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g0013 天原發微-宋-鮑雲龍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天原發微卷五上    宋 鮑雲龍 撰
            眀 鮑寧 辨正
   二中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者天地之全數也五六者
 天地之中數也五居天中為生數之主六居地中為
 成數之主五又曰陽中者以其居一三七九之中也
 六又曰陰中者以其居二四八十之中也以天地總
[005-1b]
 數言之五五也五六也五十有五而虚其五則為天
 數中於五餘得五十是為大衍之數五十有五而虛
 其六則為地數中於六餘用四十有九是為揲蓍之
 數此二中之數流行天地間得其中者正而吉過與
 不及失而㐫
邵子曰天地之本起於中人居天地之中心居人之中
日中則盛月中則盈故君子貴時中也
 太極分為天地天地之中在人人之中在心人心中
[005-2a]
 自具一天地聖人出而建中作極則能為天地立心
 俾天下皆歸於中焉所以輔相裁成而與天合是故
 天以午為中地以子為中陽以夘為中陰以酉為中
 天地隂陽無不本乎中也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移而虧則偏矣此君子所以貴時中
  寧按邵子謂天地之本起於中中字所包者廣以
  理言之中即太極也以數言之即五六是也以方
  位言之即子午是也其曰人居天地之中者葢天
[005-2b]
  地發育萬物人生其間獨得其秀而有以全其所
  賦之理劉子所謂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也其曰心
  居人之中者謂其處形體之中而為一身之主宰
  以體言之中者天下之大本是也以用言之君子
  而時中是也魯齋釋此中字似亦以太極言但謂
  太極分為天地是又墮漢唐諸儒之失觀者宜詳
  之論見象數篇辨正下
易大傳言天地數五十有五大衍數五十
[005-3a]
 天數二十五五其五也地數三十六其五也小衍為
 十兩其五大衍五十十其五愚按董銖有言皆不過
 五五為數祖參天兩地三陽二隂錯綜數之皆五三
 其三三其二老陰老陽數皆五兩其三一其二少隂
 之數五兩其二一其三少陽之數五自一五行至九
 五福凡四十有五九章之數皆五也此圗書皆以五
 為數之宗祖也所以氣有五行人有五常天有五星
 地有五岳樂有五聲采有五色以至於施為五教秩
[005-3b]
 為五禮服為五章罰為五刑食有五味五穀兵有五
 兩卒乘皆統於五之天中也可知矣
朱子曰堯典言朞三百六旬有六日康誥言越五六日
至旬時是經傳皆以五/六之數為祖
 卦有六爻月有五六三十日六日生明六日上弦六
 日始望又六日生魄又六日無功子至巳六陽月午
 至亥六隂月五與六相乘而成變化故兩其六為十
 二月三其六為十八變四其六為二十四氣六其六
[005-4a]
 為一年之數以至人有六德六行六藝器有六尊六
 彛六豆六籩樂有六律六吕周官有六典六官王后
 有六服又食用六榖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二
 十品醬用百二十甕鼎用十有二物皆六也以五統
 六以六偶五所以萬變而不失其地中之六也
朱子曰天地之數以六為節
 六陽極矣生一隂以節之而不使之過六隂極矣生
 一陽以節之而不使之長節曰天地節而四時成子
[005-4b]
 午分天地四時八節成一年是節之大者六而十二
 二十四而七十二是節之小者日分晝夜數分脁朒
 各成十二而用二百二十四者皆以六為節也
易數六十
 三十六老陽之數對二十四老陰之數共為六十三
 十二少隂之數對二十八少陽之數亦共六十十甲
 十二辰湊到六十鍾律五聲十二律積到六十
邵子曰幹以六終支以五終
[005-5a]
 内傳黃帝命大撓作甲子占斗魁所建作甲乙名日
 曰幹作子丑名月曰支支幹相配成六旬愚按生於
 五者終於六生於六者終於五五即十幹六即十二
 支二六相偶為十二五六相乘為三十陽數以三十
 起故一月有三十日一世有三十年隂數以十二起
 故一日有十二辰一年有十二月以一年之月而三
 十之則有三百六十日以一年之日而十二之則有
 四千三百二十時十二三十互相加乘皆本於五與
[005-5b]
 六而推得之
潛虛以天之中數五五相乘為二十五地之中數五六
相乘為三十合五十有五為𤣥虛生成之數張氏/
 生數一二三四五五居天中而在六前成數六七八
 九十六居地中而在五後一五成六水二五成七火
 三五成八木四五成九金五五成十土水有源委火
 有熒焱木有本末金有丱刃土有基冢皆不出五六
 陽中五因五為十隂中六因六為十二康節取此二
[005-6a]
 中以作皇極經世之書所以明大中至正之理馬邵
 二公朝夕相與講明𤣥虛之學粹矣
天之運行小則以五六而變大則以六十而變
 以卦氣參之一月五卦一卦六爻五六三十陽六隂
 六十二支行乎十二月三百六十日之中此以小運
 而進退六日也是故小運以六而變六十變通餘分
 亦成三百六十也天道以六而變必有餘分六日厯
 六辰也子以後六時為進午以後六時為退又以六
[005-6b]
 甲參之或六月而一變㦯六年而一變或六十年而
 一變或三百六十年而一變是故大運以六十而變
 六變通餘分得三百六十六大則六十年一變者甲
 子甲午各一世也小則六月一變者子以後六月為
 長午以後六月為消六年一變六氣之數六十年一
 變五運之數也
西山蔡氏曰天數中於五地數中於六天有隂陽二其
五為十合三與七一與九亦十也地有剛柔故二其六
[005-7a]
為十二合四與八二與十亦十二也十干者五行有陰
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剛柔也五行六氣實一氣也
 五行在天則為五氣雨暘寒燠風也在地則為五質
 水火木金土也在天為雨在地為水在天為暘在地
 為火水火有氣而雨暘有質雨暘天交地水火地交
 天也二變而三不變二得隂陽之正三得隂陽之雜
左氏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乎六氣
 民稟隂陽風雨晦明之氣以生陰為金風為土雨為
[005-7b]
 木晦為水明為火也好生於陽惡生於陰喜生於風
 怒生於雨哀生於晦樂生於明是以天有六氣降生
 五味人食五味應天六氣哀有哭泣樂有歌舞喜有
 施舍怒有戰鬭喜生於好怒生於惡哀樂不失乃能
 協天地之性是以長久愚按人之氣稟不齊剛失太
 剛柔失太柔須先克治其偏處有一等人非常剛烈
 是值陽氣多有一等人極是軟懦是值陰氣多有人
 躁急忿戾是值陽氣之惡者有人狡譎姦險此又值
[005-8a]
 隂氣之惡者有人性圎一撥便轉也有一等人愚抝
 雖一句善言也說不入與禽獸無異都是氣稟如此
 不是陰陽氣自惡只是分合轉移齊不齊中便自然
 成粹駁善惡爾故曰天地人均一氣也天反時為灾
 地反物為妖皆民反徳為亂有以感動天地而為妖
 爾羣物失性反常即是妖也史氏曰妖灾者水旱饑
 饉寒暑不時雷雹為厲日月薄蝕彗孛飛流山崩川
 竭胎殰卵殈陽伏而不能出隂廹而不能升六氣結
[005-8b]
 為妖孽禍痾眚祥皆反常以害民性然則轉逆氣為
 和氣者惟在人君致中和以位天地爾
   陽復
 五月姤一隂生為坤之初爻六月遯二隂生七月否
 三隂生内成三畫之坤八月觀四隂生九月剥五隂
 生積至十月坤之上爻六隂滿足則其數窮而反於
 七又變坤之初爻為陽其卦名復自姤遯否觀剥坤
 至復凡七變故云七日此大易之本旨先儒之正説
[005-9a]
 也而正義又引六日七分之說與鄭司農引易緯同
 卦氣備矣且曰仲尼之緯分明輔嗣之注若此康成
 之說其可通乎然則二說奈何曰皆是也易含萬象
 隨時變易以從道無不可釋先聖經當從先儒正說
 以七日為七月可也本卦氣以正周天之度用六日
 七分亦無不可今並存之以俟来哲但孔釋王傳云
 天之陽氣絶滅之後不過七日復生絶滅二字未免
 有疑陽氣雖微何嘗絶乎又王洙説自五月至十一
[005-9b]
 月其日之厯行天七舍陽氣乃復非也殊不知周天
 二十八宿日行一度為一日行一舍與月合朔為一
 月要之日行七舍則是七月安得變月言日取日行
 一舍以稱一日乎七日七月之辨先儒詳矣愚謂一
 月剥去一陽自姤至坤六陽數盡至十一月子半一
 陽生以陽為主并前數之故曰七日来復七日即七
 月也以陰為主故稱月自五月至十月長成六陰止
 是六月故此稱七日者表而出之亦見崇陽之義
[005-10a]
復之説有三理則一
 濂溪就坤上歸来處說復故曰利貞誠之復說與王
 弼同伊川就動處元字頭上說復故曰動之端乃見
 天地之心康節就動静中間說復故曰一動一静之
 間朱子謂道理只是一般但所指地頭不同爾以復
 卦言下面一爻正是動如何說静得觀雷在地中之
 象則伊說為正
復之分有三爻則六
[005-10b]
 朱子曰天地有隂則有復衆人有惡則有復聖人則
 無復愚亦謂衆人有復賢人不逺復小人迷復或問
 朱子曰寂然至静之中有一念之動此便是復否曰
 恁地說不盡有善惡之復有動静之復兩様要各看
 得分曉愚謂聖人之心與造化為徒赤子不失天理
 渾然初無間斷孰得以窺其起滅之處是謂無復旦
 晝梏亡膠膠擾擾而惻隠羞惡之心躍然於一悟之
 頃此善惡之分為隂陽也或一念之動生於寂然至
[005-11a]
 静之中又動静之為隂陽也人之一心本自虚明不
 昧因其静極而動知其為良心而充廣之則為善必
 充其量因其動中有静必察其有不善而摧抑之則
 除惡必去其根如此則人慾盡去而天理常存亦可
 自有復而希聖人之無復矣以復之六爻推之初九
 不逺復仲尼以顔子當之餘五爻不指其人者葢寓
 勸戒於不言之表誠齋則露矣謂子夏聞過而休復
 曾子日省伯玉嵗省為頻復夷之為獨復周襄漢元
[005-11b]
 為敦復疑未當盧杞為迷復之凶得矣愚以為迷復
 之下為敦獨頻休即朱子所謂衆人之有復者雖品
 有優劣終不若顔子知幾之學一日克己天下歸仁
 霧捲而天空也聖人教人止舉其上其次姑循序而
 言之
彖曰七日来復天行也
 七日說見前程子曰天之運行如是消長相因天之
 理也横渠子曰七日晝夜相繼元無斷續之時又曰
[005-12a]
 終則有始天行也何嘗有息正以静有何程期此是
 静中之動動而不窮又有甚首尾起滅自有天地迄
 於今葢為静而動天則無心無為無所主宰常然如
 此有何休歇茍造作安排而静則安能久然必從此
 去朱氏曰剥極成坤陽降而入坤極而動陽升而出
 陽渉六隂極而反初日也月也嵗也天地五行之數
 所不可違而必曰七日明律厯之元也故日月五星
 始於牽牛氣始於夜半厯始於冬至律始於黄鍾子
[005-12b]
 雲得之為八十一首以盡一元六甲三統九㑹二百
 四十二章之數邵雍得之明日月星辰元㑹運世以
 窮天地消長無極之數愚謂程子説天行消長之理
 簡而約張子說得氣象大謂陽氣流行雖窮冬未嘗
 絶皆以乾坤生生之理推之若漢上則専以數明理
 指七日以推律厯卦氣之元冬至子半之説且引太
 𤣥皇極經世以廣之是知復非止可以明理又可以
 該數也朱子有言天地本一氣之流行而有動静耳
[005-13a]
 以其流行之體統而言則但謂之乾而無不包以動
 静分之則為陽竒隂偶雖大而天地日月星辰細而
 嵗月日時寒暑晝夜無不包也此復之陽来隂往所
 以該天行終始之義備矣
易繫曰復小而辨於物
 一陽萌於黃宫在羣隂下其初如絲髪之細與衆隂
 却不相亂如黑暗中一㸃白白則能辨衆黒不能掩
 其白如日未出於地地中亦藏他不住此下原有以/人事觀之如
[005-13b]
 顔子雖愚三千弟子中未嘗不稱其賢二十/一字引喻不切合刪去以朱子語接下文朱子曰
 復雖一陽生然而與衆隂不相亂如人之善端方萌
 雖小而不為衆惡所遏是也徐氏曰復者反善之㡬
 能於念慮之萌人所不知己所獨知之處審其㡬而
 復於善焉當義則為君子違理則為小人於此而不
 明辨夫物則差毫厘而謬千里矣可不畏哉
程子曰陽無可盡之理變於上則生於下無間可容息

[005-14a]
 或曰剝盡則為純坤豈復有陽乎程子曰以卦配月
 則坤當十月以氣消息言陽剥為坤陽来為復陽未
 嘗盡也故十月謂之陽月恐疑其無陽也程伯子謂
 息訓生一事息則一事生中間無間斷朱子又謂剥
 盡為坤一陽下面便生不曾斷續見天地無休息處
 且如一月三十日以復之一陽分三十分他便從三
 十箇日頭上逐分累起從小雪後十月中氣便日生
 一分上面䟎得一分下面便生一分凡隂陽之生一
[005-14b]
 爻當一月得滿三十日方滿那腔子做得一畫成今
 坤卦非是無陽始生甚微未滿那腔子做一畫未成
 非坤卦純隂無陽也此不是深奥事伊川不分明説
 與人令人做一塲大事看當初欠說得幾句漸消漸
 長隂陽不相離之意朱/
朱子曰復之一陽不是頓然便生乃是坤卦積来
 不是冬至子之半一陽方生正是及子之半結算那
 一陽方成子半後第二陽方生漸成二陽過一月方
[005-15a]
 成臨朱子又謂自觀至剥三十日剥方盡自剥至坤
 三十日方成坤三十日陽漸長到冬至日方是一陽
 第二陽方此生去隂剥毎日剥三十分之一一月方
 剥得盡陽長毎日長三十分之一一月方長得成一
 陽剥時一日十二刻亦毎刻中漸漸剥全一日方剥
 得三十分之一陽長之漸亦是如此却似月弦望便
 見隂陽逐旋如此生隂不㑹一上剥陽不㑹一上長
 九月隂極陽已下生但未成體六陽成六段一段又
[005-15b]
 分三十小段亦須分毫積起冬至方成一爻剥上九
 一畫分為三十分一日剥一分至九月末方盡隂亦
 然以夬姤推之可見但聖人不言爾
又曰天地中間氣有六層
 此氣升降上下十一月冬至從下面第一層生起直
 至第六層上至天為四月陽氣纔生足便消只是這
 一氣升降循環不已往来六層之中發生都是箇陽
 氣隂長一分又不是討箇隂来那陽消處便是隂故
[005-16a]
 陽来為復復便是本来物事隂来為姤姤是偶然相
 遇
又曰復之卦下面一畫便是動
 程子曰自古儒者皆言静見天地之心惟某言動見
 天地之心或曰莫是於動上求静否曰固是然最難
 於喜怒哀樂未發之前謂之静則可如何下得箇動
 字然静中須有物始得這裏面便是難處賢且謂静
 時如何曰謂之無物固不可然自有知覺處既有知
[005-16b]
 覺却是動也怎生言静善言心者即此可以觀天地
 之心愚謂若思慮未起之時不謂之静不得朱子云/動上求
 静問者又轉而之他/可詳之見中庸或問
朱子曰天運流行本無一息間斷豈解一月無陽然既
足則又變既變則又化大關一嵗一月小關一日一時
莫不皆然
 如木之黃落纔落時萌芽已生了如木之冬青者必
 先生萌芽而後舊葉方落若論變時天地無時無變
[005-17a]
 非惟一嵗有變月亦有之非惟一月有變日亦有之
 非惟日有變時亦有之但人不知爾
或問碩果不食曰只不食便有生之理伊川所謂陽無
可盡之理變於上則生於下是也
 上九老陽在上碩果象先儒桃仁杏仁之說謂核子
 裏面仁種之即生故謂之仁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不
 是死底物事易惟復卦與乾卦言仁見天地生物之
 心自姤一隂消乾進至六五極矣乾為木果陽精結
[005-17b]
 實於上碩果為結實之大者剥極則見焉窮上反下
 艮卦覆轉来即為復陽生地中又滋長而為乾此碩
 果不食之象也
程子曰復言七日来復物極必反理須如此有生必有
死有始必有終
 其曰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將既屈之氣為方伸之
 氣自然不息凡物散其氣必盡無復歸来本原之理
 天地如洪爐雖生物消爍亦盡原本無雖生物三字/今以程子語錄補之
[005-18a]
 况既散之氣豈復在造化自是生氣焉用此已散之
 氣哉如海潮然日出則涸月出則生非是將已涸之
 水為潮朱子謂七日只取七義八月有凶只取八義
 謂之来復終不是已往之陽重新將来復生舊底已
 自過了這裏自然生出来夫大德敦化而川流不息
 豈假夫既消之氣以為方息之資也哉亦見其絶於
 彼而生於此而因以著其往来之象爾
蔡氏曰陽消自建午之月而漸剥原本漸作為今/考易纂注改正至建
[005-18b]
子之月而為復卦經七爻月經七月不言月而言日猶
詩言一之日二之日也
 兼山郭氏言乾之初九復於甲子嵗功之出起於冬
 至之夜半七政之行復於牽牛之初以至厯律之紀
 四時之序無不及於此者所以黃鍾為萬事本也故
 陽一升而萬物生隂一升而萬物死其反其復終於
 六位而時成易以静為本天地以無心為心静以法
 坤動以法震雷在地中静之終而動之始也復主動
[005-19a]
 而非静姤主静而非動此下原引實齋李氏一段計/一百四十八字義有窒礙處
 而無所發/明今刪去劉氏曰天行躔次十有二隂行其六陽行
 其六當於隂六陽失位而至於七則陽復本位此周
 天十二次環輪反復其數如此施之於年月日時並
 同漢上曰以乾坤二卦消息之象推之一日自午時
 至夜半而復得子時一年自五月至十一月而復得
 子月以一紀言之自午嵗凡七嵗而復得子嵗天道
 運行自然如此合為一紀分為嵗月日時莫不皆然
[005-19b]
 故六十卦當三百六十日而兩卦相去皆以七日聖
 人所以存七日来復於復卦者以明卦氣也或問愚
 曰邵子二至呼吸如何曰冬至後為呼夏至後為吸
 呼則萬物出吸則萬物入一嵗一呼吸天地大闔闢
 子後夜半呼午後晡前吸呼吸合隂陽在人為一日
 人於一日一夜間亦有一萬三千六百息晝呼應萬
 事夜吸萬籟寂天地歸一身呼吸由語黙復姤互往
 来陽升隂始屈是以一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其在
[005-20a]
 大化流行中亦不過一年之頃刻
   數原
 數學自伏羲則河圖以畫卦始後七百餘年禹治水
 而得洛書又一千一百餘年得箕子作洪範而洛書
 九疇之數始明孔子生於周靈王之二十一年庚戌
 去箕子時已五百七十餘年又年七十嵗始係易以
 發明河圖之數於五十有五之中孔子又千五百餘
 年而皇極經世之書始出其數所以不流於術者以
[005-20b]
 其一本於伏羲先天卦圖而推演之也其不言書數
 者先天足以包之矣然則數學之傳伏羲得之而畫
 卦孔子得之而為大衍康節得之而為皇極經世其
 源流葢有自矣若夫揚作太元衛衍元苞司馬公作
 潜虛僅得易之一端而已未臻其極也然經世之數
 世罕有精之者以其數根於氣萬變難推不若理明
 於心一定易守所以孔子教人惟曰窮理盡性以至
 於命理明則數在其中然數不明則理亦未易精孔
[005-21a]
 子曰吾道一以貫之
朱子曰太極理也隂陽氣也動静者所乗之機也氣行
而理亦行
 蔡氏曰氣即數也冥漠之間兆眹之先數之原也判
 一而兩數之分也愚曰太極未動未見氣也數何有
 焉然貞一函三已在其中矣自夫一動生陽之初便
 有一數之𣺌茫萌乎其中特未著爾動之著處一便
 分明動之定而静處便生箇二静極復動便成箇三
[005-21b]
 動極復静又成箇四一而三三而九陽數從此流行
 生出事事物物来二而四四而八隂數自此凝定便
 成箇事事物物之象知幾之士見得分曉便就那陽
 數𣺌綿處做工夫持循得定到那隂數七八九六上
 去便無差錯都成箇好氣象若是天命賦予已定者
 此下原有陽氣墮在隂氣/中七字今易下文六字理又墮在氣中便有些氣
 質之性君子欲化之者只是欲充拓這箇本然之理
 爾本然原作陽/善今易之所以聖賢不言命者一主於理以扶
[005-22a]
 世教也然亦終是離他不得
  寧按太極以理言隂陽動静以氣言理搭在氣上
  氣行理亦行故云動静者所乗之機先儒謂動静
  不可分先後推而上之動之前是静静之前又是
  動引而下之動而生陽動極又静静而生隂静極
  復動一動一静而互為其根分隂分陽而兩儀以
  立皆氣之為也而有數行乎其間太極者氣之理
  數者氣之用理不離乎氣數因氣而有易大傳謂
[005-22b]
  天地之數所以成變化行鬼神者又豈外於太極
  之妙乎魯齋云太極未動未見氣也數何有焉是
  以太極為懸空一物在天地之先而與氣相離矣
  又云貞一函三已在其中是又襲漢儒函三為一
  之說而指氣為太極矣視濂洛諸君子發明之旨
  寧無異乎又云天命賦予已定者陽氣墮在隂氣
  中便有些氣質之性詳其所謂陽氣隂氣似亦本
  朱子以繼善成性分隂陽為説惜其語有未當者
[005-23a]
  觀之朱子云繼之者善自其隂陽變化流行而不
  已者言陽之動也成之者性自夫人物禀受一定
  而不易者言隂之静也其以二者分屬隂陽說得
  圎活明白足以垂訓魯齋謂陽氣墮在隂氣中便
  有些氣質之性說得拘殺了理上推不去反益後
  學之疑耳至於推明數學教學者用工持循變化
  充拓處却甚好學者宜詳味之
易中有四大并聖人而為五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
[005-23b]
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成天下之亹亹者莫
大乎蓍龜
 天地四時日月蓍龜皆數之兆也非聖人則之天地
 何以知其為三為兩四時何以知其為七八九六日
 何以知其為一月何以知其為二河圖何以十洛書
 何以九蓍龜何以五十而用四十九此備物致用立
 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者所以居中而為之
 主也故繼之曰聖人效之象之則之又曰易有四象
[005-24a]
 所以示者以此
伏羲以上無圖書有天地自然之易故曰河圖為天/地所畫之易
 易者隂陽變易代换理與數不相離皆自然之易混
 沌初開人淳最有知識天以日月星辰示此數於上
 地以河圖洛書呈此數於下首生伏羲掲此數以示
 人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逓逓相傳以至於今
 根本中抽出枝葉枝葉中披尋根本萬變不同此下/原有
 而一者自若五字/今易以下文五字而其理則一識者當究心焉愚按
[005-24b]
 史記言庖犧氏始畫八卦造書契代結䋲黄帝師太
 撓探五行之情始作甲子命容成造厯𨽻首作數命
 伶倫取竹於嶰谷制十二筩以聽鳯凰之鳴其雄鳴
 六作六律屬陽雌鳴六作六吕屬隂宫商聲宣律吕
 數起無懷前天皇後年紀悠邈春秋元命苞稱自開
 闢至魯哀公十四年獲麟之嵗凡二百二十六萬七
 千年分十紀自黄帝師大撓以下至此原本多/誤字今依陳桱通鑑續編改正若非
 伏羲畫卦起數世代何以紀蔡季通謂康節之數伏
[005-25a]
 羲也須理㑹過朱子云他只見得箇道理便畫出㡬
 畫那知疉出来恁地巧若逐一安排便非天意史記
 謂伏羲最淳厚作八卦那裏恁地巧安排
又曰五居中央為天地冲氣
 天五居辰極中而貫四時地五居河洛中而統四方
 圖中五㸃土居中央外四㸃北水南火東木西金是
 也戊己律中黄鍾之宫宫在中間春角夏徵秋商冬
 羽音皆别惟此曰宫京房律準十二弦中一弦為黄
[005-25b]
 鐘不動十二弦便拄起應十二月五居中央重十而
 五不離中矣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大衍五十中五為
 天地冲氣虚中無為全體未分即太極也及其判則
 兆於一一為形變之始是為天之元氣始變而出於
 北方以生水故水數一此一之為數以其初變而得
 名再變而出於南方以生火故火數二此二之為數
 以一之再變而得名三變而出於東方以生木故木
 數三此三之為數以一之三變而得名四變生西方
[005-26a]
 之金其數四亦以一之四變而得名也二三四雖皆
 以一得名故總謂之生數然是一也始由五出以生
 是數於外終由五入以成是數於内内外生成均一
 五行而已故曰土為冲氣是為貞君以為五行之主
 五者自生自成初無所待其成於五者亦重五而為
 十洛書縱横曲折皆不離於三五者亦猶是也此天
 之五數所以乘數而不墮入數而不沒成變化行鬼
 神也
[005-26b]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虚一象/太極乾之策二百一
十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凢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
篇之䇿上下/經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五十/者天
三地兩五位各衍為十策爻也乾六爻一爻三十六合/之得二百一十六坤六爻毎爻二十四合之得百四十
四/
 邵子曰大衍之數其筭法之原乎是以筭法之起不
 過乎方圓曲直陽無十隂無一乘數生數也除數消
 數也筭法雖多不出乎此矣張曰隂陽不過消長筭
[005-27a]
 法不過乘除乘除二用也方圓曲直四體也大衍用
 四象為筭法之原隂升陽降於四象之中則六也愚
 曰以先天求之天之圓其數三其變也三而六六而
 七七而又九地之方其數四其變也四而八八而六
 六而又九天而地地而天曲直數之參伍錯綜其變
 不窮葢易有因法乾用老陽九坤用老隂六大衍用
 四四象之數四因九得三十六是為乾一爻之䇿數
 六因三十六得二百一十六是爲乾一卦之䇿數又
[005-27b]
 以三十六而六之亦合此數四因六得二十四是為
 坤一爻之䇿數六因二十四得一百四十有四是為
 坤一卦之䇿數又以二十四而六之亦合此數三十
 六而四之亦通二篇之䇿三十二陽卦一百九十二
 陽爻一爻三十六三十二隂卦一百九十二隂爻一
 爻二十四以三十二因二百一十六者以三二因二
 百得六千四百以三二因一十得三百二十以三二
 因六得一百九十二合之則六千九百一十二即所
[005-28a]
 謂以二百一十六而三十二之數也以三十二因百
 四十有四者以三二因一百得三千二百以三二因
 四十得一千二百八十以三二因四得一百二十八
 合之則四千六百有八即所謂以百四十有四而三
 十二之數也其說固詳且明矣又陽一卦二百一十
 六積三十二陽卦而筭之亦得六千九百一十二隂
 一卦百四十四積三十二隂卦而筭之亦得四千六
 百有八合之則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不尤簡且易乎
[005-28b]
 易用老則變故以乾坤䇿當之若以二少合二篇䇿
 推亦然此繫易學中一大本原處學者不可忽也孔
 子以此法係於易後世諸儒說欠明白簡要康節嘗
 以傳授於希夷者久而忘之一夕夢中告教復得尤
 以為難况後學乎愚老矣鑽研布筭特詳書於此使
 學易者通是則數可迎刃而解矣
地下之數不可推
 隂陽老少天地人物四四一十六象皆可以類推特
[005-29a]
 地下之數隠而難推爾故曰凡象之在天下形之在
 地上鬼神居幽冥之間無不麗乎數特人自不見之
 爾正音律數行於地上而止者以夏至之日出寅入
 戌故亥子丑三時入地下而有數不見也程子有言
 堯夫嘗窮味有二萬八千六百此非人所合和得色
 有二萬八千六百又非人所染畫得是皆自然獨聲
 之數亦得一半葢陽聲也只於日出地上數得到日
 入地下遂數不行此皆有理言之有形斯有影形藏
[005-29b]
 矣影何求哉卦變云一二三四數在地下至五則出
 乎地上人物始生始有兆朕可見到六七八九則著
 矣
聖人倚天地之數以扶陽抑隂
 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此天地之本數也地多其五
 大衍之數五十用數也天多其十何也曰此聖人扶
 陽抑隂之道也二八也四六也地之數止得其二一
 九也三七也五五也天之數復得其三而為三十天
[005-30a]
 多於地也又陽數三則進而用三十數之多隂數四
 六則退而用十二數之少自此推之天三地二為五
 天六地四為十乾九坤六為十五乾得三十六坤得
 二十四乾得六七為二百五十二生物之時坤止得
 三六一百八以閉物而已聖人倚造化之流行以立
 其數淵乎微哉
真西山紀蔡隠君之言曰體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紀天
地之撰者範之數數始於一竒象成於二偶竒者數之
[005-30b]
所以行偶者象之所以立故二四而八八卦之象三三
而九九疇之數也八八而又八之為四千九十六而象
備九九而又九之為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數周易更四
聖而象已著範錫神禹而數不傳後之作者昧象數之
原或即象而為數或反數而擬象牽合傅㑹自然之數
益晦焉
 易八卦象布為四千九十六象京房備矣蔡仲黙曰
 先君子言洛書者數之原也不明乎數不足與語象
[005-31a]
 不明乎象不足與語數二者不可相無象以偶而用
 有應則吉數以竒而用有對則㐫偶者隂陽對待之
 象竒者隂陽迭運之數一者九之祖九者八十一之
 宗一九首尾為一者一嵗首尾於冬至也九數分為
 九圓轉而數之則八節周矣二二立春三三春分四
 四立夏五五夏至六六立秋七七秋分八八立冬九
 九冬至九數終而復生一生生不窮也隂終而陽始
 晝終而夜始嵗終而春始前天地之終後天地之始
[005-31b]
 皆不出於圖與書之數也一九而九九九八十一八
 十一而七百二十九七百二十九而六千五百六十
 一而數備竒數之行偶象之所以立也故曰八卦九
 章相為表裏
或問先天數朱子曰大傳詳矣乾坤者六十四卦之祖
也河圖洛書者數之宗聖人畫卦之源也一曰太極為/理之原圖書
為數/之祖
 天一至地十伏羲則河圖以畫卦之數五十有五者
[005-32a]
 夫子發明天地之數大衍五十者揲蓍之數乾坤三
 百六十者周朞之數萬有一千五百二十者萬物之
 數皆先天數也圖書之數無往而不包也文王序易
 以乾坤為首葢陽竒隂偶之畫即乾坤二卦之分也
 所以伏羲畫先天之卦首乾尾坤包六十二卦於其
 中者葢以天下萬有之數皆囿於乾坤中也乾天也
 數起於一以一函三三三而九凢天下一三五七九
 之為陽數者皆繫乎此所以乾道成男而為震坎艮
[005-32b]
 之卦散在四時若人若物皆稟乾之氣也坤地也數
 起於二三二而六中含十二畫凢天下之二四六八
 十而為隂數者皆繫乎此所以坤道成女而為巽離
 兊之卦散在四時若人若物皆稟坤之氣也一竒一
 偶為隂為陽牝牡相衘皆四九四六四七四八之數
 生生化化而充暢流動於中順數逆數無往而不與
 此數㑹天道左行為順五行所以相生天道右行為
 逆五行所以相克相克所以相成也故曰易之數由
[005-33a]
 逆而成也說卦曰易逆數也又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此之謂也此下原有邵子曰思慮未起鬼神未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四句與上下文不相接
 合/刪伊川曰數學至康節方及理雲莊劉氏曰易畫生
 於太極故其理為天下之至精易畫原於圗書故其
 數為天下之至變理必有所依而後立雖不雜乎圖
 書之數亦不離乎圖書之數也
又曰十者兩其五也參其三而益以一也十除三則七
除二則八除一則九除四則六六又加四九又加一七
[005-33b]
又加三進退伸縮無往而不與之㑹焉四象不離乎十

 以分數言之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十六十六分三十
 二又分為六十四故曰分隂分陽迭用柔剛十分百
 百分千千分萬以至十萬分億十億分兆十兆分京
 十京分垓垓以下分秭分穰分溝分澗分正分載分
 極通十有五名皆不離乎十根有幹幹有枝枝有葉
 愈大愈細愈細愈繁陽自震長至乾則分隂自巽生
[005-34a]
 至坤則翕長分消翕一十數之運而已故程子曰二
 五合而成隂陽之功
邵子曰乾坤坎離為三十六卦之祖巽☱兊艮☳震為
二十八卦之祖
 乾坤坎離兼重卦中孚頤大小過共八卦不變為三
 十六卦之祖三十六卦即上下經兩箇十八卦也兊
 巽震艮本二卦之變故為二十八變卦之祖二十八
 者三十六卦中不變者八變者二十八反覆觀之即
[005-34b]
 五十六卦何以言三十六卦也乾一坤百一百數中
 取六十四卦為體三十六卦為用一至十而足十至
 百而足坤位上得三十六為用下得六十四為體内
 隂爻體數足共百數十退八八八六十四八退二六
 六三十六卦有九中藏七者四九三十六中藏四七
 二十八卦有七中藏八者四七二十八中藏七八五
 十六卦有八中藏六十四者即下八卦不動重而為
 六十四者約而博也有六中藏三者六十四中反覆
[005-35a]
 視之止三十六者博而約也或藏九於八則一八二
 七三六四五亦曰四九交數皆九體蔵八中故其體
 不窮或藏九於十則九疇有五九之數實有九事六
 極附於五福則十不見而蔵於九以用藏體其用不
 竭
又曰乾用三十六卦故一爻亦具三十六數坤用二十
四卦故一爻亦具二十四數
 六十四卦應一年三百六十日乾一卦六爻一爻三
[005-35b]
 十六數六爻二百一十六即三十六卦之爻數也坤
 分得二十四卦湊乾成六十四卦一爻二十四六爻
 百四十四即坤二十四卦之爻數坤與乾共成三百
 六十
天數用七
 天數十七為用三為交地數十二八為用四為交也
 乾本一爻三十六得二百一十六今加六作七則二
 百五十二是為寅開戌閉之數坤本一爻二十四得
[005-36a]
 百四十有四取一分以奉乾止用三六一百八即亥
 子丑三時也一日一月一年數皆行乎地下而不為
 人之用也或十分用七用天之用主十幹而言也或
 十二分用七用八用九從地之用主十二辰而言也
 用七則二百一十為用百五十為交用八則二百四
 十為用百二十為交用九則二百七十為用九十為
 交故曰日數從天辰數從地
數有盈虛生於二至之中
[005-36b]
 由辰之二千一百為陽極氣之餘分也陽贏六日毎
 月之中氣是也六則十二陽進十二日為一百二十
 又辰之二千一百六十為陰極朔之虛分也隂縮六
 日毎月之朔虛是也六則十二隂退十二日為一百
 二十共二百四十偶十二而二十四大運正數六十
 日得一分閠數以六日得一分分布於二十四氣中
 盈朔虛各十二而有二十四運析一為四也晝夜分
 用故用二百五十二
[005-37a]
又曰數有體用體數生物屬地用數運行屬天
 體數三百八十四具六十卦爻數三百八十四以四
 為體則三百六十爻為用葢六十四卦存乾坤坎離
 四卦二十四爻主二十四氣則以三百六十爻為一
 年之用存九十爻為體十五/卦則二百七十爻為天地
 用數即寅開戌閉之數也存一百八爻為體十八/卦
 二百五十二爻為地上用數即寅至酉加閏之月也
 去亥子丑三宫之/卦不用一百八日體中有用用中有體存太極之體
[005-37b]
 餘為天之用存天之體餘為地之用存地之體餘為
 人之用實用之數二百六十四是為律吕人物之用
 數二百五十六者為坎離生物之數於地體二百五
 十二上加四為六二百五十六日有三千七十二時
 皆為生物之時物生乎陽獨取陽䇿為用乾陽三十
 六兊離巽共八十四坤十二震坎艮共六十凡八位
 陽爻總一百九十二并本生四數六十四為二百五
 十六也又曰六十四卦去初上爻不用而用中爻四
[005-38a]
 位亦得二百五十六用四位者四地體也坎四隂離
 四陽故生物必以四也乾坤定位於上下坎離交媾
 乎其中為生物之主孕其精神去初上不用而用中
 爻者以天地昏曉不生物而日中生物地之南北不
 生物而日中生物故也使離不存四陽無以受坤隂
 坎不存四隂無以納乾陽故各去四以立體去四者
 常存而不用而用二百五十六也初者地之氣命之
 根先天圖内三十二陽三十二隂不變者初不用也
[005-38b]
 上者天之神性之原是以八純卦五世而逰魂以為
 天易上不動也
邵子曰易有變數卦有變象
 天數函三重三則六三三為九九九八十一陽數之
 極也極則陽變為隂地二重四則八八八六十四隂
 數之極也極則隂變為陽有卦變者一變三乾變震
 坎艮坤變巽離兊也一變八乾自夬至泰坤自剥至
 否也外三男三女之卦一同有變卦者以揲蓍得之
[005-39a]
 得二老九六之變則為乾為坤得二少七八之不變
 則為震坎艮為巽離兊也有爻變者如坤一爻變復
 至六爻盡變則乾之類又以一陽互升為變者則為
 復師謙豫比剥也又有二陽爻變者十有五卦皆自
 臨来三陽爻變者十卦皆自泰来乾一爻變垢至六
 爻盡變則坤又以一隂互變而生者則姤復履小畜
 大有也又隂二爻變者十有五卦皆自遯来三隂爻
 變者十卦皆自否来此以爻變卦變言也八卦之變
[005-39b]
 八而八之極於六十四六十四卦之變六十四而六
 十四之極於四千九十六卦以卦畫推之此十二畫
 卦也累至二十四畫則一千六百七十七萬七千二
 百一十六卦又先天圖一變得二卦二變得四卦三
 變得八卦四變得十六卦五變得三十二卦六變而
 六十四卦備
先天方圓二圖一一相應故邵子曰變於内者應乎外
變於外者應乎内變於下者應乎上變於上者應乎下
[005-40a]
 巽離兊以二十八陽應坎艮震之二十八隂坎艮震
 之二十陽應巽離兊之二十隂乾兊巽坎為上則離
 震艮坤為下乾兊離震為内則巽坎艮坤為外陽消
 隂長毎卦相效未有變而不應者變者從天天左行
 而日移一度應者法日日右行而天應一度皆左右
 相應也日紀於星乾離也月㑹於辰兊震也水生於
 土坤坎也火潛於石艮巽也皆上下相應也飛者棲
 木離艮也走者依草震坤也心肺相聨乾巽也肝膽
[005-40b]
 相屬兊坎也皆内外相應也所以易之六爻初與四
 應二與五應三與六應常相反對也天地相函牝牡
 相召天陽地隂天律地吕天聲倡地以乾兊離震居
 西北倡地之五六七八一十六卦於東南又交西南
 否遯訟姤十六卦是為暑寒晝夜變走飛草木之性
 情形體得動數十六卦成二百五十六卦位含四變
 凡動物之成敗美惡莫不由是以地音和天以坤艮
 坎巽居東南和天之一二三四一十六卦於西北又
[005-41a]
 交東北泰臨明夷復等十六卦是為雨風露雷變性情
 形體之走飛草木得植數十六卦成二百五十六卦
 位含四變凡植物之榮枯華實莫不由是西南之卦
 自左而右以觀動物動物之命在首附天以陽生乎
 下在下之三十二卦其一皆向上者命在上也故人
 首在上而鳥獸皆横生東北之卦自上而下以觀植
 物植物之命在根附地以隂生乎上在上之三十二
 卦其一皆向下者命在下也故人腎在下而草木皆
[005-41b]
 倒生然後配以音聲之卦則日月星辰之聲天卦百
 十二也水火土石之音地卦百五十二也
又曰天地十六變共六百七十二分消長
 天左八變自子至巳為晝三百三十六為數之長地
 右八變自午至亥為夜三百三十六為數之消共二
 八一十六變天統乎體八變而終於十六以乾為主
 自夬而行兩卦當一變同人當八變姤當十六變天
 地各分八變各得數三百三十六者五十六卦之爻
[005-42a]
 數也八八六十四卦除去乾坤坎離大小過中孚頤
 二十四爻二十四而十二即陽之數贏六日右六隂
 月一百八十日卦去坤坎大小過二十四爻爻二十
 四而十二即隂之數縮六日也共去二十四所以有
 三百三十六合為六百七十二分消長也又為七六
 五四之變按註文末莭開右六隂月縮六日前面止/開贏六日不見開左六陽月恐前後有脱
 漏誤/字
八卦生數乾一兊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005-42b]
 蔡氏曰陽之生隂二而六之為十二隂之生陽三而
 十之為三十是乾始一而兊為十二離則十二而三
 十為三百六十震則十二而為四千三百二十自巽
 而坤皆竒偶之生數釐之於二十四卦以所生之數
 而相乗知其總數也兊之震則為十五萬五千五百
 一十之數愚嘗攷之矣陽一為竒隂二為偶是以一
 元之數起於乾為起數之端猶一嵗包年月日時而
 為之也乾之後有兊兊為月其數二衍之為十二一
[005-43a]
 嵗有十二月也兊之後有離離為日其數三衍之為
 三百六十一嵗有三百六十日也離之後有震震為
 時其數四衍之為四千三百二十一嵗有四千三百
 二十時也此一二三四為天地生物之始數陽之所
 以先乎隂也震四之後繼以巽五隂元之氣莫先於
 此是為巽元之年數衍之為十二萬九千六百為起
 數之端坎六繼之是為巽元之月數衍之為一百五
 十五萬五千二百月艮七又繼之是為巽元之日數
[005-43b]
 衍之為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十日若夫巽之時數
 則居之坤八焉又衍之而得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
 萬二千時此五六七八又天地成物之終數隂之所
 以承乎陽也由是重而衍之以至於八則乾之世數
 四千三百二十衍之為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
 千兊之世數五萬一千八百四十衍之為六十七萬
 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循序而推皆可槩見大抵
 乾兊離震之數包巽坎艮坤在其中自子至巳上六
[005-44a]
 辰皆屬乾謂之先天自午至亥下六辰皆屬坤謂之
 後天後天皆效先天而為之也故曰成象之謂乾效
 法之謂坤可舉隅而知之也
十二與三十互用
 嵗月十二即嵗之一而十二之嵗日三百六十即十
 二而三十之嵗時四千三百二十即三百六十而十
 二之世嵗三十即嵗之一而三十之世月三百六十
 即世數而十二之世日萬八百即嵗日而三十之世
[005-44b]
 時十二萬九千六百即世日而十二之
十二辰十二次其數即三四二六兩其十二而三八四

 隂數二衍為十二十二支十二時十二月十二世十
 二野坤有十二畫人有十二物所以地數起於十二
 十二辰者辰數月數也自子至巳為陽自午至亥為
 隂二六也以生成而分自子至戌為陽自丑至亥為
 隂亦二六也以竒偶分二六十二隂陽各半析一為
[005-45a]
 二分其十二也四三十二者四時各三析二為四又
 分其二六也二十四者氣數十二月也八節者一節
 而三氣四時者一時而六氣也先天一宫八卦之爻
 各止四十八者分四方立體應乎四行也中虛十二
 為土以應四方在甲子則存十二在蓍則掛一在坤
 則餘十二陽在乾則餘十二隂四十八者十二也去
 十二而用三十六為老陽自寅至戌三用而一不用
 二十四者去四六而用四六為老隂自夘至申去六
[005-45b]
 用六各半也二十八者去四五用四七三十二者去
 四四用四八或自寅中至戌中或當自夘至酉用者
 常多於不用為乾坤進退之間此十二數日分晝夜
 月分脁朒進十二日則陽贏退十二日則隂縮贏則
 氣之餘分六為百二十縮則氣之虚分六亦百二十
 進退六日進退六十日亦偶之而二十四故用二百
 四十二二百五十二二百六十四一年六十甲子小
 則六時大則六日又大則六十年皆十二也故日六
[005-46a]
 甲而天道窮月三十日用中也中間半日為日月之
 合除閏亦合一宫之數只是無人曾說来
乾用九坤用六乾坤進退於七八九六之中
 體四用六乾坤包乎體用故三十六以四變則四九
 以六變則六六二十四以四變則四六以六變則六
 四若二十八與三十二以四變而已不能以六變也
 自用言之四六二十四極隂也進六為三十而陽中
 又進六為三十六而陽極六六三十六極陽也退六
[005-46b]
 為三十而隂中又退六為二十四而隂極自體言之
 六四二十四極隂也進四為二十八又進四為三十
 二又進四為三十六而陽老九四三十六極陽也退
 四三十二又退四二十八又退四二十四而隂老矣
 惟乾坤進退獨能㑹於七八九六之中為隂陽二老
 而加用也六子不能以六變故不言用陽生隂中自
 六進至九而老隂生陽中自九退至六而老二老之
 變皆不離乎四象故以四而加於九八七六之上得
[005-47a]
 其體數之四矣又於體中而推其用焉則曰三十六
 也三十二也二十八也二十四也易有六十四卦六
 十以應六甲四卦以應四時二老二少雖各有攸司
 然隂終不可以先乎陽乾本六陽數又能兼坤半以
 為九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此老陽之數所以始於
 三而極於九而老隂二少之數皆其中之節目云爾
 故曰以一氣之體統言則謂之乾而無不包者此也
大易兩其十八以分經共成三十六
[005-47b]
 文王序之孔子翼之示人至矣自漢以来未有能言
 之者
經世兩其二六以分運共成三百六十
 大小二運六進六退年月日時上見之
張觀物曰數法十有二本於隂陽氣數而分
 三百八十四體數也三百六十用數也十用七十二
 用八交數也陽贏六隂縮六餘數也一三五七九二
 四六八十竒偶之數也長數者長小為大復至乾也
[005-48a]
 分數者分大為小姤至坤也又分乾一爻降為六卦
 大有小畜履同人姤者乾之象也因數者二因十二而
 常終於二三因三進於三十而常終於六析數者析
 一而二二而四四四而十六也除數者消數也乗數
 者長數也如以隂乗陽陽乗隂三百六十乗三百六
 十得一十二萬九千六百為一元之類是也
又曰卦有由用之體即體之用
 由用之體者由一隂一陽為二隂二陽二隂二陽為
[005-48b]
 四隂四陽四而八合之則十二隂十二陽先天圗外
 八卦由八而下八陽間八隂八而十六十六隂間十
 六陽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隂間三十二陽三十二
 而六十四一百九十二陽八十隂一百九十二隂八
 十陽合而論之則内宫之左六十四陽三十二隂右
 亦六十四隂三十二陽上宫左右則各有四十八陽
 四十八隂也即體而之用由六十四而三十二三十
 二而十六十六而八八而四四而二二而一一者太
[005-49a]
 極也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之分也
邵子曰天地之體數四用者三不用者一又曰天四變
含地四變
 天地各有四卦八者四而已天圓以用為主體則統
 乎地地方以體為主用則從乎天天裁四為三以三
 為用地析一為四以四為體自寅至戌三用一不用
 者老陽四九也自夘至申半用半不用者老隂四六
 也四四一十六位形有四方氣有四時天有四象變
[005-49b]
 為寒暑晝夜含地四象化為雨風露雷天足以包地
 也天重三則六六從一起并本則七去本則六故陽
 常存一以主進退之為三十六地二用十二十二從
 四起并本則十六去本則十二故隂常晦一以主退
 退十二月消十二日也是故天之元氣從地而右轉
 地之元氣從天而左行
又曰三即三十二即二六
 舉一嵗隂陽之氣數言之也一年四時一時三月一
[005-50a]
 月三旬從天用干則五日一候三五一十五日為一
 氣從地用支則六日一分三四一十二時為一日大
 則一年統三百六十日自三十日而分小則一月統
 三百六十時自三十分而積日一變三十一㑹三十
 運一世三十年三十箇十二時為一月十二箇三十
 日為一嵗三十箇十二月為一世十二箇三十嵗為
 一運三十箇十二世為一㑹十二箇三十運為一元
又曰天六變生三百六十此運行之數也一變生六再
[005-50b]
變生十二三變而十八四變而二十四五變而三十六
變而三十六於是進而為三百六十
 天運行之數以一為本以一用六無籍乎地一變六
 十六變三百六十此以天地而言也五生六者一月
 五卦一卦六爻以五乗六二六十二也除四正卦外
 一年卦有六十六六三百六十爻一年周六十甲子
 亦六六三百六十日也一變生六去一則五五以一
 為本二變生十二去二則十十以二為本以至三變
[005-51a]
 四變五變六變皆去其三四五六以存其本而得十
 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之數也故曰五六生三十三十
 卦當天之六變而得一百八十先天圖左右皆然各
 有五變而生三十二陽三十二隂五六遞交竒偶相
 配此五六所以為天地之中數四時運行無往而不
 與之合以十二支數卦以六日一變以十干數候以
 五日一變六十變而三百六十生焉以三百六十乗
 三百六十得一元十二萬九千六百之數
[005-51b]
又曰地四變而生三十六生物之數也四生十二十二
生二十二十生二十八二十八生三十六於是進而為
二百五十六
 地生物之數以四為本以二用十二析一為四析四
 為十六析十六為六十四析六十四為二百五十六
 此地之四變也十六者地之四一變為四者地之一
 四生八者一四生二四并之則為三四一十二八生
 十二者二四生三四并之則為五四二十十二生十
[005-52a]
 六者三四生四四幷之則為四七二十八十六生二
 十者四四生五四并之則為四九三十六地用四變
 而極於九所以生物六六而數之天所以運行四九
 而數之地所以生物一朞自草木萌動至於地始凍
 而物不生二百五十六日而已
卦體八八卦用六六爻體三百八十四爻用二百一十

 卦用三十六爻用二百一十六合之即用數之用二
[005-52b]
 百五十二也爻天也六為天之用卦地也八為地之
 體所以用乎地上皆一陽之氣陽包乎隂也天有六
 氣三陽三隂一氣而六旬三十六者旬數也六子皆
 三十六一年三百六十日六陽為十二六變為三十
 六陽六隂為十二六變為三十六隂四九三十六四
 九者九之體六六者六之用陽六又兼隂六之半是
 以為九坤用四六兩其十二乾用四九三其十二是
 以兼隂六之半故曰體有八而用有六卦有八而爻
[005-53a]
 用六
陽三十六三之為一百八隂三十六三之為一百八三
陽三隂各半也
 三六一十八即一百八也兩其十八即二百一十六
 乾四九坤四六乾克其餘分故坤退一六以奉乾乾
 得七六坤得三六而已用卦之策乾盡包之隂已無
 有是以三陽三隂分乾之二百一十六一日十二時
 一年十二月自寅至午一百八自午至戌一百八陽
[005-53b]
 中三隂隂中三陽皆為晝為開物之時其餘百四十
 四雖属之坤寅之末一十八戌之初一十八共三十
 六分猶為陽之餘分所克為春夏秋生物之時以助
 乾之施化三用而一不用也故曰陽以隂為基
易之生數一十二萬九千六百總於四千三百二十世
此消長之大數衍三十年之辰數即其數也
 以時之隂陽進退消長積為一元推之嵗三百六十
 日得四千三百二十辰以三十乗之爾甲子甲午為
[005-54a]
 一世首數有十生成各半元㑹運世年天之生數五
 日月時分秒地之成數五故經世之數止於年大而
 小之數極於秒以一元推之秒則一月分則一年時
 則一世日則一運月則一㑹年則一元乾宫一位八
 卦自元至辰宗扵天之一元天地大數也外七位毎
 位八卦亦自元至辰各有其元者人物小數也天之
 八數同起甲子造化初也經世甲子指一元之年數
 爾日甲月子星甲辰子從之者月為㑹星為運辰為
[005-54b]
 世是月與星辰皆得一十二萬九千六百之數得泰
 之五億數則盡乾一位八卦之數又變三十得兊位
 履卦百七十七億則一辰三十分之數也毎月日時
 隂陽皆有消長一日成二日一時成二時以分藏秒
 以秒藏時時藏月月藏日日藏年愈細愈大愈大愈
 細鬼神不能窺矣分秒之數何如一時三十分計三
 百六十秒卦當大有一日十二時三百六十分計四
 千三百二十秒卦大壯一月三百六十時一萬八百
[005-55a]
 分計十二萬九千六百秒卦小畜一年四千三百二
 十時十二萬九千六百分計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
 百秒需卦一世三十年一十二萬九千六百時三百
 八十八萬八千分計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秒大
 畜卦一運十二世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時四千
 六百六十五萬六千分五億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
 千秒泰卦一㑹三十運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時
 十三億九千九百六十八萬分計一百六十七億九
[005-55b]
 千九百十六萬秒履卦一元十二會五億五千九百
 八十七萬二千時一百六十七億九千九百一十六
 萬分計二千一十五億五千三百九十二萬秒兊卦
 十二萬九千六百為元一元之年一㑹之月一運之
 日一世之辰皆有一十二萬九千六百之數
六十甲子周流先天方圓二圖之内
 圓圖為天去四正卦二十四爻當三百六十日行乎
 十干十二支十干以應天之十日十二支以應地之
[005-56a]
 十二月十二時所謂五日一候十日一甲十五日一
 氣三十日一月甲戊以陽變己癸以隂變五以變也
 午亥以隂變子巳以陽變六以變也一年甲子十之六
 一月三甲而六其五一年三十六甲而三百六十運
 周以天之五而生七十二也一月兩子兼半而五其
 六一年三其十子而亦三百六十運周以地之六而
 亦成七十二也圖之左一十五子一子兩變共三十
 變三六一百八十右亦然亦三百六十也三十分為
[005-56b]
 時三百六十為時之秒四千三百為日之積又以月
 為年兩日半三十時為一月時之三十分一分為一
 日毎分十二秒一秒為一時縮年為月縮月為日縮
 日為時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亦自一時之分秒而積
 之爾微而分之至百六十七億九千六百一十六秒
 而止細之又細所以能研物理而窮事情髙入蒼天
 低入黄泉大含元氣細入無倫子雲亦嘗推見此矣
 今以圓圖轉之以見皇帝王伯之鋪舒古往今来之
[005-57a]
 治亂四時萬化之運行日月星辰之流轉乾坤主之
 所以明天之數也方圖為地四以為體四四以數至
 四九而轉十六事以明至二百五十六位而分天聲
 倡於上而六律鳴地音和於下而六吕應走飛草木
 皆應其數坎離主之運四隂四陽以生物於地也先
 天之學圗由中起大關造化皆自然之妙也宜邵子
 玩心神明而終日不離乎此
程子曰易逆數也要測知未萌事若已往何用籌算然
[005-57b]
數者理也理有必然如五世三世希不失之類數莫逃
乎理也
 秦漢以来舍理言數入於䜟緯久矣到康節説數方
 及理參天地之運頽乎其順浩然其歸如曰畫前元
 有子後無移數如此理亦如此愚謂窮理盡性以至
 於命理為主數亦在其中夫子雖不言命而曰河不
 出圖吾已矣夫數不明則理亦晦故邵子曰學不際
 天人不足謂之學君子當造其極可也愚謂天下之
[005-58a]
 數出於理違理則入於術
朱子曰康節之學雖作用不同而其實則伏羲所畫之
卦也
 吕國史中曰體天地之撰者至於易而止天竒地偶
 之畫陽九隂六之數四千九十六卦之變萬有一千
 五百二十策有加乎此哉故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
 盡天地之體用以寒暑晝夜風雨露雷盡天地之變
 化以性情形體走飛草木盡萬物之感應以元㑹運
[005-58b]
 世嵗月日辰盡天地之終始以皇帝王伯易詩書春
 秋盡聖賢之事業秦漢以来一人而已
數學樞要
 天一地二
 天竒一一地偶二二天無十地無一一三五參天故
 乾用九二四兩地故坤用六一者天圓之體四者地
 方之體天圓徑一圍三積之而八應八方四維地方
 起四積十二毎一用三故四方分十二次四時分十
[005-59a]
 二月天一而二隂陽並行地二而四隂陽分兩天圓
 起一而積八地方起四而積十二圓數竒故天數一
 而用六方數偶故地數二而用十二天變方為圎常
 存其一地分二為四常執其方陽主進故天并一而
 為七隂主退故地去四而為十二圓者起一積六方
 者分一為四圓者裁方以為用故一變四四去一則
 三三變九九去三則六用數成於三而極於六方者
 展圓以為體一變三并四四變十二并十六體數成
[005-59b]
 於四極於十六天主用故蔵一於四十九之中五十
 蓍中蔵一者數中本有地主體故顯四於六十之外
 六十卦外去四者數内本無日一變三十月一變十
 二日一年盈六日月一年縮六日日一年三百六十
 六日月一年三百五十四日天起於一地成於四乾
 一畫包坤二畫為三乾三畫包坤六畫為九乾一爻
 三十六陽坤一爻二十四隂共六十乾一爻六六三
 十六六進一為七六爻得二百五十二坤一爻四六
[005-60a]
 二十四四退為三得三六一百八坤於乾百中取三
 三百六十中取一百八地之用在天故蔵一於始天
 之體在地故隱四於終主天一而言陽進隂退主地
 二而言隂陽互為進退
 天三地四
 天一三五為九五四為九地一二三為六二四為六
 天之用用三百六十地之體具三百八十四天圓以
 用為主體則托乎地地方以體為主用則從乎天天
[005-60b]
 三三為九地三二為六天重三則六地重四則八天
 生數一二三四地成數六七八九天六六三十六地
 四六二十四天分其三故日有三十進為三百六十
 日地起於二故月有十二分為二十四氣天用數三
 而極於六地體數四而極於十六天參地兩天七地
 三天有三辰地有四行先天四維震艮兊巽後天四
 維乾坤艮巽天參地兩天地本用之數三而兩兩而
 三乾坤通用之數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餘則皆潛
[005-61a]
 南極入地下三十六度餘則皆見卦用六爻者三百
 八十四爻用四位者二百五十六三男以二十八陽
 生乾父之三十六陽三女以二十八隂生坤母之三
 十六隂坤母以十二陽生三男各二十陽乾父以十
 二隂生三女各二十隂坤中藏十二陽至乾成三十
 六陽乾中藏十二隂至坤成三十六隂乾三百六十
 三分用二為開物數坤四六二十四去一存三為閉
 物數天必有地三而兩地必有天兩而三乾包坤偶
[005-61b]
 為三坤分陽數為六乾三十六卦為竒坤二十四卦
 為偶隂二而缺陽全則三乾中藏三十六陽坤中藏
 三十六隂乾三十六陽主進進之為三百六十坤十
 二隂主消一年十二月消十二日陽得三用進六六
 三十六三百六十卦分八體變八八六十四四千九
 百二十卦三十六為天之用卦六十四應地之體先
 天圖左為天三百三十六分長震離兊乾為長/巽坎艮坤為消圖右
 為地三百三十二分消巽艮坎坤為長/震離兊乾為消天多於地聖
[005-62a]
 人扶陽為竒數故天三地兩地多於天太極肇判為
 初數故陽一隂二
 天五地六
 天五地十天六地四天四地六六者天之用十二者
 地之用天之變六氣以六變地之變四體以四分天
 數二十五合為五十應蓍數地數三十合為六十應
 卦數天六用數屬陽地八體數屬隂天六變六六三
 十六旬地四變四四一十六位天數六毎爻三十六
[005-62b]
 中分為兩則三六而十八變五六而三十日六六而
 三百六十地數二毎爻二十四中分為兩則二六而
 四之四十八爻六之七十二候六十而六之亦得三
 百六十天以六而藏諸用地以八而顯諸仁天有六
 變有三則有六自六至於三十六天之六變地有四
 維有二則有四自四至於二百五十六地之六變天
 得兼地故用六變一變六十六變而三百六十地不
 得兼天故用四變一變四二變十六三變六十四四
[005-63a]
 變二百五十六六為用數屬陽八為體數屬隂六六
 者為三十六卦之用八八者為六十四卦之體地從
 天而用五天從地而用六乾兊當春有五十六陽四
 十隂坎艮當秋故反之乾巽當夏有六十四陽三十
 二隂坤艮當冬故反之震坎艮六陽十二隂巽離兊
 六隂十二陽乾主贏一年三百六十日足坤主虛以
 其縮六日而全不用天數二十五合為五十進為一
 百地數三十合為六十進為百二十乾得二百五十
[005-63b]
 二即三十六卦之用數坤得一百八即二十四卦之
 交數五十蓍中去一一散為四十九之用用中有體
 六十卦外存四四為六十卦之體體中有用
 天七地八
 天用七地體八卦以六六者用也屬乎爻之陽變為
 八八者體也屬乎卦之隂開物於乾用八月閉物於
 坤用三分
 天九地十
[005-64a]
 天五四為九三三為九九九八十一四九三十六子
 至巳六至九午至亥九至六乾數九而天用六九由
 六長坤數六而地體四六自四生乾用九三其八而
 九之二百一十六兩其八而九之亦得坤之百四十
 有四坤用六兩其十二而六之百四十四三其十二
 而六之亦得乾之二百一十六天究於九地盡於十
 九十者天地之終始也八卦之數三十六一八二七
 三六四五交數皆九言十者九之偶爾陽極於九隂
[005-64b]
 終於十天之十者一而二二五為十地之十者二而
 四二八為十五十以一為本四十九為用六十四以
 四為本六十為用
  寧按伏羲則河圖畫八卦始開數學之源易大傳
  所謂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所以成變化行鬼神者
  即發明河圖之數也孔孟歿後言數者淪於伎術
  而大義遂晦至宋邵康節言數始及理妙闡伏羲
  畫卦之㫖是為先天之學其書命象定數自為一
[005-65a]
  家大而天地之始終小而人物之生死逺而古今
  之世變無不該貫其間葢有孔子所未言者然要
  其歸則其道實不相悖而同出一太極也西山蔡
  氏云康節之數程先生未之學至其本原亦不出
  乎先生之說是固明其理之同矣然程伯子云堯
  夫只欲傳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工夫要學須二十
  年則其先後緩急之序又豈可無辨乎學者要當
  以窮理力行為先而數學之淺深則隨其力量之
[005-65b]
  所及斯可矣故愚校正魯齋所述於論理處多為
  之辨論數則多仍其舊於邵子書則究其體用變
  化之大㫖而精微曲折有未暇詳考焉亦以光隂
  有限而不敢强於求備也
 
 
 
 天原發微卷五上
[005-66a]
欽定四庫全書
 天原發㣲卷五下    宋 鮑雲龍 撰
            明 鮑寜 辨正
  鬼神
 易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始言幽明死生一句䟎一句
 説入鬼神上去仲尼賛易以後自顔曽思軻以下至
 于周程張朱数君子而已降是則耼竺二家離了天
 地造化又别作一様㸔釋以鬼怖人令人皈嚮則不
[005-66b]
 墮輪逥老以僊誘人令人修煉則可長生又降而世
 俗焉則土木為像而廟之巫覡嘯呼而祝之曰如是
 而已孰能探造化賾哉吁可慨也已上蔡謝氏曰鬼
 神是天地間妙用須是将來做題目入思議始得
易大傳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
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
故知鬼神之情状
 以者用易中隂陽之理而觀察之也天文属陽故明
[005-67a]
 地理属隂故幽日月星辰明矣亭毒寥邈又有幽焉
 下入黄泉幽矣發育呈露又有明焉原始而來属陽
 故曰生反終而歸属隂故曰死人生以百嵗為凖存
 養得定則雖老而陽亦壮反之則雖壮年亦衰故陽
 為主則陽去消隂生意充滿屈者伸枯者榮光風霽
 月融溢充匝並可以見神之情状隂為主則隂來消
 陽生意揫縮伸者屈榮者枯如缺月凄風陽氣消盡
 則死矣又可以見鬼之情状天地間陽只管生若無
[005-67b]
 隂以死之則有生無死造化亦幾乎息矣故推幽明
 可以知死生推死生可以知鬼神一氣萬形一息古
 今通晝夜之道而知天地造化源源扵是非太極之
 妙有以為之歟妙字原本作英氣二字寜按太極不/可以氣言朱子謂太極者本然之妙
 故以妙/字易之或問易言天地日月四時而終之以鬼神者
 見易乾/卦文言指二氣之屈伸而言也周子言天地人而終
 之以死生者見周子太/極圖説指在人一氣之聚散而言也
 然則天地不可以死生言乎曰天地其形也死生其
[005-68a]
 氣也人受天地之氣以生陽魂属天隂魄属地死則
 魂氣歸于天體魄降于地依舊還大原裏去故舉人
 之死生可以包天地之晝夜而日月晦明四時變化
 鬼神屈伸皆在其中矣孰得以窺其際
程子曰易説鬼神便是造化以春而原之其必有冬以
冬為終而反之其必有春死生者其與是類也知生之
道即知死之道知事人之道即知事神之道死生人鬼
一而二二而一也
[005-68b]
 朱子曰鬼神自是難理㑹底且就𦂳䖏做工夫人生
 有多少道理自禀五常之性以來所以父子有親君
 臣有義須一一理㑹生底道理則死底道理皆可知
 如事君事親事其所當事盡誠敬之道即移此心以
 事鬼神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須是得這道理無欠
 缺到得那死時乃是生理已盡亦安於死而無愧故
 張子曰存吾順事歿吾寜也儒者以理為不生不㓕
 釋氏以神識為不生不㓕聖人不說死已死更説甚
[005-69a]
 事聖人只說既生之後未死之前須與他精細理㑹
 教是六經載聖賢行事備矣於死生之際無述焉盖
 以為常事也記與魯論獨載曽子寝疾時事為詳不
 過教學者以保身謹理而已豈效浮屠不察扵理而
 以坐亡立脫為竒哉胡明仲曰人生物也佛不言生
 而言死人事可見也佛不言顯而言幽横渠形潰反
 原以為人得此氣而生死則復歸大原去盖人死則
 氣散了那大原裏氣又别抽出來生人
[005-69b]
又曰天地是體鬼神是用
 天地是舉其全體而言鬼神是舉其中運動變化通
 上下而言如雨風露雷草木皆是以類而推春夏是
 神秋冬是鬼晝是神夜是鬼午前是神午後是鬼息
 是神消是鬼生是神死是鬼鼻息呼是神吸是鬼語
 是神黙是鬼伸是神屈是鬼氣方來是神反是鬼日
 是神月是鬼初三後是神十六後是鬼天造是神地
 化是鬼草木方發生是神凋落是鬼人少壮是神衰
[005-70a]
 老是鬼風雷鼓舞是神收歛是鬼風雨雷電初發時
 是神風休雨過雷住電息是鬼
張子曰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
能不散為太虛循是出入皆不得已而然也氣之為物
散入無形適得吾體聚而有象不失吾常聚亦吾體散
亦吾體如海漚凝則氷浮則漚然氷之才/漚之性其存其亡海不得而與焉知死之不亡
者可與言性矣
 朱子曰性者理而已矣不可以聚散言其聚而生散
[005-70b]
 而死者氣而已矣所謂精神魂魄有知有覺者皆氣
 之所為也故聚則有散則無若理則初不為聚散而
 有無也但有是理則有是氣茍氣聚乎此則理亦命
 乎此矣不得以氷漚比也鬼神便是精神魂魄氣也
 非性也故祭祀之理以類而感以類而應若性則又
 豈有類之可言然氣之已散者既散而無有矣其根
 於理而日生者則固浩然而無窮故聖人之祭祀也
 設主立尸焫蕭灌鬯或求之隂或求之陽無所不用
[005-71a]
 其極而止曰庶或享之而已其至誠惻怛精㣲恍惚
 之意盖有所不容言者非可以世俗麤淺知見執一
 而求也豈曰一受其成形則此性遂為吾有雖死猶
 不滅截然自為一物藏乎寂然一體之中以俟夫人
 祭祀之求而時出以饗之耶必如此說則其界限之
 廣狹安頓之䖏所必有可言者自開闢以來積至于
 今其重併積疊計已無地之可容矣是又安有此理
 邪且乾坤造化如大洪爐人物生生無少休息是乃
[005-71b]
 所謂實然之理不憂其斷㓕也今乃以一片大虚寂
 目之而反認人物已死之知覺謂之實然之理豈不
 誤哉又聖賢所謂歸全安死者亦曰無失其所受於
 天之理則可以無愧而死矣非以為實有一物可奉
 持而歸之然後吾之不斷不滅者得以晏然安䖏乎
 寂寞之中也夭夀不貳修身以俟之是乃無所為而
 然者與異端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然後學者正不
 可同日而語矣
[005-72a]
  寜按朱子謂横渠說道體處如太和太虛虛空云
  者止是言氣說聚散處其流乃是箇大輪廽又引
  程子謂横渠之言誠有過者乃在正蒙後黄瑞節
  輯正蒙附錄已載其言矣今魯齋掇取正蒙中所
  言太虛氣之聚散以海之冰漚為喻謂知死之不
  亡者可與言性等語共為一章而載朱子所論四
  五百字於其下其辨難精切發明至到有以補正
  先儒之失啟廸後學之疑正蒙附錄中未及收載
[005-72b]
  而魯齋於此載之於學者甚有益宜深玩之
程子曰鬼神只是一箇造化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鼓之
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是也
 此說明有禮樂幽有鬼神朱子謂此對幽明而言也
 若謂幽有鬼神而明無鬼神便是錯認題目不知鬼
 神之為何物而溺於輪廽因果之說也豈知禮樂中
 有鬼神鬼神中有禮樂二者一爾第不可不分界限
 而辨别爾天地定位辨於履禮也然二氣交感其中
[005-73a]
 未嘗無樂風雷鼓舞樂也然風休雨止雷蟄霆息各
 有序焉其中未嘗無禮禮撙節人情氣之屈也以和
 為貴屈者又伸樂動盪人情氣之伸也而合止有節
 伸者又屈幽明交通屈伸相禪無往而不與鬼神通
 彼釋氏則死殺㸔了謂明則為人幽則為鬼豈知君
 子之所以謹獨者屋漏暗室洋洋如在禮以束其筋
 骸樂以養其性情禮樂之在吾身即鬼神之臨乎其
 上易註云精氣謂七八言木火之神生物東南遊魂
[005-73b]
 謂九六言金水之神終物西北老隂老陽屈者為鬼
 少隂少陽伸者為神東南為明西北為幽非止謂天
 地黒暗中有鬼神而明無之也後世禮壊樂廢人心
 浮偽失其序而不和所以交於鬼神者非其道也不
 瀆則諂安有感格之理
張子曰鬼神二氣之良能也
 朱子曰伊川說鬼神造化之迹固好但只渾淪在這
 裏不如横渠說得分明便見有箇隂陽屈伸往來在
[005-74a]
 愚按隂陽二字未可言鬼神隂之靈曰鬼陽之靈曰
 神良能便是其靈處所以䏻屈伸變化也又舉張子
 物之初生氣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氣日反而逰散
 至之謂神以其伸也反之謂鬼以其歸也又謂人之
 初生天地之氣只管増添在身上漸長漸大至極盛
 了又漸衰耗以至于散然皆自然而然非有使之然
 故曰良能
邵子曰隂者陽之影鬼者人之影月者日之影情者性
[005-74b]
之影
 陽也人也日也性也皆隂鬼月情之主所主既定影
 自從之子月一陽生應得五月一隂生自子至巳六
 陽全自午至亥亦六隂全天上一陽應地下一隂水
 中一物應岸上一物物物皆然但陽常為主而隂常
 為影如牝牡然一日有十二時一年便有十二月月
 初則月生明月望則光滿上下二弦生魄至晦皆然
 可以見鬼神之情状性中有箇仁義禮智之理外面
[005-75a]
 便影得箇惻隱羞惡辭遜是非之情出來一箇形便
 有一箇影人之魂為神便影得箇鬼之魄在其中日
 至晦則月不光人至老則神必聵
又曰思慮未啟鬼神未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人知為
道當至於鬼神不能窺處善惡形于言發于行人始得
知之但萌諸心發乎慮鬼神已得而知之矣
 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此
 固君子謹獨之學慎不愧於屋漏也然謂之思慮未
[005-75b]
 啟即喜怒哀樂未發之時鬼神不得以窺其際矣故
 曰不由乎我更由乎誰盖幽暗之中細㣲之事迹雖
 朱形而幾則已動雖己所獨知人所不知而鬼神已
 知之矣是以君子慎獨不待著于言行常若鬼神之
 臨乎其上不敢有一毫之妄念動于中也昔人彈琴
 見螳螂捕蟬而聞者以為有殺聲殺在心而人聞其
 琴已知之况於鬼神乎君子於此唯敬以直内而已
 聽於無聲視於無形盖不待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始
[005-76a]
 用其力也邵又曰人心之神即天地之神人之自欺
 其心即所以欺天也可不戒哉天地虚明不用耳目
 而無不見聞也
又曰氣形盛則魂魄盛氣形衰則魂魄亦從而衰魂隨
氣而變魄隨形而上故形存則魄存形化則魄散耳目
口鼻心脾膽腎之氣全謂之人心之靈曰神膽之靈曰
魄脾之靈曰魂腎之靈曰精心之靈發乎目曰視腎之
精發乎耳曰聰脾之魂發乎鼻曰嗅膽之魄發乎口曰
[005-76b]
言八者備然後謂之人
 此就人之形體内研磨其魂魄以知人之一身具天
 地鬼神之理之靈而不自反終日馳逐於外至於皓
 首沒世而不自覺亦可悲也夫金木者生成之始終
 在人則精神魂魄按朱子語錄云魂属木魄属金所/以說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數也魯
 齋語欠分别/觀者難曉精為形而隂魄附氣為魂而陽神依四
 者都相離不得所以魂魄隨氣形而盛衰也形變則
 陽魂離去魄化則隂形朽腐所以先王以灰㓕為極
[005-77a]
 形而於人之死也則卜宅兆以安厝之腎北方天一
 水故以藏精精始化為魄魄乃精之所自出是精氣
 之佐使而並其出入水能生木木為之子故膽中藏
 魄心南方太虚火用以藏神生陽曰魂魂乃神之所
 自出是為神氣之輔弼而隨其出入火能生土土為
 之子故脾中藏魂人之一身精神其主而魂魄其使
 也精盛則魄盛惟至誠則能生精至精則䏻生神誠
 也者皆天一所生而無偽也人䏻主於一而不散其
[005-77b]
 精則至誠如神心能御氣不䏻主一而散其精則心
 為形役豈徒沒世而無聞哉其違禽獸不逺矣人之
 生也精神魂魄性之用也血氣水榖形之用也惟内
 外交相養則精神強而魂魄盛性者受之於天必有
 藏焉心者神所藏腎者精所藏脾者魂所藏膽者魄
 所藏統其藏者心也故䏻發見於聲臭言視之間而
 不違其則者所以靈也形者資於地必有府焉肺為
 傳氣之府肝為傳血之府胃為化水榖之府又為之
[005-78a]
 脬腸以流其查滓濁穢故曰天地之性人為貴豈若
 異端者之言魂魄哉昔有學神仙者與予言曰只就
 龍虎鶉龜上做起又曰只就心腎上又曰只就五藏
 中五行上採來終不肯泄其旨歸後得其要訣下手
 處亦甚易易但要精一工夫爾今但知而不為也昔
 朱子與蔡西山研窮一世深曉之矣嘗曰道家愛&KR3726
 人鉛汞𤣥牡互換其名使人不測其實則精氣二者
 而已楚詞屈子載熒魄之說以精神言也熒營也隂
[005-78b]
 靈之聚而有光景者魄不受魂則魂不載魄而人死
 矣盖魂動魄静魂火二而魄水一載營魄者以魂加
 魄以動守静以火迫水以二守一如人登車而載於
 其上則魂安静而魄精明火不燥而水不溢固長生
 久視之要訣也然亦未言其所以也朱子有詩曰盜
 啟元命秘竊當生死關又曰但恐逆天道偷生詎能
 安則亦知之而不為爾
朱子曰精氣就物而言魂魄就人而言鬼神離乎人而
[005-79a]
言生則謂之精氣死則謂之魂魄物則謂之鬼神氣是
實底魂魄是半虚半實底鬼神是虚數多實數少又曰
精氣兩箇合則魂魄聚而為人遊魂一箇離去則陽已
散隂无所歸故為變
 子産謂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唐孔氏曰人
 之生也始變化為形形之靈曰魄魄内自有陽氣氣
 之神曰靈魂魄神靈之名初生時耳目心識手足運
 動此魄之靈也及其精神性識漸有知覺此則氣之
[005-79b]
 神也盖魂陽属火魄隂属水天一生水隂陽始交魄
 既生暖者為魂先有魄而後有魂魂常為主為幹淮
 南子曰天氣為魂陽神也地氣為魄隂神也樂祁曰
 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魄属形體魂属精神精又是魄
 魄是精之神神又是魂魂是氣之神朱子謂魂神而
 魄靈魂陽而魄隂魂動而魄静生則魂載於魄而魄
 檢其魂死則魂遊散而歸于天魄淪墜而歸于地運
 用動作底是魂不運用動作底是魄魄盛則耳目聰
[005-80a]
 明能記憶老人目昏耳聵記事不得者魄衰也魂熱
 而魄冷䏻以魂守魄則魂有所守而亦静魄以魂而
 亦有生意魂熱生凉魄冷生暖惟二者不相離故陽
 不燥隂不滯而得其和矣不然魂愈動魄愈静魂愈
 熱魄愈冷二者不得其和而死矣又曰人生時魂魄
 相交死則各相離去魄有箇形像在裏面如水晶相
 似所以發出來為耳目之精明月黒暈是魄其光是
 魂如香焼出汁子來是魄那成煙後香底是魂魂是
[005-80b]
 魄之光燄魄是魂之根柢火是魂鏡是魄燈有光焰
 物來便焼鏡雖照見却在裏面火日外景金水内景
 火日是魂金水是魄人之眼光是魄耳亦體耳何以
 為魄曰䏻聽者便是魄鼻知臭舌知味皆是但不可
 以知字為魄知便属心若丼苦醎酸要從舌上過隂
 主藏受故魄能記憶在内陽主運用故魂能發用出
 來二物本不相離精聚則魄聚氣聚則魂聚是為人
 物之體至於精竭魄降則氣散魂遊而無所知矣就
[005-81a]
 人身而言氣雖属陽然體魄已属隂生之中已帶箇
 死底道理變雖属陽然魂氣上遊體魄下降亦自具
 隂陽也只今生人便自一半是神一半是鬼未死前
 神為主已死後鬼為主
祭義宰我曰吾聞鬼神之名不知所謂子曰氣也者神
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
 郊特牲曰魂氣歸于天者以魂本附氣人死則氣必
 浮又曰體魄降于地者以魄本歸形人死則形歸于
[005-81b]
 土聖人緣生事死制其祭祀存亡既異别為作名改
 生之魂曰神改生之魄曰鬼合魂與魄命其名曰鬼
 神以尊事故曰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百衆以畏萬
 民以服也延陵季子哭其子曰骨肉歸復於土命也若
 魂氣則無不之也爾雅釋文云鬼之為言歸也以骨肉
 必歸于土也其氣則發揚于上則不測之謂神其實
 鬼神之本魂魄是也神之盛謂口鼻嘘吸出入知覺
 運動之類鬼之盛謂耳目精明能視能聽精血強
[005-82a]
 盛之類或問死生之說謝氏曰氣盡也曰有鬼神否
 曰余昔問明道先生曰待向汝道無來汝怎生信得
 及待向汝道有來汝但去尋討便是答底語朱子曰
 鬼神上蔡說得好曰可者使人格之不使人致死之
 可者是合當祭如祖宗父母這須至誠感格之不要
 人便做死人㸔他不可者使人逺之不要人做生㸔
 待他不管他便無了問先王祭享則甚曰是他意思
 别三日齋五日戒求諸隂陽四方上下盖是要集自
[005-82b]
 家精神所以格有廟必渙與萃言之雖然如是以為
 有固不可以為無亦不可這裏有妙理於若有若無
 之間斷制得去始得曰不是鶻突自家要有便有要
 無便無始得鬼神在虚空中辟塞觸目皆是為他是
 天地間妙用又曰隂陽交而為神形氣離而有鬼知
 此者為智事此者為仁齋戒只是要團聚自家精神
 古人用尸要得隂陽二氣來聚這尸上不是徒然歆
 享誠敬盡則氣自聚古人祭祀處便招呼得來問祖
[005-83a]
 宗已死以何而來曰上蔡云祖考精神即我之精神
 祭祀之感格或求之隂或求之陽各從其類求則俱
 來非有一物積于空中以待子孫之求但主祭者既
 是他一氣之流轉氣已寓此盡其誠敬則已感格矣
 或問旁親外親之属如何曰本從一源中流出初無
 間斷人死雖魂魄各散魄又較定須是招魂來復這
 魄要他相合聖人教人子孫常常祭祀是要聚得他
 那祖考之氣當下雖已散了然他根却在這裏誠敬
[005-83b]
 盡即便引聚他那氣在此子孫這身在此祖宗之氣
 便在此他是有箇血脈貫通所以神不歆非類民不
 祀非族只為這氣不相關
朱子曰鬼神屈伸往來只是氣人之氣與天地之氣常
相接人自不見爾人心纔動便逹於氣便與這屈伸往
來相感通
 先儒之說曰有是理便有是隂陽之氣只這一氣入
 毫釐絲忽裏去此心纔動彼氣便應如鬼神之靈光
[005-84a]
 處是昭明其氣蒸上處是焄蒿使人精神竦動處其
 風肅然是悽愴所以祭義有求諸陽者以報氣也氣
 者神故建設廟事燔燎羶香覸以蕭光使氣上騰皆
 陽之類有求諸隂者以報魄也魄者鬼也故薦黍稷
 羞肝肺首心覸以俠甒加以鬰鬯灌地以求之析木
 煙出是氣滋潤底是魄合魂與魄而一之所以求鬼
 神之氣而祭之也愚謂呼吸是吾身之氣雲雨是山
 川之氣發揚于上是神靈光明之氣動於此即應於
[005-84b]
 彼厥初生民氣化之祖傳授到此子孫也祖宗也天
 地山川也只是一氣貫通先儒謂死者魂氣既散而
 立主以主之亦須聚得些子氣在這裏古者自始死
 弔魂復魄立重設主便是常要接續他些子精神在
 這裏古者釁龜用牲血便覺那龜久不靈了用些子
 生氣去接他程子謂名山大川興雲雨也生於天者
 為日月星辰則有彗孛棓雹之變生於地者為山川
 草木則有山魈海若魑魅魍魎之類生於水火土石
[005-85a]
 而為變者則有滔天燎原雨土崩崖之變至於人也
 其正者為聖賢君子其變者為愚騃癡蠢為悍暴強
 梁又其大者不飜濁河清則為紛亂宇宙之怪人而
 其死也或為聰明正直之神而廟食百世或㗸寃茹
 苦而結為牛鬼蛇神其變有不可勝言者烏可謂無
 第論其正不正爾子朱子有言如冬寒夏熱此理之
 正或時夏寒冬熱豈可謂無此理哉此聖人所以道
 其常而不語怪也
[005-85b]
程子又曰伯有為厲事别是一理朱子曰謂非死生之
常理又曰人氣未盡而強死自是䏻為厲子産為之立
後使有所歸此語窮理煞精可謂知鬼神之情状矣
 左氏鄭人相驚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或夢
 伯有介而行曰予将殺帶又殺段也國人益懼子産
 立公孫洩以撫之乃止曰鬼神有歸乃不為厲吾為
 之歸也晉趙景問曰伯有猶為鬼乎曰用物精多則
 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匹夫匹婦強死其魂
[005-86a]
 魄猶慿依於人以為淫厲况良宵我先君穆公之胄
 其用物也宏其取精也多其族又大所慿厚矣而強
 死䏻為鬼不亦宜乎唐孔氏曰謂其居髙官而任權
 勢奉養厚故用物精多而魂魄強或問先儒言鬼神
 之事道有又無今左氏所載不可謂無矣朱子謂人
 禀天地之氣終有散時特散有遲速爾其精神所到
 上動于天昔荆軻慕燕丹之義而白虹貫日衛先生
 為秦畫長平之䇿而太白食昴漢殺孝婦而三年大
[005-86b]
 旱晉殺一無罪都督而血逆流于柱他如齊景公夢
 梧丘之鬼漢王氏雪鵠亭之寃史氏所書皆不可誣
 也愚請各條其說不使後之言鬼神者失所趨向而
 茫無指凖是亦敬而逺之之義其說曰隂陽二氣散
 在兩間觸目無非鬼神者不隨他地頭去分别則混
 為一區幽明惑亂而人道不立矣故在天為日月星
 辰風雨霜露四時寒暑必有鬼神行乎其中顯然可
 見書所謂禋于六宗是也自當作一類㸔在地則五
[005-87a]
 嶽四瀆山君川后能出興雲雨以助化工不可謂無
 武成所謂所過名山大川是也當自作一類㸔有功
 徳在民載在祀典如昌黎所謂勾龍后稷以功夫子
 以徳為聖為賢厯萬世而不可磨滅者當自作一類
 㸔如人死曰鬼氣已散了子孫精神聚䖏則祖考來
 格魯論所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豈特士祭其先為
 然自天子至於庶人皆有等級分劑不可踰越當自
 作一類㸔下而至於山䕫土羵水魍木妖無鬼有論
[005-87b]
 而怪興蘆菔誅囚而躬對不可不信也或懸頴附箕
 或生霆起鶴天地間自有此等遊魂鬼術足以惑人
 不可謂無但非其正亦當自作一類㸔分類既精而
 析理甚明則谷永所謂明於天地之性而不惑於神
 怪昔人所謂以道治天下則其鬼不神修身之道得
 矣人之一身鬼神之㑹也只這軀殻在此裏而内外
 無一非天地隂陽之氣此心纔動便應故曰天地之
 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吾心正則那公平正直
[005-88a]
 底鬼神自相應一有不正則彼之遊魂戾氣亦相糾
 結而不可觧矣朱子曰如魚在水外面水即他肚裏
 水鱖魚肚中水便是鯉魚肚中水斯言雖小可以喻
 大後世以來妖淫浮祀之說興而吾心鬼神之徳荒
 矣嗚呼悲哉
耼竺附
子程子曰道家之說其害終小惟釋學瀰漫滔天子朱
子曰佛氏豈有邪心但不合正理爾今叙述其言于后
[005-88b]
與同志者共核焉
 西山真氏曰神仙之說自齊威王燕昭王始至秦皇
 漢武熾焉皆方士為之也谷永之論曰明於天地之
 性不可惑以神怪揚雄氏曰或問人言仙者有諸曰
 吾聞伏羲神農沒黄帝尭舜殂落而死文王畢孔子
 魯城之地獨子愛其死乎合永與雄之說則知長生
 之為虚誕也明矣盖神仙之學本於老子其流有四
 養生者為神仙方藥隂謀者為申商韓非放蕩者至
[005-89a]
 劉伶阮籍而極清談者至王弼何晏而淫皆惑亂世
 主斵䘮生民雖老荘之學未知末流至此也
程伯子曰仙是天地間一賊若非竊造化之機安能延
年使聖人肯為周孔為之矣又曰若居山林鍊氣延年
則有之如爐火然置風中則易過置宻室則難過有此
理也
 朱子曰飄飄學仙侣遺世在雲山盜啟元命秘竊當
 生死關金鼎蟠龍虎三年養神丹刀圭一入口白日
[005-89b]
 生羽翰我欲往從之脫屣諒非難但恐逆天道偷生
 詎䏻安且取魏伯陽参同契與蔡季通共籌之曰天
 地所以長且乆者以其氣運於内而不泄爾今人之
 氣運出外去也其與程子宻室之言有異乎第疾其
 為異端之學爾歐陽子曰禹走天下乗四載治百川
 形亦勞矣而夀百年顔子蕭然陋巷簞食瓢飲外不
 誘物内不動心樂矣而年不及四十斯二人者皆古
 之仁人也勞其形者長年安其樂者短命命之長短
[005-90a]
 皆天也非人力也不戕賊以盡其天年以自然之道
 養自然之夀此上智之所同也其次或絶欲鍊氣以
 求諸内焉亦庶乎其愈於妄意貪生者彼有吸日月
 精茹草木金石以求之者外物安足恃哉
朱子曰老子㸔得天下事爛熟了都從反䖏做起剛者
易屈他只是弱故䏻剛静則能忍故冷氷氷無情便是
殺人也不恤故流入於變詐刑名也太史公将老子與
申韓同傳源流是如此豈強安排哉
[005-90b]
 其說曰因者君之綱只因循包容将去發出來便教
 你支吾不住子房全是學他如嶢門之戰與秦将連
 和了忽乗其懈擊之鴻溝之約與項羽講和了囬車
 殺之只是柔弱之發可畏可畏謀䇿不須多只消兩
 三次漢業成矣老子只是占便宜凡事推惡離已不
 肯自把手做子房兩次為韓報仇皆不自做一□掇
 髙祖入關為韓報秦及羽殺韓王成又使髙祖平項
 羽後來定太子又只教四老人出來到了推與别人
[005-91a]
 做張宛丘言黄老遣去情累而末流為智術清静無
 為見物情而知事要智術所由出無情而至於無親
 則忍矣刑名所由用朱子又謂陶淵明亦是老荘老
 氏初是清净無為却帶得長生不死今說得不死一
 項却成箇巫祝專理㑹厭禱已自經兩節變了人說
 仙一代說一項漢世說安期生其後不復說唐以來
 說鍾吕今又不復說㸔來他是養得分外夀考終久
 不䏻不散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
[005-91b]
 無身吾有何患荘子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從然
 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䏻過佛者曰生滅滅
 已寂滅為樂羅鶴林大經曰老荘以身為贅生為苦
 死為樂今神仙方士欲長生不死正非老荘佛氏之
 說歐陽公貪生畏死之言殆非也老荘何嘗貪生瞿
 曇何嘗畏死貪生畏死僅是排方士而已此亦是一
 說
程伯子曰楊墨之害甚於申韓佛老之害甚於楊墨朱
[005-92a]
子曰楊朱即老耼弟子孟子闢楊墨則老荘在其中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耼為周柱下史著道徳經五千/餘言荘子名周嘗為漆園吏其要本歸於老子故其著
書千餘萬言楊朱墨翟事見孟子申不害韓非皆學刑/名楊氏為我超然逺舉視營營利祿者皆不足道後世
佛學亦出/於楊氏
 楊氏為我近老墨氏兼愛近佛申韓皆本老子為刑
 名之學淺陋易見佛本西域之胡為寂㓕之學自東
 漢明帝其說始入中國至晉以後盛行老氏只是要
 長生節病易見釋氏於天理大本䖏見得些分數程
[005-92b]
 子謂言近理而大亂真是也程子曰佛氏不識隂陽
 晝夜生死古今聖賢以生死為本分事故不論死生
 佛之學為怕死生故只管說不已下俗多懼易以利
 動楊墨之害今世已無之道家為害終小惟佛學今
 人談之其害無極舊聞學佛者傳燈錄有千七百人
 某敢道其中無一人逹者果有一人見得聖人朝聞
 夕死可矣與曽子易簀之理必不肯削髮胡服而終
 禪者曰此迹也何不論其心曰心迹一也豈有迹非
[005-93a]
 而心是者正如二足方行指其心曰我本不欲行也
 二足自行豈有此理盖上下本末内外都是一理方
 是道又曰釋氏如以管窺天謂他不見天不得只是
 上去惟見一偏不見四旁故皆不能䖏事聖人之道
 如在平野中四方皆莫不見又曰浮屠之術最善化
 誘人故人多向之然亦有不向之者見理明也横渠
 謂釋氏反以六根之㣲因緣天地眼為色根耳為聲
 根鼻為香根舌為味根身為觸根意為法根六根為
[005-93b]
 感六塵為應以六根神識之㣲𦕈窺測天地性命之
 根源明其所僅明而不䏻盡見其全體
程叔子曰屈伸往來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氣復為方
伸之氣天地間如一大洪爐何物消爍不盡然其散也
有緩有速致堂胡氏曰爝火一噓即滅篝火經風乃滅
咸陽宫殿火三月乃滅即其比也人死終散然亦未便
盡散釋氏却謂人死為鬼鬼死復為人如此則天地間
常只是許多人來來往往又不由造化生生必無是理
[005-94a]
 鮑商霖問佛輪迴之說亦自有理伊川不以為然胡
 氏論秦皇隋主不願生帝王家其辨甚詳佛者之言
 曰衆生各因淫欲使世人離此以證無生其不䏻然
 則生死於慾人為畜畜為人輪迴相續不絶若修錬
 不殺免於報身即生樂䖏今驗其不然者自古至今
 人殺禽獸者不少禽獸殺人者無幾是禽獸當日加
 多人日加少遂至於無人則報復之事信矣而有不
 然者太平之際人得其食海内之户以萬千計于時
[005-94b]
 動物亦不可勝用上下給足若禽獸為人則禽獸宜
 凋耗而反繁多喪亂之後人失其食或千里人煙斷
 絶于時庶類亦不䏻獨茂求之難致若人為禽獸則
 禽獸宜繁多而反以凋耗亦目覩實事而難信矣又
 人之寐也氣不離形識知固在雖大聖亦不䏻卓然
 知寤寐之分際死之異於寐也寐則呼之觸之而或
 覺死則氣已離形光亦脫落大知識泯滅乃曰我有
 一念由吾所積以往豈理也哉司馬公有言人生含
[005-95a]
 血氣知痛痒或剪甲剃髮從而焼斫已不知苦况死
 而形神相離魄則化為黄壌神則散而上騰雖有剉
 焼舂磨亦豈復知也哉唐李丹書曰天堂無則巳有
 則君子登地獄無則巳有則小人入世人何不以君
 子待其親耶假使積惡有罪豈賂浮屠所能免佛法
 未入中國以前人死而復生者亦有之矣何故無一
 人誤入地獄見閻羅等十王者耶不學者固不足言
 知古者可以少悟矣
[005-95b]
儒釋老荘要說
朱子曰此以性命為實
 此以為實者寂然不動之中萬理粲然而民彛物則
 無一不具所謂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則順理循法無
 一或差自此而修之則體用一原顯㣲無間而正心
 修身治國平天下無一非理之正吴氏曰伊洛所以
 異於釋老者以其本末具舉先後有序由格物致知
 以下而推歩歩有實效非若禪家之說推墮滉漾中
[005-96a]
 也朱子又謂荘老絶㓕義理人倫未盡至佛氏則人
 倫㓕盡釋氏虚吾儒實釋氏心與理為二吾儒心與
 理為一釋氏以事理為不𦂳要而不必理㑹吾儒則
 事事要理㑹都靠實做将去
又曰彼以性命為空
 彼以為空徒知寂㓕為樂不知為實理之原徒知應
 物見形不知有真妄之别由彼之說則本末横分中
 外斷絶雖有所謂廓徹神通虚静明妙者而無救於
[005-96b]
 㓕理亂倫之罪顛倒運用之失也問佛氏之空與老
 氏之無同否曰不同佛氏只是空豁豁然和有都無
 了老子猶自是有只是清凈無為一向恁地深藏固
 守自為𤣥妙教人摸索不著便是把有無做兩截㸔
 了佛氏要空此心皆是安排子思作中庸只戒謹恐
 懼便有長在不用安排
又曰佛氏盡出老荘
 朱景文唐書賛說佛多華人之詭譎者攘荘周列禦
[005-97a]
 冦之說以佐其髙釋書初只有四十二章經其說甚
 平如言彈琴弦急則絶緩則不響緩急得中諸音㑹
 矣其初入中國只是修行說話後漢永平三年庚申
 明帝夢金人使蔡愔等使西域求之迦葉摩騰白馬
 駝經至闕中國之有佛書自此始至晉宋間多剽竊
 老荘列子以為談義其後達磨來又談禪庚桑子一
 篇都是禪佛初來中國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經如空
 䖏是也後來道家做清净經又都偷佛家言語佛經
[005-97b]
 言色即是空把受想行識四字對一箇空字故曰空
 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謂皆空也清净經偷此
 句意却說無無亦無是偷得他色即是空都不理㑹
 得他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之意道家有箇寳藏被佛
 家偷去後來道家却取得佛家瓦礫殊可笑也
程叔子曰釋氏言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此則不可
 愚按天命之性完全具足無有不善未賦於人只可
 謂命混然一理而已及其降是於下人與萬物同流
[005-98a]
 各正性命則有所謂性也循其性而不失則有所謂
 道也天命流行之時何嘗去分别曰此為人之性彼
 為物之性及其隨所禀受則人自為人物自為物牛
 之性不可為馬馬之性不可為牛人之性則靈於萬
 物氣有清濁人有賢愚物有動植此又天命下一段
 事謂之氣禀則可佛氏乃欲混為一區安得識性
張子曰浮屠明鬼謂有識之死受生循環遂厭苦求免
可謂知鬼乎
[005-98b]
 葉氏曰精氣聚則為人散則為鬼澌㓕就盡而已釋
 氏謂神識不散復寓形受生是不明鬼之理也又曰
 佛氏輪迴乃變怪之間有遊魂紛擾萬化中之一二
 非理之正或疑三生作國王死而精魂不散復借父
 精母血以生其形如此則是父母之名皆假托之具
 以啟天下後世不慈不孝之心昔曹操令路粹誣孔
 融之言曰父之扵子何親本意欲為情慾子之扵母
 何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此其假佛氏之言以
[005-99a]
 殺天下名士其罪可勝誅耶
朱子曰昌黎謂孟子之後不得其傳只緣不去心上理
㑹失了尭舜相傳心法止從言語文字上做一場話說
佛老之學雖不正他却從心上起工夫所以儒者多被
他牽引入去
 先生曰佛教入中國非特人為所迷鬼亦被他迷惑
 如大乾廟塑僧像勸其不用牲祭之類盖緣人之信
 向者衆鬼神亦只依人而行其勢如何拗得他轉吾
[005-99b]
 人家守得一世再世不崇尚者已自難潘君云其父
 嘗見濓溪子環溪元翁者與蘓黄學佛談禪盡失其
 家學之傳渠已被他轉了不知大聖人出所過化存
 神又如何或言歐公闢佛其妻某氏及其子棐已自
 變了
又曰自晉至今溺佛者多矣為儒而卓然不惑昌言以
排之而不畏禍福者其昌黎一人也哉
 史言自晉及隋老佛顯行諸儒倚天下正議助為怪
[005-100a]
 神愈獨引聖道争四代之惑卒大顯于時昔孟子距
 楊墨去孔子方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餘載撥亂
 反正功與齊而力倍之又考公神道碑其遺命䘮𦵏
 無不如禮俗習夷教書寫浮圖日以七數之及拘忌
 隂陽吉㐫一無汙我朱子謂按此可以見公平生謹
 守禮法排斥異端至此不變可為後世法又曰其排
 斥異教亦㩀所見言之一旦至瘴海之濵異端之學
 乃䏻以理義自勝亦足滌情累而空所碍之懐其於
[005-100b]
 所守初不相妨也豈以異教一言而便失其常度哉
朱子論王蘓象山慈湖及諸儒溺佛之失愚並䟽于後
王介甫封荆國公蘓東坡先生諡文忠公/陸子静世號象山先生楊慈湖學扵象山
 朱子曰二氏皆以佛老為聖人既不純乎儒者之學
 矣而王氏穿鑿尤無理義蘓氏髙者出入有無而曲
 成義理下者指陳利害而切近人情其才識氣概足
 以震燿而張皇之非王氏比也第語道則迷其本矣
 又曰荆舒取佛老之似亂孔孟之真仗人主之威行
[005-101a]
 空言之教蘓公早拾蘓張之緒餘晚醉佛老之糟粕
 二人之學皆謂之不知道可也又曰陸楊二人是十
 分好人本是禪學却以吾儒說話遮掩欽夫伯恭不
 曾㸔佛書所以㸔他不破愚謂釋氏說死心象山說
 活心只是拈弄精神專於己發䖏認其本心象山惡
 人讀書謂以意見而蔽其本心正逹磨所謂不立文
 字見性成佛之說無吾儒存心養性已上一段工夫
 慈湖於扇訟之次問曰敢問足下如何是良心象山
[005-101b]
 離席大呼謂適坐剖决是非即是此所謂於流行發
 見之地而見其心也剖决者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是
 者是之則為好仁非者非之即為惡不仁心之可見
 者此也二公執此以為把柄象山所謂易簡工夫者
 在此紹興以來有杲老者為禪學宗張子韶唐立夫
 吕居仁輩多慕尚之反為所薄杲與張侍郎書曰左
 右得把柄入手可改頭換面用儒家言語接引後學
 禪家只於自己精魂上認取一箇知覺之物把持玩
[005-102a]
 㺯至死不放舎去瞑目扼腕而指本心奮挣切齒而
 談端緒此要語也僧家要有行觧行是行巳觧是禪
 人若識得透平生罪惡皆除如王履道謫廣州反在
 彼説禪非細學得底人有多少機鋒将來㺯一上便
 収了然則此一種學在世亦亂臣賊子之三窟尔
又曰說釋氏䖏不可上下其手此是四海九州千萬嵗
之文字非一已私若吾儒之道則若四海九州千萬人
當行之路不可不辨今取其與當時諸儒言者書之使
[005-102b]
學者知所趨向云
 李伯問天命謂性如何朱子曰公以為此句空無一
 法耶則浮屠勝以為萬理畢具耶則儒者勝可一言
 而决渠遂無疑釋氏謂心生萬法而實心外有法故
 無以立大本若聖門謂心則叙秩命討惻隱羞惡辭
 讓是非該備無心外之法問儒教本人事緩於見性
 釋教本死生急於見性荅曰孔子言性與天道孟子道性
 善人乎天乎緩乎急乎聖賢盡心知性躬行自有次
[005-103a]
 第緩亦不得急亦不得直是盡性至命方是極非如
 釋氏一見遂已上蔡云釋氏論性猶儒論心釋氏論
 心猶儒論意精矣問釋氏敬以直内有矣未䏻方外
 曰此謂有心地上一段工夫但他用工全不管着所
 以無方外一節本末不相貫此以五榖為根株生華
 實可食彼以稊稗為根株生華實不可食參术以根
 株愈疾鈎吻以根株殺人其毒不在外問形有死生
 真性常在曰性無偽不必言真未嘗不在不必言在
[005-103b]
 此即天地萬物之理非我得私學以盡心知性知天
 者固有所為非欲其死而常在也異學乃欲空妄心
 見真性是非欲固天地公共之理以為一己利惟恐
 其死而失之耶想公初讀孔孟伊洛書是資舉業後
 來學佛乃怕生死始終皆是利心今又云輪迴因果
 是造妖揑怪以誑愚惑衆故逹磨非之某曰此佛說
 也今以佛為聖人而斥其言則老兄非特叛孔子又
 謗佛矣連嵩卿喜佛學一日千里致書有問於朱子
[005-104a]
 曰天地之性即我之性豈有死而遽亡之理答曰此
 說亦未為非若以天為主則是天地間一箇公共之
 理無人物死生古今之别雖曰死而不亡非我所私
 若以我為主則於自巳身上認得一箇精神魂魄把
 持作㺯到死不放則死而不亡乃是私己之尤亦何
 足以與語死生性命之理則是一箇天地性中各有
 若干人物之性每性各有界限不相交雜改頭換面
 自死自生全不由隂陽造化而天地隂陽造化亦無
[005-104b]
 所施矣陳經正問天地萬物之性皆我之性不知我
 之為我矣曰伊川言他人食飽公無餒乎此正釋氏
 以虛空法界為己身而不敬其父母所生之身又曰
 盈天地間皆此理佛認為己私可乎吴人傑問曰釋
 氏所謂豁然大悟則通身汗出心思路絶天理盡見
 乃禪學悟入之機儘自脫洒答曰他只見外面影子
 在儱侗恍忽間不曾見得裏面真實底道理只好隔
 壁聴他只認箇識神為性豈知吾儒之性即天理也
[005-105a]
 日用常行零碎去䖏無不求盡此理從修齊治平做
 将去渠却一切掃除了又與張敬夫曰釋子作㺯精
 神無復儒者着脚實地工夫愚聞之師曰正道之難
 行也乆矣二程以來如王蘓黄陳所好固雜矣當乾
 淳之際正學大明朱子出而統一之宜若渾然無間
 矣胡為陸象山猶以直截理㑹為易簡工夫以讀書
 議論為蔽其本心是雜於禪學也朱子嘗攻之矣又
 曰葉正則無事時則讀佛書以為知世外瓌竒之說
[005-105b]
 本與治道不相亂所以参雜辨争者亦是讀者不深
 考爾其說固為可駭也又謂陳君舉見得不親切遮
 前掩後欲說不說做三朝新婦模様謂之見道可乎
 宜其下於此者紛紛出入佛老而未有一定之見或
 者反借石林過庭録載上蔡說伊川参某僧取其說
 做己用是為洛學愚謂脱有之是亦問禮老耼之意
 云爾又不然佛者曰孔子亦吾師之弟子也嗚呼邪
 說誣民豈忍言之哉
[005-106a]
又曰釋氏立心堅苦用力精專亦有大過人者卒如所
願而亦有見焉但其學不正爾
 為其因地之初正為惡此理之充塞無間不得一席
 無理之地以自安自肆是以叛君親棄父子入山林
 捐軀命以求其所謂空虛寂㓕之地而逃焉其量已
 隘而勢亦以逆矣雖自以為直指人心而實不識心
 自以為見性成佛而實不識性是以殄㓕彛倫而不
 知其有罪其所以能惑世罔人者亦自持一偏之見
[005-106b]
 而自以為善爾
又曰釋氏䏻張皇輝赫震耀千古足以惑人者其說有

 以其有空寂之說而不累於物慾世之賢者好之矣
 以其有𤣥妙之說而不滯於形噐世之智者悦之矣
 以其有生死輪逥之說而自謂可以不淪於罪苦則
 天下之傭奴㸑婢黥髠盜賊亦匍匐而歸之矣愚廣
 是篇畢或問世有三家之說朱子何拒之深也曰三
[005-107a]
 代降漢異端迭興三教分儒世道益壊一而三之古
 無是也自有天地以來則有儒有書矣伏羲則河圖
 以畫八卦大禹得洛書以叙九疇文王因先天以衍
 周易至武王興周又得箕子者出作為洪範是儒之
 有書皆因天地自然之文假聖人之手而成之也豈
 有一毫造作而出於人為哉吾夫子生於晚周始集
 大成而統一之六經皎然如日月行天儒道至是大
 明矣當是時正學修明邪說不作天下一家五千文
[005-107b]
 且未有也四十二章何從生哉故曰以三家名者後
 世事也古則無之以一分三世儒始有逃而歸之者
 是知有二而不知有一也知有一而不雜於二者吾
 於唐得一人焉曰昌黎韓愈宋得六君子焉曰周程
 張邵至吾朱夫子而一以貫之也此六七君子儒之
 真也所以䏻續尭舜禹湯文武周孔之傳立天地心
 生萬民命者在此彼二吾一者所以胎世變之紛紜
 不知何時而極也或於邵子有疑焉曰朱子辨之久
[005-108a]
 矣吾於不信不佞八字中有以得邵子之心夫何疑
   變化
 天地變化而隂陽生隂陽變化而人物生人物變化
 而聖賢生古之為士者三年有成十年一化始乎為
 士終乎為聖人皆變化其氣質之性以復於天命之
 性亦曰敬而已矣敬則主一一則誠誠則形形則著
 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或問變化何以居二十五篇之終曰自太極肇判以
[005-108b]
 來天地如大洪爐人物生其中自無而有皆從裏面
 陶冶出來自有而無又從裏面銷縮将去由先天開
 物之初六萬四千八百年後天自禹甲子至今大元
 甲午又三千五百一十餘年中間人物幾變幾化聖
 賢幾古幾今陵谷變遷宇宙更革安有一人一物之
 常在有如虚誕之說者惟頼典籍之存有可稽考云
 爾寒變燠燠變暑暑變凉凉又變冷變之中有化焉
 故春化為夏夏化為秋秋化為冬寒暑代謝無有窮
[005-109a]
 已人之與物亦囿於天地變化之中而不䏻違也腐
 柱生芝麻扶蓬直魚化龍潜者變而飛雀化蛤飛者
 變而潜鷹化鳩惡者變而善鳩化鷹善亦可變而惡
 狸變而豹豹變而虎小固可以化大矣惟聖㒺念作
 狂大或變之而小亦可惜哉以隂陽推之亦無有不
 可變者况靈於萬物而為人乎瞽之子可為舜塗之
 人可為禹陋巷之如愚可以為聖人此善於變化者
 也其不善變化者丹朱商均不肖其父夏癸商辛不
[005-109b]
 類其祖栁下惠盗跖弟不䏻化其兄桓魋司馬牛兄不
 肯似其弟人為天地萬物之靈而不能自變其氣質
 以復於善是有負於天地之化育也然則欲善於變
 化者當何如亦惟純於敬以造誠之閫域則無愧於
 為人而可與天地参矣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舎敬
 其将曷以此變化一篇所以殿諸篇之後者以此寜/按
 注文太極肇判論/見象數篇辨正下
程叔子曰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朱子曰變者化
[005-110a]
之漸化者變之成又曰隂變為陽陽化為隂
 變化相對言則變是長化是消若統體言則皆是化
 到換頭䖏便是變變是自隂而陽自無而有自㣲而
 著自夜而晝柔變為剛寒變為暖自萌芽變來成枝
 葉突然浸長改換而有頭靣者變也化是自陽而隂
 自有而無自盛而衰自晝而夜剛化為柔暖化為寒
 凡有形有迹者皆漸漸恁地消縮去以至於無者化
 也又曰隂變為陽變是進自然長得猛陽化為隂化
[005-110b]
 是退自然消去無形迹陽進極而回故為退隂退極
 而上故為進故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陽化為隂隂
 變為陽變化也所以變化者道也道者本然之妙變
 化者所乗之機故隂變陽化而道無不在兩在故不
 測故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故神無方
 而易無體神無方者或在隂或在陽如方在春或已
 為夏方在秋或已為冬易無體者或為隂或為陽如
 方為春而又為夏方為秋而又為冬交錯代換而不
[005-111a]
 可以形體拘也伊川云變如物方變而未化化則更
 無舊迹鶴山要義却云反歸舊形謂之化漸漸改者
 謂之變雖有舊形忽改者謂之化此古說也今說到
 朱子方親切
朱子曰化而裁之存乎變裁是裁截之義又曰推而行
之存乎通通是通其變将已裁定者推而行之
 如一嵗裁為四時一時裁為三月一日裁為十二時
 此是變也隂陽互變若不裁截豈有定體往來不窮
[005-111b]
 謂之通因其變而䖏得恰好便是通通則不窮化是
 因其自然而化裁是人為變是變了他化是箇亹亹
 地漸去底意思如天意漸漸凉到得立秋便截斷這
 已後是秋便是變如子丑寅邜十二時皆以漸化而
 不見其迹及亥後子時便截取是属明日所謂變也
 又如星辰運行無頃刻停息若以逐時及昏旦紀之
 則一日差一度亦記不得所以只扵逐月裁斷道昏
 某中旦某中逐日便是化到這一月䖏便是變又如
[005-112a]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漸次進去到那滿時這便是
 化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聖人去這裏截做四時
 這便是變
又曰通其變使民不倦須是得一箇人通其變若聴其
自變如何得
 如亢龍有悔是不通了䖏得來無悔便是通通其變
 只要常教流通不窮如人䖏富貴貧賤夷狄患難這
 是變行乎富貴行乎貧賤行乎夷狄患難至於無入
[005-112b]
 而不自得此便是通只就化䖏裁截便是變就變上
 䖏得好便是通天下事物之變只由他隂陽兩箇他
 自隂了反陽陽了反隂只得順他聖人若到那善之
 極䖏又自有一箇道理不到得履霜堅氷至之地陽
 裏纔見隂生便百種去裁抑他固是如此若一向是
 陽則萬物何由得成他自是恁地國家氣數盛衰亦
 恁地尭到那七十載時也自衰了便所以求得一箇
 舜分付與他又自重新轉過若一向做去到死後也
[005-113a]
 衰了文武恁地到成康也只得恁地持盈守成到這
 䖏極了所以昭王便一向衰扶不起了漢至宣帝以
 後便一向衰去直至光武又只一二世便一向扶不
 起了國統屢絶劉曰光武便是如康節所謂秋之春
 時節也
又曰㸔人䖏天運中無一時閑吉凶悔吝一息不停如
大車一般一恁衮将去聖人只隨他去㸔道理如何這
裏則将這道理䖏之那裏則将那道理䖏之
[005-113b]
 乾六爻六陽逐爻取象言聖人居住節次所䖏之位
 不同潜見惕躍飛亢隨所䖏而皆當潜則隱於下而
 未用田是平地所在縱有水亦淺淵是深䖏不可測
 躍離乎行而未至于飛行尚以足躍則不以足一跳
 而起足不踏地跳得便上天去不得依舊在淵裏皆
 不可測下離乎行上近乎飛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
 不在人不似九二安穏此是進退不得皆不由我只
 聴天時了以聖人言之便是舜之歴試文王三分有
[005-114a]
 二湯武鳴條牧野到上九又亢九三是伊周地位然
 己自難了看來人在天運中無一時閑跳得便做有
 徳無位做不徹亦不失為潜龍吉㐫悔吝無一息停
 如大車輪一般恁地衮将去聖人只隨他恁地去做
 所謂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豈有一毫私意
 於其間哉
又曰夫乾天下之至徤也今人只坐時見他徤不徤了
不待攷事而後見
[005-114b]
 朱子曰某人所記劉元城每與人相見終坐不甚交
 談欲起屢留之然終不交談或問之元城曰人坐久
 不傾側必貴人也故觀人之坐可以知人之貴賤夀
 天後見草堂先生又謂元城極愛說話其在南京四
 方之衝也東南士大夫往來者無不見之賔客填門
 縱口極談無所顧忌其死之時乃宣和二年年七十
 八去靖康之禍只三四年間爾元城與陳了翁死同
 時不知二公若留在靖康當時若用之何以䖏也愚
[005-115a]
 曰紹興初維揚馬永卿作語録謂親見元城來年可
 六十三四容貎堂堂精神言語雄偉闓爽每見客無
 寒暑早晏必冠帶而出雖談論踰時體無傾側肩背
 聳直身不少動至手足亦不移噫可畏人也馬云䟽
 其語時今已二十六年則紹興五年去元城死時十
 五年爾元城初從司馬温公學從不妄語一句入得
 此欛柄終身持守得定徳成行尊海内仰之過嶺即
 斷酒絶慾徧歴水土惡弱獨無恙精神夀考非常人
[005-115b]
 所及
邵子先天方圗圎圗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盪為
六十四交感之妙也人物化生皆自此出焉
 天地之氣交而生人物觀其所交則氣之所至可以
 知其類之所從出矣天氣交乎地扵人為男扵物為
 牡地氣交乎天扵人為女扵物為牝男女牝牡又自
 交而生生化化之類不窮人物既生氣隨天地之氣
 升降交感人得天地之中氣四方之氣無不感物得
[005-116a]
 天地之偏而亦各隨所感故觀天地之氣交可以知
 人物之初生矣觀天地之氣感可以知人物之相生
 矣天地形也其交也以乾坤乾坤不用其交也以坎
 離非知道者孰䏻識之一日之氣十二時一月之氣
 三十日一嵗之氣十二月氣之所至萬物各以其氣
 禀隨所禀而受天地之氣以為生生不窮之本人得
 天地之中故與天地同運而收萬物之氣于一身此
 人所以貴於天地靈於萬物也有䏻得天地之道執
[005-116b]
 其機而用之是亦天地而已矣
又曰得天地之中氣為人而四方之氣無不具故人為
天地之貴萬物之靈也
 人頭圎頂天足方履地面南背北左東右西耳聰目
 明手舉足履無不通正居天地中當子午位君臣父
 子五典之倫仁義禮智五常之理根於心而著於外
 得其氣之清而正且通者為聖為賢得其氣之濁而
 偏且塞者為愚為不肖至於近東者多仁而柔近西
[005-117a]
 者多義而剛亦氣禀之異不得不然夷狄亦人類悍
 暴無禮義者以其得地尤偏故禀氣亦偏氣使然也
 非性也人直生禽獸横生草木側生横生者得氣尤
 偏故首西向背天足地於其偏之中亦有仁義存焉
 得東者仁得西者義所以當邜酉之位禽雖横而首
 昻與獸㣲異亦得東方之氣者仁得西方之氣者義
 鱗甲毛蜾之類又氣之漸入于地者也側生者得入
 地之氣得西北者剛得東南者柔天下之類盡之矣
[005-117b]
 龍得正東虎得正而故東有蒼龍西有白虎說文云
 麟東方仁獸騶虞西方仁獸凡得東氣皆角得西氣
 皆齒角者常仁其不及者亦柔而易馴如牛羊之類
 是其太過者必剛而多賊如豺狼犬豕之類是西方
 獸皆宵行東方獸宵則瞑惟龍不麗此數神故也禽
 横而首昻以氣離地以上漸近乎天故首昻而能飛
 然東北者自下而升首短尾長羽多文其将飛必騰
 而上西南者自上而降首長尾短羽多𤣥縞其将飛
[005-118a]
 必墜于下亦有仁義存焉升之小者為雞雉飛不離
 地大者為鸞鳳飛冲天降之小者為鴿為鶴飛近天
 極為鳬鴨飛搶地至於入水東南夜瞑西北夜飛自
 戌至酉漸入地自寅至卯漸出地故西方為甲蟲蜾
 蟲常多蟄氣漸入故也東方為鱗蟲羽蟲常多生氣
 漸出故也故龜黿之類善伏息魚蛇之類善變化隂
 陽變化升降使然也草得入地之氣故皆倒生與人
 正相反盖氣有逆順不容不然生於東者柔秋落春
[005-118b]
 夏榮生於西者剛春落秋冬榮枝葉向隂葉不離地
 故獸宿之且食其實木參乎天故禽棲之且食其實
 類也亥子丑三方不生物餘方皆生物惟其不生故
 天地自相生此天地所以長久而生物不息也嵗之
 冬月之晦朔日之夜天地之道也
張觀物曰人夀百嵗自隂之長數言之一年為増一嵗
自陽之分數言之一年為减一嵗
 天以一三五七九而造始自子至巳六至九少至多
[005-119a]
 為陽長隂消其氣自下而上陽生於下為隂中之陽
 此所謂陽先分之以立大限也陽分則虚虚為隂陽
 極則隂生地以二四六八十而續終由午至亥自九
 至六自多至少為隂長陽消其氣自上而下隂生於
 上為陽中之隂此隂乃長之以充其細數也隂長則
 實實為陽隂極則陽生陽先立大限者如人夀百嵗
 已有定數隂來消陽者消其已定之數隂以形數言
 雖似一年長一嵗陽以分數言實一年减一嵗也故
[005-119b]
 曰陽來則生陽去則死非陽去也陽為隂消盡其數
 爾
朱子曰言貴有序言語無序則不䏻有所為也
 艮六五艮其輔輔頰車也艮止其輔言不妄出而有
 序則人易聴易行而悔可亡矣漢賈誼有才文亦䧺
 偉胷次狹甚着事不得有些子盡要迸出來一齊說
 了只管跳躑暴躁不已失進言之序宜乎其致絳灌
 之說帝亦謙譲未遑終是做事不成如韓信鄧禹孔
[005-120a]
 明輩其言語皆有次序所以其君易聴終身行之不
 易其素豈特無悔而已哉素有一定之規模爾或問
 咸上六為輔艮六五為輔何也曰咸以兌上為口艮
 以九三為心故以五之隂為輔
邵子曰人之所以靈於萬物者謂其目䏻收萬物之色
耳能收萬物之聲鼻䏻收萬物之氣口䏻收萬物之味
 其曰聲色臭味者萬物之體目耳鼻口者萬人之用
 體用交而人物之道備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有性有
[005-120b]
 命窮之盡之至之而後可用天下之目耳鼻口為己
 之目耳鼻口則目無所不觀耳無所不聴口無所不
 言鼻無所不通夫如是則以天下之心為心心無所
 不謀故能以一心觀萬心一身觀萬身一物觀萬物
 一世觀萬世不觀以目而觀以心不觀以心而觀以
 理天下之物孰有出於此理之外哉故曰萬物静觀
 皆自得以此又曰自天地觀萬物則萬物為萬物自
 太極觀天地則天地亦物也人䏻盡太極之道則䏻
[005-121a]
 範圍天地曲成萬物而造化在我矣豈千千之物為
 細物千千之民為細民之比哉
又曰天下将治人必尚行尚義天下将亂人必尚言尚

 尚行則篤實之風行尚言則詭譎之風行尚義則謙
 譲之風行尚利則攘奪之風行是以三王尚行入于
 義五伯尚言入于利下於五伯盜而已矣豈忍言哉
 三代世治未有不治人倫之為道三代世亂未有不
[005-121b]
 亂人倫之為道去人倫則盜矣自古殺人之多未有
 如秦之甚夫殺人之多不必以刃謂天下之人無生
 路可趨况以刃多殺之乎
朱子曰人心道心精一執中一十六字爾而一身之是
非得失天下之安危治亂莫不繫焉尭舜禹湯文武傳
之孔子孟子者也
 三代有道之長人以此立心國以此立治自孟軻氏
 沒此學不傳功利乗之漢唐而下千三百年間未免
[005-122a]
 架漏牽補過了時日雖不無小康而二帝三王周孔
 所傳之學未嘗一日得行乎天地之間也世之學者
 稍有才氣便不肯低心下意做儒家事業聖學功夫
 但取獲禽之多不羞詭遇之不正反取斂然規矩準
 繩之儒而姍笑之此正學所以不明而世變日下也
又曰君子小人上逹下逹只初間用心分毫之差爾
 由乎天理故曰上逹只管透進向上日進一日徇乎
 人欲日䆒汙下故曰下逹小人只管向下一日沉淪
[005-122b]
 一日被這人欲墜下去如人墜水相似大抵上下之
 分初間只争些子少間䆒竟将去越見差得多雖有
 智力亦補助救扶他不得了
古今人表述孔子之言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
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又曰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班氏曰自書契之作先民可得而聞者經傳所稱唐
 虞以上帝王有號諡輔佐不可得而稱而諸子頗言
[005-123a]
 之歸乎顯善昭惡勸戒後人故傳采焉解説經/義曰傳傳曰
 譬如尭舜禹稷卨與之為善則行鯀驩兠欲與為惡
 則誅可與為善不可與為惡是謂上智桀紂龍逢比
 干欲與之為善則誅于莘紂之/勇人崇侯紂之/佞臣與之為惡
 則行可與為惡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齊桓公管仲
 相之則伯竪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
 中人兹因以列九等之序䆒極經傳繼世相次總備
 古今之要畧云
[005-123b]
上上聖人太昊帝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黄帝軒轅氏少昊
金天氏顓頊髙陽氏帝嚳髙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
氏帝禹夏后氏帝湯殷商氏文王周氏武王周公孔子
 伏羲神農黄帝三皇也少昊顓頊髙辛唐虞五帝也
 書序已言之矣禹湯文武三王也周公文王之子武
 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制禮作樂身致太平聖徳不可
 加矣仲尼祖述尭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六經制作垂詔萬世自伏羲以來至于孔子集大成
[005-124a]
 矣班氏列古今人品分為九等以此一十四聖歸之
 上上固得之矣胡為上中以下析為八等名實不稱
 錯亂顛倒俱失其次序哉愚併紀張顔二氏之辨于
 后張曰老子之黙仲尼所師雖不在聖要為大賢文
 伯之母逹扵禮典動為聖人所嘆言為後世所則而
 在第四田單以即墨孤城復強齊之大魯連之博通
 忽於榮利藺子申威秦王退譲廉頗乃在第五大姬
 巫怪好祭鬼神陳人化之國多淫祀寺人孟子違於
[005-124b]
 大雅以保其身既被宫刑怨刺而作乃在第六嫪毐
 之烝昏亂禮度惡不忍聞乃在第七其餘差違紛錯
 不少本業未究而尋遇竇氏之難使之然乎顔曰六
 家之論輕重不同百行所存趣舎難一張氏輙申所
 見捃摭班史然而所編又自差舛大要知其古帝王
 之號而已諸人士見於史傳者無待觧釋其間幽暗
 時復及焉
邵子曰人有十百千萬之不同各四四一十六等上而
[005-125a]
皇帝王伯下而士農工商賢愚之相逺也遼絶矣
 人也者物之至聖也者人之至生一一之物當兆兆
 之物豈非人乎生一一之人當兆兆之人豈非聖乎
 故千千之民分一民者細民也一一之士能兼兆民
 者巨民也物有小大民有賢愚故曰有一人之人有
 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億人之人有
 兆人之人
又曰人有三品善惡在焉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
[005-125b]
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
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
 凡言教者教其可教者也不可教者非其所䏻教之
 也雖然不可以教之亦可以戒之庻幾免於凶徳也
 是故作善則謂之吉人作不善則謂之凶人夫吉人
 者目不視非禮之色耳不聴非禮之聲口不談非禮
 之言足不履非禮之地人非其道不交物非其義不
 受就賢如饑渇避惡如陷穽良如金石重如丘山儀
[005-126a]
 如鸞鳯氣如芝蘭或曰不謂之吉人吾不信也凶人
 者言語險&KR0997貪名遂非耽酒好色惡直醜正幸灾樂
 禍嫉良善如仇讎犯刑憲如袵席小則殞身㓕性大
 則覆宗絶祀或曰不謂之凶人吾不信也易曰善不
 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㓕身此之謂也南軒
 張氏曰人有三等上焉不變下焉不變軒輊斯世者
 常是中等人君子聚於朝中人皆化為善則是二分
 君子一分小人小人得用中等皆被引用則是二分
[005-126b]
 小人一分君子愚曰康節之言所以教人為善南軒
 之言所以勉勵朝廷用君子之善家齊而後國治二
 先生之言可為萬世法邵子又曰堯舜之世難乎其為
 小人雖有四凶不䏻肆其惡商紂之世難乎其為君
 子雖有三仁不能遂其善此又繫乎上之人變化之
 如何
程子曰性相近習相逺此言氣質之性非性之本也張
子曰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故
[005-127a]
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朱子曰人氣質相近之中
又有美惡一定而非習之所䏻移者下愚也
 或問性之本何也曰孟子道性善是也程子所謂極
 本窮原之性也張子所謂萬物之一原是為天地之
 性乃未受生以前天理之流行所謂人生而靜以上
 不容言者亦可謂之命也自其理言之不雜乎氣質
 而言是乃天命賦予萬物之本然者純粹至善降而
 在人則寓乎氣質之中也故其言曰善反之則天地
[005-127b]
 之性存盖謂天地之性未甞離乎氣質之中也故曰
 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又問氣質之性何也曰天地之
 所以生物者理也其生物者氣與質也人物得是氣
 質以成形而其理之在是者則謂之性然所謂氣質
 者有偏正純駁昏明厚薄之不齊故性之在是者其
 為品亦不一告子所謂生之謂性程子所謂生質之
 性荀卿所謂性惡揚雄所謂善惡混韓文公所謂三
 品是皆指氣質之性而言也而不知性之本愚謂孟
[005-128a]
 子道性善知本矣而不言氣質所以唘荀楊韓之紛
 紛也故程子曰論性不論氣不備荀揚韓言氣質之
 性矣而所以為性則不知直去孔孟千餘年後至濂
 溪而始明故又曰論氣不論性不明黄勉齋有言横
 渠張子分為天地之性氣質之性然後朱子之說始
 定信哉斯言又曰氣有偏正所受之理隨而偏正氣
 有昏明所受之理隨而昏明木氣盛則金氣衰故仁
 常多而義常少金氣盛則木氣衰故義常多而仁常
[005-128b]
 少此氣質之性有善惡也既有氣質善惡之性則非
 天地本然之性矣以子思未發之中求之此心未發
 其中湛然萬慮不生是天地之性純粹至善則氣雖
 偏而理自正氣雖昏而理自明氣雖有贏乏而理則
 無勝負及其感物而動則氣動而理亦隨之或理動
 而氣挾之由是至善之理聴命於氣善惡由之而判
 矣先師嘗曰此心未發之前氣不用事所以有善而
 無惡者此也又曰性近而習逺者何也曰自其常者
[005-129a]
 而言之則性之善者習於善而日進乎髙明性之惡
 者習於惡而日流乎汙下自其變者而言之則性之
 善者或習於惡而失其善性之惡者或習於善而失
 其惡凡是四者始皆相近而終則逺矣又引程子之
 言曰人性本善也語其才則有下愚之不移下愚有
 二焉自暴自棄也人茍以善自治則無不可移雖昏
 愚之至皆可漸磨而進也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
 棄者絶之以不為雖聖人與居不䏻化而入也仲尼
[005-129b]
 之所謂下愚也然其質非必昏且愚也往往強戾而
 才力有過人者商辛是也聖人以其自絶於善謂之
 下愚然考其歸則誠愚也又曰懈意一生便是自暴
 自棄朱子曰自暴者有強悍意非毁禮義是不好不
 通與他說好話自棄者有懦弱意亦道禮義是好也
 受人說只是自不肯做
張子曰徳不勝氣性命於氣徳勝其氣性命於徳窮理
盡性則性天徳命天理氣之不可變者獨死生修夭而
[005-130a]
已故論死生則曰有命以言其氣也語富貴則曰在天
以言其理也此大徳所以必受命
 吕氏曰君子之所以學者為能變化氣質而已徳勝
 氣質則愚者可進於明柔者可進於強不䏻勝之則
 雖有志於學亦愚不䏻明柔不能立而已矣盖均善
 而無惡者性也人所同也昏明強弱之禀不齊者才
 也人所異也誠之者所以反其同而變其異也夫以
 不美之質求變而美非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今以
[005-130b]
 鹵莽㓕裂之學或作或輟以變其不美之質及不䏻
 變則曰天質不美非學䏻變是果於自棄其為不仁
 甚矣大徳必受命者徳即理也程子謂知天命是逹
 天理也必受命是得其應也天之報應皆如影響得
 其報者是常理也不得其報者非常理也但人以淺
 狹求之便是差互天命不可易也然其可易者惟有
 徳者能之如修養之引年世祚之祈天永命常人之
 至於聖賢皆此道也侯氏曰得其常者舜也不得其
[005-131a]
 常者孔子也舜自匹夫而有天下栽者培之也桀自
 天子而為匹夫傾者覆之也天非為舜桀而存亡之
 理固然也即是而推他可以觸類矣
朱子曰化不是一日内頓然便恁地人之進徳亦然三
十而立不到那三十時便立須從十五志學漸漸化去
不惑知命耳順從心皆然
 胡氏曰孔子十五而志于學何學也曰大學也所以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也三十而立何立也曰
[005-131b]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退
 轉也四十而不惑何不惑也曰富貴不䏻滛貧賤不
 䏻移威武不能屈卓然立乎萬物之表也五十而知
 天命何知也曰元亨利貞乾之四徳行之昭明浩然
 與萬物同流䖏之各得其分而不亂也六十而耳順
 何其順也曰所過者化所存者神幾於天矣七十而
 從心所欲不踰矩何也曰以其動也天故也子貢曰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
[005-132a]
 來動之斯和非天䏻如是乎愚謂聖人之學與天無
 極如建千萬年之基業然志欲大而久故三十以前
 十五年一化入大人之學以開其志又十五年持循
 已久則所學不變而卓有成立矣自此以後亹亹地
 去十年一化有漸進底意思不惑則進於立矣故洞
 然於事物當然之理而無所疑又十年而知天命則
 不惑又不足言矣此心與天命相流通無間然也又
 十年而聲入心通無所違礙不思而得也由是涵養
[005-132b]
 積累之久至於從心不踰矩之地此十年之間則安
 而行之不勉而中矣盖夫子之學乾大人之學也前
 三十年分為兩節所以開其久大之基後三十年分
 為三節所以造於從心不踰矩之地確乎不㧞志學
 也閑邪存誠而立也知至知終不惑也聲氣相求耳
 順也乃見天則不踰矩也故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
 其徳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夫豈
 一日之力而至此哉吾故曰夫子之學乾大人之學
[005-133a]
 也黄勉齋謂說者以為聖人立法謙辭以勉人則聖
 人皆是架空虚誕之辭豈聖人正大之心哉至哉斯
 言朱子亦曰聖人非心實自聖而姑為是退託也
又曰致知誠意是學者两箇關
 致知乃夢與覺之關誠意乃善與惡之關透得致知
 之關即覺不然則夢透得誠意之關則善不然則惡
 也
天即人人即天
[005-133b]
 人之始生其得於天也既生此人則天亦在人矣凡
 語言視聴動作皆天故曰顧諟天之明命常見得此
 道理昭然在目也下學者事也理在事中若直䏻盡
 得下學之事則上逹天理便在此人之所生理與氣
 合而已凡思慮云為皆氣也而理存焉故發為五常
 萬善皆理也西山真氏曰窮理主知而言無一物之
 不格盡性主行而言無一理之不體知得盡行得盡
 便是至於命命是天之賦於我者圎外竅中是心之
[005-134a]
 體虛靈知覺是心之用仁義禮智是心之理五峯胡
 氏曰大哉性乎萬善具焉天地由是而立有源之水
 寒冽不凍有徳之人厄窮不塞日沒光託於月孔子
 亡矣道託於孟
周子曰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伊尹顔淵大賢也伊尹
恥其君不為尭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于市顔淵不遷
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顔子之所學
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005-134b]
 朱子曰隨其用力淺深以為所至逺近不失令名以
 其有為善之實也故胡氏曰周子患人以發䇿决科
 榮身肥家希寵為事也則曰志伊尹之所志患人以
 知識聞見為得而自畫不待價而沽也故曰學顔子
 之所學人有真能立伊尹志修顔子學然後知通書
 之言包括至大而聖門之事業無窮矣愚曰學者欲
 變化其氣質莫大於希聖希天之學然必自希賢始
 伊尹耕莘樂道未嘗無顔淵之學顔淵居陋巷而有
[005-135a]
 為邦之問未嘗無伊尹之志二大賢易地則皆然士
 䏻反身而誠不事緣飾希之則是必也立志講學以
 實而無愧於身事親從兄以實而無愧於家忠信篤
 敬以實而無愧於鄊進思盡忠以實而無愧於官有
 實勝之善而無名勝之恥由是復焉執焉而賢可希
 性焉安焉而聖可希發㣲不可見充周不可窮而天
 可希志伊學顔者可不反求諸身耶
程子曰充廣得去則天地變化草木蕃充廣不去則天
[005-135b]
地閉賢人隱
 朱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管充廣将去則萬物
 各得其所充之於一家一國一天下自莫不各得其
 所如何天地不變化草木不蕃若充廣不去則出門
 便有碍孟子一書只是要人充廣曰收其放心此是
 外面收入裏來曰知皆擴而充之又要從裏面推出
 去故曰修其身而天下平皆不出恕之一字
朱子曰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八箇字一生用之不窮
[005-136a]
 敬立則内直義形而外方這終身可以受用義是心
 頭斷事底心斷於内而外便方正萬物各得其宜丹
 書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
 者凶敬便竪起怠便放倒以理從事是義不以理從
 事是欲又以敬字觧直字義字觧方字敬而無義則
 做事便錯了只義無敬則無本須是敬義立方不孤
 敬以直内是持守工夫義以方外是講學工夫直是
 直上直下胷中無纎毫委曲方是割截方整之意敬
[005-136b]
 譬如鏡義便是䏻照底敬無義便是死殺了不是活
 底敬
又曰須是将來做箇本領涵養得貫通時敬以直内便
義以方外
 又如雖在靜坐䖏亦須驗箇敬肆敬便是天理肆便
 是人欲如居䖏便須驗得恭與不恭執事便須驗得
 敬與不敬有一般人專要就寂然不動上理㑹及其
 應事却七顛八倒又牽動他寂然底又有專要理㑹
[005-137a]
 事却於根本上全無工夫須是徹上徹下表裏洞徹
 方可
又曰敬天徳也敬便徹上徹下與天無間
 程子曰毋不敬可以對越上帝范氏曰經禮三百曲
 禮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朱子曰尭是初頭出
 治第一箇聖人尚書尭典是第一篇典籍說尭之徳
 都未下别字欽是第一箇字如今㸔聖賢千言萬語
 大事小事莫不本於敬收拾得自家精神在此方㸔
[005-137b]
 得道理盡然後修身齊家舉而措之天下爾敬有甚
 形影只是收歛身心不容一物便是主一明道教人
 靜坐李先生亦然須静坐始能收斂臨事方用便有
 氣力又曰敬字通貫動靜真氏曰冬氣閉藏不宻温
 暖無霜雪則來年陽氣無力五榖不登人心亦是如
 此靜時紛擾則動時安䏻中節故周子以主靜為本
 程子以主敬為本皆此理也武夷胡氏曰敬之一字
 力行十年須别朱子曰天地似也有箇主宰方始恁
[005-138a]
 地變易便是天地底敬成湯所以克配上帝者盖自
 聖敬日躋始愚按東萊吕氏曰敬是百聖相傳第一
 箇字聖學下工夫䖏至顧命之書又曰周公精㣲之
 傳成王得之将終方以示羣臣孔子精㣲之傳曽子
 得之将終方以示孟敬子皆主於敬而已聖人太極
 之全體不假修為而尚存乎敬况學者乎夫知此而
 修之君子之所以吉也不知此而悖之小人之所以
 凶也修之悖之亦在乎敬肆之間而已矣敬則欲寡
[005-138b]
 而理明寡之又寡以至於無則聖學可希矣故朱子
 謂程先生所以有功於後學最於敬之一字為有力
 者此也學者可不勉諸
 
 
 
 
 天原發㣲卷五下
[005-139a]
 䟦天原發㣲後
 涇前年於虚谷方公見所為鮑公魯齋天原發㣲序
 未見其書屢從魯齋求觀嵗甲午十二月始盡得讀
 之如靈犀照水百怪洞見無遁形也如導江自岷一
 瀉萬里注之海也如一聚狐之裘其完無際而人不
 知其得之之艱也魯齋真人豪哉予與魯齋為同年
 貢士亦學性理而魯齋之博極予實不如不謂之人
 豪而何虚谷公文學海内寡二賛美誠至所謂已經
[005-139b]
 平子予安䏻如陳師錫讀五代史扵佛頭上著糞猶
 敢賛一辭曰首一篇太極綱領也次動静至鬼神致
 知事也末一篇曰變化誠意事也易知崇語博文孟
 子博學詳說致知之類也易禮卑語約禮孟子反說
 約誠之正之修之之類也古大人之學如是而已伊
 川易傳晚年方正止於論理魯齋此書起羲暨朱中
 列𤣥虚訂以尭夫於象數無復遺今年七十有一矣
 吾才已愧君子齒復先我撫卷三歎敬書其後元貞
[005-140a]
 丙申曹涇䟦
 
 
 
 
 
 
 
[005-140b]
 
 
 
 
 
 
 
 天原發微卷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