助教北齊太常寺統太醫令丞後周/有太醫下大夫小醫上士隋太常寺統太醫令丞有主
藥醫師藥園師呪禁博士煬帝又/置醫監五人醫正十人皇朝因之丞二人從八品下秦/漢
以來皆有丞一人隋又/置二人皇朝因而不改醫監四人從八品下醫正八人
從九品下醫師二十人醫工一百人醫生四十人典藥
二人太醫令掌諸醫療之法丞為之貳其屬有四曰醫
師針師按摩師呪禁師皆有博士餘同太常門/唐職官志
有欒布之節魏畧脂習字元升除太醫令與孔融親善/融被誅習獨徃哭之黄初中以習有欒布
之節拜中/散大夫飲酒輙掣引衣裳典論中常侍張讓子奉為/太醫令與人飲酒輙掣引
[018-37a]
衣裳發露形體亂其舄履/使小大跨倚無不傾倒崔寔太醫令箴曰動不肆/勤静不宴逸有疾歸天醫
無能恤太上防疾其次萌/芽腠理不蠲骨髓奈何
  太醫丞沿革見令/提舉管勾
國朝熙寧四年置太醫丞請給佩魚視殿中省尚藥奉
御叙班其下以處醫官之産科小方脉者不使為尚藥
奉御五年以武成王廟建武學徙置他處遂相城西扁
鵲廟置局先是慶厯四年自鼔/吹局移就武成王廟八年以提舉太醫局所
為額九年以秀州華亭縣主簿陳應之管勾太醫局五
[018-37b]
月詔中書禮局修太醫局式候修定即移市易務賣藥
所徃彼看詳太醫局今更不𨽻太常寺别置提舉一員
判局二員其判局選差知醫事者充是月以知制誥熊
本提舉太醫局改差提舉太醫局單驤充管勾仍令修
葺舊司農寺充醫學公事有司相度寺屋修治浩大乞將
舊朝集院修葢從之八月改差前秀州華亭縣主簿管
勾太醫局陳應之知太醫丞公事仍令後以朝官充判
京官充管勾選人知丞事通不得過三員或俱是丞即
[018-38a]
以官髙者發遣
元祐官品令太醫丞從七品
  禮院
唐有知禮儀院禮儀使之目自建中後惟郊祀權置禮
儀使事畢即停
國朝初止以禮院掌其事雍熙封禪别命學士常參官
七人同詳定儀注事畢即廢大中祥符元年東封又命
學士待制五人與禮院李維孔與姜嶼詳定禮儀事畢
[018-38b]
遂不廢局六年詔以起居院詳定所為禮儀院命兵部
侍郎趙安仁翰林學士陳彭年同知院初置詳定所即
命彭年領其事以彭年修起居注故命就起居院為官
局七年以參知政事丁謂判禮儀院而陳彭年知院如
故自是多以參知政事一員判院以學士丞郎諸司三
品以上一員知院揭牓刻印移文它局悉以銀臺書司
為準若中書樞宻院判官則移文諸司自宣徽院御史
臺以下皆用劄子其後别置院於右掖門外凡行禮所
[018-39a]
用儀仗法物未合典禮悉裁定制度内外書奏中書禮
房所主者悉付之三司京百司胥吏以充主吏又令禮
院直官分畨祗應諸司職務相涉者咸得統之逐司各
遣一人職掌一人毎月輪畨赴院祗應急速公事皆填
印紙劄子即付行遣時朝廷奉祠尤謹凡作一事必纎
微委屈多所規創天聖元年罷禮儀院改知院為判太
常寺改同判太常院為同知院雖𨽻太常寺然實專達
康定初罷知院以判太常寺總之兼禮儀事近有至六
[018-39b]
七人者
熙寧三年詔以太常禮院為審官西院其禮院歸太常
寺置局四年以舊審刑院為太常禮院
禮閣新儀國朝天聖五年禮院言自開國以來禮儀沿/革刪去重複外都一千八百三十道辨其五
禮之目各從類分更以年月為次編成/六千卷名禮閣新儀上進詔付本院仁宗配饗明堂
治平元年詔以仁宗配饗明堂初禮院奏乞與兩制/同議大行皇帝當配何制祭翰林學士王珪等奏唐
代宗即位用禮儀使杜鴻漸等議季秋大饗明堂以考/肅宗配昊天上帝徳宗即位以考代宗配王涇郊祀録
涇云即孝經周公嚴父之道本朝祀儀季秋大饗明堂/配昊天上帝以真宗配今請以仁宗配則循用周公敬
[018-40a]
父之道知制誥錢公輔議按三代之法郊以祭天而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以始封之祖冇聖人之徳者配焉
明堂之祭以創業繼體之君有聖人之徳者配焉故孝/經曰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
帝又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以周公言之則嚴父也以成王言之則嚴祖也方是
之時政則周公祭則成王亦安在乎必嚴其父哉我將/之詩是也後世失禮不足考據請亦以周事言之臣竊
以為聖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也則創業之君遂為太/祖矣太祖則周公之后稷配祭于郊者也太宗則周之
文王配祭于明堂者也此二配則至大至重百世不遷/之法也真宗則周之武王宗乎廟而不祧者也雖有配
天之功而無配天之祭未聞成王以嚴父之故廢文王/配天之祭而移於武王也仁宗則周之成王也雖有配
天之業而無配天之祭亦未聞康王以嚴父之故廢文/王配天之祭而移於成王也以孔子之心推周公之志
[018-40b]
則嚴父也以周公之心攝成王之祭則嚴祖也嚴祖嚴/父其義一也下至於兩漢去聖未逺而明堂配祭東漢
為得在西漢時則孝武始營明堂而以髙帝配之其後/又以景帝配之孝武之後無聞焉在東漢時則孝明始
建明堂以光武配之其後孝章孝安又以光武配之孝/安之後無聞焉當始配之代適符嚴父之説及時異事
遷而章安二帝亦弗之變此最為近古而合乎禮者也/有唐始在孝和時則以髙宗配之在明皇時則以睿宗
配之在永泰時則以肅宗配之禮官杜鴻漸王涇輩不/能推明經訓務合古初反以雷同其論以惑時主延及
于今牢不可破當仁宗嗣位之初倘有建是論者則配/天之祭當在太宗矣當時無言者故使宗周之典禮不
明於聖代而有唐之曲學流弊於後人願陛下深詔有/司博謀羣賢使配天之祭不膠於嚴父而嚴父之道不
專乎配天循宗周之典禮替有唐之曲學於是又命臺/諌及講讀官與兩制禮院再詳定以聞觀文殿學士兼
[018-41a]
翰林侍讀學士孫抃等奏謹案孝經出於聖述其談聖/治之極則謂人之行莫大於孝舉孝之大則謂於嚴父
而配天仲尼美周公以居攝而能行天子之禮尊隆于/父故曰周公其人不可謂之安在乎必嚴其父也又若
止於太祖比后稷太宗比文王則宣祖真宗向者皆不/當在配天之序推而上之則謂明堂之祭真宗不當以
太宗配先帝不當以真宗配今日不常以仁宗配必配/以祖也臣等按易豫之説曰先王作樂崇徳薦之上帝
以配祖考葢若祖若考並可配天者也兹又符於孝經/之説亦不可謂安在乎必嚴其父也祖考皆可配帝郊
與明堂不可同位亦不可謂嚴祖嚴父其義一也雖周/家不聞廢文配而移於武廢武配而移於成然則易之
配考孝經之嚴父歴代循守固亦不為無説魏明帝宗/祀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史官謂是時二漢郊祀之制
具存魏所損益可知則亦不可謂東漢章安之後配祭/無傳遂以為未嘗嚴父也自唐至本朝其間賢哲講議
[018-41b]
不為少矣所不敢以異者捨周孔之道無所本統也今/以為我將之詩祀文王於明堂而歌者也亦安知非仲
尼刪詩存周之全盛之頌被於管絃者獨取之也仁宗/繼體保成置天下於大安者四十二年功徳於人可謂
極矣今祔廟之始遂抑而不得與上帝之饗甚非所以/宣彰陛下為後嚴父之大孝臣等敢以前所定議為便
知諫院司馬光吕誨議竊以孝子之心誰不欲尊其父/者聖人制禮以為之極不敢踰也故祖已訓髙宗曰典
祀無豐于昵孔子與孟懿子論孝亦曰祭之以禮然則/事親者不以數祭為孝貴於得體而已先儒謂禘郊祖
宗皆祭祀以配食也禘謂祭昊天於圜丘也祭上帝於/南郊曰郊祀五帝五神於明堂曰祖宗故詩曰思文后
稷克配彼天又我將祀文王明堂此其證也下此皆不/見於經矣前漢以髙祖配天後漢以光武配明堂以是
觀之古之帝王自非建都啟土及造有區夏者皆無配/天之文故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明章其徳業非不美
[018-42a]
也然而子孫不敢推以配天者避祖宗也孝經曰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孔子以周公有聖人之徳
成太平之業制禮作樂而文王適其父故引之以證聖/人之徳莫大於孝答曽子之問而已非謂凡有天下皆
當其以父配天然後為孝也近世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五帝乃誤孝經之義而為先王之禮不可以為法也
景祜二年仁宗詔禮官稽按典籍辨崇配之祀序定二/祧之位乃以太祖為帝者之祖比周后稷太宗真宗為
帝者之宗比周之文武然則祀真宗於明堂以配五帝/亦未失古禮今仁宗雖豐功美徳洽于四海而不在二
祧之位議者乃欲捨真宗而以仁宗配食明堂恐於祭/位不合又以人情言之是絀祖而進父也夏父弗忌躋
僖公先兄而後弟孔子猶以為逆祀書於春秋况絀祖/而進父乎必若此而行之不獨乖違典祀總亦非仁宗
之意也臣等竊謂宜遵舊禮以真宗/配五帝於明堂為便詔從抃等所議祀地祇備樂不作
[018-42b]
嘉祐八年五月禮院奏請祀/地祇祗備樂而不作從之奏以太祖太宗為一世太/常
禮院奏神主祔廟當以太祖太宗為一世増一室詔兩/府及待制以上與禮官考議觀文殿學士孫抃等議按
禮曰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書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徳曰世與昭穆云者據父子之正而言之也若兄弟
則昭穆同不得以世數數之矣商之祖丁之子曰陽甲/曰盤庚曰小辛曰小乙四人者皆有天下有始祖有太
祖有太宗有中宗若以一君為一世則小乙之祭不及/其父祖丁是太宗之兄弟相及昭穆同而不以世數數
之明矣故晉之廟十一室而六世唐之廟十一室而九/世中宗睿宗之於髙宗恭宗文宗武宗之於穆宗同居
穆位國朝太祖為受命之祖太宗為有功徳之宗此萬/世不遷者也故太祖之室太宗稱孝弟真宗稱孝子大
行皇帝稱孝孫而禘於廟之時太祖太宗同居昭位南/向真宗居穆位北向葢先帝稽用古禮而著之於祀典
[018-43a]
矣大行皇帝神主祔廟臣伏請増一室為八室以備天/子事七世之禮詔從之於是龍圖閣直學士盧士宗天
章閣待制司馬光等議謹按禮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太祖之廟萬世不毁其餘昭穆親盡則
毁示有終也自漢以來天子或起於布衣以受命之初/太祖尚在三昭三穆之次故或祀四世或祀六世其太
祖以上之主雖屬尊於太祖親盡則遷故漢元帝之世/太上廟主藏於寢園魏明帝之世處士廟主遷於園邑
晉武帝祔廟遷征西府君惠帝祔廟又遷豫州府君自/是以下大扺過六世則遷其神主葢以太祖未正東嚮
之位故止三昭三穆若太祖己正東嚮之位則并三昭/三穆為七世矣唐髙祖初立祀四世太宗増祀六世及
太宗祔廟則遷淇農府君神主於夾室髙宗祔廟又遷/宣皇帝神主於夾室皆祀六世此前世之成法也唯明
皇立九室祀八世事不經見難可依據今若以太祖太/宗為一世則大行皇帝祔廟之日禧祖親盡當遷於西
[018-43b]
夾室祀三昭三穆於先王典禮及近世之制無不符合/太廟更不須添展一室又詔抃等再議議曰先王之禮
自王以下降殺以兩故有天下者當祀七世有一國者/祀五世自漢以來諸儒傳禮者至有夏五廟商六廟之
説出於不見商書伊尹之言而承用禮學之誤葢自唐/及周凡廟制不同而大扺皆七世王制所謂三昭三穆
與太祖之廟而七者是也今議者疑禧祖既非太祖又/在三昭三穆之外以為於禮當遷如此則是以有天下
之尊而所事止於六世不稱先王制禮降殺以兩之意/且議者言禧祖當遷者以為在三昭三穆之外則於三
代之禮未嘗有如此而不遷者臣等以為三代之禮不/同則廟制亦不得不變出太祖之上者也後世之變既
與三代不同則廟制亦不得不變而從時且自周以上/所謂太祖亦非始受命之王特始封之君而已今禧祖
雖非始封之君要為立廟之始祖宗廟數未過七世之/時遂毁其廟遷其主考三代之禮亦未有如此者也漢
[018-44a]
魏及唐一時之議恐未合先王制禮之意臣等竊以為/存禧祖之室以備七世之數合於經傳事七世之明文
而亦不失先王/之禮詔又從之地祇差官詣壇知諫院司馬光奏昨以/大行皇帝諡號奏告天
地宗廟社稷皇地祇止於園丘望告臣聞王者父天母/地其尊一也今社稷之祀位為上公猶特遣官奏告而
皇地祇寓於南郊下同綴食失尊卑之序乖重輕之儀/欲乞自今凡祭告皇地祇並遣兩府官一員詣北郊行
事詔禮院詳定禮院奏自今非次/告即乞差官專詣壇行事從之太宗配雩祭治平元/年十月
殿中侍御史趙鼎請逓遷以真宗配孟夏雩祭以太宗/專配上辛祈穀孟冬祀神州地祇循用者唐故事翰林
學士王珪等議以為天地大祭有七皆用歴代故事以/始封受命創業之君配神作主至於明堂之祭用古嚴
父之道配以皇考故朝廷在真宗時以太宗配在仁宗/時則以真宗配今則以仁宗配仁宗始以真宗配明堂
[018-44b]
罷太宗明堂之配而太宗先以配雩祈榖及神州之祭/本非遞遷今明堂既用嚴父之道則仁宗配天之祭於
禮當罷不當復從雩/祭之配詔從珪等議留祭酒不以實尊尚書祠部郎中/祕閣校理知太
常禮院晏承裕奪兩官勒停坐監祀太廟留祭酒不以/實尊及闌入真宗廟室為宫門令所發㑹降當原從御
史趙鼎請重竄責以/懲貪惡故有是命減定衮冕制度二年詔減定衮冕/制度初袐閣校理
知太常禮院李育奏本朝天子冕十二旒及二纊皆貫/以真珠又有翠旒十二銜以翠鳯在珠旒外冕版以龍
鱗表上綴玉為七星旁施琥珀餅犀餅各二十四周綴/金絲網鈿以珠玉雜寳加紫雲白鶴錦裹四柱七寳飾
之衮服亦飾以金珠琥珀雜寳竊以衮冕之飾皆存法/象明水太羮不可以衆味和雲門咸池不可以新聲間
則衮冕亦不宜以珍怪累也仁宗景祐三年詔禮官詳/據典故務從前詔其不經之飾重者多去而輕者尚存
[018-45a]
不能盡如詔意至至和三年王洙復議典禮畫圖以獻/漸合古禮今有所造復如景祐以前未改之制臣以為
宜悉改正於是禮院奏詳定冕服乃以羅為之冕廣尺玉/二寸長二尺二寸前圖後方黝上朱下金飾版側以白
為旒貫以五彩前後十二旒旒十二玉玉相去一寸朱/組纓紸纊金飾玉簮導𤣥衣纁裳以日月星辰山龍華
蟲火宗彛八章繪衣以藻粉米黼黻四章繡裳以升龍/錦為標領詔用景祐二年所減制度又減裙繡花繪龍
鱗紫雲白鶴及金龍/四衣裳皆繪而不繡太常因革禮九月提舉編纂禮書/參知政事歐陽修奏
前陳州項城縣令姚闢等己編次成書百卷詔以太常/因革禮為名初歐陽修同判太常寺奏禮院文字多散
失請差官編修時朝廷重置局上以命禮官散祠祭齋/宿又兼校館閣書籍或别領他局嘉祐六年祕閣校理
張洞奏請用擇幕職州縣官文字該贍者三兩人置局/命判寺一員總領於是姚闢蘇洵編纂令判寺官督趨
[018-45b]
之而知制誥張瓌又奏伏見差官編修開國以來禮書/竊思事出一時不合經制著之方冊無以示後欲乞慎
擇有學術方正大臣與禮官精議是非整正紬繹然後/成書則垂之永乆無損成憲時修為參知政事命修提
舉至是/書成
  宗正
前漢百官表宗正秦官掌親屬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
名宗伯屬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長丞又諸公主家令
皆屬焉王莽并其官于秩宗
後漢百官志宗正卿一人丞一人
[018-46a]
晉職官志宗正統皇族宗人圖諜又統太醫令史又有
司牧掾員及渡江哀帝省并太常太醫以給門下省
隋百官志後齊九寺置卿少卿丞各一人各有功曹五
官主簿録事等員隋九寺並置卿少卿一人各置丞主
簿録事等員
唐職官志宗正寺星經有宗正星在帝座之東南秦置/宗正掌宗屬梁置十二卿宗正為一
署加寺字光宅改/為司屬神龍復卿一員少卿二員丞二人主簿一人
録事一人府五人史九人亭長四人掌固四人
[018-46b]
六典宗正寺光武復置漢百官志宗正掌序録王國嫡/庶之次宗室親屬逺近漢宗正之官不以
他族楚元王子郢客劉辟疆劉徳等為之魏亦如之晉/桓温奏省屬太常宋齊不置梁天監七年乃置唐龍朔
二年改宗正寺曰司宗正寺光宅/元年改為司屬神龍初復曰宗正
國朝初在闕前廊下咸平二年以地窄徙延和坊建皇
屬籍按大中祥符八年火乃徙于福善坊建玉牒殿屬
籍堂舊有崇𤣥署今廢嘉祐六年詔以太廟南舊府司
為知宗正寺廨八年以雜修宗正寺為太常寺先是以
英宗知寺事故特置廨而帝固辭乃復以為太常寺掌
[018-47a]
修纂玉牒宗室屬籍及圖録之事
  卿
後漢百官志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録王
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逺近郡國嵗計上宗室名
籍若有犯法當髠以上先上諸宗正宗正以聞乃報決
後魏職令宗正卿第四品上第三清選用忠懿清和識參
教典者先用皇宗無則用庶姓
隋百官志梁宗正卿位視列曹尚書主皇室外戚之屬
[018-47b]
以宗室為之後齊九寺置卿少卿丞一人各有功曹五
官主簿録事等員隋九寺並置卿少卿一人
唐百官志宗正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卿之職掌
九族六親之屬籍以别昭穆之叙并領崇𤣥署少卿為
之貳
六典宗正寺卿一人從三品梁宗正春卿位視列曹尚/書班第十三陳因之後魏
亦曰宗正卿第二品上北齊第三品隋開/皇初正三品煬帝改為從三品皇朝因之少卿二人從
四品上後魏太和中初置少卿第三品二十三年為第/四品隋初上四品煬帝降為從四品皇朝因之
[018-48a]
同唐百/官志
國朝大中祥符九年以度支員外郎權知宗正寺事趙
世長知河陽太子右賛善大夫趙廓權宗政丞事時本
寺言陵廟行祀闕官准令文宗正卿一員少卿丞各二
員主簿一員時止趙安仁兼卿世長知寺事上因謂宰
臣曰安仁嘗參宰府與世長列銜非便王旦曰請自今
京官兼主簿郎中以下兼丞給舎以下兼少卿丞郎以
下兼卿以為永制世長知寺數年忽令兼丞亦似無謂
[018-48b]
王嗣宗嘗以世長父用成坐贓弃世不當使之司宗正
望授外郡别擇官以備宗職上從之開寳六年以右于/牛衛將軍趙崇濟
為宗正少卿凡寺皆宗室為/之時文班闕宗姓故命崇濟
元祐官品令宗正卿四品少卿從五品
封侯漢楚元王子郢客/為宗正封上邳侯忠直劉向字子政蕭望之周堪/薦向曰宗室忠直經明有
行拜/宗正世掌後漢劉珍梁孝王之孫/為宗正卒官遂世掌焉伯臣司宗揚雄箴巍/巍帝堯欽
親九族經哲宗伯禮有攸訓屬有攸籍各有/育子世以不錯又云伯臣司宗敢告執玉宗室廣大
日以滋漢武帝栢梁詩宗正/曰宗室廣大日以滋以仁孝著聞東觀漢記劉/平字子公以
[018-49a]
仁孝著聞拜宗正數薦/達名士在官甚冇聲竭忠盡節劉般字伯興在朝/竭忠盡節拜宗正
神衰耗唐竇誕拜宗正卿唐太宗常與之言昏忘不能/對乃手詔曰朕聞為官擇人者治為人擇官者
亂竇誕比來精神衰耗殊異常時知不肖而任之覩尸/禄而不退非惟傷風亂政亦恐為君不明考績黜陟古
今常典誕可光禄/大夫還第尋卒上新修皇家屬籍咸平四年宗正卿/趙安仁駕部郎中
知制誥梁周翰上新修皇家/屬籍三十三巻送宗正寺器貌瓌雅真吾所欲後魏/杜銓
世祖太后父豹喪在濮陽世祖欲命近𦵏於鄴謂司徒/崔浩曰天下諸杜何處望髙浩對京兆為美世祖曰朕
方今改𦵏外祖意欲取京兆杜長老一人以為宗正命/營䕶凶事浩曰中書博士杜銓其家今在趙郡是杜預
之後於今為諸杜最即命召之及見日器貌瓌/雅世祖感悦謂浩曰此真吾所欲也以為宗正二星星/經
[018-49b]
有宗正二星/在帝座東南
  丞
前漢公卿表宗正秦官掌親屬有丞
後漢百官志宗正丞一人比千石
隋百官志後齊九寺置丞各一人隋九寺各置丞
唐百官志宗正丞一人從六/品上掌判寺事
六典宗正丞一人從六品上漢宗正丞秩千石魏晉亦/如之東晉省宋齊因之梁
宗正丞為四班陳六百石第八品後魏第七品北齊因/之隋初丞二人並七品下煬帝大業五年増為從五品
[018-50a]
皇朝置/二人
國朝見卿/門
元祐官品令宗正丞從七品
千里駒漢劉徳數言時事詔見甘泉宫武帝謂/千里駒昭帝初為宗正丞後為宗正卿
  主簿
隋百官志後齊隋九寺各有主簿等員
唐百官志宗正寺丞主簿一人從七/品上掌印及勾校稽失
六典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梁天監七年置為七班陳因/之北齊同隋置二人皇朝置
[018-50b]
一人開元二十五年加一人自卿/以下並於宗室中擇才行者補授
國朝元祐官品令宗正寺丞簿從八品
  修玉牒官
唐本宗正之職開成後始别置修玉牒官
國朝大中祥符六年詔修玉牒以皇玉牒為名八年詔
建玉牒殿屬籍堂于新寺命宗正卿趙安仁重修玉牒
屬籍安仁又上仙源積慶圖詔嵗寫一本藏龍圖閣九
年以右司諌知制誥劉筠户部員外郎知制誥夏竦為
[018-51a]
宗正寺修玉牒官自後置一員或二員掌帝籍玉牒及
皇親屬籍昭穆之序凡玉牒書以銷金花白羅紙金軸
銷金紅羅標帶禔黒漆金飾匣紅錦裹金鎖鑰屬籍諸
王書以銷金白綾紙銀軸紅錦標帶紅羅禔黒漆塗金
銀飾匣錦裹銀鎖鑰公侯以下白綾紙牙軸餘如諸王
至和元年詔故事屬籍十年一修今雖及八年而宗支
蕃衍其増修之
熙寧元年玉牒所上仁宗皇帝玉牒四卷英宗皇帝玉
[018-51b]
牒四卷三年於三班院置局後徙編修院
  太廟令
漢百官表太常屬官有諸廟令長丞
續漢書髙廟令一人六百石主守宗廟按/行掃除無丞世祖廟令一

宋書太廟令一人主守宗廟按行洒掃之事領齋郎二
十四人
齊職儀周有守祧之官掌先王之廟
[018-52a]
國朝别置太廟後廟宫閨令各一人以入内侍充後改
以入内侍充𨽻以本寺
周禮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
域而為之圖先王之𦵏居中以昭穆為左右
漢書百官表太常屬官有諸陵令元光元年分諸陵邑
屬三輔
續漢書太常掌先帝陵毎園各令一人秩六百石掌守/園陵
按行/掃除丞及校長各一人校長主/戒盜賊
[018-52b]
齊職儀周有墓大夫冢人之職掌先王之墓又曰毎陵
令一人品第七秩四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

唐官品志梁天監七年陵監之名不出前誥且宗廟憲
章既備典禮園寢職司理不容異諸正陵先立監者改
為令
六典顯陵昭陵乾陵定陵橋陵恭陵署令各一人從五
晉太常統陵令丞主簿録事戸曹史禁備吏各一人/侍一人凡吏四人卒一人宋太常統陵令齊舊用三
[018-53a]
品勲位孝建二年改為二品梁太常統陵監後改為令/班第二品正第九陳承梁制置秩六百石北齊太常亦
統諸陵令丞後周守陵每陵上士一人隋諸陵毎陵令/各一人皇朝因之開元二十五年諸陵廟𨽻宗正天寳
十二年𨽻于太常後又改顯昭乾定橋五陵署為臺升/令為從五品上至徳二年復𨽻宗正永太元年𨽻太常
大厯元/年復
五代史後唐應順元年詔特置陵臺令丞各一人
國朝乾徳二年以河南府鞏縣令孔美兼安陵臺令太
平興國二年永昌陵復置令兼安陵事至道三年新修
永熙陵特置令一員專切管勾景徳四年正月詔永安
[018-53b]
鎮建為縣𨽻河南府同赤縣其知縣兼陵臺令
元祐官品令陵臺令從六品
陵臣司墓胡廣陵令箴昔在皇初𦵏野衣薪禮非極哀/不樹不封瓦棺堲周虞夏攸増壤不毁庸奢
不害生是謂皇極百王此經故厚不可始皇薄不/可王孫乃眷西漢爰矩孝文陵臣司墓敢告守人相如
漢司馬相如/為茂陵令
  光禄
前漢百官表郎中令秦官主郎内/諸官掌宫殿掖門戸有丞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勲屬官有大夫郎謁者皆秦
[018-54a]
官又期門羽林皆屬焉大夫掌論議有太中大夫中大
夫諌大夫皆無員多至數十人中郎有五官數十人郎
掌守門戸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
至千人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將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
車戸騎三將秩皆比千石謁者掌賓贊受事員七十人
秩比六百石有僕射秩比千石期門掌執兵送從武帝
建元二年初置比郎無員多至千人有僕射秩比千石
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賁郎置中郎將秩比二千石羽
[018-54b]
林掌送從次期門武帝太和元年初置名曰建章營騎
後更名羽林騎又取從軍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
號曰羽林孤兒有令丞宣帝令中郎將騎都尉監羽林
秩比二千石
後漢百官志光禄勲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本注主五官郎五官中郎
比六百石本注無員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無員五
官郎中比三百石本注無員凡郎官皆主更直執㦸宿
[018-55a]
衛諸殿門出充車騎唯議郎不在直中左中郎將比二
千石本注主左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
中比三百石三/郎本注皆無員右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
主右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
石本注皆無員虎賁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主虎賁宿
衛左右僕射左右陛長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僕射
主虎賁郎習射陛長主直虎賁朝㑹在殿中虎賁中郎
比六百石虎賁侍郎比四百石虎賁郎中比三百石節
[018-55b]
從虎賁比二百石四/郎本注皆無員掌宿衛侍從自節從
虎賁乆者轉遷才能差髙至中郎羽林中郎將比二千
石本注主羽林郎比三百石本注無員掌宿衛侍從常
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補羽林
左監一人六百石本注主羽林左騎丞一人羽林右監
一人六百石本注主羽林右騎丞一人奉車都尉比二
千石本注曰無員漢官曰/三人掌御乘輿車駙馬都尉比二
千石本注曰無員漢官曰/五人掌駙馬騎都尉比二千石本
[018-56a]
注曰無員漢官曰/十人本監羽林騎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本
注曰無員漢官曰/三人凡大夫議郎皆掌顧問應對無常唯
詔命所使凡諸國嗣之喪則光禄大夫掌弔太中大夫
千石本注曰無員漢官曰二十人/秩比二千石中散大夫六百石本
注曰無員漢官曰三十人/秩比二千石諌議大夫六百石本注曰無
漢官曰/三十人議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漢官曰三/人無常員 謁者
僕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為謁者臺率主謁者天子出
奉引常侍謁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主殿上時節威儀
[018-56b]
謁者三十人其給事謁者四百石其權謁者郎中比三
百石本注掌賓贊受事及上章報問將大夫以下之喪
掌使弔本員七十人中興但三十人初為權謁者滿嵗
為給事謁者又屬光禄勲本注曰職屬光禄者自五官
將至羽林右監凡七署自奉車都尉至謁者以文屬焉
魏志黄初元年改郎中令為光禄勲
晉職官志光禄勲統虎賁中郎將羽林郎將冗從僕射
羽林左監五官左右中郎將東園匠太官御府守宫黄
[018-57a]
門掖庭清商華林園暴室等令哀帝興寧二年省光禄
勲孝武寧康元年復置
宋百官志光禄勲一人光明也禄爵也勲功也掌主署
郎執㦸衛宫殿門戸光禄勲居禁中如御史有獄在殿
門居禁中人無復三署郎唯外宫朝㑹則以名列焉二
臺奏劾則符光禄加禁止解禁止亦如之禁止身不得
入殿省光禄主殿門故也宫殿門户至令猶屬
隋百官志梁光禄卿掌宫殿門户統守宫黄門華林園
[018-57b]
暴室等令又有左右光禄金紫光禄太中中散等大夫
並無員以養老疾後齊光禄寺掌諸膳食帳幕器物宫
殿門户等事統守宫太官宫門供府肴藏清潭主/酒華林
等署宫門署置僕射六人以司其事餘各有令丞又領
東園局丞員掌凶/具隋光禄寺統太官肴藏良醖掌醢等
署各置令太官三人肴藏良醖/各二人掌醢一人太官八人肴藏掌醢/各三人良醖四人
太官又有監膳十二/人良醖又有掌醖五十/人掌醢有主醢
十/人等員
[018-58a]
唐職官志光禄寺秦日郎中令漢曰光禄勲梁置十二/卿加寺字除勲字掌膳食後因之品
第二龍朔改為司膳寺正卿光宅/改司膳寺卿神龍復為光禄寺卿一員少卿二人丞
二人録事二人府十一人史二十一人亭長六人掌固
六人
國朝光禄寺掌酒醴膳羞食料之事
  卿 少卿
前漢百官表郎中令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勲
掌宫殿掖門户秩中二千石
[018-58b]
後漢百官志光禄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宫
殿門户典謁署郎更置執㦸宿衛門户考其徳行而進
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獻
漢官解詁士之權貴不過尚書其次諸吏諸吏光禄/勲是也
應劭漢官儀光明也禄爵也勲功也言光禄典郎謁者虎
賁羽林舉不失徳賞不失勞故曰光禄勲
後魏職令光禄少卿第四品上第二清用肅勤明敏兼
識古典者
[018-59a]
隋百官志梁光禄寺卿位視太子中庶子掌宫殿門戸
後齊光禄寺置卿少卿掌諸膳食帳幕器物宫殿門戸
等隋煬帝光禄以下八寺卿皆降為三品
唐職官志光禄寺卿一員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掌邦國
酒醴膳羞之事掌太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之官屬條
其儲備謹其出納少卿為之貳國有大祭祀則省牲鑊
視濯滌
六典光禄寺卿一人從三品郎中令秦官漢武帝改為/光禄勲獻帝改郎中令魏
[018-59b]
黄初復為光禄勲東晉省并司徒孝武寧康元年復置/梁置十二卿除勲字光禄卿為冬卿班第二十陳因梁
後魏從一品下太和二十二年重次職令九卿並第三/品隋開皇廢光禄入司農十二年復置煬帝降為從三
品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司宰寺正卿咸/亨復光宅元年改司膳寺卿神龍元年復少卿二人從
四品上後魏太和十五年初置少卿官第三品上二十/二年降為正四品上北齊因之隋初依北齊煬
帝即位加置一人降為從四品皇朝置一人貞觀/中加置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寺改復同/唐
職官/志
五代職官志後唐同光元年諸寺監只置大卿各一員
國朝元祐官品令光禄寺卿從四品少卿正六品
[018-60a]
浣滌親裙史記萬石君子建為郎中令毎五日洗沐歸/謁親入子舍竊問侍者取親中裙厠牏身自
浣濯復與侍者不敢/令萬石君知以為常屏人恣言建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極切至廷見
如不能言者上/以是親而禮之奏事誤書建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字與尾當五今乃是不
足一上譴死矣甚惶/恐其為謹慎皆如是終無所言周文名仁為郎中令仁/為人隂重不泄常衣敝
補衣溺袴期為不潔清以是得幸景帝入臥内於後宫/祕戯仁常在旁至景帝崩仁尚為郎中令終無所言上
時用人仁曰上自察之然亦/無所毁以是景帝再幸其家隠人過失前漢張安世為/光禄勲郎有醉
小便殿上主事白行法安世曰何以知其不反覆水漿/耶如何以小過成罪郎淫官婢婢先自言安世曰奴以
恚怒誣汚衣冠告署撻奴/其隠人過失皆此類也總領從官栢梁臺武帝柏梁詩/臺光禄勲
[018-60b]
曰總領從/官栢梁臺貴寵最盛與九卿絶席後漢馬防貴寵最盛/與九卿絶席拜光禄
勲/白馬生張湛字子孝拜光禄勲光武臨朝或有墮容/湛輙陳諫其失常乘白馬帝毎見湛輙言白
馬生且/復諌矣内奉宿衛外總三署杜林字伯山為光禄勲内/奉宿衛外總三署周宻敬
慎選舉稱平郎有/好學輙見引進所歴有稱任隗字仲和自將作大匠/遷太僕又代竇固為光禄
勲所歴/皆有稱諌封賞踰制陳蓍遷光禄勲時封賞踰制/内寵猥盛蓍上疏諌云云上疏
陳三空之戹延熹六年車駕廣陵校獵陳蕃上疏諫曰/當今之世有三空之戹田野空朝廷空倉
庫空是謂三空加兵戎未戢四方離散是陛下焦心毁/顔坐以待旦之時也豈宜揚旌耀武騁心輿馬之觀乎
居守京師續漢書李通為光禄勲時上征討四/方令通居守京師撫百姓治宫室選舉清
[018-61a]
魯恭以侍中選光禄勲選舉清/平不失次序京師貴重莫能屈視事三日拜司空茍/爽
字慈明為光禄勲視/事三日即拜司空二雅東觀漢記孫湛字子雅為光/禄勲以清廉稱周澤相類京
師號之/二雅授太子諸王經劉昆為光禄勲授皇太子及諸/王小使五千人經昆老退位以
二千石禄/終其身將羽林宿衛宫省馬防為光禄勲上數幸防/府賞賜飲食毎出防輙將
羽林宿衛宫省防在職/數上疏言政事多見納鄉邑耆徳魏志常林徙光禄勲/晉宣王以林鄉邑耆
徳毎為之拜或謂林曰司馬公貴重君宜止之林曰司/馬公自欲敦長幼之序為後生之法貴非吾之所長拜
非吾之所制也/言者踧踖而退聞劉備死獨不賀袁煥魏國初建為郎/中令時有傳劉備死
者羣臣皆賀渙以/嘗為備吏獨不賀優㳺諷詠無所標名晉應詹字思逺/遷光禄勲以王
[018-61b]
敦專制自樹故優/㳺諷詠無所標名觀此奏使朕懼魏髙堂隆遷光禄勲/帝愈増崇宫殿彫飾
觀閣百役繁興作者萬數隆上疏曰今陛下所與共坐/廊廟治天下者非三司九列則臺閣近臣皆腹心造膝
宜在無諱若見有過而不敢以告從命奔走惟恐不勝/是則具臣非鯁輔也昔李斯敢奏二世曰為人主而不
恣睢命之曰天下桎梏二世用之秦國以覆斯亦㓕族/是以史遷譏其不正諫而為世誡書奏帝覽焉謂中書
監令曰觀隆此/奏使朕懼哉闗東觥觥郭子横後漢郭憲為光禄勲/車駕西征憲諌曰天
下初定車駕未可以動憲乃當車抜佩刀斷靷帝不從/遂出隴後潁川兵起乃回駕帝嘆曰恨不用子横之言
時匈奴數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寮廷議憲以為天下疲/弊不宜動衆諫諍不合乃伏地稱眩瞀不復言帝令兩
郎扶下殿憲亦不拜帝曰嘗聞闗東觥觥/郭子横竟不虚也憲遂以病辭卒於家清廉果於從
[018-62a]
孫湛拜光禄勲清廉果於從政數有/直言多見納用十八年以病乞身徳行恂恂邵伯
東觀漢記邵馴字伯春鄉里號之曰/徳行恂恂邵伯春章和時為光禄勲上便宜陳緩刑
簡役吳志薛瑩字道言以時政多謬舉措煩苛瑩毎上/便宜陳緩刑簡役以濟育百姓事或施行遷光禄
勲/以葢并覆吳録王大暑嘗於樓上值雷雨以葢自/覆并以覆光禄勲劉基餘人不得也
中博愛晉書鄭黙字思元轉光禄勲/寛中博愛不以聲色矜人以不見鄭光禄為
王隠晉書鄭袤為光禄勲毌丘儉作亂景帝時為大/將軍自出征之百官祖送於城東袤疾病不在㑹上
謂中領軍王肅惟以不見鄭光禄為恨肅以語袤袤自/追及於近道上笑曰固知生必來也與共載問以計謀
二魚集武庫之屋王肅字子雍為光禄勲時有二魚長/尺集武庫之屋有司以為吉祥肅辨
[018-62b]
之曰魚生於泉而見於屋鱗介之物失其所也/邊將其殆有弃甲之變乎其後果有東闗之敗吾得其
宋書王惠宋初置郎中令武帝難其/人既而曰吾得其人矣乃以惠居之九列之首晉庾/公集
樂謨詔革云光禄九列之首且職典史署/選貢惟允其以前散騎常侍謨為光禄勲吐麥飯孟宗/别傳
為光禄勲大㑹宗先止酒偶有强者飲一杯便出傳詔/司察宗吐麥飯察者以聞上乃嘆息曰至徳清純如此
請假歸鄉船漏不没後魏書邢虬字神寳為光禄少卿/虬毌在鄉遇患請假而歸值秋水
大瀑長河㫁絶虬得一船/渡漏滿而不没時人異之授職宜存簡静唐栁亨拜光/禄少卿太宗
毎誡之曰與卿舊親情素兼宿卿為人交逰過多今授/此職宜存簡静亨性好射獵有饕酒之名此後頗自勗
勵杜絶賓客約身節儉勤/於職事太宗亦以此稱之
[018-63a]
  丞
前漢百官表郎中令有丞
前漢百官志光禄勲丞一人比千石
南齊百官志光禄勲府置丞一人
隋百官志後齊九寺置丞各一人隋九寺各置丞光禄
三人煬帝大業三年増為從五品
唐職官志光禄寺丞二人從六/品上掌判寺事
六典光禄寺丞二人從六品上宋齊列卿丞並視朝請/梁天監七年改視員外
[018-63b]
郎陳因之後魏列卿丞從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第七/品上北齊一人從六品隋因之加置三人大業五年加
為從五品皇朝/改為從六品同唐職/官志
  主簿
晉職官志光禄置主簿員
隋百官志後齊光禄寺有功曹五官主簿録事等員隋
光禄寺置主簿二人
唐職官志光禄寺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印勾檢稽失
  太官令
[018-64a]
漢百官表少府屬官有太官令一人丞七人
應劭漢官儀太官令兩梁冠秩千石丞四人邵孝廉年
五十清靜聰明光禄上其名乃召拜皆秩四百石三嵗
為令以供養勞苦遷左丞有湯官丞掌諸甘肥果丞掌
果𤓰菜茹薪炭
漢舊儀太官主飯肉湯官主酒皆有令丞治太官湯官
奴婢各三十人置酒皆緹韝蔽膝
六典太官署令二人從七品下周禮有庖人外饔中士/葢其任也秦漢少府屬
[018-64b]
官有太官湯官令丞太官主膳食湯官主餅餌漢官儀/秩千石桓帝延熹元年使太官令得補二千石置四丞
魏氏因之晉光禄勲有太官令宋侍中屬官有太官令/一人齊因之梁門下省領太官陳因之後魏北齊分太
官令為尚食中尚食尚食門下省領之中尚食集書省/領之太官光禄勲領之尚食中尚食掌知御膳太官掌
知百官之饌後周有典庖中士一人隋/光禄寺統太官令丞皇朝置令二人丞四人從八品
周禮庖人有外饔下士秦漢有太官丞後漢丞一人四/三百石又有左丞湯官丞甘丞果丞桓帝時太官置
丞又有左右丞魏晉宋齊並有太官丞梁有四人又有/市買丞正厨丞後魏北齊有太官丞一人後周内膳有
中士四人隋有太官/丞八人皇朝置四人令掌供膳之事丞為之貳凡祭之
日則白卿詣諸厨省牲鑊取明水於隂鑑取明火於陽
[018-65a]
燧帥宰人以鸞刀割牲取其毛血實之於豆遂烹牲焉
又帥進饌者實簠簋設於饌幕之内
國朝元祐官品令光禄寺太官令正九品
進御食以髪貫炙謝承後漢書陳正為太官令黄門郎/與正有隙因進御食以髪貫炙光武
㗖炙見髪勅斬正正曰臣罪/有當死者三云云詔赦之漢武栢梁詩曰枇/杷橘栗桃李梅揚/雄
太官令箴曰時惟膳夫實司王饗祁祁庶羞口實/是供奉物百品八珍清觴以御賓客以膳于王膳夫
司王饗上/饔膳近任王朗集朗為大理時上言主簿趙郡/張登昔為郡主簿值黒山賊圍郡
登與縣長王雋帥吏兵七十二人俱徃赴救與賊交戰/吏兵散走雋幾見害登手格二賊以全雋命又守長夏
[018-65b]
逸為督卿所枉登身受拷掠理逸之罪義濟二君宜加/顯異黄初詔曰登忠義彰著在職勤勤名位雖卑直亮
宜顯饔膳近任當得/此吏以登為太官令能為南人飲食後魏書毛循之能/為南人飲食手自
煎調多所適意世祖親待之進太官尚食賜/爵南郡公加冠軍將軍常在太官至進御膳
 
 
 
 
 職官分紀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