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19 帝王經世圖譜-宋-唐仲友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帝王經世圖譜卷三
            宋 唐仲友 撰
  皇極建用之圖
  三徳㑹極之圖
  五行五事庶徵配合之譜
  五紀庶徵貫通之譜
[003-2a]


[003-3a]


[003-4a]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均有是極而建用皇極其責在
 君均有是中性不得為異覺有先後性不得為同故
 曰性相近也習相逺也性相近而不同性之所無不
 可强也盡性者聖復性者賢建用皇極者善民之習
 而復其性也復能使之近不能使之同故皇極一而
 建用之道三也三者何建吾之極而五福萃于吾身
 底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雖不家至户曉而有是極
 者咸得于觀感故曰用敷錫厥庶民民之性明而易
[003-4b]
 覺者咸復其性以保其極雖不待親接于都俞而其
 錫君多矣故曰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是之
 謂建極此易之觀也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
 下皇建其有極也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
 也錫汝保極也然民之性明而易覺者鮮有中人焉
 非建極之所能感長善救失有待于好惡榮辱之際
 則作極不可已也極不作則失其常心以為淫朋比
 徳者中人所不免也故必待于作極而後無有天下
[003-5a]
 莫多于中人而其可上可下特未定也故因材而篤
 其事至詳未為而有猷已謀而有為己為而有守其
 是否之際不可不念也雖未協于極亦不罹于咎是
 可教也受而誘進之可也雖未見其能行而有好徳
 之言福而勸之彼固樂于行其言矣然煢獨之言易
 卑而難達高明反是虐畏之不審則非所以作極有
 以言取人以人廢言之失矣至于有能有為則能行
 之異于言之者矣勉之使進不獨其人協于極國所
[003-5b]
 頼以興也若乃正人則非止于能為也進乎于汝極
 矣富之使益勸可也不能使願立于朝則棄賢之罪
 有所歸矣受之錫之進之富之皆所以待君子至于
 小人之無好徳則不可錫之福過而錫之其咎大矣
 五者作極之目也在易之賁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又曰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作極之謂也建極
 者正心誠意之事也外物不干天理自見私心何自
 而萌作極則交物矣吾心之不戒偏陂好惡偏黨反
[003-6a]
 側從而生矣戒而絶之以遵道干始由而忘之以體
 道於終則合天下之有極而復之無不可者作極之
 功至則進乎建極矣然天下不能皆中人也顓蒙之
 難開建之不能于汝極也作之不能歸其極也如之
 何使之悟則有敷言而已道至于言末也不得已也
 惟順天理以迪之使知所趨向則雖未能使歸其極
 亦可使復其相近之性矣近天子之光相近之相也
 建極而上性保焉作極而中人歸焉敷言而後覺近
[003-6b]
 焉無一民之不極而建用皇極之道至矣如此則徳
 可以為天之子為民之父母如是而受人之歸徃以
 為天下王庶無媿哉舜之執中湯之建中文王之克
 宅厥心建極也舜之敷奏明庶湯之徳官功賞文王
 之遐不作人作極也舜之出納朕命湯之播告之修
 文王之發號施令敷言也古之聖人未有偏廢于此
 者而夫子亦然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顔淵知之由
 求不與焉兼人故退退故進由求知之樊遲不與焉
[003-7a]
 無違之告未喻而何謂之問繼發夫子誨之亦諄諄
 焉故唐虞之民比屋可封三代之民直道而行夫子
 之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皆建用皇極之功也或曰
 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于鈇鉞何以作極為以身
 教者從以言教者訟何以敷言為此執一廢百子莫
 之論也觀而無賁也作極可已也賁而無咸也敷言
 可止也咸者兑上之卦聖人之感人心亦必以言惟
 其出於誠則言發而天下和平庶民而以近天子之
[003-7b]
 光不謂和平可乎而何惡于敷言哉故聖人惡夫不
 建而作不作而言者不惡夫建而後作作而後言者
 咸其輔頰舌不作而言滕口說而已豈得謂之皇極
 哉子欲無言建極聖人之本心也子如不言則小子
 何述焉敷言聖人之不免也既曰見而民莫不敬言
 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説又曰不動而敬不言而
 信並行而不相悖本末精粗該貫而兩得者其惟皇
 極中庸之書乎吾厭說書者混并紛擾而無所發明
[003-8a]
 故詳釋之云爾
[003-9a]


[003-10a]
 聖人之道皇極而已皇極之徳正直而已人受天地
 之中以生使人皆秉彝則無往而非平康者何以三
 徳為哉然而人不能以皆中故徳必有權彊弗友剛
 克爕友柔克此因人而為徳之權也徳不可以反中
 故權必有道沉潛剛克高明柔克此依乎中而行權
 之道也有正直而剛柔輔焉有剛柔而正直成焉聖
 人之用剛柔豈得已哉其思之必審其用之必當故
 有一世之剛柔刑罰世輕世重是也有一事之剛柔
[003-10b]
 殱厥渠魁脅從罔治是也又有施之于一人者格則
 承之否則威之是也詎可執一而偏勝哉不執一故
 有剛柔不偏勝故剛柔㑹于極天之所以為天聖之
 所以為聖中庸之所以為中庸君之所以治民所以
 知人所以用刑所以教人與夫六經之所以載道孔
 門之所以長善而救失未有能捨此者也徂征之衆
 方合而干羽已舞于兩階血流之戰方勝而散財發
 粟式閭表墓已見于未及下車之際由之瑟方見斥
[003-11a]
 于丘門而遽繼以升堂之許不忮不求方以稱由之
 緼袍而何足以藏又以進其所未至聖人之于剛柔
 如天之為天其晦明之變在于頃刻豈可常哉易六
 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中爻百二十有八以隂居
 二以陽居五謂之中正以隂居五以陽居二謂之得
 中而三徳之理著矣卦以為時爻以為人其為變無
 方要以中為之主則㑹于極之義也後之為治者曰
 吾以剛或曰吾以柔言治者曰今世當以剛或曰當
[003-11b]
 以柔是故知徳之不可執一而不知偏勝之失無異
 於執一者故論為治之徳而至于箕子之三徳而無
 餘藴矣剛柔之徳不必至于福威雖嚬笑抑揚之間
 而剛柔著矣至于福威則剛柔之實也故必君而後
 可以専之周禮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可以詔而
 已作之則惟辟而已曰威福足矣而又曰惟辟玉食
 何也葢人主之失權皆自失禮始權者人主之所共
 愛而禮之所寓常若不足愛曾不知禮一失而權從
[003-12a]
 之矣故繁纓與曲縣似不足較而夫子深惜之于于
 奚者慮夫禮一失而權從之也二執戈者前則楚公
 子圍之為君人皆知之矣改玉改行玉食可以假人
 哉齊之將為田氏也晏子謂惟禮可以巳之亦是意
 也故玉食不以假人則福威惟辟矣福威惟辟則剛
 可以而沈潛柔可得而高明矣剛而沈潛柔而高明
 則彊弗友爕友皆歸于平康而剛柔㑹于極矣㑹于
 極則烏覩所謂剛柔者哉故商頌曰不競不絿不剛
[003-12b]
 不柔敷政優優百禄是遒畢命曰不剛不柔厥徳允
 修此非無剛柔者也善用剛柔而㑹于極者也䕫之
 典樂臯陶之言知人無其失而有其濟皆㑹于極而
 已故曰徳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此
 商之所以亦克用勸也歟
[003-13a]


[003-14a]


[003-15a]


[003-16a]


[003-17a]
 天人分際之說聖人之訓甚明諸儒汨之使洪範五
 行五事庶徴感通之理鬰而不彰甚可歎也天地之
 與人其勢遼絶而不通其所以相為感召者惟一氣
 耳一氣播而為五行降而在人為五事五行之氣流
 行上下而為庶徴然則人之感動乎天天之以行與
 事示人者其能舍是三者乎天非屑屑以是應人人
 非區區以是感天同禀乎一氣機緘之相關此動而
 彼隨桴鼓未足喻其速也三與八合而成本在人為
[003-17b]
 貌曲直之象也木之化為雨故貌之休咎雨實應之
 四與九合而成金在人為言聲音之象也金之化為
 𤾉故言之休咎𤾉實應之二與七合而成火在人為
 視火明外景離之目也火之化為燠故視之休咎燠
 實應之一與六合而成水在人為聼水明内景坎之
 耳也水之化為寒故聼之休咎寒實應之天五生土
 在人為思土之化為風土者金木水火之所生也思
 者視聼言動之所資也風者雨𤾉寒燠之所待也故
[003-18a]
 思之休咎風實應之别而言之曰行曰事曰徴合而
 言之同出乎一機其能不相通相應若合符節哉箕
 子之言著明易直若此奈何其漢儒汨之而後世諸
 儒欲舉而去之也然則漢儒汨之如何曰皇極者九
 疇之主統三徳五事以協于五行而休咎福極特其
 效也漢儒之病以皇極列于五事以為六其于六極
 則偶合矣于五行庶徴既闕其一則増益而離析之
 益霿于咎益隂于罰析魚于龍虵至於歆向父子而
[003-18b]
 有異同之說宜乎後儒厭之欲舉而棄之也近世諸
 儒以皇極統五事庶徴合福極以應休咎固不易之
 說也至謂皇極建則五事皆得休徴五福應之皇極
 不建則五事皆失咎徴六極應之則未可也自堯舜
 以來雖六聖人之世或未能使皆休而無咎皆福而
 無極至于三代中材之主與後世之賢君其于建用
 皇極殆未盡也而于五事固未至于皆失也故離之
 而拘牽合之而混并者皆非箕子之本意也然則皇
[003-19a]
 極之統五事奈何曰觀之書可知也正直固皇極之
 道也既曰剛柔矣而復統于皇極者何也用剛于弗
 友而沈潛之用柔于爕友而高明之故三徳無非極
 者而于五事亦然肅乂哲謀聖極也狂僭豫急䝉不
 極也極于一事則休于一徴福隨之矣不極于一事
 則咎于一徴極隨之矣事徴之相感各緣其類福極
 之應則不可强合視其徳之厚薄失之大小以為所
 増之量數焉且極之在五事猶冲氣之播于四時豈
[003-19b]
 曰和于春則逆知三時之皆和乖于冬而遂至三時
 之不可以復和耶顧其所用可知耳然則漢儒言如
 是則五行失其性亦盡矣乎推庶徴而至于妖孽旤
 痾眚祥相沴之說經所無有亦可信乎曰五行之理
 廣大悉備漢儒未舉其一隅而况盡之乎且五行萬
 物之本也其寓于人者為藏為官為神為竅為事為
 常而後一身得其生其寓于天地者為時為氣為日
 為星為方為辰而後百化得其興其寓于物者為形
[003-20a]
 為材為聲為色為臭為味而後萬類得以成至于蟲
 之為蟲牲之為牲器之為器靈之為靈皆此氣之寓
 焉者是故五行有性有氣有位有形有材有事有味
 箕子之疇互見而兼該焉獨詳之于味者味所以養
 人者周禮備之矣人五行之秀氣參天地而用萬物
 者人君又其聰明而人所頼以為父母則夫一服食
 器用嚬笑動静之間已足干天地之和召五行之變
 而豈止若漢儒所言數條而已哉畧舉其凡則以五
[003-20b]
 常五事恊之四時五氣如漢天文志五星之說庶幾
 得之而五行志之條目亦其舉隅不可廢也至于妖
 孽旤痾眚祥相沴之屬皆咎徴之類人君所頼以警
 戒而正厥事者祥桑鳴雉拔木偃禾皆為商周之師
 保何可忽哉吾慮君子厭漢儒之拘牽故依經訂傳
 譜而明之庶不因噎廢食視天人為適相值以啟小
 人無忌憚之說使箕疇庶徴幾于無用亦惓惓不忘
 之義云爾至于洪範言五行五事之序以其生出之
[003-21a]
 次而庶徴特繫諸人事而不可以次言亦箕子㣲意
 所當知者故併列之
[003-22a]


[003-23a]


[003-24a]


[003-25a]


[003-26a]


[003-27a]
 庶徴既通乎五事又通乎五紀何也曰王者之五事
 修諸身者也本諸五行而庶徴者五行之流散也王
 者之政事見于職者也應乎五紀而五紀者庶徴之
 所由出入也職存乎人時協乎天情在于下法在于
 上以人而合天治之所以興也捨法而徇情亂之所
 以致也通乎五事者修吾人以感乎天通乎五紀者
 取諸天以騐乎人其為徴則一也位有尊卑事有詳
 要職有勞逸所位彌尊所事彌要尊者享其逸卑者
[003-27b]
 代其勞在天在人無二理也王所省者歳㑹王嵗之
 象也卿士所省者月要卿士月之象也師尹所省者
 日成師尹日之象也歳月日時無易則百穀用成王
 卿士師尹無易則又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所謂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也反是則天之時失
 其常而物從之人之治失其序而人從之所謂元首
 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情之偏乎民之證也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法之存
[003-28a]
 乎臣之證也月之從星則以風雨卿士捨法守以徇
 民情而致亂之證也故曰取諸天以騐乎人也天者
 人之驗則人足以感天矣庶徴以時為休咎時以職
 為得失月之從星卿士實感之也嵗月日時之無易
 日月嵗時之既易亦修諸人而關乎天者也堯以歴
 象授時舜以璣衡齊政凡以察此而己然則洪範傳
 言日為寒温月為風雨信乎曰行有冬夏既言日月
 則失行為之灾奚獨月哉然則日月之為咎徴何以
[003-28b]
 異曰吾聞之矣寒署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饑教者
 民之寒暑也教不時傷傷世事者民之風雨也事不
 節則無功師尹卿士之得失係民之休戚關天之和
 否如此故曰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然則如之何
 曰明乎王之道而辨乎臣之職謹乎歴數以協嵗月
 日時之紀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
 之欲而人職修焉以四時為柄以日月為紀月以為
 量而天功成焉如是而休徴之不應猶有極備極無
[003-29a]
 之凶吾不信也曰日月之行可得聞乎曰堯典著之
 矣月令詳之矣漢志備之矣春夏致日秋冬致月以
 辨四時之序不曰有四時而獨曰有冬夏何也二分
 隂陽之中也二至隂陽之極也寒燠之表于是乎取
 之其極猶不可違所行以從民好而况于其中乎舉
 冬夏則春秋可知矣舉月之從星則以風雨則日之
 為寒襖暘可觸類而推矣穆王之命君牙曰夏暑雨
 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言民之欲
[003-29b]
 惡何常徇其無常則艱守吾之有常則易是故謨烈
 之所啟佑則日月冬夏之行也捨之而從星則亂矣
 爾身克正罔敢不正民心罔中惟爾之中民惟卿士
 之從可也月而從星不可也此以庶徴告卿士之說
 也然則堯典月令漢歴之日星咸不同何也曰是歳
 差之所為也何承天知之明矣唐一行論之詳矣逆
 考乎千嵗之上下推乎千載之後其精微不可悉合
 大較可睹矣周之盛也以八灋治官府大宰之施灋
[003-30a]
 于官府也建其政立其貳設其考陳其衆置其輔又
 有宰夫以辨其八職正師司旅秩然其有叙也歳㑹
 月要日成井乎其有條也攷之于司㑹聼之于冡宰
 而後詔王而斟酌焉此周公念用庶徴之成法也吾
 病釋經者之未詳五行傳獨諄諄乎五事之休咎故
 圖列之且究其說如此
 
 
[003-30b]
 
 
 
 
 
 
 
 帝王經世圖譜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