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91 尚論篇-清-喻昌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論後篇卷三
           新建 喻昌 撰
   尚論諸方大意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用本草九十一種耳仲景上
  遡神農本經藥三百六十五種効法周天三百六
  十五度之數應三才而合四時妙義天開也仲景
  取述神農本經藥品總九十一種入傷寒論中輔
[007-1b]
  相裁成有合六經之大綱者有合六經之一目者
  葢神農百病兼收而仲景則由六經以例百病所
  以於上古本經取裁九十一種用之不盡萬世而
  後星日炳然聖之又聖者矣梁陶隱君别録倍之
  為七百三十種迨唐本圖經證類宋嘉佑政和旁
  搜編録於是旁門㨗徑各自成名者多矣而仲景
  宮墻生色間出英賢數十軰尤為不孤識大識小
  總計二千七百四十六種病雖百疢藥無纎漏天
[007-2a]
  下後世永頼焉然一千七百四十六種顯現億兆
  如同一日昭式乃至漸推漸廣觀察盡矣何獨仲
  景九十一種賢哲挺生莫識厥旨昌也晚進無識
  手集神農本經竊以傷寒論中藥品為主其晉唐
  以後諸賢發揮傷寒論全方有得者亦一一録出
  而昌亦少歩尚論諸方之後總欲門下好學隨證
  問藥一目瞭然無檢書之苦難是慰耳
太陽經風傷衛方
[007-2b]
 辨中風證用桂枝湯解肌大綱總法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 芍藥三兩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兩/味甘
   生薑三兩切/味辛温  大棗十二枚/味甘温
 右五味咬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温
 服一升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温覆
 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
 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
[007-3a]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役其間半日
 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
 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
 劑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宜桂枝湯仲景原文/
 風之傷人也頭先受之故令頭痛風在表則表實故
 令發熱風為陽氣亦為陽同類相從則傷衛外之氣
[007-3b]
 衛傷則無以固衛津液故令汗出其惡風者衛氣不
 能衛也其脉緩者衛氣不能鼓也上件皆太陽症故
 曰太陽中風桂枝辛甘辛則能解肌甘則能實表内經
 曰辛甘發散為陽故用之以治風然恐其走泄陰氣
 故用芍藥之酸以收之佐以生薑甘草大棗此發散
 而兼和裏之意是方也惟表邪乃可用之若陽邪去
 表入裏裏作燥渴二便秘結此宜承氣之時也而悞
 用之則反矣昌按承氣之悞庸者固然而工者悞在
[007-4a]
 㣲細仲景諄切不似此項逐條本文詳玩始獲
 凡桂枝湯病症者常自汗出小便不數手足温和或
 手足指稍露之則微冷覆之則温渾身熱微煩而又
 憎寒始可行之若病者無汗小便不數手足温和或
 手足逆身冷不惡寒反惡熱或飲酒後慎不可行桂
 枝湯也脉𦂳必無汗有汗不可悞作桂枝症此脉與
 症仲景說得甚明後人看不透所以不敢用此方假
 令寸口脉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洒淅惡
[007-4b]
 寒也尺脉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䧟入陰中則發熱
 也此謂元氣受病而然也又曰陽微則惡寒陰微則
 發熱醫既汗之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此謂
 醫所使也大抵陰不足陽徃從之故陽内䧟而發熱
 陽不足陰徃乘之故陰上入陽中則惡寒舉此二端
 明白易曉何憚而不用桂枝湯哉
 仲景治表虛製此湯桂枝味辛熱發散助陽體輕本
 乎天者親上故桂枝為君芍藥甘草佐之如陽脉濇
[007-5a]
 陰脉弦腹中急痛乃製小建中湯以芍藥為君桂枝
 甘草佐之一則治其表虛一則治其裏虛故各有主
 用也
 以桂枝易肉桂治傷寒腹痛神品藥也如夏中熱腹
 疼少加黄芩去桂痛立止桂於春夏二時為禁藥
 按經云桂枝入咽陽盛則斃春夏發者為禁藥也桂
 能動血血熱者為禁藥也木得桂而死肝不足者為
 禁藥也
[007-5b]
 桂枝湯有禁用三法仲景本文并昌論/
 汗後水氣且逆有禁更汗増滿一法本文并昌論/
 中風病主用桂枝湯解肌和營衛七法本文并昌論/
 或問桂枝湯發字之義曰一桂枝耳或云發汗或云
 當得汗解或云當發汗更發汗宜桂枝湯者數方是
 用桂枝發汗也復云無汗不得用桂枝又曰汗家不
 得重發汗又曰發汗過多者都用桂枝甘草湯是閉
 汗也一藥二用如何說得仲景發汗與本草出汗之
[007-6a]
 義相通為一答曰本草云桂味辛甘熱無毒能為百
 藥之長通血脉止煩出汗者是調血而汗自出也仲
 景云藏無他病發熱自汗者此衞氣不和也又曰自
 汗者為營氣和營氣和則外不諧以衛氣不與營氣
 和諧也營氣和則愈故皆用桂枝湯調和營衛營衛
 既和則汗自出矣風邪由此而解非桂枝能於腠理
 發出汗也以其固閉營血衛氣自和邪無容地而出
 矣其實則閉汗孔也昧者不解閉汗之意凡是病者
[007-6b]
 俱用桂枝湯發汗若與中風自汗者合效如桴鼓因
 見其取效而病愈則曰此桂枝發出汗也遂不問傷
 寒無汗者亦與桂枝湯悮之甚矣故仲景言無汗不
 得服桂枝是閉汗孔也又曰發汗多叉手冒心心悸
 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湯是以閉汗孔也又曰汗家
 不得重發汗若桂枝湯發汗是重發汗也凡曰桂條
 下言發字當認作出字是汗自然出也非若麻黄能
 開腠理而發出汗也本草出汗二字上文有通血脉
[007-7a]
 一句是非三焦衛氣皮毛中藥是為營血中藥也如
 是則出汗二字當認作營衛和自然汗出非桂開腠
 理而發出汗也故後人用桂治虛汗讀者當逆察其
 意則可矣噫神農作於前仲景述於後前聖後聖其
 揆一矣
 不解肌或悮汗病邪入裏用五苓兩解表裏二法
 一法水逆用之多服煖水汗出愈
 一法脉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用之
[007-7b]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銖/去皮 茯苓十八銖/ 澤瀉一兩/六銖
   白术十八銖/ 桂半兩/
 右五味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七日三多服煖水汗
 出愈
 不解肌而悮發大汗其變逆有救亡陽漏風二法
 一法真武
 一法桂枝加附子湯
[007-8a]
  真武湯方
   此本少陰經之神方并加減法而太陽上篇先
   録之至太陽下篇尤宜𦂳要先同録此
   茯苓三兩/ 芍藥三兩/ 生薑三兩切/
   白术二兩/ 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桂枝加附子湯
   於桂湯内加附子一枚餘依桂枝湯法
[007-8b]
 不解肌而用燒鍼取汗寒入核起灸核止變一法
  桂枝加桂湯更加桂
   於桂枝湯方内更加桂枝二兩
 中風肌未解不可下宜用桂枝湯解外一法
  桂枝湯
   方見前
 不解肌反悮下邪不服者於前下藥内更加桂枝湯
 一法
[007-9a]
  即桂枝大黄湯之互詞因上衝陽位故兩解之也
  不上衝者不用此方
 不解肌反悮下心痞用温補藥兩解表裏一法
  桂枝人參湯
   即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也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四兩/炙 白术三兩/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煎四味取五升内桂枝更煮取
[007-9b]
 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或問大柴胡瀉也桂枝人參湯補也何為皆治下利
 心下痞鞕曰此非裏熱乃下之早因作痞裏虛協熱
 而利表又不解故與桂枝人參湯和裏解表若夫傷
 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嘔吐而下利者表和而
 裏病也以心下痞鞕故為實當以大柴胡下之二者
 心下痞鞕雖同而虛實之症有别故用藥有攻補之
 異
[007-10a]
 不解肌反悮下邪入陽明變用太陽兩解一法
  葛根黄連黄芩湯方
   葛根半斤/ 黄連二兩/ 黄芩三兩/ 柴胡一/兩
   甘草二兩/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諸藥煮取二
 升去滓分温再服
 不解肌反悮下宜辨陽實陽虛加减桂枝湯一法
  桂枝去芍藥湯
[007-10b]
   下之後脉促胸滿於桂枝湯内去芍藥一味餘
   依桂枝湯法
  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
   下之微惡寒於桂枝湯内去芍藥加附子一枚
 不解肌反悮下陽邪作喘有用桂枝加行氣藥一法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於桂枝湯方内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箇餘依
   桂枝湯法
[007-11a]
 中風病不解熱結膀胱下血有宜先表後裏一法
  桃核承氣湯
   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宜桂枝湯外解已少腹急
   結可用此攻
   桃仁五十箇/去皮尖 桂枝二兩/ 大黄四兩/
   芒硝二兩/  甘草二兩/炙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
 微沸下火方食温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007-11b]
 中風病不解熱瘀蓄血明辨脉症用抵當湯二法
 一法發狂蓄血重症
 一法再辨脉證法中之法
  抵當湯方
   水蛭三十箇/熬 蝱三十箇去/趐足熬 大黄三兩/
   桃仁三十箇/去皮尖
 右四味為散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
 下再服
[007-12a]
 中風病下後復汗因虛致冒先汗解後議下一法遵
 内經虛者責之之義汗法下法並不出方若論用藥
 表無過桂枝裏無過大柴五苓矣
 中風病表裏已虛餘邪未解辨脉用治逈異初病一
 法
  桂枝湯
   陽脉微者用此
   方見前
[007-12b]
  調胃承氣湯
   陰脉微者宜此
   方見後
 中風病嘔利痞滿表解可攻與攻胃實逈異一法
  十棗湯方
   芫花熬/ 甘遂 大㦸 大棗十枚劈/
 右上三味等分各别㨶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
 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藥末强人服一錢七羸人
[007-13a]
 服半錢温服之平旦服若服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
 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大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
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鞕滿引脇下痛亁嘔短氣汗出
不惡寒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漐音蟄/
 按大棗純得土之中氣兼感天之微陽以生故味甘
 氣平又温氣味俱厚陽也入足太陰陽明經經曰裏
 不足者以甘補之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氣甘能補
[007-13b]
 中温能益氣甘温能補脾胃故主治安中補脾補中
 益氣此方三藥皆峻利故用肥棗十枚葢戎衣一着
 大發鉅橋之意所以題之曰十棗湯表其用之重也
 按神農本經云蕘花味芒寒主傷寒温瘧下十二經
 水破積聚大堅癥瘕蕩滌腸中留癖飲食寒熱邪氣
 利水道仲景本方取用正取此義後人乃遂改芫花
 何也即曰芫花别録亦云能消胸中痰水五藏五水
 然本經云味辛温全與蕘花不同且亦并不云主傷
[007-14a]
 寒温瘧等症也權移通用殊非仲景立方本旨不可
 不辨
 仲景傷寒論以蕘花治利者取其行水也水去則利
 止用當斟酌不可過使須有是症乃用
 或問亁嘔脇痛小柴胡十棗湯皆有之一和一解攻
 伐可也葢小柴胡症邪在半表半裏間外有寒熱徃
 來内有亁嘔諸病所以不可攻下宜和解以散表裏
 之邪十棗湯症外無寒熱其人漐漐汗出此表已解
[007-14b]
 也但頭痛心下痞鞕滿引脇下痛亁嘔短氣者邪熱
 内蓄而有伏飲是裏未和也與十棗湯以下熱逐飲
 有表症而亁嘔脇痛者乃柴胡湯症無表症而亁嘔
 脇痛者即十棗湯症也上文所言頭痛者乃飲家有
 此症不可以常法拘仲景所以述此者恐後學見其
 頭痛以為表不解不敢用也
 或問同是心下有水氣亁嘔欬喘一用小青龍湯主
 之一用十棗湯主之何也葢小青龍治未發散表邪
[007-15a]
 使水氣自毛竅而出乃内經所謂開鬼門法也十棗
 湯驅逐裏邪使水氣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經所謂潔
 浄府去陳莝法也夫飲有五皆内啜水漿外受濕氣
 欝蓄而為留飲流於膈則為支飲令人欬喘寒吐沫
 背寒流於肺則為懸飲令人咳唾痛引缺盆流於心
 下則為伏飲令人胸滿嘔吐寒熱胘暈流於腸胃則
 為痰飲令人腹鳴吐水胸脇支滿或作泄瀉或肥或
 瘦流於經絡則為溢飲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氣跗
[007-15b]
 腫芫花大㦸甘遂之性逐水洩濕能直達水飲窠囊
 隱僻之處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㨗不可過劑洩人
 真元也陳言三因方以十棗湯藥為末用棗肉和丸
 以治水氣喘急浮腫之症葢善變通者也昔杜任問
 孫兆曰十棗湯究竟治甚病孫曰治太陽中風表解
 裏未和也杜曰何以知裏未和孫曰頭痛心下痞滿
 脇下痛亁嘔汗出此知裏未和也杜曰公但言病證
 而所以裏未和之故要𦂳處總未言也孫曰某嘗於
[007-16a]
 此未决願聽開諭杜曰裏未和者葢痰與燥氣壅於
 中焦故頭痛亁嘔短氣汗出是痰膈也非十棗不治
 但此湯不宜輕用恐損人於倐忽用者慎之
 大抵痰亦水濕之病耳葢痰涎之為物隨氣升降無
 處不到入於心則迷竅而成癲癎妄言妄見入於肺
 則塞竅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於肝則留伏蓄
 聚而成脇痛亁嘔寒熱往來入於經絡麻木頭痛入
 於筋骨則頭項胸背脇腰手足牽引隱痛然治痰須
[007-16b]
 治其本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凝滯而為痰
 為飲為涎為涕為癖故十棗湯逐水去濕正所以治
 痰膈也
 中風病悮下熱邪内䧟而成結胸諸法
  大䧟胸湯方
   大黄六兩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錢為末/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煎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一
 兩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結胸兼涉
[007-17a]
 陽明仍用本湯
  大䧟胸丸
   結胸似涉柔痙丸成煮湯連滓服/
  大䧟胸丸方
   大黄半斤去/皮 葶藶半斤熬/ 芒硝半斤/
   杏仁半斤去皮/尖熬黒
 右四味搗篩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
 彈丸一枚别搗甘遂末一錢七白蜜二合水二升煮
[007-17b]
 取一升温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
 禁如藥法
 結胸項强者胸滿鞕痛能仰而不能俛也有汗項强
 為柔痙此雖有汗其項强乃胸中滿實而不能俛非
 是中風痙急故曰如柔痙不用湯液而用丸劑何湯
 主蕩滌用大䧟胸湯以其從心下至少腹皆鞕痛三
 焦皆實故用湯以盪之此惟上焦滿實用湯液恐傷
 中下二焦之陰故用丸以攻之
[007-18a]
  按痓音痴惡也當作痙音徑風强病也
太陽經傷營方
 辨傷寒證用麻黄發汗大綱總法
  麻黄湯方
   麻黄三兩/去節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箇湯/浸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諸藥
 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
[007-18b]
 餘如桂枝法將息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
麻黄湯主之
 按太陰少陰有身熱而無頭痛葢二經皆不上頭故
 也厥陰有頭痛而無身熱若身熱又頭痛屬太陽經
 也
 傷寒頭痛屬三陽乃邪氣上攻也太陽專主頭痛陽
 明少陽亦有之三陰無頭痛葢太陰少陰二經至胸
[007-19a]
 而還惟厥陰循喉嚨上入頏顙出額㑹於巔故亦有
 頭痛傷寒頭痛太陽經居多頭角痛屬少陽經頭額
 痛及鼻屬陽明經頭頂痛屬厥陰經
 足太陽經起目内眥循頭背腰膕故所過疼痛不利
 寒邪外束人身之陽不得宣越故令發熱寒邪在表
 不能任寒故令惡寒寒主閉藏故令無汗人身之陽
 既能得宣越於外則必壅塞於内故令作喘寒氣剛
 勁故令脉𦂳
[007-19b]
 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厯代名醫未
 有究其精微嘗繹思之似有一得云津液為汗汗即
 血也在營則為血在衞則為汗夫寒傷營營血内濇
 不能外通於衞衞氣閉固津液不行故無汗發熱而
 憎寒夫風傷衞衞氣外泄不能内䕶於營營氣虛弱
 津液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然風寒之邪由於皮
 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衞氣包羅一身天之
 象也是證雖屬乎太陽而肺實受邪氣其證時兼靣
[007-20a]
 赤怫欝欬𠻳以及痰喘而胸滿者非肺病乎葢皮毛
 外閉則邪熱内攻而肺氣膹欝故用麻黄甘草同桂
 枝引出營氣之邪達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
 是則麻黄湯雖太陽發汗重劑實為發散肺經火欝
 之藥也
 辨脉浮宜用麻黄湯發汗一法
 辨脉浮數宜用麻黄湯發汗一法
  即脉不𦂳但浮及浮數俱必用此
[007-20b]
 辨傷寒欲𫝊不𫝊心悸而煩宜用建中一法
  太陽中篇連大綱止此三法
  變法用桂枝湯加减七法
  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膠飴一升/ 大棗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膠飴更上微火
 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嘔者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
[007-21a]
 也
 按山僻絶無醫藥之區毎遇頭痛發熱用蠻法山椒
 炒雞炊飯一飽津津發汗豈非得建中意乎
 服麻黄湯得汗後察脉辨證有次第不同三法
 一法傷寒發汗解半日許復煩脉浮者可更發汗宜
 桂枝湯
  方見上篇
 再按發汗已解因表疎外邪内襲可更發汗宜桂枝
[007-21b]
 湯仲景意中蚤已慮其正虛桂枝解肌誠正法也昌
 欲表虛之體少和人參助正驅邪免致再襲三襲留
 連而至殆耳略加人參托出其邪豈不善乎粗醫不
 行微汗輙至表疎邪入汗而又汗展轉增變卒至莫
 救可為寒心
 一法發汗已脉浮數煩渴者宜表裏兩解五苓湯
  方見上篇
 一法汗出而渴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湯
[007-22a]
  茯苓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生薑三兩/切 甘草一/兩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辨脉浮𦂳浮數尺脉反遲反微不可發汗二法
 再按二條但論其法然無藥也宜用建中湯生其津
 液津液充則糓氣傳腎而生精血所以自致表裏俱
 實便自出汗而愈可見津液精血人身之至寶也
 服麻黄湯汗後病不解有惡寒惡熱不同治一法
[007-22b]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惡寒者虛也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枚泡去/皮切八片
 已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調胃承氣湯方
   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此方
   大黄四兩去皮/清酒浸 芒硝半斤/ 甘草二兩/炙
 右二味咬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
[007-23a]
 微火煮令沸少少温服
 服麻黄湯後身痛脉沉遲者宜行補散一法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炙 人參三/兩
  生薑四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一斗一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
 如桂枝法/
 或問經言表邪盛脉浮而𦂳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
 之况身疼皆係表邪未盡此又加人參芍藥生薑以
[007-23b]
 益血何也曰表邪盛則身疼血虛則身亦疼其脉浮
 𦂳者邪盛也其脉沉微者血虛也盛者損之則安虛
 者益之則愈仲景凡言發汗後以外無表症内無熱
 證止餘身疼而已若脉稍浮盛則為表邪未盡解今
 言脉沉遲此血虛而致然也故加人參生薑芍藥以
 養血
 服麻黄湯後不可悞用桂枝及飲水灌水過多一法
  麻杏石甘湯方
[007-24a]
   治喘飲水灌水
   麻黄四兩/去節 杏仁五十箇/去皮尖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碎/綿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一升去上沫内諸藥
 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麻黄湯證悮下表邪未盡氣逆變喘一法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湯
  悮下變喘方同前
[007-24b]
 服麻黄湯後有陽氣暴虛又手自冐心悸及耳聾無
 聞二法
  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按心下悸及耳聾無聞皆陽氣暴虚仲景止用桂枝
 甘草二味補虛之義顯明易見如二證大虚又多用
 人參矣
[007-25a]
 服麻黄湯後有陽氣暴虛陰邪上逆臍下悸腹脹滿
 二法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欲作奔豚預伐其邪
   茯苓半斤/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甘瀾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諸藥煮取
 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法取水三斗置
[007-25b]
 大盆内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
 之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方
   汗後腹脹滿
   厚朴半斤去/皮炙 生薑半斤/切 半夏半斤/洗
   人參一兩/  甘草二兩/炙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服麻黄湯後不繇悮下津亁飲結胃困變痞一法
[007-26a]
  生薑瀉心湯方
   生薑四兩/切 甘草三兩/炙 人參二兩/
   亁薑一兩/ 黄芩三兩/ 半夏半斤/洗
   黄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劈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
 悮下成痞用瀉心湯方次第不同四法
 一法悮下後再悮下客熱虛痞用甘草瀉心湯
[007-26b]
 一法悮下後復發汗惡寒先解表用大黄黄連瀉心
 湯
 一法上用陰氣協熱邪作痞用大黄黄連瀉心湯矣
 而陰氣乘陽虛作痞用附子瀉心湯
 一法心下滿而不痛者用半夏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四兩/ 黄芩三兩/ 半夏半斤/洗
   大棗十二/枚劈 亁薑一兩/ 黄連一兩/
[007-27a]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
 病在表而反下之則逆矣下而虛其中氣則表邪乘
 之而入虛不任邪今人謂之挾熱利也火性急速榖
 雖入而未及化故榖不化虛陽上迫故令腹中雷鳴
 中虛不能化氣故令痞鞕而滿胃虛客氣上逆故令
 亁嘔心煩不得安人參甘草大棗胃虛之聖藥也半
 夏亁薑嘔逆之聖藥也黄連黄芩痞熱之聖藥也
[007-27b]
 相傳伊尹湯液原有甘草瀉心湯治證同上仲景本
 此方而但去人參可見先哲皆有祖述不似後人一
 味臆騁此云去人參未是
 海云伊尹湯液此湯七味今監本無人參脫之也此
 為定衡
  大黄黄連瀉心湯方
   大黄二兩/ 黄連一兩/
 右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温再服
[007-28a]
 按結胸之脉沉實其病謂之實邪故下之也急痞氣
 之脉闗脉必浮其病謂之虛邪故下之也緩彼用大
 黄則煎之乃取其氣味厚此用大黄則漬之取其氣
 味薄也
 大黄乃足太陰手足陽明手足厥陰五經血分之藥
 凡病在五經之血分者宜用之若在氣分用之是謂
 誅伐無過矣故仲景言治心下痞滿按之軟者用大
 黄黄連瀉心湯主之此正瀉脾胃之濕熱非瀉心也
[007-28b]
 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則作痞滿乃寒傷營血邪氣乘
 虛結於上焦胃之上脘在於心故曰瀉心實瀉脾也
 素問云太陰所至為痞滿又云濁氣在上則生䐜脹
 是矣病發於陽而反下之則成結胸乃熱邪䧟入血
 分亦在上脘分野大䧟胸湯丸皆用大黄亦瀉脾胃
 血分之邪而降其濁氣也若結胸在氣分則只用小
 䧟胸湯痞滿在氣分則用瀉心湯矣䐜音嗔肉脹起/
 也/
[007-29a]
 麻沸湯即熱湯一名百沸湯一名太和湯味甘平無
 毒主治助陽氣通經絡
  附子瀉心湯方
   大黄二兩/ 黄連一兩/ 黄芩一兩/
   附子一枚泡去皮/别煮取汁
 右四味初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絞去滓内附子
 汁分温再服
 按心下滿鞕而痛者為實為結胸鞕滿不痛者為虛
[007-29b]
 為痞氣不滿不痛但煩悶者為支結
 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氣於四藏結而不散則為痞大抵諸
 痞皆熱也故攻痞之藥皆寒劑其一加附子是以辛
 熱佐其寒凉欲令開發痞之拂欝結滯非攻寒也先
 發汗或下後陽氣虛故惡寒汗出太陽證云發汗後
 惡寒者虛也此加附子恐大黄黄連損其陽也非補
 虛也
  半夏瀉心湯方
[007-30a]
   半夏半斤/洗 黄芩三兩/ 亁薑三兩/
   甘草三兩/ 人參三兩/ 黄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
 按至下下後邪氣傳裏亦有陰陽之異若下後陽邪
 傳裏者則結於胸中為結胸以胸中為陽受氣之分
 與大䧟胸湯以下其結陰邪傳裏者則留於心下為痞
[007-30b]
 以心下為陰受氣之分與半夏瀉心湯以通其痞
 服瀉心湯痞不解煩渴小便不利用五苓兩解表裏
 一法
  前第九條五苓湯方兩解表裏於此更治痞滿
 服瀉心湯復悮下利不止宜治下焦一法
  赤石脂禹餘糧方
   赤石脂一斤/碎 禹餘糧一斤/碎
 已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007-31a]
 下之利不止者下之虛其裏邪熱乘其虛故利虛而
 不能禁固故不止更無中焦之症故曰病在下焦澁
 可以固脫故用赤石脂重可以鎮固故用禹餘糧然
 惟病在下焦者可以用若病在中焦而悮以為虛者
 則二物之氣益壞於中氣實者固而濇之則邪無自
 而泄必增腹脹且痛矣慎之慎之
 再按難經曰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榖下焦者
 當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濁主出而不内以傳道也靈
[007-31b]
 樞曰水榖者常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小腸而
 成下焦渗而居下濟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然則利在下焦者膀胱不渗而大腸滑脫也禹餘糧
 甘平消痞鞕而鎮定其臟腑赤石脂甘温固腸虛而
 收其滑脫也 膀胱不渗水榖不分更當𨗳利小便
 令分清之使府司各行其事始無餘治而愈也
 汗吐下解後餘邪挾飲作痞用旋復代赭石湯一法
  旋復代赭石湯方赭音者赤色/
[007-32a]
   旋復花三兩/ 人參二兩/ 生薑五兩/切
   代赭石一兩/ 半夏半斤/洗 甘草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二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
 汗吐下而解則中氣必虛虛則濁氣不降而上逆故
 作痞鞕逆氣上干於心心不受邪故噫氣不除内經
 宣明五氣篇曰五氣所病心為噫是也旋復之鹹能
[007-32b]
 軟痞鞕而下氣代赭之重能鎮心君而止噫薑夏之
 辛所以散逆參甘大棗之甘所以補虛或曰汗吐中
 虛肺金失令肝氣乘脾而作上逆逆氣干心心病為
 噫此方用代赭石所以鎮心亦所以平肝也亦為究
 理之論噫音隘/
 昌用此方治反胃多痰氣逆并噦者愈千人矣
 傷寒下早亦成結胸之證四法
 一法辨大結胸用大䧟胸湯
[007-33a]
熱實脉沉𦂳心下痛按之不鞕水飲結在胸脇主大䧟
胸湯原文/
 一法辨小結胸用小䧟胸湯
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脉浮微滑發熱微惡寒煩疼微嘔
心下支結用柴胡桂枝湯原文/
 一法熱結在裏與結胸異治
 一法辨邪熱在表心下支結但治其表
  小䧟胸湯方
[007-33b]
   黄連一兩/ 半夏半升/洗 括蔞實一枚/天者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括蔞去滓内諸藥煮取二升
 去滓分温三服
  大䧟胸湯方
   水飲結在胸脇仍用此方
   方見前
  柴胡桂枝湯方
   不宜大小䧟胸之法用此方
[007-34a]
   柴胡四兩/ 黄芩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桂枝一兩/半 甘草一兩/ 半夏二合/半
   生薑一兩/半切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劈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
 辨傷寒太陽兼少陽連上共五法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兩/ 半夏半斤/洗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 生薑三兩/切
[007-34b]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頭頂强脇下滿手足温而渴者
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傷寒五六日中風徃來胸脇苦滿黙黙不欲飲食心煩
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
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
[007-35a]
主之原文後加减法/
 若胸中煩滿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括蔞實一枚若
 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括蔞根四兩
 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茯苓四兩
 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温覆取微
 汗愈
 若欬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亁薑二兩
 經曰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007-35b]
 邪在表則寒邪在裏則熱今邪在半表半裏之間未
 有定處是以寒熱徃來也邪在表則心腹不滿邪在
 裏則心腹脹滿今止言胸脇苦滿知邪氣在表裏也
 經曰陽入之陰則静黙黙者邪方自表之裏在表裏
 之間也能食不能食煩不煩嘔不嘔皆然邪初入裏
 未有定處則所處不一故有或為之證柴胡證但見
 一證便是不必悉具正指此或為之證也
傷寒陽脉澁陰脉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
[007-36a]
不瘥者與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小建中湯方
   方見前
 服小建中湯不瘥者葢少陽屬木其脉弦木盛則土
 受尅故澁而急痛也故伐木以救土也
  柴胡桂枝亁薑湯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亁薑三兩/
   黄芩三兩/ 括蔞根四/兩 牡蠣三兩/熬
[007-36b]
   甘草二兩/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後服汗出便愈
 按已發汗而復下之雖不失先發後攻之序及當汗
 而反下之宜然既汗之邪當自散若不待其全解後
 内實而復下之是猶傷於早也烏得不結然已發汗
 則邪勢已衰雖或失之下早故結亦當微也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
[007-37a]
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徃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
胡桂枝亁薑湯主之原文/
太陽病十日以去脉浮細而嗜卧者外解已也設胸滿
脇痛者與小柴胡湯脉浮者用麻黄湯原文/
 脉微細而嗜卧者大邪已退血氣乍虛而肢體倦怠
 也胸滿脇痛則少陽未除故與小柴胡以和之脉但
 浮則邪還表故與麻黄以發之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007-37b]
   柴胡四兩/ 半夏二合/洗 龍骨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茯苓一兩/半 鉛丹一兩/半
   桂枝一兩半/去皮 生薑一兩/半 大黄二兩/
   牡蠣一兩/半 大棗六枚/劈
 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
 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辨下後胸滿煩驚身重困篤用此湯原文自明/
 病久脉代結心動悸宜補胃生津兼散邪用炙甘草
[007-38a]
 湯一法
  炙甘草湯方
   甘草四兩/炙 生薑三兩/切 桂枝三兩/去皮
   麥門冬半斤/ 麻子仁半斤/ 大棗十二/枚劈
   人參二兩/ 生地一斤/ 阿膠二兩/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前藥八味取三升
 去滓内膠烊消盡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脉湯
 悮下下利不止身疼痛宜先救裏一法
[007-38b]
 先救裏用四逆湯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 亁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
 右三味咬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
 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亁薑三兩
 服後身疼痛便清自調者急救表用桂枝
   方見上篇
 辨悮下引邪内入用梔子湯取吐三法
[007-39a]
  病人舊微溏者不可服
 一法下後煩滿不安用梔子厚朴湯
  梔子厚朴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 厚朴四兩/薑炙 枳實四兩湯浸/去穰炒
 已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温
 進一服得吐止後服
 一法悮用丸藥大下身熱微煩用梔子亁薑湯
  梔子亁薑湯方
[007-39b]
   梔子十四/枚劈 亁薑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進
 一服得吐止後服
 一法大下後身熱心中結痛用梔子豉湯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綿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
 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温進二服得吐止後服
[007-40a]
 又本方二法
發汗若下煩熱胸中窒者用此方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眠反覆顛倒懊憹者用此方
 又加味二法
 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
  於前方内加倍甘草
 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
  於前方内加倍生薑甘草
[007-40b]
 辨下後復發汗之脉證晝夜静躁一法
  亁薑附子湯方
   晝日煩躁夜而安静脉沉微身無大熱者
   亁薑一兩/ 附子一枚生用/破八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按用薑附二味偏於辛熱者恢復重虛之陽而求以
 協和於偏勝之陰也
 辨吐下後復汗身為振摇動惕久成痿廢二法
[007-41a]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湯方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去皮 白术二兩/
   甘草二兩/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辨傷寒熱瘀小便反利為蓄血用抵當丸一法
  抵當丸方上篇用抵當湯/
   水蛭二十/箇熬 蝱蟲二十五箇/熬去翅 桃仁二十箇/去皮尖
   大黄二兩/
[007-41b]
 右四味杵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晬
 時當自下血若不下更服
 辨傷寒風濕相搏身體煩疼脉證二法
  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 附子三枚泡去/皮破八片 生薑三兩/切
   甘草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枝加白术湯方
[007-42a]
   大便鞕小便利者用此
   於桂枝附子湯方内去桂枝加术三兩餘依前
   法
  甘草附子湯
   甘草二兩/炙 附子九枚泡/去皮臍 白术二兩/
   桂枝四兩/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服煩者服五合恐一升
[007-42b]
 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妙
 按上條頂傷寒此條頂中風無疑本文痛不可近汗
 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語皆是
 中風可見風寒與温相搏冬月若此而風與温濕熱
 濕相搏夏月又若彼王叔和云傷寒所致太陽痙濕
 暍三種宜應别論以為與傷寒相似由此觀之果何
 說耶太陽經證痙濕暍居先傷寒證居後駭眩無定
 乃後代咸為取宗焉傷寒書誠疑而難讀之矣
[007-43a]
 辨傷寒發黄有寒濕相傳三法
  麻黄連翹赤小豆方
   麻黄二兩/ 赤小豆一升/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連軺二兩連/翹根也 大棗十二/枚劈 生薑二兩/切
   甘草一兩/炙 生梓白皮
 已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諸
 藥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則盡
瘀血在裏身必發黄用前方原文/
[007-43b]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 梔子十四/枚劈 大黄三兩/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
 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
 赤一宿腹减黄從小便去也
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用前方原文/
  梔子蘖皮湯方
   梔子十五/枚劈 甘草一兩/炙 黄蘖一兩/
[007-44a]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身黄發熱者用前方
 按熱已發出於外則與瘀熱不同正當隨熱勢而亟
 散其黄俾不留於肌表也前條熱瘀故用麻黄此條
 發熱反不用麻黄正所謂寒濕中求之不盡泥傷寒
 之定法矣此𨽻太陽中篇惟仲景乃識其㫖所謂者
 何葢四條已發於痙濕暍三種瘀熱蒸黄之先凡近
 豈能窺乎至於總入陽明發黄尤為膚淺矣
[007-44b]
  附越脾湯方
   麻黄六兩/ 石膏八兩/ 生薑二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太陽經風傷衞寒傷營方
 大青龍湯風寒兩傷大剛總法
  大青龍湯方
   麻黄六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薑三兩/切 石膏如雞子大/線裹碎
[007-45a]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諸藥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
 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汗多亡陽遂虛惡寒煩燥不
 得眠也
服青龍湯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用真武湯救之仲/景
原/文
  真武湯方
[007-45b]
   茯苓三兩/ 芍藥三兩/ 生薑二兩/切
   白术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乃少陰經之方先録於此
 按成註謂不久厥吐利無少陰裏證大謬無少陰證
 者但欲寐尚不止少陰疑似况敢言不久厥吐利等
 耶
 麻黄味甘温桂枝味辛熱寒則傷營必以甘緩之風
[007-46a]
 則傷衞必以辛散之此風寒兩傷營衞俱病故以甘
 辛相合而為發散之劑甘草味甘平杏仁味甘苦苦
 甘為助佐麻黄以發表大棗味甘温生薑味辛温辛
 甘相合佐桂枝以解肌石膏味甘微寒而使石膏為
 重劑而又專達肌表者也
 大青龍湯發汗之重劑非桂枝所同用之稍逆則又
 有亡陽之失若脉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
 厥逆筋陽肉瞤此為逆也
[007-46b]
 傷寒發熱惡寒煩燥身心無柰者發汗則愈譬若亢
 熱已極一雨而凉其理可見也若見其燥熱投以寒
 凉其害豈勝言哉
 中風脉浮𦂳傷寒脉浮緩仲景以青龍對之證候與
 脉相對無不應手而愈
 風傷衞衞氣也寒傷營營血也營行脉中衞行脉外
 寒邪居脉中非特營受病邪自内作則併與衞氣犯
 之久則浸滛入骨亦自有淺深也
[007-47a]
太陽中風脉浮𦂳發熱惡寒身疼痛不出汗而煩燥者
大青龍湯主之原文/
傷寒脉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前湯
發之原文/
 大青龍湯仲景治傷寒發熱惡寒煩燥者則用之夫
 傷寒邪氣在表不得汗出其人煩燥不安身心無如
 之柰何如脉浮𦂳或浮數者急用此湯發汗則愈若
 不浮𦂳而數無惡寒身疼者亦不可用所以脉證不
[007-47b]
 明者多不敢用也
 仲景治傷寒一則桂枝二則麻黄三則青龍桂枝治
 中風麻黄治傷寒青龍治中風見寒脉傷寒見風脉
 三者如鼎立人皆能言之而不曉前人處方用藥之
 意故醫遂多不用昌謂脉緩而浮者中風也故嗇嗇
 惡風浙浙惡寒翕翕發熱仲景以桂枝對之脉浮𦂳
 而嗇者傷寒也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
 寒無汗而喘仲景以麻黄對之至於中風脉浮𦂳傷
[007-48a]
 寒脉浮緩仲景皆以青龍對之昌為究之風傷衞則
 風邪干陽陽氣不固發越而為汗是以自汗是表虛
 故仲景用桂枝以發其邪芍藥以和其血葢中風則
 病在脉之外其病稍輕雖曰同發汗實解肌之藥耳
 所以仲景於桂枝症云令半身漐漐微似有汗不可
 如水淋漓病必不除可知中風不可大發汗汗過則
 反動營血邪氣乘虛襲之故病不除也寒傷營則寒
 邪入陰血而營行脉中者也寒邪居脉中非特營受
[007-48b]
 病邪自内作則併與衞氣犯之久則浸淫入骨是以
 汗不出而熱齒齕而煩寃仲景以麻黄發其汗又以
 桂枝助其發散欲滌除内外之邪營衞之病耳大坻
 二藥皆發汗以桂枝發其衞之邪麻黄開營衞之病
 治自有淺深也何以驗之觀仲景第十九症云病當
 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衞氣不
 共營氣和諧故也以營行脉中衞行脉外復發其汗
 營衞和則愈宜桂枝湯又四十七症云發熱汗出此
[007-49a]
 為營弱衞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是知
 中風汗出者營和而衞不和又第一卷云脉浮而𦂳
 浮則為風𦂳則為寒風則傷衞寒則傷營俱病者即
 煩疼當發其汗是知傷寒浮𦂳者營衛俱病也此麻
 黄湯中并用桂枝此仲景之言也至於青龍雖治傷
 風見寒脉傷寒見風脉之病然仲景又云陽微惡風
 者不可服服之厥逆便有筋愓肉瞤之症故青龍一
 症尤難用藥須是形症諦當然後可行
[007-49b]
 熱盛而煩手足自温脉浮而𦂳此傷風見寒脉也不
 煩少熱四肢微厥脉浮而緩此傷寒見風脉也二者
 為營衛俱病法宜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方
   麻黄去節/ 桂枝   芍藥酒炒/
   細辛   甘草炙/  亁薑各三兩/
   半夏   五味半升/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亁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
[007-50a]
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原文/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已渴者此寒
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噎音謁食質氣/不通也原文
 或問小青龍與小柴胡證皆嘔而發汗表裏之證大
 㮣彷彿何故二方用藥之不同曰夫傷寒表不解裏
 熱未甚而渴欲飲水不能多不當與之以腹中熱尚
 少而不能消水飲停蓄故作消症然水寒作病非温
 熱之劑不能解故用小青龍發汗散水原其理初無
[007-50b]
 裏症因水寒以致然也若小柴胡症則係傷寒發熱
 之邪傳裏在於半表半裏之間熱氣内攻故生諸症
 是二症雖曰表裏俱病至其中之寒熱則全不同故
 用藥有薑桂柴苓之異耳
  亁薑附子湯
   亁薑   附子
下之後復發汗煩燥不得眠者亁薑附子湯主之原文/
 此當與梔子豉湯症㕘看葢下後煩不得眠一也而
[007-51a]
 用藥有寒熱不同乃爾
 服薑附湯有二法一法當熱服手少陰心也水包火
 熱服以接心火身表寒盛外火少也寒從外生熱從
 内消譬如凍死寒在外也一法當寒服足少陰腎也
 寒邪入水令冷服以類腎水身發微熱内水多也熱
 從外生寒從内消譬如飲冷寒在内也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方見前
[007-51b]
發汗後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湯主
原文/
 予觀仲景常言發汗後乃表邪悉解止餘一症而已
 故言不可更行桂枝湯今汗出而喘無大熱乃上焦
 餘邪未解當用此方以散之夫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乃桂枝症悉俱而加喘者用之註言汗出而喘以為
 邪氣壅甚非桂枝所能發散此誤也况身無大熱更
 無證何故復言表邪必盛其後章下後不可更行桂
[007-52a]
 枝湯條下註曰汗下雖殊其不當損正氣則一其言
 有至理有焉可見汗後所註之誤矣大抵當時因事
 發機前後失於照應故有此等之弊也
  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   甘草   大棗
發汗過多其人又手自冐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
草湯主之原文/
 悸心動也怔怔忪忪不能自安也有氣虛而悸氣内
[007-52b]
 弱心下空虛也有停水飲而悸心為火而惡水水
 既内停心不自安也有汗下後而悸汗為心液汗去
 心虛如魚離水也故悸與驚不同
  茯苓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棗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甘草大棗湯主
原文自明/
[007-53a]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
   厚朴   生薑   半夏
   甘草   人參
汗後腹脹滿者前湯主之原文自明/
 或問太陽篇中發汗後諸症不言太陽病固所當然
 亦合列於傷寒之右何故止言發汗後腹脹者厚朴
 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曰凡言發汗後者以外無表
 症裏無别邪止有腹痛一事而已除此之外即䕶全
[007-53b]
 安夫傷寒二字豈可易言哉其傳變吉㐫猶反掌耳
 可與所餘一症而並例哉其諸汗後不殊此意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芍藥   甘草   附子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原文自明/
  四逆湯方
   方見前
[007-54a]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燥者茯苓四逆湯主之原文/
  五苓散方
   方見前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亁煩燥不得眠欲得飲水
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熱
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原文下同/
 水道為熱所蔽故令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則不能運
 化津液故令渴水無當於五味故用淡以治水茯苓
[007-54b]
 猪苓澤瀉白术雖有或潤或燥之殊然其為淡則一
 也故功足以利水桂性辛熱辛熱則能化氣内經曰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此用桂
 之意也濁陰既出下竅則清陽自出上竅又熱隨溺
 而泄則渴不治可以自除雖然小便不利亦有因汗
 下之後内亡津液而致者不可强以五苓散利之强
 利之則重亡津液益虧其陰故曰大下之後復發汗
 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007-55a]
 師又曰太陽隨經之邪直達膀胱小便不利其人如
 狂者此太陽之邪不傳他經自入其府也五苓散主
 之是使陽邪由溺而泄耳
發汗見脉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按太陽標病傳入標之本發渴溺不利以此散𨗳之
 邪自膀胱而出也若未渴妄用五苓散反引邪氣入
 裏而不能解也故易老云即太陽經之下藥也若傷
 寒太陽脉𦂳而渴者不宜用此
[007-55b]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症欲飲水水入則
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
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太陽病寸緩闗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
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
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
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宜五苓散
[007-56a]
 或問上條云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
 苦也嘗有四五日六七日不大便者即為攻之今言
 十日不更衣而不用攻伐何也曰此非結熱乃津液
 不足雖十日不更衣亦無所苦也經曰陽明病本自
 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
 必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亁燥故令大便鞕當問其
 小便日幾行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即知大便
 不久出為小便數少以津液足胃中故知不久大便
[007-56b]
 也夫不便者若有潮熱讝語可下之症者然後可以
 攻之其人大便鞕而無諸下症者此津液不足當須自
 審慎勿以日數久而輒為攻下也
 五苓散為太陽裏之下藥也太陽高則汗發之下則
 引而竭之渴者邪入太陽裏也當下之使從膀胱出
 也
 腎燥膀胱熱小便不利此藥主之小便利者不宜用
 然太陽病熱而渴小便雖利亦宜五苓散下之當服
[007-57a]
 不服則生何症答曰當服不服則榖消水去必致陽
 明燥火欝胃發黄故有調胃湯症此太陽入本失下
 也由不曾服五苓散故也
 不當服服之則生何症答曰不當服而服之是為犯
 本小便强利津液重亡侵陽之極則侵陰而成血症
 也輕則桃仁承氣湯重則抵當湯故五苓散調和陰
 陽者也乃太陽陽明之間故為調和之劑酒毒小便
 赤澁宜五苓散但熱在中焦未入太陽之本小便自
[007-57b]
 利而清乃津液已行者若與五苓散利之則重涸腎
 水不惟重涸腎水而酒毒之熱亦不能去以故上下
 不通而溺濇則為發黄症也若入血室則為蓄血用
 五苓散以瀉濕熱
 太陽症傷寒自外入其標本有二說以主言之膀胱
 為本經絡為標以邪言之先得者為本後得者為標
 此乃客邪之標本也治當從客之標本
 又小腸火為本膀胱水為本乃寒毒之氣從標入本
[007-58a]
 邪與手經相合而下至膀胱五苓散主之以方内桂
 枝陽中之陽茯苓陽中之陰相引而下於本𨗳出邪
 氣
     手經  自上之下  足經
   丙火        壬水
     小腸  上之下自  膀胱
 火邪之氣從下之上以内為本水中有火火為客氣
 當再責其本兩腎相通又在下部責在下焦下焦如
[007-58b]
 凟相火明也生地黄黄蘖主之邪從本受下焦火邪
 遺於小腸是熱在下焦填塞不便自内而之外也葢
 生地黄柏黄連乃陰中之陽為裏之表藥若五苓之
 桂术澤瀉猪苓茯苓乃陽中之陰為表之裏藥也
 治酒病宜發汗若止以五苓利小便炎熖不肯下行
 故曰火欝則發之辛温則散之是從其火體也乃知
 利小便濕去熱不去動大便尤為疎逺大便者有形
 質之物酒者無形水也從發而汗之最為之近以使
[007-59a]
 濕熱俱去葢治以辛温發其火也佐以苦寒除其濕
 也
  茯苓甘草湯方
   茯苓   桂枝二兩/ 甘草 兩/
   生薑一兩/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
原文下同/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却治
[007-59b]
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金匱要畧曰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厥雖寒勝然以心
 下悸為水飲内甚先與此湯治其水而後治其厥若
 先治厥則先飲浸漬入胃必作下利
 凡治悸其法或鎮固之或化散之惟飲之為悸甚於
 他邪雖有餘邪必先治悸何者以水停心下無所不入
 侵於肺為喘𠻳傳於胃為噦噎溢於皮膚為腫漬於
 腸間為利其厥之病甚重猶先治水况病之淺者乎
[007-60a]
  白虎湯方
   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甘草二兩/
   粳米六升/
傷寒脉浮滑此表有實裏有寒白虎湯主之原文/
 按前篇云熱諸在裏表裏俱熱者白虎湯主之又曰
 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此云脉浮滑表有實裏有
 寒者必表裏字訛耳又陽明一症云脉浮遲表虛裏
 寒四逆湯主之又少陰一症云裏寒外熱通脉四逆
[007-60b]
 湯主之以此相㕘其訛益明矣又陽明篇曰脉浮而
 疾者小承氣湯既用承氣湯是裏熱也又厥陰篇曰
 脉滑而厥者裏有熱白虎湯主之是謂滑為裏熱也
 明矣况知母石膏豈應以水濟水成氏隨文釋之謬
 也
 海云此表有熱裏有寒非寒冷之寒寒邪之寒亦自
 有理可思
傷寒脉浮而厥者裏有熱也白虎湯主之厥陰/原文
[007-61a]
 粳米本草諸家共言益脾胃如何白虎湯用之入肺
 以其陽明為胃之經色為西方之白故入肺也然治
 陽明之經即在胃也色白味甘寒入手太陽又少陰
 症桃花湯用此甘以補正氣竹葉石膏用此甘以補
 不足垣云身以前胃之經也胸胃肺之室也邪在陽
 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號為白虎湯也
 活人云謂白虎湯治中暍汗後一解表藥耳非正傷
 寒藥也而夏日陰氣在内白虎尤宜戒之夫白虎湯
[007-61b]
 具載仲景之書症治昭然明白何為非正傷寒之藥
 也况傷寒論言無表症者可與白虎湯今云汗後一
 解藥耳於法既無表症何解之有又曰夏月陰氣在
 内白虎尤宜戒之而明理論又云立秋後不可服秋
 則陰氣半矣白虎大寒若不能禁服之而為噦逆不
 能食或虛羸者有矣夫傷寒之法有是症則投是藥
 安可拘於時而為治哉假如秋冬之間患傷寒身無
 表症而大煩渴於法合用白虎湯苟拘其時何以措
[007-62a]
 手若以白虎為大寒其承氣又何有於冬月耶既以
 夏宜戒秋不可行然則宜乎何時也雖然經云必先
 歲氣無伐天和此言常也假如賊邪變出陰陽寒暑
 亦當捨時而從症豈可以時令拘哉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靣詬讝語遺
尿發汗則讝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自汗出者
白虎湯主之原文/
 垣云入足陽明手太陽味苦寒潤治有汗骨蒸腎經
[007-62b]
 氣勞瀉心仲景用此治不得眠者煩燥也煩者肺也
 燥者腎也以石膏為君主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腎
 之源緩以甘草粳米之甘而使不速下也經云胸中
 有寒者𤓰蒂散吐之又云表熱裏寒者白虎湯主之
 𤓰蒂知母味皆苦寒而治胸中寒及裏寒何也答曰
 成無已註云即傷寒寒邪之毒為熱病也讀者要逆
 識之如論語言亂臣十人書曰惟以亂民其能而亂
 四方亂皆治也乃治寒者也故云亂民亂四方也仲
[007-63a]
 景所言寒之一字舉其初而言之熱病在其中矣若
 以寒為寒冷之寒無復苦寒之劑兼言白虎症脉尺
 寸俱長則熱可知矣白虎加人參湯五法
   藥即湯見
 許云有人初病嘔吐俄為醫者下之已七八日而内
 外發熱予診之曰當用白虎加人參湯或曰既吐復
 下且重虛矣白虎何用乎予曰仲景云若吐下後七
 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者白虎加人參湯正
[007-63b]
 相當也葢嘔吐者熱留胃脘而致令虛火上逆三投
 湯而愈仲景既云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表
 裏俱熱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又云傷寒脉浮發熱
 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又云脉浮滑此以表有
 熱裏有寒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嘗見林億校正謂仲
 景於此表裏自差矣余謂不然大抵白虎能除傷寒
 中渴表裏發熱故前後二症或云表裏俱熱或云表
 熱裏寒皆可服之一種脉浮無汗其表不解全是麻
[007-64a]
 黄與葛根症安可行白虎也林億見所稱表裏不同
 便謂之差是亦不思之過也
 張云用藥有遲速之弊故設法以闗防法有闗防不
 盡者則著方以拯治也便如上二條前條乃仲景設
 法以闗防也後條及傷寒病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
 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口舌亁燥而
 煩飲水數升者以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此二條乃著
 方以拯治也夫白虎湯專治大煩大渴古人設法之
[007-64b]
 意惟恐表症未罷而輒用之治有太速之弊若背微
 惡寒及時時惡風二症其中煩渴已甚非白虎不能
 遏也必候表邪俱盡未免有太遲之愆也此乃法之
 闗防不盡者故著方以拯治也苟不著方必然違法
 此方法之妙所以不可偏廢也或問白虎湯仲景以
 表不解者不可與又時時惡風背上惡寒者此有表
 也以白虎主之何也葢石膏辛凉解足陽明本經熱
 蒸蒸發熱潮熱表裏皆熱舌燥煩渴之聖藥也且時
[007-65a]
 時者時或惡風而不常也背上惡者但覺微惡而不
 甚也所以於盛熱燥渴而用則無疑矣若夫表症惡
 寒常在背上惡寒而加燥渴者切不可用也又太陽
 經發熱而渴無汗者不可與之但汗後脉洪大而渴
 者則可與之如陰傷寒靣赤煩燥身熱與夫胃虛惡
 心大便不實脉弱食少無大熱者切不可用也如悮
 用之則傾危可立而待矣
 
[007-65b]
 
 
 
 
 
 
 
 尚論後篇卷三